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7 10:31 編輯 中國糧油控股(00606):海外收購序幕來開,期待涅槃 作者:朱昉晨 ![]()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致力於成為農產品加工行業、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的領導者,成為中國快速增長的食品行業的一站式原料提供商。公司從事油籽、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小麥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為植物油、燃料乙醇、澱粉、甜味劑、大米、面粉、面條和面包、啤酒麥芽及動物飼料等。 ![]() 業務分析 油籽加工業務 中糧是國內最大的植物油和油籽粕生產商,主要品牌為福掌櫃、四海、喜盈盈、谷花。2013年中糧銷售植物油358.8萬噸(+23.9%),油籽粕540萬噸(-14.2%),實現收入575億港元。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將繼續支撐居民對蛋白的終端需求,在禽類規模化繁殖的前提下,油籽粕有望迎來較大需求增長。而隨著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日益成熟,中糧的高品質產品有望引來溢價,故此公司看好未來油籽加工業務的發展。 ![]() ![]() ![]() ![]() 上遊來看,大豆進口數量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對應著中糧下遊產品植物油銷售數量的增長;而對比大豆原材料價格和豆油、花生油價格發現,花生油價格相對比較平穩,而豆油卻持續走低,然而大豆價格在2013-2014年間並無出現線性下跌的走勢,作為中下遊的中糧勢必在油籽加工業務方面毛利率下降明顯,2010年中糧公布年報顯示油籽加工業務毛利率為1.7%,此後並未披露該業務毛利率,我們估計該業務目前毛利率會在0.8%-1%左右。2014年公司錯誤預判大豆走勢,在年初高價進口了大量大豆,然而下遊豆油價格持續走低,且期貨套保系統並沒有對沖風險,所以引起了凈利潤7.75億港元的虧損。 生化及生物燃料業務 2013年中糧生化業務收入89.65億港元,同比增長2.7%。玉米澱粉銷量145.5萬噸(-9.3%),甜味劑銷量57.8萬噸(+64.9%),不過玉米澱粉需求沒有明顯增長,故此價格依舊低迷。甜味劑受蔗糖價格下跌影響,價格一路走弱。 生物燃料業務收入65.491億港元,其實燃料乙醇銷量41.7萬噸(+13.3%),無水乙醇和食用酒精銷量18.3萬噸。 隨著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增長,燃料乙醇將迎來需求加速,公司看好未來燃料乙醇業務的盈利能力。 玉米澱粉方面,上遊的玉米產量增速明顯,超過消費量,將壓制上遊玉米價格;而從卓創農產品價格指數方面可以看出玉米澱粉自2015年起上升明顯,使得玉米加工的中糧能兩頭收益,提升毛利水平。甜味劑方面,上遊的白砂糖和下遊的甜味劑價格都有所回升,漲幅類似,能保持原毛利水平。燃料乙醇方面,雖然公司看好新能源車爆發增長帶動燃料乙醇需求,不過目前以燃料乙醇作為汽車燃料並不是我國市場主流,故此燃料乙醇的未來需求增長存在不確定性。該業務總毛利水平預計維持在10%以上。 大米加工及貿易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大米供應商,出口商及進口商,旗下有福臨門、五湖、金盈等品牌。2013年中糧大米業務收入77.449億港元(-12.7%),內銷108.1萬噸(-29.3%),外銷28.9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產品結構優化及工廠運營成熟,毛利率從6.2%上升至8.3%。 中糧大米占據市場份額5%左右,雖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遠未形成控制力。公司計劃豐富銷售渠道,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同時公司希望通過高端品牌“福臨門”來提升業務業績 ![]() ![]() ![]() 大米方面,早秈稻價格上升明顯,而小包裝大米和粳米價格卻沒有相對程度的上升,所以預計中糧2015年在大米毛利率方面會有所下降,預計在8%左右。銷量方面在2013年後國內大米消費量出現明顯上升,故此2015年中糧在大米方面收入有望迎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麥加工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小麥加工商,銷售面粉、幹面、面包等產品,旗下品牌為香雪和福臨門。2013年得益於小麥價格上漲和需求增速,公司收入85.602億港元(+45.7%),面粉銷量177.1萬噸(+36.7%),幹面銷售上升30.3%,面包銷量上升16.9%。 小麥業務方面擴充產能,新建工廠是公司的工作重點。未來成本消耗與產品結構優化將得到改善,同時公司將發揮面粉與下遊業務的資源共享優勢,來鞏固行業的領先地位。 小麥加工業務方面,小麥價格持續走低,而小包裝面粉以及標準面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預計2015年中糧小麥加工業務方面毛利可達到12%-15%左右,銷量方面近年來中糧銷售渠道拓寬,2015年銷量有望達到180-200萬噸的水平。 啤酒原料業務 中糧是中國領先的啤酒原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麥芽生產與銷售,內銷與銷往東南亞地區。2013年公司收入21.701億港元,麥芽銷量49.5萬噸。公司通過發揮供應鏈優勢,提升運營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持行業較高毛利率。 公司認為未來啤酒消費將向中、高端升級,對高品質麥芽的需求將使公司的業務如魚得水。 啤酒原料方面下遊的啤酒產量方面保持平穩,且公司預期的中、高端啤酒市場還未成熟,故此上遊麥芽價格可能波動較小,該業務保持原毛利水平15%。 ![]() ![]() 公司大事 2014-10 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渣打私募股權投資等財務投資人進行聯合投資,收國際糧商荷蘭尼德拉、來寶農業51%股權,中糧集團與跨國投資財團的投資比例為60%:40%,由中糧集團控股。兩次並購完成後,中糧集團資產超過570億美元,營收合計633億美元,倉儲能力1500萬噸,年加工能力84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4400萬噸,年糧食經營量1.5億噸。 荷蘭尼德拉收購價格:約14億美元 尼德拉1920年成立於荷蘭鹿特丹,是全球知名的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目前尼德拉在18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從事當地分銷和國際貿易業務,產品銷往全球60余個國家。其優勢在於在南美糧源的掌控能力,和種子業務的核心技術 來寶農業收購價格:16.4億美元 來寶農業是過去15年全球成長最快的糧食企業,從通過收購全球谷物貿易公司Andre&Co亞洲業務起家,已經逐步建立起具有縱向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覆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中國、印尼、南非、烏克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資產網絡。過去幾年,來寶農業通過集中新建和收購,在以南美、黑海為代表的糧源產地和以亞洲為代表的終端市場均布有油脂壓榨廠和精煉廠,全球糧油加工能力有較強基礎。來寶農業的大豆、糖、咖啡等產品在南美和全球市場有一定份額。2013年度,來寶農業經營量達到4500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美元 2014-1 旗下蒙牛收購雅士利51%的股權,聯合推動奶粉業務。31.75 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擴大奶源儲備。 2014-3 為配合國家“一路一帶”經濟戰略的落實,2014年中糧在與柬埔寨(簽訂10萬噸進口大米貿易備忘錄)、泰國等周邊國家政府合作項目中,發揮國家糧食進出口貿易主渠道作用,涉及大米貿易量100萬噸,。兩項貿易總金額超過六億美金。 2013-12 中糧增資附屬公司佳悅國際3.84億港元(碼頭項目、倉儲項目及蛋白飼料加工項目),增資中糧黃海4755萬港元(大豆加工以及油脂深加工項目),增資中糧欽州6800萬港元(主要生產“福臨門”、“福掌櫃”、“福之泉”、“香谷坊”等品牌食用油,“四海”牌豆粕、菜粕等糧油產品) 2013-3 華糧集團整體並入中糧集團。華糧集團的糧食收儲、物流設施體系納入中糧集團的整體戰略布局中,與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協同互補,從而不斷地提升中糧集團的行業地位。 厚樸基金
競爭對手 ![]() 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於1905年成立於美國,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狄克多市,原生是Archer Daniels,通過不斷地資本積累於1923年收購美國亞麻籽產物公司後更名為Archer Daniels Midland。此後一直在美國本地發展,至80年代已成為美國本地糧食巨頭之一,1983年進軍香港,1986年歐洲擴張,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通過不斷地收購,ADM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大豆壓榨商(商場份額30%-35%);美國最大的濕玉米加工商(市場份額約50%);全球最大的谷物和油籽聯合加工商;全球最大的乙醇生產商;美國最大的玉米原料添加劑生產商(市場份額60%);美國第二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23%);美國第二大谷物儲運商;美國第三大幹玉米加工商(其子公司Krause Milling占市場份額10%);全球第五或第六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9%)。ADM每年生產的面粉足夠烹制160億塊面包,每年生產的豆粕足夠餵養130億只小雞,是整個美國每年吃掉的燒雞數量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ADM對控制市場價格、商品套利和投機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在1974年就通過控制大豆價格讓美國政府損失1900萬美元,1995年ADM操縱玉米糖精和賴氨酸市場,賺得數億美元。ADM董事會副主席曾是巴菲特的兒子,因反壟斷調查,引咎辭職。 ADM至今在超過140個國家擁有470多個糧食采購地點,280多個加工廠,40多所創新研發中心,2500艘駁船,27400節鐵路車皮,600輛卡車,1300輛拖車和52艘遠洋船舶。 總結ADM的發展戰略,關鍵在於其“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的,兼具收儲、物流、貿易的全產業鏈閉環”模式。ADM將自己定位於產業鏈的采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環節,是農戶和全球消費者之間的鏈接者。公司首先在加工環節建立核心能力,以收儲、物流和貿易作支撐,最終建立起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達到對整條產業鏈的整體控制。 ADM在中國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益海集團,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超過40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該集團油籽年壓榨量達1000萬噸,油脂年精煉能力300萬噸,分提能力達100萬噸,出口豆粕占全國年出口總量的70%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金龍魚、鯉魚、胡姬花)。 Bunge 邦吉集團是 1818 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農業和食品企業,公司業務涵蓋化肥、農業、食品業、糖業和生物能源 4 個方面。目前公司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糧食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糧食加工與出口,邦吉還將營業範圍擴展到了紡織、化肥、油漆以及銀行等行業,工廠和業務遍及巴西、美國。 邦吉起家於20世紀70年代,首先公司將總部從荷蘭遷至更接近歐洲中心的比利時,逐漸掌握歐洲市場的話語權;接著隨著荷蘭的殖民地越發擴大,公司將總部遷移至世界大豆主產地巴西,完成對巴西市場農業的壟斷。1918年之後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逐漸掌握市場份額,並於1999年再次遷移總部至美國約懷特普萊恩市,2001年在美國完成上市。2000年和ADM一起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邦吉在南美的話語權非常強大,1946年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試圖去壓制邦吉及其它一些國內糧油的壟斷,並成立了貿易促進會,然而1955年以邦吉為首的巨頭控制選舉權,將胡安·裴隆趕下臺,解散了貿易促進會。1973年,裴隆重返治政舞臺,為達到目的,他又著手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委員會還沒正式成立,又被邦吉趕下臺。裴隆的妻子艾薇塔在裴隆去世後,不故多方反對,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1年後被推翻,自此,阿根廷谷物及肉類出口被邦吉為首的名營企業完全壟斷。並且邦吉的執行官在離開邦吉後多成為阿根廷的經濟部長。 邦吉的發展策略為建立起“種子-化肥-耕種-護養-收割-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也就是“農資+農場+終端”產業閉環模式,通過與農民合作,為農民提供高效化肥,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利用自己的貿易網絡,引導農產品進入市場,再通過自身的運輸、銷售(在主要城市興建港口)優勢,逐漸掌握世界糧食的話語權。 邦吉在中國的行動比較隱秘,較為熟知的就是邦吉在中國建有四座油籽壓榨廠,年大豆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左右。 Cargill 嘉吉集團與1865年在美國Iowa成立,公司從儲運業務起家,隨後進軍農業,並涉足工業、金融業,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私人控股公司,全球最大的谷物貿易/出口商(市場份額25%,相當於嘉吉每年出口5290萬噸谷物,合21.1億蒲式耳);美國最大的谷物倉儲商(擁有340個倉庫);全球最大的棉花貿易商;美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及高蛋白飼料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子公司Nutrena Mills);美國第二大濕玉米加工商;美國第二大大豆壓榨商;阿根廷第二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0%);美國第三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肉類包裝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豬肉包裝/屠宰商;美國第三大商業家畜養殖商;法國第三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5-18%);美國第六大火雞生產商。嘉吉飼養著35萬頭豬,1200萬只火雞以及3.12億只烤雞。在美國,嘉吉擁有420條駁船,11艘拖輪,有兩艘巨型內河運輸船舶航行於五大湖區,12艘遠洋運輸輪船,2000個鐵路罐車及2000個公路油罐車。嘉吉及其子公司管理著800個加工廠。在美國擁有500個營業部,海外有300個辦事處。業務範圍涉足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1865-1899年間,嘉吉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美國鐵路網的延伸,不斷尋找谷物產地,並於1925年擴張到加拿大、荷蘭、南美等國家,業務拓展到食品業、大豆加工、種子、植物油等,並於同時期進入芝加哥金融商品交易所核心地帶,嘉吉在1930年就引入無線電溝通網絡,使其在效率上大幅度領先於同行。1950年後嘉吉擴張至歐洲,進入食鹽領域。1975年後進入肉食業、鋼鐵、石油貿易、機械業、五金業等領域,與各種政府、農場以及ADM有著密切的合作。2000年後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快速占據農業產業鏈最高層,並進入玉米、塑料等領域。 嘉吉的策略是以供應鏈管理為主(Nistevo的物流網絡,利用Ntstevo的基於互聯網運輸執行力,提升物流效率,精細庫存管理),風險控制為輔(期貨套保,嘉吉公司在世界60個場所布有全球聯線(GPS)的通訊衛星,具有瞬時可知各國的谷物情報和天氣信息的情報收集能力,其能力堪比美國中央情報局)打造的農業貿易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對價格的敏感,風險的控制遠超其他3大巨頭,曾經一度因為掌控美國玉米價格被逐出期貨市場。嘉吉擁有一個強大的私人股權投資部門——嘉吉價值投資(CarVal Investors),在全球範圍內對不良貸款、破產證券和房地產進行收購和重組。此外,它還擁有自己的對沖基金,該基金的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名列世界最大對沖基金之列。許多華爾街知名交易員、銀行家和基金經理都曾在嘉吉的投資部門工作過。嘉吉還經營著一家美國排名前20的商品經紀公司,這家經紀公司在芝加哥及世界其他市場都有經營,比華爾街上的大多數經紀公司大得多。 此外嘉吉在1970年間就進入中國市場,為四大糧食中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巨頭,其對中國農產品供需的把控也非常強大。如今,嘉吉在中國已經有了超過50家獨資合資企業,上百家合作企業,擁有4家榨油廠,日壓榨量1.35萬噸(2010),另外在中國,嘉吉的動物營養業務擁有17家飼料廠,提供普瑞納、嘉吉、安億科、樂恩貝等飼料品牌。此外嘉吉和中國農民接觸密切,培訓農民掌握現代化的耕作以及農作物營養技術知識,擁有農民培訓中心50個,培訓農民近300萬人,培訓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每公頃的回報額提高了1000元到3000元。 Louis Dreyfus 路易達孚集團成立於1851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一家集農業、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集團,被稱為糧商中的”拿破侖“,目前為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出口商。 在歐洲發展百余年後,根深蒂固的路易達孚於1942年進軍巴西市場,先後啟動大豆壓榨、加工、精煉業務。1988年開展當地水果加工業務,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橙汁加工商。1989年擴展到咖啡業務,已成為世界前4的咖啡貿易商。隨後開展白糖和乙醇業務,並積極發展物流運輸能力,在桑托斯建立了自己的交運港口及倉庫,年倉儲能力達到38000立方米。路易達孚於1970年間開始逐漸布局亞洲市場,在東南亞,特別是糖商品的產銷上有著極強的控制力 路易達孚的策略是以農業、食品為中心,逐漸擴展至大宗商品貿易與金融業,通過貿易和金融,進一步鞏固自己在糧食市場中的地位。路易達孚也許是四大糧商中最重視通過金融市場來平衡風險的,從1994年起就是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自營會員,由於這兩大市場尚未成熟,路易達孚便在其中如魚得水,以棉花為例,由於中國的棉花行業相對封閉,因此其早期的市場行情也不易把握,路易達孚自身完善的期貨交易機制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通過紐約和鄭州兩個棉花期貨市場進行跨市操作,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同時又利用現貨市場進行配合,即用進口棉和國內收購加工的倉單棉,影響國內現貨市場價格,最終實現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上的雙重收益,此外路易達孚並導演了中國2004年大豆危機等一系列事件。國際市場上,路易達孚還在金融市場交易著電力、天然氣、石油及石油產品。 路易達孚在中國已遍布在從上海到新疆24個省,占據了所有重要據點,經營範圍幾乎涉及整個農產品產業鏈,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棉花和谷物貿易公司,占中國棉花進口份額的10%;中國最大橙汁供應商之一;中國油籽壓榨市場2-3%的份額。 中糧的布局與反擊 2006年收購中谷糧油集團公司,2013年收購華糧集團,從而完成了中糧貿易公司的組建,控制了港口就等於卡死了出口的開關、控制了倉儲等物流環節就掌握了糧食流向的命脈,中糧自此完成了國內糧食話語權的壟斷地位。一位中糧高管指出:“目前的全球格局是美洲向亞洲流,大洋洲也是出口地區,黑海地區也逐漸成為糧食流出地區。非洲資源豐富,但短期內還是糧食流進地區,未來這一格局會逐漸改變。”言下之意,中糧選定的主戰場顯然應該是南美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兩個主要農產地國家。2014年,中糧收購尼德拉、來寶農業,尼德拉在阿根廷等地區的糧油食品貿易已進行多年,來寶農業在南美市場也有采購能力,其在阿根廷Timbues有港口和壓榨廠。這兩筆收購使得中糧在南美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從四大糧商歷史發展來看,其主要根據地都集中在巴西、阿根廷,一旦中糧能在南美占據一定話語權,就能和四大糧商達到旗鼓相當的水平。 中糧的不足 農產品期貨套保 從競爭對手四大糧商的策略來看,路易達孚對期貨市場最為重視,其次為嘉吉、邦吉、ADM,從披露的財報看出,四大糧商每年從金融市場獲利頗豐。而這恰恰是中糧的不足之處,中糧財報可以看出,中糧對於期貨套保對沖並不重視,策略是走單邊來對賭市場。 ![]() ![]() 2010上半年,中糧通過大豆等期貨業務使毛利率高出同業約10個百分點,而下半年卻因為大豆等農產品套期保值產生期貨虧損,而現貨市場上的大豆必須壓榨成大豆油並經過包裝後成為小包裝食用油在市場上銷售給消費者,利潤才能變現,故此現貨市場上的利潤能否實現還有不少未知數,若食用油現貨市場不緊張,中糧將遭遇戴維斯雙殺。 2014年業績預告顯示中糧虧損7.75億港元,主要因為誤判國際市場大豆走勢,高價買入了大量大豆,我們預計公司出現了和2010年同樣的狀況,故此加強期貨業務方面的風控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港口控制權 四大糧商在歐美,特別是南美擁有多處自己投資建設的港口。中糧方面通過收購華糧重組,出巨資在天津等地建設自己的港口物流公司後已基本掌握國內港口的掌控權,一路一帶政策也能幫助中糧擴軍到東南亞。南美作為大豆、玉米、可可、咖啡、小麥等主要出口地,戰略意義尤為重要,中糧通過收購尼德拉能掌握部分小港口(Timbus),但和四大糧商比,依然有很大的不足。 上遊原材料與下遊產品的定價權 四大糧商過去通過給土地所有者發放生產貸款的方式,控制了大豆的供給;通過港口、倉儲、運輸等交通設施控制了中間的費用價格;再通過金融市場和供需關系控制下遊產品價格。而許多中國企業,包括中糧的業務在中遊-加工業務上,中遊對上下遊的價格敏感性較高,風險把控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倍國外糧商完成雙殺,如2003年的大豆價格暴漲暴跌(中國企業買入前暴漲,買入後暴跌)。 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很可能是中糧收購海外資產的序幕,未來中糧可能進行更多的資產收購,來完成對上下遊更多的控制權,從而掌握部分糧食供給,達到在國際市場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 總結 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中國糧油控股通過近年來的多次並購重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農產品貿易商,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不僅從公司角度還是政治層面上都反映出中糧走出中國、進軍國際市場,並逐步掌握農產品定價權的雄心。 與四大糧商相比,中糧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港口物流、期貨套保和上下遊定價權方面。港口物流,通過一路一帶政策中糧能逐漸擴張到東南亞,南美方面中糧也通過尼德拉這個口子積極擴張,未來的增速是可以預期的。期貨套保方面中糧可能與遠大集團合作,通過掌握的農產品供需信息,做出套保方案,從而保持凈利率水平在1.5%左右。定價權方面中糧會積極收購優質資產,逐漸控制上下遊資產,來完成對糧商供給的控制。 尼德拉與來寶農業預期3-5年內會和中糧完成整合重組,屆時中糧很可能在收入上超越邦吉和路易達孚,成為僅次於嘉吉和ADM的世界第三大農產品貿易集團,所以我們對中糧未來的發展保持樂觀態度。 來源:倍霖山觀察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6 15:34 編輯 是逃頂還是另有布局?海外資金驟現2000年來最大單周流出 作者:李慧勇、李一民 EPFR資金流向數據顯示,4月16日-4月22日,全球資金本周大幅流出,刷新2000年以來最大單周流出量。當周錄得38.14億美元凈流出,上周短暫凈流入2.25億美元,回顧歷史上類似的流出規模曾出現在2007年3月(32.38億美元)、2008年1月(26.37億美元)以及2014年12月(24.77億美元)。 本輪外資的大幅撤出其實不是突然才開始,實際上從2015年3月起的周均流出量早已達到18億美元級別。上周日央行宣布降準100bp,可能會被海外資金理解為政策放松預期的兌現,此外恒生AH股溢價延續升勢,適當減持A股轉配H股已成為外資普遍認可的操作方向。同期,受也門局勢影響,本周油價大幅上揚,這些都進一步拉動國際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本周四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跌至49.2,創下12個月以來新低,顯示中國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行業通縮壓力上升。外資在全球配置中更加看重基本面與風險收益比,謹慎情緒加劇,流出中國的趨勢可能還會延續,從本周的銀行結售匯、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外匯占款等多項數據均可驗證。 原因及邏輯: 中國市場方面,本周全球資金大幅流出。4月22日當周錄得38.14億美元凈流出,為2000年以來最大單周流出量,上周為凈流入2.25億美元。截止4月22日當周,四周均值為流出16.69億美元,而上期均值為流出13.09億美元。資金大量流出中國股票ETF,當周錄得35.95億美元凈流出,為2002年以來單周最大流出量,上周為流入3.37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債券,當周錄得2.67億美元凈流入,上周為流出0.35億美元。 香港市場方面,全球資金連續第五周流入香港股票,但規模有所減小。4月22日當周錄得0.24億美元凈流入,上周為流入4.86億美元,四周流入均值2.23億美元,上周均值為2.29億美元。本周資金繼續流入香港股票ETF,4月22日當周錄得0.69億美元凈流入,上周為流入4.48億美元。 滬港通方面,4月17日-4月23日,港股通額度共使用103.97億元,較上一周小幅下降;滬股通額度共使用29.61億元;4月17日-4月23日,港股通日均使用額度為20.79億元,滬股通日均使用為5.92億元,均不及上周水平。 匯率方面,受本周央行降準影響,人民幣小幅貶值,本周四人民幣即期匯率收於6.1980,較上周四環比上升0.2%;由於人民幣將參與IMF的SDR評議,央行竭力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本周四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1281,較上周四下調24個基點。雖然外部環境不佳,資金流出壓力加劇,但我們仍預計接下來央行會盡力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幣匯率將在現有水平上震蕩。 受經濟數據影響,全球資金本周大幅流出中國股票。4月22日當周錄得約38.14億美元凈流出,為2000年以來最大單周流出量,上周為凈流入2.25億美元。截止4月22日當周,四周均值為流出16.69億美元,而上期均值為流出13.09億美元。 ![]() 4月22日當周資金大幅流出中國股票。全球資金小幅流入中國債券,中國債券4月22日當周錄得約2.67億美元凈流入。這反映市場預期未來中國利率會繼續走低。 ![]() [1] EPFR統計下,流入中國股票/債券的資金是指全球基金投資於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於中國的公司發行的股票/債券的資金流向,而所謂資金流向是指該基金的凈投資額按該基金投資於某類資產倉位折算後得到流入該類資產的資金,剔除了基金資產增值和匯率變化,並統一折算成美元。其中,流入中國股票的資金包括QFII、RQFII等外資以及中國ETF投資於A股、B股和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資金部分,而流入中國債券的基金包括QFII、RQFII等外資投資於中國債券、點心債券、熊貓債券的資金(90%左右投資A股)。滬港通統計詳見圖17 [2]四周均值計算為向前移動平均,當周數據為上周三到本周三。 受流動性釋放的沖擊,中國的牛市行情仍在繼續,本周上證指數站上4400點,再一次刷新7年內新高。 ![]() 全球資金連續第五周流入香港股票,但額度有所縮小。4月22日當周錄得約2396萬美元凈流入,上周約為流入4.86億美元。恒生指數高位震蕩,截止4月22日收盤時,恒生指數收於27933.85點。 ![]() 本周資金大幅流出中國股票ETF。4月22日當周錄得約35.95億美元凈流出,為2002年以來單周最大流出量。 ![]() 資金本周繼續流入香港股票ETF,4月22日當周錄得約6931萬美元凈流入。 ![]() 金融仍是外資最為青睞的行業,工業、IT、醫療等占比快速增加,現金、能源、電信等占比快速降低。 ![]() 金融仍是外資最為青睞的行業,工業、IT、必選醫療等占比快速增加,現金、能源、電信等占比快速降低。 ![]() 3月資金流入材料、工業、醫療、IT、電信和其他等行業,現金、能源、可選消費、必選消費和公用事業則出現流出。註意到現金出現大幅流出。 ![]() 3月資金流入材料、工業、醫療、IT等行業,現金、能源、可選消費、必選消費、電信、金融、公用事業和其他則出現流出。 ![]() 3月資金繼續流出中國股債,但規模環比2月大幅上升,3月外匯占款數據繼續呈現資金大幅流出的格局,跨境資金流向不盡如人意。 ![]() 3月中美利差在2月的基礎上大幅上升。隨著美聯儲加息的逐步確定,美元進一步走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其下行趨勢。反觀國內,經濟下行的風險和連續的貨幣寬松政策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走弱的趨勢。 ![]() 3月美聯儲總資產在2月的基礎上微幅上升,隨著美聯儲加息的臨近,美聯儲總資產的大幅擴張時代或將漸行漸遠。但隨著歐央行QE的啟動和全球寬松大幕開啟,全球流動性有望進一步寬松。 3月FOMC顯示官員們就6月加息是否加息意見存分歧,但總體已做好了2015年內加息的準備,因此隨後美元走強,非美貨幣和大宗商品普跌。 ![]() 3月中國政府信用CDS有所上升,體現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的擔憂,全球投資者認為中國債務違約風險因此而有所提高。 ![]() 本周,受美國新屋銷售數據不及預期影響,美元指數下行,人民幣即期匯率小幅貶值,即期與中間價偏離幅度小幅回調,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即期匯率逐漸離開了跌停板,顯示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緩解,中間價確定仍以隨行就市為主。我們預測即期與中間價偏離幅度將會延續目前的態勢並逐步縮小。 ![]() 本周人民幣即期匯率繼續小幅貶值。由於5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審議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而這也將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雖然人民幣仍然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中國政府應該會盡力維持其匯率穩定,尤其是把握、住中間價的指導作用。 ![]() [3]人民幣收盤價對中間價偏離幅度=(即期匯率/中間價-1)*100,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偏離幅度為正代表匯率波動由中間價帶動,為負代表匯率波動由市場帶動。貶值過程中則反之。 ![]() 4月17日-4月23日,港股通額度共使用103.97億元,較上一周小幅下降;滬股通額度共使用29.61億元。4月17日-4月23日,港股通日均使用額度為20.79億元,滬股通日均使用為5.92億元,均較上周水平有所下降。 ![]() [4]正如我們在註釋1中說明的一樣,EPFR統計的流入中國資產的資金流向,是指在基金產品募集書中明確說明分配於中國市場的投資份額(FundAllocation),乘以該基金當期已使用的總規模(Fund Flows),考慮到倉位與申贖情況進行折算,得到流入中國資產的資金(Country Flows)。這一計算方法在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前後並沒有調整。由於全球資金是否使用滬港通僅僅是渠道方式的變化,與原定的產品投向並無關系,因此我們猜測EPFR的統計數據是包括了滬港通的資金流動,卻很難單獨剔除出來做分析,建議仍以滬港兩地交易所官方數據作為跟蹤基準。 (/申萬宏源) |
【海外策略】美國一季度GDP大幅低於預期;4月份FOMC波瀾不驚 大家好!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為期兩天(4月28 ~29日)的美聯儲FOMC議息會議落下帷幕,會後公布了會議聲明。整體來看,此次會議顯得波瀾不驚,並沒有透露出太多新信息,這也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由於此前一季度數據明顯偏弱,使得投資者對於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點的預期已經大幅推後(當前期貨市場所隱含的首次加息預期為2016年3月),再加上4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尚未披露,無法提供更多新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因此美聯儲選擇維持此前基調不變也在情理之中。 出口和投資拖累美國一季度GDP大幅走低;強勢美元、寒冷天氣和油價大跌是主要原因 在FOMC會議聲明公布之前,昨天夜里公布了美國一季度GDP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年化環比增速僅為0.2%,顯著低於1%的市場一致預期的中位數,大幅低於2014年四季度2.2%的增速。主要的拖累來自私人部門投資和凈出口,分別拉低GDP增速0.4和1.3個百分點;消費的雖然仍為正貢獻,但相比去年四季度也大幅下滑。 雖然經濟動能放緩早有征兆(進入一季度以來,一系列主要經濟數據,如制造業PMI、工業生產、新屋銷售、非農就業、甚至耐用品訂單均普遍偏弱)、且市場對此也早有預期,但一季度GDP數據如此疲弱還是有些令投資者感到意外。此前美國聯邦利率期貨所隱含的加息預期已經被大幅推後至2016年3月,如此差的GDP數據公布後,可能會使得此前市場上頗為流行的認為6月份首次加息的觀點在短期內變得更加渺茫。 但是一季度GDP數據反應的是已經過去的情況,是“過去時”,對未來的參考意義不大。恰恰相反,如此差的數據,不出意外的話,可能意味著未來經濟反彈的幅度或將更為迅速(主要的動力將來自寒冷天氣和強勢美元影響的減退、以及油價下跌帶來的正面效果的逐步顯現)。而在短暫的擾動後,經濟企穩反彈可能會使得加息預期再度卷土重來,投資者對於加息預期的波動也將明顯增大,特別是考慮到美聯儲更多依賴數據變化靈活決定加息時點的方式(DataDependent),而這將不利於股票市場的表現。所以說,對於股票市場而言,4月份的FOMC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次相對平緩而波瀾不驚的議息會議。 此次FOMC會議值得關註的6點信息 仔細研讀此次FOMC會議的聲明,我們梳理出以下幾點內容值得關註: 1) 對未來利率水平的前瞻指引:委員會認為當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同時有理由相信通脹將在中期重回2%的目標時,將是加息的適當時機。與3月份申明沒有變化; 2) 對於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在冬季放緩,部分是由於暫時性原因(transitory factors),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房地產部門複蘇進程依然緩慢,出口下行。這相比3月份聲明中認為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趨緩(moderate somewhat),企業投資仍在上升(advancing)的措辭明顯偏負面,這也是對一季度一系列偏弱的經濟數據的回應。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一措辭略微偏向鴿派。但美聯儲委員同時強調經濟的放緩部分是由於暫時性因素的影響,也表明其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持其政策決定。 3) 勞動力市場:與3月份聲明中認為“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形繼續下降”不同的是,此次委員們認為“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形沒有明顯改變”(littlechanged),主要是由於3月份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不及預期,偏向鴿派; 4) 通脹水平:與3月份略微不同的是,在此次聲明中,委員們認為“通脹持續低於委員會的長期目標(run below)”,而非“進一步回落(declined further)”,這表明委員們可能認為未來通脹水平將逐漸企穩回升,略偏鷹派; 在聲明中,委員們表示雖然短期內通脹水平仍將維持目前低位,但隨著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改善、能源和進口價格下跌等暫時性因素的消退,通脹水平中期內將逐步回升到2%的水平。 5) 對於全球市場:此次聲明繼續將“國際形勢(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納入到美聯儲評估利率水平的考察範圍之內,維持不變; 6) 反對票情況:此次聲明並沒有委員投反對票,維持不變。 重申加息或晚於預期;但由於未來“預期差”的變化,股票市場波動可能上升;短期仍然維持謹慎,同時不看好成長股的相對表現 由於受到明顯偏弱的一季度GDP數據和隨後FOMC議息會議聲明的共同影響,美元走弱、歐元走強,美國國債收益率明顯攀升;但是股票市場表現的較為糾結,全天起伏波動,收盤小幅收跌-0.4%。 考慮到目前相對疲弱的經濟形勢,以及前期美元升值已經實質上帶來的緊縮效果使得美聯儲在調整利率政策上並不顯得那麽緊迫,我們重申從2014年10月份以來一直強調的觀點,即美聯儲首次加息可能會來的更晚,晚於市場預期。 但是對於美股市場而言,更重要的變量是投資者與美聯儲之間的“預期差”。正如我們此前在3月份FOMC議息會議點評中提到的“美聯儲表達出的更為靈活的依賴數據來決定加息時點的信號,實際上增加了市場預期與美聯儲之間出現偏差的可能性,進而可能加劇市場的波動”。實際上,昨天美股市場的走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資者相對糾結的心理狀態。雖然此次FOMC會議並沒有提供除了投資者已經知道的經濟偏弱以外的其他重要或者明確的信號,但這反而給市場留下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因此,對於短期美股市場而言,我們重申相對謹慎的觀點,認為市場可能仍將維持震蕩的走勢、波動上升,主要原因在於當前估值偏高,而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進程不支持估值的進一步大幅擴張(整體貨幣政策大方向已經確定)。與此同時,市場在相對高的估值上,也更容易受到預期差和外部風險的擾動,因此預計波動也會明顯上升。同時我們不看好美股市場成長股相對價值股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未來經濟企穩複蘇和貨幣政策邊際上收緊都不利於成長的表現(詳細分析請參見4月27日發表的策略報告《納指重回歷史高點,但我們對成長沒那麽樂觀》)。 (來自中金海外)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貪官多往哪逃? (向春/圖)
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的兒子、位列100名外逃人員紅色通緝令之中的程慕陽,“在溫哥華很活躍,有很多大的地產項目”。
“張曙光在活動上表現很低調,別人只知道他的名字,但不知道他的來歷。”
“因為西方國家對程序比較看重,除非再走一遍司法程序,才有可能取消掉在逃官員的移民身份。”
2015年4月22日,中紀委網站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涉案人員名單。
這份名單,是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按照中國“天網行動”的統一部署,發布的紅色通緝令。紅色通緝令是由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的國際通報,因通報左上角的紅色國際刑警徽而得名,通緝對象是有關國家法律部門已發出逮捕令、要求成員國引渡的在逃犯。除了紅色通緝令,還有藍色、綠色、黃色、黑色、橙色和紫色通緝令,紅色屬最高級別。
按照100名“貪官”外逃的國家來看,美國名列第一,共有40人可能逃往該國。可能逃往加拿大的人數排名第二,為26人。此外,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和新加坡都是外逃人員相對集中的國家。
這些“貪官”為什麽會逃往這些國家,他們在海外的生存狀況又是如何?
“爸爸給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別人眼里他是成功的商人,但他一直很謙虛,從不輕言放棄……”2015年初,當面對加拿大華文媒體的訪問時,漂亮且自信的女大學生程頌蓮如是回答。
程頌蓮是加拿大聯邦青年自由黨卑詩省分部主席。作為一名年輕的華人政治領袖,程頌蓮受到矚目並不難理解。當中國發出紅色通緝令之後,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更受人關註:她是原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的孫女,她口中的“爸爸”則是程維高的兒子、位列100名外逃人員紅色通緝令之中的程慕陽。
據國際刑警組織官網資料,程慕陽1969年出生於江蘇常州,身高1.77米,會講普通話和英語,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離開中國前,他是北方國際廣告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香港佳達利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0年8月,程慕陽經香港逃亡加拿大,居住至今。目前,他以涉嫌貪汙和窩藏轉移贓物罪名,遭到國際刑警組織全球通緝。
“他在溫哥華很活躍,有很多大的地產項目。”一位曾經接觸過程慕陽的溫哥華政界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曾經去過程慕陽在溫哥華的公司,跟他交談過,“程慕陽跟加拿大政界混得很熟,也捐了不少錢。他希望自己的案子發生一些變化。”
程慕陽只是特例,多數外逃加拿大貪官都很低調,只與圈子里的人交往。有時,外逃官員會跟有錢人出沒在高檔中餐廳里,但卻極少參與華人社區活動。上述溫哥華政界人士接觸過一些中國處級和廳級幹部,他發現這些官員只讓老婆孩子跟外界接觸,自己不會拋頭露面,“頂多去賭場偶爾玩一把,其他地方一概不去”。
外逃加拿大的中國貪官主要生活在溫哥華和多倫多,兩個城市的優點明顯——華人社區集中,沒有語言障礙。加拿大《環球華報》總編輯黃運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外逃人員在溫哥華主要居住在兩個地方,一處是距離溫哥華三十多公里的衛星城,那里的房價比溫哥華最好的區稍低一點,消費水平與市區相當,“風景優美,重要的是比較隱蔽”。
另外一處貪官聚集區在西溫哥華,那里與溫哥華市區只隔一座五公里的跨海大橋。“那里都是全海景大豪宅,可直接看到太平洋。傳統上都是英國貴族住的地方,現在基本上是華人住。”黃運榮透露,“那里房子比較大,是溫哥華最貴的地區,一套大約三四百萬加幣(1加幣約合5元人民幣),有些甚至要一千萬加幣。因為只有一條路通進去,平常不會有閑雜人等過去。”
外逃到加拿大的貪官基本以花老本為主。有些資金雄厚者看準加拿大房地產市場比較紅火的時機,靠做房地產生意賺了不少錢。另有一批官員絕不出頭,只讓老婆出面打理生意。有的兒女已經成人,則可以直接靠他們贍養。
像程慕陽一樣,將自己女兒推上加拿大政治前臺的外逃涉案人員,絕對是異數。2015年最新一期華文媒體《先楓周刊》,就是以程頌蓮甜美可人的形象作為封面。這篇名為《有夢趁早追》的文章里介紹:英文名叫Linda的程頌蓮是家中長女,爸爸是江蘇人,母親是內蒙古人,“身上集合了北方的豪邁大氣和南方的輕靈溫婉”。
程頌蓮生於香港,4歲來到加拿大溫哥華。她高中畢業於溫西著名私校約克豪斯,如今是卑詩大學UBC政治科學一年級學生。程頌蓮覺得自己受父親影響很深,“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跟我講很多新聞,培養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讓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談到自己未來誌向時,程頌蓮說,“想當律師,因為希望可以利用司法制度去維護公平公正,幫助客戶爭取應有的利益。”
毗鄰加拿大的美國,是中國外逃貪官人數最多的國家。貪官們多喜歡生活在華人較多的洛杉磯、紐約等地。
作為旅居洛杉磯十多年的華人,張翔(化名)經常與來自國內的官員和富人打交道。通常美國住什麽區就是什麽身份的人,華人社區公寓一般價值幾十萬美金,大多數普通華人家庭都居住於此。張翔發現,有一定“身份”的華人不願住華人社區,“主要是目標太大,容易碰到熟人,他們住在洛杉磯旁邊的馬利布,那里一個別墅要賣四五百萬美金。”
生活在馬利布其實並不方便。許多中國人為了見朋友,不得不開車一兩個小時,跑到洛杉磯的華人社區吃飯、喝茶。對於過去,這些頗有背景的華人常常諱莫如深。然而只要仔細留意他們的言談舉止,張翔明顯感覺得出,他們多數有官方背景,“看女士比較明顯,手上動輒拿十幾萬美金的名牌包。”
與加拿大的外逃貪官一樣,無論是否在國內涉及案件,在美國的官員及其家屬,都不事張揚。美國華文媒體《世界日報》的一位資深編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通常這些人都特別低調,像做地下工作。”
美國另一位華文媒體女士透露,她在本世紀初前後,曾經在洛杉磯華人社區舉行的迎新春活動上,見過原鐵道部涉案官員張曙光。“張曙光在活動上表現很低調,別人只知道他的名字,但不知道他的來歷。”她說,後來就很少有知名貪官曝光了。
由於對自己家庭背景非常敏感,從外在表現看,官員親屬們在美國生活時與常人無異。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劉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的班上有許多中國學生,很多都來自官員家庭,“平時跟他們來往不會談及家庭,你也不可能知道,對方的父母有沒有因為貪腐而遭查處。”
即便是真的外逃貪官,他們在美國也不做事。倒是許多官太太非常活躍,他們在美國做“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主要依靠國內資源,拿到訂單後在美國采購。“他們都是做涉及壟斷行業的生意,官太太也不會親自出面,只要找個美國當地的公司全權代理就行。”
張翔就認識一個官太太,她在美國籃球明星科比·布萊恩特的住宅旁邊,花五百萬美金買了一棟豪宅。平時她什麽也不做,就在她的大房子里接待國內來的各種官員,她常常炫耀地談及最近又接待了國內某個官員,“不過,最近她提得明顯少了”。
前些日子,張翔在洛杉磯參加了一位國內某二線城市市長女兒的婚禮。婚禮花費十幾萬美金,著實把美國人嚇了一跳:婚禮的攝像師、化妝師都是美國頂尖級別,車輛、婚宴場地也是當地一流,“對中國人來說婚禮花個一百萬不算什麽,但在外國人眼里已經很奢侈了。”
雖然如此風光,但是鑒於目前國內如火如荼的反腐形勢,這位市長女兒已經決定不回國了,“說不定她父親今天還在臺上講話,明天就進去了。自己萬一回去了,就全進去了。”張翔認為,判斷一個官員出事與否,主要看他家人的回國頻率,“有些人可能在觀望或者等待,一年中一兩個月在美國,多數時間在內地或香港。總體來看,真正出事的還是少。”
其實,洛杉磯並非貪官最為理想的避風港,生活不便是重要原因。一位久居紐約的華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福建廣東那邊的貪官一旦出事,基本上都往紐約跑,因為紐約有老華僑,有根基。
“紐約就是城市,跟上海和北京差不多,可以坐地鐵,不開車也行。”上述紐約華商透露,紐約生活很方便,華人多,講中文,“即便是生活成本高,房價高,但對他們來說都不算什麽。”
新西蘭也是中國外逃人員喜歡去的國家之一。在那里,具有“中國偉哥之父”稱號的閆永明表現最為高調。
閆永明是通化金馬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2001年11月,他因涉嫌職務犯罪而逃到新西蘭。到新西蘭後,閆永明改名為劉陽,憑借從國內帶來的雄厚資金,在新西蘭過得非常滋潤。
閆永明投資了很多房地產,在許多餐廳也有股份,並且還跟政界保持了良好關系。據一位新西蘭華文媒體記者透露:“一些政客舉辦選舉造勢活動時,經常被閆永明邀請到他在奧克蘭南區的餐廳舉辦。2005年,國際刑警組織曾經發出針對閆永明的紅色通緝令,但他依靠當地律師以及移民中介的強大遊說能力,最終讓自己安然過關。”
“他之前經常去賭場,生活也比較奢侈,比較放蕩。”旅居奧克蘭多年的華人李旭明(化名)曾經多次接觸過閆永明,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可能是得到了風聲,近一年多來,閆永明都不是非常高調。從今年3月份開始,閆永明就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了。”
中國涉案人員出逃的路徑不一而足。比如閆永明,當初他是以所謂的政治避難為名逃到新西蘭。還有相當一批人準備已久,很早就把錢轉出國,然後通過移民中介把移民身份辦下來。有人總結過貪官外逃的七步法:轉移資產→家屬先行→準備護照→瘋狂撈錢→辭職/不辭而別→藏匿住所→獲得新身份。公開報道中,多數外逃人員選擇將香港作為中轉站,從香港離境後再輾轉其他國家。像程維高之子程慕陽,就是從香港轉道去往加拿大。
“在新西蘭,如果通過了移民申請,只要沒有人舉報,移民局不會去查他。”李旭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因為西方國家對程序比較看重,除非再走一遍司法程序,才有可能取消掉在逃官員的移民身份。”
原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主任高山,在2004年外逃加拿大時,為了盡可能不被發現,讓他的妻子作為主申請人移民。“高山的名字是真的,但有些經歷他沒有寫進去,這也是中國移民的常態。” 加拿大《環球華報》總編輯黃運榮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移民顧問也會教他們不該寫的不要寫,所以他們的經歷並沒有完整備案。”
“加拿大地廣人稀,如果外逃貪官行事低調,在一個小鎮上安穩地過上一輩子也未必有人會發現。”黃運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不是2006年10月高山與他人發生一場車禍,他也不會意外被曝光。
即便如此,中國公安部門又花了六年時間,才迫使高山主動回國投案自首。
為什麽外逃人員喜歡將美國和加拿大作為藏身地?
這主要源於國際法的規定:除非兩國簽署引渡條約,一個國家並不負有必須為他國引渡罪犯的義務。截止到2014年6月,中國跟38個國家簽署雙邊引渡條約,但主要集中在亞洲及發展中國家,美國、加拿大等官員外逃重災區均不在其列。
從2004年至今,美國僅向中國遣返過兩名貪官,分別是原中國銀行開平支行行長余振東和原黑龍江體改委主任宋士合。兩名外逃人員之所以能被成功遣返,並非因貪汙問題,而是兩人非法進入美國境內,涉嫌簽證欺詐。例如余振東就是被美國政府以簽證欺詐、洗錢、非法入境等罪名起訴。
加拿大與中國至今也沒有簽署引渡條約,“只是簽了打擊經濟罪犯的合作協議,”上述溫哥華政界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加拿大幫中國如果追回贓款,加拿大也可以拿一點,中國也可以退回一點。”
西方國家與中國的法律體系不同,很多加拿大本地人對中國的司法制度存在疑惑。“前段時間溫哥華有個官司,一個來自中國的騙子,在國內犯過多起民事和刑事案件,並且坐過牢。”黃運榮舉例說,“這個中國騙子在加拿大繼續行騙結果被抓,法庭竟然覺得他在中國的記錄不能作準。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的法律不公正,反而應該保護他。”
“總體來看,新西蘭還是比較支持中國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雖然有不少中國外逃貪官,但這兩國和加拿大不一樣,加拿大跟得美國太緊。”新西蘭華人李旭明說,過去中國與新西蘭在追逃方面合作有兩大制約因素,一是兩國合作機構不對等,新西蘭是多黨制國家,其司法部不太好與中紀委對接;二是中國可能會對貪官判處死刑,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沒有死刑,讓他們在遣返中國逃犯時會面對國內不小壓力。
2014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時,提到了司法合作問題,這讓中國與大洋洲兩國在引渡外逃貪官上已不再有障礙。一位澳大利亞華人社團領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公布100人的在逃人員名單後,中方跟澳大利亞互動密切,“有消息說,近期會有中國官員赴澳大利亞探討此事。”
為了阻止更多來自中國的貪官移民,新西蘭在移民申請審查中,對“品行調查”要求愈發嚴格。“過去品行調查很容易過,有時候移民局自己看看資料,兩三周就過了。”李旭明從一名移民局高官處獲悉,“現在的品行調查交給了第三方的一個調查公司。有的品行調查要耗時長達一年,包括無犯罪證明、以前的經歷、是否曾被起訴、存不存在追逃等情況,都要一一核實。”
當得知中國外逃涉案人員有大批藏匿新西蘭時,就連一直持排華立場的新西蘭國會議員、優先黨黨魁溫斯頓·皮特爾斯也看不下去了。作為曾經的新西蘭外交部長,他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要加強對移民的限制和控制,防止中國的貪腐人員都跑到新西蘭來。”
傳統的發達國家的房產依然是投資熱門,憑借其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社會環境,加上房產的永久所有權、資產保值與增值等諸多優勢廣受亞洲投資者歡迎。
跨境投資可以令資產多元化、不同幣種資產更可避免單幣種匯率風險,更有機會享受房產升值與匯率升值的雙重回報。海外投資也是對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優化。
調研顯示,高凈值資產人群的資產配置中會有30%作跨境資產投資,其中房地產與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最受青睞。跨境資產配置一來可以讓中國公民傳統的單幣種資產,轉化為擁有不同幣種資產的組合,令投資組合更加合理和平衡。二來,當投資者擁有不同貨幣資產時,更可能對沖匯率波動風險、進而獲取匯率套利。
如何安全置業,確保資金的安全
近日,一位服飾行業的創業者khloe表示說她準備和朋友一起投資美國房產項目,“我考察很久了,這個項目短期內就能產生收益。”khloe稱,此次投資可獲得15%的收益,等賺到了錢再用來維系自己的創業項目。
類似的海外房產投資熱潮湧現,在投資國外房產前需要提前做好幾項‘功課’。投資前要向專業代理機構了解清楚不同國家的稅費差異。在選擇提供海外投資咨詢的代理公司時,盡量選擇品牌形象好、實力強大的公司,提供全方位可靠的一條龍專業投資服務。提供最全面專業的海外投資咨詢、其境外公司也可以為投資者在購買資產後、再次銷售提供後續一條龍的資產管理服務。客戶從投資到持有,從持有到置換等都能享有一條龍專業服務。
因為海外投資涉及到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並且金額巨大,為保證投資者不會因為虛假信息和不規範的操作方法導致任何經濟損失。投資者首先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對海外房產的房源、購買流程進行了解,通過正規代理機構進行投資,使得整個購買流程有所保障。
對於手頭寬裕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可靠的親信朋友去進行海外房產投資。海外投資需要考察該社區的居住環境,申請房屋財產安全保障,在華人聚居地選擇項目。另外,國外要收房產稅,房產持有成本高,投資者可以選擇具有理財功能的公寓項目,通過靠譜的不動產公司代為管理,實現增值。
原文鏈接: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427/c164220-26910371.html
椎名保出品了近百部電影,包括深受動畫迷推崇的《給桃子的信》(如圖)。片中,桃子和上天派來守護她和媽媽的三個妖怪:大塊頭的阿巖、瘦瘦的阿川、矮小的阿豆,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3年椎名保(Shiina Yasushi)就任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件革新就是廢了“主席”這個職位,改稱“最高執行人”。他接著新設了“日本電影-Splash”獎、競賽單元“亞洲未來”,鼓勵亞洲電影新人新作,對舊有單元也多有改進,極力推動日本電影的國際合作及推廣。
與他的前任依田巽一樣,椎名保曾長年任職“日本外國電影進口協會”。真正國際化的電影節需要與海外電影界廣泛接觸的人。
生於1951年的椎名保,自1987年任職藝術電影公司Asmik Ace總裁時起,就從事外國電影進口工作,是將《霸王別姬》等大量中國電影輸入日本的推手。後來先後在角川娛樂、角川集團任要職。椎名保曾出品近百部電影,包括中國影迷熟悉的《間諜佐爾格》、《啄木鳥和雨》、《天地明察》,還有深受動畫迷推崇的《茄子:安達盧西亞之夏》、《妄想代理人》、《給桃子的信》等。
2015年4月18日,南方周末特約記者對前來參加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椎名保先生進行了專訪。椎名保低調、謙虛,對中國懷著濃厚的感情和興趣,坦言“推動日中電影進一步交流是我現在最大的使命”。
南方周末:不少國家對進口電影加以限制,如配額制,而日本卻全面開放,外國電影進口發行協會每年還給進口電影發行做得好的機構頒發獎項。日本為什麽采取這樣的做法?
椎名保:“進口協會”成立於1962年。協會的成立,就是為了避免內部各成員內耗。當時的日本進口電影業界沒有競爭,聽起來讓人不可思議。這是因為電影這種產品與一般商品不同,每一部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完全相似的作品,這就避免了競爭。更不可思議的是,一部電影火了,也會帶動別的電影,這就形成了產業的良性循環,沒有人去惡性競爭。所以大家很註重協調性,都朝著共建和諧市場的目標努力,關系都很好,甚至會互通信息。
南方周末:你曾長期擔任進口協會會長,目前外國電影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只有約45%,你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椎名保:2002年日本電影的市場份額曾經跌到27%,外國電影的市場份額超過70%。之後,日本電影的市場份額才逐漸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原創漫畫電影的繁榮和日本電視業界開始參與電影的制作。
此前年輕人對日本電影並不感興趣。但是當他們熟悉的電視明星出演電影,以及電視劇收視火熱推出電影版後,年輕人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
南方周末:美國歷史學者約翰·W.道爾在《擁抱戰敗》一書中指出,日本是一個很保守的國家,雖然對進口電影持全面開放的態度,但日本電影在市場上一直堅挺。你如何看待這個評價?
椎名保:日本電影市場曾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當然現在中國是第二。日本電影人認為,只要盯住日本這個巨大的本土市場就夠了,這個想法延續至今。日本國土面積小,但是人口眾多。除了票房,還有錄像帶收入,光是這兩塊市場就夠了。所以比起開拓海外市場,日本電影人更願意把目光投向本土市場。這就是這位學者所說的保守吧。哪怕不進口電影,日本的電影公司依舊可以維持,現在也是一樣。但我認為到了2020年,日本的電影公司就無法維持現狀了。
南方周末:為什麽?
椎名保:因為日本面臨“少子老齡化”的危機,這不單是電影業界的問題。現在日本有1.3億人口,到2050年將銳減到1億人,減幅達30%。現在日本年輕女性不願結婚,即便結婚了也不願要小孩。人口減少,觀影人數必然也會減少。
以後我們更應該考慮怎麽去擴大電影市場,要對電影人口的減少保持危機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持以往保守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南方周末:改變保守的方式是什麽?
椎名保:那只能是放眼海外市場。這個想法沒錯,但關鍵是日本電影是否能夠被外國所接受。日本電影在海外有很多擁躉,但這只是杯水車薪。日本電影采取何種方式進軍海外市場是重中之重。我認為,日本電影人要把目光投向海外,日本的導演和演員該去外國拍電影,比如和中國的深度合作。
南方周末:你說過大島渚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是日本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合拍片。
椎名保:作品在世界各國廣受好評,獲得多個國家的大獎,阪本龍一拿到了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獎。除作品本身,北野武等日本演員的演技也得到了好評。這些成績都是建立在合拍電影基礎上的。
南方周末:美國打算拍攝《攻殼機動隊》的真人版,你認為那會是一部好的合拍電影嗎?
椎名保:合拍電影沒有好壞之分,就像《變形金剛》原本是日本的動畫,卻被美國翻拍成電影。《攻殼機動隊》的情況也差不多,非要分好壞的話只能說是好的吧。只要拍攝成功了,就是好事。
說到底,《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之所以能夠成功,影片和演員演技廣受好評,那是有必然原因的。那就是除了合拍沒有別的方式可用,不是為了合拍而合拍。大島渚想拍這部電影,就必須去英國。
南方周末:如果中日合拍電影,怎樣實現合作的“深度”?
椎名保:合拍電影必須考慮必然性。如果日中要合拍電影,劇本是中文的,也要有中方演員出演,或者必須在中國的某個地方拍攝。這就是合拍電影的必然性。如果合拍的電影想在中國上映的話,那拍攝電影的目的就必須要明確,必須考慮中國觀眾的感受。
南方周末:你執掌Asmik公司13年,這家公司為什麽一直堅持投資藝術影片?
椎名保:日本電影界有東映、東寶、松竹、角川這四大公司。Asmik這樣的小公司想要搶占市場的話,就必須把寶押在新作品和年輕人身上。在積累相當的經驗和名聲之後,小公司才有機會去參與更大的電影制作。大的制作公司不會去冒險。換句話說,你不去冒險,就不會取得成功,這是小公司的生存之道。從結果上看,公司成功了,與公司合作的年輕導演也獲得了成功,他們當時可都是無名之輩,現在都成了大牌。你要問公司是怎麽發掘這些導演的,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南方周末:所以你扶持了森田芳光、熊切和嘉、吳美保等青年導演。
椎名保:導演這個行業有這樣的體會:大公司請他們去拍片,他們其實在拍攝過程中受到了很大限制,壓力都很大。拍完一部大制作後,他們更願意去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哪怕是小制作。這時候他們就會去選擇一家合適的小公司,Asmik公司正是理解了這些導演的苦衷,才取得了成功。這種成功是無法預見的,只能說是運氣,但是當時與我合作的導演現在的確都成功了。
南方周末:吉蔔力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代表,這兩年收益不算好,比如《起風了》票房只有120億日元。你怎麽看待當前日本動畫電影的創作?
椎名保:但那也是120億日元,也就是說有1000萬以上的人次觀影,那可是1000萬人啊,很了不起。如果不是吉蔔力,而是由我們角川來做的話,肯定做不到這麽好的。這就是品牌效應。就像哆啦A夢一樣,吉蔔力是日本的品牌,已經在日本紮根了,收支不成問題。
南方周末:是否可以說宮崎駿和高畑勛的吉蔔力已經不複存在了?
椎名保:怎麽說呢,鈴木敏夫先生現在正努力打造新的吉蔔力,我認為吉蔔力培養出來的人肯定會有新想法,日本動畫界還是很註重培養新人的。
南方周末:日本政府或者市場是否有一些措施來保護吉蔔力或其他創作性強的中小型動畫工作室?
椎名保:說實話,日本在這些方面可能有缺失。但是如何讓這些公司活下去,說到底還是要靠它們自己。如何讓制作公司回籠資金、培養後續力量,這不僅僅是動畫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日本電影界的課題。我們也在考慮建立電影專項資金制度,就是把票房收入的百分之幾回饋給制作公司,建立一個基金讓錢循環起來。但現在還沒有能夠解決,因為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
南方周末:你和今敏導演合作過《妄想代理人》,2015年北京電影節也上映了好幾部今敏的作品。
椎名保:今敏的動畫作品水平高,原創性強,從風格上說比較舊式。他的作品廣受好評,我非常高興,可惜天妒英才啊。
南方周末:眼下日本動畫的代表性人物是誰呢?
椎名保:現在最被看好的是庵野秀明導演,在2014年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鈴木敏夫也公開對他表示了認可。他很有才華,創意也很多。今後日本動畫界應該就靠他和細田守來支撐大局了。實際上,日本動畫界很註重培養下一個宮崎駿,現在也有很多好苗子。
南方周末:聽說你曾打算將2014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辦成專門的動畫電影節展,但被鈴木敏夫先生阻止了,具體是怎麽回事?
椎名保:動畫電影已經是日本電影的標誌之一,廣受世界各國好評。不單是東京國際電影節,其他國家的電影節也展映日本動畫電影。東京國際電影節如何對待日本動畫電影,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所以我們沒有采用零散展映的形式,而是專門挑選了庵野秀明導演的個展,這也得益於鈴木敏夫先生的建議。當然,只是放映庵野導演的一部作品的話,任何電影節都可以做到,但是集中搞一個個展,那就非東京國際電影節莫屬了。所以這也是東京電影節的特色,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日本動畫電影的強大。
南方周末:你跟鈴木敏夫先生是多年的朋友了吧?
椎名保:我跟鈴木先生認識是認識,但是稱不上很熟悉。他跟我說,庵野秀明導演的個展,只有東京電影節才能做到。而且動畫這個範疇很大,有哆啦A夢,有蠟筆小新,也有吉蔔力作品,還有今敏作品。日本電影題材廣泛,我們也不可能一一都涵蓋。既不能搞成全動畫,也不能完全排斥動畫,這些方式都太極端,我們需要把握好這個度,做好協調。
南方周末:通過5年的任期,你打算給東京國際電影節帶來怎樣的改變?
椎名保:我的理想是讓東京國際電影節真正走向國際。如何讓海外的電影人關註東京國際電影節,為日本電影提供向世界展示的平臺,如何把電影節辦成影迷的電影節,這些因素都很重要。
南方周末:日本四大電影制作公司跟東京國際電影節之間是什麽關系?
椎名保:電影節需要這些大型制作公司挑頭來炒熱氣氛,但只限於此,它們不會去經營管理整個電影節,也做不到。電影制作公司和除此之外的電影業相關人士、企業、政府,電影節與他們通力合作是很重要的。
南方周末:東京國際電影節能夠對本土電影公司帶來怎樣的幫助?
椎名保:有可能完全沒有幫助。要搞清電影節是誰的電影節,它是為了電視制作公司,還是為了電影迷,抑或是為了一年一度專程來看電影的觀眾?我認為,通過電影節向觀眾傳遞電影的一種特定信息,給普通受眾創造接觸電影的機會,讓他們在電影節了解電影之後,提高前往電影院觀影的頻度,這就是電影節對本土公司的幫助。
南方周末:你2014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新設“武士獎”,表彰具有突破精神的電影人,北野武在領獎後的特別演講卻狠狠吐槽日本電影產業。你作何評價?
椎名保:我們要把他當做兩個人來看。北野武不僅僅是北野武。一個是作為電影導演的北野武,很有名。但是日本普通觀眾和媒體更加關註的是另一個身份的他,就是講相聲和主持綜藝節目的“天才武”。“天才武”舌燦蓮花,觀眾覺得比“北野武”更有意思。評價這樣一個具有雙面性的人比較難。所以,得獎的是北野武,發表言論的卻是“天才武”。一個拿獎,一個發表評論,兩不相幹,要不然多沒意思啊。估計他本人也是這個想法吧。
南方周末:你2014年邀請到一批好萊塢明星來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今年也照樣麽?
椎名保:有這個想法。但是現在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步擴大,好萊塢已經把眼光從日本挪向了中國。當然,我希望好萊塢電影能夠在日本繼續熱賣,所以還是想邀請好萊塢明星前來助陣。
南方周末:如果要使用“危機感”這個詞的話,你覺得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危機感是什麽呢?
椎名保:現在我時常都會考慮,東京國際電影節面臨的難處是什麽,該走向何方。也就是所謂的主題性。這個主題性一直在變,因為不變不行。首先必須要明確大家期待的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什麽樣的,日本影迷也好外國影迷也好,每個人的期待不一樣。東京國際電影節如何滿足不同的要求,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啄木鳥和雨》也由椎名保出品。講的是一個伐木工偶然參加電影的拍攝而和導演結緣,並幫導演找回信心、解開了多年的困惑。雖然動用了役所廣司和小栗旬兩位熱門演員,但票房並不理想。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你從何時開始經手中國電影?
椎名保:1993年。我經手的首部中國電影是《霸王別姬》。當時《霸王別姬》在院線上映後,也制作成了錄像帶銷售。
南方周末:反響如何?
椎名保:當時業內都不看好。《霸王別姬》一舉拿下戛納金棕櫚獎和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成績。但我周圍的人都說,是一部中國電影,片長在3個小時左右,那麽長,沒人會去看的。結果證明他們是錯的,好的作品沒有國界,完全打破了語言障礙。
南方周末:你還引入了陳凱歌導演的其他作品嗎?
椎名保:還有《荊軻刺秦王》、《梅蘭芳》、《溫柔地殺我》等。還有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等等。我經手的中國電影很多的。
南方周末:你執掌的角川集團在中國投資建造了電影院,這在日本電影公司里獨樹一幟。
椎名保:是的,這是我主導的,也是我一直掛心的。日本的觀點是在中國投資影院存在風險,指的是對象國“國家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按照CEPA和中國的外商投資影院相關規定,聯合港資來投資。這種方式我們還在用,而且合作很順暢。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中國現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並通過“一帶一路”構想變得更加國際化,這是世界願意看到的。而且中國經濟現在可以比肩美國,所作所為非常值得稱贊,至於結果怎樣,大家都拭目以待。中國在“一帶一路”構想中發揮火車頭作用,這是無人能夠阻止的。中國已經是大國了。
南方周末:在中日兩國電影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遇到過困難麽?
椎名保:我本人雖然沒有參與過日中電影合拍片的制作和發行,但在當前日中兩國之間的政治狀況大潮之中,電影合拍、進出口的從業者,內心一隅還是常常抱有不安的。也就是所謂的國家風險。所以很難往前邁進一步。關於怎麽合拍、拍什麽樣的片子,困難不在於是中國導演還是日本導演來拍,或者是中國演員還是日本演員出演,而是在於沒有哪個日本電影人懂得明確的合拍規則。日本電影人不懂的東西太多。
所以,現在我們從在中國上映日本電影做起。除了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日本電影、參賽之外,也獲得上海文廣新局的支持,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辟“日本電影周”單元。2015年我們還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舉辦“高倉健回顧展”,專門放映高倉健的8部代表作。借這個日中兩國電影交流的紐帶,日本電影業界的領軍人物也將首次赴上海,促進兩國電影文化與產業的深入交流,切實以電影推進兩國的友好。
南方周末:你作為日本電影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在中日電影交流方面最看重的是什麽?
椎名保:我非常期待日中能夠深入進行電影合拍。當前中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市場,我們作為電影業界人士很看重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而且中日之間文化相通,能夠成為合拍題材的素材豐富多元,會有很多合作的有利之處,我相信也一定會有傑作出現。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中日兩國的電影交流,不僅僅停留在市場的層面。電影是兩國人民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與民眾思想的一大渠道。
南方周末:聽說3D版《哆啦A夢伴我同行》這部電影正在引進中國。
椎名保:我期待它能夠在中國獲得較大範圍內的公映。這部電影是2014年日本動畫電影的優秀代表,哆啦A夢這一動漫形象在日本婦孺皆知深入人心,帶給大家無限歡樂。除了哆啦A夢之外,五年前《奧特曼》也曾經在中國上映,日本還有許多代表性的動漫形象,我期待他們能夠成為日中兩國文化交流的紐帶。
園區奠基儀式
在中白工業園,工人們正在進行排水設施的建設
應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10~12日對白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在諸多行程之中,習近平主席將考察兩國間最大的投資合作項目中白工業園。
“白俄羅斯人最關心的是有關中白工業園建設以及白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話題。”新華社援引《蘇維埃白俄羅斯報》國際部資深編輯羅曼諾娃的話說,“我們很高興,習近平主席很重視白俄羅斯的區位優勢,這種優勢有助於中國大型企業來白投資興業,而吸引大規模投資是白經濟順利發展的主要條件之一。”
中白工業園目前建設情況如何?第一財經記者從牽頭實施這一項目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中國一拖、中興、華為、招商局等六家企業已經明確入園並簽訂入園協議,還有十幾家企業對入園表示濃厚興趣,正在研究入園方案。
“十免十減半”稅收優惠
據記者了解,中白工業園是由中白兩國合資建設,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工業園。中方股東為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60%股份;白方股東為明斯克州政府、明斯克市政府和白俄羅斯地平線控股集團公司,占40%股份。
工業園位於白俄羅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維奇區,距首都明斯克市25公里,緊鄰國際機場,柏林—莫斯科洲際高速公路穿越園區。
根據規劃,園區總體規劃面積為91.5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期限99年,其中一期用地面積8.5平方公里。園區將重點發展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物流倉儲,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科研、醫療、旅遊度假等功能,建設集生態、宜居、興業、活力、創新五位一體的國際新城。
2012年6月,盧卡申科簽署總統令,以最高立法的形式規定了入園企業在稅收、土地等多方面所享有的優惠政策,為入園企業減輕成本壓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其中最受關註的是“十免十減半”政策,即對入園企業采取十年免征所得稅、不動產稅及土地稅,之後十年減半征稅。入園企業進口設備及配件時,可以享受免除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待遇,股東利潤也可自由匯出。
吸引大量中資
對於中白工業園,白俄羅斯關註已久,也特別期待該工業園對白俄羅斯經濟起到提振作用。
據了解,白俄羅斯國內市場有限,其經濟對外依存度較大。俄羅斯是白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白經濟發展與俄國內經濟狀況密切相關。
然而,2014年以來,因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之間展開的制裁與反制裁戰、石油價格和盧布匯率暴跌使俄經濟遭受重創,對白經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譬如俄盧布貶值使俄企業購買力下降,俄周期性實行嚴厲的貿易限制政策,導致白對俄出口顯著下降,產品庫存增加,部分企業出現相互欠債現象。另外,俄對白投資和信貸規模亦有所下降。
2014年是白政府積極應對外部複雜環境和國內經濟下滑的一年,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和貨幣金融措施等拉動消費、促進出口,全年經濟總體運行平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6%,較2013年高出0.7個百分點,但沒有完成此前制定的3.3%的GDP增長目標。總體來看,白經濟增長仍然存在自身動力不足、外部環境欠佳、體制有待完善等深層次問題。
進入到2015年,1~3月白GDP達187.45萬億白盧布,約合126.77億美元,同比下降2%。根據外部市場分析,一季度白俄羅斯GDP和工業產值的下降速度均有所加快,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拖欠貨款現象增多,虧損企業的數量大大增加,通貨膨脹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但若將白俄羅斯作為投資目的地或者生產貿易中轉地的話,其核心優勢也是十分明顯。白俄羅斯位於歐盟和獨聯體之間,以及波羅的海諸國到黑海諸航線的交匯點,按照白國家投資和私有化署所提提供的數據,白俄羅斯近9成的歐洲貨物周轉量發生在俄羅斯和歐盟之間。投資白俄羅斯可以減少出口歐洲產品的運輸費用和時間;由於白俄羅斯同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之間實行單一關稅,因此能夠減少銷往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貨物成本並提升產品競爭力。
正是在這樣的經濟背景和投資前景下,白俄羅斯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十分期待。
已多次來華招商
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國投資,去年12月,白俄羅斯投資環境暨中白工業園推介會在京舉行時,白俄羅斯經濟部部長斯諾普科夫介紹了中白工業園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惠,他表示,中白工業園目前已經成為白俄羅斯的投資熱點,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家投資興業。
今年3月,白俄羅斯投資環境暨中白工業園推介會還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這次會後,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4月9日赴白俄羅斯時就實地訪問中白工業園區。宗慶後表示,娃哈哈集團將關註白俄羅斯生物工程、醫藥、機械自動化、光學等領域的項目,發掘適合在白俄羅斯投資的項目。
記者從國機集團了解到,目前在商務部、國資委、進出口銀行的統一協調下,園區建設正在有序開展。商務部、國資委相關司局和進出口行相關部門為落實園區招商計劃,給予國機集團巨大幫助。目前,園區已經開工建設。下一步,國機集團將繼續遵循“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力爭到2015年上半年取得明顯進展。
| ||||||
受政策打房、國內不動產價格漲到高點、投報率偏低等影響,國人紛紛「錢」進海外,去年海外不動產交易金額就高達七四○億元,這股商機連「法拍屋大王」游世一都看好,卻也反映出台灣資金外流的嚴重現象。 撰文‧梁任瑋 海外不動產投資熱,熱度有增無減,去年交易金額再創新高達七四○億元,較前年成長八五%。今年第一季,成立不到三年、專門經營海外不動產銷售的亞太國際地產,就賣出五百戶馬來西亞預售屋,銷售金額達五十億元。 這股商機連「法拍屋大王」、寬頻房訊總經理游世一都看好,暫時放下法拍市場,去年底入股台灣最大的海外不動產房仲公司亞太國際地產,持有一成股權,投資金額五千萬元。 現象一:大戶轉戰 法拍屋大王入股亞太國際 游世一表示,「全世界又不是只有中華民國一個賭場而已,現在政府打房到最後是全民皆輸,投資人乾脆換一家賭場玩。」三月初,亞太國際舉辦喬遷典禮,現場來了房地產各大業者,當日,沉寂已久的游世一就以亞太國際股東身分現身,備受矚目。 亞太國際地產總經理秦啟松證實,單單今年前三月,公司就成交五百戶馬來西亞的預售屋,「其中有一半是台灣人買的,其餘客源來自香港、澳門、東南亞投資客。」台灣人錢進海外的國家,從四年前的東南亞、日本,已跨足到歐、美、澳等地,去年,亞太國際總銷金額高達一六○億元,其中有八十億元是賣馬來西亞預售案,成交戶數高達一千五百戶,其次是澳洲、英國,銷售規模不輸給台灣大型建商一年推案量。 據了解,游世一主要是看好秦啟松去年開始在台灣房仲業建立起一個「聯銷平台」,亞太國際負責開發商品,同業扮演銷售通路角色,各家房仲公司都可以介紹投資人給亞太國際,把餅做大之後,秦啟松幾乎沒有敵人,也成為台灣最大的海外不動產房仲公司。 此外,游世一在房地產業資歷長達二十多年,其擁有豐沛的人脈正好與秦啟松互補,所以亞太國際去年底擴大營運規模增資之後,雙方一拍即合。 外商商仲業者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高銘頂說,台北市房價動輒一坪一百多萬元起跳,在新版房屋稅上路後,持有成本已與海外不動產差距縮小。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去年台灣赴海外投資不動產金額高達七四○億元,有一半是購買海外住宅,以單戶平均投資金額一千萬元計算,戶數將近四千戶,逼近台北市中山區一年的買賣移轉件數,這又是另一個台灣資金嚴重外流的管道。 現象二:房仲兼賣 高達八十個品牌搶食大餅 「錢一直往外流到海外投資,最少十年才會回台灣。」游世一向友人透露,以前買海外房地產的都是散戶,現在連財團都去海外投資了,包括國泰、富邦、宏泰人壽都積極在英國買商辦大樓、找物件,等於把台灣最安定的力量連根拔起,不但財政部課不到稅,也將動搖台灣國本。 資金出走的背後,來自於台灣房屋持有成本持續攀升、交易量創新低,房仲業者為了求生存,各大連鎖品牌近年紛紛赴海外開發案源,回台內銷給台灣人。 除了選在五星級大飯店舉辦產品發表會,每周還有區域說明會,每月再帶團到海外考察,可見海外投資不動產商機的潛力驚人。 像秦啟松原本是台灣房屋加盟店的店東,四年多前,台灣房屋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派秦啟松赴馬來西亞打頭陣,沒想到一戰成名,業績愈做愈大;一二年,他乾脆自立門戶成立亞太國際地產,專營台灣人投資海外不動產;去年開始甚至外銷台灣預售案,包括新潤、鄉林、富旺建設都有配合,成為一個國際聯銷平台。 近五年,國內各大房仲業者積極銷售海外不動產,其中,信義房屋一○年即布局日本市場,是同業最早;大師房屋則以美國、日本、澳洲為據點;台灣房屋一二年也正式成立海外事業部,以東協國家為主;其餘包括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全國不動產、東森、中信房屋等也不缺席;僅剩永慶房屋、住商不動產海外據點仍以中國為主。 「過去三、四年,房仲店數暴增,兼賣海外預售案至少讓業務員不會失業,但目前台灣銷售海外預售案的業者,至少有七、八十個品牌,甚至連旅行社、跑單幫業者都參一腳,素質參差不齊,枱面下交易糾紛頻傳。」一位房仲業者指出。 台灣資金外流危機衍生出的另一個現象是,有不少台灣人因自備款不足,向銀行申請自有住宅增貸,搬錢去海外投資,「若投資有獲利都沒問題,最怕的是一旦海外房地產套牢,最後是血本無歸,連台灣的房子都賠進去。」業者透露,海外房地產普遍存在交易資訊不透明的問題,甚至有黑心房仲賺差價賣給台灣人,從中賺取暴利。 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表示,到海外投資不動產本來就存在風險,投資人除了慎選登記在案的房仲公司、發展成熟的國家,下手前也一定要打聽當地房價行情、明查暗訪價格,才不會成為冤大頭。 |
中國旅遊“天團”正在席卷全球。由於規模巨大,直接拉動旅遊目的地的酒店、餐飲、景點、購物和娛樂等諸多產業,澳大利亞等海外旅遊目的地正成為投資熱土。
“越來越多國內的開發商和投資者願意到海外投資旅遊地產,收購、自建或者參股發展等成為各類中國富豪海外投資旅遊地產的手段。”萊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Kevin Coppel 5月15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澳大利亞投資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036億元,比2013年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增速比1~11月回落1.4個百分點,比2013年回落9.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4352億元,增長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7%。
可以看出,國內市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已經開始走向平緩。而海外市場,則是悄然火熱。
萊坊提供給記者的報告顯示,從2009年~2014年,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總額已從6億美元大幅升至約150億美元。
這其中,澳大利亞是個典型的市場。
Kevin Coppel透露,澳大利亞不少地區原本以礦業為主,尤其是在柏斯,然而這幾年由於礦業出口銷售的下滑,柏斯等澳大利亞地區開始改變依靠天然能源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而將目光轉向了急速升溫的旅遊相關產業。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境遊,因此就需要更多的中國元素的酒店或旅遊相關設施來滿足中國遊客需求,這樣就讓更多的中國開發商或業者瞄準了海外旅遊地產投資。”Kevin Coppel指出。
澳大利亞旅遊局方面表示,2014年中國遊客赴澳大利亞旅遊人數創新高,截至2014年9月的12個月內,共有79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赴澳,同比增長10%,總消費額達到54億澳元,同比增長16%。比起普通團隊遊,商務會獎旅遊的人均消費額非常高。在過去的12個月中,約有6.1萬中國會獎旅遊的客人赴澳大利亞,總消費超過2億澳元,人均消費3800多澳元。
有數據顯示,2014年亞洲投資者跨國投資較上年增長23%,悉尼占亞洲總投資投資額的5%,位列第三。
開發商出海服務中國旅行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目前萬科、萬達、綠地、中海、碧桂園、世茂、富力、雅居樂、新城控股等均已經展開了海外投資。而記者綜合多方消息註意到,目前如保利、遠洋、招商、複地等也有興趣準備“出海”。
“2014年綠地集團海外收入為153億元,2015年海外收入要達到300億元。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更多的市場。”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曾對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很多開發商選擇城市的原則就是中國人偏好旅遊和留學的國家和城市。由於居高不下的旅遊增長,讓更多的中國企業瞄準澳大利亞和其他熱門旅遊地產市場,比如,中國東潤集團2014年收購了位於昆士蘭州黃金海岸的Versace酒店。2015年3月,華宇集團斥資6000萬美元買下位於黃金海岸的索菲特酒店(The Sofitel Hotel)。大連萬達和日東集團合資共同開發黃金海岸的“珠寶”項目(包含酒店及公寓)。
“如今的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有長線回報的投資產品上,而由於國內房地產市場需求放緩和海外市場比較穩定的回報率,越來越多的國內買家都有海外投資的願望。”一位中型房企高層告訴記者:“海外回報會超過10%,這個是每一個大一點的地產企業所希望獲取的收益。我們也一直在海外看項目,但是目前沒有落實。”
旅遊地產經濟學
正是因為看好中國獎勵旅遊的潛力,於是,海外不少旅遊目的地都在大量投入會務酒店和接待設施建設,比如澳大利亞方面正投入超過11億澳元進行相關設施建設,其還計劃引入更多中國投資客。事實上,也的確有諸多中國投資者比如海航、萬達、錦江系都已率先投資收購海外熱門目的地的酒店或參股相關項目,中國東潤集團更是收購了位於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的範思哲酒店,該地區正是中國“天團”最愛旅遊的地區之一。
“以整個亞太市場而言,最火爆的還是當屬澳大利亞,而除了一貫很受投資者歡迎的悉尼和墨爾本之外,柏斯和布里斯班市新崛起的中國企業投資旅遊地產的市場。”Kevin Coppel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推廣局透露,當地正在進行一項針對中國酒店投資商、經營商、開發商和融資人的計劃,期待在接下來的10年內,布里斯班的酒店客房數量能夠實現逐年穩定增長。一項積極吸引酒店投資的方案已為布里斯班帶來豐厚回報,讓當地新增了500多間酒店客房,這些客房有的已經投入使用,其余的將陸續在2015年投入運營,但是酒店供不應求的狀況依舊在持續。
為吸引高消費的遊客,布里斯班在酒店住宿方面需要更多的投資,在接下來的新財政年度里,負責布里斯班的經濟發展機構布里斯班推廣局還將與中國的潛在投資商會面,共同探討未來投資機會。
在新“布里斯班酒店投資指南”中,AEC Group預測,從現在到2022年,布里斯班將實現每年216~330個酒店客房的持續增長。布里斯班正在進行一項新的“城市中心擴張計劃”,並任命了一位酒店投資經理,與投資商開發商以及經營商共同合作,尋求在布里斯班進行酒店投資的機會。而中國酒店投資者這幾年的海外擴張計劃非常多,澳方註意到中國投資者的巨大潛力。
此外,超高凈值人群也在不斷選擇旅遊度假別墅項目。記者采訪多位從事海外銷售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超高凈值投資者趨於成熟,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將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投資熱點,如馬來西亞的新山,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以及美國的洛杉磯和邁阿密等地。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19 10:35 編輯 綠地香港(0337)海外資本平臺,互聯網金融革新者 作者:申思聰 李品科 侯麗科 布局核心城市,顯著受益於市場回暖。公司土地儲備達1,433萬平米,分布於長三角洲及南中國沿海地區等核心城市。公司2014年增加土地儲備500萬平米,進一步優化區位布局。公司2015年主要推盤13個項目,分布於上海、江蘇、海南、廣西和昆明,相應區域城市銷售恢複較為明顯,完成全年180億銷售目標是大概率事件,將進一步提升在集團總銷售收入中的占比。 地產互聯網金融的革新者。公司作為綠地集團金融創新的主要資本平臺,聯合螞蟻金服和陸金所推出金融產品地產寶,重構中小開發商融資路徑,解決融資難和成本高等痛點。相比傳統信托,綠地香港在風控、成本、品牌、渠道及違約項目處理上擁有核心優勢,後續若占據地產信托市場份額的2%,即可達到近300億規模。地產寶的先發優勢將享受接近3%的高傭金率。公司15年和16年產品規模有望分別超50億和300億,將帶來1.5億和9億的利潤,估值上行空間可觀。 司公司NAV折讓近50%,安全邊際高,彈性大。公司由於市值較小,前期由於盛高臵地項目銷售低迷,業績受到一定影響。當前股價較NAV折讓47%,安全邊際較高。公司通過配售方式募集16.8億港幣,加大互聯網金融業務投入,後續房地產基金、PPP建設基金以及首付寶等創新金融產品將成為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風險,金融創新業務存不確定性。 ![]() 1.綠地集團海外綠地集團海外資本平臺 1.1.公司簡介 綠地集團資本運作的國際平臺。綠地香港前身為盛高臵地(控股)有限公司,於1998年由王偉賢(董事長)引入澳大利亞資本形式創立,並於2006年10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2013年5月,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格隆希瑪國際有限公司認購盛高臵地擴大股本後的6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公司作為綠地集團境外的唯一地產平臺,有望打造成為集團整合境內外資源的橋梁和紐帶,母公司存在資產註入預期。 控股股東實力雄厚。公司控股股東綠地集團是中國第一家躋身世界500強的以房地產為主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綠地集團2013年度的銷售面積高達1600多萬平方米,同比增幅50.74%,位列全國第一;房地產主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923億元人民幣,毛利率達到26.5%。根據綠地公布的數據,2014年度房地產業全年實現預銷售額2408億元,登頂全球最大房企。依托母公司的品牌和資源,綠地香港後續地產業務有望得到持續的支持和發展,銷售收入占比計劃從目前5%左右的比例提升至20%。 ![]() “四三二一”戰略實現增長。公司通過自主收購、發債等途徑實現自身業務及資本規模的迅速增長。綠地香港正積極踐行第一個五年規劃,即“四三二一”戰略。四個開拓引領發展,即開拓新區域、開拓多種發展模式、開拓新產品業態以及開拓創新管控體系;打造三項核心能力,即打造企業運營能力、打造“精品+速度”的實現能力、打造研展以及營銷企劃能力;兩重組織保障,即企業文化與人才隊伍保障;最大化香港上市平臺的融資能力,實現融資、快速開發、快速周轉的螺旋式上升發展模式。 1.2.合約銷售實現快速增長,物業銷售為主要收入來源 物業銷售實現快速增長。公司業務主要包括物業銷售、物業管理、物業租賃、酒店及相關服務等。其中重要的收入及利潤來源為物業銷售,占2014年營業收入的79.7%。公司實行高周轉的開發模式,2014年合約銷售金額達129.3億,同比增長269%;合約銷售面積為17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8%,銷售核心區域包括海南(32%)、浙江(17%)、江蘇(15%)、昆明(13%)、廣西(11%)和上海(6%)。 ![]() 2.布局核心城市,顯著受益於行業回暖 2.1.受益於寬松政策,一線城市回暖明顯 政策持續寬松。正如我們年度策略中的觀點,2015年基本面將呈現“弱平衡”(去庫存或者緩慢出清)的狀態,整體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量升價平”格局,貨幣政策和行業政策將以寬松為主,政策利好持續出臺。例如:2015年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發布3.30新政,將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此後,各地陸續出臺公積金貸款政策:上海出臺公積金新政,購首套房及二套房個人和家庭公積金貸款上限分別調至50萬元和100萬元,首套自住房最高貸120萬;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0%,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30%。 ![]() ![]() 核心城市銷售顯著回暖。受行業政策提振以及貨幣寬松的持續,行業銷量顯著回暖。截止到5月第二周,行業整體銷量累計同比上升12%,其中一線城市尤為顯著,同比上漲42%。隨著去年同比基數的下移,銷售恢複力度將更為顯著。 ![]() 2.2.布局核心城市,產品結構多元化 布局核心城市,產品結構多元化布局核心城市,長三角海南區域占比較大。。截至2014年末,公司持有土地儲備達1,433萬平方米,分布於長三角洲及南中國沿海地區具有地區經濟重要性的主要城市的黃金地段。按照目前的開發進度,現有的土地儲備足夠支持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需求。新增土地方面,公司加大了一二線城市的投入占比,進一步優化公司的區位布局。2014年公司在廣西、上海、蘇州、昆明和海南一共新增了7個優質項目,土地儲備增加約500萬平方米。 ![]() ![]() 2.3.推盤力度加大,0180億目標大概率實現 公司2015年主要推盤13個項目,分布於上海、江蘇、海南、廣西和昆明,相應區域城市銷售恢複較為明顯。在行業回暖和政策持續寬松的環境下,公司完成全年180億目標是大概率事件,將進一步提升在集團總銷售收入中的占比。 ![]() 3.地產互聯網金融顛覆者,多元化業務打開增長空間 3.1.綠地香港為集團核心的金融創新業務平臺 綠地香港為集團核心的金融創新業務平臺綠地香港為集團主要的金融創新業務運作平臺。按照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後周期時代行業住宅開發增速將逐步下滑,而地產金融屬性將顯著提升。新常態下的房地產金融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或成為未來三年的主要創新方向。綠地集團也將金融業務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板塊之一。目前集團將金融創新業務集中於境外上市平臺綠地香港來運作,按照目前發展規劃,金融業務的收入占比會顯著提升,有利於打開綠地香港的市值上行空間,在集團內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 3.2.地產寶重構中小開發商融資路徑,互聯網金融顛覆產品 地產寶——房地產互聯網金融顛覆產品。公司聯手螞蟻金服和平安陸金所聯合推出的首款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產品——地產寶,致力於解決中小房企融資難和利率高等痛點,采取互聯網方式直接縮短中間流程,重構開發商融資渠道路徑,有望成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的顛覆產品。 綠地擁有得天獨厚的金融創新優勢。地產寶爭奪的市場是國內信托市場,相比傳統地產信托而言,綠地開展地產寶業務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項目風控能力:相比信托而言,開發商對於項目的判斷將更加準確和客觀。項目定價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較傳統金融機構更有優勢;2)項目處臵能力:若後期發生違約,綠地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開發能力,能夠以低成本買入資產並進行自主開發,將損失降至最低;3)銷售渠道優勢:通過與螞蟻金服和陸金所等互聯網渠道合作,減少中間環節,能夠顯著降低流通成本,同時面向大眾居民此類投資主體,收益率要求較低;4)品牌優勢:綠地集團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擁有良好的品牌優勢,其信用背書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 ![]() 市場空間前景廣闊,先發優勢顯著。表外融資方面,信托計劃是開發商的主要融資手段。隨著近年樓市火爆行情的延續,信托業也隨著地產業實現了迅速發展。從投資規模層面上來看,房地產信托已經占據了在整個信托市場的半壁江山,房地產投向資金信托余額已達1.3萬億。 然而由於這種融資方式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要求較高,中小房企的融資難題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信托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較高,項目風險評估有限。地產寶的誕生有效地解決了傳統信托產品高門檻、高成本、高風險等問題,是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創新。假設隨著業務的開展,地產寶若能占據信托市場份額的2%,也將擁有接近300億的撮合成交規模。綠地憑借先發優勢,傭金率有望維持在3%。 ![]() 地產寶業務2016年年獻有望貢獻9億利潤。按照目前3%的傭金率計算,地產寶業務若2016年規模達到300-500億規模,將為公司貢獻9-15億利潤,若按互聯網金融板塊估值計算,保守估計市值將增加100億人民幣以上。 ![]() 3.3.多元化金融創新產品緊抓後周期時代行業轉型機遇 房地產基金來緊抓未來REITS機遇。2014年,綠地香港成立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BlackwoodCapital),並在海外募集10億美元的股權資金。2014年12月,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第一支房地產基金,並完成第一筆投資。公司以其背後的強大資源和綠地集團豐富的商辦經營能力,該塊業務有望穩定發展。 ![]() 特殊機會投資基金致力於將不良資產重組再開發。綠地香港還成立了特殊機會投資基金,致力於將不良資產重組再開發,加速綠地集團對優質房地產項目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接地產寶以及其他傳統信托產品的風險項目,為集團互聯網金融業務保駕護航。同時,公司與政府共同發起成立地綠地PPP建設,基金,與政府合作建設城市基礎建設項目,屬於政府鼓勵的方向,既為加速城鎮化、保證就業水平、緩解財政壓力等提供一份助力,也有可能獲得政府稅收優惠、銀行低融資成本的優惠政策,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 4.財務分析 4.1.業績迎來爆發期,凈利潤將顯著增長 未來三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達或達111%、、179%。。2014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2%。由於之前盛高臵地的項目銷售情況低於預期,導致了公司2014年結算收入相比2013年出現了下滑。隨著綠地自身項目的逐步交樓,業績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15年將實現128.8億元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將達到8.5億元。未來三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有望達111%和179%。 ![]() 4.2.財務成本處於行業低位 財務重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2014年公司充分利用境外及境內資本市場企業及項目層面的融資工具及管道,調整中長期財務狀況,發行成本相對較低的債券及貸款,目前平均綜合融資成本已降低至4.94%(2013年8.18%),低於同類型地產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水平。 ![]() ![]() 財務情況良好,評級較高。2014年,公司及其母公司綠地控股集團均能維持其評級水平。綠地控股集團繼續獲得穆迪的“Baa3”評級、標準普爾的“BBB”評級以及惠譽的“BBB-”評級;綠地香港發行的債券則獲得穆迪的“Ba1”評級、標準普爾的“BB+”評級及惠譽的“BBB-”評級。 5.估值與建議:目標價12.0港元,較現價有51%空間 預測公司2015/16/17年核心EPS0.77、1.10、2.11元,同比長增長692%、、44%、91%,,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我們根據公司房地產項目開發結算進度對公司的盈利進行預測,推斷2015/16/17年EPS0.77、1.10、2.11元,同比692%、44%、91%。隨著盛高臵地項目影響的減小,自身銷售項目的逐步結算,公司2015年凈利潤將顯著增長。 公司房地產項目NAV14.94港港元,安全邊際較高。公司當前儲備近1433萬方,扣除凈負債之後的NAV為14.94港元。當前股價7.93港元,折讓47%,安全邊際較高。 ![]() 綠港地香港2015EPE8.1倍、PB1.1,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估值上升空間可觀。1)綠地香港2015年PE達8.1倍,在100億港幣至300億港幣市值區間的內房股中處於中位;2)PB方面,綠地香港2015年PB達1.1倍,處於該市值區間開發商高位。 ![]() ![]() 目標價給予12.0港元,相對NAV折讓20%,對應2015年年12.2倍倍PE;;目標價距有現價有51%。空間。公司作為綠地集團的海外資本平臺,未來將主要承載集團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隨著自有項目的逐步交樓結算,業績迎來爆發期,於此同時地產寶業務和其他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有望超市場預期,故給予目標價12.0元,相較NAV折讓20%,尚未考慮金融業務的估值,對應2015年12.2倍PE。 6.風險提示 行業政策風險。2015年以來,隨著政策的放松和貨幣寬松的持續,基本面呈現“量升價平”的趨勢,若後續庫存快速下降,價格出現大幅反彈,行業政策基調或由松轉緊,或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金融創新業務存不確定性。公司金融創新業務布局較廣,後續對公司執行力及項目獲取能力要求較高,發展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來源:國泰君安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