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年內,「台灣自由行」吸引逾一百四十四萬名粉絲,利用社群的力量,成功把人民幣留在台灣。 一家集中火力專做陸客自由行的旅遊電商,成軍短短一年半就獲利,二○一六年營收上看一億三千萬元,陸客透過他們,安排宜蘭賞鯨、到九份看優人神鼓表演,或是在花蓮秘境攀岩、泛舟的行程,更把人民幣留在了台灣的免稅商店和伴手禮。他們是用什麼手法讓陸客上門消費? 第一步:自媒體養粉絲天天上遊記抓住九○後胃口 這家電商坐落在台北中正區,它的前身是台灣最大的陸客自由行服務網站,在新浪微博打造出擁有一百四十四萬粉絲的王國,二○一三年新浪微博影響力百強榜中,躋身兩岸三地企業類第十八名。 「在大陸新媒體浪潮中,它是兩岸三地率先、也是唯一討論陸客自由行的企業微博,」出身新浪網的創辦人陳國柱指出,讓陸客群眾的關鍵,是花上四年經營自媒體,天天提供自由行資訊及遊記攻略,累計已有四萬七干五百條原創內容,粉絲遊記攻略約一千一百則,數量是同類型微博之冠。 不計盈虧的養眾策略,台灣自由行的粉絲數從二0一一年的三十萬人次,累積至今共一百四十四萬人次,足足成長三.七倍。關鍵在於,它抓住中國八0後、九0後對於來台自由行的共鳴性。 「檢視新浪微博的社群影響力,看的不是『粉絲數』,而是『活躍度』,」董事長江志祥指出,據統計,截至二。一五年第三季,新浪微博整體平均活躍度只有一0%,但:口灣自由行」微博的活躍度卻高達四九%。 然而,社群媒體的影響力終究得取決於行動力:究竟叫不叫得動粉絲,甚至把口袋裡的錢掏出來? 時間拉回到二0一二年。二口灣自由行」微博粉絲數正式突破百萬大關,總經理高復平回憶,當時平均每天約有一干五百名粉絲,在微博留言詢問來台自由行,特別是墾丁到花蓮的交通問題,讓團隊聞到了「錢味」。 同年十一月,台灣自由行成立市調平台,調查出陸客伴手禮首選是森田面膜,火速與經銷商合作推出團購活動,上線才三小時,就賣出八萬片面膜;也與台中人氣甜點名店糖村合作,推出牛軋糖禮盒團購,引發搶購熱潮,短短兩天營收達六十七萬元,讓團隊對大陸鐵粉的行動力印象深刻。 第二步:善用市場區隔 支付寶唯一合作旅遊電商 試水溫的結果,讓台灣自由行的團隊看到「巾場」已經成熟,決定跨足旅遊電商,把人氣變成現金。 這樣一個透過社群創造市場的利基,主打陸客自由行的市場區隔,意外得到了「支付寶」的青睞,成為目前全台獨家與支付寶合作的旅遊電商,利用一張QR code貼紙、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做陸客生意。 支付寶去年十二月攻進台灣,鎖定在台北的寧夏、永康、西門商圈,和高雄六合夜市舉辦的「1212」活動。台灣自由行總共推廣全台三干間店家以及攤商使用支付寶,也配合轉發微博,期間共發了三十三則訊息,累積點閱率高達五百一十一萬三千人次。 第三步:培養自有車隊 首創免費接送+消費模式 中國旅遊電商在客源地擁有龐大能量,台灣自由行在內部動腦激盪後,想到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方法:打出「交通脾」。砸下六百萬打造自有車隊接送陸客,並與台灣大車隊合作,在台首創計程車結合免稅店的包車服務模式,重組了旅遊供應鏈。 陸客在台北市打電話叫台灣大車隊的車,到昇恆昌免稅店消費,可享免費接送;到昇恆昌後拿卡蓋章,陸客憑卡叫車可再享免費送機服務,台灣自由行賺的是昇恆昌的退佣,新模式一開,同業e-go、鼎運旅行社也開始模仿。這種模式也破解了中國旅行業者一條龍武服務,台灣業者賺不到周邊錢的困局。 同時,看準自由行客人不喜歡被推銷購物的心理,主打「全程無購物」,推出才短短一年,就拿下陸客交通需求量最大的墾丁、花蓮對開路線近四成的市占率,去年光是車隊營收就超過二干七百萬元。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車隊服務已成為公司最大營收項目來源,占比高達四五%,」財務長潘奕彰說,「自有車隊不僅提高公司營收,同時也能即時掌握陸客的實體交易商機,」包括一0一紀念品、悠遊卡、面膜、鳳梨酥及茶葉,台灣自由行也提供代銷代購的服務。 從粉絲經濟快速轉變成商機,讓公司成立一年半就獲利。二0一五年營收超過五千五百萬元,較前年翻倍成長,毛利率達一九%至三二%,遠超過傳統旅行社僅一0%的毛利率。 台灣自由行模武反映出,台灣旅行業或許無法在資本規模上,與中國業者一較高下,但只要善用社群媒體的口碑行銷,建立互聯網Plus生態系統,在產品和服務上創新,仍有機會突破重圍,取得利基。 |
兩個月來,台灣從旅館到餐聽等生意明顯「急凍」,當仰賴陸客的生意經變了樣,轉型將是觀光業必修課題。 近午時分的日月潭興起薄霧,陸客團必定造訪的阿婆茶葉蛋,店門口前不復往日人龍。負責人鄒金盆阿嬤望著潭面,對著記者嘆了口氣,悠悠的說:「選前生意掉蓋多(很多),每天賣嘸一半,這係嘜按怎?(這該怎麼辦?)」 已在玄光寺碼頭旁設攤半世紀的鄒金盆,賣的風味獨特茶葉蛋,隨著陸客開放而暴紅,假日經常一天賣上四、五千顆,是陸客創造庶民經濟的傳奇。但現在陸客配額限縮的問題,成了阿嬤的頭號困擾。 新任總統蔡英文五二○還沒就職,日月潭鄒金盆阿嬤的茶葉蛋一天就少賣兩千顆,單日生意大幅衰退五成以上,凸顯了兩岸氣氛和往常不一樣。 兩岸的生意經,翻臉像翻書,以往搭順風車如今遭到龍捲風,給業者上了一堂寶貴的風險課。 效應一:飯店來客減少台北市1/3旅館首當其衝 依據觀光局統計,總統大選前一個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六日),陸客團來台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一,年後減團傳言甚囂塵上,讓業者剉咧等。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在一月二十七日正式回應,表示陸方從未對赴台旅遊設定配額,但也加上但書,針對陸客來台的下一步,陸方將「根據兩岸關係形勢」和兩岸旅遊市場需求,視情況處理相關事宜。 熟悉兩岸觀光事務的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聯會前秘書長許高慶一月表示,大陸組團社(在中國經營中國居民赴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已口頭告知我方旅行社將進行額度控管,不僅限縮團客來台人次,連自由行試點都將有四十三個城市配額掛零(編按:目前中國共四十七個城市開放自由行,傳言只留下北京、上海、廣州、廈門),讓業者心慌慌。 這一波觀光業相關的投資潮,幾乎都衝著陸客來。如果中國方面的客源驟然熄火,一連串骨牌效應將會相當慘烈。據官方統計,自二〇〇八年至二〇一五年,台灣國際和一般觀光旅館共增加五千九百二十間房間數,成長二七.一九%。 至二〇二〇年止,已登記興建的觀光及一般旅館還有四十一家,未來十四年問,國內將再增加九千九百七十一間房間數,總投資金額達約九百億元。一旦陸客無法持續高成長,將產生「供過於求」的競爭壓力,成為國內觀光業的隱憂。 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銀樹表示,觀光產業不像實品店家可以「囤貨」,一天沒客人上門就是在燒錢。「光是台北市,就有三分之一的旅館專做陸客團,」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邱樂芬難掩憂心說,分析這一百四十家旅館客源,陸客團占比達六至七成,一旦沒有陸客,不但營收銳減,業者之間還會削價搶客,市場將變得更混亂。 效應二:遊覽車退訂多逾兩萬名司機在放無薪假 另一個未爆彈,還有遊覽車業者。據官方統計,截至二〇一四年底,自開放陸客以來,全台增加三千一百二十七輛遊覽車,與二〇〇九年年底相比,成長二七%,但遊覽車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指出,大選前生意衰退六成,全台跑陸客團的遊覽車約四千輛,「有一半在曬太陽」,全台二萬一千名司機,「很多人在放無薪假。」 陸客團突然減少,也讓遊覽車業者大嘆倒楣。中部某業者因看好市場,大手筆訂購二十輛二手遊覽車,帶陸客團「凸全台灣(指繞全台灣)」,沒想到才剛開張,就碰到限額令,最後不得不退訂八輛。 「遊覽車貸款壓力很沉重!」魯孝亞說,新車一輛成本少說七百萬元,貸款比重高達七成,據公會估計,全台會員的貸款總額至少八十四億元,若無陸客帶來穩定現金流,同樣會有倒閉和銀行呆帳等問題。 配套新政策恐緩不濟急消失的客源短期內難彌補據了解,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政策執行長張景森一月底召集業者及官方代表共商,會中初步決議,除透過既有管道與陸方積極協商,也將鎖定東協十國推出免簽證優惠,中轉旅客給予兩天至四天免簽入境等:同時也鼓勵擴大國內旅遊,企圖彌補即將消失的陸客客源。 不過,業者私下表示,東南亞國家旅客的消費力低、簽證事涉外勞政策,全面開放難度高;而國內缺乏東南亞語系導遊,合法的泰語、越語及印語導遊合計不到百位,照目前每年錄取名額來看,耗時數年才能補足市場缺口,「根本緩不濟急!」 觀光業長期仰賴陸客的高成長,業者在投資上一路踩油門,很少人在踩煞車,如今這一輛「觀光巴上」減速,其他市場很難大幅取代。「陣痛」已經避免不了,在這段度小月期間,業者可以冷靜思考,估算陸客團的商機已經變成「看天吃飯」,變幻莫測,這個火車頭將不知開往何方,還值得重壓豪賭? 撰文者林淑慧 |
2016-04-04 TCW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瘋狂成長,去年中國遊客國外消費達2,150億美元,較2014年的1,400億美元增加53%。 中國旅遊業規模全球第二,未來10年年成長率可達7%,估計將於2024年超越美國。 東北亞僅日本受惠中國遊客,多數人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冰島受益顯著。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陸客來台人數減少,不少人認為這是蔡英文當選後中國對台的打壓手段,但其實從整體數據來看,陸客早已「變心」,鄰近的東南亞已不是陸客最愛。相反的,越來越多陸客喜歡到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因此成為最大受惠地區。 經濟放緩也要旅遊 中國未來十年年增率高於全球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中國遊客的消費去年仍帶動了全球旅遊業成長。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遊客二○一五年在中國以外消費二千一百五十億美元,較二○一四年的一千四百億元增加五三%。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正瘋狂成長,」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總裁暨執行長史考思爾(DavidScowsll)說。 「去年股市和匯市均出現了一些大震盪,但旅遊業的成長並末因此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不過,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的快速成長,已經擴大了該國旅遊業的貿易逆差。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資料顯示,到訪中國的外國遊客人數二〇一五年略增至五千六百九十萬人次,兩年間僅增加二.二%。該組織的初步數據顯示,這些遊客在中國花了五百七十五億美元,較二〇一四年僅增一 .一%。 根據WTTC計算,中國旅遊業出口(從外國遊客身上賺到的收入)略高一點,為六百一十億美元,但這僅為中國總出口收入的二.六%,遠低於六.一%的全球水準。 該單位資料也顯示,加上國內旅遊,旅遊業占中國二〇一五年國內生產毛額(G D P)僅七.九%,低於九.八%的全球水準,同時也指出,旅遊業去年直接和間接支撐中國六千五百萬個職位,占總就業人口八.四%,低於全球水準九.五%(共二億八個四百萬個職位) 。 不過,WTTC認為已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年成長率可達七%,高於四%的全球成長率,估計規模將於二〇二四年超越美國。 赴港澳韓退燒 台灣僅微成長,冰島是新歡 但是,中國出國旅遊人數和消費大增,並未惠及所有地方。 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指出,高度仰賴中國遊客的澳門、韓國和香港,二〇一五年旅遊業收入均「嚴重衰退」,分別減少三二%、一〇.二%和八.四%。台灣則僅略微成長,但也僅能維持實質增加一.五%的成績。 這些地區衰退原因複雜:博彩業重鎮澳門是受中國的反貪行動打擊。王於香港,史考思爾則認為是受中國政府遏止資本外流的措施影響。銀聯卡(中國非常普遍的銀行卡)持卡人現在一年只能提款人民幣十萬元,每日提款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一萬元。 WTTC發現,去年東北亞旅遊目的地之中,只有日本確實受惠於中國遊客,但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 他說:「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大幅增加,歐洲因此顯著受惠,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如英國和德國,以及新興地點如冰島均是受益者。」購物對外遊的中國人至關緊要。 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分析顯示,二九%的中國遊客會基於購物機會選擇旅遊目的地。 麥肯錫發現,二〇一五年出國旅遊的七千萬中國人,把全年消費額的四分之一花在旅遊上,當中一半用來購物。 在全球旅遊方面,WTTC資料顯示,全球旅遊支出二〇一五年增加三.七%,其中東南亞和南亞均成長逾七%。 該組織資料也顯示,一百八十四個國家中有一百二十七個是旅遊業成長速度快於總體經濟,表現傑出者包括冰島、日本、墨西哥、紐西蘭、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泰國和烏千達。 “旅遊業成長並未因股、匯市震盪而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撰文者強生 | ||||||
在這個方圓○.七五公里的商圈,這裡,一年讓三千萬人次旅客埋單,無懼陸客團熱退潮。 它是西門町。它的魅力,讓這個超過五十年的老商圈,成為四年來全台租金漲幅第一名。三月底,這裡又產生一個新地王,這筆交易已經刷新台灣不動產交易地坪單價紀錄。 它確實讓人驚豔:平均每二.五個外國觀光客,就有一人會來造訪。 但在二十八年前,這裡已經是過氣商圈的代表案例。當年(一九八七年),包含遠東百貨在內的五家百貨公司業績合計,年營收成長率是負數。台灣《光華雜誌》當時對比東區百貨公司業績的增長,以「東盛西衰」定位西門町的窘境。 夠多元,最庶民! 什麼都有的戰場,做「只有我有」的事曾擔任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從小家住中華路的台大國企系教授趙義隆觀察,轉折點發生在大約五年前,一群背包客熱潮湧入西門町開始。西門盯用全台最多樣的業種生態,抓住這群觀光客。 論多元度,這塊一.八平方公里大的地方,有饕客不會錯過的康定路上川菜街,還有位於武昌路二段的電影街,「潮經濟」發源地的美國街與漢中街五十巷的刺青街等。這裡,也是全台運動用品店最密集的商圈。 台灣房屋商仲部首席經理曾享亮分析,夠多元,讓其能與鼎泰豐發跡的永康商圈區隔,不用擔心「名店搬家、商圈就沒落」,這是西門町創下成交新高紀錄的關鍵。 有意思的是,讓其再起的,卻是一群群螞蟻雄兵。 長期觀察西門町變化的世新大學教授林富美說,有別於由大型財團主導百貨商圈規畫的信義區,西門町商圈多由中小型店家組成自主管理。在這個最庶民、活力最旺盛、淘汰最殘酷的戰場裡,這群店家能被全世界看到的關鍵之一,在於「在這個什麼都有的戰場,他們專注做好『只有我有』的事」。 缺點,就是我的賣點! 紅包場在樓下,小旅舍創最高坪效先看住宿,這是西門町內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西門盯的平價旅館,是吸引背包客族群駐留的關鍵。這個戰場中,有大咖如晶華、國賓及福泰等國內一線飯店品牌搶進。業界估計,這波飯店投資、改裝的金額至少突破百億元,同時,也帶動老舊旅館變身成時尚的商務旅館,如新驛、明日大飯店等。 單是徒步區,據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統計,截至二〇一五年底,徒步區內的商務旅館總數達一百零四間,與四年前相比大幅成長七成三。 有意思的是,西門町坪效最高的一家平價旅館,樓下,竟然是紅包場。 坐落在漢中街大樓裡的西門窩,每到夜晚,坐在大廳就能聽到三〇、四〇年代的懷舊老歌。要走到旅館,得先經過樓下整面牆貼的歌手照片廣告。 原本開設室內設計公司的楊欣欣坦言,買下老房子改建為青年旅館時,曾為樓下紅包場的音樂聲所苦,無論如何裝修或加強設備,都解決不了隔音問題。 「逗樣的隨首在一般飯店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楊欣欣轉念一想,紅包場是西門町特有文化,館內八成客源都是國外觀光客,何不把紅包場做為號召,「希望旅客住在西門町,就要認識這裡的文化。」她把缺點變賣點,「房客還會向櫃台人員要求,帶他們去紅包場點歌!」西門窩經理陳冗姪說。三月底,來自美國的背包客剛好過生日,就選擇和朋友們到樓下紅包場,「包場過生日,大家都玩得很嗨。」受惠於觀光人潮,西門窩靠著六十二個床位,一年賺進一千二百萬元營收,換算下來,等於每月一坪創造萬元營收,成為西門商圈一帶坪效最高的平價旅館。楊欣欣指出,西門窩開張第三個月就已損益兩平。現在,紅包場文化成為西門窩的主打特色,他們還帶旅客爬陽明山、逛寧夏夜市,認識大稻埕文化,讓旅客回住率成長三成。開張才一年多,靠著社群的口碑行銷,平均住房率達八成,年營收突破千萬元大關。 藍海,靠「問」出來的! 背包客住宿沒早餐,芒果冰店兼賣敏慼的觀察者,甚王會搭著平價旅館熱潮賺錢。 三年前,前立委曹來旺離開政壇後斥資兩千萬元,在西門町漢中街、漢口街交叉口開設芒果冰店。他們發現:港澳星馬的背包客不僅對冰品接受度高,住宿平價旅館的比例也相當高。 為了找到市場需求,他們發動店內員工,向旅館公會要來西門町一帶的平價旅館清冊,一家家實地走訪做市場調查。結果發現:「西門町一帶的平價旅館,以不提供早餐來壓低成本,才能提供低廉房價,」店長許佳惠說。 當時,沒人想過商家都在中午後開門的西門町,會有早餐圭葸可以做。但,看準住平價旅館的客人想吃早餐的需求,「老闆決定跨入早餐市場,推出具台灣特色的永和豆漿,沒想到推出當月的營收就翻倍。」現在,他們靠著兩項生意,預估去年營收破兩千萬元,坪效與第一年相比,增長四七%。 其他知道要靠獨特性,才能吸引國際觀光客眼光的,還有他們。 在地,更科技銷售! 原住民面膜靠App,提升五成提袋率美妝保養品牌代工廠起家的十藝生技公司總經理宋美蒔,看到台灣六成國際觀光客都會湧入西門町,二〇一三年,在此打造面膜品牌「膜殿」旗艦店,大賣文創面膜。 「連伴手禮提袋,都是找原住民織的,」末美蒔說,為了營造只有這裡才買得到的特色,膜殿賣卑南族概念的面膜時,就會訴求卑南族以刺繡和魚腥草製藥聞名,所以成分中有魚腥草成分,包裝則印上繽紛的幾何刺繡圖案。 產品要在地,但溝通手法要超前。膜殿在二〇一四年還導入iBeacon微定位技術,涼,卻藏著全台最會賣台灣名產的家樂福桂林店。 「你看,這一區商品,全是觀光客的最愛,」家樂福行銷企畫部公共關係經理林夢紹指著貨架上的土鳳梨酥、雪之戀芒果凍、芒果QQ軟糖等商品說。商品標籤用上了中文、英文與韓文,店內也不時傳出韓文「歡迎光臨」的廣播。 家樂福桂林店,是西門商圈周遭唯一的量販店,也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背包客採購名產的熱門去處。從每月來客數與營收來看,海外觀光客的比重都約有一五%至二〇%。這讓桂林店成為全台八十多家家樂福中,台灣名產賣最好的單店。 家樂福桂林店雜貨處處長吳俊賢說,他們是在五年前察覺變化,分析後發現,韓國旅客是海外顧客第一大客源、占比約五成。他們立刻決定加碼攬客,除了韓語廣播、韓文指示外,還委託外部團隊負責追蹤韓國部落客,看看哪些商品網路上正熱,才能快速發掘出台灣以為過氣,但被日、韓觀光客視為的最夯商品,快速進貨。 這裡,甚至成為其做國際生意的實驗基地。從名產專區開始,啟用銀聯卡、與商圈內旅館交互宣傳的策略聯盟等新模武,都是從桂林店再逐漸往寧夏夜市所在的重慶店、陸客最愛的花蓮店等推行。 西門盯的輻射效應,甚至延伸到重慶南路,短短五百公尺之間,已有十四家商旅進駐。重慶南路上的文化地標「臺灣商務印書館」已吹熄燈號,去年改裝成青年商旅,鼎盛時期有百餘家書店及出版社的盛況已不復見,這裡,正從「書店一條街」變身為「商旅一條街」。 當台灣困擾於陸客來台人數削減時,這趟採訪之旅,我們看到了不少起落,也看到國際化下的新出路。 如過去從漢中街一帶發跡的潮牌一條街,這條街曾紅極一時,但快時尚與網購商品的高取代性,讓其業績衰退,加上高租金壓力,讓潮店正處於沒落危機(詳見第六十二頁)。 同一時間點,紅樓,日治時期最摩登的時尚百貨集散地,這個曾經擁擠、喧鬧和髒亂的建築,卻再掛起「16工房」的招牌,二十三家創業公司、多達四十七個品牌,因為推出「紅樓限定」的獨特文創商品,而吸引國際觀光客青睞,年營收超過三千萬元,預估今年可望翻倍。 老,資源少,從來不是問題。 關鍵只在於,你能否被輕易取代,你是否能快速察覺變化。 坦白說,西門町仍有很多灰色地帶。 如西門町周邊非法的日租 套房亂象、「跑給警察追」的流動攤販問題,以及藏身陰暗處的街友、游民,是否會成為治安死角,都考驗著老商圈的能耐。這,是西門町商圈的面貌之一,也是未來很大的挑戰。 但這個台灣最庶民的商圈也在提醒我們:未來,是靠我們自己去決定。 如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所提到的,連我們已經以為該被淘汰的MTV店,都可以轉型做安親班戶外教學生意(詳見第六十頁),還有什麼未來,是不能被想像的呢? 房仲告白》新地王交易案揭秘今年三月,傳出西門盯徒步區內,以權狀土地十一.五坪(非該建物全部土地面積)計算,地坪單價二千六百零八萬元的新高價,堪稱台灣今年成交最貴透天厝,到底誰買、誰賣?讓人十分好奇。 我們找到了成交這筆案子的台灣房屋商仲部首席經理曾享亮,他曾是該公司連續六年業績冠軍得主,五年前擔憂奢侈稅對住宅市場的衝擊,因而轉戰西門町店面。每天他都嘗試接觸五到八位店面屋主,也見證該商圈近年的崛起。 在他眼中,這些地王的買賣方,都是什麼 樣貌? 這次的地王交易案,賣家上櫃 公司全銓租賃在 這筆交易中,賺進約一億一千萬元,以租金論年投資報酬率超過二%;買方是因為出價高於市價,加上擔憂房 市後市堪慮才因此點頭。 王於神秘買家,據悉是一位年約五十六歲的富商,對西門盯精華地區店面情有獨鍾,並持有相當數量的店面。與賣方不同的是,他放長線看房地產,並不特別擔憂景氣,相反的,更在意是否能順利買到位置最稀有的物件。不過,議價過程仍長達約八個月之久。 然而,西門町商圈雖然近年「回春」,但曾享亮坦言,創下高成交金額的主因,其實與當地物件形態有關。比起大坪數、地塊完整的後起之秀信義商圈,西門盯商圈多是四、五十年的老透天厝,樓層不高,一旦總價拉升,就容易出現高地價。 不過,西門町店面租金豐厚,屋主多半惜售、週轉率低,以曾享亮的業績為例,五年前以民生社區住宅為主力時,一年可以成交十戶、總金額約一億五千萬元,現在四年僅能成交七個店面出售案,好處是總金額拉升到約二十億元,是他過去年平均業績的約三.三倍。 西門町靠著徒步區、紅樓改建等特色,吸納了海外年輕觀光客,也讓這個老商圈意外翻紅,在地地主賺進大把鈔票,在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下,西門町高價傳奇恐怕仍將持續。 (文.王毓雯、王柔雅) 撰文者林淑慧、王毓雯 |
陸客來台縮減影響兩岸航班!」、「陸客急凍!」自從總統大選後,主要媒體就不斷出現類似的斗大標題,直到五月觀光數字公布,「陸客減少超過一成」更被放大傳播,觀光業果真進入寒冬了? 陸客減少是事實,根據交通部觀光局五月分的統計,陸客減少了一二%,但同一時間,媒體沒有上標、沒有一併說清楚的是,來台觀光的第二大國家——日本成長了一六%、港澳小增○.四四%,韓國也成長一七%,印尼甚至有二四%的成長,而且,五月分整體觀光客來台還比去年同期小幅成長一.八七%,絲毫不受陸客來台大減的影響。 「不要小看台灣觀光產業的應變能力。」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朱祺雨表示,這就像製造業被抽單一樣,產能空出來,業者就會拚命找新單填回去,其中或許會有業者因此受害,但商業競爭靠的本來就是各自的競爭力。 整體而言,陸客止步的持續效應還有待觀察,但其實許多優質業者早就針對中國觀光客這種「靠政策吃飯」的業務量,做好因應準備。 例如,已經三年不接中國觀光團的國內旅行社龍頭——雄獅旅遊,目前以國人出國旅遊業務為主,今年前五月營收還小幅成長一.七五%。 產業政策好 不怕旅客不來「政府整體的觀光產業政策才最重要。」國內觀光產業龍頭——晶華酒店副總經理張筠直言,晶華接得到其他東北亞、東南亞觀光客的住房訂單,「但如果沒有飛機飛,或機場根本沒有空間停機,觀光客進得來嗎?」張筠說觀光產業不能光靠業者自己拚,一條龍的產業政策要及時跟得上,台灣業者就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單一地區臨時縮減業績。 晶華酒店目前陸客住房約占營收八%,日本客約四成,今年年初日本航線與訂票出了一些問題,讓晶華二、三月業績受到些微影響,「這才是業者害怕的。」張筠說。至於陸客大減的五月,晶華業績還成長五.三一%,不受影響。 日前已經傳出,六月、七月陸客還可能持續減少,對台灣觀光業的考驗還在,政府觀光政策如何即時因應,或許比業者競爭力還更需要加油。 |
陸客團國道火燒車造成二十六人死亡,這起意外燒出了國內低價旅遊業的陳年問題? 《今周刊》深入採訪多位遊覽車司機,一句句的告白,或可喚醒大眾對產業的憂患意識。 七月十九日的國道二號火燒車事件,造成二十四名陸籍旅客、一名台籍司機及一名台籍導遊全數罹難。悲劇發生的原因,正待檢調逐步釐清;但除了直接釀成巨災的導火線之外,行政院長林全也已允諾,將徹底檢討國內旅遊業的整體弊病。 一輛奪走二十六條生命的遊覽車,究竟燒出多少問題?本刊採訪多位在陸客觀光產業鏈中的第一線工作者,從他們的告白中,抽絲剝繭勾勒出整個產業的畸形生態,以及它所累積的長期沉痾。 遊覽車駕駛 須拚命賺外快「做我們這行,真的有夠辛苦!」看到這次悲劇,曾是遊覽車司機的小王(化名)感嘆地說:「司機薪水低、收入不穩,也顧不到家庭。」小王有超過十年的客運及遊覽車司機工作經驗,也還有不少老同事,仍然在市場上所謂的「大車行」中開車打拚。 「他們的底薪大概是每月一萬九千元,出去開車,每天出差費有三百元。算起來,就算一個月三十天都在開車,薪水也不過只有兩萬八千元。」兩萬八的薪水,當然不夠養家,「剩下的,就要靠購物站的佣金。」小王說,以某家有規模的車行為例,司機能拿到的購物站佣金,是整團所有購物金額的二%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陸客團一個月的購物金額達到一百萬元,司機就可以抽佣兩萬元,「這樣,一個月勉強可以賺到差不多五萬元;但是要賺到這個錢,真的有夠累!」為什麼累?因為在基本月薪偏低之下,司機不能輕易放掉任何一個接團的機會,「以前團很多的時候,甚至是中午十二點送一團到機場,下午三點就接下一團。另外,他們給司機外地一晚八百元,但是台北一晚住宿就要一、兩千元,司機可能晚上就得睡車上。」車行收入少 買低價打造車為什麼不能給司機更多薪水、更好的補貼?「因為旅行社給車隊的錢也很少啊!」曾經也是遊覽車司機的李先生這麼說。 「現在跑陸團,一天旅行社給車隊的行情大概是七千元。」一天七千元,車行能賺多少?李先生這樣計算:八天七夜行程,會以七天來算,共四萬九千元,扣掉油錢一萬五千元、司機七天薪水加總約七千元,剩下只有兩萬七千元,如果一個月能跑到四團,車行能賺到十萬元,「這還沒有算保養、修車的錢喔……,一輛車,一年只賺一二○萬元。」一年賺一二○萬元,這又是個什麼樣的數字呢?李先生說,基本上,目前跑陸客團的車多是日本車底盤,像是豐田旗下的Hino、三菱的Fuso,再由台廠製成的打造車,價位大約在六百萬元左右,「所以,一輛車就算從來都不保養維修,也要五年才能回本。」「為了能更快回本,車隊要怎麼做?」李先生自問自答:「所以給不起司機更多薪水,也不會有人買更貴的歐洲車底盤(八百萬到九百萬元左右),當然更不會有人進口通過各項檢測的整車。」據他了解,從日本進口來做成遊覽車的底盤,在日本通常是用來當公車,「就是用來跑平地、跑馬路的,但是在我們這邊卻上山下海,會有危險啦!」畸形一條龍 僅購物站賺錢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旅行社不能給車隊更多收入呢? 「要搶到團,台灣這邊的旅行社就是要比價格,誰的價格低,誰就能搶到團。」李先生說,「所以,台灣專做陸客的大型旅行社就發展出所謂的『一條龍』作法,每個環節都壓低成本,只靠購物站賺錢。」專門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業者劉先生,呼應了李先生的說法:「一條龍,就只有購物站賺錢。」他說,這種作法的關鍵在於「賭團」,只要成本壓得夠低,若賭到一團購物金額夠大的,旅行社就能賺錢。另外,一條龍下的部分購物站漏開發票、逃漏稅等情況,也是壓低成本的作法之一,業者透露,只要調出旅行社實際接待的團數與人數,再對比報稅資料,就能發現蹊蹺。 在一條龍的供應鏈中,也包括車隊,「像大型旅行社會養車隊,以降低成本,如此一來,小型車隊也只能跟著殺價,永遠無法拉高價格。」李先生解釋了惡性循環的根源。 不過,低價車、一條龍的作法,至今尚不能定論就是這次悲劇的直接原因;遊覽車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就表示,「出事的車輛是向廠商進口整輛底盤,在台灣合法架裝,車輛組裝完成後,再去檢測、掛牌,是經過高規格檢驗!」而中華觀光精品協會祕書長張國榮也指出:「低價團不代表危險、沒有品質,難道廉價航空就代表危險嗎?這只是一種行銷策略。」災難的導火線,仍待查驗。但低價思惟所引發的種種品質、安全疑慮,當然也值得趁此機會一併檢討,畢竟,我們不能等到下一樁悲劇發生時,才又循著導火線的導引,追查根本原因。 撰文 / 黃家慧 |
國務院臺辦2月22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就大陸赴臺經貿交流人數減少等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安峰山表示,2016年大陸居民赴臺灣比2015年減少了71.13萬人次,而去年臺灣居民來大陸同比增加了30萬人次。這一組數字一增一減之中所反映的民意的變化,值得兩岸深思。
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安峰山主持發布會。
問:臺灣陸委會近期公布了一組數據,2016年1月—11月,在這期間大陸赴臺進行經貿交流人士的數字是20.5萬人次,同比減少了24.8%,減少的幅度非常之大。發言人對這個數字的減少有什麽樣的評論?
答:據統計,2016年大陸居民赴臺灣比2015年減少了71.13萬人次。其中,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從2008年開放以來,首次出現了下降。而去年,臺灣居民來大陸比2015年增加了30萬人次。有評論認為,實際上也是反映了當前臺灣局勢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陸繼續堅持既定的對臺大政方針,增強了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而臺灣當局由於他們大陸政策的變化,惡化了兩岸交流的環境和氛圍,影響到了大陸遊客赴臺的熱情和意願。我想,這一組數字一增一減之中所反映的民意的變化,值得兩岸深思。
問:日前在臺企聯舉辦的新春聯誼活動中,張誌軍表示,將積極考慮一些臺商提出的在大陸發展的建議。目前在這方面有沒有具體的規劃和措施?
答:對於臺商所反映的他們在大陸生產和經營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訴求,如成立旨在幫助臺商臺企發展的臺商民營銀行,以及臺商參與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協助臺企發展電子商務的業務,拓展大陸的內需市場等,國臺辦都高度重視,正在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研擬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
旨在把握大陸臺灣兩岸產業發展合作現狀、評估各項相關政策效果的“兩岸產業關聯指數(2018)”近日在臺北發布,受大陸赴臺經貿人員、觀光人員和觀光外匯收入同步劇降的影響,該指數較上年急挫9.99%,連續第三年出現下滑。
在6月12日由上海社科院和臺灣《經濟日報》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兩岸自由貿易論壇”上,主辦方發布了《兩岸產業關聯指數(2018)成果發布報告》。報告指出,兩岸產業關聯在2009年至2014年快速增長,2015年開始小幅下降,2016、2017年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兩岸產業關聯指數已經回落到2012年的水平。
該報告具體分析了影響兩岸產業關聯的四個子指數,2017年,由於“人員往來”子指數的大幅下降使得“兩岸產業關聯指數”繼續下滑;兩岸產業結構相似度的提升使得“產業協同”子指數小幅上升;而臺灣對大陸服務貿易依存度的下降導致“貿易依存”子指數略有下降;臺商對大陸直接投資額的止跌回升結束了“投資互動”子指數連續四年的下滑趨勢。
報告認為,在過去的九年時間里,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日趨相似為兩岸產業關聯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但兩岸產業合作升級的前景仍不容樂觀。貨物貿易作為兩岸產業關聯的壓艙石,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背景下為兩岸產業合作的發展提供了穩定保障。投資互動成為2017年兩岸產業關聯為數不多的亮點,但是投資水平的提升是否可以持續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人員往來的人次和層次的下降嚴重阻礙了兩岸產業關聯的發展,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2018年2月出臺的惠臺31條措施的逐步落實,兩岸產業關聯的提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