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60發了那麼多債,都要買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085.html

一、收購搜狗

360 搜索通過瀏覽器以及網址導航所帶來的推動作用,早已經停滯不前,前段時間高調推出的雙Ctrl桌面搜索也沒有被市場所認可,市場份額遲遲不能突破20%, 這對於急需在搜索領域大干一場的360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值得傲嬌的事。收購搜狗,獲得搜狗已經佔有的市場份額,不僅能讓360短時間內份額突升,並放大其 搜索引擎競價排名議價能力,更能獲得搜狗輸入法巨大的入口優勢,對於喜歡捆綁自家軟件的360來說無疑又多了一件利器。

此外還能獲得搜狗雄厚的技術團隊力量,據筆者觀察,現在使用搜狗瀏覽器輸入一些軟件應用的關鍵詞,會直接彈出信息提示用戶進行下載安裝,截取了一定搜索引擎的流量,這項技術對於擁有更強客戶端的360來說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大餐。

二、失去信心的豌豆莢

百度收購91助手,壟斷移動搜索流量份額超80%,已經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應用分發市場第一,這給360手機端最為重要的 產品360手機助手帶來巨大的壓力。百度在今年提出輕應用,指出眾所周知的應用分發市場存在的弊端,彙集用戶長尾需求,應用分發市場已經形成百度、 360、豌豆莢三強的局面。而豌豆莢的危機感也在加強,對於豌豆莢來說問題也是如此,考慮到移動應用難以獨立發展的尷尬境地,被收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60 手機助手雖然擁有非常強大的渠道能力,但是想要超越在移動端擁有絕對流量優勢的百度依舊非常困難。處於第三的豌豆莢對360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收購對 象,如果真的有這筆交易,豌豆莢定會坐地起價,收購價值可能會超過19億美元。這和當時風傳的360將用4億美金+10億的股票收購搜狗的消息有點類 似,360現在有大約9億美金,再加上上漲的股價,完全有能力吃下豌豆莢。

三、風光不再的UC瀏覽器

UC瀏覽器曾經是用戶上網的第一入口,很多用戶甚至把在PC端和塞班時代養成的習慣,一併帶入到智能手機時代。現在一說起上午,很多用戶想到的第一入口就是手機瀏覽器,但現在越來越多的app都內置了瀏覽器,基本上可以提供和瀏覽器大致相同的用戶體驗。

手機瀏覽器未來的價值,完全可能被其他應用功能所替代,典型的就是百度輕應用平台能夠讓用戶直接繞過瀏覽器上網,並且可以在搜索結果中導入輕應用。

在 PC上瀏覽器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的一切需求,但到了手機上,這些需求,都被細分app以及各類滿足需求的輕應用瓜分:看小說用閱讀器;看視頻、看新聞、就 連租個房子,也有相對應的客戶端。移動互聯網可以說直接重新改變了用戶在PC端早已經養成的習慣,這個趨勢已日趨明顯 。

筆者看來,在 pc 端360面臨同樣的問題,百度壟斷了移動搜索的流量,360想要突圍而出必須只能依靠端的力量,360手機助手在移動端是一個很強大的端,但這只是在應用 分發層面,在移動搜索層面卻沒有太多優勢。如果360選擇收購UC瀏覽器,通過直接切換瀏覽器默認搜索引擎,倒是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移動搜索流量。360和 雷軍系那些八卦不是筆者考慮的對象,記住一句話,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四、收購「今日頭條」等內容工場們

作 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推薦比搜索算法複雜度更高,是一個二維的算法體系。隨著集群越來越完善,機器算法的速度越來越快,推薦引擎在未來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其實去年推薦引擎在廣告方面已經呈現出爆發的狀態,它是互聯網和信息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應該產生的東西,是搜索自然的延伸。

目前全網的信息非常複雜,需要具有整個互聯網信息的處理能力,具備這項能力的目前只有BAT三巨頭,這對360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在大數據層面肯定沒法跟上巨頭們的腳步,所以需要在技術上有一定創新層面。

日前筆者發現「今日頭條」已經聯合360導航推出了桌面版,點擊360安全衛士的彈窗中的新聞直接就可以跳轉到今日頭條所提供的新聞頁面,在我看來這完全就 是想要顛覆一直延續至今的傳統門戶新聞網站。在海量的信息中,只推薦你想看的或者你願意看的,其實就是一種推薦引擎的探索,在海量信息中智能篩選出用戶最 想要的結果。這種推薦引擎天生就適合360這樣的搜索引擎公司,360不像百度那樣擁有貼吧、知道、地圖這樣的護城河,缺乏生產內容的產品。360完全還 是別人生產內容,他只給別人帶去流量。收購今日頭條這樣的專注於推薦引擎與數據挖掘的團隊,對於360的未來戰略來說非常有必要。 說句題外話,如果360沒有意向收購今日頭條,會把安全衛士彈窗如此重要的資源與對方分享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73

百度今年會買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9/57764.html

i

在2013年最後一週,完美世界就發佈公告,稱與百度達成最終協議,以1.915億價格售出旗下縱橫中文網,用於完美文學股權收購,及償還完美文學借款。這也是繼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3.7億美元收購PPS視頻業務、1.6億美元戰略投資糯米網後,百度在投資領域又一大手筆。但是百度副總裁湯和松坦言,未來大的投資併購不會如2013年般集中出現,節奏將放慢。那麼,百度在2014年的投資將會有哪些特點?

知情人士透露,百度依然可能有大的併購產生,主題思路是:移動優先、大垂直、O2O。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投資方向則是智能硬件,一旦看準時機百度會快速殺入。

不會接盤噹噹 百度主要是戰略投資

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一直盛傳噹噹尋求出售,最有可能的接盤者是百度,其理由是,百度在電商市場接連失利後,已很久沒有電商大動作。2013年百度將電商重點放在了百度微購和百度購物上,有心堅持中間頁戰略發展框架,收購一家垂直電商網站順理成章。

不過,熟悉百度投資策略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噹噹主要還是以圖書銷售為主,做其他品類基本失敗,而百度早就意識到做傳統標準品類的電商很難,根本無意收購或投資噹噹。

資料顯示,百度2010年在電商領域曾有過多項投資,如與日本樂天合作推樂酷天、投資B2C網站耀點100,百度自身也曾有C2C網站百度有啊,但百度在電商領域基本折戟沉沙。

實際上,早在2012年5月,時任百度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的湯和松就在百度媒體開放日上表示,對於百度來說,百度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信息獲取領域,電商不是投資主要方向。

百度更關心的是網絡視頻、垂直搜索等垂直細分領域,2012年以來,百度基本未投資一家電商網站,投資方向向移動互聯網領域傾斜。在移動方面,百度主要有四個戰略領域:移動搜索、移動應用分發、LBS以及移動視頻。百度2013年的投資主要圍繞這幾點展開。

百度主要做戰略投資,很少財務投資,且在投資領域有快、准、狠特點。一位曾參與百度投資91無線交易案的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百度在與91無線洽談僅7天就敲定初步投資意向,並預交5000千萬美元定金,這樁19億美元併購最終協議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全部敲定。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百度投資91無線之所以如此快和狠,在於百度手機助手已證明應用分發的價值,而收購91無線,既剿滅一重要對手,又獲得重要入口,對百度推廣旗下移動APP具有重要意義。百度還擁有叫板360手機助手的砝碼,能制衡360向無線領域擴張。

百度投資還有另一則效果,就是攪亂對手佈局。當初張朝陽想售賣搜狗給360,並預期360股價在交易後翻倍。張朝陽盤算,雙方擬定用增發360股份募得資金方式收購搜狗。如此作價14億美元,預計在資本市場上能獲1倍以上增值,搜狗最終價值約30億美元。

不過,百度並不希望360順利併購搜狗,也拋出橄欖枝。張朝陽弱點在於,其一向對娛樂很重視,搜狐視頻一直是張朝陽幾年來非常看重的項目,成敗關係到張朝陽顏面問題,在視頻行業併購頻發,搜狐視頻暫時落後愛奇藝和優酷情況下,百度籌碼是,讓張朝陽擁有的搜狐視頻佔愛奇藝和PPS一定比例股份,新公司一舉超過優酷,挽回在視頻領域的頹勢。這使得搜狗出售交易延綿數月,未料幾個月360股價一路上漲,漲幅超100%,再增發收購已沒有短期增值意義,最終百度攪黃了這則交易,壞了360「好事」,讓騰訊「撿了便宜」。

傳統互聯網併購減少 智能硬件是新方向

百度副總裁湯和鬆去年底表示,2013年上半年戰略性投資併購集中爆發,出現所謂七大投資併購交易主要有兩個原因:PC互聯網發展到中後期、移動互聯網來襲。往後幾年,大的投資併購項目不會集中出現,但未來一兩年小的收購仍然是一個活躍期。

那麼,百度是否還會進行大規模併購?一位互聯網公司高管表示,百度依然會有大的併購發生,但傳統互聯網已沒有太多可以投資,百度下一步必然是智能硬件領域。

依託百度云平台,百度在智能硬件領域已有一些嘗試,如2013年6月推出咕咚網手環,9月推出「小度三件客」:小度WiFi、路由和小度TV,11月聯合華閱數碼推MUMU智能血壓計。百度可穿戴設備網站也已上線,網站顯示,還有多款產品處於研發狀態。

一位百度高層也證實,百度在智能硬件領域還在觀察,軟硬件結合是未來趨勢,但智能硬件存在的問題是,缺乏殺手級應用產生。很多智能硬件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大多只存在一陣熱乎勁,用戶玩幾週後就不玩,可投資的價值不大。

上述人士稱,類似路由器、智能電視這些項目可能是百度投資重點方向。百度涉足這些領域有幾種方式,一方面是通過旗下全資視頻公司愛奇藝承載,如愛奇藝與創維合作推機頂盒,與TCL合作推智能電視,另一方面百度也會密切關注,有合適項目也可以投資。

果殼電子COO李濤指出,百度等巨頭重視智能硬件領域,很重要原因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價值遠大於PC時代價值,在PC時代互聯網巨頭擁有很多用戶數據,但存在信息斷層,如知道用戶存在,但不知道用戶會幹什麼。智能硬件可使得用戶行為進行有效銜接。

李濤說,智能硬件黏性更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PC互聯網訪問已不再是剛需,但互聯網巨頭通過智能硬件可將用戶重新綁定。巨頭的這種行為首先表現是客戶端化,再是硬件化,當獲知用戶的行為習慣後,利用大數據就可以進行非常精準的廣告、產品推送或營銷行為。

當然,百度一般是投資一些已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對此,易到用車CEO周航並非完全認同,稱百度喜歡有流量能力,或有流量潛力的企業。這與美國不同,美國往往投資一些技術性或產品具有獨特原創性的企業,即便企業小也沒關係,然後用自己的流量去反補小企業。

「iPhone的Home按鍵就來自聯想的一個供應商,當初聯想沒想過去買,因為這個企業營收很小,但被蘋果買了以後,聯想一下子就慌了,這就是視野上的差距。」

周航說,中國互聯網企業無論是投資新浪微博還是買91無線,總體是拼圖式投資,巨頭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做土壤,支持更好更卓越的創新小苗子們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20

BAT競爭戰火燒到股市 你買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2 14:52 編輯

BAT競爭戰火燒到股市 你買誰?
作者:尹生

摘要:本文對B、A、T各自在未來產業中的定位能力,中短期貨幣化能力,未來增長預期和盈利能力變化趨勢,未來確定性等,進行了詳細的比較,並分別計算出各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以供你在未來的B、A、T投資抉擇中作為參考。

一周後,隨著阿里巴巴完成IPO,B(百度)、A(阿里巴巴)、T(騰訊)這三家中國主要的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戰火將燃燒到公開資本市場:那麽,你會選擇誰?

評價一家互聯網公司值多少錢,特別是像BAT這樣級別的公司值多少錢,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認為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這家公司在未來的產業中確定自己位置的能力,二是它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前者是想象空間,而後者是生存發展的根基,二者相互支撐。

先看定位行業地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在用戶轉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中,能否避免既有用戶的流失,甚至借機擴大用戶基數,以及增加在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中的比重,二是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

在第一個層面,即用戶層面:騰訊主要依靠兩個產品,手機QQ和微信,兩者的月活躍用戶分別超過5億和4億;阿里巴巴主要是淘寶無線,第二季度的月活躍用戶是1.88億,至於支付寶,雖然用戶量要大得多,但目前並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百度在移動端則采取了一種有點類似螞蟻雄兵的戰略,即與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相應,在眾多移動場景中進行多點布局。現在,百度有14個移動產品用戶過億,覆蓋了幾乎所有的移動場景,其中手機百度的用戶超過了4億,月活躍用戶超過兩億,手機地圖占有率超過了50%,是第二名的兩倍。

可以這麽說,從移動用戶的絕對規模上看,騰訊和百度目前旗鼓相當,而阿里巴巴則稍遜一籌,這與其主要集中在交易領域有關。而三家未來競爭的焦點,將是如何爭取到用戶日程表和錢袋子的最大比例。

目前來看百度處於稍微領先位置:在過去的第二季度,百度來自移動端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30%,相比而言,阿里巴巴僅為19.4%,而騰訊則可能更少,大約可能只有15~18%(根據騰訊公布的手機遊戲數據進行綜合測算)。

這一組數據似乎驗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從長遠看,作為個人隨身設備,移動端比拼的關鍵,就是連接人與服務的效率,而搜索被認為是最好的連接方式,將自己的用戶和商業邏輯建立在搜索上的百度,在這方面便擁有了先天優勢。

對百度而言,移動不過讓它獲得了更多的連接機會,它的生意模式幾乎不用做出大的改變——為每次連接收取一定水平的費用(體現為廣告或傭金形式)。但在騰訊和阿里巴巴那里,這卻是個挑戰:

騰訊在轉向手機遊戲方面可能和百度轉向移動連接一樣容易,但它需要尋求遊戲以外的機會,比如成為人和更多的商品及服務的連接者,而在這方面它需要從頭開始建立用戶習慣,並可能冒著傷害用戶社交體驗的風險。

至於阿里巴巴,盡管作為交易連接者的角色沒有變化,但在如何將交易額轉化為公司營收方面,它似乎有些猶豫,比如第二季度它的移動端交易額占了32.8%,但營收卻僅占19.4%,這是因為要防禦百度、騰訊咄咄逼人的連接入侵,因而對商家做出了某種讓利,還是因為移動端不太合適它的廣告收入模式,或者兼而有之?

接下來談談決定行業定位能力的另一個層面,即在傳統行業的移動化和互聯網化過程中,公司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使這種位置比其他公司更有利。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化催生的機會,是一個大很多倍的生意,關於這一點,你只需想想迄今電商交易占整個交易的不到10%這一事實,就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了。

對此,三家公司自然都是磨刀霍霍:幾乎就在過去一個月之間,三家公司都出臺了重磅戰略來應對傳統行業移動化和互聯網的機會,騰訊是微信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百度是直達號,而阿里巴巴則是雲生態(阿里巴巴之前還基於支付寶錢包推出了移動店鋪,但如前所述,支付寶迄今仍不在阿里巴巴集團之內)。

現在三家公司都還處於初期階段,因此還很難說誰會是最後的贏家,至少是機會均等。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認為百度的機會更多一些,部分原因我在前文已經說了,這里我說說另一個理由,那就是百度的用戶連接習慣比騰訊占優勢,而在連接指向的豐富性上則優於阿里巴巴,後者受限於交易環節,百度的連接可以是所有的環節

綜合來看,在未來行業定位能力這個指標中,三家公司都是重量級選手,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我更傾向於百度,至少認為其未來更加確定:

在用戶總體規模和活躍度上,它和騰訊有一比,而在連接習慣方面,它又優於另外兩家,在用戶錢袋子份額方面,它和阿里巴巴可能不相伯仲(這里需要考慮到通過百度的連接促成的商家交易總金額),而在傳統行業方面,百度相對更加確定。

那麽,三家公司在中短期內將資源和投資轉化為收入的能力如何?

先談談為什麽是收入而非利潤或凈現金流指標:當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超過50%,甚至超過70%時,那麽在決定其未來盈利和現金流增長的各種驅動因素中,營收的增長引擎作用將遠遠超過其他因素的作用。

過去六個季度,BAT的毛利率都超過了50%,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都超過了70%,兩家公司的中位數分別為74%和75%,騰訊的毛利率要低一些,中位數僅為55%。

使用收入指標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相當:目前阿里巴巴的運營利潤率上占有一定優勢,而騰訊和百度相當,但是真正對估值有價值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的變化趨勢,在這方面,阿里巴巴過去幾個季度的運營利潤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百度和騰訊則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而隨著技術在行業價值中的比重增加,以及營業規模的增加,像百度這樣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和雇傭大量研發人才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其短期運營利潤率——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將呈現出來,而那些目前這部分投入占比較少的公司,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則會承壓。

下面我結合三家公司的過往財務數字,並結合公司能力、戰略和行業大勢,分別預測其2014~2017年營收複合增長率,以此作為衡量三家公司中短期營收能力的指標:
騰訊:它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總計是610億元(扣除掉已經確定要在未來幾年徹底剝離掉的電商業務),它目前的主要營收動力來自遊戲,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遊戲業務已經占了全部營收的60%。其次是占比23%的基於社區的增值服務。排名第三的是網絡廣告,目前這部分占比為11%。

結合艾瑞咨詢對這幾個行業2014~2017年的增長趨勢,預計遊戲、社區增值服務和廣告三項業務在這期間的複合增長率分別可以達到30%,40%和60%,綜合給予騰訊整體營收36%的預期複合增長率,這一數字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37%。

阿里巴巴:它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575億元,營收主要動力為國內零售業務,包括天貓、淘寶和聚劃算,在第二季度該業務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為84.6%,而國際業務、國內批發和雲服務占比在過去幾年則不斷降低。

預期阿里巴巴2014~2017年國內零售交易額的複合增長率為25%,收入複合增長率為40%,這一比率略低於過去五個季度增長率的中位數46.8%。同時,給予其中小企業B2B業務和國際業務25%的複合增長率,雲服務業務40%的複合增長率。

綜合起來,預計2014~2017年阿里巴巴營收的複合增長率為37%,這一比率低於第二季度的46%。

百度: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共計400億元,主要營收動力是傳統PC搜索業務和移動端業務,預期百度未來幾年在PC端可以保持25%左右的複合增長(這考慮了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為PC端帶來的機會),這個數字和中小企業B2B、O2O、以及艾瑞預測的2014~2017搜索市場複合增長率相當。

而在移動端,目前主要的收入是應用分發和遊戲,預期未來幾年移動端可以獲得100%的複合增長率,過去的第二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長超過300%,按照這些預期,到2016年前後百度移動端收入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會超過50%。

從總體上,可以預期百度2014~201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45%,這個數字略低於過去三個季度的數字,也遠遠低於2012年之前百度高增長時代的數字,但高於騰訊和阿里。

概括起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分別為400億元,575億元和610億元,2014~2017年的預期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5%,37%和36%。
那麽,誰更值得投資?我們可以簡單地采用基於過去四個季度收入的PS(市值銷售收入比,即投資者對公司每單位的銷售收入給予的價格,PS越高說明估值水平越高),以及基於過去四個季度的收入和2014~2017年預期複合增長率的PSG(市銷增長比,反映的也是估值水平的高低,但經過了增長率的調整,賦予高增長率的公司相應的PS溢價),來對比三家公司的相對估值水平:
目前騰訊市值為1500億美元,PS為15.3,PSG為0.426;阿里按1600億美元IPO估值計算(實際上在正式開始交易時,市值可能會超出這個數字很多),PS為17.3,PSG為0.466;百度目前市值為788億美元,PS為12.2,PSG為0.271。

也就是說,投資者給予百度的PS和PSG要遠遠低於阿里和騰訊,而百度無論從增長率和移動端收入占比,還是毛利率、運營利潤率的未來穩健型、未來的確定性等方面看,都處於較優位置。

這的確有點不正常: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不對三家公司適用同樣的PSG(我們姑且忽略掉阿里巴巴未來可能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而通常這些不確定性會降低估值水平),而按照騰訊和阿里的PSG(兩家公司目前的PSG很接近),百度目前的價值至少應該超過1200億美元,當然,你也可以基於百度的估值水平,認為騰訊和阿里已經嚴重高估。
那麽,你會選擇誰?也許你會說,這取決於你打算拿多長時間。不過至少這組對比數據,可以讓你知道哪里更可能存在泡沫,以及隨時對泡沫保持清醒。(文章源自:價值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10

稅延養老險管理辦法出臺:誰能買誰來賣等很多細節都明確了

繼《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落地後,5月18日晚,銀保監會發布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為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以下簡稱“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政策順利落地,規範保險公司稅延養老保險業務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發布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銀保監發〔2018〕23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共包括12章58條以及1個附件,從經營要求、產品管理、銷售管理、投資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平臺管理、服務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對保險公司開展稅延養老保險業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銀保監會指導下,稅延養老保險專用信息平臺將與稅務系統、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實現對接,為稅延養老保險的賬戶管理、信息查詢、稅務稽核、業務監管等提供基礎性服務。信息平臺將為參保人出具稅延養老保險扣除憑證,參保人可通過信息平臺自主查詢個人賬戶內的產品信息、資金信息、稅前扣除信息等信息。

明確險企經營要求

銀保監會表示,《管理辦法》旨在引導保險機構強化產品保障功能,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加強資金運用管理,強化信息披露,確保安全穩健、公開透明。

《管理辦法》明確了保險公司開展稅延養老保險業務的經營要求,確保經營主體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其中,準入經營要求12項,對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償付能力、精算能力、投資能力、經營經驗、治理結構、管理能力、信息系統、合規經營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例如,註冊資本金和凈資產均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有關規定,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僅經營受托型業務的養老保險公司除外;在境內連續經營養老年金保險或養老資金管理等養老保險業務三年以上,具有成熟的養老保險業務經營管理經驗等。

在持續經營方面要求共4項。銀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經營稅延養老保險業務過程中需持續滿足資本實力、償付能力、精算能力、投資能力方面的要求。例如,年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且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等。

銀保監會表示,在不滿足持續經營條件時,應停止開展稅延養老保險新業務直至重新滿足條件。同時,銀保監會將向社會公布並及時更新符合要求的保險公司總公司名單。

在產品管理方面,《管理辦法》要求稅延養老保險產品以“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為設計原則,幫助參保人有效抵禦投資風險和長壽風險。為滿足差異化需求,豐富客戶選擇,方便客戶參保,產品管理采取“一個賬戶、多款產品、自主轉換”的管理模式,鼓勵良性競爭,體現讓利原則,確保賬戶透明。《管理辦法》明確對稅延養老保險產品采取審批制,保險公司應依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和示範條款開發產品並報監管部門審批,獲得批準的產品才能上市。

對於消費者普遍關心的產品問題,與其他養老保險產品相比,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在擴大了消費者選擇空間的同時給予充分保護,更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產品保障更全面,除了養老年金給付外還提供額外全殘保障和身故保障;
二是產品類型更豐富,消費者可以在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動型共三類四款產品中選擇一款或多款;
三是產品轉換更靈活,消費者根據需求可在同一保險公司內或跨保險公司之間進行產品轉換;
四是領取安排更人性化,個人退休後可選擇終身領取,領取期不少於15年。在患25種重大疾病的情況下,消費者可申請解除合同,保險公司將按照相關規定扣除對應的應納稅款後給予一次性給付。

業內精算師認為,作為一款準公共產品,產品以“收益保證、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為原則,在產品設計和費用水平上讓利於民,可以幫助參保人有效應對養老資金的投資風險以及壽命不斷延長的長壽風險。

在銷售管理方面,《管理辦法》對稅延養老保險產品銷售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限定了收益保底型(B類)產品的演示利率上限,要求對購買收益浮動型(C類)產品的參保人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並對參保人購買C類產品做出年齡限制(不超過55歲)和資金投入比例限制(不超過50%)。

保值增值是投資管理重點

長期保值增值,確保資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是稅延養老保險投資管理的重點。

銀保監會表示,稅延養老保險資金運用應當遵循安全審慎、長期穩健原則,根據資金性質開展資產負債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追求長期保值增值,確保資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

例如,在投資管理方面,保險公司應當優先選擇具備長久期負債資金管理經驗,具有完善的資產配置體系,固定收益投資、權益投資和另類投資經驗豐富,風險管控機制健全的投資管理人。

同時,不同稅延養老保險產品應當設立單獨的投資賬戶,並在資產隔離、資產配置、投資管理、估值核算等環節,獨立於自有資金和其他保險產品。

另外,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健全稅延養老保險業務資金運用的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定期對資產負債管理、資產配置、業務策略和投資策略、風險狀況等進行識別、監控和評估,防範和化解風險。

在財務管理方面,《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對稅延養老保險業務進行財務獨立核算,據實列支和分攤經營管理費用,切實提高費用管理水平。

此外,比照個人稅收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試點監管要求,稅延養老保險同樣制定了試點產品示範條款,以統一產品條款格式和基本內容,為客戶投保提供便利。示範條款形式為“1+4”,即1個基本條款加4個不同類型產品的子條款,基本條款為各款產品的統一基本要素,4個子條款主要規範各款產品的差異化要素,包括收費項目和收費上限、利率結算方式和結算頻率、產品賬戶價值計算方式等。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已有保險公司為此在做著準備,例如中國太保為開展稅延養老保險,系統平臺建設首批獲得了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驗收通過,公司將會在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獲批後啟動銷售和服務。

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委和試點地區加強溝通協作,加強對市場經營主體的指導和監管,及時總結評估試點經驗,有效維護參保人合法權益,促進稅延養老保險業務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