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Twitter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葵(Kathy Chen)在上任僅8個月後公布了離職消息,陳葵在周六發布的一條Twitter消息中表示:“考慮到Twitter亞太團隊如今與中國廣告商建立了直接合作關系,目前正是我離開公司的時候。”
這家美國公司最近出現了一系列備受關註的離職事件。該公司首席技術官亞當•梅辛傑(Adam Messinger)上個月宣布了離職消息。而在那之前幾周,Twitter首席運營官、被譽為Twitter廣告及營銷業務締造者的亞當•貝恩(Adam Bain)也表示正要離職。
陳葵於今年4月成為Twitter首位大中華區主管,這是該公司擴大對中國廣告商影響力努力的一部分。據傳,在今年10月多名員工遷至Twitter位於新加坡的亞太總部之後,陳葵成為唯一留在該公司香港辦事處的人。在任命陳葵時,Twitter曾表示她的主要任務是增加來自中國企業的廣告。
在周末發布的另一則Twitter消息中,陳葵表示:“我會休息一段時間充充電,學習一下不同文化,再探索一下更多國際商業機會。”
目前,Twitter陷入了與包括Facebook和Snapchat在內的美國對手愈發激烈的競爭。此外,該公司還一直在與多家潛在收購方開展磋商。
盡管去年在包括美國大選在內的一系列政治動蕩事件中發揮了作用,Twitter依然很難找到潛在收購方。今年10月,Salesforce.com網站排除了參與競購的可能性。在包括谷歌和迪斯尼公司在內的潛在收購方退出之後,Salesforce.com此舉差不多為這家公司尋找收購方的計劃畫上了句號。
——華爾街日報——
【新年首日歐股收漲】新年首個交易日,歐元區制造業PMI數據助力歐股收漲。德國DAX指數收漲1.02%,報11598.3點;法國CAC指數收漲0.41%,報4882.3點 。
【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大關】新年伊始,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關口,為三年來首次,2016年比特幣累計上漲125% 。
——Reuters——
【美國國會計劃撤銷奧巴馬醫改大部分規定】隨著特朗普上任時間臨近,美國國會召回會議商討是否應廢除奧巴馬醫療改革法案中的大部分規定,並有意降低環保及金融領域的行業監管,以減少和候任總統的改革沖突。據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對特朗普信心缺乏,認為他無法很好地處理國際危機及運用軍隊。
——Bloomberg——
【特朗普團隊:前佐治亞州州長是農業部部長最佳人選】特朗普團隊一名資深官員表示,前佐治亞州州長Sonny Perdue是接任農業部部長的最佳人選。因Perdue曾在2003-2011年期間擔任兩任佐治亞州州長。
【委內瑞拉政府發債50億美元】據知情人透露,委內瑞拉政府向委內瑞拉國家銀行和中央銀行發行了50億美元債券,政府方尚未對發債目的作出回應或透露更多細節。
——CNN——
【ISIS宣稱對伊斯坦布爾槍擊案負責】ISIS極端組織宣稱對伊斯坦布爾夜店槍擊事件負責,但ISIS並沒有提供襲擊者的具體細節。ISIS在其聲明中表示,“ISIS在長期對抗土耳其的戰鬥中,一位勇敢的戰士在基督徒的節日中襲擊了他們最熱門的一間夜店”。目前,土耳其警方已拘捕8名嫌疑人。
——BBC——
【35名俄外交官被奧巴馬驅逐出境】35名駐美的俄羅斯外交官已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驅逐出境,奧巴馬認為這些俄羅斯外交官以領事館為據點進行間諜行為,並幹擾了美國大選結果,將他們驅逐出美國是合理的。俄總統普京回應到,並不會對駐俄美國外交官做出驅逐的決定。
——印度經濟時報——
【大眾汽車在印度普納產量再創記錄】大眾汽車2016年在印度普納工廠的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4.51萬輛,同比增長了17%,這是大眾汽車在自2009年來在印度的最高產量,大眾在印度負責人表示,普納工廠至今為止已經吸納了8.25億歐元的投資,並連續4年創下產量增長記錄,本土化程度已經接近82%,而在2017年印度市場市場的需求將會繼續擴大。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7日說,美國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是好事。
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是好事,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他說,當他本月20日正式上任後,俄羅斯會遠比現在更加尊重美國。他還表示美俄兩國未來或許能在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上進行合作。
特朗普當天還在推特上再次說,美國情報機構領導人強烈表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網絡襲擊影響了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投票機沒有遭到破壞。他還指責遭到網絡襲擊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網絡防護方面有重大過失。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6日在一份調查報告中稱,俄羅斯政府通過網絡襲擊等方式幹涉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報告稱,俄羅斯的目的包括削弱美國公眾對美國民主過程的信心,破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獲勝前景等。報告稱,俄羅斯政府對特朗普有明顯偏好,期望通過使希拉里喪失信譽的方式來提高特朗普獲勝的幾率。
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維基揭秘”先後曝光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內部郵件和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約翰·波德斯塔的數萬封電子郵件,內容分別涉及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官員在黨內初選階段涉嫌暗中破壞該黨競選人伯尼·桑德斯競選活動以及希拉里對華爾街的閉門有償演講內容等,一時讓希拉里飽受負面新聞困擾。
2016年10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表聯合聲明,指認俄羅斯授意並幫助黑客入侵美國網絡,並將關於希拉里和民主黨的負面信息透露給“維基揭秘”。美國總統奧巴馬2016年12月29日宣布,因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襲擊幹預美國總統選舉而對俄進行制裁。美國國務院宣布驅逐35名俄外交人員。
即將出任特朗普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賴因斯·普里伯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沒有排除特朗普會撤銷對俄制裁的可能性。
從大選勝出到目前即將結束過渡期,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除了為自己的內閣尋覓合適的人選外,也與不少國家領導人進行了溝通,甚至以當選總統的身份接見了一些“心急”的外國領導人。
與此同時,特朗普並沒少對一些國家和熱點時事逐一點評,因此不時引來“口水仗”。但不少外國領導人依舊在觀望,希望這個在競選時常常語出驚人的新總統,在正式就任後能有所收斂。
歐洲表示擔憂
在特朗普勝選後,包括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德國總統高克和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等一眾歐洲領導人都禮節性地發去賀電,希望與特朗普新政府合作,但是這些合作都帶有一定前提:即歐美是由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聯系在一起的,無論一個人來自哪里,無論什麽膚色、宗教信仰、性別、性取向和政治態度,都要尊重其權利和個人尊嚴。
特朗普與墨西哥總統涅托握手
但是近日,在接受英德媒體的聯合采訪時,特朗普把德國總理默克爾力推的包容性難民政策形容為“災難性的錯誤”,又認為北約的存在已“過時”,還把歐盟稱為“德國的工具”,一番話引來歐洲眾怒。被點名的法德領導人、北約秘書長都齊聲反對特朗普的上述評價。分析認為,按照目前的表態,美歐關系在新一屆美國政府期間將出現一些轉變。
比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曾明確表示 “需要向特朗普解釋歐盟是什麽組織、歐盟如何運作,並且不能排除歐洲的安全和價值都需要歐洲自己來保衛。”
被特朗普一系列言論得罪的外國領導人還包括墨西哥總統涅托。雖然涅托在特朗普勝選後也曾連發4條西班牙語推特表示祝賀,但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有關墨西哥的言論使涅托仍心存芥蒂。比如,特朗普主張要在美墨邊境修築高墻,阻止毒販和非法移民進入美國;近日,特朗普又指責在墨西哥建廠的企業,認為這造成美國制造業崗位的流失,他多次放言對其征收高額關稅。對此,涅托表示,“特朗普的種種言論對墨西哥人造成了傷害,希望能結束彼此對立的情緒。”
特朗普的“粉絲”們
然而,歐洲還有不少打著反移民和反全球化旗號的政客正在與特朗普遙相呼應。英國脫歐領袖奈傑·法拉奇(Nigel Farage)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首位在特朗普當選後與其會面的英國政治人物,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已經三次與法拉奇會面。由於兩人所表現出的熱絡關系,外界一度傳出特朗普要為法拉奇在新內閣謀個非正式職位的傳言。法拉奇也不吝惜對特朗普的贊美,稱他“看到的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特朗普。盡管選戰十分殘酷,甚至惡毒,但他還是說了不少奧巴馬和希拉里的好話”。
特朗普與法拉奇的會面
法國極右翼組織“國民陣線”的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也在上周突然現身紐約特朗普大廈。雖然沒能與特朗普本人見面,但與特朗普團隊有所接觸。在特朗普勝選後,勒龐第一時間在推特上向特朗普道賀,甚至早於法國政府的官方賀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急於和特朗普新政府“套近乎”。去年11月17日,安倍在飛赴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途中特意取道紐約,在特朗普大廈內與特朗普親密交談了近90分鐘,成為特朗普當選後首次與他會面的外國領導人。雖然沒有向外界過多透露細節,但安倍表示,會談氣氛非常熱烈,他對特朗普抱有極大的信心,相信日美間的同盟關系依舊能持續。
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稱贊特朗普是以色列的“真朋友”,並強調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傳統盟友關系。奧巴馬政府在聯合國對猶太人定居點行動投棄權票後,以色列除了盛怒外,也只能把更多期望寄托在特朗普的新政府身上。
更多國家中立觀望
與上述喜憂參半的情緒相比,更多國家的領導人對特朗普將出任新一屆美國總統持中立態度,也借此提出了與特朗普新政府在未來合作的期望。
其中很多人關註著俄羅斯的態度。但與特朗普在競選時期毫不吝惜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贊賞有所不同的是,普京在去年年底的年度記者會上對特朗普並沒報之以同樣的熱情,而是依舊保持冷靜而無可挑剔的語言風格,表示期待俄美恢複正常關系,願同新一屆美國政府保持合作:“他(特朗普)在商業領域獲得了成功,說明他是個聰明人。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能全面而迅速地了解自己面對的另一個層面上的責任。我們認為他的行動將以此為出發點。”
印度總理莫迪也曾在社交網站祝賀特朗普當選,期望與美國新政府緊密合作,構建更好的印美關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則祝賀特朗普打了一場非凡的勝仗,認為美國民調低估了特朗普背後的支持力量;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對美國新政府的訴求則是引渡流亡美國的宗教異見人士居倫。
昨夜到今晨,除了周立波被捕的消息,在美國還發生了一件全球關註的大事,那就是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第45任總統。白宮就此迎來新的主人,意味著美國真正進入了“特朗普時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在特朗普成功入主白宮的背後,資本市場上卻進行著一場激烈的博弈,這場博弈自大選開始前就已經展開,從不看好特朗普而導致的市場低迷,到特朗普當選後的美股反轉,甚至直到今日淩晨的就職典禮,這樣的博弈也一刻都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特朗普上任,美股、黃金都漲了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20日中午,唐納德·特朗普在華盛頓國會山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發表以“唯有美國第一”為主旨、以保護主義為主基調的就職演講。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16分鐘的就職演講里,特朗普一再強調美國優先,他表示這一天美國人民重新掌握國家的政權,美國人民要團結起來,改變美國的未來,共同見證前所未有的繁榮。對於如何實現美國優先,特朗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是要購買美國的產品,二是要雇傭美國的員工。
在特朗普就職的前幾天,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並不樂觀,道指從1月12日開始,連跌了5個交易日。這一方面是市場等待特朗普在就職典禮上對經濟政策會有怎樣的表述;另一方面則是新政府如何將此前宣稱的宏偉計劃付諸實踐,曾經的許諾究竟會有多少成為現實,再加上特朗普本身釋放的混亂信號,這也讓市場疑慮重重。
然而美股在特朗普就職當日卻一掃陰霾,道指、納指、標普三大股指全部收漲,這是美股逾50年來首次在新總統入主白宮第一天以上漲報收。自大選以來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6.2%,這也是美國近代史上,總統當選到上任過渡期內美股最佳表現之一。
回溯過去80年里,新總統宣誓就職當日(不算連任總統的就職日),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為-0.9%。其中,66.7%的新總統就職日,美國股票市場都遭遇了下跌;僅有33.3%的新總統就職日,美國股票市場是上漲的。前任奧巴馬在第一次上任就職的當日,美國股市更是暴跌5.28%。在過渡期的2008年適逢金融危機,標普500指數自他當選到上任暴跌了15.5%。但在奧巴馬任期內,美股的表現僅次於艾森豪威爾時期,在歷任總統中位列第二。
除了股市,商品市場也表現不俗,由於美元指數的下跌,金價實現連續第4周上漲,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長上漲周期。油價方面,WTI原油期貨收漲1.05美元,漲幅2.04%,報52.4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漲1.33美元,漲幅2.46%,報55.49美元/桶。
而美元指數近期則持續下跌,周五下跌0.3%,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周下跌,創下去年2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外匯策略師Lee Hardman表示:“政策不確定性的提升導致了美元的波動。”在此前一周,特朗普曾指出,美元已“過度強勢”,美國企業因而失去競爭優勢,“強勢美元正在將我們推入深淵”(it's killing us)。
這些貨幣有點慘
特朗普上任,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墨西哥比索了。眾所周知,由於特朗普在整個競選期間都表示,為限制非法移民,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界修一道墻。在11月9日特朗普勝選的當天,墨西哥比索的貶值幅度甚至曾一度高達11.82%。上周,特朗普接連向汽車公司開炮,以高關稅威脅各公司將制造和工作崗位從墨西哥遷回美國,也使得墨西哥比索受到重創。
在特朗普宣誓就職的這天,比索漲幅創自去年11月15日以來新高。在特朗普就職演說並未提及墨西哥的情況下最低觸及21.6915點,比索在特朗普宣誓就職之後波動1739點。墨西哥前商務部長Gutierrez表示,墨西哥必須對特朗普展現強硬的態度。
OANDA公司高級貨幣分析師Alfonso Esparza稱,“交易員本來坐等特朗普言說能對於貿易協定給出更清晰的指導方向,但他並沒有太提及。所以投資者是時候從中獲利,使比索走高。”
盡管周五比索小幅上漲,今年比索兌美元已經下跌約4.2%。自去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以來,墨西哥比索對美元大跌約19%。
除了墨西哥比索,同樣受傷的還有俄羅斯盧布。過去,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的一系列“制裁”,加上過去兩年油價的持續走低,使得俄羅斯經濟陷入低迷。
俄羅斯盧布自2014年中開始下跌,但自從2016年初特朗普公開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欽佩,盧布開始有回溫的勢頭。2016年俄羅斯盧布兌美元上漲16%,終於在經過三年的下跌後恢複了原有價值的一半以上。
今年,盧布兌美元漲約2%,達自2015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盧布兌美元仍保持在2014年匯率的一半。
美國退出TPP,這11個國家很受傷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特朗普宣誓就職後,白宮網站發布新政府施政綱領,並換上新的“讓美國更偉大”的標語(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Together),宣示“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和撤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重大政策方向。
眾所周知,在此前的參選演講中,特朗普多次對TPP“開火”,他聲稱,TPP對美國制造業將是致命打擊,該協議是對美國人民的背叛,將會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美國的制造業崗位,若其當選將退出TPP。
而如今,這位誓要“撕毀TPP”的總統已經成功入主白宮,在經貿協定上,特朗普政府表示美國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準備好在必要情況下,退出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TPP共有12個成員國,除了美國外,其他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這12個國家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達到40%,超過歐盟。而NAFTA則是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組成。
TPP的前身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議”(即TPSEP),最早於2002年b便開始了談判,初始成員國僅有4個,分別為新西蘭、智利、新加坡和墨西哥,因此也被稱為“P4協議”,隨後的2009年11月,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在其亞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國將參與談判,與此同時,秘魯、越南和澳大利亞也宣布加入,“P4”由此變為“P8”,完成了向TPP的轉變。
此後,隨著馬來西亞、越南、日本等國的相繼加入,最終形成了目前的TPP框架,12個國家於2016年2月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文件簽署後,12個成員國將有兩年時間,來完全接納協定內容。然而隨著奧巴馬卸任,特朗普宣布退出的決定,意味著TPP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
原來的貿易協定要在成員國內部實現貿易自由化、零關稅等眾多互惠政策,可以最大程度消除貿易障礙,但是隨著美國宣布退出這兩個協定,無疑對其他的11個國家造成重大打擊。以日本為例,日本早在去年11月10日就在眾院通過了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寄希望於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任期結束前完成TPP的批準,然而奧巴馬政府隨後宣布將TPP交由下屆美國總統和過會決定,日本政府的美好願望由此落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業內人士曾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TPP是美國倡導成立的貿易、投資組織,將中國排除在外,這是一種遏制中國的手段,設置這個TPP本身就是要稀釋中國的競爭力,TPP作為一個跨越三大洲12國、經濟總量龐大的貿易合作協議更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出口貿易帶來巨大影響,包括中國對東南亞的投資、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在TPP下都會受到影響”。
而眼下,TPP將被“終止”對中國意味著什麽呢?
“TPP被終止的話,對中國是一個利好。”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負責人郭靜利此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TPP將中國排除在外,它的終止有助於中國避開由此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由中國主導推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也就是RCEP,或將贏得一個進展機遇,此前由於多方因素,RCEP的進度被延緩了。而RCEP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協定,更是給中國帶來提升亞太經貿政治影響力的杠桿性工具。”
每經編輯 王曉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每經網
中國新聞網、華爾街見聞等
轉載請註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據臺灣“今日新聞”1月23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剛上任,他任命的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就遭到美國反情報機構(U.S. counterintelligence agents)調查。他們懷疑弗林長期與俄羅斯官員聯系。據多家媒體報道,起因是情報部門監聽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電話時發現弗林數次與其通話。
弗林
《華爾街日報》稱,弗林是特朗普團隊中第一個受到調查的成員,他所負責的業務與國家安全相關,做為調查的一部分,其他機構如: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安全局(NSA)及財政部也會調查,確定俄羅斯政府與特朗普幕僚接觸的程度。
報道稱,目前仍不清楚反情報調查什麽時後會啟動,也未公布掌握了哪些證據。作為退將任職國家安全顧問的弗林,被認為在美國與俄羅斯的聯系上擔任重要角色。目前調查單位正試圖查明弗林於12月29日與俄駐美大使基斯耶克(Sergey Kislyak)的一連串電話聯系,想厘清雙方的關系。
白宮方面23日回應說,弗林僅與基斯利亞克通話兩次,溝通內容主要是安排工作事務。
新任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23日說,他22日與弗林溝通過,弗林與基斯利亞克通過兩次話,談話內容涉及四方面——安排特朗普上任後與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通電話事宜;敘利亞和談問題;互致節日祝福;向前些日子俄羅斯圖-154飛機失事中遇難者致哀。
周一,也是特朗普政府入主白宮的第四天,特朗普在白宮總統辦公室內正式簽署三條政令,其中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即TPP。
在簽署政令的過程中,特朗普表示,退出TPP對美國工人大有好處。
TPP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留下的政治遺產之一。這項協定旨在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參與的12個國家加起來共占全球經濟比重的40%。
在就任美國總統之前,特朗普曾直言TPP是美國潛在的災難,會在上任第一天帶領美國退出這項協定。
簽署政令後,特朗普與工會領袖進行會面,他表示美國將與其他國家開展“一對一”的貿易,當他國行為失當,美國會立刻結束合作。此外,特朗普還提到,會扭轉讓許多企業離開美國的現狀,為美國人民帶來工作機會以及經濟複蘇。
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限制移民、金融業去監管、企業減稅,這一切強效政策原來只被認為是特朗普競選時的一面之詞。然而,在其正式當選後的僅10天內,總統的行政令(executive order)已經接踵而至。
上任之初,特朗普便宣布美國退出TPP,1月31日更發函通知11個參與國退出TPP; 1月27日,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令,稱今後90天內禁止向伊拉克、敘利亞、伊朗等七國人士發放簽證,原因是“阻止極端伊斯蘭恐怖分子入境美國”,該事件引發美國各城市抗議遊行不斷; 1月31日,特朗普簽署了“去監管”行政令,大幅削減聯邦法規數量、放慢新法規批準節奏,這一舉動被認為可能加速企業和經濟增長。
除了這“三把火”,他在1月23日就提及,新政府將大規模減稅,將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15%至20%的區間,各界料具體措施也將陸續出臺。
截至周二收盤,由於移民政策引發的擔憂導致美股暫時出現普跌——美國三大股指創2017年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跌幅0.60%,報2280.90點;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0.61%,報19971.13點;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0.83%,報5613.71點; 恐慌指數VIX收漲12.29%,創三個月最大單日漲幅,報11.88。
“如果特朗普能夠平衡各種爭論、抗議,不讓政策反對方失控、打擊企業和經濟,並如期推行其政策,那麽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2017年可能會錄得20%的漲幅。經濟基本面強勁、去監管、擴基建、減稅等都將助力美股。”擁有20年華爾街交易經驗的投行人士馮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清溪資本合夥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則告訴記者:“如果標普500守不住2283點,就可能會出現一段回調,應暫時平掉多倉。科技巨頭陸續發布財報,需要關註財報季的動態。”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近期特朗普用行動告訴市場,競選時的承諾絕對會一一兌現。
之所以特朗普如此迅速地簽署行政命令、祭出新政,原因並不難解釋。從歷史上來看,新政窗口期很重要。一般而言,總統上任的前兩年比較容易實施,因為參議院每兩年更換1/3議員,而眾議院每兩年改選所有會員,因此前兩年是最佳推動期。當前,參眾兩院都是共和黨占據多數。
第一把火——退出TPP
這一把火雖然早已在各界預期之中,但其影響仍然不容小覷。
穆迪副董事總經理Marie Dir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退出TPP意味著該貿易協定將不再執行。“此前我們曾預期TPP可為12個成員國,尤其是亞洲地區成員國降低貿易成本並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對於主要出口國而言,該貿易協定不再執行意味著喪失了全面進入主要市場的機會。12個成員國中,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和墨西哥比較依賴出口,且對TPP國家的貿易敞口最大。喪失該機會後,中期內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借助貿易增長從而實現收入大幅增長的預期應予以重新評估。”
此外,新加坡是受TPP取消影響最小的成員國之一,原因是新加坡已經和9個TPP成員國簽訂了貿易協定。與之類似,日本和澳大利亞與其他TPP國家的貿易敞口不大,並且日本和澳大利亞出口產品銷往其他全球市場的渠道順暢。
Marie Diron表示,一些國家已開始尋求其他貿易協定選擇,包括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或與中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但當前所構想的其他貿易協定預計都無法像TPP那樣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TPP成員國占到了全球GDP的40%。”不過他認為,因為TPP而推進的一些結構性改革不會因此而徹底停滯。
第二把火——七國移民限令
這第二把火可謂最為令人始料未及,其觸發的負面社會反響和市場反應也是特朗普就職以來最大的。
1月27日,為“阻止極端伊斯蘭恐怖分子入境美國”,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令。這份行政令宣稱,今後90天內,禁止向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索馬里和也門的人士發放簽證。行政令還指出,某些簽證可以例外,比如外交人員、持有北約成員國簽證的人員以及在聯合國工作的員工可以免除相關要求。
在行政命令中,特朗普同時還禁止所有難民入境美國,禁令將實施為期4個月的時間。停止接收敘利亞難民,除非“形勢出現重大轉變”。同時,特朗普將2017年的接收移民上限設在5萬人,這是原有上限的一半以下,其他措施還包括不再容許移民在沒有接受面試下續領簽證。
美國西部某留學生對記者表示:“學校發郵件動員學生上街遊行抗議,認為這項禁令是違反文化、人口多元化的宗旨的。”但也有美國當地居民表示,在近年來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國內安全隱患加劇的當下,這種禁令不乏道理,為了安全必須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犧牲。
然而,主流聲音仍然充斥著對這一行政法規的抗議,其中以由技術移民員工占主導的科技巨頭企業高管為主,包括臉書、微軟、伯克希爾、甲骨文等。由於此事件持續發酵,1月31日的美股也出現普跌,尤其是科技、航空和金融業股價大幅下挫。
臉書CEO紮克伯格周五在Facebook個人頁面發長文,稱美國“應該接納難民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文章中說,自己的曾祖父母來自德國、奧地利和波蘭,太太(Priscilla)的父母是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難民。“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而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他寫道,“如果幾十年前我們采取這樣的政策,那麽我太太的家庭今天就不會在這里。”
紮克伯格認為,我們需要確保這個國家的安全,但我們應當只針對那些真正帶來威脅的人。過於擴大司法機構的關註範圍將分散資源,導致所有美國人的安全系數下降,而數百萬並無威脅的非法移民將生活在被驅逐的恐懼中。
谷歌新任CEO Sundar Pichai在給雇員的備忘錄中提到,“對特朗普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及相關提案感到不安,這將使谷歌員工和他們的家庭受到限制,這也為人才入美制造障礙。看到這樣的行政命令給我們的同事帶來成本,感到非常痛心。”
其實,特朗普主張收緊移民和貿易限制,這讓重視高技能移民且業務來自海外市場的科技企業早就倍感警惕。投資公司SynovusTrust基金理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表示,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可能會影響簽證項目,這使得工程師和其他科技員工在美國就業更加麻煩。一直以來,科技企業大量招聘高技能移民職工。
此外,特朗普始終強調貿易限制政策,這可能會傷害那些海外營收占比較大的大型科技企業。尤其是例如臉書、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根據FactSet預測,臉書近一半的營收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區,而標普500指數中的大多數企業只有30%的利潤來自美國以外地區。
第三把火——去監管
所幸,“三把火”並非全部利空經濟,“去監管”的行政令早已經令華爾街人士歡呼雀躍,也令企業有所期待。
1月31日,特朗布宣布,最新行政令將精簡聯邦法規、放慢新法規的批準節奏。其中的亮點是,如果要創造一條新的監管法規,就需要去除兩條舊法規,這被認為是里根政府以來的最大監管變化。一直以來,各界都認為,繁複的行政法規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無疑就是“隱形稅負”(hidden tax)。
此外,他當日也提及,將會致力於改變經濟監管政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推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但其尚未明確提及要如何改變。特朗普稱:“關於多得弗蘭克法案,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
早在去年當選後,特朗普過渡團隊就承諾將廢除,甚至取消禁止銀行從事自營交易業務的“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
美股牛市未盡、波動加劇
對於美股而言,盡管各界認為牛市未盡,但特朗普頻繁的新政也令市場動蕩不已,這種大幅波動料將貫穿全年。
1月30日,受到移民限令的拖累,科技和航空業領跌大盤,美股三大股指普跌,恐慌指數VIX暴漲16%至12.22.“前景再也不是一味地積極樂觀,”Thornburg投資基金經理Jeff Klingelhofer稱,“投資者必須仔細觀察好壞兩面,並重新評估其對於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具體影響。”
不過,馮磊表示,對於股市和經濟增長的樂觀情緒來自多個方面,例如通過擴大基建投資來進行財政擴張、通過減稅鼓勵企業將海外營收帶回美國、金融去監管等。“如果這些都如期實現,那麽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會重回3%的區間。”
盡管主流觀點認為特朗普的“赤字經濟”可能會使得美國高企的赤字率再度失控,但馮磊卻認為,“不需要擔心美國財政赤字擴張,原因有兩個:美元享受了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正因為如此,美國國債的發行無異於為美國提供持續的低成本融資,幫助提升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此外,特朗普的基建項目如果能夠成功刺激經濟,這些都會推動經濟更高速發展,最終會帶來更多稅收收入。”
銳思投資基金經理Bill Hen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最大的風險是,提出的稅務、監管改革,以及基建支出不會實現。假如這個情況真的發生,一定會令人十分失望。同時,這樣做會令全國失去士氣。就算是不支持特朗普政權的人,都仍然會意識到部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政策對大家都有利。”從目前特朗普的行動來看,希望完全落空的可能性很小。
向來看好美國小盤股後續走勢的銳思此次認為,羅素2000將會稍微下調,但跌幅不會太大。自美國大選以來,羅素2000一直上升,尤其是基建行業,但近期不會看到太大升勢。未來6個月至9個月,漲幅將會浮現。若不見升幅的話,風險將會存在更長時間。
“在科技領域方面,例如,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以及公共雲端和私有雲端的發展都不錯。從中期來看,能源發展非常樂觀。從更長期來看,醫療保健也是一個很有發展潛質的範疇。” Bill Hench表示。
出任銀監會主席不到半月,郭樹清迅速推進外資行監管松綁,延續“郭旋風”速度。
3月17日,銀監會網站消息,於3月10日下發了《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松綁外資行在國內的相關業務,被認為對行業帶來較大影響,而這份《通知》僅600字。
《通知》明確在華外資銀行可以與母行集團開展內部業務協作,為“走出去”的企業在境外發債、上市、並購、融資等活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可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華外資銀行開展國債承銷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大部分托管業務不需獲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采取事後報告制。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外資銀行已在華設立了39家法人機構(下設分行315家)、121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66家代表處,機構數量持續增加,營業性機構總數達到1031個,分布在70個城市。
外資法人銀行可投資境內銀行放開
在經歷一輪外資行對境內銀行業投資熱潮之後,近幾年頻現外資行撤離境內銀行機構的消息。《通知》對外資銀行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松綁。
《通知》第五條,“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以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據了解,2006年之前,在華外資銀行主要以分行形式經營,不具有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體資格。2006年部分在華外資銀行開始轉為以本地法人形式經營,但轉制初期法人銀行規模較小,綜合管理能力處於建設初期,尚不具備投資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能力。
對於為什麽在此時允許在華外資法人銀行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我國市場的經營發展基礎不斷加強,已具備了一定的並表管理能力。
“未來,在符合現行法規規定的前提下,外資銀行既可以選擇以境外母行為主體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可選擇以在華法人銀行為主體進行投資。”該負責人稱。
2015年,銀監會發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對境外金融機構作為中資商業銀行法人機構的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設立了八項門檻。
同時,對投資比例也延續了此前的規定,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
不過,此次《通知》並未對市場期待的放寬外資銀行投資境內銀行比例進行調整。
鼓勵外資行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
簡政放權是《通知》的一個重要部分。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開展國債承銷,以及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開展托管業務、財務顧問等咨詢業務,銀監會放開了行政審批,變為事後報告制,即都需要在開展業務後5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
《通知》著墨較多的則是,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與母行集團開展境內外業務協作,發揮全球服務優勢,為客戶在境外發債、上市、並購、融資等活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銀監會前述相關負責人稱,隨著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日益融合,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和國際產能合作的不斷推進,中資企業加快了境外發展步伐,在境外上市、發債、投資並購和境內外資源整合等方面,對全面和專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增加。
而外資銀行在全球網絡、服務品種、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和經驗積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可以在這一領域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在華外資銀行通過與境外母行或聯行開展集團內跨境協作,為母行集團客戶關系的日常維護、跨境協作、溝通聯絡等提供服務,協助境外母行或聯行為中資企業客戶在境內外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種協作將有助於提升在華外資銀行在連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的積極作用。”該負責人稱。
《通知》亦要求,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應明確自身在母行集團內提供業務協作服務的職責、利潤分配機制,並於每年一季度末將上一年度與母行集團業務協作開展情況向監管部門報告。
“《通知》的出臺,將有助於外資銀行更好地利用自身全球化綜合服務優勢,在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以及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銀監會上述相關負責人稱。
3月20日消息,據Bussiness Insider報道,Uber又失去了一名重要高管——總裁瓊斯(Jeff Jones)。消息人士稱,瓊斯的離職,和Uber目前陷入一連串的負面新聞有關系。瓊斯原來是美國塔吉特百貨公司的高管,擔任首席運營官,去年八月份才加盟了Uber。
加入Uber之後,瓊斯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公司建設品牌,但近來公司爆發的性別歧視、性騷擾醜聞和其他負面新聞已經讓他的工作“騎虎難下”。
瓊斯在聲明中說:“現在很清楚的是,我的職業信念與我在Uber的經歷不一致。我無法繼續擔任公司的總裁職務。”Uber行政總裁卡拉尼克隨後於內部電郵稱,瓊斯在過去六個月對公司發揮了重要影響,但“隨著公司認為需要聘請一名首席營運官後,瓊斯便作出這個艱難的決定,他認為他在Uber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已經有不少Uber的管理層和員工離職。就在二月底,Uber失去了另外一位重要高管,負責工程技術的高級副總裁辛哈(Amit Singhal),辛哈原來是谷歌公司的高管,不過近期谷歌內部爆出了一則有關辛哈的性騷擾醜聞,雖然辛哈自己否認,但是Uber人力資源部門認為在招聘過程中,辛哈沒有披露這些敏感內容。據稱,辛哈是在掌門人卡蘭尼克的壓力下離職。
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Uber被谷歌旗下的Waymo公司告上了法庭。Waymo指控稱,Uber曾經收購了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正是谷歌過去從事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員工,據稱,多名谷歌的員工在離職之前,從內部電腦中盜取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尤其是有關激光雷達系統的設計圖紙。Waymo指控稱,Uber在收購Otto之後,采用了這些盜竊的技術,來開發本公司的激光雷達系統。目前,Waymo已經向法庭申請禁止令,要求Uber停止使用相關盜竊的技術開發自己的無人車。
在年初,美國全國掀起了“刪除Uber”的風暴。在美國出租車司機罷工抗議特朗普入境禁令的活動中,Uber突然宣布取消機場地區的臨時漲價,被視為利用罷工機會為自己增加業務訂單。此舉激怒了許多反對特朗普的美國人,人們號召刪除Uber,而其競爭對手Lyft的下載量出現了大幅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