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CAREFREE - 順叔 誰來買A股(下) (2012年08月24日)
1 :
GS(14)@2012-08-24 10:47:2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565&d=1828
上回講到,阿公今年落柯打要「提振股市信心」,但A股振極振唔起,中國證監會開新水喉包括孖展炒股,氹上市公司打工仔以股代薪,仲有準備放小小各項社會保障資金入證券市場。
另外一樣一路做緊的,包括加大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及數目,搬外匯買股票,RQFII(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亦鬆咗章,放幾條水喉落香港的離岸人仔資金池,接駁入A股市場。
RQFII對香港散戶比較有影響的,包括未來可能會大量出現以人民幣計價的跨境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依家掛牌得此一間,叫做華夏滬深300(83188),而下個星期應該會有多兩隻,包括係易方達中證100A股指數(83100)同埋南方富時中國A50 (82822)。
睇呢幾隻ETF個名,幾乎已經知道係乜,發行人多數係容易攞到通行證的中.資機構,而ETF所追蹤的亦係主要A股指數,例如華夏滬深300,就係透過直接買入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A股,達到複製A股指數升跌的效果。
在香港用人仔買賣的證券,始終冇咁方便,其實做多一個手續,都可能令好多散戶冇曬興趣。
例如,華夏滬深300上市成個月,到依家成交仍然算不上活躍,香港散戶熟口熟面,鍾意用港幣交易的安碩A50中國(2823),同樣係追蹤A股表現的ETF,而成交金額仍然長居十大,不過隨著A股跨境ETF的出現,有幾個必然出現的趨勢,大家可以留意嚇。
首先,例如A股ETF的發行人擁有RQFII的投資額度,可以真心白銀買入A股,而安碩A50唔係股票,散戶買咗,查實坐住一堆結構性衍生產品,先唔講技術細節,唔計作為發行人的歐資金融機構有幾穩健,安碩A50的交易對手風險亦較高,放長少少,安碩A50在以前旺市時高溢價的情景未來好難出現,競爭力亦會逐漸打折扣。
A股同埋H股,同股同權同公司,但唔少仲有好大差價,例如廣州藥業(874)A股股價,計埋匯率因素,等如H股的一倍,以前冇咁多QFII同埋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少數可以在中港股市行走自如,套戥AH股溢價的,只有社保基金同埋匯金呢類阿公基金,仲有就係國企的母公司,不過可能呢個行為嘅「政治唔正確」,一直冇乜人咁做,當大量跨境ETF出現之後,好多發行人及基金公司變相有咗套戥的能力,A及H股之間的價格差距,仲會收窄得更快。
人仔目前的升值潛力已經無幾年前咁吸引,若果純粹比較橙柑橘的話,估值極殘、冇爆煲風險又較A股有大折讓的H股,著數過A股ETF,又方便又唔使被人賺管理費;而冇咁方便的A股指數ETF,又著數過安碩A50。講咗咁多條A股新水喉,可能都係嘥時間,大跌市時候,最自然的購買力好多時來自大股東增持或者公司回購的最好時機,中證監月前都有「鼓勵」有現金有條件的上市公司回購,不過,國企當中唔見有乜動靜。
股市殘到無倫,大股東見到外人見唔到的價值,會索性成間上市公司私有化咗佢, 故此,在2002年底至2003年初幾個月,港股出現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個案,仲多過新股上市的數目,望返轉頭,就係股市見底的一個重要訊號。
幾年前,中國移動(941)經建議回購一定數量的股票,中國石油(857)的母公司,同埋國企巨銀大股東的匯金,亦有作象徵式的增持行動。
但整體嚟講,國控企業甚少見到呢類動作,國企私有化的個案,更加絕無僅有,例如中國石化(386)下面養住一大抽乜乜石化,講私有化最少十年八年,香港亦有唔少殭屍級的紅籌國控資產,明明喺度獻世,大股東(即係阿公)都冇話做私有化。
國企私有化退市,可能涉及到國進民退的爭議,屬於極罕見動作,不過,公司回購及大股東增持,查實係最自然的市場動作,國企母公司大股東,既最瞭解A股公司的真正價值,理論上亦有雄厚資金增持,一個最自然的市場動作,一直未見出現,有可能本身亦係「政策市」的「政策」之一。
吾知政財 - 吳仁 港股18式 (2012年08月24日)
1 :
GS(14)@2012-08-24 10:47:5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554&d=1828
吳仁睇CCTVB(511)《回到三國》上了癮,劇中主角絕招港男十八式令人驚嘆。主角為見唸唸不忘的桑柔,竟不顧危險前往山上找時光隧道,結果心臟病發昏迷。之前他還把領悟出的港股18式給了吳仁,即是:
裝假狗——將幾棵樹說成一個森林,掛生果上去影張相扮果園,或者拿著一塊煤,就說自己有大個煤場;
博大霧——估值時,將農地或工業地,當作商住地,將爛地當成礦場,而將來就大幅撥備;
起尾注——幾十合一後,再大折讓供股,獨立進行又得,分開進行又得,得咗,或者以超低價私有化都可以;
執死雞——提出收購後,散戶低於收購價買入或特登拆碎股以額外供股等;
揼波鐘——在有時間值的金融產品上,發行商故意拖延消耗時間值,以壓低回購價格;
揸流攤——審查不盡職,淪為橡皮圖章,說相信別人的專業操守,但出事後就推說取證困難;
放飛機——說好幾時上市,轉頭又不上,說好幾時要推行季度業績,轉頭又無件事;
爆陰毒——先大面積對內地消費品公司的股票沽空,再把其產品送去化驗所,總會中一兩個;
食住上——超額認購時,增加額外發售部分,例如產品價格上升(不是銷量),令營業額增加,就立即加自己人工;
屈尾十——左手向小股東派息,右手問小股東供股回水,結果收不到錢之餘,還要俾股息稅;
蝕頭注——包銷商表面上以低市價批股,實際上可向公司收取高額佣金;
搲爛腳——不斷向市民灌輸跑輸盈富基金(2800)的基金管理費如何物有所值,可以保障某些人的退休生活;
走精面——批發商把大量白衫賣給零售商,下年以存貨積壓為由向零售商回購,後年把白衫印熨畫,再賣俾零售商;
頂硬上——上市集資的原因是缺水的話,即使下限訂價也不得不上;
搲爛面——篤兄弟向官員行賄,說自己才是酒店的合法持有人之類;
側側膊——有人捲入法律問題時,其他人立即說自己獨立非關連,甚麼也不記得;
拋浪頭——管理層在股東大會被人質疑時,反擊說小股東不及自己專業,凡是主席說的都是正確的;
扮死狗——有人爭身家爭輸了,說自己真係好窮,整副身家只剩七億幾,俾不起堂費。
2 :
GS(14)@2012-08-24 10:50:10後來吳仁改左
回到三國做完左,劇情中雲信頭15年好似好黴,後15年先發達,中國有句話叫"莫欺少年窮",那麼中年窮呢?肯德基爺爺始終是少數,戴志偉喝一聲"足球是俺的朋友",球就會莫名其妙的吸過來,但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喝一聲"錢是俺的朋友"就會有錢吸,比起口技,還是行動更實際,年輕人不一定是錢的朋友,卻是時間的朋友,俗語是"時間就是金錢",術語是"複利",如果你視錢財如糞土,最後就是一寸光陰一寸糞土了
話說雲公子又是用何種手段何中年發福呢,歌神有唱"做老千好搵過皇帝",香港地發大達不是靠炒就係靠千,如果雲公子再配合抽水機,金錢美女手到拿來,但港男十八式又如何利用在魚缸上呢?創作一下劇本:
3 :
CHAUCHAU(1254)@2012-08-26 01:14:21啲文筆似曾相識
4 :
greatsoup38(830)@2012-08-26 13:38:523樓提及
啲文筆似曾相識
我唔是好知邊個,但是D文筆真是好似邊個
人在中環 - CK 上一份工 (2012年08月24日)
1 :
GS(14)@2012-08-24 10:49:01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477&d=1828
你正在做的工作到底待遇好不好?上司和老闆又對你好不好?這類問題,永遠都沒法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同一份工,不同人做會有不同感覺。同一個老細,有人會覺得他大方,也有人覺得他孤寒刻薄。這些感覺,很大程度是相對的。即是說,假如你一直做一份如地獄般的工作,當你有天轉工,儘管你那份新工作只是待遇平平,工作環境一般,但相比之前那份工作大幅改善,你可能還是珍惜這份一切都「平平」的新工作。相反,假如你一直做一份待遇又好福利又好,工作環境又和諧的工作,有天你做得悶了,想轉工找些新衝擊。新工作也許並非太差,但相比從前那一份,就是樣樣也差了一點點。如此環境,你又會否心存怨氣,不能讓自己安安穩穩地在這份新工作上做落去?
我的公司是間中小企,待遇和工作環境,我「主觀」地認為不算太差。當然相比那些福利超好的跨國機構總是有點距離,但我還是相信,應該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我希望我的團隊穩定,故第一步在請人時就得下點工夫。按照剛才所講邏輯,同一份工,不同背景的人,會有截然不同感受。因此除了考慮來見工的朋友的能力外,他對上一份工的待遇和環境如何,成了我們另一個重要的入職考慮。我們傾向請一些曾在惡劣環境工作的人,我們知道,她們上一份工愈辛苦,她對新工作的珍惜程度愈高。
地產商認買丁權建屋苑 涉串謀24原居民騙政府
1 :
GS(14)@2013-05-20 12:41: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gaa1.htm
地政署:申丁屋文件未見不妥
2002年已被審計署批評執法不力的地政總署,日前回覆本報表示,翻查當年24名原居民申請丁屋的文件,暫未發現有不妥之處。大律師陸偉雄則表示,根據記者「放蛇」所得的錄像等資料,原居民及丁屋發展商顯然涉嫌串謀詐騙政府。他認為,地政總署只要倣傚記者,放蛇調查,便一早可取得關鍵罪證。
「霞飛苑5期」鄰近大埔名勝許願樹,原計劃興建30間丁屋,最終只有24間獲批,由一家名為「豐源地產」的地產商負責發展,豐源地產唯一股東是季寒冰夫婦。
豐源「拆售」予原居民申丁屋牌
記者發現,這24間丁屋的農地,早於1994年由季寒冰和妻子張佐姣控制的「加富利投資」購入,自94年底起,突然有24名原居民,各自從加富利購入「拆細」後的一小幅農地,分別向地政總署申請興建丁屋,並於2008至10年陸續取得地政總署的丁屋牌照,可建丁屋自住。但近日上述24間丁屋卻變成「霞飛苑5期」屋苑,由豐源負責放售。
「賣丁合約放律師樓 地係我懐鮋」
本報記者本月初喬裝客戶,獲豐源股東兼董事季寒冰接待,記者多次表示不明白買入「霞飛苑5期」,究竟是與持有丁權的原居民簽約?還是與地展商「豐源」簽約?季寒冰說,與他們豐源公司簽約便可以,因為20年前他們已買入屋苑地皮,並說「丁是我們買的,協議都搞完了」。
季寒冰又說,已將所有原居民「簽給他們買賣」等等協議「全放在律師樓」。記者續查問霞飛苑5期的土地,在過去20年是否一直由他們擁有?季明確表示﹕「是我們的。」(見另稿)
大狀:原居民須為實益擁有人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若有人聲稱「丁是我們買的」,便涉嫌違法,因為香港禁止買賣丁權。此外,若有人聲稱,「申建丁屋的土地一直由地產商所持有」,便反映有原居民涉嫌詐騙政府,因為丁屋申請書中,原居民要聲明自己是丁屋土地的實益擁有人,以及沒有售丁屋權益,若申請期間,土地一直由地產商擁有,便明顯違反「實益擁有」條款,原居民大有可能作出失實陳述,以及涉嫌串謀地產商詐騙政府以取得丁屋牌照。
本報記者上週五再致電季寒冰,並表明記者身份,查詢他於推售「霞飛苑5期」期間,自爆其公司一直是丁屋土地實益擁有人,且透過「買丁」申請丁屋牌照,涉嫌違反本港法例,他回應說﹕「這些問題,請你向一些老行尊查詢。」當記者表明已把整個會面過程錄影,他說﹕「你在我不知情的情錄我音,我會保留追究權利。」
申報豐源地址 「地政署放蛇便可」
撇除季寒冰親口披露發展「假丁屋」內幕外,其實這一大片「假丁屋」的發展過程,早已暴露不少可疑的蛛絲馬艫,包括24間丁屋農地早年由季氏夫婦持有,後來突然拆細售給24名原居民。此外,記者取得的一份授權文件,發現一個名叫「林╳勝」的原居民,早於2009年2月已授權一個「張小姐」負責丁屋申請,而張小姐的聯絡地址正是豐源地產的公司地址。更令人質疑的是,24名原居民申請丁屋時,所報的「收取牌照地址」,統統都是豐源地產的公司地址(見圖)。
料成本4000萬市值5億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來估值,發展「霞飛苑5期」連同農地、黑市買入丁權和建築費等,總成本約為4000多萬元,而季寒冰曾向記者說,上述屋苑未來發售呎價約為1萬元,按24間洋房(每間2100方呎)計算,屋苑市值高達5億元。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地政總署多年來縱容部分原居民與發展商違法操作,其實政府認真調查,肯定會發現有很多類似違法個案,又表明稍後會在立法會質詢地政總署上述事件。
明報記者
2 :
GS(14)@2013-05-20 13:16:47
大埔林村口「霞飛苑5期」的地盤範圍(紅線大概範圍),共建24間丁屋,圖中可見部分丁屋已大致建成。(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早前喬裝買家,約見豐源地產股東季寒冰。季寒冰一再向記者保證,公司經過20多年的運作,已經將收購地皮、收購丁權的複雜程序演練嫺熟,並聲言「做丁屋,他的公司是數一數二」。
售樓處掛內地官合照村屋全景圖
記者月初到豐源地產位於大埔的售樓處,見會議室的四面牆壁,掛滿了兩股東季寒冰、張佐姣(季妻)與內地多名地方官員、軍官的合照。其中還有一張豐源地產發展村屋的全景圖,顯示林錦公路兩側共發展60多間村屋或丁屋。季寒冰向記者展示有關24間丁屋的規劃圖,說香港現在可用來修建的「丁屋土地」已經為數不多,完全可以坐地起價到萬元一方呎、兩三千萬一幢村屋。
季寒冰跟記者解釋,土地一般是早年就買下,然後去跟政府做申請。而原居民已經跟公司簽好「賣丁」合約,存放於律師樓。所以,現時買家只需跟發展商豐源交易,最後去律師樓簽訂買賣契約文件即可。「補地價什揦不用你煩,我們全部做完,到時直接去律師樓轉名給你。」季寒冰說﹕「自己經營發展丁屋已廿多年,之前每年定量推出10間丁屋,從來沒有出過事。」
「我投資買地、買丁,向政府申請,找專業人士,還要開人工等等,如果一棟樓出問題,我就損失幾百萬,10幢樓出問題,我就損失幾千萬。風險這個事情,在我們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降到最低,我已經全部幫你解決了。」
季寒冰又一再拍胸脯保證﹕「我們不是一般的代理行,我們是發展、建築、代理一條龍服務,我還是業主。在全香港像我們這樣有實力的公司也就一兩家,你跟我們買就100%沒有問題,你跟另外一家,死了也不知。你找到我們是你運氣好!」
提議買家僭建玻璃房
豐原地產發售的村屋或丁屋,大多統一規格,每層700方呎共3層,有兩個140方呎露台和700方呎天台,花園則視情而定。季寒冰一再向記者吹噓丁屋的用途靈活,甚至提議買家可在拿到入夥紙後,出錢給豐源在天台上加建玻璃房,甚至封閉露台。記者問是否會涉嫌僭建?季寒冰就馬上說﹕「那法律責任當然是你們自己承擔。」
3 :
GS(14)@2013-05-20 13:17:1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gaa3.htm
【明報專訊】涉嫌違法發展「假丁屋」的豐源地產,1990年成立,主要從事大埔房地產、村屋開發等業務,主要土地儲備位於林錦公路兩旁,完成興建及準備興建中的村屋60多間,其中,最大的發展項目名叫大埔霞飛苑。該公司的業務亦涉及建築、金融財務及資產管理等。
豐源地產由季寒冰與妻子張佐姣成立,由季出任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張為湖南省政協常委,根據湖南省平江縣政府網站,張佐姣出生於平江縣龍門鎮,高中畢業後,隨父母遷居香港,22歲開始房地產投資,擁有上億元資產。
4 :
GS(14)@2013-05-20 13:18:00http://www.pingjiang.ccoo.cn/news/local/1706530.html
1月30日,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平江籍港商張佐姣回到母校龍門鎮佐姣小學,看望慰問學校師生,共商學校發展大計。省委統戰部負責人及縣領導彭先政、洪志凡、戴領梅、劉勝軍等參加慰問活動。
張佐姣出生於龍門鎮,高中畢業後,隨父母遷居香港。22歲開始房地產投資。如今,她已擁有上億元的資產和數十家有限公司。在剛剛閉幕的省「兩會」上,她高票當選為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佐姣小學是張佐姣於2003年捐資43萬元改建的一所學校,目前有10個教學班,師生450餘人。在察看校園和聽取學校負責人的匯報後,張佐姣為母校近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
在與學校老師座談時,張佐姣以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為例,闡明了許多人生哲理,勉勵大家克服困難,敬業奉獻,開拓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並送上春節慰問金。
電視風雲 - 王奇雲 係入行時候 (2013年05月24日)
1 :
GS(14)@2013-05-24 09:32:0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6132&d=2052
【am730專欄】星期日同親戚飲茶,有Auntie知道家陣電視台用人之際,就同佢個仔問我,做編劇會唔會係一條出路?因為而家香港地,大學生畢業之後真係無咩嘢工作選擇,入唔到政府、教唔到書、做唔到大公司,基本就會好快成為sales一族,無論係金融、地產定保險,好多時都係佢哋嘅現實選擇。
我諗咗一陣,好凝重咁同Auntie講,做編劇係一件好痛苦又好過癮嘅工作,唔可以用金錢收入衡量,雖然本質上佢都係一位sales,但係回報認真唔算高,不過呢,養妻活兒都可以嘅,如果肯努力下苦功,有樓有車係得嘅………。點知我未講完,Auntie就即刻插咀追問,做幾耐有得升?有幾多錢人工?一集劇本收幾多錢?搞到我無力招架,唔知點應對好,因為我怕噏得多咗,佢又心雄,迫佢個仔去考編劇;萬一噏少咗,又怕無喇喇扼殺咗一個大好青年入行!
於是乎,我動用時下最流行嘅「語言偽術」去化解。我咁答佢,阿咩姨!正所謂行行出狀元,貴子弟如果天性聰敏,佢一定脫穎而出,升得快過人,依我所知,家陣有機會多幾間電視台,人才好缺,待遇又提高咗十幾二十巴仙,有心入行係時候。道理好簡單,早入行競爭無咁大,依家未發牌,好多畢業生仲係觀望態度,未加入爭奪戰,有啲學歷好嘅會考慮第二行先,到有咗牌嗰一日,形勢會好唔同,到時一定有成群人趁熱鬧,世姪仔又邊度有機會呢?佢聽完好似明,又好似唔明,哦哦聲,好明顯表現出香港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嘅風格,似有咗個決定!
王奇雲 (逢周一至五刊載)

人在中環 - CK 追夢的悲哀 (2013年05月24日)
1 :
GS(14)@2013-05-24 09:32:1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6047&d=2052
【am730專欄】這個星期,聽得最多朋友講的話題,是那個9A狀元放棄高薪厚職揸巴士的追夢故事。先旨聲明,我對年輕人趁青春追夢其實很支持。故事主角認為做這件事很型,我是舉腳贊成,也覺得以他的條件,此時此刻有這個選擇,很合理也真的幾型。但這件事放上報紙A1頭條是否有點那個?
你們又別誤會了。我這樣說絕不是針對報紙編輯。事件見報後確惹起許多人談論,可見其價值所在。只不過我在想,這段追夢新聞若發生在外國,是否會如香港般引起這樣大迴響?
看這段新聞時心裡有點酸。在大部分西方發達社會,年輕人放下現實生活追尋兒時夢想,大概是平常不過。年輕人能有本錢做這些事,是他們身處的社會,容得下他們去「胡混」幾年。他們知道自己有的是青春,花一年半載出走,做想做的事情,除了讓自己老了不會後悔之外,更不會影響自己日後長遠的生計。這種心態在香港無可能成為主流。一方面這地方太習慣用事業成就去論一個人的價值,浪費幾年寶貴時間不努力往上爬,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死罪」。另外,這個社會生活壓力巨大,連基本住屋開支也不是人人應付得來。你除非家庭環境充裕,否則追夢對絕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都是太奢侈了。
追夢故事能上A1,反映「追夢」在香港,是件多麼罕有和困難的事情。我戥這位9A巴士司機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在香港追夢變得如此困難而感到悲哀。周三、五刊登

C觀點 - 施永青 美國退市 風雲起變 (2013年06月24日)
1 :
GS(14)@2013-06-25 01:08:2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388&d=2087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六月十九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經濟發展符合預期,聯儲局可能在今年減緩購債步伐,明年中將結束購買資產。
伯南克今次對退市的表態,明顯比上次明確,說明美聯儲局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判斷比較樂觀。
這本是好消息,但全球股市都應聲下跌,新興市場的跌勢尤其凌厲。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經濟好轉對公司盈利的影響緩慢,反而是資金的流向將會第一時間在股價上有所反映。
在美國積極推行量寬期間,美國本土無法吸收所有的新增資金,故有相當一部分流入新興市場。現在,美國的經濟前景看好,資金又會返回美國本土。於是新興市場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撤退潮,大部分的資產價格都會應聲回落,避無可避。
自從人類發明了金融財技之後,人類創造鈔票的能力遠比創造實質財富的能力強;加上各國政府也參與了這場遊戲,令世上存在著一大批沒法找到實體投資機會的資金。這批資金在金融市場上到處遊走;所到之處,資產價格就上升;撤離的時候,資產價格就大量蒸發;導演著一場接一場的人間悲喜劇。
現時,最有能力影響國際資金流向的就是美國聯儲局。他不用真正行動,只要出口術,說自己就快會怎樣行動,已足以令全球的資金擁有者,聞聲起舞,對自己手上的資金作重新部署,弄到四海翻騰,五洲震盪。
聯儲局一旦減少買債或停止買債,債券市場就會少了這個重要的人為需求。債券的需求少了,債息就得上升,以吸引新的需求。現時,聯儲局尚未行動,人們的理性預期已令債息上升。因為,債息如果會上升,就意味著債券價格會下跌。債券價格會下跌,投資者就會減持手上的債券。由於理性預期常有自我完成的能力,足以令預期的效果不斷放大,直到資金耗盡,走向另一個極端為止。
債券的利息一旦趨升,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的期望也會跟著上升。首先受衝擊的就是沒有回報的商品價格;金價與銀價早已率先回落。隨後的是收租股與房地產信託基金;跟著就是公用股。這類股份靠的是派息穩定,但派息的增長能力不大;當債息的上升周期出現後,它們的吸引力就會不斷下降,而股價亦會隨之而回落。
由於實體經濟能否真正復甦尚有待觀察,故人們並不敢肯定公司的生意一定會有多大增長,但利息趨升已令公司的經營成本上升,並令公司的派息不及之前吸引,因此全球的股市亦因美國退市而受衝擊。一時間,退市變成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關鍵要看美國的實體經濟是否真的有更為強勁的增長了。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鉅大14勇士 (2013年06月24日)
1 :
GS(14)@2013-06-25 01:09:1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260&d=2087
見到施永青先生話《
am730》員工分紅制度由每半年改為每季度派發,值得可喜可賀,但每季要計業績,方可獲知分紅情況,反映《am730》有能力編製季度業績,分分鐘比每半年才公布一次業績的上市公司為快。
不過,業績好方有分紅,況且做免費報紙似乎不容易,有傳媒集團想併購其他免費報紙以擴大版圖,而上周經濟日報集團(423)公布3月底全年業績,純利逾6,199萬元,比中期僅賺115萬元大幅改善,但計及一項出售物業收益6,840萬元,若果扣除這項非經常收益的話,可能見紅,反映免費報章業務影響非淺。
上周提及半新股鉅大國際(1329)業績持續走樣,但股價於上周五收市報2.33元,較上市定價1.1元竟然仍累漲1.1倍,再望望其股價走勢圖,自4月3日才1.61元,於4月5日急彈至2.15元,再於4月9日升至2.6元,即短短數日間暴升61%。
直至本月中,證監會調查才發現,於5月28日,除了大股東蔡念慈持75%股權外,原來有15名股東持有23.07%股權,代表其他街貨僅佔1.93%而已。更恐怖的是,在這批15名股東,竟然其中14名股東所佔21.67%股權全部從當時招股時獲配售所得,按當時配售股份計,這14位股東已佔當時配售比重達95.6%之多。
當然,長情股東如美國股神巴菲特的大有人在,況且這14位股東無懼公司盈利持續倒退,長情投資換來現在每股帳面獲利,證明「眼光獨到」,但以一間發行股份2億股的公司來看,扣除大股東和14位高手的貨計,街貨碩果僅存666.4萬股。
一間股權集中的公司,加上業務簡單,況且市值才約4.6億元,細細粒容易食,實在是成為「靚殼」的條件,會否因此分心而不專注業務呢?
另一隻被證監公開的股份,是由兩名主要股東於4月30日時,已持有多達81.31%股權的瑞東集團(376),還有12名股東共持15.74%股權,即其他股東手上的股份數目才2.95%,即逾1,133萬股而已。
該集團於月初配售2,700萬股新股予不少於6名投資者,每股3.05元,抽水8,235萬元,但之後成交股數仍僅數萬股,該集團股價上周五更逆市升0.3%,至3.15元,僅得8,000股成交,但接貨者帳面仍有賺。
過去4年,有50間次的上市公司出現股權集中情況,而所謂間次,乃因部分上市公司如新洲印刷(377)和超越集團(147)等出現不止一次股權集中情況。這類公司貨源歸邊,易炒與否見仁見智,但像南華早報集團(583)因兩名股東不願攤薄而令公眾持股量不符25%規定,即使委任財務顧問幫手仍不得要領,由2月底停牌至今來看,就對其他股東相當慘烈。/逢周一刊出

電視風雲 - 王奇雲 電視劇之王 (2013年06月24日)
1 :
GS(14)@2013-06-25 01:10:2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344&d=2087
韓劇一向少睇,但為咗工作又唔可以唔睇下,惟有揀部分口碑好少少,好似《秘密花園》、《城市獵人》、《拜托機長》都可以睇下,香港人對韓劇始終無持久嘅熱情,總係嫌班泡菜男女口水多多,眼淚又多多,郁啲就出眼淚,略嫌表現感情方式有啲過咗,想投入都投入唔到。
韓劇係電視劇之王嗎?網上有人話,韓劇精神同泡菜好神似,正所謂小食怡情,主食傷身。當你用佢嚟做生活調劑時,偶爾愛恨癡纏,簡直令人心曠神怡;但係你當主流韓劇幾十年如一日,情情愛愛失憶復仇,男男女女瞪著無辜大眼淚水盈盈時,難免會令人食到滯兼夾反胃。
最近就正正追緊一套叫《電視劇之王》,除咗我冧冧地女主角鄭麗媛之外,主要係因為題材,講正我哋呢行,故事大概係講述一部電視劇嘅誕生,從企劃到最終播出,三個主要人物包括:認為「電視劇是賺錢道具」嘅電視劇製作公司代表安東尼金(金明民飾)、與認為「電視劇是表達人間之愛」嘅新人編劇李高恩(鄭麗媛飾)、以及不懂妥協、充滿自信嘅超級巨星姜賢瑉(崔始源飾)之間發生嘅有趣故事。
《電視劇之王》主線脈絡,就是一個功利主義偏執狂製片人,不擇手段求成功發達,不惜一切利用別人,一朝失利後眾叛親離,從天堂跌到地獄,始終死心不息,兩年後有一個機會,於是再偷呃拐騙之前被自己害過嘅傻瓜編劇,氹人攜手排除萬難,一步步攞番自己嘅電視劇王國。咦!乜條橋同現實有多少相似嘅,嗯,我都係暫時寫到呢度,費事一個唔覺意,會收到封律師信,煩到社長就唔多好啦! (逢周一至五刊載)

政經密碼 - 周顯 人民幣大貶值的日子 (2013年06月24日)
1 :
GS(14)@2013-06-25 01:10:51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288&d=2087
在1993年,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把人民幣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貶值,目的就是要把人民幣的官方匯價和計算貿易的價格統一起來,稱為「人民幣併軌」。在這一年之間,人民幣的貶值有多嚴重呢?
人民幣在1993年,匯率是1美元兌5.762元人民幣,到了1994年,它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是8.27元至8.28元。
人民幣雖併軌,但以上的,是官方匯價,還有一個黑市匯價,大約是官方匯價的1:1.2左右。相信在當年北上過的,今日已是中年的香港人,都記得那時的人民幣是多麼的「好使」,去內地遊玩,是多麼的成本低、效益高。這一刻,就是中國崛起的最關鍵點。
當時,東亞的經濟發展十分蓬勃,日本雖開始下跌,但由於先前幾十年升得太多,大家仍然認為這只是大漲小回的調整期。
另一方面,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等國,都因製造業和出口而經濟起飛,大家在好景的時候,都不為意中國的「靜靜起革命」。
結果就是,中國藉著一連串的人民幣貶值,搶走了東亞諸國的製造業和出口生意,在幾年間,迅速掏空了他國的實質經濟。東亞諸國的工業給掏空了,手上的,是這些年來,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
然後,這就應了我在《炒股密碼》所說的:生意淡薄,不如賭博。當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生意不景,但手上還有現金時,就會把資金投進資本市場,大賭特賭,結果就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各國輸光輸淨,其中輸得最慘的,就是印尼,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了。
以上的故事,是為了證明兩件事:
第一,當年人民幣貶值來增強競爭力,所捕捉到的時機是全世界的經濟最好景時,大家都在開心著,沒有人為意人民幣情況。
再說,中國在當時,是政治大國,但只是經濟小國,大家也不介意它的貨幣。所以,當年的中國在打這一場貨幣戰爭,也只是一場沒有人關心的邊境小戰爭。
但是今日,日本要想貶值日圓,是全世界都在倒霉的時間,而且今日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在地球經濟上,舉足輕重。
日圓在世界貨幣上,仍是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號貨幣,如果日圓要貶值,全世界都會同他「搏命」,大家一定會爭相貶值,去作惡性競爭。所以,日圓要想貶值,根本就沒有作用。
至於甚麼是第二?下期再說。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四刊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