📖 ZKIZ Archives


美的“瘦身”五年:產品型號從2.2萬個到2000個經歷了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704.html

近期美的擬斥資292億元要約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企業庫卡,引起業界轟動。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說“今年要逆風飛揚”,現在真的出重拳了——先收購東芝家電,再是庫卡。

2015年美的凈利潤逆勢增長21%至127億元,在國內白電三巨頭中表現最好,這為美的逆勢擴張打下基礎。

美的曾經以營銷牽引,通過各個事業部齊頭並進來實現高速發展,這在產品短缺、市場高速增長的時代,很有效,促使美的於2010年突破千億規模;但在產能過剩、市場收縮的時代,卻碰到釘子,這也直接導致美的2011年下半年開始“急剎車”,減員瘦身,推進“戰略轉型”,並由“少帥”方洪波接替創始人何享健掌舵,推動內部業務整合及美的集團整體上市。

在實業企業都普遍感到很艱難的當下,美的去年業績逆勢增長,是過去四五年“戰略轉型”的成效體現。

對於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業界、學界人士開出了不少“藥方”,包括現在狂熱的“互聯網+”,但是否制造業向互聯網轉型,就能成功呢?方洪波深有體會地說,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空間巨大,與互聯網+沒有關系,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一定要抓住制造業轉型的本質”。

方洪波

轉換引擎

當你驅車來到順德北滘美的舊總部,眼前的景象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昔日大片機器轟鳴的廠房,如今徹底變了樣,變為綠草如茵、外觀看起來像互聯網公司的創新基地。這個投資30億元、占地400畝、可容納萬名高端人才研發辦公的“美的集團全球創新中心”,承載著“再造一個美的”的夢想。

為了實現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轉變,美的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智能研究院,加強基礎技術研究,一年研發投入40億~50億元,還從全球招聘頂尖科技人才。今年5月,美的宣布將以百萬年薪、三年快速晉升通道的優厚待遇,面向全球排名前50~100的高校招聘博士,2018年科研人員要從現在7000人增加到10000人,並提高碩士、博士的比例。

美的還與國內外頂尖高校合作搭建開放創新平臺。美的首席技術官、中央研究院院長胡自強說,以前美的對外的技術合作,多在解決某個產品的技術問題;現在是基於戰略規劃,未來要在哪些領域領先,就必須實現什麽突破,提前進行技術儲備和人才投入。

一個例子,就是美的中央空調幾年前從美國“請來”了夏倫熹博士。他曾在特靈空調總部工作了20多年。在他的帶領下,美的中央空調過去幾年從品質可靠性到節能效率都大大提升,維修率控制在3%以下,最高能效達到7.1,今年還中標了巴西奧運會場館項目。

方洪波說,隨著人工不斷上漲,中國大規模、低成本制造的優勢已經不複存在,新的優勢在哪里?必須轉換增長模式,依靠技術創新、效率提升。

美的已在過去幾年的“戰略轉型”中嘗到了甜頭,方法就是精簡產品線、縮減產品型號、增加研發投入、聚焦爆款和精品。

在美的副總裁、財務總監袁利群看來,美的變革的“四則運算”是:加法,加大對科研技術的投入;減法,是砍掉低貢獻、低毛利的產品;乘法,是建立多個戰略平臺;除法,是對閑置的資產和過剩的產能及時進行關停並轉。

高速擴張期,美的各個事業部就像一個個小發動機,在管轄範圍內,看見哪樣產品好賣就可自行決定上馬。2011年,美的產品的型號曾多達2.2萬個,連一位當時的美的副總裁也直言,“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美的的產品”。

這導致美的“虛胖”,過了千億的年收入規模後,凈利潤好幾年還不及像格力這樣的專業化同行高。方洪波“接棒”後,把虧損的、低毛利的、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果斷地砍掉,比如電子鞋櫃、剃須刀等項目。

他自豪地說,“美的過去幾年,沒有新增一畝土地、一平方米廠房,錢都投入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勞動力效率提高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各個事業部總經理在例會上匯報的內容,也從以前的收入增長多少,變為開發了什麽新產品和爆款。

庫卡的工業機器人生產線

要做出好產品,必須聚焦。產品型號也大大減少,目前美的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型號已減少到2000多個,像美的風扇原來在國內市場有150多種型號,後來精簡至20~30種型號;小天鵝洗衣機從2000多個型號,精簡到450個。

這有助於制造效率、流通效率的提升。型號精簡後,產品部件模塊化,方便了自動化生產和定制化生產。如美的家用空調未來五年計劃投入40億~50億元,建立智能化工廠。又如美的控股的小天鵝,去年實施了“T+3”計劃,三天經銷商下訂單、三天備料、三天生產、三天配送發貨,周轉天數大約從15天縮短到9天,去年收入利潤雙雙逆勢大幅增長。2016年,美的正在各個事業部將全面推廣“T+3”計劃。

“我們(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創新不同。”方洪波說,互聯網公司可以進行A輪、B輪融資,傳統制造業創新會有人給你錢嗎?關鍵是通過新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收入和盈利能力。“加上歐美一些企業盈利不足,它們沒有資源投入,這就是機會。未來三五年,我們在全球將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美的在內部推進創造、創新;在外部,進行合資、合作、開放、融合、並購。

組織再造

產品力提升、科技人才聚攏、研發投入增加,這還不夠。互聯網時代,大規模生產如何適應個性化需求?美的近1400億年收入、數萬員工的龐大身軀,如何適應外部的急劇變化?

方洪波在2016美的集團經營管理年會上說,感覺2015年推動企業深化轉型的無形阻力大了,有些工作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2015年5月28日起,美的啟動了新一輪組織再造。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以“用戶、產品、一線”為中心,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和工具重構組織體制、運作機制與流程,做時代的“新公司”。

“戰略轉型”階段,美的變為“小集團、大事業部”,在新一輪組織再造中,更徹底。集團職能部門與事業部之間,不再是上下級管控關系,變為平行的關系,職能部門更多變成為事業部提供服務、支持和資源。

美的集團新架構是:9個事業部(家用空調、廚房電器、洗衣機、冰箱、中央空調、生活電器、熱水器、環境電器、部品)、8個平臺(美的國際、安得物流、電商公司、客服中心、金融中心、采購中心、中央研究院、智慧家居研究院)、9個職能單位(用戶與市場、產品管理、財經、IT流程、戰略發展、企業運營、人力資源、審計、法務)。

組織更扁平,打破“科層制”。將原來管理崗位M5-M8的職級壓縮為一個職級,董事長、工廠總經理是一個職級,總經理、總監也是一個職級。“比我們高一個職級的,除了用戶還是用戶,進一步淡化科層意識與官本位文化”,美的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劉巨峰說。

運營機制也改變了。全面推行“產品經理制”,繼在家用空調、廚房電器、中央空調、熱水器等事業部試點後,2016年在其他事業部也全面鋪開。

美的一位產品經理說,“以前是我們有什麽技術,生產什麽產品,然後向消費者營銷推廣。現在的產品經理是,看用戶有什麽需求,整合企業內部研發、制造、營銷等環節,結合內外部資源,去滿足用戶的需求。”

薪酬結構從“12+2”、“12+6”、“12+12”的浮薪固薪化,改革為“12+2+N”的薪資結構,N的收入要按照產品、產銷或項目價值分配,不與級別掛鉤,這方面的改革在2016年也全面鋪開。

M2凈水器的產品經理昂永程,就是一個受益者。他從2008年開始在美的做產品企劃,是熱水器事業部第一批嘗試產品經理制的“小白鼠”。M2是他第一次帶領一個團隊從企劃、設計、開發、上市到運營全流程操作的項目,雖然“踩坑”無數,但積累了經驗。

昂永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項目從2015年9月開始運營,他的團隊出資200萬元,占40%股份;美的出資800萬元,占60%股份。這款即熱式迷你凈水器M2一個月已可以賣幾千臺,到5000萬元的銷售額就可以盈利,他相信2016年底可以分紅。他更大的收獲是,M2微信號有10000多個粉絲,通過與用戶互動,找到產品不斷叠代的方向。

這是美的推進內部創業、創新的一個縮影。2015年9月“美創”平臺上線,現已孵化出M2凈水器、洗悅家等內部創業項目,產品經理和團隊出資20%,可以占40%的股份,並且可以保留原崗位,美的提供資金、技術、制造、銷售等資源。有的項目已初見成效。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內的“創新工場”,還看到壁掛式洗衣機等更多項目正在孵化中,這里有3D打印機等方便員工創新、創業的資源與支持。

方洪波說,2016年美的將在九個方面繼續推進組織再造:一是擴大合夥人計劃;二是建立面向未來的決策機制;三是構建平面化的結構,對變化迅速反應;四是堅持事業部制,在此基礎上形成協同平臺(上述8個平臺);五是強化分權,鼓勵創新,鼓勵項目經理、產品經理、自驅動,把權利和資源向一線傾斜;六是推動考核機制的改革;七是加大激勵機制變革、提高薪酬競爭力;八是加大對人力結構的優化和人力資本的投入;九是改變細節,比如從稱呼開始改變,從工作環境、氛圍開始改變。

現在,方洪波讓員工直接叫他PAUL,每個美的高管都有英文名,逐步形成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圍。他說:“為什麽要組織再造?為什麽要提倡平等、開放、包容?為什麽要搞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以及內外部創新、創業平臺?人的終極驅動是來自於內部驅動,美的需要從戰略路徑到治理機制、激勵機制和文化建設等方面點燃每一位員工的內心之火。”

美的集團總部

抓住本質

美的許多組織變革的做法,與海爾異曲同工。

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提出“做時代的企業”,方洪波說“做時代的新公司”;海爾去掉中間層,美的去科層;都鼓勵內部創業,當然海爾實踐更早、力度更大,通過發展小微企業,許多海爾員工從“在職”變為“在冊”;海爾“人單合一”模式,讓每個員工成為自己的CEO,這與美的變革薪酬制度、點燃每一位員工內心之火,都是殊途同歸。

不過,美的與海爾的變革,也有明顯不同。首先,理念差異。海爾明確提出,致力於轉型成為“真正的互聯網企業”,依托互聯網,驅動企業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型為與用戶融合共創的平臺,因此海爾搭建內部、外部創業平臺的動作更大。而美的認為,傳統制造業依然空間巨大,只要敢於擁抱新思維,因此既向互聯網轉型,又要抓住制造業轉型的本質。

其次,落地效果不同。海爾向互聯網轉型的理論更系統,向互聯網轉型的做法更決絕,但從落地執行看,在業績增長上還未充分體現,仍需要進一步的市場驗證。美的顯然借鑒了海爾變革的做法,它實施得更晚一些,但推進得似乎更穩健,由於繼續強調產品與利潤,因此當期業績也表現更好,其合夥人計劃、股權激勵制度可能是催化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青島海爾今年也以55.8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收購了GE的家電業務;在集團層面,海爾集團今後還將與GE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展開合作。致力於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海爾,也在強化智能制造的根基。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羅馬不是一天可以到達的。無論海爾,還是美的,在轉型升級的路上才剛開始,目前來判斷孰優孰劣,為時過早。但是,美的的個案,至少可以啟發熱衷於“互聯網轉型”的中國制造企業進行更冷靜的思考。

互聯網風口的熱潮今年有所退化,鼓吹“借力風口豬都會飛”的小米今年也碰到瓶頸。對傳統制造業來說,也許美的的啟發在於,抓住制造業轉型的本質——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聚焦產品創新、產業升級、效率提升,不被風口迷惑;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工具,來加快創新。轉型時,如何執行到位也是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國家現在提出“雙中高”,從中高速度增長,邁向中高級水平。12%~13%的GDP增速難以維持,一定會回到中高速,今年中國GDP預計增長6.5%~7%,現在要“靠中高級水平來實現6.5%的增速”。

美的過去幾年的業績可以印證,靠規模、速度增長的模式過去了,2011~2014年,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每年增長不到10%,但企業還要發展,必須從數量增長到質量提升。

“從高速到平穩發展,美的產品的平均售價在增長,每年有1%~2%的均價提升,說明產品質量在提升。鋼鐵、煤炭行業的價格都是大幅下滑,所以虧損,美的家電產品的均價沒有下滑,還在平穩上升,把低端產品砍掉、無效產能關掉,產品結構優化,售價提升,所以美的去年營業收入平穩、微降,但凈利潤提升了兩成。”張文魁說。

他接著說,去年國內所有工業企業的總利潤負增長,今年1、2月份工業企業的利潤也是差不多零增長,國有企業也在下滑。所以,美的是如何從高增長到中高速增長、中高級水平發展的一個實例。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要“三去”——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美的關閉了一些過剩產能、去庫存,經營現金流曾是負數,現在有700億元現金,所以才能在全行業下滑、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還有能力拿幾個億來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的大部分股份。

張文魁認為,供給側改革還是要靠市場化,“從美的,我們看到了雙中高是必由之路”。

不是說,美的現在就高枕無憂了。事實上,方洪波在美的內部一直強調“不忘初心”,要有企圖心。未來,美的的企圖心就是成為全球化的企業、科技型的企業。因為傳統家電制造商的空間有限,而全球化的科技型企業的“夢想”將為美的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

美的一直實施多元化戰略,從最早的風扇、到電飯煲、空調等。過去五年的戰略轉型,美的可以說逐漸補上了“專業化”的課,在產品質量、運營效率、盈利水平上實現反轉。夯實基礎之後,美的已開始新一輪的擴張,借市場低谷加快整合。圍繞用戶和市場的中心,擴大“同心圓”,美的制定了“雙智”戰略,“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成為兩翼,並加快全球化布局,所以今年接連收購東芝家電、醞釀控股庫卡。

要約收購庫卡並非一片坦途,“雖然有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前進。”方洪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