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紀律處分個案年增27%
1 :
GS(14)@2017-05-13 01:57:46【本報訊】就公務員招聘、晉升及懲處提供意見的公務員敍用委員會,去年處理47宗公務員紀律個案,較前年的37宗上升27%,其中14宗個案所涉公務員最終遭迫令退休或革職等免職處分。
14宗革職或迫令退休
公務員敍用委員會2016年年報顯示,去年委員會向14宗紀律個案施以革職或迫令退休的處分,較前年12宗多。遭免職的個案中,2宗涉及盜竊,10宗涉其他刑事案件,包括欺詐、偷拍裙底、管有未申報應課稅品、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襲擊至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等,另2宗涉行為不當,包括未經批准從事外間工作及疏忽職守等。另外,委員會去年就161項招聘工作提供意見,涉及1,327個空缺。委員會批評部份部門招聘工作時間過長,有部門為某職級的六個不同職責組別進行招聘,第一份招聘委員會報告在招聘廣告刊登後約五個月才提交,至於其餘五個職責組別則用了13至15個月時間才完成招聘工作。在員工表現管理方面,委員會發現個別部門「hea填」評核報告,在一宗建議延長試用期個案中,督導人員為有關人員填寫六份試用報告,第一和第二份試用報告竟在同日填寫,第五及第六份也出現同樣情況,完全漠視定期評核試用人員工作表現的重要性;同時,一些督導人員在同一名公務員的連串評核報告中作出相同評核,甚至採用完全一樣的評語。■記者盧文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1/20018024
比華利山別墅蝕逾千萬料屬今年全港最大損手個案
1 :
GS(14)@2017-06-10 12:53:29■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有「買家墳場」的稱號。 資料圖片
【本報訊】樓價爆升,豪宅蟹貨卻頻頻見血。本報統計今年上半年五大矚目蝕讓,有「買家墳場」稱號的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穩佔三個席位。其中一幢由「尼姑」持有的洋房,屬藝人陳豪鄰居,慘蝕逾1,100萬元離場,應是今年全港最大宗「流血」個案。記者:朱連峰
這個堪稱全港蝕得最轟烈的樓盤,亦成尼姑「葬身之地」。曾被指涉嫌假結婚的大埔定慧寺女住持釋智定,其女徒弟王卉(法號釋妙慧)、即中國乳業大王謝宏前妻持有的比華利山別墅湖景道雙號屋,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終於上月11日簽定臨時買賣協議,成交價3,000萬元,新買家為WONG TSZ HO。以洋房實用面積2,461方呎計算,呎價僅12,190元,平過不少居屋或公屋。此屋賣家登記業主為王卉,2010年5月以3,950萬元買入洋房,賬面已蝕950萬元,若計及其他使費如印花稅及代理佣金,勁蝕逾1,100萬元,料屬今年全港最大宗住宅損手個案。
陳豪持有洋房賬蝕300萬
本報去年12月曾報道,王卉蝕讓千萬放售比華利山別墅,當時放售價僅2,800萬元,最終成交價比開價貴200萬元。據知,王卉買入洋房六年以來未曾入住及出租,一直處於長期丟空。惟有報道指,釋智定差不多每晚獨自登上由男司機駕駛的七人房車,前往大埔比華利山別墅過夜。藝人陳豪於2013年4月,斥3,368萬元買入湖景道一洋房,正位於釋妙慧劈價戶隔籬。以最新成交價計算,陳豪單位賬面貶值逾300萬元。
同區天賦海灣再錄蝕讓
比華利山別墅二手貨才有較大機會賺錢。其中翠樺道雙號屋近期以1,630萬元易手,賺530萬元或近50%。原業主2009年2月執平貨,以1,100萬元二手買入;此洋房2007年一手價高達1,496萬元。中原成交顯示,近兩年比華利山別墅錄約42宗成交,僅10宗賺錢,其餘「見紅」,蝕讓比例逾七成。同區白石角溋玥.天賦海灣再錄蝕讓,16座高層D室剛售730萬元,原業主2012年6月以755.2萬元買入,連使費蝕逾50萬元。中原葉文浩表示,牛池灣峻弦1座中層A室銀主盤剛售2,600萬元,呎價15,504元。原業主2011年以2,274萬元買入單位,六年僅升值14%。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7/20047082
德勤黎嘉恩:港重組清盤個案料增
1 :
GS(14)@2017-06-21 07:44:17【明報專訊】有「清盤王」之稱的德勤中國事務所副主席黎嘉恩,歷來見證香港多宗企業清盤及重組,他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不諱言:「今年的市况差過上年,看來非一、兩年可以解決」。他預期,將來市場難免多了重組及清盤個案,尤其內地推動的一帶一路政策引伸的項目陸續出籠,原本有意入市入市執平貨的資金或因此被吸引過去。因此他認為,若企業發現有問題及需要進行重組,宜早些找尋顧問幫手,不要一味「拖字訣」。
今年市况較去年差 非一兩年可解決
黎嘉恩表示,香港市况出目前罕見新股上市數目多,並且因應過往兩年市況欠佳,拖累到重組個案亦同時增多,這令他感覺到,今年的市况差過去年,需要謹慎處理。不過,他認同,內地企業不可能長期維持過往的高速增長,因此認為鞏固始終是一件好事,並且因此觸發較多重組個案,重新將一些好的資產抽出來,交由「白武士」接手及打理,白武士更需要選擇性參與。
企業股東及家族爭拗個案增加
黎嘉恩估計,現時或已經處理約一半中小企及殭屍企業的問題。香港市場方面,則多了企業股東之間及家族成員爭拗,最終需要委任遺產管理人及清盤管理人接手。
企業重組及清盤個案增多同時,黎嘉恩指出,處理的個案規模比過往明顯增加,由過往只涉及幾億元債務,近年最少以數十億元「起標」,並且涉及較多數目債權人,甚至牽涉中、港兩地債權人的不同利益,致處理個案時的複雜性明顯增加。同時在內地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令內地資金轉移到沿線國家,有較佳的資產及業務可供投資下,將有機會令到他們協助企業重組或清盤時,較過往難於尋覓好買家。在這個情况下,他們有需要更加讓交易雙方,去看到在完成重組及收買資產後產生的協同效應,作為游說本錢。同時他建議,企業若遇到困難,並看到有空間可以借助重組解決問題時,需要早些尋求專業顧問幫手,不要「一味拖」。
一帶一路政策增尋找好買家難度
他又表示,隨着他在德勤的職務轉變,他不止處理開專長的清盤及重組個案,亦需要兼顧多了市務推廣工作。他又表示,在外國經濟欠佳時,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在找尋好項目相對容易。香港市場可以加以發揮,不單促進更多相關基建項目上市,亦可以借助本身財經的專長,協助該等國家的項目管理及重組,藉此尋求空間發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39&issue=20170619
發展局:中標官地不限股權轉讓 業界指若個案增加 政府不排除設限
1 :
GS(14)@2017-09-17 11:26:20【明報專訊】宏安地產(1243)24.41億元出售馬鞍山白石耀沙路住宅官地的六成股權,因屬第二度轉售,惹來市場關注是否有炒作官地之嫌。發展局回應本報時指,招標出售官地限制轉讓業權,但不限中標公司股權轉讓,且不揣測這與樓價有無關係。有業界人士稱,有關限制業權轉讓難阻發展商圖利,又預期若類似個案增加,不排除政府在賣地章程加入新條款。
宏安本周售六成股權 呎價升55%
馬鞍山耀沙路地皮原由亞洲聯合基建(0711,前稱俊和)與中國城建於2014年12月以21.3億元投得地皮,每呎樓面地價僅5517元,惟中城建未有履行注資,亞洲聯合基建展開法律程序,終在今年6月將持有該地公司股權轉售予宏安,市傳作價26.3億元,折合每呎樓面地價6787元。時任發展局長馬紹祥今年6月時回應稱,以轉售公司股份形式或者母公司轉讓其股份,不適宜太多評論。
不揣測股權轉讓與樓價關係
事隔3個月,宏安將持有該地皮的公司六成股權以24.4億元售予內房碧桂園(2007),折合每呎樓面地價升至約1.05萬元,較今年6月高出五成半,惹來市場關注。就上述事件發展局以書面詳細回應指,於2014年透過公開招標把該地批予鋒尚有限公司,土地業權人至今並沒有轉售該地皮,上述情况屬於該土地業權人公司的股權變動。
發展局續指,政府透過招標出售土地的土地契約,一般載有條款限制在合約完成證明書(即滿意紙)發出前的土地轉讓,其限制的內容,須參考有關條款,不能一概而論。
該局又稱,一般而言,如果一幅土地是由一家公司購入,該公司便成為土地業權人。土地業權人若將有關土地轉讓與另一人士或公司,有關土地業權便會轉至該另一人士或公司,土地契約所載的轉讓限制(若有)一般是針對這種轉讓。此土地轉讓是有別於土地業權人的股東將其股權出讓,股權出讓並沒有改變有關土地業權及業權人在履行土地契約的責任,因此亦非一般地契需要規限的事項。同樣,就白石耀沙路地皮,有關的土地契約只限制土地業權轉讓,並不限制成功投標公司的股權出讓。
萊坊:發展商旨在分散風險鎖定利潤
發展局補充指,樓價變動受多項因素影響,供求因素、外圍和內地經濟情况、香港本身經濟和就業情况,以及利息因素等。就樓宇落成後出售的售價是按當時的市場價格去釐定,故樓宇出售時的市價跟成本價或股權出讓沒有必然關係,政府亦不適宜揣測。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表示,發展商旨在轉移風險及鎖定利潤,屬正常商業行為,但礙於現時樓價高企,地皮易手因價格上升而被容易解讀成炒賣官地。他預計,若類似個案增多,政府可能會在賣地時加入新條款。
明報記者 甘潔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01&issue=20170914
證監直接介入上市申請個案 早階段已可提反對 業界歡迎取消上市監管委會
1 :
GS(14)@2017-09-17 12:09:05【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及證監會就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諮詢完結將近10個月,昨日終於作最終總結,一如市場所料,取消成立爭議甚大的上市監管委員會(LRC)。但是證監會昨日明言,會繼續進行前置式監管,並且會直接介入嚴重的上市事宜,在處理上市申請時,直接與保薦人或上市申請人接觸,及在早階段已提出反對(見圖)。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根據總結,今次監管機構不再推進成立上市監管委員會,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得以維持運作,並且在港交所及證監會之外,成立由12人組成的上市政策小組(見另稿),發揮諮詢的角色。證監會則會繼續由本年初開始執行的前置式監管。
唐家成:證監有權調查 聯交所做不到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近期該會進行前置式監管,打擊創業板上市監管的問題,市場有正面反應。該會改變並作實時監管,與市場規模及複雜性已隨時間轉變有關,在某些情况下即時處理。證監會本身是依《證券及期貨條例》賦予的權力行事,聯交所則是按《上市規則》處理,因此兩者處理的問題不同。他說:「證監會有權去調查,上門取證據,但是聯交所就做不到,我們可以深入些去做,如要監管有成效,一定要繼續進行即時監管」。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稱,證監會既按例行事,可在上市前、後出手,目前有清晰的程序,聯交所則站在前線。
李小加:任何開放市場都有壞蘋果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則稱,今次諮詢完結後,在可見短期及中期,不會再就上市監管架構討論,他更認為,上市政策小組在幫助兩個監管機構取得共識,會有大優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則稱,聯合諮詢結果非爭取你贏或我贏,事實是,任何開放的市場都有「壞蘋果」需要處理。
上市商會質疑證監權力範圍過闊
不過,上市公司商會認為,今次建議成立的上市政策小組,最終在委任成員方面,仍然見到證監會的影響力,同時上市委員會能否對小組的建議說不,以及證監在落實前置式監管上,是否權力範圍太闊,均有待監管當局釐清。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則批評,建議成立的小組,實際將諮詢的建議內容變成不着邊際,削弱企業管治,亦影響外間對香港市場的信任。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則形容今次的諮詢結果是:「因為了解而分開,大家釐清工作方向,溝通上平衡些,不要為權力問題去紛爭。」
從事保薦人行業的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質疑,證監會屈服於市場反對聲音,建議的新做法與現在模式沒分別,並且「非驢非馬」。既然證監會近期採取前置式監管,他建議倒不如將監管職能像英、美、澳、星、中,完全撥歸證監會,或簡單地將上市委員會轉歸證監會。另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認為,結果最終什麼都不改,今次諮詢只將問題複雜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87&issue=20170916
上月BSD個案325宗 增近三成
1 :
GS(14)@2017-09-17 16:34:22【本報訊】自政府打擊「一約多伙」後,買家印花稅(下稱BSD)宗數有增無減,根據稅務局數據,今年8月份買家印花稅宗數錄325宗,按月增加69宗或27%。
打擊一約多伙後新高
稅務局最新數據指出,8月份錄得BSD個案達325宗,較7月錄得256宗升27%,宗數較今年6月錄得的311宗亦有4.5%升幅,屬政府今年4月打擊「一約多伙」政策後新高,惟涉及稅收約6.3億元,較6月錄得約7.17億元,跌12%。數據又顯示,8月份雙倍印花稅錄3,086宗,為今年3月錄3,087宗後,過去5個月來新高,當中,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仍持續上升,由7月2,339宗升至上月2,507宗,升幅7%,亦是近半年來的單月新高;住宅則由6月536宗升至8月579宗,升幅8%。至於涉及3年期的額外印花稅(SSD)由7月44宗回落至上月41宗,涉及稅款2,140萬元,按月微升1.9%。期內41宗SSD個案中的36宗個案為業主取得物業後12至36個月以內將物業出售,涉及稅款1,737.2萬元。只有1宗個案是買入物業後6個月內沽出,然而單是這一宗成交,業主已硬食122.1萬元稅款。總計上述三項稅項,8月份為政府帶來總共逾19.6億元稅款,較7月份減少9.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2/20150087
周顯﹕構虛個案也要有水準
1 :
GS(14)@2017-11-04 15:38:38【明報專訊】討論區有一個叫「Danny」的30歲青年,在物流公司做Data Analyst,工作收入大約每月2.6萬元。他擁有100萬元股票,包括藍籌股及本地高息中小型股票,每月平均股息收入為5000元,他的目標是在40歲前建立一個每月收2萬元股息的投資組合。
然而,他的股票戶口是孖展,因此每月調動10,500元到孖展戶口還債。換言之,他雖然收了股息,但每月仍要net cash out 5500元。我一眼就看出,這故事是虛構出來,作者的目的是sell年金計劃:「筆者建議Danny從每月的8000多元盈餘中,抽出5000元去安排一個年金計劃,其餘的繼續去買股票。」
這故事的問題,是虛構得實在太專業了。10,500元的月息,以100萬元的股票去計,即是12.6厘的孖展息,未免太高。再說,除非Danny可以100%孖展,否則不可能100萬元股票全借。如果一般散戶來計,藍籌股及本地高息中小型股,能有30%孖展,已經很高了。此外,每月股息5000元,一年收入是6萬元,即是6厘的息率,也未免高得不合情理。
股票組合10年升3倍不難 惟股息必然不高
我想說的是,今日很多金融從業員,水準未免太低,這應該是近年金融業量化寬鬆的結果。在以前,金融業玩菁英制,平均水平比現時高得多了。
不過,儘管故事是假,但問題始終存在:「100萬元在10年之後,如何建立一個400萬元、月息2萬元的投資組合呢?」很多網民都給出了意見,大部分都認為不可能。至於我的答案是:「10年內股票組合升值3倍,不易,但也不太難,甚至不用買垃圾股,都可做到。」
但問題在於:高息股通常是低增長股,他可能在10年來把100萬元股票變成400萬元,但必然不是高息股,只能是低息或零息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55&issue=20171103
投資客2億掃瑧蓺25伙 遏一約多伙後最大宗掃貨個案
1 :
GS(14)@2017-12-03 00:39:53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891&issue=20171202
【明報專訊】沉寂多月的新盤大手客重出江湖,其中新世界(0017)昨推40伙招標的西營盤瑧蓺,有一組投資客以公司名義,擲2.14億元連掃25伙,相關買家需付30%辣稅、涉6430萬元;上述成交亦為港府4月推出遏制「一約多伙」措施後,涉單位數量最多的新盤成交。另恒地(0012)西半山天匯、油塘嘉賢居兩個開售8年的樓盤,均售出項目最後一伙、套現逾4.3億元。
明報記者 林可為
瑧蓺上周開展首輪銷售後,昨推40伙實用面積210餘至460餘方呎的單位招標,共售出26伙;當中最受注目的是,有一組投資客斥逾2.14億元連購25伙(包括開放式、1房及2房戶),以單位總樓面8517方呎計,折合平均實呎25,165元。由於買家以公司名義購入單位,需付辣稅約6430萬元,預料將保留單位作長線收租用。市場消息指,上述大手買家涉中資背景,惟發展商未有回應有關買家身分。
傳中資背景買家 付6430萬辣稅
此外,上述成交亦是港府限制「一約多伙」後(買家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個單位,相關交易須按15%新稅率繳稅),涉單一買家購入單位數量最多的個案;而政府限制「一約多伙」前,涉單位數量最多的新盤成交,為嘉華(0173)年初開售的啟德嘉匯,有買家斥資1.45億元連購15個單位。瑧蓺上周首輪開售,迄今累沽60伙、套現逾5億元。另同系元朗唐人新村柏逸昨日亦推售30伙,但只沽出1伙,而柏逸亦首錄撻訂,為2座3樓A6室,上月底以637.2萬元售出,料買家遭殺訂5%涉近32萬元。
天匯最後一伙4億沽 貴去年三成半
至於恒地旗下兩盤,均於昨日售出最後一伙特色戶、標誌全盤清袋;其中西半山天匯41樓A室(又稱61樓)半複式大宅,市場消息指連車位以約4億元售出;單位實用面積3917方呎,5房5套間隔、並連全屋裝修家具,實呎10.21萬元,為項目第三高呎價。可留意的是,此單位原於去年1月以2.96億元售出,但今年8月撻大訂,恒地一度將定價調高5%至3.39億元,但近日改為招標,意味最新成交價較去年賣貴35%。天匯全幢66伙已售罄,料套現近百億元。
另油塘嘉賢居透過招標形式售出38、39樓B室,成交價約3600萬元;單位實用面積1755方呎、另連天台和平台,4房雙套設計,享維港海景,實呎20,513元,料為項目新高呎價,亦標誌全盤清袋。此外,馬鞍山迎海‧星灣御,推出17、23座兩個實用面積3112及2742方呎特色戶,本月5至19日招標。
炒牛熊證勁蝕 明愛收百宗求助個案
1 :
GS(14)@2018-01-21 23:45:22【明報專訊】港股最近節節爆升,前景看似一片向好,但其實金融市場風雲變幻,恒指每升一點都有回吐嘅可能。香港社會服務機構明愛向晴軒話,舊年接獲超過100宗涉及投資失利嘅求助個案,涉及欠債金額低至數十萬高至數百萬不等,不少更加係40歲以下,學歷高又有穩定收入嘅年輕投資者。
求助者不乏高學歷收入穩定人士
其中一宗個案,係一名30多數歲男士,入市買牛熊證,曾經喺一、兩個月內賺咗60萬、70萬元,繼而想喺股市賺錢買樓,結果市况波動下牛熊證蝕錢,欠債70萬至80萬元,最後因為帳單畀太太發現,夫婦向明愛向晴軒求助。
借貸投資勿輸打贏要
明愛向晴軒提醒近日有意入市者,最好喺投資前考慮清楚,有餘錢先投資;借貸投資要考慮自己嘅還款能力,必須訂止賺及止蝕位,唔好輸打贏要,亦唔好貪心高回報及人買我買,最好分散投資,分散風險。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25&issue=20180120
新地長實小秀地每呎補價4990元 涉逾17億 去年最大宗換地個案
1 :
GS(14)@2019-01-17 08:08:0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229&issue=20190116
【明報專訊】近年積極與政府進行補地價的新地(0016),與近年未有大幅增加土儲的長實(1113),兩大龍頭發展商近年罕見合作,旗下位於屯門掃管笏小秀項目,上月完成逾17億元補地價,以可建樓面34.7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地價4990元,成為去年最大宗換地個案。
明報記者 甘潔瑩
新地、長實過去亦曾合作,包括2004年落成的天水圍慧景軒,以及2005年落成的西九四小龍之一的荔枝角宇晴軒等,但近年卻罕見合作。地政總署昨日公布,上月有多個完成補地價項目,以新地及長實合作發展的屯門小秀項目為最大宗,補地價金額達17.3175億元,地皮面積26.69萬方呎,而項目已獲城規會通過其發展規模,以總發展樓面34.7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約4990元,預計可提供573個住宅單位。
可建近35萬呎樓面 提供573伙
近年政府接連推售掃管笏地皮,對上一幅區內易手的地皮,要追溯至恒大(3333)去年1月以「買殼」形式向恒地(0012)購入屯門掃管笏住宅官地,涉及66億元,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8400元,而對上一幅售出的區內官地,則要數到由深圳控股(0604)與本地建築商路勁基建(1098)合作,於2017年6月以31.7億元投得管翠路住宅地,折合每呎樓面地價約6700元,若以此計,是次補地價金額較近兩年的地價低逾兩成。若與毗鄰永泰現正發售THE CARMEL於2013年8月以逾5.63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3534元比較,小秀項目補價則較THE CARMEL高41%。
補價較毗鄰THE CARMEL高逾四成
此外,新地去年11月亦完成上水古洞南項目補地價,上述地皮位於古洞南丈量約份第92約多幅地段,鄰近天巒1及2期,地盤佔地40.43萬方呎,項目早於2008年時已獲城規會批出以地積比率0.4倍發展,興建90幢洋房的發展方案,涉及樓面面積16.17萬方呎,以補地價金額5.35億元計,每方呎樓面補價約3309元。
新地古洞南補價涉5.35億
不過,新地就上述發展方案於2014及2018年「縮則」增建單位,建議把上址改以2.1倍地積比率發展,令住宅樓面增加至84.9萬方呎,但城規會2016年否決項目增建單位申請。去年9月,新地再擬以不多於3倍地積比率作發展,興建1573個住宅單位,住宅面積753至1076方呎,住宅樓面涉及121.3萬方呎,新方案住宅樓面較2014年8月申請的84.9萬方呎增加36.4萬方呎或43%,單位數目則增加426伙或37%,有關申請尚待審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