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財富世界500強榜出爐 萬科、京東、美的均上榜

7月20日,美國《財富》雜誌發布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今年達到了110家。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分別位列前四。萬科等13家內地公司首次上榜, 其中包括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以及房地產公司大連萬達和恒大。

沃爾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2015年營業收入達4,821億美元,同比微降0.7%。前5位中有3家中國公司。​各大石油公司的營業收入因油價暴跌 而大幅下滑,令國家電網排名躍升至第2位,盡管其營業收入也下跌了2.9%。中石油和中石化緊隨其後,分列第3和第4。蘋果首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 9,2015年營業收入大漲27.9%,是前10位中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企業。

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為27.6萬億美元,凈利潤之和為1.48萬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1.5%和11.3%。入圍門檻為209.2億美元,比去年的237.2億美元 下降11.8%。去年榜單最後一名的營業收入在今年可以排到第449位。

(綜合來源:鳳凰科技、新浪財經、中國證券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4

萬科首次上榜《財富》世界500強 名列第356位

財富中文網於北京時間2016年7月20日晚與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本年上榜的中國企業共計110家,含臺灣地區7家。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分列2-4位。中國的新上榜和重新上榜企業共13家,其中萬科、大連萬達、恒大等知名房地產公司、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都是首次上榜。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憑借2015年度1843.18億元(293.29億美元)的營收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356位。

《財富》還提及,排名第一的沃爾瑪2015年營業收入達4821億美元,同比微降0.7%。大石油公司的營業收入因油價暴跌而大幅下滑,令國家電網排名躍升至第2位,盡管其營業收入也下跌了2.9%。蘋果首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9,2015年營業收入大漲27.9%,是前10位中唯一實現營收正增長的企業。

附2016年110家中國上榜公司完整名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83

加碼高端財富管理 平安財富寶年內交易規模料破千億

平安財富寶自2014年成立後一直表現低調,但中國平安總經理任匯川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卻展現了平安旗下這一成員的另一面。據其介紹,財富寶截至目前註冊用戶已超400萬,其中交易用戶接近55萬,通過平臺實現的人均投資資產達35萬元左右。而任匯川還強調,平安年內已全面啟動“綜合金融+”和“互聯網+”的戰略部署;未來,財富寶將繼續押註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加速完善綜合金融與互聯網特性的財富管理平臺。

力推“互聯網+” 加碼高端財富管理

“任何一個新的技術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即泡沫化階段、價值沈澱階段、常態化階段。互聯網在國內的發展已經處於第二、第三階段之間。對於金融行業來說,如同任何一個垂直業務一樣,它需要利用互聯網去提高效率、降成本和改善客戶體驗。”回顧財富寶的發展契機,財富寶總經理賈敏表示。

但在傳統機構觸網的嘗試中,客群定位一直是困擾發展的難題。具體而言,這種困擾主要聚焦在產品門檻的定價、客戶群體的細化和配套的服務模式上。

任匯川對此表示,財富寶始終鎖定在中高端客戶群體上,產品服務涵蓋產品信息展示、資產配置、投資咨詢等。數據顯示,從2014年10月至今,通過財富寶平臺累計投資金額超過500萬的客戶交易規模,占到財富寶交易規模的51%左右。據任匯川透露,通過財富寶平臺曾有過單筆產品4700萬的交易記錄。

前有精準定位的客群,其後必有與之配套的差異化發展。據賈敏介紹,財富寶摒棄了慣用的理財產品超市的模式,加入了更多服務的元素,走向了資產配置方向。具體而言,傳統的超市模式更多是以產品為導向,將產品擺放清楚供客戶選擇;而資產配置是以客戶個人需求為導向,圍繞客戶需求提供產品信息展示服務。

拓智能投顧路徑 增交易層風控新招

在戰略布局上,平安一貫以“三多”行事,多幾步、多團隊、多平臺。

成立不足兩年,財富寶目前已初具規模。而作為互聯網轉型的載體,財富寶並非僅僅在線上作戰,未來打算形成線上線下的協同效應。值得註意的是,財富寶在一年的時間里通過純線上獲得的高凈值客戶達1.8萬;而在傳統私人銀行或財富管理模式下,這種客戶規模可能需要耗時7至8年的時間。

為使OTO的轉化與服務更為流暢,平臺還推出BRA系統。財富寶執行總經理胡海波介紹,該系統可以為客戶打造整體畫像,深度了解客戶需求並根據需求“配置”不同服務。但智能投顧在提升用戶體驗,增加供給方產品提供類別的同時,風險控制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目前,財富寶已經對接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其中包括基礎的公安系統驗證、人臉驗證。

“未來會對異常交易做監測,當平臺發現交易行為異常會第一時間附加主動監測行為,實施外部呼叫,確認是否是客戶本人操作,該監測方式與信用卡發現用戶存在超大額刷卡行為會致電用戶的情形類似,財富寶也增加了交易層面的預警和主動追溯,是完全銀行安全級別的風控舉措。”胡海波進一步解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50

東方財富半年報業績同比下降近七成

東方財富晚間披露2016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65,821,481.6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7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6,799,304.2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67%。

報告期內,由於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及市場景氣度下降,公司基金第三方銷售規模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從長遠戰略出發,主動降低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申購費率。綜合上述因素影響,公司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報告期內,公司金融數據服務業務收入、互聯網廣告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實現平穩增長。報告期內,同比新增東方財富證券的證券業務相關收入。綜合以上主要業務收入增減變動影響,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幅較大,管理費用等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同比新增東方財富證券業務及管理費用。綜合以上相關費用變動影響,報告期內,營業總成本同比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受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東方財富證券自營權益類證券持倉出現較大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綜合上述因素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22

顺丰借壳背后的财富赢家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607/t20160712_774529.htm

  此资本交易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财富赢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该公司在去年股市暴跌之后,大举在A股二级市场抄底,鼎泰新材即是其目 标之一。目前中科招商是鼎泰新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01%。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之后,随着股价的走高,中科招商有望获得可观收益。 符胜斌/文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顺丰控股,计划以433亿元的估值借壳鼎泰新材(002352),其低调的掌门人王卫由此在世人面前摘下了顺丰的神秘面纱。这一与分众传媒估值几乎相当的借壳案,注定要在2016年资本市场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丰登陆A股,是典型的借壳上市。在IPO等待时间很长的情况下,直接借壳也是较优的选择。不过,就其433亿的体量来讲,想规避借壳审核标准也难。

  净壳模式

  根据鼎泰新材2016年5月23日发布的公告,顺丰借壳上市方案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鼎泰新材置出全部资产、债务和人员,变成一个净壳,估值8亿元。资产的接收方为顺丰控股的股东。

  其二,鼎泰新材收购顺丰控股100%股权,初步作价433亿元。鼎泰新材的对价支付方式包括了前述8亿元待置换出的资产,以及发行价值约425亿元的股份。

  其三,鼎泰新材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80亿元,用于顺丰的项目投资。

  无论是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顺丰和鼎泰新材都不处于同一量级(表1)。加之重组后,鼎泰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将由刘冀鲁变更为王卫,此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重组前,刘冀鲁持有鼎泰新材42.9%的股份。

  借壳鼎泰新材,也令顺丰控股当前的股权架构得以曝光(图1)。在顺丰庞大的商业版图中,王卫通过深圳明德控股间接持有了顺丰控股68.4%的股 权。而顺丰的其他6位股东中,嘉强顺风、招广投资、元禾顺风、古玉秋创4家,系2013年入股的投资机构。它们背后,均是实力和背景非常强劲的机构,比如 嘉强顺风的LP包括中国信达、中信资本;元禾顺风的LP包括中国人寿、太平洋资产;招广投资的全资控股股东为招商局集团。

  至于顺信丰合、顺达丰润,则是顺丰所设立的两个员工持股平台,二者合计持股10%。

  重组完成后,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55.04%股份,王卫得以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刘冀鲁持有的约1亿股股份数保持不变,但持股比例下降到 2.04%(表2)。按照2016年5月23日鼎泰新材每股27.7元的收盘价计算,刘冀鲁持有股份的市值在27亿元以上。顺丰注入后,其价值有望获得进 一步的提升。

  盈利能力强劲

  王卫为什么不采取现在很多流行的手法,通过一定的策略,以规避借壳的方式将顺丰推向资本市场呢?估值规模大,难以找到一个合适壳体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应是顺丰强劲的盈利能力使王卫有了足够的底气。

  2013-2015年,顺丰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均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表3)。其总资产由210亿元增加到347亿元,营业收入从274亿 元增加到481亿元。不过,由于开拓电商业务,顺丰加大了折扣力度,其盈利状况从2014年起出现较大滑坡。2015年顺丰调整经营策略,盈利能力则有所 回升。2015年,顺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回升至27.8亿元。

  与国内其他快递企业相比,除了资产负债率稍高之外,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顺丰都远远优于竞争对手。从资产规模和收入来看,顺丰>圆通+申通,利润也差不多是二者之和(表4)。

  顺丰历年强劲的盈利能力,也能让王卫在未来业绩上敢于做出承诺。根据上市公司与顺丰控股原股东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顺丰原股东承诺本次重组完成后,顺丰控股在2016-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元、28亿元、34.8亿元。

  根据顺丰2016年承诺的21.8亿元净利润,其433亿元估值,相当于动态PE 19.8倍;以2015年底扣非后16.23亿元净利润计算,相当于静态PE 26.7倍。从两种估值指标比较来看,顺丰估值与圆通、申通相差并不是很大(表5)。

  财富赢家

  整体而言,顺丰借壳上市的方案中规中矩,基本没有花哨或者多余的动作。那么,谁会是此次资本交易中的财富赢家?

  首先看看鼎泰新材原实际控制人刘冀鲁。由于他持有鼎泰新材约1亿股,这些股份在顺丰借壳上市后,想必会获得不菲的收益,这是其一。其二,顺丰股东接收的原鼎泰新材8亿元资产,该等资产将以怎样的价格转回刘冀鲁手中呢?这无疑又是刘冀鲁的另一个收益来源。

  王卫,自不必说。他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持有顺丰控股68.4%股权,价值近300亿元,而且公司上市后,这部分持股价值增长空间可期。

  这里重点盘点一下2013年入股的4家投资机构。其中除了招广投资外,其他3家均在2013年8月前后成立,成立的目的就是入股顺丰。根据公告,增资后,顺丰的股东由顺丰集团(明德投资前身)变成5家(表6)。

  2013年,顺丰向PE募集了约80亿元资金,让渡的股份比例为24%(详情参见《新财富》杂志2013年10月号《私募后顺丰》)。这意味 着,对顺丰增资前的估值是240亿元左右(对应增资后的估值320亿元)。显然,现在433亿元的估值,又较当时增加了100亿元以上。

  有意思的是,这4家投资机构里面,嘉强顺风、元禾顺风、招广投资的出资人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在入股顺丰后几乎保持不变,而剩下的古玉秋创则发生了变化。

  古玉秋创设立时,其GP是古玉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玉投资”),但与通常GP在合伙企业象征性出资不同的是,该公司GP的出资额高达4000万元,占合伙企业总出资额的8%,这一比例显得有些偏高(表7)。

  果不其然,2014年10月,古玉投资将其4000万元的出资份额,分成两部分进行转让:500万元份额转让给新的GP苏州古玉浩庭股权投资管 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古玉浩庭”),3500万元份额转给新的LP苏州风铃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苏州风铃”)。与此同时,原LP古玉资本管 理公司(以下简称“古玉资本”)将其2000万元出资份额,转给了上海锦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锦富”),而后者又在2015年8月将所有份 额转让给了新余熠兆投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新余熠兆”)。

  经查询工商信息,古玉投资与受让方古玉浩庭、苏州风铃都与林哲莹有关,其中,古玉投资是古玉资本的全资子公司,而古玉资本则是林哲莹的控股子公司。古玉浩庭、苏州风铃中都可以看到林哲莹的身影。

  追溯上海锦富和新余熠兆,则可以发现一名叫富国平的人,此人应为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人。与其一同出现的还有杨小蔚、杨铮、汪俊及 富轶婷等人。只不过从顺丰股权最终归属来看,当属于富轶婷、富国平二人所控制的新余熠兆(图2)。此前古玉资本、上海锦富或许只是过客,也或许只是为了给 富国平打“掩护”,通过合伙企业层面的份额转让,使其曲线入股顺丰。

  此资本交易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财富赢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该公司在去年股市暴跌之后,大举在A股二级市场抄底,鼎 泰新材即是其目标之一。目前中科招商是鼎泰新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01%。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之后,随着股价的走高,中科招商有望获得可观收益。

  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顺丰借壳一案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其中有些地方体现了资本运营过程中的平衡之道。

  其一,顺丰骨干员工的入股价格。

  2015年12月,王卫搭建了两个员工持股平台—顺信丰合、顺达丰润,这两家持股平台以39.22亿元认购了顺丰10%的股份。从估值水平来 看,与顺丰此次借壳的433亿元估值相差并不是很大。这里面有两个考量:一是,员工认购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不大,体现出433亿元估值相对公允;二是,避 免形成巨额的股份支付,造成对顺丰当期利润的冲击,动摇估值基础。而对员工而言,当前入股价格看似偏高,但看重的是未来上市后的收益。

  其二,募集配套资金的控制。

  顺丰借壳方案中,上市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80亿元,乍一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其融资额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根据监管规则,交易方案中配套募集 的资金额可以达到130亿元,但实际上顺丰打了6折。这其中既有避免过度稀释股份的需要,也许还有低调应对当下对借壳监管趋严呼声的需要。

  其三,剥离电商业务资产。

  如前文所述,顺丰的盈利在2014年前后出现了显著波动,主要是电商业务投入所致。按照当前资本市场的逻辑,电商的概念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哪怕是亏损的业务,只要敢承诺未来高额的盈利,都有助于后期股价的走势。但顺丰却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

  2015年11月,在员工持股平台入股之前,王卫与先期进入的4家机构投资者,按照其在顺丰控股相同的股权比例,受让了顺丰100%持有的顺丰 商贸控股100%股权。之后,以商贸控股为平台,收购了顺丰持有的顺丰电商、顺丰商业100%股权,将顺丰的电商业务从母体中剥离(图3)。

  于王卫而言,这次剥离有三个作用。

  一是,体现了王卫“踏实诚恳”的风格,坚决不将不盈利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二是,剥离亏损业务后,顺丰的上市业务盈利情况得以进一步改善。以2015年为例,虽然其营业收入由481亿元下降到473亿元,但净利润却由10.9亿元上升到19.6亿元,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三是,留给资本市场一个无穷的遐想。王卫手中的这块“互联网+”业务,何时能注入上市公司呢?

  不过,从圆通快递借壳大杨创世(600233)时,交易所和证监会反馈问题的细致性来看,摆在顺丰借壳上市面前的,还有不少需要跨越的障碍。比如,顺丰在借壳前夕进行了15亿元的现金分红,可能给监管层留下“不缺钱”的印象,进而追问其融资必要性。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607/t20160712_774529.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00

從保險到資產配置 打造「防老存摺」 學理財》贏家親授財富自由的祕訣

2016-08-03  TWM

單身族要快樂,經濟無憂才是重點,薪資、投資、保障的理財配置缺一不可, 贏家親授讓你經濟無虞、樂享單身的訣竅。

「單身者的美好未來,取決於經濟能力。」在《守護你的單身時光: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學會六件事,幸福就在每一天》一書提到,一個人日子要過得幸福:「Money:單身要有錢」是其中一個重要選項。

開著BMW Z4敞篷車到海邊兜風、山上遊玩,是家住高雄的富邦人壽處經理許芳瑞的休閒之日常。

不婚熟女的財富自由之路杜絕揮霍,掌握「五三二法則」早在四十歲就達到財富自由境界的她,現在每年平均捐款七位數給老人、兒福機構做公益,即使不用工作,光是房產投資,每月就能收租七萬元;加上保本保息的保險到期後,每月還多出十幾萬元的現金花用。但興趣使然,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仍是她最享受的事。

由於單身未婚,許芳瑞對老後保障安排得落實,健康醫療險她以「實支實付」做規畫,就算未來生病需要動任何手術,可以毫不考慮費用問題,直接要求醫師給她最新、最好的,「我覺得人只要一生了大病,就算收入再怎麼高、儲蓄再怎麼無虞,保障型的醫療險沒有先規畫好,還是有可能拖垮經濟!」三十二歲就抱定單身主義的許芳瑞說,自己專科畢業從月薪二萬三千元的行政助理做起,後來轉行挑戰高薪工作,又懂得投資理財建立經濟保護傘,隨著工作讓她眼界開拓後,「想戀愛但不想婚」的人生觀相當明確。

許芳瑞認為,一個人日子要過得好,只要做到三項投資:投資自己,成為職場的佼佼者;投資理財,讓自己經濟無虞;投資人脈與愛,豐富人生閱歷,建立多元化交友圈,讓身心健康、思路也更清晰。

她認為,不論未來是否從事保險業,一生至少要從事過一次與「銷售」工作相關的體驗,學會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才能幫自己加薪。

畢竟,除非能借到低利息的資金來投資,否則收入越多,才能有越多資金理財。

此外,單身者須先杜絕「揮霍成性」的觀念,應該要在有工作能力時,養成儲蓄理財習慣,把每月「收入」-「儲蓄」=「開銷」的觀念建立好,先為自己存到一桶金、兩桶金,訂定目標後確實執行。

她的作法是,透過薪資收入帳戶做「五三二」的配置,五成生活必需開銷,包含投資自己;三成用在儲蓄、投資、做好保障規畫;二成自主消費,包含享樂預算。

許芳瑞強迫自己儲蓄的方法,是從買「低總價的房子」開始,以租金養房貸,一戶一戶地存,當有資金需求還能增貸,轉投資投報率較高的標的,用滾利效果把資產養大,或透過提撥買基金的方法,累積複利效果。

35歲單身族:分散風險

債券基金可隨時贖回 當旅遊金的確,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單身者,都要有做好理財與保障規畫的準備,不要忽略投資複利效果的威力。新富聯合理財規劃副總、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正勳建議,單身女性最好先思考,羅列自己有哪些理財目標,再去找適合的理財標的徹底執行,以較保守的報酬率六%概算,只要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六千元,十年即可累積達一百萬元,若更為積極的人每月投資一萬二千元,六年就能存百萬元,十年就能達到近兩百萬元。

在投資標的方面,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姜愛苓建議,三十五歲單身者以風險較分散的區域型股票基金為主;如果可投資時間較短,或一時找不到前景佳的市場,高收益債等債券型基金也可考慮,因債券基金風險較低,又具備定存沒有的流動性問題,可視旅遊須支出金額,隨時贖回變現,不像定存解約要損失利息。

至於四十歲的單親家庭,收入來源集中於一人,不僅工作壓力大,財務壓力也比一般雙薪家庭重,因此理財規畫首重穩定,能支付基本生活費與教養費用為最先考量,基本的壽險、醫療險必須具備外,對於資金的運用,可以分散於債券基金,或波動度較低的穩健基金,並且利用定期定額投資來強迫儲蓄,讓部分的資金運用上較為靈活。

40歲單身族:積極理財

定期定額投資三至五檔基金四十歲以上的單身族,通常在事業上已累積出一番成就,財富相對充裕,可更積極理財,每月定期定額買入三至五檔基金,並適時單筆投資;但波動較大的單一市場或產業股票基金,則不宜超過投資組合的三成,可改以區域型來分散風險較為適合。例如,可單筆投資亞洲股票入息基金、全球高息股基金,或是東協基金等,都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50歲單身族:配置保守

固定收益、穩健配息支應開銷至於五十歲的單身者,理財配置要比較保守,可將重心放在固定收益型商品,或是以債券基金、多重收益基金等穩健配息型商品,來支應日常生活等必要花費。

在單身保險理財規畫方面,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則建議,除了投資型保單、儲蓄險之外,可加強保障型保險,例如以長照險當壽險主約,附加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等,在自己需要被照顧時,透過保險理賠能有足夠的現金自給自足。但保障型保險無須一次到位,可依人生各階段做配置調整,如此一來,財務與保障充裕的單身人生會更幸福。

單身族必看的理財規畫

「532」財務配置法則

基本開銷 5成

房地產與生活必需開銷(含孝親費、食衣住行、自我進修)

儲蓄投資 3成

基金與儲蓄險20%+保障型保險10%(含醫療、長照險)

自主消費 2成

現金10%+享樂預算10%(旅遊+犒賞自己ŋ的奢侈品)

不同年齡層的投保對策

46歲以後

老後保障:年金養老險、殘扶險、長照險

31~45歲

加強保障:防癌險、特定傷病險、長期看護險、重大疾病險、新形態手術險、終身醫療險

30歲以下

基本保障:壽險或長期看護險、實支實付險、意外險、住院醫療險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65

報告:全球億萬富翁財富總額創歷史新高

盡管2015年的資本市場起伏不定,但嗅覺敏銳的富豪依舊能賺得盆滿缽滿。

從事富豪數據追蹤和排名的私人公司Wealth-X當地時間8月9日發布的最新億萬富翁人數調查顯示,全球範圍內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總額在2014~2015年期間增長了5.4%,至7.7萬億美元,為Wealth-X公司自統計以來的最高值。同時,全球億萬富翁的人數也大幅上升,與同期相比增加6.4%,達2473人。

作為一家追蹤富豪排名的公司,Wealth-X對於“高凈值人士”(UHNW)的定義為至少擁有3000萬美元的凈資產,而至少有10億美元以上凈資產的才能被定義為“億萬富翁”。報告認為,當前每295萬人中才會出現1個億萬富翁。

警惕市場動蕩

報告認為,億萬富翁人數增幅的出現主要源於代際間的財富繼承。如今,上世紀“嬰兒潮”的一輩已逐步開始將自己的財富傳遞給他們的繼承人。那些全部或者部分繼承了父輩凈財富的億萬富翁人數呈現年均29.9%的增幅。這也是全球所有億萬富翁中增幅最快的一部分。

當然,絕大部分億萬富豪還是需要通過企業家精神來維護自己擁有的財富。報告顯示,2015年,56%的億萬富翁是白手起家,87%的億萬富翁所擁有的部分財富是靠自己打拼而來。

但是,即便是身家過億的這些億萬富翁們其實也非常警惕市場的動蕩。自Wealth-X 2010年開始調查有所統計以來,去年,億萬富翁財富中的現金持有比例從之前的19.1%已上升至22.2%,為近5年來現金持有的最高比重。

此外,與2014年億萬富翁掌握全球近4%的財富相比,2015年這一比重稍有所滑落,為3.9%。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其他階層所掌握的財富總額開始逐漸拉近與億萬富翁間的距離。

當然,如果拿億萬富翁所擁有的7.7萬億美元的財富凈值與股市市值相比,還是相當傲人的,僅次於紐交所17萬億美元的市值。如果與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相比,7.7萬億美元也排在了美國(17.9萬億美元)與中國(11萬億美元)之後。

從地區分布來看,亞洲所擁有的億萬富翁人數與高凈值財富人數遠超世界其他地區,這兩項的占比分別為15.2%與19.6%。盡管歐洲地區的億萬富翁人數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4%,但擁有的財富總額卻有11%的下降。在北美,億萬富翁人數和財富凈值均有所增長,其中,億萬富翁人數增加了3.1%,財富凈值增加了8%。

性別差距猶在

盡管2015年億萬富翁的人數和所擁有的財富凈值較往年都有所增加,但是,其中的性別不平等依舊顯著。在億萬富翁人群中,盡管男性擁有的財富總額必定大於女性,但越來越大的性別差距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Wealth-X的報告顯示,全球每一位女性億萬富翁出現的同時,就有8.4位男性億萬富翁。即便是在148位新入選的高凈值人士中,也只有8位是女性。就財富總額來看,男性億萬富翁掌握的財富占總額的88.6%,較2014年的87.2%略有上升。

但是在財富來源方面,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56%的女性億萬富翁通過繼承躋身這一行列,當然,這也需要她們今後以企業家精神去打理這筆財富。

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在擁有的億萬富翁人數與高凈值財富人數比世界地其他地區都要多的亞洲,女性億萬富翁無論在人數還是財富凈值方面都與男性並駕齊驅。

Wealth-X公司客戶研究部主任戴維·巴克斯(David Barks)認為,就當前的市場來看,亞洲是個企業家精神蓬勃發展的地區,而且還誕生了許多女性億萬富翁。那些繼承了家族財富的女性正越來越多地將資金投入各種基金,然後尋找機會創立自己的企業或者進一步擴大家族財富。

比如,美國姑娘史黛西·舒斯特曼(Stacy Schusterman)就在2000年從其父親那里繼承了油氣勘探企業Samson。短短10年間,她就把公司打造成美國最大的私人油氣勘探企業,又在2011年以72億美元轉手出讓該企業。目前,根據Wealth-X的報告,史黛西擁有的財富總額約為1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21

“新財富私募TOP50”掌管近四千億 體量擴容對沖工具有限

一直以來,美國對沖基金大佬雖然神秘,卻仍難擋聚光燈的追逐——2015年“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上,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索羅斯、橋水基金的達里奧等20位對沖基金大佬紛紛入榜。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隨著金融工具的擴展、金融期貨和期權的推出,以及本土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作為另類投資主要形態之一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亦得到快速發展。值得註意的是,在資本圈以專業排名見長的新財富,七年來推出的第一份嶄新的榜單——“新財富中國最佳私募證券投資經理TOP50”,其管理資金總規模近四千億元。

全程參與此次評選調研的中國私募證券投資研究中心(CHFRC)主任、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教授嚴弘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根據其數據,2015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發行數量超過25000只,達到歷史高峰,已經遠遠超過美國對沖基金的產品數量。不過他也表示,中國私募證券行業仍面臨四大挑戰——缺乏準確完整的行業信息和數據;金融對沖工具有限;投資者結構有待改善;運營管理和風控有待加強。

(源自《新財富》)

私募基金體量不斷擴容

對比美國市場,中國私募證券基金的體量仍較小,但近幾年來已經呈現出迅猛追趕之勢,更不乏美國的對沖基金經理回國創業。

截至2014年底,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統計,資產規模在1.5億美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總計2694家,管理總規模達到9.96萬億美元,是中國同行的10倍以上;美國單只私募基金的規模平均為中國的7倍;中國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規模僅為美國同行的1/20;管理資產超過100億元的中國私募基金為85家,而美國為734家。

《新財富》指出,尚處於“青春期”的中國私募,潛力巨大。從2003年8月1日,國內首只陽光私募基金雲南信托—中國龍資本成立,到2014年2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實施,私募被真正賦予合法身份,再到2014年5月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明確提出“發展私募投資基金”,乃至2016年7月,楊愛斌的鵬揚投資實現私募轉公募、鵬揚基金設立獲批,都顯示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大,中國私募行業由此一步步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風口;到2016年6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已有10747家、管理的基金數量19447只、管理基金認繳規模22911億元。

(源自《新財富》、CHFRC)

相比2016年6月底公募基金管理的7.95萬億元資產,以及在中國泛資產管理市場里的占比,私募2萬億元的規模仍微不足道。光大銀行和波士頓咨詢的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國包括銀行理財、信托、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在內的泛資管機構管理的資產總規模約為93萬億元,以此計算,私募的資產規模僅占2.46%。

但初始的弱小,意味著追趕空間的充足。

在此次TOP50的遴選過程中,《新財富》也指出,在初選環節,按照5大策略分類、3個業績長度以及3個客觀標準進行篩選,從而做到把同一領域的投資人相互比對。即,從策略上,根據風險收益特性,把各基金分為股票多頭、股票量化、固定收益、宏觀對沖/CTA、組合基金5大類;從業績長度上,分為1年期、3年期和5年期,這充分考慮到,長跑冠軍不一定是短跑高手;從客觀標準上,選取了年收益率、夏普率和最大回撤3大指標,不僅僅比拼年收益率,更重要的是比拼剔除風險後的收益。

經過第一輪客觀指標的篩查,118位基金經理在海選中脫穎而出(一半擁有碩士學位,22.5%擁有博士學位)。最終上榜的TOP50人中,除了淡水泉趙軍、朱雀投資李華倫,以及剛剛獲準私募轉公募的鵬揚投資楊愛斌等已經在私募江湖揚名立萬的投資大佬,亦不乏新嶄露頭角的80後少壯派,像神州的牧辛宇、阿巴馬的崔海誌、招商資管的易海波、黑翼的陳澤浩/鄒倚天、興證資管的楊定光、泊通的盧洋等。

如今,伴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所覆蓋的投資領域和策略日益寬泛,私募投資已經日益告別草莽時代,成為一項專業化程度頗高的工作,加之監管加強所帶來的規範化,使得近年崛起的新生代私募基金經理群體已日趨專業化、高學歷化。

私募整體業績跑贏大盤

從業績方面來看,嚴弘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中國私募證券基金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整體業績(特別是風險調整後的收益)都優於傳統股票資產。

首先從長期累計收益看,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的近10年間,CHFRC私募綜合指數實現累計收益率173.84%,高於滬深300指數的54.52%,但低於中證500指數的254.74%(圖1)。從短期累計收益看,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的近3年間,該指數累計收益率為42.42%,依然優於滬深300同期的35.36%,遜於中證500的59.92%。

(源自《新財富》、CHFRC)

進一步對比可以發現,CHFRC私募綜合指數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顯著小於滬深300和中證500,說明私募基金的整體收益穩健很多。CHFRC私募綜合指數的夏普比率和索提諾比率也均明顯優於滬深300和滬深500,說明私募行業整體上的風險調整後收益顯著高於同期大盤。

嚴弘指出,經歷過牛市階段的快速上升,市場指數雖然收益較高,但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在市場大幅下跌之後,私募基金的整體回撤遠遠小於市場整體。這或可顯示私募基金整體上通過適當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策略,為投資者創造了價值。

呼籲股指期貨松綁

盡管中國私募證券基金蓬勃發展,但其仍面臨一些限制和挑戰,其中之一便是對沖工具有限。

公募基金更傾向於追求相對收益,只要業績優於大盤指數就行,而私募基金更傾向於追求絕對收益,其重要特點便是風險管理,相應的投資策略也常常將不想承擔的風險通過金融工具予以規避,即對沖。然而,目前國內能用的金融工具還不夠豐富,特別是期權品種非常有限。此外,股指期貨目前也受到了嚴格限制,流動性嚴重不足,導致正常對沖市場風險的手段不能使用,大大減少了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品種(如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的供給,給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帶來了很大挑戰。

去年6月16日至7月8日,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深度調整,一時間,各界人士對本次調整和流動性危機眾說紛紜,比如“股指期貨是引領股市下跌的元兇”。去年9月,中金所接連出臺嚴格限制股指期貨交易的措施。業內對此解讀稱,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

嚴弘認為,上述觀點不但沒有任何可靠的依據,甚至是本末倒置。“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作用是非常積極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市波動性,從而降低了系統性風險。在市場中如果投資者能對自己的多頭頭寸的市場風險有對沖機制,另外股指期貨所提供的套利機會又進一步增強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對提高股票市場流動性都會有所幫助。”

(圖為去年6月股災期間,以股指期貨作為風險管控工具的量化對沖型私募基金的業績大多獲得正收益)

即使在去年六七月份股市大動蕩的過程中,股指期貨也為市場提供減壓減震功能。根據CHFRC研究顯示,股指期貨在去年6月至8月股市動蕩中為市場減少相當於四千億人民幣拋售壓力,因為若基金經理有股指期貨進行保險的話,他們就不太會急於在現貨市場進行拋售。

“因此,私募基金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資本市場提供更好的避險工具,如更多的期貨和期權產品等在海外成熟市場久經考驗的風險管理工具。”嚴弘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6

青島財富管理中心50多項創新試點政策獲批準

青島市副市長董曉莉在今天山東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已經形成了“青島模式”。

2014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部門正式批複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該試驗區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加快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財富管理組織體系、市場體系、業務體系、環境體系、監管體系建設,推動財富管理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探索形成財富管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徑,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富管理體系,力爭將青島市建設成為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

關於“青島模式”,董曉莉列舉了幾個第一:國內第一家外商獨資互聯網保險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財富管理公司、第一家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第三支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以及國內大型金融機構財富管理子公司、私人銀行等一批新型財富管理機構紛紛落戶。

董曉莉特別強調青島財富管理中心的“探路”作用。她說,截至目前財富管理中心共有兩批50多項創新試點政策獲得國家批準,多項全國“第一單”落地實施,試驗田功能初步顯現。

董曉莉說,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已經實現跨境投資率先突破,出臺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辦法,國內首次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投資範圍擴大到境外二級市場、境外一級市場投資並購業務、有監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業務及其他業務,7支跨境基金進入註冊程序。

再則,青島財富管理中心這幾年來金融開放不斷擴大,在CEPA等框架下,取得設立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外資控股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政策許可,具備了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基礎和條件。在全國首創前置美元保證金賬戶制度,在多地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推廣複制。

同時,青島財富管理中心也在著力推進財富管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跨國集團人民幣集中運營管理、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等各類財富管理創新政策的實施,直接為青島帶來融資近380億元,增加未來融資能力480億元,為企業節約費用超過25億元。3次組織開展“銀行機構負責人走訪千家企業活動”,對接3200家企業個性化資金需求730億元。

2015年末,全市財富管理資產規模6816.2億元,較試驗區獲批前增長96%,並編制完成財富管理10大配套產業規劃,發展健康、教育、影視、體育、會展、時尚消費品零售、中介、慈善、高檔汽車、航空與郵輪遊艇等財富管理高端配套產業。

董曉莉認為,青島財富管理中心的運作帶動青島金融業“十二五”期間實現了倍增式跨越發展。

具體數據為:截至“十二五”末,青島金融機構和法人金融機構數量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和2.2倍;金融業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2.5倍,占GDP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存款余額、貸款余額、保費收入、證券交易額和上市企業數量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8倍、1.9倍、1.6倍、5.5倍和2倍。

今年上半年,青島市金融機構總數達到229家;新增存款近千億元,新增貸款過千億元;保費收入增速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列第一位;實現直接融資超過700億元,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市銀行不良額、不良率連續下降,成為全國同類城市中唯一連續5個季度實現不良“雙降”的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06

海外資產配置需求大​​​​​​​ 諾亞財富獲英國澤西島信托牌照

隨著內地投資者配置海外資產的需求的增大,諾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諾亞財富”,NOAH.NYSE)向前邁了一步,公司目前已獲得英國澤西島信托牌照,未來將借助剛成立的方舟信托(澤西)有限公司開展離岸信托業務,滿足投資者對海外資產的需求。

諾亞財富此次與澤西島當地最大的信托機構之一JTC公司合作,成為中國國內首家擁有離岸司法管轄地信托牌照並開展信托業務的獨立財富管理公司。

澤西島是英國三大皇家屬地之一,擁有獨立運作的法律體系和規章制度。澤西信托法具有允許委托人保留權力、允許永久性信托等特點,其信托和基金會等法律體系以及完備的配套產業為高凈值人士提供了良好的財富管理平臺。

諾亞財富集團總裁林國灃在揭牌儀式上稱,諾亞現時投放在香港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達180億元,公司主要客戶為內地擬到海外投資的投資者。去年內地用戶海外配置資產的比例達到近4.8%,預計2020年將升至9.4%。

林國灃表示,諾亞財富的高凈值客戶投資範圍一直很廣,不少客戶個人資產配置了15%至20%的比例到海外市場,同時諾亞的業務結構也在很快地變化,以往公司會很看重投資機會,而現在更看重為下一代做投資計劃,過去客戶很以產品為導向,但現在客戶更看重平臺。諾亞創立澤西島信托平臺,也是為了鞏固這種趨勢。

諾亞香港首席執行官劉亦浩稱,公司在投資配置的渠道方面已經作出不少工作,希望其投資組合可以在各行各業有更深入的覆蓋。在客戶投資方面,公司一般會推薦相關性不是很高的產品,這也是投資組合效用的體現,公司未來也計劃吸引香港的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