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騰訊開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1716&time=2011-05-21&cl=115&page=all

中國用戶基數最大的互聯網產品終於敞開了大門,躍躍欲試的應用開發商們,還需要等待步履審慎的騰訊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嘉鵬

 

  在12週年慶之前飽受「封閉」和「壟斷」非難,騰訊想用一個「+」號重揚聲名。

在腾讯的即时通讯部门,现在有500人在做“Q+”。CFP
在騰訊的即時通訊部門,現在有500人在做「Q+」。CFP


  這家已成為巨頭的互聯網企業在5月16日宣佈,正式啟動「Q+」平台戰略,並將通過此平台向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開放其核心業務——即時通信客戶端QQ。

  5月19日,騰訊聯席首席技術官熊明華在北京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此次QQ客戶端的開放讓騰訊半年來的開放戰略「基本落定」。按照規劃,騰訊將在6月舉行開放平台合作者大會,帶有「Q+」功能的新版QQ客戶端預計將在7月份推出。

  在更遠的藍圖中,「Q+」不會也不應是騰訊開放的全部。躍躍欲試的應用開發商們,還需要等待步履審慎的騰訊。但重要的是,中國用戶基數最大的互聯網產品終於敞開了大門。

何為「Q+」

  2010年12月,在經歷了與網絡安全服務商360的一場輿論惡戰之後不久,騰訊CEO馬化騰宣佈騰訊進入以「開放和共享」為原則的半年轉型期,並承諾在今年6月5日之前推出具體的措施。「Q+」正是承諾之舉的最新一步。

  「簡單地說,社區網站『騰訊朋友』的開放平台更像是Facebook,『Q+』則更像蘋果的應用商店。」熊明華如是說。按照騰訊的闡釋,「Q+」是一個基於QQ客戶端的網絡平台,第三方開發的應用在經過審核後,都可以加入「Q+」的應用商店,供用戶自主選用。

  事實上,在被戲稱為「3Q大戰」的糾紛之前,騰訊的財付通和QQ空間已經引入了第三方應用,做了開放的嘗試。「3Q大戰」後,開放的新舉措亦逐項推出。

  2010年12月底,社交網站「騰訊朋友」將首批第三方應用上線。今年1月,QQ隨後推出的「連接QQ空間」和「QQ登錄」兩項服務都允許用戶使用QQ賬號直接登錄第三方網站。根據騰訊自行公佈的數據,「QQ登錄」功能上線三天內即有超過1000家網站接入。

  「Q+」則是耗時更長、花費精力更大的產品。由於正式服務尚未推出,目前所能看到的「Q+」只有騰訊製作的一段視頻。在視頻中,該平台通過點擊QQ軟件客戶端的一個按鈕啟動,顯示為電腦桌面左側的一個工具條。只需再點一個按鈕,「Q+」的界面就會佔據用戶的整個屏幕。

  「像是在操作系統上面又做了一個操作系統。」在與財新《新世紀》記者交談時,多位互聯網業內人士都做出如上表示。

  殷宇是騰訊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也是「Q+」的直接負責人。他解釋說,「Q+」的界面設計吸取了iPhone和iPad的成功經驗,想給用戶一種「沉靜式」的使用體驗,因為電腦操作系統界面常常過於繁雜。

  「Q+」的核心,是允許第三方開發者調用QQ的部分核心功能,如文件傳送,音視頻聊天、內容的社區化共享等,來提供憑自身實力難以實現的服務。熊明華認為,QQ的巨大用戶基礎,使平台上第三方應用,無論通用性較強的還是提供特殊功能的,都能更容易地獲得用戶。

  熊明華還透露,「Q+」會是一個跨各終端、各操作系統的平台,在推出Windows版本之後,接下來將優先開發基於網頁的版本和適用於平板電腦的版本:「即時通信部門的500多人,現在都在做『Q+』。」

開放步步為營

  事實上,早在2006年,騰訊開始開發新一代QQ客戶端「蜂鳥」,將QQ客戶端平台上的各項服務在客戶端中分離成模塊。殷宇說,騰訊當時已有做應用平台的想法。

  「但當時市場環境還不是很成熟,最後沒有做。」殷宇解釋,「當時應用的概念很多人還不瞭解,另一方面,很多開發者過於看重短期利益。」

  2010年,在應用商店(AppStore)已經在業界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殷宇的團隊做出了基於網頁的Web QQ產品,開始嘗試把QQ桌面化,並在其應用平台上引入第三方應用。

  「我們不敢拿QQ亂動。」熊明華解釋說,「Web QQ用的人少一點,網頁版比較好實現,也容易改。在這裡把該做的實驗都做了。」

  熊明華和殷宇一再說明,騰訊對開放嘗試持謹慎漸進的態度。殷宇坦承,無論在技術上還是運行模式上,「Q+」都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系統,需要在運行中不斷調整:「看看用戶的反饋如何,需要的地方就做改動。」熊明華則表示,「Q+」將在推出後儘可能快地進行版本更新。

  殷宇還表示,在Web QQ上的實驗表明,過多的應用可能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Q+」平台會從推出成熟應用開始逐步發展,而不會直接毫無保留地開放。

  在應用開放上的謹慎,還有其他多種原因。在QQ賬號組成的關係鏈中,用戶心理有可能被某些第三方利用,以完成垃圾信息大量轉發等不良目的。「推送廣告之類的做法,肯定是不允許的。」熊明華表示,騰訊會用技術手段和用戶投訴系統對此進行處理。

  日本索尼公司的遊戲機對戰網絡近期發生的用戶數據大規模被竊事件,讓各網絡平台必須更加重視安全防範。對騰訊來說,QQ賬號及其內部的虛擬商 品、支付功能都有用戶個人財產的屬性。在第三方應用可以調用QQ的多項功能和用戶數據之後,防止數據濫用和犯罪益加成為騰訊面臨的挑戰,如果應對不當,可 能成為沉重的負擔。

  另一個因素是內外部的競爭。熊明華表示,騰訊將有三個主要的開放平台,「Q+」、騰訊微博和「騰訊朋友」。如同「Q+」一樣,另兩個平台也有部門獨立開發。

  對此,他解釋說,不同的第三方應用適合放在不同的平台上,騰訊也會考慮某個應用究竟適合放在何處。但對三個平台間會不會有內部競爭,他沒有進一步說明。

  互聯網資深評論員謝文則認為,騰訊的這種基於現有的體系,由內部不同部門分別做開放平台的做法,其實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和重複。「關鍵在於,你的思路究竟是繼續發揚原有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外部競爭則來自騰訊自有業務和其直接競爭者們。在騰訊目前的開放平台體系中,騰訊自行開發的應用和同類的第三方應用將共存。此外,還有一些應用可能來自騰訊投資的企業,比如剛剛投資的旅遊網站藝龍。

  「我們是有可能把藝龍放在旅遊應用裡的前列,但不可能因此不讓攜程進入平台,不然很多QQ用戶就走了。還是要讓用戶自己決定。」熊明華舉例說。

  他表示,騰訊自身的業務在「Q+」平台上也只是一項項應用,不會參與平台內核的管理,開放平台也不會因為騰訊有相關的應用就拒絕同類的第三方應用。

  但是,數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第三方開發者均認為,騰訊自身的應用不宜出現在平台上。「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在解決這些矛盾時,騰訊身為上市公司的逐利屬性,以及公司超過1.2萬人的巨大規模,都迫使決策者在制定戰略時再三思量。

  謝文認為,騰訊在開放過程中的顧慮可以理解,在目前國內的業界環境下,騰訊的做法雖然距離真正的平台開放還有距離,但方向是正確的。「不像百度的框計算,想把天下框在自己的框裡面,這是做不成的。」

挖掘用戶紅利

  但無論能否成功,基於未來盈利考量的改變都是不可避免的。

  今年初開始,諸多中國互聯網企業紛紛完成海外上市,借講「中國用戶規模」故事獲得不菲的融資。但尚難有人與騰訊的用戶紅利相比。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數據,從騰訊在香港上市的2004年到2010年,中國網民規模增長了3.86倍,騰訊即時通訊 的活躍賬戶(每月至少登錄一次的賬戶)在此期間則增長了3.79倍,基本與網民增長同步。同期的另兩項增長數據,則反映出騰訊挖掘用戶價值的能力:該公司 的即時通訊最高同時在線賬戶增加了12.6倍,付費賬戶數增加了6.91倍。

  騰訊多年來在挖掘付費用戶,特別是虛擬物品銷售上的成功,令許多同行羨慕不已。機構分析師在報告中對騰訊收入增長率和利潤率的穩定,也保持著較為一致的肯定。在不到七年的時間裡,騰訊的股價已漲至220港元,成為香港價格最高的股票之一。

  但是,隨著中國傳統互聯網市場的逐漸飽和,騰訊無法再繼續依靠人口紅利帶來增長。在近幾個季度的財務報告中,騰訊的數項主要的傳統業務如QQ秀和QQ會員,其業績的放緩和未來衰退的趨勢已經較為明顯。

  即使是對數據亮眼、佔騰訊總收入一半以上的網絡遊戲業務,馬化騰也多次在業績發佈會上提醒投資者,中國網遊市場發展放緩不可避免,需要做好預期。

  在規模型增長難以維繫的情況下,用新產品來挖掘用戶價值是最合適的選擇。2010年下半年,一款網頁遊戲《七雄爭霸》似乎給騰訊指明了道路。這款由第三方開發的遊戲並不是大型網遊,在騰訊平台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業內傳言其月度收入超過了7000萬元。

  雖然騰訊始終未曾公佈該遊戲的實際財務業績,但在業績報告中和發佈會上,騰訊高管都多次透露出對該遊戲表現的驚喜。借助開放平台吸引第三方海量的生產能力和創新,騰訊有望得到更多更優質的用戶紅利。

  不過,騰訊似乎並不急於在短期內得到財務結果。熊明華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強調,最關鍵的開放平台「Q+」由殷宇的即時通信團隊負責開發。該團隊沒有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不會受「Q+」的盈利業績影響。

  這種寬鬆政策,來源於騰訊在財務上的強勢。該公司在5月剛斥資超過10億元,接連完成對華誼兄弟和在線旅遊服務商藝龍的股權投資。而今年一季度季報中,騰訊手中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合計達109億元。充裕的現金流,讓騰訊在短期內無需擔心開放平台的回報問題。

  但是,第三方對發掘騰訊開放平台的紅利已經迫不及待了。騰訊社交網站「騰訊朋友」開放平台推出後,社交遊戲開發商博雅互動是第一批接入的第三方之一。

  該公司CEO張偉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坦言,騰訊不開放,中國就沒有真正的社交遊戲產業:「騰訊的平台,是其他所有平台之和的好幾 倍。」去年底,博雅70%的收入來自海外的Facebook平台。張偉的願景則是,在騰訊開放之後,博雅能做到70%收入來自國內。

  另一家早早接入QQ空間和騰訊朋友的企業崑崙萬維則在3月底透露,其開發的多款遊戲在騰訊平台上獲得了超過了800萬元的月度總分成。

  謝文表示,據他的瞭解,騰訊目前的分成方式與國內其他平台相比仍顯苛刻,但由於龐大的用戶基數,第三方開發商仍能夠獲利不菲,所以「大家都踴躍得很」。

  而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第三方開發者則透露,他與騰訊目前的分成比例是4︰6,隨著應用總收入的增加,第三方的分成比例會以階梯型提高,這比之騰訊初期的分成策略,已經有了不小的改善。

  不過,「Q+」正式推出後,新的分賬制度和運營模式能否進一步激發第三方開發者的熱情?騰訊需要用事實說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83

蘋果債開門黑:投資者已虧損2.806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91

截至昨日(5月22日),自蘋果公司上個月發行170億美元債以來,該公司的債券市值已損失2.806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此前詳細報導過蘋果公司發行170億美元企業債的消息。

FIRA的債券價格報價系統數據顯示,蘋果公司以99.418美分的價格發行了價值30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截止昨日,該債券的價格已下降到了95.145美分,自發行以來損失了1.282億美元。 收益率從發行時的3.85%上升到了4.1%。

近期市場猜測美聯儲很可能開始縮小刺激措施的規模。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了近12個月以來的最大漲幅。美銀的美國公司指標顯示,以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別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從4月30日(蘋果發債日)的2.68%上升到了2.78%。

2023年到期的價值5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高級無擔保票據以99.867美分的價格發行。截止昨日該票據的價格已下降到97.377美分,自發行以來損失了1.37億美元。收益率從發行的2.4%升高到2.7%,投資者持有債券所要求的額外收益率擴大到了76.5個基點,高於發行時的75個基點。

蘋果上個月發行的所有類型的債券中唯一上漲的是浮動利率票據。自發行以來該票據的市值增加了670萬美元。

2018年5月到期的價值20億美元的浮動利率票據(較同期Libor利率上浮25個基點)價格上升到了100.3美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46

58同城、去哪兒上市「開門紅」,背後決定了科技類IPO高溢價的秘密是什麼?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3/56347.html
       【導讀】在納斯達克IPO是否順利,和美國公開市場的大環境密切相關,中概股企業也不例外。這一個月來,接連赴美上市的公司58同城、去哪兒上市即收穫「開門紅」,除了兩家企業經營模式被看好外,納斯達克市場的估值偏好也非常重要。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鈦媒體的文章,知名風投紅點創投創始人托馬什·湯古茲:在科技類創業企業IPO中決定企業價值的唯一關鍵因素是:成長性。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知名風投紅點創投(Redpoint Ventures)創始人托馬什·湯古茲(Tomasz Tunguz)近日更新博客,詳盡分析了科技型創業公司在IPO中市場的考量因素。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企業價值的高低?他用數據圖表證明,在科技類創業企業IPO中決定企業價值的唯一關鍵因素是:成長性

為何公開市場投資者會看好互聯網企業中這些虧損狀態、盈利能力也不甚明朗的初創公司?答案都在湯古茲的文章乾貨中:

僅從2013年來看,「成長性」成為科技業IPO考量因素裡最重的砝碼。這一年中,差不多規模的成功IPO的科技創業,其中半數企業的估值都是圍繞收入增長的「成長率」來體現,而恰恰和盈利能力沒有任何關係。

市場已經表明態度了——重視成長型企業,而企業的回應是怎樣的呢?根據湯古茲對25家科技企業IPO案例的調研(既包括啟動IPO、又有IPO完成的),他發現,其中只有20%的企業在盈利。取均值來看,這些初創企業的淨收入還都是清一色的負增長,平均利潤增長率約為-20%,而企業的成長率卻高達162%。

創業板融資市場通常帶有典型自上而下的涓滴效應。公開市場會根據不同企業的價值、增長趨勢和每日更新的財務特徵最終形成一個衡量基準。

接下來,投資者們會利用這些公開市場的數據給私募市場的同類企業定價。本來,這是那些看重預期收益率的成長型投資者(growth investors)喜歡干的事兒,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ealier investors)也如法炮製了

有一類典型的初創企業可以證明這個趨勢,即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的初創企業。其中,部分成立較早的企業目前已經是公開市場上投資者眼中的寵兒,直接的結果就是SaaS服務供應商的估值相應的飆升。

當然,反例也不是沒有。比如,遊戲領域初創公司就是實例。大家很熟悉的社交遊戲供應商Zynga在納斯達克上市後,連續幾年來股價大起大落,表現不佳,所以連累了遊戲業IPO的估值。

讓我們用數據證明這個觀點。下面這張圖(1),綜合了在今年成功IPO的21家企業的數據。Y軸表示是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單位:百分比),X軸表示相關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單位:美元)。圖中每個圓點都代表一家公司,縮寫字母(如FUEL)標示出了公司對應的股票代碼。

看紅點組成的趨勢,我們很容易劃一條向右上行的直線。收入增長和企業價值兩者的相關係數為0.51——表明相關性很強。這意味著,在預測企業價值方面,「成長性」是最重要的相關因素。

\

圖註:2013年首次公開募股的科技業創投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與企業價值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體現企業淨收入指標(net income)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的圖表。

和上一幅圖表相比,下面這幅整體趨勢上顯得很「亂「——這恰恰說明盈利能力和初創企業的企業價值之間毫無關係,因為淨收入與企業價值的相關係數為零。

請注意,經營家居智能化產品的公司Control4(股票代碼:CTRL)和閃存供應商Violin Memory(股票代碼:VMEM)市值相同,可Control4已經實現盈虧平衡,Violin Memory營業收入有9000萬美元,虧損卻高達1.2億美元。這等於說,在經營沒得到淨收入以前,Violin Memory每年要燒錢2.1億美元!

\

圖註:2013年IPO的科技業創投公司的淨收入增長與公司價值【縱/橫坐標同圖(1)】

湯古茲估計,科技行業IPO是投資者能負擔得起的少數高成長性投資之一。他相信,目前還沒有更多其他投資選擇可以帶來同樣高的回報。因此,科技業的初創企業如果公開上市,即使他們自身不符合盈利增長的「鐵律」,也能讓市場滿足自己的溢價定價要求。

通俗的說,即便你不賺錢、或看不到賺錢能力,也完全可以實現高溢價。

今天,這種趨勢正在逐漸滲透到早期風投市場,在初創企業的初期投資階段體現得更明顯:成長才是王道。

所以,科技界摩拳擦掌的創業公司們,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16

芝麻開門了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31391718

阿里巴巴3月決定在美國IPO,5月提出申請材料。由於美國證監會SEC的質詢,阿里巴巴數次延遲路演。本周一,阿里巴巴終於開始上市路演。現在的計劃暫定為9月18日定價,9月19日上市交易。

從阿里巴巴最新提供的報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以下一些IPO和財務要點:

* IPO價格60-66美元每股,對應市值約1630億美元(按每股66美元計算),約1萬億人民幣。

* IPO賣出3.2億股,約40%為新股,60%為老股。融資約200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IPO。

* 馬雲在IPO前擁有公司8.8%,IPO過程中賣出股票套現近10億美元。IPO後擁有公司7.8%。

* 阿里巴巴的14位核心人士擁有IPO後公司的13.1%,但是由於其特殊架構可以完全控制公司。其實就是馬雲自己可以控制公司。最大股東軟銀擁有32.4%。Yahoo擁有16.3%。這些公司和其它股東都是財務投資人。

* 上季度(2014年4月至6月)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同比上升46%,達到158億人民幣。但是相比於2013財年(3月底)的同比增速70%,還是有所下降。其實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速已經出現下滑。2014財年(2014年3月結束)收入增長為52%,低於上一財年72%的收入增長。

* 上季度(2014年4月至6月)集團營業利潤為68.4億人民幣,營業利潤率非常高,達到43%。但是營業利潤同比增長僅僅有26.%,營業利潤率大幅下降7個百分點。阿里巴巴的利潤增長也有所下降。2014財年(2014年3月結束)利潤增長為52.6%,遠低於上一財年99%的利潤增長。

* 上季度(2014年4月至6月)集團稅率只有10.3%(高新企業+軟件)。但是稅率優惠有3年期限。

* 去除特別收入和利潤,上季度阿里巴巴利潤73億人民幣。假設全年利潤350億人民幣,阿里巴巴的市盈率為30倍左右。相比谷歌,阿里巴巴的營業利潤增長略快(接近30%vs谷歌的20-25%),而阿里巴巴的估值(30倍)也高於谷歌的估值(20倍)。當然相對於京東這種根本不盈利的公司,阿里巴巴的估值是相當地合理了。

阿里巴巴股票的誘人之處毋庸置疑。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最大的互聯網平臺,近3億活躍用戶,3/4的市場份額,巨額現金流,等等。這些我們都耳熟能詳。在過去4-5個月中,阿里巴巴不斷披露信息,也在海外投資人中產生一些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主要聚集在如下兩個方面:

1. 公司治理。阿里巴巴獨特的內部人士(事實上就是馬雲自己)控制公司的架構讓很多歐美人士無法接受。尤其是馬雲曾經不通過董事會私自將支付寶從集團中剝離並賣給自己的做法令很多投資人認為馬雲以後不一定能夠以公司股東的利益為最大利益。阿里巴巴最近一年來的並購讓這種印象更加加深。

2. 阿里巴巴的收入和利潤增速不斷下降使其估值上升有一定困難。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確實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但是在大中城市中,網上購物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發達國家。2013年網上零售總額已經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9%。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6.4%。正由於阿里巴巴在這一市場的壟斷地位,市場增速的下滑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阿里巴巴的收入和利潤增速下滑。而其它競爭者也在不斷蠶食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2季度阿里巴巴的收入和利潤下滑速度之快令所有人吃驚。要知道,過去一年正是移動互聯大發展的一年。如果中國的網購面臨增長瓶頸,阿里巴巴的估值就不會太高。

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在山上砍柴時聽到強盜對著山洞念咒語“芝麻開門吧!”。山洞開了,里面藏有無數的金銀財寶。等強盜走了以後,阿里巴巴念同樣的咒語,打開了洞門。阿里巴巴不貪心,只背了3袋金幣回家。阿里巴巴的哥哥知道了秘密,也到山洞里去運財寶,卻因為貪心,拿得太多,浪費了時間,被回來的強盜殺害了。後來,阿里巴巴通過智鬥殺死了所有的強盜。他不出意料地把所有的財寶分給了窮人。馬雲毋庸置疑地發現了中國的財富咒語。財富之門早已經為他打開了。IPO只不過是標誌著正式點錢的時候到了。阿里巴巴公司的上市之後的路如何走,大家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81

遊戲開門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409/t20140923_640334.htm

  等了14年,遊戲機廠商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他們最為期待的中國市場。微軟Xbox One搶得頭啖湯,已確定於9月23日正式發售,成為中國內地14年來首款合法銷售的遊戲機。而其直接競爭對手索尼的PS4「國行版」也在摩拳擦掌中,將緊隨其後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7月舉行的2014年ChinaJoy展會上,這兩大國際巨頭的展台之間只隔一條走道,競爭大戲已開始上演。

  國內的遊戲迷們估計很快就有機會像《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一樣,坐在商店裡糾結,是買Xbox One還是買PS4。然而,對於微軟或索尼來說,這場遊戲大戰可不是非此即彼這麼簡單,迎接它們的競爭對手將更為強勁。

  在全球,遊戲機行業早已形成任天堂、索尼和微軟「三足鼎立」的態勢,其商業規則自1983年由任天堂樹立之後未曾有大的變動。而在中國,2000年的一紙禁令讓遊戲機市場進入長達十多年的空白期。在這期間,遊戲市場早已天翻地覆,形成了端游、頁游和移動遊戲三大勢力,而電視遊戲也已然進化至「互聯網電視遊戲」,各大互聯網巨頭早就嚴陣以待,全力佈局客廳遊戲。

  根據 Newzoo 統計,在中國市場缺失的情況下,過去數年電視遊戲依舊穩佔全球遊戲銷量總數的30% 以上,略低於電腦遊戲40% 左右的佔比,在所有遊戲中排名第二。另據海外調查顯示,遊戲玩家通常都喜歡嘗試不同的平台:在美國 24%的玩家四種類型的遊戲「通吃」,在歐洲這一比例也達到了 22%。如在中國採用 20%的估算比例,2013 年底中國遊戲玩家用戶數為 4.9 億,潛在的電視遊戲用戶數不少於1億。

  儘管市場誘人,但面對安卓TV、互聯網巨頭等多方的競爭,拿到「通行證」的微軟和索尼,在中國這塊生機蓬勃卻又紛繁複雜的市場上,恐怕很難以既有的商業模式獲得預想中的成功。

  傳統商業模式恐難延續

  微軟方面表示,Xbox One將借助中國電信的銷售渠道、各大電商銷售平台、微軟中國官方商城、沃爾瑪等進行銷售。目前,各大電商平台均已啟動預售宣傳活動,按照當前預售情況來看,保守估計在9月23日正式銷售之前累計預售訂單量將在5萬台左右。Xbox One初期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應該沒有太大疑義。

  不過,自1983年以來,遊戲機產業就確立了向開發商收取版稅的行業核心商業模式,30來年始終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這一思路最初由任天堂公司制定,即遊戲主機低價銷售,遊戲主機廠商對第三方遊戲開發商的內容進行審核,同時向第三方收取權利金等。

  2001年,作為市場的新進入者,微軟推出 Xbox時將硬件產品定價為299美元/台,每賣1台 Xbox就產生125美元的虧損,自2001年發佈至 2007年4月,Xbox累計銷量超 2200萬台,在成為次世代電視遊戲三強之一的同時,帶給微軟的累計虧損也高達27.5億美元。

  如今的形勢略有好轉,但資料顯示,第八世代電視遊戲主機中,每賣1台Xbox One,微軟的毛利潤也只有28 美元,毛利率為5.61%;每賣一台 PS4,毛利潤18美元,毛利率僅為4.51%。

  遊戲機廠商的主要收益來自軟件銷售分成。以售價為 60 美元的電視遊戲為例,遊戲的製作方可以從中分賬 27 美元,而電視遊戲平台(微軟、索尼、任天堂)可得到7美元的分賬。對於遊戲機廠商來說,這 7 美元的分賬成本幾乎為零。資料顯示,2013 年索尼 PS3 一共銷售了 8080 萬台,而 PS3 遊戲的銷售數量則達到了 7.68 億個,平均每賣出1台電視遊戲主機,就可以賣出9.5款遊戲。

  表面看來,這種商業模式似乎與現在的「互聯網思維」不謀而合,通過低價甚至折價銷售硬件獲得市場份額,然後通過銷售軟件、服務的收入獲得收益。然而,從開發端來看,則有著很大的不同。

  遊戲機廠商向遊戲開發商收取費用,其理由是「將質量不好的遊戲驅逐出去」。遊戲機廠商充當了「把門人」的角色,由於這筆高額費用的存在,銷售前景不好的遊戲則被扼殺在搖籃中。這套系統在很長一段時期為遊戲機廠商帶來了超額利潤,在某種程度上也為用戶帶來了優質的遊戲。

  而互聯網時代所倡導的是開放性開發平台,硬件製造商不會嚮應用軟件開發者索取任何提成,製造商甚至會主動提供免費的開發接口,由用戶自主選擇需要的軟件。在智能手機主導的移動互聯時代,「開放的生態圈」更成為各手機廠家制勝的關鍵。

  按照遊戲機產業傳統的商業模式,開發商上繳給遊戲機廠商的不菲成本必然會體現在軟件的銷售價格上。而伴隨著網遊成長起來的中國遊戲用戶們,早已習慣了「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模式。另外,遊戲開發商也是在開放的環境下自由競爭的。他們能夠轉頭接受上世紀延續至今的規則嗎?更何況,規則的制定者任天堂本身也處於不斷被消融的狀態。

  規則的更改已成定局,問題是誰能最先樹立新的商業模式。其實微軟公司最早推出Xbox時經試圖將其打造成跟個人電腦一樣的開放式平台,開發商可以不受限制地為其編寫程序,並且不用為此支付版稅,然而最終還是回歸了「任天堂規則」。

  在推出Xbox One之前,微軟方面曾證實將允許開發者申請註冊後,直接以市售版Xbox One作為遊戲開發平台。但最新消息稱,此項規劃還要延後,主要原因在於「希望能聆聽更多意見」。

  重量級對手云集

  上世紀80年代末、90 年代初,以任天堂為參照的小霸王學習機風靡一時。數據顯示,小霸王學習機在當時的累計銷售達到了2000萬台左右,而同時期任天堂紅白機 FC 在北美累計銷售3349萬台,日本累計銷售1935萬台。可見那個時代,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視遊戲主機市場。因此,按照全球電視遊戲收入數據推算,中國電視遊戲市場著實令人垂涎(附圖)。

  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一場圍繞客廳的戰爭正在展開,百度、騰訊、阿里、小米以及傳統電視廠商紛紛佈局智能電視,而力推電視遊戲又成為巨頭們的共識(詳見本刊2013年10月號《客廳「三國殺」》)。

  2014年6月,谷歌發佈安卓電視可擴展第三方應用以及遊戲。安卓系統已在手機市場佔領半壁江山,在平板電腦中也擁有可與蘋果iOS系統對抗的資本,由於其生態比較成熟,資源豐富,很多家電廠商都以安卓系統為基礎進行深度定製。另有媒體報導稱,重新設計的新一代 Apple TV也將遊戲作為其重頭戲,並將會設獨立的應用商店。

  競爭者還不止這些,外圍硬件設備商們也不甘示弱。華為、同洲電子(002052)等企業,也紛紛宣稱將發佈遊戲機新品,以低價的優勢試水。

  然而,顛覆巨頭企業的絕不是其直接競爭對手,而是一套全新的生態體系。從遊戲機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任天堂、微軟及索尼三家之間的競爭可謂激烈,然而大家都選用了同樣一套「任天堂規則」。而今國內外新興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向這一傳統規則發起進攻。

  安卓電視機加上體感遊戲創造了新型的家庭互動娛樂方式,正在中國家庭中快速走紅。縱觀目前國內智能電視的遊戲平台,有大家熟悉的AIWI體感遊戲平台、動游遊戲平台、ATET遊戲平台、小蔥遊戲平台等,很多國產品牌智能電視如TCL、長虹、海信等都有預裝這些平台。其中絕大多數的遊戲都是免費下載,用戶使用遙控器、手柄或者手機客戶端即可操作。

  儘管從硬件來看,遊戲機遠超其他競爭對手,其遊戲體驗性、影音娛樂性及聯網互動性都代表了目前家庭電子娛樂的最高水平。但其不親民的價格,尤其是軟件價格,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競爭的障礙。

  「遊戲機」還是「機頂盒」?

  移動互聯時代,多屏融合、鏈接多個接口在技術上已無大障礙,但是以「全功能」為賣點還是聚焦遊戲來營銷,巨頭們都在搖擺。

  1年前,微軟將Xbox One宣傳為全功能一體化的客廳娛樂樞紐,它可以玩遊戲,可以無縫轉換至電視播放功能,並支持語音命令更換頻道。索尼也用了類似的語言描述PS遊戲機的轉型,稱索尼的PS將不再僅僅是一款遊戲機,還將會是一款統治用戶客廳的機頂盒和播放器,可以用於播放索尼自主創作的原創電視劇作品和付費電視服務。

  影視、音樂及體育賽事直播都被相繼整合到遊戲機中,遊戲機正在變得更像機頂盒,但同時擁有更強的圖像、視頻處理能力以及更加先進的外設和最佳的遊戲體驗。

  不過,因索尼PS4的銷售勢頭蓋過了Xbox One,2014年6月微軟果斷將其宣傳重點轉向遊戲,微軟Xbox業務主管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Xbox One成為當代最好的遊戲機。」

  而在中國,廣電總局連續出台互聯網電視平台管控政策,加強對互聯網電視內容的審查,互聯網視頻企業一時人心惶惶。但從中國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發展的歷史來看,這對電視遊戲反而是利好。在內容管控的政策下,以騰訊為代表企業的中國網絡遊戲行業已成長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分支。

  因遊戲產業可以滿足人民的娛樂、消費需求,又可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保證地方就業,政府對電視遊戲的發展會採取相對支持的態度。電視遊戲很可能成為機頂盒平台最快實現變現的細分行業。互聯網電視平台未來將成為又一重要的遊戲平台,通過電視機屏幕,讓客廳再次成為娛樂中心。

  可以預見,在目前的政策及市場環境下,無論是微軟Xbox One、索尼PS4,還是各類互聯網電視盒子、智能電視等,都會聚焦遊戲搶奪客戶,或將網絡遊戲「免費+道具」的模式移植過來,或創新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

  以此為基礎,未來在互聯網電視平台上還有可能衍生出更多新的形式,如互聯網健身、互聯網教育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02

本周市場回顧:美元新年開門紅 全球經濟前路依舊艱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94

本周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時間節點,雖然有新年假期的休市,但是市場整體的主基調依然未變。美元新年開門紅刷新近9年新高,非美貨幣、原油和黃金繼續潰敗。全球PMI盡墨的情況則讓投資者對於經濟前景愈加悲觀。

中、美、歐、英PMI全線走低

新年伊始,中國的公布1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0.1,市場預期為50.0,前值為50.3。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已連續6個月下滑,降至2013年6月來最低。12個分項指數中,同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進口指數上升外,其余各分項指數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0.4,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48.7,環比下降3.5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1,環比回升0.7個百分點。

而歐元區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下修為50.6,低於初值50.8,高於11月的17個月低點50.1。12月指數高於榮枯分界線50,但這個月幾無改善跡象,新訂單分項指數僅有50.2。

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12月Markit/BME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1.2,與初值相同,高於11月終值49.5。不過11月指數為2013年中期以來最低,且低於榮枯分界線50。

而法國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降至47.5,低於初值47.9和11月終值48.4。該指數在榮枯分界線50以下進一步下滑。

英國也未能獨善其身,12月Markit/CIPS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2.5,觸及三個月新低,預期為53.7,前值由53.5修正為53.3。

即便是2014年經濟最為強勁的美國,12月數據也令人失望。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ISM制造業PMI 55.5,大幅不及預期的57.5,創半年新低,前值為58.7。其中,新訂單指數創七個月新低,物價支付指數創一年半新低。美國12月芝加哥PMI 則為58.3,不及市場預期的60.0,創五個月新低,前值為60.8。

投資者對於2015年經濟前景十分悲觀,部分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則擔憂美國也會受到整體環境拖累而無法保持2014年逆勢複蘇的格局。

希臘局勢未見起色,歐版QE撲朔迷離

時隔兩年半之後,希臘再次成為歐元區的火藥桶。在本周結束的希臘第三輪總統選舉投票中,總理提名的候選人未能獲得180張足額票數,抵制財政緊縮的希臘左派很可能上臺,投資者擔心歐元區或再掀危機。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支持的候選人Dimas僅獲得168張支持票,132張反對加棄權票。希臘國會必須在10天內解散,接下來30天舉行全國大選。反對黨Syriza領袖Alexis Tsipras在投票後向媒體表示,希臘人民決定結束緊縮政策,援助備忘錄很快將成為過去。

一旦激進的左派Syriza在大選中獲勝,其可能會要求希臘退出歐元區、放棄財政緊縮和改革、撕毀希臘與“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之間諒解備忘錄。分析人士認為,希臘違約的可能性不斷攀升,現在違約概率高達66%。

而在這一背景下,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lga Bartsch懷疑希臘局勢變化可能會讓歐版QE無法推出。

歐元區出現主權債務違約以及歐洲央行QE可能遭致嚴重金融損失這兩點或導致管委會委員對QE計劃的分歧更大,本來歐央行內部對購買主權債務就充滿爭議。1月22日歐央行會議宣布購債細節甚至啟動QE的希望愈加渺茫,違約的幽靈不僅令QE更具不確定性,也給QE的實施帶來了更多的制約。

但是同樣是本周,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發表了對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的采訪稿。德拉吉表示,預計歐央行將低利率維持更長時間。2015年早期,歐央行在改變政策措施的力度、節奏、內容等方面作準備。歐元區面臨的物價穩定風險較六個月前有所上升。歐元區政府需要進行改革,經濟增長在不進行改革的情況下將繼續維持低迷。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Lee Hardman分析師Lee Hardman認為,德拉吉言論意味著,歐洲央行將很快采取購買主權債券的QE措施,可能最快在本月22日的下次會議上決定啟動。

上月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該央行管理委員會“全體一致”同意,如有必要,將為“化解低通脹持續太久的風險”而采取行動。歐洲央行決策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表示,國際油價下跌使石油成本下降,會增加經濟刺激的動力,所以不能保證會增加寬松措施。但其他歐洲央行高官警告,油價下跌可能導致歐元區陷入全面通縮。

A股一路向北 新年首例違約卻不期而至

雖然A股市場在本周繼續保持強勁上揚勢頭,但是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卻在1月1日發布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

這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2014年11月佳兆業上千套房源被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鎖定,國內媒體稱郭英成辭任涉及深圳落馬政法委書記蔣尊玉案。

12月10日,佳兆業突然宣布郭英成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郭英成胞弟郭英智也辭去執行董事一職,大股東郭氏家族再無任何人出任執董。12月28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譚禮寧和首席財務官張鴻光均辭職。

佳兆業港股((01638.HK))自12月29日起停牌,昨日該司稱將繼續暫停交易,待進一步公告。12月一個月內,佳兆業股價暴跌約50%,單月跌幅創最高紀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董事會主席與副主席辭職後,佳兆業今後幾日可能面臨“更多挑戰”。另一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已將佳兆業的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

A股市場2014年最後一周在券商和南北車的推動下再創新高。

12月30日,停牌兩月有余的中國南車發布公告,正式宣布與中國北車合並。技術上采取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的方式,合並後新公司將采用新的公司名稱,合並後新公司將采用新組織機構代碼、股票簡稱和代碼。

公告顯示,就合並後新公司的名稱,合並雙方初步擬定中文名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中車;英文名稱:CRRC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簡稱:CRRC。

兩家公司複牌並開盤後兩公司A股股價齊齊漲停,中國北車H股開盤暴漲44%。中國南車H股強勁上揚33%。

券商股同樣在最後一交易日表現出彩。消息面上,據大智慧通訊社報道,券商版負面清單有望於明年推出,監管層一直在推進該事宜,此前已向業內征求過相關意見。

某大型上市券商經紀業務部負責人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監管層一直在推進券商版負面清單事宜,三五個月前還向券商征求過意見,其預測,券商版負面清單應該會在新《證券法》中有所體現,推出時間可能在新《證券法》之後。券商版負面清單推出對券商行業來說是大事件,需要經過反複研究,對券商來說是利好,投資領域有望進一步放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20

個人征信向阿里“芝麻開門”,馬雲、馬化騰要怎麽玩?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57.html

i黑馬:“做小微金融,並不是我們想做金融,不是想賺錢,而是想做信用體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這番話基本現實。1月5日央行發文,要求騰訊征信、芝麻信用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這次,個人征信市場真的向阿里“芝麻開門”了。互聯網企業的征信跟央行的有何不同?“二馬”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麽驚喜?

\跟央行的征信有什麽不一樣?

1、央行的信用信息基本是來自於金融機構,筆者曾經打印過自己的信用報告,主要內容是個人身份信息、銀行信貸記錄、逾期記錄,內容較為單一。

2、但來自於互聯網的信息包羅萬象,在互聯網上人的行為變成24小時可記錄。比如芝麻信用合網上銀行、電商、社交、招聘、婚介、公積金社保、交通運輸等方方面面數據,內容更多。

3、央行的征信記錄還有未能覆蓋的群體,央行的數據是截至2014年6月底,已收錄8.5億自然人的信用記錄。

在銀行有過借貸行為、辦理過信用卡的人在央行的征信系統里才有記錄,一些學生群體、個體工商戶或者自由職業者可能就沒有信用記錄了。

這些人無法獲得信用,金融機構擔心風險不敢授予信用,但這部分人可能是活躍的網民,在互聯網上有很多行為軌跡,互聯網公司通過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來預測其風險表現和信用價值,為其建立個人信用。

對消費者有什麽影響?

1、前一段時間,平安和宜信的信貸員為爭搶客戶而發生血案,原因之一就是要借錢就得先去央行打印征信報告,信貸員們就在央行門口蹲點搶客戶。

個人征信向市場開放之後,信用評價可以是多維度的,有央行出具的官方報告、也有芝麻、騰訊出具的草根版報告,對於個人客戶來說可能多了一個選擇。

2、現在央行的征信報告使用的範圍並不廣泛,多數是需要貸款時,市場化的征信機構引入之後,應用場景增加,征信報告可用的地方就很多了。

芝麻信用人士曾給筆者列舉了一些案例,比如為租車服務公司提供征信記錄,信用評分高的人可以免去押金;餐館可以看到訂餐人的訂餐歷史記錄:這個人過去是不是經常放餐館鴿子等。

3、央行的征信報告依然是最權威的,草根版的報告有多少地方、多大程度上認可和接受是個問題。

就比如說之前有網友喊支付寶提供個人資產證明,以便辦理簽證的時候作為資料使用,但是我們知道,大使館們基本都只認銀行的資產證明。

馬雲、馬化騰會怎麽做?

信用市場被認為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金礦”。按照宏源證券分析師的預測,中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為1030億元,而目前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的總規模才20億元。

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的子品牌。芝麻信用體系將包括芝麻分、芝麻認證、風險名單庫、芝麻信用報告、芝麻評級等一系列信用產品,背後則是依托阿里雲的技術力量,對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數據的整合。

而騰訊征信則坐擁8億的QQ賬戶,超過5億的微信賬戶,超過3億的支付用戶,以及QQ空間、騰訊網、QQ郵箱、微博等多種服務上聚集的龐大用戶,無疑具有極大的優勢。

這兩大互聯網巨頭又一次在征信市場上展開大戰,螞蟻和鵝廠會如何掘金?

1信用貸款

阿里集團早已在2010年利用小企業的信用數據開展信用貸款。

主要是根據用戶在平臺上的數據給與其授信,用戶申請貸款時無需擔保和抵押。據說到2014年3月份,已經為超過70萬家小微企業累計貸款1900億元。

就在不久前,螞蟻微貸還在部分用戶中試驗推出了“花唄”業務,用戶可以在淘寶天貓上進行“賒購”,而這個信用貸款甚至不需要客戶申請,阿里直接透過大數據運算分析完成評估和授信過程,結合風控模型,根據用戶的網購以及支付習慣等綜合考慮判定透支額度。

騰訊動手有點晚,但在其微眾銀行上已經開始應用。1月4日,李克強總理去考察微眾的時候,就演示了向一名司機發放一筆3.5萬元的信用貸款,在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櫃臺,更無需財產擔保的情況下,騰訊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微眾銀行現在官網上打出的幾個主題——想走就走、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約就約,描述的是信用卡、購車、消費、旅遊等應用場景,這些也正是信用貸款的重要領域,騰訊征信將會提供基礎服務。

2對接P2P

除了為集團業務打造底層基礎系統,征信系統還可以對外輸出。

拍拍貸CEO張俊之前曾透露,芝麻信用在6、7月份曾來洽談征信方面的合作事宜,坊間還傳聞投哪網和利融網等P2P公司已經對接芝麻信用的數據和服務。

目前也已經有多家P2P、銀行和保險公司等表達了強烈的意向,希望接入騰訊的個人征信服務。

據筆者了解,具體的合作方式就是雙方會把資源和審核的用戶互換,針對信用借款用戶給予評分。越來越多的數據可以讓芝麻信用的數據庫更加龐大,提升對個人信用的識別能力,而P2P公司一直被信用短板困擾,可以借助芝麻信用對借款用戶的信用和還款能力進行審核。

但有P2P公司擔心,互聯網公司的征信系統在信貸方面的數據並沒有被充分驗證過,借錢之後有沒有如期履約還款,掌握的數據並不多。

目前無論是螞蟻還是騰訊所擁有的信息更多的是側面信息,通過某一行為、特征來推測、判斷此人信用等級,而央行征信系統里的借貸信息是直接能反應信貸記錄的核心信息。在對外輸出的時候需要面對的問題。

3生活應用

除了傳統的金融產品,更多的生活場景應用將會是更加令人期待的事情。

筆者跟芝麻信用的人交流過,他們在生活板塊上已有很多設想和研究。比如免押金服務,芝麻信用可為租車服務公司提供征信記錄,信用評分高的人可以免去押金;比如在相親網站的應用,通過信用數據看人品怎麽樣、信用如何,防止“騙婚”者。

很多人都在租房子的時候犯過愁,作為租客,會擔心房東是個騙子,作為房東,害怕租房子的人是個亂七八糟的人,有沒有評價體系可以看看這個人到底怎麽樣呢?

傳統征信只涉及到個人,人與人之間關於金錢的部分,而給予互聯網時代的征信,可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更多的關系。但也許未來不遠的時候,我們享受到這些征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將會考慮征信與隱私的邊界。


假期利好不斷 A股明天會開門紅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51

假期利好不斷 A股明天會開門紅嗎?
作者:格隆匯 Adam


    導讀:A股結束春節長假,明日能否迎來開門紅?首周是否能歷史重演繼續派發紅包?

從歷史上統計來說,節後A股5個交易日開門紅的概率大約是60%。而先於A股兩天開市的港股來看,節後紅包並不順利。港股昨日在大盤下跌最多160點之後勉強收紅,只上漲了5點,漲幅區區0.02%。今日受占港股恒生指數約14%權重的匯豐銀行業績不如預期大跌3.54%,恒指跌88點,跌幅0.35%。



我們回顧下A股春節休市期間,有什麽看點:

    1:兩桶油合並傳聞

除夕前夜,《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官員消息稱,應領導層要求,中國政府經濟顧問正進行行業整合的可行性研究,考慮將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母公司合並,或將中海油母公司與中化集團合並的可能性,以創造能夠與美國石油巨頭艾克森美孚匹敵的石油業巨頭,在國際油價處於低谷時提高生產效率。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將產生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合並後的公司至少在短期內能夠控制中國絕大部分的陸上油氣生產,並將擁有數千億美元的總資產。

消息出來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以及國資委等相關單位至今都未予回應。但受消息提振,當天仍在開盤的港股H股中國石化大漲4.65%;中國石油大漲3.10%。領漲香港藍籌股。 但節後H股的中石油中石化連跌兩天,基本把年三十那天的漲幅全部跌去,原因大概是市場冷靜下來後覺得合並的可能性不大。

    2:微信紅包

羊年春晚最大的國民行為是紅包,並且沒有之一。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盯著手機,全神貫註、眉頭緊鎖,生怕錯過一個微信或支付寶紅包。人們的神情,也隨著是否搶到紅包而呈喜怒哀樂之狀。有人把春晚中任何一個節目完整看完的嗎?有人能安安靜靜地陪父母孩子家人吃年夜飯的嗎?有完全不搶也不發紅包的嗎?有,但是非常之少。

數據顯示,微信攜廣告主投入5億現金紅包,除夕全天微信用戶紅包總發送量達到10.1億次,搖一搖互動量達到110億次,紅包峰值發送量為8.1億次/分鐘。支付寶則攜品牌商戶向用戶發放6億元紅包,馬雲更是親自出馬發放100萬個現金紅包。除夕當天,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達到2.4億次,參與人數達到6.83億次,紅包總金額40億元,峰值為8.83億次/分鐘。

這次的微信紅包把以支付聞名的支付寶打的一塌糊塗,微信的紅包使得基於社交的支付場景得到了市場的關註,且不論最終數據如何,微信的綁卡率肯定是上升了一大截。而港股的騰訊控股連續上漲2天,兩天連續上漲了4.2%。那麽按照A股的邏輯,節後涉及移動支付,O2O等相關概念應該會有一波行情。

    3:希臘債務問題緩解

2月20日(紐約時間)歐元集團主席迪塞爾布洛姆宣布,希臘和歐元區最大的債權國德國基本上達成了一項協議,將把希臘的援助計劃延長四個月時間。協議達到終於避免了希臘下個月由於流動性枯竭而造成的債務違約,也暫時緩解了希臘“脫歐”對歐元區的威脅。受該消息影響,20日後美股與歐洲股市普遍上漲。

希臘當局將基於當前安排,在今日提交第一份改革措施清單,希臘承諾改革預算管理。承諾實現養老金體系、稅務管理現代化。而歐盟官員稱,希臘遞交的改革措施符合歐元區財長的要求。

希臘股市開盤大漲,現漲幅擴大至7.2%,創去年12月9日以來最高。希臘銀行股指數大漲14%,預計今晚美股也會上漲。所以A股羊年第一周的外圍行情應該算是不錯。


    4:海通:春節消費下滑 降息時機成熟

春節消費下滑。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15年春節旅遊收入增13%,略低於去年的16%,北京市120家企業15年春節銷售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下滑。節前一周主要城市地產銷量、發電耗煤增速同比去年節前一周均明顯下滑。15年中國整體經濟的低迷,房地產、汽車、家電、發電量等多項工業經濟數據不佳,而2月物價的漲幅亦低預期、CPI或仍在1%以下,種種跡象表明通縮是當前經濟主要風險,簡政放權正在加快,再次降息時機已經成熟。

    5:關註兩會

根據媒體報道,2015年地方兩會十大關鍵詞,深化改革、新常態、幸福指數、國企改革、依法治國、雙中高、一帶一路、京津冀、霧霾治理、單獨二孩。相信全國兩會的熱點議題也是類似。

同時市場有傳聞“一路一帶”將在兩會後大批啟動,從今日港股的表現來看,基建股,尤其是鐵路方面,均迎來了上漲的行情。


    6:國際油價小幅下跌

在春節期間,國際油價經歷一輪小幅的回調。國內油價在27日24時將再次迎來調價窗口,很有可能重返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00

31省會信息公開調查:18份公開、3份延期、10份拒絕食品監管信息,能否“芝麻開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210

31省會城市食藥局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李伯根/圖)

平均每年每個地級市查辦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案件1000件左右。此次調查中,收到15個城市總計212個案件,平均每地僅14.1件。選擇性公開由此可見一斑。

信息公開不易,怎樣公開更難。前者是價值觀,後者是方法論。如何在信息公開與不引發社會恐慌之間尋找平衡點,至關重要。

“某奶粉”是誰?

“這是什麽?”

“你想幹嘛?”

“我們是不可能公開的”

“我們早就主動公開了。”

這是南方周末記者向全國31個省會城市(含自治區首府、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食藥局)遞交信息公開申請後,得到的迥然不同的反饋。這也是消費者向地方食藥部門申請信息公開遭際的縮影。

2014年12月底,四川省南充市食藥局公開9起已辦結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其中一涉案品牌以“某奶粉”代替。彼時,南充市食藥局稱若曝光企業名稱,“對企業打擊是致命的”。迫於輿論壓力,該局後來公開某奶粉品牌為雀巢能恩,一同涉案的還有知名奶粉品牌貝因美。

作為1歲孩子的母親,廣州消費者何佳最早向南充市食藥局遞交信息公開申請,“奶粉有問題,卻不知誰有問題,是什麽問題”讓她感到恐慌。2015年1月26日,何佳收到南充市食藥局書面答複稱,該信息屬於“行政處罰相關信息”,由工商局查辦,要求其與工商局聯系。

深圳市民楊占青也收到同樣的答複,一字不差。在南充事件之後,長期關註食品藥品安全的楊占青又向山東省食藥局遞交了信息公開申請。

2015年1月下旬,山東省食藥局通報了該省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二十大案例。但除1家企業外,其他19家企業均以“某某”代替。楊占青為此遞交申請,山東省食藥局由此向楊占青公布了其中的10起,稱另外10起“應由公安機關發布”。

鑒於越來越多的讀者反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難”,2015年1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同時向全國31個省會城市食藥局申請公開“該市2014年度已辦結的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案件信息”。

這一信息原本屬於“主動公開”範疇,但其中20個地方食藥局將其視為“依申請公開”信息,並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信息公開條例》)要求“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複”。

至2015年2月26日截止日,武漢、成都、哈爾濱等3地要求延期回複。截止到發稿前,南方周末記者共收到北京等18地公開的信息,而海口等10地拒絕公開、無法公開或無回應。

辦公室推法規處,法規處讓找稽查局

申請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找哪個部門?

有些地方食藥局內部也未必清楚,更別提消費者了。

以西安市食藥局為例,撥通其網站公布的電話,被告知歸法制辦管;法制辦回應“這是食品稽查分局在管”;食品稽查分局稱“這個信息必須由市局發布,我們是分局”。

實際上,西安是為數不多的已經在食藥局網站上公開案件信息的城市。

按照2014年8月國家食藥總局頒布的《食品藥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實施細則(試行)》,“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指定專門機構負責本部門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日常工作”。

但此次南方周末記者調查顯示,各地食藥局負責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的專門機構並不統一。有的是辦公室,有的是法規處,有的是稽查執法部門。

就具體查辦食品安全案件的稽查執法部門而言,在不同省會城市也存在稽查局、稽查處、稽查大隊三種表述。

“這是各地在食藥機構改革中改革力度不同的結果。”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評價,稽查大隊一般是參公事業單位,稽查處是局內設機構,稽查局(分局)是有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權的獨立性較強的機構,通常比一般處室高半級。

“各地都希望成立稽查局,但結果大部分都是稽查大隊。”胡穎廉說。這意味著作為案件信息公開的基礎,各城市的行政執法能力已經存在先天差異。

食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都由誰來負責 (李伯根/圖)

選擇性公開

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案件屬於哪一類信息公開,同樣也存在地區間認知差異。

2007年1月頒布的《信息公開條例》,將政府信息公開分為“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和“保密”三種。

2014年8月,國家食藥總局頒布的《食品藥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已經明確將“食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納入縣級以上食藥局“應主動公開”的範疇。主動公開的包括“被處罰的自然人姓名,被處罰的企業或其他組織的名稱、組織機構代碼、法定代表人姓名;違反法律、法規或規章的主要事實”等6項內容。

但此次調查中,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除已公開相關信息的11個地方食藥局外,其余20地均要求按照“依申請公開”的程序辦理。

以南寧市食藥局為例,不但需要以傳真的形式提出申請,該局還要求“出示記者證和身份證,否則不予辦理”。當記者提出以公民身份提出申請時,被以“需要說明有何切身利益”為由拒絕。

“規定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楊占青也常遇到這樣的困惑。

“目前食品安全是地方政府負總責,食藥總局的細則只有指導意義,卻沒有強制性。”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鵬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對此深有同感。他正接受國家食藥總局委托,開展一項關於食藥系統信息公開制度的課題研究。在實地調研中,對於行政處罰信息公開,“一直是較難的部分”。

法律和部門規定要求必須公開的內容,為何實踐中阻力重重?沈陽市食藥局一名工作人員的話道出了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擔心:“有時候你公開一個案件,會影響到企業發展。”

周漢華分析指出,對企業而言,“不怕罰款,就怕公開”。信息公開後,消費者會用腳投票。比如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當年信息披露之後,很快這家企業就垮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GDP形成的地方保護主義,導致地方監管部門面對企業出現錯位、缺位,甚至從監管的“警察”扭曲為“保姆和保安”。有的信息又確實涉及第三方的商業秘密,有的涉及個人隱私,所以地方食藥監管部門存在各種考慮。

即使案件信息公開,也可能只是選擇性公開。

胡穎廉算了一筆賬:國家食藥總局每年會公布食品藥品監管清單,總量在二三十萬件,中國地級市近300個,平均每個地級市每年辦理的食品行政處罰案件應該在1000件左右。

而此次南方周末記者調查中,收到15個城市總計212件信息公開案件,平均每地只有14.1件——遠小於1000件。

除數量外,公開的範圍和對象也是選擇性公開。此次經南方周末記者申請後公開的7地中,南京、福州、石家莊、南寧是公開在食藥局網站上,杭州、長春、濟南則只對申請者本人公開信息。

在胡穎廉看來,這更能體現各地食藥局選擇性公開的現實考量:如果只有本地公開、別的地方都不公開,當地嚴格的監管環境可能會“逼走”企業。

有些食藥局為什麽拒絕公開信息 (李伯根/圖)

公開案件打蒼蠅不打老虎?

在調查中,多個城市都提到了食品藥品機構改革進展緩慢對信息公開工作的影響。

天津和銀川分別推行工商、質監、食藥“三合一”的市場局模式。由於銀川尚未完成改革,因此無法公布信息,已完成改革的天津,其處罰信息散落在不同部門,無法集中整理成發布版本。

完成機構改革後,地方食藥局的職責包含生產、流通和餐飲三個環節。但公開的212件案件中,餐飲環節以44.3%的比例占了近一半。

“餐飲在2010年劃歸食藥局,生產和流通直到2014年才劃歸,因此餐飲案件自然做得多。”廣州市食藥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餐飲企業很容易“攤上事兒”也與其數量多、規模較小、原輔材料容易發生變質、直接面對消費者等因素相關,江蘇省南通市食藥局副局長繆寶迎認為,因為餐飲業處罰的對象,通常是小飯館,實際危害比較局限,個案公開影響也有限,因此,被公開的案件“自然也就多了”。而生產、流通這兩塊,盡管改革後職責劃轉,但人員還沒到位,食藥部門對於這兩塊不熟悉,如果企業提出行政複議要吃官司,監管部門也要權衡這個風險。

從公布案件看,的確很少涉及大企業。

上海市食藥局主動公開了“上海俏江南酒店冷凍庫內的156.3公斤肉類產品無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一案。這是為數不多的涉及大型餐飲企業的案件。

“沒有壓力,實事求是,檢驗報告不可能作假。”上海市食藥局負責信息公開的工作人員回應稱,如果企業認為有問題,可以在期限內申請複檢。

據悉,上海俏江南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便繳納了罰款。

從地區分布上看,15個公布案件的城市,東部10個、中部1個、西部4個。案件數量上也有差異。公布案件最多的廣州達60件,最少的南寧只有1件。信息公開數量和質量似乎與經濟水平成正比。胡穎廉認為,“這背後是治理理念”的差別。

安徽省食藥局局長徐恒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對於不合格產品,該省主張“全部曝光”,並且要打快仗。“一檢測出來馬上就公布出去,要等企業找來時,就難辦了,不能給他們找的機會”。

已公開的15省會城市包含哪些案件信息 (李伯根/圖)

信息公開易,怎樣公開難

種種跡象表面,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政府網消息,2015年3月6日上午,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聽完人大代表孫丕恕提出的關於“讓政府數據實現共享和公開”的建議後,明確表態:“你的建議很好!政府掌握的數據要公開,除依法涉密的之外,數據要盡最大可能地公開。”

事實上,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信息公開也被放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通過加大信息公開的方式,來實現食品安全監管,這部分內容已經審議過兩次。”參與食安法修訂工作的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秦偉介紹,修訂草案使用的是“信息公布制度”的概念(第109條),特別強調政府義務。同時修訂中增加了風險交流制度(第22條),風險交流是以信息公開為基礎,是信息公開的更高水準。

“信息公開易,怎樣公開難。”廣州食藥局一位負責人指出,越來越多的地方食品安全監管者已經意識到風險交流的價值。比如某企業生產的某批次鹵味食品存在致病菌超標,但是簡單的公開可能造成該企業所有產品滯銷甚至整個城市鹵味市場的恐慌。因此“如何在信息公開與不引發社會恐慌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至關重要”。

胡穎廉認為,應當樹立“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才是例外”的原則。高秦偉也認同這一觀點,食藥部門“應持續不斷地進行公開,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

“信息公開制度應向上遊和下遊延伸。”周漢華認為,向上遊延伸就是更及時地公開,不能永遠比網絡傳播慢半拍。所謂往下遊延伸,就是要在信息公開同時,要加強對這個信息的解釋和解讀工作。

周漢華以被妖魔化的食品添加劑為例,有些人談添加劑就色變,但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些濫用添加劑的信息公開之後,要通過後續的專家的科學解讀、政府的政策解讀來讓大家能聽得懂,信得過。

對於操作難度,周漢華坦言“比較棘手”,但並非不可實現。

“可以借鑒最高法院在推動裁判文書公開這個領域的做法。既然裁判文書能夠公開,食品行政處罰當然也能公開。另需完善相關制度。比如原來最高法院的文書公開,連當事人身份證號碼都公開了,但後來最高法院專門作了一個司法解釋,要求把這些信息要做匿名化處理。”

楊占青至今仍在向各地各部門申請信息公開。他有一個信息公開的夢,“人們買食品前,有意識的查一查食藥局公開的信息,將成為一種消費常態”。

(南方周末記者袁端端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00

銀行向民資開門 交行領跑銀行業“混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72

交行混改應重在機制創新。 (CFP/圖)

上一輪的改革,國有銀行雖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名”,卻沒有真正達到股份制之“實”。

這一次,就是要探索一個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是混改的主要內容。

“混改”起跑

這一次是上一輪改革的延續。

2015年6月29日下午一點半,交通銀行召開股東大會,董事長牛錫明在會上介紹,目前交行混改方案共12條措施、20個具體項目。十多天前,即6月16日,交行公告,該方案已經獲國務院批準。

實際上,早在2014年年中,交通銀行就發布公告稱,“正在積極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可行方案。”

一年之後,隨著交行方案獲批,中國銀行業“混改”大幕正式拉開。

根據牛錫明在公開場合總結,交行混改主要集中於“治理機制”“經營機制”“經營模式轉型創新”三個方面。其中,在治理機制方面,建立“中國特色的大型商業銀行治理機制”。但根據目前已透露出來的細節,將在確保國有股占控股地位的前提下,通過引進民營資本、員工持股等優化現有股權結構。

針對內部經營機制改革,交行將改變用人薪酬考核機制、建立發展責任制和建立風險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牛錫明曾在公開場合透露,在今年1月初,交行就已經啟動新的人事薪酬體系考核機制。

是次銀行“混改”,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交行打“頭陣”,改革的對象也主要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即中、農、工、建、交五大行。

目前,在中國銀行體系內,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1家郵政銀行以及眾多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

“這一次是上一輪改革的延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一次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05年前後。

上一輪改革將五大行從破產的邊緣拉回來,並且通過財政部註資、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剝離不良資產等方式,讓五大銀行陸續上市。

這次混改,是國有銀行進行的“第二輪”改革,主要是“把原來那一輪改革的成果進行夯實”,曾剛說。

五大銀行改制上市之後,基本上建立了商業銀行的管理架構和商業框架,也受到更多的市場化約束。

但上一輪的改革,國有銀行雖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之“名”,卻沒有真正達到股份制之“實”。

而這一次,“就是要探索一個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是混改的主要內容”,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在曾剛看來,混改的核心在於“治理結構”,讓銀行的公司治理更加現代化,“包括讓民資進入,是為讓銀行有一個更加充分混合的股本結構,同時人事薪酬等方面有市場化突破。”

即便經歷了一輪改革,雖然目前國有銀行均是上市公司,但國有股獨大,一直都是財政部或者匯金公司牢牢占據大股東。而且,五大行高管的人事任命也均由中組部決定,在公司治理方面也一直延續行政體制。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放開,國有銀行體制僵化的問題日益嚴重,銀行業再次改革勢在必行。

在交行發布混改方案通過的前一天,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出席香港記者會時稱,建行也“計劃在未來引入大型民營企業入股”。但目前,除了交通銀行以外,其他四大行並無公開的動作。但不管怎麽說,銀行業的混改大幕已經緩緩拉開。

又是交行先行

目前交行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沒有余。

交行,作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排頭兵”,並非是第一次。上一輪國有銀行股改上市,也是率先從交行開始的。

交行最初誕生於1908年1月,是由清朝成立的官商合辦銀行。1958年後,交行內地業務基本停止。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新籌建之時,央行希望交行辦成一家真正的銀行。當時,中、農、工、建四大行都還是專業的國家銀行。

在經過一系列討論後,1986年,確定了將交通銀行辦成股份制、綜合性的全國性銀行。而在當時,中國並沒有股份制銀行。

1987年3月18日,交通銀行重新開業,資本金為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財政股、地方財政股和企業法人股出資。其中中央財政股由財政部代表國家控股,出資10億。

在國家控股下,交通銀行的行政地位與當時其他四大專業銀行“平行”,所以交行從“出生”,就是夾雜了行政色彩的新型“股份制銀行”。

到2000年後,中國銀行業面臨“壞賬”增加、資產充足率過低等各方面問題。彼時,交通銀行率先想到上市,並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革,並創新性地創造了業內聞名的“財務重組-引資-上市”三部曲。

根據專門記錄交通銀行改革歷史的《變革二十年》一書記載,在當時的環境下,交通銀行“規模不是很大,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力有限,同時又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背景,改革阻力相對較小”,所以,“交行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經過三五年的準備,直至2004年6月30日,交行才完成財務重組;當年8月6日引入匯豐銀行作為境外戰略投資者;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在交行改革不久,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也啟動股改,隨後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

時隔十年,交行的市值不斷增加,股本結構雖然有所變化,但最大股東依然是財政部。截至2015年一季度,財政部持股為26.53%,匯豐持股18.7%,其他境內外法人、機構和個人股東持股超過40%。相比於工農中建國有持股超過50%,這樣的股權結構已經初步具備了混合所有制的基礎,“更好改”。

其股本結構只是一方面,之所以選擇交行,也是因為交行已經處於一個“尷尬”境地。“問題的關鍵是,目前交行是比上不足,比下也沒有余,”國金證券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說,“它既沒有大行的體量來支撐,又沒有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靈活治理機制,所以兩頭都不沾。”

2014年,交通銀行凈利為658.5億人民幣,相當於工商銀行凈利的1/4,中國銀行的1/3,增速更是回落到5.71%。不過增速回落,已經是國有商業銀行共同面對的問題。相比於招商銀行,交行也只比其多了100億的利潤,但招商銀行的增速則是8%。

“另一方面,也是交行自己努力爭取的結果。”一位接近交行的人士說,“去年牛錫明在北京’忽悠’了一年。”該人士分析,“交行自己也意識到,如果再不改,就沒法辦了,銀行的壓力越來越大。”

實際上,隨著大額存單的推出,中國利率市場化只差臨門一腳,銀行利差不斷縮窄,過去“躺著賺錢”的日子也“一去不返”。銀行未來要面臨的市場化競爭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這個時候,期望讓國有銀行試著去改,逐步地將其推向市場,是為了提高其未來的市場競爭力。

銀行大門向民資打開

讓更多的民資參與進來,激發銀行公司治理的活力。

在交行混改的方案中,最引人註目的便是“引進民資”,實際上這也是國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企“混改”重啟。“混改”也被賦予了新的涵義——“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此後,國企改革大幕率先拉開。銀行業的改革實際上也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拉開的,“國有銀行也是一大類國企嘛!”馬鯤鵬說。

目前,交行並未發布具體的引資方案,但牛錫明在股東大會上稱,“我們和民營資本合作的大門是敞開的。”他還透露,交行有可能今年先在下屬二級公司引入民資。此外,經過一定審批程序後,匯豐持股比例或突破20%。

但是什麽條件的民資才符合條件?牛錫明在股東大會上指出了一條大方向——“取長補短”,即將民營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引進交行,在機制、經營業務、技術等方面與交行“取長補短”。

至於通過怎樣的渠道進入,牛錫明說,“買交行股票就可以進入”,並探索,先把子公司拿出來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間資本,建立員工持股機制。以後,可能還會上市。

但是,當前五大行的市值非常大,即使規模最小的交通銀行,也達到六千多億,這意味著即使1個股權百分比的變動,都動輒六十多億。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現在銀行總市值這麽大,經營各方面都處於一個將近頂峰的位置,對於民資來說,價格這麽高,人家可能還不願意呢!”

不過,當下民營資本也已經參股金融業。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6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價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

“現在民資最擔心的是,進來之後到底能不能有話語權。”曾在多家大型企業任職財務管理的董博欣說。過去,在交通、能源領域,也曾引進過一些民資,但在行業爆發性增長的時候,“又被趕出去了”。所以,“大家對民資參股國企天然地會有一種不相信”。

這次交行將民資定位於“戰略投資者”,而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實際上,在上一輪改革中,國有商業銀行引進的是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只是,隨著2013年9月美國銀行清倉建行後,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外資戰投全部“撤退”,只剩下匯豐仍繼續持有交行股票。

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分析,除了交通銀行和匯豐的合作較為深入,其他銀行的外資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很難說”,而銀行也並沒有真正實現“脫胎換骨”。

而這次混改引進民資,與上次股改引進外資有所不同。上次股改,當時國內整個市場沒有企業能接這麽大的盤,另外銀行也希望能夠讓外資銀行帶進來先進的銀行管理經驗。而這次,是希望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讓更多的民資參與進來,激發銀行公司治理的活力。

而民資究竟能發揮多大的效用,“需要時間”,“未來還有待於探索和觀察”。

但如果真要發揮民營的作用,“就要有一種相克相生的股權結構。”深諳國企改革的原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周放生說。現在,上市的國企非常多,但是管理體制基本上都沒有變。“為什麽沒變,就是因為國有股的比重太大了,剩下的就是散股股民,散股又是一種投機行為,今天進,明天走,這樣的資本結構很難形成制衡機制,很難形成相克相生。”

在他看來,此次交行混改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如果能按照三中全會講的讓國有股、民營股和員工股,做到“三股鼎立”、相克相生,“這次股改就比上次進步了”。

員工持股解凍

交通銀行或許還能起到“示範效應”。

在“三股鼎立”中,除了民營股,員工持股也受到了來自同業的廣泛關註。同時,其他民營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早交行一步,率先試行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即允許員工通過購買股票成為公司股東,這是現代公司用來解決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沖突,解決中長期激勵機制的主要辦法。

率先進行員工持股的銀行是民生銀行。2014年11月7日晚,民生銀行發布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4.08億股A股普通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但民生銀行是純粹的民營性質,對於其他國有銀行借鑒意義並不大。

今年6月20日,招商銀行也發布了2015年度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擬以13.80元(招商銀行停牌前報15.66元每股)每股的價格向核心骨幹員工定向增發4.35億股,僅相當於總股本的1.7%,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

參加對象包含本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中層幹部、骨幹員工,以及下屬全資子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總人數不超過8500人。“落實到分行層面,大概也只有分行行長可以有股份。”招商銀行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目前,交通銀行已經確定不僅要進行員工持股,而且在人事薪酬體系方面,也將進一步改革。

過去北京銀行、工商銀行等曾經搞過類似的員工股權激勵,但因為爭議過多,2009年財政部發文要求,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暫時停止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直至2013年10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2014年,國務院發文,要求“加快推進市值管理、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此時,員工持股真正“解凍”。

員工持股,作為一種長期的股權激勵機制,能夠把員工的利益同公司企業的利益相結合起來,“提升員工忠誠度,調動積極性。但關鍵在於,持股價格定多少。”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蔡榮鑫說,“既不能讓國家吃虧,又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拿出來增量部分,搞員工持股,也是銀行考慮範疇之一,”馬鯤鵬說,“今年很多銀行都在搞業務分拆,有一大部分就是把拆分出來的業務,拿出來做員工持股。”

這兩年,隨著銀行經營業績下降,高管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如何留住人才,不僅僅是國有銀行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整個銀行業面臨的問題。

“員工持股,也是股份制銀行目前欠缺的。”一位上市城商行的高管說,“等到交行或招行的員工持股方案出來,估計後續很快其他銀行也會跟進。”現在,就是缺少一個“示範效應”。

在員工持股上,交通銀行或許還能起到“示範效應”,但其他方面,交行等國有銀行還要吸收借鑒其他銀行的做法。

在6月27日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牛錫明稱,交行將推職業經理人制度,並且未來將用市場化方式選聘高管、副行長級高管;職業經理人要“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進能出”。

長期以來,作為國有銀行,其行長級別高管一般由中組部直接任命。馬鯤鵬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交行肯定還是國企,但或許會有一個“薪酬人事雙軌制”的安排。換句話說,總行的黨組成員還是走體制的道路,向黨負責;除此以外,其他人都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向董事會負責。

而在薪酬方面,體制內繼續執行限薪,市場化方式選聘的人適用市場化薪酬。“過去激勵機制跟不上。都是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馬鯤鵬說。

但以後,交行的“獎金分配權將交給經營單位一把手”。牛錫明說,要推行全員、全產品計價的考核,多幹多得、少幹少得、不幹不得。也就是說,“大鍋飯恐怕以後就吃不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