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創30%價值投資法 郵務員變億元戶 第一線觀察經營者找出成長潛力股

2011-3-14  TWM




在中華郵政上班的張國立,憑藉自 創的三○%價值投資心法,十五年來每年都獲利三成以上,身價更達上億元。

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成績,他認為,除了積極投入研究股票外,還得具備 超人的「忍功﹂。

撰文‧陳翊中

對於奉行價值型投資的投資人來說,透過公開資訊或財報分析找尋潛力股,是必做的 功課,然而,財報分析的盲點,並無法看出經營者的企圖心和誠信度,對於現年四十七歲、目前還在中華郵政擔任分信員的張國立(化名)來說,消除這個盲點,最 好的方法,就是參加投資考察團,透過實地拜訪,尋找投資靈感並增強持股信心。

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張國立奉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略加調整 創造出符合台股特性的「三○%價值投資﹂心法後,他締造十五年每年平均報酬率三成的驚人成績,當初一百萬元的資本,翻了一百倍,暴增至億元身價,還擁有兩 間店面當包租公。

股神巴菲特花了四十年,以每年二五%到三○%的投資報酬率,透過錢滾錢的複利威力,成就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然而,要複製 巴菲特哲學,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就是「持續獲利﹂這四個字。尤其在淺碟的台灣股市,能像張國立一樣逃過四次萬點崩盤,不但存活下來,還能每年「持續獲 利﹂的散戶投資人,卻是鳳毛麟角。

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的股票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成績,張國立的成功不是偶然。除了平常用功蒐集資 訊、勤打電話和公司發言人溝通以外,由於他投資的股票,未來的成長動力都來自大陸,近一年來他密集參加了三次大陸參訪團。除了可面對面近距離接觸企業經營 者,觀察經營者的企圖心和誠信,並可透過實地觀察大陸市場的成長潛力,印證他自己的投資判斷是否有偏差。

例如,○九年參加投資考察團,赴大 陸考察期間,雖然他發現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但城市裡空地還很多,中下階層住房的需求也還未被滿足,便激發了他投資電梯業者永大的想法。

經 過這十五年來,除了○八年金融海嘯那一年先盛後衰打平之外,幾乎年年達成三成報酬率的目標。尤其在金融海嘯隔年的○九年,他透過連續換股操作,創造二 ○○%的報酬率,不但補足前一年落後的進度,還締造十五年來最輝煌的戰績。在去年平穩創造五成的投報率後,對於今年的行情,他依然信心十足地說:「無論指 數高低,一定可以找到年報酬率三成的股票!﹂「當你買進一檔股票前,先問自己這檔股票﹃未來一年內﹄能否創造三成的報酬率!﹂張國立一語道破這套戰法最核 心的基本觀念。

他進一步說,巴菲特告訴我們投資最重要的準則是,第一、不能虧損,第二、遵守第一條。而要達到不虧損,甚至要穩穩獲利三成, 就得要做好「控制持股成本、謹慎選股後重押和照顧持股部位﹂,這是最重要的三件事。

一位和張國立在考察團結識並時常切磋股票投資的林姓友人 說:「他一買進核心持股後,只會逢低加碼、耐心持有,從來不停損;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要獲利,也不會頻繁換股。﹂資訊和成本不對稱的股票不買「超過 五十元以上的股票我不買!﹂張國立說,在投資一檔股票之前,他會設想自己是公司的經營者,而一家公司是否有價值,大股東最明瞭,價值型選股不要用本益比 (股價╱每股純益),要改用股價淨值比(股價╱每股淨值),才能拉近與大股東持股成本的差距。

股價在每股淨值上下時,是挑選潛力股的最佳標 的;超過五十元以上的股票,即使每股純益再高,成本一定遠比大股東高,「成本不對稱﹂就讓雙方立足點不公平。

巴菲特從來不買看不懂的科技 股,張國立也認同這一點。他認為電子股的景氣變化週期太迅速,沒有大股東和法人的資訊優勢,散戶很難玩得過大戶。正因為產業變化太快,今天的股王,明天很 可能就淪為雞蛋水餃股,對長期投資者來說,風險絕對高於報酬。

另外,轉投資結構複雜的集團股,散戶也同樣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劣勢,即使是市場 公認的績優股如遠東新、鴻海等,他也是敬謝不敏。他笑說,刪掉電子股,再刪掉大型集團股以及財務結構不佳的股票,台股一千一百支股票中,只剩五十檔左右的 股票,在裡面發掘每年漲升三成的股票就輕鬆很多。

張國立觀察已逝的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等大企業家崛起過程最重要的因 素,就是不斷重複「高報酬、低風險﹂的獲利模式。就像郭台銘不會在新興產業剛冒出頭時就切入,但只要產業進入成熟期,風險降低、把握度百分百後,便以鴻海 快速降低成本的專長,迅速攫取市場。投資股票也一樣,和大股東立足點一致,風險就大幅降低。不斷找「高報酬、低風險﹂的股票,透過長期複利的威力,即使一 開始只有幾十萬元資金,一、二十年後做「億元戶﹂並不是太難的事。

近五年來,張國立曾經操作過的核心持股不超過十檔,他同時在手的股票最多 不超過三檔,而且不論指數高低,隨時保持滿檔持股的他,仍能維持平均三成的年報酬率,就是因為持續奉行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股票的理念。

就 像○六到○七年間,他發現大賣場的貨架上,佳格旗下的各種產品,價格一定比競爭對手高。回家翻閱財報,發現佳格不但每年本業獲利穩定成長,且毛利率高達四 成,每年光投注在廣告行銷的費用高達兩、三億元,在品牌上建立牢固的「護城河﹂。至於獲利不突出的原因,是因為佳格在大陸的轉投資因為剛開始打品牌通路, 所以呈現虧損,只要大陸投資轉虧為盈,獲利將有強勁爆發力;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股價離淨值不遠,代表與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差不多,是安全且有持續成長力的股 票。

他比較過佳格和聯華食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同樣擁有自有品牌,但前者毛利率四○%以上,後者毛利率不到三成,而從品牌力、營業費用率各方 面比較,佳格條件都比聯華食強,因此他最後選擇佳格作為核心標的。

不過,當時佳格股性極冷,一天成交量僅一、兩百張,張國立足足花了幾個月 的時間,才買滿一千多張的部位,而且自從他買進之後,股價幾乎不動如山,但在基本面沒有變化之前,他還是耐心持有。直到○八年五月,佳格突然在一個月間一 口氣從十七、八元狂飆至三十五元以上,這時他才全數出清,連同配股配息,兩年報酬率竟高達三○○%!

建倉後,還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張國 立說,價值投資最好的標的,就是財務結構佳、股價夠低又具備成長性。過去沒有成長性的公司,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成長性,關鍵就在洞悉驅使業績變化的重要因 子,就如同佳格獲利成長的關鍵,就在於大陸投資能否止血,只要這項因素持續朝正面發展,持股就可以續抱。

他進一步分析,當股票熱絡時,大家 看法一致,就沒有太大潛力,超前看法一定孤獨。像他這樣的「大戶級﹂投資人,一檔股票花三個月建倉是常見的事,而股價越低,逢低攤平,更可讓成本降低,但 在建倉完成後,就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尤其當其他股票漲翻天,手上的股票動也不動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難熬,不過只要換個腦袋想,寂寞是價值投 資必然的過程,只要回到這檔股票能不能為你賺三成的初衷,便可釋懷。

金融海嘯過後,台股從三九五五點彈升到九千點,張國立一開始切入股價低 於淨值的黑松,以八、九元買進,半年後於十七、八元出清,獲利一○○%;隨後,他切入汽車零組件股永彰,在十二、三元買進,九個月後在二十六、七元出清, 換到十元出頭,有兩岸直航題材的華航;另一檔○九年五、六月買進的永大,因為看好它在大陸市場的成長性,至今仍持有。透過這幾次的換股操作,○九年、一○ 年他分別創造二○○%和五○%的報酬率。

重押的股票,未來一年的動向都能掌握目前他手上的持股,主要是永大和新天地兩檔股票,前者他看好該 公司在大陸新裝電梯和保養費收入的成長爆發力;後者則是看中複製台灣餐廳模式,可以創造企業第二春的再成長動力。

在決定重押一檔股票之前, 他會把這家公司十年的財務結構、獲利能力、轉投資明細、大股東持股狀況、資本形成結構都調查清楚,而不明白之處,則主動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問清楚。他說, 散戶投資人不要怕打電話問發言人,通常只要事先做好功課,發言人都會很樂意回答。透過分析財報和詢問發言人的完整功課,他信心十足地說:「我重押的股票, 未來一年會發生的事情,我都能清楚掌握,只不過不知新聞何時會出來而已。﹂對於重押的股票,只要一有足以影響股價的訊息出來,張國立就會主動打電話問公司 發言人,就像他預期永大每個月營收都會持續成長,但去年十二月營收公布卻不如預期,一問之下,是因為台幣升值後增提認列十、十一月永大中國的匯兌損失,對 本業影響不大,他便放心繼續持有。

在大陸計畫大規模興建經濟適用房的政策下,永大中國今年電梯新接單將由去年的一萬四千台提高至一萬八千 台,每股純益上看五元,再加上電梯完工後,每年都可收取電梯保養費,將可創造可觀的現金流;尤其股價創新高,融資卻不增反減,下降至四、五千張,籌碼安定 度強,更堅定他持股的信心,除非大陸房市有崩盤的危機,或股價急漲到本益比超過十倍的獲利滿足點,否則他不會輕易賣掉。

在奉行價值投資創造 百倍身價後,從一位百萬元的小散戶到操作資金上億元的中實戶,張國立信心十足地說,這套價值投資心法,從幾十萬元的小散戶到資產上億元的大戶都適用。

他 觀察身邊朋友,有些人是靠技術分析短線操作,有的是靠「認養﹂一兩檔股票賺錢,但這都不是「持續有效﹂、「可長可久﹂的方法,十多年來他不必每天盯盤,持 股滿檔也不會睡不著覺。

張國立語重心長地說,人追求財富就是要享受生活,做短線投資壓力很大,反而影響生活品質。現在的他,在國營事業的工 作只是在湊滿退休金年資,今年底以前就可申請退休,靠「三○%價值投資法﹂這套投資心法,身為上班族的張國立,已賺到遠比薪水高出百倍的財富。他也會繼續 參加投資考察團的實地拜訪行程,因為比起幾萬元的團費,未來所能得到的獲利回報,是難以估計的。

張國立

出 生:1964年

現職:中華郵政員工

學歷:專科畢業

婚姻:已婚

投 資資歷:1992年開始投入股市,自創「30%價值投資法」,15年平均年報酬率30%。

張國立投資態度:

1. 不看大盤指數,只問這家公司價格是否有投資價值。

2. 投資股票一定要做好功課,了解該公司十年的財務結構、大股東持股比率等。

3. 以大股東的心態做股票,可大幅降低風險。

4. 專注投資於熟悉的公司和產業,不去追逐明星產業。

5. 不做短線投資,以免壓力過大,影響生活品質。

張國立的投資心法

1. 不隨便賣掉核心持股,除非股價急漲超過獲利滿足點,否則不輕易賣出持股。

2. 不買持股成本不對稱的股票:不買50元以上的高價股、不碰新上市股,從與每股淨值接近的股票挑潛力股。

3. 不買大股東誠信不佳的股票:財務結構不佳、大股東持股比率太低、子公司太多、向股東要錢太頻繁、經營者誠信不佳的股票不碰。

4. 只買會漲三成以上

的股票:買進一檔股票前,投資以年為單位,並問一年內有沒有漲三成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2

股市︾抓準逢低布局三指標 銀行員二次危機入市 50萬變億元身價

2011-9-12  TWM




用五十萬元投資股票起家,趁著 SARS與金融海嘯二次危機入市,二十多年來光靠投資所累積的財富就高達一‧五億元,獲利三百倍。

原來,懂得掌握每一波低接買點,嚴設停損 紀律,正是蔡德盛累積財富的致勝關鍵。

撰文‧林心怡

若從五十萬元開始投資至今加上工作所得,算算我的財富增值 至少四百倍??。「說話的蔡德盛(化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今年四十七歲,外表斯文、從事銀行業的他,一副雲淡風清地描述,」當然啦,但若看投資整體收 益,財富增值大概三百倍吧??。「換句話說,工作二十幾年的他,光是投資所累積的財富至少一‧五億元,粗估身價至少二億元。

三不投資哲學 嚴設出場停損機制原來,造就蔡德盛這些不平凡投資績效的背後,有個知易行難的」三不「投資哲學,」就是不買不懂的、不便宜的或太貴的股票。「蔡德盛說,所 以每當股災來臨、景氣落底時,都是伺機進場布局的好時機,一旦情勢不對,他也會嚴設跌一○%就出場的停損機制,因此多年下來,不論是兩國論、SARS(嚴 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還是金融海嘯的低點,蔡德盛都曾逢低布局大賺一波,卻也能夠在幾次股災重挫時,不致傷筋動骨、保有獲利戰果。

時序來 到一九九○年代,那時正是台灣電子股起飛的年代,當時還在傳產業的生產管理部門擔任小職員的蔡德盛,帶著父親資助原本要買房子的五十萬元,開始投入股 市,」那時房貸利率高達九%,覺得把錢都擺在房子,卻沒投資其實很不划算。「在家中排行老么的蔡德盛笑著說,雖然家境小康,但自認從小就被認為」細漢的 「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比較不受重視的情況下,好勝的他,急於在財富與工作成就要求自我表現,因此選擇把錢投入股市,期望大展拳腳。

」一九 九○年代電子股狂飆時,那時我所買的未上市股與電子股,一年獲利要七成,甚至倍數成長都不是難事。「蔡德盛說,例如他曾在華碩八、九十元買進,二百元出 脫,也曾在瑞昱三、四十元一路布局,分別曾在一百五十元,甚至還有部分賣在三百元附近,財富增值以數倍計算,短短十年就累積數千萬元的身價。

不 過在投資的路上,蔡德盛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有了幾次賠錢經驗,加上投資股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後,買」物美價廉「的標的成了蔡德盛奉行不渝的投資哲學,股、房 兩市投資都是如此,也正因掌握危機入市的長線布局時機,他的資產也跟著扶搖直上。

原來,在二○○三年SARS之前,蔡德盛還是租屋族,危機 入市後讓他成為台北市大安區每坪百萬元起跳的豪宅主人。

在SARS期間,當市場氣氛哀鴻遍野之際,他卻把多年股市投資獲利的一部分拿來積極 買房,他在敦化南路上,以每坪五十幾萬元、買進六十五坪的房子,如今該戶每坪市價至少一五○萬元起跳,資產三倍跳。」當時大家怕得要死,很少人看房子,但 我不同,反而在台北、台中都有投資房地產。「」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當時有便宜可撿、利率低,又是非經濟因素的股房下修,所以是以長線的眼光進場布 局。「掌握買進訊號 長線投資進場布局」SARS期間大家都不想出門,可想而知飯店觀光業怎麼會好?但我心想,留意體質好的、股價夠低的飯店股長線持有,一旦景氣復甦,股價也 會有機會扶搖直上。「而蔡德盛口中」值得長線投資的飯店股「就是飯店股王晶華。

當時蔡德盛從SARS之後就開始留意晶華,一直等待機會到○ 五年下半年,當晶華股價的KD(隨機指標)值、MACD(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值出現確立買進訊號後,開始陸續布局,當時股價不過五、六十元,後來看 好公司獲利前景,又在一百元附近布局重壓,最後在四百元附近賣出,獲利數倍。

當時除了看晶華的獲利前景,蔡德盛還打趣地說:」我去飯店吃 飯,特別觀察他們的餐具,餐盤翻過來還印有『大同』字樣,而不是進口餐盤,我就覺得潘思亮(晶華酒店董事長)很省!他們家股票可以低檔長抱。「至於二○○ 八年的金融海嘯後,蔡德盛也懂得掌握低檔買進訊號確立,再分批布局找買點。」當時股市下殺速度太快,我也不敢貿然進場!「蔡德盛指出,當台股跌到三四一一 低點時,景氣對策訊號亮藍燈、KD值接近十五、MCAD在低值,成交量每天都在四、五百億元以下,的確離底部不遠,但他後來也是○九年三月指數重新站上五 千點才擴大布局。

」因為當時底部有多低,誰也說不準!「蔡德盛說,但當大盤日成交量開始從量縮回到七、八百億元,且KD值、MCAD值開始 出現買進訊號,市場景氣也開始出現好消息,讓他開始低接投資標的,包括統一超、亞泥、長榮航、興富發、中石化、長虹等,讓蔡德盛各有逾五成與倍數不等的獲 利,至於去年獲利了結的代表作上銀也是五十幾元布局,一百四十幾元出手,雖然沒賣在今年高點四百元,但算算獲利也近三倍。

觀察三指標 等待低點買進歸納蔡德盛低檔布局的選股邏輯,除了抓住危機入市的機會之外,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以投資自己熟悉、有做研究的股票為主,他同時認為上市公司 CEO(執行長)的心態很重要,像他低檔布局晶華就是看好潘思亮的經營理念,其次就是挑選營益率五%至六%的公司,以及公司產業是否具競爭優勢與領導地 位。

」不過,我去年就觀察到手上的傳產股基期過高,所以去年底就持續降低持股,甚至只剩一成而已。「躲過今年股災的蔡德盛頗有自信地說,好 的股票要等待低點買進,但該獲利出場的也不要戀棧,在此,蔡德盛分享了幾個他危機入市的指標:指標一︾買在景氣對策燈號藍燈時追蹤景氣對策燈號,並以「買 藍賣紅」為投資原則。以過去經驗顯示,藍燈區往往是股市相對底部區域,以過去三十年的景氣循環觀察藍燈出現的時間,最短為一個月、最長有十五個月,所以當 藍燈期間到達一半時,通常是股市絕佳的買點,也就是建議買在藍燈時,賣在紅燈或黃紅燈時,對照台股走勢紀錄,台股低點三四一一時,藍燈已超過第五個,當時 就是最低點,後來台股也的確攻上六四八四點。

指標二︾留意巴菲特指標

透過股神巴菲特常用的股市市值占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值來判斷,此一指標又稱為「巴菲特指標」。觀察台股一九九五年至二○○八年十二月的走勢可以發現,當台股市值占GDP比值下降 至○‧五九、○‧六九、○‧八一所形成的趨勢線時,都是波段底部的買點,例如台股低點三四一一點時的○‧七、前波低點三九五五點的○‧八都是台股低檔值得 布局的進場點。

指標三︾觀察KD值與成交量技術指標則可觀察月KD值一旦跌到二十以下就是低檔買進區,超過八十就是高檔超賣區,至於大盤量 能部分,有量才有價,日成交值一五○○億元至二○○○億元間,都屬安全量,但一旦超過二二○○億元以上,籌碼凌亂,不利台股後續漲勢,反之,周成交量量縮 至千億以下至七、八百億元,通常可以留意買點。

」一個人要成功,要做自己想做、喜歡做與有能力做的事情。「蔡德盛笑著說,自己喜歡透過工 作、投資的好績效來彰顯成就感,他認為,投資不像數學,套用公式就有標準答案,必須透過不斷地練功,內化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與選股邏輯,當投資時機來臨 時,才有機會搭上財富增值的列車,他,就是個做好準備的人。

蔡德盛

出生:1964年

現 職:銀行業

投資資歷:20年

身價:約2億元

操作經典戰役:

1. 曾在SARS過後,低檔布局晶華,獲利數倍。

2.曾在金融海嘯後低點布局統一超、長榮航、長虹,獲利倍數。

危 機入市投資心法

1.挑景氣對策燈號藍燈時買。

2.當台股市值占GDP比值下降至0.59、0.69或0.8時,通常是波段的 底部。

3.當月KD值低於20以下趨近15,且成交量萎縮時,當周日成交量7、800億元以下時。

4.融資的減幅,大於大盤 (個股)的跌幅,也可作為參考指標。

近期台股,達人怎麼看?

從目前台股市值占GDP比值與景氣對策燈號來看,台股都還沒到落 底的位置點,但從技術線形來看,確實可以從KD值低於20,融資減幅高,已跌深的個股搶些反彈,例如蔡德盛近期就曾依此邏輯布局奇美電、宏碁、鴻海等跌深 股,但他認為歐美債務危機的不確定性高,仍須戒慎恐懼,留意投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9

一家成立兩個月的公司 為何吸引郭台銘投資?他靠隔空寫字 60天變億元富豪(072-074)

2014-09-15  TWM
 
 

 

新創公司AirSig,六月成立至今營收仍掛零,但單靠著「空中簽名辨識技術」,只用一○%股份就換得鴻海二百萬美元投資,將公司價值拉抬到二千萬美元,執行長陳柏愷的身價估計也破億元。究竟AirSig有什麼神奇的魅力?

撰文‧何佩珊

一家只有六個人、不到一萬次App下載量、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應該價值多少?答案是二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聽來不可思議,但這正是鴻海日前出手二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千萬元)取得一○%股份的台灣新創團隊AirSig。讓人不禁好奇,AirSig究竟有什麼樣的本事,可以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價買單?

看著哈利波特揮動魔法棒,你可曾想過有一天也可以揮一揮手,就幫手機解鎖、登入各種帳號密碼,甚至是開門、開車、付款……。這就是AirSig賣給鴻海的未來。

二○一二年,當時正在交大資工所攻讀博士的AirSig執行長陳柏愷看著手機,忍不住思考,「既然有這麼多過去沒有的感測器,為什麼不能有更安全的身分辨識方式?」經過兩年研發,無數次測試,「空中簽名辨識技術」誕生。

所謂空中簽名辨識,就是不必敲實體或虛擬鍵盤,也不需要指紋或臉孔辨識,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在空中比劃,就能從動作的力道、角度等特徵辨識身分。舉例來說,只要拿手機對著空氣,寫下你原先設定好的簽名,原本被鎖定的螢幕就可以立即解鎖。

技術大突破 挑戰百億市值這原本可能只是又一個躺在實驗室裡不見天日的新技術,直到去年底陳柏愷發現,默默放上Google Play的App,竟然獲得四.五顆星評價。「我很訝異大家會喜歡,因為透過App來使用其實有些繁瑣。」但這加深了他創業的決心。

而第一個浮現在他腦中的創業夥伴是過去在關貿網路的同事:王瑞祥和陳裕傑。

「什麼?你要開公司!」是陳裕傑的第一個反應,「因為柏愷是思惟謹慎,不太冒險的人。」但也因此,他確信這個決定一定經過周全思考,而且他很清楚技術的難度,因此決定放棄現有在千人跨國企業的高薪,加入團隊。同樣的,為了AirSig,王瑞祥至少也推掉四、五十萬元的資安講師收入。他坦白說,「我一開始有些猶豫,但最終被柏愷的技術願景打動。」最後大家湊了一五○萬元,作為創業基金。

其實AirSig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嘗試過,陳柏愷說,「但目前做最好的,辨識速度都還差我一大截。」陳柏愷在交大資工所博士班的指導老師謝續平對此高度肯定,「他是第一個把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的人。」AirSig曾經蒐集了一四二○個空中簽名測試,結果顯示辨識率可以高達九九.二%,而且即使被人看到你寫的軌跡,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也只有○.八%。「既要有高辨識度,又要辨識得出非本人的模仿,就是這個演算法的精妙之處。」王瑞祥說。

低成本是AirSig自豪的另一項優勢。「我們的技術只要搭配陀螺儀和加速器就可以應用。」陳柏愷說,這兩個零件很便宜,而且已經是智慧型手機基本配備。

這就是為什麼他大膽訂下成為百億市值企業的「低標」。陳柏愷認為,蘋果以三.五六億美元購併的指紋辨識公司AuthenTec,因成本高,只能應用到五%手機,「但我們可以吃下九五%的市場!」他說,「不論市場應用面、功能面我都遠比AuthenTec強。」拒絕純資金 要找策略夥伴而陳裕傑認為,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足以說明AirSig的未來性:「下一個世代是穿戴裝置的世代,我們要怎麼和這些沒有螢幕的裝置溝通?」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溝通標準,就是他們看到的未來。

但就如同謝續平所說,「AirSig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也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如何推廣。」陳柏愷當然也清楚,所以今年初起積極參與各種新創競賽,爭取曝光。而第一個參加的就是在紐約舉辦的TechCrunch Disrupt。

「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但那次卻連上台的機會都沒有。」陳柏愷坦言心裡不是滋味,但在展場裡,AirSig大受好評。當時有個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好的產品沒有上台參賽?」後來才知道那人是比賽評審之一。

但王瑞祥也說,「一開始我們就決定不要純財務投資,而是要本身有產品,可以搭載我們技術一起出貨的策略夥伴。」所以他們拒絕各國的創投,直到鴻海出現。

王瑞祥記得,和鴻海第一次接觸是在五月的AppWorks Demo Day。AirSig因此得到進入鴻海總部進行簡報的機會。而從這次鴻海授權AirSig發布新聞稿的舉動可以看出,他們確實備受禮遇。

「我們不是一家賣App的公司,我們賣的是技術授權。」陳柏愷解釋,「選擇鴻海的原因,就是希望將這套技術整合進鴻海多元的產品線,跟著鴻海的硬體大量出貨,賺進第一桶金。」今年六月才正式成立公司的AirSig,直到最近才在南港租下辦公室,連張像樣的桌椅都沒有;但他們相信,站在鴻海這個巨人的肩膀上,AirSig將可以加快腳步走向全世界。

AirSig

成立:2014年

執行長:陳柏愷(右)

員工數:6人

估值:新台幣6億元

主要業務:空中簽名

辨識技術

成績:APEC Challenge

2014新創公

司競賽首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