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李克強:摁下新經濟成長的“快進鍵”

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在一系列組合政策持續作用下,國民經濟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三去一降一補”成效不斷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積極因素繼續增加。

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做好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工作聽取有關專家、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目前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經濟亮點不斷出現並放大,下一步應加大改革力度,在老百姓關心、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最突出的民生領域,還需要真正地攻堅克難。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指出,要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近幾年新動能成長超出預期,並帶動了傳統動能煥發生機,兩者相輔相成,經濟結構出現可喜變化,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去產能轉崗人員增多的情況下,正是新動能的成長為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上述座談會上發言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撰文表示,至少有三方面變化對於經濟增長企穩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了市場活力,二是去產能令部分傳統產業活力有所複蘇,三是新經濟亮點不斷出現並放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要做的,就是支持已失去競爭力的傳統產業平穩快速退出,幫助培養、發展新興產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已經初步穩住,穩中提質一方面是指企業利潤上升,企業效益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是新動能、新經濟成效初顯,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業態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黃益平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新舊產業更替或者說是新舊動能轉換,增長減速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為了保持可持續增長,我國必須快速培養、發展出一批在高成本基礎上仍有競爭力的新產業,這些新產業既可能是像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經濟這樣全新的產品,也可能是像機械裝備、儀器儀表和家電家具等更新換代之後的傳統產品。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本報記者表示,去產能和培育新供給、新動能是同向並肩而行的兩條河流,只有兩條河流合二為一的一天,才意味著供給側改革真正見到了一定成效。僅僅把過剩產能或者老化產能的企業關了或停產、限產,還不能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當過剩產業的生產要素,比如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轉移到新供給、新動能領域中,才是真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放寬增長目標的區間

李克強還表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高中國裝備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摁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成長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快進鍵”。

黃益平稱,經濟增長短期內穩住了,但下行壓力並未完全消除;新舊動能轉換在發生,但新興產業還不夠強大;經濟決策一定程度上受制於“穩增長、促改革”之間的兩難選擇。要助推經濟發展更好走上可持續增長道路,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同時入手:放寬增長目標的區間,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

“既然我們已經接受經濟新常態的現實,也許可以容忍短期內增長適度放緩。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實現6.5%的增長,如果按五年平均看,問題不大,但如果要求每年甚至每個季度都必須保證6.5%的增長,就會嚴重制約短期政策的靈活性。”黃益平說。

滕泰表示,一些以“破壞性創造”為特征的新技術、新模式等新供給形態,雖然會成倍創造有效需求、增加經濟發展的動能,但也會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影響部分群體既得利益。在供給側改革過程當中,隨著新舊動能的轉換,“新供給”不可避免會對“老供給”產生一定的沖擊,從而有可能引發相關群體的反彈。

對此,滕泰建議,中央政府一方面要鼓勵地方政府調動各種資源,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建議視情況給予一定的“改革考核寬度”。

發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

李克強在會上強調,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保基本的力度不能減弱,要確保穩住就業“基本盤”,守住養老金發放等民生底線。持續深化醫改,加強住房保障工作,精準紮實、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斷淬煉發展“成色”。

滕泰認為,在一些涉及土地、資本和勞動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方面,市場正期待著真正的突破。在老百姓關心、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最突出的民生領域,還需要真正地攻堅克難,盡快拿出有效的方案。

滕泰表示,以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例,不論是魏則西事件還是廣東傷醫案,僅僅是醫療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一個側面,任何微小事件都可能迅速引發全社會的不滿。所以這種情況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竹籃打水;也不能搞形式主義,換湯不換藥;更不能把什麽問題都推到機制上或者所謂的世界性難題上,畏難推諉、無所作為。醫療供給側改革應短期治標,增加醫療有效供給;中期疏通經絡,改善供給結構和質量;長期治本,提高醫生公信力,建立醫護人員的培養機制。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於預期,而與民生相關的指標表現可圈可點。以就業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