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所未有的打新潮來襲 這些日子你需要小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75

周五起有11只新股密集發行,預計將凍結1.61萬億資金,創下6月發行重啟以來的歷史峰值。根據國泰君安的計算,資金最為緊張的兩天分別是11月25日和26日,投資者要小心。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提到,這11只新股預計IPO發行發行 6.04 億股,擬募集資金總規模 82.1 億元,考慮發行費用假設為 10%,則預計募集資金總額達 90 億元。假設按照 9 月份新股重啟以來平均網上、網下中簽率均值 0.65%和 0.25%測算,預計凍結資金規模共計 1.61 萬億,創歷史峰值。

根據網上/網下申購的時間安排,其預計11 月 21 日IPO凍結資金規模為 585 億;11 月 24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6376 億,累計凍結資金規模 6962 億;11 月 25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 6213 億,疊加前兩天資金未解凍影響,合計凍結資金規模為12175 億;11 月 26 日新凍結資金規模為 660 億,累計凍結資金量接近 1.4 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11 月 27 日盡管有 7 只股票 IPO 資金解凍,但仍有 4 只新股發行的凍結資金量維持在 1 萬億左右的高位。

具體如下圖:

A679E39D-8390-4AE2-B72E-98E1B7551ED4

6BD496D2-C4FD-40C4-9E4E-DFB0530E75F1而凍結資金要從11月27日起才會陸續解凍釋放,如下圖:

C333A13C-05F7-4C4A-AF7A-F4797F39A229B5E9B9C7-4A3F-4419-9893-7FF559F3E0E1

在資金凍結期間,交易所資金將會面臨較大壓力,國泰君安提到,根據 6 月以來的 5 輪新股發行歷史來看,交易所 GC007 在新股集中發行的 2 周內一般大幅上行近 200bp 至6%-6.5%的高位。不過打新沖擊對於銀行間資金面的波動遠小於交易所,一般銀行間利率上行 40bp 左右至 4%-4.4%。在 IPO 沖擊過後,資金利率短暫飆升後仍將回落,資金回流各個市場。

此外,其認為,IPO 發行可能對股市資金也造成一定分流,機構可能選擇賣掉流動性好的大盤股變現作為打新資金,盡管隨著市場在多次IPO 發行後預期更理性,整體沖擊減小,但本輪資金凍結量大幅高於以往,仍需關註尤其交易所資金的流動性風險和沖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77

多重利空來襲 債市有點“捉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07

周五銀行間市場主要回購利率繼續上漲且漲幅擴大,其中14天期回購利率上漲近30個基點。在新股申購等因素影響下,本周以來的流動性緊張態勢有所加劇。1年期利率互換一度上升9個基點至3.2200%,創出7月17日以來最大升幅;上交所7天回購利率今日大漲至8.3%,明顯高於今日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3.21%的水平。

GC007

222

從銀行間質押式回購交易來看,昨日回購利率全線上行,國債期貨暴跌。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部分機構頭寸短缺,周四銀行間市場前臺交易系統延時近半個小時,“閉市”時間由通常的16:30推遲至近17:00。

隔夜Shibor報2.5860%,上漲4.70個基點;7天Shibor報3.2180%,上漲10.1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4.1758%,下跌0.13個基點。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持平於5.76%。

兩大因素導致資金流出債市。一方面,IPO密集發行對資金面造成沖擊,11只新股預計凍結資金在1.6萬億左右,創下6月發行重啟以來的歷史峰值,疊加年末資金面趨緊影響,本周起貨幣市場跨月資金需求上升。

另一方面,周三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新十條”,旨在進一步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中,關於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的內容引發市場關註。有傳聞稱,存貸比口徑即將調整,可能將把非銀機構存款納入一般存款,這令市場大感意外。因為貸款增速下降主要源自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不良貸款雙升使得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熱情下降,貸存比的約束作用有限。而若將非銀機構存款納入一般存款,將大幅提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粗略估算約1.7-2萬億),進而對市場資金面形成較大沖擊

此外,利率債絕對收益率在11月初已經逼近中線極限位置,機構獲利回吐的動力非常強。 10年期國債、非國開、國開月頭的收益率分位數分別處於2009年至今46%、28%、25%的分位數水平,金融債已經低於歷史中位數很多,回到了2013年6月份的收益率水平。債市資金流出跡象明顯,過去8個交易日中國債期貨1412僅有一天上漲。

guozha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83

史上最強打新潮來襲 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06

隨著史上最強打新潮的洶湧來襲,交易所國債逆回購利率一度出現暴漲。

周一下午2點左右,1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漲幅達874%,報3005個基點。2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381%,報2489個基點。3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791%,報2005個基點。4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440%,報2218個基點。7天期上證國債逆回購利率大漲133%,報1430個基點。

W]UM43%)2(AR7%S@TMH$Q~3

到股市收盤時段,漲幅有所收窄:

2WJXW(A7G}5QJ9[0F$2R87W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多次提到,從21日開始,有一波空前的打新潮席卷A股市場,預計將凍結1.61萬億的資金,為歷史峰值。

按照國泰君安的計算,11 月 25 日預期凍結資金規模為 6213 億,疊加前兩天資金未解凍影響,合計凍結資金規模為12175 億;11 月 26 日新凍結資金規模為 660 億,累計凍結資金量接近 1.4 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

今天是央行宣布降息後的首個交易日,市場報以大漲,上證綜指創三年新高,但是隨著打新潮的襲來,不知市場是否依然會牛氣沖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56

IPO資訊彙總:萬達地產IPO下月初來襲!募資超100億美金(11.24) 首募錢厚-Tcoins

來源: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3221127


IPO日歷







申購信息







11月24日 招股資訊

【中廣核基礎投資名單逐步揭曉】市場消息指,大陸最大核電公司——中廣核將引入共16名基礎投資者,包括三峽集團、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美國對沖基金Och-Ziff、中國再保險集團、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五礦、中電、中國信達等;其中GIC將認購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
該股集資234億元,現正進行招股前推介,並擬定下周一開始路演,下周四(27日)開始招股,下月10日掛牌。

【東瀛遊及楓葉教育招股順利】市場消息指,東瀛遊(06882.HK)及楓葉教育(01317.HK)21日截止招股,東瀛遊總融資認購增加至5.55億元,較公開集資額超購約29倍。
另一方面,至於楓葉,8家券商共借出36.17億元,相當於公開發售超購逾34倍。楓葉傳聞國際配售獲10倍認購,反應理想。

11月24日 IPO情報

【萬達擬於下月5日起路演】據《贏商網》報道,萬達商業地產擬於下月5日啟動全球路演,19日正式在本港掛牌上市,集資規模或超過100億美元。
根據萬達9月16日首次提交的招股書顯示,萬達此次上市將包含旗下長期投資的物業開發租賃業務、開發和銷售物業、以及開發和酒店經營業務三大商業地產板塊。上市集資的90%將用於建設10個物業開發項目,包括廣元萬達廣場、哈爾濱哈南萬達廣場等項目。
2013年萬達商業地產總收入為867.74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利潤248.82億元。截至上半年,萬達商業地產已開業的購物中心中,可租面積約為809萬平方米,出租率為97.8%;開發萬達廣場的平均土地收購成本為每平方米1,012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98

熊市來襲!商品貨幣貶值大幕拉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84

20141125comdol

美元的大牛市下,貶值的不僅是歐元和日元。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出口國都在推動本幣貶值。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俄羅斯等國無不如此。

這些國家都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抵消大宗商品出口的減弱。比如在過去的一年中,在礦業出口疲軟和經濟增長不溫不火的環境下,澳大利亞央行主席就總是念叨澳元要走弱。

近來,新西蘭央行行長也說,雖然紐元有所下跌,但仍未到合理水平,不足以反映全球大宗商品的疲軟程度。此前,新西蘭一直依靠向中國出口肉類和奶制品,但最近這兩類商品價格的暴跌讓新西蘭經濟很受傷。

加拿大央行最近維持基準利率1%不變,並預計通脹在2%左右。但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也嚴重損害了該國經濟,令其增長速度降至2%左右。

自2000年以來,大宗商品牛市促使各國加大投入,商品供給急劇膨脹。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日益明顯,自2011年以來大宗商品就開始進入下跌。

今年以來,谷物價格和工業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原油已經自年中6月的高點下跌了25%,創6年新低。鐵礦石、銅價也均呈下跌態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中國消費了全球超過40%的銅、錫、鉛、鋅、煤、鐵礦石、石油和棉花。中國經濟的放緩,讓大宗商品熊市變得深不見底。

於是,隨著熊市引發的經濟增長放緩,各大宗商品出口國貨幣競相走軟,導致商品美元對美元的集體貶值。而且,這一勢頭短期內似乎沒有扭轉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40

移動支付行業:產業鏈從博弈走向統一,移動支付浪潮來襲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99

移動支付行業:產業鏈從博弈走向統一,移動支付浪潮來襲
作者:董瑞 陳平 陳基明

導讀:
本篇報告立足於從產業鏈宏觀層面分析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邏輯,我們認為近場支付的渠道建設將於15年全面展開,同時遠程支付受益支付終端改善將在15年迎來新一輪強勁增長。對於電子行業而言,投資機會將集中於SWP-SIM卡封裝、指紋識別模組、NFC模組、TEE產品等。


正文
移動支付的本質:傳統支付方式的升級版,產業鏈收益來自交易資金。(1)功能特點:融合便利性、安全性、功能性於一身,是支付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2)根本目的:將更多的交易資金導入支付體系內,並以手續費和營銷費等形式使產業鏈各方獲益;(3)資金來源:互聯網支付轉向遠程支付,銀行卡和現金支付部分轉向近場支付。






導入資金的基礎:應用場景,支付渠道,支付習慣。(1)遠程支付應用場景豐富,渠道建設簡單,但支付習慣分化,根源在於公共交通和廉價智能手機產業催生的“手機文化”;






(2)近場支付應用場景豐富、支付習慣易於培養,但渠道建設困難,根源在於短期內渠道建設投資回報比低&產業鏈主導力量缺失;(3)綜合可知,近場支付相比遠程支付渠道建設成本更高、各環節協調更難,因而其發展往往滯後於遠程支付。






近場支付的關鍵:控制產業鏈主導權實現市場規模效應,改善渠道投資回報比。(1)產業鏈主導權的存在依賴於一個環節的強勢和其他環節的弱勢,同時一個環節的強勢程度與該環節的市場集中度正相關;(2)美國近場支付各環節市場集中度較低,整體產業鏈主導權缺失,導致技術標準不統一、支付渠道彼此不兼容、市場規模效應差;(2)日韓市場運營商均處於產業鏈的強勢主導地位,實現了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行動、統一的利益,有力地推動了本國近場支付市場的發展。






中國市場的特點:特殊國情決定我國是極具潛力的移動支付市場。(1)用戶規模:手機和銀行卡用戶規模全球第一,民眾支付需求多樣化;(2)遠程支付:公共交通催生 “手機文化”,廉價智能手機產業普及移動互聯;(3)近場支付:公共交通提供應用場景,流通現金創造新增支付流量;(4)市場狀況:國情衍生需求,移動支付用戶數和交易量維持高速增長。






中國市場的階段:2014年是移動支付的轉折年,2015年將是爆發年。(1)近場支付的問題:短期內渠道建設投資回報比較低,銀聯與移動爭奪產業鏈主導權;(2)近場支付的變化:渠道建設成本顯著降低,產業鏈從博弈走向統一。“閃付”POS終端同時支持金融IC卡和移動支付,稀釋金融機構鋪設成本,NFC手機熱銷減輕運營商和銀聯補貼推廣壓力,同時銀聯與移動利益分割逐步清晰、產業鏈各環節標準基本統一;






(3)遠程支付的變化:ApplePay的推出真正確立了遠程支付相對互聯網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優勢,將有效強化遠程支付習慣,預計在線支付資金將加速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4)移動支付的未來:市場規模龐大,產業鏈前景無限。我們預計2015年近場支付交易額6600億元,產業鏈營收66億元;遠程支付交易額9.2萬億元,產業鏈營收920億元。






行業長期趨勢看好。我們認為移動支付符合行業發展大趨勢,隨著Apple Pay的推廣以及銀聯與移動的利益劃分逐步清晰,2015年整個行業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且未來3年均將保持較高增速。


投資機會:近場支付看渠道;遠程支付看終端。近場支付即將迎來渠道建設的高峰,重點看好:智能卡封裝、NFC模組等;遠程支付最大的變化在於支付終端功能改善,重點看好:指紋識別模組、TEE安全產品。推薦A股上市公司:


恒寶股份(002104.SZ):金融IC卡攜手近場支付,業務轉型推動估值提升;
天喻信息(300205.SZ):金融IC卡攜手近場支付,TEE產品刺激業績增長;
晶方科技(603005.SH):受益OV轉單,指紋識別封裝開拓國內客戶;
華天科技(002185.SZ):傳統封裝行業高景氣,指紋識別業務添新成長動力。


同時建議關註:碩貝德(300322.SZ)、長電科技(600584.SH)、東信和平(002017.SZ)。


風險因素:運營商、銀聯近場支付推廣不達預期。
(海通電子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34

美國重磅就業報告來襲:就業高增長 工資會否跑步跟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07

非農就業,就業,失業率,美聯儲

今晚9點30分,美國勞工部將公布11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報告),這是公歷2014年美國官方公布的最後一份重磅就業報告,也是今年最後一次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召開前公布的一系列最重要美國就業數據。

彭博調查的共識預期顯示,11月會比10月增加更多就業者,工資收入增長速度會略微加快。美聯儲高官關註的工資增長此前滯後於就業者增長,工資增長將成為11月報告的一大關註點。

據最新的彭博調查預期:

    · 預計11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者為23萬人,較10月新增21.4萬人有所回升,將連續十個月增長超過20萬人;

    · 預計11月美國私人部門新增就業者為22.5萬人,超過10月的新增20.9萬人;

    · 預計11月失業率將持平10月,仍為六年來最低水平:5.8%;

    · 預計11月平均小時收入環比增長0.2%,高於10月0.1%的增幅;

    · 預計11月平均小時收入同比增長2.1%,同樣高於10月2.0%的增幅;

    · 預計11月每周平均工時為34.6小時,持平10月。

華爾街各大行對非農的預期為:摩根大通預期增20萬,高盛是22萬,花旗為22.5萬,匯豐和瑞銀都預測23萬,瑞信和摩根士丹利預測23.5萬,德銀最樂觀,預期25萬。

非農就業,失業率

10月新增就業者明顯回落,較9月少增5.1萬人,但已連續九個月新增就業者超過20萬人,創造了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長的就業高增長期。華爾街見聞上周末文章提到,除了工資增長,美聯儲還希望在開始加息以前看到更有利於全面就業的形勢,所以還應關註,是否有更多的臨時工轉變為全職就業者。目前華爾街分析人士大多看好今晚公布的11月報告結果。

法國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Brain Jones預計,11月新增非農就業者為27.5萬人。他認為,到目前為止公布的11月用工、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和工資數據都支持對11月報告的樂觀預期。雖然Jones預計的新增就業者比以上共識預期多,但他認為美聯儲直到明年6月都不會加息。

德意誌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e LaVorgna預計,11月新增非農就業者為25萬人。他認為:“幾乎沒有預示當前就業增長速度會很快惡化的跡象。”

LaVorgna還指出,年末假日企業歷來增加用工,這也是影響11月報告數據的主要因素,快遞員等派送服務工作人員的人數增加會扭曲實際現狀,也是11月就業可能意外大增的一個原因。

和以上樂觀預期不同,經濟咨詢機構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Ian Shepherdson預計,11月新增就業者只有18萬人,因為11月末美國中西部州的北部地區天氣惡劣。不過,他預計10月的就業數據會上調,今後11月的數據也會調高。

Shepherdson指出:

“過去五年,11月就業數據的初值和第二次修正值相比平均上調幅度為7.1萬人。一年里其他11個月的平均上調幅度只有2.3萬人。”

如Sheperdson提供的下圖所示,若這種趨勢持續,到明年年初,今晚公布的11月新增就業者人數可能被上調,增加幾萬人。

非農就業,失業率,就業,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43

流動性黑天鵝來襲 債市恐將熊途漫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19

周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再發新規,進一步收緊交易所信用債質押門檻引發了市場對於債市流動性沖擊的擔憂。盡管對於股市的影響尚難以判斷,但是大多數市場分析人士均認為將引發債市資金吃緊,而城投債將成為重災區。

中證登新規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中證登今日發布《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自今日起暫時不受理新增企業債券回購資格申請,已取得回購資格的企業債券暫不得新增入庫,按主體評級“孰低原則”認定的債項評級為 AAA 級、主體評級為 AA 級(含)以上(主體評級為 AA 級的,其評級展望應當為正面或穩定)的企業債券除外。

通知還稱,地方政府性債務甄別清理完成後,對於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與專項債務預算範圍的企業債券,繼續維持現行回購準入標準;對於未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與專項債務預算範圍的企業債券,中證登僅接納債項評級為AAA 級、主體評級為AA 級(含)以上(主體評級為AA 級的,其評級展望應當為正面或穩定)的企業債券進入回購質押庫,對低於此評級的已入庫企業債券,將分批分步壓縮清理出庫。

去杠桿效應明顯,城投債首當其沖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認為新規則很明顯將導致城投債收益率上行——配債資金主要通過企業債質押進行加杠桿加操作,取消不符合債項評級為AAA級、主體評級AA級(含)以上的企業債券回購資格,將加大債基的去杠桿壓力,利空城投債。

此外,民生也認為,利率債收益率和資金利率均有上行壓力。債基去杠桿過程中對流動性需求加劇,資金利率有上行壓力,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受此波及會被拋售。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師分析師徐寒飛在其最新的研究中也認為首當其沖的是交易所城投債,而全面流動性沖擊下也可能對流動性更好的利率債帶來壓力。徐寒飛表示,根據WIND統計,目前交易所債項達不到AAA,或債項達到AAA但主體達不到AA(或達到AA但評級展望負面)的可質押企業債券金額合計1194支,這些債券發行總額達到1.39萬億元,其中城投債1051支,發行總額1.26萬億元,占比88%和91%。一旦有部分債券喪失質押回購資質,很可能會引發去杠桿連鎖反應。受影響首當其沖的是城投債,而在流動性壓力下,流動性更好的利率品種也可能受此沖擊。

股市更熱,債市更冷?

對於新規的沖擊影響,民生證券表示對債市的沖擊遠大於股市。債券融資加杠桿影響買股票僅有邊際上的沖擊,因為考慮到近期股票市場強勢,投資經理面臨流動性壓力選擇拋債可能性更大。此外,債市監管的不確定性增大,反而會迫使配債資金加速流入股市,從這點看,對股票市場可能還是利多的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此帶來的連鎖效應可能迫使資金從股市回流。

根據規定要求,不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定的已入庫企業債券,中登將采取措施,分批分步壓縮清理出庫,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與《通知》同時出臺的還有一個長達42頁的停牌通知,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該停牌通知中列出了1074只已入庫的企業債。有基金人士表示,停牌是配合《通知》出臺的,這種激烈地降杠桿行為很有可能導致重倉城投債的基金爆倉。

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從短期來看因為補倉需求,可能會導致部分資金從股市回流債市,對當前股市洶湧的資金潮帶來些許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20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48

兩融再受限 證監會專項檢查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1

隨著A股行情的暴漲暴跌,為投資者提供杠桿的兩融業務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新浪財經,下周證監會派檢查組查券商兩融業務,變例行檢查為專項檢查。根據相關檢查結果,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證監會本次檢查的主要目標是融資融券的杠桿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融資融券業務目前的杠桿比例大多以1:2較為常見,少數激進的券商會將比列增至1:3。相關監管部門預期標準杠桿為1:1較為合適。

“標準是1:2,很少有做到1:3的。”新浪援引一家券商經紀業務總部內部人士表示,相關監管部門關註的主要是股票抵押折算方面。

本輪瘋牛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兩融”的杠桿資金推波助瀾,一旦兩融資金受限,可能會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股市杠桿受到關註

事實上,早在上周,A股的異乎尋常的瘋牛行情就引起了監管層對股市杠桿的註意。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受此消息影響,12月5日滬深兩市天量巨震,上午一度下跌3%,開盤90分鐘振幅達5.7%。

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下周證監會的檢查,則可以理解為對券商降杠桿落實情況的巡視。據新浪,另一家大型券商融資融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我們還沒有接到檢查通知,但是監管部門已經高度關註兩融業務了。”

杠桿上的“瘋牛”行情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詳細介紹過,本輪A股的瘋牛行情,與“兩融”業務的助推不無關系。

這里的兩融就是指“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

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06年至2007年那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相比,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場內的專業投資者手里有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杠桿工具,一旦行情到來,聰明的資金迅速加杠桿入市,從而加速了資金流入。

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發布11月兩融數據月報。數據顯示,11月融資融券交易金融達22120.02億元,相較前一個月的14316億元,環比增長54.51%。截至上月末,兩融余額升至8251.97億元,突破8000億元。

昨日融資融券的余額再次創出新高,已經突破9000億。

不過,融資融券余額急劇升高的同時,不少券商資本金壓力日趨緊迫。方正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紛紛以權益融資、調整保證金比例的形式應對流動性問題。

兩融背後——15萬億銀行理財資金

同時,“兩融”背後的銀行理財資金也進入了監管層的視線。上證報引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稱,管理層正在考慮將兩融受益權產品定為非標的可能性,如果股市繼續快速上行,相關規定可能會較快出臺。

所謂銀行理財資金投資兩融受益權,也可以通俗理解為券商以向商業銀行出售兩融余額受益權的方式盤活兩融余額資產,由於銀行是通過其客戶理財賬戶提供融資,因此此類交易表現為銀行表外資產購買券商兩融債權受益權加券商到期回購的形式。

瑞銀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李指出銀行渠道新增的杠桿資金成為近期推升股市的重要力量。陳李指出,部分商業銀行近期明顯增加了對股票投資者的借貸,甚至向個人借錢炒股。銀行把原先向私募基金或者公募專戶提供的配資信托產品,做成傘狀結構。原先只借給一個機構的億元資金,拆散成上百個小產品,借給上百個自然人。簡言之,銀行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類融資業務。這部分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瑞銀初步估計余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

正是在券商和銀行雙重杠桿的推動下,散戶們導演了這一波以券商為龍頭的“瘋牛行情”。但一旦黑天鵝事件引發杠桿資金停止,那麽市場的大幅波動就在所難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