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前往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邸,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共進晚餐。晚宴前,兩人在接見室就英國“脫歐”等事宜進行了半小時的會談。外媒將其稱之為“災難” 兩人之間難掩尷尬氣氛。
就在幾天後的4月29日,除英國之外的歐盟27國領導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了一場“特別峰會” 商討上個月由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遞交的“脫歐”指導方針草案,最終僅用一分鐘便通過該草案。隨後圖斯克發推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已經做好準備展開一場“堅定而公正的談判”。
面對歐盟如此強硬的“分手”態度,5月2日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接受BBC的采訪時表示,在之後的“脫歐”談判過程中,容克會見識到她“難搞”的一面。她還表示,“脫歐”談判註定艱難,因此她希望英國人民能夠授予她權力。關於此次的議會選舉,特雷莎·梅稱這將會是英國面臨的最重要的選舉。
日前,人民銀行召開2018年金融法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2017年金融法治工作,研究部署了2018年金融法治工作。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劉國強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充分肯定了2017年金融法治工作取得的成績。在人民銀行黨委正確領導下,條法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和履職需要,推進金融領域重點立法,進一步健全完善履職制度體系,法治央行建設取得紮實進展,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預防、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績,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隊伍得到加強,“七五”普法成效明顯,為深化金融改革、規範金融秩序、提高依法履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
會議認為,金融法治工作要增強方位感、使命感、責任感,深刻把握金融法治在新時代的新使命,增強立法的主動性、前瞻性,增強執法的嚴格性、規範性,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法治體系促進形成現代化的金融體系,進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劉國強指出,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內容豐富,要求很高。人民銀行金融法治幹部要繼續深入學習,不斷領會精神實質,在“做實”上下功夫,開創新時代金融法治工作新局面。一是提高站位,服務大局。以服從服務好高質量發展這個大局為目標去謀劃和推進金融法治工作。二是拓寬眼界,消除空白。站在整個金融體系的高度,以更寬的視野深入研究金融法治建設的重要問題,消除監管規則和制度的空白。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務求實效。以嚴格的執法來保護守法、震懾違法。四是保持定力,護航改革。用法治手段保障各項金融改革的順利推進,引導創新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做好法律保障,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五是全面深化法治央行建設。要在深入學習貫徹憲法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法治央行建設,加強依法行政。
劉國強要求,人民銀行金融法治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著力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和要求,促進新時代金融法治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5月3日當日的發審會中,第二家審核的公司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風證券”)已順利過會。
今年以來,已有5家券商成功過會,其中包括華林證券、南京證券、中信建投、長城證券以及最新過會的天風證券。而今年第一家過會的華林證券遲遲沒有收到證監會核發的IPO批文,而在3月13日上會的南京證券也於4月27日拿到了發行批文。
未上會的證券公司中,國聯證券、紅塔證券目前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中泰證券為“已反饋”狀態。
另外,5月2日,證監會接受了來自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的申請材料。該申請事項為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擬將持有的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目前,證監會網站顯示該事項為“已受理”狀態,這表明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的申請已進入審批程序。
4月28日,證監會對外公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下稱《外資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同時,宣布“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此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外資辦法》答記者問時表示,在本《辦法》征求意見過程中,歐洲及亞洲等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已向證監會了解、征詢有關公司設立和股權變更情況,並多次表示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擬提交相關申請。此外,近期證監會正就《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股東資格條件、股權管理相關要求等。
“過去,從德國進口一臺設備需要耗資3億元人民幣,而如今,中國出口的這一設備價格大約為2億元人民幣。” 在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一位來自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鐵”)的工作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
他所說的設備是盾構機。這款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之王”的設備是基礎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2001年前後,中國中鐵用於基建開發的裝備有95%依賴進口,僅盾構機一項,一年就要花費超過50億元。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從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到自主研發盾構機,形成品類齊全的盾構機/TBM(巖石隧道掘進機)家族,並將訂單拓展到海外16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中鐵用了近15年。
大理-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項目外景。(來源:中鐵工業官方公號)
中國品牌走出去
5月10日,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下稱“品博會”)在上海舉行。中國自主品牌“走出去”模式的不斷創新,代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也代表著“中國品牌,世界共享”理念的再定義。
中國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易鐵軍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從2001年至今,多年來,中鐵裝備作為“中國品牌日”概念源頭企業,除了持續加大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的科研攻關,在“走出去”上亦是不遺余力。
“2011年,馬來西亞是中鐵裝備走出去的第一站;2014年,中鐵裝備還出口至意大利。”易鐵軍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鐵裝備盾構/TBM訂單累計達到765臺,出廠623臺,出廠盾構/TBM已累計安全順利掘進1200多公里。同時,還創造了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小直徑硬巖TBM等產品。
易鐵軍向記者分享了一個頗有意義的案例。他介紹,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嚴重缺水,當地市民不得不購買昂貴的桶裝水維持生活。2014年,黎巴嫩政府宣布了一項浩大、迫在眉睫的隧道工程——大貝魯特供水項目,項目總預算3.7億美元(約合23.4億元人民幣),工期數年。然而大貝魯特地區屬於喀斯特地貌,施工難度非常大,打穿引水隧洞的直徑只有3.5米——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如此小直徑的掘進設備。
不過,中國中鐵卻做到了。
其旗下的中鐵裝備在2015年研制出兩臺世界上最小直徑的巖石隧道掘進機,讓當地居民看到了告別昂貴桶裝水的希望。兩臺設備分別於2016年8月、9月從中國始發運至貝魯特。
這也是在黎巴嫩首次使用全自動的TBM施工,黎巴嫩政府項目業主尤為重視。他們為兩臺TBM起名為“麗雅號(léa)”和“雅斯米納號(Yasmina)”,前者代表慷慨、正直、開放,後者代表勇敢、果斷、活力。
2018年3月2日,世界最小直徑硬巖掘進機“雅斯米納號”的刀盤緩緩破巖而出,標誌著黎巴嫩大貝魯特引水工程施工難度最大、距離最長的2號隧道順利貫通。預計到2019年,整個引水隧洞項目可投入使用,將基本解決貝魯特用水問題,總計約160萬人口將從中受益。
在黎巴嫩貝魯特,世界最小直徑TBM實現隧洞第一階段貫通。(來源:中鐵工業官方公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在品博會上談到,制造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品牌建設是中國品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大型工業品牌在社會關註度上總是不及一般消費品牌。不過,它所創造的社會意義卻是不言而喻的。沙南生總結了過去幾年在推進工業品牌建設過程中的體會:正確認識“大而不強”,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倡導品牌培育,重在增強能力;堅持企業品牌和集群品牌、區域品牌協調推進,全面提升我國的品牌能力;堅持企業主體,政府積極作為。
中國中鐵董事長李長進透露,“這些年來,我們大力地推動企業的創新戰略。我們現在有三個國家級實驗室:一是高速鐵路國家建造實驗室,二是橋梁工程建造國家實驗室,三是地下工程掘進國家實驗室。”此外,中國中鐵打造了11個國家級的技術中心、7個國家級的研發平臺,擁有2.2萬多名高級工程師以及17.4萬名工程技術人員。
他認為,需要用中國的方案來解決別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當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得到了國際認同,也就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地位。
“至少要虧損八年”
對於工業企業來說,理念和自主創新是其“走出去”的關鍵。但對於一般消費品來說,保證質量則是品牌長青的基礎。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關於中國的產品和服務的調查。66.7%的消費者認為,要想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首先要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品博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談道。而針對中國遊客出境遊大量購物以及通過海淘購買國外的名牌產品,他們也進行了原因分析,發現71.4%的消費者是基於“國外品牌質量信得過”,是理性消費,當然也包括個別的炫耀性消費。
“提升質量,是鑄就品牌的重要原因。”黃國梁表示。
“海爾砸冰箱”的故事即是對質量追求的重要例證。1985年,一位用戶來信反映海爾冰箱有質量問題,於是時任廠長的張瑞敏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中不合格的冰箱還有76臺。
面對這些不合格產品,張瑞敏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決定——開一個全體員工的現場會,把76臺冰箱當眾全部砸毀。而且,是由生產這些冰箱的員工親自來砸。那時候,正是物資緊缺的年代,76臺正品冰箱的價值不言而喻。
不過也正是這一把大錘砸醒了海爾人的質量意識。如今,張瑞敏早已不是當時集體小廠的廠長。作為品牌價值超過千億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他在品博會企業對話中說到,其實創品牌,是非常非常艱巨的一件事。“為了創中國自己的品牌,創中國的世界品牌,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走向國際市場,到現在差不多三十年時間。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兩點:一是觀念,二是模式。”
時報廣場上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來源:網絡)
他介紹道,國際上有個規律,如果要在國外創造一個品牌,那至少要虧損八年,就是八年的投入期。而在很多國家樹立品牌的過程中,海爾不僅僅是賠8年、砸進去超過百億元,只為建立一個網絡和獲得當地用戶的信任。
“這不是金錢能買到的,必須靠時間,慢慢地去讓用戶認識你。所以,我們現在做到了國際市場上中國品牌同類產品(份額)最高。其他的有很多還是做定牌加工、代工,因為可以保證利潤、現金流,但這是比較短期的做法,與創品牌是背道而馳的。”
此外,他還分享了由海爾創造的“沙拉文化”模式。顧名思義,就像西餐的沙拉一樣,沙拉里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蔬菜,這些蔬菜就代表了各國不同的文化,而沙拉醬是統一的。“沙拉醬”就是海爾模式,就是“人單合一”。所謂“人單合一”,就是讓員工和用戶融合到一起去。
國際能源巨頭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表示,要做一個行業領先的品牌,有三點非常重要:一是要理解時代與社會的使命;二是把這個使命落實到每一天、每一件事;三是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省級國家稅務局(下稱“國稅”)和地方稅務局(下稱“地稅”)合並在即。這將直接影響80多萬國地稅系統在職人員,更間接影響億萬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
6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對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進行動員部署。
6月2日至6月4日,稅務總局舉辦各省局主要負責人暨聯絡督導組成員機構改革培訓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主要負責同誌全部參會,重點學習了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等內容。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稅務人員處了解到,6月份省級層面國稅地稅會正式合並。
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在上述培訓班上要求,各省級稅務部門要切實擔起責任,樹好改革樣板,確保平穩順利掛牌,確保稅務隊伍穩定和稅收收入平穩增長,不斷增強納稅人獲得感。各省局主要負責同誌要秉持公心、躬身作為、擔當奉獻,努力營造人心得聚、人心思進、人心向上向善的生動活潑氛圍。
今年3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這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稅地稅將成為歷史。但由於這次國地稅合並涉及了中國十分之一的公務員,並且直接涉及地方政府直接利益,因此改革難度較大。比如,機構合並後機構合並後龐大人事財務如何平穩過渡?國地稅合並對地方財力有何影響?稅務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機制如何建立協調?
在上述會上,稅務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春生強調,各省局有關負責同誌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增強改革本領和破解改革難題的能力;要壓實責任、強化擔當作為,堅決貫徹落實各項改革要求。
為了確保《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各項改革任務落地,稅務總局加強了聯絡督導工作。
王軍要求,各聯絡督導組要扮演好聯絡員和督導員“雙重角色”,發揮好上傳下達外聯、調研協調督進、保時提質增效等“多重作用”,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高效開展。
於春生表示,各聯絡督導組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持之以恒勤學習、履職盡責做工作、嚴明紀律守規矩,積極推動省局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上述培訓班上,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就聯絡督導工作進行了培訓輔導,詳細解讀了聯絡督導工作機制的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和近期重點任務等內容,並就做好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用強有力的聯絡督導確保改革任務圓滿完成。稅務機構改革綜合、人事、財務等8個工作組有關負責同誌分別就機構改革有關內容進行了培訓講解。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範子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些地方在國地稅合並之前,突擊提拔一批地稅幹部。一位稅務人士告訴記者,國地稅合並後本來人員就較多,但有些地方在合並前拼命往地稅局里調人。
前述培訓班上,中央紀委駐稅務總局紀檢組組長、稅務總局黨組成員張敏強調,要從講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嚴明機構改革紀律的重要性,認真組織學習、進一步細化紀律要求,嚴格執行機構改革紀律。要把加強對機構改革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作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構作用,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查處機構改革中的違紀行為,嚴肅問責。
6月1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推出CDR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滬倫通有望年內順利推出,大的制度安排已經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