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李洵穎 電子業互告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蘋果告三星,或是宏達電、蘋果間的專利訴訟,都是近年來受矚目的例子。不過,就在八月中,一家台灣生醫器材公司雃博槓上了比自己規模大三十倍的大廠瑞思邁(ResMed),引起市場注意。 雃博,一年營收規模不過新台幣十多億元的氣墊床及呼吸治療器公司,三年前積極主打「APEX」自有品牌,去年才進軍美國市場,沒想到第一役就遇上專利訴訟,被澳洲業者、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公司ResMed控告侵害七項專利權。 ResMed是全球睡眠治療大廠之一,一年營業額也同樣是十多億元,只不過幣別是美元。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說,當初接獲被告通知時很錯愕,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是我?」「雖然(雃博)規模不大,但對方會來告,顯然我們對它(ResMed)也是個威脅。」ResMed不但以巨人姿態控告雃博,甚至請來的律師更是蘋果控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團隊,要一次擊垮雃博的意圖明顯。 另闢戰場 新戰線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永川到處尋求科技業朋友提供經驗,結果得到的建議多數都是「乾脆付權利金」、「退出美國市場」等消極作法。但他不甘心就此妥協,便向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周延鵬請益。周延鵬是李永川多年鄰居,「他就住在我家樓上,」也是鴻海集團的前法務長,專利經驗豐富。在周延鵬主導下,雃博和ResMed專利訴訟攻防就此展開。 周延鵬對他說:「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有兩個原則,第一、你被告,代表你是somebody;第二、被告了,就一定要告回去,否則就只能乖乖地付一輩子權利金。」在周延鵬指點下,李永川決定與ResMed正面對決。 而其對決的戰略,則是「在不利的戰場速戰速決,另闢具有優勢的新戰場」。首先,雃博與ResMed的專利訴訟開端起於今年三月底,照以往案例,這樣的訴訟至少必須走十四到十六個月,雃博決定,在這條戰線上快速脫離戰場,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承諾不進口侵權產品至美國,以獲取ITC同意終止調查,讓ResMed白忙一場。 另一方面,雃博則積極另開一條主動攻擊的新戰線。八月中旬,雃博反提ResMed六項專利無效,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多方複審(IPR)」申請,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戰線從ITC轉到IPR。」如果在IPR這個戰場獲得勝利,那麼,ResMed的專利權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侵權」問題,雃博可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因為已有長期蒐證,雃博對ResMed的六項專利無效性很有把握,更重要的是,IPR這個戰場,對於「小蝦米」格外有利。 首先,按照過去廠商間專利訴訟實務統計,當專利權利人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國外廠商侵權並要求ITC調查時,ITC最終多半會主張專利有效,也就是通常對提告廠商較為有利。而這次雃博所採用的IPR程序,是第三方用於挑戰現行專利權有效性的程序,第三方只要能夠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的機率不低。 其次,以訴訟時間來說,走ITC程序平均耗時十四至十六個月,而IPR約一年就可確定專利是否無效。更重要的是,以訴訟成本來說,IPR平均介於五十萬到八十萬美元,如果是打ITC的專利權官司,費用可能高出五倍以上。 新法上路 已有十件專利確認無效 周延鵬表示,這一條有利於「小蝦米」的專利權訴訟戰新工具,來自於去年九月生效的美國AIA法案新條款:「任何人都可以質疑發明人的發明而提出審查要求」,自新法上路以來,至今已有十件左右的專利確認無效。台灣先前曾有台積電循新制度提出專利無效案件,目前仍在進行中;雃博這次一口氣提出六項專利無效案件,以數字來說,算是台廠最大動作。 除了提供台廠在面對侵權指控時的有利工具之外,世博國際商業法律一處總監吳俊英表示,美國AIA新制上路,也讓台廠能夠在「事前」即做好防範誤踩專利權地雷的準備。 他表示,以往廠商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已被申請專利但卻存在模糊空間」的技術時,往往只能冒險一試,被動等著被告之後再打官司,提出反駁證明;如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挑戰專利權」,所以只要研究周全,就能在事前即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主動提出專利無效,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當然,雃博與ResMed的專利權大戰尚未結束,雃博能否扳倒大鯨魚仍在未定之天;但無論如何,對於長期苦惱於專利權地雷的國內科技業者來說,這條省時省錢的新戰線,的確值得投注心力,好好鑽研一番。 雃博、ResMed營業狀況比較項目 雃博 ResMed 成立時間 1990年 1989年產品項目 醫療用褥瘡氣墊床組62.38% 呼吸治療產品 23.24% 福祉器材10.33% 醫療電子產品2.55% 其他 1.5% 呼吸器面罩45% 呼吸器(Flow Generators)55% 一年營業額(新台幣) 18億元 400億元銷售地區 歐洲48.63% 美洲29.44% 亞洲及其他21.93% 美國56% 歐洲33% 亞太11% 透過ITC和IPR程序主張美國專利無效的比較 項目 ITC IPR 主管機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專利商標局所需時程 約14個月到16個月 約12個月訴訟費用 數百萬美元 數10萬美元申請人 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 |
| ||||||
紅透半邊天的日劇《半澤直樹》,原作者池井戶潤不但曾任職於銀行七年,現在也還擔任一家中小企業的獨立董事。 用流暢的文筆,結合自己的企業觀察和工作經驗,不但一步一步地達成自己的作家夢,更帶給大家對抗逆境的勇氣。 撰文‧孫蓉萍 「你昨天有沒有看啊?」日本一家大型銀行的員工餐廳,最近每到星期一中午, 大家談論的話題都是「半澤直樹」。這個在泡沫時期進入商業銀行的主角,面對來自內外的種種壓力,總毫無妥協空間地予以反撲,態度強勢卻又心思縝密,搭配那句經典台詞:﹁整我的人,我將十倍奉還!﹂劇情發展總能大快人心。 看到堺雅人飾演的半澤直樹忍辱負重,不惜下跪磕頭換取反擊時間;看到上戶彩扮演的半澤妻子,在銀行員太太的小圈圈中被「高層太太」酸言酸語,再想到自己在職場上也常遭到不平等的待遇,自然會產生共鳴。 台灣十月上映,已引發討論而且不只在日本,這股風潮還吹向台灣,畢竟職場怪象沒有國境之分,因此即使該劇預計十月七日才由緯來日本台引進台灣,卻已在網路上引發許多人瘋狂追逐劇情發展,成為全民共同話題之一。 這齣日劇的原著小說是《我們是泡沫入行組》和《我們是花樣泡沫組》,作者是在日本頗具知名度的作家池井戶潤。出版社文藝春秋宣傳部主管谷村友也指出,這兩本小說的文庫本在七月《半澤直樹》播出前,銷售量加起來是五十萬冊,播出後一個月就增加到接近一二七萬冊,八月底一七○萬冊。 進入八月底,《半澤直樹》劇情進入第二部分,原著小說的銷量隨著收視率繼續攀升,至九月第一周,累積銷量達到二○九萬冊。 「在出版社的定位,這當然是一部企業小說,企業小說的女性讀者一向不多,但這一次,小說銷量暴增,顯然是因為女性讀者的熱烈投入。」谷村友也認為,小說銷量呈倍數成長,多少是受到日劇、尤其是堺雅人之賜。他解讀,現在許多女生也會買書來看,或許,這一次的成功會為池井戶潤,甚至是企業小說,打開全新的讀者群。 池井戶潤的作品以寫實的場景出發,但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又因為極度寫實而令人讀來有一種超脫現實的暢快淋漓;這種精準拿捏現實與超現實的功力,在於池井戶潤本來就是一位「既能服從於現實,卻又絕不忘記自己夢想」的人。 銀行工作經驗,化為小說素材池井戶潤從小就愛看書,早在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他就把「作家」當成自己的夢想,「一開始,我想寫出『能讓日本人振奮的小說』!但後來又迷上了推理小說。」日本推理小說鼻祖江戶川亂步的書,他幾乎全都讀過,一度以拿到「江戶川亂步賞」為目標,成為一位推理作家。 不過夢想並非一蹴可幾,池井戶潤會判斷情勢,考慮清楚,有戰略性地朝夢想邁進。 進入慶應大學,池井戶潤念的是文學部,但理性的他很快就開始擔心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早早做好打算,念文學是「為夢想」,但還是要為「生計」做些盤算。因此讀完文學部之後,他又讀了兩年法學部。 離開學校,池井戶潤也還不急著圓作家的夢,他很清楚,一個大學畢業生很難馬上就當上小說家,於是選擇進入三菱銀行(現為東京三菱UFJ銀行)工作。在這裡,他開始累積日後寫出《半澤直樹》故事的種種養分。 當時的日本,就業情勢固然不像現在這般險峻,但要進入大銀行,其實也得要擊敗許許多多的對手,場景或許就像《半澤直樹》的第一幕,數百之眾的應試生在銀行大會堂參加面試一般。只是好不容易捧了金飯碗,池井戶潤卻立刻知道自己恐怕不會久待,「因為大家都要一樣,連細節都要照規定辦理,簡直像一所成年人讀的幼兒園。」所幸,他負責的是對中小企業融資,要和各家企業和經營者溝通,也要思考怎麼做才能順利放款,這些需要「花更多腦袋研究調查」的工作,都能讓他暫時忘卻大組織僵硬死板的制度;而解讀企業財務報表,抽絲剝繭,更可以滿足他「推理」的樂趣,於是這份工作做了七年才辭職。 日本媒體解讀,池井戶潤筆下的故事之所以能夠獲得廣大群眾的共鳴,最主要原因是他本身就有銀行工作的經驗,而且是負責對企業放款,在處理對企業放款的交涉過程中,對於銀行端和企業端的運作,甚至於人性,都有極度透徹的觀察與洞悉。 職場真實寫照,引發讀者共鳴事實上,直到現在,他還是東京都大田區中小企業日邦工業公司的獨立董事,對於金融相關的實務仍不陌生也未脫節。 在銀行工作時,池井戶潤看過很多公司成功和失敗的例子,深知控制成本的重要。因此在離開銀行決定獨立創業時,他不敢花錢租辦公室或雇用員工,而是把自家的一個房間當作辦公室,成立一家為客戶建立資料庫的公司。但因為是一人公司,一開始,「我甚至一天要工作二十四小時。」不過,腦筋靈活的他很快就找到了比較不費力、又能結合興趣和專長的賺錢法,就是寫金融實務書。 找出自己的競爭力,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我的優勢是放款知識比別人豐富,而且我又很會寫文章,結合這兩點,我就寫了簡單說明借錢法的書。」池井戶潤「靠書出名」,一開始並非是寫小說,而是撰寫「教中小企業如何與銀行打交道」這種「非文學類」的書籍;大約兩年之內,他寫了五本有關「借錢法」的書,銷量不俗。此外,他也常常以專家達人之姿,應邀到各處演講、提供諮詢服務,事業步上軌道。 一路以理性腦袋應付生活,但是小時候當推理小說作家的夢想,卻從未消失。辭去銀行工作一年後,池井戶潤以銀行為故事的舞台,創作了長篇小說,可惜未能獲得江戶川亂步賞評審的青睞,隔年(一九九八年)再以當年擔任銀行員時和往來企業相處的經驗,完成《無底深淵》一書,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池井戶潤因為這本得獎的「銀行推理小說」,建立了「企業小說家」的地位,但是銀行或企業故事對一些人來說,有閱讀門檻,如何將企業發生的事融入小說當中,正好考驗他的功力。 池井戶潤在寫小說時,重視三件事:第一是新意,第二是原創,第三是豐富。他認為要當一個作家,不是悶著頭拚命創作就好,而是要大量閱讀,看別人的作品,才知道自己寫的內容有沒有新意。他會選擇以銀行為故事背景的推理小說,原因也在於此,畢竟對於銀行或金融產業的事,他無疑已經「大量閱讀」了。 夢想現實之間,獲得完美平衡至於原創,像他描述銀行相關的推理小說,別人難以模仿,而且為了有真實感,他很認真地擔任獨立董事,不是只掛名而已,藉此更了解社會脈動。故事的豐富性,則來自日常的思考和觀察,秉持著小說必須「有趣」的原則,希望讀者「有興奮的讀書體驗」。《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池井戶潤希望讀者看完他的小說,「就像看完電影《法櫃奇兵》一樣,高昂的情緒久久揮之不去。」這三件事的精采濃縮,正是《半澤直樹》大成功的關鍵;就像《日經娛樂》雜誌的分析指出,池井戶潤這部作品有三大魅力:第一是故事給人暢快感,一個小銀行員和巨大的權力及組織正面對決,任何人看了都覺得很痛快;第二是沒有花瓶的角色,真男人的奮鬥故事,反而更能打動女性讀者;第三是避免只有內行人才懂的艱澀用語,像劇中的一顆小螺絲,身邊有的小東西更有人情味。 三大元素薈萃,創造了精采的《半澤直樹》;而池井戶潤的成功,其實也是現實與夢想的完美結合:他為了夢想而必須走在現實的軌道上,而現實,不也十倍奉還給他完成夢想的最強養分嗎? 池井戶潤 1963年 生於日本岐阜縣1988年 慶應大學畢業,進入前三菱銀行1995年 辭職,擔任金融顧問並且寫書1998年 以《無底深淵》獲得江戶川亂步賞2010年 以《鐵之骨》獲得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11年 以《下町火箭》獲得直木賞 |
十年前,我開始為臉上總冒痘痘困擾,看過醫生,用過不少方子,總沒明顯效果。八年前,在一次聊天時,我跟同事小洪說了自己的困擾,他說他有辦法。過了兩天,他拿給我兩件東西,一件是妮維雅的男士洗面奶,另一件是高夫男士面霜。我用了不到半個月,症狀全都消失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生產高夫的上海家化。
高夫男士面霜我用了兩三年,期間還用過高夫洗面奶。後來,我最早用的那款高夫面霜停產了,我試過高夫新款的面霜,總感覺效果沒有最早用的那款好,而且價格也貴了不少,就轉用了別的品牌。
一方面是出於自己身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想琢磨一下化妝品行業,過去的八年時間,我試過很多種男士洗面奶和面霜,包括契爾氏、碧歐泉、高夫、露得清、妮維雅、曼秀雷敦。除了高夫,其他都是國外來的大品牌,定位很清晰。契爾氏、碧歐泉走的是高端路線,在沃爾瑪、屈臣氏見不到,他們把化妝品當成奢侈品賣。妮維雅、曼秀雷敦、露得清這些品牌你隨處可見,隨處可買。感覺高夫的定位不想走太普通的路子,包裝也很有新意,但營銷思路其實不夠清晰,包裝總在變。在百貨商場裡常常有高夫的專櫃,你仔細一看,產品屈指可數,成不了系列,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
反而覺得上海家化的六神定位就很清晰。我一直用六神沐浴液,感覺很不錯,價格也不貴。
我關注上海家化之後,這只股票到目前上漲了五十倍。嗯,沒看錯,是有五十倍漲幅。很遺憾,我一直沒買。期間我也琢磨過索芙特、霸王、廣州浪奇,同樣的,也沒動手。為什麼不動手?不踏實,總感覺中國的這類公司還沒有形成一套立於不敗之地的體系,需要不停地去戰鬥,不停地開發新產品,不停地和競爭對手拚搏,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相比之下,銀行、地產賺錢就會容易很多,2005-2007年我主要是持有銀行和地產股。2010年我再次想買入A股的時候,感覺上海家化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但傳聞大股東要變動,覺得不踏實,而且,感覺價格不夠有吸引力。
上海家化這種商業模式,需要能幹的管理層,所以,人們覺得葛老是上海家化的功臣。確實,沒有他,誰能保證上海家化不會成為又一個霸王(HK01338)呢?現在,葛老離開了家化,我會繼續關注這家公司,但,如果要我現在就去買它,還是不踏實。
嗯,在這個市場上,十倍股、百倍股甚至千倍股是存在的。不需要很有耐心,上海家化八年時間就有五十倍的漲幅,期間還經歷了2007年中國股市大崩盤、2011年大股東的變更。但有幾人把上海家化一直拿著,八年都沒賣?呵呵,現在很多人說持有上海家化,又有幾人是在八年前就買入的呢?
| ||||||
國碩與碩禾兩家公司董事長陳繼仁,將虧損連年的光碟片廠成功轉型太陽能材料製造商,為人津津樂道。為搶進連巴菲特都心動的太陽能發電商機,他刻正進行一場台灣版「太陽城」(SolarCity)能源革命! 撰文‧謝富旭 即使全台籠罩在強烈的冷氣團下,在冬陽的照耀下,南台灣仍透著暖意。高雄市左營區一處老房子櫛比鱗次的住宅區中,有一戶因為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反射著冬陽餘暉而顯得特別耀眼。這裡正是碩禾電子材料公司董事長陳繼仁的老家,也是他用以證明太陽能發電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的生活「實驗室」。 創業路途艱辛 創業生涯連投三壞球頂著太陽能產業股王的光環,陳繼仁正準備在台灣進行一場仿效美國太陽城(SolarCity)公司的能源新革命。這排總計六戶的老舊透天厝,目前住著陳繼仁的母親,以及陳繼仁五位兄弟姊妹、姪兒姪女等一大家子。屋頂上裝的總計四十二KW(瓩)的太陽能發電板。屬於陳繼仁那一戶,花了六十萬新台幣安裝七KW。 這套占地約二十一坪,耗費六十萬元的太陽能系統,每天可為陳繼仁高雄老家帶進約二二六元售電所得,一整年下來,售電所得八萬二千元。簡單算一下,陳繼仁這筆六十萬元的投資,年報酬率高達一三.七%。換個角度想,只要使用到第八年,六十萬元就完全回收;之後,賣給台電的售電收入都是「純賺的」,這豈不是一筆天上掉下來的投資好機會? 「問題就出在人性!」陳繼仁苦笑說:「如果有一間年租金報酬率只有二%~三%的台北房地產,大部分人的投資興趣,可能遠較年報酬率一○%的太陽能要高很多;理由是,房地產有增值潛力,太陽能設備只會折舊。」陳繼仁感嘆說,股神巴菲特是深諳長期穩定投資收益魅力的人,他已砸下了近二千億新台幣(編按:事實上是一八九○億元)投資太陽能電廠,「但畢竟有巴菲特投資眼光的人是極少數!」看來陳繼仁這筆投資勝負還未定,其實,如果把創業比喻成一場棒球賽的話,擔任投手的陳繼仁,目前才正處於三壞球、一好球的局面! 今年五十三歲的陳繼仁,就學過程一帆風順,以第一志願考上高雄中學,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大材料學與工程學系,一路從學士攻讀到博士;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創業的路途走起來會這麼艱辛坎坷。 一九九七年,光碟片開始取代錄影帶,成為影音儲存的主流,著眼於這股商機,陳繼仁找同學一同創立國碩科技。然而,光碟片產業風光沒有幾年,就因為各家廠商瘋狂擴廠,以及關鍵技術掌握在少數國際大廠手中,一片原本報價十幾元的光碟片,暴跌到以一至二元計價。國碩由盈轉虧,股價更從二○○○年的最高峰一百多元,狂跌至○九年的二元出頭。 這是陳繼仁創業生涯的第一個大壞球,但他試著穩住陣腳,想用變化球來化解危機;於是,他試著把國碩轉型成IC設計公司。國碩首款產品雖獲市場好評,但後繼無力,被淹沒在市場無情的競爭浪潮下。陳繼仁的創業球數,又記上第二個壞球。 市場上沒有人會預料到,陳繼仁投出的第三球會是一個大角度曲球──進軍當時正崛起的美容用面膜商機。他○三年成立的杏康科技,由於對生技產品的品牌與行銷掌握不佳,出品的面膜始終叫好不叫座,也落得無疾而終的命運。這下子,陳繼仁創業生涯又記上第三個壞球數。 連續三壞球,國碩轉型屢告失敗,元氣也受到不小損傷。所幸,陳繼仁的家族是高雄地主,雖稱不上富豪,但家底堪稱殷實。於是他回南部找親友調集資金,準備再投出一球。問題是,接下來這個球,已經不容許陳繼仁投壞,投壞的話,不但將使國碩更加難以翻身,甚至連高雄親友的資金也要跟著賠掉。 這第四球,就是把國碩轉型成太陽能材料公司。他從自己最擅長的材料領域切入,結合國碩原有的光電技術,研發出太陽能電池導電膠產品。於是,原本做面膜的杏康就成為碩禾的前身。同時把賠錢的光碟片工廠一家一家地關掉,將國碩轉型成太陽能半導體晶圓廠,在業務上與碩禾串聯成一氣。 轉型太陽能材料 導電膠刷出一記好球歷經三壞球之後,陳繼仁終於投出一記好球:碩禾的導電膠產品,挾著高品質而且價格低廉優勢,從國外大廠如杜邦,日本Toyo等勁敵手中,搶下全球四分之一市占率。持有碩禾股權六成的國碩,雖然太陽能電池晶圓獲利起伏劇烈,但憑著母以子貴,股價也從最低點的二元出頭,飆漲至近四十元。 國碩集團在太陽能產業找到轉型生路之後,陳繼仁前進的腳步絲毫沒有放慢下來。他預見,未來幾年太陽能產業最大的爆發力道是終端市場結構的改變,誰能搶得頭香,爭取到用戶以及蓋太陽能發電廠,誰就是太陽能第二波淘金潮的最大贏家。 於是,他兵分兩路,由碩禾轉投資禾迅,進擊大規模、集中式的太陽能發電廠;同時,在國碩旗下,成立太陽能系統事業部,搶攻小型用戶,特別是屋頂型的太陽能發電商機。 過去二年以來,國碩與禾迅的業務部隊積極地在日照相對充足的台灣中、南部尋土地、找屋頂,一座座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廠就這樣矗立起來。有些蓋在豬舍或雞舍的屋頂上、有些蓋在鹽田上、有些蓋在廟宇的空地上,更有些矗立在廢耕的農地上;林林總總下來,總計興建了發電容量五MW(千瓩),相當於一五○○戶一般四口之家,使用一年電力的太陽能發電站。把這些太陽能光板排在一起的話,約可鋪滿七個標準型的足球場(一萬五千坪),一年產生六四○萬度電力,可為碩禾帶進至少三千萬新台幣的電費收入。 但相對海外的布局,台灣只是小case。禾迅與日本坪井工業的一個合作案,總發電容量就高達十七MW。這家總投資金額高達五十億日圓的電廠,預計今年底完工,一五年即可併入日本電網發電,預計每年將產生二千萬度電力。 由於所產生的電力,日本當地電力公司將以每度四十二日圓買回(日本目前平均電價每度約二十七日圓),購電合約長達二十年;也就是說,自明年開始,日本電廠的投資,每年將可為碩禾帶進二.二六億元新台幣的電費收入。 其實,陳繼仁也想仿效美國太陽城,把電站「證券化」在市場募資,加快擴張腳步,以期搶到這波太陽能發電的商機。但是他無奈地說道:「已經三十年未修改的︽電業法︾,光一條不允許個人或公司賣電給台電以外的人的規定,就讓太陽城這種商業模式無法在台灣實現。」效仿太陽城的「證券化」方法來籌資行不通,碩禾投資太陽能電站目前只有仰賴銀行貸款奧援。陳繼仁指出,平均每一個電站投資案,碩禾均須向銀行融資七到八成之間,擴張腳步受到很大局限;所以,他還是希望能以證券化來解決擴張的資金問題。 「以台灣目前的環境,把碩禾投資的太陽能電廠包裝成類似『REITs』(不動產證券化)似乎較可行;不然,也可以把碩禾旗下負責電廠投資的子公司禾迅上市,也是一條路。」陳繼仁若有所思地說。 現行︽電業法︾ 綁住太陽能推廣腳步在苦思企業出路的同時,陳繼仁對政府也提出四項呼籲:一、能源是國家戰略性政策,應提升政策位階,盡早將能源局升格為能源部;其次,修改︽電業法︾,將電業特許的門檻,由五百KW大幅提升至五MW;三、放寬農牧林用地在太陽能系統設置的限制,尤其一些地層下陷,鹽化無法種植的廢耕地,不妨可用來「種電」;四、放寬及鼓勵壽險基金投資電站,獲取合理且長期穩定的報酬,活化閒置資金,為大型電站設置注入資金活水。 陳繼仁的努力,不單企圖使國碩集團掌握這波方興未艾的太陽能發電廠商機,他也希望藉由電費收入占營收比重的提升,讓集團能擺脫電子業易受景氣循環波動,以及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無常的宿命。 「讓國碩與碩禾能成為更穩定,甚至宛如公用事業般的科技公司。」對曾經在光碟片產業嘗盡大起大落滋味的陳繼仁而言,追求公司獲利穩定的目標,恐怕比任何人都迫切吧! 陳繼仁(前排右) 出生:1961年 現職:碩禾電子材料董事長、國碩 科技董事長 經歷:工研院研究員 學歷:清華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博士我的屋頂會賺錢! 2014年台電對申裝太陽能發電的優惠購電費率一覽 單位:新台幣元每度購電費率 裝設成本預估 需要 面積 可發電數/天 (以每日有效日照3.5小時計算) 預估每年 電費收入 1KW以上不及 10KW(屋頂型) 7.1602 80萬(10KW) 30坪(10KW) 35度(10KW) 91,000(10KW) 10KW以上不及 100KW(屋頂型) 6.4190 700萬(100KW) 300坪(100KW) 350度(100KW) 820,000(100KW) 100KW以上不及 500KW(屋頂型) 6.0448 3500萬(500KW) 1500坪(500KW) 1750度(500KW)3,860,000(500KW)地面型1KW以上 4.9222 1KW平均約需8萬 3坪 3.5度 6,300 製表:謝富旭 資料來源:台電、太陽能系統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