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呂慶龍駐法16年,用另類外交把澎湖拱上國際 他讓百萬巴黎人瘋「MIT」的敲門學

2016-01-11  TCW

「最不像大使」的大使,演講不打稿、唱戲,還拿手機到處秀,卻是最能讓法國人記住台灣美好的「超級業務員」。

一場恐怖攻擊,意外讓全台灣發現,我們的外交部在法國竟有一位超級另類的「台灣業務員」。

他是呂慶龍,駐法代表處前特任大使。原本台灣沒幾人認得他,十一月中,巴黎發生舉世震撼的恐怖攻擊,網友查資料時找到一段視頻,是呂慶龍二○一五年二月在法國企業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短短三分鐘內,呂慶龍雙手舞弄著布袋戲偶,用流利法文介紹了台灣的科技產業、經濟實力;談到長榮航空直飛與免簽證優惠,還用台語唱了段《愛拚才會贏》,博得現場所有法國在地企業執行長、主管長達十秒多的鼓掌喝采。

正當主持人要上台結束致辭,只見他又拿起麥克風:「別急,我還有一分鐘。」傻眼的主持人急忙阻止:「不行!您已經大幅超過原訂時間……,」但話還沒說完, 呂慶龍就發揮了法式幽默:「沒關係,法國是民主國家,我們可以隨心所欲!」這讓全場再次爆笑、鼓掌。呂慶龍從容不迫的繼續介紹台灣,還從口袋裡摸出一顆 HTC Re自拍攝影機。最後主持人笑著對著當晚收看轉播、一百六十多萬個法國觀眾說出:「Made in Taiwan,真好!」他,連法最大報都說讚

獲頒榮譽市民、紀念路名

「我們見過很多外交官,大部分都說話空泛,用法語說就是『木頭舌頭』,沒有一個像他一樣充滿說服力,」與呂慶龍相識十多年,法國發行量最大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副總編輯羅迪埃(Arnaud Rodier)說。

攤開呂慶龍近四十年的公職經歷,二十七年駐外生涯中有十六年在法國,促進不少台法民間交流,有兩個城市為此頒發「榮譽市民」給他。

二○一三年,位於大巴黎區東邊的布西聖喬治市(Bussy-Saint-Georges)市長,還將一條道路命名為「呂慶龍巷」(Allee Michel Ching-long Lu),做為台法友好的紀念。這是法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還在世的華人為其街道命名。

原本,我對外交官的印象是穿燕尾服、喝雞尾酒,天天辦派對開舞會,但在呂慶龍身上,這個想法完全被打破:與其說他是外交使節,其實更像個超級業務員。而他販售的產品,叫作「台灣」。

前外交部長錢復在接受新唐人電視台採訪時稱,呂慶龍是「最不像大使的大使」,認為他在從事外交工作上不只努力,更有創意。

甫退休的呂慶龍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反覆強調:「不是我厲害,是台灣太棒!」、「如果沒有HTC、雙A(指華碩、宏碁)、長榮(航空)做出這麼好的產品,我拿 什麼去跟人家介紹台灣?」他,演講全靠即興發揮「賣台」喬段上法新聞佳句與呂慶龍共事八年的外交部駐法代表處組長陳欣新說,呂慶龍的車子後座,永遠擺放著 兩尊布袋戲偶。無論大小場合,只要一有機會上台說話,他就會立刻派人把布袋戲偶拿來,隨時來一段介紹台灣的脫口秀。

這位台灣的「超級業務員」掏出身上的電子產品,全部都是台灣貨。手機用宏達電,平板用華碩,筆電用宏碁,他常常一邊演講,一邊把這些MIT的產品遞到台下讓聽眾們傳閱。

在法國創業十五年的華碩在法代理商之一,Asialand負責人黃行德說,只要接到法國各地媒體打電話來詢問華碩的產品,就知道一定是呂慶龍又在哪個地方演講了。

呂慶龍演講不打草稿,完全是即興發揮,把台灣特色融入與法國相關的主題中。一次演講結束前,他讓兩個布袋戲偶互親,靈機一動脫口說「French kiss made in Taiwan」,不僅讓全場爆笑如雷,更被法國當地媒體選為該年的年度十大新聞佳句。

他的腦中,總是背記著所有台灣相關的數據資料。信手拈來,呂慶龍告訴我:「二○○九年,華碩的ePC在法國賣出了二十七萬台」、「台灣有二十七個宗教、二 百八十七個政黨,是全球第十九大經濟體,貢獻全球世界GDP ○.七%……,」而他引用這些數字的目的,正是為了在演講時增添說服力。

他,自認沒其他才幹

苦磨法文連當兵也不例外

出身嘉義大林糖廠,呂慶龍有著台灣早期窮苦農村子弟的打拚精神。

大學考上淡江西語系法文組,覺得自己這輩子沒什麼才幹,可能注定要靠法文吃飯,他拚了命念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馬祖當兵時一天念五個小時法文,在聽長官訓話時,他就默默在心裡把對方講的話翻譯成法文。

考上公職前,他曾經想過要當導遊,把一本新聞局介紹台灣觀光的書背得滾瓜爛熟。當兵看海的日子,他訓練自己對著大海、對著石頭,隨時都要能用英語、法語講出三分鐘到一個小時的台灣介紹。那即興創作與臨機應變的口才,就是這樣自我訓練出來的。

他,被批做外交像作秀反駁關係不是嘴巴說就突破呂慶龍這種說學逗唱、幾乎像江湖賣藝式的外交手法,在那一輩的外交官中極其罕見,也讓他在外交圈評價兩極。

有人認為他經營的是個人品牌,一天到晚發新聞稿,內容多半集中在他去參加哪些活動,光環全部集中在他自己身上。相較於現任代表要求屬下每週至少安排與國會議員會面三、四次,呂慶龍就被批評沒有認真在經營外交政務,駐法前後十六年,雙方關係未見任何突破。

對此,呂慶龍反駁:「外交關係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不是嘴巴說說就能有突破!」因為台灣在國際上長期居於弱勢,他必須「想空想縫做外交(台語:想方設法)」。

因為要「想空想縫」,他的行程極滿,任何活動不論大小,只要有機會曝光就一定出席,在法國一年近一百七十場演講,平均兩天就一場。

甚至,如果沒人邀約,他就改邀別人。駐法外交官一個月有三千五百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三萬元)的司機津貼,他覺得太高,把司機改為約聘制。三百公里以下的路程通通自己開,省下的錢拿來辦台灣文化日,請人來交流、認識台灣。

他,也曾被當瘟疫排斥卻信奉:敲門,才有機會這些做法,源自呂慶龍的「敲門哲學」,意思是機會需要不斷敲門才會敲出來。

二十年前與呂慶龍一同籌備設立日內瓦辦事處、現任外交部秘書處副處長古文劍回憶,當年台灣外交環境非常艱辛,世界各國一聽到「台灣」兩個字,就跟碰到瘟疫一樣,電話接起來馬上掛掉。但呂慶龍從未因此氣餒,反倒帶著他一個個去拜訪。

「敲了門頂多不開,沒什麼損失,但也說不定就開了,重點是去做,機會才會來。」呂慶龍說。

最經典的,就是二○一二年,他爭取到讓澎湖加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支持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最美麗的海灣」。

由於該組織規定,各國只有一個地方能入選成會員,台灣在聯合國被歸為中國的一部分,而中國已有青島加入,所以澎湖連年都被擋在門外。

二○○九年,呂慶龍前往法國西部維尼斯市(Vannes)對扶輪社社員演講。會後他開著車子到處晃,無意間繞到該市觀光中心。本於「敲門哲學」,他敲門入 內,碰上該市觀光處執行長布宜諾(Bruno),本只是隨意閒聊,沒想到卻發現,布宜諾同時身兼「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執行長。

這讓呂慶龍大喜過望。接下來三年多,他想盡辦法跟著布宜諾到河內、塞內加爾等地開會,不斷遊說布宜諾讓台灣加入,表達「絕對不會放棄」的決心,終於讓布宜諾破天荒修改章程,避開敏感的國籍爭議,澎湖因而順利入選。

「那天我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呂慶龍說。

不少人唱衰台灣前途,甚至以「鬼島」稱之,呂慶龍非常不以為然:「台灣失業率不到四%,別人看我們有夠厲害,為什麼要一直看壞自己?」歷任法國、荷蘭、日 內瓦等國的他,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台灣,覺得台灣依然是全世界最有實力的國家之一。如果一個年近七十的外交大使,在被中國強力夾殺下,都能用創意開出一條 路,我們是否也可對台灣未來有更樂觀的思考?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00

專訪原駐法大使吳建民:優秀的外交官要善於說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704

資料圖:吳建民(視覺中國/圖)

2016年4月21日,資深外交家、原駐法大使吳建民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在采訪中他介紹了曾寫過幾本關於外交的書以及兩本外交案例。他特別強調說:“搞一輩子外交,發現(中國)培養外交官不講案例。外交官要提高工作能力,有時要看你的上司是誰,需要你自己的悟性,你才能學到很多東西,這個很像是師傅帶徒弟。所以我和前副總理說,我們國家需要有外交案例。”

這位年過7旬的資深外交家在采訪中思維敏捷,侃侃而談。他談了最近寫的一本新書《如何做大國》,以及為毛主席、周總理做翻譯時的一些體會,同時他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揭秘了當好一名外交官的基本法則。

如何做大國?

南方周末:為什麽寫《如何做大國》這本書?有哪些契機?

吳建民:因為中國快速崛起,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在這個大背景下寫了這本書。它收藏了我從2011年到2015年的文章。2010年對中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的GDP首次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超越,這之後日本再趕上中國的機率就很小了。

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這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這是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帶來的結果。長期以來,中國處在世界舞臺的邊緣,我們說什麽、做什麽都不太受到關註。現在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中心,眾目睽睽,世界對於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很關註。目前我們在世界處於一個新位置,我們如何適應它?世界如何適應我們的新位置?我們怎麽做好?這是一個非常錯綜複雜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就被提出了。

這個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國家層面來講,一是從公民層面來講。現在中國人大批走向世界,去年出境的中國人達到1億2000萬人次,中國人不管你是誰,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你都代表中國。中國國民在塑造中國形象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少一點阻力。對於這個問題,我寫了若幹篇文章,把它們集合起來構成了這本書。

南方周末:如何做大國?這個疑問在您在新書中是如何闡釋的

吳建民:這本書主要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秩序與中國”。它追溯了歷史,講了從1974年以來到現在42年間,關於世界秩序的三次大討論。第一次就是聯合國第6屆代表大會,鄧小平出席,那一次的會議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當時我在一線有深刻地體會。第二次,就是在冷戰結束前後,美國總統老布什提出由美國主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1992年1月31日安理會舉行了一次首腦會議,中國是李鵬總理去的,當時我是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發言人,我也參加了此次會議。第三次,2014由基辛格先生寫的《世界秩序》這本新書引發的一次討論。2014年10月基辛格請我和另外一位外交部的同誌一起吃飯。基辛格說,他已經90歲了,不寫書了,但是在一次晚餐上有人問他,您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麽?他說他最擔心的是現在的世界秩序,這件事促成他寫了這本新書。他送給我了一本,他的觀點非常值得註意,他寫道:現在的世界秩序中,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引人註目的新興大國,當然這兩個國家是關鍵。

基辛格還有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他說新的世界秩序,美中是兩根“支柱”。這個定位我覺得很好,“支柱”的意思不是一個要取代一個,不是一個要破壞一個,而是大家共同支撐起新的世界秩序。在我的書中,我結合一些熱點,發表了我的看法,這是世界秩序部分。

第二部分,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我寫了我對中央外交大戰略的理解和看法。我認為中國走到這樣一個“世界中心”的地位,它的外交大戰略太重要了。第三部分我提出了我的一些看法,要讓世界了解我們。第四部分,歷史是一面鏡子,我講了一些歷史上的情況,包括1971年我們重返聯合國。

最後一部分,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我認為心態決定姿態,你有什麽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麽樣的姿態和表現,我們中國人的心態很重要。

南方周末:目前世界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包括難民問題、地區沖突和戰爭,很多地區仍然存在不穩定的因素,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當今世界局勢?

吳建民:世界形勢讓人眼花繚亂,我認為看世界形勢必須跟上鄧小平同誌、習近平主席的步伐,要抓住“牛鼻子”。什麽是“牛鼻子”?就是時代的主題。今天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是:戰爭與革命。時代主題的變化是國際關系中最大的變化。時代主題既反映了那個時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路徑。

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時代主題決定了世界潮流。習主席說,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決定了當今的時代潮流。今天的世界是從舊世界,從戰爭與革命的時代發展而來的。舊時代也曾有自己的潮流:冷戰、對抗、沖突、仇恨。

世界上很多事都離不開這兩股潮流的較量。第一股潮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潮流,代表的是21世紀人類未來的希望。第二股潮流代表過去,第二股潮流不大願意離開歷史舞臺,所以它們不斷較量。但是這個世界總體上在往前走,在前進。這是人類共同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

南方周末:我們需要認清世界大勢,世界主流,除此之外,該如何看待那些非主流的形勢?

吳建民:舊時代的一些東西它不會離去,因為一些人的思想往往落後於實際。世界往前走,但是有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還在過去。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指揮的,腦袋在過去當然就按照過去的舊思維來指導他的行動,這樣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南方周末:看待這些非主流的形勢,您認為有什麽好的意見嗎?

吳建民:中國政府一向主張中立。比如中東問題,中東、北非是當今世界上動蕩、局部戰爭、仇恨、沖突的中心。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三國時反複強調,要通過和平對話、談判來解決這些爭端。因為沖突解決不了問題,軍事解決不了問題,要抓住發展這個關鍵。很多的地區矛盾、沖突要靠發展來解決,這是契合時代主題的。(習主席)也提出了中國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我想中國人的看法是符合實際的。

“作為一個大國,要謙虛、淡定、理性”

南方周末:寫完《如何做大國》這本書,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答案?

吳建民:作為大國,從政府層面,中央的政策非常明確,我覺得也是很有道理。這個本書特別提到,針對中國國民的一些做法。隨著國家慢慢強大起來,作為公民我提到了3條。第一,要謙虛,謙虛就是要平等待人。我搞了一輩子外交,我覺得中國外交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平等待人。毛主席、周總理開創的中國外交,非常註重平等待人。我們在歷史上受了100多年的淩辱,現在雖然中國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平等待人,還是要謙虛,謙虛就是不要飛揚跋扈。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一樣,一個謙和的人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歡的;

第二,淡定,就是我們來到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們的一切都會受到大家的關註,大家會評論你。這時候我們要淡定,淡定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要相信中國人的事業是正義的。中國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靠中國人民誠實勞動得來的。我們來到世界舞臺中央,有批評、有贊揚、有罵聲,這個時候中國人應該淡定地相信鄧小平同誌開創的這一條道路,過去40多年我們走得很好,我們可以繼續走我們的路。另外,聽到別人表揚不要得意忘形,聽人家罵幾句也沒什麽了不起。

第三,要理性。一個大國的崛起,外部最怕的是不講道理。我覺得中國要給世界一個印象就是:講道理。把道理講清楚,我們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夠向世界講清楚,能夠爭取世界多數人的理解。國內、國際的事我們都要講道理,中國人為什麽這麽主張?根據是什麽?理性要站在道義的至高點。

優秀的外交官要知己知彼,善於說理

南方周末:您曾擔任駐法國大使,您認為怎麽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吳建民:有兩條關鍵:知己知彼,善於說理。知己知彼的意思是,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好的外交官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國家需要什麽?國家最大的利益是什麽?如何保衛和發展國家利益;其次,要了解世界,了解今天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世界有什麽特點?它的主題是什麽?了解和你打交道的國家,了解這個國家的狀況,它的長處和短處,它的思維邏輯方式等。不了解的話,會出現很多矛盾,就像人與人相處一樣。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必須要知己知彼。

第二,外交要講道理。外交要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於你的敵人、對手提出的一些看法,外交官要有本事把他駁倒。駁倒不是將對方駁倒就算成功了,而是讓第三者聽,讓世界多數人聽,讓他們覺得中國人講的有道理,爭取世界多數人的理解和同情。

南方周末: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吳建民:說到外交官要具備的素質,第一,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對世界的了解,對問題深度的了解,都需要平時的積累。沒有深度的了解是不行的,有些問題不是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的;第二,優秀的外語能力。外交官經常要用外語與人直接溝通,也會要到世界其它國家的電視臺去辯論。我們外交部有很多優秀的外交官能做到,但是也有不少人做不到。很多人一到電視臺就發怵,這是不行的;第三,要善於交流,就是能打動人,不要講出來的話別人聽不懂;第四,講的道理要站得住腳。這一點是要下很大功夫的,了解普通人的思路,怎麽講讓人覺得說的有道理很重要。我覺得一名優秀的外交官要懂這些,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不斷改善的過程。外交官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永無止境。

南方周末:您退休後的生活是怎樣的?

吳建民:2009年我正式從外交部退休。退休之後,我覺得我搞了一輩子外交,第一,要對世界繼續觀察,繼續思考這個世界。第二,照顧我的夫人,她的身體不如我,她有些事情我需要幫她做。少年夫妻,老年伴,這個時候,我要多照顧她一點。第三,社會上有一些需求,有些地方需要我講一講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去大學講課,還有接受一些記者的采訪,另外也出席一些國際會議。國際上對中國很感興趣,他們有時會邀請我去探討一些問題,外交部也很支持我出去講一講中國人的看法,因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聲音還是比較弱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