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公司“搞定投資人寶典”:做好5件事,提防3個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2/152320.shtml

12

匡明:掌上糖醫創始人

曾用八個月時間,使強生在國內整個大區的業績翻了300%,隨後管理整個亞太的市場部。現創業項目掌上糖醫定位糖尿病健康監測管理,今年4月,僅在產品上線6周內,獲得了經緯中國、中國平安三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又用7個月的時間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具體數額將於近日公布。

 Part1 我對資本的整體看法

一、你是否真的需要資本

資本是我們整體業務的助力,需不需要資本,要從整體的業務結構來決定。尤其是一個傳統行業出身的創業者,不同的業務模式對於資本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比如醫療行業,其實很多業務模式是不一定需要融資的,也能過得非常好,或者說你的業務模式僅僅是局限在某一區域,那你不一定需要融資;如果一定需要資本,那我認為,資本除了錢以外,還需要給你別的助力。

二、 比錢更重要的是投資人背後的資源

首先,不是投資人越多越好,投資人越多,反而你管理投資人的成本越高,交流溝通非常複雜。如何真正找你所需,需要考量投資人背後的資源價值。一定要想清楚,選這家投資機構除了錢之外的理由,除非山窮水盡沒錢就立刻死掉,否則一定要在錢之外找到一些別的理由。

三、除了錢和資源,投資人本身也很重要

資本不僅是錢和資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資人。從開始創業到最終成功退出,這個人會一直追隨你,從幾年到十幾年不等。當中會有非常多的交流和溝通。大到包括業務方向的重大調整,下輪投資方向的決策選擇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決定,小到每年會有太多機會遇到投資人簽字,所以找到一個跟你脾氣相合的投資人,就是在錢和資源之外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同時會希望他能真正理解你的業務、理解你的人,全心全意幫助你。

Part2 怎麽搞定投資人

一、做準備:查相關領域投資人信息和投資案例

了解你所在的領域和市場,到底哪一些投資人是有興趣、相對比較活躍,比如可以通過黑馬會查;得到信息後,再找投資人有沒有投過類似的公司,或者是周邊上下遊的公司,這些公司的特點、品質是什麽,這樣不僅能幫助你了解投資人的喜好,還可以幫助你去探尋一些投資人除了錢以外還能給你的東西,如果他投過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或投過產業鏈的很多部分,幫助你就會變得非常簡單,有些投資人號稱很有興趣,但是投也沒有投過。所以前期做好功課是很有必要的。

二、用四個點打動你的投資人

第一:非常靠譜的團隊

創始的時候投資人其實是投人,所以團隊會顯得至關重要。從我自身團隊而言,我的聯合創始人,有來自於阿里、愛奇藝和平安好房做技術的負責人,而我自己是醫療出身。在相關領域和方向上也都有很長時間的積累。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團隊雛形。

第二:對市場的熟悉

對市場熟悉意味著在跟投資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清晰地告訴投資人現在,甚至未來是什麽樣的狀況,並且能給出合理的理由。能講明白,而且比投資人看得還要深刻,那這樣無形中就讓投資人認為你是這個市場的專家,你的成功概率就會大一些。

第三個:對競品足夠了解

你對市場很了解,對競品的很多數據、優勢和劣勢也都很清晰,這個時候你還敢出來做,那說明你一定有自己獨到的地方,一定已經認識到可以彎道超車的理由和機會,這個給投資人的信心也是不同的。

第四個:清晰的商業模式

俗稱“故事”。故事不僅是模式,而是清晰的脈絡和實現步驟。也許這個路徑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調整。但是在每一個階段,一定要很清晰在這個階段有我認為的從A如何到B。

舉例:小時候大家會問你長大以後的理想是什麽,有些人說我想做科學家,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是非常非常認真的。這就像我們在跟投資人講我整體的商業模式的時候是完全一致的,我當時就認為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是基於我當時對市場和機會、以及對客戶的理解,我就是這樣構建我的商業模式的,而且構建的非常清晰、有邏輯。當然現在回過頭來看,過了八個月以後,我們整體的運營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但是沒關系,我當時認為的就是我真實的心理想法。

 Part3 融資路上我遇到過的坑

1號坑:辨別忽悠你的投資人

有人說創業者在忽悠投資人,其實,有很多投資人就是個忽悠。你有可能遇到一個不懂行但是想入行的,你的融資之路也許更多的是陪他學習。更甚者,有的投資人有業績壓力,他必須要見,否則每個禮拜開會沒有東西報,必須得見,但他其實根本不想投,沒有能力投,沒有力量推動,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辨誰真誰忽悠,以免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創業早期融資是非常弱勢的。功課做足了,至少不會去找不靠譜的投資人;如果真的碰到了,有一些細節也可以判斷出來是真還是浪費時間,比如:你這個項目真的非常棒,但是稍微有點兒早;你這個項目太好了,但就是有點兒小。一般這種情況就沒什麽戲了。找個理由拒絕你,但不會得罪你。還有一個經典忽悠就是你這個人真是非常棒,太好了,但是你這個業務我可能要再考慮,或者幹脆說你這個創始人太強了。這基本上就是忽悠你,他的潛臺詞就是你的人真的很好,不過你的業務真的很爛,不好意思,我不想投,這是一類重要的坑,大家得註意。

2號坑:避免過高估值

對一個初創階段的公司來說,過高的估值其實是一個隱形的坑(除非你要賣老股或者是你能上市),高估值代表著高要求和強壓力。所以估值過高不一定是好事,不要跟你這一輪次和公司的狀況脫離,不要脫離基本面。

  3號坑:融資條款中的清算、回購、最惠國

    清算。創業IPO的公司並步多,很多公司有可能被收購。這時候就是一個視同清算的條款,清算有好和不好的條件,好的條件可能是100%的投資額再加一個不多的單利。比如說投了一千萬,很可能過了五年,他只需要拿回一千五百萬,這就是一個視同清算的發生,當你的公司賣掉之後,他先拿一千五百萬還給這個投資人,然後再分錢。有的清算很恐怖,它可能是150%或者是120%的投資額再加上x%的一個負利,投資人第一年投了一千萬,五年之後,當公司要賣的時候,他首先拿回三、五千萬,已經是翻了三、五倍了,因為有一個負利,然後再給你分錢。最後公司變賣了而你根本分不到錢。這是清算里面的一個隱形的坑。

回購。回購里面一個最大的坑是創始人及創始團隊的連帶責任,我個人覺得這是對我們非常不公平的條款,而大多數的基金會告訴你不好意思這是我們的標準條款,這是一個模板,其實,這絕對不是模板,是可以改的,這對創始人和創始團隊的壓力會非常大,它意味著今天我給你一千萬,很有可能在某個點上我可以要求回購,我要你個人回購很可能是兩千萬回購,這樣的話對於創始人和創始團隊來說追逐夢想的同時,還承擔了一個巨大的包袱,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的不公平,請大家註意這個隱形的坑。

  最惠國。最惠的意思是說我在後面的輪次里面,但凡有哪一個比我這輪的條件更好的,我就自動享受那個。一旦你同意了這條之後會發生一個情況,你在融下一輪或者是下幾輪的時候,你會碰到新老投資打架,因為新的投資會說,我的投資額是你的五倍、十倍,所以我拿到一個很好的條款,這是很正常的。舉個例子,第二輪的時候比如說你拿了一億人民幣,你願意給這個投資人一個很不錯的條款,但是上一輪只投了你一千萬人民幣的那個,他說我有最惠國,所以我要求相同的條款,這是很不公平的。導致前面商務談判非常順利,很快,到最後談法務條款的時候,有律師、法務一些人進來,導致這個節奏非常慢。

“現在整個融資環境並不好,說實話,中國也有很多本土的基金不是那麽誠信,跳單的情況很嚴重,所以在法律文件這個環節大家拖的話其實並不是很好,我看到很多的案例,後面拖,拖的時間久了,要不就是創始人投降了,沒錢了,拖不起,知道是霸王條款也簽了,為以後埋下了很多的隱患,要麽就是我不簽了,或者是被跳了,這個對整個業務來講是巨大的損失。”

版權聲明:本文由匡明口述,由黑馬哥編輯整理,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089

滴滴投資人朱嘯虎:我為什麽不看好上門美甲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1/152447.shtml

導讀 : 融資是幫助創業者拉開和競爭對手差距的利器

題記:本文系《什麽樣的項目才能融B輪》系列稿子的第三篇,隨著資本市場的持續遇冷,大批的項目發現自己被擋在了B輪前面。我們為此拜訪了金沙江合夥人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先生。朱嘯虎先生主導投資並管理的案例有拉手網,餓了麽,滴滴打車,養車點點,大智慧,回家吃飯,精碩科技等,是投資界知名的快槍手,以精準的投資和敏銳清晰的判斷而著稱。

以下為朱嘯虎先生的口述:

融資的價值是什麽?融資是幫助創業者拉開和競爭對手差距的利器。一個細分領域的創業想法,投資人感興趣的時間段其實很短,一般6到12個月,也就是說這6到12個月很可能決定未來幾年的市場格局。因為過了融資窗口期,就很難有投資人搭理了。所以,創業者的融資必須要快,拿到錢後,就要爭取成為領跑者,領跑者的身份能夠幫助創業者在資本市場上持續融到資金。

行業第一名更容易拿到B輪融資

細分領域的第一名,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拿到B輪融資。如果在產業里頭排名靠後,要想融到資金,那這個項目的現有數據至少是領頭羊公司融資時的三到四倍。因為只有這樣的數據表現,才能說明你有執行力,投資人才相信你有可能後來居上。

其次,很重要的是運營數據是否健康,金沙江采取的方法是重點考察項目的客戶留存率和複購率。早期公司不在於有多少收入,關鍵在於能否驗證自己的商業模式,獲取的用戶是否能留下來,多久來使用一次服務,所以複購率和留存率非常重要。複購率和留存率的數據我們不會透露出來,因為創始人一旦知道這個標準,很可能會偽造數據。

(註:複購率又叫重複購買率,是指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或者服務的重複購買次數,重複購買率越多,則反應出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不過,我們有一套評估的辦法,避免有人造假。當我們決定要投一個行業的時候,會把這個行業的所有玩家都過一遍,然後把他們提供的數據都過一遍,形成我們對這個行業的數據標準。比如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標準下,未來五年行業的增長情況,企業的增長規模等等。這個時候我們手上都有了整個行業的數據,通常來說不會存在那一家公司的數據高的離譜的情況(誰造的數據很離譜,和行業水平完全不同,多半是假的),也就是說,這個行業的人除非全部造假,否則的話,那個造假的人就很容易被判斷出來。

(註:金沙江運用的是大數法則原理,通過擴大樣本的數據,容易判斷市場上的企業經營情況)

滴滴打車就是我們通過行業評估找到的項目,這個公司的融資應該是國內融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我們在投打車行業里的項目前,做了整個行業的系統調查,查看了打車行業里的所有項目和團隊,滴滴是我們看的最後一家,發現他們無論是數據,還是團隊本身的匹配度都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認為滴滴雖然起步稍晚,但更有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從融資節奏的把控上來說,好的公司,A輪融資結束後,三到六個月的時候就要融到B輪。滴滴顯然是這樣的好公司。

A輪是B輪的基礎,細分領域的最強團隊最受資本青睞

A輪主要看團隊,看這個項目團隊是不是這個細分領域的最強團隊。看團隊背景和技能和他們所做的這個事情是否匹配。這里面我們有一整套決策和評估機制。

首先是選行業(細分領域)。我們認為,項目要為提高行業效率而生,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此我們決定要不要在一個行業里頭挖掘好項目的前提,是這個行業是否有效率提升的空間,符不符合市場的規律,這將決定它是不是能融到下一輪的關鍵因素之一。

(註:請參考童士豪先生《什麽項目能融B輪?》專訪報道,GGV認為一個行業只有環節超過5個,就有被互聯網顛覆的空間存在。)

具體到某個垂直行業來分析,以上門O2O的項目為例。我本人不看好美甲O2O,比如說,一個美甲師工資通常是比較高的,一個月收入在八千到一萬不等。讓他上門給一個收入在四五千的小白領去做服務,這並不能提高行業的效率,如果沒有平臺的補貼,這個商業模式是不成立的。縱觀整個中國市場,低收入人群肯定在為高收入人群提高效率,不可能反過來高收入的人跑過來為低收入人群提高效率。

(註:國內以律師服務為例,為什麽試圖借用外部律師資源在平臺上提供低價法律服務的某法律網站很難做成就是這個原因。而國外發展穩健的legalzoom選擇了自營法律服務團隊,就是為了把藍領階層的法律工作者變成自己平臺的雇員,從而實現提供低價法律服務的目標,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上門服務最適合做高端市場,無論是美甲師,還是廚師。這些服務做成大眾服務是不現實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48

徐小平:創業者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3/152627.shtml

導讀 : 11月3日,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來到TC 北京峰會,略帶調侃地談到,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面對投資人提出的無限連帶責任,要站起來譴責,絕不能簽這樣的合約。

i黑馬訊(蒲鴿)11月3日,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來到TC 北京峰會,略帶調侃地談到,千萬別把投資人當爺爺。面對投資人提出的無限連帶責任,要站起來譴責,絕不能簽這樣的合約。

徐小平還指出,頂級人才一定要事先儲備,不然到時候就晚了。老板要做的,是鼓勵年輕人最大地發揮他的個人價值,這樣才能得到最偉大的員工,最偉大的合夥人。他強調,這不是胸懷,是一種先進的價值觀。

以下內容由i黑馬根據徐小平現場訪談整理:

我一直都挺興奮的狀態,這麽多來自全世界的創業者,深感中國創業氛圍的濃厚。同誌們,創業者是不孤獨的,我們有TechCrunch這樣的盛會,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支持、激勵。

如何看待投資的魚龍混雜

先談談無限連帶責任和有限責任兩者的區別吧?

有限責任是你公司倒了公司就倒了,你的房子,你的妻子,你的孩子,家庭不會受到任何損害,這是有限責任公司。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偉大的發明,創業者的風險就止於這件事,投資者給你錢,公司成了他就跟著你賺錢,公司失敗了他就認輸。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人跟投資人簽過無限責任關聯的合同,就是公司倒了,你的房子,你的家產要搭進去。這不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如果有人這樣做,大家一定要站起來譴責他,絕對不能簽這樣的合約。我們提到過,絕對反對對賭,認賭服輸。

真格基金為了改變這個狀態,我們最初推出一頁紙的合同,很簡單,精準到就是一句話,投300萬占10%,有後續投資的時候我們有權跟投,就這麽多。跟投是以後面的價格來投。

我們今年又推出了2頁紙的投資合同,一目了然,有什麽權利、責任,絕沒有一些你看不出來、看不懂那樣的東西。

最近我們出現一個事,有一個創業者融到B輪了,打開A輪的合同發現A輪合同上面寫著投資人有權利任何時候要求他把股份賣掉,如果公司的錢不足以還債,這個創業者家庭的財產,房子什麽的都要跟進去。他們正在解決中,而且我相信能夠解決掉,我覺得這就是把現代商業的文明拉近了500年。莎士比亞有一個喜劇叫《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不是《夏洛特煩惱》,借了一個人3000金幣,如果還不起就要割肉給我,最後夏洛克還是失敗了,說要割肉不能流血,現在讓創業者不僅割肉還要流血,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做創業者最好的朋友,做創業者真正的合夥人,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跟一個特別喜歡的人在一起聊,如果你的公司倒閉了,你公司的財產,計算機、存款什麽的要讓這個投資人先拿走。他說投資人給了你錢,讓你去造船,這個船如果閃掉了,他當然有權利拿回來一些木板。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理。我說投資人給錢是一起來造船的,而創業者拿到錢,他付出了精力、智慧,一生的時間在造這個船,他的權利應該跟投資人是一樣的。不能說我投錢了,我就有權利把最後一塊木板拿走。當時我這位朋友也認為這有道理,這就是商業文明,這就是我們把投資人的身份地位,把錢的價值放到智慧、時間,你的精力的付出同等地位說,真正的做創業者的中國合夥人。

你想賺錢當然可以了,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資本不要太傲慢,資本不要對創業者太苛刻或者太貪婪。人家願意付出3年的時間創業,你付個三、五百萬的美元,丟就丟了,人家付出的是青春。我強調的是這一種新的價值觀,新的意識,新的思維方式。雖然我是搞投資的,一直過於傲慢,我覺得這個現象必須改變。贊成的鼓掌,我不能得罪了投資人,又得不到創業者的支持。

創業本身就是偉大的價值觀

敢於創業,相信自己,追求未來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價值觀。想一想當年俞敏洪創業的時候,我不說馬雲,因為我跟他不熟,我跟俞敏洪很熟。當年俞敏洪創業的時候沒有人看好,當時有一個女生對他看好,這個女生也會很好,你懂得。無論在20年前還是在今天大家都不看好,你怎麽就知道這個人不能成功。陳勝吳廣說了,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馬雲、俞敏洪他們必將老去,這個時代還是年輕人的時代,這句話是滾滾的濃濃的雞湯,但是當你創業的時候,有什麽問題嗎?沒有什麽問題,因為不創業你的工作也是拿著別人的錢,反正是拿別人的錢,還不如拿來自己花。如果你能創業,並且能找到錢,為什麽不能呢?

第二,美團和點評合並了,但是美團創業的時候,有多少年輕人加入了他們。一個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要認真做事,好好做人,贏得市場的認同,合夥人的尊敬,客戶的贊揚,哪怕這個事業不成功,你一定能夠在整個中國創業的生態體系中找到你的獨一無二的位置。所以創業者不存在失敗,除非你不敢。你不創業,你最好的出路是什麽?到工作,你當然要創業了。

老板該幹的事是尊重人才

創業有點成就做老板了,那麽老板應該鼓勵年輕人最大地發揮他的個人價值,這樣你才能得到最偉大的員工,最偉大的合夥人。如果這個合夥人在你那幹了一段時間,因為你的橋梁通向了他的未來,通向了他夢想的那個平臺上去的話,他會感謝你,你就創造了一個商業平臺。

我在這兒講一個故事,真格基金有一個投資合夥人,一個副總裁、VP,搞遊戲的。我作為老板,我告訴你,你在自己能夠創業的時候,能夠去做基金的時候,我會給你錢,投你,我會成為你的一部分。他聽了很感動,在今年上半年就加入了另外一家公司,條件好的已經不可抵擋了,是人就不可抵擋。這個公司現在是110億的市值,大家上網去查公共信息的話,他是最牛的股東之一。我說你一定要去,不要安慰我,結果他就去了,他跟老板商量,給了真格基金很多投資的機會,他在我這兒創造的價值還不如他出去為我創造的價值更多。

這就是尊重人才、幫助人才、鼓勵人才自我成功,因為創業本身是實現個人價值的終極事情。你有一個創業團隊,無論是合夥人,還是員工,就是鼓勵他們發揮他們的終極潛力。至於說是不是留在你的團隊里面,我覺得不重要,這種結果就是中國的創業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不是胸懷,而是一種價值觀,有這種價值觀的人你的公司就會做到非常非常大。敬愛的俞敏洪老師,俞敏洪創建了新東方,我加入了新東方,某種意義上是以一個雇員進去的,王強也是後來加盟的,我們一起奮鬥。俞老師作為偉大的老師鼓勵我們創業,然後我們就成長起來了,這對整個中國青年人,整個中國社會來說,對我個人來說是一件好事。當未來有人為你打工的時候,你也要鼓勵他們追求他們的夢想、實現他們的夢想,把他們的個人價值通過你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達到極限。

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都到奇大無比

關於要不要國際化和要不要做大兩個問題,來看第一個,國際化。中國的BAT都沒有國際化,他們的生意還都在中國的家里,但是在中國出現了另外一批公司,比如說大疆,他們一開始目標就是國際市場。他們也許還沒有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司,但是他們的國際化帶來的是什麽?一開始的質量就是世界第一的。比如說當他一開始就是以國際市場為質量標準的時候,為各種價值標準的時候,一定能夠反過來占領中國市場。這是國際化的概念,但是不幸的是中國還沒有一家公司真正的能夠達到那個程度。我希望微信能夠慢慢的讓全世界的人都來用,總而言之,到今天為止我們連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公司的機會都沒有。Facebook一個小小的工具就成為了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中國的市場夠大,不論你做什麽,螺絲釘、打火機,領帶、鞋子,還是做機器人,還是高大上的東西,說實話你一開始就是在全球競爭。像四川臥龍熊貓能活到今天,因為熊貓沒有天敵,你一開始就有天敵,哪怕你不想占領國際市場,你也必須要瞄準國際的質量,從而發起你的競爭。

做大這件事,我認為最小的公司也要想怎麽做大,你應該有做大的野心、夢想和布局。當然一開始你也可以說我就想做一個小小的咖啡店、面館,最終我把它做成味千拉面、星巴克。真正好的創業者一開始的布局就是按照人才布局,整個思路格局。

小米一開始有7個聯合創始人,我那個時候才幾千個學生,但我們想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們有格局,因為我們有理想主義,我們還真的做成了一個偉大的機構,真格基金。一開始真格基金只有3000萬美元,但是我們有一個口號,真格基金要做什麽?世界最大的小基金。大在夢想,大在對創業者的熱愛,大在對行業的顛覆。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概念。

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都奇大無比。美團一開始做的時候我不知道是怎麽做的,我說另一個美餐是真格基金投的解決餐館供應鏈的問題,小夥子是窩窩團的創始人,他的口號就是讓天下做菜的人再也不用買菜。我相信他能做的很好。無論你做什麽,一定要在你這個領域做到最好,你能做到最好,堅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做到最大。

誰都想成為獨角獸,很多公司做了三、四十億美元也可能崩潰,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福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我們有一家公司,絕對是一家一百億美元的公司,這幫人居然說他們做的是非常顛覆性的業務,他居然在這樣一個顛覆性的領域里說我們悄悄做,不要引起政府的註意,結果他沒有註意到政府,政府註意到了他,政府禁止他這種模式。三個月以後,這個行業另一個巨頭崛起,也許他們公關做的好,也許他們政府關系做的好,他做了最好的占領先機的工作,但是就是缺少這種格局觀,我要顛覆一個行業,我怎麽能不跟政府管理部門溝通,這個詞叫政府公關。他們覺得很遺憾。

如果你真的會顛覆這個產業的話,你一定要使公司的各個主張部分要齊頭並進。比如我們有的電商發展的極快,營銷做的好,但是倉儲跟不上,當然這些公司往往都能夠度過難關。也許你創業的第一天不一定說非要做一個一百億美元的公司,我要把這個事做起來,一旦把這個事做起來,市場上得到證明的時候你得準備好,為滾滾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儲備人才。所以我經常跟創業者開玩笑,我說看你嚇的這個樣子,想著會有20億美元的身價,嚇的都不敢活了。要敢於成功,敢於成功的方法就是樓越高地基越深,樓越高結構必須越強。對公司來說,那些地基或者結構主要是人才結構。

提前儲備頂級人才,到時候就晚了

創業者一定要找頂級人才,那種能夠支撐起10億美元、50億美元的人才。這是所有創業者共同的問題。你一定要提前儲備人才。靠工資高、股份多嗎?NO,創業者什麽都沒有,有的是什麽?股份。你只要敢於給,你就讓他在那待著。我們投資了一家公司,美國對標公司是100億美元,結果發現他就一個人,做產品,產品經理,高科技,我花了2個小時跟他說了一件事,立刻找一個消費,他說我還沒有產品怎麽找銷售。我說這個銷售像IBM、甲骨文的銷售請過來,跟你一起開發產品。他會跟客戶接受,我們有這個產品,吹吹風,下下雨,讓別人知道你的東西呼之欲出,等你的東西出來讓潛在的用戶測試你的產品。所以作為創業者你要有一個胸懷,你要有預見性,人才儲備一定要先於你的公司的需求,等到你的公司急需要人的時候,頂級的人才起碼需要三個月,三個月就能離職的人一定不是什麽好人,不是什麽牛人。公司朝著幾十億美元、幾百億美元目標走的時候,那個時候再儲備人才就晚了,你要儲備影子人才,起碼讓把知道這個機會有可能出現。

如今,中國創業者和矽谷創業者的整體素質正從差距較大到差距較小,到一點一滴迎頭趕上,甚至超過矽谷創業者。比如說中國人copy  to  china,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過去幾年中國也有很多創業公司,中國有人才,甚至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業者就在美國創業了,甚至在美國沒有讀過研究生的人就直接在美國創業。這證明中國創業者的素質越來越高了,正在趕上世界最優秀的創業者。由於中國的機會,由於中國市場的巨大,由於中國發展的不足,所以中國的這一批創業者恰到好處的,恰逢其時的趕上的中國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就憑你現在的素質你就能創造真正偉大的創業的故事,實現你自己的終極的奮鬥的夢想。

大家現在都在聊資本寒冬。創業者不要擔心資本的問題,天使階段的錢仍然很多。第二,你要1億美元估值,打個對折,5000萬,也足以讓你往前走。所以不要在乎估值,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給他1、2億美元的投資,他嫌估值少不要,結果其他的公司投資了他的競爭對手。所以,只要你的產品好,你最接近商業本質,什麽商業本質?有客戶、能賺錢,我相信再寒冷的冬天都會過去。我是08年、09年過來的投資人,中國許多偉大的公司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所以資本的寒冬跟創業者無關,你只要低頭做好你的事,資本自然會狂熱的來找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779

胡翔: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腦子里到底在想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103/152628.shtml

導讀 : 聽黑馬基金胡翔深情講述他對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的看法。

黑馬哥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聽一位天使投資機構負責人講述,他投資天使項目的各種秘密,在他的深情講述中,哥聽出了他對創業者的關心幫助與愛護,看出了他對項目的專業評價標準,看出了他對於早期好項目是多麽地渴求,看出……好了,並不因為他是哥公司黑馬基金的大boss,哥才如此吹捧他。最後一句,胡翔哥哥在路演上的拍磚姿勢也是十分帥氣的(此為主播小7亂入)。

胡翔0

胡翔

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

擁有豐富投資及企業融資並購經驗

黑馬基金已完成了20多個項目的投資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投資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以及我們投資人的一些判斷邏輯。

大夥都在說狼來了,冬天來了,我想說資本環境真的是趨冷了,投資機構決策會更謹慎,速度肯定也會放慢。對我們創業者來講,冬天是一個淘汰弱者,培育強者的季節,很多公司會死掉,哪些呢?現金流不太好,又不能很好融資,需要持續燒錢,資質比較一般的公司,這些都會很危險。

而那些有很堅韌的生存能力,有很好的現金流,能夠很好過冬的公司,我們會對它有更多的期待。

第二點我想說,投資者都是貪婪的,天使投資人尤其貪婪,這跟投資人獲取回報的方式是相關的。一般來講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他圖的不是你的利潤分紅,而要求的是資本上的回報。基於成功率的問題,所以對於單個項目的回報倍數一般都會有非常高的要求,退出基本上也是通過上市或者並購兩種途徑。一般來講,投資人在天使階段投進去,他會追求百倍以上的回報,在VC階段投進去會追求數十倍的回報,越到後期回報的要求會低一些。因為越到後期,確定性越高,成功風險系數也越低,回報要求也會越低,對Pre- IPO階段投資來講,如果一年能夠有翻倍的回報也就可以了。

正因為在天使階段的投資要承受一個非常高的風險,有非常高的失敗率,所以對項目的要求也會非常高。我們可以承受你一個項目走著走著就夭折了,突然就死了,但在我們投資的時候,至少要預期你有非常高的回報才行。因此作為創業者來講,在天使階段你做的事情就不是把一個事從60分做到70分、80分,而是要做從0到1的事。不同階段的投資者對回報的要求不同,對風險承受的系數不同,在不同的階段關註的點也不同。

典型來講,在天使階段,你需要確定好你的方向,搭建好團隊,讓自己的產品實現落地,做出一個MVP(最小可用化產品),或者說你的服務在市場上有一個初步的打樣,這是天使階段的任務。

進入A輪階段,你可能就要初步驗證模式,有一定的數據證明你的模式是可行的,然後打下比較小的市場,或者是搶下一個灘頭陣地。到了B輪或者是以後階段,你就需要融一筆較大的資金,去跑馬圈地,實現規模性的發展。最後進入上市階段,就好好把利潤給做出來。

接下來我就重點講一講從0到1階段,我們關鍵的四個投資維度。分別是:方向,切入點,時機,和團隊

第一個維度叫方向,或者是賽道選擇。如果你想走一條資本化的道路,賽道選擇就非常關鍵。你所選擇的賽道我們希望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世界觀和格局觀。我們身處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有的行業可能過幾年就消失了,有的可能會被顛覆,有的可能會升級,有的行業會面臨成本結構的優化或調整。在選擇賽道的時候要想一想,在三年、五年時間之後,這個行業可能會往怎樣的方向變化?另外,我希望創業者能夠有一定的世界觀和格局觀,你是怎麽認識這個行業的?自己在這個行業格局里處於怎樣的位置?

第二個判斷維度就是切入點的問題。如果說在市場選擇方面我們希望足夠大的話,那你創業的切入點我們希望足夠小,以針紮破天。如果你一上來就想做一個很大的事情,那可能很難做,也可能不是你的機會,巨頭們一上來就把你給滅了。當我們在一個小的細分市場里做到第一之後,我們能夠很好地拓展商業模式,在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里做成第一。滴滴出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維度叫做時機。如果你進入這個市場太早,可能這個市場還不太成熟,你培育市場的成本會非常非常高;如果你進入市場太晚,事情也會變得非常非常的麻煩。尤其是當已有先行者拿了B輪融資,這個事情就非常非常難辦了。

投資判斷第四個維度叫做團隊。首先是對老大的判斷,一把手是我們考察這個團隊最重要的因素。我基本總結為以下三方面的素質,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高瞻遠矚,腳踏實地,能“忽悠”。對“忽悠”大家是有不同理解的,這個能力是指你的說服力、感染力。“忽悠”誰呢?第一你的團隊,第二投資人,能夠讓投資人相信你,給你掏支票。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創業者來講,是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在創業中是不停進化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有太多是你所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需要你去面對、去解決,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迅速進化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Q&A

Q:最近合夥人問題很熱門,有創業團隊因此開撕,你怎麽看待合夥人結構問題?

A:關於合夥人結構問題,沒有明確的標準。我只能說怎樣是不合適的,是我們直接會pass掉的。第一種,股權很分散,沒有很明確的老大,第二種,股權結構很平均,5:5或者是3:3:3,這樣的我們是絕對不投的。相對理想的結構是什麽呢? CEO能站到一個控股的地位,同時有一到兩個合夥人,每人大概拿5%到10% ,或者是20%的區間。

Q:作為我們創業者,怎麽處理和投資人的關系?

A:一般來講投資人會比較尊重創業者,我們的定位是什麽呢?叫幫忙不添亂,或者換個比喻,創業者是司機,我們是副駕,作為副駕來講,我們可能會幫這個司機看看地圖,出點主意。作為一個副駕,我們最要避免的是什麽?要避免我們自己去握方向盤,同時我們也不希望自己太喋喋不休,話語太多,有時候也讓司機不太愉快。

Q:黑馬基金投資風格如何?有什麽優勢?

A:黑馬基金是投早期的,尤其是天使階段到A輪階段。對創業者來講早期時間是最重要的,效率是最關鍵的,一旦我們決定要投,我自己心里會希望盡快把錢給到你。我也會幫你打磨包括從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等一些梳理工作。

黑馬基金跟整個黑馬商圈是一個很緊密的關系,有社群、媒體資源等幫助大家,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平臺化的基金,出資人包括劉強東、周鴻祎、姚勁波,俞敏洪,投資機構像紅杉、徐小平等等都是我們的出資人。好的,廣告打完了,希望今天的微課堂能夠幫到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780

47張邀約函透露玄機:投資人放棄燒錢,轉投賺錢項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05/152671.shtml

導讀 : 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預示著O2O的燒錢模式走到了盡頭。伴隨大量O2O項目因無法續融資而關閉,會賺錢、有盈利的項目開始受到投資人青睞。這一點,在黑馬營十期結業儀式上的融資路演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

今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資本市場的疲弱和中概股的低迷,創業企業融資環境迅速轉冷,投資機構大幅降低投資頻率。有分析指出,2014年國內活躍天使投資機構平均投資項目數量為15個,而今年截至目前,這一數字僅為3.7個。

資本冬天來臨,所有創業企業都很難拿到投資嗎?事實並非如此,在嚴苛的投資環境下,好項目卻愈發搶手——在10月30日黑馬營十期結業儀式上的融資路演環節,來自達晨創投、GGV紀源資本、順為基金、梅花創投、梧桐樹資本、天圖資本、雲鋒基金、旦恩創投、豐厚資本和黑馬基金等投資機構的32位投資人,一共向路演的70位學員,發出了47張投資邀約函,在融資冬天里釋放出陣陣暖意。

360截圖20151105102525485

投資人一覽

在路演之前,黑馬營十期的59位學員在為期一年的學習中,共獲得50億元投資。參與路演的天圖資本合夥人張海燕表示,能夠獲得50億元融資,對一個創業社群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路演上發放的47張邀約函,又顯示出黑馬營是個可投資性極強的創業社群。

接地氣、會賺錢的項目受青睞

不久前,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預示著O2O的燒錢模式走到了盡頭,大量O2O項目因無法續融資而關閉。那麽,廣受投資人青睞的黑馬營學員,又是些什麽樣的企業?

具體而言,黑馬營中的項目大多數處於高速成長期,很多創始人在傳統行業有深厚積澱。它們與以往燒錢補貼用戶的項目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即都是會賺錢、有贏利的企業。在資本的冬天,這樣的企業無疑更讓投資人有安全感。

譬如,旦恩創投創始人淩代鴻看好上海朗億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家堅持原創的研發型公司,核心團隊都是複旦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畢業,他們第一個新材料產品今年的銷售額可達5000萬元,第二個新材料產品很快能達到1億元的銷售額。“這種真正具有技術含量、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淩代鴻說。

和上海朗億同組的河北禦芝林藥業獲得了複星醫藥集團許謙發出的投資邀約函。這家企業主營中藥保健品,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在1億元左右。許謙表示,“這家公司的產品和營收都不錯,後續還會進一步溝通。”

即便是黑馬營里的互聯網項目,也顯現出與眾不同的特點。雲鋒基金執行董事李娜表示,一個O2O項目好不好,一是看它有沒有真實的市場需求,二是看在行業內的競爭能力(比如低成本獲取用戶、提供整合服務等),而黑馬營十期的醫療美容O2O平臺美唄,用戶平均獲取成本只有100元。“這是我比較震驚的,通常這個行業獲取一個用戶需要花幾千塊”,李娜說。毫無疑問,她也向美唄發出了投資邀約函。

路演結束後,梅花創投合夥人張筱燕向三個黑馬TMT項目拋出了橄欖枝。張筱燕表示,黑馬學員的項目傳統行業多一點,基本是“+互聯網”的模式,但他們心態開放,有自我改變的意識,在創業經驗和資本上有優勢,比大學生或更年輕的互聯網人更踏實、更可靠。

接地氣的黑馬基因

在黑馬營內的學習與碰撞,讓學員們變得日益成熟。順為基金合夥人程天講述了自己對於黑馬營的認知:“我覺得黑馬營辦得越來越好,我們投的一些公司參加了黑馬營,他們的反饋第一是覺得有收獲,第二對個人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旦恩創投曾參與投資了黑馬營企業WOOK。如今,這個印尼電商項目已經成為該機構投資的50多個項目中發展最好的項目之一。旦恩創投創始人、黑馬導師淩代鴻表示,他把篩選項目的重點放在考量團隊質量、創始人的企業家精神,以及創新能力上。其中,企業家特質十分重要,“企業家首先要是一個戰略家,要有對這個行業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天圖資本合夥人張海燕也表現出了對黑馬項目的興趣:“好幾個項目很有潛力變成有生存能力、有競爭力、未來有比較大發展前景的公司。”他評價黑馬社群是一個參差多樣的群體,有差異也有火花,活力四射。

很早便開始接觸黑馬群體的複星醫藥許謙表示,“黑馬學員給人的感覺是一群從本土成長起來的創業者,接地氣。”通過路演,他從學員身上感受到了濃濃的創業熱情。“黑馬營的氛圍特別好,學員們組成了一支鬥誌昂揚的隊伍”許謙說。

很多人來黑馬營學習後拿到融資,也有人在拿到融資後來黑馬營學習。尋醫問藥網在拿到雲鋒基金的投資之後,被推薦來參加黑馬營。雲鋒基金執行董事李娜表示,尋醫問藥網雖然之前已經拿過兩輪投資,但還是處於單打獨鬥的封閉狀態,有些固有的思維定勢,他們參加黑馬營的意義就是“跟更多的創業者一起,得到更多維度的靈感,多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最佳組合:傳統產業+互聯網

看過了黑馬營的優秀項目,投資人如何看待今後的投資熱點,他們對於黑馬和創業者又有哪些忠告?

“中國的二級市場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我們比較樂觀地認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IPO肯定會重新放開,資本市場的狀況會得到轉變。 ”旦恩創投創始人淩代鴻說。

對於未來一年的創業環境,順為基金合夥人程天認為,現在的寒冷是相對之前的浮熱。“以投資人的角度來講,現在是拿投資的最佳時期了,但反過來說,我並不覺得所有的項目都需要拿投資,為了投資而創業就本末倒置了。”

天圖資本合夥人張海燕表示,移動互聯網影響消費渠道後,可能出現優秀企業和大的投資機會,而在電商領域,依然存在誕生數百億規模平臺的機會。不過,他也建議創業者先想辦法拿錢度過眼前的寒冬,“現在不要計較估值,拿到錢要緊,有資金的企業會更從容。”

梧桐樹資本合夥人童瑋亮比較看好產業互聯網方向,也就是互聯網和具體行業結合。他將重點關註B2B、SaaS、智能硬件、內容文化等產業。雲鋒基金執行董事李娜贊同童瑋亮的觀點,她關註兩個方向,一個是互聯網全面改造垂直行業的趨勢,另一個是雲計算、大數據在未來會產生更大價值。

對於黑馬學員和其他創業者,李娜給出了八字箴言:低頭拉車,擡頭看路。低頭拉車是指制定一個清晰的戰略方向,做出企業真正的價值和壁壘,畢竟互聯網不能解決一切;擡頭看路是指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在打好地基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跟上時代的步伐;至於融資,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30

獨家 | 專訪胡海泉:我是著名的投資人,不是著名投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5/1117/152827.shtml

導讀 : 在浮躁的創投圈,他特立獨行,且不忘初心。他說:“我不是一個著名投資人,我只是一個著名的投資人。”

i黑馬 王奕 蒲鴿 11月16日報道

胡海泉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歌手。2014年,《財富》中文版公布的“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中,他作為投資人赫然在列。此時,他投資人身份開始被公眾關註。

從卡牌遊戲《龍之召喚》,到智能硬件獨輪車Ninebot納博恩和土曼手表,從分享平臺寶駕租車,到票務公司黑馬APP等多個領域,胡海泉都有涉獵。

胡海泉自有一套投資邏輯,他算不上理性的投資人,他覺得早期投資就像交女朋友或寫歌,靠感性和激情;他對金錢並不敏感,他甚至沒有算過,哪個項目對他的資金回報率最高。

在浮躁的創投圈,他特立獨行,且不忘初心。他說:“我不是一個著名投資人,我只是一個著名的投資人。”

好奇心,或本能

胡海泉就坐在對面。身穿黑色衛衣,未上妝,作為歌手,他顯得簡樸;但如果作為投資人,已算得時尚。

他有些抱歉,每次回北京的行程都安排得特別滿,當天他安排了4撥采訪,車輪戰。為此,他推遲了采訪時間。

明星和投資人的雙重身份,吃掉了胡海泉的所有時間,他只能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才能平衡兩個領域的工作。

成為歌手,需要追溯到17年前,他與陳羽凡成立“羽泉”,一路高歌猛進,紅透半邊天;作為投資人,他也不算生手,已有10年歷史。

2004年,互聯網開始沖擊傳統唱片市場,免費、盜版、侵權讓整個行業舉步維艱。盡管在舞臺上夠光鮮亮麗,但他對文創行業心有隱憂。他開始研究新技術、看書、和業內的人聊天,他摸到了一個讓他著迷的東西——未來。

“就投資的行為來講,其實就是把手伸向未來的一種方式。”他開始明白,這些創新而靈感湧動的企業,是社會最有活力的部分,是未來的動力。

“我對未來充滿好奇,所以一直嘗試新事物,保持年輕心態。”好奇心,胡海泉提到很多次,就如深植體內,“這是本能”。

胡海泉獲取項目的渠道,有朋友圈,也有投資機構,還有參加媒體策劃的創投節目。但越早期的投資,風險越大。

“我認為做得好還是要有激情的人,不是專業精神。專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但是在看早期項目來講,有些時候真的有點像交女朋友或者是寫一首歌,有時候靠感性的,沒有辦法用理性去衡量。”胡海泉自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理性的投資人,他會關註兩點,第一,自己喜歡,感興趣,第二,和創始人聊得來,有打動自己的東西。

“無論誰做了某個點的創新,我都會感興趣,也很佩服。做天使投資,我最大的樂趣就在與參與改變,推動改變,幫助改變。”這種從零到一的創新過程,正是他最動容的地方。

與其他投資人不一樣的是,胡海泉對金錢並不敏感。當問到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項目時,他思考了很久,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他就沒有算過。

理性,金錢,這些投資人最關註的東西,似乎對胡海泉都不太重要。好奇,激情,創新,才是他出發的起點。

著名的投資人

胡海泉說,投資的過程,就相當於寫一首歌。一個人自己孕育的旋律,到滿街都在播放,投資一個商業邏輯,到最後走通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這兩件事,帶給他的成就感是一樣的。

“其實,天使投資人跟歌手是一樣的,有代表作才是成功。”作為歌手,胡海泉的代表作太多。作為投資人,他的代表作是什麽?

他有點謙虛地笑:“其實我並不是著名投資人,只是著名的投資人。”

今年上半年,平衡車制造商Ninebot(納恩博)宣布,完成對美國平衡車開創者Segway(賽格威)的全資收購。平衡車的天使投資人正是胡海泉。

從資本角度來說,一家小公司發展,到並購美國企業,成為全球的行業領導者,確實算最成功的代表作。

在2013年的一次音樂節上,納恩博作為贊助方為演出提供試用機。當時,胡海泉在後臺試用了一下,覺得這東西酷,體驗爽,就有了興致,頻繁與制造方溝通聯。正值納恩博早期融資和品牌推廣期,雙方一拍即合,羽泉成了投資方。

“討價還價也很殘酷的,當時和高總都打了起來。成為一家人後,肯定會不遺余力了。”談到討價還價的段子,他哈哈直樂。

但在胡海泉心中,這還不是他最心儀的代表作,他提到一個並不有名的,叫“Pink”的APP。這是一個潮流垂直電商,專門收羅全世界最好玩最性感的粉絲物品,大到house,小到指甲刀。

“你說,這是不是很性感?”他為這個創意折服,就像孩子喜歡一個炫酷的新事物,他並不在乎成功與否,但他願意花全部精力去呵護。

在投資節奏上,他的步子也在放緩。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第二季度之前,胡海泉認為那是“寒冬還未來之前最後的狂歡”,泡沫太嚴重,一些創業者胡來,漫天叫價。

他記得最誇張的一次,一個創業者,商業計劃書里的團隊是拼湊過來的,項目還沒上線,估值幾千萬。對於這種浮誇的泡沫,胡海泉直接無視,不耽誤一分鐘。

資本寒冬的到來,他認為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是對行業的肅清,本身是好事。但創業的熱度還沒有回歸正常值,他發現,大眾創業,真的是所有人都在創業,從一線城市的一線創業機構、創意機構,到二線城市、傳統產業都在做,甚至一些學術型的實驗室都加入創業大流。當所有的人,試圖用資本改變一切的時候,就會變得良莠不齊,混亂不堪。

胡海泉每天打開微博,陌生私信一半以上全是在推介項目的,一個二線城市的傳統模式的BP他都看了。他在等,等回歸理性,行業降溫,撤走熱錢。

胡海泉的投資也變得越來越專業。2013年春,他成立專門團隊,以便讓投資更有序更高效。目前已完成兩期VC,共3億募資,一期天使基金,共6000萬。

對於早期投資,他會選擇行業的創新企業,而中期投資,則會選擇跟消費者相關的項目。沒有明確盈利模式的企業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燒錢模式不是我們該幹的事,也輪不到我來做。”

明星和投資人,雙重身份

明星和投資人的雙重身份,在胡海泉的生活中交互交換,偶爾發生碰撞。每次創投圈的峰會結束,人們就從四面八方湧過來包圍嘉賓,交換名片。而胡海泉是沒有名片的,因此,湧過來包圍他的,是來求簽名的。

明星的身份,有時是助推器,有時也是包袱。

“我敲開任何一個陌生人的門,他開了以後都會笑臉相迎,這對於任何一個投資人來講都很難。”胡海泉笑著說,這張臉作為敲門磚,還挺好使。

明星投資人,不管他是否會代理該產品,都會成為產品背書。作為明星的他,能撬動一些投資人沒有的資源。“帶他去一個Party,可能都重要過他努力一年兩年的。”

而明星的傳播影響力和話題性,能帶動大量粉絲互動。從廣告代言人到產品投資人,明星也從弱背書轉為強背書。

從商業合作上來講,比起其他投資人,胡海泉會花更少的錢投資同一項目。“我便宜的原因是,我掏了錢,還投入了我的名譽價值,就是個人品牌的入股。”

他甚至還會勸自己身邊有影響力的藝人,學著做些投資,要看到未來。“明星的收入非常高,但理財的方式非常單一,不應該只以消費為樂趣。事實上,把投資的滿足感和理財的智慧用到一個點的話,對他未來人生是最大的改變。”

明星真的自帶光環,有時也會變成包袱。當年,胡海泉投資的土曼手表出現產品跳票,很多人直接在微博上@他;他投資的一個餐廳服務員態度不好時,網友也會直接在微博對他吐槽。如果時間允許,他就親自回複。“明星背書,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也是有可能的,我隨時做好準備。”

對於藝人來說,時間本來就不夠用,他還得兼顧兩者。為此,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有時只能減少睡眠時間。

胡海泉每投一個項目,都會親自和創業者見上四五面,最忙時,一天要見四五撥創業者,馬不停蹄。曾經有投資夥伴和創業者,甚至乘坐國際航班找他。

微信成了他另一個重要的辦公渠道。一些會議和商業合作,他都通過微信溝通,朋友圈也成了他了解創業者的一個不錯的手段,他真的會利用閑暇時間,逐條看創業者的朋友圈。“有時候,投資意向都很明確了,我還沒見過創始人。一直在微信上,已是位非常熟悉的網友了。”胡海泉笑著說。

“歌手和投資人,兩個角色,你更喜歡哪一個?”

“兩者都是基於興趣。一個是我珍惜自己的天賦。一個是利用自己的資源,去幫助創業者和有創新的人。一個是呵護自己,一個是呵護未來。”

對於一直維持著童心的胡海泉來說,兩者並無二致。

不忘初心,回歸起點

胡海泉出發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文創行業的現狀。他以後的投資方向,也是布局文化產業。只是,他遲遲不敢動手。

他說想投內容,經過精心孵化,內容能產生很大的生產力。他也說到自己想孵化90後、00後具有創造力的人,只有擁有了智力資源,這樣的公司才是厲害的。

但這些也僅僅是想。目前,他只是零散投資了一些跟音樂相關的線上線下的項目,他的文創夢遠沒有啟動。在他看來,要改變文創行業的產業鏈,需要改變人的思維和價值觀。這部分最有價值,但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

“在文創,我越了解,反而會越不敢動,這是真的!”正因為他足夠重視,才不容踏錯一步。

就在幾日前,羽泉新的音樂紀錄片《不服》與歌迷見面。片頭,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男人說:到了四十歲,大部分人說,已經離起點很遠了,而終點還不知道在哪。其實這個狀態可以有激情,也可以很大膽,可以不服,不是傳統的不服氣,不服輸,不服老,而是對未知的事物還有探索的激情和勇氣。

對於他來說,沒有不惑之年的困惑。一如開場,一切既是起點,也是終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23

中國天使投資人齊聚上海楊浦:北有中關村,南有五角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7/152969.shtml

導讀 : 中國青年天使會已成功申請了NGO組織(非政府組織),正式落戶上海楊浦。這意味著上海楊浦五角場與北京海澱中關村,形成南北齊頭並進之勢。這塊曾經被定義為沒有創業氛圍的土壤,將有更加濃厚的氛圍。

i黑馬訊11月27日消息,近日,中國青年天使會在上海市楊浦區舉辦天使投資人峰會。中國青年天使會當天宣布,已成功申請了NGO組織(非政府組織),正式落戶上海楊浦。

這一次的落戶,意味著上海楊浦五角場與北京海澱中關村,形成南北齊頭並進之勢。這塊曾經被定義為沒有創業氛圍的土壤,將有更加濃厚的氛圍。

峰會當天吸引了大批重量級嘉賓,包括楊浦區區長謝堅鋼,楊浦區副區長丁歡歡,楊浦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魏果望,楊浦區投資服務發展中心副主任吳琦等政府代表。

中國青年天使會榮譽主席、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老師,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源政投資董事長楊向陽,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牛文文,中國青年天使會會長、創業工場創始人麥剛,浙商創投資深合夥人、執行總裁劉冬秋,經緯創投合夥人曹國熊,戈壁資本合夥人蔣濤,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華映資本中國區管理合夥人季薇,東方富海合夥人顧永喆,樂搏資本創始人楊寧,黑馬會副會長、豐厚資本創始人楊守彬等眾多投資人和企業家也出席了當天會議,並做分享。

徐小平此前提出了人人都可以創業的概念,不過他認為這里存在著一定條件,一是你有東西可以提供,第二得有一定的創業方面的知識。

麥剛對創業本身闡述了四個觀點:投資和創業都屬於非常少的勇敢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都要正視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所面臨的壓力;天使投資必須是一個創造長遠價值的行為,因為天使投資的博弈是在很少數人之間進行的;人人都可以創業,但是走到最後笑到最後的企業家絕對是很少數的;企業家影響這個社會。

朱嘯虎則更加細分地從互聯網金融分析,創業必須在產品端和渠道端都有優勢,至少有一端有優勢,最好兩端都有優勢。

蔡文勝發現現在的互聯網存在三個重要特征,與傳統行業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類聚;二是眾包,能讓無數人來幫你打工;第三是分享,譬如Uber和Airbnb。

牛文文則提出了一個創投領域的“倒二八法則”的概念。他認為,規範化的基金公司登陸新三板後,打開了全新的融資通路,原來的“二八法則”被顛覆為了“八二法則”,也即GP公司只需釋放不到20%的股權融資,就可以融到足夠的自己進。而最後,新三板上的投資人按20%的股權比例分享GP公司的投資回報,基金管理人可獲得剩下的80%。這樣,矽谷VC界的“二八法則”在中國就可能倒過來變成“倒二八法則”。

在牛文文看來,這種規則下,國內創業投資界精英人才的創業熱情將大大被激發。因此,新三板可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板和基金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10

你不知道的凤姐:从主笔到天使投资人,我们还真没资格嘲笑她

http://www.xcf.cn/gdyw/201512/t20151204_762647.htm

中小游戏公司倒闭潮,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出来预警。巨人网络总裁纪学锋的判断是90%甚至到99%的游戏CP(内容提供商)活不过今年;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两年之内,现有的一万多家游戏CP最后存活率仅有0.04%。

  今年的形势虽然没有恶劣到中小公司全部洗牌的程度,但是死亡潮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象,拖欠工资、老板跑路、裁员、倒闭等新闻已成常态。


  一家游戏美术外包公司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今年的合同和客户,较比去年少了近4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还将继续减少,而该公司已经进行了一轮裁员,年底还要进行一次大的裁员。


  虽然年底裁员是游戏公司的惯例做法,但腾讯科技从多家游戏公司获得的信息来看,力度会大大超过往年,而今年年底除了中小游戏公司面临死亡潮之外,预计裁员潮和降薪潮也将席卷整个游戏行业。


  对于中小游戏公司而言,更为可怕的是明年这股寒潮恐怕还将更加严重。纪源资本合伙人童士豪告诉腾讯科技,随着游戏中概股回归,以及不少游戏公司 登陆新三板和借壳上市,融资向上市公司倾斜会非常明显;更有不少投资人直接对腾讯科技表示,会非常谨慎地观察游戏公司,明年可能不会倾向于在这个领域投 资,除非团队和创始人特别出色。


  北京成都是重灾区


  腾讯公司在今年曾发布了《2015互联网+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止2015年Q2,移动游戏CP规模达2.77万家,并在持续增长。而这个数据在2014年10月为1.3万家。


  如此庞大的移动游戏CP研发团队,几乎达到了全世界其他手游开发团队的3-4倍。这和2012年以来,手游回报率极高,且又有着轻资产、低成 本、短周期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开发团队还是产品都远远超过了市场容量,随着行业的成熟,淘汰和整合是必然趋势,这也是今年死亡潮 的根本原因所在。


  邢山虎在今年年初就表示,今天存在的公司,超过5成会在一年内陆续倒掉;其余5成中,在未来24个月随时面临关门的风险。


  从移动游戏CP研发团队集聚的五大代表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的情况来看,死亡潮已经成为今年游戏行业标志性事件。其中北京和成都成为游戏公司倒闭的重灾区。


  广州的一家游戏发行公司创始人告诉腾讯科技,广州虽然大的游戏公司不多,但是目前死亡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广州游戏公司基本都是务实类型,比 较专注产品,而且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几块区域,形成了一部分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广州的游戏公司基本上融资都是来自于游戏行业内,资金比较理智。


  即便如此,他坦言,广州的游戏开发团队死亡比例依旧在15%以上,上海的情况估计和广州差不多。而北京、深圳和成都的情况就比较糟糕。北京前期 由于资本和人才集中,产生了很多小的游戏创业公司,但无论是资本和公司本身都比较浮躁。深圳受运营商计费管控趋严,死亡了一大批休闲游戏厂商。而成都是最 严重,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此前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成都曾经号称是游戏开发的“千游之城”,拥有1000家游戏公司,游戏创业成为风潮。但是产业链不牢固、人才相对缺乏和与游戏行业较为脱离的情况,让成都的游戏公司倒闭情况严重。据成都媒体估算,目前活下来的游戏公司不到100家。


  即便是大公司,裁员也十分普遍,例如巨人、畅游、完美世界等都被媒体披露了裁员的情况。而活下来的中小游戏公司裁员、降薪更是成为普遍做法,有不少创业团队直接被并入了大公司。


  大公司抱团


  今年,优质资源向大游戏厂商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并且今年以来,泛娱乐概念成为游戏行业的大方向,影游联动、并购潮和移动电竞等等,都将中小游戏开发团队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压。“大厂一统天下,小厂毫无机会”也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


  根据腾讯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5年Q3腾讯公司手游收入达到了53亿,此前Q2手游收入为45亿,Q1为44亿,腾讯前三季度手游收入已达到了142亿。由于第四季度是游戏旺季,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腾讯手游收入应该能达到200亿。


  除了腾讯之外,网易的收入也颇为亮眼。网易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网易第三季度移动游戏入占比达到53%,净营收预计为35.4亿元。


  腾讯网易两家公司第三季度手游收入之和超过88.4亿,两家公司的占比就超过了市场的60%。而国内整个前15的游戏大厂几乎拿下了超过90%的移动游戏市场份额,畅销榜前50的产品拿下了App Store游戏收入近80%。


  10%的市场份额和20%的收入,明显难以容纳近3万个游戏开发团队。如此惨烈的红海,不少投资人选择离场或者投资极其谨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除此之外,今年兴起的大游戏开发公司之间的抱团,也让中小游戏公司生存就更为艰难。


  10月份由英雄互娱和王思聪牵头成立的中国移动电竞联盟,目前已囊括24家企业成员,包括13家游戏厂商:英雄互娱、昆仑万维、完美世界、巨人 网络、游族网络、银汉游戏、天象互动、畅游、莉莉丝游戏、骏梦游戏、恺英网络、联众游戏、途游游戏;4家电竞行业相关企业:熊猫TV、ImbaTV、香蕉 计划、网鱼网咖;五大渠道:360、百度、小米、UC、硬核联盟(华为、OPPO、vivo、酷派、金立、联想);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和游戏服务商迅 游科技。


  而游戏中概股于明年的密集回归,也将加入资金和资源的抢夺战中。明年的游戏行业竞争趋势,会更倾向于“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各种小“诸侯国”获得资源、人才和资金难度会越来越大。


  精品模式已成大势


  另外一个对中小CP不利,但是对整个行业却是好消息的事情是,喊了几年的游戏精品化和品质游戏,在今年终于成为真正的风潮。


  《2015互联网+白皮书》中提到,卡牌、休闲、角色扮演等红海市场游戏类型趋于饱和,MOBA、3D动作、沙盒等蓝海市场有待探索。市场收入 规模与CP规模虽然在增长,但发行数量从2014年Q4起衰减,到2015年Q2发行数量为3774款,用户对游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游戏淘汰率在加大, 精品化路线是必然趋势。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显示,整体移动游戏用户季度游戏的活跃数呈现微降趋势,用户每季度玩游戏款数(季度调研数据)三款或以上的比例从37%下降 至30%,人均单日游戏款数同样在下降,由14年底的2.4款下降至1.8款。用户玩游戏更专一,对游戏的品质也要求更高,精品化趋势是迎合市场与用户的 关键。


  这代表游戏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也大幅提高。对于大部分中小CP而言,野蛮生长的开荒时代已经过去了,无法达到这个门槛的会被迅速淘汰。


  门槛提高,为了提高成功率,资源的集中效应会更加明显。2015年,资本流入手游市场的总额,和2014年其实并没有减少,但在今年更多地投到 了成熟的公司。即便是创业公司,也更倾向于知名企业高管带领的创业团队,在其他创业团队融资难的情况下,应书岭、王一等人却收到资本的极度热捧。


  渠道在今年也把精品游戏作为主打。腾讯从Q2改变了手游发行的策略,缩减了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产品的数量,更多地集中在精品游戏的发行商。小米互娱也制定了良品100的精品发行策略。整个安卓渠道而言,S级产品的分成有所提升,AB级的产品分成被下压。


  虽然精品化对于行业而言是好的趋势,但今年的渠道混战,尤其是充值返现发展到后来,对中小CP 也造成了严重打击。游戏流水看上去不断飙升,但是归于中小CP的利润却不断降低,甚至有中小CP 仅能拿到不到10%的利润分成。与此同时,人力成本、IP(版权)价格、推广买量和广告宣传等成本却不断上涨,倒闭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目前而言,中小CP为了应对这一不利环境,不少开发团队都选择了开发海外市场,避开国内的竞争红海,错位竞争,希望能找出一条生路;独立游戏的开发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死亡潮、裁员潮和降薪潮还远远没有结束,明年也许情况会更加惨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4

投資人撤資,兜里只剩400,熬過來的他想給你三點忠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5/1205/153099.shtml

導讀 : 2011年,張睿第一次主導創業,在朋友介紹下引進了一名天使投資人,獲得200萬融資。但沒想到的是,在公司試運營的關鍵時刻,投資人突然凍結公司賬戶,並讓項目胎死在腹中。那麽在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i黑馬 汪晨 12月5日報道

2011年,張睿從一家業績不錯的垂直媒體中走出來,準備主導一次創業。他將目光鎖定在服務類電商上,彼時他想做一個訂餐網站,並針對不同人群配送健康類餐飲。

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一個有錢人,此人願意投資200萬資助張睿,做他的天使投資人,前提是從上海來北京創業。2011年5月,張睿來到北京,並在石景山萬達附近租了一個小平房,找到一個餐廳老板共建廚房。

但就在公司準備試運營的時候,投資人突然凍結了公司的財務,致使公司停止運營4個月。期間因無法發出工資,餐廳老板直接將張睿告上法庭;他與剩余員工也只能靠家人的生活費苦苦撐著,每天自己熬粥做飯,他自己也非常煎熬。

最後,公司清盤,員工工資補齊了,但張睿和他的合夥人沒有任何補償,直接凈身出戶。張睿難以平靜,選擇在一個小山村內閉關清凈。

2012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張睿重回上海工作,在春秋集團任電商負責人,並在今年再一次創業。那麽在那時,他究竟遇到了什麽,讓他如此煎熬?

以下為原“優活家”創始人,現“最會遊”創始人張睿的口述,由i黑馬整理。

初始:想做大事業,遇人投資200萬,北上做外賣

剛畢業的時候我進了藍海創投,算是沾了創業的邊。

2009年,我在一個網絡精英大賽上拿了個第三名,然後認識了一些家居行業的老板。之後跟著別人第一次創業,做了一個家居行業的垂直媒體,在那里做運營總監。那個項目很賺錢,一個雜誌、一個網端,做起來之後江浙一帶的老板就開始投放廣告,公司只需要5-6個人就可以年入兩百萬。

但我當時有種感覺,項目是很賺錢,不過沒辦法做成一個大事業,所以我一直在琢磨做其他的事情。

2011年的時候電商很火,包括一些垂直電商,像奢侈品電商,凡客這類服裝電商,或者京東、當當等等,都已經做得很大了,因此那時做實物類電商對我們這樣的創業者來說已經沒機會了。所以,我在思考做服務類的電商。

那個時候還沒有O2O這個詞,真正把服務類電商做的比較大的只有美團、大眾這類有團購業務的,他們都是橫向擴展多個品類的。但是我想的不太一樣,我想做一個垂直的訂餐網站,並且盡可能地覆蓋早中晚餐(那時還不知道有餓了麽)。然後想著說怎麽做?賣別人餐館里的東西嗎?我最後決定不這麽幹。

我想的是和有意願的餐廳老板們各出資一半,共建廚房,把成本攤薄。然後做健康的、可以調理身體的低熱量餐。當時我想針對不同人群把我的餐分為7個類型,每天會變動下食譜,然後廚房按照我制定的這個食譜去做。

我通過一個朋友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土豪(住在北京),跟他說了下我的計劃,他說他願意拿這兩百萬去做投資我們,做我們的天使投資人。當時我很激動,想說在這時做這樣事情的人不多,所以很尊敬他。他的要求是來北京做這個事,後來我說OK。

2011年5月,我帶著2個朋友從上海來到了北京。剛開始的時候就兩三個人,力量還不夠,所以沒想說從中關村開始做,我們就選擇先從石景山萬達開始。那時我的想法是,先在萬達附近開兩到三個廚房,走出模子之後,再逐漸覆蓋到整個北京市場。我們招了一些技術人員,花了3-4個月時間先做了一個名字叫PC網站上線運營,取名“優活家”。

然後就開始鋪廚房了。那個時候要建廚房,房屋租金加上設備頂多10萬塊,找的是那種便宜的平房,租金2000塊1個月,而如果要開個餐廳得花1-2萬左右。廚房離萬達也就2-3公里,但能完全覆蓋旁邊的寫字樓。

之後我們找餐廳合作。當時花了兩個月時間問了附近的100家餐廳,3家有意願,我們挑了其中的一家合作共建廚房,把該買的設備全部買齊,雇了些廚師、職員。之後我們找了攝影師,把我們的食物都拍了照上傳到網站上。之後我們開始試運營,在寫字樓做地推,讓他們在我們網站訂餐。

但是我沒想到,投資人這里出了問題。

人禍: 沒有掌握財權

那個時候我27歲,而且是第一次主導創業,心智、心態、經驗都不成熟,對整個項目的控制力並不強,總是受制於人。而且那時只是想著做業務,不想顧及別的事,就把財權交給那個投資人管理。每次要做什麽事,就只是把財務預算報給他,他來批。所以這個投資人就變成董事長加財務總監了,我就只是一個幹活的。

之後我們在思想上越來越不對路了。首先是投資人開始轉變想法,想把技術團隊裁掉,他說我們直接把技術外包就可以了,自己招人成本太大。他也是個不按時給員工發工資的人,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差。

接下來就跟我說連廚房也不要了,直接給你個地方開餐廳吧,不要做互聯網了。這是我無法容忍的,因為我想做的一直是個線上公司,而不是個純線下開餐廳的公司。

我和團隊商量,覺得這樣下去不行,還是早點離場吧。當時我們也開始試運營了,我想我們也懂一些東西了,要不然我們回上海做吧,重新找一個天使投資人,重新幹。而且我們都是拖家帶口的,一個月或兩個月才能回一次上海,那時剛好新婚沒多久,覺得回上海更能照顧到家人。

之後我就攤牌了,說我們不能合作了,大家分開吧。結果這個投資人當場翻臉走人,之後就消失了,完全不和你談話,還直接把公司的賬戶給凍結了(自己投資的20萬也在賬戶里)。

凍結:4個月沒工資,只能和員工一起熬粥做菜

這個時候到了12年3月。財務凍結後,公司直接發不出工資。錢也完全用不了,廚房買菜的資金、廚師的工資都沒法發出來,公司完全沒法運營。

廚房不運營,餐廳老板就直接上法院告我,結果是石景山法院判我賠一萬塊。那個時候投資人讓他老婆幫忙處理官司的事情,最後是她出錢擺平了這件事情。

他的老婆剛開始也進來幫忙管一些事情,而且很多事情是他老婆過來和我們講,我和她的關系也還行。在鬧翻後,他老婆剛開始也是想維護我們的,到後面她也扛不住了。

這時公司有4個技術開發人員還沒有離職,大家一起創業都還有感情,也相信我能把他們的工資補上。我還安慰他們說等我們找到他人,和他清盤,然後我們再找個投資人繼續把這個事情做下去。但那4個月非常煎熬,我自己比員工還痛苦,心情特別壓抑。

那個時候我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就只能讓我老婆從上海匯款過來,一個月2000-3000,然後我們幾個人再各自湊錢,每天自己買菜熬粥做飯吃。(房租已經提前付完)

當時我一直尋求通過正常的對話去解決這件事情,但他一直躲著不出面。我自己去找投資人也不行,實力太小,人太弱,別人看你這種情況沒能力、也不大會去幫你,找其他人基本上也白費力了。

公司也是人心惶惶,表面上都還行,當時還想著能不能開發個新網站,但是在那種狀態下,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工作下去。

我想趕緊和那個投資人見一面吧,好聚好散,我的工資可以不要,但是得把其他員工的工資給結了。對我來說,能解脫出來就已經不錯了,我也不在乎能不能拿到工資了,但如果還沒結果我就只能尋求法律途徑了。當時我還找了些律師咨詢了下,包括3W的常駐律師也幫我支了些招。

4個月後,那個投資人還是出來了,最後把幾個員工的工資補了,清盤了。其實那個時候最多花了60萬,錢都沒花完,其他的錢就被他全部收回了,我們自己投的20萬也一分沒還。

事後:獨自跑去偏僻山村,一星期看完喬布斯傳

雖然清盤了,但自己很痛苦,覺得拖累了家里人。那時想說跑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己呆著。我就和我老婆說,我想靜一靜,就朝著蘭州(我成長的家鄉)的那個方向去了

當時清盤後,兜里只有400塊。我先自己花了100塊,往西走,然後在寧夏銀川坐了個大巴,看到一個很荒的山村就停了下來。7-8月份,村里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很少,一座孤零零的小學,小學里面10-20個孩子,一個年輕的老師,就這麽一個地方。我待了一個禮拜,然後把手機關掉了,兜里拿了一本喬布斯傳,那一個禮拜看完了,就看書,看書看完以後就自己反省、閉關。

我的爸媽在蘭州生活,那里離我爸媽比較近,所以我就回到我爸媽那里待了一會。打開手機一看,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看開了許多。我爸媽也勸我說,這些已經是過往雲煙,沒必要再糾纏在這個事情上面,自己還有家,還有父母和老婆,還可以從頭再來。後來我就決定回上海,老婆也安慰我說算了,不要在糾結這件事了,先安心打工。

之後我在春秋集團做了兩年的旅遊電商負責人,覺得把旅遊圈熟悉地差不多了。現在我再出來,重新出發,在旅遊圈進行我的第三次創業。

反思:擺正心態,選擇對路的投資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

這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重大打擊,幾乎是跌入谷底。我自己是主因,當時沒有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和財權,導致整個項目失去掌控。不過不管我當時設想的商業模式最終成不成立,如果有資金運營,起碼我還可以試驗一下看看這個模式走不走地通,之後再去調整,去把共建廚房的協議摸清楚,去做規範廚房生產的明細和風險防範措施等等。但那次糾紛直接讓我的項目胎死在腹中,戛然而止,我連半只腳都沒有踏進餐飲行業就悻悻離開,這是我最難以接受的。

不過那次創業我不太後悔,雖然現在創業的人太多,把創業環境變得很熱,增加了泡沫,但創業者只有失敗一次、兩次,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今後創業要註意哪些地方,創業的成功率才會提高。我從這次失敗中成長了許多,我也用當初耗費的時間和資源換來了經驗和教訓。

而且我在北京這里也認識了不少的創業者。我們來北京是先在車庫咖啡落腳的,車庫咖啡那時才剛建立,一開始跟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和其他很多創業者混在一起,在北京收獲了很多的朋友,這對我現在的創業確實很有幫助。

這件事過去3年多了,再結合這三年多的經歷,我認為創業想成功還是得有一定的基礎:

1、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

那時我對商業的思考和行業的了解是淺薄的。

我在創立“優活家”之前沒有在餐飲行業呆過一天,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且廚房的運營基本都是那個餐廳老板和3、4個廚師、小工在做,很多東西我都不懂,只能看著,沒法深度參與。也許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我能摸索出來,但天時地利人和總有一個不在你這,你也沒法假設。所以如果在投資人好的情況下,我能不能把這個項目做出來,我自己也不清楚,很可能我就做不過餓了麽。

而且在餐飲行業,我一沒人脈,二不了解行業內情,發展速度也不一定快的起來。而我現在做的旅遊創業項目就已經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了,我自己也在行業里沈澱了兩年,了解這個行業,做起來就很順,速度很快。所以如果在一個熟悉的行業里創業,就能加速你項目的發展。而且你知道行業存在的坑在哪,能快速踏過去。所以我特別認同重度垂直的理論,現在對傳統行業的人來說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他們能夠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去轉型、去發展,能做的比純互聯網出身的人更好。

再有一點,如果對一個行業了解,你就能知道這個行業的剛需在哪,從哪一個領域、用什麽方式切入最有可能成功。

2、心態、心智要成熟

其實那時還是太年輕,對人、對事都沒有什麽經驗,心智不成熟。這種情況下你對利益的取舍、把控,語言的溝通方式都是很幼稚的,很有可能壞事。

加上第一次主導創業,心態波動很大。那個時候每天誠惶誠恐,擔心恐懼焦慮害怕各種情緒交雜在一起,在這種狀態下是幹不好事情的。

很多人通過《星際穿越》那部電影都知道了“墨菲定律”,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麽擔心的是一定會發生,現在理解了。那就是當我們對一件事沒有把握和擔憂的時候,說明我們本身知道事情本身是有問題的,那麽事情也一定會出問題。上次創業,當失去控制權的時候,心里知道是有問題的,即使擔心最壞的結局出現,但也要克制那種壓抑繼續希望把事情做好,結果就是事情就是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所以這次創業,從項目本身,投資人,團隊等各方面我感覺都準備的非常充分,心里到現在一丁點的焦慮都沒有,更沒有想過有什麽最壞的事情要發生,所以時至今天我們依然將所有的目光集中在眼前的公司發展,這也是我做最會遊Triploc半年來順利發展的原因。

後來總結下來,我覺得“心平才能事順”。如何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就是對自己的事情有自信的掌控。如果你一旦一開始出現疑似恐懼和焦慮,那麽一定要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把握,並且準備好了開始做件事;如果硬上,很有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

3、選擇好的團隊和對路的投資人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團隊是第一位,要找到有強有力自信的團隊。然後找到盡量盡可能專業的,支持你夢想的投資人,並掌握住公司的控制權,這樣才能夠讓你自由發揮。

這三點如果都具備了,我覺得就有了創業的基本資格,開頭的路就更好走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07

張浩對話吳宵光:天使投資人很難幫你背書找團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8/153144.shtml

導讀 : 在“黑馬VS他們的投資人”環節上,黑馬營二期瘋狂老師創始人張浩和黑馬投資人吳宵光進行了對話。

i黑馬訊(崔婧)12月8日消息,由創業黑馬集團舉辦的2015年創業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在“黑馬VS他們的投資人”環節上,黑馬營二期瘋狂老師創始人張浩和黑馬投資人吳宵光進行了對話。

張浩分享了瘋狂老師10月拿5輪融資的秘密,是做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吳宵光說一開始並沒有看中張浩,因為團隊不行,APP做得太差,但是,之後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張浩有一種特別強的組建團隊的能力。他提到,天使投資人很難幫創業團隊背書找人,你得證明自己有一個組建團隊的能力。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對話節選:

張浩:首先我要表明一點,創業者還是應該安安靜靜的創業,但是有能做免費PR這樣的機會,為什麽不出來做呢?所以看我穿的衣服,瘋狂老師的T恤衫。

其實,我覺得創業者就是用最少的資源去做最大的事情,無論是組織外部吸引投資也好,去說服員工加入我們也好,其實都是為了獲取一種資源。

回顧過去11個月瘋狂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想,任何結果其實都是主客觀綜合作用的結果。我今天分享的主題主就是《創業是在四維的世界里做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

我們生活在一個四維的物理空間里,由X軸、Y軸、Z軸,創業還要加上一個時間軸構成。所以我想講的第一點天時就是你做的這件事情是不是在正確的時間節點上面。

大家知道,移動互聯網會深度地改造每個傳統產業,從最容易改的高頻、剛需的產業,比如打車、外賣,到接下來比較難改造的、比較封閉的產業,比如醫療,但是我本人相信,移動互聯網一定會改造所有的傳統產業,會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我想說,教育在2015年終於到了和移動互聯網結合的風口上。

天時:

從時間緯度上,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如果站在五年以後來看你的商業模式,你所做的這件事情是不是時間的朋友?我覺得這點非常的重要。我本人做的是K12的教育,瘋狂老師是把家長和老師自由連接的一個平臺。

五年以後,我們這個行業會怎麽樣?

家長群體的主體會是80後,供給端老師群體主體會是90後。五年以後,80後這代人,對移動互聯網的接受程度會非常高,大家看我現在的頭發,是理發師上門O2O剪的,因為我沒有時間出去剪。我相信,五年以後80後的家長大部分會用APP為自己的孩子找老師。

五年以後,90後的生活更加追求自由、個性和自我實現,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平臺化的自我價值實現生存方式。所以,我認為瘋狂老師是時間的朋友,就是要做天時。

地利:

你有沒有進入到巨大的產業里?你的跑道夠不夠寬、夠不夠長?我非常有幸見了一次馬化騰,見的時候他問我,你說一下瘋狂老師未來的產業規模會有多大。

我當時就跟他描述了一個畫面,我說:中國有2億的中小學生,如果我能夠吃下20%的市場份額,那也就是4000萬的家庭。如果一個家庭一年為孩子在瘋狂老師的平臺上花5000塊錢,4000萬的家庭×5000塊錢,就是2000億的市場份額,2000億!這就是個足夠大的賽道。

那麽,這個賽道有沒有足夠長?大家知道,認可基數會非常影響我們這個產業。我們去香港和韓國的時候,就會發現,過去他們這個產業很旺盛,但現在走下坡路,因為他們失去了人口的紅利。

但我們來看中國,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十年,我們這個產業依然會高速地成長。而且最近大家又看到了一個好的消息,放開了二胎,這直接會讓這個產業每年增長幾百億的市場。

有人會說,再過十年以後,人口紅利會下降?我相信,十年以後我們國家會放開三胎。所以,這就是說你要在一個巨大的寬和長的賽道上面,這是我講的第二點,叫做地利。

人和:

這件事情是不是正確的人在做,我認為也非常重要。為什麽我在過去的這一年時間能獲得這幾輪的投資,我想背後有這樣的原因:

第一,就是你過去產業經驗的累積,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做K12的教育產業。

我自己2005年創業的品牌叫快樂學習。從10年前一路成長做到去年,我們有2億多的營收和4000多萬的利潤,所以我相信我的很多投資人,不是因為我過去十個月的成績,而是因為他看到了我過去十年在這個產業的摸爬滾打。

第二,你有沒有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勇氣。

在面向未來的時候,是不是有足夠的決心?有沒有凈身出戶的勇氣?從快樂學習走出來,創立瘋狂老師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就是我把快樂學習的股份送出去,給我的團隊70%,我留下30%,然後我告訴他們說,很抱歉!我接下來沒有時間做快樂學習,我要去做一個傳統教育產業和移動互聯網結合一個新的事情,叫做瘋狂老師,所以70%的股份送給你們!當時我一個投資人在聽完我這樣一個決定以後,他當時驚呆了,他說就沖著你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投你。

第三,面向未來的時候,你有沒有面對一個巨大機會的時候,你有沒有舍命狂奔的姿態。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在過去的十個星期里,你們公司的產品大概平均多長時間叠代一次?我告訴各位,瘋狂老師在過去的十個星期里面,平均每周叠代一次,我們已經堅持了十周。如果我堅持一百周、兩百周高速的叠代,用最小的成本試錯,我相信我的產品可能也會是移動互聯網圈里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產品。

所以,我剛才從人和的角度講了三點,就是過去的行業積累、放下過去的決心,舍命狂奔的姿態。

我想跟大家分享最後一點,就是高瓴資本的張磊講的一句話,叫做“做一個具有偉大格局的堅定實踐者”。

所謂偉大格局我個人的理解,就是你一定要有一種信念,那就是你這一輩子一定要做一件“大事情”,你不要躺在過去2億營收和4000萬利潤的成功上,那都是過去,你要想有一天要做一個200億美金的事情,你不是小我,而是為了廣大的大眾做一個“大事情”,這就叫偉大格局。

第二個叫做堅定實踐,就是當你有了這樣的偉大格局以後,你還要能夠低下頭去,用十周、一百周、兩百周,每周叠代一次產品,有這樣子曠日持久的去堅持做一件事情的耐心、毅力,我相信如果各位能夠做到偉大格局和堅定實踐。十周如果沒有投資人投你,一百周一定會有,一百周沒有,兩百周一定會有。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在創業路上,有投資人投你我們要感謝。但是那些沒有投你的投資人你也應該感謝,因為其實投你是幫助你,其實不投你也是給了你一個反思和審視自己的機會,如果你利用了否定你的原因,我相信你會變得更加強大。

主持人:我們求證一下,當年浩哥找吳總拿投資的時候,是不是這樣講的?

吳宵光:剛才陳宏總在臺上說天使投資人,5分鐘就投了項目,我要鄭重聲明一下,浩哥我至少跟他聊了幾個月才投。

因為一開始我覺得這哥們很有激情,對行業很理解,但是團隊不行,APP做得太差,我下載用了不好,就放在一邊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里,浩哥還是一直不斷地跟我溝通,我發現浩哥有一種特別強的組建團隊的能力,就是過一陣子他拉一個人說,我找了一個人,你幫我看看,我就看到他不斷地在強化自己的團隊和組織的能力,和他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思考不斷地在進步、成熟,讓我其實慢慢有一些改變,原來我覺得浩哥他線下很強,但是線上不行,這可能是個硬傷,但是後來我也看了很多的團隊,這個領域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創業者,確實最後發現他有幾個打動我的點。

第一:激情。

他有一種超乎一般創業者的激情和感染力,不管是感染老師、團隊,還是投資者。這點其實挺重要的,創業者要把你們潛在投資者加到一個群里,看看他每天現場的直播,那你會感受到這個創業者真的是這麽拼、這麽有激情,能夠鼓動起身邊所有的資源去幫幫助他完成這個夢想,這個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動。

第二:把團隊不斷地完善起來,這個能力我覺得今天對我而言也是判斷一個團隊很重要的指標。

很多創業者拿個Idea給我,Idea是不錯,但是我說如果你沒有團隊的,你可能得過一兩個月再來找我,讓我看看你組建的團隊怎麽樣。

很多人說你投我,你給我找個人,我說我是天使投資人,我很難從騰訊給你找一個人去跟你幹一個不靠譜的事,因為大多數的創業,早期的天使項目,其實風險非常大的。

我說天使投資人很難幫助你背書、找人,反過來你得證明你有一個組建團隊的能力,這個我覺得從浩哥這里其實我也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啟發。

這一年下來,瘋狂老師還是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成長,有時候我們都覺得出乎意料的,每當一個地方他摧城拔寨,老師都紛紛投入瘋狂老師的名下,我們作為投資者來說,也是非常地欣慰,當然這個過程里我覺得我相信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困難坎坷,我們花很多時間去討論,有的時候在旁邊可能還要旁敲側擊一下,我想這個也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

我們可能很難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給大家非常深刻的總結,我只是覺得今天我們在這里給大家能夠分享出這樣一種精神,我覺得精神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