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兆網購帝國的成功秘密 深入淘寶網總部 3大作戰中心曝光

2010-7-12  商周





一個線上交易總額到今年底挑戰新 台幣兩兆元的超級網購戰艦,即將從中國開往全世界。

六月二日,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在日本東京與軟體銀行董事長孫正義握手搭肩,宣布 旗下購物網站淘寶,正式與日本雅虎合作。一個橫跨中、日,擁有二億五千萬用戶,四億五千萬項上架商品,規模超過eBay的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台於焉誕生。

早在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就悄悄與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UPS合作,在美國開設了一個新的網購平台「全球速賣通」。被視為是日後進軍美國市場 的登陸快艇。

網站流量世界第一! 一旦上市,身價進逼當紅臉書網站

「淘寶已經取得統治性優勢……,它們就像一個網路版的 沃爾瑪(Wal-Mart),對所有人都造成威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季衛東的話表示。

根據國際網路流量監測公司Alexa統計,去年淘寶網每天的平均瀏覽量高達四千萬人次,在電子商 務網站流量中排名上超過亞馬遜(Amazon),成為世界第一;美國知名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也指出,淘寶去年的線上交易總額約人民幣兩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元),已經逼近了eBay。

根據這樣的規模與增長速度, 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分析師米崔爾(James Mitchell)估計,淘寶一旦上市,至少價值八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比當前最火紅的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九十五億美元 的身價,差距不到一○%。

「這只不過是開始,今年我們的用戶量與交易額至少還會再往上翻一倍!」馬雲在東京時一如往常豪氣的說。

淘 寶,這個成立不過短短七年的中國本土電子商務網站,上線第一天只有可憐的二十四件商品,如今卻儼然成為一艘巨大的兆元戰艦,年底即將逼近新台幣兩兆元交易 總額。它是如何做到的?

《商業周刊》獨家深入位在中國杭州的淘寶總部,發現除了一位發號施令的艦長馬雲外,更重要的是三個作戰指揮中心, 不只掌握著戰艦的動力來源、設備與航向,也抓住了上億網民的心。

「電子商務是一個結合心理學、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綜合戰場,」淘寶商城總經 理張勇神秘的笑著說:「淘寶其實不只是個虛擬商場,更是一家『數據公司』!」

搜尋量調查,夠即時! 透過熱字、交易紀錄挖出顧客需求

從 淘寶總部門口進去,第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面五十吋的液晶螢幕,上面顯示一張中國地圖,隨時顯示著每分每秒各省、各地區的交易情況,右上角是當前熱門的 搜尋關鍵字,搜尋量越大的,字體就越大。

根據這個資訊,店家就能夠即時抓到消費者的需求。以淘寶網上的排名前三的頂級賣家「麥包包」為 例,當他們透過淘寶提供的數據,發現「韓風」兩字在服飾類搜尋次數最高時,馬上根據這兩字去設計了一系列韓流款式女包,結果業績在三個月內上升了兩倍多。

這是淘寶的第一個作戰指揮中心:數據魔方團隊。

淘寶商戶平台事業部總經理喻策表示,淘寶每天從交易紀錄、對話紀錄中所產 生的數據超過七千GB,這些資料都會透過這個團隊,根據地區、年齡層、性別比例、產業類別、平均客單價等上千個項目做出歸納分析,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不 只可供內部做改進參考,還可以幫寶僑(P&G)、聯合利華(Unilever)、聯想等大企業做調查研究。

「所有的電子 商務都會做數據,但關鍵在如何整合分析,」eBay前易趣中國執行長吳世雄分析,「淘寶對市場的反應極快,這是我們做不到的。」

使用者分 析,夠深入! 用二十萬個樣本找用戶沒說的秘密

然而光靠數據,無法獲得使用者對於網站的視覺、操作等主觀感受,這就必須要倚靠第二個作戰 指揮中心:用戶體驗研究部。

走進用戶體驗研究部的實驗室,白色的房間裡只有一張長桌與兩台電腦,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小會議廳,但我們很快 就意識到有些地方不對勁。「牆上的玻璃……,」我還沒問完,淘寶技術研發部資深經理張正華就笑著接口:「是單向透視玻璃,跟審訊室一樣。」

原 來,他們把用戶邀請到這個實驗室來,讓他們在此使用淘寶開發出來的各樣網路產品與服務,研究人員就在玻璃另一邊觀察反應。其中一台電腦則是請德國公司量身 訂做,造價高達新台幣兩百萬元,專門用來追蹤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的眼球移動,藉此分析出他們對色彩、圖示、文字等即時反應,再據此進行規畫或改善。

研 究可以深入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們平均一個月要蒐集二十萬個用戶樣本(線上問卷),一季至少訪談三百個人,」張正華說。就在我們採訪的當下,他手邊上百個 專案正馬不停蹄的在進行著。

以五月初才剛剛改版的淘寶商城首頁為例,原本看起來有如傳統市集、大雜燴式的購物網站,根本無法吸引大企業與 品牌廠,研究人員先是發出了十萬張問卷,過濾後,再邀請上百位用戶到這個實驗室,最後才歸納出紅、白主色調,縮小項目分類,劃分出如百貨公司專櫃般的寬闊 欄位,塑造出簡潔有力的質感,這改變馬上就讓凱文克萊(Calvin Klein)、巴黎萊雅(L'Oreal)等國際品牌簽約進駐。

透 過這些質化、量化的研究報告,再經過整理,歸納出要素,找到用戶「沒有說出口的秘密」後,就會變成工程師與設計師手中的藍圖,做為開發新產品的依據。

個 性化服務,夠新鮮! 仿照線上市集,讓人人都能寫程式

這就要進到第三個作戰指揮中心:開放平台事業部。

登入淘寶,你會發 現數十種琳琅滿目的工具,有取代MSN即時通訊功能的「阿里旺旺」,讓買賣方可以在線上問答;有像臉書社群功能的「淘江湖」,讓同一族群的網友可以在上面 交流互動;有像Google Adsense的廣告交換機制「阿里媽媽」;甚至還有像Youtube一樣的線上視頻「嗨淘」。

這些產品的 研發創意,通通來自上述的研究,再由開放平台事業部,運用內部資源,或者到外面找第三方公司合作,開放API(應用程式介面),讓所有人都能在淘寶的平台 上寫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程式,再與淘寶拆帳,就像蘋果的線上市集(App store)模式一樣。

「一間公司再大,也無法同時滿足上億人 的需求,」開放平台新業務副總裁王文彬表示,淘寶只專注做平台整合,其他的個性化服務就開放出去,讓其他上千萬個聰明腦袋來進行,「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生 生不息的eco-system(生態系統),」王文彬說。

「淘寶另外一個強項是,產品的整合度比我們好很多,」吳世雄感嘆,eBay雖然 擁有強大的資源,但是產品都是透過購併其他公司買來的,各自獨立,難以發揮像淘寶一樣的綜效。

靠這三個作戰指揮中心,淘寶不只能在最短的 時間內了解消費者最大的需要,同時還能以最少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他能成為一個吸引兩億網民、運作交易總額挑戰新台幣兩兆元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8

管理階層決策獨斷 從雲端跌落谷底 黑莓帝國崩壞 兩兆市值消失的教訓

2012-2-6  TWM




「如果沒讓員工配備黑莓機,這公司可能好不到哪去!」美國企業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不過現在換成蘋果了!短短兩年間,黑莓機由雲端跌入谷底,它到底犯了什麼 錯?

撰文‧翁書婷

「我的黑莓機好幾天不能上網!」去年十月十一日起,歐洲、北美、中東四千萬名黑莓機用戶發出怒吼,以黑莓機聞名全球的RIM(Research in motion)公司陷入危機。其實兩年來,這家上市公司麻煩不斷,不僅市占率下滑,股價也一再腰斬,甚至台灣的代工廠都受連累要大裁員,一手創辦黑莓機的 拉扎里迪(Mike Lazaridis)被迫放棄董事長和執行長職位。一家曾經如此輝煌的公司,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RIM為加拿大知名智慧型手機黑莓機(blackberry)製造商,二○○九年全盛期,黑莓機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占率高達五○%,等於每兩位擁有智慧型 手機的用戶,就有一人使用黑莓機,瑪丹娜、貝克漢、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是愛用者。

員工一封信 踢爆管理危機當蘋果推出iPhone、Google陣營推出Android手機後,黑莓機一路處於挨打地位,市占從一六%跌到一一年的一一%,輸給蘋果、 三星;股價更像溜滑梯般下滑,從○八年每股一四八美元跌到目前的十五美元,創八年新低,市值蒸發七七五億美元(約二兆三千萬台幣),超過目前四個宏達電的 市值。

巨人倒地,是挑戰者太強,還是巨人生病了?

「我對公司失去了信心,熱情已經不見 ,而且這種感覺不是只有我一人,是在整個公司彌漫。」去年七月,一名RIM員工在網站上發出匿名信,踢爆RIM內部管理問題,一名前RIM工程師證實, 「這信的真實程度相當高,裡頭提到的狀況非常貼近RIM的現狀,不但是RIM員工所寫,還是高層主管才能觀察到的高度。」「我們的公司就像蘇聯時期的政府 辦公室一樣!」這封匿名信點出問題所在,封閉官僚文化是RIM反應遲鈍的原因之一,缺乏開放管道,連「我覺得黑莓機的平台開發工具爛透了!」這種真話都沒 有人敢向高層反映,讓高層自我感覺良好。

除了基層意見無法上傳,高層決策端也出現狀況。「在關鍵時刻,沒人能做出重要決定,所有人都各做各的。」RIM缺乏強而有力的決策系統,缺乏明確的賞罰機 制,「讓沒有能力的高層主管仍穩坐大位。」這封信不客氣地指出。

「雖然拉扎里迪與巴爾西利(Jim Balsillie)是共同董事長和執行長,但所有大決策都出自巴爾西利,拉扎里迪只發表產品和行銷上的小意見,決策獨斷,缺乏多元意見制衡。」RIM第 六大股東Stephen Jarislowsky更點出寡頭管理問題。

「提前到會議室,你會發現多數人低垂著頭,目光向下凝視,這是黑莓式的祈禱,你輕輕坐下加入他們的行列,共譜一曲手機鍵盤奏鳴曲。」《黑莓帝國》一書描寫 RIM的過去風光。

沉醉昔日榮光 不了解消費者獲得FBI信賴的安全性加密、用兩隻拇指就打字飛快的專利鍵盤和即時收件的push mail,串起企業和員工安全網絡,讓八成五的歐美上市公司選擇黑莓機,甚至最注重通信安全的聯邦政府員工也全部配發黑莓機。傲人的安全設計不僅征服人 心,也打敗不景氣,在金融海嘯期間,RIM逆勢締造一一○億美元營收佳績。

RIM過去在企業用戶的成功無庸置疑,但是當蘋果掀起智慧型手機革命,拉扎里迪、巴爾西利兩巨頭沒有跟上賈伯斯的腳步,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思惟,「我們相信 一般消費者有一天會重視黑莓機的安全認證機制??,公司才不會(像蘋果一樣)分心去創造一大堆華麗的應用和遊戲。」拉扎里迪面對新潮流還是拒絕改變。

「他們一點都不了解一般消費者。」顧能(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觀察,結果就是消費者轉買蘋果,企業用戶也開放讓員工攜帶蘋果。

「過分沉醉於過去成就,活在自己築起的高牆裡,過於盲目,公司仍在持續運轉,但是沒有意義的運轉。」觀察RIM長達十五年的市場研究機構Charter Equity分析師Edward Snyder說。

最後,RIM連核心用戶都保不住。「我們是從企業用戶起家的公司沒錯,但我們也擁抱一般消費者。」拉扎里迪不得不在○八年開始轉彎。

當RIM發現蘋果大受一般消費者歡迎時,不情願地追隨蘋果進攻消費者市場,「但是RIM什麼都想做!」呂俊寬說,沒有考量到自身優勢是什麼,兩邊都抓的結 果,就是兩邊都做不好。

什麼都想做 結果都做不好RIM發現蘋果iPhone以觸控面板讓一般消費者瘋狂,也馬上推出擁有觸控的Torch手機反擊,「除了觸控螢幕之外,它還有鍵盤,不但讓 手機變得很厚重,看起來就像舊世代的笨重手機,成本也比較高。」呂俊寬說,結果不僅無法吸引一般消費者,企業用戶也不買單,兩面不討好。

不僅想用手機打進蘋果盤據的消費者市場,RIM也學蘋果推出平板電腦playbook,但是市場定位卻失焦,RIM聲稱是針對企業用戶設計,卻強調會讓員 工上班分心的遊戲娛樂功能,RIM前高層主管Raymond Reddy也說,「playbook只有wi-fi沒有3G,讓企業用戶很不方便,前景黯淡。」果然,playbook積累約八十萬台庫存。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奧斯汀(Ian Austen)認為,為抵禦蘋果拓展各階層消費者,RIM也像三星一樣使用機海戰術,四年來推出三十七種機型,多到讓消費者昏頭,「而且三星的機海戰術成 功,是因為關鍵零件都自己做,有成本優勢;但RIM沒有,因此毛利下滑。」而且RIM連自己的核心技術都顧不好,「最近的當機事件就是最好例證」,成大電 信管理所教授黃光渠說,「為什麼小小的幾台電腦當機,就導致五大洲用戶手機失靈,難道公司沒有備用系統?」企業用戶對於黑莓機的信任,在不知不覺中已然瓦 解。

美調查機構ipass統計,去年iPhone以四五%的比率超過黑莓機的三五%,成為企業用戶最愛的手機。

不過,黑莓機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在印尼,黑莓機的地位有如美國的iPhone。」呂俊寬說,去年印尼市占高達四七%,RIM能不能再複製印尼經驗到其 他新興國家,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

RIM

成立時間:1984年

主要業務:智慧型手機品牌廠經營團隊:董事長史蒂米斯特(Barbara Stymiest)執行長海恩斯(Thorsten Heins)近三年營收、獲利: 單位:美元年度 營收 淨利 EPS 2009 149.5億 24.5億 4.53 2010 199.0億 34.1億 6.34 2011前3季 142.7億 12.8億 2.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3

馬雲欽點接班人 陸兆禧掌巿值兩兆王國 阿里巴巴新舵手 從服務生到執行長

2013-03-25  TWM  
 

 

在中國高速成長的電子商務市場,阿里巴巴集團是多角化最成功、規模最大的業者,一旦掛牌市值估計超過新台幣二兆。由飯店服務生出身的新執行長陸兆禧,未來將取代馬雲、率領集團衝刺業務。他如何發跡?憑什麼成為接班人?

撰文‧周岐原

三月十七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兩會結束後,正式接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率領新科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一字排開,對記者暢談施政目標。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最有利的條件,就是有巨大的內需,只要中國保持每年七%的GDP成長速度,有效轉型至內需經濟,至二○二○年時,可望成為一個「小康社會」。

這段官方說法看似無趣,但是從政府文件和數據,不難從中找出有龐大發展潛力的企業,像是電子商務業,就是中國官方、民間拚消費潮中,被各方看好的例子。

根據官方的「十二五」政策規畫,到一五年時,中國的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可望達到十八兆人民幣。最近高層異動的阿里巴巴集團,就是雄踞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巨人,未來李克強的「小康社會」政綱能有多大成效,很可能要看阿里巴巴的經營成果。

掌淘寶 擴大交易規模八倍三月十一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自五月十日起創辦人馬雲專任董事長、不再擔任集團執行長,同時將整個集團重組為二十五個事業部門。由於馬雲宣稱,這是他創立阿里巴巴十四年來規模最龐大的改組,今年元月他辭任後,全中國電子商務業界都在猜測,誰能繼承馬雲的重任?

兩個月後,答案揭曉,這個人,就是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數據長陸兆禧。短短一周,光是報導陸兆禧接班的新聞,在Google上就能搜尋到四萬五千條。

陸兆禧脫穎而出的消息,為何如此被市場看重?答案,要從陸兆禧原來管理的淘寶網說起。

一二年,淘寶及天貓(企業對消費者購物網站,獨立自淘寶網)合計交易額超過一兆人民幣(約四.八九兆新台幣),這個數字相當於一一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五.四%。

換言之,中國人每花一百元人民幣在零售消費上,就有五.四元是透過集團旗下平台完成,十年前,這個比率還不到○.○一%。

那麼,陸兆禧有什麼能力接掌整個阿里巴巴集團?還是從數字看起,從○八年初至一一年,期間擔任淘寶網執行長的陸兆禧,在任內成功把淘寶網交易規模放大八倍;此外,他歷任支付寶、阿里巴巴B2B(企業對企業購物網站),具備內部多方面的管理經驗,這位員工編號一二九的「老阿里人」,終於成為馬雲屬意的接班人選。

即將管轄旗下二萬五千名員工的陸兆禧,最初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投入電子商務,他原本想當一名建築師,但是在大學聯考的化學科考試,陸兆禧漏答一整頁考卷,分數當然不理想,只能到廣州大學念酒店管理。

畢業後,陸兆禧在當地四星級飯店當服務生,騎單車上下班,每日工作近十六小時,就這麼一路爬上大廳經理的位子;而在陸兆禧端盤子的時期,馬雲尚未發跡,仍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擔任英文老師。

一九九七年,陸兆禧決定和朋友共同創業,開設一家網路電話公司,只做了兩年後他便離職。二○○○年,陸兆禧透過介紹進入阿里巴巴任職,他接受馬雲要求發展華南地區市場的任務,挺過網路泡沫破滅、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雙重打擊,硬是把公司在當地的業務,壯大成上百人的團隊,從此成為集團內獨當一面的人物。

救火隊 低姿態處理危機隨後,阿里巴巴出現詐欺醜聞、去年Google對宏碁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雲OS」系統施壓,導致合作生變,都是由陸兆禧接手收拾殘局,他因此被形容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救火隊。

「慢一步可能就失敗!」陸兆禧曾解釋,自己為何善於處理企業經營的危機局面:「我以前做過酒店服務生,隨時必須面對客人的各種謾罵。」某種程度來看,以低姿態的務實態度立即面對各種問題,是他與天馬行空的馬雲最大差異之處。

據聞,阿里巴巴內部形容陸兆禧是「解決問題的專業戶」。但也因為兩人個性與行事風格上的鮮明差異,不少業界人士認為,馬雲可能還是會在集團內扮演一定的決策角色。

未來,陸兆禧除了穩固集團業務,另一項重要使命可能是推動集團重新在股票市場掛牌。阿里巴巴集團一旦整體上市,肯定會成為當年度最受矚目的IPO(首次公開發行)案,也是投資銀行相當垂涎的大客戶。例如那斯達克(Nasdaq)近來就極力爭取,希望讓阿里巴巴在那斯達克上市。

其實,無論阿里巴巴集團在何處掛牌,因為其規模龐大,都會成為市值極高的大型股。若以去年集團斥資七十一億美元向雅虎買回兩成股權,加上未來獲利成長計算,摩根士丹利估計,屆時阿里巴巴集團市值將高達六二○○億港幣(約二.四兆新台幣),僅比目前的台積電市值略小,幾乎是鴻海市值的二.五倍大!

集最「純」的中國消費概念和業績高速成長於一身,統領阿里巴巴集團的新掌門人陸兆禧,將是台灣人未來必須好好認識的名字。

陸兆禧

出生:1969年

現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數據長;5月10日起接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經歷:淘寶網執行長、網路電話公司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8

蘋果避稅兩兆 三明治手法大公開

2013-06-03  TCW
 
 

 

對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而言,今年風波不斷,先是因為股價大跌傳出可能下台,上週又因蘋果被指控為「最離譜避稅企業」站上火線辯護。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指控,蘋果過去四年間,以避稅架構省下海外所得的稅務約七百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二千億元),比過去兩年蘋果公司的淨利總和還多。

蘋果所在地加州的公司稅加上聯邦稅率為四三.八四%,但是翻開去年蘋果財報,最近三年的稅率都僅介於二三%到二五%之間。

蘋果省下稅金的秘密,就藏在愛爾蘭西南邊的科克市(Cork),此地人口僅十一萬,面積僅約台北市的八分之一。但蘋果卻將歐洲總部設於此,當地僅有一條產線,約三千名員工,占蘋果的三.五%,然而,此地是為蘋果公司三分之二的海外營收省下稅金的關鍵。

也就是,我們購買iPhone 時,錢不是直接進蘋果位於加州總部口袋,而是先到了愛爾蘭。

早期在蘋果公司服務過五年,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周思齊指出,蘋果是節稅功力博士等級的企業,「跟蘋果相比,國內所熟知,將公司設在維京、開曼群島的節稅方法,簡直是幼稚園水準。」

避稅行為合法》美國政府難追回蘋果稅款

蘋果在一九八○年代首創的避稅架構被稱為「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Double Irish with Dutch sandwich )。

「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怎麼做呢?

第一片土司:一家愛爾蘭銷售公司,總部設立在海外;愛爾蘭政府為吸引國際企業,只要實際營運位於海外原則上可以不用繳稅,這家公司享有零稅率優惠。

第二片土司:實際在愛爾蘭營運的公司,適用愛爾蘭一二.五%企業稅率;蘋果的運作的方式是將海外營收匯到第二片土司。但如果直接由第二片土司轉給第一片土司,會被課稅。所以只要在荷蘭設立另一家公司成為中轉站,由於歐盟間交易享有免稅或低稅的優惠,最後由荷蘭子公司將營收轉給享有零稅率的第一片土司——蘋果愛爾蘭子公司,節稅三明治就完成了,只要這筆海外款項不匯回美國就不必課稅。

此架構讓蘋果公司的海外稅率僅為約二%至三%,如果匯回美國,聯邦企業稅率至少三五%起跳。周思齊分析,這跟設立BVI(英屬維京群島)等空殼公司不同,蘋果的避稅架構完全合法,美國政府很難再追回稅款。

美國財政窘迫》有錢企業成政府眼中肥羊

美國擁有全球最複雜的稅法,為了防止企業將所得塞往低稅率國家,美國以兩項法案:「受控外國企業(簡稱CFC)」與「有效管理(簡稱PEM)」法案,希望課徵企業留在海外的所得。

但美國稅率甚至較歐洲高稅負國家法國還要多兩個百分點,對企業是不可承受的重。前英特爾稅務副總裁帕爾曼(Robert Perlman)就曾經指出,如果早知道美國稅收規則,會建議英特爾把母公司設立在美國境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企業精巧架構出更複雜的節稅方法,包含英特爾(Intel)、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等跨國公司早競相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師法蘋果。

為何此時拿蘋果開刀呢?跟美國政治考量和財政窘迫有關。蘋果公司擁有一千二百億美元現金,約六八%現金留在海外,但四月三十日卻在美國募集史上最大一筆,一百七十億美元,利率僅三.八五%的公司債,在老美眼中,這無異是「錢放海外,債留美國。」

美國政府盯上企業大把現鈔,不只蘋果,美國企業坐擁現金創新高,但繳的稅卻很少。

根據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統計,美國企業儲存的現金,每十美元就有六美元來自科技業,去年科技業的帳上現金累計達一兆四千五百億美元,史上新高,但美國來自企業稅金的卻僅占GDP一一%,四三%還是來自個人所得稅。

至於台灣的企業稅法呢?勤業眾信會計師陳光宇認為,國內的稅法簡單,避稅的空間少,根本不用這種架構。

台灣修法在即》兩條法案要斷企業避稅路

然而,現在躺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兩項「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四十三條之三和之四,預計將海外所得納入課稅範圍,可能改變局勢。

其中四十三條之四,如果被認為實際營運地在台灣,卻將海外所得的盈餘放在開曼群島等免稅天堂,可能面臨被開徵一七%營業所得稅的命運,首先衝擊的就是F開頭,總部都設立在境外的五十二家第一上市公司。

一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開玩笑的說,不少上市公司都像蘋果,把現金放在海外的小金庫,美國的法令至少讓蘋果要用更複雜的方式節稅,台灣的租稅法簡單到僅要設立一個開曼公司把盈餘掛上去就好,「至少我們也得讓企業節稅困難一點。」

原本該項法案完成二讀,現在被國民黨立委擋下進入協商。

勤業眾信協理曾大忠觀察,所得稅法修正案不只打算開徵企業海外所得課稅的議案,還包含了 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修正條文,這影響企業明年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勢必得在本會期(五月三十一日)表決,包裹在內的四十三條之三和之四是否會被擱置,還得觀察。

這兩項修正法條,將挑動台灣企業稅制的敏感神經。

【延伸閱讀】「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避稅妙招—蘋果設立3公司操作流程

1、第一片土司:愛爾蘭A公司設銷售公司,總部在愛爾蘭海外(如免稅天堂加勒比海),在愛爾蘭無營運行為,被視為非稅務居民,適用零稅率

由C公司轉到零稅率的A公司,荷蘭與愛爾蘭有租稅協定,雙方交易部分免稅

2、第三片土司:荷蘭C公司(多設於歐盟國家)

將愛爾蘭B公司主要海外營收轉到C公司,少部分留B公司課稅

3、第二片土司:愛爾蘭B公司設營運總部,負責實際營運,須繳稅給愛爾蘭,適用12.5%企業稅率,蘋果主要海外營收灌到此公司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延伸閱讀】4大避稅天堂,企業新歡!國家:愛爾蘭節稅優勢:歐盟最低企業稅率12.5%

國家:荷蘭節稅優勢:擁最完整租稅協定,避免雙

國家:香港節稅優勢:對於企業海外所得原則上不課稅

國家:盧森堡節稅優勢:來自專利權營收80%免稅,成為無形資產最佳節稅地

資料來源:各國稅務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5

《專家篇》北京不花一毛錢 打造兩兆人民幣經濟 陶冬:小政府、大市場,就是核心概念!

2013-12-23  TWM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三中全會做成的改革決定,內容既全面又大膽,即使只有落實一半結論,中國未來五年也會面貌一新。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中,當華東遭受大片霧霾籠罩、出現史無前例的空氣汙染,中國當局也正要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二○一四年的政策目標做好準備。如同三中全會決議文的標題,「深化改革」這四個字,將成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撥開經濟迷霧、領導中國的核心精神。

日前應《今周刊》之邀訪台的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發表專題演講時,提出「2R」的觀念,預言他對一四年中國經濟的觀察。

「中國經濟會面對reform(改革)、risk(風險)的重疊挑戰。」陶冬指出:「三中全會的核心觀念,就是小政府、大市場。」進一步向市場經濟靠攏,是習近平、李克強的改革企圖,也擘畫了中國下一步發展的遠大前景。但此舉勢必遭遇潛藏的種種考驗,因此,改革很可能顛簸難行。

看改革新貌

可能帶來轉型,可能刺激風險上升「改革可能帶來轉型,可能刺激風險上升,明年注定是很不一樣的一年。」一開始,陶冬就直言。他分析,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每次經濟取得突破,其實都仰賴結構性改革,讓生產力顯著提升。

例如,八○年代的農村改革,提出家戶承包生產責任制,帶動六年超高速經濟增長;九○年代,在深圳等地設置經濟特區,再次拉動GDP(國內生產毛額)快速上揚。到了二○○一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又讓外銷出口成為經濟引擎。因此,全方位、涉及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的「三中」改革決議文,就是另一波改革的號角。

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面貌將因為這份決議文有哪些改變?陶冬觀察,至少有四大方面。首先,一四年三月的「兩會」後,中國即將推出財政改革,重新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基礎,也將揭露房地產稅的施行細節。由於全中國房價今年普遍上漲,房地產稅的力道有多大,勢必成為影響房價的變數。

其次,陶冬預期存款利率市場化將逐步實施。過去的金融環境是,中國人民銀行會訂定存、貸款利率基準,銀行獲利等於得到保證;但利率一旦市場化,銀行放款就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加上民營企業對進軍金融業務野心勃勃,未來金融業的競爭勢必遠大於以往。

第三,區隔城鄉的戶籍舊制,也將改弦易轍,讓人口流動更加自由。陶冬強調:「實施城鄉戶口一體化,對中國打造新的五億消費大軍至關重要。」

看單獨二胎

中國往消費導向挪移的重要措施第四,當中國正式實施「單獨二胎」(夫妻其中一人為獨生子女時,允許生育第二胎),意味著人口政策鬆綁。陶冬認為,生育限制的解除,對中國經濟影響尤其深遠。他預期,一旦單獨二胎政策上路,可能讓近年平均約一六○○萬的新生兒人口,再增加一五○萬人。

「假定每個孩子多花三千元人民幣,十年下來,因為這些小孩產生的乘數效應,將產生二兆人民幣的經濟效果,是○九年溫家寶總理四兆人民幣救市方案的一半!」陶冬強調,這個不須政府任何金錢補償的政策微調,是中國從投資導向往消費導向挪移的重要措施。

在這些改革陸續上路之後,陶冬認為,將帶來三大重點結果。首先,是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將比以往顯著下降。「一○%、甚至八%都將成為過去式。少了地方政府強力投資,GDP增速甚至將變成五%或六%,但是經濟成長的品質將明顯改善,成長風險會明顯下降。」陶冬指出。

其次,地方政府的地位勢必下滑。陶冬分析,經濟成長的高低是上級考核官員政績的重點,過去地方政府將賣地當作主要收入來源,但這項指標以後地位會大大下降。陶冬預期,各省都將有一批主要城市被升為直轄市,因而「沒有廣州、深圳的廣東,經濟成長速度會大幅放緩。﹂當中央不斷收回權力,地方政府將逐步變成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而非GDP製造者。

同時,當利率和證券監管措施逐步市場化,陶冬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也將提高,當中國國企不斷向外投資,未來五年,中國資金在全球都將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看經濟成長

「李克強指數」顯示已觸底反彈展望明年中國經濟,陶冬認為,以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中長期貸款組成的「李克強指數」顯示,經濟增長在今年中已經觸底反彈。

「地方投資雖然規模不大,但因為上千城市投入廢棄物處理設施和地鐵建設,使得地方投資自今年第三季起再次加速。」陶冬指出,房市交易熱度居高不下,也是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因素之一,再加上出口形勢比幾個月前略微改善,中國經濟應該已進入一輪新的成長循環。

儘管基礎建設仍是帶動經濟的主要工具,陶冬認為,李克強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態度、理念,與溫家寶相比,兩者完全不同。「對溫總理而言,基礎建設是加速器,對李總理而言則是穩定器,經濟過熱就放緩腳步,降溫就加大建設力度。」因此,GDP年成長率將在七.五%至八%間遊走,直到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為止。

然而,中國經濟並非全無風險,陶冬預警,中國地方債問題,很可能成為震央。「地方債實在是太多了。」陶冬表示,地方債平均需要財政收入的八%才能償還,而且比率還在惡化中,因此不可對地方債問題掉以輕心。

陶冬憂心,由於一二年的政府投資,有許多項目都缺乏還款能力,當一五年進入還款高峰期,不排除一部分地方政府將會破產,進而觸發金融市場的恐慌。「這一輪改革呼聲,還沒將系統性風險真正降下來,這是我擔心的地方。」陶冬示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3

台灣兩兆雙星,DRAM時代告終 美光併華亞科 埋下中國談判籌碼

2016-04-11  TCW

全球記憶體大廠美光,在韓、中夾殺下,面臨極大壓力,市占率衰退、首季見虧,歹時機收購華亞科,引發市場猜測。

全球第三大記憶體廠美光,購併全台第一大記憶體代工廠華亞科,這樁台灣半導體業近十年金額最高外資投資案,對美光、台灣記憶體產業,將有何影響?

三月二十九日,華亞科股東臨時會通過,由第一大股東美光提出,以每股三十元、總額逾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條件,收購台塑集團手上逾三成華亞科股票,及流通在外股權,華亞科預計今年中下市。

近一年多,在半導體產業整併潮下,記憶體產業也面臨多事之秋。

包括:中國清華紫光傳出有意入股美光、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遭紫光集團挖角、合肥政府找來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助拳。三月底,投資額達二百四十億美元的武漢記憶體基地也正式動土。

中國眾多新進者搶灘,記憶體卻供過於求,價格持續走跌,前景不樂觀。與韓國三星、海力士,並列為記憶體三巨頭的美光,更因製程轉進速度較慢,市占率持續衰退。

位居老三的美光,為什麼選在產業前景不明時收購華亞科?其實,這對美光而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布局。

進,美光可藉此增加營運效率,增加與他人合作的彈性;守,可藉此降低成本、增加財務操作籌碼。更長期來看,這是美光拉高競爭門檻,提防中國記憶體產業後來居上的策略。

意在爭取與中國合作?

CEO否認:不缺中國資金去年底,美光購併華亞科消息傳出時,市場猜測,此舉是為美光未來與中國合作鋪路,或美光為避免中國入股華亞科,先下手為強。

美光執行長德肯(Mark Dumn)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否認上述兩種猜測,他強調:「(購併)是為了讓我們的生產更有效率,保有更多彈性。」他進一步解釋:「我們沒有在尋求中國的資金,就算我們真有這想法,不需要靠華亞科,可直接讓別人來投資美光就好……,也許(指其他公司投資美光)未來某一天可能發生,但這不在我們的計畫中。」但一位記憶體業的副總經理認為,美光買下華亞科,也許暫時不打算讓中國入股,但未來跟中國談合作時,是一步奸棋,能避開美國政府的敏感神經,「不把華亞科拿下來,跟中國談完全沒彈性,美國政府不會同意。到時如果以華亞(科)為主體去談,是可攻可守的好棋。」過去,中國每新進一個科技產業,例如LED或太陽能,均傾國家之力,以過剩產能和低價搶市,進而取得市占率。

靠購併能逆轉劣勢?

分析師:對美光利大於弊

面對中國快則三年,慢則七至八年後將量產記憶體的威脅,今年第一季財報已呈現虧損的美光,將如何應對?

「我們的策略是聚焦技術,確保面對任何一個競爭者,都保有競爭力,無論對象是韓國、東芝或其他國家的新進者。」德肯表示,例如去年七月,和英特爾(Intel)共同發表的「3D Xpoint」技術,運算速度將是現行記憶體的一千倍,預計於明年開始試產。目前記憶體三巨頭中,僅有美光已對外宣布如此前衛的技術。

那這樁購併案,能幫助美光翻轉二叫有韓國,後有中國」的困境嗎?

雖然德肯認為,美

光今年接下來的每

一季會越來越好。但

集邦科技研究協理吳

雅婷則認為,目前看來,美光今年的營收獲利仍將持續低迷。

她分析,購併案能

讓美光在財務操作上

更有彈性。未來不論

跟台灣或他國政府談

合作,更有籌碼;甚至待市場好轉,也可

能將美光台中廠與華

亞科再度打包上市,從資本市場募資。

並且,過去台塑與許多股民仍握有華亞科股權時,美光得讓華亞科有獲利空間,如今成為子公司後,可省下此成本。

綜合來說,此購併案對美光利大於弊。

那麼,這宗購併案對台灣記憶體產業,利弊又如何?

單就購併案本身,對台灣產業影響不大。因為自二〇一二年後,華亞科幾乎百分之百的產能都賣給美光,這次購併只是移轉股權與控制權,對產業生態無決定性影響。

但這對台灣記憶體相關產業卻是好消息,例如美光目前將製程技術授權給南亞科與力晶,並將封裝測試業務委由力成和日月光,它們都將因此購併案而受惠。

因為,目前全球前三大記憶體公司,都無意與中資合作,美光又藉購併華亞科提高競爭力,在此之下,中國企業不易有破口,在近年追上前三大,因此台灣相關企業,也將持續受惠於美光的全球市占。只不過,這種彼此牽制的局面會延續幾年,仍有很大變數。

隨華亞科易主,政府當年力倡的「兩兆雙星」之一,DRAM代工正武告終,未來,就是全球前三大與中資的遊戲,台灣在此產業中,已無足輕重,或許台灣現在該思考的是,回到台塑集團與投資人手中的一千三百多億,下一次,能不能投資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