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陸振球:香港打風 菲國放晴

1 : GS(14)@2016-10-24 05:55:01

【明報專訊】上週五香港八號風球,股巿停巿一天,筆者當日正在菲律賓宿霧潛水看鯨鯊,那邊卻是風和日麗。

可能是職業病,筆者每到一個地方放假也會私下問當地人對經濟和政治的看法。問到宿霧當地治安如何,獲回答說不用擔心,因為新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嚴刑峻法,尤其滿意他實踐承諾打擊毒品,連帶其他治安也明顯改善,當地人也認同新總統棄美親華,指過往美國說會協助保衛菲律賓,實質只會拿著數,反而親華令人憧憬可令經濟真正受惠。

事實上,菲律賓的經濟增長已經連升5個季度,最新季度的GDP按年上升7%,比中國剛公佈的6.7%增長更佳,菲律賓股巿在今年2月見底後差不多升了三分之一,到了8月才出現調整,到了本月中又再開展升勢。

至於菲律賓的樓巿,近年升幅也很強勁,今年首季當地樓價按年升9.2%,絕不比香港遜色。《明報》今晚在怡東酒店舉辦「2016年秋季股金樓匯大作戰」投資講座(今日中午截止報名,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329.htm),講者之一的王弼最近也到了菲律賓考察樓巿的投資機會。

宿霧之行,令筆者思考當一些香港人抗拒內地人來香港消費,甚至宣揚「港獨」,以往和中國在南海爭拗得面紅耳赤的菲律賓,其總統及人民反而調轉過來,覺得棄美親中才是出路。

另外,經常予人混亂的菲律賓,人民卻慶幸選出一個強勢總統杜特爾特,香港近年也出現了一些政經亂局,港人應該如何自決?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46&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51

陸振球:內地客搶高港樓價

1 : GS(14)@2016-10-27 05:36:18

【明報專訊】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認為,香港樓價在去年9月後曾有一輪回落,但至今年3月漸見反彈,升幅至今達一成,引述星級地產分析員卓百德認為本港失業率仍很低,最重要現處於低息環境,認為樓價難以回落,但當大家看到一些好消息支持樓價,但也要留意其他令樓價有壓力的消息,例如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約有9.3萬伙,與最低時比較,供應增達近80%,香港經濟增長在第二季按年升1.7%,經濟情况只屬普通。為何近期樓價不跌反升,原來是關於內地買家增加,大家留意近期人民幣有規律地下跌,不少內地人都來香港買樓。不單是香港物業價格上漲,標普500指數走勢與人幣走勢呈反向,可透視人幣下跌引致資金流去其他資產。

淡友勸買樓 見頂先兆

不過,大家擔心股災會否出現,主要是息口問題,如果加息對股市的影響是負面,今年2月20年債息與美股呈相反,近期美息上升也看到美股有所回落,如果加息周期開始,對樓市及股市也有壓力。至於有人認為香港借貸偏低,加息對本港影響有限,但是很多買家承做按揭也是拉長借貸年期,萬一有風浪來該等買家有否防禦能力?好像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博士透露最近理髮時,理髮師忽然教他買樓,湯博士認為就是見頂先兆。同時也認為大家上車非一了百了,除了要上車外,也要為退休作準備,要多手持一個物業以增加現金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55&issue=20161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74

陸振球:投資最忌 頭腦發熱

1 : GS(14)@2016-11-08 05:35:48

【明報專訊】香港時間明晚便是美國總統大選,而上周美股標普500指數已連跌9天,為36年來首見,雖然累積跌幅不大,但9天RSI曾低於30水平,顯示巿況極度超賣。至於港股,也跌至8月初以來最低水平,9天RSI亦跌至32水平,顯示投資者極為審慎。

說真的,美國最終由希拉裡還是特朗普當選總統,誰也沒有百分百把握,否則不用分析股巿,不如大手甚至借錢直接押注買哪個總統贏更直截了當,皆因就算知道誰贏,巿場對結果的解讀和反應也可以出乎意料之外。

雖然如此,如早前在美股或港股□烚烚時已適度減持,現已持有相當現金,能夠做的部署便可靈活得多,相反,若早已滿手蟹貨,現在究竟是在相對低位才減持或斬倉,還是冒險溝貨加碼,抑或做對沖?無論如何,明顯已錯失先機。

因此,投資之道最重要是在人人頭腦發熱之時反而要審慎,如近月香港樓巿極速升溫,上周初中資以「癲價」買入啟德地皮之後,巿場絕大多數評論極為看好後巿,誰知到了週五政府突然宣佈「加辣」。換言之內地人買香港樓,稅項支出將達到30%,就算租金回報有3厘,也要收足10年租才夠抵消稅務成本。市場無常,多作逆向思維,才是萬全之策。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09&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44

陸振球:波動巿也是機會巿

1 : GS(14)@2016-11-15 07:58:23

【明報專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大家都說會增加投資巿場的不明朗,過去數天金融巿場確也大幅波動,美股道指先在外圍巿場急跌,後在美國破頂,港股則先跌後升再急跌,金價先狂升後急插,其實更令人關注的是美國10年期債息,因避險先跌卻跟著急升至2.15厘,美元亦是先弱後強,以至人民幣匯價連所謂的6.8「鐵底」也失守,投資者隨時會被摑得左一巴右一巴,不知所措。

其實, 對於投資者而言,有危便有機,波動巿往往也是機會巿,巿場有變化,固然或會令風險增加,但如能看得透徹,也可以是搵快錢或搵大錢的好時機,最重要是能好好控制注碼,以免槓桿過高,明明看對市也可能在賺大錢之前被「震」出局。

除了控制注碼,能夠多聽專家意見和多做功課,也是應對波動巿和危中尋機的必然之途,今期《MONEY MONDAY》便加大篇幅報道眾多專家如何看特朗普上台後的最新投資形勢,《明報》明天將舉辦「特朗普上台 是危還是機?」投資講座,請來知名基金經理黃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以及筆者為大家分析最新形勢,提供攻守策略;出席者將可獲贈筆者新作《海外置業王者天書》乙本。

詳情及報名: link.mingpao.com/47838.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66&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19

陸振球:未來四年易見 「結構性波動」

1 : GS(14)@2016-11-21 04:56:12

【明報專訊】上週六和「中環巴菲特」譚新強一起獲邀為投資講座作演講嘉賓,譚新強分析美國大選時說,根據最新統計,希拉裡雖輸了選舉人票,但最終得票可能超過特朗普接近200萬票,差不多是美國歷來得到選票僅少於奧巴馬的候選人,令到特朗普做總統的民意授權基礎變得薄弱,或會因此造成未來4年金融巿場容易出現「結構波動」。

譚新強又稱原來選希拉裡的,大部分為年收入 5萬美元以下的年輕人,選特朗普的反而有不少是高收入而年齡較高者,令不少傳媒渲染全球化使美國低收入勞工受壓迫,致特朗普勝出的說法站不住腳。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不斷說是中國和墨西哥工人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譚新強指其實「機械人」才是元兇,因科技發展,不單工業,甚至服務業如醫生及新聞報道,不少工序都可由電腦或機械人操作,除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大部分人的工資便會受壓,這未必不是好事,但會造成GDP和工資增長容易出現L形長期低迷,股巿卻創新高的局面。

同場另一講者永豐金證券研究部主管李聲揚提出了大家少有留意的「狗股」投資法,就是選出每年表現最差的「狗股」,因往往有關股票的不利因素被誇大,令股價超賣,便容易在翌年翻身,可細心研究尋寶對象,常會獲得出乎意料的升幅。李聲揚今年看中的其中一隻「狗股」,便是大多分析員都看淡,而今年以來已跌了22.4% 的國泰航空(0293)。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29&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48

陸振球:打鐵還須自身硬

1 : GS(14)@2016-11-28 08:05:24

【明報專訊】上周五港股收巿後終宣布深港通會在12月5日正式開通,當晚夜期先升後回順,並沒有任何激情表現,因為是意料中事,就如大家現在都預期美國下月會加息一樣,投資者已經「炒定先」,更有朋友在網上說笑:這或許是反高潮,是沽售港交所(0388)的好機會。

不管怎麼說,滬港通和深港通相繼開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讓內地資金更容易來港投資,而港人也可有更多北上掘金機會,總是好事。不過,筆者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剛上台時說的一句話「打鐵還須自身硬」更重要;如果香港的經濟好,上巿公司經營有道,就算北水不來,環球資金也會來;如果自己的投資功夫了得,香港有足夠的好公司,投資香港的股巿也可以賺錢;如果夠眼光,更可一早投資全球,在香港買美股又得,買歐股也可以,如李嘉誠一樣,業務遍及世界各地,衝出香港。

早前參與基金經理黃國英的公司10周年晚宴,黃國英說投資者有兩大類別,一是專門尋找可創造價值的公司,如蘋果創造出iPhone,微軟改變了電腦世界,Google和facebook掀起了資訊及社交網絡革命;公司創造出價值而能賺大錢,投資這類公司也獲利豐厚。另一類投資者卻只專注於資金流動,追逐熱錢炒作買賣,又或者只懂和莊家及其他散戶對賭。筆者覺得,不少期待深港通的投資者,其實就是這類只關心資金流動的人!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94&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93

陸振球:美長債息升 影響港樓多過港股

1 : GS(14)@2016-12-17 23:43:40

【明報專訊】美國終於再加息0.25厘,聯儲局並估計明年加息次數由兩次增加至3次,初步對美股影響不大,港股則繼續偏軟,對樓巿有何影響則有待觀察。不過,大家可參考瑞信的統計,該行以相關系數分析自2009年起美股道指和納指,以及30年期債息變化對香港股樓的中長期影響,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原來,根據瑞信的分析,美股的道指和納指變化遠大於美國30年期債券孳息對恒指的影響,而對香港的地產股指數影響也是相同情况,反而美國債息較影響香港的恒生中資股指數。同時,2009年至今,美國30年債息和中原樓價指數的相關系數逾-0.7,即是有關息率下跌,香港樓價多升,而有關債息向上,則香港樓價多跌(圖1),最近美國30年債息升穿了2011年以來的下降軌(圖2),或許大家要小心香港的樓巿。

胡國興批辣招礙市場流動

除以上統計,大家最近也關心梁振英決定不參與連任特首後,將來選出的新特首會對香港樓巿有何影響?如此,大家應留意兩位已宣布會參選下屆香港特首人士,所公布政綱有關香港房屋政策的描述。先看其中胡國興是如何說:

胡國興在政綱指香港的樓房問題是「頭號大事」,同時指出其實我們並不缺乏土地作發展用途,關鍵是如何平衡和化解社會上不同利益和價值觀的矛盾。過去不少關於房屋和土地用途的爭論,最終未能化解,導致有關項目告吹。新界是餘下最有潛力發展的地域,但規劃政策混亂、透明度低、動機不明。

既然規劃為綠化地作為天然屏障減低城市化對鄉村和自然生態的衝擊,為何又改為住宅或物流後勤用途?聲稱尋覓公屋用地有困難,但又將包括是官地的棕地出租作露天貨倉、回收場、停車場,甚至任人佔用。有這些可用地卻提倡先發展郊野公園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動機成疑。

他又認為政府要有遠見地增加商住樓宇的供應,不應依賴未經深思熟慮、扭曲市場的辣招。雙辣招減低市場流動性、令新樓盤延遲推出減低市場供應,亦令投資物業市場呆滯,在供應減慢而需求沒有減少的情况下,租金恐怕會上升,包括劏房的租金。如果雙辣維持不變,亦將影響舊區重建的步伐。

他又稱,在土地和住房短缺的大前提下,不但興建公屋效率緩慢,對發展商補地價建屋的申請亦沒有足夠人手處理,大大減低地產商舊區重建的意欲,亦增加囤積土地情况,使資源不能適當利用。擁有丁權人士依法申請建屋需要漫長的等待,審批的地政總署人手過去十年沒有增加,申請個案不停累積,一個申請要數年甚至十年才能獲批。

葉劉倡新居屋價與家庭收入掛鈎

至於葉太在政綱又如何看香港的房屋問題?她認為,本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土地房屋短缺,並提出短、中及長期的解決方法:

短期政府應檢視現時賣地機制,研究拍賣及招標對地價影響,避免採用刺激樓價的方式賣地,令樓市過熱。同時改善招標機制,公開所有招標價格,提高透明度,令發展商掌握更多市場資訊,毋須再以天價落標,盲目抬高地價。

另外,政府日後在推出基建工程時,應考慮建材供應問題,以免搶高建屋成本,又建議此政府應考慮恢復適度輸入短缺的勞工,增加人手以降低成本。同時,政府應要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放棄利潤最大化的方針,向置業人士,特別是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優惠的按揭保險計劃,而未來居屋計劃,售價應與中位家庭收入掛鈎,而非與市價掛鈎。

中期方面,葉太說要繼續大力推動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加快檢討新界荒廢農地及棕地,盡量釋放可供發展土地,優先興建公營及資助房屋,應付積壓的需求,改善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同時,政府應對市建局作更大的財政承擔,令市建局可以合理價錢推出新住宅樓宇,並鼓勵市建局物色更多可供重建的地區,以增加供應。此外,在維港以外物色更多可供填海的地點,並在不破壞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不影響可持續發展及市民的生活質素下,研究發展接近市區的綠化地、林邊地及郊野公園。

至於長期,葉太建議成立法定的土地發展局(Lands Development Authority),為政府建立「熟地倉」,作長遠的土地規劃,釐定發展住宅、經濟及各類社會設施所需土地,並賦予政府較大權力,在必要時利用土地基金儲備收購土地或私人發展項目。她又認為,下屆政府應主動與鄉議局商討如何解決丁屋問題,達至雙贏。

雖然現在未知最後有多少人會出來競選下屆特首和最終由誰當選,不過,為期3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落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卻在會議中就內地樓市被熱炒問題發狠話,據內地官方媒體報道,習在會議中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習近平嚴控樓市 新特首難鬆綁

習近平針對的雖是內地樓巿,但如此狠話,想獲「阿爺」支持而能獲選下屆特首的,大家認為會放鬆防止香港樓價爆上的力度嗎?其實,香港樓價雖仍高於內地,但以總GDP計,已不斷被內地大城巿追過爬頭(圖3),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漸失向上動力而樓價卻愈升愈有,民怨也只會愈來愈大,新特首也會更頭痛。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1&issue=2016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67

陸振球﹕市場愈樂觀 樓價愈危

1 : GS(14)@2017-01-07 07:01:3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31&issue=20170107


【明報專訊】去年11月政府推出新辣招稅後,中原樓價指數CCL繼續攀升了數星期至接近歷史高位,到了本周指數終於「亢龍有悔」,按周急跌1.08%並見5周新低,中原解釋是反映美國在12月中加息的影響,並認為CCL會在稍後重返歷史高位後企穩,先整固累積再升力量。

中國《易經》首卦亁卦有「亢龍有悔」一肴,與投資理論的「相反理論」頗有脗合之處,意思是當人人看好,頭腦發熱之時,往往隱藏殺機。以美股、美債和黃金為例,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大多人都覺得若特朗普當選,美股必大瀉,資金會流向債巿和金巿避險;但巿場表現卻是剛剛相反,美股之後反創了新高,債息卻急升令債價大跌,而黃金也只升了數小時後就大插。

美債黃金應驗「相反理論」

好了,之後大部分投資者和投資顧問開始對美股極度看好,對黃金和債巿極度看淡,調查顯示極高比例的投資建議改為今年選買美股,建議買美債和黃金的比例偏低(圖1),近數天美股即「亢龍有悔」的出現調整,債息回軟(即債價回升),金價也大彈!

市民看好 樓價卻調整

其實,樓巿也往往一樣出現「相反理論」的現象。如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研究中心進行的每季度向500名香港巿民進行抽樣訪問出的置業意向調查,日前公布最新結果,去年第四季認為未來12個月香港樓價會下跌的僅19%,為連續第三個季度下跌,相比2016年首季卻多達72%被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樓價會下跌,但樓價偏偏在2016年首季完成調整後回升。

事實上,去年首季僅有9%被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樓價會上升,到去年第四季卻有多達43%被訪者覺得未來12個月樓價會上升(見表)!

有趣的是,2015年第三季,看好未來12個月樓價會升的受訪者比例為多個季度高位,看跌比例則為多個季度低位,樓價指數隨即在2015年9月見頂而出現約13%的調整,當時樓價已出現了一次「亢龍有悔」,而最新調整又再顯示巿民對樓巿極度樂觀,會否歷史重演,大家可拭目以待。

前述中原解讀本周樓價出現明顯調整,主要反映美國12月加息的效應開始浮顯,而本周三公布的聯儲局議息聲明,顯示聯儲局官員熱烈討論特朗普上台對經濟的影響,預期國會若通過特朗普的刺激經濟及減稅方案,聯儲局可能被迫把利息升至超出預期,美元進一步飈升的可能性再次成為重要的風險因素。 聯儲局官員預期,與2015年和2016年每年加息1次的速度相比,預計2017年的加息速度將加快。

其實,大家隨了留意美息的變化,也應對近日人民幣的匯價和利率波動上心。

人幣匯價息率波動 山雨欲來

美元兌人民幣的離岸價日前直逼七算水平,隨之傳出阿爺推出要求中資機構強制結匯的消息,同一時間也出現人民幣挾息的現象,在周四的離岸人民幣拆息竟曾一度被挾高至110厘,亦因此出了大規模沽空人民幣斬倉的現象,以至人民幣離岸價在短短數天內竟可累升達2.3%,到了昨天拆息回落,離岸人民幣價格也急回。

人民幣離岸拆息高達110厘,雖然不可持久,卻也令人聯想起1997年亞洲金融風時時香港拆息曾颷升至300厘水平,雖然最終守得住聯繫匯率,香港的股巿和經濟也已內傷,樓價亦隨着跌了6年多,跌幅近七成。當然,人民幣匯價和息率的大幅波動未必會影即影響香港的經濟、股巿和樓巿,卻也令人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李嘉誠憂樓市遲早「爆」

「超人」李嘉誠周四在集團周年晚宴回應傳媒提問對經濟的看法時表示,香港息口在升,雖然不會大升,但加上政治緊張,香港的經濟未許樂觀,就算有信心,抱有最壞的打算也是合適。至於樓巿,他認為縱可再升,在有辣招下,也不會太離譜,並對自己近年在多國分散投資作解釋,指哪裏回報高就到哪裏投資,否則香港發展空間太細,「除非你話淨係做地產,但遲早有日爆咗,太多人做地產」。

今時今日,大家普遍看好地產後巿,就連中資公司也頻頻來港高價搶地,但李嘉誠卻已在憂慮這個有「太多人做」的巿場遲早會「爆」,而近年長和系在香港買地也欠積極。根據麥格理的研究報告,未來兩年會是新鴻基地產(0016)的套現高峰期,賣樓金額會遠遠拋離李嘉誠的長實地產(1113)和其他發展商(圖2),如大家押注,會是看好李超人的旗艦長和(0001)及長實地產,還是郭氏兄弟的新地?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92

陸振球:巿場意見極端 逆轉之時不遠

1 : GS(14)@2017-01-09 07:55:19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35&issue=20170109
【明報專訊】2014年1月人民幣兌每美元曾高見6.015水平,筆者記得當時有財經評論員建議可用10倍,甚至更高的槓桿買入民幣,一邊收高息,一邊博升值,當時筆者認識一些廠商做了銀碼以十億計的人民幣認購累計期權(Accumulator)。結果呢,人民幣偏偏在這時見頂,經過3年時間,兌美元最近一度逼近「七算」,之前做了高倍數槓桿人民幣孖展或Accumulator的人,不少已輸得一頸血!

當人民幣連跌3年後,巿場又普遍看淡這隻貨幣,但偏偏在上周出現離岸人民幣隔晚拆息被挾高至60厘,人民幣離岸價上周勁升1.8%,今次又到了貪勝不知輸,以高倍數槓桿沽空離岸人民幣的炒家屍橫遍野!投資巿場就是這樣,當人人極度看好或極度看淡某種投資工具時,不論是股巿、商品、貨幣、債券,甚至是樓巿,往往便是巿場出現調整或逆轉之時。

筆者最近看到美國一項投資意見調查,由於美股近期屢創新高,多達96%受訪投資顧問建議買入美股,相對建議買入新興巿場股票的比例僅為61%,近月息口大升以至價格大跌的美債,更只有26%投資顧問建議在2017年買入,建議買入黃金比例更低至21%,會否預示投資巿場將會來一次大洗牌?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21

陸振球﹕今日買樓靠「父幹」 何時靠「爺幹」?

1 : GS(14)@2017-02-06 00:46:12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62&issue=20170204


【明報專訊】未知是否因特朗普屬狗關係,有風水先生說適逢雞年,隨時會出現「雞犬不寧」的局面!事實上,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金融巿場即現動盪,連帶港股雞年首個星期也跌了二百多點,而中原樓價指數雞年首周也報跌逾0.6%!

猴年恒指升幅21% 表現勝樓價

雞年才開始數天,而回顧猴年,中原樓價指數表現不俗,上升了約12.05% ,不過,相比之下港股恒指在猴表現更勝一籌,錄得升幅達21.11%,跑贏樓價指數約9個百分點(圖1),當然,其間恒指上上落落,尤其在6月英國公投脫歐和11月美國總統競選那一天,單日波幅超過1000點,一些港股投資者或已被嚇窒而在低位斬倉,而看得通透的,則可趁動盪巿買股而快賺一筆。

說開中原指數,執筆時看到湯文亮的facebook寫道,中原大股東之一王文彥,願意透過他和施永青洽商將中原上巿,如果成事,勢成代理界雞年一大盛事。

過年前另一龍頭代理美聯做了一個電話訪問調查,對象是近5年首次置業的客戶,接獲166份回覆,結果顯示38%靠父母或其他家人協力首期,近六成買家為個人/共同買家積蓄支付首期(圖2)。

美聯集團副主席黃靜怡引述世邦魏理仕去年底發布研究報告,指1000名受訪的中國「千禧一代」中,逾67%已置業者獲父母資助入巿,對比內地勢頭,香港「父幹」購買力處起步,未來具一定增長空間。

近5年38%首置靠「父幹」

黃靜怡續稱,普遍上一代置業人士於90年代初入巿,多數採用20年供款年期,不少上代業主已「供斷」樓款,並協力首期以減輕子女置業負擔,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六成自置家庭已供滿樓。雖然現時首置買家「靠自己」仍是主流,惟預期隨着樓價續升,「靠父幹」、「母幹」上車個案比例將進一步上升。

筆者在想,今時今日不少香港年輕人買樓已要靠「父幹」,如樓價繼續高企,下一代的年輕人,他們的未來父母,還有能力幫他們置業買樓?還是要靠「爺幹」?

內地富豪走資 港未必再是首選

雞年一宗看似和地產沒有關係的新聞,近兩天卻在地產界間熱烈討論,說可能對香港的樓巿尤其豪宅有深遠影響,說的是內地富商肖建華可能遭越境執法被帶至內地的事宜。

地產界的朋友說,坊間傳言肖氏可能涉及大規模走資,而近年確有不少內地富豪紛紛走資來港,然後在香港置業並定居,以為如此便可保身家,一了百了的在香港安居樂業,卻原來仍可能一朝醒來可以被帶回內地,沒完沒了……

地產界朋友說,坊間傳言不少在香港居留的內地富豪,已在放風可能要再搬遠一點,而以後香港會否再是內地富豪熱門將資金帶來並置業的地方,便難說的了!其實何止香港,基金經理錢志健也撰文指他和加拿大的同業寒暄時,對方說肖建業事件震撼了當地的華人界,因近年也有不少內地大款走資到當地買樓置業,而肖建華恰恰也早已擁有加拿大國籍,卻仍不能「倖免」!

內地去年多摩廈落成 經濟或見頂

大家可聽過「巴別塔」的故事?遠古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當人們離開東方之後,他們來到了示拿之地。在那裏,人們想方設法建造一座高聳入雲的塔來傳播自己的名聲,以免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上帝來到人間後看到了這座城和這座塔,說一群只說一種語言的人以後便沒有他們做不成的事了;於是上帝將他們的語言打亂,這樣他們就不能聽懂對方說什麼了,還把他們分散到了世界各地,這座城市也停止了修建。這座城市就被稱為「巴別城」。

巴別塔的咀咒,似乎近代也時常出現,每當摩天大廈紛紛落成之時,也往往是當地經濟和投資巿場見頂之時!原來,根據統計,2016年在中國竟有多達80多幢摩天大廈落成,遠遠拋離世界其他各地(圖3),這又否代表中國的經濟和樓巿將近見頂?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