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痕大?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1/18/%E6%81%92%E5%A4%A7%E7%97%95%E5%A4%A7%EF%BC%9F/
滬港通正式開車,大家揀買心水A股之餘,港股通開通下,內地股民來港掃貨。之前看到有分析員指,內地股民揀大藍籌之外,預期一樣會選擇一些知名度較高,而在內地又未有上市的公司。其中一類是知名內房,點名提到恒大地產(3333),仲話市盈率低至不足3倍,意即叫大家跟買?
看到這裡,不禁港女上身問一句:真係架?
主打內地二、三城市內地產發展的恒大近年積極「將業務多元化」,副業繁多,包括投資足球隊,今年以來「多元化」明顯加速,頻頻「踩過界」,8 月起密集宣布進軍乳業、糧油、畜牧業、太陽能業務。最新更有意進軍香港傳媒行業,看中了楊受成旗下的新傳媒集團(708),提出以9.5億收購約75%股權,溢價2.1倍,刺激新傳媒星期一復牌後即創新高,相反恒大反應麻麻。新傳媒旗下雜誌包括《東方新地》、《新假期》、《NM+新Monday》、《流行新姿Fashion and Beauty》以及《經濟一周》等。我唯獨有睇下《新假期》,其他八卦雜誌不夠爆,去年純利大跌五成,坐擁逾3,000億家身的恒大主席許家印又想買多件新玩具。約1,100萬元。
內房與本港傳媒,風馬牛不相及。不過,睇番公司網頁,原來恒大在「文化產業」上也不是初哥,旗下擁有全國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恒大音樂、還有恒大電影、歌舞團,甚至動漫,簡直是應有盡有。再細心看看,恒大音樂於2010年12月投資5千萬成立,至今已擁有2.2萬首歌曲版權。旗下有什麼歌手?十隻手指數完,較多香港人認識的可能是金誌文。而你不知道金誌文是誰?於《中國好聲音》唱《最浪漫的事》那個呀!內地歌唱節目恒大音樂一樣有搞,叫《中國音超》,對,就是謝安琪都有份參賽那個,那當然沒《中國好聲音》那樣紅啦!
由男神彭於晏、始源主演的《破風》原來恒大電影都有份投資
再睇埋另一子公司恒大電影,同樣於2010年底成立,投資1.5億,有份投資(而我又認識的)電影包括《建黨偉業》、周董執導的《天臺》、還有男神彭於晏、始源主演的《破風》。公司網頁吹噓到天花亂墜都好,睇盤數最實際,恒大集團地產以外的「其他業務」今年上半年就錄得20億人民幣虧損,比去年同期增加14億。難怪集團經常被批評為「不務正業」,更有懷疑發展「文化產業」背後的真正目的是,嗯,你懂的。
恒大集團自去年11月推出恒大冰泉,集團預計今年下半年虧損會減少,產品找來成龍及內地一線女星範冰冰代言
分析員都對集團極速擴張非核心業務表示關註,認為業務或令財務狀況構成壓力,再融資風險上升,叫大家要「沽」。港股通因素有多大?不敢肯定,但相信不大。更肯定的是,今年不務正業的內房絕不至恒大,萬科集團籌建三間兒童醫院,佳兆業與深圳大學開發教育事業,綠地集團牽頭全國大搞鐵路事業等。無他,中央政策影響,內房要求存,主業不行,自然要發展種種「副業」。但問題是,這些副業根本未賺到錢(if not唔賺錢),遠水是否能夠救近火。再說,發展這些副業真的是為了幫補正業嗎?看不出來,至少恒大未必如此。
後記:說到極速發展業務多元化,令我想到另一隻,小炒王愛股CEC國際控股(759)阿部屋,不,是阿信屋,凍肉、美容、雲吞麵、茶餐廳都撈埋,將不可能變可能,再「9唔搭8」都變得可能。如果你跟我說,阿信屋下一步是想效法恒大,涉足乳業、蒸餾水業務,反正我就信了。
後記2: 記起中環人傳聞,在一次分析員會議上,內地一線當紅女星坐在主席大腿上,繼續與分析員談笑風生。不知怎的,對於這個傳聞,反正我又信了。
恒大音樂旗下歌手包括金誌文、大張偉、周子琰、阿普薩薩等
再論中國馬歇爾計劃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7w.html
我很久沒關註橡膠需求,是因為這些年的行情都是貨幣和供應決定的,昨天做客嘉賓探討了一些問題,盡管大家都看空,但是對供需平衡有了些爭議,其實不是對需求,而是對供應是否會在明年出現回歸,從而導致平衡,大家議論了一下。
回來想了一下,我意識到供需平衡不能再只看供應了,要回過來再看一些需求,因為即使是以我個人的鏈式邏輯解釋來說,也到了一個節點,要看一下需求。
於是我去看需求。
重卡生產和消費在2010年達到頂峰,超過100萬臺,去年就只剩下74萬臺,而且是一個反彈小高峰,今年金九銀十就連續下挫,10月份下挫17個百分點。今年重卡能有70萬臺就不錯了。
對於我們做天然橡膠的人來說,全鋼胎才是重要的需求部分。
世界上的橡膠研究機構一直以一個年增長的模式來遞加世界輪胎需求,這是錯誤的。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講橡膠和輪胎,我們就略過不談,而是在研究中泰橡膠關系的過程中,在看地緣政治和基礎建設投資輸出的問題。
有人批評中國學習美國馬歇爾計劃,認為後來歐洲崛起對美國的力量是一種削弱。這種見解在美國邊緣化的輿論中也有人提出過,但主流意見還是否定了這種狹隘的看法。因為國際貿易是互利互惠的,一個崛起的歐洲對美國帶來的好處遠大於競爭。
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意義在於輸出產能時輸出了美元,從而奠定了美元世界貨幣的基礎,並擊垮英鎊。同時,歐洲區域美元經濟還幫助西方擊垮了盧布經濟區域,摧毀了鐵幕世界,奠定了美國一級世界長達二十年的地位。
盡管我可能是最早提及中國輸出基礎建設的策略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當時坊間多的是對中國政府的謾罵,攻擊其浪費金錢和資源,而我當時認為應該支持政府的這個做法,這是有利的。
這個可以參見年初我寫的文章和當時坊間輿論。
但是,今天我確認為目前我所見,大量炒作的做法,在戰略上並沒有特別大的贏面。
我認為如果要完全拷貝美國馬歇爾計劃,就不應當只作為一個輸出過生產能的基礎建設項目,而是要輸出人民幣,建立一個人民幣國際化的系統。
如果中國只是依賴龐大的外匯儲備,以美元作為信貸工具,去支持東南亞、中亞各國做基礎建設,並以購買中國的過剩產能為條件。那樣耗費的只是我們二十年積累的美元貨幣,為美元壟斷全球貨幣體系繼續做貢獻,同時也只是暫時的維持我們的重工而已。
財政部要使用外匯儲備,由於這筆錢是背書人民幣的負債,必須通過人民幣置換來獲得美元,通過發行債券借貸人民幣或者其他財政收入來獲得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美元,後果就是銀行體系持有了大量債券,並以債券抵押給央行,繼續獲得人民幣流動性,以免中國出現貨幣緊縮。
這個過程你看得明白,這是逆向的換匯,導致人民幣債務大量上揚,美元被投資在海外,在未來的長時間段里,要等海外國家有了一定收入後才能夠歸還本息。
當然,這只是一個會計報表的問題,因為借貸方又通過購買支出,付給了中國企業美元資本,回到國內。但是卻導致中國的人民幣負債上揚。以媒體所說估計未來10年這些地方有8萬億美金的基礎建設,高達50萬億人民幣,即使中國只投資了一半,我們的四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也將消耗在另一端,通過國內企業回來後,中國報表上多了25萬億債務,和四萬億美金不靠譜的債權。
如果都像委內瑞拉那樣,壞賬一半,中國也就完了,我們不得不自己消化十幾萬億的人民幣壞賬。
那麽這樣的一個殘缺的馬歇爾計劃,有什麽意義呢?
所以,除非是輸出過生產能時,通過人民幣融資給對方國家,以此掛鉤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才能夠形成雙重意義:輸出過剩產能,建立人民幣國際化體系。
這里我自己還有些疑問,未能理清楚邏輯,先放在這里吧,以後再寫。
星際穿越影評: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8g.html
在我們的邏輯模型里,人口、制度、生產力是最重要的背景,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會研究人類學、宗教、社會制度、社會行為心理學等等。
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在合適的社會制度和科技發展下,一個經濟體才能夠穩定繁榮昌盛,國民富足。
如果你熟讀歷史,你會知道人類史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伴隨著社會黑暗期的人口大損減和生產力倒退,然後又複蘇向上。
傳統的經濟學只是解釋短時間的經濟體波動模型,只有結合哲學和人類學才能夠明白大趨勢的變化。
昨天看了一個體制內經濟學家周先生的采訪記錄,與我們所理解的經濟邏輯有許多合拍之處,這讓我感嘆,即使是體制內也不乏有智慧的專家,並不都是諂媚無恥之徒。
當然他所解釋的是房地產。
正如我在過去21篇文章中所闡述的城鎮化已經結束,他提及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為何城鎮化已經無法持續。在日韓臺曾經發展超過40年的城市化進程,到了中國大陸,二十多年就戛然而止。
不過我有點小小的異議,就是如果從1978年改革開始起,到2014年已經過了36年,城市化進程也不算短。
我們和日韓城市化進程的巨大不同在於人口和遷徙。周先生把後者歸結為土地制度和戶口制度,我認為是一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這是制度的問題。
個人選擇生育、遷徙、土地買賣是重要的命題。
到今天,我們已經意識到中國人口的結構性問題,已經造成未來五十年的民族前途非常糟糕。如果你要是看到微觀方面,其實對房地產市場也造成了影響。另一個問題在於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約束農民無法獲得整體經濟騰飛的收益,並造成他們的購買力迅速塌陷在城鎮化進程中。
這一點,對於城市化來說,周分析的人均擁有房產量,我是贊同的。從身邊一些人的房屋擁有來說,二成城市人口擁有幾套房屋,農民工中二成擁有縣鎮的房屋,其余的在老家擁有老宅。
由於慣性的力量,中國還沒有徹底放棄計劃生育,實際上即使他們放開了二胎,想要生育的人也不多,最近的統計數據讓人們大吃一驚,只有一部分有資格的人決定生育。
而城鎮化限制大城市的戶籍,仍舊是個絕望的命題。周六的論壇上,黑色金屬分析師小王說:造一個水泥城鎮是容易的,如何把人們留在那里是不容易的。
因為沒有生存發展機會。
產業的集中取決於金融、物流、人口集約化的成本、效率,人們為何要留在一個小城鎮呢?
而農民工並無能力購買大城市的房產,土地和戶籍制度也制約了他們的消費能力,不可能基於一個表面化的數字,來考慮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終止了。
所以,我和人講起股票,我說我目前還沒精力去研究細節,但從人口的大格局來說,我願意選擇一些板塊,去看未來十年的趨勢。
在人類史的核心發展邏輯之下,才是信貸周期和經濟周期的演變。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精神和靈魂是自由的,生存在哪里都沒有關系。只是考慮子女。
昨天和妻子去看《星際穿越》,一些地方潸然淚下。主人公說的是我所想的。我們的生存欲望很強烈,傳承基因的欲望很強烈,當我們有了孩子,就只會考慮為她選擇一個安全的未來,讓她心中平靜,此時對她講宏大敘事和偉大未來,是毫無意義的。
我對未來有些渺茫的希望,正如我一再說,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因為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也在最壞的時代。
難以言表,一些淤積在心頭。
讓我讀一讀狄倫托馬斯的詩句,它貫穿了整部影片: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為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畢業禮的一些感想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1/18/%E7%95%A2%E6%A5%AD%E7%A6%AE%E7%9A%84%E4%B8%80%E4%BA%9B%E6%84%9F%E6%83%B3/
最近筆者也行了理工大學第20屆的畢業禮,慶幸整個典禮都井井有條,同學都明白畢業禮是自己的慶典,努力得來的成果,沒有人願意破壞它,不致洋相百出。每人都明白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也尊師重道。
佔中三子視為基督徒不應走在政治最前,我覺得是個別行為。凡事無不可,只不都有益處。太陽每天都升起,日光之下無新事!
學聯成員不能到北京去,未免不是好事。您沒正式約見別人,人家可以不跟您見面吧!何況是什麼人呢?中國法律也跟香港不同,有事時苦了自己,又更讓父母憂心。中國一句家事、內政,美國只說沒有參與。
很好的一句話: 政冶問題不能以法冶、經濟及宗教解決。佔中有時、清場有時、撤離有時。撤離不上京,不是Lost,沒有浪費、沒有錯失、更沒有輸吧。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商業管理 and tagged
畢業禮 .
樂逗遊戲(DSKY):有渠道優勢的發行商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1
【深度】蘋果:全球移動互聯網戰略 引領智能生態圈未來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0
京東三季度財報 移動端訂單量同比大增5倍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28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8 10:43 編輯
京東三季度財報 移動端訂單量同比大增5倍
來自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11月17日,京東集團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673億元,同比增長111%。凈收入2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 凈虧損為1.644億人民幣,京東方面表示,虧損部分與上季度一樣,主要由於將騰訊交易所產生的無形資產進行了賬面攤銷、以及將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入費用,並非實際產生費用。
根據財報顯示,在電商行業整體處於淡季的第三季度,京東各項主要業務指標延續了二季度的強勁增長態勢,再次實現高速增長。其中,活躍用戶數為4,610萬,增長迅猛,微信手Q拉動新用戶作用凸顯。完成訂單量為1.782億,分別同比增長109%和119%,增幅均超過100%,且移動端訂單量同比大增5倍。
業內專家表示,京東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出,其在移動端、物流覆蓋、渠道下沈、品牌滲透等領域進行戰略性投資和布局,有助於大量新用戶的拉攏和客戶體驗的提升,尤其是與騰訊聯手的戰略意義正在顯現。
移動端訂單量同比大增5倍
今年3月,京東宣布和騰訊進行戰略合作,相繼開通了包括微信、手機QQ在內的多個移動購物平臺,拉動了移動端的快速發展。
根據財報內容顯示,第三季度京東通過移動端完成的訂單量約占總訂單量的29.6%,同比增長534%。相比沒有開通微信和手機QQ購物入口的一季度18%的移動端占比,第三季度的移動端占比實現迅猛增長。
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京東移動端訂單占比達40%。在借助了騰訊的力量之後,第一次參加“雙十一”大促的京東微信購物入口和手機QQ購物入口,銷售額達到10月份日均水平的20倍。僅上線一個月的拍拍微店,下單金額比10月份日均增長超過300%。
同時,由於微信和手機QQ購物入口廣泛而深入地觸達到了三到六線城市的大量新用戶,來自這些區域的用戶數量大幅增長,加上營銷活動的向下滲透和物流覆蓋的迅速擴展,京東在移動端的發力成效顯著。
例如,相比一季度3340萬的活躍用戶數,第三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增長至4610萬,在1270萬新增用戶中,有不少來自微信和手機QQ購物入口。這些都說明京東與騰訊聯手的戰略意義正在顯現,在移動商機初現和爆發增長的前夜,劉強東再一次及時地抓住了核心趨勢,跨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微信、手機QQ擁有數億級別的活躍用戶,未來潛力不可估量。
非3C業務占比接近50%
根據財報內容顯示,第三季度京東電子與家電產品交易額為363億元,同比增長75%;日用百貨及其他類的交易額為31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77%,在公司總交易額中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5.1%躍升至本季度的46.0%。
可以看出,京東除了在手機、電腦數碼、家電等3C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之外,在服裝、母嬰、食品、酒飲、個人護理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百貨品類發展迅猛。目前京東共提供13大品類商品,基本已覆蓋大多數消費者的需要。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在中國的自營電商市場占有率達到51.9%,相比去年同期上升近4個百分點,持續蟬聯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企業,且優勢不斷擴大。隨著京東在現有品類中不斷細化和深化,擴充產品的多樣性,京東進一步確立了一站式綜合購物平臺的定位。
京東首席財務官黃宣德表示,雖然第三季度公司獲得了超出預期的盈利,但京東將依然著眼長遠發展,不會片面追求盈利。京東將繼續在新業務擴展、物流、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戰略性投資,強化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從而贏得更多的用戶和市場份額。在盈利的同時,與2013年同期9.84%的毛利率相比,京東第三季度毛利率為12.22%,同比增長24%,為近年來最高,在營收成本與第二季度大體相同的情況下,京東第三季度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於第三方開放平臺業務的快速發展和廣告收入的迅速增長。
成長股系列研究(1):美國成長股投資價值初探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2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8 09:48 編輯
成長股系列研究(1):美國成長股投資價值初探
作者:KevinLIU
本文是成長股系列研究的第一篇,主要從海外視角分析美國成長股的分布特征、市場表現、投資時點、估值方法、成長階段和拐點等方面,以期給國內投資者在如何投資和判斷成長股投資價值上提供參考和借鑒。
美國成長股投資價值分析六大看點
自我們在10月20日市場底部時發表報告《為什麽我們繼續看好四季度美股市場的表現?》強調看多立場以來,標普500指數累積攀升8%,收複所有失地,並再創歷史新高。
1)何謂成長股?如何識別? 美股主流指數主要依據股票投資回報率、預測和歷史收入增速、股價變化等指標排名來篩選成長股。我們認為,收入增速和毛利率是辨識成長股最直接、也最為明確的指標 ;
2)尋找美國成長股 。美國成長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療保健 這三大板塊;而市值規模上,成長股以中小市值公司居多 (<50億美元);不過與市場普遍認識有所不同的是,並非越小越成長,價值股中的小盤股(<10億美元)公司數占比更高;
圖表 1 :羅素 3000 成長指數板塊分布:信息科技 ~24% ,可選消費品 ~20% ,醫療保健 ~14% ;圖表 2 :標普 1500 純成長指數成分股按市值規模的分布情況
3)市場表現特征 。指數表現上,1995年以來標普1500純成長指數累積收益約為811%,大幅超出純價值股484%的漲幅。流動性方面,成長股的交易更為活躍。估值水平上,成長股的市盈率明顯高於價值股,而兩者在市凈率上的差距更為顯著;
圖表 3 :標普純成長指數從 2000 年以來的累積收益顯著超出同期純價值指數的表現;圖表 4 : 2001 年以來,除金融危機期間,成長股指數 12 個月動態市盈率顯著高於價值指數
4)策略視角下成長股的投資時點選擇 。整體而言,經濟活動疲弱或增速放緩時成長股表現往往好於價值股,反之亦然。從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環境來看,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時,成長股通常跑輸價值股;
圖表 5 :整體而言,經濟活動疲弱或增速放緩時成長股表現往往好於價值股;圖表 6 :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表現為息差收窄)時,成長股通常跑輸價值股
5)如何給成長股估值? 通過梳理目前市場上主流分析師對美國成長股的估值方法,我們發現,具體使用的指標和方法往往因其所處行業、以及所處成長階段的不同而異;
6)如何判斷成長股的投資價值? 核心在於準確判斷其所處的階段和拐點。我們認為,實現收入的高速增長是成長股的最主要特征也是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而毛利率則往往對拐點有較好的指向性 ;
案例分析——利用收入增速和毛利率判斷成長股的投資價值
1)微軟:成長到價值的轉變 。1986~1999年間,微軟年均收入增速高達46.4%,毛利率持續擴張,同期市值攀升491倍。但隨著2000年以來收入增速下臺階和毛利率拐點出現,估值大幅下行,市值也基本穩定;
圖表 7 :微軟收入高速增長期對應市值大幅擴張的階段;而增速下臺階放緩後,市值規模則基本維持穩定;圖表 8 :毛利率拐點與市銷率的拐點也基本契合
2)蘋果:從高成長跌入低谷、到再度複蘇 。蘋果在上世紀90年代從此前的高成長跌入低谷,但隨後在研發新產品和開辟新市場的推動下,收入和毛利率重拾升勢,進而大幅推升估值水平和市值規模的提升;
圖表 9 :當收入增速和毛利率的拐點出現後,微軟相對於大盤(納斯達克指數)的估值溢價也逐漸消失;圖表 10 :蘋果收入增速與市值規模的變化對比
3) Pricelinevs. 攜程:市值增長 100 和 10 倍的差距 ?在2003年同樣市值規模的起點上,截至2013年的十年間,Priceline市值大幅增至2003年的100倍,而攜程僅擴張10倍;縱然估值差異巨大,但我們認為兩者在收入增速和毛利率上相悖的走勢也可以部分解釋這一巨大差距
圖表 11 :收入增速和毛利率的提升,推升了蘋果公司相對大盤的估值溢價從底部出現反彈;圖表 12 : Priceline 市值從 2003 年以來擴張 100 倍,但攜程僅增長 10 倍
4)沃爾瑪 vs. 亞馬遜: 20 年前的似曾相識 。如果把當前的亞馬遜與上世紀80年代的沃爾瑪對比的話,我們發現在收入規模、增速和市值上都有諸多相似之處,盡管估值明顯偏高。如果未來亞馬遜可以保持收入高速增長和毛利率擴張,或如沃爾瑪的成長軌跡一樣有進一步上行空間;
圖表 13 :亞馬遜在 2013 年的總營收規模基本接近沃爾瑪在 1994 年的收入總額;圖表 14 :反映在市值規模上,亞馬遜 2013 年的市值已經基本接近沃爾瑪在 1998 年時的規模
資料來源: Factset ,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來源: [url=]Kevin策略研究[/url] )
滬港通真的會變成滬港痛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2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8 08:48 編輯
滬港通真的會變成滬港痛嗎?
作者:格隆匯 robinchenrong
今天是2014年11月17日,是滬港通交易開通的第一天,這一天註定將載入史冊,一個總市值五十三億,全球第二的市場正式呈現在全球投資者面前。但是,今天的恒指和滬指都收出了一根高開低走的陰線,參與滬港通的資金悉數被套,連第一單買入HK00001長江實業的資金也在被套之列。
先來回顧一下今天的行情:
滬指以2506.86開盤,以2474.01收盤,最高2508.77,最低2472.45,基本以最高點開盤而以最低點收盤,全天下跌0.19%,振幅達到1.47%;
恒指以24313.06開盤,以23797.08收盤,最高24313.06,最低23787.28,基本也是以最高點開盤而以最低點收盤,全天下跌1.21%,振幅達到2.18%
今日滬港通第一單買入的是HK00001長江實業。滬港通今日開通北火南冷,通過滬港通買入A股的資金遠超買入港股。
截止11:48,南向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還剩94.37億,而北向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還剩23.79億,消耗大半。
截止16:00,南向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人民幣還剩87.32億,只用了16.8%,而北向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則早在13:59已耗盡。
照此推算,凈買入A股資金是凈買港股的7.35倍。
一時之間論壇上出現了各種聲音:
“到香港來的解放軍遠遠少過跑去內地的誌願軍,這下慘了”
“港股通變成港股痛,誒,全被套住了”
“ 匯率兌換時買入和賣出有差價,所以無論是解放軍還是誌願軍都不合算,還沒交易匯率差就虧了”
“利好出盡是利空,港股滬股利好用盡已經見頂,大家快跑。”
“滬港通開通之前,該漲的早就漲了,還等開通?現在買的都將被套。”
滬港通是否真的像論壇中的一些股友說的一樣,沒機會了呢?這些今天被套住的解放軍和誌願軍,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解套嗎?滬港通開通之日,真的是可怕的股價見頂回調之日嗎?
我們還得從滬港通的歷史講起,2007年溫家寶總理提出港股直通車概念,這可以說是滬港通的1.0版本,當時港股一路狂飆,恒指一度上漲到近32000點,但當溫總理在2007年11月5日表示,港股直通車仍有四點問題需要考慮,令市場擔憂港股直通車將會比預期延遲開通,港股大跌,之後港股直通車被擱置,加上08金融危機,恒指一度跌到11000點附近,因此大家對兩地互通依舊心有余悸。
今年4月份李克強總理在APEC會議上提出了滬港通2.0版本,這次是滬港兩地通,如果說1.0版本是單向的,那2.0版本就是滬港雙向的,是真正的互聯互通。經過了7個月的緊張準備,今天我們終於引來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從今天開始,海外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滬港通買入滬股,而大陸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滬港通直接買入港股。
那麽為什麽今天北向的滬港通和南向的港股通額度使用情況差別這麽大呢?
我們先看看滬股通,滬股通568個標的今天有330個上漲187個下跌,漲停3個,沒有跌停,最大跌幅7%。
滬股通標的前三季盈利平均增長8.43%,七成個股連續三年派現,平均市盈率9.65倍。從流通市值來看,貴人鳥最小為12.33億人民幣,其次是一拖股份13.56億人民幣。中國石油市值最大,達到12694億人民幣。
相對於目前創業板市盈率來說,滬股通標的價值非常明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北向資金130億在今天13點59分已經耗盡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港股通,港股通中268個標的58個上漲193個下跌,最大漲幅11.9%最大跌幅12.2%。今日走勢明顯比滬股要弱。268個標的中84只個股破凈,平均市盈率23.3倍.從流通市值來看,昆明機床最小為只有6.08億港元,洛陽玻璃為9.5億港元。中國移動市值最大,達到19706億港元,匯豐控股、建設銀行、騰訊控股也達到萬億港元市值。相對於滬股通的平均市盈率9.65倍,港股通的市盈率確實不占優勢,加上50萬元的開戶限制了A股散戶的參與,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截至今日收盤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人民幣還剩87.32億,今天只用了16.8%
那這些數據是否說明滬港通只有A股才有機會而港股就沒機會呢?我認為並不盡然。我們來看看究竟滬港通中A股的機會在哪里?港股的機會又在哪里呢?我個人認為滬股通中最大的機會在市盈率被嚴重低估的派息率高的大盤股上,這是海外和香港的投資者最願意去中長線投資的標的;而港股通由於總體市盈率不具優勢,目前機會仍然集中在A股投資者拋出溢價的A股而買入折價的H股上(指AH同一家公司),而今日的調整讓AH股的差價繼續擴大,不過股市就是這樣,價格總是圍繞價值而波動的,價格偏離價值越遠,對投資者來說就變的越有利可圖,因此我們不要因為短期的走勢而迷失了方向。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滬港通是歷史性的機遇,有些人從今天高開低走的走勢中看到的是危險(跌了被套住了),而有些人卻從今天的走勢中看到了機會(你不是跌嗎?我正好逢低吸納)。至於今天,滬港通開通之日,是否就是股價見頂回調之日,是否就象有些網友說的“滬港通開通之前,該漲的早就漲了,還等開通?現在買的都將被套。”呢?那就見仁見智,市場自有分曉。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滬港通是祖國金融對外開放的一個里程碑,是祖國送給我們的巨大禮包,絕不是“陷阱”。
歡迎吐槽、點評和拍磚。
4.0工業革命,全世界不帶中國玩
張永鵬88_hex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v9dh.html
文/蔡洪平
中國的“首富園丁”、一手締造了潘石屹和史玉柱的財富傳奇的背後大佬——德意誌銀行亞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在《創客星球》第一季星球盛典上,從宏觀視角分享了未來制造業的升級。
蔡洪平:各位下午好,年紀大了一般這種節目我不太參加,但這次我來了。
最近做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阿里巴巴上市,我們度過了阿里時代的全球最最愉快的時刻。第二件事,剛剛參加了漢堡峰會,參加了德國中小企業的大會,使我感觸非常深刻。
第一件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阿里上市的同時,我們想了很多很多,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所謂的銀行在思考什麽?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國的互聯網流通、消費、零售、溝通行業的高潮已經到了,也就快結束了。我不相信以後再會有一個馬雲,所有人跟著往前走則意味著要死亡,因為不是馬雲死亡,這是一波段,我們看到沒有,在整個中國的網絡,在過往的差不多15年時間里面,第一解決了溝通,第二個解決了消費,第三個解決了流通,最後解決了金融,這些都是零售消費。
但是我在想,為什麽美國發明了網絡,但卻沒有阿里巴巴,只有亞馬遜?亞馬遜當時IP是我們做的,如果中國的互聯網全部都沖著零售消費,買便宜貨、求方便等。我的觀點,這樣下去我們民族一定會完蛋。只會貪小便宜,只會求方便,只是買便宜貨。當然這條道路我們必須要走,我們不是否定它,我們第一步過去了,但不要過分,我們也知道往哪里走,這是紅利,這是中國的“非改革紅利”。由於流通環節的落後,由於政府控制金融行業的封閉型,由於在很多領域醫療教育都還沒有開放,所以中國的網絡扮演了一個先鋒,首先沖破了它的壁壘,實現了改革。“非改革紅利”是我發明的,這個紅利到今天大家享受的差不多了,東西不能再便宜了,假貨也不能再賣了,我們方便的已經足夠了。
那麽今天要幹什麽,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要在前面的基礎上,在所有硬軟件和網絡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動員所有的網絡向生產力進軍,學特斯拉,學蘋果。人類是一個生產、一個流通、一個消費,我們現在都要在這里享受,夠了!
我們現在轉過來,為什麽我到漢堡去看了很感觸,我看了6個中小企業的會議,看到了巴黎的汽車展,3D打印的汽車4500塊成本,車已經出來了,我發動了將近400多個中國企業家到德國去找中小企業,看能不能賣給我們。德國人告訴我說中國人錢真多,你們土豪,你們發達,我不在乎!最後德國工商業大會的副主席告訴我:Henry,他們小公司正在4.0工業革命領域里面不斷地開發。就是剛才我說的3D打印、智能化生產、複合材料、物聯網還有很多的醫療設備。我看到一個令人震撼的遠程醫療的東西,像文字這麽大,先在靜脈里面註射進去,在美國人手術臺上做的,在德國操作的,就可以在心臟里搭橋,不用動手術也不用麻醉,遠程就可以實現。就這麽一個小東西,中國人沒有的。
我們享受中國人的浮華,我們享受今天的GDP的增長,我們享受土豪的樂趣,我們享受各種各樣的今天的一切,我們得想想什麽是國家真正的實力,什麽叫生產力,我們推動人類發展兩千年的文明,所有的社會進步、政治沿革、社會發展,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生產力的推動而推動的,包括西方的議會制度、民族制度。
可是我們反問自己,我們這些中國人,我們花了多少心思,用網絡的技術和方便和各種手段來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特別是深度,我告訴大家,這一波4.0的工業革命,我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意大利的北部、奧地利、瑞士北部、法國東部,包括以色列,這一批組成了第四代工業革命的火車頭,但是大家註意,這一波工業革命不帶中國人玩!
我們還沈溺在網絡流通消費、零售方便,這個當然,這個不可否認,改善人們生活,不可否認,但是別忘了,在馬雲公司上市的當天,我跟馬總也說,今天還是蘋果,而不是網絡對不對,所以我們這個工業大國,後工業大國,屬於制造業大國,人口這麽多,市場也麽大,我們這個國家的國情應該是制造業,但是非常可悲,現在第一小企業沒法幹了,我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王傳福。第二小企業拿到的貸款要十幾二十,今天美國是1到2,還要看貨幣要不要減,歐洲的利息是負利息,是央行的,我們一個民營企業拿到的貸款要12、13,政策的20,所以所有中小企業、江浙一帶的,要麽跑路,要麽就是放影子銀行。這兩把刀很危險。
第二我們還有歷史的瘡疤。這個國家和地區的人窮慣了,我們剛剛富起來,我們迎接的是四個化的到來,第一個叫後工業化,第二個叫國際化,第三個叫城鎮化,第四個叫信息化。這個四個化在西方花了100年,中國很幸運,我們20年一起到來蓬勃發展,城鎮化城市再造,3.0,4.0這個手機,很快就3G
4G就全部到了中國,加上我們WT或者出口以及整個制造業,這個四化相應到來,把整個中國人們的GDP炸上來了,以後往哪里走?
現在這個問題提了很久很久,工業升級工業升級,怎麽升級,缺兩個東西:第一心態,我們有沒有人在阿爾卑斯山脈里面下著大雪,靜靜地做一個小的零部件,一輩子做了兩百年,有沒有這個心態?國人有沒有?很少有,都很浮躁。第二我們有沒有一個生態?也很少,任正非從美國發展幾個科學家,在深圳的,做了很多東西去研發,他們還是回去了。因為沒有這個環境。
但是我認為這一切的一切,到今天,我們還有時間,我們還來得及,因為我們具備了這麽龐大的網絡開發基礎,我們硬件3G
4G也到了,我們也有那麽多聰明的創業者,今天我們走到一起來,像今天講創客、制造者,像《創客星球》這樣的節目,我不希望這個節目就是個節目,我希望這個節目是個樣板,給中國政府看一看,他們在做什麽,待會上臺的那些創客,我很佩服他們,我很感動的是你們大部分都是制造業,永遠不要忘了制造業是我們的根本!如果這一波我們再跟不上所謂4.0工業革命,什麽叫4.0工業革命 ,就是很簡單的網絡,不叫簡單,說了簡單其實不簡單,網絡+機器人+自動化 ,對不對?我們叫智能化生產,剛才洪小文也好,剛才各位都講到了,這個高潮一定到來了,如果這一波我們再不趕上的話,我們就完蛋了!這個民族再去複制也沒機會了,因為以前美國人也好,歐洲人也好,都到中國來搞合資,你看看你到中國來合資了嗎,他們自己發展走了,因為他不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因為你的勞動力也不便宜了。第二他們也不需要中國的霧霾,今天北京這麽個霧霾,還要搞馬拉松,真丟臉呢,我作為中國人,我到歐洲去談的時候,很多德國人,很多歐洲人,圈里面的人對你中國什麽看法?不是因為人種不好,我們很多醜聞媒體上報紙上都捅出去了,他說我根本不相信你們中國人,你們複制的東西知識產權有沒有?
好了,不說這一切了,我們作為銀行,我們現在有資本,我們現在年輕的創業者,我們把發展的方向從原來的零售消費(改變了),去年我剛剛做了阿里巴巴,什麽ERPSHOP都是我做的,這些都非常好。他們是先鋒,恭喜他們,但能不能更多的人回過頭來向制造業進軍?我希望今天以《創客星球》這個節目為開頭,呼喚國人、動員資本、動員資源,向生產深入進軍,中國人有能力可以創造更多的東西,我們不是號稱四大發明嘛,當然人家承認不承認不知道,我們推是這樣推的對不對,我們還可以有更多的發明出來,因為我們有太多的聰明人,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想馬上發財,我們有一兩批的傻瓜,一兩批的工程師們,像很多德國人一樣,兩百年做一個小產品,做的深度深到你沒法想像,我們需要獨具匠心,而不是馬上發財,忘記你的發財心,忘記那些首富們,也忘了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沒有多大的用處,最核心的問題是靜靜地在一個產品上,用新的網絡技術,不斷進軍,總有一天上帝和財富會找你,我們會一切支持你!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