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躋身二線城市的門檻在哪兒?中心城區人口200萬以上!

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隨著我國城鎮化加快,中心城市人口規模也不斷壯大。

目前坊間比較城市之間的經濟、人口指標時,往往是以建制市所管轄的範圍來進行,因此很多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實際上包括了轄內下屬的縣市以及遠城區。但一個城市的大小以及輻射力,主要還是跟中心市區的人口、經濟規模有關。

比如同處閩南的廈門和泉州,泉州作為福建經濟第一大市,經濟總量是廈門的1.75倍,人口總量也是廈門的兩倍多。但泉州轄下有7個縣市,經濟總量和人口主要來自這些縣市,中心城區的規模比廈門小很多,因此對周圍的輻射力也要小很多。

再比如,河北的老省會保定總人口達1100多萬,但市區人口也就在百萬左右,只是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

那麽,到底該如何計算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現在看到的計算方式,往往是簡單地以市轄區人口來進行計算,但市轄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城區,往往還有大片農村地帶,擁有大量農業人口。因此城市人口並不能簡單地以市轄區來計算。

國務院於2014年11月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提出,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計入城區範疇。

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最為詳細的統計。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公開資料,統計梳理發現,至2015年,已有36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超過了200萬大關,有85個城市超過了100萬大關。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統計口徑的問題,部分城市的數據值得商榷。第一財經記者參考公開資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36城人口過200萬,12城超500萬

統計顯示,目前共有3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200萬,這些城市中,除了臨沂和洛陽外,其他均為一二線城市,對周圍有較大的輻射力。可見中心城區人口達200萬是二線城市的重要門檻。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城市發展的本質是人口的集聚,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產生外溢。人口集聚的規模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是否有軌道交通建設也跟城市規模息息相關。目前中心城區人口超過200萬的36個城市中,除了臨沂,其他城市均已獲準修建地鐵。

從省份分布來看,這36個城市,除了四大直轄市外,廣東、江蘇、山東各有3個,浙江、福建、遼寧、河南各有2個,湖北、湖南等15個省份各有1個,均為省會。這也是我國目前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分布格局。

從總體上來看,非省會城市中,人口超過200萬大關的城市,主要位於沿海地區,其中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這五個屬於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蘇州、無錫、東莞則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臨沂是山東總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整個臨沂地區達到了1100多萬人,因此城區人口超過200萬也在情理之中。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只有洛陽,這座著名古都是人口大省河南的第二大城市。

在最前列,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中心城區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大關,這4個城市屬於超大城市。其中,上海城區人口超過了2000萬,北京也接近1900萬,這兩大城市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相比之下,廣深兩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要比京滬小了不少,分別為1247萬和1138萬。

四大一線城市之後,是天津和重慶這兩座直轄市,城區人口都超過了850萬,未來,這兩個城市也最有希望進入到超大城市行列。中部的武漢位列第7,城區人口達到了675萬。南京的城區人口也超過了600萬大關。成都、杭州、鄭州和沈陽的城區人口則超過了500萬。

也就是說,目前共有12個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超過500萬大關。這12個城市中,除了深圳、杭州和鄭州外,其余9個城市均屬傳統的十大城市行列。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各個大區中心,如西北、華中、東北等中心城市,行政等級較高。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財政、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資源配置越多,因此這些大區中心形成的集聚效應也更大。

在這些傳統的大區中心城市中,只有西安城區人口未達500萬,為424萬人,位居各大城市第14位。

城區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特大城市,未來進入超大城市的可能性都不小。像天津和重慶這兩大直轄市,其城區人口均已超過850萬;像武漢、成都、鄭州,這三個城市均是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會,也是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在中西部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它們也將成為人口的最重要流入地。杭州和南京則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對外來人口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表1、85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85城人口超百萬,江蘇廣東最多

城市人口超百萬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有85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了百萬大關。其中,除了前述的36個城區人口超過200萬的城市,共有49個城市的人口介於100萬~200萬之間,這些城市除了佛山和溫州,其他城市基本屬於三線城市。

分省份來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江蘇最多,共有10個入圍,除南京、蘇州和無錫這三大城市外,還有常州、南通、徐州、揚州、淮安、鹽城和連雲港。其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和南通6個城市均已獲準修建地鐵,江蘇也由此成為我國修建地鐵城市最多的省份。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均衡,不少城市原先的規模基礎就已經不小。比如位於江蘇中部的南通,去年的GDP更是高居我國各城市第21位,蘇北的徐州則是淮海經濟圈的中心,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徐州的城區人口規模就已經超過了100萬。

江蘇之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有8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100萬大關。其中,有7個來自珠三角,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惠州、珠海和江門。此外粵東的中心城市汕頭也已超過了100萬大關。

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則有7個城市入圍,包括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還有淄博、煙臺、濰坊、濟寧和臨沂。

此外,浙江、河北、四川這三大省份各有5個城市人口超過百萬。浙江的5個城市,分別是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和臺州;河北的5城則分別是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和保定;四川的5個城市,分別是成都、自貢、綿陽、南充和瀘州。遼寧與人口大省河南各有4個城市超過百萬大關。

分區域看,這85個城市中,東北地區共有9個,中西部地區共有34個,東部地區共有42個。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東部地區的大城市遠遠多於中西部。

尤其是,與東部沿海地區很多普通地級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相比,中西部地區的非省會城市發展相對緩慢,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普遍較小。

這其中,雲貴、廣西、河南等都是目前城鎮化率較低的地區。像西南的雲南、貴州,除了省會城市外,省內其他地級市沒有一個城市超過100萬大關。而廣西除了南寧外,也只有柳州這個工業大市城區人口超過了百萬。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人口接近一億,但總共也只有4個城市過百萬。

不過,較低的城鎮化率水平,也意味著未來中西部的城市發展空間會更大。尤其是隨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加快,就近就業和就近城鎮化的比例越來越高。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2016年,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

也就是說,未來中西部的普通地級市中,城區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將會逐漸增加。

從現有的34個中西部百萬人口城市來看,重慶、武漢、成都、鄭州、西安高居前五位,昆明、合肥、太原、長沙和烏魯木齊也突破了300萬大關。

在中西部的非省會城市中,洛陽以241萬的城區人口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還有包頭、柳州、南陽、蕪湖。值得註意的是,這幾個城市均是中西部的重要工業城市,比如包頭、柳州均是所在省份的最大工業城市,蕪湖則是著名汽車企業奇瑞的所在地。對中西部城市來說,只有加快工業化,才能有效提高城鎮化的水平。

相比之下,在東部沿海,雖然百萬人口城市較多,但由於該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已經比較高,再加上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 尤其是一些以傳統外貿出口的城市受制於國內各類成本問題和外貿出口受阻,制造業增長也相對緩慢,不少產業已轉移至中西部地區,導致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也明顯減緩。

在相對比較高的城鎮化率之下,未來東部沿海地區的城鎮化特點將體現在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轉移,百萬人口城市數量倒未必會明顯增加。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統計局分析,2016年廣東常住人口向珠三角超大城市集聚勢頭未減。在珠三角中,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增加最多,分別比上年凈增54.24萬和52.97萬人,兩市人口增幅占同期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86.31%。省內其他地級市人口的增長則比較有限。

表2:中西部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