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職業炒股---孤獨者的遊戲 —— 記一位職業小散的成長和蛻變 我若為皇

http://xueqiu.com/9347296727/29418453
2007,本人經過高考順利進入一家經濟類學校,在若干的專業中毫不猶豫的選擇金融,滿懷憧憬的踏入校園。我以為這將開啟我一段美好的經歷,按照自己的設想加入學生會、成績前幾位、獲得助學費、留洋做海歸。然而曾經這一份遠大的前景就在我面前,我卻沒有珍惜,如果非要給這份經歷加幾個關鍵詞,我想那將會是女人,遊戲,股票。

    與股票結緣,源於一次失戀,一次刻骨銘心的被甩!(此段太過於嘔心瀝血不便贅述) 那段時間十分麻木,每天都感覺時光虛度,無法排解心中積苦。直到某一天,學到了專業課程《證券投資學》,正想找些事情分散情緒,本身也比較喜歡去賭,第二天便和同學去國泰君安開戶,找家裡要了3000塊錢練練手。2010年4月份入市,由於當時心態浮躁,賺錢就請同學喝開心酒賠錢就請喝悶酒,不到兩個月折騰掉一半,遂決定金盆洗手,遠赴上海做暑假工,現在想來那是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間,累並快樂著。

   暑假完工回來的時候,發現幾個同學都賺了不少錢,遺憾沒把握到時機,在同學的刺激下又將學費投入,在中聯重科、西部礦業、三一重工等機械有色板塊不斷的買賣來回中,開始賺的一些小錢又陸續賠掉。在頻繁的交易中逐漸對股票入迷,每天每時每秒的波動都感覺到很值得期待。於是經常目不轉睛的守在電腦旁,憋不住去廁所蹲坑則捎上手機盯著盤口,有時候完事後用手紙擦屁股到一半的時候下一半就忘了擦,提起褲子就往電腦旁沖。夢見股票漲停的次數比做的春夢還多,一邊騎自行車一邊看行情就更別提了。

   畢業後,懷著成為一個優秀基金經理的夢想,我進入了南昌一家券商工作。由於工作條件比較寬鬆,性格趨於內向,大部分時間還和以前一樣,每天都在緊盯著股票,沒有主動招攬客戶的積極性。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藉口做生意找家裡人拿了10W,全部打入賬戶中。當時知識比較淺薄,什麼都不懂,只知道盯著盤口看K線,不會看財報和消息,結合基本面做研究,加上行情比較慘淡,很快便虧去兩萬。在其後的縫縫補補中虧損有所減少,其後因為公司謀求上市條件苛刻而離職。

   離職後,便萌生了專業炒股的想法,自己做自己的老闆,想著每天小賺一點,便衣食無憂。固定了鬧鐘,每天9點醒來,足不出戶,收盤後就玩會電腦到睡覺。這期間投資理念漸漸的有些轉變,但浮躁的心態一如既往。從國瓷材料到新華醫療,從新華醫療到三聚環保,從三聚環保到ST寶龍,一路追漲殺跌,你難以想到,這些股票一路新高我卻一路虧損,直到我遇見了@老高悟道 ,此種情況才得以好轉。

   認識@老高悟道,是與雪球相識的開始。在閱讀了老高悟道的博文後,我被他在紅日藥業經典的操作所折服,知道了「戴維斯雙擊」這套經典理論,每天不斷的刷著他的博客以求得到更多的信息,也就是在他的博文中認識了@二線牛牛@老羅 兩位高手 。@老羅 在我看來更加專業,在一份博文中老羅提到了雪球對他的採訪,我好奇就在網上搜尋並註冊了。當時正好在做通化東寶,股吧裡有個「閃人老鐘」天天發帖唱空,才發現原來他是在模仿通寶八年投資者@閒人老鐘 ,很感謝@閒人老鐘 最初對通寶的釋疑,儘管我居然是虧損賣出的。

   在通寶上吃到敗仗後,便迅速轉戰華海藥業,當時華海藥業如日中天,自己也獲得了小小收益,但還是不幸被6-24和6-25大跌擊中,虧損慘重。出師未捷身先死,再連續折戟後自己陷入了迷茫。在深刻反思之後,決定學習老羅,從基本面入手,尋找雙擊股。在成功的操作了安潔科技和湯臣倍健後,自己逐漸明白了年報和季報的重要性。根據這一原理,終於在華平股份和紫光股份上實現逆襲,成功賺取豐厚的利潤。這兩隻股票代表著超預期和重組股,對我後面的蛻變影響巨大。

   真正讓我產生蛻變的,不得不提到一隻股票———002118紫鑫藥業。它徹底的讓我感到了什麼叫孤獨如我,坐吃山空。去年11月份去年的時候,我發現了紫鑫藥業,經過研究,覺得它的市值明顯被低估,於是在9.50-10元一帶悉數買入,並在下跌過程中補倉到滿倉。其後開始了一段煎熬時間,在這期間,我很想找朋友來分享這一隻股票,甚至在雪球上也不斷推薦,以此希望能更堅定自己持股的信心,不要和以前一樣被某天的波動而震出。期間,也嘗試遊說別人一起投資,或者融一些錢來繼續購買。然而,才發現,身邊根本沒有人理會我,無論我舉出多少理由,我的家人根本不信我能炒股賺錢,我的好友早已在我數年的獨自炒股生涯中被遺忘,我的同學畢業在哪工作我都不知道。從來沒有這樣重視過一隻股票,發現這麼確定的套利機會,而我卻只能自娛自樂,自苦自悲。

  由於我的滿倉,我的經濟越來越拮据,而我極度看好,捨不得賣出,不得不選擇借錢度日。但一隻股票的上漲週期難以明了,而我每個月必須有固定的經濟支出。不得不考慮的是,我已經畢業快三年了。如果還是這樣繼續下去,股票賬戶上的錢,估計20年後,都不會有所轉變,而我將失去我的青春,並將一事無成。再考慮了這一切後,我決定找一份工作,擴展自己的社交圈,同時開源為自己的未來謀劃。

   當時正好 @利弗莫爾一平  在招聘股票研究員,而我的女友也支持我來深圳發展,於是我在家給一平投了份簡歷便來到深圳。來到深圳我才發現,自己的簡歷是多麼的不堪,除了炒股這項技能,我居然沒有任何能讓我撐住的飯碗,甚至連普通交際都顯得緊張。由於對股票太感興趣,而深圳相關公司在招聘方面都比較嚴格,在數次面試碰壁後,我決定曲線就業。選擇了一家資訊公司,期間我在雪球上發表了兩篇菜鳥談股市的文章,很榮幸獲得了一些粉絲。

 在我工作的這段時間,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天天盯盤研究波動,而我的股票也如我預測的一 樣運行。隨著日子的逐漸充實,每一天我都有和以前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喜歡上這種
滋味,即使累,也享受著。正如我現在所想說的,價值只會遲到,不會缺席,你盯著也不會改變什麼。

   而我之所以寫下今天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告訴大家,不要輕易的選擇職業炒股,除非你確定你能規避以下這些:

1.炒股的心理波動會導致性格轉變。
 我曾經是個活潑開朗的男孩,在數年沉淪炒股後,逐漸變的封閉內向。如果心態不好,被盤中波動所左右,性格轉變將會迅速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2.炒股久了會失去朋友圈子和技能。
迷戀炒股了,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固有的朋友圈子,你的朋友裡可能很少一部分知道股票,而當你的生活被股票所佔據,你很有可能疏忽對他們的聯絡。你可能會說你有股友陪伴,可股友們大部分也有自己的炒股心得,尋求的大部分都是認同感,能尋得到相同理念的知己很少。

3.炒股不一定能取得固定收入     
  股票的波動性很大,不是像你所想一樣能隨意的賺取固定收入。如果一開始就抱著賺錢的心態而來,那你後期承受壓力的心反而會變得更加脆弱。

4.專注炒股提防身理問題     
  每天坐在電腦旁,姑且不說電腦的輻射,生活規律被打亂,缺乏運動和久坐,長時間對著電腦對身理的傷害都很大。 很多人都說職業炒股吃的是青春飯,這樣拿青春賭明天,會不會比小姐更累?

@方舟88     @臭豆腐斑馬猴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本去實現財務自由,炒股致富,那麼和我一樣,選擇一份好的工作吧。

順便說一下,小弟目前在深圳wind資訊上班,如果有想試用wind資訊產品的公司客戶可以聯繫我進行試用,無需任何費用,功能很強大,包括股票、期貨、外匯等,舉手之勞,一個轉發可能改變一位屌絲的命運,望各位V哥們擴散,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04

看陳江挺「炒股的智慧」的感悟 - 輸家的性格(五)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2.html

陳江挺「炒股的智慧」的感悟 - 輸家的性格()




剛重看「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也首次看「炒股的智慧」。有些感悟。

兩個作者,都是高手。高手的特長,是極能化繁爲簡,看起來,投資就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只是你看完了,落場,想把裏面的東西應用,下場多是極其悲慘。

譬如話,陳江挺關於何時買股票,何時賣股票那些招式,看起來很易用,但如果沒有充足的經驗,很易會犯以下的錯誤:


  • 用短的日線圖,而不是長達年計的周線圖
  • 無法判定市場的方向
  • 無法判定所謂的危險信號
  • 根本不明白何謂合適的注碼? 買5%本錢,算不算?
  • 只能跟從何時買,但無法執行止蝕
  • 不懂得訂止蝕位,一是太近,就像騰訊訂3%斬,就算升十個開,都唔關事。太近,不停震走,慢慢就意志消沉
  • 震走了,沒辦法說服自己重新進場
  • 有盈利在手,心理就變得自大,危險信號當成是加注良機。


他們寫的道理,都是大道,完全沒有騙人,只是從看書,到應用,到改良,到坐收成果,是極其漫長和痛苦的過程。爲什麼到不了彼岸?

你真的能參悟那些「簡」,一定要經過「」的階段。了解到什麼有用,什麼無用,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自己,然後願意放棄無用和不適合自己的,剩下來的,才有點希望workable。只是放下這關,太過難。

換句話說,假設有一百個elements,原來4,10,36,49,99加起來,就是最有用和適合自己的combination,達到大巧若拙的境界。但要把剩下95個elements放棄,最難。另一個問題,是4,10,36,49,99只適合我,你是適合6,45, 49, 72,99這個combination的,那你死命把我的combination去模仿和應用,是越努力越PK。

一慘是100個elements也不夠,多找五十個,然後一個有150個elements的系統,複雜到無一百五十招招,洋洋大觀,每招看來言之成理,究竟今日該用第一招或是第三十招呢? 例如近日恆指反彈,究竟應該博長路繼續?或是從宏觀大勢出發,判斷大陸經濟一定出事,等候機會沽空?還是看其他新興市場,博人升,我又升?或是見日元強勁,risk on,預備做淡? 或是基金現金水平多,博一挾被逼補貨?這樣子去分析,看似理性,其實是隱性的憑喜好下注。

最慘是讓「應跌唔跌」這種「主觀概念」,在腦海中生根「應跌唔跌」看似極其有理,只是何謂「應跌」,其實是無準則,你話應跌,就係應跌,又是隱性的憑喜好下注。

另一種有毒概念是「長路、單跳」是的市場不是長路,就是單跳,不過幾時路,幾時跳,永遠事後才會知。這其實跟你說,賭大小,不是大,就是小(偶爾圍),這根本連預測都不是,怪的是很多人很受落(包括以前的自己)。

貌似理性,但實際是憑喜好下注的決策過程,結果是因爲憑喜好、感覺出手,沒辦法分析系統缺點和改良。例如用前面的例子,很可能永遠都是低位沽國指(「理由判斷大陸經濟一定出事),高位長期持有那些內银、保險、券商,兩頭進貢(「理由博長路繼續、基金一挾被逼補貨)。但真正輸錢的理由,是自己的性格屬於人肉RSI,市升看好,市跌做淡!

其實,簡簡單單,本地指數,長期只造淡,不做好;升破十天線,就算好想做淡,也不做淡,已經可以避免這種左一巴,右一巴,兩頭進貢的傻事。兩個elements造成的法則,簡單但實用。放下另外的148elements,太過違反人性。

還未計以下的心魔:


  • 忍手唔賭,難。
  • 不容許市況影響觀點,做人肉RSI,難。
  • 遵守規則,而不是憑感覺交易,難。
  • 承認自己憑感覺和喜好下注,難。
  • 明明識得好多招,把大部分的招數掃入垃圾筒,難。


我的「偏見」,是投機基本是100%心理,跟選股無太大關係,這篇也許可以作爲一個短的注腳。也希望解釋到輸家的性格,緣何包含了最討厭有既定法則的系統,最喜歡自主決定,雖然過去N年來,自主決定的成績都是慘不忍睹


奪命金。Life without princip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03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炒股,就怕跟錯老闆! 小權

http://xueqiu.com/6413254712/30096847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如果你的老公本來答應你今晚回家,結果就是不回來,謊話說多了,發現他有外遇,最終結果肯定是大打出手。如果你的老闆承諾要給你福利,結果多次欺騙,最終結果,肯定是炒老闆魷魚。但在A股市場,如果一個企業,多次出現誠信問題,可投資者反而興致勃勃去分析,自圓其說,甚至買入企業股票,奇哉怪也,怪也奇哉吧。

我們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同樣,作為投資者,把錢買入一個企業,應該思考,這個老闆,是否德才兼備?

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是高瞻遠矚,執行有力,勇於承擔,樂於分享。

偉大的企業總有優秀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是老闆的魅力所決定,海爾電器的張瑞敏,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樂視網的賈布斯,網宿科技的劉成彥,所以在決定買入一個成長股之前,我樂而不疲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研究這個企業的老闆!

我喜歡這樣的老闆,他天生不甘於寂寞,銳意進取,能夠不斷超越自我,去實現人生一個又一個跨越式發展。

他雷厲風行,執行力強而有力,做事不拖泥帶水,這種做事風格,會潛移默化身邊的每個團隊,久而久之,這是一個說一不二,無堅不摧的團隊,總能比競爭對手快而好完成一件事。

我喜歡這樣的老闆,他高瞻遠矚,對行業前瞻性的判斷,永遠領先對手一步,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永遠能夠快人一步!

我喜歡的老闆,他永遠衝鋒在前面,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去給下屬詮釋責任,擔當。

他除了有上面的優點,還應該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把自己的成功帶給每個員工,每個股東!

這樣的老闆,應該是絕種了。。。。。。。。。。。。。。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每次只會從二級市場大把大把伸手拿錢,關聯交易,內幕消息,那我只有以腳投票了。

我不想賺情緒的錢,我只想賺企業成長的錢!

所以炒股,我只想跟一個好老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52

教授教炒股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41930
 近期細價股當炒,動輒以倍數計上升,只是高追狂升股風險極高,非一般散戶可為。

  今天,曾淵滄教授就點出了一條炒作細價股的「秘訣」:

  「細價股炒作與恆指是息息相關,恆指大跌,細價股也難炒。炒細價股高追風險大,低吸等別人來炒安全好多。至於如何選擇,實際上炒作範圍不大,一個方法是選已炒過一輪跌下來後的,再慢慢觀察,肯定股價已見底好一陣子,並逐步回升時才買入,今年初上市的老恆和(2226)上市初期炒作一陣,然後急跌,更跌破招股價,然後於4.48元見底後反反覆覆,再回到5元以上,昨日就急升14%,開始第二輪炒作。

  這亦正是我尋找細價股炒作的心法之一,細價股第一輪飆升不宜高追,「莊家」那麼辛苦於低價儲齊貨之後,一、兩天的上升應該不可能散貨的,必須經過多輪的升升跌跌,引人入局才可順利完成派貨,因此,細價股的升浪不會「一招了」,必然有「下一浪」,直至某一次跌破了股價升浪的起步點才完成散貨,故此,錯過第一輪的升勢不用心急,總有「下一浸」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4

生技飆股基亞炒股實錄

2014-08-18  TCW
 
 

 

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中旬短短不到三週,台灣生技股歷經了一場黑色風暴。基亞生技苦嘗超過十二根跌停板、股價腰斬,連累上市櫃加興櫃生技股市值,蒸發超過千億元。這是台灣投資人首度經歷生技「本夢比」破滅的震撼,背後更扯出公司派、媒體和主力,一團糾葛不清的爛帳。

賣壓有多大?基亞八月十二日一度爆出六千多張大量打開跌停,高達十二億元銀彈仍不敵賣單,終場鎖回跌停板,曾有幾天翻紅的生技類股,也跟著再度臉綠。

始作俑者的基亞,是上半年生技股指標,股票掛牌近三年來,只有一年獲利,去年營收不到億元,卻因開發一顆肝癌術後預防復發新藥PI-88,今年股價最高曾攀上四百八十六元天價、公司市值高達六百五十六億元。

然而,PI-88第三期人體試驗的期中報告於七月二十七日揭曉,結果不如預期,必須等一年後期末報告出爐,才知有沒有過關。樂觀氣氛瞬間變色,基亞天天高掛數千張賣單無法成交,連帶也拖累整個生技股族群,包括美時、台微體、合一等個股,都重挫超過兩成。

為什麼如此恐慌?因為,這是投資人第一次身歷其境體驗到,生技不像一般產業,再怎麼差都有一定的基本面,新藥開發萬一沒過關,價值不是一百分變成八十分,而是由一百分變為零分,一旦支撐高市值的夢醒了,股價只能瞬間崩盤。

在基亞這短短暴起又暴落的過程中,背後各種主力、公司派到媒體圈角色,也一一浮出檯面。

角色一:公司派強力做多

估其新藥市場達六百億

基亞的成立,起源於云辰電子董事長張姿玲, 她自澳洲Progen公司取得PI-88的開發與市場授權,並找來自己的哥哥、慈濟大學醫學系主任張世忠接掌公司。

云辰的股價曾有一段歷史:二○○○年時,云辰股價憑著電子安全監控題材飆到一百九十三元,之後卻重摔,有長達十年在十元票面附近遊走。當年云辰的走勢一度引來檢調關注,張姿玲與夫婿黃子亮被依涉嫌違反內線交易移送法辦,之後雖獲不起訴處分,但已給外界留下不佳印象。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本人,則有著慈濟與醫生的雙重加持,不但形象好、政商關係也頗佳,曾找來國民黨前副主席江丙坤出任公司董事長,當澳洲母廠Progen因PI-88人體試驗病患人數不足,而決定放棄開發,他請來台灣肝癌權威的中研院院士、台大教授陳培哲主持研究,把這個藥從被放棄邊緣拯救回來。

張世忠對自家新藥有信心,法說會上談的往往不是營收、獲利,而是藉由新藥開發濟世救人的理想,因而被法人冠上佈道大會的封號。對外界各種市場規模估計,則大多選擇笑而不辯駁。

到底PI-88市場有多大? 根據台灣研究機構與券商估計,PI-88市場規模高達三百億元到六百億元。

不過,生技業界人士分析,PI-88目前的適應症僅針對早期肝癌患者,且只用於手術後預防復發,不適用末期肝癌、也並非直接用於治療肝癌。而且肝癌在歐美較不常見, 以至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都把PI-88歸類為罕見疾病的孤兒藥,市場主要在亞洲黃種人地區。

以台灣為例,肝癌被確診時往往有七成已是末期,肝癌手術案例也未如外界想像般多,據統計,台灣健保給付初次肝癌手術,二○○三年到一○年累計不到一萬四千例,平均一年不到兩千人。

理想中的中國市場雖龐大,但中國地區能在癌症早期發現、有財力接受手術與購買新藥的病患,基亞能搶佔其中多少市場,都是未知數。

在這些侷限下,目前坊間的預估,恐怕都太過樂觀。公司負責人對自家產品深具信心,本就無可厚非。但,為何有一大群投資人也願意跟著一面倒看好?

角色二:主力出沒助漲兩波漲勢,股價直攻四百元

基亞大股東除了云辰外,旗下擁有大慶證券的大慶建設,也是基亞原始股東。

股市聞人賈文中在基亞掛牌前後,就透過關係深厚的鼎富證券大量買超,當時他對外大方承認持有股票,指出自己就是要長期投資基亞;人稱「海哥」的知名大戶林滄海,也曾在搶進台微體之前,與友人一起投資過基亞。

這批有實力的金主不約而同看上基亞,與生技新藥股的兩大特性有關:其一,消息面常處於真空,在新藥過關一翻兩瞪眼之前,短期內沒有營收、獲利可供檢驗,若加上公司派愛放利多,本夢比無限寬廣;其二,股本小、容易鎖籌碼,而且許多新藥股尚無獲利,也就沒有融資券,少了空單對作,更容易拉抬股價。

基亞上市以來有兩波漲勢,走勢與當年的云辰頗為相似,第一波在二○一二年九月,半年內股價從近七十元漲破兩百元。盤整一年後,今年三月再度發動強烈攻勢,股價在三個多月內上攻四百元。市場紛紛揣測,這波漲勢的背後主導人,是與云辰關係密切的謝姓主力與蘇姓外圍股東,還有人繪聲繪影,是海哥回來投資基亞了。

角色三:投資媒體拉抬報導看好股價挑戰大立光

媒體的密集報導,也是基亞股價熱騰騰的主因。《萬寶週刊》被點名是這波讓基亞站上高峰的重要推手之一,在兩年前基亞股價不到百元時,喊出看好基亞站上三百,今年四月更在報導中看旺股價,將會「坐三望四拼五遙望千元」。

二○○○年時,該週刊也曾多次看好云辰,現在又看好基亞,面對市場質疑,《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強調:「我在看好的是台灣之光!」他表示,自己從二○一一年時注意到基亞,去年在台大聽過張世忠演講,「我只跟他見過兩次面,」他不認為,公司派有炒作行為。

此外,檯面上主要的投資雜誌、第四台老師們,也都不時叫進基亞。而在PI-88期中報告即將揭曉的前夕,媒體表現頗值得玩味。

七月二十四日盤中,主流財經報紙記者收到一則消息,稱美國生技大廠Biogen要用一百億美元收購基亞。

換算此事若成真,基亞股價將上看兩千元,直接挑戰大立光。

當天基亞股價亮燈漲停。

隔天該消息見報後,卻爆出四千多張大量下殺。這則消息後來被證實是謠傳,但仍不免讓人懷疑:大戶們是否藉著放消息而乘機出貨?

基亞股價在各種勢力推動下層層墊高,然而期中報告戳破了這個樂觀預期,市場恐慌來得又急又快,也掀起金主圈的連鎖砍單反應。

市場人士分析,由於基亞是這波生技指標表,作手們除了基亞,也佈局了其他生技新藥股。新藥公司大多無融資券,一些習慣用高槓桿投資的作手,便透過丙種金主(編按:股市合法融資管道以外的資金來源)借款投資。

基亞這波十多天低量鎖死跌停,金主想砍擔保股票確保本金也賣不出去,只好從中裕、美時等主力著墨的個股套現,延伸出多殺多的慘烈走勢,才會使生技股一起崩跌。

而主管機關此時跳進來攪和,讓情勢更為緊張。鑑於基亞多日價量異常,櫃買中心除了強制基亞每二十分鐘只能撮合買賣盤一次,更罕見對沒有融資券的個股祭出預收款券處分,想買股必須先繳足買股金額,使得基亞更難打開跌停。

解套:金主指望大股東傳民間版借券,鎖住跌停

為了自救,投資圈甚至出現「民間版借券」現象。據某位不具名的股市圈內人向本刊記者透露,基亞受災戶找持股大戶遊說,暫時不要出脫股票,並以高達一○ % 利息借股票「鎖住」,避免大戶將股票賣出,以縮減盤面的跌停賣單。

八月七日賣單還有一萬多張,果然父親節當天就減為九千多張,再後一個交易日減為六千多張,營造出賣壓縮減的氣氛。被傳是今年這波基亞墊丙金主的賈文中則透過友人表示,跟這波炒作的主力不熟,否認自己參與。

他反而扮演起分析師解說,這次風波顯然是股價拉高後,一些已經獲利了結的內外圍作手,沒人願意出手打開跌停,要如何收場,得看公司派的態度。

夢碎:拖垮生技股公司聲譽損,投資人卻步

事實上,公司顯然聽到投資人們救股價的呼籲。照規定,三億元以下轉投資不須公告,但基亞大動作宣佈,聯電旗下投資公司注資一億二千萬元到基亞旗下疫苗廠,儼然想藉消息挽救崩跌走勢。

但,被問到為何投資基亞子公司,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對迅捷投資持股不到五○%,對該公司並無控制權,是該公司本身的投資規畫,與聯電無關。

只是,科技大廠雪中送炭顯然仍不夠打開跌停,被套牢的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到底何時才能止跌?與基亞命運緊緊相繫的澳洲Progen公司, 在PI-88期中報告揭露後,股價已由澳幣一.二元崩跌到○.二元,只剩下原來的六分之一。

但台灣投資界似乎沒那麼悲觀,目前主流的看法認為,云辰已經打開跌停、甚至拉出漲停走勢,「媽媽」解套,「孩子」基亞的解套日也就不遠了。

基亞去年辦理現金增資,包括云辰、大慶建設等大股東的認購價為一百五十元,市場預期,一百六十元附近應可止血。但當云辰再度在跌停板躺平,是否能止得住,沒人說得準。基亞這次重跌,許多生技公司不僅在股價上同遭波及,甚至也擔憂聲譽受到影響。一位新藥公司的董事長直言,基亞事件對生技產業的傷害很大,「會讓大家以為台灣人沒有能力做新藥,」並認為生技股炒作本夢比是很不應該的行為,「不能只有一分就講到十分,還沒做到的事情不要講。」他坦承,會害怕自己公司被「金主」看上。

這次基亞的暴起暴落,或許也讓人們對生技界的投資環境,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延伸閱讀】股價漲近20 倍,飆破400元,不到3週就砍半—基亞近年股價大事紀

●2011年11月23日》掛牌掛牌造夢股票掛牌上櫃,公司宣稱新藥最快2014 年於台、韓上市

●2012年1月30日臨床新進度,股價再漲PI-88 獲准在中國進行第三期臨床,獲投資圈青睞成為飆股

●2012年4月11日》出貨點1:成交量4973張可搭直通車,卻利多不漲PI-88 獲美國FDA 認定為孤兒藥,反遭出貨爆量下殺,5 個月後才起漲

●2012年9月18日新血進場,主力做多新藥股智擎掛牌,基亞獲主力拉抬,掀比價效應

●2014年3月11日對手敗北,股價創新高拜耳肝癌新藥臨床失敗,股價大漲,一路漲破400大關

●2014年7月24日》出貨點2:隔日爆量4674張傳假利多,隔日爆單市場傳出美國Biogen 欲以100億美元收購基亞

●2014年8月12日股價腰斬,拖垮生技股期中報告未過關,自7/28 開始,至8/12 止,連累生技股,市值蒸發超過千億元

整理:蔡靚萱、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90

不宜借錢炒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1vb.html

    股市稍有一點氣色,借錢炒股的、融資炒股的、與人合夥炒股並承諾包賺的、等等,隨之多起來。可不是麽,今天,有個青年朋友來說,有人要按年息10%融給他資金做股票,問我怎麽看。

    我是一向不贊成借錢炒股的。你想,不少世界頂級投資大師,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長年投資複合回報率也只不過百分之十幾,我等小散會有多大能耐?如果誰能保證我有年化10%增長收益的話,我倒想把錢借給他30年或更久呢!

    股市運行難以捉摸,做股票是一門被動生意,因此,你借錢炒股,既要吃準上漲時間,又要做到漲幅起碼超過利息,兩者皆中,談何容易?

    “股票投資應是一件快樂之事,不宜舉債而有可能搞得心情不快。”我說。

 

附:本人今年4月27日的小文——

           融資炒股為什麽很難?

    融資炒股很誘人,但很難做。我周圍融資做股票的朋友或熟人,長期而言,好像沒有一個如願以償的。其中有人問:“為什麽會很難做?”

    股市中有許多問題或現象,只需根據股市的基本原理,就不難想明白的,融資炒股的問題也不例外。

    股市運行有條基本定理(規律):時間是空間的函數,即t=f(v),這里,t表示時間,v表示空間。

    這就是說,空間是“自變量”,是股市變化的主導因素,而時間是“因變量”,隨空間而變;空間決定時間。這條定理揭示了兩點:1、漲或跌得快了,牛市或熊市的時間就縮短了。反之,漲跌慢了,牛熊的時間就會延長。2、空間(漲跌幅度)是不確定的。

    由於融資借錢是有時間期限和利息成本的,所以融資炒股只能采用以預測為前提的趨勢操作法。這個方法要求,既要準確地預測到,在融資期限內股市(股票)必漲,又要準確地預測到,漲幅必定超過融資利息的水平。它把時間作為基礎,當作了主導因素,同時又以為漲幅是可預知的。這顯然是與上述的基本定理相違背的。你想,融資炒股必須同時算準時間和點位,怎會不難呢?常做會奏效嗎?

    順便提一下,融券炒股的本質與融資炒股也一樣。

    “時間是空間的函數t=f(v)”這條基本定理也是“股市不可測原理”的一種表達方式。由其還可直接推知:股票投資是一項“被動生意”,不宜借錢炒股(不像實體經營,屬於“主動生意”,可以借貸做買賣);想要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延長投資時間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等等。

    股市的本質屬性及邏輯比什麽都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38

還讓不讓人安靜的炒股了?分析師稱阿里股價首日破百非難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20

萬眾期待的阿里巴巴首秀即將在周五到來,確定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募集218億美元。作為史上最大IPO,阿里巴巴上市第一個交易日的表現惹人關註。雅虎財經的Aaron Task認為阿里巴巴將出現大漲,首日有望沖擊百元大關。

Task表示:

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的上市早已心潮澎湃,類似90年代科技泡沫時代的暴漲行情有望在今晚重現。諸如“火箭發射”,“大投機”,“大泡沫”等字眼隨處可見。盡管股市能讓人輸的一毛不剩,但是一夜暴富的情況也時常出現。

我的東家雅虎擁有阿里巴巴大約22.5%的股份,並將在IPO時出售其中的25%,約合1.4億股。而我個人則擁有雅虎股份,所以你懂得。

從投機性因素來看,機構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的追捧是其首個交易日上漲的潛在支撐。此前強勁的市場需求使得阿里巴巴將IPO定價區間從60-66美元上調至66-68美元,並最終以最高區間發行。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上,阿里巴巴和Facebook反差十分明顯。Facebook在上市之前被散戶熱炒,導致其2012年5月上市首日僅上漲23美分。反觀阿里巴巴,由於不甚了解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根據路透的調查,有88%的美國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阿里巴巴),散戶並未明顯介入,這意味著拉升股價難度將大幅減低。

從基本面因素來看,阿里巴巴僅有24倍的市盈率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如果股價上漲至100美元,阿里巴巴的市盈率也僅有40倍,和現在的Facebook(市盈率35倍)大體相當。如果以亞馬遜作為參考的話,股價應在168美元左右。

4e1cd610cbabb0522e170759cfdf39e5

或許對於股價而言,路遙知馬力,一天的漲跌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走得快和走得遠是兩碼事。Facebook一度跌至IPO價格的一半,但是股價現在已經翻了四倍。但是,無論如何,一個好的開始總是件好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23

不宜借錢炒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1vb.html

    股市稍有一點氣色,借錢炒股的、融資炒股的、與人合夥炒股並承諾包賺的、等等,隨之多起來。可不是麽,今天,有個青年朋友來說,有人要按年息10%融給他資金做股票,問我怎麽看。

    我是一向不贊成借錢炒股的。你想,不少世界頂級投資大師,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長年投資複合回報率也只不過百分之十幾,我等小散會有多大能耐?如果誰能保證我有年化10%增長收益的話,我倒想把錢借給他30年或更久呢!

    股市運行難以捉摸,做股票是一門被動生意,因此,你借錢炒股,既要吃準上漲時間,又要做到漲幅起碼超過利息,兩者皆中,談何容易?

    “股票投資應是一件快樂之事,不宜舉債而有可能搞得心情不快。”我說。

 

附:本人今年4月27日的小文——

           融資炒股為什麽難度很大?

    融資炒股很誘人,但很難做。我周圍融資做股票的朋友或熟人,長期而言,好像沒有一個如願以償的。其中有人問:“為什麽會很難做?”

    股市中有許多問題或現象,只需根據股市的基本原理,就不難想明白的,融資炒股的問題也不例外。

    股市運行有條基本定理(規律):時間是空間的函數,即t=f(v),這里,t表示時間,v表示空間。

    這就是說,空間是“自變量”,是股市變化的主導因素,而時間是“因變量”,隨空間而變;空間決定時間。這條定理揭示了兩點:1、漲或跌得快了,牛市或熊市的時間就縮短了。反之,漲跌慢了,牛熊的時間就會延長。2、空間(漲跌幅度)是不確定的。

    由於融資借錢是有時間期限和利息成本的,所以融資炒股只能采用以預測為前提的趨勢操作法。這個方法要求,既要準確地預測到,在融資期內股市(股票)必漲,又要準確地預測到,漲幅必定超過融資利息的水平。它把時間作為基礎,當作了主導因素,同時又以為漲幅是可預知的。這顯然是與上述的基本定理相違背的。你想,融資炒股必須同時算準時間和點位,怎會不難呢?常做會奏效嗎?

    順便提一下,融券炒股的本質與融資炒股也一樣。

    “時間是空間的函數t=f(v)”這條基本定理也是“股市不可測原理”的一種表達方式。由其還可直接推知:股票投資是一項“被動生意”,不宜借錢炒股(不像實體經營,屬於“主動生意”,可以借貸做買賣);想要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延長投資時間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等等。

    股市的本質屬性及邏輯比什麽都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08

《阿里巴巴啟示錄》: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4&extra=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1 15:49 編輯

《阿里巴巴啟示錄》: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作者:格隆匯 陳建宇

用50萬元成立的阿里巴巴,僅僅15年時間就做到1.5萬億元市值,成功超越中石油、工商銀行等壟斷國企,成為中國第二大市值企業;在國際上也超過了寶潔、輝瑞、豐田、可口可樂等超級巨頭,譜寫一段世界傳奇。

20多年前,馬雲第一次高考落榜後應聘酒店服務生被拒絕,找了個蹬三輪送雜誌的零工。三次高考才考上,畢業後當老師。業余辦過翻譯社、背著書包賣過小百貨,多次創業失敗。

創辦阿里巴巴之後,起步非常艱難,競爭對手易趣當時處於壓倒性優勢地位。阿里巴巴資金緊張時銀行里只剩200元。

馬雲的堅持獲得成功,他的成功在於:

1,看準電子商務大方向。只有播下龍種才有堅持的價值。如果馬雲堅守翻譯社,就是執迷不悟而非堅韌不拔。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是不能看錯大方向。

2,堅持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企業理念,實現多贏。馬雲通過網絡讓商品與客戶零距離,“讓交易透明、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惠及廠家與客戶,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這與松下幸之助的“自來水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蓋茨的“讓每一張桌上都有一臺電腦”、百度的問不倒、騰訊的即時通訊給無數人帶來便利,實現企業、股東與社會的多贏!

3,溝通與獲取支持的能力。馬雲偉大的夢想與一口流利的英語為阿里巴巴引進高盛及軟銀的2500萬美元帶來便利,這筆風投為阿里巴巴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阿里巴巴只有一個,但阿里巴巴給中國創業企業帶來有益的啟示:

1,無論是創業還是買股票,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選擇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朝陽行業,否則,與成功將南轅北轍

2,在正確的方向上長久堅持。馬雲做阿里巴巴15年堅持不懈,軟銀投資阿里巴巴15年,在ipo 時一股不賣,這種定力給他們帶來巨大回報。對於優質低估成長股,要有足夠的耐心捂住足夠的時間。

3,中國市場足夠大,做好中國市場就能成為世界級企業。堅守一個有價值的夢想,比如,讓中國的河流重新清澈見底,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到健康的有機食品,讓父老鄉親共同富裕等等,一定能實現多贏。

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孫正義買阿里巴巴

南非傳媒買騰訊

劉元生買萬科

都證明長線是金

反面教材是:

1,李澤楷如果不賣騰訊,後面什麽都不用做就比現在強得多

2,高盛是個頂級投行,當年的500萬美元阿里巴巴投資估計提前轉讓了不少,現在傻眼了。苦哈哈到處搶投行項目,還不如守著那5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如今可是值188億美元!相當於高盛目前市值的22%!

所謂一動不如一靜,對於偉大企業,與其折騰,不如守住不動如山

騰訊2004年上市至今,股價複權後上漲200倍,僅僅11年而已。

11年前投資100萬今天就是2億元。

11年前,香港能拿出100萬的多如牛毛。

11年前,香港人對一河之隔的深圳騰訊絕不陌生,很多還是QQ的用戶

11年來,騰訊的業務蒸蒸日上,年年創新高

但是,11年來,香港人、大陸人、美國人在騰訊股票上進進出出,每天交易額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每年光交納的稅費就有幾億元

11年來,無數投資者做空騰訊,認沽證、熊證卷走投資者無數財產

問題一: 騰訊漲了200倍,超級大牛股,香港因此股成就了幾個億萬富翁?

問題二: 11年來,為什麽騰訊賣不完的熊證? 為什麽要做空騰訊?

問題三: 11年來,在騰訊上折騰的那麽多投資者,賺錢的多還是賠錢的多?

問題四: 騰訊給我們什麽啟示?

問題五: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可能漲10倍,你能賺到幾倍?

問題六: 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能漲100倍,你能賺幾倍?

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

辦法總比困難多

阿里巴巴的成功,絕不僅僅是一段世界級的傳奇故事,它更是一聲驚雷,炸響在我們每個人頭頂的天空:

15年前,你的資金應該超過阿里巴巴的50萬元,今天,阿里巴巴市值1.5萬億元,你的市值漲了多少?

萬科1991年上市以來複權上漲600倍,你的市值漲了多少倍

十年來,你錯過多少只十倍股?為什麽錯過?

馬化騰賣騰訊無可厚非,小馬要享受生活,要搞風險投資都是應該的與必然的,就像蓋茨減持搞慈善一樣

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目前的股價,港股未來三年內一定會有數只十倍股,你能捂住嗎?

關於捂股與波段操作的關系:

1,如果是一個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龍種,原則上捂股就可以了。波段操作踩準節奏當然能加大收益,但這個工作難度不小,高拋低吸搞不好成了追漲殺跌。但是,如果手中有幾只龍種股,還是不同行業的,適當進行切換是一種可行之道。

2,具備較大成長空間的虎種股,處於風口初期介入,風力最猛時擇機離場。這些往往是周期股或題材股,比如巴菲特買賣中石油就是如此

3,基本面較差的股票原則上不碰,即使有時漲得挺歡。股票市場誘惑太多,每天漲停板吸引人眼球,如同迷幻藥,分散了對龍種股的註意力

股票有九品

一品股: 處於朝陽行業、有極寬護城河、盈利模式清晰、成長迅猛、管理規範的中小市值 企業

二品股: 在某一個方面比一品股弱,或者在兩個方面略弱

三品股: 競爭性行業的領跑者;剛走出谷底的周期股;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等

四品股~九品股,一個不如一個,股市之中70%以上的處於這個範圍

一品股屬於可以長捂的,比如N年前的谷歌、騰訊、茅臺

二品股屬於長捂為主,大波~段時可以切換的。比如N年前的同仁堂科技、華瀚生物、恒瑞醫藥、雙鷺藥業、承德露露等

三品股是一定要做大波段的,典型如有色金屬股、階段性熱門股

四品股以下就不要買了,也就談不上捂不捂的問題

做股票最偉大的工作是:

在早期挖掘一品股、二品股並重倉持有

這需要超前的眼光、豐富的經驗、巨大的魄力、恒久的耐心

這個工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都在05年買過茅臺、雙鷺藥業,或在09年買過同仁堂科技、騰訊,只是多數人沒捂住而已

很偉大的事情是:

抓住每一次大的風口,並在高位撤出。這個做好了,複利那是驚人的,只是這個難度實際上比做一品股二品股還大

而多數人因為貪便宜或者受各種放量長陽線所迷惑,在四品~九品股的池塘里搗漿糊,除了貢獻傭金印花稅之外,就是隨大盤隨波逐流而已。

兩地股市幾千只品種,只要抓住生命中少數幾只就足矣。

讓那少數幾只未來的一品股二品股讓你的市值漲1個或2個數量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91

李娜職業生涯15年收入超4.5億,傳炒股收益率高達100%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1/145938.html

i黑馬:帶著兩個大滿貫退役的李娜絕對堪稱人生贏家,她職業生涯總獎金高達1670.9萬美元,而根據《福布斯》雜誌估算,這些年來她的贊助收入更是超過5800萬美元。這也意味著李娜職業生涯累計收入已經超過4.5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李娜計劃開辦的網球學院或將和一家房地產企業合作,而在三年前,萬科一度和她走得很近,但後來企業放棄了贊助合作。

 
\15年收入超4.5億元
 
李娜從1999年開始轉入職業,奪得包括兩個大滿貫在內的9個單打冠軍。與此同時,李娜的職業生涯總獎金達到了1670.9萬美元,這個數字位列WTA歷史獎金榜的第14位。
 
“單飛”後,李娜攜手IMG(國際管理集團),後者作為李娜的經紀公司也在這些年里幫助其談下了眾多代言。
 
早在2011年,李娜捧起法網冠軍獎杯後,她的代言身價就火速躥升。據記者了解,從2011年開始,李娜的代言門檻為最低800萬人民幣或等值美元(稅後)。據悉,稅金為代言費的40%,需開發票交納相關稅金6%(只開具代言費用)。贊助商可獲得肖像權、電視平面廣告、數次規定時間的商業活動等方面的權益。
 
而根據《福布斯》雜誌每一年的統計,李娜這些年的贊助收入超過5800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在15年的職業生涯中,這位中國網壇一姐累計收入超過4.5億元。這個數字也令李娜成為中國體壇收入僅次於姚明的運動員,後者9年NBA總收入或達20億元人民幣。
 
3年前被萬科“放鴿子”
 
早在2010年征戰美網時,李娜就透露希望在國內開辦網球學校。“我去年(2009年)參加一個青少年活動,當時許多家長表示,不想讓孩子進省隊,可他們又沒地方訓練。我希望為他們提供一個比較寬松的訓練環境。”
 
今年2月,李娜在澳網奪冠慶功會上承認“李娜網球學校”的夢想與現實尚存差距,但她透露自己有些想法,“這個網球學校要能夠跟高校合作,孩子們在打網球的同時還能學習文化知識,這樣當他們18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由選擇是進大學深造還是去做職業網球運動員。”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後,上市房地產公司萬科曾經聯系過李娜的經紀公司,當時IMG甚至已經邀請一家美國公司為網校開始做設計方案。“萬科後來可能出於某些考慮,突然放棄了贊助合作,也沒有了下文。”
 
盡管李娜選擇退役,但IMG依然將負責她的相關經紀事務,因此一旦有合適的房產企業願意合作,李娜也將努力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網校夢。
 
有個叫“李娜”的股東
 
在單飛之前,李娜一門心思放在網球上,並沒有太多考慮未來的理財規劃。2008年,在前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和國家隊總教練蔣宏偉的牽線搭橋下,李娜獲得了一定的折扣,購買了位於武漢盤龍城的別墅。
 
由於忙於全世界巡回比賽,李娜並沒有和不少中國體育明星一樣投資房產,但這些年盤龍城的別墅升值不少。
 
在法網奪冠後,李娜的商業收入大幅上漲。IMG也開始與她就未來規劃進行溝通,李娜也開始系統學習一些基本的理財手段。
 
與此同時,也在經紀公司的協助下進行了一些保險、基金等相關的投資。
 
有傳聞稱,在朋友的指點下,李娜也涉足股票市場。巧合的是,在上市公司松遼汽車[2.40% 資金 研報]的半年報中,十大股東就有一位與李娜同名同姓之人。按照半年報顯示,這位李娜在這只重組轉型股上的收益接近100%。
 
公開資料顯示,與“李娜”同名,出現在10大股東當中的上市公司還有全柴動力、仰帆控股。
 
其他可能
 
當家庭主婦?
 
不止一次,李娜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在退役後她的目標是一名家庭主婦,李娜曾說:“這幾年姜山為了我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身心為我付出。人的感情是需要經營的,所以我希望退役以後,可以全身心回報他。”
 
當職業教練?
 
無數運動員在退役後,都會選擇成為教練員這條路,而李娜目前也有一定可能。體育總局或許不會“放過”她,在成功過後,必定會期待她為後輩傳授成功之道。即便不帶職業球員,李娜也或許會被聘至某網球訓練營或學校充當教練。
 
客串解說嘉賓?
 
除了職業教練,不少運動員退役後也酷愛電視臺或相關媒體的解說或嘉賓崗位。
 
不過對於李娜而言,這個可能性不算大,李娜的刀子嘴頗有名氣,並不太合適在公眾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不過她的幽默卻讓人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