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增發即將來襲? 二線牛牛

來源: http://xueqiu.com/7355827634/33941169

這波券商大漲,短期漲到3PB以上,為募資創造了極好的時間窗口,相信上市潮、增發潮會接踵而至,不發白不發,有錢不要白不要,做強太慢,做大再說。搞不好券業大佬們看著K線正意淫,“借錢入場的主力,升鬥小民們賜我良機做宇宙第一大投行”[大笑]

2009年資金泛濫小牛市,7月,國元證券最高漲到26元,作為區域小券商做夢都想做大做強,終於逮到這個機會。無奈推出增發預案後跌到16元,隨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國元證券有如神助,脫離板塊指數一路漲到增發時刻的22元,順利以19.8元每股增發5億股,到手現金100億,市值順利從100億增加到200億。據傳某人拿到申購數據後,長松一口氣,哪個得意和躊躇滿誌啊[鼓鼓掌]。拿到大把資金沒有看到大發展,也沒有看到ROE的改善,倒是股價最低跌到7.8元(以增發時刻股本計算,下同)。

同一時期西南證券操盤就差多了,本想借小牛市增發價格定在18.7元/股,無奈市場不給面子,最後被迫下調至14.33元/股,募資60億元,建了一批營業部和總部大樓,充實了資本金。ROE還是那麽爛,股價最低跌至6.8元。

最牛的是中信證券,上輪瘋牛市由於獨一只,而且熱度和業績太過火爆,漲了40倍,最高到達120多元每股。2007年8月,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中信證券增發定價74.91元/股,募資250億元,從此奠定一哥地位。二級市場股價在此輪熊市中最低跌到24元。

海通證券2007年11月定向增發,以35.88元每股的價格募資260億元,甚至超過中信證券。結局是股價從牛市高峰的66元,最低跌到13元。

其他券商股的橋段大致相似。股市沒有新鮮事,這次風來了,而且來的是臺風,又一次做大做強的機會豈能錯過。[俏皮],股價會有的,世界級投行的藍圖也會有的,鑒於賭徒這麽多ROE的改善估計也會有的,但拿真金白銀參與宏圖大業就要思量再思量了。

漲了2倍說券商不貴的還真多起來了,記錄一點券商玩募資的歷史,繼續看戲。手快腳靈的,增發完成前還可以繼續玩心跳,但投機就認真投機,又不犯罪,無需以價值之名自慰,免得害人害己。更不要忘了不久前券商估值還是1.1~1.4PB。[笑]

$中信證券(SH600030)$ $海通證券(SH600837)$ $國元證券(SZ000728)$ $西南證券(SH600369)$ $光大證券(SH6017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69

【財說主題投資】聖誕來襲,美折扣店業績或爆發?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4216383

聖誕來襲,無折扣不歡。“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美國折扣店在聖誕季期間業績大爆發可以期待!


  眾所周知,美國零售業幾乎20%的銷售額來自於聖誕季期間,隨著美零售數據樂觀,油價下跌,人們消費願望增強,面對折扣誰又能抵抗住誘惑?尤其是那些折扣零售店們在聖誕季期間銷售火爆可以說無庸置疑!今天財說就來您說說那些美國人經常愛逛的折扣店!

美11月零售數據超預期,聖誕季零售額增速有望創近四年新高

  美商務部公布的11月美零售業銷售總額達399.3億美元,同比增長5.1%,遠好於之前預期的4.5%,較10月環比增長0.7%。預計12月美零售額同比增速將達5.14% 。

近一年美零售額同比增長率變化圖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曾預計,今年聖誕購物季的零售額將達到6169億美元,同比增長4.1%,為2011年以來最大增幅;平均每人將花費804.42美元,比去年增加5%,顯示出消費者的經濟穩定性正在逐漸增加。


折扣零售店最新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迅猛,該投資組合近6月回報23.24%

  說起折扣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奧特萊斯、上品折扣等,還有很多大街上琳瑯滿目的2元店。其實折扣店在美國存在已久,雖店鋪大小不一,但都有一共同特點就是便宜,甚至還有“一美元”店。除了好市多的客戶群體是追求健康之外其余主要面向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這些店鋪大多有五六十年歷史,穿越美國經濟周期的大幅波動,不斷推陳出新,應時代要求還運營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至今業績仍在穩健增長!從下表可以看到羅斯百貨、Dollar tree等最近季度增幅高達7-12%!

(註:Family dollar為截止今年8月底的財報季度數據,其余多為截止今年10-11月底的財報季度數據)
  該投資組合近6個月漲幅為23.24%、近3個月漲幅12.67%,近一個月漲幅7.04%,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


  看了以上表現,您是不是有點按捺不住了?下面財說就來一一盤點這些業績表現優異的折扣零售店!

折扣零售巨頭$沃爾瑪(WMT)$ ——天天平價

  沃爾瑪想必不用多做介紹,其成功的一個核心秘訣就是“天天平價”,奉行“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的低價經營觀念,薄利多銷的典範,也是折扣零售界里的老大。公司1962年成立了第一家店鋪,1970年上市,並在1990年躋身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公司在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1202家店鋪,並在11個國家運營有電子商務網站。


(註:公司在美國擁有3400家超級中心、471家折扣店、453家社區店)

  此外,1980年公司還開了第一家山姆會員店,山姆會員店是種會員制超市,只有辦理會員卡才能購物,且商品價格比沃爾瑪其他類型店鋪更為便宜,商品多為大號包裝,主要提供給有6~9人的家庭使用。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國。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的2015財年三季度公司財務數據:

a.總營收為1190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會員費及其他收入為9.2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3.9%;

b.凈利潤為38.26億美元,同比下降1.1%;

c.每股收益為1.15美元,去年同期為1.14美元。

d.公司預計下季度每股收益為1.46-1.56美元,並將2015財年全年的每股收益由此前的4.9-5.15美元調整為4.92-5.02美元。

  從營業收入結構來看,公司近六成收入來自美國,且美國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場,同比增速達3.4%。不過運營利潤方面沃爾瑪美國卻同比下滑1.2%至49.32億美元,山姆會員店運營利潤增速最快,同比增長了12%至4.9億美元。



高級折扣零售店:$塔吉特(TGT)$ ——期待更多,花費更少

  公司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1960年開始涉足折扣零售業務,公司希望顧客在有品位和舒適的購物環境中購買到既便宜又高質量的時尚商品,不同於沃爾瑪的低價和一站式購物。主要目標顧客為40歲左右的女性,家庭年收入平均為6.4萬美元,略高於沃爾瑪的4 萬美元。

  截至2014年11月1日公司在美國擁有1801家店鋪,在加拿大擁有133家店鋪,總店鋪面積約為2.56億平方英尺,還運營有Target.com電子商務網站。除此之外,公司還和眾多時尚設計師和時尚品牌合作提供獨屬於塔吉特百貨 (Target) 的平價時尚產品。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4財年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77.32億美元,同比增長2.8%;凈利潤為3.52億美元,同比增長3.1%。

2014財年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的主要財務數據(單位:億美元)



美第一大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好市多(COST)$

美第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在中國,Costco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代購者中熟知和熱愛的品牌,近期更是因進駐天貓而被越來越多人熟知,事實上在美國,Costco也呈現逐漸趕超零售超市業老大哥Walmart的趨勢,成為美國消費者和投資者中熱愛的品牌之一。

公司的模式是只有持有會員卡才能購物,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會員卡:


  截至2014年11月23日,Costco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有671家店,其中美國(含波多黎各)474家,加拿大88家,墨西哥34家,英國26家,日本20家,韓國11家,臺灣10家,澳大利亞6家和西班牙1家。目前,Costco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市場。

  截至2014年11月23日的2015財年第一季度(12周)營業收入為268.66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為5.82億美元),同比增長6% ;凈利潤為4.9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25億美元。

折扣服裝及家具用品店:$羅斯百貨(ROST)$

  公司成立於1982年8月,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普萊森頓市。旗下運營有最大的折扣服裝和家居用品連鎖店Ross Dress for Less和dd’s discount兩個品牌。截至2014年11月11日Ross Dress for Less在美國33個州擁有1214家店鋪,折扣幅度為20%-60%;dd’s discount在美國10個州擁有152家店鋪,折扣幅度為20%-70%。


  從產品推銷、采購與定價,到店鋪的選址,公司所有的決策均以客戶需求為基礎,針對的客戶群為25-54歲,中等收入家庭。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4財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5.99億美元,同比增長8.4%;凈利潤為1.9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72億美元。

品牌折扣鼻祖級公司:美國的唯品會$TJX(TJX)$ 

  該公司是唯品會學習的對象,1962年在紐交所上市,通過並購或新建品牌先後進入了折扣服飾和倉儲俱樂部領域。80年代末經過一系列重組,公司開始專註於折扣服飾業務, 主要銷售服裝和家庭時尚低價產品。一般以低於商店或專賣店60%的折扣出售!

  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公司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德國、波蘭6個國家運營有3385家店鋪,還有tjmaxx.com、sierratradingpost.com、tkmaxx.com3個電子商務網站,近191000家加盟商。旗下運營有如下品牌: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5財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公司營收為74億美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為5.95億美元,毛利率為29.4%。從收入結構來看公司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占比超七成,其中美國市場的HomeGoods增速最快,同比增速高達7%。



專註於鞋類的折扣店:$DSW鞋類專賣(DSW)$



  旗下擁有Designer Shoes Warehouse(打折倉庫式店鋪)和Affiliated Business Group(與合作零售商一起為消費者提供好的鞋類體驗)。消費群體是對品牌、質量和設計敏感的顧客。公司優勢就在於便宜+貨全。

Affiliated Business Group的主要合作零售商如下圖:


  1991年公司在美國俄亥俄都柏林成立了第一家店鋪,2005年公司在紐交所上市, 截至2014年11月25日公司在全美42個州擁有431家店鋪,並為367個零售商和Affiliated Business Group旗下的三個Yellow Box提供鞋類產品。公司特色就在於當季+折扣。售賣的鞋通常比專賣店的便宜40%左右。此外公司在美國還運營有電子商務網站http://www.dsw.com

  今年四月公司以6800萬加元收購加拿大最大鞋類及配飾零售商之一Town Shoes(Town ShoesLtd)的44%股份,從而進軍加拿大市場。目前已在加拿大開有兩家店鋪,並運營有電子商務網站http://www.dswcanada.ca.

  DSW平均每家店的面積達22000平方英尺,差不多有5個籃球場那麽大,店面內可供選擇的品牌超過500個,平均每家店鞋子超過24000雙。在加拿大的新店同樣不例外,兩家店面積都有約過2萬平尺。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4財年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7億美元,同比增長5.8%;同店銷售增長率為2.6%;凈利潤為496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5500萬美元,略有下降。

服裝時尚折扣店$加圖商場(CATO)$

  公司成立於1946年,旗下運營有如下四種品牌店鋪。每種品牌目標客戶有所不同:


  截至2013年底公司運營有1070家Cato店鋪、39家Versona店鋪,211家it’s Fashion和It's Fashion Metro店鋪。在美國32個州擁有總店鋪數量1320家,主要分布在美國東南部,且97%的店鋪分布在商業街。公司預計2014年將新開64家店鋪。此外公司還有自己的信用卡和分期付款計劃。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4財年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16億美元,同比增長7.46%;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4%;凈利潤為569.2萬美元。

美國版“一元店”三劍客:多為1-10美元,甚至更低

多來店$DollarGeneral(DG)$:日用消費品是其主要增長點



  成立於1939年,以低廉、貨品優良見稱,以供應日常的民生用品為主: 包括健康美容品、包裝食物、清潔劑、家庭用品、文具、玩具、季節性貨品、衣服及家用紡織品如毛巾及床單等。公司於1968年上市,但於2007年6月被以私募股權巨頭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領頭的財團以73億美元(22美元每股)全面收購,其中KKR占股85%,之後於2009年在美上市。

  公司門店多坐落在較小的社區,以避開與沃爾瑪直接競爭,銷售商品零售價大多介於1~10美元之間。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公司在美國40個州擁有11715家店鋪,店鋪總面積達8660.8萬平方英尺,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西南部、東部。公司預計2015年將新開730家店鋪,並將進軍美國的緬因州、俄勒岡州和羅德島州三個州,2015年營業面積將增長6% 。

下圖為截至2013年10月的店鋪分布圖: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的2014財年三季度(13周)財務業績:

a.營業收入為47.2億美元,同比增長7.8%;

b.同店增長率為2.8%;

c.過去52周的平效為220美元;

d.毛利率為30.1%,較去年同期的30.3%有略微下降;

e.凈利潤為2.3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374億美元;

f.公司預計2014財年總營收將同比增長8%,為此前預期的8-9%下限。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超七成收入來自日用消費品收入,其中日用消費品同比增速最高達8.4%。下圖為2014年三季度營收結構圖


  今年8月份以來公司先後於8月18日、9月2日、9月10日對Family dollar提出收購要約,期間還不斷提高收購價,不過均被Family dollar拒絕,最後要約的收購價為現金支付每股80美元,該要約的有效期截止2014年12月31日。

美元樹$DollarTree(DLTR)$ :毗鄰沃爾瑪的“一美元店”





  成立於1952年,199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靠銷售清倉產品起家,2004年公司聽聞一個競爭對手取消了一批薯片的訂貨,就以一毛錢一罐的單價買了兩噸薯片,短短幾周,一銷而空,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現在,公司不僅會采購非名牌商品(比如中國制造),連寶潔也專門為它定制一些小容量的包裝,清倉商品只占到美元樹采購量的10%左右,美元樹的商品大致上分為3類:

a.基本消費品:約占50%,包括糖果食品、保健美容用品等;

b.多樣化產品:約占45%,如玩具和禮品等;

c.季節性商品:占5%,如複活節和聖誕節用品等。

  公司號稱每件商品都只賣一美元!吃的、用的和玩的都有。更值得註意的是其有一半的連鎖店,離沃爾瑪不到三公里,號稱商品比沃爾瑪還便宜。公司所賣的產品主要是你想要但又不是十分必要的,像抹布、洗碗布、掃把、刷子之類的,但正是這種產品利潤率極高。

  截至2014年11月1日公司銷售面積達4580萬平方英尺, 在美國48個州運營有5077家店鋪、在加拿大擁有205家店鋪,僅2014財年前三個季度就新開了301家店鋪。 截至2014年11月1日的2014財年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9%;毛利率為34.6%;凈利潤為1.33億美元,如果扣除收購成本凈利潤為1.424億美元。

$FamilyDollar(FDO)$ :被競相收購的對象,伊坎為其股東



  美國發展最快的廉價連鎖店之一。也是Dollar General、Dollar tree爭相收購的對象,今年6月著名投資大師卡爾.伊坎是其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6%,伊坎極力促成公司出售,不過今年7月底伊坎減持公司股份至3.61%,原因或許是收購遲遲不能落實。

  公司成立於1959年11月,1970年在紐交所上市。截至2014年8月底在美國46個州擁有超8042家店鋪,遍布鄉村與小城鎮以及大都市,平均面積在7000平方英尺,總店鋪面積達5810萬平方英尺。其中24%的店鋪的在大城市,20%的店鋪在小城市或郊區,54%的店鋪分布在商業街。

  每個店鋪的貨品數量(SKU)為6500-7500,且大多數產品價格為10美元以下,更有22%的產品價格為1美元以下。 產品範圍包括:日用品、家居用品、服裝及配飾、季節性產品及電子產品等。產品價格多在1-10美元。產品多為知名品牌。

  截至2014年8月30日的2014財年四季度營收為26.1億美元,同比增長4.5%;毛利率為32.9%;凈利潤為34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1.022億美元。2014年財年總營收為104.9億美元,同比增長0.9%;毛利率為33.7%;凈利潤為2.84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436億美元。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超七成的收入來自於日用品銷售,該塊業務也是公司增長最快的,2014年同比增長2.4%。

2014年營業收入結構圖如下


最後財說在雪球上一一小小調查:
這些折扣店您更看好哪幾家?(多選哦)
1.折扣零售巨頭沃爾瑪
2.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好市多
3.高級折扣零售店塔吉特
4.美國的唯品會TJX
5.羅斯百貨
6.加圖商場
7.鞋類折扣店DSW
8.多來店(Dollar General)
9.美元樹(Dollar tree)
10.Family Dollar

歡迎球友們回複相應代碼,後續財說將對回複率較高的折扣店做重點跟蹤!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

@今日話題@Conan的投資筆記 @陳小邪要勝正 @管我財 @招財資本 @美股新手@老漁2014 @微笑的Chase@greatsoup@數據驅動力 @龍泉@MUGA@耐力投資 @南加雪球@淡投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38

高盛:2015年通縮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81

Global-Deflation

高盛認為,目前全球除美國外,發達國家都在與低通脹抗爭。歐洲、日本通脹低迷,而新興市場通脹兩極分化的情況將在明年進一步加劇。

現在的情況

發達國家的通脹依然低迷,市場對一些地區低通脹和通縮風險擔憂加劇。年底,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通脹受到進一步下行壓力。

在歐元區,通脹繼續低迷,經濟增長持續疲軟。11月,歐元區CPI為0.3%,而核心通脹率穩定在0.7%左右。

一些歐元區成員國近月通脹為負,尤其是希臘和西班牙。由於通脹低於歐洲央行目標已經超過一年,並將在未來持續低迷,歐洲央行擔心,通脹低迷時間太長,可能會導致通脹預期的下降。

在日本,年初因日元下跌而引起的通脹高於高盛的預期。日本核心通脹率在4月達到1.5%後,逐步下降。由於消費稅的上調,日本的企業發現自己上調價格的空間有限。10月,日本核心通脹率僅為0.9%,為2013年10月以來最低。現在,日本央行沒有為達到通脹目標設置期限。

美國核心通脹穩步上升。核心PCE指數近月處於1.5%上下,美元的走強給商品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市場的長期通脹預期自9月起開始下降。通脹的低迷和通脹預期的下跌都令美聯儲官員感到擔憂。12月的FOMC會議紀要展現出了美聯儲對通脹低於目標的擔憂。會議紀要中,此前關於通脹風險減小的措辭遭到刪除。

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也有所減小。除美國外的發達國家複蘇乏力。歐元區通脹低迷,下半年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下跌對歐元區造成了去通脹的影響,抵消了歐元下跌的影響。然而,新興市場通脹依然兩極分化:一些國家面臨高通脹(俄羅斯、巴西),而一些國家的通脹低迷(以色列、波蘭和匈牙利)。

2015年會發生什麽?

歐元區沒有持續的通縮,不過風險依然存在。油價不斷的下跌將在明年年初將歐元區送入通縮。2009年油價暴跌時,歐元區的通脹被推至-0.6%。然而,高盛預計明年的核心通脹率為0.5%,並表示橫跨歐元區的通縮風險依然有限,這部分受到了結構性改革緩慢的影響(比如僵化的工資制度)。西班牙等國家已經經歷了通縮,將繼續經歷溫和的通縮,而意大利等國則將面臨惡性通縮的風險。

諷刺的是,更快速的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對服務和商品的改革,將至少在短期內降低通脹壓力。

日本的通脹依然難以捉摸。高盛預計,核心CPI將放緩至1.1%,遠低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這主要是由於能源價格的下跌。油價下跌抵消了日元下跌所帶來的通脹。

美國的通脹將維持在低位,但將保持穩定。高盛預計,受美元走強以及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2015年美國核心PCE將維持在1.5%。

高盛不認為美國長期通脹存在大量風險。不過,如果通脹顯著下滑,美聯儲或推遲加息。高盛預計,在基準情況下,美聯儲將在2015年9月加息。反之,如果通脹加速靠近美聯儲2%的目標,美聯儲可能最多提前一個季度加息。

新興市場受到大宗商品影響,大多通脹低迷,不過通脹依然兩極分化。高盛預計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將遠低於目前的水平。那些通脹極低的國家(以色列、韓國等)將會繼續展現出通脹低迷的景象。而高通脹的國家(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的通脹將大幅度下降,但通脹將依然處於高位。最後,另一些國家(印尼)可能通脹上漲。印尼政府此前上調了補貼燃油價格,推高了通脹。

QQ圖片2014122615570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02

通縮來襲 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05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加劇。工業品銷售放緩、價格持續下跌,顯示中國經濟面臨通縮威脅加劇。

據統計局,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今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回落1.4個百分點。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工業企業利潤加速下降,出廠價格指數連續33月為負,訂單需求不足,設備利用率遠低於正常水平,這些都是通縮的典型癥狀,不應輕視,更不能誤認為是新常態。必須積極應對,財政政策必須真積極為企業擴需求減稅費,降息降準增加匯率靈活性切實改善實體經濟的融資條件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 工業銷售增長減緩、價格降幅擴大、原材料行業利潤下滑時11月份工業利潤降幅有所擴大的主要原因。

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增速比10月份回落2.3個百分點,呈現進一步放緩趨勢。

此外, 11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7%,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762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3.2%,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2062億元,兩者相抵,工業利潤凈減少約700億元,而10月份因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約600億元。“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購進價格雙雙持續走低,對工業利潤下滑的影響十分顯著。“何平稱。

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趨勢持續。11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減少105.3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減少92.8億元,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減少92.1億元,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減少65.4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減少46.7億元。五個行業合計減少利潤402.3億元,而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減少額為293億元。

不過,國家統計局何平表示,盡管工業企業利潤仍在下滑,但但拉動利潤增長的結構因素正在發生積極變化。“1-11月份,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分別增長6.4%、13.8%和17%,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這表明,一方面,在投資需求減弱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平穩增長,對工業利潤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調結構、促轉型對工業效益的提升正在產生積極作用。“

以下為統計局報告原文: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3%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208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52944.5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

 

  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761.2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擴大2.1個百分點。

 

  1-11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096.7億元,同比下降3.5%;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6億元,增長2.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179.1億元,增長3.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732.3億元,增長10.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065.1億元,增長7.2%。

 

  1-11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794.4億元,同比下降21.6%;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6062億元,增長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351.6億元,增長16.2%。

 

  1-11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個行業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紡織業增長6.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3%,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9.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5%,汽車制造業增長16.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4.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3.2%,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34.2%。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7438.2億元,同比增長7.2%;發生主營業務成本848279.8億元,增長7.6%。

 

  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08894.6億元,同比增長10.8%;產成品存貨37585.3億元,增長13.6%。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9%,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91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3.5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6天。

 

 

 

 

 

表1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分 組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主營活動利潤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總計

987438.2

7.2

56208.0

5.3

52944.5

4.7

其中:采礦業

58675.1

-2.5

5794.4

-21.6

5620.3

-23.4

   制造業

871532.4

8.2

46062.0

9.0

43677.4

8.9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7230.7

4.5

4351.6

16.2

3646.8

17.0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231975.1

2.2

13096.7

-3.5

10631.5

-7.5

其中:集體企業

6925.6

0.6

469.6

2.3

456.0

-0.6

   股份制企業

671104.8

8.3

37179.1

3.8

35010.2

3.1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230004.3

5.8

13732.3

10.3

13091.6

10.5

其中:私營企業

333092.2

9.6

19065.1

7.2

19287.2

7.4

 註:經濟類型分組之間存在交叉,合計大於規上工業總計。

 

 

表2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標

分 組

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

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

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

(元)

(%)

(元)

(天)

總計

123.5

5.69

85.91

13.6

其中:采礦業

71.7

9.88

77.21

12.1

   制造業

143.1

5.29

86.40

14.6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2.8

7.60

87.32

0.5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73.8

5.65

82.86

15.2

其中:集體企業

140.1

6.78

85.38

13.8

   股份制企業

130.0

5.54

85.98

13.6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32.3

5.97

85.81

14.1

其中:私營企業

196.7

5.72

87.47

11.2

 

 

表3 2014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主要行業)

分 組

主營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

主營活動利潤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本月止累計

同比增長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總計

987438.2

7.2

56208.0

5.3

52944.5

4.7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7376.1

-6.6

1104.5

-44.4

985.2

-48.6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10662.4

1.3

3091.4

-13.2

3101.4

-13.6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8568.7

-3.2

712.2

-21.4

665.8

-26.8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5627.9

2.7

495.6

-12.3

505.1

-10.6

 非金屬礦采選業

4683.3

8.1

336.6

4.5

341.4

3.8

 農副食品加工業

57049.4

7.0

2520.0

1.6

2494.1

0.6

 食品制造業

18247.9

13.0

1451.8

10.7

1411.0

12.1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14562.9

6.9

1378.0

-3.2

1326.3

-4.6

 煙草制品業

8401.7

7.4

1185.4

0.2

1181.3

0.3

 紡織業

34525.8

7.6

1763.2

6.5

1728.5

6.0

 紡織服裝、服飾業

18643.0

8.3

1063.4

13.5

1043.1

15.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12276.8

9.3

763.6

11.4

777.5

12.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11842.6

11.3

712.5

6.3

716.7

7.3

 家具制造業

6434.9

11.4

369.2

16.3

358.4

15.7

 造紙和紙制品業

12200.6

6.5

587.1

0.8

560.5

0.2

 印刷和記錄媒介複制業

5938.3

9.6

442.0

10.9

424.3

9.4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13173.7

12.7

674.8

13.7

662.3

14.2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37072.2

0.7

242.0

-34.2

211.1

-40.7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74858.6

9.2

3576.6

4.9

3408.6

5.6

 醫藥制造業

20865.4

12.8

2015.5

12.0

1923.1

13.3

 化學纖維制造業

6551.0

4.2

223.9

14.6

206.7

13.9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26739.6

8.8

1547.1

6.3

1532.2

6.7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1151.0

10.4

3424.9

6.5

3306.3

7.3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68616.7

-0.4

1311.6

4.7

1337.4

5.3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5852.1

9.6

1233.6

9.3

1127.1

10.0

 金屬制品業

31787.4

9.8

1677.7

9.9

1715.4

10.5

 通用設備制造業

41797.7

8.7

2687.3

9.3

2600.4

8.7

 專用設備制造業

31037.7

7.4

1868.0

0.5

1760.6

0.5

 汽車制造業

59685.9

12.3

5236.4

16.7

4395.5

16.9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13745.9

14.8

822.9

29.3

782.9

31.8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59650.9

9.1

3291.0

15.1

3080.4

15.2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75546.1

8.9

3121.9

20.7

2781.6

19.0

 儀器儀表制造業

7252.8

10.8

583.9

9.1

544.3

6.6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51415.4

3.0

3916.1

18.3

3312.4

18.4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4336.1

23.1

324.0

-0.7

268.9

-3.5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479.2

9.8

111.6

2.8

65.5

59.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15

新年首輪打新潮來襲 凍結金額或創2萬億歷史極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1

下周起19只新股集中發行,分析師們預計最大凍結資金將在1.7~2.2萬億之間,或再創歷史峰值,資金壓力將於本周四、五顯現,高峰將出現在下周三(1月14日)。

1月將有19只新股集中發行,包括證監會新批複的17只新股,以及12月延後發行的2只新股,發行時間為1月12日至15日。19只新股累計擬募集資金113.48億元。 

中銀國際本周三的報告指出,預計本次累計擬凍結資金 2.28萬億,其中凍結資金最多的一天為 1月 14日(周三),預計凍結資金 1.71萬億,最早在本周四、五就將出現資金市場的利率波動。 

QQ圖片20150107162946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師徐寒飛在報告中表示,本輪打新預計凍結資金2萬億元左右,加之年末因素、存準和財稅上繳、信貸加速等因素影響,將對交易所資金面造成較大壓力和沖擊,交易所信用債可能面臨調整風險。

徐寒飛指出,下周三(1月14日)預期新增凍結資金為7343億,累計凍結資金規模1.65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已超過11月和12月IPO凍結資金總額,創IPO發行重啟以來資金凍結規模的歷史新高。

不過,中銀國際還認為,考慮到 6月來,每次新股發行凍結資金總量雖逐步攀升,但都沒有超過 1.5萬億,因此實際凍結資金總量可能最多在 1.4萬億左右。由於 A股市場近期仍比較強勢,短期難以見到資金從二級市場回流到一級市場的跡象,打新資金來源仍將是市場存量資金、銀證轉賬凈流入資金、融資融券資金、拆借資金等。 

流動性沖擊

此前,9至 12 月 4次新股集中發行分別凍結資金約 1.19 億、1 萬億、1.52 萬億和 1.2 萬億。對應市場利率表現為,GC001分別沖高至19.2%、11.9%、27.4%、15.7%,打新期間 GC007基本在 6%以上,9 月和 12 月一度沖高在 10%以上。

海通證券指出,此次凍結資金規模依然巨大,將沖擊交易所回購利率,銀行間資金面也將受到影響,14年年末巨額財政放款帶來的銀行間回購利率回落效果或難持續; 1月同時面臨信貸需求高峰以及春節前資金需求旺季,疊加 1月份公開市場和 MLF到期資金高達 3000 億,流動性需求短期內難以明顯下降。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凍結資金從1月15日(下周四)起陸續解凍釋放。徐寒飛在報告中表示,在1月15日(周四)2只新股打新資金解凍,預計釋放資金3850億,在1月16日(周五)有2只新股IPO資金解凍,預計共釋放資金5260億,在1月19日(周一)有10只新股IPO資金解凍,預計釋放資金7302億,在1月20日有5只新股資金解凍,釋放3739億元。

預計年內200只新股上市

2014年不足百只新股發行的狀況已經落下帷幕,2015年接棒發行的新股將明顯提速。根據普華永道預計,2015年A股IPO市場節奏將會加快,預計全年將有200家企業上市,集資規模在1300億元左右。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2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達654家,其中,過會企業為3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91家,中止審查企業25家。

另據數據顯示,處於正常審核狀態企業中,273家為上交所企業,136家為深交所中小板企業,220家為深交所創業板企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46

波動性來襲!“請系好安全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9

20140115belt

波動性也許會成為2015年美股的主題。

道指周二盤中一度大漲282點,但最後收跌143點,日內振幅高達425點,令華爾街驚呼“波動性來了”。

昨天收盤後,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上漲4.90%,收20.56。

據CNBC,Bahl&Gaynor投資組合經理Jim Russell表示:“沒有了美聯儲的QE,全球通縮來襲,我們確實開始擔憂起公司盈利。2015年波動性很有可能會增大。”

Janney Montganery Scott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Mark Luschini則稱:“可能和以上理由都沒有關系。單純就是因為在經歷了五年的股市上漲之後,市場的心情已經很沈重……今年終於將迎來波動性。”

不過,波動性也未必是壞事,Everbank首席市場策略師Chris Gaffney就表示:“市場正在回歸正常,波動性意味著市場越來越健康。美國公司的環境仍然很好,利率很低,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在增加,而且工資沒漲。”

瑞銀場內交易部門主管,縱橫華爾街近50年的Art Cashin警告投資者:“據說今年將是波動性的一年?那就系好安全帶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3

瑞信:歐洲央行四種QE方案來襲 市場會怎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13

1月22日本周四,歐洲央行將公布貨幣政策會議決議。本月上旬彭博等外媒獲悉,購買投資級歐洲國家債券已是歐洲央行在討論的可選方法。一些市場人士預期,歐洲央行將在這次會議上宣布包括購買歐洲國家債券在內的QE項目。

瑞信近日報告預計,歐洲央行最有可能公布的QE項目是:

購買資產規模在5000-7500億歐元,其中部分資產不會由歐元區成員國分擔風險。
雖然會購買多種期限的債券,但可能分擔風險的債券會集中在短期債券,成員國自行購買的債券將集中於較長期限的債券。

總體而言,這一QE計劃將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上述報告總結,歐洲央行的QE可能有以下四種方案:

1、購買資產規模小,分擔風險低

即:購買規模不足5000億歐元,分擔風險的資產占比低於50%。

出現這種情形,市場對風險資產會做出非常負面的回應,歐元區邊緣國家的風險資產最受打擊。市場的避險情緒會推升歐元區核心國家的利率。

2、購買資產規模大,分擔風險低

即:購買規模接近1萬億歐元,分擔風險的資產占比不超過50%的上限。

出現這種情形,風險資產會看漲,核心歐元區國家的利率將下行。

3、購買資產規模大,分擔風險高

即:購買規模接近1萬億歐元,分擔風險的資產占比超過50%。

出現這種情形,風險資產會大漲,特別是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債券價格會強勁反彈。核心國家的債券會遭到拋售。

4、購買資產規模小,分擔風險高

即:購買規模不足5000億歐元,分擔風險的資產占比超過50%。

這是看跌風險資產的情形,但由於債務共擔的程度超出市場預期,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債券應該會表現良好。

歐洲央行,QE,德拉吉,國債

此外,瑞信報告指出,最大的正面因素不是購買資產的規模,可能是歐洲央行推出QE的時機。很少有人預計歐洲央行會迅速行動。如果歐洲央行在本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明購買資產項目的框架,將對市場發出強烈的正面信號。還有些影響市場的信號包括:

    · 債券評級設限(如果僅購買最高級別的債券,將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 風險分擔(如果購買部分資產的風險只由成員國央行自行負擔,並非歐洲央行分擔,會對歐元區邊緣國家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 是否計入歐洲央行證券市場計劃(SMP)項目的持倉(瑞信預計這類持倉不可能計入QE項目,萬一計入也將是很大的負面因素)。
    · 歐洲央行是否屬於其購買債券的優先級債權人(瑞信預計歐洲央行不可能設為優先級債權人,萬一是這類債權人,也會成為負面因素);
    · 設定購買債券的條件(瑞信預計,對購買非投資級主權債券可能設定一些條件,但如果歐洲央行的QE項目明確將某些國家的債券排除在外,將產生出乎預期的負面影響)。

如果本周歐洲央行會議並未宣布QE相關的項目,市場顯然會失望。但瑞信認為,還不大確定這種情況會不會引發債券市場大震動。

瑞信預計,即使歐洲央行並未準備宣布購買債券的QE,至少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會堅定地讓“QE美夢”始終存在。而且,這種QE預期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會比真正的QE大得多。換句話說,只要歐洲央行可能推出QE的信號很明確,就會持續正面影響市場,即使本月歐洲央行再次推遲行動,風險資產也可能上漲,同時債券收益率走低。

“QE美夢”成真後,市場受到的積極影響會延續多久?瑞信預計,出現以下兩種情形,QE積極影響消失的“引爆點”就將到來:

1、歐洲央行啟動QE,市場仍懷疑QE有多大力量推動通脹回升;
2、歐洲央行推遲QE,又未明確給予希臘支持,市場因此轉而關註希臘本月25日的大選。

歐洲央行,QE,德拉吉,國債

如上圖17所示,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債券息差與盈虧平衡通脹率分化明顯加大。如果QE幾乎無助於推升通脹預期,市場會開始懷疑息差是否能收窄。當然,歐洲央行的QE最初會積極影響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債券,可一旦QE開始實施,就會面臨這個問題。

瑞信報告提到,還有一種可能出現的情形是:QE的細節都已公布,歐元區邊緣國家的資產可能對其他資產的風險情緒更為敏感。當QE還只是“美夢”時,市場更難以與QE的預期對著幹。可這個“美夢”何時成真、怎樣成真將決定,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的收益率對其他風險資產有多敏感。

因此,瑞信仍看好歐元區邊緣國家的短期債券,對7年以上期限的這類債券態度更謹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02

銀監會下硬指標 銀行信息系統國產化浪潮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61

本文來源於一財網,作者為吳豐恒,文章授權發表。

銀行系統國產信息化應用占比提升正在加速落地。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中國銀監會已在全國銀行業開展信息化應用使用情況專題調研,對大型銀行、金融機構使用的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安全設備、軟件設備等信息系統基礎軟硬件開始全面摸底調查。銀監會近日明確了銀行業安全可控技術的“推進指南”,上述調研正是“推進指南”實施的前奏。

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銀行業軟硬件國產化率或納入年度量化考核。

銀行業全面摸底

根據記者獲得的上述調研表,銀監會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銀行軟硬件設施提供商的名稱、性質、廠商外資國別,以及產品現有數量、銀行新增數量和新增投入情況。

去年9月,銀監會發布了《關於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39號文),明確將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應用納入戰略規劃,到2019年,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總體達到75%左右使用率。

“棱鏡門”事件後,信息安全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銀行業主要軟硬件設施由外資廠商提供,銀行信息安全風險受到最高層關註。

銀監會推動銀行業“安全可控”技術應用的當前重點在於網絡設備、存儲、中低端服務器、信息安全、運維服務、文字處理軟件,並將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領域加大力度。根據上述39號文,從2015年起,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應以不低於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達到不低於75%的總體占比。

39號文只是一個框架,不包括具體細則。不過據記者了解,銀監會已經制定了銀行業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年度推進指南文件,這項“2014年度銀行業信息技術情況專題調研”包括在年度推進指南的工作部署之中。

調研對象包括各地銀監局、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托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各地銀監局還將組織轄區內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含省級農村信用聯社,不含村鎮銀行)的調研。

消息人士透露,銀監會近日在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中表示,39號文中部分量化指標將納入各行2015年年度考核,包括不低於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每年不低於15%的增加率,另外,從2015年起,銀行業機構應安排不低於5%的年度信息化預算,用於支持圍繞安全可控信息系統的研究。

其目的,在於39號文提到的“掌握關鍵技術的選擇權,擺脫在關鍵信息和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對單一技術和產品的依賴”。

“自主化”加速

業內人士預計,調研完成以後,銀監會後續或有進一步文件出臺。國產信息產品提供商天璣科技、浪潮信息、東方通,信息安全提供商衛士通、綠盟科技和啟明星辰等都有可能從銀行業設施的國產化中受益。

其中,在服務器、數據庫、操作系統這些核心產品上,國產廠商和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銀行業使用到的核心設施包括大型計算機在內的計算設備、核心交換機在內的網絡設備、入侵檢測設備在內的安全設備,還包括各種存儲設備、數據庫、虛擬化軟件、專用軟件,以及各種終端設備。

部分銀行也正在逐步嘗試使用國產小型機、數據庫軟件和存儲設備來替代部分國外產品,這也是此前外界關註的“去IOE”(以IBM為代表的小型機,以Oracle為代表的數據庫軟件、以EMC為代表的高端存儲),但現在看來,這只是第一步。

在國產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達沃時代董事長田大慶看來,“去IOE”絕不是簡單地去IBM、Oracle、EMC,而是國產廠商自己要創新。

“我本人並不覺得非要把EMC打跑了,這是企業公平競爭的問題。但是政府要對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保護,這是我們能夠跟它去PK的一個前提。在跟EMC這些公司的競爭中,我們實際上已經打過一些仗了。”田大慶對記者說。

信息系統的核心領域包括計算、網絡和存儲。目前,計算的CPU和操作系統為英特爾、微軟主導,軟硬一體的主要有IBM、戴爾、惠普等廠商,曙光、聯想、浪潮等國內廠商也加入了競爭,網絡基本有思科、Oracle(數據庫)以及國內的華為、華三主導。

目前存儲市場格局並沒有塵埃落定,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存儲企業就包括EMC、DDN、IBM、惠普等三四十家,在田大慶看來,國產廠商或能在這個領域首先獲得突破。

記者昨日聯系到浪潮集團金融行業解決方案部門一位內部人士,不過被告知,銀行系統正在推進的“安全可控”計劃,還沒有看到在行業產生根本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085

“央媽”心思越發難猜 多家央行會議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02

QE,美聯儲,歐洲央行,歐元,美元,匯率

本月歐洲央行和瑞士、加拿大、英國的央行或大力寬松或降息的行動或態度讓市場驚訝。央行越來越讓市場難以預測,而本周美聯儲、俄羅斯央行等多家央行的會議又可能因市場“猜不中”的意外而引發市場震蕩。

這些央行之中以美聯儲的會議最為引人註目。北京時間本周四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今年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的決議聲明,市場將盡量捕捉其中的信號,判斷美聯儲今年年中開始加息的立場是否變得不堅定。

過去幾周,美聯儲官員大多表示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失業率持續下降。市場預期美聯儲也不會受到其他央行貨幣寬松的影響,將堅持既定路線,於今年年中左右開始加息。但過去幾周,國際油價跌至五年來低位。去年12月,美聯儲關註的薪資增長已環比下降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這令一些人開始懷疑美國是否面臨更大的通縮風險,歐元區的通縮威脅也加劇了這種擔憂。

路透報道援引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觀點稱,如果美聯儲高官在本周會議聲明中對國內通脹極低表現得更擔憂,將可能壓低美國的通脹預期,美聯儲的立場也會傾向於貨幣寬松。相關分析報告寫道:

“我們會關註1月(美聯儲會議)聲明,它可能挑戰我們對(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的預期。(聲明中)任何對整體通脹極低更擔憂的暗示都會給通脹預期施加下行壓力。任何提及國外形勢發展的言論也都會傾向鴿派。”

英國《金融時報》則是援引高盛經濟學家上周五在報告中的觀點稱,美國通脹回升的前景一直在減弱,此前高盛預計的通脹上行壓力並未出現,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的概率在下降。

下圖可見歐元區、美國、日本和英國的年化CPI通脹率走勢。

美聯儲,歐洲央行,通脹,QE

不過,只要美國經濟還在複蘇,美聯儲官員就會為利率長期處於近零水平而不安。上月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曾表示:“我們幾乎習慣地認為,零是利率理所應當的水平。事實遠非如此。”

而且,在本月15日瑞士央行震驚市場宣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美聯儲的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次日表示,即使有些決策者取消了匯率限制,美聯儲的目標也“不是要讓市場意外和擾亂市場”。

上周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歐元區國家債券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如有需要將買到歐元區通脹回升至2%為止。這一月購資產規模高於此前媒體消息所說的500億歐元。受此影響,周四當天歐元對美元匯率創12年來新低。

上周除歐洲央行加大寬松力度外,加拿大和丹麥央行均意外降息。英國央行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無一位決策高官支持加息,導致英鎊匯率因此重挫百點。

除美聯儲會議外,俄羅斯、南非、以色列、新西蘭、墨西哥等國央行本周都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和歐洲央行萬億歐元的QE,他們不得不明確采取何種對策和立場。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去年年初至今,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降息周期,只有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因國內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困擾,仍處加息通道。

上周沙特國王阿蔔杜拉去世,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未來的油價決策變得更難以確定。上周日希臘選舉結果顯示,極左翼黨派聯盟Syriza贏得票數最多,主張減計大部分希臘外債的Syriza執政會使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增加。雖然90%左右的希臘外債現在都由公共部門的債權人持有,希臘債務危機傳染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風險得到了控制,但希臘對歐元生存的威脅依然存在。

摩根大通分析師David Mackie評論稱,盡管歐洲央行決定啟動全面QE,摩根大通現在仍不會上調歐元區的GDP增長預期,因為無論是源自希臘的政治不確定性,還是俄羅斯進一步陷入經濟衰退,都可能使歐元區經濟迎來新的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20

2015年第一波降準來襲,如何密切關註地產股走勢 孥孥的大樹

來源: http://xueqiu.com/8592131633/36258596

【寫在前面的話:全面降準來了,機構喊了快一年了!只能說預期之中,意料之外。降準利好房地產行業,地產行業處於周期性複蘇底部,但還是需要理性對待。就看地產股能否受刺激一把,引領上漲了。對於地產股需要理性,是因為這是周期性行業,且黃金時期已過,行業已摸及天花板。我認為,地產行業更多的是在其周期中摸尋規律,賺點“周期”性的錢,長期的還要特別對待,華夏幸福的模式不可複制。我每個月更新一次數據】
首先,先明確。當一個行業的龍頭老頭都紛紛轉行到想涉足其它行業,那麽說明這個行業的天花板已到。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打算建立一個最簡單的指標,來觀察市場,每個月第17日更新一次,以此來跟蹤房地產市場趨勢,周期性反彈的整體情況。指標數據都來自國家統計局每個月17日公布的70大中城市房價情況。因為,雪球很多朋友都不了解這個行情,所以我們就僅用這個指標來講地產。雖說有些片面,但還是多少能判斷市場整體趨勢。
在深入之前,還是得跟大家講一講地產周期。地產周期有長周期和短周期之分,長周期看人口,這個根本性需求的指標。而短周期,則是看下圖,這麽多指標,看暈了吧。


是不是一下子感覺看不過來了,咱們今天把他簡化。僅用70大中城市的情況來對比即可,講得太多,也怕行外的同誌搞不清楚方向。
先講長周期。
大家都知道現階段處於底部盤整階段。此外,業內人士都知道,黃金時代已逝,已進入白銀時代。竟然進入白銀時代,呈現出各類指標的特征。但咱們今天就只講一個,需求——人。咱們看一下需求的根本轉變的原因,房地產市場從賣方市場徹底進入買房市場的原因。
看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購房人口需求量逐步下降,中間的紅色柱子線是2009年,適齡購房年齡達到峰值,而2015年適齡購房人口已逐步走下降趨勢。這就是一個根本需求的扭轉。所以說,現在是白銀時代,地產的黃金時代已去。


房多人少,供應過多泡沫;人多房少,價格過高泡沫;
再講短周期,這個我們要密切關註。當別人認為地產瘋狂時,我們悄然離場,切記,切記。
以下指標是比較基本,如若每個月有比較特別的異動,會按時間點反饋給大家。
先看一個圖,房價跟地產股票有相關性,股票市場作為預期市場,一般領先一到二個月左右。以下的圖對的不是很好,有空的朋友再做下功課。
圖為萬科與全國房地產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對比圖形。




咱們選擇環比為判斷房價是否反彈的基準。
明白一個原則:量在價前,房屋成交量是只鴨、必須要盯緊;
選擇監測標的城市,按個人的長期監測情況將城市分類如下:
(別跟我較盡城市的分類,我個人是這樣分,嘿!)
多監測點城市,才知道是否真正的複蘇。



全國整體情況
大家從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現階段,地產的周期性處於06年以來的第四個周期的底部。開始逐步在慢慢複蘇。




70個城市漲跌個數,近幾個月逐漸有城市價格環比上漲,12月底是有3個。




(各線城市都是住宅價格環比數據)
一線城市,很明顯價格指數環比上漲明顯,特別是深圳,杠杠滴,數據突破0界線。




強二線城市,相對環比上漲幅度沒那麽大,環比數據接近0界線。




弱二線城市,仍在底部,更弱,環比數據離0界線還有點距離。




三線城市,表現跟弱二線城市差不多,依舊在度部盤整。(本想分個強三線城市出來,發現佛山不在國家監測的70個城市中也就作罷。)



綜合上面的情況看,當下僅有一線城市複蘇比較明顯,個別強二線城市複蘇。其它仍“趴著”。仍在底部。
最後關於地產股的選股策略,簡單提幾點:
1、布局合理,重點一二線城市;
2、產品線合理,一線城市富翁太多,豪宅去化照樣了得,特別是限貸、限購放開後,改善性需求有所提升;
3、財務基本面好、現金流、資產負債率對房企來說猶為重要因為動不動一塊地就超10億元的支付;
4、專註於細分市場,如華夏幸福產業園,華僑城旅遊地產;
5、帶點其它概念,如中糧地產國改概念,華僑城,前海,深港通概念,時而補充互動;
6、謹慎提醒,地產行業當然別以為低PB、PE就好。
7、還是選龍頭好些。
風險提示:長期,複蘇不及預期。短期,明日沖高回落,則調整繼續,沒說降準就一定牛B哄哄的漲!

$萬科A(SZ000002)$    $保利地產(SH600048)$    $華夏幸福(SH600340)$    $華僑城A(SZ000069)$    $首開股份(SH600376)$    $金融街(SZ000402)$    $金地集團(SH600383)$    $招商地產(SZ000024)$    $中糧地產(SZ000031)$    $陽光城(SZ000671)$    
@西峯 @沒幹貨不廢話 @朱勝國 @今日話題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