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人移民屢被欺詐律師:愛押寶又不做功課

1 : GS(14)@2017-06-22 07:42:23

兩個月前,聯邦機關人員大規模突襲位於洛杉磯的「加州投資移民基金」(California Investment Immigration Fund);被拘捕的負責人陳瑩瑩(Victoria Chen)被當局以移民詐欺的罪名起訴。被她詐騙的人不但超過百人,吸金總額更是高達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幾乎都落入陳瑩瑩口袋。這樣的驚人數字,也讓人好奇這些移民欺詐犯是如何瞞天過海的「假投資、真吸金」。《蘋果》周一透過資深移民律師王太和的專訪,除了帶大家簡單了解箇中手法外,也詳述投資移民過程中該注意的重要事項。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加州投資移民的這個案件,完全是所謂的空手套白狼!也就是在根本沒有投資項目的情況下,讓投資人相信錢已經投入標的,是純粹惡性的的刑事案件」。王太和分析,陳瑩瑩的手法其實十分單純,她利用不實訊息向大眾吸金並賺取利息,之後再給客戶一些甜頭,讓他們誤信自己的血汗錢的確用於投資項目。「但是除了空殼的紙面程序之外,錢其實都進了她自己的口袋」。王太和說,移民欺詐的手法變化萬千,這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他自己還看過很多不同的例子,因此很難一概論之。「像是投資數年後卻無法真的取得綠卡、投資的獲利不如當初預期、又或是本金完全拿不回來,這些能算是詐欺嗎?」王太和表示,構成詐欺一事會因時空條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因此難有完整的預防措施。但身為一個投資者,在將血汗老本投入之前,還是有一些該了解的注意事項。「很多人喜歡透過仲介公司到美國投資,我非常不贊同」。王太和建議投資人,與其透過不熟悉的中介者,還不如直接與項目公司聯繫,來親自了解投資過程,「像是投資契約、律師合同等,都可以研究一下。」「不管投資項目多繁雜,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做好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王太和說,所謂的盡職調查,就是投資人在簽署合約之前,依特定標準對交易相關對象進行相關調查而其中又有三個大項需要特別注意。「第一,這個投資項目到底存不存在」王太和說,有的欺詐者會信口開河,隨便帶投資人去看一些根本不隸屬該公司的開發用地、工廠等等,以取信於這些投資人;而很多投資者也在不求甚解的情況下就輕易相信了這些說法,風險極高。「第二,這些投資項目有沒有得到政府批准?」他強調,就算的確有投資意圖,但政府是否核准也很重要,因為這都屬於決策的一部份。「第三,該進駐項目所在地的市縣政府,有沒有發給建築許可?」王太和說,如果建築規劃都取得相關的文件,像是開工許可證、銀行的貸款文件等都十分齊全,就表示實際存在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但盡職調查涉及的範圍極廣,若沒有足夠的經驗與專業知識,一般人其實很難自己去通盤了解所有資訊,「像有的詐欺犯會取得移民局的批件,但卻不真的把錢投入......所以投資之前最好是能夠聘請一個律師或是會計師,將所有投資項目都過目一遍」。王太和說,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讓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去了解移民局是否真的批准了這些投資項目。「中國人有一個很奇怪的毛病,幾十萬(美元)的投資款說扔就扔,但卻不肯花個3,000(約2.3萬港元)、5,000美元(約3.9萬港元)請個律師,好好研究一下這些文件」。王太和感嘆的說,很多華人投資者總是在小錢上錙銖計較,但卻願意因為一些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投入大把的投資金額,實在令人費解。「投資不能像押寶一樣,在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做出賭注」。王太和強調,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有足夠的研究與知識。他認為,雖然現代人因為上的當多了,的確會比早期投資者更為謹慎,但還是有很多人過於粗心,落入投資詐騙的圈套。「小心駛得萬年船,移民投資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1/200636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97

難民組織圍特朗普大宅:莫忘美國靠移民難民建國

1 : GS(14)@2017-06-23 02:58:23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對多個中東及非州國家發出入境禁令,紐約市數百名市民趁「國際難民日」,在特朗普曼哈頓大宅附近集會遊行,要求白宮取消難民禁令。有出席遊行的非州難民表示,美國建國之初由移民及難民組成,每人應受到平等待遇,「不應把所有恐怖襲擊罪名,歸咎到難民上」。駐紐約記者:鄭柏齡聯合國於2000年通過決議,把每年6月20日訂為「國際難民日(World Refugee Day)」,紀念及支持全球每年數以百萬計、因天災人禍被迫流離失所的難民。約300名紐約居民晚上在曼哈頓第五大道集會,遊行至聯合國總部附近公園,沿途高呼「No Hate, No Fear」(不要憎恨,不要恐懼)、「Refugee is Welcome Here」(歡迎難民來這裏)等口號。4年前由加納(Ghana)以難民身份到紐約的Betty,以「非裔支持難民組織」成員身份出席遊行。她表示,美國建國之初由移民及難民組成,「每人應享有平等權利,特朗普無權決定誰人可入境,誰人不能入境」。她又指,擔心發生恐怖襲擊而停止接收難民的做法是本末倒置,「近年大部份發生的恐怖襲擊,襲擊者都在本地招攬、甚至本地出生」。亞裔難民組織代表Stephanie則坦言,過去8年奧巴馬政府對難民採歡迎態度,特朗普反其道而行之,令到「(協助難民)工作變得很困難,我們反對難民禁令」,她續指,「把國家安全歸咎難民問題根本不是事實,也沒有數據證實,我們只相信事實」。特朗普上任後簽署行政命令,停止向伊朗、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及也門6國公民辦理簽證90日,持有效簽證者亦被禁入境;此外,美國擬暫停接收全球難民120日,對部份國家旅客作更嚴格入境審查等。不過,該行政命令被法院裁定違憲,仍未正式執行,而白宮已表明有意上訴至最高法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難民問題「美國佔非常重要角色,事實上,美國是全球接收難民數量最多的國家」,他透露,短期內將前往華盛頓國會進行遊說,希望美國重新考慮接受難民,「如果美國不斷缺席國際議題,肯定有其他國家取而代之」,古特雷斯續說,「這樣對美國、甚至全球也不是好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2/20064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05

華人四分一人口撐特朗普遣返無證移民尤其受落

1 : GS(14)@2017-07-01 09:53:36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移民態度強硬,無阻他贏得華人選票。有組織發佈針對亞裔選民、在全美14個州份進行的票站調查,發現近4分之1華裔選民,大選中投票予特朗普,高於亞裔的整體平均支持率。值得留意是,特朗普決意遺返無證移民,政策甚得華人歡心,僅23%華人「強烈贊同」讓無證移民入籍,比例為所有亞裔中最少。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佔美國整體選民比例約4%的亞裔人口,為全美增長速度最快族群,過往甚少獲主流媒體或統計機構關注。亞裔美國人法律保護和教育基金會(AALDEF)去年底總統及國會議員大選期間,在包括紐約州、加州、德州、馬里蘭州及賓州等14個州份,針對亞裔選民作票站調查,最終約1.4萬人參與。
AALDEF民主項目主任Jerry Vattamala接受《蘋果》專訪,分析及講解報告內容。他表示,有別於其他主流調查,AALDEF訪問亞裔選民時,用上除英語外共11種亞洲語言,以正確紀錄亞裔人口在大選中角色,規模之大、內容之廣冠絕全美,「有關亞裔選民的訊息有限,不單傳媒向我們索取報告,連政黨、政府部門亦從報告中取經,研究亞裔取態」。報告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在亞裔人口中,獲壓倒性、79%選民支持。不過,按細分族裔統計顯示,支持特朗普的華人不少,達24%,比例僅次於越南裔(32%)及菲律賓裔(27%)。此外,特朗普在一片反對聲音中,決意遺返無證移民,但華人最為受落,僅23%「強烈贊同」讓無證移民入籍,比例為所有亞裔中最少,同時超過四成華人表示反對或無意見。另一方面,組織就是否加強槍械管制、保障LGBT(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人士)權利等具爭議社會議題,查問選民意見。當中80%華人贊成加強槍械管制,65%贊成保障LGBT權利,取態與其他亞裔人口平均值相若。
Jerry Vattamala表示,進行大規模票站調查目的,為顯示亞裔選民重要性愈來愈高。他舉例,大選期間,內華達州有逾70%亞裔選民投票支持Catherine Cortez Masto,而她最終以輕微優勢贏得參議員席位,「亞裔選民在關鍵選舉中,絕對有他們的角色」。總部位於紐約的AALDEF正號召義工,今年底在麻省、新澤西州、紐約州及維珍尼亞州四場選戰內,成為票站調查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9/200729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92

【預言實現】回歸絕望97移民潮 那些太真實的香港電影

1 : GS(14)@2017-07-01 09:54:44

影評人協會會長何緯豐(左)和副會長何民傑(右),從90年代電影看香港回歸時。



講到回歸電影,必提1997年陳果的《香港製造》。這是當屆金像獎最佳電影,也是當時少數開宗明義講回歸的電影,今年電影節更有數碼修復版重新上映。其實,九十年代講回歸的電影,又豈只一套?



「要面對一個未知數嘅世界,我哋已經得到免疫。」──《香港製造》李燦森自殺前的獨白。影評人協會會長何緯豐和副會長何民傑,都感慨港產電影一直以商業主導,在回歸這獨特時候,慶幸有《香港製造》以這種大議題為主軸。電影中李燦森是個被父母遺棄的年青人,最後更在女朋友的墳前自殺。何民傑認為是香港回歸的側寫,「這遺棄或被遺棄的氛圍,其實點出了當時香港處境,也擊中了香港人的心。」提起香港,電影總是一貫地拍攝中環、尖沙嘴,顯示香港的美和成就。「但《香港製造》陳果是刻意側寫香港,用屋邨走廊、球場、蠱惑仔和街市,還有灰暗的調色,去顯示香港的另一面。」他認為《香港製造》跟香港電影一向講獅子山下、低下層掙扎向上的精神不一樣,沒有着墨於香港人的奮鬥或堅毅,反而看出了當時大家面對回歸的絕望或恐懼。至於片中李燦森在墳前自殺一幕,以死避開面前的未知數,很多人認為是影射香港前景,何民傑卻有另一看法。他着眼李燦森的一生,「他不斷試着做好人,既保護智障朋友,自殺前也上街殺死黑社會,為友報仇也為減少世界上的壞人,可見他曾是個迎難而上,不向命運低頭的小子。」何民傑直言,當時其實不只香港人,全國際都認為回歸是悲觀,因此很多香港人選擇移民,「留下的人有部分只是走不了,他們就像李燦森──命運無法逆轉,但仍繼續掙扎。」的確,回歸二十年,香港人都硬着頭皮去面對,不然還可以如何是好?「聯合聲明完喇,一國兩制完喇,基本法完喇……」《表姐,妳好嘢!》的對白一語成讖,今天應驗了?30年前的預言,大家一定有共鳴。《表姐》是張堅庭的作品,有場口講述香港警察梁家輝和國民黨員爸爸林蛟在家,接待共產黨的鄭裕玲和張堅庭,兩位影評人認為這段更值得反思。何民傑說:「當鄭裕玲和張堅庭唱紅歌,林蛟唱國民黨愛國歌曲,但梁家輝唱的是《無心睡眠》。此時你就發笑了,香港人就是這樣。」在旁聽着的何緯豐點頭同意,「今時今日,有部份香港人也如此,覺得政治問題厭惡,寧願置身事外。」另外,電影中當國共兩黨員罵戰時,身為香港人的梁家輝突然高呼一句:「唔好成日你台灣、佢大陸、我香港,我哋全部都係中國,We are Chinese!」記者笑問,今天有多少香港人說得出這句話?何民傑則認為此話最有趣的,是梁家輝用了英語,「這彰顯了香港人的文化和殖民地特色,反映香港人的尷尬、身份模糊。」他笑言香港人不像美國人,從來不會拿着國旗或區旗驕傲地揮舞,也不能像美國小學生般,對自家歷史琅琅上口。「我想在很多大議題上,如文化、身份和國族認同,香港人至今仍然是這狀態。無論我們做多少洗腦教育,也難洗掉殖民地百多年來的獨特身份。」「香港好快被異族佔領晒,都唔知幾時先還我河山!」《富貴再逼人》中,董驃和沈殿霞移民加拿大後回港搭地鐵,遇到一車異地人,包括中國內地、菲律賓和越南人等。電影拍於80年代末,但這樣的情景似乎至今仍然存在,香港人不時對內地乘客嗤之以鼻,像董驃和沈殿霞一樣不甚喜歡異地人。不過,他們一家即使曾千方百計要在97前移民加拿大,最終還是選擇回港生活,及後更以同一角色拍了冷氣機廣告,說在家千日好。何緯豐直言,這才是電影要帶出的信息。「一對夫婦真的移民到加拿大,起初覺得外國樣樣好,天氣好、環境好,但回來後說還是香港最舒服。」他認為只要整體看《富貴逼人》三部電影,會明白電影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都是想吿訴大家一個主題——香港是個好地方。90年代時,香港人人說移民,有錢要走,無錢的也想盡方法要離開,董驃和沈殿霞正是這類人。何緯豐認為,電影有心把他們設計成想走但無錢,中途因工作成功移民,但最後又回來了的香港家庭。「因為當時很多香港人想走但走不了,覺得留在香港只會前路黑暗,於是電影就用曾經離港的人告訴你,外面的世界未必如想像中好,留在香港只要一家齊整其實也不錯。」今日,《表姐》的預言會否全部成真,似是無法左右,但香港始終是家,還是一起撐下去吧!



回歸電影,必提陳果的《香港製造》。

「要面對一個未知數嘅世界,我哋已經得到免疫。」《香港製造》李燦森自殺前的獨白,有人認為是影射香港的未來。



「聯合聲明完喇,一國兩制完喇,基本法完喇……」《表姐,妳好嘢!》的對白一語成讖,今天應驗了?

「香港好快被異族佔領晒,都唔知幾時先還我河山!」《富貴再逼人》中,董驃和沈殿霞移民加拿大後回港搭地鐵,遇到一車異地人,包括中國內地、菲律賓和越南人等。

記者:黃凱婷攝影: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9/200720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47

朱克伯格、蓋茨帶頭改革移民政策要政客多點同理心

1 : GS(14)@2017-07-02 14:19:29

由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蓋茨(Bill Gates)等人帶頭創立的矽谷移民改革游說組織「前進」(FWD.us),致力修補現存美國移民法的諸多漏洞,為現今美國境內數以千萬計無證移民尋找解決方法。而在現今特朗普政府對移民較不友善的態度下,充當兩黨說客的現任主席舒爾特(Todd Schulte)坦言吃力不討好。他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不曾親身經歷移民或難民生涯的政客無法對移民身份感同身受,是他說客工作最大阻力。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高技術人員H-1B簽證長久以來是在美外國員工取得移民身份的踏腳石。不過,現存機制時常被抨擊遭企業濫用,損害本土員工利益,但矽谷各公司又明顯希望並需要延續聘請海外人才。「前進」組織在奧巴馬時期開始積極尋求兩黨共識,推動改革制度,本來已是「革命未能成功」。再遇上特朗普當選,表明不滿H-1B的抽籤形式令簽證濫發給非「最有技術」的人。面對共和黨提出一份份欲收緊H-1B的議案,要繼續收窄兩黨的改革分歧,「兩面不是人」的主席舒爾特,工作倍添挑戰。他表示,不論甚麼關乎移民的改革,游說政客的最大難度,在於「沒經歷移民的人永遠無法代入他們的身份」。他解釋:「民主黨或共和黨也好,你要他們肯停下關注移民的需要都是很難的。」舒爾特表示,Facebook主席朱克伯格和太太分別是移民和難民的後代,而「前進」的誕生,源於一天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告知朱克伯格,因為無證移民的身份失去工作機會,他於是致電蓋茨和其他矽谷「大佬」,要一起成立一個關注移民的團體。舒爾特表示:「當中有人滯美國30年,才拿到綠卡,再成為公民。這些人(政客)不明這是甚麼滋味。」西岸矽谷的冒險、創新的精神,被形容和華府的保守、謹慎有如「文化衝擊」。在矽谷問政及游說多年的老手舒爾特認為,「前進」和其他的草根移民團體一樣需要由地區教育入手。「前進」近期在紐約和三藩市等地舉辦「我是移民」(I Am An Immigrant)快閃藝術展覽,呼籲大眾在社交網站以「#IAmAnImmigrant」或「#IStandWithImmigrants」打咭。舒爾特強調,移民自己也要用新思維建構身份認同,不應生怕被人歧視而隱藏身份。「移民經歷本身是很『完美』的事,本身就是美國立國的價值,一個國家是要擁抱多元,才會強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86

【回歸廿年】移民美多年港人看香港:未來日子更加艱難

1 : GS(14)@2017-07-02 14:19:31

1997年回歸前夕,香港經過一輪移民熱潮,不少人怕中國接管香港後自由不再。20年過去,近年社會動盪令到很多港人心淡,新一輪移民熱潮又再掀起,到底移民是不是一條出路呢?《蘋果》記者與10位移民港人,回歸20周年前夕在洛杉磯促膝長談,從城外回首香港回歸20年。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在座10位港人平均移民超過20年,都是從小跟父母移民到美加,升學工作,落地生根。縱使相隔7,000英哩,他們仍然關心香港的大小事,一年半載回港一次。移民27年的Donald坦言,或者報道刊登後,很多香港人會指他們已經移民,所以在此說風涼話,「本身美國都有好多事要擔心及面對,但因為我們都是來自香港,不能夠看到香港現時情況,但不去理解及關心。」Albert則覺得,他們不是局內人,很多事情上都會看得比較中肯清晰。
Shirley形容,現時香港人好似失戀,很專注在不開心的事,就算他們遠在美國都感受到,可想然之香港人有多不開心,但縱使有好多不如意,Shirley覺得香港的朋友依然很努力積極生活,所以未算絕望。細數回歸20年的得失,他們覺得香港人多了,怨氣亦同時多。Albert指社會上的年輕抗爭者意志較以往堅強,經過這幾年的鍛練,就算被捕、官司上身亦都無懼,的確比以前的年輕人來得勇。另一方面,Jenny覺得香港人近年少了包容,「我們將包容給了自由行,但很少包容自己人,只要別人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一套,網上有好多人在罵人。」很多時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夠,無必要互相指責。如果香港是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逃出來的人還想回去嗎?他們的答案則不一,各人有各人的考慮。移民37年的Paul雖然覺得,香港這幾年愈來愈陌生,但始終在內心深處都是想回香港,向好的方面改變香港。Lilian也表示,「是一種歸屬感,返到香港覺得好似返到屋企,你講不出這個感受,在廟街食碗雙拼飯已經好開心,是一種情意結,好難形容。」
Shirley表示以前有考慮過回流,畢竟香港的交通方便加上醫療福利較好,但這個念頭已經漸漸打消;Gabriel曾經回過香港,但工作1年後還是回來洛杉磯定居,他覺得今時今日已經很難回去,「當知道那一個家鄉不再是自己以前的家鄉,返去做咩呢?」香港下一個10年會如何,他們都看不清楚,或者要看中南海的局勢,又或者下一屆中央政府的權力轉移。Albert覺得,「睇返而家的趨勢及發展,個情況會更艱難,香港人要認清情況,否則期望愈高,失望愈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89

舉家移民加國 少女情緒始穩定

1 : GS(14)@2017-07-09 03:48:01

【本報訊】疑被張圭陽非禮的少女,其父親為了讓女兒可以忘記傷痛,重過新生,已於上月舉家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父親解釋,自事件發生後,和女兒一起跟其他朋友聚會或者逛街,也會令女兒觸景傷情。他說女兒情緒明顯受到事件影響,直至移居加國後才穩定下來,「遠離香港、遠離熟悉的環境始終有幫助的」。另方面,根據過去報道及少女父親所寫的公開信,少女男友在事件翌日已立刻報警,而同日下午少女父母到張圭陽家對質,張妻就哭着問「是否要告師父」,張任執業律師的兒子更逐一數出一旦追究須面臨的程序,最終少女的父母決定在錄取兩份口供後就不再配合警方調查,缺席認人及不提供口供。


倘願再舉證可重新調查


立法會議員、本身是律師的涂謹申認為現時能否重新調查案件,關鍵在於報案人早前「不配合調查」的形式,如果她純粹是在錄取兩份口供後停止向警方提供資料,現時只須向警方表示重新願意配合,警方亦必須跟進。不過如報案人講過與早前口供矛盾的證詞,則較難重新調查。大律師陸偉雄更指,如果涉案人或其家人明知有人已報案及錄口供,但仍以各種理由游說受害人放棄追究,最終令報案者不再配合警方調查,可能已經觸犯妨礙司法公正罪,「即使只係求佢,只要影響到佢由追究變唔追究,已經係妨礙司法公正」。不過,涂謹申就認為停止配合調查可以有很多不同理由,除非可以證明雙方有確實協議,或以利益換取放棄追究,否則較難以妨礙司法公正作出起訴。■記者林偉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7/200818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35

【有個台灣家】移民台灣的十萬個為甚麼(下集)

1 : GS(14)@2017-07-29 03:25:25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世上並沒有烏托邦,每一個地方也有她的好和不好,有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真的那麼好嗎?當然我們一家來到這個新地方,總要欣賞這裏美好的一面,才能找到理由在這新天新地繼續勇往直前,建立我們的家,否則來到這裏只懂怨天怨地,這樣一家人會生活得很痛苦。與其說台灣的好,其實可能有更多朋友會想問我們,台灣有甚麼不好?

1.在台灣有甚麼是我們最難適應?

沒有家人朋友!雖說是一家四口齊齊整整的移民到台灣,但除此之外,我們要重新建立新的朋友圈,家人也全部遠在香港,有時候遠水不能救近火,尤其是我們兩夫妻要兼顧開餐廳和照顧孩子,那份無力及孤獨感,只能夫妻間互相安慰和鼓勵,咬實牙關挺過去。如是者兩夫妻之間的爭執,也只能培養出更大的容忍和遷就能力!


2.台灣打工收入低,聽說大學畢業生月薪也只有兩萬元台幣?

對,這邊打工的起薪點的確很低,但有時聽聞快餐店要用月薪四萬多元才能聘請到一位侍應,這裏衣食住行消費低,打工和做生意貧富懸殊很明顯,其實情況和香港很近似,有大學生月薪只有九千元,又有大學生畢業後做金融或政府工月薪四、五萬元!所以都是那一句,無論在香港或台灣,打工收入多少都要看自己的能力呢!


3.有人說台灣創業門檻低,但要持續經營下去好像非常困難?

世上應該沒有一處地方可以輕鬆創業後容易掘金,在台灣創業成本低是事實,但如何續後經營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我們在台灣開港式料理餐廳,選址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當地人對港式食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當然新鮮感過後,怎樣繼續維持生意?那只得靠我們用心經營,平衡成本和食物質素也很重要,台灣人很重視經營者的用心,在台灣做生意可能沒有香港的商機那麼好,但要搵食顧三餐還是不太難!


4.一家人移民到台灣,無人無物,怎樣克服離鄉別井的孤獨心境?

這個倒是沒有甚麼辦法,只好主動認識身邊朋友,還好我們有教會生活,可以在教會認識不少本地台灣人,遠親不如近鄰,也要好好認識我們身邊的好鄰居,還好香港和台灣的距離不遠,就多邀請香港的親人和朋友來我們家作客探訪,一解鄉愁!原來家人來台灣和我們小住幾天,那是一種很特別的相處經驗呢!


5.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還會選擇移民嗎?

會!我們還是會來!我們已經想像不到,如果我們還留在香港,現在我們會怎樣?兩夫妻是朝九晚五地上班,孩子留給工人姐姐帶嗎?移民後的生活海闊天空,趁年輕一試又何妨!



在台灣的教會生活,令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台灣鄰居和朋友,幫助我們更融入社區!

在城市長大的我們,來到台灣這個樸素地方,一家大小當然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適應。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66

特朗普撐改革申領綠卡削近半移民

1 : GS(14)@2017-08-04 06:36:11

推動廢除奧巴馬醫保失敗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轉戰另一道極具爭議的立法議案,前日宣佈支持由喬治亞州及阿肯色州兩位聯邦參議員提出的綠卡申領改革,大幅削減合法移民。目前,每年約有100萬新移民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法案建議仿效澳洲及加拿大的計分制,取代現時以親屬移民為主的綠卡審批,優先取錄以英語為母語、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才,廢除大抽獎並把收容難民上限設在5萬。若通過,料首年綠卡領取人減少41%,第10年可望減半。


工商界憂難請人

「這法案展示了對美國困苦家庭的憐憫,他們值得擁有一套以他們需要為優先、以美國為優先的移民制度。」特朗普認同太多移民爭飯碗。選舉時公開叫非法移民「滾出」美國的特朗普,上台後已加強遣返及實施針對性的入境禁令,現在合法移民也成為他開刀的對象。不過,批評者認為,美國失業率處於超低水平,移民「頂爛市」的講法值得商榷。工商界擔心削減移民人數,最終會令企業更難請人,倒過來損害美國經濟。就連參議院共和黨領袖亦拒絕把法案提上議程表決。分析相信,特朗普此刻高調力撐,只想鼓動藍領基本盤,提振低迷的民望。另外,白宮顧問米勒回應法案是否同自由神像精神牴觸時,他認為女詩人拉撒路描寫神像為象徵移民和希望的詩句《新巨人》,不過是後期加工,並非神像原有的。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4/201113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56

撐無證移民示威市民促縣警局局長支持加州成庇護州

1 : GS(14)@2017-08-06 11:38:47

周四洛杉磯市氣溫達華氏98度(約攝氏36.6度),亦無阻示威人士的決心,號召逾50人於中午12時聚集在市中心縣警局門外,希望洛杉磯縣警察局局長麥克唐奈(Jim McDonnell)停止反對將加州變成庇護州的議案SB54,並希望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不要再遣返無證移民。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除了移民局繼續針對無證移民的拘捕外,日前由喬治亞州及阿肯色州兩位聯邦參議員提出的綠卡申請改革,亦將火苗燃到合法移民途徑上。該法案建議美國仿效澳洲及加拿大的移民計分制,優先取錄英語流利、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學歷、高薪專才,取代現時以親屬移民為主的綠卡審批,大副削減親屬移民。除計劃將移民名額在未來10年逐步遞減砍半至每年50萬人,並把收容難民上限從現時每年11萬人砍至5萬。2年前正式成為公民的湯晉(Jean)表示,她在北京出生,在香港成長,15歲移民美國,她表示想爭取最基本的人權,因為無論有證或無證新移民,都是想有更好的未來。而美國的移民法相當複雜,有些人住了十幾年一直有交稅,但就無法申請成為正式公民。她對於綠卡制度新提案亦感到不滿。她指,隻身來到美國發展,人生路不熟生活亦會艱難,而家庭為人的最基本的一部份,「他這個諗法真係好無聊,覺得要最好(人才)才可以來到這裏。」她認為移民政策理應保持家庭可以團聚。另一個猶太人團體Bend The Arc for Justice的代表科恩(Rabbi Aryeh Cohen)表示,他是到場支持無證移民,他認為所有洛杉磯人均是平等,不存在誰是非法。他不滿移民局近日除了捉拿有案底的無證移民,亦對無案底的移民出手。他表示,猶太文化不會以一紙證書去斷定誰是公民,而是以他們對社會有甚麼貢獻而定。對於白宮移民新提案,他認為美國是由移民建國,過往移民對於美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均有貢獻,因此不應該以學歷或資格去決定誰能前來。而爭取無證移民權益的團體在縣警局門外示威的同時,另一邊亦有約10位支持局長麥克唐奈及反對SB54法案的市民在表達意願。哈丁(Keith Hardine)認為,新移民如果來到美國懂英文、努力工作,對社會有貢獻的話當然歡迎;但如果無錢又無技能,來美國拿福利只會加重社會負擔。此外,他亦反對SB54法案,認為若無證移民不遵從移民法來到美國,加州成為庇護州只會縱容這些不守法的人。如果大家也不守法,將會社會大亂,因此支持局長麥克唐奈的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5/201124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