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國財政預算案:拒絕緊縮 歐盟應再寬限赤字率達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18

面對德國和歐盟對屢次違反財政紀律的批評,法國強勢回應要求歐盟第三次寬限達標。

法國政府此前確認無法按時達到歐元區赤字率目標,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達到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及格線。

法國財長薩潘(Michel Sapin)堅稱法國推遲達標時間是“合法且有充分的理由。”

QQ截圖20141001210622

薩潘還呼籲德國做更多事情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他說“盡管法國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那些“已實現盈余的國家”必須擔負起“推動經濟複蘇的責任”。

據法國政府周三公布的2015年財政預算,今年財政赤字率將上升至4.4%,預計明年將回落至4.3%,2017年降至2.8%。

此前法國已經兩次違反了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目標,歐盟委員會曾兩次寬限,要求法國在2015年達標。

QQ截圖20141001210643

薩潘說基於法國和歐洲普遍疲軟的經濟狀況,法國政府的財政目標是“非常現實的”。法國政府預測2015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為1%,2017年為增長1.9%,遠低於此前的預期。但負責制定財政政策的法國高級委員會認為,最新的預期依然過於樂觀。

為顯示削減支出的決心,法國政府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削減500億歐元公開支出,在2015年將削減210億歐元。

薩潘說:“法國從來沒有做過如此之大的努力”。

但是法國政府拒絕歐盟更大規模削減開支的要求。法國預算聲明稱:“法國不會迫於外界壓力削減更多支出,法國拒絕緊縮。政府承諾對財政紀律負責,刺激經濟複蘇。”

盡管赤字率超標,薩潘要求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尊重”法國政府的決定,其中包括一個為企業減稅400億歐元,重振法國競爭力的方案。

法國公布的新預算還將在明年為家庭減稅30億歐元,以緩解民眾近幾年對緊縮政策的憤怒情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91

解讀俄羅斯財政預算:普京的自欺欺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43

《經濟學人》雜誌評論俄羅斯新提交的預算案:

預算案顯示俄羅斯經濟陷入多大的麻煩,及政府有多不願意面對現實。

這是頗為嚴峻的現實:此前的7000億盧布支出計劃被取消,可能會對煙酒征收新的稅收。這些措施只是用來提振俄羅斯疲軟的經濟增長的一部分。

但還是有些人成為財政緊縮政策的贏家。俄羅斯總統普京想要兌現他在競選時做出的提高社會支出(比如提高公共部門工資)的承諾。當然,還有將國防開支增加20%。據伯明翰大學教授Julian Cooper,這與近期烏克蘭危機沒什麽關系,而是關於軍隊現代化長期計劃的一部分。2012年至2017間,俄羅斯國防開支將增長85%。

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的報道稱,面臨西方制裁、油價下挫,俄羅斯的新財政預算案帶來了一線希望。對此,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篇報道進一步詳述了財政預算對俄羅斯經濟增長加快、通脹放緩的臆想有多不切實際。

與此同時,盧布還在跳水,莫斯科時報援引不具名消息稱,俄羅斯央行正考慮實施資本管控以遏制資本外流,而油價也在下跌。俄羅斯經濟處於衰退的邊緣,還要應對高達7%的通脹率,而西方制裁對經濟傷害的嚴重程度依然難以預估……

RussianEconomy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軍費開支難以提振俄羅斯垂死的經濟,也很難相信這筆錢花在別的地方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012年俄羅斯軍費開支占GDP份額已經達到約4.5%,與美國相當,遠高於其他主要國家。

RussiaMilitary

但美國的經濟產出大概是俄羅斯的八倍。

012_defense_population_gd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9

法歐沖突在即:歐盟準備否決法國2015財政預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32

歐盟官員表示,因赤字率未能達標,歐盟準備否決法國2015財政預算案。法國與歐盟赤字沖突在即,歐洲委員會的財政緊縮政策或面臨迄今最大考驗。

法國財長薩潘上月表示,預計法國2015年財政赤字率為4.3%。這遠高於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目標。而基於法國疲軟的經濟現狀,法國政府僅計劃削減占GDP 0.2%的支出,也不符合此前與歐盟達成共識的0.8%標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官員表示,法國此舉使得其財政預算與歐盟的赤字緊縮政策“極不一致”,歐洲委員會很可能將此預算駁回並要求法國修正。截至目前,法國政府已經強硬表態拒絕更多緊縮,表明法國已經準備好承擔與歐盟發生沖突的風險。一位歐盟官員稱,

“法國人已經做好了預算被歐盟否決的準備。”

除法國外,意大利也表示無法達到財政預算目標,但赤字率低於法國。如果法國和意大利預算通過,將釋放出歐元區大國能夠無視歐盟緊縮新政的信號,歐盟嚴格的預算機制將只能要求希臘等歐元區小國家遵守,歐盟權威將面臨嚴峻挑戰。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面對德國和歐盟對其屢次違反財政紀律的批評,法國強勢回應要求歐盟第三次寬限達標。此前法國已經兩次違反歐盟赤字率目標,歐盟委員會曾兩次寬限,要求法國在2015年達標。但據法國2015財政預算案,法國政府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達到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及格線。

另一位歐盟官員認為,本次歐盟不再寬限法國是因為,盡管財政預算是對2015年的預估,但僅目前來看,預算超支就已經很明顯了。

“這並不是他們努力過然後失敗了,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努力。”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還提到,盡管財政預算赤字率超標,但薩潘要求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尊重”法國政府的決定。他還呼籲德國做更多事情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稱“盡管法國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那些“已實現盈余的國家”必須擔負起“推動經濟複蘇的責任”。

德國政府發言人對歐洲委員會可能采取的行動拒絕置評。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對於法國赤字情況,“德國將支持歐洲委員會的決定,自己不做評判。”

法國財政部官員也拒絕發表評論,但援引了財長薩潘上周日有關赤字和歐盟規定的發言。薩潘在接受法國廣播電臺Europe 1采訪時表示,

“我們並非要求改變規定。我們需要這些規定,我們當初也簽字同意了的。這些規定必須平等應用於每個人:大國小國都一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30

德國央行行長再度開火:歐央行購買債券有風險 支持駁回法國財政預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96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又看他的歐洲央行同僚們不爽了。

本周一,魏德曼接受了《華爾街日報》專訪,他的主要觀點如下,

-歐洲央行的思維已經從信貸寬松轉向了量化寬松。

-他擔心歐洲央行會為其購買的債券支付高價。

-他建議政府為歐洲央行計劃購買的ABS債券擔保,這會減少他的異議。

-通脹有望回升,“低通脹將很快過去,根據我們的預期,經濟逐步複蘇將提振通脹回升。”歐元區9月通脹率為0.3%,而歐元區的通脹目標為低於2%。

-債券購買並不是提振經濟的必需措施,因為政府和企業目前的融資成本已經很低了。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他希望通過抵押債券和ABS債券購買,將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引導至2012年初期水平。而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9月歐洲央行會議上對包括ABS購買在內的一攬子措施投了反對票。

魏德曼還認為過於依賴央行解決經濟問題很危險,他認為各國政府應該承擔責任,逐步改善其經濟和財政狀況,並表示將支持歐洲委員會可能做出的駁回法國2015財政預算的決定。

盡管法國財政部拒絕對此置評,但還是有人對魏德曼的觀點表示了異議。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龍(Bradford Delong)發推特稱,“德國央行的魏德曼又認為0.3是‘低於但接近2’了?”美國作家兼記者Matthew O'Brien則在推特上調侃道,“重大新聞:德國央行依然反對任何能終結歐洲經濟衰退的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89

新瓶裝舊酒,預算改革真的“有突破”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5

醞釀十年,跨越三屆人大,歷經四審,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終於完成首次大修,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力挺改革在深水區有所作為。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人大預算的監督功能還是偏弱,預算改革在地方的執行極不理想。在新的預算法修訂中,這些問題幾乎沒有被觸及。許多宣稱是預算法修訂的突破之處實為新瓶裝舊酒,預算改革仍任重而道遠。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新預算法有六大亮點:政府全部收支入預算接受人民監督;避免“過頭稅”、預算審核重點轉向支出預算和政策;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減少“跑部錢進”;“預算公開”入法、從源頭防治腐敗;嚴格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勤儉節約”入法、違紀鐵腕追責。

針對上述的新看點,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吳木鑾表示:

第一大亮點涉及“全口徑預算”,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事實上,“全口徑預算”已經存在若幹年。2010年6月,財政部印發《關於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通知》,規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門的全部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因此從理論上說,2011年後地方政府不再擁有“預算外”資金。

亮點之二的內容有一定的新意,政府的預算不能僅僅管一年,而應該管多年。中長期預算有利於發揮預算的宏觀調控功能。進一步,政府還可以靈活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經濟。不過,如果是做中長期預算和規劃,首先財政年度的設定可能需要調整。現行的財政年度是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在一些發達經濟體,財政年度的設定是跨年度。

亮點之三涉及到規範專項轉移支付。“跑部進京”對中國的公共治理傷害之重是無法評估的。不過,在基層調研時,發現許多地方長官公開提倡“跑部進京”。人們不僅要問,為何地方官要如此公然違反中央政策?

亮點之四涉及到預算公開。預算公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預算公開與預算民主是緊密相關的。也就是民眾可以看到政府的活動,同時施加一定的影響。而修訂後的預算法已明確規定預算公開的程序和時間。不過,之前的預算案也是公開的。在中國政府實施信息公開條例之後,許多地方的民眾是可以在網絡上查詢政府預算的。但這些預算案都是相當粗糙。比如,預算案提到教育支出是5億元,比去年增加10%。這樣的數據意義不大。5億元花在什麽地方?而增加10%是因為調整教師的工資導致的,還是當地花了更多資金在建設校舍上,還是更多資金投入到學生的計算機課程上?任何一個答案對老百姓來說都是意義不同的。可惜預算的精細度就到此為止。

而更為重要的,關於預算公開的條文中,還有“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的條款。此條款是致命的。現實中,我國政府沒有一個明確的清單表明哪些事項是涉及國家秘密。根據筆者的研究,公務員工資是不公開的事項。而在發達國家的預算民主中,公務員工資的公開是極為重要的。不是說政府公開每名公務員的收入,而是公開公務員的收入水平。從國內一些人士向財政部門申請公務員工資公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地方政府是以工資事項不屬於政府公開範圍為由拒絕相關申請的。

亮點之五涉及到債務管理。從目前各方的反映來看,債務管理應該是預算法修訂中的重要部分。不過,實際的執行仍然值得觀察。

而第六個亮點是價值判斷,納入預算法修訂的六大亮點實為令人不解。公共預算的本意就是替百姓看管錢袋子,當然要履行“勤儉節約”的原則。比如,香港政府號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地方政府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每年都有數百億的財政盈余,最後不得不派現金給普通老百姓。而在香港的政府活動中,“勤儉節約”也是鐵律,違紀追究責任更是理所當然。在許多國家,預算一旦通過就是法律,因此違反預算執行中的若幹條款可能構成違法。而檢視我國地方的預算和決算數額,之間的差距可能是100%,但很少有官員因此被追究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蔣洪教授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

(預算法四稿)在具體的法律條款上,仍然還不夠嚴密,這些不嚴密會使得一些政府收入在預算外。比如說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要納入預算,首先就要解釋什麽是政府的全部收入,這里條文的解釋仍然保留了很大彈性。

還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存在問題),國有資本總體收入是怎麽樣的?目前反應在賬本中的僅僅是上繳的的部分,而沒有上繳的有多少,什麽用途都是不在預算里面的。所以說,我們法律上規定的法律精神上很好,一到實際層面還會造成很多行為和資金都遊離在預算規定之外。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指出財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從“時間表”上看,今明兩年是關鍵,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決定性進展,稅制改革在立法、推進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基本達成共識。確保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各項改革基本到位,現代財政制度基本建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6

歐盟預算大戰白熱化 財政緊縮面臨嚴峻考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37

france-is-the-new-sick-man-of-europe

目前,歐盟成員國預算大戰正處於白熱化狀態,歐盟財政緊縮政策面臨迄今最大考驗。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三位相關官員消息稱,歐盟委員會將於本周三(10月22日)通知五個歐元區國家,他們的預算計劃面臨違反歐盟規則的風險。

歐盟成員國於一周前提交了各自國家的預算計劃,等待歐盟委員會的審批。這是歐盟新的財政新規的一部分。

該委員會的決定是政治管理過程中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包括拒絕歐元區國家預算案,以及打回原國要求他們進行重新修訂。是否拒絕上述國家的預算案必須在本月底之前做出。

除了包括法國和意大利在內的上述五個國家之外,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馬耳他也將受到同樣的拒函。

負責評價這些預算案的歐盟經濟專員、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Jyrki Katainen的新聞發言人Simon O’Connor對歐盟的上述行為並沒有予以確認。但他稱,這並不意味著歐盟已經明確決定肯定會拒絕某個國家的預算計劃。“成員國負責預算草案的技術顧問不會預先判斷委員會的最終結果。”

正式要求法國和意大利修改預算案可能引發政治上的激烈對抗。這兩個政府目前正致力於應對各自國家內部日益升溫的反歐盟情緒。

華爾街見聞提及,法國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黨(National Front)黨首Marine Le Pen近年來支持率走高,並已成為2017年總統大選的熱門候選人之一。該黨強烈支持法國民族主義。

意大利國內的反歐盟情緒也較為嚴重,威尼斯就計劃獨立,並揚言要脫離歐盟。

歐盟預算新規采用抵禦歐元區危機的高要求高標準,一旦發現“嚴重違反”歐盟預算規則,歐盟委員會將在各國預算草案提交兩周內將預算案打回原政府。

歐盟官員表示,法國和意大利可能違反預算規則的不同部分。

法國的被要求改回歐盟設定的赤字要求。歐盟設定的預算赤字上限是一個國家明年經濟產出的3%。而法國提交的預算草案則忽略了它的承諾,申請的預算赤字占到了GDP的4.3%。

法國還應當改善結構性赤字0.8個百分點——即剔除經濟周期影響之後的預算赤字。然而,法國政府僅計劃削減占GDP 0.2%的支出。

結構性赤字正被德國密切關註。為了獲得另一項延期,法國必須證明自己正在實施經濟改革,這將更快地降低結構性赤字。該國去年被給與額外的兩年時間來達到3%的赤字目標。

然而,華爾街見聞曾在本月初提及,法國政府已強硬表態拒絕更多緊縮,這表明法國已經準備好承擔與歐盟發生沖突的風險。

一些德國官員相信,0.5個百分點的赤字削減或足以使得法國不敢懈怠。

意大利也有預算赤字問題。盡管這個國家的赤字水平已經低於3%的閾值,但在歐盟新規下,該國還必須在明年平衡結構性赤字,因為其公共債務規模遠遠超過歐盟規定的GDP的60%,目前的負債為135%,為歐元區第二高,僅次於希臘。

意大利將被要求在今明兩年改善結構性赤字0.7個百分點。而該國提交的預算草案卻幾乎沒有進展,而且單方面推遲了日期——意大利將實現結構性赤字目標的最後日期設定在了2017年。

目前看來,歐盟陷入了較為尷尬的處境:若嚴格按照新規要求各國預算案達標,有可能引發政治沖突;而如果批準法國和意大利預算案,就將釋放出歐元區大國能夠無視歐盟緊縮新政的信號,歐盟嚴格的預算機制將只能要求希臘等歐元區小國家遵守,歐盟權威將面臨嚴峻挑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28

預算案硝煙彌漫 法意聯手反抗德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35

周五歐洲歐盟峰會進入第二天,歐元區領導人繼續討論如何避免經濟停滯以及對抗通縮風險。德國一貫堅持的緊縮立場再次成為焦點,以法國和意大利為首的國家希望可以放寬財政預算。

歐洲央行的決定意味著類似美國全面QE目前並不在歐洲的討論範圍之內,因此留給歐洲的選擇權並不多。芬蘭財長Alex Stubb表示,歐洲央行行長徳拉吉將在第二天的會議上向歐元區領導人陳述如何找到經濟增長及金融穩定之間的平衡點。

歐元區經濟增長已經連續第二個季度陷入停滯,包括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對該地區的前景表示擔憂。法國和意大利希望可以開放金融危機時采取的財政預算限制,但是德國依然堅持其一貫的緊縮預算。

意大利總理倫齊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歐洲必須"為增長投資",而不是"僅著眼於采取強硬的節儉措施"。 迄今的緊縮措施並沒有解決問題。法國總統弗奧朗德對此表示贊同。他補充說:"到處都存在著不確定性。美國的經濟陷於癱瘓,歐洲還沒有找到恢複經濟增長的方法,我也在為促進增長而奮鬥。"

歐元區領導人們認為如果不擴大投資的話,歐元區經濟很難有所進展。但是法國和意大利如果希望可以擴大財政預算的話,歐洲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必須承諾做出更多的財政改革。

主持歐元區財長會議的Dijsselbloem表示,“改革是核心議題。法國和意大利對於改革雄心勃勃,但是他們的行動才是關鍵。”

歐盟委員會最晚將於下周三決定是否拒絕法國的2015年預算案。但是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法國的新預算案碰了釘子,法國也較難出現實質性的變革。

明年將加入歐元區的立陶宛總統Dalia Grybauskaite表示,“緊縮政策應該保留,但是投資也應該加大。”

投資者一直希望歐洲央行可以采取全面QE措施,但是行長徳拉吉面臨諸多阻力,其中德國的阻擾最為明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9

俄羅斯最新預算草案:設定平衡油價為10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13

俄羅斯日報Vedomosti報道稱,俄羅斯2015-2017財年預算草案已在國家杜馬通過初次審議。該預算草案將未來三年預算平衡油價設定為每桶100美元。

俄羅斯國家杜馬是俄羅斯聯邦會議的下議院,上議院為聯邦委員會。

該報道稱,這份草案還預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措施將在2015年撤銷,而俄羅斯經濟也將在明年加速。

然而,就現在看來,這些假設看起來是個妄想。

自6月中旬觸及今年新高以來,國際油價高位下挫,從當時的每桶115美元跌至今天的86美元。

chart__4__png

據華爾街見聞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7日晚9:12,WTI原油價格擴大跌幅至79.61美元/桶,為2012年6月以來最低。

QQ圖片20141027211244

高盛集團下調了2015年第一季度美國WTI原油預期至75美元/桶;下調2015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預期至85美元/桶。

摩根士丹利認為,油價持穩於每桶80美元一線的概率有45%。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多次解釋,國際油價之所以“熊態畢現”,是因為來自利比亞、伊拉克、俄羅斯和美國的供應總量激增。

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出口占到了該國出口的2/3。那麽,油價到底跌多少,俄羅斯就會頂不住了呢?

摩根士丹利預計,原油價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著俄國出口將受到324億美元的影響(損失),大約占到該國GDP的1.6%(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以上述比例計算,俄羅斯今年的GDP已經因為油價下跌而抹去了4.8%,約為6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若以80美元/桶的價格估算,摩根士丹利認為,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萎縮2%,通脹率則將飆升至9%左右。

如果油價跌至50美元/桶的話,俄羅斯則可能面臨崩盤風險——屆時,該國通脹率將達到13-15%;GDP則將出現6%的衰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19

普京的“榜樣”:油價暴跌致墨西哥調整財政預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49

20140722putin

受國際油價暴跌的影響,墨西哥財政收入計劃面臨無法達標的風險,因此墨西哥已經準備好修改明年的聯邦預算案。

按原預算案的定義,81美元/桶的油價目標是“不可持續的”,而目前油價低迷,截至發稿時,布倫特油價每桶85.32美元,WTI原油價格每桶80.66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墨西哥國會官員透露,墨西哥財政部長Luis Videgaray正在召集國會成員,討論需要削減多少財政預算的問題。

作為美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墨西哥對石油出口的依賴非常大。2013年石油出口的收入為427億美元,其聯邦預算中的1/3都來自石油收入。

今年6月以來,由於全球石油供給過剩,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頁巖油繁榮發展,多重因素致使油價接連大幅下跌,步入熊市。

墨西哥將財政預算可持續的平衡點設定為81美元/桶,而早些時候俄羅斯將這一目標設定為100美元/桶,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俄羅斯的財政預算已經撐不下去了呢?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俄羅斯2015-2017財年預算草案已在國家杜馬通過初次審議。該預算草案將未來三年預算平衡油價設定為每桶100美元。

摩根士丹利預計,原油價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著俄國出口將受到324億美元的影響(損失),大約占到該國GDP的1.6%(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如果按這一比例計算的話,2014年俄羅斯的GDP已經因為油價下跌而抹去了4.8%(6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以如今80美元/桶的價格估算,摩根士丹利認為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出現2%的萎縮(衰退),通脹率則將飆升至9%左右。

那麽問題來了,墨西哥調整財政預算是否會成為俄羅斯的“榜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93

報告馬總統 預算配置失衡是關鍵 食安預算僅增一成 誰來做好把關?


2014-11-10  TWM  
 

 

「飼料油事件不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但國民黨『發現』後,立刻承擔解決。」請馬總統先翻翻被監察院稱為「杯水車薪」的食安預算,再問問自己承擔解決了什麼?

撰文‧鄭閔聲

十一月二日,總統馬英九為黨籍候選人站台時表示,頂新進口飼料油混充長達八年,不是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卻是在國民黨任內被「發現」,政府願意勇於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言下之意,彷彿將一連串的食安危機,當作得意政績宣揚,完全無法理解人民的怒火。馬總統這段談話,也遭作家張大春斥為「奸狡」。

人民的憤怒,來自於反覆重演的惡夢。二○一一年五月爆發的塑化劑風暴,無疑是食安稽查系統的第一記警鐘。當時,《今周刊》已明確提醒政府,台灣每人每年分配到的食品安全預算遠遜於美、日、英與香港;該年度台灣整體食安預算,甚至比各地方政府的跨年煙火支出總額還少!

除了預算規模,《今周刊》同時點出食安、環保單位稽查人力嚴重不足,以及食品原料源頭管制並未落實等問題,呼籲政府補強。若馬總統正視這些意見,當下就應大幅增列預算與人力,並強化食安管理機制,盡可能排除食安風險。

預算低 連監察院也不解遺憾的是,過去兩年國內持續傳出的食安事件,問題癥結與塑化劑案幾乎如出一轍,《今周刊》在去年大統公司以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後,再次針對食安預算人力不足等事項提出解方,卻始終未見政府積極因應,因此無法及早揪出以餿水油混充食用油販售的不肖業者。

不僅媒體大幅報導,監察院也早已發現台灣食安亮紅燈。○九年即糾正當時的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業務經費拮据、預算配置嚴重失衡、輕忽食品安全業務;塑化劑案後,再因國內食品安全衛生人力欠缺、預算短絀等理由糾正行政院。

儘管外界不厭其煩地「發現」問題,政府卻似無感,讓監察院在今年七月公布的《食品衛生安全研究報告》中直批,食藥署年度預算成長幅度有如「杯水車薪」,根本不敷執行例常業務所需;一一年至一三年間,食品衛生專責人力僅從二一九人增加至二四○人,難以落實食品抽驗稽查工作。

翻開尚待審議的明年度預算書,食藥署針對食品藥物管理業務編列十二.二九億元預算,較去年的十一.○六億元多一.二億元,增幅僅一一%。

然而,預算是在飼料油事件前編列,勢必未考量全面稽查油脂廠與大型食品原料廠所需支出,馬總統若真有「承擔解決」誠意,就應責成行政院,慎重考慮調整預算結構,或許才能擺脫「奸狡」罵名。

食安問題年年爆,食品藥物管理預算夠用嗎?

年度(食安事件) 預算金額(年增率)

2011

(5月塑化劑案) 8.27億元

2012

(5月毒澱粉、毒醬油案) 9.58億元 (15.8%)

2013

(10月大統混油案) 10.71億元(11.8%)

2014

(9月頂新餿水油案、

10月飼料油案) 11.06億元 (3.3%) 2015 12.29億元 (11%)

(尚待審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