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2月CPI連續第三個月萎縮,顯示出該地區的通縮風險。
目前,歐元區CPI已經連續17個月低於1%,遠低於歐洲央行略低於2%的通脹目標。
歐元區2月CPI初值同比萎縮0.3%,預期萎縮0.4%,前值萎縮0.6%。而不包括食物、能源、酒精和煙草的核心CPI同比上升0.6%,與預期和前值一致。
歐元區1月CPI終值創記錄新低,與初值持平,同比下跌0.6%。該數值為1999年歐元區建立以來最低。
國際油價的下滑是主要拖累因素,預期未來一段時間能源價格將繼續拖累歐元區CPI表現。油價自2014年夏天以來,已經下跌約50%。美國1月CPI也受油價拖累,創下六年新低。
同時公布的歐元區1月失業率顯示,歐元區1月失業率為11.2%,創2012年4月以來新低,低於11.4%的預期。
野村證券歐洲首席經濟學家Jacques Cailloux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沒有指標顯示潛在通脹趨勢發生了變化。如果你剔除波動性較大的因素,比如油價,你會發現核心通脹率依然十分低迷,潛在趨勢依然十分疲軟。”
物價下滑伴隨著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促使歐洲央行上周宣布規模達1.1萬億歐元的購債計劃以刺激經濟。盡管購債規模超過了大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測,但該計劃是否起效,以及什麽時候能帶領歐元區達到2%的通脹目標還是個未知數。歐洲央行將於本周召開政策會議,就歐元區1.1萬億的QE公布細節。
巴克萊歐洲經濟學家Fabio Fo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通脹依然很低,而核心通脹也正在下滑。能源價格正在趨穩,而現在還很難說歐洲央行是否會采取行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最新公布的歐元區2月CPI繼續萎縮0.3%使得實際通脹數據和歐洲央行目標通脹之間的缺口加大至1.9%。按照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的說法,如果通脹缺口加大的話,央行可能就需要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在去年12月歐洲央行預計到2016年,歐元區的通脹水平將回升至1.3%,本月-0.6%的表現意味著如今通脹缺口達到1.9%,遠高於去年3月歐洲央行通脹預期和實際水平之間0.4%的缺口。
Peter Praet上月明確表示,
如果通脹缺口加大,並且貨幣政策立場未變的話,那就意味著我們在刺激政策上可能還做的不夠。
今年1月22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正式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全面QE)。ECB將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則會停止購債。
徳拉吉當表示未來幾個月歐元區通脹將非常低,可能為負,但他預計通脹率將在2015年晚些時候逐步上升。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Guillaume Menuet和 Antonio Montilla向彭博通訊社表示,
未來18個月通脹缺口不可能縮減到歐洲央行理想的規模。ECB不太可能停止刺激措施,相反,他們可能會推出更多的寬松措施。
花旗集團是此前首批成功預測歐洲央行將推出全面QE的機構之一。
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CPI初值同比萎縮0.3%,預期萎縮0.4%,前值萎縮0.6%。而不包括食物、能源、酒精和煙草的核心CPI同比上升0.6%,與預期和前值一致。
同時,歐元區1月CPI終值創記錄新低,與初值持平,同比下跌0.6%。該數值為1999年歐元區建立以來最低。
對於QE,歐洲央行一位發言人周一告訴CNBC,暫時未有啟動購債的明確日期,但預計會在3月的某一時刻實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3-10 13:10 編輯 中國2月PPI通縮加劇 CPI超預期增長1.4%
生產資料價格大跌加劇中國生產價格通縮,2月PPI同比下滑4.8%,預期下滑4.3%,為連續第36個月下滑。
不過受春節因素影響,CPI同比增長1.4%,好於預期的增長1%。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的CPI漲幅在可見的未來還是正數,相關部門也在密切關註,而日本和歐洲的經濟通縮風險更大。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0.7%,生產資料價格領跌。1-2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5%。
2015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鮮菜鮮果領漲。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1%。國家統計局余秋梅表示,“春節因素致使CPI同比和環比漲幅雙擴大。"
對於CPI回升超預期,民生證券宏觀團隊也表示:
以姜超為首的海通證券分析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本月初表示,“2月通脹數據也不太可能回升至1%上方。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的通縮擔憂......為了防止實際利率進一步攀升,央行有必要在2015年下調名義利率100個基點。”
實際上,中國央行近期的行動已經釋放出貨幣寬松逐漸加碼的信號,包括2月初的全面降準,且一再擴大定向降準範圍,以及2月末再次啟動降息。
此次降息前,中國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通縮風險已近。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文章也提到,今年通縮風險非常值得重視,全年漲幅或在1.6%左右,雖然難言通縮,但實際利率過高不利於制造業,未來一系列降息降準必不可少。
細分來看,PPI同比變動情況:
CPI同比變動情況: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介紹過,受物價下行疊加春節錯月影響,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物價增速大幅下滑至逾五年新低,生產者物價則連續第35個月下跌。
中國2015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0.8%,創2009年11月以來新低,預期增長1.0%,前值增長1.5%。
中國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滑4.3%,預期下滑3.8%,前值下滑3.3%。中國PPI同比已連續35個月下滑,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
受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今年1月國內部分重要生產資料價格降幅加深。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四個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9、0.9、0.5和0.5個百分點,合計影響約2.8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5%左右。
姜超點評1月數據時稱,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24年新低,通縮風險甚於05年。(來自華爾街見聞) |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為1.6%,環比漲幅增加0.1%;PPI同比降幅為5.9%,環比下降0.4%。
CPI同比漲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從環比看,9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食品中,鮮果、水產品和鮮菜供應充足,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5%、1.2%和1.0%;豬肉價格連續第5個月環比上漲,漲幅為0.4%,比上月回落7.3個百分點,但從9月份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旬報監測情況看豬肉價格呈現前高後低走勢。非食品中,受開學季影響,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5%和0.8%;服裝換季,衣著價格環比上漲0.8%;國內成品油兩次調價,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1%和3.3%。
她指出,從同比看,9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對比基數較高。去年9月CPI環比上漲0.5%,漲幅相對較高,擡高了今年9月的對比基數,致使同比漲幅有所回落。從具體分類看,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漲幅依然較高,食品中豬肉和鮮菜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17.4%和10.4%,非食品中掛號診療費、家庭服務和公共汽車票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13.6%、7.4%和6.1%。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通脹在四季度可能繼續回升,豬肉價格可能仍會上漲,還有基數因素,這些導致年底通脹可能在2.7%左右,到時候可能會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豬肉價格回調以及供給改善顯示通脹壓力正在減緩。在整體需求維持疲弱環境下,通脹難以大幅度上升,將繼續維持偏弱格局。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豬價上漲告一段落,通縮正重新成為物價主要風險。
PPI同比與上月持平
余秋梅分析,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一是多數工業行業環比價格降幅縮小,其中,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價格分別下降2.2%、0.5%和1.0%,降幅比上月分別縮小3.9、1.8和0.7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工業行業環比價格由降轉升,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價格上漲0.3%,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價格上漲0.7%。
她稱,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降幅與上月相同。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40.6%、24.5%、18.7%和15.4%,合計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3.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8%左右。
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有色金屬、橡膠和能源價格走穩使國內原材料價格環比跌幅小幅收窄,這也與同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一致。不過,即便如此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這些都並不足以扭轉PPI大幅通縮的頹勢。
徐高認為,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跌進一步加重工業品通縮壓力,未來幾個月由於基數效應 PPI 跌幅可能繼續有所收窄。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指出,9月下旬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仍延續跌勢,工業通縮仍在繼續,非食品價格難起波瀾。
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的5月份CPI和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5%,同比上漲2.0%;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2.8%。
CPI回落靠鮮菜帶動但豬肉環比仍在漲
從環比看,CPI環比下降0.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主要是受鮮菜價格下降較多的影響。
余秋梅稱,年初寒潮天氣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影響了鮮菜的生產和運輸,鮮菜價格高位運行,較往年同期上漲較多。隨著應季鮮菜上市,市場供應逐步增加,鮮菜價格趨於正常。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21.5%,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64個百分點,超過CPI環比總降幅。
從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旬報監測看,蔬菜價格回落幅度較大,部分鮮菜價格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不過,5月份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上漲,漲幅為2.3%,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另外,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兩次提價,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7%和3.8%,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本輪通脹上行主要動力之一的蔬菜價格繼續下跌,供給改善帶動蔬菜價格顯著調整。4月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均出現正增長,顯示供給已經開始調整,未來豬肉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結合基數因素,通脹將逐步進入下行通道。
但海通證券姜超此前則提示,由於豬價和油價仍在繼續上漲,意味著短期物價仍有上行動力,未來通脹風險未消。
原材料價格回升帶動PPI環比上漲
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
對於PPI的環比變動特點,余秋梅認為,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縮小,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5%和12.3%,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5.9和0.5個百分點;二是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比上月擴大3.1個百分點;三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止跌回升,由上月下降0.3%轉為本月上漲1.8%。
同比方面,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7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0%左右。
PPI的環比上升顯示國內“三去一降一補”繼續取得成效。由於美國近期加息概率因為非農數據疲軟的影響變小以及國際油價再度回升,國外價格變化有望繼續推動國內原材料價格恢複。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鑒於決策層收緊了資本外流管制、國內部門海外負債已經大幅下降,且央行改善了與市場的溝通,未來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的影響會小於去年12月。
CPI和PPI顯示中國經濟仍處於平穩發展態勢之中,從現有的經濟和調控需求來看,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建議,一是貨幣政策在強調“穩健”的同時,也應避免“急剎車”和“矯枉過正”,並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二是供給側改革應做好預期引導,提升民企的“安全感”,推動民間投資相關政策盡快落地實施;三是推動強化市場的相關制度改革,使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為1.9%,環比降幅為0.1%;6月份的PPI同比降幅為2.6%,環比降幅為0.2%。
食品價格帶動CPI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CPI數據時認為,從環比看,非食品價格和食品價格漲跌互現,導致CPI環比下降0.1%。6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4%,影響CPI環比下降0.29個百分點。其中,鮮菜、鮮果和蛋價格繼續下降,環比分別下降12.5%、2.5%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3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漲幅繼續回落,影響CPI環比上漲0.03個百分點。
非食品方面,6月份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0.16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0%和4.2%;暑期臨近,出行人次增加,飛機票、旅遊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8%和2.1%;西藥、中藥和醫療服務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8%、0.5%和0.3%。
余秋梅表示,從同比看,6月份CPI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0.1%,漲幅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非食品中,護理費、家政服務、飛機票、衣著加工和學前教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1.5%、5.6%、5.0%、4.5%和4.2%。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6月高頻數據顯示通脹下行速度有所加快。豬肉供給回升導致豬肉價格環比開始下跌,生豬存欄量2月以來連續回升,周度數據顯示6月豬肉價格出現近3個月以來的首次環比下跌,且跌幅在持續擴大。供給改善抑制了上漲空間,同時基數效應拉低豬肉同比增速,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將對CPI同比增速持續形成負貢獻。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還進一步指出,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元走強引發商品價格下跌,疊加國內需求疲軟正回歸中性,通脹壓力減輕,維持國內通脹見頂判斷。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6月以來菜價跌幅超預期,而且豬價上行趨勢也出現逆轉,預計三季度CPI有望穩定在2%左右,通脹壓力有望緩解,但6月下旬以來鋼鐵、棉花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意味著通脹預期依然未消。
PPI同比降幅收窄
余秋梅稱,6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由升轉降,由上月上漲0.5%轉為本月下跌0.2%。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升轉降,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轉為本月分別下降5.1%、0.2%和0.3%;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縮小,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9.1%和0.9%,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3.2和0.9個百分點;三是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與上月相同。
余秋梅指出,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9.9%、11.8%、6.9%、6.1%和5.4%,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約1.5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58%左右。
南方大雨對物價影響開始有所顯現。同時國家發改委今天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切實做好汛期價格監測預警,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妥善安排困難群眾生活。
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0.1%,影響CPI上漲約0.71個百分點。環比來看,豬肉價格上漲1.1%,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
需要說明的是,豬肉價格同比的漲幅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的漲幅也回落0.06個百分點。較5月份對CPI影響力度減弱,主要是6月份豬肉上漲幅減弱所致。
芝華數據監測顯示,2016年6月份芝華豬價指數20.38,環比下跌2.75%,同比上漲33.6%,全國白條豬價26.86元/公斤,環比上月上漲0.51%,同比也是大幅上漲。
芝華生豬分析師姚桂玲分析稱,6月份豬價較大幅下跌,豬肉價格反而上漲,主要是前期豬價漲幅過大,屠宰企業利潤大幅縮水。到6月份,端午節前後養殖戶集中出欄,並且出欄肥豬均重普遍偏大,大豬在當季並不受歡迎,賣不到好價格。節後屠宰場銷量相對轉淡,屠宰企業順勢壓價,養殖戶恐慌出欄,供應增多,豬價跌幅加大。
對於豬肉價格環比上漲,她認為,主要是屠宰企業為保利潤不受繼續虧損,沒有相應下調肉價,而且豬肉消費需求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剛性需求,消費量變化不會特別大。至於同比大幅上漲,主要是供應量較去年同期偏少,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量數據顯示6月份白條豬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35%,根本原因是生豬產能偏低。
姚桂玲認為,目前全國生豬產能處於近十年低位,依據豬的生長周期,2016年商品豬供應量仍然偏少,豬價和豬肉價格仍將會在高位調整。尤其下半年消費旺季,對豬肉價格支撐比較大,後市豬肉價格對CPI貢獻還將繼續。因為2016年CPI新基期調整後,豬肉權重占比CPI權重縮小,所以豬肉對CPI貢獻不會特別明顯。
其中,6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3.7%,影響CPI上漲約1.08個百分點。其中,畜肉類價格上漲19.2%,影響CPI上漲約0.83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30.1%,影響CPI上漲約0.71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5.5%,影響CPI上漲約0.10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6%,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6.5%,影響CPI下降約0.15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3.4%,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
6月份,食品煙酒價格環比下降0.9%,影響CPI下降約0.28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下降12.5%,影響CPI下降約0.29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2.5%,影響CPI下降約0.04個百分點;蛋價下降1.0%,影響CPI下降約0.01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0.8%,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1.1%,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1.1%,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
姚桂玲認為,6月份蔬菜、鮮果的大量上市,其價格下降,雞蛋價格也受供給充足影響有下跌,水產品同比和環比都是上漲,主要原因是當季上市量少。6月下旬,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特大洪災,湖北、安徽一帶部分生豬和蛋雞養殖場戶受損較重,而且省內交通受損嚴重,影響到食品類跨省和省內的調運,部分食品類價格出現上漲,其中蔬菜、雞蛋和水產品價格上漲都比較明顯。
此外,針對近期長江中下遊等地出現多輪強降雨天氣,部分地方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鮮菜、瓜果等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的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出《關於加強汛期蔬菜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和調控監管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切實做好汛期價格監測預警,加強價格調控監管,保障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場和價格穩定,妥善安排困難群眾生活。
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密切跟蹤糧油肉蛋奶菜等重要商品生產、市場和價格變化,及時掌握汛情變化影響,一旦發現可能引發價格異常波動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迅速預警。遭遇強降雨、洪澇等惡劣天氣、自然災害的省份,要立即啟動市場價格應急監測,確保第一時間掌握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動態。
國家統計局今日通過撰文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漲2.1%,從月度看同比漲幅一直保持在1.8%至2.3%區間內。尤其是扣除受供給沖擊影響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CPI漲幅更加平穩。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漲1.5%,與一季度基本持平。
同時,就業也保持基本穩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71.7%;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2%左右,其中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5月、6月份這兩個指標均有所回落。
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509萬人,同比增長0.4%。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彈性增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部分工業行業去產能帶來的就業壓力。
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中,采礦業同比下降11.3%,制造業下降2.6%,而服務業增長3.2%。
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從人均水平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稍快於人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經濟結構有所改善,服務業占比繼續提高,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第二產業快1.4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結構優化。受傳統領域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以及體制機制不暢等因素的影響,民間資本投資意願不強、積極性不高,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8%,回落2.9個百分點;但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加快1.3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投資增速下滑的幅度。
統計局指出,過去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增速回落的同時經濟增速也出現回落,但近年來,在政府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帶動下,需求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只要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GDP增速仍可能保持穩定。
節能環保也略有成效。上半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電、風電、核電及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占全部能源消費比重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6.7%,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減少,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3%。
展望下半年,統計局表示,國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仍 然較大,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尚不牢固。對此,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狠抓落實,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未來兩周7月份經濟數據將密集發布,日前高盛發布了一份數據前瞻,預計7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出口趨弱,CPI通脹率略降,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下降。
7月份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速放緩
報告稱,7月份統計局制造業PMI下降,而財新制造業PMI強勁反彈,兩組數據的矛盾凸顯出7月份實體經濟增長背後的推動因素表現不一。一方面,政策立場從6月份力度相對較大的放松轉向正常化,同時出口增速放緩,持續的洪澇災害也對實體經濟增長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7月份的高溫可能推高了用電量,這將會支撐工業活動的增長。
報告預計,7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6月份的6.2%升至6.4%;名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從6月份相當疲弱的水平回升,預計1-7月份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9.2%,而1-6月份累計同比增速為9.0%;7月份名義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0.6%,與6月份接近。
報告預計,7月份進出口增速均較6月份下降,原因在於外需更加不利且內需可能已趨向正常化。
具體而言,預計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從6月份的-4.9%升至-2.5%,進口同比增速從6月份的-8.4%升至-8.0%。
此外,報告預計7月份隱含的貿易順差從6月份的479億美元升至491億美元。
CPI方面,報告預計7月CPI同比增幅略降至1.8%,PPI同比增幅為-2.0%,降幅較6月收窄。
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下降
報告稱,7月份貨幣政策立場似乎已從6月份力度相對較大的放松轉向正常化。
具體而言,報告預計7月份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規模為7500億元,低於今年6月份但高於去年同期(去年同期為人民幣5890億元;當時含非銀金融機構拆借在內的總體人民幣貸款為人民幣1.48萬億元)。
整體人民幣貸款數據可能因為金融機構拆借而有所不同。如果僅計入7月份面向實體經濟的放貸規模,則人民幣貸款的同比增速為12.5%,低於6月份,而季調後環比折年增幅可能從6月份的9.4%升至9.8%左右。
此外,M2同比增速可能從6月份的11.8%降至11.0%。隱含的季調後環比折年增幅從6月份的16.3%降至11.4%。
報告估算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人民幣1.0萬億元(官方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未經地方債凈發行調整),表明官方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10.7%,而6月份為11.0%。7月份地方債凈發行規模為人民幣3,220億元,較6月份的1.007萬億元大幅下降。計入地方債凈發行後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人民幣1.322萬億元,計入地方債凈發行的隱含社會融資規模總量同比增幅從6月份的16.1%降至16.0%,季調後環比折年增幅從6月份的15.4%升至17.0%。
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7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上漲0.2%,同比下降1.7%。
CPI溫和上漲 消費企穩回升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CPI環比上漲0.2%。這是該數據連續三個月回落,且連續兩個月處於“1%”時代。1.8%的漲幅與1月份持平,為年內最低。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物價的走勢具有延續性,溫和上漲的態勢沒有變,漲幅有所回落。胡遲表示,一方面,夏季生鮮食品供應充足,鮮活食品價格回落。豬肉價格環比連續上漲三個月後轉為下降2.1%,鮮果和蛋價格環比繼續下降,降幅分別為1.9%和1.5%。另一方面,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對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影響較大。7月份,長江中下遊、黃淮、華北等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汛情,強降雨對鮮菜的生產和運輸產生了較大影響,致使部分地區鮮菜價格上漲較多。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暑期因素導致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也是影響CPI的因素之一。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的影響,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1%和6.5%,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13個百分點。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PI和前值比下降,主要是受到豬肉價格回落和翹尾因素下行的影響。這兩個因素大部分抵消了洪澇因素造成的蔬菜水果價格上漲的影響。而由於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剔除了食品和石油價格影響的核心CPI指數同比上漲了1.8%,較前值上漲了0.2%。核心CPI更多地反映了日用品和日常消費的供需關系。7月份核心CPI的上漲反映了消費企穩回升的跡象。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未來幾個月內,CPI可能會處於震蕩的區間內。歷史數據顯示,洪水汛情對蔬菜鮮果價格的影響往往在後面幾個月反映出來,有一定的滯後性。魯政委表示,在全球通縮的背景下,1.8%算是處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內。因為低於1%會有通貨緊縮的壓力,超過3%則會有通脹的壓力。
劉哲也認為,未來數月CPI維持在2%以下的水平,繼續在低速運行的區間內運行。
PPI好於預期 市場對改革期望高
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環比由降轉升,由上月下降0.2%轉為本月上漲0.2%,保持了今年3月份以來環比價格為正的總的態勢。
余秋梅分析,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降轉升,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轉為本月分別上漲2.5%、0.4%和0.2%;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紡織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8%和0.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和0.5個百分點;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PPI降幅在持續收窄,反映了去產能、調結構、產業轉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減少了無效供給,需求端翹起來。此外,高鐵等大項目也刺激了鋼鐵等生產資料的需求。
劉哲表示,PPI數據好於預期。從結構上來看,降幅收窄主要受到了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有所改善。PPI降幅持續收窄,表明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工業經濟也出現了企穩的跡象。
魯政委也認為,PPI降幅的收窄,體現了市場對供給側改革的樂觀預期,市場對改革抱有很高的期望,接下來關鍵是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PPI降幅持續收窄是未來幾個月的趨勢,但是PPI數據在年內轉正的希望不大。
物價漲速吻合但價格水平已然較高
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經濟學者提出當前的中國經濟不是通縮,不是通脹,而是出現了“新滯脹”的現象,即經濟相對穩定下行而物價高於表面溫和的物價指數。傳統經濟學所謂的滯脹,是指經濟增長持續不前、物價指數猛漲。但目前的情況是,中國經濟增長短期趨穩,中長期依然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物價指數也沒有出現持續猛漲。
胡遲認為,目前物價上漲指數是溫和的,但是連續的上漲使得物價的絕對值已經很高,真實的物價水平已經高於表面的物價指數。同時,統計部門在樣本調整、新經濟和互聯網消費納入上還有改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