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大廣發行,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打造南方金融中心,中國人壽正在廣東下一盤大棋

正式入主廣發銀行3個多月以來,中國人壽在廣東動作頻繁,正在下一盤大棋。

第一財經獲悉,近日,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廣發銀行行長劉家德、以及中國人壽壽險、財險和養老險廣東省分公司一把手,於12月初先後拜會了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就中國人壽與廣州市政府以及廣東省政府戰略合作進行了溝通,談及了中國人壽未來在廣東的戰略布局及加快廣發銀行發展的總體思路。

其中,透露出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做大做強廣發銀行;在廣州南沙註冊成立了國壽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加快國壽嘉園養老基地和管理總部的選址;打造中國人壽南方金融中心等。

中國人壽與廣東省政府的戰略合作由來已久,2006年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至今年已有10年,在此期間,中國人壽在廣東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保險業。今年,雙方再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了新的5年戰略合作,而這一次的合作力度顯然更大。

第一財經獲悉,12月6日,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一行拜會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楊明生全面介紹了中國人壽未來在廣東的戰略布局及加快廣發銀行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就五個方面進行了溝通:廣發銀行的發展、金融創新平臺、中國人壽南方金融中心、老養生基地建設、保險主業的發展。

其中,關於金融創新平臺,中國人壽表示在廣州南沙已經註冊成立國壽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加快特殊機會投資基金在廣東區域的布局,同時擬加快金融租賃公司組建步伐,助推廣東金融創新。

據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局公告,國壽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於11月7日獲得該局的企業名稱核準。

關於中國人壽南方金融中心,中國人壽表示將以入主廣發銀行為戰略契機,推進區域總部建設,著力加快打造中國人壽南方金融中心,充分發揮金融產業的集聚效應與孵化功能。

在中國人壽的“長項”養老養生方面,中國人壽將在廣州加快國壽嘉園養老基地和管理總部的選址及相關配套工作。

朱小丹則表示,廣東省政府全力支持廣發銀行的發展、全力支持中國人壽南方金融中心建設、全力支持中國人壽養老養生基地和養老總部建設等一系列金融領域的重大項目和要素配置,並要求政府各相關部門迅速做好和中國人壽的全方位對接,一項一項研究,一個一個方案推進,成熟一項落實一項,對於一些合作項目的障礙要著力研究加快解決,全力助推中國人壽在廣東的發展。

事實上,在此之前,12月4日,楊明生還拜會了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也重點談到了加快推進廣發銀行的發展、中國人壽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國壽養老養生基地、支持廣州區域金融機制創新、聯合打造廣發銀行金融航母等事宜。

彼時,楊明生亦表示,中國人壽將以控股廣發銀行以及打造國壽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契機,積極深化與廣州在銀行業務、特殊機會投資、健康養老、政策性保險、融資租賃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廣州金融保險業加快發展。

中國人壽欲打造綜合金融集團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從2013年開始,中國人壽開始密集拿下金融牌照。除了產壽險、養老、資管領域的布局,中國人壽逐步將基金、電商、支付牌照拿下,同時通過參股重慶信托、中信證券、中糧期貨以期獲得全金融牌照。今年7月29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批複廣發銀行股權變更事宜,同意中國人壽受讓花旗集團及IBM持有的全部股份。受讓後,中國人壽持股比例由此前的20%增至43.686%,成為單一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拿下了廣發銀行這張稀缺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牌照,是其打造金控平臺意義重大的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59

夏鼎資本葉鋒:創業者要回到做生意的本質,何必非要做大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09.shtml

夏鼎資本葉鋒:創業者要回到做生意的本質,何必非要做大生意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夏鼎資本葉鋒:創業者要回到做生意的本質,何必非要做大生意

做公司也是一樣,大家都是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年輕人創業,你們先別想著會成為馬雲。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做公司也是一樣,大家都是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年輕人創業,你們先別想著會成為馬雲。

別總想著「2VC」

夏鼎資本是一家專註於循環經濟、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投資公司,從投資邏輯上說,它和大家看到的TMT行業有著很大的不同。TMT是個贏者獨大的遊戲,B2VC。在這個遊戲里,你要快,比別人更快融到資、比別人更快做大。在這期間,融資靠「忽悠」,而「忽悠」某種意義上講成為了一種核心能力。

但環保、農業等行業不一樣,這里的邏輯還是生意。你可能做的項目也不是互聯網,你的模式也許也不是「2VC」,這種情況下,你的項目就要關註成本、回報、持續性和擴展性了。那麽怎麽樣把生意做得可持續、可擴展的呢?我這些年的思考有這三點:

(1)首先是許可和牌照。在環保行業,很多事是靠許可、牌照來做的。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它拿到了固危廢的處理牌照,這其實就是一個印鈔機,這意味著一個省或者一大片地方的固廢必須送到這個地方進行處理,成本很低而利潤很高,這就是許可的壁壘。

(2)然後是客戶關系。在2B和2C行業有一個很大不同,就是大企業很少換供應商。客戶關系本來就建立得比較慢,而維持一個長期的客戶關系、建起一個品牌其實就是在建立壁壘。

(3)再就是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里有商業模式創新,傳統行業里其實也有。舉個例子,原來一家企業它可能賣設備為生,現在行業變化了,如果繼續賣設備的話,就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樣那我索性不賣設備了,我把設備給你用,然後我給你分成。這樣一來,客戶關系就從短期變成了長期的,而商業模式也變化了。

在我投資的項目里,互聯網對項目的發展起到過一些作用,但很多情況下,想要繼續挖掘價值、做創新升級的話,互聯網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我為什麽用農業舉例子,一方面我投這方面的項目,另一方面這個行業很傳統很有代表性。大家都知道,其實從工業革命以後,農業受技術革命的影響就很小了。互聯網初到這個行業,打通了農業過長的產業鏈,讓廠家直接對客戶、生產者直接對消費者,把中間利潤全部擠壓出來,把實惠留給兩端。但是做完這些事以後,現在再想去提高生產率就要從別的方面創新。

農業互聯網真的只占農業的很小一部分,我相信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真正的創新不能只靠互聯網,互聯網能改變種子麽?顯然不能,種子就是要按照種子生命的基本規律去做。當然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能更快(轉基因,或者是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可以用輻射的方法去加快種子的變化),但總之很多事情都是互聯網是改變不了的。

我覺得互聯網只是工具,而不論投資還是創業都要回歸商業本質,留給創業者創新的空間其實蠻大的。

應該多想想創新

創新是創業者的機會,從宏觀經濟形勢來說是朝好的方向發展的。我之前總結了一個「創新引擎」理論,而隨著資本市場這個閉環完成以後,這個引擎開始發動。最近劉士余主席新政出來以後,大家都很振奮。大量留學生回國,創新資本也在增多,這其實表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創新的土壤在成長、在成熟。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個創新大國,它為什麽是創新大國其實是有原因的:第一,這個國家有一個自由思考的環境。第二,它有非常完善的法治環境。第三,它是個陌生人社會,所以大家不會被阿貓阿狗叔叔大姨批評,大家很自由。第四,美國人從小就敢於挑戰權威,社會上沒有固定的權威。第五,美國是個移民社會,再加上教育非常好,又有技術投入,這才形成了美國的創新源泉。

中國很多地方也慢慢往這個方向轉變,不過老實說,在很多地方我們還是有差距的,教育概念、教育理念、對權威的態度都需要改進。

我之前投了一家企業,今年在美國上市,這家公司一年要虧損幾千美金,五年內我估計還得虧幾千萬美金,但市場給我估值6個億美金,為什麽?因為資本市場認可這家公司的未來。

我希望中國資本市場未來也可以接受這些風險,看到企業的未來。

偉大的創新需要大量投資,投資周期也非常長。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個「坑」非常大,只有資本市場來接棒才能奏效,僅靠天使、VC是不夠的。百度、阿里巴巴在上市以前基本都是不盈利的,如果我們還像過去只看財務報表,那麽百度阿里就可能做不大(在國內上市),生物醫藥企業更是這樣。

現在推行的的改革我非常贊成,大國企募資停下來,把錢放在中小企業里就會促進科技發展,否則大國企增發的錢不過也就是弄去炒股、買地產了。把錢堵住,不讓錢用在亂七八糟的事情上,打擊內幕交易,讓市場透明化、法制化,這個其實就是美國在做的事情。

未來的創業還是要靠創新。

腳踏實地「跑」

獨立思考有時候要靠「跑」。做了投資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應該會低很多,我自己是這麽認為的。除了做環保,我們也做農業投資,要知道在中國農業投資人非常少。因為這個行業的自身特點,我們要經常各地跑。

一開始我做雞類養殖方面的投資,我目睹了整個行業的變化。2003年,肯德基、麥當勞利用炸雞等食品大肆搶占中國市場,以前愛吃雞肉的食客都慢慢走入快餐館。作為這些企業的上遊,因為對產品質量的需求增高,經營模式模式也從簡單的C變成大B到C。所以2003年的時候我們就判斷,未來中國的趨勢一定是上遊要集中化,要有管控。在養雞這個行業里面一定要自養,只要不是自養,一定沒法控制,除非中國土地流轉變成集中化,變成大農莊、大地主,像美國一樣。後來行業的發展證明了我們的論斷。

創業者是否有我們當年那種激情,各地跑,去發現真相、找到機會?

何必非要做大生意

我今年手里的5家企業,有4家與農業有關系,一家做種植,兩家做物聯網(其中一家是農業物聯網),另外兩家是做農業里面的環保處理。上次上海給我發了一個獎,說我是最接地氣投資人。我做獲獎感言的時候,說了一句,你們其實是在說我最土吧?

土不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麽看這個事。我專門做廢物處理,做農業,做養殖這些東西,我覺得這是根本,離商業的本質也最近。互聯網當然很高大上,但是我做這個投資,基本上都不會死,只有做好做壞的差別。做互聯網你可能會做成一個馬雲,但是99.999%的人都死掉了。

做公司也是一樣,大家都是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年輕人創業,你們先別想著會成為馬雲。馬雲我很多年前就認識他了,當時他什麽都不行。我也沒有想到,長得這麽難看的人,沒什麽學歷的人,居然能夠成為這麽牛的一個人。假如現在回到那個時候,我還是不會投他。雖然說我知道我錯過了很多,但我認為,作為創業者回到做生意的本質,做一個小生意很好,做一個中生意也很好,何必非要做大生意呢?

總是有一兩個做大生意的,你不用擔心,但是不要每個人都去投這個東西。所以還是腳踏實地去解決問題,力所能及去解決你身邊的需求,總會有人最後創造偉大的企業。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23

美國前財長雅各布:穩固全球金融體系需做大全球化“蛋糕”

“全球金融體系這一互聯互通的模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繁榮和穩定,也能夠確保國家安全。但需要註意的是,無論做什麽,各國都要向國內的民眾去解釋,告訴他們這些政策能夠為他們帶來什麽。”3月20日,美國前財長雅各布·盧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雅各布是第76任美國財政部長,曾兩度出任美國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在制定美國經濟複蘇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金融秩序調整的步伐加快,發生了很多值得關註的變化,世界主要國家都加強了金融監管和宏觀政策的調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所提升。不過,隨著反全球化擡頭,全球金融體系目前也存在質疑聲。雅各布在主題為“國際金融秩序重建:新挑戰和新願景”的發言中,首先肯定了全球金融體系在過去70年里為人類社會實現脫貧,以及過去八、九年間為危機後的全球經濟複蘇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他也指出,目前存在對全球金融體系的質疑聲,這主要是因為並非所有人都從全球化中受益。他認為,各國之間以及各國內部都需要加強溝通。

“我們應該仔細審視怎麽樣讓全球化的效益能夠更加被廣泛的享受。如果這個蛋糕再變大的話,可能我們就更容易說服人們,說全球化是有好處的。”雅各布稱。

肯定全球金融體系的價值

雅各布表示,在掌握國際體系的未來之前,首先要回顧過去的70年,也要回顧過去的八、九年。在他看來,過去70年尤其是二戰以來,全球金融體系幫助人類社會實現脫貧,未來如何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實現繁榮?這不僅涉及經濟領域,也是一個安全問題。這是因為,如果缺乏共贏的發展,整個世界將陷於沖突之中,這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國與國之間、個人之間都會有矛盾。

再看過去八、九年的情況,雅各布再次肯定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作用。他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各國在G20框架之下做出強烈反應,包括中國在內,使全球經濟具有恢複的能力。不過,這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進程。因為在市場來看,這種大規模的衰退必然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恢複。但如果沒有金融體系支持,世界經濟的複蘇肯定不如現在的境況。

需要指出的是,當危機爆發的時候,有人曾指出,金融體系要為這一危機負責。雅各布認為,還是要放長眼光來看,在危機前後一個很長的時間里,金融體系實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穩定理事會,我們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標準,落實了相關的機制,使得這些機構未來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過去兩年我們可能比過去20年做了更多的事情。此外,我們主張各國不應該相互競爭性的讓貨幣貶值,在G20的國家當中達成了一個協議,要確保在英國脫歐之後共同來維持市場的穩定。”雅各布指出,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經對他表示,這些機制或者這些會議的問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來貫徹和執行,在這些會議上,大家都互相認識,互相都能夠理解,所以可以快速的做出反應。

他稱:“在英國脫歐之後的那天早上,我們很多的財長都馬上通了電話,確保反應不要過度,從而使得世界變得更加可控。”相似的情況發生在2015年8月11日,中國匯率市場化改革之後,“實際上就是基於以上這種對話機制,我們才知道中國匯改的目標、政策動向是什麽,以及這一舉措意味著什麽,使得後來市場很快穩定下來。”雅各布稱,在經濟領域之外,全球金融協調機制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包括氣候變化協議的達成。

抑制“反全球化”擡頭 需加強合作溝通

但是,“為什麽那麽多國家都對這一全球的國際合作那麽反感?”雅各布指出,目前存在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擡頭,實際上都是因為各個國家國內的政策導致了全球化的利益沒有使所有人受益。

“一部分是跟工作的實質相關,還有一部分也跟溝通有關。”雅各布建議,政策制定者在G20等會議上,不要只是給民眾解釋一些非常複雜的技術性的問題,而是要告訴他們,這些政策能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麽樣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采取的政策更加有效。

與此同時,他認為,我們要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和培養,才能使得增長有可持續性。另外,還要拆除越來越多的障礙,使得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從而使更多的民眾受益。在他看來,美國在這方面做得不夠。

更深層次而言,雅各布認為,我們不能只是反對保護主義,而是應該仔細的審視一下為什麽保護主義會擡頭。

“我們應該仔細審視一下,怎麽樣讓全球化的效益能夠更加被廣泛的享受。如果這個蛋糕再變大的話,可能我們就更容易說服人們,說全球化是有好處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分到一塊餅的話,就更容易說服他們承認全球化是能夠帶來好處的。”雅各布稱。

他建議,商界領袖不應只是關註短期的財務表現,而是要考慮對於經濟體而言長期健康發展應該是什麽樣的,或者全球的經濟繁榮能夠給政治的穩定帶來怎樣的影響。

雅各布還談及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以及全球關系中應當關註的領域。

他強調,新興市場需要更加開放。亞投行的工作向世界展示了怎樣通過合作來實現重要的目標,而亞洲開發銀行和亞投行的合作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建議,可以建立新的機構,而且是高標準的機構,未來的需求是很大的,這些高標準的機構應該相互合作來實現目標。

此前,經過五年時間的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最終實現。雅各布表示,IMF份額的改變是要讓坐在談判桌前的各個國家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真正對世界的貢獻,新興市場國家也需要坐在談判桌前接受或者擔當他們的責任。

包括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未來中國須按照規定,繼續堅持市場開放,接受外國投資者的競爭,這也是成為IMF成員需要做出的承諾和努力。

“全球金融體系的這種互聯互通,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繁榮和穩定,也能夠確保國家安全。”他總結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70

孫宏斌:想做大買賣,就不能算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9/164210.shtml

孫宏斌:想做大買賣,就不能算計
盒飯財經 盒飯財經

孫宏斌:想做大買賣,就不能算計

年輕人不要急功近利,吃點虧,沒啥壞處。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作者 | 何伊凡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61.webp

孫宏斌現在是“皆同力”的時候,要錢有錢,要項目有項目。

他經歷過“不自由”,至少兩次。

賈躍亭現在是“不自由”的時候,要錢沒錢,要項目只剩半死不活的一個,還成了中國最著名的債務人。

他經歷過“皆同力”,至少兩年。

憑這句話,曾李青應該拉黑我,因為我把賈躍亭列入了英雄的行列。當然,本來就不熟,要先加了好友才能再拉黑。

對於那些因激進失敗的企業家,我個人總是懷有幾分敬意,或許因為自己行事偏謹慎,缺啥就羨慕啥,缺啥需要補啥。

既然失敗結果已經寫下,就不能只怪時運不佳,手法自然多有瑕疵,過程難免流於急躁,賬目肯定一塌糊塗,戰略、人才、管理必有重大短板。但是——一定會有“但是”——敢順流放排,逆水行舟,與時間賽跑,和行業為敵,算是好漢。

罵一個人容易,理解一個人難,自己提槍上馬打仗更難。我還真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相信時運必有流轉。

這不,7月18日有報道稱,金融機構全面排查融創資金風險,融創15億信托放款被叫停,同時有關融創百億公司債被叫停,另有兩大國際評級機構看淡並下調融創信用評級。受這些消息影響,融創遭遇股債雙殺。

一個時運中的小插曲。

在上周六的訪談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孫宏斌的交易風格,在此將其中一部分整理出來。

以下是幾個對話片段

63

何伊凡:別人覺得你可信的原因在哪?

孫宏斌:我在不停地做事,做這麽多事,一個人要心存善意,經常換位思考,理解別人,實在談不攏就算了。

王健林願意和我合作,這就是我的成就。有這麽大的事,誰都不找,就找你。我真的覺得這種信任太寶貴了,他信你,你說的話是算數的,將來就好商量,(因為)你過去做的事都在那里擺著呢,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成就。

何伊凡:之前的幾次交易中,也曾有一些對你批評的聲音,例如當年綠城的交易。

孫宏斌:對宋衛平(盒飯財經註:綠城集團創始人)到現在我也感謝他,我從來不說老宋一句壞話,因為我是交易的受益者,通過與綠城合作,融創品牌提升了,品質提高了,綠城上海的項目也賣給我了。(盒飯財經註:此處是指2015年5月5日,融創、綠城分別發布公告,稱綠城向上海融創綠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上海華浙外灘51%股權對應的投資權益,融創向綠城收購融綠50%股權)。

人的信用從哪里來?一定是不能只占便宜,有時還得吃虧。吃虧我吃多了,我吃虧了,我認了,但你(讓我吃虧的人)知道啊,就算你不知道,還有別人知道啊,會把我失去的機會送回去了。所以為什麽老王選我,就是我不矯情,說話算數,不扯淡。

何伊凡:你說過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但似乎又很重視在江湖上的口碑?

孫宏斌:和我合作的人信任我,這當然在乎。你想做個大買賣,就不能算計,買賣不是算計出來的,好多人問我,你這麽多並購的線索從哪里來的?多數都是有人來找我的,我自己去哪找?口碑還是很重要。

何伊凡:買賣怎麽能少了算計呢?

孫宏斌:我談生意特別簡單,為什麽有人談生意談一年,就是誰也不信誰,你報一個高價,我再報一個低價,兩個人往中間湊來湊去。我做生意就特別簡單,我報一個價,你覺得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別人了解你這個風格的話,這個事就成了,我報價沒水分。其實都是行家,有沒有水分,誰不知道?有人總願意把別人當傻子。

你要知道自己要什麽就行了,別算別人的賬,你非要把別人那部分也弄過來,沒有意義,每個人都要掙錢。別人要是算我的賬,愛怎麽算怎麽算,他算他的,我算我自己的,其實大家都挺明白的。

何伊凡:你帶團隊有一個特點,總是能讓團隊“嗷嗷叫”,前進、前進、前進,有什麽方法?

孫宏斌:帶團隊就是言傳身教,你自己天天打高爾夫,別人也不可能每天早晨6點起來。

何伊凡:你是個能聽進別人意見的人嗎?

孫宏斌:我經常說不會聽普通員工的意見,但你身邊高管的意見要聽,例如和CEO可能有80%的交集,和其他高管有60%的交集,聽完了之後,如果你覺得說的不對,還是按照自己的做,但這個過程還是很好的,聽聰明人的意見,認真聽,但不能全聽。

我現在年紀大了一些,會覺得寬容比嚴厲更有效,表揚比批評更有效,年輕的時候,講令行禁止嘛。現在有時候對下面的人也會寬容一些,我一年不去(有的業務部門),偶爾去了,說的不一定對,你聽我的可能會有問題,但是不讓我說,讓我把嘴巴閉上,我也很難受,怎麽掌握分寸,這是個挺複雜的事。

何伊凡:現在很多人看不懂你的路數。

孫宏斌:我沒有義務讓別人看懂我的路數。

何伊凡:你希望融創未來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孫宏斌:我就希望把事做對了,該買的時候買,該賣的時候賣。我們現在也挺好的,我希望一個公司能有遠見,看五年、十年。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永遠好,你能抓住好機會,不好的時候轉到另一個地方,融創現在很健康,大家很開心,團隊氛圍也很好,將來會怎麽樣誰也不知道,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再看一點遠方。

何伊凡:你是否願意給創業者提一個建議?

9990

孫宏斌:沒啥建議,年輕人不用急功近利,吃點虧,沒啥壞處。

孫宏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05

黨報談電商要求入駐商家二選一:影響電商做大蛋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63.html

歲末年初是消費旺季,也是商家摩拳擦掌沖刺銷量的好時機。可對於一些從事網上經營的商家來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電商平臺“二選一”,著實有點鬧心。連日來,不斷有商家反映,一些電商平臺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駐一家網絡銷售平臺,不能同時入駐多家。這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哪些影響?這項要求合理嗎?應該如何完善監管?

“二選一”,商家犯愁,消費者擔憂

“從去年‘雙11’開始,很多同行都在議論‘二選一’,我很擔心對未來經營產生影響。”在某電商平臺上從事多年服裝銷售業務的浙江溫州商戶李嵐說。

“二選一”現象,在電商行業普遍存在嗎?“目前主要是在一些大型促銷活動時,平臺要求商家只能‘二選一’。”李嵐說,比如去年“雙11”前,一些商家接到平臺通知,讓商家選擇只能參加一家平臺的促銷活動。平時的經營,大部分仍可以同時在多家平臺上進行。

但人們擔心這種苗頭會蔓延開來。有商家在網絡上匿名求助,反映某電商要求商家只能在自己平臺做促銷,並以此為由,強令商家必須與其簽訂“獨家合作協議”,保證產品只在該平臺售賣,並關閉在其他平臺上的店鋪。

“二選一”將來會不會由促銷擴大到平時經營,讓商家心里打鼓。“電商經營競爭已非常激烈,我們要在提升服務、改善產品上花費更多精力。如今,還要再考慮‘二選一’的風險,感覺很累。”李嵐說。

其實,僅僅是促銷,電商平臺的“二選一”已經給商家帶來不少困擾。李嵐算了一筆賬,幾年前起步做電商時,考慮到不同平臺的流量特點,在多家平臺開了店鋪,都投入了不小的成本,“入駐費用加上經營店鋪人員的工資等,每年也有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如今,“雙11”等促銷的成交額在商家年度銷量中的比重很大,商家都盼著可以參加大型促銷,擴大銷售額。突然出現的“二選一”規定,讓他們措手不及。

不僅商家煩惱,消費者也有擔心。“電商豐富了我們買東西的選擇,而‘二選一’卻像是在開倒車。”上海市浦東新區居民郝芳說,相比到商場買東西,電商的優勢在於選擇豐富、方便比較。今後電商平臺如果“二選一”,意味著買東西的選擇空間變小了,比較範圍也變小了,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件好事。

“總的來說,電商‘二選一’不利於行業提升供給效率和質量,不利於改善消費體驗。”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

北京誌霖律師事務所趙占領律師認為,市場經濟的魅力在於通過競爭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電商平臺“二選一”不僅限制了商家的選擇權,也影響了充分競爭。對於商家而言,電商平臺是銷售渠道,自然越多越好,選擇哪個渠道應由商家自主決定。目前,很多商家公開表態,不願陷入“二選一”的艱難選擇。

不規範競爭,影響電商做大“蛋糕”

一向開放包容的電商業,為什麽會出現帶有明顯排斥和封閉色彩的“二選一”?

“在電商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電商平臺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目前國內的一些電商平臺已經占據明顯的市場優勢地位,在和入駐商家的談判中力量懸殊。一些電商涉嫌利用優勢地位,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限定,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電商是我國消費領域的亮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1—11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8%,較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電商前期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開放。”曹磊認為,相比傳統流通,電商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成功應用了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更關鍵的是電商沒有把線下商家排斥在外,而是主動擁抱和吸引線下商家入駐,共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然而,隨著電商市場日漸成熟,電商行業逐漸從流量擴充期進入存量競爭期,而國內電商平臺也逐漸從規模快速擴張期轉入資源掌控期,各電商平臺間開始“短兵相接”,不規範競爭行為集中出現。

劉俊海認為,無論是從行業健康發展還是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電商平臺都不應選擇“二選一”策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滿足人們需求的過程中,電商大有可為,應有所擔當。更高效的流通、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更豐富的選擇,不僅是消費者的願望,也應成為電商努力的方向。“‘二選一’明顯有違企業社會責任。”劉俊海說。

“電商想要健康發展,跨平臺開放合作是大勢所趨,任何平臺都不應該逆勢而為。”曹磊認為,入駐商家和電商平臺本應是合作共贏的關系。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入存量競爭期,電商平臺更不該忘了開放合作的初衷,而應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把精力放在改善服務上,靠購物體驗培養消費者黏性,形成平臺、商家、消費者多贏的局面,把難以取舍的“二選一”變成互利共贏的“一加一”。

電商監管應跟上行業發展步伐

電商平臺“二選一”是否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監管是否應有所行動?這引起了行業的普遍關註和討論。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大規模的電商平臺企業已具有一定的市場支配地位。針對一些超大的平臺企業,監管應有所行動,防止“店大欺客”、限制市場競爭等現象。

曹磊表示,存在市場支配地位的電商平臺用“二選一”策略,把商業優勢轉化為侵犯平臺內經營者正當權益的行為,這種現象需引起格外重視。

去年11月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界定。經營者利用網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包括惡意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不兼容。上述行為可視為不正當競爭,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款。

去年11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電子商務法草案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表示,為爭奪商家的資源,電子商務平臺采取各種辦法逼迫平臺商家“二選一”,停止在其他平臺上促銷甚至經營活動,迫切需要立法的形式去規範。

辜勝阻認為,國內的一些電商平臺已發展成為巨頭,而平臺上的商家是非常小的,兩者博弈過程中地位差別明顯。迫切需要通過立法進行制度設計,特別是要進一步明確電商平臺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平臺規則的透明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薇認為,在當前電商行業相關立法過程中,應對不公平附加排他性的交易條款等內容進一步明確。

“當務之急,對於電商‘二選一’,應及時采取措施,把不良競爭趨勢遏制在早期階段。”劉俊海說,對於電商平臺“二選一”中的違規行為,有關部門應嚴肅及時查處,維護電商市場的良好秩序。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經歷高速發展階段後,電商行業應進入更加成熟的規範發展階段。更規範的監管,不僅不會限制電商發展,反而會成為行業的助推力。

“電商很多新的經營策略行為,都應成為監管部門關註的新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說,隨著電商行業發展,“二選一”、流量推廣、競價排名等問題,在以前行業發展中都沒有出現過,如今卻屢見不鮮。監管部門應及時關註這些新問題,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更好履行監管責任,為行業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5

今日頭條們:一邊道歉一邊做大丨百味雜陳

當下大熱的短視頻網站又被罰了。

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要求,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近日又分別對“快手”開辦單位北京快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開辦單位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和“抖音”、“火山小視頻”開辦單位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作出警告和罰款的行政處罰。

有意思的是,這次處罰通告有個前情提要。

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消息,繼上半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對多家視聽網站突出問題開展系列整治工作後,這次處罰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治理工作成效,嚴肅問責效果,壓實主體責任,遏制問題反彈。

進入2018年之後,包括短視頻在內不少應用陸續進入低俗內容整改期,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APP矩陣的產品首當其沖。

今年年初,在被北京網信辦約談並且停止更新24小時之後,今日頭條宣布開始完善機器算法還沒能完全勝任的審核工作。繼關停社會頻道之後,今日頭條還發布了信息招聘內容審核編輯崗位,據悉,招聘規模在2000人左右。

4月9日,今日頭條與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天天快報等被做下架處理,其中今日頭條被暫停下載時間為三周。4月10日,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應用程序及公眾號因存在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被廣電總局永久關停。

隨後,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發表致歉信表示“產品走錯了路,出現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接受處罰,所有責任在我”,同時旗下品牌抖音正式上線反沈迷系統。

於是,市場出現這樣的有趣情況,一邊是接二連三的各種監管下架處罰,一邊是迅速膨脹的短視頻用戶群。

6月12日,抖音公布了其用戶數據:國內日活用戶突破1.5億,月活用戶超過3億。

這個數據足以讓所有互聯網平臺緊張。微博目前的月活用戶是4億,淘寶月活用戶為4.3億;騰訊的矩陣里,微信月活躍用戶是10億,QQ月活躍用戶為8億。

在海外市場,目前包括TikTok和musical.ly在內的抖音全系海外產品月活躍用戶在今年4月就已經過億,且仍在持續高速增長。

商業邏輯也很簡單,對於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吸引用戶就能創造價值,眾多用戶提供的內容是否合法合規,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審核機制等問題往往需要排在積累用戶量的後面。

即使內涵段子被永久關閉了,搞笑類APP的用戶需求還在。於是,今日頭條轉而上線了一個新的APP——皮皮蝦。

這個名叫皮皮蝦的APP看起來相當眼熟:從圖標到功能都與內涵段子高度相似,市場對於“皮皮蝦”最大的質疑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改名版內涵段子,皮皮蝦還有遷移原內涵段子內容的功能。

監管部門也註意到了這個“皮皮蝦”,要求今日頭條對新近上線的皮皮蝦限期提供可信度說明,包括防止出現惡搞節目、非法剪拼改編視頻、已關停的“內涵段子”低俗內容倒灌等具體措施辦法。

但有著“內涵段子”高位折戟的前車之鑒,這一次今日頭條對皮皮蝦APP表現得相當謹小慎微。

今日頭條堅持皮皮蝦從產品設計、內容、用戶等各方面都做重新定位,努力打造成為積極正能量的娛樂社區,並會認真做好內容管理。

只是,對於皮皮蝦的未來,內容導向和審核依然是重中之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30

[討論] 如何解決企業做大後管理成本巨高不下的難題?

1 : GS(14)@2011-07-17 21:46:06

http://bbs.esnai.com/thread-4731608-1-1.html

   大家好,本人從事成本管理工作,談一下我這幾年工作中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一位優秀的成本會計不只是核算產品成本,還要善於發現公司運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當一些家族性的企業隨著業務的增長,規模的擴大,逐步從一個家庭作坊成為一個中大型企業,公司的管理層可能也是跟隨老闆多年的元老,此時這些人(可能也包括老闆)的管理思路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門權限不清晰 ;
   2.崗位職責不明確 ;
   3.流程管理不完善 ;
   4.信息管理不規範;
   5.人員素質不達標;
   6.部門人員無考核
   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公司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工作效率低下,出現問題相互扯皮,大家還停留在只要按時出貨,不管付出多少成本的層次,工作計劃混亂不堪,控制更是無從談起,沒有統一的規化協調,作為管理層重要的三點:計劃、激勵與指導及控制一樣沒有。
    作為一名有責任的財務人員,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但是如果真要出面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有一些麻煩的,有幾個點:
    1 老闆是否有決心改變目前的狀況 ;
    2 各部門經理是否配合;
    3 如果要將管理透明化,可能會得罪很多人,對個人不利 。
   大家有什麼意見,說來聽聽。
   我想很多優秀的財務人員都不會認為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是財務能解決的問題,我所倡導的是財務人員如何才能讓老闆的管理意識提高,通過財務數字背後隱藏的信息來反映業務問題,我們不能要求每個老闆都瞭解財務,但我們要將財務信息轉化為業務行動。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字不等於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37

「生意做大又被批評」

1 : GS(14)@2012-03-31 17:42:3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30/News/eb_eba3.htm
早前的特首選舉中,本港商賈撤資論一度成為話題,結果李嘉誠屬意的唐英年落敗,他昨日在業績會上被多次問到,會否改變投資方向或縮減在香港的投資,李嘉誠重申絕不會撤資,稱自己在香港數十年,對香港有特別感情,「回報少鱓都會投資」。無論在哪裏營運、用哪種貨幣交易,都不會離開香港。

不過,他又說,香港700萬人口,生意做得太大會被批評,集團二、三十年前已開始投資海外,現時香港業務佔整個集團約16%。

他續指出,佔其三分一財產的李嘉誠基金會,其中大部分慈善項目是在內地和香港,被問到他在香港屢作善事仍備受批評,會否感到不開心?他說:「不會!你罵我又鰠度,你唔罵我又鰠度」,又稱「世界如果有公道,海就唔應該有風暴。」

至於有地產商轉ɜ,在梁振英勝出特首選舉後為其站台,由提名至投票均力挺唐英年的李嘉誠說﹕「唔好批評第二個。我做事唔會咁功利主義……我的堅持點是對香港或國家好,我就會做。」

被問到何時退休,李嘉誠回應,他身體很好,每天早上也會做運動,吃和睡都很好,暫時未考慮退休。
2 : passby(15493)@2012-03-31 17:48:23

我做事唔會咁功利主義

你個仔唔係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11

中環在線:四叔唔做大嘥鬼荃灣千色店吉舖開12蚊店

1 : GS(14)@2015-05-18 08:29:21

■荃灣千色店嘅12蚊店只開兩個月。 高淑嫻攝








近年市面上越來越多12蚊店出現,大家最熟悉當然係永旺(984)旗下Living PLAZA by AEON,仲有今年高調加入戰團嘅759阿信屋,做慣大生意嘅恒基地產(012)主席李兆基(四叔)都有開12蚊店,實行大小通吃咁話呀。四叔一直有經營百貨公司千色店,千色店旗下有6間千色Citistore。華華最近行經荃灣Citistore,就發現地下有個1,600方呎地舖由食肆轉為12蚊店「選の樂」,呢間12蚊店仲係由千色店自行經營。



■李兆基都有開12蚊店,實行大小通吃。

■選の樂賣平價家品。 



新租客未到

其實,千色店多年前已經喺大角嘴Citistore開12蚊店,舊年底再喺將軍澳店開多間,馬鞍山店之前都有,不過最近閂咗,將個舖位租畀其他客。荃灣呢間12蚊店係兩個月短期舖,因舊租客關門大吉,新租客未到,千色店本身擁有大量家品貨源,於是咪利用呢個吉舖開間12蚊店擴闊客路囉。有趣嘅係,四叔賣樓做生意,吓吓講緊幾十億、幾百億;四叔舊年底將千色店由恒地賣畀同系上市公司恒基發展(097),翻查恒發年報,千色店舊年單係12月嘅營業額都有1億元(包括租金收入與零售銷售),點解會去開生意額好似細眉細眼嘅12蚊店呢?不過老實講,12蚊店真係幾有吸引力,尤其係對女士,女人最鍾意濕平,買到平靚正嘅嘢就最開心,唔信?大家不防得閒走去各大12蚊店望望,經常人頭湧湧㗎,如果唔係有得做嘅話,四叔都唔會做埋一份喇,用間12蚊店吸引人入去百貨都抵喇。李華華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18/19151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11

細價股一周:做大殼股靠創意

1 : GS(14)@2016-10-26 08:01:33

現時殼股限制多多,現金公司、反收購、業務不足等等,易手後新買家希望進行注資因而較以往困難。想做大做強公司,惟有另想辦法。理文手袋(1488)年中賣盤予聯想控股(3396)附屬公司弘毅投資。理文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各種手袋產品,近年盈利倒退,乏善可陳。理文手袋市值約10億元,聯想控股旗下管理資產規模則逾千億港元,賣盤後理文斥資過億買入中式快餐連鎖店「和合谷」六成權益,有意藉收購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及擴闊收入來源,迅速改善業績。理文需要資金繼續併購新業務,上月宣佈向大股東發行15億元可換股債券。該批換股債並非即時發行,理文手袋可在兩年內(可延長一年)按實際所需才要求大股東認購特定金額。這種安排下,理文碰上合心意的併購目標,便能即時從母公司獲得資金,亦避免一下子現金過多,受現金公司條文所限而須停牌。雖然創意十足,但估計上頭阻力不少,公司隨後修訂若干交易條款,認購期只限兩年不可延長,大股東亦必須於兩年內認購全數15億元可換股債。無論如何,這可算是一種新嘗試。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6/19812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