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影視記者 牟 璇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影視股上半年業績表現哪家強?每經影視記者全面梳理影視公司2017年半年報,結合三季度業績預告,試圖呈現出影視公司今年的生存現狀,以及各自發展路徑的變化。
每經影視記者發現,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的影視公司有19家,其中,完美世界(002624,SZ)增幅最大,同比增69.68%。而影視龍頭公司萬達電影(002739,SZ)仍延續多項指標占全國領先地位的態勢。
目前看來,電影類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好於電視劇類上市公司,但券商對電視劇公司下半年表現持看好態度。與之相呼應的是,在已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多家表示預計第三季度凈利增長。
中視傳媒上半年凈利增16倍
從Wind資訊統計顯示,結合每經影視記者梳理,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的影視類上市公司23家,2017年半年報的整體情況如下:23家上市影視公司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有19家。
其中完美世界以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69.68%,成為上半年影視股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大的公司;當代東方(000673,SZ)、中南文化(002445,SZ)分別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44%、54.08%位列第二、第三;營業收入同比下滑的有4家,包括華誼兄弟(300027,SZ,營收同比下滑0.15%)、華錄百納(300291,SZ,營收同比下滑20.19%)、慈文傳媒(002343,SZ,營收同比下滑22.33%)以及長城影視(002071,SZ,營收同比下滑55.94%)。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方面,同比看來,中視傳媒(600088,SH)以1635.96%的增長率居於首位,北京文化(000802,SZ)、中南文化、東方網絡(002175,SZ)的凈利潤同比增幅也均超過100%,分別為279.44%、191.20%、131.01%;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有8家,其中歡瑞世紀(000892,SZ)凈利潤同比下滑高達183.69%,成為凈利潤跌幅最大的影視股,奧飛娛樂(002292,SZ)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也有53.80%。
除此之外,華錄百納、當代東方、慈文傳媒、上海電影(601595,SH)四家公司凈利潤跌幅超過10%。
完美世界躋身第一梯隊
萬達電影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實現增長,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已開業影院455家,銀幕4000塊,依然保持著票房收入、觀影人次、市場占有率等指標全國絕對領先地位。如今,萬達電影股票繼續停牌,正在籌劃收購影視資產。
完美世界憑借著遊戲+影視雙輪驅動,已經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影遊公司,2017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35.8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高達6.71億元。其中,影視業務同比增長了94.45%,幾近翻倍。
華誼兄弟上半年業績較去年全年有明顯改觀,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2.12%,扣非後凈利潤也同比增長了44.27%。實景娛樂在布局多年後有收獲的趨勢,公司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業收入為1.98億元,同比增長77.54%。不過,相較而言主業影視制作方面,除了《摔跤吧!爸爸》的逆襲,其余電影例如《瘋嶽撬佳人》、《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美好的意外》電影表現相對一般。
“國字頭”中影、上影:同樣於去年登陸A股市場的中國電影(600977,SH)、上海電影(601595,SH)上半年的業績表現相對平淡,中國電影歸母凈利潤微降0.73%、上海電影歸母凈利潤下降了13.1%。
券商建議關註電視劇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從整體2017年半年報來看,電影類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好於電視劇類的上市公司,電視劇行業中,慈文傳媒、華錄百納、歡瑞世紀的歸母凈利潤同比都出現下滑,華策影視(300133,SZ)、唐德影視(300426,SZ)歸母凈利潤也僅有個位數增長。
不過,券商卻認為下半年電視劇板塊會明顯回暖。國金證券(600109,SH)發布傳媒行業2017年半年報總結表示,我們認為電視劇公司的業績將逐步在三四季度兌現業績高增長,影視板塊將逐漸回暖。預計2020年付費視頻用戶將增長到2.5億元,市場規模增長至600億元,將催生出更多精品劇,利好影視龍頭公司。
與此同時,目前有6家影視類公司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除了奧飛娛樂凈利預計同比下滑30%,其余5家公司紛紛預增。東方網絡(002175,SZ)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同比最大增長176.31%,中南文化預計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00%。萬達電影、長城影視均預測前三季度增幅約20%,而慈文傳媒則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最大增長9.61%。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持續收購影院,投資時尚節目、數據服務等產業衍生公司,建設愛情主題特色小鎮(《影視公司為何搞不賺錢的特色小鎮 當代東方:因為愛情》),再加上已有的影視劇制作,當代東方(000673)打造影視文化全產業鏈的野心可見。幾天前,當代東方又公告稱要投資明星演唱會,而且出手不凡,從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31日的合作期內,對演唱會的總投資高達6至9億元。若以下限6億元,這幾乎是當代東方2016年度投資制作好幾部大劇的成本。
▲當代東方《關於公司簽訂重大合同的補充公告》截圖
公司稱,演唱會授權方單場盈利分成比例為利潤的20%,這意味著當代東方每場能拿走80%的利潤。看上去這筆大買賣似乎不錯。但是每經影視(微信: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這份重大合同還有不清晰的細節,尚不能明確其盈利前景,而且熟悉演藝市場的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演唱會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好賺錢。少數大明星的演唱會一票難求,但成本也較高。在演出圈,很少有億萬富翁。”
1、演唱會明星指向王力宏
當代東方是與一家註冊於開曼群島的公司Hongsheng Culture Holdings Ltd簽訂了《<世界巡回演唱會>代理合同》。合同期限是從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31日止。當代東方預計本次演唱會總投資為6至9億元,其中演唱會制作費用3.5億元。
甲方Hongsheng Culture Holdings Ltd擁有演唱會代理授權,負責演出節目內容設計及制作,以及演唱會的整體制作方案、設備租賃調試,甲方單場盈利分成比例為單場演唱會利潤的20%。
當代東方負責演唱會票務事宜及收益、贊助事宜及收益,以及安保、落地執行等費用。按照合同約定,當代東方將拿走單場演唱會80%的利潤。
投資這麽大的世界巡演,主角是誰?公告發布後,引發不少猜測。演藝界人士、不少鐵桿粉絲認為,從甲方公司的名稱“Hongsheng”看,這位明星歌手是王力宏。王力宏的音樂事務主要由一家名為“宏聲音樂”的公司主導。
▲王力宏演唱會(視覺中國/圖)
今年7月,臺灣地區的媒體報道稱,王力宏的老婆王靚蕾插手把關演唱會,死磕細節嚇跑演唱會承辦商,傳聞雙方原定合作超過60場次,最後合作告吹讓王力宏損失上億元新臺幣唱酬。不過,宏聲音樂否認這一傳聞,表示“這是不實報道,新的巡演已經選定合作方,在如火如荼制作中!”
就在當代東方公告次日,王力宏首張迷你專輯《A.I.愛:第一集》正式發行,而他的世界巡回演唱會據悉將於2018年開啟。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就本次合作方的具體情況詢問公司相關人士,對方對王力宏不置可否,只是說:“以公告為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同時撥打了王力宏經紀人鳳琴的電話,電話無人接聽。
當代東方此前還未開展過演唱會業務,公司對這次合作表達了美好的願景,“本次合同簽署是公司首次與一線藝人開展演唱會業務的合作,有助於公司整合國內外演出資源、票務資源,占有演出市場份額,從而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2、主業是什麽?演唱會投入相當於2016年度電視劇總投資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盡管合作期限三年多,當代東方這筆投資也算相當豪氣。以投資下限6億元為例,這相當於公司2016年度投資制作電視劇的全部支出。2016年度,當代東方制作了《軍師聯盟》《北京遇上西雅圖》兩部大劇和同期網絡劇播放量第一的《熱血長安》等,總投入5.91億元,占營業成本比重達85.32%。
▲《軍師聯盟》豆瓣評分8.1分(豆瓣/圖)
電視劇是當代東方目前主要依賴的經營板塊,2016年度電視劇收入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81.22%。2017年上半年,電視劇收入1.09億元,毛利率61.40%。
當代東方去年引入商業演唱會團隊成立了“當代亞美”,並在今年5月與擁有孫楠、周曉鷗等音樂人資源的燦天文化共同投資設立百盈影業,顯出要朝音樂領域擴張的意圖。但到目前為止,當代東方還沒有操辦演唱會的實際經驗。如今,卻要把一筆相當大體量的資金用於投資演唱會,真是大膽的一步棋。
當代東方未來要發展的主營業務到底是什麽?隨著公司不斷並購投資,這點卻變得不那麽清晰。2016年度,公司投資了8家公司,涉及影院投資管理、創業投資咨詢、版權運營、新媒體運營、演唱會等。2017年上半年,公司進一步表示,在深耕內容、渠道等業務的同時,圍繞產業衍生布局新設多家業務子公司。
▲當代東方制作的《熱血長安》播出時,排在同期網劇播放量全網第一
當代東方跨界轉型以來,常提及致力於打造影視文化全產業鏈,所謂“泛娛樂”的概念在文化產業屢見不鮮,業內人士指出:“文化產業有這麽一些都提出想要打造全產業鏈的公司,但它們依賴的核心主業又是什麽?有沒有支撐穩定經營,可持續盈利的業務板塊?”
3、成本高企推高票價 演唱會沒那麽好賺錢
當代東方稱,本次合同涉及金額較大,將會對公司未來的經營和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公司已從合同條款上進行了嚴格約定,風險可控。看上去,這筆大買賣前景可期,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目前這份大合同還有一些並不清晰的地方,或許會影響它的盈利預期。
公告稱,巡演範圍是全球,具體演出國家、地區及城市依照附件一規定。附件一即《<世界巡回演唱會>代理合同》,然後並未隨公告一起公布。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還在列計劃,具體演出場次需要以公告為準。”
如果按照臺灣地區媒體此前曝光的超過60場次,若按6億元投資額,每場投資成本約1000萬元。熟悉演藝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單場演唱會成本千萬,已經是頂級明星的標準,是非常豪華的。”
▲演唱會現場(視覺中國/圖)
然而,花6~9億元重註演唱會,盈利成算又有多少?演藝圈的資深人士表示,演唱會並非那麽好賺錢,“這要看藝人在當今演藝市場的影響力,這是票房保障,其次還有贊助招商。目前,演唱會主要通過門票和贊助來覆蓋成本。”至於處於商業雛形的在線演唱會,涉及新媒體版權銷售,還未成為演唱會主流收入,資深人士表示:“新媒體版權只有大牌藝人才有。比如王菲,2016年底那場演唱會,騰訊拿下直播權花了幾千萬高價。”
演唱會收入結構並未有明顯變化,但目前的市場,明星演唱會成本高企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場地租金、舞臺搭建、安保費用等支出增加外之外,明星及團隊的高昂出場費在成本中占比較大。業內人士說:“千萬級的演唱會,明星出場費至少拿走300~400萬元。這里面還有一些一言難盡的‘竅門’,有的大牌經紀人還有別的要求,讓出場費更高。”
演唱會成本升高,再加上工作票、贈票等隱形成本,主辦方更依賴銷售高價票。據演藝市場相關統計,2016年明星在大型體育場館舉辦演唱會的最低平均票價為300元,最高平均票價約為1300元。一線具有號召力的明星票價更高,如陳奕迅巡演北京站票價為380-1980元,周傑倫巡演北京站票價為280~2280元,“歌神”張學友從2016年至今開啟巡演,多個城市一票難求,最低票價380元,最高1990元。
▲張學友演唱會票價(格瓦拉/圖)
“不管演出商虧還是賺,明星都要拿走約定的唱酬,穩賺不賠。”演藝圈的資深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壓力都在承辦的演出商身上,能否賺錢要看明星是誰,有時候即便是高票價也未必利潤豐厚。所以在演出圈,很少有億萬富翁。”
這樣的情況,從一家掛牌新三板的演出經紀公司天視文化曾披露的演唱會內情可見一斑。陳奕迅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一線演唱會明星,他的演唱會常常是開票就被“秒光”。2014年,陳奕迅分別在福州、廈門開了演唱會,門票收入均過千萬元,毛利率分別為3.14%和7.06%。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畢媛媛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國慶長假過去一月有余,衛視四季度大戰悄然打響。為了一年的完美收官,也為了給招商季助威,各大衛視都在第四季(以下簡稱“Q4”)度祭出各種重磅大劇和品質佳作,力求在年末實現一場大豐收,同時提前預熱,爭取來年贏得開門紅。
目前各大衛視Q4待播劇和開年大劇已經基本確定,能否在第四季度中收獲驕人的成績,是每年電視臺考核的重中之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通過觀察發現,Q4季度劇集多是以“男主”大戲為主的品質大劇,而2018開年大劇,則又回到“IP+流量”的大女主時代。
1、2017男主大戲來收官
獻禮劇宣傳期的劇目普遍表現平淡,目前雖有《國民大生活》《特勤精英》《維和步兵營》等新劇持續熱播,但收視仍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因此觀眾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即將在本月底陸續上演的新一輪大戲。從Q4已經定檔和有可能待播的作品來看,今年各衛視的收官成績已經有了基本雛形。值得註意的是,頭部“男主”大戲的風格明顯。
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共同綁定推出《急診科醫生》已經開播,該劇改編自點點原創劇本《人命關天》,是一部醫療職業劇,由花兒影視聯手貳零壹陸影視共同出品。其中,金牌導演鄭曉龍成了最大期待點,從通俗的生活劇《渴望》,到幽默詼諧的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再到歷史題材的古裝劇《甄嬛傳》《羋月傳》,鄭曉龍一直都在尋求突破和新的嘗試,他的作品風格也始終在發生著變化。
▲從近期《急診科醫生》播出的數據來看,雙臺均為破1(CSM52城/圖)
湖南衛視的壓軸劇選擇了《獵場》和《遠大前程》。早在6月29日,胡歌一條“把梅長蘇也帶去獵場”的微博在網上掀起千重浪。闊別熒屏近兩年,他成功用前作《瑯琊榜》帶起新作《獵場》的熱度。該劇是由青雨傳媒、浙江影視集團、藍色星空影業聯合出品,作為胡歌繼《瑯琊榜》之後主演的又一大作,《獵場》自開拍就備受關註。
不過《獵場》因故延遲了近兩年的播出時間,網友的態度也呈現兩極分化式,有的表示力挺胡歌,“好劇不怕等”;當然也有人感慨,《獵場》已失先機,畢竟現在職場瞬息萬變,2015年拍攝的電視劇如果在2016年播出必然大火,只是是否還符合2017年的市場需求,就未可知了。
《遠大前程》是以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主要講述幫派間的風雲變幻、縱橫捭闔,關於“選擇”的故事。從兩部劇來看,都是妥妥的男主戲。
此外,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還將推出《瑯琊榜》續集《瑯琊榜之風起長林》。作為大IP的續集,網友們嘴上雖說嫌棄,仍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圍觀。但珠玉在前,《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壓力不可謂不小,能不能過網友“高標準”的審核,還值得期待。
江蘇衛視有望繼續加磅跟進《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上半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熱播,重新刷新了觀眾對於國產劇質感和演技的理解,7月片方發布了部分續作預告,如果說上部更多的是藝術創作,那麽下部的中老年司馬懿將還原更多歷史的面貌,吊足觀眾的胃口。
▲吳秀波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的老年扮相(豆瓣/圖)
之前被江蘇衛視買下的《將軍在上》原本會在Q4播出,但是因為合作問題已經轉至山東衛視門下。
2、2018“強卡司+大IP”再度來襲
從各大衛視在招商會上公布的待播劇單來看,“強卡司+大制作+熱門IP”的古裝劇仍是市場熱點。
縱觀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都預示著大女主故事的經久不衰,而2018年的《贏天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懿傳》《凰權·弈天下》《扶搖》《獨孤皇後》等等,依舊圍繞大女主的永恒主題,以頂級制作和豪華配置開啟古裝大劇的華麗篇章。
▲從《如懿傳》劇照看得出,劇集制作精美(豆瓣/圖)
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宮廷大劇《如懿傳》自開拍以來就備受爭議,關於《如懿傳》小說抄襲事件驚動了整個影視圈和文化圈,更有消息爆出,兩位主演周迅和霍建華的片酬合計1.5億元,縱是這樣,很多網友還是表示期待。
總投資高達5億元的《贏天下》也被受期待,這數字是截至2017年亞洲電視劇制作歷史單體最大投資。值得註意的是,《贏天下》《如懿傳》《凰權·弈天下》分別占據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推薦片單第一的位置,古裝大IP劇有著強大的收視號召力。
隨著衛視間實力的分化,一線衛視與二三線衛視的距離開始拉大。對比二、三線衛視競播二輪、三輪劇的策略,三家衛視對於頭部劇依然是熱情不減。
2017年古裝劇競爭激烈。據不完全統計,上映的熱門古偶劇將近20部,其中非正劇走向的古偶、玄幻仙俠題材16部。但這種紮堆上映的現象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和古裝劇制作水準的不一。隨著政策的收緊及強調電視劇和演員要弘揚“正能量”,衛視在采購上已表現得謹慎起來。
國海傳媒研究院朱珠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衛視進入招商季,作品均凸顯了精品化、大IP,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鼓勵現實題材創作,後續預計現實題材的劇會增多。
3、2018臺臺競爭升級臺網競爭
2017年,視頻網站和電視臺的爭奪更加白熱化,從優酷獲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優先上線播出權,到《軒轅劍之漢之雲》采取“半臺全網”,再到《河神》和《白夜追兇》等口碑網劇的爆發,電視臺與視頻網站的競合成為多方關註的熱點。
▲《白夜追兇》口碑炸裂(豆瓣/圖)
2017年Q4和2018年的多部大劇,已能看到背後視頻網站的身影,如愛奇藝直接和正午陽光聯合出品了《瑯琊榜之風起雲林》,優酷則參與了《贏天下》《武動乾坤》的制作,騰訊視頻是《扶搖》的出品方之一。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及同行業的競爭,為了保持收視率並獲得更大的市場,各大衛視遭遇了嚴峻的挑戰。從近期各大衛視的招商會在電視劇部分可以看出,電視臺都以頭部劇“霸屏”,加上“明星IP”引流和“品質巨作”,力圖通過“黃金”劇目資源搶奪收視人群。
比如受到較高關註的《如懿傳》,此前衛視首播權花落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的信息被公開時,南方都市報稱,每家衛視是以300萬元/集的價格購買到,這意味著90集的《如懿傳》的首播權價格達到2.7億元。業內人士看來,五大衛視之所以願意花費數億元資金爭奪電視劇版權,與當下衛視平臺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密切聯系。
據收視率排行發布的2017年1月~9月,CSM52城中各省級衛視的表現來看,湖南衛視、上海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這四大衛視實現收視率破0.2,北京衛視率為接近,其余省級衛視的收視率皆在0.14以下。再加上人才等各方面的流失,衛視的日子已經不如前幾年好過了。
因此,2018年不僅是各大衛視之間的競爭,衛視與視頻網站的競爭已箭在弦上,各家衛視急需找到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借助差異化的形象讓觀眾產生興趣甚至形成習慣,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每日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
每經編輯 杜蔚
2017年,影視劇IP熱潮衰減,“主旋律們”卻大放異彩。電影市場上,《戰狼2》《建軍大業》《空天獵》等接連登上大銀幕,其中《戰狼2》以56.8億元的票房奇跡刷新中國影史。電視劇市場也分外熱鬧,《人民的名義》《雞毛滿天飛》《深海利劍》等一系列“正劇”紛紛霸占小熒屏,值得註意的是“劇王”《人民的名義》創下了單集收視率破8、近10年國產劇的收視最高紀錄。
以“院線+影視”業務齊頭並進的A股上市公司幸福藍海(300528),也嗅到了主旋律劇的市場吸引力。11月21日,幸福藍海公告稱,擬以7.2億元現金收購重慶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80%股權(以下簡稱“笛女傳媒”),笛女傳媒深耕電視劇投資、制作及發行業務,尤其擅長制作主旋律影視劇,此次收購有望提升幸福藍海的影視劇業務實力。
本次收購的資金來自於公司的自有資金,交易完成後笛女傳媒將納入公司合並財務報表。笛女傳媒管理層承諾2017~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影視劇相關的政府補貼和獎勵)分別不低於7500萬元、8500萬元、9500萬元、1億元、1.05億元。
▲老牌電視劇公司笛女傳媒制作的經典劇集(豆瓣/圖)
2017年度承諾業績7500萬元相對幸福藍海2016年歸母凈利潤占比達67%,若笛女傳媒能逐年實現承諾的凈利潤,將為公司業績帶來較大增厚。受此消息影響,昨日早盤幸福藍海一度漲幅達7.06%,最終報收13.53元/股。
私募股東套現2.5億 三位管理層股東承擔業績承諾與補償責任
幸福藍海擬以7.2億元現金收購傅曉陽、瑞嘉創投、白雲蕊、國君源禾、芳秦投資、永安財富等14名股東合計持有的笛女傳媒80%股權。交易完成後,笛女傳媒將成為幸福藍海的控股子公司,傅曉陽和白雲蕊分別持有笛女傳媒19%和1%股份。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按照本次交易情況,笛女傳媒全部股東權益價值的評估值為9億元。但由於笛女傳媒管理層股東傅曉陽、瑞嘉創投、白雲蕊將承擔未來的業績承諾與補償責任,而非管理層股東不承擔上述責任,因此管理層股東出讓笛女傳媒股權所獲對價對應的標的公司整體估值高於非管理層股東。其中,幸福藍海購買管理層股東對應的笛女傳媒整體估值為10億元,購買非管理層股東對應的笛女傳媒整體估值為7.5億元。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本次交易前,笛女傳媒共有14位股東,11位非管理層股東除了自然人王誌波,其他10位非管理層股東均為私募機構,如中融鼎新、國君源禾、芳秦投資、永安財富、君豐銀泰等。本次並購完成後,這些私募機構也得以順利退出,並合計套現2.5億元。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笛女傳媒是一家老牌的電視劇公司,成立於2004年,其創始人傅曉陽是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文化藝術),系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經營管理類),其擔任過多部劇的編劇和制片人,創作過多部優秀影視劇。笛女傳媒近年制作並發行了《母親母親》《霧都》《雙槍老太婆》《突圍突圍》《姐妹姐妹》等眾多優秀的影視劇,擅長制作的主旋律影視劇在行業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笛女傳媒2016年度、2017年1~7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4億元、5583.9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5117.78萬元、894.94萬元。公司表示,笛女傳媒2017年上半年實現發行收入的項目較少,因此2017年1~7月實現凈利潤較少,但2017年8月、9月在CCTV8黃金時段播出了電視劇《黑土熱血》《我的仨媽倆爸》,截止10月31日,笛女傳媒2017年度已實現未經審計的凈利潤超過了5000萬元。
▲笛女傳媒2017年劇集《我的仨媽倆爸》口碑未及格(豆瓣/圖)
幸福藍海電視劇業務核心競爭力 有望大幅提升
本次交易,笛女傳媒管理層承諾 2017~2021 年度實現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影視劇相關的政府補貼和獎勵)分別不低於 7500萬元、 8500萬元、9500萬元、1億元、 1.05億元。 其中,2017年承諾業績 7500萬元相對幸福藍海 2016年歸母凈利潤占比達到67%。並購完成後,若笛女傳媒逐年實現承諾業績,那麽將為幸福藍海業績帶來較大增厚。
幸福藍海於2016年8月8日上市,主營院線發行及放映,2014~2016年,院線發行及放映板塊在營收中占比均高於60%,公司同時制作一些電視劇,因背靠江蘇廣電,制作的電視劇大多能在江蘇衛視等平臺播出。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同比增加6.98%;電視劇業務向電影業務進一步傾斜,電視劇業務收入占比10.45%,電影業務收入占比80.63%為歷年峰值;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45.10萬元,同比下降1.42%,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為6539.62萬元,同比增長3.53%。
▲幸福藍海2017年半年報 截圖
此番並購笛女傳媒,幸福藍海電視劇業務的競爭力有望大幅提升,實現電視劇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笛女傳媒在電視劇制作領域已樹立了領先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成功推出的《母親母親》《雙槍老太婆》《霧都》《義勇義勇》《突圍突圍》《三妹》《我的仨媽倆爸》等電視劇獲得了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等較多殊榮。笛女傳媒儲備的影視劇項目還有《三妹》續集、《紅色商人》《原來是你》(暫定名)等近30部,項目資源充足,創作及孵化能力較強。目前,笛女傳媒超過半數以上的劇本項目為原創劇本。
幸福藍海2017年上半年出品了一些收視較好、口碑爆棚的電視劇,如開年的反法西斯大劇《最後一張簽證》《迫在眉睫》《中國式關系》等項目實現銷售,為電視劇板塊帶來了60.98%的毛利率。《最後一張簽證》《中國式關系》均入圍了第23屆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提名,《中國式關系》還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兩個重磅獎項。
▲幸福藍海2017年半年報 截圖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幸福藍海與笛女傳媒均在戰爭、年代、情感等反映時代特征、弘揚社會主旋律的正能量題材作品的制作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二者合力有望成為正劇領域的龍頭公司。
一年一度的電視業盛會——2018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昨日在滬舉行。作為春節後的首個電視劇界的盛會,“回顧”和“展望”整個行業是不可或缺的主題,今年也不例外。
SMG影視劇中心主任、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做了“請回答,2018”為題的發言,既分析了《那年花開月正圓》、《軍師聯盟》、《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四部劇緣何成為爆款,又指出2017電視劇呈現出的遺憾和值得警惕的套路,比如劇名和集數越來越長,但劇本孵化時長卻越來越短,盲目跟風海外拍攝、懸浮動作劇泛濫、過度消費女性成長題材等電視劇“套路”也是屢見不鮮。在呼喚歷史正劇回歸的同時,他也表示,古裝劇、年代劇也應當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以寫實的手法還原歷史氛圍和歷史質感。對於未來,王磊卿認為,電視劇的成功是合家歡模式的成功,而臺網共同主推的劇才能成為最現象級的作品。只有臺網兩端進一步探索臺網聯動合作的商業模式,實現“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制作方”的三方共同投資、共同制作,才有可能實現共同盈利。
老問題仍未解決 新問題苗頭不小
在王磊卿的發言中,“兩長一短”並不是新問題,業界也早有詬病。據記者留意,2017年的“七字”劇名尤其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年花開月正圓》、《微微一笑很傾城》、《春風十里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那片星空那片海》等,難怪有網友說,“這年頭名字不長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拍了個電視劇哦。”王磊卿就呼籲,“吆喝詞太長了,會不會模糊了真正的戲核?我在這里呼籲,我們的電視劇把片名縮一縮,把賣點藏一藏,給自己多一點自信,給觀眾多一點記憶便利!”
“劇集越來越長”更是行業毒瘤,因為大部分都不是劇情需要,而是為了註水賣錢。“為應對制作成本整體上漲,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劇情副線蓋過主線,電視劇劇集像蘭州拉面一樣越抻越長,使得電視劇‘龍頭爛尾水蛇腰’。過長的劇集導致電視劇註水事件頻發,損傷了電視劇的藝術魅力,影響了電視劇的可看性,導致觀眾失望,輿情非議。我呼籲,電視劇必須瘦身。觀眾需要50集以下不摻水的幹貨劇,市場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節奏的創新劇。”
相比之下,應該“長”的劇本孵化時間反而越來越短,“國內IP劇五六十集的劇本常常在5個月里速成,相較之下,一般的美劇12集劇本卻需要耗時6個月左右。如此壓縮時間之下,劇本早就變成了脫水的壓縮餅幹,只見套路,不見靈感,更難有文化底蘊。”
老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王磊卿在發言中提到了值得警惕的“三大套路”:一、談判都去華爾街,戀愛都去巴黎秀;二、打槍都去唐人街,開炮都去索馬里;三、大女主滿街走,帝王嬪妃多如狗。
不可否認,近兩年海外取景似乎成了都市劇的一個賣點,《翻譯官》、《談判官》、《好先生》、《盛夏晚晴天》、《小爸爸》以及拍攝中的《溫暖的弦》、《在紐約》等都有場景取自海外,有的是劇情所需,也有的不乏跟風之嫌。在王磊卿看來,電視劇領域的“工匠精神”,不在於海外拍攝之類的華麗跟風,而在於影視制作環節中的服裝、化妝、道具、美術等,每個環節的工作者都應當有創新、有匠心,落在實處。
有關第二點,王磊卿解釋說,“隨著《戰狼》和《紅海行動》等現代愛國主義槍戰電影的爆棚,一大批電視頭部資源聞聲而動,大有席卷潮流之勢,但套路也跟著來了。那就是,新一波動作懸浮劇有挾海外英雄之名而泛濫的趨勢。”至於“大女主”,更是很多古裝劇的通病,“這類劇瑪麗蘇,人人都愛女一號,片面誇大古代女性作用,常常不符合歷史。”
剖析四部爆款劇 理清兩大模糊詞
去年口碑和收視俱佳的爆款劇目不少且涵蓋了多種題材,現實題材劇有《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等佳作,年代劇有《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相當亮眼,古裝劇有《軍師聯盟》以及玄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王磊卿以其中的四部劇為例,剖析了緣何它們能夠成為爆款。
“《那年花開月正圓》為什麽受歡迎?因為它擺脫帝王後妃古裝劇的窠臼,寫了一個普通中國古代女性的奮鬥歷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踏準了正劇回歸的時代主流,全劇在紮實研究歷史的基礎上,又從歷史文獻中跳脫出來,塑造了一個《三國演義》之外、戲劇邏輯之內的全新司馬懿,有人物,有情感,有思想。《雞毛飛上天》則是反映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描繪出了有血有肉的個人命運,跌宕起伏,無一不透露出溫暖而明亮的現實主義力量。《我的前半生》受歡迎的原因是抓準了來源於當下生活的熱點話題,切入女性成長痛點,帶動了婚姻話題劇+職場話題劇的興起。同時,冷靜地刻畫了複雜多變的人性,不再給人物貼標簽,使得‘前夫哥’這樣的瑕疵人物因為有著生活質感,出人意料地一炮而紅。”
從四部“榜樣”劇中,王磊卿歸納了品質爆款劇的特點:品質爆款劇=主流價值+熱點話題+符合當下審美的超級人設+經典戲劇敘事模式+精美制作。同時,他呼籲需要理清兩大容易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古裝劇不等於歷史劇,現實主義劇不等於當下題材劇。
具體地說,“歷史劇基本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采用正劇的手法,創作上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古裝劇則無真實歷史背景,大多根據網絡IP改編,愛情、個人功名是主要戲劇動力。即使是架空的古裝劇,也要遵循歷史氛圍真實,傳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精髓。”
而很多都市愛情劇、家庭倫理劇根本不能稱之為現實題材,“現實主義是中國觀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方式,它是一種創作理念,一種創作態度,一種創作方法。現實主義劇應當著重表現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現實生活的真實感為經緯度,刻畫萬花筒人生、社會風情畫卷。這些貌似發生在當下,但與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無關聯的懸浮都市劇,並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電視劇。”
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上,王磊卿還提到,“《我的前半生》的成功已經顯示了社會話題劇的爆款力量,一時間成為了茶余飯後的社交貨幣。未來,我們如何在影視創作中尋找新的熱點話題?話題源於現實、源於思考。比如生存觀念的碰撞、婚姻觀念的碰撞、社會階層的流動、代際差異、審美差異、文化差異……對接90後、00後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的二次元文化,也能在碰撞中引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