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病 中環博客 Central Blogger
1 :
GS(14)@2012-09-12 22:01:44http://centralblogger.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2.html
上周抱恙至今,但不敢哼一聲,因為在政總見到絕食人數日添、很多年輕人放學後已來靜坐抗議,最重要是秩序井然,查問要否飲水和食物的義工穿梭往來,在大熱天,卻不享受冷氣而選擇為下一代發聲,令人敬佩。
上市公司卻出現高層患病而暫時退下來事件。首推中國石油(857)董事長蔣潔敏,他先被傳失蹤,然後該集團指,他於7月中出席集團領導幹部會議時,身體不適,3天的會議只參與一天就入院治療。集團又話他在醫院的治療效果不錯,但出院時間還不清楚。
望望該集團於上月23日開董事會會議,只說蔣氏因故不能出席,並交由副董事長周吉平主持會議。問題是蔣潔敏患病的話,是否一個股價敏感消息,畢竟是管理高層,任何重大決定也需他在場吧!此外,亦不見該集團話董事長患病期間,由哪一位負責他的工作呢?
或許又是藍籌股,兼且所謂股價敏感資料界定含糊,總之喜歡就披露,無計。
另一間就是細細粒的雅天妮(789),這間過去5年蝕足4年的公司先話當時的主席謝超群失蹤,中止他的職務,再由其配偶葉英琴接手,謝氏之後再被調為非執行董事,再爆出他們兩人之間的法律訴訟。好了,謝超群又被媒體話他患病,可惜公司無作披露,而在周一股東大會上,葉英琴又指謝氏正於精神病院留醫,認真峰迴路轉,比「是旦台」的電視劇更精彩。
不過,該集團對謝超群認真慷慨,如果他精神有問題,理應難以處理日常業務,但仍讓他每月收取月薪45萬元,及房屋津貼4.08萬元,一年13個月糧等埋單盛惠633.9萬元!或許對一間年蝕過億元的公司來說,確是濕濕碎。
最可惜的,可算是去年12月成功幫中國多金屬(2133)上市的行政總裁朱曉林了。周一該公司話,他健康狀況因病轉差,醫生強烈要求他立即停止一切職務,接受治療,但他辭任後,轉做顧問。
在今年福布斯中國CEO薪酬榜中,朱曉林以2.35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超過聯想集團(992)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所收約9,271萬元,更比於A股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的萬科總裁郁亮所收1,305萬元人民幣薪酬多出17倍,在A股及H股上市公司中榮登榜首。
當然,朱氏所獲的巨額收入中,超過2.3億元人民幣是與股權結算相關的,但可見他的地位在公司內舉足輕重,畢竟公司很快見真章,去年虧損大幅擴大至2.4億元人民幣,但已成功登陸港交所(388),這筆開支絕對值得花。
副主席習近平近日亦傳出健康問題,多少明白,上市公司高層健康與否,高深莫測,只是緊跟大隊而已。
(9月12日刊於《am730》)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主動做被動 (2012年10月10日)
1 :
GS(14)@2012-10-10 23:04:3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4812&d=1860
【am730專欄】政府的語文表演,相信大家都大感新鮮,像國民教育科擱置課程指引,但又並非撤銷,改由學校決定,那麼政府旗下官校等會否有開科的壓力?
資本市場同樣出現語文解讀各不同的場面,像於8月16日才沽太古地產(1972)股份的太古(019)母公司太古集團話,與包括滙豐、中銀國際和摩根士丹利的經辦人同意,在沽貨後90天內,不出售所持餘下太古地產股份,按時間計,即最快於11月中才可再售股。
怎知於本月4日,太古集團便再沽太古地產餘下股份,簡直快過打針,當然與「禁售期」仍有一段距離,但能夠提早賣股套現,原來是經辦人同意。
對不起,所謂「禁售期」並非向首批接貨的投資者交代,即使太古集團於短時間內再拋貨,也無可奈何。
唯一可慶幸的是,首批接貨價為每股21.53元,與昨日收市價22.85元比較,帳面仍賺6.1%,但若果股價回落又可怪誰呢?
其實,銀行生意難做,顧不得這個所謂「禁售期」的道德責任。
同投資賓架朋友談起,他也嘆近來十分忙碌,畢竟踏入籌集資金旺季,近期生意的確多了,但競爭認真大,甚至有些銀行為了搶得一張凳仔坐,竟變出新花樣。
佢話,以中信泰富(267)計劃發行票據為例,本來單交易由德意志銀行和瑞士銀行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但佢話,或許中信泰富與滙豐和渣打銀行本身也有業務往來關係,所以在這宗集資中,滙豐和渣打也可分一杯羹,擔任簿記行。
不過,這4間銀行在交易中出現的英文名稱相當趣怪,德銀和瑞銀被稱為「Active Bookrunner」,而大笨象同渣打則名為「Passive Bookrunner」,即主動和被動之別,堪稱前所未見,莫非有銀行「主動」要求參與做「被動」?
說穿了,是關乎名份的問題,原來Bookrunner旗下再協助找客的稱作「Manager」,但若果能夠冠以「Bookrunner」的話,則可在企業集資的排名榜上有所紀錄,排名愈高,代表集資能力愈強,對銀行自然有好處。
況且中信泰富單「刁」亦易吸客,畢竟指標年息為7.125厘,在這個低息環境中,回報已算和味,即使該集團的澳洲鐵礦項目投產日期一再延遲,但過去炒澳元事件已明顯有「阿爺」照顧,即使再發生問題,也可憧憬獲阿爺出手拯救,可放心押注,故引來大批認購。據聞有近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認購,與目標的500球美金,即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超額13倍,要加碼發行額至7.5億美元(約58.5億港元),相信銀行可飲得杯落。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英超輪流轉 (2012年11月14日)
1 :
GS(14)@2012-11-15 09:39:52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9718
【am730專欄】一個政府有錢確易辦事,派錢愈派愈多,由幼到老的保障設施皆有涉獵,但有時覺得,照顧窮人實屬必須,但大家也不能太依賴政府,雖然工作辛苦,若失去拼搏精神,只等派錢,可能弄巧反拙。
近期港股交投淡靜,同證券界朋友談起也覺慘烈,幸好近月大市終反彈,並獲內地大款捧錢過來。這位在中資行服務的朋友話,大行如高盛、摩根大通等名字當然響噹噹,或許大款總擔心外資行要雞同鴨講,兼且對自己友的中資機構多一份信任,所以最近亦取得不少生意機會。
這位在金魚缸打滾多年的朋友又話,內銀股常常被指隱藏貸款、壞帳危機等等,但風險傳出多時,始終未見爆災難,加上阿爺的「照顧」,確可買些收藏。
禤中怡見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承認,不良貸款反彈,但內銀盈利不差,可做多點撥備,便可發現監管機構早作準備,讓銀行賺多點錢便可解決,便知朋友所言非虛。
未知是否真的錢多,見到電訊盈科(008)獲得英超聯賽由2013至2014年球季起3季獨家播映權,踏入獨家磋商階段,日後每季播380場賽事,意味又要使一大筆了。截至6月底,電盈現金水平雖降至49億元,與上一次傳聞英超播映權值200球美金(約15.6億港元)計,若果再分期支付,相信有足夠資源應付。
猶記得於09年有線寬頻(1097)奪得英超播映權後,股價曾急漲44%,而當時落敗的電盈股價回落,未知今日開市後會否世界輪流轉。
當時電盈董事總經理艾維朗認為,投標價推高至一個不符經濟原則水平是不對的,因為成本最終轉嫁予客戶,令客戶難以負擔,亦不符合股東利益,而當時省下的英超投資將有助提升now的盈利情況。
電盈今次再買英超播映權,相信要說服客戶,日後收費可承擔,並向股東說利益不受損。
3年後發現,有線寬頻於2010年和2011年營業額分別有14%和5%的增長,可惜兩年也要蝕錢,而今年上半年續輸近億,或許不能單看英超影響,公司營運能力等也會受拖累,播放一項受歡迎的運動不一定等於執金蛋。
至於電盈失去英超後,其媒體業務的未計利息、稅、折舊和攤銷前盈利急彈,從2010年的2.3億元漲至去年的6.3億元,足足大增1.7倍,可見這個「足球」影響之深。
儘管新免費電視牌照未出籠,但收費電視商準備內容留客也屬應戰招數之一,總勝過自己不改善,卻抗議濫發牌照,影響自己盤生意。不過,望著朋友上網盜看英超,做法當然不對,但究竟今日還有多少人願意每月付鈔睇英超呢?逢周三刊出
2 :
fineram(806)@2012-11-15 10:01:27now 好野.
覺得佢做節目有心機d
3 :
Sunny^_^(11601)@2012-11-15 10:30:15希望有線冇左英超可以減價啦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數字遊戲 (2013年01月23日)
1 :
GS(14)@2013-01-24 00:53:52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39659&d=1949
【am730專欄】望住份《施政報告》,頓覺特首執行政策一致性,如談到公屋供應趨勢,驚覺與去年11月運輸與發展局長張炳良在立法會會議上所講的一模一樣,同樣是未來5年平均供應1.5萬伙,而張局長話每年收回公屋伙數介乎7,000至8,000伙,比特首講的還多。
望望房委會數字,實質公屋建屋量自08至09年的1.9萬伙起,出現逐年下降情況,直至2011至2012年度更只有1.11萬伙,難怪難上樓,這可追究前朝政府。
不過,所謂在未來5年,年均供應1.5萬伙,再看清楚,今明兩個年度分別只供應1.31萬和1.41萬伙,代表低於平均數,而2014至2015年度更恐怖,只有1.27萬伙,而能夠達標,原來是直至2015至2016年度大增至2.04萬伙,反映等上樓的請再忍耐下去,畢竟政府玩數字遊戲。
見到那些新公屋,禤中怡也想搬進去,又有海景,管理也不用擔心。不過,見到有朋友為上樓而不願升職,以免超出薪酬上限,見到有人住公屋,毋須憂慮「有瓦遮頭」而未有想前路後,少不免擔心幫你變成害你。
統計處也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調查報告,發現於2011年,15至24歲青年多處求學而遲婚等正常不過的情況外,原來他們的入息中位數為8,000元,與2001年相同。不過,望清楚,在8,000至14,999元組別所佔比重為46.8%,較2001年前反增2.7個百分點,而月入15,000至逾2萬元的比重也提高0.3個百分點,至8.5%,特別是月入逾2萬元的年輕人數目比2001年仍有所增加,反映情況並非太差。
有趣的是,月入3,999元或以下的青年數目所佔比重,由2001年的8.5%,顯著上升至17.6%,可能不少年輕人仍處求學階段,若果只從事兼職的話,恐怕難有顯著金額,未知這種趨勢是否拖低整體入息中位數的主要原因。
不過,從地區分布確令人憂心,其中港島區年輕人數目和所佔比重均下降,而九龍區的比重雖比2001年略升,若細心看看,主要是深水埗及觀塘兩個地區年輕人數目增多,其餘地區均呈倒退。
至於新界區則以元朗比2001年大增兩萬人居首,而西貢及離島也有所增長,未知是否將馬鞍山等納入西貢計算。若果這批年輕人要每朝趕車返市區上班,港鐵(066)西鐵線和馬鞍山線便不用愁了。
誠然,今天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任叫年輕人努力也不易跑出,大家除多點鼓勵,政府能否創造向上流動的就業機會也相當重要。
可惜,報告未提及這些年輕人的理財及投資情況,或許認為收入不多,難有餘錢,那份強積金也算投資吧!/逢周三刊出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未開波已散場 (2013年05月20日)
1 :
GS(14)@2013-05-20 13:53:12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5170&d=2048
【am730專欄】內地自由行可謂無處不在,近日多間日資、港資百貨公司齊齊大減價,內地旅客早已聞風而至,比黃金周的墟冚場面不遑多讓,朋友更話,連自己也忽略了大減價,料不到內地旅客收風如此厲害。
商界朋友話,未知是否受「限奶令」影響,內地「配合」香港政策,來自深圳的朋友近日持「一年多簽」證件往續期時,竟然改獲發「3個月2次簽證」,即時面有難色,皆因這位內地人士經商多時,若果往來香港與內地受限制,多少影響其來港消費等。
商界朋友更憂慮,如果有關政策適用於深圳居民,變相大量減少自由行來港數目,零售股豈非遭殃?究竟是某些旅客訪港設限,或是成為一種趨勢,看看未來旅客量便知,或許靠其他省市的旅客可抵銷部分影響吧。
不過,香港商品交易所(HKMEx)放棄由證監會批出的自動化交易服務(ATS)供應商資格後,港商交所將不再接受新的交易 ,今日做結算,可能等不到內地市場帶來的好處了。
望望上周四交易紀錄,該所黃金期貨合約成交才795張,持倉量只有171張,而白銀期貨合約更慘淡,成交僅144張,持倉量只有10張而已,反映成交淡靜。
再看看一個月表現,4月黃金期貨合約成交量亦不過是1.28萬張,比去年同期大瀉85%,而今年首4個月成交量逾13.5萬張,亦挫70%。至於其白銀期貨合約於上月共有5,323張成交,足足跌了73%,而首4個月更少了九成,只有9,122張成交。
簡單計,兩種產品市場徵費和交收費每手單邊1.75美元(約13.65港元),即4月黃金期貨合約成交買賣兩邊合共費用才近35萬元,而白銀期貨合約亦只有逾14萬元而已,相信要達致營運收支平衡實在有難度。
屬於該所會員的金融界朋友談起,其實經該所成交的合約不多,多少帶點「俾面派對」,況且如倫敦金等更具流動性,兼簡單易用,客戶自有主見。他又認為,一間交易所如欠缺歷史,資本亦非雄厚的話,多少較不利。
未知持有該所10%股權的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需否撇帳。至於最無奈的,肯定是於上周三才搭上尾班車的灝天環球投資、中國邁科期貨國際及弘蘇期貨(香港),皆因他們齊高調宣布,加入該所做經紀會員,幫手增加該所會員總數至43家,可惜未開波便散場。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中鋁千軍萬馬的悲歌 (2013年06月10日)
1 :
GS(14)@2013-06-11 22:59:3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8335 【am730專欄】在金融界工作,一向視為薪高兼有冷氣嘆的舒服工,況且白領人士起碼每周有一天半假期,令人羨慕。不過,這支歌仔恐怕有變,卻是為了遷就家中的傭工!
同金融公司打工的分析部朋友打聲招呼,竟然周日依然身處辦公室內埋頭趕工,面對炎熱夏天,奈何中央冷氣經已停止運作,只能找來風扇吹涼。他解釋,本來周六可開工,怎知太座不想菲傭周日放假,以免和其他同鄉相處學壞,故此安排傭工周六放假,他也只好先照顧家中大小,改為周日下午上班。
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正忙於撰寫下半年投資攻略,當然,做朋友的懂得不會追問內容,只好鼓勵他早點下班回家。
中國鋁業(2600)管理層同樣忙透了,皆因正忙於賣資產套現,最終又是母公司悉數接手,其中上周賣西北鋁加工和貴州氧化鋁部分資產,涉高達60.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77億港元),但最終只賺1.17億元而已。
該集團昨日又賣一籃子鋁加工資產,涉逾32.4億元,而出售的一批債權作價17.55億元,前者可賺10億元,可惜該批債權原來值29.25億元,現在六折收回欠款,即變相蝕11.7億元,一來一回,其實蝕了逾1.7億元,連同上周交易所賺,代表又是得個「桔」。
最悲壯是交易款項並非即時全部「落袋」,一籃子鋁加工資產的七成款項要明年6月中前才支付,而該批債權款項更分5期,最後一期償還至2017年6月中,話雖會計貸款息,但已成無可奈何的選擇。
該集團早於3月初失去藍籌股地位,由電腦加手機股聯想(992)所取代,而由下周一起,更會被剔除於國企成分股名單內,可謂高峰滑落。
其實,該集團持續膨脹,自07年員工人數才9.42萬人,於08年迅速增至10.7萬人,即使09年蝕46億元,直至2010年員工人數更進一步攀升至高達10.8萬人,當中負責生產的員工佔8.84萬人,比07年足足多了1萬人,認真進取。
即使隨後兩年勉強盈利,直至去年底員工人數才累減1萬人至9.7萬人,而最恐怖是總負債從08年754億元年年遞增,去年底見1,212億元之巨,反映單是員工薪酬成本及財務費用,已肯定非同小可。
望望首季未計新收購,生產運營費用和管理費用合共逾10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僅輕微回落,而財務費用一季要付12.4億元,包袱肯定不少,重拾活力需時。
以前常常聽「人多好辦事」,又話「借錢方為人上人」,可能是國企配合國策,兼且發展過快時,又有母公司這種強勁背景支持收拾殘局才有資格,但若果做股東的話,就可能免問了。逢周一刊出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鉅大14勇士 (2013年06月24日)
1 :
GS(14)@2013-06-25 01:09:1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0260&d=2087
見到施永青先生話《
am730》員工分紅制度由每半年改為每季度派發,值得可喜可賀,但每季要計業績,方可獲知分紅情況,反映《am730》有能力編製季度業績,分分鐘比每半年才公布一次業績的上市公司為快。
不過,業績好方有分紅,況且做免費報紙似乎不容易,有傳媒集團想併購其他免費報紙以擴大版圖,而上周經濟日報集團(423)公布3月底全年業績,純利逾6,199萬元,比中期僅賺115萬元大幅改善,但計及一項出售物業收益6,840萬元,若果扣除這項非經常收益的話,可能見紅,反映免費報章業務影響非淺。
上周提及半新股鉅大國際(1329)業績持續走樣,但股價於上周五收市報2.33元,較上市定價1.1元竟然仍累漲1.1倍,再望望其股價走勢圖,自4月3日才1.61元,於4月5日急彈至2.15元,再於4月9日升至2.6元,即短短數日間暴升61%。
直至本月中,證監會調查才發現,於5月28日,除了大股東蔡念慈持75%股權外,原來有15名股東持有23.07%股權,代表其他街貨僅佔1.93%而已。更恐怖的是,在這批15名股東,竟然其中14名股東所佔21.67%股權全部從當時招股時獲配售所得,按當時配售股份計,這14位股東已佔當時配售比重達95.6%之多。
當然,長情股東如美國股神巴菲特的大有人在,況且這14位股東無懼公司盈利持續倒退,長情投資換來現在每股帳面獲利,證明「眼光獨到」,但以一間發行股份2億股的公司來看,扣除大股東和14位高手的貨計,街貨碩果僅存666.4萬股。
一間股權集中的公司,加上業務簡單,況且市值才約4.6億元,細細粒容易食,實在是成為「靚殼」的條件,會否因此分心而不專注業務呢?
另一隻被證監公開的股份,是由兩名主要股東於4月30日時,已持有多達81.31%股權的瑞東集團(376),還有12名股東共持15.74%股權,即其他股東手上的股份數目才2.95%,即逾1,133萬股而已。
該集團於月初配售2,700萬股新股予不少於6名投資者,每股3.05元,抽水8,235萬元,但之後成交股數仍僅數萬股,該集團股價上周五更逆市升0.3%,至3.15元,僅得8,000股成交,但接貨者帳面仍有賺。
過去4年,有50間次的上市公司出現股權集中情況,而所謂間次,乃因部分上市公司如新洲印刷(377)和超越集團(147)等出現不止一次股權集中情況。這類公司貨源歸邊,易炒與否見仁見智,但像南華早報集團(583)因兩名股東不願攤薄而令公眾持股量不符25%規定,即使委任財務顧問幫手仍不得要領,由2月底停牌至今來看,就對其他股東相當慘烈。/逢周一刊出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盈警潮又臨 (2013年07月08日)
1 :
GS(14)@2013-07-09 09:18:1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2191&d=2096
【am730專欄】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按理對數字應該很清楚,偏偏在統計遊行人數這個範疇上,出現如此巨大的偏差。「七一遊行」,民陣話43萬,警方話高峰期有6.6萬人,相差5.5倍。
怎知昨日辣招苦主大聯盟遊行,主辦單位話2.3萬人,警方話高峰時有5,500人,數字又相距3.1倍,反映這種計算方法偏差巨大,雖然高官多次淡化遊行人數的重要性,但真的不能有一個具信服力的計算方法嗎?
以「七一遊行」簡單估計,遊行歷時4小時,即14,400秒,每秒假設6人離開維園,起碼也有8.6萬名。當然,從禤中怡出發時的場面來看,每秒6個人次已經保守得無法再保守了,可惜估計數字依然比警方公布的為高。
實在很有興趣知道,警方究竟如何統計。不要看輕這個數字,因為人數多寡,涉及部署警力所需,如計算不清楚,又怎可臨場作調動呢?
面對下半年開局,本月首周經已有多達19間主板上市公司發出盈利預警,表明上半年度業績不是盈利倒退,便是虧損,而按去年7月首兩周,統計有49間公司發盈警,且看本周會否陸續有來,打破去年同期數字。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仍有4間公司於這段期間發盈利預喜,只是其中3間靠一次性收益帶動,包括出售部分非核心投資的粵海投資(270)、賣附屬公司而轉虧為盈的匯多利(607)及受附屬公司股價上漲的弘茂科技(1010),而因營業額上漲而令業績靚靚的僅信利國際(732)一隻而已。
至於在盈警股中,體育股首當其衝,匹克體育(1968)話,上半年續清存貨兼新產品需求受經濟疲弱影響,引致純利顯著下降。
另一隻運動服裝的美克國際(953)更預期上半年虧損出現惡化情況,同樣面對上述經營環境,多少反映整個行業面對的境況也好不到那裡。
估計匹克體育今年難再派發特別股息了,即使派息比率維持去年的55%水平,因為整體盈利下跌,實質派發的金額也會相對倒退。
至於靠投資債券和股票等的公司也要留意,東方網庫(430)便聲稱大市波動,因此而錄得虧損,而有趣的是,去年全年該集團則靠有關投資而發盈喜,而同病相憐的便有萬事昌國際(898)。
造帽起家的飛達控股(1100)聲稱,受生產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困擾,也可能反映這類製造業同樣承受不利因素。
看到這些盈警股,同行多少也要面對相同問題,大家或許要望望手上投資組合,是否也有面對同樣境況的上市公司,而管理層又能否克服困境。
逢周一刊出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人賺你蝕 (2013年07月15日)
1 :
GS(14)@2013-07-17 01:11:38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3279&d=2105
看到政務司長臨急竟親自出馬去區議會,便知道政府辦事的策略,真以為「有為政府」等於只需通知便可過關,似乎低估民智,希望政府萬勿觸碰金融業,否則……
見到特首出席立法會大會,及發展局長的言論,的確令人毛骨悚然,但原來也不及內地,且看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一出國便出事,他在美國華盛頓參與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指,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他指,首季經濟增長為7.7%,預期下半年增長或略低,但全年實現7%的增長問題不大。
問題來了,中央年初訂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7.5%,是否代表可能無法達標?更惹無限揣測,但新華社將樓繼偉的話更正為:「中國今年肯定可以實現7.5%的年度增長目標」。
內地今日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數據,相信大家已不存寄望,但見到內地「更正」之快,加上利用政府政策推動的話,增幅多少應不難控制,故此見到數字,宜作參考為妙。
內地水泥股也出現有趣場面,台泥
國際(1136)發出盈喜,指中期純利多賺一倍,因西南區業務改善、銷量增及毛利率上揚所致;華潤水泥(1313)也話,受惠水泥等產品銷量大漲和毛利率改善,中期純利顯著增長,亞洲水泥(743)更索性預先表明,上半年多賺逾一倍,歸功於銷量增和煤炭成本降。
不過,冷不防東吳水泥(695)卻發盈利警告,仲話中期要「見紅」,與其他同類股表現差一大截。該股解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水泥行業不景氣和華東區域內水泥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本身水泥產品售價、收入及毛利率下降情況,由去年持續至上半年。
翻看這間去年6月上市的水泥股,一掛牌就發盈警,而去年底全年純利只剩得前年的1%,認真恐怖。
該股能夠逆勢而行,是否與所處華東區域有關?看到《上海證券報》5月有篇報道卻話,「5月初華東水泥價比4月底上升1.7%,而自3月下旬以來,全國水泥平均價呈穩步上漲趨勢,但當中華東水泥價格漲勢表現最佳,而該區水泥價格已重回去年第四季度高位,而從3月中旬至5月累計,如江西水泥價大漲43%。」
究竟是此「華東」不同彼「華東」?為何東吳水泥的講法和報章的報道如此背馳?若果整體環境改善,東吳水泥即使無法大幅獲利,但似乎難以會虧損吧!
不過,面對今時今日你一套、我也有一套的語言環境,連江門市市民也信不過政府真的撤銷建核燃料加工廠而示威多日,相信很多事情的底蘊確難掌握,或許只好再用「個別情況」解釋。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再見黃老太 (2013年07月22日)
1 :
GS(14)@2013-07-23 00:42:22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4341&d=2110
繼2011年TVB(電視廣播)(511)大股東賣盤、及去年5月香港電視(當時稱為城市電訊)(1137)出售香港寬頻業務後,久欠本港大型併購交易,料不到新鮮滾熱辣的,竟來自李超人旗下可能出讓「百佳超市」,或許與黃老太再見。
長和系近年南征北討,買的多,賣的少,上一宗較大型減持交易,已數於2011年3月分拆和記港口信託於新加坡掛牌的項目了。該集團向來「無寶不落」,而更重要的是,非好價不賣。
看看對手惠康母公司牛奶
國際,去年整體營業額115.4億美元(約900.1億港元) ,純利才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計,純利率僅3.9%而已。若果單看該集團超市相關業務營業額60.75億美元(約473.8億港元),經營溢利僅1.906億美元(約14.8億港元),即經營溢利率更降至3.1%。
至於百佳在港澳和華南地區有345間門市,去年營業額217億元,雖沒有披露盈虧狀況,假設純利率與牛奶國際整體的3.9%相同,即年賺8.4億元,按市盈率12倍計,作價逾100億元,試問誰不心動。
據Squire Sanders一項調查發現,去年消費及零售相關併購交易達1,797宗,微增1%,單計零售類別反跌7.8%,至555宗,惟交易金額卻見806.45億美元(約6,290億港元),見08年以來新高,每宗交易額平均為11.3億港元,更比2011年高約16.5%。據湯臣路透統計,今年首4個月,更大漲86%,至257億美元(約2,004.6億港元)。
併購市場熱,或許與銀行放水支持,零售業本身提供現金流有關,即使市場逆轉,風險相對較低。
況且最難捱的,相信是來自兩年前最低工資大幅調高至時薪28元所帶來的衝擊。禤中怡了解所得,和黃近年努力整頓倉庫,例如過往百佳和屈臣氏倉庫合併處理,以提升效益,又將部分工序外判。
但國家隊來勢洶洶,如華潤也在本港擁有多達95間超市,與百佳本港288間各零售點比較,當然差一截,但單計「百佳超級市場」才173間,華潤有力再搶市場,況且過去有不少百佳老臣子過檔,競爭對手不易對付。
有趣的是,過去李超人的王國遍布各處,被指為壟斷市場,但今次可能出售業務予其他人,又慘被冠以撤資,總之買與賣亦難服眾。
唯一慶幸的是,過往李超人亦有高價賣出,低價買回的經歷,例如出售以色列流動通訊商Partner後想買回,可惜交易最終告吹,否則售百億元的項目,只需9億元買回,認真和味。
若果百佳成功售出,和黃下半年肯定又有特殊盈利貢獻,如果零售業當旺,未知下一個被看中的目標,會否來自旗下的屈臣氏個人護理店業務呢?
逢周一刊出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