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貨幣脫實向虛,放松陷入兩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9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26 07:41 編輯



貨幣脫實向虛,放松陷入兩難——兼論放開直接融資的重要性​
作者:姜超、顧瀟嘯、王丹


摘要:​


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今年以來,央行已經數次下調了正回購利率,加上啟用PSL、SLF和MLF等各種創新工具,但對降低貸款利率效果有限,3季末的貸款利率比年初仍有上升,因而央行被迫在11月祭出直接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絕招。無風險利率下降是本輪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而此前央行降息的啟動則打開了利率下降的想象空間,但降息以來利率全面飆升。​


央行降息的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這一局面目前尚無根本扭轉。制造業總體低迷、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而12月以來菜價漲幅明顯但豬價未漲,我們預測12月CPI小幅回升至1.5%,通縮風險仍未消除。​


央行持續無為,貨幣放松再度延後。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四周零操作,全周無資金凈投放。近期資金全面收緊,有巨額IPO申購,股市暴漲及新股低價發行下的賺錢效應吸引資金紛紛入市等多方因素,共同推高資金利率,而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自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


貨幣脫實向虛,實體難以受益。其中的核心原因或在於資金流向發生了變化,貨幣創造脫實向虛。過去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實體經濟,因而可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今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虛擬經濟,可以催生資本市場的繁榮,而實體經濟則未必能獲得資金,反而可能資金更加稀缺,導致實體利率上升。​


14年以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從融資規模上看,2009年以來銀行、保險和多元金融的融資規模增長迅速,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


另一方面,總體的社會融資總量卻並沒有增長,今年以來每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屢創新低,主要源於實體融資需求低迷。過去實體經濟中房地產、制造業出口等興旺發達,融資需求高漲,銀行也可以從中獲益。而目前實體經濟去杠桿,壞賬率上升,銀行有錢也不敢投入實體經濟,而經濟下滑實體融資需求不足,使得虛擬融資占整體融資的份額加大,成為融資需求的主力。​


發展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因而解決之道應非僅靠央行放松貨幣,還需放開直接融資,通過增加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融資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我國利率市場化已進入中後期,等到理財收益率下行後,會有更多資金轉向資本市場;非標融資受限使得直接融資方式可重新回歸債券與權益,此時發展直接融資可謂具有“天時地利”。不僅有利於經濟轉型、解決我國金融資源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間的錯配,還可以緩解貸款利率高企帶來的投資不足壓力,更有助於金融反哺經濟,抑制金融泡沫形成,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正文:​


11月央行降息,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但自降息以來,穩增長、抗通縮等目標無一實現,只有股市大幅暴漲。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實體融資需求低迷。​


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


但長遠來看,縱觀歐美日等國金融危機以後的表現,都是經濟去杠桿、金融加杠桿,在寬松貨幣政策的保駕護航下,迎來了股債雙牛,歷史經驗表明利率下降是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只不過在央行放水之前,首先需要打通資本市場與經濟之間的渠道,亦即需要完全放開直接融資,讓金融反哺經濟。​


1.  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

1.1  融資成本高企致經濟回落,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數次下調了正回購利率,加上啟用PSL、SLF和MLF等各種創新工具,但對降低貸款利率效果有限,3季末的貸款利率比年初仍有上升,因而央行被迫在11月祭出直接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絕招。​


無風險利率下降是本輪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而此前央行降息的啟動則打開了利率下降的想象空間,但降息以來利率全面飆升。無論是貨幣市場利率、國債收益率還是企業債券利率,均比降息之前的11月21日顯著上升,意味著央行降息並未達到預料目的。​


目前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已持續一周維持在5%以上,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高;債券市場的中低評級企業債利率平均比降息前上升了100bp,部分股份制銀行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重新回到了5.5%以上,意味著降息之後銀行貸款利率打折基本成為奢望,因為5.6%的貸款基準利率不夠銀行理財保本。​


自央行宣布降息至今已經一個月有余,而期間實體經濟波瀾不驚,但資本市場則是驚心動魄,股市經歷了大幅上漲,截止12月24日上證指數一月漲幅接近28%;12月第一周滬指大漲9.6%,創近六年最大單周漲幅,成交超1000億美元,5倍於年內不到200億美元的平均交易量,並打破了2010年860億美元最高單日成交記錄。兩市成交突破萬億,達到10740億元,亦創造了歷史記錄。​


央行降息的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這一局面目前尚無根本扭轉。12月匯豐PMI大幅回落至49.5,為7個月來首次低於榮枯線,顯示制造業總體低迷、經濟增長動能不足。12月匯豐PMI購進價格由上月44.7降至41.8,產出價格由上月46.3降至44.5,預示12月PPI環比仍將回落。而12月以來菜價漲幅明顯但豬價未漲,我們預測12月CPI小幅回升至1.5%,通縮風險仍未消除。​


2.  央行持續無為,貨幣放松再度延後​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四周零操作,全周無資金凈投放。外媒報道上周央行對12月到期的5000億MLF進行了部分續作,同時啟動SLO投放短期流動性。近期資金全面收緊,有巨額IPO申購,股市暴漲及新股低價發行下的賺錢效應吸引資金紛紛入市等多方因素,共同推高資金利率,而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


自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


3.  貨幣脫實向虛,實體難以受益


其中的核心原因或在於資金流向發生了變化,貨幣創造脫實向虛。過去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實體經濟,因而可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今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虛擬經濟,可以催生資本市場的繁榮,而實體經濟則未必能獲得資金,反而可能資金更加稀缺,導致實體利率上升。​


14年以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從融資規模上看,2009年以來銀行、保險和多元金融的融資規模增長迅速,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


另一方面,總體的社會融資總量卻並沒有增長,今年以來每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屢創新低,主要源於實體融資需求低迷。過去實體經濟中房地產、制造業出口等興旺發達,融資需求高漲,銀行也可以從中獲益。而目前實體經濟去杠桿,壞賬率上升,銀行有錢也不敢投入實體經濟,而經濟下滑實體融資需求不足,使得虛擬融資占整體融資的份額加大,成為融資需求的主力。​


而今年年中以來,股票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和融資余額大幅上升,也同樣印證了資金流向虛擬經濟、催生資本市場繁榮。過去半年中,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從5月底5299億元的低點激增至12月初1.2萬億元的高點,增幅達127%,而股市融資余額從6月初的3908億元低點增至12月底超過一萬億元,10月份以來增速達到近60%。​


4. 發展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


因而解決之道應非僅靠央行放松貨幣,還需放開直接融資,通過增加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融資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非標驅動融資結構變遷,但直接融資占比仍低​


社會融資總量視角下,09年後我國企業直接融資占比出現明顯上升,從09年的10%上升為13年的43%左右。但14年以來,直接融資占比卻又跌回到30%-35%。從增速上看,2013年以來直接融資增速有回升趨勢,而間接融資增速持續回落。​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在於銀行理財產品配置非標資產。當前我國直接融資占比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組成,債券和股票融資占比較低,而09-13年間我國直接融資占比的上升則更多是由表外非標融資所驅動的。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是以理財為媒介進行的。​


但隨著13年下半年的8號文出臺,對理財投資非標的監管逐漸加強,同時經濟下行風險顯現,非標產品剛性兌付壓力加大,導致其供需雙降,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規模萎縮,因此14年以來我國直接融資占比出現明顯回落。而隨著理財產品規模的擴大,其可配置的高收益、低風險資產日益減少,理財資產池與預期收益率的利差逐步收窄,這意味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已步入中後期,非標融資出現萎縮也預示著直接融資的主力又重回到債券與權益融資。​


直接融資回歸股債,解決金融資源錯配​


美國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後信貸回歸大類資產,給予了直接融資發展天然的土壤,有助於解決金融資源錯配問題,使得企業可以相對低成本、更便捷地融資。美國於1986年完成利率市場化,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導致資金重新回流到股市和債市,存款規模增速放緩,信貸供需雙降。而股債雙牛帶來直接融資占比上升,並穩定在88%-91%的區間內因而優秀企業的成長受益於金融市場的繁榮,金融反哺經濟的結果最終體現為美國GDP增速在80年代以來翻了3倍。​


而反觀我國,過去企業過於依賴信貸間接融資,導致金融資源在企業間配置不均,成為制造業產能過剩、新興行業崛起較慢的一個原因。14年以來,我國新增社會融資總量中企業債券的融資占比為14%,股票融資占比為2.5%,對比占比60%左右的信貸融資,前兩者提升空間很大。從最新的10月社融數據來看,盡管信貸與非標融資均萎縮,但債券和股票融資的比例穩步上升。而11月以來,監管部門新規頻出,也有助於推動直接融資占比上升。​


銀證兩會ABS跑步前進。今年11月,銀監會和證監會先後發布《關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和《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前者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而後者則將業務主體擴展至基金子公司、改審批制為事後備案制,縮短發行時間、提升發行效率的目的顯而易見。其背後的含義是,管理層希望借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債權類直接融資的供給,而這將進一步促進直接融資比重的上升。​


公司債管理新規緊隨其後。而上周五證監會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重點提出,將發行主體擴至所有公司制法人,並在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基礎上全面建立非公開發行制度,其中公開發行取消了保薦制和發審制,非公開發行則實行備案制。​


當前社融成本仍高、政府全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管理辦法》的發布,意味著管理層希望通過拓展融資渠道、提升融資效率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意味著公司債的供給有望提升、債券投資品種有望得到豐富。​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引入債務違約,否則不利於利率下降。最新版的公司債註冊制中引入投資者分類制度值得肯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提高了風險資產的投資門檻,有助控制違約後風險擴散,從而助於公募債券領域剛兌的破除。以後買高收益債以及垃圾股的將只能是合格投資者,匹配風險與收益。​


IPO註冊制或已不遠。證監會曾在去年11月底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意在貫徹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要求。而在今年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再次提出“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和“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這意味著管理層已對相關方案進行深入討論,股票IPO註冊制的推行或已不遠。​


放開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


我國利率市場化已進入中後期,等到理財收益率下行後,會有更多資金轉向資本市場;非標融資受限使得直接融資方式可重新回歸債券與權益,此時發展直接融資可謂具有“天時地利”。不僅有利於經濟轉型、解決我國金融資源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間的錯配,還可以緩解貸款利率高企帶來的投資不足壓力,更有助於金融反哺經濟,抑制金融泡沫形成,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來源:海通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46

貨幣脫實向虛,放松陷入兩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9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26 07:41 編輯



貨幣脫實向虛,放松陷入兩難——兼論放開直接融資的重要性​
作者:姜超、顧瀟嘯、王丹


摘要:​


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今年以來,央行已經數次下調了正回購利率,加上啟用PSL、SLF和MLF等各種創新工具,但對降低貸款利率效果有限,3季末的貸款利率比年初仍有上升,因而央行被迫在11月祭出直接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絕招。無風險利率下降是本輪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而此前央行降息的啟動則打開了利率下降的想象空間,但降息以來利率全面飆升。​


央行降息的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這一局面目前尚無根本扭轉。制造業總體低迷、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而12月以來菜價漲幅明顯但豬價未漲,我們預測12月CPI小幅回升至1.5%,通縮風險仍未消除。​


央行持續無為,貨幣放松再度延後。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四周零操作,全周無資金凈投放。近期資金全面收緊,有巨額IPO申購,股市暴漲及新股低價發行下的賺錢效應吸引資金紛紛入市等多方因素,共同推高資金利率,而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自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


貨幣脫實向虛,實體難以受益。其中的核心原因或在於資金流向發生了變化,貨幣創造脫實向虛。過去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實體經濟,因而可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今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虛擬經濟,可以催生資本市場的繁榮,而實體經濟則未必能獲得資金,反而可能資金更加稀缺,導致實體利率上升。​


14年以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從融資規模上看,2009年以來銀行、保險和多元金融的融資規模增長迅速,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


另一方面,總體的社會融資總量卻並沒有增長,今年以來每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屢創新低,主要源於實體融資需求低迷。過去實體經濟中房地產、制造業出口等興旺發達,融資需求高漲,銀行也可以從中獲益。而目前實體經濟去杠桿,壞賬率上升,銀行有錢也不敢投入實體經濟,而經濟下滑實體融資需求不足,使得虛擬融資占整體融資的份額加大,成為融資需求的主力。​


發展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因而解決之道應非僅靠央行放松貨幣,還需放開直接融資,通過增加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融資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我國利率市場化已進入中後期,等到理財收益率下行後,會有更多資金轉向資本市場;非標融資受限使得直接融資方式可重新回歸債券與權益,此時發展直接融資可謂具有“天時地利”。不僅有利於經濟轉型、解決我國金融資源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間的錯配,還可以緩解貸款利率高企帶來的投資不足壓力,更有助於金融反哺經濟,抑制金融泡沫形成,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正文:​


11月央行降息,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但自降息以來,穩增長、抗通縮等目標無一實現,只有股市大幅暴漲。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實體融資需求低迷。​


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


但長遠來看,縱觀歐美日等國金融危機以後的表現,都是經濟去杠桿、金融加杠桿,在寬松貨幣政策的保駕護航下,迎來了股債雙牛,歷史經驗表明利率下降是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只不過在央行放水之前,首先需要打通資本市場與經濟之間的渠道,亦即需要完全放開直接融資,讓金融反哺經濟。​


1.  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

1.1  融資成本高企致經濟回落,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數次下調了正回購利率,加上啟用PSL、SLF和MLF等各種創新工具,但對降低貸款利率效果有限,3季末的貸款利率比年初仍有上升,因而央行被迫在11月祭出直接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絕招。​


無風險利率下降是本輪股債雙牛行情的基石,而此前央行降息的啟動則打開了利率下降的想象空間,但降息以來利率全面飆升。無論是貨幣市場利率、國債收益率還是企業債券利率,均比降息之前的11月21日顯著上升,意味著央行降息並未達到預料目的。​


目前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已持續一周維持在5%以上,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高;債券市場的中低評級企業債利率平均比降息前上升了100bp,部分股份制銀行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重新回到了5.5%以上,意味著降息之後銀行貸款利率打折基本成為奢望,因為5.6%的貸款基準利率不夠銀行理財保本。​


自央行宣布降息至今已經一個月有余,而期間實體經濟波瀾不驚,但資本市場則是驚心動魄,股市經歷了大幅上漲,截止12月24日上證指數一月漲幅接近28%;12月第一周滬指大漲9.6%,創近六年最大單周漲幅,成交超1000億美元,5倍於年內不到200億美元的平均交易量,並打破了2010年860億美元最高單日成交記錄。兩市成交突破萬億,達到10740億元,亦創造了歷史記錄。​


央行降息的核心原因在於經濟持續下行、通縮風險加劇,這一局面目前尚無根本扭轉。12月匯豐PMI大幅回落至49.5,為7個月來首次低於榮枯線,顯示制造業總體低迷、經濟增長動能不足。12月匯豐PMI購進價格由上月44.7降至41.8,產出價格由上月46.3降至44.5,預示12月PPI環比仍將回落。而12月以來菜價漲幅明顯但豬價未漲,我們預測12月CPI小幅回升至1.5%,通縮風險仍未消除。​


2.  央行持續無為,貨幣放松再度延後​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四周零操作,全周無資金凈投放。外媒報道上周央行對12月到期的5000億MLF進行了部分續作,同時啟動SLO投放短期流動性。近期資金全面收緊,有巨額IPO申購,股市暴漲及新股低價發行下的賺錢效應吸引資金紛紛入市等多方因素,共同推高資金利率,而央行對金融泡沫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短期無為。​


自12月以來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也印證我們此前貨幣政策短期兩難的判斷,源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政策放松失效。​


3.  貨幣脫實向虛,實體難以受益


其中的核心原因或在於資金流向發生了變化,貨幣創造脫實向虛。過去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實體經濟,因而可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今降息後資金主要流向虛擬經濟,可以催生資本市場的繁榮,而實體經濟則未必能獲得資金,反而可能資金更加稀缺,導致實體利率上升。​


14年以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從融資規模上看,2009年以來銀行、保險和多元金融的融資規模增長迅速,而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的總融資規模增速飆升至54.6%,虛擬融資規模迅速膨脹。​


另一方面,總體的社會融資總量卻並沒有增長,今年以來每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屢創新低,主要源於實體融資需求低迷。過去實體經濟中房地產、制造業出口等興旺發達,融資需求高漲,銀行也可以從中獲益。而目前實體經濟去杠桿,壞賬率上升,銀行有錢也不敢投入實體經濟,而經濟下滑實體融資需求不足,使得虛擬融資占整體融資的份額加大,成為融資需求的主力。​


而今年年中以來,股票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和融資余額大幅上升,也同樣印證了資金流向虛擬經濟、催生資本市場繁榮。過去半年中,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從5月底5299億元的低點激增至12月初1.2萬億元的高點,增幅達127%,而股市融資余額從6月初的3908億元低點增至12月底超過一萬億元,10月份以來增速達到近60%。​


4. 發展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


因而解決之道應非僅靠央行放松貨幣,還需放開直接融資,通過增加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融資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非標驅動融資結構變遷,但直接融資占比仍低​


社會融資總量視角下,09年後我國企業直接融資占比出現明顯上升,從09年的10%上升為13年的43%左右。但14年以來,直接融資占比卻又跌回到30%-35%。從增速上看,2013年以來直接融資增速有回升趨勢,而間接融資增速持續回落。​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在於銀行理財產品配置非標資產。當前我國直接融資占比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組成,債券和股票融資占比較低,而09-13年間我國直接融資占比的上升則更多是由表外非標融資所驅動的。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是以理財為媒介進行的。​


但隨著13年下半年的8號文出臺,對理財投資非標的監管逐漸加強,同時經濟下行風險顯現,非標產品剛性兌付壓力加大,導致其供需雙降,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規模萎縮,因此14年以來我國直接融資占比出現明顯回落。而隨著理財產品規模的擴大,其可配置的高收益、低風險資產日益減少,理財資產池與預期收益率的利差逐步收窄,這意味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已步入中後期,非標融資出現萎縮也預示著直接融資的主力又重回到債券與權益融資。​


直接融資回歸股債,解決金融資源錯配​


美國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後信貸回歸大類資產,給予了直接融資發展天然的土壤,有助於解決金融資源錯配問題,使得企業可以相對低成本、更便捷地融資。美國於1986年完成利率市場化,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導致資金重新回流到股市和債市,存款規模增速放緩,信貸供需雙降。而股債雙牛帶來直接融資占比上升,並穩定在88%-91%的區間內因而優秀企業的成長受益於金融市場的繁榮,金融反哺經濟的結果最終體現為美國GDP增速在80年代以來翻了3倍。​


而反觀我國,過去企業過於依賴信貸間接融資,導致金融資源在企業間配置不均,成為制造業產能過剩、新興行業崛起較慢的一個原因。14年以來,我國新增社會融資總量中企業債券的融資占比為14%,股票融資占比為2.5%,對比占比60%左右的信貸融資,前兩者提升空間很大。從最新的10月社融數據來看,盡管信貸與非標融資均萎縮,但債券和股票融資的比例穩步上升。而11月以來,監管部門新規頻出,也有助於推動直接融資占比上升。​


銀證兩會ABS跑步前進。今年11月,銀監會和證監會先後發布《關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和《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前者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而後者則將業務主體擴展至基金子公司、改審批制為事後備案制,縮短發行時間、提升發行效率的目的顯而易見。其背後的含義是,管理層希望借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債權類直接融資的供給,而這將進一步促進直接融資比重的上升。​


公司債管理新規緊隨其後。而上周五證監會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重點提出,將發行主體擴至所有公司制法人,並在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基礎上全面建立非公開發行制度,其中公開發行取消了保薦制和發審制,非公開發行則實行備案制。​


當前社融成本仍高、政府全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管理辦法》的發布,意味著管理層希望通過拓展融資渠道、提升融資效率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也意味著公司債的供給有望提升、債券投資品種有望得到豐富。​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引入債務違約,否則不利於利率下降。最新版的公司債註冊制中引入投資者分類制度值得肯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提高了風險資產的投資門檻,有助控制違約後風險擴散,從而助於公募債券領域剛兌的破除。以後買高收益債以及垃圾股的將只能是合格投資者,匹配風險與收益。​


IPO註冊制或已不遠。證監會曾在去年11月底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意在貫徹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要求。而在今年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再次提出“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和“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這意味著管理層已對相關方案進行深入討論,股票IPO註冊制的推行或已不遠。​


放開直接融資,金融反哺經濟。​


我國利率市場化已進入中後期,等到理財收益率下行後,會有更多資金轉向資本市場;非標融資受限使得直接融資方式可重新回歸債券與權益,此時發展直接融資可謂具有“天時地利”。不僅有利於經濟轉型、解決我國金融資源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間的錯配,還可以緩解貸款利率高企帶來的投資不足壓力,更有助於金融反哺經濟,抑制金融泡沫形成,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來源:海通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01

扭轉資金脫實向虛 銀監會將嚴查十大違規行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6/1022540.html

7月14日,銀監會召開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在會上銀監會有關人士表示,下半年“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防範好流動性風險、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海外合規風險、非法集資風險等四類風險。

______.thumb_head

7月14日,銀監會召開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在會上銀監會有關人士表示,下半年“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防範好流動性風險、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海外合規風險、非法集資風險等四類風險。開展全面風險排查,強化風險排查的準確性和風險處置的有效性。

根據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落實好風險防控主體責任,落實好“董事長作為風險防範第一責任人、行長作為風險控制第一責任人、監事長作為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數據顯示,截止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金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撥備覆蓋率保持在161.%的水平。

下半年,為遏制不良貸款快速上升,銀監會表示,要進一步挖掘銀行業金融機構回收核銷不良資產的潛力,激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批量市場化處置不良資產的活力,提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效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能力。並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機構範圍。

據悉,今年上半年,在化解風險方面,銀監會組織對鋼鐵、煤炭行業開展專項信貸檢查,及時查處房地產“首付貸”等虛假按揭行為,嚴肅查處票據違規案件,強化信托公司風險管控要求。

下半年,銀監會將以“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回頭看”為契機,著力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現象。要重點嚴查十大行為:

一是落實中央宏觀政策和監管要求不力的行為;

二是考核激勵機制不科學,重發展速度、輕風險內控的行為;

三是違規收費,增加企業融資負擔的行為;四是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資金“脫實向虛”的行為;

五是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簽訂抽屜協議、貸款“三查”執行不力等行為;

六是違規私售飛單和代理銷售,誤導或誘導購買投資產品的行為;

七是充當資金掮客,參與民間借貸和非法集資的行為;

八是操作風險管控不力,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的行為;

九是內外勾結、違法犯罪的行為;

十是瞞報或遲報重大風險案件、對相關責任人查處問責不力的行為。

  • 21世紀經濟報道
  • 張喜威
  • 李玉敏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35

央行: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桿行為

央行發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人民銀行下一階段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為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具體內容如下

2016年以來,國際經濟政治領域的不確定性因素進一步增多,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但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部分地區資產泡沫問題凸顯。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貨幣政策的審慎和穩健,尤其是註重根據形勢變化把握好調控的節奏、力度和工具組合,加強預調微調,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和期限結構,保持適度流動性。在年初普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補充長期流動性缺口的基礎上,更多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靈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動性。同時,建立公開市場每日操作常態化機制,開展中期流動性常態化操作。

二是推動調控框架逐步轉型。一方面繼續強化價格型調控傳導機制,探索構建利率走廊機制,另一方面也註意在一定區間內保持利率彈性,與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變化相匹配,發揮價格調節和引導功能。

連續在7天期逆回購利率進行操作,釋放政策信號,並適時增加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品種,引導和優化貨幣市場交易期限結構。

三是進一步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MPA),對金融機構行為進行多維度引導;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擴大至全國範圍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按照“因城施策”原則對房地產信貸市場實施調控,強化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

四是促進信貸結構優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和抵押補充貸款、窗口指導等的作用,創設扶貧再貸款,將民營銀行納入支小再貸款的支持範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改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與此同時,堅定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疏通傳導渠道。繼續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著力培育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國債收益率曲線和貸款基礎利率(LPR)等為代表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不斷健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初步形成“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匯率政策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圓滿完成人民幣加入SDR籃子的各項技術性準備,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正式生效。

穩健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較快增長,利率水平低位運行,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2016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1.3%;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比年初增加12.65萬億元,同比多增925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1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7%。2016年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8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9370元。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消費貢獻率繼續提高,投資緩中趨穩,貿易順差收窄。工業生產平穩增長,企業效益好轉,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6.7%,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0%。

展望2017年,全球經濟總體呈現複蘇態勢,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巨大,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深化實施,中國經濟新的動能正在增強,穩定經濟的有利因素逐步增多。當然也須看到,全球經濟強勁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黑天鵝”事件還可能較多;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穩定經濟增長、防範資產泡沫與促進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面臨較多挑戰,結構性矛盾仍較為突出。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抑制資產泡沫,防止“脫實向虛”,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一是保持總量穩定,綜合運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加強預調微調,調節好貨幣閘門。適應貨幣供應方式變化和金融創新發展,密切關註國內外形勢變化對流動性的可能沖擊,更準確地監測和把握全社會的實際融資狀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並逐步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繼續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促進結構優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和抵押補充貸款的作用,強化信貸政策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持續改進對制造強國建設的金融支持與服務,重點做好鋼鐵、煤炭去產能的金融支持工作。繼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及鐵路、船舶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轉型調整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養老等新消費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的積極作用。改進完善金融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加強信息對接共享和統計監測,統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專項金融債券發行和信貸資金銜接投放管理工作,深入推進金融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支持貧困戶脫貧。紮實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依法穩妥規範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水利、農業基礎設施、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對外合作、現代種業、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完善“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開展金融精準扶貧政策效果評估。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實施力度,深化科技金融結合試點,積極探索金融支持創業創新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科技、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從提高金融市場深度入手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探索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加強對金融機構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強化行業自律和風險防範,維護公平定價秩序。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為基於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推進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直接交易市場發展,更好地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服務。密切關註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完善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

四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堅持市場化改革與發展方向,堅持創新和監管相協調,豐富債券市場產品和層次,完善市場基礎設施,穩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效率。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產品創新,完善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金融債券發行管理機制,優化債券及衍生品交易機制。穩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支持境外各類主體在境內人民幣市場發行債券融資,提高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的便利性,推動境內機構赴境外發行債券。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管理,保證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加快建立健全信用風險處置機制,建立債券市場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加強債券市場管理協調和跨部門監管協作,切實發揮債券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實於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之中。繼續推動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密切監測評估改革成效,不斷提高縣事業部服務縣域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推動落實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不斷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會同有關單位根據改革方案要求和職責分工,抓緊做好健全治理結構、業務劃分、完善風險補償機制等後續工作,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符合中國特色、能更好地為當前經濟發展服務、可持續運營的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及其政策環境。繼續推動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發展。

六是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保持總量穩定、促進結構優化。進一步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設,加強重點領域風險排查,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資產質量和流動性變化情況、股票市場異常波動、保險資金運用、房地產泡沫風險、互聯網金融、跨境資金流動、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繼續做好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風險壓力測試,及時提示風險,完善應對預案。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桿行為,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提高預期管理能力,維護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加快完善存款保險的風險識別和處置功能,充分發揮存款保險市場化風險化解機制的作用。深入研究並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一同類金融產品的標準規制,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規則,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落實監管責任。深化資本市場體制機制改革,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堅持綜合施策,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4

民間投資下行 民建中央建議扭轉“脫實向虛”態勢

在過去幾年間,民間投資的增速從20%之上一度滑落到個位數,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去年,民建中央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應對民間投資下行”作為重點專題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的成果轉化為《民建中央關於提振民企投資信心應對民間投資下行的提案》,這份提案將與其它30多份提案一起作為民建中央提案被遞交即將開幕的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次會議。

27日,這項調研帶隊人、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民建中央2017年兩會提案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民企轉型能力不足和實體經濟回報率低是民間投資下滑的兩個重要原因。提振民間投資的信心關鍵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民企轉型創新能力,擴大民企投資空間。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超過六成的民間投資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2年之後,受到國外市場疲軟出口不振,國內產能過剩擠壓實體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民間投資的增速不斷下滑——從原來的20%~30%最低下滑到2%。

辜勝阻在調研中發現,不僅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占比下滑,而且在不同地區還出現分化,遼寧省2016年上半年出現了民間投資60%的負增長,但深圳市卻出現了70%以上的增長。這背後反應出的是不同地區民間投資能力存在差異。

因此,提案將引導民間投資轉型升級,扭轉“脫實向需”態勢作為激活民間資本活力的首要建議。提案建議,多舉措推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把推進新興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作為企業轉型的新契機。鞏固實體經濟基礎,提高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實體經濟,激發民企投資活力。

辜勝阻說,在讓民企“有能力”投資的同時,還必須讓民企“有空間投”,也就是應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增強政府和國企投資的引導“協同效應”,防止對民間投資“擠出效應”。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放寬市場準入,最大限度的為民間資本騰出投資空間。建立行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逐步消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扶持民間投資進入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

提案建議大力推廣PPP模式,發揮政府資本的引導放大效應和民間資本的靈活、創新優勢,形成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的合力。

辜勝阻表示,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影響民間投資意願的一大因素。“民企的融資成本基本上都在10%以上,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只有3%~5%,很多民間資本沒有動力進行投資。”辜勝阻說。

提案建議組合出拳降低民營企業成本,讓企業有利可圖,使民企“想投資”。具體政策包括適度調整企業“五險一金”支出,合理控制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還應該進一步改革稅收體制,嚴格執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嚴厲查處“亂收費”、“亂罰款”行為。防止在財政下行過程中征收“過頭稅”,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22

習近平:我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 不能脫實向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巨,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穩紮穩打,善作善成,紮實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4月的八桂大地,春風和煦,萬紫千紅。據新華社,4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政府主席陳武陪同下,來到北海、南寧等地,深入港口、企業、重點項目、創新示範基地和文化單位,考察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地了解基層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

習近平19日上午從北京乘專機到達北海市,下午首先來到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考察。習近平詳細了解漢代合浦港口情況,步入青銅之光、土火之韻、碧海絲路等展廳,察看合浦漢墓出土的我國古代青銅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漢代北部灣地區對外通商交往史。他指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建設要註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這里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離開博物館,習近平乘車來到鐵山港公用碼頭,察看碼頭運營,聽取北部灣港口規劃建設和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建設情況介紹,詳細了解通過港口、經濟區同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的做法和成效。得知鐵山港短短幾年貨物年吞吐量由100多萬噸增加到2000多萬噸,習近平很高興,稱這里區位條件好、前景廣闊。他強調,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很重要,一定要把北部灣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廣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

正在現場作業的碼頭工人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地圍攏過來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他們親切握手,勉勵他們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樹立和展示當代工人階級良好形象。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人心所向,我們要在這個框架下推動大開放大開發,進而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大家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總書記熱情洋溢的話語,使在場每個人都深受感染。

夕陽輝映下的紅樹林格外壯觀,習近平踏著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洋衛士”之稱。習近平聽介紹、看實景,詳細了解紅樹林生長習性以及對海洋生態的調節作用。他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2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南寧,考察了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他到熱軋中厚板制造中心、高端鋁合金新材料部件區、冷軋制造中心、中車廠房、高端鋁合金新材料應用區,了解企業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船舶等領域高性能鋁材產業情況,察看熱軋中厚板生產線、初軋操作控制室和高鐵車廂、超大直徑鋁合金圓錠、全鋁工業廠房、全鋁人行天橋、全鋁新能源客車等大部件產品。習近平對公司勇於創新創造給予肯定。他指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強知識、人才積累,不斷突破難題、攀登高峰,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20日下午,習近平在南寧考察了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項目和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在那考河濕地公園,習近平聽取南寧市內河水系分布、“海綿城市”建設等情況介紹,實地察看整治成效。他對南寧市整治城市內河河道,形成水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休閑濱水景觀帶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他們探索更多經驗。習近平指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理念,也是今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遵循。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習近平同正在這里休閑的居民群眾親切交談,祝他們生活幸福。

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習近平聽取基地總體規劃和營運介紹,視察基地入駐企業在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創新之星、孵化加速、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展示,了解基地推動外地企業同本土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和“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情況。他強調,開展區域合作和經濟技術合作,重在互利雙贏。創新和創業相連一體、共生共存。建設創新示範基地,要遵循創新發展規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務、有機的產業配套、先進的技術支撐,構建富有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

隨後,習近平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來自農村、企業、機關、學校、科研單位的基層代表鼓掌歡迎總書記,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習近平對大家說,請一些不同行業的基層代表來座談,主要是想聽聽大家對開好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大家可以敞開思想、暢所欲言。與會基層代表聯系實際,從不同角度談變化論發展、講成績擺問題、提建議表期待,心系大局,言辭懇切。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插話交流,並就改善人才區域布局、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加快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做好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加強群眾衛生健康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宣傳思想工作水平等發表了重要意見。

在聽取了14位代表發言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制定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對黨和人民事業產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的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逐步繪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藍圖,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籌備黨的十九大,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以多種方式廣泛吸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基層的同誌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和生產工作一線,參與經濟社會生活最直接,同人民群眾聯系最經常,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見效感知最真切,往往能提出很多樸實、具體、反映群眾心聲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發揚民主、籌備黨的十九大,要高度重視基層同誌的參與和作用。廣大黨員、幹部要註意把各方面新情況新問題新期待,特別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社會各方面關註的熱點焦點問題收集起來,通過合適渠道反映上來,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依據。會後,習近平同基層代表合影留念。

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他希望廣西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真抓實幹,把富民興桂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指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進一步前進。特別要突出定向、精準、有度,深化“三去一降一補”,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深入實施質量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推進關鍵項目落地,夯實提升中國-東盟開放平臺,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指出,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強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延伸農業產業鏈,著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提高農業綜合素質、效益、競爭力。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

習近平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這幾項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要一並研究、同步推進。當前,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倒排工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要針對致貧原因分類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虛功,下一番繡花的功夫。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規措施。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

習近平指出,領導班子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火車頭”,建設好領導班子是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的關鍵,也是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關鍵。特別要提高領導班子思想政治水平、專業化水平、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強化領導班子整體功能。各級領導幹部要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勤學苦幹、多思善悟中盡快成為行家里手,全面取得領導工作主動權。要註重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訓,使各級領導班子都立好規矩,形成既激發個人又依靠集體、既信任鼓勵又批評監督、既包容失誤又及時糾錯、既團結協作又不違原則的良好政治生態。

王滬寧、栗戰書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誌陪同考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03

上交所:繼續全面加強一線監管 抑制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上交所發布滬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提出,監管上,繼續全面加強一線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抑制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第一,鞏固整治市場亂象的成果。從嚴監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組、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繼續完善高送轉、股東減持、權益變動等相關配套制度。第二,持續推進全方位、實質性監管。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堅決打擊,讓中介機構承擔起“看門人”的責任。第三,實施穿透式監管,防止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對杠桿增持、舉牌等行為,強化出資方、資金來源、杠桿水平等方面的穿透式披露,在揭示風險的同時,也避免違規杠桿資金流入股市,防止金融風險的交叉感染,維護市場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