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各大小書店,有關股神畢菲特及其投資技法的書隨處可見,和愛情小說互相輝映,成為兩大暢銷書目,共通點是題材都關乎讀者切身感受,但又在學校裏學不到。愛情固然難教難學,奇怪的是,投資並非像霧又像花,確有法則可循,但投資書籍和愛情小說的命運一樣,不受學校重視。 學校課程沒有教 畢 菲特即使是天才,也並非無師自通。他的老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其著作《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堪稱經典。他對畢菲特教導有加,兩人師生關係良好,畢菲特畢業後,還到葛拉罕的投資公司實習。到1960年代初,畢菲特自 己管理的基金,運用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得宜,回報連年跑贏大市,但60年代末期出現大牛市,人人瘋狂炒股,誰夠勇誰狼就是投資明星,畢菲特斯人獨憔悴。於 是他組織一班舊同學拜訪葛拉罕,席上葛拉罕提出10條艱深的問題考考這班得意弟子,這些是非題答案全部都是「是」,但面對一連串問號,弟子難免心煩意亂, 諸多顧忌,結果大部份答錯。老師藉以教訓弟子,有時事情可以好簡單,切忌庸人自擾,暗示不要受市況影響自己的投資信念。之後畢菲特結束了基金,避過了 1969年的大跌市。畢菲特遇上好老師是幸運,葛拉罕是學術界的一個異數,金融科主流一向以較側重數學和統計學的理論為尊,價值投資理論缺乏科學考證,登 不上大雅之堂。畢菲特以自己多年的成績,證明價值投資的可靠性。 應推廣投資教育 今年金融危機,複雜艱深的投資模式一敗塗地, 畢菲特以白武士姿態救市,再次提醒大家注重資產根基對投資的重要性。不過,絕大部份人沒有得到畢菲特所接受的正統教育。新聞不時報道慘劇,有人投資損手失 去畢生積蓄。無論是專業人士或勞動階層,錢得來不易,都是花上多年智慧和努力累積而來,可惜少接觸投資知識,摧毀了工作成果。可見投資知識不可缺,政府應 全面推廣投資教育。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