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首現寨卡個案患者經港返江西

1 : GS(14)@2016-02-10 13:57:10

■寨卡病毒是經由伊蚊傳播。


寨卡病毒蔓延全球,中國國家衞生計生委昨日通報,中國確診首宗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患者是從委內瑞拉經香港入境內地,現時正接受隔離治療。國家衞計委指34歲男患者是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人,屬廣東省東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員,患者於1月28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燒和頭暈、頭痛症狀,曾在當地醫院接受門診治療,其後於2月2日從委內瑞拉出發,途經香港、深圳市,於2月5日抵達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翌日於贛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離治療。國家衞計委組織的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標本復核檢測結果,確診患者為中國首宗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正受隔離治療


患者現時仍在贛縣人民醫院接受隔離治療,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顯好轉。該病例有關情況已向世界衞生組織和香港等通報。國家衞計委正指導江西、廣東等省份衞計委按照相關診療方案和防控要求,嚴防疫情傳播擴散。寨卡病毒主要是經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屬於伊蚊主要分佈地區,廣東省近期氣溫較低,尚未進入伊蚊活躍期,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0/19485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99

兩論文個案相同 學者:不恰當

1 : GS(14)@2016-04-12 17:40:24

【本報訊】新任平機會主席兼嶺大前講座教授陳章明,先後在嶺大及菲律賓太歷國立大學(TSU),出任民建聯區議員鄭琴淵的博士論文導師。《蘋果》發現2篇論文都與子女供養父母有關,內文使用的12個個案完全一樣,有學者認為做法不尋常,違反學術界慣例,陳章明不應接受這2篇論文。



個案橫跨時間長不合慣例


鄭琴淵2008年入讀嶺大社會科學博士課程,提交的中文論文以「香港子女贍養父母立法研究」為題,主張立法規定子女供養父母,最終「降級」取得碩士學位。2012年,本身是調解員的鄭琴淵再入讀TSU教育管理博士課程,今次改為交英文論文,題目是「香港子女與父母孝道衝突的和解:邁向一個增強模式」(Filial Conflict Mediation of Olde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in Hong Kong: Towards an Enhanced Model),最後極速博士畢業。雖然2篇論文的標題不同,但內容均圍繞子女不願供養父母而引起衝突。鄭在嶺大論文主力探討立法規管,並借用13個聲稱「做區議員多年來遇到的真實個案」,以測試其法例是否可行;TSU論文則主張引入調解機制處理,並使用12個「真實或模擬個案」測試其調解制度。但記者發現當中12個個案的事主名字一樣,大部份的個案內容亦屬相同。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解釋,博士在獲取錄後先跟導師討論論文題目,然後才外出尋找適合個案,「一個案兩用」的做法並不恰當,「冇可能係預先儲定一堆個案先入學」。鍾劍華續指12個個案橫跨25年,歷時太長,不符合慣例,「你攞20幾年前嘅個案嚟討論今日嘅社福制度同家庭制度,當然唔妥當」。他認為論文導師理應開聲要求學生重新收集個案;陳章明回應指「一雞兩味」的做法可以接受,又說自己不是唯一的導師。2014年陳章明聯同鄭琴淵合著新書,內容與鄭的嶺大論文極其相似;鄭亦在陳擔任總監的嶺大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出任研究員。■記者陳建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2/195678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7

貼身上車攻略 4類買家個案分析 樓價反彈 新盤熱賣

1 : GS(14)@2016-09-07 23:58:48

2016-08-27 iM
踏入第三季,樓市見反彈,無論是二手盤或是新盤,買賣及認購數量都有所增加。有見樓價逐步回升,本刊為讀者提供「上車攻略」。然而各人需求不同,故此針對4類準買家,提供個案分析及詳細的入市策略,好為想置業者提供萬全之策。

4類準買家分別為:一、未上車年輕人士;二、已婚並有孩子人士;三、早年賣走物業租樓人士;四、準備買樓收租人士。最近樓價雖見反彈,但相對最高峰仍有約9%回落,未上車人士現在入市相對安全。而有意置業的年輕人士及家庭,可趁最近新盤戰展開,以貼市價購入一手單位,但緊記新盤樓花期較長,管理費亦較高,買家宜作出衡量。

事實上近期新盤混戰,新鴻基地產(00016)元朗皇牌新盤Grand YOHO周六(27日)開售308伙,獲多達1.67萬份認購,中國海外(00688)啟德1號及華懋將軍澳海翩匯也加入戰團。啟德1號首批平均呎價1.45萬元,雖受「港人港地」若干限制,賣點是鄰近港鐵沙中綫的升值潛力,而海翩匯則以價格取勝,首批呎價1.1萬元及入場費299萬元,創同區近年低位。由於3盤皆有鐵路之便,買家應如何取捨並吼實心儀戶型,今期文章也會一一分析。

樓價反彈 新盤熱賣

近日,本港樓市投資氣氛明顯好轉,君不見新鴻基地產(00016)旗下筲箕灣形薈,首輪143伙於首日開售沽清,旗下另一新盤元朗Grand Yoho反應相當熱烈,於短短8日,收約16,695份購樓意向登記,並於周六(27日)開賣308伙,平均54人爭1個單位,此盤現已晉升「新盤票王」。此情況與年初時,專業人士們齊唱淡樓市大相逕庭。更甚者,有人大唱香港樓市進入冰河時期,是甚麼令專家們一地眼鏡碎片?這主要歸因於,英國脫歐公投後,美國加息機會下降,令左右大市的關鍵陰霾開始消退。

本港樓市約於去年9月見高峰,今年逐步回落,1月二手住宅註冊量,更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及至5、6月,整體樓價視乎地區與質素,下調了10至15%。踏入第三季,二手屋苑單位售價開始回升,大部分指標屋苑不僅交投量上升,亦頻頻錄得追價成交,反映買家態度積極,帶動樓市買賣氣氛轉趨活躍。綜合8月8日至8月14日全港20大主要屋苑,二手買賣錄約39宗成交,按周升約15%,連續兩周維持30宗水平。3區當中,以九龍區升幅最大。

若有積蓄可買樓自佳

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33.13點,較今年3月低位127.46點,累升約4.4%。然而,奇怪的是,政府推出的新一批居屋單位,一個月以來只售出約31%,未如想像般搶手。

為何會出現新盤、二手市場火熱,但居屋卻滯銷的情況,這說明甚麼?說明投資者於此時此刻,仍然心大心細,大部分正盤算是要先置業安居,還是租樓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有見及發展商新盤開價並不是太進取,預視他們採貨如輪轉的策略,盡快清貨。此舉是否意味着,樓市將隨供應增加而下滑,那樣的話,心急入市的準買家更加舉旗不定。

到底今天香港樓市,是正如紀惠集團湯文亮表示已見底,投資者或用家現時都可入市?或是如嘉華國際(00173)主席呂志和般,對本港樓市持審慎樂觀態度,他直言在經濟大環境不佳,英國脫歐及美國大選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提醒買家不要追逐樓價走勢,若是有積蓄的用家可買樓自住,惟不宜炒賣。

當下,投資者是否宜隨兩位專家所言,自住不妨入市?還是一貫地等樓價下跌才買樓。問題是,樓價何時才開始下跌。目前,一眾專家似已達成共識,地產代理及部分專家更認為,樓價至年底會反升5%。

深港通開車再添動力

大行報告亦沒有大事唱淡,只表示當心第四季供應增加。瑞信剛發表本港地產業研究報告,該行指本港樓市第三季氣氛改善,由於沒有全新的樓盤,二手市場交投已回升,但因為用家的負擔能力所限,成交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單位。但第四季因為新樓落成量及推盤增加料拖累樓市。上半年新樓落成量,按年升46%至7417伙,佔政府1.82萬伙的全年預測約41%,料下半年落成量將升至10783伙。

其實,市場不盡是悲觀情緒,亦有分析員樂觀地認為,深港通即將開啟,市場憧憬北水南下,會增加股市及本港樓市的資金流動性,刺激整體投資氣氛,對樓、股市有正面作用。預期在財富效應下,今年下半年樓市有望再添動力。

縱使市場好像一致看好樓市,但年初時,大行們均唱衰本港樓市,瑞銀唱淡樓價到2017年會跌三成,瑞信料未來3年樓價跌25%,高盛年中時更把本港住宅樓市展望由「吸引」調低至「中性」,預期樓價調整時間會持續數年,2016年至2018年樓價潛在跌幅20%,今年會跌10%,2017年及2018年各跌5%。看得最淡的是摩通及美林,原先估全年樓價跌25%,摩通更指最壞情況樓市跌三成。但當樓市出現小陽春後,大行及專家們開始改口,說今年樓價跌幅將收窄或將「倒升」。

租金升勢料放緩

一直以來,租金跟樓價走勢存在密切關係,市場普遍認同,當租金升幅追不上樓價升幅,租金回報率會隨即下降,樓價就會下跌,反而言之,當租金上升,也會谷起樓價。另方面,租金走勢往往較樓價先行,當租金止跌回升,一般會被視為樓價見底訊號。

據美聯「租金走勢圖」資料顯示,7月以實用面積計算的私樓平均呎租錄約32.84元,按月續升約1.1%。租金已連升5個月,由今年2月低位累積回升約4.2%。7月份呎租甚至已超越去年底水平,即首7個月錄約1%的輕微升幅,收復今年的失地,租金獲支持,加上傳統租務旺市帶動,令私樓租金進一步攀升。每年的7、8月暑假都是租金升幅最強勁的時間,皆因不少父母會選擇在暑假租樓搬屋,近年多了一大批新力軍,就是於本港升學的內地人,他們大多不介意一筆過向業主支付整年租金,部分鄰近大學的地區更出現搶租盤情況,刺激租金上升。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預期租務旺季帶動下,第三季租金仍可望平穩向上;不過,隨着第四季租務旺季完結,加上估計下季為新盤入伙高峰期,巿場租盤供應湧現,屆時住宅租金升勢料放緩。

值得留意的,是將軍澳未來數月將有多個新盤同時入伙,包括於本月陸續入伙的會德豐(00020)旗下THE PARKSIDE,長實地產(01113)將軍澳峻瀅II期預期將於9月份入伙,可見將軍澳區將有大批租盤應市,對該區租金帶來較大壓力。

不同人士置業錦囊

樓價於過去10年愈升愈有,未上車人士遲遲未敢置業,冀等待樓價下調才入市。樓價於去年9月由高位回落,整體樓價最多曾跌約13%,如今已掉頭回升,新盤示範單位迫滿睇樓客,二手市場再出現缺盤情況,有意置業人士看到此番景象,相信也會左右為難,既怕未來樓價將更高,但又怕樓市未見底。事實上,最近樓價雖然反彈,但相對最高峰仍有約9%回落,未上車人士現在入市相對安全。樓市再回勇,不同類型人士作出置業決定時,確實需要有不同考慮及決策,下列四種不同類型人士作出置業決定時,可考慮以下因素。

一、未上車人士

?年輕人士

年輕人剛投身社會工作,甚至仍在求學中,這類人有意置業,多是得到父母在資金上的幫忙,如協助支付首期。這批年輕準買家,可留意主打細單位的新盤。最大原因,是新盤給予買家較多折扣優惠,樓價較吸引,入場銀碼較細。此外,現時銷售的新盤不少為遠期樓花項目,部分樓花期長達24個月,對短期內應未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年輕人來說並不是問題。

?準備結婚人士

準備結婚人士,一般有較迫切的住屋需要,假如準新人不是於短期內結婚,如打算於一、兩年後結婚,婚後也擬先過「二人世界」,這類準買家也可向上述提及、主打細單位及樓花期較長的新盤入手。

二、已婚並有孩子人士

?已婚並有孩子而未上車人士

已婚並有孩子人士,於置業前要作出更多考慮,校網當然是不少家長的重要考慮因素,就算不講究校網,家長也盡量希望居所跟孩子所讀的學校不要太遠,免卻孩子受舟車勞頓之苦。事實上,有孩子的家庭如租住物業,萬一遇上心頭高的業主,可能每隔1至2年就面對加租,因而要經常搬家的不便,孩子也要不時適應新環境,欠缺穩定,較權宜之計,是購入單位自住。

較着重會所設施的家庭,可趁最近新盤戰購入一手單位,一般來說,發展商多以貼市價,甚至低於二手價開售首批單位。此類家庭也宜選擇樓花期較短的項目,甚至是現樓項目,如Grand YOHO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入伙,樓花期只有數個月,相對吸引。

但值得留意的,是新盤的管理費相對較高,以Grand YOHO為例,單位每呎管理費為3.95元,一個514呎的兩房單位,每月管理費已達2,030元。同時要待樓盤入伙也要一定時間,如家庭有較迫切住屋需要,可能要從二手單位入手,惟目前二手市場業主持貨力強,準買家議價能力弱,其實可從供應量較多的屋苑搜羅心頭好,由於盤源較多,業主議價空間或較大。如元朗尚悅設有逾2,500伙,供應量大,樓齡也較新。該屋苑有不少單位的3年額外印花稅(SSD)期陸續鬆綁,相信買賣盤源將增加,準買家可於趁機物色單位。

?已婚並有孩子有意換樓人士

已婚並有孩子人士,有意細屋搬大屋的話,現在是相對合適的換樓時機。事實上,樓市處於升勢時,業主往往較易換樓。這類家庭可先沽出自己本身的單位,然後換入更大的單位。於樓價下跌時,市民買樓意欲較低,沽樓難度較大。如業主成功換樓,除改善生活空間外,更可享受低息環境。

三、早年賣走物業租樓人士

本港樓市持續上行10多年,數年前不少業主認為樓市稍後將出現調整,於是沽出自住單位,靜待再入市時機,冀望做到「高買低買」而獲利。如今樓價卻未見明顯下跌,早於數年前沽出物業再租樓的人士,眼見樓價再攀升,每月也支付租金,也在盤算應否再入市。綜合市場普遍專家的意見,也認為不應該沽出自住單位。首先,將物業「一賣一買」的交易費用並不是小數目,以買入一個樓價約500萬元的單位計算,印花稅、律師費、買賣佣金等也涉20餘萬元。特別是市民將自住單位沽出後,要租住單位等待下一個入市時機,每年要付出的租金絕不是小數目。究竟樓價跌多少,早年沽樓人士才會有着數?可參考以下例子:

以一個德福花園517呎的單位為例,目前樓價約530萬元,若該市民沽出單位後,再租入同類單位,目前每月租金約16,000元水平,未來樓價到抵跌多少才會有着數?

解讀:從表可見,市民將單位沽出再租樓,每年租金支出達19萬元,樓價跌10%,可避開樓價下跌53萬元的損失,但再扣除期內租金支出,該市民帳面只賺約34萬元。如他要於此時買入該單位,樓價約477萬元,交易費用也逾20萬元,再計入搬遷及裝修費,涉及金額更高。由此可見,樓價起碼跌20%,市民一賣一買才有機會賺錢。至於早年以沽出自住物業人士,可因應個人對樓價預測作決定,如認為樓價未來仍有逾跌幅20%,仍可等待入市時機。

四、準備買樓收租人士

新盤以貼市價推出,發展商為買家提供多項稅務優惠,加上租金處於升勢,吸引不少買家有意買入單位作收租用途。不過,現時樓價反彈,並不是買樓收租的理想時機。尤其是購入新盤單位作收租用途更不划算,皆因新盤入伙後,市場將出現大批租盤,從而出現減租壓力,削弱回報率,以今年6月入伙的元朗尚築為例,該屋苑一個實用面積273平方呎的單位以7,200租出,以業主購入價343萬元計算,租金回報率只有約2.5厘,不算吸引。

二手市場方面,近月二手成交價逐步回升,租金回報率也不高。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字,今年6月份A類單位(實用面積少於431平方呎)及B類單位(實用面積介乎431至752平方呎)的租金回報率已較其餘類型單位高,分別為3.1厘及2.7厘,但較歷史平均水平約4至5厘來說,目前回報不算高。

有意於二手屋苑購入單位作收租用途的買家,可於新界區大型屋苑尋寶。據本刊的數據,本港主要大型屋苑中,以物業現時樓價及租金作計算,目前租金回報率仍高於3.1厘水平的屋苑多集中於新界區,如沙田第一城及嘉湖山莊的租金回報率約於3.3厘及3.2厘水平。

三大買樓考慮因素

樓市回勇,雖說現階段入市相對安全,但準買家不宜太樂觀,切忌於羊群心理下入市,以不合理樓價高追物業,宜先衡量以下因素:

1. 供應不斷

據屋宇署資料顯示,今年首五個月私人住宅落成量累計合共達4,774伙,較去年同期2,358伙大幅急升約102.5%外,更創6年同期新高。按以上數字推算,估計未來5年一手供應,每年平均約1.8萬個水平,苦市場未能及時消化上述單位,樓價上升動力恐受阻。

2. 加息預期升溫

息口走勢對買家入市取向存在一定心理影響,自英國公投脫歐後,美國能否加息存更大變數。但美國加息預期最近再升溫,如堪薩斯儲行行長喬治(Esther George)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現在是時候加息,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爾埃里安(Mohamed El-Erian)也認為長期低息的環境不可取。

3. 辣招未撤

樓價轉勢向上,政府官員卻表明未打算撤樓市辣招,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早前表示,一旦撤招會令私樓樓價「炒上去」,現時絕非撤銷或減輕樓市「雙辣招」的時機。由此可見,當局對樓價升溫甚為關注,如樓價突然再明顯上升,不排除政府會再推更強硬的調控措施。

Grand YOHO成票王新盤

一手樓市現時最受關注的下半年王牌新盤,為貼市價搶灘的新地元朗Grand YOHO1期,示範單位開放後參觀人流不絕,反映市場潛在購買力不小。該盤敲定銷售安排,周六(27日)上午9時,開售市值約25億元的首批308伙,包括第一、二及九座,及最平一個528.8萬元入門單位。業界料首日售罄機會甚濃,發展商亦定明每位買家限購兩伙,並棄用大手買家時段,確保分配辦法公平。

Grand YOHO收票踴躍,8日累積1.67萬份購買意向登記,平均每54個人爭奪一伙,超額53倍,超越將軍澳緻藍天,成為1997年後「票王」新盤,按每張本票10萬元計,凍資16.7億元。其展銷廳內,不單吸引代理界高層的美聯集團(01200)副主席黃靜怡到場認購單位,計劃作長綫收租,甚至有身穿校服的中學生登記入票,以增加家人中籤機會。

綜觀該盤之所以打響威勢,不外乎定價夠貼市,以及項目前景看漲,料投資者、換樓客外,亦可吸納由租轉買的「無殼」一族。事實上該盤定價,遠較預期為低,究其原因是同區供應源源不絕。Grand YOHO已經是元朗去年11月起第七個應市新盤,對手長實地產世宙迄今沽1,074伙,同屬新地的映御及錦田PARK YOHO,也消耗一定購買力,而Grand YOHO屬1,128伙的重量盤,新地若想迅速沽清套現,關鍵是開價驚喜。

首選7樓至11樓D室

結果其首張價單,折扣優惠額達18.25%,提供80至120%按揭,拋離市面其他新盤,折實平均呎價11,968元,最平一戶呎價9,931元,相當同區二手價,對比前兩期「姐妹盤」YOHO Town及YOHO MIDTOWN,屋苑現時呎價介乎1.15萬至1.3萬元;而世宙及嘉華朗屏8號較早推出,一手呎價分別1.2萬元和1.18萬元。Grand YOHO最新第二份價單,均價升至1.24萬元,加幅3.6%,但未減認購反應,與其物業潛力有關。

該盤位於元朗站旁,乘港鐵出入市區尚算方便,設天橋連接有300個商舖的大型商場YOHO MALL,明年全數開業將成僅次沙田新城市廣場的新界第二大商場,故Grand YOHO配套明顯比對手突出。Grand YOHO另一特點是樓花期短,料明年3月落成,較市面大部分新盤可更早入伙居住,而間隔最細兩房起、採用獨立廚房,明顯會受用家青睞。

追溯該樓盤系列,可見樓市變化。2001年,時任新地副主席郭炳江斥100億元啟動「元朗10年發展」,2003年7月推第一期YOHO Town,遇上經濟不景,遂以上車客為對象,建築呎價低見1,560元,入場費73萬元,單日狂銷800伙。到2010年二期YOHO MIDTOWN呎價5,200元開賣,已升級為元朗樓價指標。

不同類型準買家如欲入市Grand YOHO,揀樓時應留意下列單位。例如預算較緊拙的上車客,首輪應鎖定項目第一及二座7樓至11樓的A室和H室,合共49個兩房單位,498到543平方呎,折實售價600萬元內,連按保可承造八成按揭,但單位多數面向新元朗中心,兼可能西斜,如果抽籤籌號較前,不妨首選7樓至11樓D室,景觀為向東的內園景。

管理費4元影響回報

投資者可考慮第九座E室,屬兩房半戶型,592平方呎連儲物室,為呎價1.2萬元內、罕有樓層較高的選擇,介乎7樓到50樓;舉例9座中層25樓E室,即供售價661.1萬元,假設達到YOHO MIDTOWN平均呎租31元,扣除項目徵收每平方呎3.95元管理費,預期月租收入為1.6萬元,預計回報率2.9厘。Grand YOHO約30%為三房單位,吸引同區業主升級換樓,首批三房戶不足50伙,分為613平方呎,及774平方呎的連套房間隔。若追求景觀,則以露台望開揚山景的第十座單位最好,惟發展商暫未公布銷售安排。

啟德1號受惠沙中綫

中國海外(00688)啟德1號(One Kai Tak)1期周四開價,貼近同區二手水平,首批110個單位,佔總數20%,折實平均呎價14,465元,和譽港灣、現崇山等鄰近年輕屋苑相若。發展商提供最高7%折扣及8.5%印花稅回贈,總優惠15.5%,入場門檻為一房間隔的2座3樓H室,實用面積386平方呎,折實售492萬元。

該樓盤分兩期、合共1,169伙,只有1期已批售樓,設545個一至四房單位,包括兩幢32至33層高大樓,及六幢低座住宅,預計明年10月底入伙,單位面積367至1,663平方呎。今次價單110伙之中,主力供應53個兩房單位(48%),一房及三房單位各18及19個,其餘是三房一套連儲物房,達833平方呎,包括最貴一伙售價1,466萬元。低座大樓的四房大戶,則未有包含在首批價單之中。

啟德1號最大賣點,是位置鄰近沙中綫啟德站,據港鐵(00066)月初在中期業績會指出,沙中綫現時整體工程進度達59%,東西及南北走廊進度分別是74%及35%,維持目標於2019年及2021年通車,屆時可大幅縮減啟德往來港島市區所需時間,令交通更加便利。

此外政府積極起動九龍東,打造中環外的新商業核心,像花旗集團、宏利金融(00945)及恒生銀行(00011)等金融機構,相繼把總部或後勤中心遷入觀塘和九龍灣,故啟德1號不單鄰近郵輪碼頭酒店及商業配套,亦迎合區內日增需求,例如舊區分支家庭、投資者或商務租客。

貼近譽港灣二手呎價

發展商上周曾表示,定價參考九龍站上蓋(近期二手呎價2.3萬至3萬元),被市場認為過分進取之嫌。事實上,同是沐翠街的市區重建局資助項目煥然壹居,近日才替21伙餘貨減價,較去年底一律減價8.3%至1.2萬元。故啟德1號開價,顯示發展商較務實。鄰近新蒲崗譽港灣二手呎價1.5萬至1.6萬元,最新一宗2B座低層兩房戶,540平方呎以742萬元易手,呎價13,741元,區內代理指因沙中綫進展,將令二手叫價趨硬淨。

啟德1號另一個矚目之處,是作為本港首個、亦是迄今唯一一個「港人港地」住宅。據條款,該盤不准公司名義入市,禁止向財務公司承造按揭,買家須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聯名買家亦需一人是永久居民,單位30年內只准轉售予本地人,甚至連放租、轉售及承造按揭前,都要向地政總署申請同意書,且出租期不得多於5年。

對於項目限制多多,中國海外董事總經理游偉光回應指,「啟德1號雖設港人港地,但買賣程序簡單,買家在律師樓簽樓契時,只需多簽3份申請表,作為向地政總署的轉售、出租及按揭申請,估計數個工作天獲批,買家往後就不需其他手續。」有分析指現時樓市海外客比例僅2%,料影響銷情輕微。

不過,政府近兩年共批出6幅啟德地皮,涉4,400個私人單位,故區內未來不乏供應,當中堡獅龍(00592)羅氏家族建灝地產的啟德沐寧街1號項目,料第四季也有機會推出,共822伙,不受「港人港地」規限。另一點是,啟德1號樓書可見,項目為數不少浴室皆屬無窗設計,準買家宜仔細了解。

海翩匯以價取勝

市況轉熱,華懋集團的將軍澳新盤海翩滙(THE PAPILLONS)周四晚亦公布售價,首批單位176伙,平均定價12,781元,計及優惠後,折實均價11,196元,是近兩年同區最平價的新盤,項目入場兩場單位,折實售300萬元以下,而若干單位呎價亦不足1萬元,估計首批單位總市值12億元。華懋集團銷售部總監吳崇武指,位於荃灣如心廣場五樓的展銷廳即日起已供公眾參觀,項目極有機會於下周正式開賣。

海翩滙與啟德1號不約而同主打兩房,首批第二、三、五及六座單位,包括125個兩房單位、32個三房戶、8個四房戶、6個開放式及5個一房戶,全面覆蓋不同買家需要。其中最平入門單位,是6座2樓E室,開放式面積297平方呎,折實299.98萬元。此外,項目兩房戶呎價低見9,828元,為5座低層2樓F室,實用522平方呎,折實售約513萬元。

啟德1號是區內未來數年供應的起點,海翩匯剛好相反,將軍澳南填海區近年共批出12幅地,逐步轉化為樓花後,從2014年8月以來,區內已陸續開賣9個新盤,並積累一定的餘貨單位競爭,故海翩匯作為第10個新盤,部署上和Grand YOHO一樣需以價取勝。

事實上,華懋於2013年中斥30億元投得該地皮,每呎樓面地價僅3,654元,較市場估值低20%,是同區「麵粉價」最低的一幅地,令發展商有空間開出低價。海翩滙首批呎價1.1萬元,創下近3年區內最平新盤呎價,相比今年初新地海天晉首批126伙,呎價12,400元,扣讓9.7%;相比位置鄰近的會德豐(00020)Savannah首批呎價11,824元,亦平約5%。若與區內二手屋苑比較,天晉近期成交呎價1.3萬至1.4萬元,樓齡10年的將軍澳中心則約1萬至1.2萬元。

近2年同區開價最低

項目由6座分層住宅及5幢洋房組成,共857伙,項目開則空間較大,明顯較着重爭取家庭客及換樓人士,雖然分層單位面積249平方呎起,是同區最迷你戶型,但標準戶最大也達到2,277平方呎,5幢獨立屋五房間隔,面積更涉2,604至2,681平方呎不等。

不利該盤之處,是海翩匯屬於遠期樓花,樓花時間多達27個月,預計2018年11月底才可以落成入伙,對往屋需求較迫切的準買家來說,無疑吸引力較低。另一點,項目雖然靠近海濱,但前方是會德豐興建中的另一地盤,無可避免令景觀受遮擋,海翩匯各座中,相信只有第一、二座的F室、G室以H室,從中低層已望海景,惟上述單位均屬三、四房大戶,H室大廳及4個房間單邊向海景。項目優勢是步行往將軍澳港鐵站僅5、6分鐘,相對方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58

大阪人歧視海外遊客個案增

1 : GS(14)@2016-10-20 08:05:31

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圖)的海外遊客人數近年急增,或惹當地人反感,不少外國人報稱在當地遭受差別待遇不快事件。專家擔心同類事件頻生會「趕客」。


「加料」壽司賣給外國人

據大阪觀光局統計,2013年到訪大阪府海外旅客約有263萬人次,去年大幅增至716.4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就已有450.1萬人次到訪。一下子要應付如此大量的外國人,當地人或許不太高興。大阪一壽司店早前被揭向外國人提供加入大量芥末的壽司,引發網民熱烈討論,該店事後道歉,稱壽司師傅以為這是韓國人口味。南韓傳媒早前亦報道有阪急巴士售票員在南韓旅客的車票姓名欄中,印上日本對南韓人的蔑稱「CHON」,阪急辯稱售票員不知道那是歧視字眼。上周南海電鐵在一乘客廣播說「因外國乘客過多給大家帶來了不便」亦惹非議。埼玉縣共榮大學國際旅遊振興論客座教授鈴木勝認為,歧視風波源於日本人對外國的認知跟不上外國訪客的增長速度,擔心連串事件會打擊日本振興國際旅遊,「店家與企業應該積極學習外國文化與思維方式,加深工作人員的理解」。共同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0/198067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72

近年頻錄撻定斬纜個案

1 : GS(14)@2016-11-18 17:20:10

【本報訊】政府為住宅加辣,車位勢成炒家樂園,不過並非每一個車位都能賺錢離場。去年才拆售的屯門居屋兆麟苑停車場車位,最少有10宗蝕讓之餘,更有7個車位連環撻定,業主殺定21萬元。


留意同區是否供過於求

資深投資者林子峰於去年11月底將停車場拆售,全場449個車位,定價由49萬元至最高達99萬元,即晚賣出逾九成。但由於同區車位供過於求,炒風歷時只有一個月,之後頻現炒燶個案。最近更有停車場2期3樓7個車位同時間撻定,全部車位成交價俱為63萬元,涉及5名不同買家。由於全部買家每個車位俱付約3萬元定金,料全遭林子峰殺定,合共約21萬元。其中有兩名買家購入兩個車位,成交價合共126萬元,故是次撻定損失6萬元定金。每次加辣,發展商及投資者都霎時積極拆售車位,如2012年10月推出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後,華懋乘勢推逾千個車位出售,包括大圍金獅花園、深井豪景花園、沙田富豪花園及碧濤花園。但大部份買家都是希望短炒而非用家,故不少車位「坐艇」,租不出亦賣不走,拆售首一年不斷錄蝕讓,死守至最近的成交才有錢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8/19837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52

CCTV捉非法倒泥 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車牌不清晰 未能提告

1 : GS(14)@2016-11-24 07:30:12

【審計署】【本報訊】民間近年揭發多宗非法倒泥,元凶往往逍遙法外,全拜政府部門慵懶執法所致。審計報告揭示,環保署雖有利用閉路電視(CCTV)攝錄倒泥黑點,但檢控率僅27%,近半個案因為無法清晰攝錄倒泥車輛的車牌,未能提控;即使拍攝到車牌,只要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車主拒絕提供資料,便不作檢控。記者:潘柏林今年3月,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問題。審計署昨針對拆建物料發表報告,發現環保署執法有不足之處。2005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共有2,724宗承建商承辦100萬元以上建造工程時,未在21天法定時效規定內,向環保署申請開立繳費賬戶,將建築廢物送往政府設施處置。報告直言,未有開戶的承建商可能非法棄置拆建物料,惟署方僅向當中338宗提控。



■嘉湖泥頭山個案引起全城關注非法倒泥。資料圖片

承建商拖延5年開戶

有承建商甚至在獲得合約後5年多後才向環保署申請開戶,其間泥頭如何處理成疑。另一宗個案承建商拖延逾3年半後才開戶,環保署一名高級環境主任卻違反檢控程序,越級批註不採取檢控行動。審計報告建議環保署發出具體指引,訂明提出檢控時應要考慮的因素。環保署去年底在12個倒泥黑點安裝閉路電視,發現170宗非法傾倒拆建物料。但審計報告發現,近半個案因攝錄的車牌號碼影像不清楚,無法提出檢控。25%個案即使拍攝到車牌,署方無法聯絡車主、或者涉事車主拒絕回應等原因,便放棄檢控。


審計署促請環保署確保監察攝像機系統能夠拍攝到車牌號碼,亦要參考警務處做法,向其他部門索取車主地址跟進個案。即使涉案人拒絕提供案件詳情,署方應就檢控行動的方法和途徑徵詢法律意見。審計署認為環保署須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行動,偵察和防止在政府土地上非法棄置廢物。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區國權指,閉路電視未必有效阻嚇倒泥,檢控時往往欠缺人證。他指環保署現時處理非法倒泥問題的執法人員約30人,根本難以應付眾多個案,去年發出傳票僅52宗,認為處方應增加人手,主動搜證。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環保署只能根據《廢物處置條例》針對非法傾倒廢物,欠缺執法權,轉介個案予地政處和規劃署效用亦不大。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指,環保署應加強執法和增加監控地點,全力打擊新界地區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出現的垃圾山、泥頭山。環保署指,早前推出監察攝像機屬試驗計劃,旨在測試簡單低價的攝像機表現,未來會提高監察攝像機系統技術規格,以便為檢控工作蒐集證據,亦會就檢控的方法與律政司跟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40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43

性侵求診個案近半涉酗酒濫藥

1 : GS(14)@2016-12-07 07:34:32

■廣華醫院



【本報訊】廣華醫院及聯合醫院研究顯示,3年內接獲154宗性暴力受害人求診個案,年齡介乎13至64歲,部份人屬智障或曾患精神病;有近一半個案與酒精、藥物或毒品有關,如將精神科藥物或毒品加入受害人飲品中,甚至被當作感冒藥或防飲醉酒藥給予受害人。研究建議加強公眾教育有關過量飲酒或濫藥的影響,但受害人不應因曾飲酒等而被怪責。廣華醫院及聯合醫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接獲154名性暴力受害者求診,介乎13至64歲,當中19人曾患精神病、5人屬智障、4人是家庭傭工;約一半個案施襲者是陌生人,其餘包括朋友或網友等。



受害者患創傷後壓力症

研究指有56宗性暴力個案涉酒精、18宗個案涉藥物,如K仔、安非他命及可卡因。有受害人因被侵犯前曾飲酒而自責,亦有受害人被性侵前曾濫藥,精神科藥物或迷藥會被加入受害人的飲品,或當作感冒藥、防飲醉酒藥給受害者。有12人遭性侵後出現精神或情緒問題,當中2人曾自殺,其餘包括出現創傷後壓力症。有受害者因被迫肛交導致直腸出血,多名病人感染性病。有11名受害者懷孕,當中1人求診時已懷孕5個月,大部份人選擇墮胎,有1人繼續懷孕。研究指,涉酒精及毒品的性侵個案屢見不鮮,應加強有關過量飲酒及濫藥的公眾教育;女士應留意如離座後不應再飲同一杯飲品,以免被落藥,也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飲品。醫療及社會服務應加強協調,令受害人及早求診並提高持續覆診比率,減少事件對受害者健康影響。參與研究的九龍東醫院聯網婦產科醫生林慧翔表示,不少人以為只有年輕女性才會被性侵,其實年老女士也有風險;智障人士因智力較差,未必容易反抗或表達不願發生性行為,被性侵風險較高。她強調公眾不應怪責性暴力受害人。■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6/198565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34

投訴警察個案勁飆47.8%爆粗集會佔9宗 監警會密切關注

1 : GS(14)@2017-03-23 06:18:33

■四個警察協會上月舉行會員大會撐七警,被外界質疑為非法集會。



【本報訊】監警會及投訴警察課昨召開聯席會議,投訴警察課公佈最新投訴警方數字,今年首兩個月接獲269宗投訴,較去年同期升47.8%,當中最多屬投訴疏忽職守,佔139宗,較去年69宗急升1倍。另外,就上月警察3.3萬人集會一事,監警會指投訴警察課至今收到9宗須知會投訴,主要涉及非法集會及會上有警員說粗口,監警會稱會密切關注。記者:紀靜雯


根據投訴警察課公佈的最新數字,今年首兩個月接獲269宗投訴,較去年同期182宗升47.8%,其中疏忽職守的投訴佔最多,達139宗,較去年同期69宗急升1倍。另外,濫用職權的投訴亦由去年2宗激增至今年11宗,增幅450%。接獲有關行為不當/態度欠佳/粗言穢語的投訴亦上升49%,有76宗。另外,涉及恐嚇與揑造證據的投訴亦較去年同期上升,分別接獲9宗及3宗,但涉及毆打的投訴則由去年53宗下降至31宗,跌幅達41.5%。投訴及內部調查科總警司張建光解釋,由於去年同期所接獲的投訴數字異常地低,才令今年投訴數字顯著有升幅。他指警方過往平均一個月接獲約130宗投訴,屬正常水平,「同?家兩個月加埋269宗,個水平差唔多,所以投訴趨勢仍然屬正常水平」。至於四個警察協會上月舉行特別會員大會撐七警,逾3萬人出席。當晚現場設大台及發言時間,但大會卻無申請不反對通知書,事後被外界質疑為非法集會。監警會主席郭琳廣昨指,投訴警察課就當晚集會收到9宗須知會投訴,主要涉及粗言穢語及非法集會指控,他稱監警會密切關注投訴,現階段不便評論。民權觀察成員沈偉男指,對於投訴警察課處理有關投訴「唔會有好大期望」,根據過往情況,警方大多以無證據、不屬實等原因迅速完成處理。


議員:市民對警失信心

沈續指事件已破壞市民對警方信心,「警方強調係專業集會,但大家都有好大質疑,所以其實係需要警方高層出嚟解畫,多過只放喺投訴處理」。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稱,投訴警察課投訴數字大增不足為奇,主因是市民對警方失去信心,容易就警員舉動投訴,「加上近日警方咁高姿態撐七警,令警民關係更差」,冀警方盡快挽回公眾信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22/199660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09

【Pokemon Go救地球】精靈訓練員勤出動 日本自殺名所零個案

1 : GS(14)@2017-04-04 08:56:26

由於《Pokemon Go》的出現,令到好多原來好僻靜的地方,都因為有特定精靈出現而熱鬧起來。雖然蜂湧而來的精靈訓練員或會騷擾到幽靜的民居,但都有好的一方面,其中一樣就是減低自殺率。早在去年9月時已有報道指位於日本其中一個自殺名所福井縣的東尋坊,因為不時出現的背背龍及化石飛龍,吸引到大批訓練員前來捉精靈。無論日間或夜間,整個地區都不時有精靈訓練員出沒,令到想不通的人士打消自殺念頭。



去年9月日本媒體已報道因為《Pokemon Go》的出現,令到自殺名所東尋坊變得熱鬧,洗脫污名。

根據當地居民所提供的數字,2014年在東尋坊有7宗自殺個案,到2015年及2016年則分別攀升至12及14宗,當然《Pokemon Go》熱潮是2016年7月過後才出現,14宗個案或未能作準,但到2017年頭三個月內竟沒有任何個案,或者可以證明到《Pokemon Go》的威力。東尋坊雖說是自殺名所,但其本身是一段逾一公里地理景觀獨特的懸崖峭壁,風景優美,是當地著名旅遊點,據講近期有不時有麒麟奇出沒,各精靈訓練員如有機會到當地旅遊的話不妨去探索一下。資料來源:Ubergizmo, Rocketnews24文:布偉倫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4/199792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82

1.45億買15伙個案 新稅成本增1561萬 大手客未必覺辣

1 : GS(14)@2017-04-12 07:45:31

政府去年11月調高非首置客印花稅至15%後,市場出現多宗「一約多伙」成交,其中一個矚目個案,為嘉華推售的啟德嘉匯,有首置客以1.45億元掃入15伙,若在新稅制下,有關印花稅將由原先的約617萬元,勁增2.5倍至2178萬元。

上述成交為今年2月中推售之嘉匯,當時有買家以1.4523億元購入項目15個細單位,由於當時買家是以首置客身分入市,毋須付樓價15%「辣稅」,只需付4.25%之基本印花稅,即約617萬元。不過,假設有買家在今日生效的新稅制下,即使以首置客名義入市,都要付樓價15%辣稅,即約2178萬元,比舊稅制多付1561萬元稅(增逾2.5倍)。

然而,以上述成交為例,雖然買家需付辣稅激增2.5倍,但多付的1561萬元稅,平均每伙只多付約100萬元,對有能力購買10多個單位的投資者而言,或許不算大數目,而多付的辣稅金額,實際只佔樓價約10.75%。

資料顯示,項目在開售約一個月後已加價約一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66&issue=20170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