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城市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而衡量城市大小的指標中,除了中心城區人口之外,城市建成區面積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定義,建成區面積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幹個已經成片建設起來,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一城多鎮來說,它由幾個連片開發建設起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組成。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梳理發現,目前我國有49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這些城市囊括了我國目前主要的一二線城市和部分城市規模較大的三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重慶的建成區面積均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
北上廣渝領銜
北京以1401平方公里位居榜首。目前北京城區人口(非全市常住人口)超過了1800萬,全市總面積約16411平方公里,目前北京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921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建成區面積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近十分之一,城鄉建設用地的一半左右。
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目前缺乏公開準確的數據。無論是住建部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還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都顯示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為999平方公里。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國家統計局的歷年數據中,2010年上海的建成區面積即已達到了999平方公里,若按照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估算,上海的建成區面積早已突破1000平方公里大關。
尤其是,上海建設用地規模也超過了3000平方公里,此外上海城區人口突破了2000萬大關,參考這兩個因素,則可以估計,目前上海的實際建成區面積與北京較為接近。
這兩大強一線城市之後,是位居西南的重慶,其建成區面積也超過了1300平方公里,達到1329平方公里,排在廣州之前。不過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總人口達到了3000萬,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2016年城鎮化率達到了62.60%,也就是說,有1800多萬城市常住人口,因此建成區超過廣州位居第三。
需要說明的是,統計年鑒中的建成區面積數據,都是以市域來計算,有些城市雖然建成區面積不小,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轄內的遠郊區。而衡量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和競爭力,主要還是看主城區的規模。通常而言,大城市的主城區規模更大,單位面積內所承載的人口密度高,土地利用更加集約,對外的輻射力也會更強。
數據顯示,重慶總面積超過了8.24萬平方公里,除了主城區外,還有20多個郊區縣,若以主城區計算,2014年,重慶主城區建成區面積約為720平方公里,比一線城市廣深略小,大致與天津相當。
若扣除空間距離較為遙遠的郊區不算,一線城市廣州的主城區建成區面積也大致在1000平方公里上下。根據廣州日報2016年3月報道,“廣州市2015年建成區面積統計”項目驗收會召開,項目確定廣州市建成區面積為1237.55平方公里,並首次將增城區、從化區納入統計範圍。
數據顯示, 2007年底廣州十區(不含增城、從化)的建成區面積為843.7平方公里; 2013年底,這個數字為1023.63平方公里;到了2014年,廣州的建成區面積為1035.01平方公里,比2013年新增13.92平方公里。若不算距離主城區六七十公里的南沙區,則主城區的建成區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
有點出乎意料的是,《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東莞的建成區面積達到了932平方公里,位居第五,甚至超越了一線城市深圳,以及天津、武漢、成都等傳統大城市。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於,東莞的建成區面積統計中,不僅包括主城區,也包括了轄下的鎮區。東莞有20多個鎮,每個鎮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別的地方的縣,甚至地市,並且居住著大量的常住人口,因此每個鎮區的建成區規模亦不小。
如果僅僅計算主城區的話,則東莞的建成區面積將遠遠小於深圳以及武漢、天津等大城市。
另一方面,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建成區規模都比較大。除了四大直轄市,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西安這些大區中心的建成區面積都超過了500平凡公里,沈陽也達到了465平方公里,位居所有城市第十五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各個大區的中心,如西北、華中、東北等大區的中心城市,行政等級比較高。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財政、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資源配置越多,例如華中、中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武漢,西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南開頭的多在成都和重慶。因此這些城市形成的集聚效應也越大。
以武漢為例,很多在武漢念過大學、後來來到廣州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體會:即武漢規模比廣州大。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於,在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城市規模就很大,排在廣州之前。
“武漢打的比廣州便宜,但我從武漢大學門口打車到硚口,花了 65元,關鍵是這兩個地方周圍,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就建好的城區,很多老房子。而這個錢在廣州基本可以穿越主城區了。”武大畢業、目前在廣州工作的張先生說,廣州目前最中心的天河區,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一大片農田,更不用說番禺、蘿崗等地,也就是說這二三十年廣州的城區擴張更快,超過了武漢。
另外,不同的城市受制於地形地貌和城市結構的關系,建成區面積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感受的城市大小也會出現一些偏差。武漢的城區中,大江大湖所占的範圍較大,這也影響了城市的分布結構和格局。
江蘇最多
從分布的地區來看,49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共有28個之多,東北有5個,中西部16個,主要是省會城市(含直轄市)。
分省份看,江蘇最多,共有7個城市,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和連雲港。除了連雲港,其他6個城市的GDP總量均突破了5000億大關,也都已獲準修建地鐵。
在江蘇之後,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有5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汕頭和惠州。
相比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入圍的城市基本都是省會城市,只有洛陽是唯一一個非省會城市。這也說明,中西部的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仍比較低,除了省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規模和人口集聚規模都比較小,與東部沿海有較大的差距。
例如,在雲南、貴州、陜西、甘肅和新疆,除了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外,沒有其他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地市的規模普遍都比較小,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與省會差距甚遠。
此外,有4個省份沒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分別是海南、寧夏、青海和西藏,這幾個省份的共同點是人口總量在1000萬以下,省會(自治區首府)的人口和城區規模都比較小。
一般而言,行政級別越高的城市,往往形成的人口集聚規模和城市規模也越大。數據顯示,在這49個城市中,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而普通地級市則只有17個,除了東莞、蘇州、無錫和煙臺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面積都是在200到270平方公里之間。且除了洛陽來自中部,大慶來自東北外,其他城市全部都是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不過,雖然中西部省份的城鎮化率比較低,普通地級市的城市規模較小,但這同樣也意味著不小的潛力。尤其是一些工業重市如包頭、柳州,本身就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目前的建成區面積已經接近了200平方公里。
湖北的宜昌和襄陽,建成區面積也都超過了160平方公里。近幾年,湖北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未來隨著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和中西部經濟的發展,這些產業發展不錯的普通地級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也會不斷壯大。
表1: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
(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
表2:普通地級市建成區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表3:中西部城市建成區規模比較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上個月,ofo公布其單日訂單已經突破1000萬單,其中海外的日訂單超過兩萬單。關於押金問題,戴威透露,ofo所有的押金都托管在中信銀行。
i黑馬訊 4月19日消息 ofo今日與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達成戰略合作,在發布會上,ofo創始人兼CEO戴威首次公開談到公司估值。
戴威透露,ofo在去年4月份時的估值為1億人民幣,現在的估值已經漲了200多倍。不久前,戴威接受了海外媒體CNBC的采訪,戴威在訪談中表示,ofo目前的估值已經超過20億美元,這是兩月前估值的2倍。
與公司估值暴漲同步的是,ofo在車輛投放上也在暴增。據戴威透露,ofo目前已經購買的自行車超過300萬輛,成本超過了十億人民幣。不過相對應的,ofo已經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了8輪融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融資金額遠遠超過了生產成本”。每天的收入接近一千萬。上個月,ofo公布其單日訂單已經突破1000萬單,其中海外的日訂單超過兩萬單。關於押金問題,戴威透露,ofo所有的押金都托管在中信銀行。
關於車輛損壞的問題——這是外界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ofo因為機械鎖的緣故,遭到部分用戶據為己有、破解密碼等粗暴的行為對待。戴威認為這是外界的誤解,ofo的自行車報修率穩定在14%到16%之間。但根據企鵝智庫披露的數據,ofo的損壞率超過了30%。“現在自行車總量大了,碰到(壞車)的概率也大了。”戴威說,而ofo也將在今年七八月份對原有機械鎖車輛,更換為智能鎖。
“在事務發展的早期,對用戶的態度我們是相對比較寬容的,不要把用戶想象成仇人。”戴威認為用戶之所以這麽做的原因是需求尚未滿足,“(這種情況下)而不是定非常多的規矩,這個不許幹,那個不許幹,像防賊一樣。我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
富士達超9成訂單將來自ofo
發布會當天,ofo宣布與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合作內容,ofo每年將獲得富士達超過1000萬的單車產能,雙方將建立共享單車全球研發中心,在供應鏈及全球產能整合、海外布局等多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富士達將專為ofo提供數十條產線,每年會為ofo提供超千萬產能。富士達董事長辛建生表示:“2017年,隨著ofo的加入,公司預計年產銷量將突破 2000 萬輛大關,占到全球20%以上的份額。”2017年底,富士達還將啟動年產能5萬噸的氫合金工廠。
富士達可謂是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發展的紅利,作為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廠商,富士達是ofo早期的供應商,雙方合作已久。據富士達方面對i黑馬透露,富士達未來超過9成的產能都是為ofo準備,不過前期還存在其他遺留的商業合同。
5月4日,山西七大煤企之一晉能集團和中信銀行在山西太原簽署200億元人民幣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協議。此舉意味著,山西國企市場化債轉股再下一城。
據中新網消息,數據顯示,一季度山西GDP增長6.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4.9%。上述經濟增速比上年同期和2016全年分別加快3.1個、1.6個百分點。山西官方表示,山西已走出了長達兩年半的最困難時期。
進入5月,山西國企國資改革實施方案呼之欲出。在此前後,山西國企市場化債轉股加速推進落地,相關企業負債率有所改善。
4日當天,晉能集團董事長王啟瑞表示,截至目前,集團資產總額2534億元人民幣,凈資產536億元人民幣,初步形成“傳統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煤電網一體化”的現代化綜合能源集團。
實際上,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煤炭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山西煤企度過寒冬,但在連續多年的虧損影響下,山西煤企負債率普遍偏高。因此,借助市場化債轉股“去杠杠”成為諸多國企考量之一。
3月29日,建設銀行和潞安集團、晉煤集團簽署總規模2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緊隨其後,陽煤集團與交通銀行山西省分行簽訂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協議,擬合作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債轉股”基金。
此前,晉能集團董事長王啟瑞曾表示,受前期煤炭資源整合投入大、銀行利息高等因素影響,集團資產虛、產業基礎弱,轉型發展壓力大。借助市場化債轉股,企業不僅能降低資產負債率,同時還能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上述協議落實後,預計企業負債率可降低5個百分點。
此外,王啟瑞還透露,晉能集團將積極整合旗下旅遊、酒店板塊資源,成立晉能行旅業投資公司,同時複用關閉退出煤礦、公路煤檢站等大批閑置資源,改造成文化旅遊資源。
據介紹,按照協議,通過中信銀行發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基金,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並購基金,依托中信集團的全金融牌照優勢,在晉能集團企業上市、定向增發等資本運作業務上給予資金支持。
2016年11月,中信銀行總行與山西省政府簽署了1000億元人民幣的山西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基金。
對此,中信銀行太原分行行長郭勇表示,2016年,中信銀行率先提出設立1000億元人民幣的煤炭供給側改革基金,支持山西重點煤企轉型升級。目前,中信銀行太原分行與晉能集團首單80億元人民幣股權類基金業務正式獲得總行批準,成功啟動市場化債轉股模式的運作。
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我們首次詳細公開其中的計算依據和過程,其中或不無疏漏,但期待以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幫助我們靠攏相對正確的結果。
作者:陶娟
來源:新財富
幫富人數錢,是個技術活。這個活,新財富一幹就是15年。沒有《人民的名義》里各種花式數錢的手法,新財富小編只有扒公告這樣的笨辦法。
根據我們歷年使用的財富評估方法,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候選人需要滿足4 個條件:在中國成人、來自商界、個人財富不低於66億元、主要業務在內地。
新財富會根據候選人擁有的主要企業,對其主要股權財富進行評估,主要方法為:
1、對於上市公司,以2016年12 月31日收盤股價(2017 年新上市公司以2017年3月31日收盤價為準)×股份數量計算;
2、對於已披露上市計劃的非上市公司,根據2016年凈利潤估計值×類似上市公司2016年12 月31 日收盤價計算的市盈率×股權比例計算;
3、對於其他非上市公司,以凈資產×股權比例計算,並參考其最近一次發債時的資產狀況或私募融資時的估值情況。
可見,財富的計算,絕不是拍腦袋那麽簡單,而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會遇到許多技術難題。比如未上市富人旗下公司的資料,以及公司已上市的富人減持套現之後的買房之類非公開投向、股權質押等等,都難有全面的公開資料。
又比如,一些通過BVI或信托持有的股權,難以穿透。
再比如,股票長期停牌的富人,股價測算怎樣才算公允;多層次資本市場下,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和新三板市場,其股權計價方式和A股的競價交易頗為不同,又如何計算才算公允。
有時,富豪旗下難免有多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究竟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持股,還是富豪直接持有的控股公司持股,需要辨認清楚。如許家印在A股、新三板市場頻頻出擊,不僅嘉凱城被收入囊中,恒大淘寶也早已掛牌,但這些公司都是以恒大地產的名義投資的,就不需另行計算。又比如複星系中,郭廣昌、梁信軍等人是通過獨立於複星國際之外的公司來控股上海鋼聯,那他們在上海鋼聯中的身家就需要額外計算了。
正因為有種種難度,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那麽,具體到中國最富有的十個人,他們今年的財富是如何計算的呢?
今年,王健林父子成功連莊!在新財富500富人榜推出榜單15年來,這是王健林第四次登頂,也是房地產商第六次成為中國首富(碧桂園楊惠妍曾連莊2007、2008年)。
王者的榮耀背後略掛一絲苦澀,今年王健林父子的財富比起去年少了近200億元。先來看他們父子倆的持股結構圖,還是去年的結構,但足夠幫助理解其龐大的財富帝國了(圖1)。
可以看到,王健林父子最重要的三塊上市資產,分別是萬達院線、萬達商業(目前已退市)、AMC,它們往上追溯都是指向萬達集團及王健林、王思聰本人。而萬達集團也是由王健林父子倆全資持有的。而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的大股東是萬達商業,因此可以不用單獨計算其持股市值。
先來看萬達院線。萬達院線2016年末市值634.94億元,王健林父子持股比例為60.42%(北京萬達投資直接持有+北京萬達文化),這塊持股市值為383.63億元。曾在2015年上演10倍傳奇的萬達院線(002739),是去年助推王健林登頂的主要動力。然而,在2016年萬達院線一路暴跌,股價從2016年初的120元/股下挫至年末的54元/股,跌幅55%。
萬達院線暴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2016年,A股傳媒娛樂類股票全線深跌,是市場表現最差的板塊,沒有之一;二則影視娛樂等輕資產的證券化明顯受到監管壓力,萬達影視註入萬達院線受阻。隨著萬達院線從千億旗艦回落至639億元市值,持股6成的王健林財富戰鬥力指數大打折扣。
再來看其資產精華:萬達商業地產。由於王健林對於港股只給萬達商業5倍市盈率非常不滿,上市僅一年多時間,萬達商業(原代碼為03699.HK)就於2016年中進行了私有化,萬達集團最終給出的私有化報價為52.8港元/股,退市前萬達商業總股本為45.3億股,也就意味著私有化時萬達商業總價值達到了2128.74億元(1港元=0.89元人民幣計算),王健林按退市前持股54.26%占比計算,此塊持股估值達到了1155.05億元。
這里面的小秘密是,萬達商業私有化時的每股報價比起其停牌前60個連續交易日的平均價格溢價超1/3,如果不是私有化帶來的估值溢價,王健林差點要丟了今年的冠軍頭銜。
最後一塊是AMC娛樂控股。AMC的總裁亞當·阿倫2016年因為工作得力(主要是在歐美各種買買買),被王健林在年會上單獨拎出來狠狠誇獎了一番,十分長臉。當然,帶給王健林父子的好處也是看得見的,AMC娛樂控股的股價在2016年上漲了42.22%,和萬達影視裝入未果、股價腰斬的萬達院線比起來,簡直是“東半球不亮西半球亮”。
2016年末,AMC收盤市值為32.79億美元,萬達集團持股77.6%,王健林父子在這塊的持股財富達175.58億元(1美元=6.9元人民幣計算)。
當然,除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財富,王健林體外資產也不少,如長白山度假村等,而公子王思聰的事業也是各種花式沖頭條。王健林的未上市資產新財富曾經具體分析過,大概在60億元,而王思聰主要財富除了在萬達集團內的持股外,普思資本去年新財富也曾詳細拆解過,手持項目的價值大約在12億元,考慮到有些項目已上市,而電競類的項目估值存在一定的增值,我們將王健林父子所有上市公司體外的資產合計為80億元。
王健林父子的最終得分是:1794.26億元(表2)。
可以發現,王健林能夠連莊首富,資本運作技巧一流,執行力一流,轉型能力一流,轉板撬動估值的技巧一流,海外買買買的能力也屬一流。觀察其財富後勁,萬達商業已經在A股排隊,目前進入被反饋的狀態,上市在即。中國首富再加持A股高市盈率,會誕生世界第幾富?
NO.2馬雲最近又開始放金句出來辣耳朵了,比如“就算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都沒時間花錢”。哎,其實吧,我們這些真正一無所有的普通年輕人,倒還真不這麽想。
馬雲今年沒有超過王健林,不知道內心服不服,畢竟,馬雲手里的財富核彈——螞蟻金服還沒上市。
要說和馬雲有關的上市公司那就太多了。還好,很多公司都是阿里巴巴作為主體去投資的,不用再重新計算,比如阿里影業(01060.HK)、阿里健康(00241.HK)啊之類的盟友們,還有各種私有化銀泰、私有化合一集團啊之類,都是阿里大旗下,算是給小編留了口喘氣的機會。
馬雲直接拿著的上市公司資產主要來自三家公司,好簡樸,也有可能是小編漏了。
一是阿里巴巴(BABA.NYSE),阿里巴巴2016年末市值折合成人民幣為14989.28億元,馬雲持股7.8%。
二是雲鋒金融(00376.HK)。2016年,馬雲、虞鋒和一群大佬(包括史玉柱、小燕子趙薇的老公黃有龍等等,還有好幾位神秘女士)組成了財團,以低價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入主了瑞東集團,後者本由香港殼王高振順打理。
入主後,他們的持股結構也比較複雜,馬雲持股按公告中的話是“本集團主席兼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虞鋒先生與馬雲先生透過Jade Passion Limited擁有1,342,976,000 股股份之權益,KeyImagination Limited 擁有Jade PassionLimited已發行股本之73.21%,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擁有Key Imagination Limited 已發行股本之68%,而馬雲先生及虞鋒先生分別擁有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發行股本之40%及60%”。
這句話讀起來十分不友好,小編翻譯成數學公式就是,馬雲在雲鋒金融大股東Jade Passion中的持股比例為:73.21%*68%*40%,再乘以Jade持有雲鋒金融的比例55.97%,得出:雲鋒金融2016年末市值為118.94億元,馬雲持股為11.15%,持股市值13.26億元。
三就是拿在手中多年的華誼兄弟,2016年末市值為306.43億元,馬雲直接持股3.58%,持股市值10.97億元。
四就是螞蟻金服了,螞蟻金服最新的估值已然高達600億美元,且其已於2016年末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上市在即。我們從隸屬於螞蟻金服旗下的恒生電子年報中摳出了一張圖(圖2)。
其中顯示,杭州君瀚、杭州君澳據稱為螞蟻金服的員工高管持股平臺(出資人包括彭蕾等),馬雲100%持有的杭州雲鉑投資則是君瀚、君澳的GP(出資額並不高,但是GP通常擁有比較高的分紅比例)。馬雲曾提及,其在螞蟻金服中的最終持股不會超過在阿里巴巴中的持股,按照螞蟻金服600億美元的估值,7%的股權(略低於馬雲在阿里巴巴中的7.8%持股占比)計算,馬雲在螞蟻金服中的持股估值約為289.8億元。
眾所周知,馬雲的長袖善舞體現在各行各界,他還有一塊重要的資產——阿里創投。根據天眼查的數據,目前阿里創投對外投資了48家公司,包括阿里文化、阿里體育、正和島、五礦電商等等,更有若幹上市資產,如阿里創投是光線傳媒和圓通速遞第二大股東,也是華誼兄弟的第三大股東……阿里創投的註冊資本為2.6億元,股東為馬雲(持股80%)、謝世煌(20%)。如此大手筆的、私人性質的投資是否使用杠桿不太清楚。目前,單這三項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已然高達98.85億元(知道外星人為什麽這麽喜歡娛樂事業了吧),按馬雲占阿里創投80%份額計算,則這塊持股估值大約在79.08億元。
馬雲還有些活躍的社交資產,比如說雲鋒基金(這個基金里LP太有名,投的項目也太有名,內中發生的小故事也略多)。不過,高風亮節的馬雲承諾了身為40%份額的GP,所有GP的收益都捐贈給阿里巴巴基金會。
馬雲最後的總得分是:1562.6億元。
當順豐小哥被打時,一向惜字如金的王衛發飆了。2017年2月,王衛請來當時那位小哥敲鐘,霸道總裁的營銷魅力完美滿分。在全國人民為其數漲停的歡呼聲中,順豐控股曾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霸占深市一哥席位,而曾言“順豐不上市”的王衛因為上市,今年財富竟然超過了馬化騰。
由於順豐控股是在年後借殼上市的,因此我們將其視作2017年以來IPO的新股一般,將2017年3月底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市值為依據計算。那一天,順豐控股的市值高達2332億元,順豐控股第一大股東明德投資控股持股64.58%,王衛又持有明德控股99.9%股權,其財富為1504.5億元。考慮到上市之前,明德控股的凈資產為31億元,王衛這次上榜主要還是來自A股股民厚愛。
有的人估計會質問:王衛不是在深圳有200套房子嗎?不算了嗎?考慮到順豐控股的市值飆漲有一定的情緒影響因子在里面,200套房子的價值應該是抵不過股市里一天小小的波動帶來的影響。若以近來順豐控股的市值(4月24日收盤市值為2009億元),王衛的財富就已降至1297億元了。
王衛的最終得分是:1504.5億元。
馬化騰這個人,看起來笑瞇瞇有點靦腆,被老一輩富人宗慶後追問服務器是不是國外的時候,他第一次回答好像完全偏題了。作為產自理工科的富人,馬化騰可謂十分低調。他好像是千方百計不讓自己當首富來著。如果他不是急急忙忙地在2016年大手筆捐贈及總是大手筆套現的話,他本來可以成為我們中國內地的第一位2000億富豪了!
馬化騰在投資上遠遠沒有馬雲、王健林這麽博愛,也幾乎沒有聽聞他有什麽在騰訊之外的私人投資,就是這麽專一。不過,騰訊作為公司投資起來卻也頗為豪爽,比如目前已成京東的大股東,京東(JD.NSDQ)市值有2000多億元,同時是58趕集(WUBA.NYSE)的股東,最近騰訊還以17.78億美元買了美國的明星股特斯拉5%股權。
計算馬化騰的財富十分簡單,其本輪最終得分為1411.2億元。。
馬化騰於2016年捐出1億股股權,並數次套現,致其身家下滑,其實2016年初至今騰訊控股(00700.HK)股價上漲了48.9%,2017年4月5日,騰訊更迎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成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的唯一非美上市公司(圖3)。若馬化騰過去1年多時間不曾減持、不曾捐股,以今日騰訊的市值來計算,他今年的身家將達到2034億元,成為中國首個財富超2000億的富豪。
丁磊的財富也容易計算。在遊戲方面,網易的《陰陽師》和騰訊的《王者榮耀》堪稱雙雄。多年來,丁磊一直還持有網易44.3%股權,不套現不稀釋,2016年,網易再次大漲20%,帶動丁磊身家達到865.42億元,排名也從去年的第7名再前進了2位。
網易雲音樂完成了一輪新融資,網易嚴選、網易公開課等項目如若分拆融資並上市,估計丁磊的身家還可以再上臺階。
何享健家族是前十榜單里耐力十足又具有新潛能的老錢家族。美的集團股價2016年的漲勢十分醒目,從低點往上漲幅達到50%以上,2016全年則上漲了32%。
何享健家族的主要財富即來自已經放手給職業經理人的美的集團。美的集團大股東為美的控股,持有上市公司35.93%股權,而美的控股由何家人完全持有,其中,何享健本人持有美的控股94.55%股權,其兒媳盧德燕持有剩余5.45%股權。
何享健獨子何劍鋒一早就離開了家族企業,在投資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其為上市公司盈峰環境實際控制人,持股36.98%,持股市值約37億元。此外,何劍鋒還搭建了行業排名前十的綜合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盈峰資本;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戰略投資開源證券、順德農商銀行、香港衛視;並持有母嬰知名品牌貝貝熊95.5%股權。對於這些非上市資產,我們給予50億元估值。
何享健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37.8億元。
旗下有N多上市公司的泛海系盧誌強,這位大佬的資本運作又堪稱雲遮霧罩了。
根據泛海控股(000046)的2015年年報,盧誌強持有中國泛海77.14%股權,而中國泛海不僅持有泛海控股股權,而且“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泛海持有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6)838,726,939股,持有民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16)119,981,428股,持有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3396.HK)4億股”。
這意味著,盧誌強通過中國泛海還另外持有3家上市公司民生銀行、民生控股、聯想控股的股權。此外,中國泛海還通過泛海控股國際有限公司等持有中泛控股(00715.HK)72.03%股權。
從圖4可以看到,泛海系最上層的公司為通海控股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成立於1991年1月30日,註冊資本2.1億元。盡管年報中只披露了盧誌強持有通海控股77.14%股權,但天眼查顯示,通海控股另兩大股東為盧曉雲(11.43%)、黃瓊姿(11.43%),黃瓊姿通過中泛控股公告可確認為盧誌強配偶,而百度亦顯示盧曉雲為盧誌強女兒。
如此,則偌大的中國泛海,應當均為盧誌強家族持股。
而在中國泛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以外的資產也不少。如廣西北部灣銀行,109.85億元凈資產,中國泛海持股6.32%。而民生信托凈資產36億元,中國泛海持股84.65%。(民生證券在泛海控股旗下,不予單列計算;民生期貨又分別為民生證券和民生控股所持有,也不予計算。)
此外,2016年10月,中國泛海宣布將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GNW.NYSE),此外,中國泛海還並購了IDG,最近,盧誌強出任IDG新一屆董事長。這三項已披露價格的資產價值223億元,考慮到收購過程中杠桿的存在,我們給予盧誌強非上市部分70億元凈資產估值。
盧誌強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10.2億元。
再來說宗慶後。這位老牌富豪最近似乎抓住各種機會懟排在他前後的IT新富們,尤其和馬雲,隔空嘴仗都好幾輪了。
由於娃哈哈一直未上市,宗慶後的財富在幾個榜單上差異也比較明顯,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超過千億,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不足500億元。我們還是盡量依照公開數據考量其財富值。
數據顯示,娃哈哈2013、2014年營收分別為783億元、728億元。但由於在營養快線之外一直沒有培養出新的得力品種,其2015年營收近乎腰斬。娃哈哈官網披露了2015年的業績,“2015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利稅115億元,上繳稅金56億元”。115億元利稅,減去56億元稅金,剩下的59億元,大致可以視作娃哈哈集團2015年的凈利潤指標。而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一篇報道中,則披露娃哈哈“在2016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上繳稅收48億元”,相當於稅收同比下降了14.3%。由此,我們對娃哈哈2016年凈利潤按較2015年打八五折估算。
再來看看Wind上娃哈哈所對標的軟飲料行業中,承德露露(000848)、深深寶(000019)的市盈率大概在20-23倍,我們取20倍市盈率計算。
根據報道,娃哈哈內部也已實行全員持股,而我們從天眼查上發現,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三大股東為:宗慶後獨立持股29.4%,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杭州娃哈哈集團職工持股會持股24.6%。其中,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層股東為杭州上城區國資委辦公室。
也就是說,從股權結構上看,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是杭州上城區國資委,偏國企。但是實際上,娃哈哈集團在許多下屬單位中的持股是49%、39%,而那些子公司中持有51%股權或更多的股東則指向了境外公司或者宗慶後本人,在一些重要公司中宗慶後家族的利益約在51%。籠統估算宗慶後家族在整個龐大娃哈哈集團資產包里持股平均水平,大概在65.4%左右(51%+49%*29.4%)。
綜合上述各項指標計算,宗慶後家族所持有的股權估值656億元。
雷軍的排名從2016年第六降到了今年的第九。實話實說,給獨角獸的創始人估值有風險,分寸不好掌握。
去年雷軍系的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遭遇了股價下跌,曾經給雷軍身家創造“金山”的四駕馬車,都有點不靈了。迅雷股價腰斬,歡聚時代打了個7折,金山軟件相對來說表現最好,也跌了16%。在金山軟件中,雷軍個人直接持股10.96%;歡聚時代中雷軍個人持股17.41%,迅雷中其持股28.36%。而獵豹是通過金山軟件來持股,因此無需再單獨計算入雷軍的身家里。
雷軍手中目前最響當當的財富招牌,還是非小米莫屬。小米是互聯網時代估值躥升最快的典型,2010年底融資時估值2.5億美元,2011年底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估值100億美元,到了2014年末,雷軍官微宣布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但是,其這一巔峰時期的估值與2016年手機出貨量跌出全球前五的境況不太相襯。2016年,一向高調的小米未對外公布營收,而數據統計機構IDC則稱其銷量同比下降36%。因此,近兩年對其450億元的估值多有質疑,2016年甚至傳聞小米估值降為280億美元,小米為此專門辟謠。參考其2014-2016年的出貨量及營收增減情況(2014年小米銷售手機6112萬臺,含稅銷售額743億元;2015年銷量超過7000萬部,營收780億元;2016年IDC統計的小米出貨量為4150萬臺,相比2014年下滑了1/3),我們且給予小米350億美元的估值。
雷軍在小米中的最新持股比例沒有公開資料,2012年5月金山軟件向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其持有小米30%以上已發行股份,鑒於此後又經歷了數輪融資,樂觀估計雷軍在小米中還保留25%的持股。綜合上述指標估算,則雷軍在小米中的財富大致為603.75億元。
雷軍的最後得分是:655.2億元。
李彥宏的跌幅更大於雷軍,從去年第五直接掉到今年的第十,據說BAT的除了百度人,另兩家只稱自己為AT。百度系的規模其實也不小,如百度為大股東的攜程,市值有1200多億元,旗下的去哪兒網,退市時也有300億元估值。但百度2016年年末市值竟然跌至3935.46億元,只有騰訊的1/4,阿里的1/3。而李彥宏以16.11%持股,僅剩634億元身家。
今年,李彥宏從微軟請來陸奇,從家中請回馬東敏,並大力布局高技術門檻的無人駕駛,這能否為未來百度的市值和李彥宏的身家提升帶來助力?(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特朗普泄密門以及涉嫌幹預司法獨立的消息令全球避險情緒再度升溫。美股周三大幅跳水,道指跌逾200點。現貨黃金漲1.5%,突破1250美元重要阻力位,創兩周新高;美元指數加速下探,日內跌幅擴大至0.36%,刷新半年新低至97.82。
美國媒體15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在白宮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會面時,向俄方透露了涉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高度機密”情報。白宮當天晚些時候出面否認了相關報道。而特朗普16日則在Twitter上表示,自己有“絕對權力”和俄羅斯分享“事實”。
泄密風波令人懷疑美國總統特朗普能否順利推行其刺激經濟增長計劃。同時,據PredicIt網站統計,在《紐約時報》關於特朗普泄露機密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之後,特朗普今年遭彈劾的幾率一度猛增50%,至29%。
現貨黃金日內大幅上揚逾1.5%至1255.84美元/盎司,刷新5月4日以來的高點。
5月17日,美股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低開19.11點,跌幅0.80%,報2381.56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173.10點,跌幅0.83%,報20806.6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58.22點,跌幅0.94%,報6111.65點。
隨後美股再度跳水,道指跌幅擴大至逾200點,標普500指數跌近1%,納指跌幅擴大至1.12%。10年期美債收益率加速跳水,跌幅擴大至逾7個基點,創4月21日以來新低至2.245%。
MarketWatch分析師Ryan Vlastelica表示,政治不確定性增強 美股低開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中泄露的高級機密的傳聞,周三政治不確定性增強,市場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能繼續執行其立法計劃的懷疑情緒加大;美股低開,標普500指數開盤跌幅創逾一個月來最大,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性指數(VIX,俗稱恐慌指數)飆升至20%,勢創自去年九月以來最大日內漲幅。
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隨著我國城鎮化加快,中心城市人口規模也不斷壯大。
目前坊間比較城市之間的經濟、人口指標時,往往是以建制市所管轄的範圍來進行,因此很多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實際上包括了轄內下屬的縣市以及遠城區。但一個城市的大小以及輻射力,主要還是跟中心市區的人口、經濟規模有關。
比如同處閩南的廈門和泉州,泉州作為福建經濟第一大市,經濟總量是廈門的1.75倍,人口總量也是廈門的兩倍多。但泉州轄下有7個縣市,經濟總量和人口主要來自這些縣市,中心城區的規模比廈門小很多,因此對周圍的輻射力也要小很多。
再比如,河北的老省會保定總人口達1100多萬,但市區人口也就在百萬左右,只是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
那麽,到底該如何計算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現在看到的計算方式,往往是簡單地以市轄區人口來進行計算,但市轄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城區,往往還有大片農村地帶,擁有大量農業人口。因此城市人口並不能簡單地以市轄區來計算。
國務院於2014年11月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提出,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計入城區範疇。
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最為詳細的統計。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公開資料,統計梳理發現,至2015年,已有36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超過了200萬大關,有85個城市超過了100萬大關。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統計口徑的問題,部分城市的數據值得商榷。第一財經記者參考公開資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36城人口過200萬,12城超500萬
統計顯示,目前共有3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200萬,這些城市中,除了臨沂和洛陽外,其他均為一二線城市,對周圍有較大的輻射力。可見中心城區人口達200萬是二線城市的重要門檻。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產生外溢。人口集聚的規模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是否有軌道交通建設也跟城市規模息息相關。目前中心城區人口超過200萬的36個城市中,除了臨沂,其他城市均已獲準修建地鐵。
從省份分布來看,這36個城市,除了四大直轄市外,廣東、江蘇、山東各有3個,浙江、福建、遼寧、河南各有2個,湖北、湖南等15個省份各有1個,均為省會。這也是我國目前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分布格局。
從總體上來看,非省會城市中,人口超過200萬大關的城市,主要位於沿海地區,其中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這五個屬於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蘇州、無錫、東莞則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臨沂是山東總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整個臨沂地區達到了1100多萬人,因此城區人口超過200萬也在情理之中。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只有洛陽,這座著名古都是人口大省河南的第二大城市。
在最前列,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中心城區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大關,這4個城市屬於超大城市。其中,上海城區人口超過了2000萬,北京也接近1900萬,這兩大城市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相比之下,廣深兩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要比京滬小了不少,分別為1247萬和1138萬。
四大一線城市之後,是天津和重慶這兩座直轄市,城區人口都超過了850萬,未來,這兩個城市也最有希望進入到超大城市行列。中部的武漢位列第7,城區人口達到了675萬。南京的城區人口也超過了600萬大關。成都、杭州、鄭州和沈陽的城區人口則超過了500萬。
也就是說,目前共有12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超過500萬大關。這12個城市中,除了深圳、杭州和鄭州外,其余9個城市均屬傳統的十大城市行列。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各個大區中心,如西北、華中、東北等中心城市,行政等級較高。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財政、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資源配置越多,因此這些大區中心形成的集聚效應也更大。
在這些傳統的大區中心城市中,只有西安城區人口未達500萬,為424萬人,位居各大城市第14位。
城區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特大城市,未來進入超大城市的可能性都不小。像天津和重慶這兩大直轄市,其城區人口均已超過850萬;像武漢、成都、鄭州,這三個城市均是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會,也是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在中西部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它們也將成為人口的最重要流入地。杭州和南京則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對外來人口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表1、85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85城人口超百萬,江蘇廣東最多
城市人口超百萬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有85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了百萬大關。其中,除了前述的36個城區人口超過200萬的城市,共有49個城市的人口介於100萬~200萬之間,這些城市除了佛山和溫州,其他城市基本屬於三線城市。
分省份來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江蘇最多,共有10個入圍,除南京、蘇州和無錫這三大城市外,還有常州、南通、徐州、揚州、淮安、鹽城和連雲港。其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和南通6個城市均已獲準修建地鐵,江蘇也由此成為我國修建地鐵城市最多的省份。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均衡,不少城市原先的規模基礎就已經不小。比如位於江蘇中部的南通,去年的GDP更是高居我國各城市第21位,蘇北的徐州則是淮海經濟圈的中心,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徐州的城區人口規模就已經超過了100萬。
江蘇之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有8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100萬大關。其中,有7個來自珠三角,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惠州、珠海和江門。此外粵東的中心城市汕頭也已超過了100萬大關。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則有7個城市入圍,包括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還有淄博、煙臺、濰坊、濟寧和臨沂。
此外,浙江、河北、四川這三大省份各有5個城市人口超過百萬。浙江的5個城市,分別是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和臺州;河北的5城則分別是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和保定;四川的5個城市,分別是成都、自貢、綿陽、南充和瀘州。遼寧與人口大省河南各有4個城市超過百萬大關。
分區域看,這85個城市中,東北地區共有9個,中西部地區共有34個,東部地區共有42個。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東部地區的大城市遠遠多於中西部。
尤其是,與東部沿海地區很多普通地級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相比,中西部地區的非省會城市發展相對緩慢,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普遍較小。
這其中,雲貴、廣西、河南等都是目前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像西南的雲南、貴州,除了省會城市外,省內其他地級市沒有一個城市超過100萬大關。而廣西除了南寧外,也只有柳州這個工業大市城區人口超過了百萬。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人口接近一億,但總共也只有4個城市過百萬。
不過,較低的城鎮化率水平,也意味著未來中西部的城市發展空間會更大。尤其是隨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加快,就近就業和就近城鎮化的比例越來越高。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2016年,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
也就是說,未來中西部的普通地級市中,城區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將會逐漸增加。
從現有的34個中西部百萬人口城市來看,重慶、武漢、成都、鄭州、西安高居前五位,昆明、合肥、太原、長沙和烏魯木齊也突破了300萬大關。
在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中,洛陽以241萬的城區人口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還有包頭、柳州、南陽、蕪湖。值得註意的是,這幾個城市均是中西部的重要工業城市,比如包頭、柳州均是所在省份的最大工業城市,蕪湖則是著名汽車企業奇瑞的所在地。對中西部城市來說,只有加快工業化,才能有效提高城鎮化的水平。
相比之下,在東部沿海,雖然百萬人口城市較多,但由於該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已經比較高,再加上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 尤其是一些以傳統外貿出口的城市受制於國內各類成本問題和外貿出口受阻,制造業增長也相對緩慢,不少產業已轉移至中西部地區,導致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也明顯減緩。
在相對比較高的城鎮化率之下,未來東部沿海地區的城鎮化特點將體現在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轉移,百萬人口城市數量倒未必會明顯增加。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統計局分析,2016年廣東常住人口向珠三角超大城市集聚勢頭未減。在珠三角中,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增加最多,分別比上年凈增54.24萬和52.97萬人,兩市人口增幅占同期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86.31%。省內其他地級市人口的增長則比較有限。
表2:中西部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5月23日,中國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一賬通,推出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自助平臺“金科空間站”,集中上線APP自助、大數據應用、智慧金融服務三大板塊、21項金融科技產品,為中小銀行提供搭建APP、精準營銷、貸款風控模型建立、客戶畫像等多種服務。
與此同時,“金科空間站”還為中小銀行提供理財、保險等多種產品,而這些產品部分將來自中國平安。其中的金融一賬通產品,是整個多個平臺的金融資產交易、撮合服務平臺,瞄準200萬億的規模的金融資產交易。
上千家金融機構,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剛剛上線的一個金融科技自助平臺產品,暴露了中國平安的“野心”。
彌補中小銀行短板
“產品上線慢,種類少,是中小銀行普遍面臨的困境。”中國平安高管稱,資金、技術、經驗不足,以及人員結構老化,是中小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共同存在的障礙。
中小銀行直銷銀行當前的處境,最具有代表性。壹賬通金融科技、易觀智庫的直銷銀行評估顯示,全市場目前有獨立APP的直銷銀行共93家,其中62.4%來自城商行。然而,在這些直銷銀行APP中,月活躍用戶低於1000戶的高達三分之二,而月活用戶達到10萬戶的,僅僅只有八家。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要問問我們自己,服務同質化現象太嚴重了,目前這93個APP,提供的產品中,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占比是最高的。” 壹賬通金科總經理邵海峰說,單憑一己之力,中小銀行很難與大銀行競爭。
針對這種情況,金科空間站APP自助艙首批上線九大產品,以金融產品超市貨架的形式向中小銀行提供搭建APP所需組件,產品有理財、保險、平安好保單、用戶投資KYC模型、銀行卡鑒權等服務。智慧金融服務艙則包括機構一賬通、區塊鏈服務、人臉識別技術、社交雲、智能辦公系統的平安e票、平安易簽以及線上培訓平臺知鳥七大產品,旨在幫助中小銀行打造智慧金融服務體驗,並顯著降低維護成本。
“有些產品註冊簽約後,可以直接訪問我們的網站,通過查詢而得到結果,而且還提供了多種靈活接入方式,機構只需在開放平臺註冊簽約後,就能按照標準接口,直接接入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中國平安有關人士稱,客戶信息分析能力不足,畫像能力弱、粘性不強等短板,又直接導致了客戶的流失。空間站的APP自助艙,涵蓋了全線產品的金融超市,可快速上線,並有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多樣化的金融生活場景設置。
不僅是零售業務,中小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同樣也存在一些短板,面臨企業財務數據匱乏、缺乏實時風控決策機制、線下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的問題。而金科空間的大數據應用艙以海量數據、機器算法為基礎,向中小銀行輸出精準營銷、智能推薦及風控模型等數據產品,首批推出貸款、反欺詐等方面的風險評估依據,包括建立風控模型,目前提供五項產品。
瞄準200萬億金融市場
借助外部的能力輸入,快速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固然是中小銀行應對挑戰、實現轉型的不二選擇。而金科空間站的上線,也隱藏著中國平安更大的“野心”。
深圳農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林偉斌2017年1月就曾表示,自身互聯網用戶流量不足,是中小銀行直銷銀行面臨的一大桎梏。
恰恰是在互聯網用戶方面,中國平安擁有明顯的優勢。壹賬通金科董事長葉望春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平安的互聯網個人客戶數量超過1.9億人,合作銀行達到數百家,另外還與一千多家非金融機構開展了業務合作。
“在大數據基礎上,通過智能化、區塊鏈技術,對中小企業客戶進行數據化分析,能夠得出數據化畫像,能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控制風險、減少獲客成本。對零售客戶,通過財務數據、歷史交易、關聯信息等形成用戶信用畫像,用線上獲客以替代線下獲客,直接降低獲客成本和信用成本。”平安銀行副行長何之江說。
提供技術服務、客戶輸出的同時,中國平安也在順勢拓展自身業務渠道。壹賬通金科方面告訴第一財經,其空間站APP自助艙提供的理財和保險產品,既來自外部管理人的產品,也來自於中國平安內部。換言之,在完成技術輸出的同時,中國平安的產品銷售也水到渠成。
不僅如此,金科空間站還將具有金融同業業務平臺的性質。何之江稱,截止2016年末,行E通合作的機構數量達到1780家,平臺交易量達到5萬億元。
而金科空間站21個產品中的金融機構一賬通,則是行E通的升級。根據第一財經了解,金融機構一賬通產品,是金融壹賬通同業平臺、平安銀行行E通、利順貨幣經紀平臺的全面整合,是金融機構資產交易、撮合服務平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2016年12月,切入電影制作剛滿十年的光線傳媒(300251,SZ)全體員工收到了一封來自於公司董事長王長田的公開信。信中,這位目前身價超百億的老板直言:“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2006—2016年,全國總票房從不足30億元增長到超440億元,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與此同時,光線傳媒亦通過10年、91部影片完成了總計超200億元的票房。作為電影公司中絕對的第一梯隊,光線傳媒不僅見證了這10年的爆發,更充分享受著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
2016年,光線傳媒出品影片實現總票房64.2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占2016年國產片票房總額的20%以上,連續三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同年主控、參與出品的影片《美人魚》、《大魚海棠》更是分別取得了打破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和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的成績。
要談電影公司,繞不過光線傳媒;而要談電影,更是離不開屢次打破票房紀錄、由光線出品的影片。
6月18日13點20分,在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我們特邀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為大家展現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和他掌舵下的光線傳媒。
▲6月18日13點20分,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等你來(圖/每經影視)
傳說中 “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王長田,是在兩個月前的一個地下停車場。
此前便有耳聞,王長田在圈內的勤奮和節儉是出了名的。從影十年,光線出品影片的總票房攀至200億元高峰,而一成不變的是光線傳媒公司所在的幾層小樓,偌大證券部一人坐鎮、當十人用,還有就是沒有司機的王長田。
耳聞不如一見。兩個月前在地下停車場恰好偶遇剛剛完成投資者交流的王長田,獨自一人走向停車場取車,還真是沒有司機。
截至今日15時收盤,光線傳媒總市值244億元,王長田通過光線控股間接持有上市公司41.85%股權,身價超100億。
事實上,對於自己“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老板的稱號,源於王長田的自嘲。在2016年底給公司員工的公開信中,王長田直言:“我會一如既往的做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
然而這個老板在承諾“摳門”的同時,卻保證為光線的員工在“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礎上,年內再平均提薪20%。”
電影行業從來不缺滿嘴跑火車、信奉“人靠衣裝”的浮誇之輩,但王長田的“摳門和勤奮”卻如一股清流。想見這位“摳門”的董事長嗎?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本人供圖)
6月18日13點20分,由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每日經濟新聞三方聯合主辦的“中國影視領袖峰會”,我們特邀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為大家展現這個“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和他掌舵下的光線傳媒。
“2017年光線傳媒總票房目標80億”
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72億的票房刷新了國產片票房的數據。2016年,《美人魚》以33.92億元票房登頂國產片,它們的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光線傳媒。
2016年,光線傳媒出品影片實現總票房64.2億元,其中,國產片票房占國產片總票房的20%以上,這已經是光線傳媒出品影片票房,連續三年在民營五大中排位第一。這個沒有華誼兄弟、博納影業資歷久,沒有萬達、樂視資源廣的民營影視公司用一部部電影創造出一個個票房奇跡。
▲ 《美人魚》累計票房33.92億元,創造了國產影片票房記錄(圖/CBO中國票房)
今年4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中,王長田用了超三個小時詳述了他對光線傳媒的過去、現在及對未來的展望,並提出“2017年總票房80億”的目標。在王長田看來,未來3~5年中國影視的“六大”將會成型,而光線傳媒必然不會缺席。
除了內生的電影制作、發行板塊發展外,近年來光線傳媒在外延並購的動作也極具看點。去年光線傳媒及控股股東聯手並購貓眼的舉動震動業內。作為光線傳媒布局渠道的重要一步,無論是未來增持貓眼還是貓眼獨立IPO,都使得光線傳媒極具看點。
想了解今年光線傳媒有哪些片單?還將進行怎樣的資本布局?6月18日13點20分,上海五號攝影棚,“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等你來。
↓↓↓↓↓向下點擊“報名通道”,即可報名參會!
消費升級大背景下,KTV行業何去何從?
文 | 秦予
上世紀90年代,KTV作為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開始風靡內陸地區。行至目前,這個年輕的行業似乎走到了一個冰火兩重天的境地:2017年開始,迷你K歌亭成了一大投資風口,咪噠minik和友唱先後宣布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迷你K歌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8億元;而另一方,以錢櫃為代表的傳統商務型KTV頻頻傳出關店的消息,年輕人似乎不愛去KTV唱歌了,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年輕人真的不愛去KTV了嗎?根據隨手記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2014年到2016三年間,在KTV的人均花費環比上升率分別是7.1%、6.9%和8.9%,考慮物價上漲等因素,人均花費屬於平穩上升。
而在供給側,KTV門店的發展其實一直相對穩定。中國產業信息的報告顯示,從2006年開始,KTV的總量便保持在2萬家左右,只是傳統KTV正在逐漸減少,而更適合年輕群體消費的量販式KTV則在逐年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報告)
與其說是KTV行業的寒冬來臨,不如說是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單純只提供唱歌服務、玩法單一、不去迎合和揣摩年輕人消費需求和習慣的傳統KTV不行了。
不過,在看似蕭條之中,主打“年輕人線下音樂社交” 的KTV品牌“唱吧麥頌”卻逆勢上漲,發展迅猛。這個於2014年成立的新品牌由唱吧和麥頌KTV聯手打造。截至目前,唱吧麥頌簽約門店數(包括直營店、加盟店、眾籌店)已有200多家,位列全國KTV連鎖品牌之首。
它是如何從一家曾經有些“非主流”的小型KTV快速實現規模化運作的呢?野草君對唱吧麥頌的創始人&CEO劉誌偉進行了專訪,通過這一典型案例帶你一探究竟。
“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2009年,劉誌偉開始尋思著開店做點生意。開什麽店好呢?從小喜歡唱歌的劉誌偉發現,彼時的北京,主流KTV還是錢櫃這種裝修豪華、以高端商務消費為主的經營模式。像自己這樣喜歡唱歌的普通年輕人,很難找到性價比高的去處。他索性決定自己開一家新型的、更輕量級的量販式KTV,只有40個房間,人均消費在50塊左右,但強調音響效果好、環境舒適簡單,回歸到音樂體驗本身。
麥頌創始人劉誌偉
“當時傳統商務型KTV還是一片繁榮景象,甚至有些虛假繁榮。大家覺得掙錢容易,好像裝個音響,裝修好點的就能賣錢,比如錢櫃這種商務型消費每天單筆就好幾千。眼前都很掙錢,大家就不會去思考有什麽問題,都在抄襲錢櫃的商業模式。”
劉誌偉告訴野草新消費,自己當時是“誤打誤撞”聚焦在了年輕人的音樂聚會這一點,切入了這個當時不被大家在意的細分市場,甚至可以說打破了行規——因為在其他業內人士看來,整個才40個房間的“mini”店,根本不能叫真正的KTV。
“但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麥頌在學院路開了第一家店,一開業就受到了很多學生、年輕白領的追捧,基本上都需要排隊等位。“當時投入了400多萬,結果一年多就回本了。”劉誌偉說。
在獲得了正向的市場反饋後,麥頌順理成章開起了分店。2012年,麥頌開到了第三家店。不過,劉誌偉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手里現有的這些錢,是繼續再開幾家店,獲得良好的現金流呢,還是投入到公司自有ERP系統的開發,為之後規模化運營管理做好紮實的準備?是賺眼前的錢,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還是賭一把為了以後做大的可能?
這里可能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由於KTV整體盤子相對較小,不像餐飲行業屬於萬億級市場。加上行業高度分散,大部分都屬於“單店”模式,這就導致了幾乎沒有專業的軟件公司為連鎖型KTV定制合適的ERP系統,或提供SaaS服務。當時這一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掣肘了KTV的規模化發展。
經過數次的糾結,當時體量尚小的麥頌選擇了後者——投入千萬到自有系統的研發,從用戶預定、營銷推廣到支付、財務等數據都包括在內。
這次的“賭一把”也許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筆錢怎麽花的選擇,是創業公司經常要面對的問題。但劉誌偉認為這次的決定比之後任何一次都更重要,他稱其為麥頌的“成人禮”,因為這是一次徹底的心態轉型——決定了麥頌究竟是一個開幾家店的買賣,還是一筆可以規模化的生意。
實現快速規模化的三大路徑
如果說自主研發系統讓麥頌的規模化之路得以開啟,那麽與唱吧的聯手,則讓麥頌跑上了快車道。
2014年,麥頌已經有了10多家直營門店,而當時已擁有2億用戶的在線K歌app唱吧也開始布局線下,尋求KTV門店的合作。唱吧CEO陳華發現,麥頌KTV兩者的用戶畫像頗為相似,幾乎都是愛唱歌的80、90 後;而麥頌擁有自己的系統和數據,能夠與唱吧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打通O2O模式。
兩者一拍即合。2014年年底,唱吧與麥頌聯手推出了“唱吧麥頌”這一KTV品牌。目前,唱吧用戶已突破4.3億,而唱吧麥頌簽約門店數(包括直營店、加盟店、眾籌店)也已有200多家,覆蓋國內39個城市,在全國KTV連鎖品牌之首,宣稱要在五年內開到1500家店。
與唱吧麥頌這種互聯網+量販式KTV的火爆相對應的,則是傳統KTV的整體衰落。隨著公款接待費用減少、門店租金上漲、經營同質化等因素,大多數KTV在經歷嚴冬——巔峰期在全國擁有19家門店的錢櫃KTV只剩下不到一半門店,萬達大歌星、錢櫃、好樂迪等全國連鎖型KTV都經營慘淡,遑論其他小型傳統KTV。
那麽,唱吧麥頌究竟有哪些區別於這些傳統KTV的打法?野草君做了如下總結。
第一,聯手唱吧,全面打通O2O資源、聚合線上線下流量。
“唱吧是在線上去實現陌生人的音樂社交,而唱吧麥頌KTV則在線下實現好朋友的音樂聚會。” 唱吧CEO陳華告訴野草新消費,唱吧與麥頌的屬於全方位的合作,“用戶互通、數據互通、玩法互通、品牌互通”。
具體來說,唱吧麥頌KTV專註於年輕人唱歌聚會和互動社交的核心體驗,依托唱吧平臺品牌和4.3億粉絲資源優勢,通過平臺宣傳、線上預定、聚會組織、活動發起、紅人見面會等形式,吸引線上用戶到店消費。此外,唱吧麥頌還開創了更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玩法。
比如說,當你走進唱吧麥頌KTV包廂里開始選歌,就可以用手機可以一鍵錄音,錄制MV,隨時隨地的分享到朋友圈等社交,還能通過唱吧進行線上直播,和好友即時互動……通過這些“線下場景+線上互動+社交體驗”的KTV娛樂新玩法來吸引年輕人。
第二,堅持“小快靈”,直營+加盟+眾籌店結合實現快速規模化。
“小”是指在店面規模上堅持mini店路線,每家店的房間多為20~30間包廂,單店投入在200萬左右。據公開數據表明,同類KTV如寶樂迪、歡樂迪單店投入在400萬-800萬之間,而溫莎、錢櫃等單店投入則在千萬以上。可以說,mini店模式能夠大大提升房間利用率,也降低了直營店和加盟商的成本。目前200多家店中,加盟店占7成。門店平均回本周期也相對同行KTV更快,甚至有分店做到了9個多月回本。
“快”則是指唱吧麥頌在3年快速叠代4代產品,體驗感一代更勝一代,造價上卻更實惠,工期更短。“靈”體現在有別於傳統商務型KTV的選址上。唱吧麥頌分店集中在學院、社區、商業廣場商圈,同時對每一種類型門店都有針對性的運營方案,可讓加盟商根據所在區域和人群靈活選擇。
第三,高度專註於年輕人的音樂聚會本身,不被餐飲等周邊業務的利潤誘惑。
在同行KTV都設有餐食(主要分為自助、點餐、小吃這幾類模式)時,唱吧麥頌選擇了放棄這一部分的利潤。劉誌偉坦言,自己也交了三四百萬的學費,先後嘗試了KTV餐食的不同模式,才最終拍板做了這個決定。
首先,劉誌偉認為設立餐食影響到KTV的清晰定位。“當時我們去大眾點評上看KTV評論,10條會有9條會說,‘這兒的飯真難吃’,‘那兒的海鮮不新鮮’等等,很多人把KTV當成了KTV屬性的飯店了。但我覺得我們做的是KTV還是飯店?不可否認餐飲確實能帶來部分收入,但是關鍵是賺錢的地方多了,得看這錢該不該屬於你掙。”劉誌偉說。
其次,是餐飲的標準化問題難以解決。不同的地方食材、人工成本都很難把控,更別提餐飲業天然自帶令人頭疼的食品安全、選址受限等問題。這些不能夠標準化,也就會影響到唱吧麥頌的快速規模化之路。
這樣來看,設立餐食似乎確實給KTV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不過,對於其他從業者來說,放棄餐食利潤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鑒呢?
對此,野草君暫時不做評論,但我們查詢了米樂星公開的2016年財報(野草新消費註:米樂星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量販式KTV,主打“平價包廂引流+超市盈利”模式)。
財報顯示,米樂星主營業務收入一半是來自酒食超市收入,40%左右來自包廂費用,只有不到10%來自點餐服務。而劉誌偉透露,唱吧麥頌門店的利潤則主要來自包廂費和酒水,基本各占一半。
迷你K歌亭會是下一個顛覆者嗎?
雖然唱吧麥頌的發展迅猛,但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也不免會遇到新的問題。作為一個曾經的顛覆者,唱吧麥頌在當下也面臨著新業態的沖擊——這一次是投資風口之上的迷你K歌亭。
2017年,唱吧宣布了對miniK歌亭“咪噠minik”運營公司艾媒科技數千萬元的投資,而友寶在線則緊接著對“友唱”增資6000萬元。投資人對這一新業態的青睞由此可見一斑。而迷你KTV由於充分利用年輕人碎片化時間、占據線下流量入口等特點,不少人認為其擁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對此,劉誌偉坦言,唱吧麥頌依然會專註於滿足年輕人的線下社交需求,這一部分的市場足夠大,而迷你K歌亭更像一兩個人的“自嗨”,無法代替和顛覆自己的目標市場。
“它(迷你K歌亭)對我們的吸引力就像曾經的餐飲吸引力一樣,我知道確實有利潤,但我們才200家店呢,路還很長。自己的麥子還沒割完呢,就別看別人的地了。”
當然,唱吧麥頌並沒有否定這一業態,劉誌偉用“謹慎的樂觀”來形容自己的態度,表示暫時還沒太看明白,但會密切關註。唱吧麥頌也將很快推出迷你K歌亭“MY SONG試音間”,與其他迷你K歌亭最大的區別是,這個試音間並不收費,而是讓唱吧麥頌會員等位或者路過時體驗的,以此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從高端商務消費到量販式,再到互聯網+量販式KTV,未來的業態真的會越來越小嗎?量販式KTV是否會像傳統商務型KTV一樣開始走向衰敗呢?迷你K歌亭會是下一個的顛覆者嗎?面臨行業內諸多的不確定性,經歷過了“成人禮”、與“唱吧”的聯手,一直在快速叠代試錯的唱吧麥頌,也許會走得更為篤定。
* 本文為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秦予。加入消費產業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美團外賣小哥與保安鬥毆,8人受傷,5人被拘。
“我們之所以不能沈浸在某一特殊時刻所發生的事情中,關鍵在於過多地關註一些利益攸關的目的,而忽略了去發現和欣賞許多美好的東西。“ ——某網友
上圖是@浣熊無二(微博)眼中雲彩上的世界。靜靜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這樣,雖然我們是平凡的人,雖然在經歷平凡的事,但如果每一個細節都用心去體會,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經歷不一樣的“小確幸”。(*^__^*)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黑馬高調早報】第761期
文 | 靜靜
頭條:鐵打的網易,流水的副總編
1、網易副總編輯楊彬彬將離職,具體原因尚未知
知情人士透露,現任網易副總編輯楊彬彬將於下周正式離開網易,其在網易供職未滿一年(2016年9月加盟網易)。楊彬彬上周五還在忙於安排這周的工作,這周就突然宣布了變動。據傳是由於內部意見不和,目前尚不明確具體原因。
網易已成為互聯網創業者最大的“集散地”,近年來,從網易離職的高管,遙身一變成為“創業領袖”的為數最多,有趣的是,他們大部分是做內容出身,且都擔任過網易的內容負責人。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人都是誰:
*唐巖,陌陌創始人,前網易門戶總編輯;
*方三文,雪球財經創始人,前網易門戶副總編輯;
*李學淩,歡聚時代創始人,前網易門戶總編輯;
*張銳,春雨天下創始人,前網易門戶副總編輯;
*李甬,猿題庫創始人,前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
*帥科,猿題庫COO,前網易科技主編;
*丁秀洪,雲辰科技創始人,前網易副總編輯;
*喻華峰,本來生活創始人,前網易副總裁;
*楊斌,紛享銷客創始人,前網易副總裁;
*黃章晉,大象公會創始人,前網易新聞中心副總監;
*郭子威,蟬遊記創始人,前網易房產頻道主編;
*張立波,八界網、基金網創始人,前網易房產頻道主編;
*李明順,好貸網聯合創始人。前網易新聞中心主任。
……
等等等等(創業者眾多,不勝枚舉)
網易“創業黃埔軍校”的這個名聲越來越響亮,與之相對的卻是另一個頗為負面的評價:”網易留不住人“。對於網易高管流失的狀況,大家都是怎麽看的呢,快在評論區留言吧!
@紅河民:對於網易,我有太多的話想說,你給我留下了一輩子難忘的一段時間。如果你還記得我,不要忘記我。唐巖,你說呢?
@如此簡單:網易阻礙了唐巖的發展,所以他才辭職、創業。就比如說:唐巖給公司搞了一個創意,陌陌,公司在最初槍斃了陌陌的創意,唐巖看到了陌陌的發展前景,所以就獨立了出去、如今克艱獲利、網易眼紅了!
@楓葉:選擇這樣的時間發表這樣的聲明,只能說明網易的眼紅和不齒。
@成敗主義:行業黃埔軍校你以為這是個褒義詞?
@彼岸:因為高管們不想最後走向養豬場。
@One只超:新聞客戶端基本都準備頭條化了,很有可能和編輯的看法價值觀相沖。突。網易新聞以前是非常有態度的,總編輯起的作用非常大。
國內資訊
2、易到司機線上提現日期延後至8月25日
7月28日上午,易到給司機發公告稱,司機線上提現日期由原定7月28日被迫延後至8月25日。該公告稱,司機提現延期的原因,是韜蘊資本在對易到的盡職調查尚在進行之中,相應款項的撥付也因此出現一定延時。 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易到司機提現資金“斷流”,是因為樂視要把此前以易到名義抵押借款的14億元債務轉給韜蘊,但此舉遭到韜蘊資本CEO溫曉東的反對,因此中斷了給易到的司機提現資金。
@冷傑:這個資本就是之前投資了樂視的,這個易到是拿來抵債。看樣子收了易到後發現有個大坑。
@京宏:專車這種體量的燒錢模式根本不是一般的機構玩的了的,與這家私募有幾次合作,祝好運吧。
@鑫寶兒:可以退錢麽?考慮司機的感受是應該的,但乘客就活該麽?我們才是最大受害者。
3、成都一小區保安與外賣員發生群毆,數百人“參戰”
27日晚,成都溫江一小區門前,小區保安與某外賣平臺送餐員發生沖突。小區所在居委會負責人楊先生稱,沖突由外賣員進小區登記問題而起,外賣員從車上拿下鋼管和砍刀沖擊保安,共有近200人發生沖突,8人因此受傷。警方稱相關涉事人員已被控制,已拘留數人。
@一天三頓功夫茶:都是窮人,都是為了生活,何必呢?
@Sapphire燈盞:點餐的應該主動下樓拿。真的。
@鑒翔師:都不容易,都是勞苦大眾,偏偏就喜歡互相橫、互相兇。對上一階級的人大氣不敢喘。
4、ofo洽談10億美元新融資,軟銀或領投
路透援引熟悉情況的多名消息人士稱,中國初創公司ofo正洽談在新一輪融資中募集10億美元,此輪融資由日本軟銀領投,有望成為中國共享單車行業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中國最大的叫車平臺滴滴出行可能會加入ofo的新一輪融資。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在這輪融資後,ofo的估值可能接近30億美元。
@Liuonion:這劇情我見過,之後ofo和摩拜合並了。
@雪狼展翼:共享單車該整合了,到處都是被破壞的車。城市垃圾泛濫成災。
@上官文尚:支持,只是希望能有個好的管理。
5、鄭州下令暫停共享單車投放
27日,記者了解到,鄭州市管理部門將對共享單車數量進行控制,要求各單車企業維持現狀,暫停在我市增量投放單車。目前鄭州共享單車投放量為39萬輛,其中摩拜單車(紅色)所占份額最大,為20萬輛;其次是OFO單車(黃色),為13萬輛;酷騎單車(綠色),投放了6萬輛。
@重名一千次:應該先把機動車亂停管好,十部單車亂停的空間還不夠一步小車占的空間。
@罐頭二姐覓桃記:大鄭州終於第一個站出來吃了第一個螃蟹。
@神秘的古堡主:我認為要不斷教育騎車的人,不管有多少,只要騎行的人亂放,什麽政策都沒用!
6、專利侵權勝訴,永安行正式重啟IPO
6月7日,蘇州中院對顧泰來起訴永安行侵害其發明專利一案正式作出判決,永安行勝訴,其共享單車系統和公共自行車系統不涉侵權。 7月28日,在中斷近3個月之後,永安行正式重新啟動IPO。永安行招股意向書及相關公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再次掛網公示。根據公告流程,永安行將於下周正式開始IPO網上路演。
7、海通證券回應樂視違約風波:樂視移動已經償還首期款項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海通證券旗下公司海通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一只有限合夥基金投資樂視可轉債,陷入違約困境。7月28日晚些時候,海通證券就旗下公司卷入的樂視4.1億違約糾紛一事進行公開回應。根據記者獲得的回應,7月7日樂視移動已經償還首期款項。
@euukoo:賈老板一去不複回了,留下一堆爛攤子等接盤的人來應付。
@張泰明:海通之前也有借過快鹿集團的錢,不過拿了快鹿的資產做質押。不知道有沒有樂視的質押物,到期不還可以法拍。
@海邊漫步者:華爾街有句話: 客戶欠你一萬美金 是客戶的問題 客戶欠你一百萬美金那就是你的問題!
8、百度二季度營收20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
7月28日消息,今年二季度百度營收為20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凈利潤44.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9%。受此影響,百度股價在盤後上漲7%。百度集團總裁陸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將重新構架百度金融服務事業群組,計劃讓百度金融獨立運營,以便獲取更多業務發展所需的牌照,以最適宜的機制,保障百度金融長期快速健康地發展。
9、李彥宏發內部信:搜索業務已逐漸擺脫既往負面影響
7月28日,李彥宏發內部信稱:“第二季度我們在教育、汽車、物流、本地服務等多個行業增加了近20000名在線活躍客戶;相比較一季度,大客戶原生廣告收入提升250%,信息流廣告收入提升200%。客戶的持續認可和積極投放,說明我們的搜索業務已逐漸擺脫既往負面影響。”
@異客IUI:麻煩把搜索出的結果,"廣告"這兩個字,變大變紅色,再談負面影響減弱
@大家好我叫饅頭:可以把那些不可描述的小鏈接給剿滅嘛
@mengfanming:能分別舉出搜索的好和壞麽,不要直接噴。
10、新浪微博:以偷拍進行低俗炒作直接關閉刪除
日前新浪微博社區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員 發布《微博社區娛樂信息管理規定》,就用戶發布娛樂信息,遏制低俗媚俗之風作出規範。根據規定,演藝人員在發布娛樂信息時應避免進行惡意炒作。同時規定,以跟蹤、蹲守、偷拍等作為噱頭,以組織化公司化為形式,進行低俗炒作渲染的,一經發現直接予以關閉或刪除內容。此外,新浪微博還對娛樂自媒體賬號的違規行為出臺了懲罰措施。
@西貝晶晶晶:什麽時候管管高仿號,看見真心煩。
@麥芽莊點點:還有微博的水軍,引導輿論真的惡心。
@青衫駿馬:娛樂圈升平盛世,河清海晏
11、第二季度固定寬帶平均下載速率達14.11Mbit/s
寬帶發展聯盟日前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第二季度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4.11Mbit/s,同比去年第二季度提高34.77%。移動寬帶用戶的4G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13.46Mbit/s,環比提高14.2%
@趙趙趙趙:我又拖祖國的後腿了。
@混臉熟:文中是bit啊,電腦上看到的速度乘以8再跟文中標準比。
@Tiazem:註意,除以8才是MB/s。
12、余承東:美國市場就是華為手機的下一步
在接受CNBC專訪時,華為消費者BG業務負責人余承東表示:“華為將更多精力投在了發達國家市場。”因為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更好,用戶的消費能力更強。
“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主要集中在高端機市場,低端機幾乎賺不到錢,中端機利潤也不多。實話說,華為對低端機市場興趣不大。”余承東說道。“華為擅長創新,有豐厚的技術積累,因此我們能給高端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13、掌閱科技上交所IPO首發過會,募集資金10.47億元
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申請首發獲通過。本次IPO掌閱科技擬發行4,0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0%,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資總額為10.47億元。2016年,掌閱科技營業收入為11.98億元。
國外資訊
14、蘋果向諾基亞支付20億美元專利費
諾基亞公關團隊昨日證實,已經收到蘋果公司一筆17億歐元(約合20億美元)的“預付現金”。 並稱:“這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資金狀況。”2016年12月,諾基亞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等11個國家起訴蘋果,指控蘋果侵犯其專利權。今年5月23日,諾基亞宣布與蘋果達成和解,並簽署業務合作協議。
@逝去的流星:果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淩波微步:不僅僅是諾基亞專利牛逼,更重要的歐美的的法律更牛逼。
@王壹釖:諾基亞只是手機完蛋了。其他業務依然是世界頂級。
15、亞馬遜進軍東南亞市場,將與阿里正面對抗
亞馬遜於7月27日正式在新加坡推出兩小時快送服務,標誌著電商巨頭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未來它們將與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市場展開廝殺。作為先來者,阿里巴巴已經成了東南亞電商Lazada的大股東,上個月更是又投資10億美元將自己的股權占比提升到83%。在亞馬遜到來前,Lazada的足跡已經遍布東南亞6大市場。
@齒輪:阿里、騰訊、亞馬遜競相進入東南亞市場,下一個互聯網角逐時代將會在這里開。
@曹-丁:兩軍相逢,不僅取決於勇就能勝。還會有很多當地因素影響到他們角力。
@佐羅潘DXJ:別的地方不說,中國亞馬遜簡直垃圾到爆。
16、三星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
三星公司的半導體部門在最近一個季度的銷售額為158億美元,超過了英特爾,後者同期的芯片銷售額為147.6億美元。隨著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的崛起,個人電腦的銷量有所下降,三星的芯片業務從中受益。
@一無所有好青年:其實很多內存,電池和面板都是三星的,三星一直都是贏家,國產手機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得努力。
@冰宇宙:萬年老二終於混成老大了。
@FLYvUFO:內存條快降價吧!
17、可口可樂宣布停產零度可樂,但還要生產更多無糖飲料
可口可樂宣布了從 8 月開始美國地區將不再生產零度可樂,而是用一款無糖可樂取代它的位置,跟零度可樂一樣采用阿斯巴甜這類人工甜味劑,不含任何糖分,耗時五年時間打造,是有史以來最接近經典可樂口味的無糖產品!
@諵湫:除了零度,其他簡直不能喝。
@其即此乎:所以我前兩天買的那箱是絕版貨了?
@Van_Di:保存一箱,百年後拿出來享用。
今日思想
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識,在一個落後的思維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