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排隊等入俱樂部 阿婆靠玩具訓練腦袋

1 : GS(14)@2017-04-04 08:59:59

俱樂部有些遊戲要改規則,如馬騮上樹,原意是不要整跌馬騮,改一改變成鬥跌得多馬騮,最重要是她們玩得興奮。



【專題籽:胚芽故事】阿婆走得快,一定有古怪。星期三、五,朝早九點未到,就有班老人家在大圍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署門口等候。2013年起,這裏有個「腦玩童俱樂部」,90歲的梁瑞蓮婆婆每次一定報到,「我呀,之前搬了去青衣,都要搭車回來玩呀!哈哈!」見佢玩時笑到喘晒氣,傳染到我依住棚牙標住眼水睇佢笑。玩具,真係成世人都要玩㗎!



蕭白蓮婆婆(72歲),卅多歲時由泰國嫁來香港。花恤衫、銀白色長辮子,在室內都架着副大黑超,拿着大大本數簿走入來,好酷咁。她最愛玩益智拼圖玩具,借回家天天玩,遇着解不過的關卡,就找職員、社工、老友記幫手解謎。十幾個益智玩具,每個40至60關,她已全部完成。還用「數簿」、泰文拼音細細記錄通關方法,正宗「秘笈」。望着成叠寫滿字的月曆紙同數簿,我們嘖嘖稱奇,白蓮有點得意,揭來揭去做解說。



白蓮婆婆的至尊秘笈,是她先生昔日的研究筆記。二人的字重叠,講起,白蓮婆婆仍眼濕濕。

網上瘋傳的揼冰企鵝,白蓮婆婆(中)正在嘗試。

瑞蓮婆婆早前搬了去青衣跟孩子住,但日日搭車回大圍玩,結果最近又搬回大圍。

何堯婆婆(84歲)玩四巧板很耍家,但最愛還是集體遊戲。

有人傾偈有人笑 活動腦筋最重要

「1998年老公走了,我不認識別人,整天躲在家。」白蓮婆婆說。沒多少朋友,來這裏以前,天天行街市、行商場、試按摩椅。「一個人,連電視都沒有。冇記性,行到入廚房又唔記得攞乜。」直至去年其他老玩童帶她來:「就拿這些玩具回去玩。在這裏,有人傾偈有人笑,開心好多。過到關,我自己笑,笑到別人以為我黐線呀,哈哈哈!」中心服務總監助理周潔芯解釋:「老人家,一個人生活的時間總是較多。玩玩具,可給他們動力去活動腦筋。給他們機會與人溝通,接觸更多不同的人。」玩遊戲對孩子腦袋成長很重要,對老玩童們而言,卻有另一重意義。而每個老人家入會前,都會做一份腦退化測驗,三個月後再測,發現很多老人家在認知能力及整體生活質素及心理健康都有改善,且總有人玩到唔捨得走:「有些還會走去斜對面的青少年中心,跟細路們再玩下半場。好爛玩㗎!」



周潔芯姑娘看着一些孤僻的老玩童在這裏識朋友,越來越會笑,覺得很意外。

幫老人家揀遊戲

其實在歐洲、日本及台灣近年都努力發展「代間玩具」(即3歲至80歲也適合的玩具),香港卻似乎未有這類型公司。去年理工大學的學生為「腦玩童俱樂部」的老人家設計玩具,並列出了替老人家揀玩具的其中三個要點。



鮮艷對比色彩

白蓮婆婆雙眼患白內障,看不清手上的是甚麼車仔,只能分辨出色彩對比大的車仔。她說:「之前另一套玩具,全部都是紅色、桃紅及紫紅等近似的顏色,我分不出。」



生活化的主題

生活化的玩具很適合老人家,因為全部都是他們平日接觸到的情境。例如這款砌橙玩具,老人家一看就知道怎做了。



改裝玩具

有些玩具的提示卡,對老人家而言或許太細,中心將提示圖案都放大,加厚方便老玩童拿起。



Facebook:ToyLibraryElderly



記者:陳慧敏攝影:黃子偉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3/199763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95

【專題籽】插畫家記錄油麻地街坊餵貓 住嗰區畫嗰區

1 : GS(14)@2017-04-08 19:40:39

【專題籽:胚芽故事】圍着棋盤聚賭的老伯、石凳上打瞌睡的大叔、鋪墊露宿的無家者、在天后廟前拍照的外國遊客,空氣隱含香燭氣味,卡拉OK歌聲自廟街傳來……這裏是油麻地榕樹頭。「榕樹頭容納到好多唔同背景嘅人,黑白兩道嘅人共存但又未至於會衝突,係個好融洽嘅地方。」對,還有她,這身形瘦小雙眼明亮的插畫家亦是這裏常客。



她是柯慧惠(慧惠),一位八十後插畫家,最愛繪畫社區小店,以細膩筆觸記錄眼中的香港,「尤其鍾意畫人,因為唔同社區嘅街坊或者小店老闆都有自己個性,有時同佢哋傾偈,鍾意咗佢哋喎,就會覺得如果可以畫低佢哋就好啦,尤其是可以畫得比佢哋現實上更加靚,咁我就好有成功感。」說罷做了個「阿媽我得咗啦」的動作,這般活潑模樣,怎麼和坐在地上靜靜作畫的她,看似有點落差?細談下,會發現這乍看安靜甚至帶點靦腆的女生,只要說起畫畫就會突然手舞足蹈起來,「一來好想享受畫嘅過程,想畫慢啲,但二來又覺得,仲有好多嘢未畫,點算呢?」她眉頭一皺,語速漸快:「係咪應該加快速度呢?係好矛盾,跟住就嗚呀呀呀……結論都係要努力繼續畫多啲啦。」說時雙手模擬加速跑步狀,講到咁肉緊,無非因為對畫畫的熱愛。



慧惠親身捕獲秋爸,希望畫下他十八年來照顧流浪貓的故事。

這裏數十隻流浪貓,全由秋爸每日親自烹煮鮮魚,和義工悉心照料,養得肥肥白白。

這是慧惠筆下的秋爸故事速寫完成圖。


一街之隔盡顯貧富懸殊


由2014年畫雨傘運動,到畫單車舖、文具店等各式小店舖、小人物,慧惠喜愛畫舊區,觀察裏面隱藏的時間痕迹。作為土生土長的油麻地人,她希望在年尾出一本畫集,繪畫油麻地不同社區空間及人物故事,作為「給油麻地的情書」,「因為好多時都會話,住得越近嘅地方,反而越唔了解個地方。」她舉例說,畫油麻地期間才觀察到,窩打老道8號變成了離地私人住宅,「你會見到佢第一層已經由五樓開始,因為對面就係垃圾站同露宿者之家,貧富懸殊喺兩條街之間好清楚咁見到。」又提及油麻地戲院,從自小經常看到的三級片海報,到現時改建成「好正氣的戲曲表演場地」;百老匯電影中心附近亦興起自由定價餐廳等新型小店,變得更多元化,「除咗彌敦道嘅繁忙連鎖店,其實當你行落幾條街,行到去上海街、新填地街甚至窩打老道果欄,仲有好多好多嘢可以慢慢行、慢慢睇,唔使行大商場,喺呢啲舊區都夠你hea足成日。」以為畫畫是缺乏社交機會的活動嗎?其實不然。像訪問當日,慧惠坐在天后廟前畫畫,漸漸有人靠攏圍觀,由阿伯、嬸嬸、學生、母女、外國旅客、南亞街坊,說得出都有,「佢哋睇住我畫畫,好多時同我傾偈嘅都係南亞裔人,會用英文問我:『你點解會畫呢度呀?畫得幾好喎!』媽咪嗰輩有時都好慷慨咁讚我,伯伯通常比較沉默,望你十分鐘就走。」透過現場作畫並與街坊交流,她收集到更多社區故事,如訪問當日她繪畫的餵貓義工,正是其中之一。事緣有街坊問她知否有一名叫秋爸的街坊,餵養數十隻流浪貓,每日風雨不改一餵十八年,於是慧惠決定親身捕獲他,「秋爸會就住唔同貓嘅口味,買唔同魚,一碟碟遞上去畀流浪貓。」本身也是資深貓奴的慧惠,決定畫下秋爸的故事,收錄在暫名為《給油麻地的情書》的畫集內,「希望透過畫,分享畀唔同人知道,原來香港仲有咁好嘅人同事。」



常說住得越近的地方反而越不了解,慧惠(右)決定畫她居住了多年的油麻地,她眼中的榕樹頭有無家者、年輕人、外國遊客、清潔嬸嬸和抽煙老伯。

慧惠在雨傘運動畫彌敦道期間認識了榮興單車鍾老闆(左圖中),「佢路過見我畫,話:『都唔錯喎,不如你去我間舖畫啦。』」

Facebook:慧惠



記者:封愷瑜攝影:潘志恆(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陳漢榮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7/19981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02

【專題籽】80後十年大計 設計遊艇建海上party room

1 : GS(14)@2017-04-12 22:43:10

畢業後,他們分別從事獨立電影拍攝、核數、廣告及營銷,從沒想過有天會到船上工作,猶如時光倒流回到中學時。



【專題籽:胚芽故事】遊艇是有錢人玩意,養船和油錢均是天文數字,對香港人來說堅離地。於香港仔長大的八十後陳梓桓、陳子坤(Kenny)、張益良(Andrew)及黎志揚(Felix)是中學同學,當中陳子坤爸爸是水上人,當年每逢節日他們總會上船玩,因而萌生買船改裝成咖啡店的概念。事隔十年,他們心中那艘船「FLOAT」終於下水,十年大計下半部正式開始。



四人升讀大學後很少聯絡,工作幾年後,想起當年約定,於是相約構思設計,找建築及設計師朋友幫忙,詢問對於海上工作及工程較熟悉的家人意見,邊學邊試。為了實現大計他們更先後辭職,拿出積蓄,甚至貸款,集資約五百萬元,前後花了約三年時間,不斷與船廠溝通,「FLOAT」終告完成。他們發現在船上做生意須面對牌照及保養問題,擁有一艘船並不容易,接到生意,甚至也要上場當水手,他們就是不信這艘船養活不到他們。他們不是設計出身,如何利用設計增加空間感是大挑戰,「外國流行船屋,於是上網搜尋它的外形。我們希望船像工廈的party room,同時亦可出租予人辦婚禮。」他們為了玩得更盡,找來沒有設計船隻經驗的建築系碩士學生周國華(Patrick)提供物料意見和監工。這架船屬雙體船設計,意指是將兩艘船合併,船身特別寬闊,兩旁落地大玻璃令船上的人感覺與大海更接近。下層分為兩邊空間,備有衣帽間和茶水間,中間樓梯將人流分散至各處,頂層設計開揚,還有人工草地、表演台及水吧。枱腳、樓梯邊及船身加設射燈,旨在令客人多享受室外空間。物料細節也絕不馬虎,選用耐磨防潮的緬甸柚木作欄杆扶手及地板、舊船木做的門和黑板牆充滿工業風格。船的保養十分重要,他們都要親力親為,並笑說:「辛苦在平日在家不用做家務,但在船上要一手包辦,甚至要洗廁所。」香港缺乏土地問題嚴重,令他們向海發展,與其辛苦捱騾仔,等儲錢上車買樓,不如冒險博一博,上船創業。



入夜後的FLOAT會亮燈,照亮每個角落,感覺更特別。(受訪者提供)

為吸引大家在室外吹海風,看夜景,所以很着重室外設計,特別鋪了人造草皮。

室內選用淺色木材,與窗框的黑鋼形成對比,室內傢俬更可隨意移動。


貼心設計的衣帽間,備有門鎖櫃,可放置重要物品。

黑板牆與舊船木做的木門,呈現工業風設計。黑板可因應不同主題派對轉換手繪圖案。

特地與本地品牌合作推出專屬FLOAT的香薰產品,散發薄荷和檸檬的清新氣息。



水上人爸爸點睇?

Kenny的爸爸陳國樺曾是漁民,現職海上工程,以往常載四人出海玩,沒想過兒子會做與船有關的工作。「現在的年輕人怎會下海那麼辛苦。他們說要設計一艘船出來,由零開始,最後真的做到這艘船出來,很厲害。」四人已考獲艇牌,下一步會考大船牌,現在要開動這艘船,陳爸爸暫時會客串做船長。



FLOAT遊樂船規格

•78呎長•兩層雙體船•總面積3,000呎•合資超過五百萬•每月停泊費$25,000•可容納五十人•停泊首兩小時$15,000起•行駛首兩小時$25,000起•然後每小時3至4千元計算(受訪者提供)



facebook: floathongkong記者:畢慧婷攝影:周芝瑩編輯:蕭家慧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1/19986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73

【專題籽】印度人自認香港仔 此心安處是吾鄉

1 : GS(14)@2017-04-13 00:24:34

Asha(左起)、Ricky、Jeff、PinkyRicky及Jeff夥拍英港混血YouTuber Asha,及旅遊博客Pinky,赴印度拍攝《兩面不是人》節目。



【專題籽:胚芽故事】眼前兩位印度人陳振華(Ricky)及Jeffrey Andrews(Jeff),去到旺角比記者更熟路,廣東話溝通完全沒問題。Ricky:「我不過是曬黑了的香港人。」旁邊的Jeff講廣東話夾雜簡單英語,談起港式地道文化卻滔滔如流,近三年他一直幫助重慶大廈的難民融入香港。他們都說:「若然膚色是造成隔閡的原因,請闔上眼,我們都是香港人。」



同行的Jeff於祖父輩已移港生活,他是在港出生,而這次是他第三次回印度。跟Ricky相比,Jeff膚色明顯黝黑,一問之下,才知道印度人也有分南北兩種。Jeff屬南印度人,母語講泰米爾話,膚色偏深,在印度算是少數族裔,受北印人歧視。「回印度覺得自己是過客。北印人會恥笑我們黑得像非洲人,不想跟我們來往。」以往回印度,父母對他很保護,謝絕街邊食物,入住體面的酒店,沒機會深入了解家鄉。這回拍攝真人騷,Jeff參加了印度婚禮,學當地人逼巴士。旅途中他感受到印度人的熱情,「身貼身的搭巴士,甚至要爬上巴士頂蓋,周圍的人會主動聊天,不似香港搭地鐵時,低頭族只顧按電話。」縱使加深對印度的認識,但反而鞏固了他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到埗第一日已掛住叉鴨飯,不習慣街邊無便利店,我是無法摒棄香港人身份。」
Jeff說:「當印度朋友來香港,我會做嚮導帶他們行廟街。」曾是邊青,加入過黑幫的他,04年因偷竊差點入獄,幸得一位社工為他四出求情,終輕判守行為一年。後在社工鼓勵下,他修讀明愛專上學院的副學士,三年前正式成為香港首批少數族裔註冊社工。現於重慶大廈基督教勵行會工作,服務由非洲、阿拉伯等地來港難民。「他們因戰亂或政治迫害逃到香港,讓他們知道香港歡迎少數族裔,也必須為社會作貢獻。」他認為難民幾經辛苦來港,不想有人被送返落後國度受苦。



Jeff主要工作,是在重慶大廈協助難民融入香港。

Jeff喜歡食雲吞麵、叉鴨飯,完全是香港人口味。

Jeff認同自己香港人身份。

記者:陳海利攝影:梁志永、王國輝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2/19987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14

【專題籽】港生印度人只識廣東話 回鄉探親變啞巴

1 : GS(14)@2017-04-13 00:24:34

Ricky(右)和Jeff跟印度人汗叠汗逼巴士,是有趣難忘的經歷。



【專題籽:胚芽故事】土生土長的印度人陳振華(Ricky)曾演出電視劇《公公出宮》的別都醫生、《衝鋒車》和《金雞SSS》等多齣港產片,難怪有點眼熟。他一早認清自己剪髮、演戲和唱歌三個志向。做過十年剪髮學徒,升做師傅已八年的他,儲落大班熟客仔。他的港人老婆笑言:「他是師奶殺手!」與Ricky行一趟街市,他讚人足秤,又虛心受教煮飯經,?得檔主開心受落。Ricky性格盞鬼活潑,成就他走到幕前,當有通告他便去拍戲、拍劇,並得喬寶寶介紹認識了老婆,現育有兩歲女兒,家庭美滿。這樣的人生理應無憾,直至2月獲邀前往印度拍攝旅遊節目,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變化。



Ricky的父親被台山人領養後移居香港。他自小在港土生土長,童年一時戲言:「我是香港人,別跟我講印度話。」父母見他無心學習,便用廣東話溝通。擁有一身古銅色印度肌膚,卻從未踏足印度國土,他對印度話更一竅不通。持香港特區護照,住屋邨,感受過街坊街里的人情味,吃飯用筷子,假日最愛與家人飲茶,生活習慣與一般港人無異。當他首度遠征印度,原以為身體語言可戰勝語言障礙,到達印度才驚覺:「後悔無學印度話。」



他們結伴參觀印度名勝泰姬陵。

他們造訪印度民居,跟大家盤坐用膳,碟盤都放在地上。

Ricky印度之旅渴望為當地人義務剪頭髮。


Ricky十足香港人,假日最愛跟家人飲茶。


千里尋根 有口難言的心酸

Ricky入鄉隨俗,用膳時用手抓飯,不吃辣也試食咖喱。「吃得滋味時吮手指,別人告知這動作是無禮。」重遇約50個親戚,認識族譜,逐漸萌生對印度的歸屬感,發現一直誤把香港當鄉下,真正老家始終是印度。最深刻一次與印度伯伯交談,因他不諳印度話,便用英文回應,伯伯隨即表示不會英語,令Ricky難得的尋根之旅,竟因言語不通而受阻隔,他痛恨沒學印度話,發誓不讓愛女重蹈覆轍。回港後,要求母親教女兒印度話。現時Ricky跟囡囡講廣東話,嫲嫲和媽媽分別傳授印度話和英文作第二語言。


主演真人騷 試印度神油

ViuTV真人騷《兩面不是人》請來Ricky及同鄉Jeffrey Andrews(Jeff),以印度和香港兩邊做人難作噱頭。預告片中,他們尋找隱世印度神油。佻皮的Ricky假裝倒幾滴水在手指,屈曲的手指當堂伸直,印度人被逗得笑騎騎,掏出鎮店之寶「傳說中的神油」。Jeff全程表情靦腆,被Ricky強迫當場試用,甚具喜劇效果。鏡頭一轉,參觀泰姬陵,Ricky試圖混入印度人專用通道,結果被揭發為「假印度人」;Jeff因持印度護照,立即劃清界線,順利通關。
Jeff對印度的印象是環境骯髒、食東西會肚痛、被騙財,以為做足準備,絕不中招,誰不知,他們天真無知,招惹當地人下手。報名參觀博物館,卻被帶到手信舖,被迫消費。Jeff又目睹當地小孩被培訓成乞丐,向遊客討錢,任職社福界的他說:「憑我的力量,能救得幾多個?」拍攝完結,他返回重慶大廈,繼續埋首處理難民案件。



《兩面不是人》
ViuTV99台播放時間:即日至6月27日 逢星期二10:30pm



記者:陳海利攝影:梁志永、王國輝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2/19987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15

【專題籽】護士夫婦研製天然配方 手工皂液自由斟

1 : GS(14)@2017-04-13 00:24:35

Albert(左)和Amy本同為註冊護士,辭職後以專業知識開設「森林之家」,售賣自家手工產品。



【專題籽:舖仔小店】環保跟生活可以共存,就在於平常的一小步。走入「森林之家」,有股強烈的精油味,但不是化學香料的味道,而是令人醒神通鼻的香茅味。護膚同時愛環境,又可以遠離化學產品,是陳國偉(Albert)和羅家琳(Amy)夫婦倆的堅持。



整個訪問連拍攝,歷時三小時,卻絲毫沒有「瞌眼瞓」的感覺,我想是天然精油的功效。工作室位於荃灣工廈,店內分為三部份,產品區、製皂區、原材料區,全用落地玻璃間隔,一目了然。Albert和Amy是森林之家的創辦人,他們指,玻璃設計是為了增加透明度,令客人看到他們製皂的過程,甚至不介意公開配方,鼓勵客人在原料區選購,自製護膚品,「我們想所有人都能手作日用品,遠離化學商品的毒害,令手作產品普及起來。」兩人本同是註冊護士,在醫院看盡病人苦況,但礙於制度限制,深感自己能幫到的不多。他們知道,人患病或出現皮膚問題,不單是因為病毒感染,更多的是因為工作壓力或生活習慣,後來更發現,人其實是很強勁的機器,只要對自己好一點,身體就有足夠的抵抗力自己修復。於是決定善用知識和興趣,開設森林之家售賣天然產品,用另一種方法守護香港人的健康,「在自己健康的時候照顧好自己,多用天然護膚品,會比睡在病床待我們照顧,效益來得更高。」幾年的護士經驗,幫助他們快速地找出有科學實證的原料,去生產自家產品。在選取有效成份時,為了增強各原料的功效,亦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協同效應」,了解原料特性。



透薄防曬乳液SPF20 PA++30ml$98

生糯米去黑頭皂60g$50

Amy笑言用了一年時間鑽研天然牙膏配方,因無添加防腐劑,牙膏是鹹味的。無公害牙膏每支$70


源頭減廢 拒絕派膠

「自由斟」的概念不是來自樓下便利店,而是兩夫婦在談笑間「叮一聲」,突然構思出來的。他們用由海藻提煉的物質,製作濃縮皂糰,經一個月的皂化後,再用水稀釋成皂液。純天然的皂液難起泡,因為無添加起泡劑,較流質,所以店裏的皂液樽換上「起泡頭」,有別於傳統樽頭,一按即出泡。過往有太多客人希望重用膠樽,但是經店裏回收清洗,無疑加重Albert和Amy的工作量,亦會造成衞生問題。想源頭減廢,拒絕派膠,他們想到「自由斟」。計劃下,客人可自備膠樽,又可用100ml為單位斟回家,毋須一次性購入大支皂液,變相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皂液配方,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埋首一年 做鹹味牙膏

手工皂屬鹼性,有天然抗菌能力,客人重用曾裝沐浴產品的樽,只需要經簡單清水沖洗即可,飲料膠樽則用酒精洗淨瀝乾,重用膠樽是不會影響手工皂液的品質。小店內有「起泡樽頭」賣,不然用起泡網或單用亦可。問到會否將概念延伸至其他產品,Albert指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例如護膚品的抗菌能力沒手工皂般高,「自由斟」便不能夠發展在此類產品上。三年時間,由網店經營至現時的實體店,規模越做越大,工作量日漸倍增,但沒有聘請員工,繼續兩夫婦拍住上。設計、生產、包裝、銷售,全都是他們一手包辦。眼看一切由無變有,產品越來越多樣,他們笑言全靠夠八卦,喜歡和客人聊天,順道為新產品攞靈感。曾經有客人想要防曬用品,他們就着手研究,之後有客想除塵蟎,他們又試做。做做吓,工作室已經有超過70款產品,包括洗頭水、護膚品、家居防護等。問到最瘋狂的研製經歷,Amy想都沒想就搶答:「一定是牙膏,因為我們想做到同街外牙膏一樣味,但又不想加防腐劑,研製了差不多一年,不斷改良,不斷給人試用。結果為了防腐,製造了一隻鹹味的牙膏出來。」醫生護士要「on call36小時」,不過Albert現時打理舖頭的工時比以前更長,「基本上除了睡覺,其餘時間全都在工作,但是工資點都唔及舊時。」辛苦但是笑住做,無他,因為身邊人是Amy,「以前做護士,撞正對更(Albert朝早上班,Amy晚上上班),可能是由朝到晚都見不到。現在每天起床,一起工作一起放工,每個節奏都是兩個人在一起,我們很珍惜這機會。」



店內有小區域劃分作手工皂液自由斟,每100ml售價為$28,客人可按需要自行決定份量。

開店三年,工作室已經有超過70款產品。

工作室用落地玻璃間隔,一目了然,目的是增加透明度,令客人看到他們製皂的過程。

森林之家手工皂荃灣青山公路491-501號嘉力工業中心B座5樓514室
facebook:森林之家手工皂記者:劉芷晞攝影:林栢鈞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2/19987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16

【專題籽】15分鐘DIY春夏驅蚊磚

1 : GS(14)@2017-04-13 00:24:35

【專題籽:舖仔小店】世上最擾人的昆蟲,莫過於蚊子。夏天潮濕悶熱,蚊又開始四出發惡,叮完又痕又腫,手腳留印就更麻煩。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不妨用15分鐘自製天然驅蚊磚,掛袋或放在車和辦公室也可,孕婦和嬰兒亦能安心防蚊。


【材料】

香茅精油:100g硬脂酸:100g白蜂蠟:100g(硬脂酸、白蜂蠟、香茅精油可按1:1比例加減)


【工具】

500ml量杯溫度計鐵匙矽膠皂模


【做法】

1.先把硬脂酸和白蜂蠟加入量杯。

2.慢火加熱5至10分鐘,直到硬脂酸和白蜂蠟完全溶化,再冷卻至攝氏70度,因過高溫度會使後加的香茅精油揮發。



3.加入香茅精油拌勻。

4.倒模後放在室溫冷卻一晚,脫模即成。



【注意】

對植物精油敏感者或蠶豆症人士勿用。氣味變淡,可刮去面層使氣味繼續散發。



森林之家手工皂荃灣青山公路491-501號嘉力工業中心B座5樓514室
facebook:森林之家手工皂記者:劉芷晞攝影:林栢鈞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2/19987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17

【專題籽】取材泰國東北部農車 設計女製花碌碌布鞋

1 : GS(14)@2017-04-13 22:41:04

Chalisa希望透過布鞋,讓更多人認識泰國本土文化與手工藝。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曼谷的舊城街頭,有一所小小的鞋店,一雙雙色彩繽紛的鞋子並非為賺大錢而製造。年輕店主Chalisa Pornmuttawarong希望透過每一雙布鞋,讓人認識泰國本土文化與手工藝。



在泰國東北部,包括Chalisa成長地猜也奔府(Chaiyaphum),經常看到色彩鮮艷的農車E-Taen。E-Taen不如Tuk Tuk只是載人工具,它能載人、運貨、運農作物、送水。E-Taen是當地人生活必備的多功能車輛,對Chalisa而言更是靈感的泉湧,「最吸引是它的顏色和圖案。當地人擁有這車就會請我創作畫一些獨特東西。他們不會繪畫像真的圖案,但會用幾何圖案,例如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等,創作代表他們家族的標記。」修讀經濟及工商管理的她,對藝術和設計均感興趣,畢業後做過廣告公司,後來決心開創自己的路。「我了解居住地方的文化,從中能找到正面的東西,讓其他人認識和接收,縱使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也能感受到。」她採用E-Taen的圖案,以鞋履作創作平台,「鞋子走在路上,鞋總是先吸引到人的目光,我運用E-Taen上的圖案,例如大麻鷹、鑽石、花和蝴蝶等,成為文化的展現媒介製成布鞋。」每雙鞋履最平宜售七百多港元,有的索價過千,對泰國人來說屬奢侈品,「圖案由我原創設計上色,交由小工場印製,因顏色豐富而微細,甚至經常用螢光色展現個性,需要人手多次印製才完成整幅布料,所以技術很重要。」鞋子用100%棉質布料,柔軟而透氣,「鞋底用上天然橡膠,以達到我們想做到的觸感和承托力,要將全棉布料完美包覆橡膠,必須靠人手。」對Chalisa來說,每雙鞋都非商品,而是文化載體,讓懂得欣賞的客人,將這份文化穿上,融入個性與生活中。



外面印花布料的鞋款,無論高或低筒,每對5,790泰銖(約$1,300港元)

色彩鮮艷的貨車E-Taen,每輛都畫上代表擁有者家族的圖案標記。

想低調一點,可選外面淨色,內裏拼配印花布的款式,每對3,290-3,790泰銖(約$740-$850港元)。

HORSELEGMARKING320 Maha Rat Rd, Phra Borom Maharatchawang, Phra Nakhon, Bangkok記者:黃穎妮攝影:王國輝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鳴謝:Miel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3/199883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56

【專題籽】設計界樂園 過千物料任摸

1 : GS(14)@2017-04-15 23:29:15

時裝設計師Jessica初次參觀物料圖書館,大開眼界,因為可接觸到很多與時裝設計不相關的新物料。



【專題籽:胚芽故事】讀設計找物料創作是家常便飯,可是木行、布行、五金舖物料選擇少、質素低,學生選購甚至被拒諸門外,伸手想摸都會被鬧。知專設計學院剛開幕的物料圖書館,便集合多達1,500種從海外購入的物料,等大家任睇任摸,激發設計靈感。

接觸實物 激發設計靈感

摸不到物料的質感,其實很難預計製作效果,物料圖書館的出現,就是為了令設計更完美。除了布料、金屬、木材和塑膠等傳統物料,最特別的是有環保物料和新科技裝置。物料圖書館以自助形式營運,大家可透過資料卡自行聯絡廠商購買,學院事前與供應商協議,即使小量訂購亦可。同場更擺放產品原型及半製成品,讓大家對物料運用更有概念。物料並沒有像真正的圖書館般分類放好,原來是想大家慢慢看,不只為了某件心水物料而來,從而發掘意想不到的物料。不論時裝設計、室內設計、多媒體設計學生以及業界設計師均歡迎參觀,更向公眾開放,對設計有興趣人士可免費預約參觀。知專設創源總監林綺妮(Elita)說:「以前學生做功課多看書,很少接觸實物,這平台提供物料給他們摸和參考,幫助獲得設計靈感,看到設計製成品也能從中學習。」



可分解環保紙是近年較流行的物料。

物料圖書館中間的小型展覽區展示學生的設計作品。


設計師點睇?

喜歡玩拼布的時裝設計師楊慈悅(Jessica)最常用雪紡物料,也曾在衣服用上3M反光布料,令衣服增添層次。「很多人認為可車縫的布料才可做衫,其實塑膠、反光布、鏡面物料都得。」她參觀物料圖書館,想到建築石材物料適用於衣服上作點綴。例如時裝品牌Toga曾將大大塊的仿寶石及石材縫上衣服,帶來強烈視覺效果及觸感。她說很難得香港有這個圖書館,當年她入行也只懂到深水埗找物料。她欣賞這裏可隨手將物料拼上衣服,預計大約的製作效果。」



知專設計學院物料圖書館將軍澳景嶺路3號D座



記者:畢慧婷攝影:王國輝編輯:謝慧珊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5/199902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78

【專題籽】一屋玩具珍藏 肥貓日日掃落地

1 : GS(14)@2017-04-16 14:51:40

Perry家有大大隻日本佐藤製藥吉祥物佐藤象。他謂購買後先諗點託運,好彩大小剛好沒超標,可以寄飛機艙運回來。



【專題籽:居安思藝】「?家啲人好鍾意講斷捨離,我係反斷捨離嘅人。」「反」並非反對,只是反其道而行。楊海樺(Perry)身不由己,一屋玩具書誌舊物珍藏,呢件有童年回憶,嗰隻有有趣故事,點斷點捨點離?珍藏櫃沒玻璃門處處惹塵埃,他找家務助理對付,可是敵得過灰塵,卻躲不過進擊的貓貓。



一眼望埋去Perry兩個5×5珍藏格仔櫃,我見到兩個字:無盡。由上到下由左至右向各位玩具行注目禮,我對眼表示:好忙。我個心暗忖:個櫃左邊第五行第二格,同右邊第三行第一格,啲玩具好似差唔多喎,線條都係圓碌碌的,真係有必要儲咁多咁多咁多咩?「可能我做美術設計,有些嘢設計得好好,我就好想買佢返來慢慢研究。越簡單嘅嘢,設計越難。同埋?家香港氣氛咁複雜,返到屋企如果見到啲簡單線條嘅嘢,我就好滿足好開心。」從事廣告美術指導的他因而鍾情薯蛋頭。「佢無多餘嘢,可以係咁轉啲眼耳口鼻,好簡單就做到適合小朋友、大人一齊玩。」朋友送佢70年代版本,合晒佢合尺。「薯蛋頭每個年代都有變化,以前甚至簡約到冇手。」成間屋感覺就係呢個大細路嘅樂園,但其實佢同女朋友同居。身為女仔,我企番喺阿女友嗰邊,喂唔啱數喎,成間屋啲嘢都係你㗎喎。佢笑住話:「我都有畀位置佢放嘢,唔好咁講。佢物慾無我咁強。佢有時都會埋怨,話我成日買垃圾返來。」女友沒有對玩具日久生情,佢有啲無奈。「薰陶唔到佢呀,說服唔到佢,佢說服我唔買就有試過。」父母女友都知宇宙冇嘢阻到佢繼續買嘢,惟有接受。



愛貓之人Perry不介意貓主子半夜掃跌櫃中玩具。

70年代薯蛋頭沒手,腳也跟現在的有分別。他喜歡昔日版本多於現在的。

較矮身的梳化令一室空間不覺侷促。


麥當勞BB凳於eBay買來,運費比貨價還貴,他跟賣家多傾幾句以表誠意,最終對方願意減價割愛。

他提到多年前新港中心樓下有家咖喱屋,吉祥物總是讓他念念不忘,他卻因衝動沒看清楚,在日本市集買了假貨。他說就當買個教訓。

他特別喜歡簡單線條的玩具,包括知名畫家James Jarvis這個police figure。年前畫家來港,他早上五點衝去排隊拿簽名,去到卻發現只得他一人。他笑謂:「我自己鍾意,就以為全世界都鍾意。」


童年麥記BB凳 運費貴過件貨

屋企空間係得咁大,靚嘢無間推出,以有涯隨無涯,逼矣。為咗令350呎地方望落唔逼狹,一定要出術。「牆我會油白色,令空間睇落大啲。呢度樓底唔高,惟有買低啲嘅梳化,加上打通廳同廚房,感覺無咁壓迫。有啲空間我一定會留番唔擺嘢,例如門口至梳化位置。」擺平到女朋友,解決到家居土地問題,沒想過貓主子Chewie會踢玩具洩憤。「我一直以為佢唔會闖呢個禁區,自從佢閹咗之後,可能係太嬲,佢晚晚三四點逐粒逐粒將啲玩具掃落地發脾氣,但冇辦法,我太愛太錫佢,就逐粒逐粒執番上去擺番好囉。」貓奴儲物狂對住主子,真係冇晒符。玩具vs主子,命根即時冇咁重要呀!佢承認以前有試過亂買,但越買越知自己鍾意乜。近年買嘅嘢多與回憶有關。佢屋企張麥當勞BB凳從美國運來,運費比件貨仲要貴,都一於照買。「童年回憶,無辦法,細個坐過,呢啲凳我覺得好靚,?家嗰啲無呢啲圖案,好簡單,想你快啲食完快啲走,但以前係會吸引你留低。」佢笑自己老咗,喜歡想當年,好希望買番兒時心頭好。「細個阿爸阿媽唔會買咁多玩具,大個就用兩三倍價錢買番,其實摸頂㗎。但玩番以前啲嘢,真係好開心。」佢更加會買番舊遊戲機,例如世嘉五代、超任,甚至紅白機,駁部舊電視來玩,變番個細路仔,懷舊一番。佢懷舊源於欣賞昔日產品的耐用。「以前啲人設計件貨出來,唔會好易一瞬即逝,係預你用幾十年的。」佢希望大家追新事物,也別忘記舊物的美好。



採用開放式廚房減少間隔,空間也有放大感覺。



記者:葉青霞攝影:張志孟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6/199902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