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想上經機會 陸日勤

2008-10-30  AppleDaily

本 港經濟面對金融海嘯的威脅,特區成立了一個由商界及學術界,共10人組成的諮詢組織──「經濟機遇委員會」,探討如何轉危為機。究竟這個組織成效會有多 大?日勤不敢樂觀。環顧世界各國應付這次危機的處理手法,多是由政府最高層的官員統籌及執行,即使像英國有來自商界的諮詢組織,也不是特別針對危急事件而 設。例如,美國的救市措施和刺激經濟方案,皆由聯儲局和財政部出招;國際性的行動,就由各國領袖協商。香港的財政司和金管局,也有權推出其認為合適的措 施,如有必要諮詢各商界、學術界人士,也可以各自修行,何以需要另由一個新成立、外來人士組成的團隊來做呢?這個委員會的建立,不是功能重叠,便是特首有 意架空財政司和金管局。

諮詢組織功能重叠

這樣一個外設的委員會,即使想得出好橋,在通過政府機關執行上亦有困難;如果想出的 是屎橋,找人問責就更難。這班委員各自有高薪要職,不會因為提了壞意見、幫倒忙,而需要負責或有任何損失。從理論層面看,雖然委員們個人大概不會是金融風 暴的罪魁,但他們代表的機構,其機構所建基於的系統,可能便是引起風暴的問題根源,例如國際金融界,由委員們去嘗試解決問題,看來至少有點不對題。美國的 民主機制,對金融危機和任何經濟困境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中踢走執政黨。民主黨參選人奧巴馬的勝算,隨着經濟惡化而提高。這個解決 問題的方法在香港則欠奉,至少2017年前如是。雖然美國經濟今次面對嚴峻考驗,但其自我完善的機制,更勝香港開10個委員會。

欠地產商代表性低

前 任特首董建華也曾成立過類似的跨行業諮詢組織,更廣邀國際級商界領袖,希望搞活香港經濟,結果不了了之。最後,日勤有個疑問,委員會名單為何沒有地產商的 代表?當中有來自金融、物流、教育、會計、地產代理、製造業和文化界,可謂包羅萬有,偏偏卻沒有地產發展這個重要產業的代表。這個安排明顯違背民意──無 論事無大小,只要涉及經濟的,傳媒總要追訪長實(001)主席李嘉誠和恒地(012)李兆基,反映市民對他們意見的渴求。是特區政府視民意如浮雲,還是不 看重他們的意見?抑或是地產商已經從其他渠道表達意見?如果沒有在這個委員會上一起討論,政府又怎樣下結論呢?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

筆論天下:你也可奧巴馬 陸日勤

2008-11-05  AppleDaily

昨 日,美國人投票選下任總統,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獲較多美國人支持,勝算較高。如果奧巴馬當選,將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由林肯解放黑奴至黑 人,成功爭取投票權,經歷近百年光景。面對被喻為越戰英雄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有調查指出,奧巴馬仍遙遙領先,原因是他集中抨擊喬治布殊的政策,和指出 麥凱恩當選只會延續錯誤。對麥凱恩來說,共和黨這個包袱太沉重。

不滿經濟威脅生計

在布殊領導下,美國出兵伊拉克,沒有功勞之 餘,造成數以千計人命損失,包括美軍。美軍在伊侵犯人權的新聞,更令這個自視為世界人權警察的國家蒙羞。 樓市泡沫爆破,衍生工具的投資風險,以及投資銀行高度借貸,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問題,威脅打工仔收入。更令美國人不滿的是,政府運用大量公帑救華爾街,犧 牲納稅人的利益。環顧歷屆總統大選,有調查顯示,由原本執政黨勝出的年份,美國股市全年平均上升約一成,在野黨勝出的年份,股市則微跌,顯示大選結果,與 經濟氣候有莫大關係。年初至今,美股大跌四成,對經濟固然是災難,對共和黨更甚。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改變」,美國人要變,不管好與壞都要博一博。總之不行 舊路,因討厭現狀,在太平盛世,人們都拒絕改變,因為會影響既得利益者。不過,既有的建制叫人失去信心,人們才肯嘗試非傳統選擇。

厭倦現狀一博求變

港 府所謂「危中有機」,要帶領香港轉危為機都是空談。日勤認為,危機是大部份人的危,亦是少部份人的機,在經濟不景下,人工即使不減,也不望有加。不過,老 闆亦為開源節流煩惱,如果你抱怨老闆沒有給你發展空間,或者不重用你,今天就高叫「Change」,即使未能令你升職加薪,至少贏得前所未有的聆聽者。陸 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

筆論天下:鱷魚談 陸日勤

2008-11-12  AppleDaily

國 際炒家索羅斯撰寫過三本預言金融大崩潰的書,首兩本預言都落空,有人取笑「大鱷」只懂喊狼來了。他自譏,當惡作劇的小孩子第三次吶喊「狼來了」時,狼真的 出現了。今年,自稱處於半退休狀況的索羅斯,出版了《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acial Markets》,直譯為《金融市場的新規範》,準確地預測今年的金融危機,華府須動用公帑救市等事件。 他用「反射作用」理論解釋市場周期。

投資者市場相互影響

「反 射作用」是指投資者與市場的互動關係——市場的結果與投資者的決定相互影響。因此,市場分析不可能像科學研究一樣,可以隔離的方式,在實驗室進行,亦不可 能測得準。主流經濟學家假設──市場有自我調節機制,索羅斯認為,「反射作用」使市場失去調節機制,走向極端。以樓市為例子,樓市越升,樓宇作為抵押品的 價值越高,置業者就可以借得越多錢,可以有更大的購買力去推高樓市,形成一個循環。結果,出現過度借貸,將樓市推至極端。今年的危機,索羅斯預言,是三十 年代以來最大的,1987年和1998年的金融危機,都是純粹資產周期所造成。今次這個恰巧遇着另一個大周期——人對於經濟理念的大周期。「市場永遠是對 的」遭到徹底否定,經濟理念由自由放任走向政府干預。索羅斯認為,市場分析應將政策轉變在考慮之內。

中印成全球新希望

索羅斯 曾預期,衍生工具會被高度監管;去槓桿化須維持一段長時間,這些都應驗了。可是,他預言美國會因大印銀紙令世界對美元失信心,及資產泡沫擴大,這兩個預測 有待證明。另外,他預期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將成為全球增長動力。中國的四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會否象徵着經濟增長時代的開始呢?這本書,以一片煙霧迷漫 的景色作封面,細心看,原來是取自香港半山豪宅的實景,這又透露甚麼玄機?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

筆論天下:投資通識 陸日勤

2008-11-26  AppleDaily


 

在各大小書店,有關股神畢菲特及其投資技法的書隨處可見,和愛情小說互相輝映,成為兩大暢銷書目,共通點是題材都關乎讀者切身感受,但又在學校裏學不到。愛情固然難教難學,奇怪的是,投資並非像霧又像花,確有法則可循,但投資書籍和愛情小說的命運一樣,不受學校重視。

學校課程沒有教

畢 菲特即使是天才,也並非無師自通。他的老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其著作《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堪稱經典。他對畢菲特教導有加,兩人師生關係良好,畢菲特畢業後,還到葛拉罕的投資公司實習。到1960年代初,畢菲特自 己管理的基金,運用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得宜,回報連年跑贏大市,但60年代末期出現大牛市,人人瘋狂炒股,誰夠勇誰狼就是投資明星,畢菲特斯人獨憔悴。於 是他組織一班舊同學拜訪葛拉罕,席上葛拉罕提出10條艱深的問題考考這班得意弟子,這些是非題答案全部都是「是」,但面對一連串問號,弟子難免心煩意亂, 諸多顧忌,結果大部份答錯。老師藉以教訓弟子,有時事情可以好簡單,切忌庸人自擾,暗示不要受市況影響自己的投資信念。之後畢菲特結束了基金,避過了 1969年的大跌市。畢菲特遇上好老師是幸運,葛拉罕是學術界的一個異數,金融科主流一向以較側重數學和統計學的理論為尊,價值投資理論缺乏科學考證,登 不上大雅之堂。畢菲特以自己多年的成績,證明價值投資的可靠性。

應推廣投資教育

今年金融危機,複雜艱深的投資模式一敗塗地, 畢菲特以白武士姿態救市,再次提醒大家注重資產根基對投資的重要性。不過,絕大部份人沒有得到畢菲特所接受的正統教育。新聞不時報道慘劇,有人投資損手失 去畢生積蓄。無論是專業人士或勞動階層,錢得來不易,都是花上多年智慧和努力累積而來,可惜少接觸投資知識,摧毀了工作成果。可見投資知識不可缺,政府應 全面推廣投資教育。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8

筆論天下:美孚遊記 陸日勤

2008-12-03 AppleDaily 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周日,日勤到美孚新邨半日遊,在花園平台上走過一幢又一幢雅致而樸實的舊式洋樓,路上碰面的多是上了年紀的街坊,也有帶着小孩子踩單車的少婦。平台開了間舒適堡,讓優閒一族可以享受健身之樂,那些供樓期滿,卸下重擔後的優悠生活,可想而知。供滿樓生活優悠美孚新邨見證着幾十年前,港人大舉離開破爛的唐樓和木屋,遷入洋樓的歷史,人們住屋環境因大型屋苑建設及交通配套,得以顯著改善。此外,美孚也見證着樓市起飛,人們撥出每月收入的一大部份,用來供樓。美國在前兩年樓市高峯期間,美國人的房屋開支,佔收入不足三分一。在香港,此比例是長期標準,旺市時比例更高,對不少人來說,「磚頭」確實具有一份無可取代的安全感。五六十年代大批新移民來港,這批新移民和他們的下一代,經過多年努力,很多已供滿了樓。只要再下一代再多供一間,三代人都擁有自己的物業。到時,港人所累積的財富便十分充裕。假設香港人口沒有大變,而財富代代相傳,到了第四代,大概已毋須為「上車」煩惱,可以多點時間上健身室和帶孩子踩單車吧。樓市起伏有規律今日,樓市再難出現可帶來長升長有的結構性改變,未來的樓市,相信會依循經濟周期而起伏。97年高峯期過後,樓市調整期長達6年;03年見底復蘇,升市又維持了5年。市場變化不可能像日落日出一樣規律有序,但事實上,其間即使經歷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沙士疫症,樓市一樣跌幾年又升幾年,08年,跌市才剛剛開始。樓市與失業率息息相關。失業率升,樓價便跌,反之亦然。失業率見頂回落,樓價便會見底回升,歷來如是。以往的經濟衰退,失業率為6至8%,現時為3.5%,並有迹象繼續上升。黃昏將至,跟一位地產經紀交談,得知美孚新邨叫價,現時約每方呎3200元,日勤道別說改天再來。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4

筆論天下:我包底你埋單 陸日勤

2008-12-10  AppleDaily


 

早 前,有人提出效法台灣派發消費券,幸好香港沒有跟隨。不跟隨是正確的,因為港、台經濟情況不同。台灣已經歷多年經濟不景,國民黨新政府上場,冲喜一下無可 厚非。香港經濟還未到台灣那個地步,最近電腦展人山人海,可見港人消費力仍強。雖然打工仔股票投資可能損手,又擔心飯碗不保,但始終經過多年累積,底子厚 了,貸款也不像97年重。消費是好,不過面對不明前景,還是多儲點錢傍身為妙。

擔保貸款有道德風險

香港面對的問題,在於全球 經濟信貸緊縮。流通量大的資產可即時沽售套現,所以股市首當其衝;樓市的購買力,也因為銀行收緊按揭貸款而萎縮。繼而受影響的,是企業貸款,中小企業整體 僱員眾多,倒閉可能導致大量失業,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面對經濟每況愈下,政府推出擔保措施是對症下藥。政府估計,措施到2010年見效。日勤相信,觀乎 政府出手之闊綽──1000億元相等於滙豐在港商業貸款總額的一半──措施兩年見效不出奇。但如果政府的眼光只限於兩年時間,未免太過短視。措施會導致道 德風險問題。銀行因為有了政府做擔保人,審批貸款時罔顧企業的還款能力,最後得來大堆壞賬,要納稅人代為清理。美國次按危機,就是因為政府「好心」擔保大 量置業貸款,引發嚴重道德風險所致,前車可鑑。

救市資金來自納稅人

特首包底,你埋單。庫房的錢來自納稅人,說政府救市,不如 說納稅人救市。政府常說支持企業、增加職位,表面看沒甚麼不妥。不過,魔鬼在細節,究竟支持那種企業、創造那類職位呢?一直以來,市場較政府懂得回答這兩 個問題。98年政府入市買股票,為當時任職財政司的曾蔭權帶來美好回憶。十年後他再出招救市,金額略低於當年的1180億元,其姿態之審慎,見心思。不 過,當年推出政策同時,訂好撤退部署──分階段沽出股票。今次救市,也應該有撤退部署,以免泥足深陷。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6

筆論天下:不是股神那杯茶 陸日勤

2008-12-17  AppleDaily


 

電池及汽車生產商比亞廸(1211)不像股神畢菲特那杯茶。幾十年來,畢菲特的投資眾多,當中的股票特質,相信差異大於類同,但有關長期持有的投資有以下三個特質:

欠現金流 投資大

強 勁現金流──理想的生意,是所需要投資的資金少,但能產生的回報多。畢菲特不喜歡投資資金要求巨大的基建及公立事業,而選擇投資資金要求較低的朱古力公司 和報館。比亞廸的投資額一向巨大,至00年有紀錄以來,投資總額為144億元人民幣,是同期營運現金流入的一倍半。除08年有小量現金流入,其餘7年,營 運現金流入不能抵銷投資現金流出,差額須由發行新股和向銀行舉債支持。當然,過去的大量投資可能為將來帶來更豐厚的回報,這個需要時間證明,但從往績看, 比亞廸還未證明自己是一盤本小利大的生意。具商譽──可口可樂、廸士尼和美國運通都是國際知名的品牌,但比亞廸可不是,連內地也不為普羅大眾認識,相信商 譽需要一段時間建立。

新科技 前景未明

清楚認識業務──畢菲特投資的業務,要對其本質有相當的認識,否則寧願放棄,因此他錯 過了90年代末期的科網熱潮,亦避過隨之而來的損失。比亞廸的主業是手提電話電線,不算新科技,但據聞畢菲特感興趣的,是比亞廸新發展的電動車,據知其科 技全球只有3家公司掌握,這個科技不只新,而且剛開始大量生產。技術上可能有專家解釋,但新技術始終需要市場口味和配套設施的配合。雖然比亞廸不像畢菲特 的那杯茶,投資技術多年來也非死胡同的一成不變。畢菲特早年亦曾偏離其師傅葛拉罕(Benjamin Graham)所定的價值投資法則──將無形資產計入公司價值中。今次入股比亞廸,畢菲特派其高徒David Sokol進行探訪和洽談,意味由他孭飛。這位盛傳中畢菲特的大熱接班人,可能對價值投資法有最新的演繹。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75

筆論天下:今天應該很溫暖 陸日勤

2008-12-24  AppleDaily


 

各國政府救市方案涉及的天文數字,令人麻木。早前一份美國雜誌刻意將數字印在封面上──4,000,000,000,000,看來震撼,但相對美國全國總負債51萬億美元,政府的救市力量其實好有限。

4萬億救市杯水車薪

美 國政府以負債纍纍出名,不過相比以上總負債,8萬億元國債佔總負債不足六分之一;美國政府又以印銀紙見稱,但以流通貨幣加存款計算的貨幣供應(M2),亦 約為8萬億元。因此,面對龐大負債,政府的兩個重要救市板斧──發債和印銀紙──加起來的力量只是杯水車薪。要妥善處理沉重的負債,美國始終要靠生產力。 中國被視為世界經濟衰退中的重要火車頭,最近的經濟數據卻令人失望。工業生產倒退,雖然官方統計數據不可靠,但最簡單直接的電力銷售也倒退,顯示國內經濟 活動形勢急轉直下,經過幾年寬鬆的銀行貸款政策,貸款資產質素良莠不齊很難避免。錢易儲自然易使,即使沒有因此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產能過剩也需時消化。 中美經濟差,香港金融服務業和貿易難免受衝擊。不過,香港有良好的基礎度過海嘯,金融業見慣風浪,由65年銀行擠提,到73年股災、84年信心危機、97 年及00年泡沫爆破,我們早已明白,股災風暴、金融海嘯,都是投資和經濟周期的一部份,並非世界末日。雖然東亞(023)曾經出現小型擠提,但沒有擴散至 其他銀行,說明普遍市民對本港金融體系有信心。

香港經歷風浪捱得過

見慣風浪而經得起考驗,對當時人來說,其實付出了沉重代 價,不過,如果不是當初付出沉重代價,今日後果更不堪設想。98年美國聯儲局協調下,避免了對冲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TCM)可能觸發的衍生工具災難,想 不到造成更大惡果。07年,香港沒有出現97年的瘋狂樓市和過度借貸,也是我們經一事,長一智的表現。如果興衰是資本主義社會不能避免,香港這小島又像大 海上的孤舟隨波逐流,我們只好裝備自己。雖然前景不明朗,香港有較充足的準備面對挑戰,從這角度看,今天──平安夜,應該很溫暖。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36

筆論天下:延禁期不利小股東 陸日勤

2008-12-31  AppleDaily


 

港 交所計劃延長禁止董事買賣股票的期限,引起爭議。目前董事不得在業績公佈期一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為了防止董事以內幕消息買賣,港交所將期限提早到賬目截 交日起生效。即是說,中期和全年業績加起來,董事有可能一年中有7個月不能買賣。計劃引起逾200間上市公司聯名公開反對。問題核心在於內幕資料,大股東 因涉及經營業務,知道的財務狀況一定較公眾多且早,若利用這優勢買賣,對小股東並不公平。

難遏止內幕交易

延長董事買賣期限其 實不能有效遏止內幕交易,原因是管理層並不是一年結兩次賬,可以是每季,也可以是每個月,甚至是每個星期去結賬,只要管理層指令會計部同事去做就可以。於 是管理層或大股東可在年結前一個月,知道公司財政年度首11個月營運及財務情況,一樣可以根據這些資料進行買賣。使用壓制手段,被壓制者只會想盡辦法迥 避,遏止內幕交易,較有效方法是開放資訊,例如要求加快公佈業績。本年業績,要到明年4月才公佈,時間實在相差太遠。對於小股東,限制大股東買賣公司股 票,實在弊多於利,因為這樣會令市場流通量下降,而且減低股價反映公司價值的效率。公司價值的影響因素,不限於內幕資料,可以與經濟和行業變化有關。早 前,美國禁止投資者沽空金融類股份,以為可以穩定金融股股價,怎料期限一過,沽盤一次過爆發,金融類股份跌得更急,這是禁止買賣帶來的反效果。

禁買賣有反效果

事 實上,很多時大股東都是逆市而行,例如最近的跌市,當那些所謂長線投資基金紛紛拋售,反而有大股東增持,這樣股價得以穩定,小股東亦有利。輿論都將大股東 與小股東的關係敵對化,凡是對大股東有利的,都視為對小股東有害。事實上,大小股東都是股東,他們的利益都很接近。沒有大股東也可衍生其他問題,華爾街的 金融機構,很多沒有控制性股東,公司由受薪管理層控制,CEO可為自己的利益,用股東的資產豪賭。當然,如果小股東信不過大股東,與其與虎謀皮,不如出售 股份,投「不信任」票。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39

筆論天下:溫故滙豐 陸日勤

2009-01-21   AppleDaily


 

滙豐(005)近日股價急瀉,是時間跟她翻翻舊賬。1949年,滙豐將核心業務由上海遷至香港,雖然銀行為很多同樣逃難來港的上海廠商融資,但大致上,當時的滙豐仍充滿殖民地色彩。英籍大班都是只為在港的外國人服務,至於華人客戶,銀行則聘請華人「買辦」代理。

扶持船王、超人建王國

船 王包玉剛據說是滙豐第一位直接洽商的華人。包玉剛從上海來港,原本經營貿易,後來因戰後日本大力推動製船業,並以優厚的條件吸引海外買家,包玉剛發覺航運 業大有可為,但以當時的財力,他負擔得起只有數艘貨輪,幸好獲得原為他辦理貿易融資的滙豐支持,大量增購船隻,建立世界最大的船隊,滙豐從中亦大有斬獲。 到七十年代末,航運業低迷,船王轉移資產到陸上,從當時勢力龐大的英資行怡和手中奪得九倉(004),滙豐的支持也不可或缺。之後,滙豐與長實(001) 建立的關係更為重要。經過拯救陷入財政困難的英資商行和黃(013),滙豐持有和黃大量股權,並聘請一位澳洲人當和黃總裁,將業務重新納入正軌。之後滙豐 打算出售和黃股份,但她沒有向最富有的買家,如英資財團及包玉剛求售,反而在沒有競價的安排下,滙豐將和黃以低價售予長實,據說成交價較資產淨值折讓五成 多。到79年,長實成為全港第二大地產商,排名僅次於怡和。滙豐厚待長實,回報就是長實其後的龐大貸款生意。滙豐更邀請其主席李嘉誠加入董事會,繼包玉剛 後成為另一華人董事。銀行的商業策略和董事會組成成員,向華資財團發放友善訊息,吸引更多華資公司光顧,滙豐更支持當時因跟中共友好,而被英國政府排擠的 霍英東,顯示其不受政治壓力影響。

與時並進創造王者

今日,香港的地產、港口和零售業,由幾個大財團控制,有個說法是:滙豐扮 演了造王者的角色,亦有指滙豐也是身不由己,只是盡量適應環境變遷,避免跟其他英資財團一樣抵不住時代巨輪的衝擊。無論如何,滙豐這種沒有種族歧視,認錢 不認人的態度,及其看通長遠形勢的能力,是他們成功的基石。近年,滙豐又重回祖國懷抱,與國內的金融業建立密切關係。只要特質不變,即使暫時面對困境,長 遠前景仍然一片光明。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