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王雷雷脫離契媽自立 李華華

2008-09-29  AppleDaily


周凱旋契仔、TOM在線前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王雷雷月初劈炮,為「實踐個人抱負,再創事業另一高峯」。當時,內地傳媒就流傳佢會過檔空中網,呢個傳言終於成真,王雷雷正式入主納斯達克上市、中國最大海外上市無線增值業務運營商。脫離契媽保護罩,自力更生。

入主空中網

據 空中網上周六公佈呢個人事任命,王雷雷下個月13號返工,接替同日離職嘅周雲帆。空中網係周雲帆離開搜狐後創立,主要針對手機用戶,開發流動網絡軟件,又 提供內容及應用服務。華華唔知周雲帆因乜唔再理自己檔生意,但報道話空中網睇中王雷雷喺TOM在線嘅營運經驗。除咗坐咗CEO個位,王雷雷仲透過私人公司 Right Advance Management,喺周雲帆手上買入1.835億股空中網股份,交易完成後,王雷雷合共持有空中網2.479億普通股,佔17.4%股權,係第一大股 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7

高盛中國一哥自立門戶 胡祖六搞私募步方風雷後塵 李華華

2010-03-11  AD





 

幾 年前高盛董事總經理方風雷自立門戶,成立私募基金後,再有高盛華人高層行同一條路。今次嘅主角係高盛中國主席胡祖六,佢老哥下月開始,唔再做高盛合夥人, 只維持顧問角色,聽講建設銀行、淡馬錫同埋高盛,都會幫佢創立基金。百幾年歷史嘅高盛,長期將全球合夥人數量控制喺200人左右,所以做到合夥人係一種殊 榮,因為歷來亦只有3個華人可以做到合夥人。

祖籍湖南湘陰嘅胡祖六,被媒體冠以「中國最英俊、最富有紳士風度的經濟學家」,喺1991至 1996年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曾經係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佢同傑弗瑞.薩克斯合作完成《全球競爭力報告》,贏得全球讚揚。之後佢加入高盛。 內地傳媒仲話,佢係中國高層嘅宏觀政策諮詢專家,曾經為幾個國企老總講學,佢老哥人脈咁好,要搞私募基金自然無問題啦!

近年佢老哥曾怒氣冲 天撰文勁鬧一位學者,呢位人兄係邊個?就係宋鴻兵囉!胡祖六以「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撰文,駁斥宋鴻兵。「如果讀者尤其是政府決策者,把《貨幣戰爭》書中 結論或政策建議認真待之,那麼我們就不能不驚訝,甚至不安。」他仲話書中一系列嘅驚人「發現」,令歷史霎時面目全非,歪曲得好離譜o忝!

中糧寧高寧暗示「國退民進」

內地高官、國企、民企呢3大派,喺「國進民退」嘅話題上爭論不休。全國政協委員兼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身為國企一把手,內地傳媒朋友自然問吓寧總意見,呢位商場老手,對呢個敏感問題,輕鬆拆招。

寧總最吸引華華,係佢老人家講民企成日話借錢難,但「廣東塊地,160幾億那塊地,由三個民企打敗國企拿走」。雖然寧總唔點名,但心水清嘅都知佢講緊富力(2777)、碧桂園(2007)同雅居樂(3383)聯手搶走廣州亞運城塊地王啦。

寧總用實例回應記者,高招!不過,高招仲喺後頭──國企唔易做,「如受惠壟斷政策的中石油中石化,沒有人講中石油每煉一噸油的成本和殼牌怎麼比……」無錯,油價每桶係80美元,油企嘅煉油業務要蝕錢,但大家要記住,財政部一直對油企有補貼。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7

國泰兄弟分家 蔡鎮宇自立門戶


2010-07-1  TNM





一向來以兄弟共治為榮的國泰金蔡家,上週驚傳分家。先是6月18日股東會,老三蔡鎮宇無預警退出國泰金經營體系,一個週末後,又傳出蔡鎮宇打算將價值 500億到700億元持股,全數賣給二哥、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

本刊調查,蔡鎮宇不甘洗錢案遭起訴致使名譽受損,拖累國泰金海外布局,加上他醉心信義計畫區A3飯店業投資,與兄長意見相左等因素,早在2月就打算退出, 自立門戶。為接手蔡鎮宇持股,蔡宏圖舉債籌資,目前交易尚未完成,但蔡宏圖獨掌國泰金王國,已成定局。

一向不到十分鐘就開完的國泰金股東會,今年大爆一連串例外。在六月十八日舉行的股東會上,先是長年練瑜伽養身的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以生病為由首度缺席, 接著董監改選,換上嶄新的法人名單,獨不見才任職國泰人壽副董事長一年半的蔡鎮宇名字,他甚至大動作辭掉全部職務。

鎮宇喊退分家傳言起

這份新名單,揭開蔡家兄弟「分家」的祕密。原本蔡家四兄弟均以「霖園投資」法人代表,共列國泰金董事,四人各一席,這次選後,各自以控股公司取代,包括老 大蔡政達的萬達投資、老二蔡宏圖的百星投資各拿下四席董事,蔡鎮宇的伯瀚投資完全退出,等於大房拿八席,而二房么弟蔡鎮球的震昇實業,則拿下一席。

金控龍頭家族「兄弟鬧分家」的消息,立刻炸開來,金融圈傳言紛紛。

蔡鎮宇當天立刻請出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代言,說是「因為不捨前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李明賢遭到金管會嚴重懲處,基於義氣,決定去職。」

本刊調查,其實,蔡鎮宇早有自立門戶的打算,今年二月,他就打算退出國泰金,將經營大權交還給二哥蔡宏圖,不僅如此,還要把自己控有國泰金一五%的家族投 資公司持股,賣給哥哥。蔡鎮宇還明志在先:「我會在改選時就完全退出。」

籌錢買股宏圖恐舉債

蔡鎮宇透過控股公司,控有國泰金約一五%股權。「蔡鎮宇開價約每股六十元,溢價二成賣出,市值高達七、八百億元,以淨值溢價算,少說也要五百多億元,這是 一筆很大的數目,蔡家兄弟向來零負債,蔡宏圖手上也沒那麼多現金,要買股只得打破零負債,舉債來買。」知情的金融圈人士說。

為接手這筆龐大股權,蔡宏圖從二月起,找人與JP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銀行等商談籌組銀行團,著手股票融資的準備工作,到六月董監改選後,尚在進行當中。由 於股票融資只能借質五成五資金,因此,就算身家逾七百億元的蔡宏圖,以股票融資頂多取得約三百億元。

就在分家切割案進行之際,洗錢案對國泰金的負面效應,持續擴大。蔡鎮宇與前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李明賢,因二00三年出租銀行保管室給扁嫂吳淑珍,去年底 被依洗錢罪名起訴,蔡鎮宇大怒,斥為「個人名譽受到最大的損害」。

金管會接著出手,四月間先是嚴懲李明賢,要李解職,接著「卡住」越南世越銀行增資案,上週,連國泰世華的上海辦事處升格分行案也被打回票。這促使蔡鎮宇不 待交易完成,就提前和國泰金切割。

金控疲弱經營權更迭

這樁可說金控史上天價的分家股權買賣,從五個月前引爆,起因與蔡家兄弟共治的國泰金績效有關。

國泰金原本由蔡宏圖掌舵,蔡鎮宇居幕後,直到金融海嘯突襲,二00八年間,國泰人壽大虧五十九億元,創下三十年來首見虧損,帳面未實現損失高達五百億元, 蔡家兄弟全嚇到。本來只管銀行與建設的蔡鎮宇,主動請纓,爭取大哥蔡政達、二哥蔡宏圖支持,「給我做一年看看。」因此,去年二月春節後,原擔任虛職國泰金 榮譽副董事長的蔡鎮宇,一口氣接掌國泰人壽及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二大職務,一腳跨足二哥的地盤。

蔡鎮宇正式站上金控舞台,上任後,雷厲風行策動國泰金大象起舞,先是調整發言人李長庚職務,轉管經研室;之後,又拔擢一批包括劉奕成、劉上旗、林昭廷等五 年級生擔任高階主管。

上任一個月後,就發起「一日誌工讓愛轉動」活動,大打國泰形象,也為日後推出的微型保單鋪路,另開拓國內其他同業的銀行保險通路。

大陸布局方面,蔡鎮宇勤跑北京,積極與中國工商銀行高層會面,洽談合作的可能性。

轉眼一年到期,國泰金去年稅後盈餘一百一十億元,獲利雖有起色,但與富邦金一百九十七億元有段差距。再看今年第一季國泰金虧損十三億元,富邦金大賺五十九 億元,相較之下,國泰金不僅遠不如富邦金,還在十五家金控裡,排名倒數第二。

這下,換蔡宏圖心急。一心想著經營績效的蔡宏圖,本沒有分家的意思,但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蔡鎮宇,經歷洗錢案遭起訴後,想得更遠。

疼愛獨女想進飯店業

「蔡鎮宇考慮到兄弟間資產應該做個切割,而且蔡家第三代也都陸續學成回國,進入集團栽培,開始為未來接班預做準備。」知情人士說。蔡家第三代先後進入集 團,蔡宏圖長子蔡宗翰最早入國壽董事會,又到事業體裡的投資部門學習,擔任協理;接著是蔡政達長子蔡宗良進入壽險、建設董事會;最後,才是蔡鎮宇的獨生女 蔡佳玲。

蔡佳玲去年自康乃爾大學旅館管理學系畢業,回國後,聽父親蔡鎮宇安排,進入國泰金學習。擅長不動產投資的蔡鎮宇,有意跨足飯店,讓女兒發揮所長。而他最中 意的標地,就是信義計畫區的A3。

A3是國泰人壽在二00四年以八十二億元搶下的捷運站旁空地,原本國壽有意與全球最頂級的四季飯店合作,經營信義區裡最高級的飯店。但受限於法令規定,壽 險公司不得經營飯店,計畫喊停。

蔡鎮宇得知後,向蔡宏圖提議,以他手上的寶豐隆公司向國壽或買或租,再委由四季飯店經營。蔡鎮宇與四季飯店談了三年多,好不容易談成,把案子送到蔡宏圖手 中,評估許久,最後喊卡,以致於這塊土地六年來仍在設計、整地,不見起高樓。

「本來阿宇(蔡鎮宇)想買下A3,與四季飯店合作經營飯店,再買一些旅館給女兒及未來的女婿掌理。沒想到,二哥(蔡宏圖)以恐怕會違反關係人的規定為由, 不讓案子過關。」知情人士說。

亡父安排手足難切割

然而,二00五年十二月,蔡宏圖以個人的投資公司同記實業,以十四億六千萬元,向國泰人壽買下位於北市敦化南路與信義路交叉口附近,五百多坪的金星大樓, 拆掉重建為住家。

蔡宏圖的新宅距離蔡家發跡寶地—仁愛圓環四維路上的霖園大樓,只有二百公尺。買進後,整地整了四年,直到去年才開始蓋,預計明年底落成後,蔡宏圖與母親、 兒子,以及大哥蔡政達及其家人,將一同搬入居住。

因此緣故,更加堅定蔡鎮宇退出國泰金,自立門戶的決心。不過,蔡家兄弟能否解開父親蔡萬霖生前的複雜股權安排,順利分家,有待觀察。

蔡萬霖在一九七九年創立霖園集團,將國壽打造為國內市占率逾半的第一大壽險公司。九0年起,由老二蔡宏圖接棒國壽,老三蔡鎮宇掌管建設與銀行,集團大事由 兄弟共同決策,二00一年底國泰金成立,蔡宏圖為掌舵者,蔡鎮宇隱身幕後當軍師,並負責與兩岸政商界打交道。

為了避免兄弟分家、經營權旁落,蔡萬霖在世時,做了縝密的安排。他設計出一套十分繁複的家族投資公司交叉持股制度,讓大房蔡政達、蔡宏圖與蔡鎮宇三兄弟三 分天下,不易切割;加上每年新配發的股票股利,蔡家四兄弟共同持有的國泰金股權,檯面上可看出的就近四成,若加上外人無法窺見的持股,則逼近五一%。

未 來演變大哥是關鍵

因此,蔡鎮宇曾公開表明:「我們股份不可能切割。」如今,他賣的雖不是國泰金股票,而是控股公司的持股,但金額龐大,蔡宏圖若全數吃下,還需要蔡政達協 助。

「蔡家老大(蔡政達)本來無債一身輕,他有需要協助蔡宏圖去買蔡鎮宇股票嗎?他可以得到什麼呢?未來老大與老二又要怎麼分呢?」一位家族金控高層持疑地 說。

「若是大哥、二哥真的按此一價格吃下來,將可能傷及自身的股東權益,這樁買賣下見得能做成。」一位金控高層觀察。

儘管這筆交易龐大而費時,但蔡鎮宇退出後的國泰金,由蔡宏圖一人獨攬,已成定局。

針對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與前副董事長蔡鎮宇買賣家族投資公司股權,至截稿為止,國泰金與蔡鎮宇均未回覆;至於蔡鎮宇退出國泰金後,將自行開創房地產及旅館 事業,蔡鎮宇也未做答復。

蔡鎮宇小檔案

年齡 56歲

家庭 為蔡萬霖3子;妻和田麻里,育有1女

學 歷 淡江工商專校、日本東海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經歷 國泰建設董事長、國泰人壽副董事長、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國泰金控副董事長

蔡 宏圖小檔案

年齡 58歲

家庭 為台灣首富蔡萬霖次子,與大哥蔡政達、弟弟蔡鎮宇同列2010年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第582名,各擁17億美元身價;妻黃麗姿,育有3子

學歷 台大法律系、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

現職 國泰金控、國泰人壽董事長

蔡家兄弟各司其職

1990 蔡萬霖交棒給第二代:蔡宏圖接任國泰人壽董事長;蔡鎮宇接任國泰建設董事長。

1993 蔡鎮宇請辭國泰建設董事長,任第一信託董座(現名國泰世華銀行)。

2000.6 陳水扁上台,蔡鎮宇任央行理事至2005年。

2001 國壽獲准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年底國泰金控成立,蔡宏圖任董事長。

2003 蔡鎮宇任國泰金名譽副董事長,主導國泰銀與世華銀合併案。

2006~2008 蔡鎮宇淡出國泰金

2009.2 金融海嘯危機重創國泰金,蔡鎮宇取得家族支持,擔任國泰金副董並握有實權。

2009.12 蔡鎮宇因涉嫌協助吳淑珍洗錢案起遭訴

2010.6 蔡鎮宇閃電辭去國泰金控副董、國壽副董、國泰世華銀行副董與董事所有職務,結束1年半兄弟共治局面。

告別家族事業的企業少東

人 物

泛太平洋信念集團總裁 潘思源

退出家族事業過程

原任晶華酒店副董事長,和胞弟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共掌酒 店,2009年6月晶華改選董監,他退出董事會,專心投資大陸房地產、藝術、媒體等事業,但仍保留持股,現為晶華最大個人股東。

人物

大 同集團董事長林爵山的弟弟 林鎮源

退出家族事業過程

大同集團創辦人林挺生二房次子,自陳2003年父親病重,他遭大嫂林郭文 艷逼宮,憤而退出掌理21年的華映,後續更買光大同和華映的股票,完全退出家族事業。

人物

宏仁集團總裁 王文洋

退 出家族事業過程

為台塑集團故董事長王永慶的長子,原為台塑集團准接班人,1995年爆婚外情,拖累台塑股價,被迫出走,赴大陸自立門戶。迄 今數度傳將重返台塑,但都只是聞樓梯響。

人物

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的弟弟 徐旭時

退出家族事業過程

曾 任裕民航運總座、亞泥副董等職,1993年哥哥徐旭東全面接掌遠東集團後,他陸續丟失經營實權,當年底辭去亞泥董事,並大舉出脫亞泥、遠紡等家族事業持 股,移居美國後,完全退出家族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3

脫離哥哥郭台銘自立門戶的溫柔巨人 郭台強 不必鐵血也能成就霸業

2010-8-9 TWM




向來被納入鴻海集團的正崴,董事長郭台強正逐步脫離老哥郭台銘的陰影,不僅搶客戶、搶標案,砸錢購併企業的動作更不輸郭台銘。

自立圖強的郭台強,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正崴不只不屬於鴻海集團,更要走出自己的路!

撰文‧林宏文

六月十日,當台灣首富郭台銘正在為富士康深圳廠跳樓事件焦頭爛額,為了鴻海八十萬名員工的未來苦思對策之際;在台北這一頭,高頭大馬、滿臉微笑的正崴董事 長郭台強,在台上高興地宣布,將掏錢投資「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的新作「賽德克.巴萊」,讓缺錢的魏德聖感動得眼角泛出淚光!

一位是總站在高處,為萬人謀福利的帝王,一位則是永遠浪漫,甚至可以為一個朋友奔走賣力的人,這兩個極端不同的人,卻是打從同一娘胎出生的兄弟,是什麼原因兩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相互競爭?

當兩岸批評聲浪不斷升高,郭台銘正忙著在大陸各省奔走遷廠之際,郭台銘的二弟——郭台強在台灣的新聞卻越來越多,一會兒入主記憶體通路商勁永,一下又以中 影董事長身分宣布將砸大錢修復經典老電影,可說是相當活躍。一個失意,一個得意,兄弟相比之下,郭台強的影響力與人氣似乎正在水漲船高。

個性不同

浪漫本色與郭台銘大相逕庭但時光倒回十三年前,在鴻海北縣土城破舊的小工廠中,郭台強可沒有現在的意氣風發。當年,在大哥主導的鴻海服務了二十二年,並擔 任鴻海總經理,郭台強與鐵血治軍的郭台銘越來越格格不入,兄弟決定分頭打拚。最初三年,郭台強接任鴻海轉投資的正崴總經理,工廠、辦公室就設在鴻海的老廠 房中,自己跑業務、找出路,度過一段艱苦的奮鬥歲月。

郭台銘的霸氣管理風格,不只手下的大將感受深刻,其實連親弟弟也不例外。與郭台銘全心投入工作相比,郭台強顯然是個更懂得生活的人;當郭台強還在鴻海時, 仍然不改浪漫本色,曾與前力霸董事長王又曾兒子王令一、太電集團二公子孫道亨等人合組賽車隊,每個月在淡水聚會兩、三次,每次賽完車後,大家就一起吃飯喝 酒,還會打打鬧鬧,high到脫光衣服,最後拿報紙遮住重要部位。

還有一次,郭台強與太太羅玉珍慶祝生日,邀請近百位朋友參加,並包下台北圓山飯店泳池舉行派對。其間,羅玉珍出其不意地,縱身一躍跳進游泳池內,讓全場都 嚇一大跳,但派對氣氛也頓時升溫。由於羅玉珍身穿水紡紗禮服,全身溼透後幾乎露點,幸好郭台強趕快拿毛巾,包住老婆解圍。

作風不同

偏好人性管理與愛的教育

相對於郭台銘的鐵血紀律,郭台強夫婦的浪漫風格自然讓郭台銘看不過去,可能也是因為這位弟弟時常花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讓時時刻刻都在工作的郭台 銘,對這個弟弟很不滿意,反而多次稱讚他已過世的小弟郭台成,苦幹實幹的精神最像他。這也是後來郭台強逐漸脫離郭台銘,開始走獨立之路的原因。

郭台銘不只對郭台強的行事風格有意見,連對郭台強教養小孩也有不同看法。相對於郭台銘二十四小時投入工作,郭台強相當願意花時間,除了參與小孩學校家長 會,還擔任志工。有一次,他甚至花三小時陪小孩排隊看籃球明星打球,還被郭台銘在鴻海股東會上拿出來﹁修理﹂一番,可見兩人不可能再繼續共事。

對於創立鴻海的郭台銘,郭台強可說是敬畏三分,他曾經說過,﹁我不敢跟他比!」為了與兄長的電腦代工業務有所區隔,郭台強不踏進EMS領域,反而是抓住手機崛起的商機,全力朝手機等手持通訊產品的纜線連接器發展,營收從此大躍進。

其實,與哥哥郭台銘比起來,郭台強雖然不像鴻海管理那麼緊,但郭台強刻意區隔正崴與鴻海,他把公司管得更人性化,也極力經營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早期公司布告欄上經常貼著他與員工爬山的照片,他也盡量不插手公司的管理細節,大部分工作都授權給專業經理人。

雖然郭台強性格浪漫、個性溫和,但是管理起員工也是紀律分明,尤其對於業績更是緊抓不放,只是他不會像郭台銘一般嚴詞責備,甚至讓負責的高階主管當眾罰 站。只要開會時業績沒有達成,「他不用罵人,只要平常充滿微笑的臉色變得嚴肅,大家就皮皮剉了(台語)!」一位正崴的主管指出,賞罰分明,不情緒化,是郭 台強與大哥最大的差別。

合作不再

領域重疊,相互競爭在所難免從一家小工廠到正崴集團的形成,郭台強花了近二十年,才走出郭台銘的陰影,甚至是庇護。現在親兄弟明算帳,兩位郭董其實早已分 道揚鑣。早期,鴻海與正崴還有兄弟關係,例如像新力PS2及微軟XBOX這種具有競爭性的單子,鴻海若做了其中一家,就會把另一家的訂單交給正崴,不過, 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復見,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正崴對外積極搶單,也不再宣稱屬於鴻海集團。

以前郭台強謹守手機零組件領域,努力求生存,從一根細小的連接線做到線纜連接器、電池模組、通訊連接器、電源管理模組,複製郭台銘從下游往上游發展的通吃 策略,一支手機竟然可以有那麼多的商機,這是當初郭台銘所想像不到的。隨著正崴不斷壯大,兩兄弟間領域彼此重疊,甚至相互競爭,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由於郭台銘勢力龐大,為了防止一家廠商獨大,「防鴻」大軍早已開始與郭台強接觸,將電腦連接器的訂單分給小郭;甚至傳聞連全球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 (Intel)也為了防止鴻海在CPU插槽上獨大,日前主動派員親赴台灣與正崴接觸,將協助郭台強殺入郭台銘長期霸占的電腦零組件地盤。據了解,為了避免 兄弟正面衝突,郭台強初期將手提電腦的連接器訂單轉給日前入主的鉅航生產,正式殺入一年產值高達新台幣六百億元的市場。

五十七歲的郭台強走出強人的陰影後越來越有自信。過去鴻海、正崴所謂的「泛鴻海集團」,其實早已名存實亡,現在已處於分家狀態,兩兄弟早已多年沒有同台出 現,雙方競爭的態勢相當微妙。例如三年前,郭台強積極爭取與高通合作成立高強光電,切入新世代顯示技術,但是,在合作案確定後,郭台銘還很不高興地跟高通 表示,﹁要談這個案子,為什麼找他而不找我

?﹂

此外,今年四月的台北資訊園區BOT競標案,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正崴結合創見組成一個團隊,與郭台銘直接競標,雖然最後鴻海得標,但也可以看出,兩集團已各走各的路。

雖然從營收規模來看,正崴年收入只有四二二億元,鴻海集團則高達一.四兆元,郭台強的正崴集團不到鴻海的三十分之一;就身價來比較,郭台銘蟬聯台灣首富寶座,身價高達一千四百億元,但是郭台強只有百億元,兄弟相差十四倍;但是比快樂,郭台強就比郭台銘富有許多。

走上分家

郭台強要以自己的方式建帝國嚴格比起來,郭台強的小帝國非常的渺小,但是郭台強並沒有要與郭台銘爭天下的雄心,他認為,郭台銘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沒有他的磨練與支持,不可能有今日的正崴。

一位資深記者說,﹁和郭台銘比起來,郭台強是命很好的人,總是可以玩得很快樂。﹂所以,近年來郭台強出席的場合,逐漸從電子業跨足影視圈,與太太不時出席 時尚派對;劉曉慶來台演出舞台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郭台強還會設宴並為其獻唱︿廟會﹀歌曲助興,這些,都讓追求快樂人生的郭台強,找到更多揮灑的空 間。

兄弟再親,也有分家的時候,郭台銘靠著成吉思汗征戰歐亞大陸的霸氣,建立橫跨全球的帝國,殺敵無數,但也樹立無數的敵人;與人為善、快樂浪漫的郭台強用十三年的時間證明,不用鐵血,也可創立自己的霸業!

郭台強

出生:1953年

現職:正崴精密董事長

中影董事長

經歷:鴻海精密總經理

工商建研會理事長

家庭狀況:與羅玉珍育有一子一女

兄弟車拚

——郭台銘領軍的鴻海vs.郭台強領導的正崴

郭台銘郭台強

鴻海(2317)集團正崴(2392) 1400億元個人身價超過百億元1.42兆元集團營收(2009年)422億元80萬人 員工人數4.9萬人鴻海、富士康、奇美電、鴻準、廣宇、建漢、鴻勝、沛鑫、奇美通訊、賽博數碼…事業版圖 正崴、維熹、崴強、勁永、高強光電、晶實(Studio A)、虹優(彩虹3C資訊廣場)從T恤、牛仔褲到水鑽、愛馬仕郭台強夫人的360度轉變前年中影宣布易手,當時郭台強還強調,資金是來自太太羅玉珍及一群 熱愛文化的朋友,與他本人及正崴集團沒有關係。雖然大家都很清楚,真正主導者其實就是郭台強本人,但也在那一刻,羅玉珍被推上了人生的另一座舞台。

一位長期觀察羅玉珍的朋友說,郭台強接任工商建研會理事長的第一項活動,羅玉珍還是樸素的家庭主婦,當時,頭上綁馬尾、穿著T恤、牛仔褲的郭太太,被請上台拍照時,還相當不好意思。

幾年後的今天,羅玉珍出現的場合,衣服一定全是亮片,高跟鞋會鑲鑽,手裡拿的,永遠是最貴的愛馬仕柏金包。她大方地與記者聊品味,笑稱自己「很喜歡作怪」,讓她成為各種精品時尚派對中,最閃亮的那一位。

從家庭主婦到時尚貴婦,郭台強夫人羅玉珍近幾年大幅轉變,屢屢讓認識她多年的朋友驚呼。早期,羅玉珍出現時,她的稱謂通常是「郭台銘弟媳」;如今,她出席的場合,名牌上會改成「正崴董事長夫人」。顯然不只郭台強要自立門戶,連太太也跟著走自己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8

放下兄弟之爭 七年專注新纖轉型 脫下西裝跑業務 吳東昇自立闖出一片天

2012-2-20  TWM




七年前的兄弟之爭還讓人記憶猶新,但吳東昇放下紛爭,回到集團的發源地|中壢新纖廠,打造他的材料王國;脫下西裝,換上工廠制服,他和員工一起吃了上千個 便當,如今,新纖轉型成功,旗下金雞母友輝股價上看百元大關,回首來時路,點滴心頭。

撰文‧林月然

七年,可以改變多少事?可以讓小樹長成大樹,也可以擱下兄弟紛爭,獨立闖出一片天。至少,新光吳家的么子吳東昇做到了。

近年來鮮少露面的新纖集團董事長吳東昇,去年底在新纖中壢廠盛大舉辦新纖四十一周年廠慶;雖然景氣還未回春,但是吳東昇卻在廠慶上大聲喊出要在六年內砸下 二四○億元的投資計畫,展現出自信與霸氣。退守新纖七年的時間,吳東昇擘畫的材料王國雛形隱然浮現。

說是「退守」,並不為過。時間回到二○○四年七月,吳東昇一手創立的台証證遭到吳東亮主導的母公司台新金控撤換董事,在無預警的情況之下,一口氣掃盡吳東 昇在台証證的人馬,引爆兄弟兩人之間的衝突。隨後又發生了新纖董座鬧雙包事件,兄弟分家的爭議燃燒至沸點。一直到十一月母親吳桂蘭出面協調,才一舉拍板敲 定了四兄弟各自的事業版圖。

七年前

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從此,老大吳東進經營新光金控、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醫院。老二吳東賢經營新光紡織、新光產險。老三吳東亮經營台新金控、台証綜合證券、台新票券, 而老么吳東昇只分到新光合纖,一家老牌化纖公司,與手握千億元資產的金控公司相比,被外界視為是「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吳東昇是家裡最會念書的兒子,從建中、台大法律系,然後出國念書拿到哈佛企管碩士,以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吳東昇一直是最得父母吳火獅、吳桂蘭疼愛的小 孩。也因為身為老么,最沒有包袱,所以性格浪漫、懷抱理想主義。

從美國回台之後,吳東昇創立了允晨出版社,後來因為家族和前總統李登輝深厚的情誼,又認同他的理念,還踏入政壇,當過國民黨、台聯不分區立委,至今仍然是 台聯的大金主之一。

從未接觸過製造業,外界都對吳東昇能否扛起新纖這個老招牌存有疑問。但新點子特別多,想到就做、敢拚敢衝,這樣的個性,卻意外地為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新 纖,注入了光電材料的新血;努力七年後,老瓶裝新酒的新纖因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原本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吳東昇坦言,家裡以製造業起家,小時候看工廠作業覺得很辛苦,所以曾經抱著不要 去碰製造的想法。

「放倉庫的布萬一泡了水,拖都拖不動,擺久了更是沒有價值。」但當時的吳東昇只剩下新纖這個舞台,他轉念一想,沒有退路,面對這關鍵的一戰必須抱著必勝的 決心。因此,頂著哈佛法學博士光環的他,脫下西裝、穿上工廠制服,整天泡在新纖工廠裡,和員工一起吃便當開會,一切從頭學起,一周五天都是在中壢工廠和台 北財務處兩頭跑,還親自到迪化街跑業務!

當時的產業環境已經慢慢改變,聚酯產業歷經了一波將近十年的空頭,同時受到中國產銷次序混亂的衝擊,幾乎連續都是在損益兩平的邊緣。

求新求變的吳東昇毅然決然地在內部推動變革,發表「新纖二十一計畫」,進行組織再造、加強授權、實施變動成本管理會計制度、落實營業AO個人績效、修改績 效獎金辦法,及推動順流專案改善。其中一項關鍵就是產品大變革,本業方面轉型切入獲利率較高的工程塑膠,另一方面,也是如今轉型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成立 了新事業群跨入陌生的光電材料領域。

七年後

擦亮老招牌 材料王國成形新纖總經理何賢忠分析,在金融領域浸淫多年,吳東昇很講究數字,財報盯得很緊,如果沒有跟上業績,他馬上抓起電話就問「出了什麼問題?」當時 受到中國低價競爭,傳統的衣著用纖維已是一片紅海,廠商經營都很困難,不過工業用市場仍有利可圖。新纖內部說道,吳東昇「很敢衝」,對於賠錢的生意是快刀 斬亂麻,說不做就不做,降低聚酯原絲及加工絲產能,轉而找上電子業、汽車業,擴大供應包裝材料、工程塑膠等產品給鴻海、勝華、台達電等廠。

這一轉變,讓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新纖注入活水;○九年新纖本業開始獲利,一○年每股盈餘達到一‧二一元,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也有○‧七 二元。吳東昇接掌之初,營運陷入低潮的新纖,市值曾經只有七十五億元,如今新纖市值超越一八○億元,翻了二‧五倍,顯示吳東昇的營運成績獲得了市場的認 同。

走過谷底

所有事業體全部賺錢

除了本業開始獲利,旗下光電材料轉投資事業更是不斷孵化出小金雞。新纖前總經理柯耀宗深受吳東昇的倚重,也是負責新纖光電事業的靈魂人物。柯耀宗在杜邦服 務三十多年,轉換跑道到新纖服務,發現新纖事業體過度集中在化纖產業,而且既有的產品不具未來成長性,必須轉型另尋新出路,在吳東昇力挺之下,一手規畫投 入光電事業。

當時正逢台灣面板產業起飛,柯耀宗嗅到了機會,多年來在化纖領域累積的薄膜、Coating(塗層)技術,正好可以藉此跨入光學級材料領域。當時工研院正 好推動面板設備、材料本土化,新纖也找來了工研院的團隊,以自有技術開發出光學膜。

回憶進軍光電材料業之初,吳東昇忍不住感嘆,當初看到面板產業這麼大,想說只要做出來,鍍膜就像印鈔票一樣。

實際做了才知道,光電上游材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材料昂貴而且又是連續製程,一旦有瑕疵,整個都報廢了,「燒錢的速度還趕不上出貨的速度!」已經上市的友 輝初期也繳了不少學費,四年裡就燒掉一個資本額,讓先前獲利不佳的新纖更是雪上加霜。

柯耀宗透露,當時很辛苦,除了有內部營運的問題,連續虧損更是讓公司面對來自股東的壓力,當時甚至有董事在董事會上,拿著滿江紅的財報質疑投資是否還要繼 續?

不過吳東昇的理想性格讓他敢於逐夢,看績效更看未來,面對內外的質疑一肩扛起,堅持走對的路。

友輝率先成為光電事業群第一家甩開虧損的公司,○九年正式量產出貨,當年就賺進一個資本額,成為第一隻新纖投資光電事業的金雞。友輝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 六‧八八元,全年獲利上看八元,在面板零組件廠一片虧損聲中,友輝的獲利表現格外亮眼,近期股價表現更是嚇人,一路衝上九十元,甚至上看百元俱樂部。

求新求變

綠繪產品發揮新創意

而且光電新事業的比重持續擴大,緊接著達輝、新輝都將陸續推動上市櫃。吳東昇分析:「你看我們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都在跑,跑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鈔票,賺錢 是很踏實的。」全力衝刺製造業的同時,吳東昇並沒有放下他最喜愛的金融業,○八年底登錄興櫃的大台北銀行,很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轉上櫃,二十多個據點全在 大台北的台北銀,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信合社改制上櫃的銀行;此外,雖然只有一個據點的新光證券,專攻網路下單,業務量已經跨過損益兩平點。

換句話說,儘管景氣低迷,但如無意外,今年吳東昇旗下所有事業體將全數獲利。

經過七年的淬鍊,經歷過分家,年輕時的稜角已經慢慢磨平,吳東昇學會沉潛,但不變的仍舊是他求新求變、勇於嘗試的個性。

新纖中壢廠,是當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發跡的起源地,踏入這個傳統工廠的大門,兩旁盡是綠意盎然的簡單盆栽,這是新纖近年利用自家聚酯料源新創各式花卉、花 器魚缸的「綠繪產品」,並打出「iEcoFun」品牌,發揮創意產值。退守新纖的吳東昇,在製造業卻意外地開創一片新天地,重新擦亮了新光集團的招牌。

吳東昇

出生:1953年

現職:新纖、新光開發、大台北銀行董事長經歷:1986年設立台証證券 1993年從政,曾任國大代表、立委 2004年退出政壇,接手新纖重回家族事業學歷:台大法律係、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企管碩士家庭:妻子何幸樺,育有2子景氣低迷,吳東昇旗下版圖全數獲利 單位:新台幣業別公司資本額(億元)股價(元,2/13)市值(億元)化纖新 纖182.8210.05183.73 光電材料友 輝 4.8493.6045.30 新 輝8.88(預計2年內掛牌)達 輝33.30(預計2年內掛牌)新 科12.54 (預計今年上興櫃)金融大台北銀行23.1010.7024.72 新光證券13.70(暫無上市計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

宜家遭模仿挑戰 部分代工廠自立門戶建家居連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0/0NNDIwXzUyNTU0NA.html

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宜家壓榨代工廠」事件,又有了新動向——已經與宜家斷絕了合作關係的數家代工廠「自立門戶」,與多方投資人聯合投資開辦了嘉宜美家居連鎖商超。嘉宜美的第一家分店已於9月16日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對外營業。

昨日(9月19日),嘉宜美投資創辦者之一的曹躍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近期外界的一些說法:「今後一定時間內,嘉宜美將學習宜家模式,並籌劃未來3年在全國範圍內擴張至200家店。」

他稱,從長期來看,嘉宜美將通過差別化、本土化的方式與宜家家居競爭。無論在銷售價格和銷售渠道上,嘉宜美都會比宜家更有優勢。目前已有不少宜家代工廠轉投嘉宜美。

嘉宜美執行董事李俊明則向記者透露,在發展初期,嘉宜美將先避開宜家,在宜家並未涉及的城市內迅速佈局。

至於後期是否會進軍宜家目前已經進駐的城市,還要看前期的「造化」。

部分代工廠「投靠」嘉宜美

不少宜家前代工廠參與投資、供貨的嘉宜美品牌開張,迅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據《華夏時報》報導,由云南省嘉宜美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第一家嘉宜美家居連鎖商超已經裝修一新,藍色的基調、商場內的產品擺設以及部分已經上架的家居產品,與宜家商場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李俊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創立嘉宜美品牌的投資人有不少是宜家之前的代工廠,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投資人由國內家居零售商、製造供應商、商業地產開發商等三方力量組成。

事實上,與投資人相比,嘉宜美的供貨商與宜家的關聯更為密切。「嘉宜美的供貨商跟我們一樣,都是宜家的前代工廠。」曹躍偉告訴記者,「目前有十幾家宜家前代工廠為嘉宜美供貨。」

這正是創立嘉宜美的初衷之一,李俊明坦言,在宜家苛扣代工廠利潤之後,各家代工廠都需要「活路」。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表示,我國家具賣場普遍偏向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空間大,是宜家能夠立足的重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則進一步指出,宜家在歐洲以低廉價格迅速佔領市場。然而在中國,宜家不僅失去了價格優勢,而且產品質量屢遭詬病。在此形勢下,宜家卻依舊擁有不小的市場,原因就在於宜家對產品有統一的設計標準,符合一部分消費者的需要。

對此,李俊明稱,創立嘉宜美的另一個原因正是由於看到了目前家具行業的現狀是「兩頭大中間小」,即需求、製造數量龐大,但品牌渠道商則很稀缺。這是宜家能夠在中國成功的原因,也是目前整個行業存在的商機。

李俊明表示,在發展之初,嘉宜美將學習宜家的經營模式和產品線組合。「今後我們的產品設計也是走簡約和時尚的路線,並把握統一的設計風格。我們有專門的設計部門,並和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所在。」他稱,由於宜家在中國的擴張速度較慢,他們將先通過迅速擴張的模式在宜家尚未佈局的城市開業,從而搶佔市場份額。然後針對不同客戶,推出產品的個性化設計服務。

「宜家北歐式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本土,我們將推出比宜家更適合中國人的產品。」曹躍偉說。

不僅如此,嘉宜美還在銷售渠道上給宜家施加了壓力。由於之前都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因此,嘉宜美與供貨商的關係非常密切。「將來,還會有更多宜家目前的代工廠轉投到我們這裡來。」曹躍偉信心十足地表示。

但對於代工廠的具體名稱、「投靠」嘉宜美的代工廠數量,曹躍偉則表示不便透露:「因為部分代工廠仍在為宜家提供產品。」但曹躍偉說,相比「老東家」宜家,嘉宜美將對旗下代工廠採用更高的收購價,但產品的售價將會更低。

宜家聲稱做好競爭準備

對宜家模式知根知底的代工廠創立了「新版宜家」,是否會對宜家的市場份額和供貨渠道造成衝擊?

對此,宜家方面稱做好了競爭的準備。但當記者問起具體的應對措施,宜家方面僅表示將繼續堅持在華的採購模式,拒絕評論個別商家的策略。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嘉宜美的開業對宜家的經營和市場份額造成影響和衝擊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嘉宜美與宜家進行同質化競爭,它們的產品類似、目標市場相同;同時,嘉宜美在價格和渠道方面佔有優勢,這會對宜家的銷售和採購造成一定壓力;另外,作為本土企業,嘉宜美對中國市場更加瞭解。

前不久,商務部和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聯合發佈了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該指數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累計為5539.3億元,同比下降7.66%。小品牌撤場嚴重、出租率下降、招商遇困成為目前家居業的普遍現象。日前,就連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也宣佈關閉在華所有門店。

家居業寒潮愈演愈烈,不少家居建材賣場面臨窘境,同時面臨家居行業巨頭宜家的競爭,這不禁讓人對嘉宜美品牌的前景產生了質疑。對此,李俊明表示,家居業遭遇寒流,主要原因在於行業的利潤分配不均,銷售商往往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剝奪了代工廠的正常利潤,並侵害了消費者利益。他坦言,目前大部分家居賣場都在「打折」,但打折並不是讓利的表現,而是說明銷售商的利潤太高。

從長期來看,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是擴大銷售業績,而是讓消費者認為整個行業定價不透明。

此外,銷售商過度擴大利潤,還壓榨了代工廠的合理利潤。行業需要合理分配利潤,讓上游代工廠能夠長期運營,也讓消費者能夠對整個行業產生信任感,這樣才能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李俊明補充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47

神秘張志熔:自立門戶的富二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19/1NNDA2XzU0MzQ1Ng.html

「神秘」的張志熔 自立門戶的富二代,低調又長袖善舞的巨富,張志熔因涉嫌內幕交易案成為焦點

高中時從不違反紀律的張志熔,近來卻數次成為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破壞者。

7月27日,張志熔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稱通過內幕消息獲利逾700萬美元;隨後的8月20日,其實際控制下的熔盛重工宣佈中止對全柴的要約收購,有望成為中國A股市場首例要約收購違約案。

事實上,在上述事件發生之前,位列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30位的張志熔及其發跡經歷,鮮見於報端。由此他被外界稱為「神秘富豪」。

嚴父教導下自食其力的「富二代」,在權貴中長袖善舞的巨富,低調不願多露面的大企業家,接連破壞資本市場規則的投機者……這些多變的形象構成了一個讓人無法看清的、「神秘」的張志熔。

1 雖然住進了大房子,張德璜對唯一的兒子張志熔家教仍無懈怠,每年暑假都會讓兒子到工地上幹活。

少年張志熔 在父親的工地上流汗

南通如皋市林梓鎮最繁華的地段,幾乎是張志熔家族一家打造而來。

老家的豪宅

張志熔的老宅,原本是一座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三層青色樓房。春節前後,另一棟樓房,按其標準被克隆而出。長約30米的廊亭,串聯起老宅與院北高約10層的金頂歐式高樓。

張家對老宅的修繕,始於春節前後,至今仍在繼續。厚重高大的鐵門外,是一灣雕花石柱圍起的魚塘。鄉鄰說,不少人把張家氣派的房子喊作「張公館」。

以「張公館」為中心,北面是菜市場和龍源賓館,東鄰是林梓鎮檔次最高的龍正大酒店,南面則是張志熔家族捐款2200萬新建的陽光初中。而據說高18層的陽光小區,已在西面動工。

龍源賓館和龍正酒店的工作人員證實,這兩處產業均屬於張志熔家族。

陽光初中和陽光小區的名稱則源於張志熔旗下核心公司上海陽光集團。

父親張德璜發跡

這個林梓鎮乃至南通市最富綽的家族,在40年前張志熔年幼時,也曾「日子比較困難」。不過隨著其父的努力,張志熔的少年時代生活開始變得優越。

《林梓鎮志》記載,張志熔的父親張德璜,瓦工出身,在1970年加入林梓公社組織的建築服務組,為知青和村民建房。

「張德璜的手藝算不上出眾,不過他很擅長打理各種關係。」一位追隨張德璜多年的瓦工說。

1983年,張德璜被提拔為林梓鄉建築站副站長,隨後被調至上海奉賢,承建奉賢市政所的住宅樓等工程。

嚴父的家教

4年後,18歲的張志熔轉學至奉賢中學讀高一。班主任鄧妙娟對這個「內斂低調」的學生的評價是,「高中三年裡,從來沒有遲到早退和違反過其他紀律。」

根據鄧妙娟的描述,高中時張志熔初露不凡的交際能力,「知道我家外牆漏水後,他就讓父親派了2個小工過來泥牆。」

有高中同學回憶說,喜好運動的張志熔邀請了班上的男同學去家裡觀看漢城奧運會和意大利世界盃,還會很「闊氣」地給同學們的體育用品買單。

鄧妙娟說,相比班裡半數出自公務員家庭的學生,已經住進大房子的張志熔,算得上家境優越。她去張家做過幾次家訪發現,張德璜對唯一的兒子張志熔家教「一點也不懈怠」。

比如,每年暑假張志熔會按照張德璜的要求到奉賢的工地上「接受鍛鍊」。一位與張志熔同齡的林梓籍建築工人曾目睹過他在工地上的生活:「張志熔與正常工人一樣早晨4點半起床,頂著七八月的太陽幹活,直到天黑收工」,「他主要是做些遞水泥桶、推小車之類的小工活」。

「他挺勤快,也不偷懶。不過,他有時候也會喊累,說些『還是讀書好』之類的話。」

2 張志熔開發的樓盤,均由其父張德璜的公司承建,但兩家賬目分明。同時,張志熔對父親公司的施工要求很高。

地產起家 賬目分明的父與子

據熔盛重工執行董事鄧輝(微博)介紹,張志熔曾提起大學中的經商經歷,「通過開辦做貿易的小公司,在大學裡就開上了桑塔納。」

自立門戶的艱苦

大學畢業後,張志熔正式創業。恆盛地產的高管信息中披露,張志熔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曾從事過建築材料貿易。

「提起那段經歷,他就連說『苦得很』。」鄧輝說。

據鄧輝描述,創業初期,張德璜要求張志熔「自立門戶」,「同時不讓管理下的建築隊採購和租用張志熔的建材」。《林梓鎮志》記載,此時張德璜已被任命為林梓建築站站長,指揮著1500多名工人。

「為了獲取差價,張志熔有時跑到原產地去採購建材,比如去四川買毛竹、河南買玻璃。」鄧輝講述說,搬運玻璃時,「他就在一邊盯著,唯恐工人不小心磕碎了。」

低潮時進入地產業

1994年,張志熔在上海成立弘耘置業,進軍房地產。當時,受宏觀調控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漸入衰退,商品房大量積壓。

張志熔解釋說,「漲潮時趕海難有收穫,退潮時哪怕在海灘閒遊信步,也能撿到美麗的貝殼。」

上海徐匯濱江地塊的尚海灣項目,是張志熔逆向商業思維的「代表作」。該項目土地面積7.4平方公里,住宅建築面積48.6萬平米,緊鄰黃浦江及世博會場館。

2008年之前,少有人看好徐匯濱江的前景。曾在尚海灣項目部任職的朱洛明(化名)稱,早在2003年前後,張志熔低價吃進了該地塊。

隨後,在系列政策及世博會的帶動下,徐匯濱江房價飛漲。2010年時,尚海灣的最高單價已達8萬元/平米,相比2002年徐匯區的最高房價漲16倍。現在,它仍是張志熔旗下地產公司的重要利潤源。

尚海灣及陽光綠園、恆盛豪庭等張志熔所開發的大多數樓盤,均由地通建設承建。該公司為張德璜1995年在上海奉賢成立。資料顯示,張德璜及其妻張翠蘭分別持股95.2%和4.8%。

「兩家公平核算、賬目分明、各賺各的錢。」《林梓鎮志》中記載。

朱洛明回憶說,張志熔與張德璜的合作比較「有趣」,如「張志熔對他父親公司的施工要求很高」,「張德璜通過承建兒子項目賺取的利潤並不高」等。

1997年,弘耘置業與地通建設等聯體成立上海陽光集團(投資)公司。張德璜任董事長,張志熔為總裁。後來,陽光集團下的地產部分更名恆盛地產,並於2009年赴港IPO。

《2012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中,恆盛地產排名56。

3 在地產市場正紅火之時,有著「發展重工業的情懷」的張志熔突然決定去造船。外高橋造船廠黨委書記陳強的加盟,為他帶來了32.37億美元的合約。

涉足造船 與造船強人的邂逅

除地產外,張志熔的另一塊重要版圖是造船業。

曾考慮過鋼鐵業

2003年,他在南通市如皋港投資成立了熔盛重工,並在日後將其發展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造船廠。

朱洛明說,2003年時,陽光集團召開過一次有40餘位高管參加的閉門會議,主議題是「討論控制工程成本的問題」。會議結束後諸多高管在肯德基(微博)(微博)吃晚飯時,張志熔向他們主動透露了進軍造船業的想法。

「當時房地產市場正紅火,可以說把資金投到任何一個項目都至少會有300%以上的利潤,國內重工業卻不是很景氣。」朱洛明稱,許多高管都對張志熔的想法感到詫異。

對此,張志熔對一干高管解釋說,他有「發展重工業的情懷」。

據鄧輝回憶,其入職熔盛重工前,在香港一家咖啡館接受張志熔面試時,張志熔亦向其勾畫出一幅發展重工業的宏大願景。

鄧輝說,張志熔此前曾考慮過鋼鐵行業,但「鋼鐵產能已經過剩,造船有著不錯的發展潛力」。

國企高管帶來巨額合同

「按最早期的打算,投入造船的資金是80個億。」朱洛明稱,張志熔起先「只是想生產些民用船舶,沒有考慮到做大型油輪的層面」,「後期做到那麼大體量,應該是遇到陳強等一批強人的原因。」

張志熔與時任國企外高橋造船廠黨委書記的陳強結識於上海青年聯合會。後來陳強赴熔盛重工任總裁時,帶來了49艘船舶製造合約,總值32.37億美元。鄧輝入職熔盛重工也是受同門師弟陳強之邀。

2004年「鐵本事件」發生後,張志熔的信心一度出現動搖。《十月》雜誌關於陳強的報告文學《船夢》中寫道,經過與時任如皋市委書記陳惠娟的溝通,張志熔最終「下定決心」,並「動員妻子將自己的私房錢7億多元全部拿出來」。

結緣中海油

熔盛重工做大後,與中海油之間產生了密切聯繫。2007年,熔盛重工與中海油簽訂首份海洋工程合同。張志熔曾在今年5月時透露,此單業務價值人民幣32億元,「並給集團貢獻超過10億元的毛利」。

2010年2月,時任中海油總經理的傅成玉來到熔盛重工考察,張志熔接待。傅成玉當時表態,希望雙方能夠建立保持溝通聯繫的渠道和機制。

2010年,熔盛重工又與中海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後熔盛重工赴港上市時,中海油作為四名基礎投資者之一,以發售價認購了4000萬美元的股份。

4 在員工與媒體面前,張志熔顯得十分低調。在人脈經營方面,張志熔又顯得「天生擅長」。多方的消息均顯示,張志熔政商人脈深厚。

人脈深耕 在低調中長袖善舞

「張志熔不會輕易插手公司的日常管理。」朱洛明說,他信奉「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治理理念,一旦委任高管,就會予以信任。

很少出現在公司

目前恆盛地產行政總裁是曾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任職近10年的程立雄,而掌舵熔盛重工的則是曾任外高橋造船廠黨委書記的陳強。

多位熔盛重工的普通工人都表示,在工作的幾年間,很少有機會見到張志熔。熔盛重工的一位公關負責人士表示,張志熔很少出現在公司,員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會上才能看到他,「他只是上台說幾句鼓勵的話」。

張志熔與媒體也保持著距離。據鄧輝介紹,一次捐款善舉後,張志熔拒絕了一家上門幾次的記者的採訪要求,「如果不是兩家公司上市的需要,他公開露面的次數會更少」。

不過,今年5月,造船業低迷之時,熔盛重工專程邀請過香港媒體前往如皋的船廠採訪。除向香港媒體展現了公司未來美好前景外,張志熔更是主動透露,熔盛重工將在新加坡建設海洋工程總部,公司向海油工程的轉型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獲地方政府高額補貼

張志熔在國內的亮相,見諸報端的多是其拜會地方政府。

如皋港管委會副主任宗衛東說,今年他見過張志熔3次,其中有2次是在如皋市政府舉辦的活動上。

原如皋市委書記陳惠娟,同張志熔和陳強一道,被業內稱為「熔盛三劍客」。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恆盛地產獲得地方政府補貼獎勵6.6億元,熔盛重工獲得來自如皋市8.3億元的政府退稅和補貼;而後的2011年,熔盛重工獲得的補貼擴大到12.5億元。

天生擅長交際

「他天生擅長交際。」朱洛明說,張志熔一些看似自然的話語和舉動,會一下拉近與別人的關係。根據多位受訪者的描述,張志熔與人見面時,往往會主動迎上去,不待對方伸手之際,便雙手緊緊地握住別人的手。

多方的消息均顯示,張志熔政商人脈深厚。《財經》報導稱,2004年至2005年間,陽光集團與上海商人周小弟就「懿德居住區項目」達成和解,並拿回5億多元,與香港著名商人徐展堂在其間的活動有直接關係。

據《理財週報》報導,原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行長、現民生銀行零售部總經理艾民與張志熔相交甚好。2011年,張志熔與張德璜實際控制下的江蘇熔盛投資,斥資22.85億元,拿下民生銀行增發後1.59%的股權。

《林梓鎮志》記載,張德璜「在廣納人才方面獨樹一幟,注意重用已退役的黨政幹部」。文中引述張德璜的話說,「這些人組織能力強,交際能力強,政治素質好,方向把握準」。據悉,如皋前市委書記郁政,目前任熔盛機械董事長。

5 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操縱內幕交易」,以及A股市場上首次出現的「悔婚」事件,讓外界對張志熔產生了諸多不解。

玩轉資本 不守規矩的股神

張志熔在股市上較為活躍。

「並不高明的股神」

據報導,他在英屬維京群島和開曼群島註冊了數十家離岸公司,其中有家公司還有十幾個工作人員專門打理張志熔股票方面的投資。

港交所的資料顯示,張志熔曾通過上述離岸公司頻繁增持、減持、再增持過恆盛地產股票。在2010年8月至2011年間,張志熔共斥資4.53億元增持恆盛3.3%股份,淨增持量接近2億股股票。

但張志熔卻在此間慘遭套牢。為此,《南方週末》的報導中將他稱為「並不高明的『股神』」。

令人不解的內幕交易

2012年7月,在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的交易中,張志熔名下的香港Well Advantage公司通過買賣尼克森股票83萬股,浮盈逾700萬美元。因此張志熔被美國證監會指為「操縱內幕交易」。

熔盛重工一位內部人士對張志熔捲入此案感到「蹊蹺」。他認為,張志熔投資圈人脈甚廣,「完全沒有必要親自上陣」,「退一步講,如果他有心投機,怎麼能用一個長時間沒買賣過尼克森股票的賬戶?」

另一位熔盛重工的高層則稱,憑他對張志熔的瞭解,張「絕非看重蠅頭小利之人」。

目前,外界對張志熔涉嫌操縱內幕交易的主要猜測方向,集中於熔盛重工緊繃的資金鏈。7月底,熔盛重工發佈盈利預警稱,由於船隻訂單和價格均大幅下降,公司上半年純利將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

據熔盛重工一工人介紹,今年以來,熔盛重工裁員力度頗大,工人數量已從幾年前最高時的5萬餘人減至目前的2萬多人;同時,普通工人月薪也從效益最好時的接近6000元降至目前的不足3000元。

數據顯示,熔盛重工負債總額已高達354.8億,熔盛重工對外、對內擔保額合計30.2億元,此外還有127億元的退款擔保和訴訟。而其資產負債比率在2011年末已高達74%,並仍在攀升。同時,恆盛地產還面臨30億元的償債壓力。

內幕交易洩密源成疑

除資金鏈壓力的猜測外,香港市場上有另一種看法。有分析認為張志熔與中海油關係密切,不排除是中海油內部人士想通過此交易獲利,而請張志熔代勞。

國內一位國有石油公司的高管對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中海油收購尼克森這樣大的交易知情者非常少,僅限於董事會高層以及 少數開展先期工作的員工。為了防止內幕交易,一般公司內部都有防止內幕交易制度。知情者以及其家屬都會予以備案,且相關賬戶都會被監控。

「不過這也難以起到真正的保障。如果有人真的想從中獲利,通過別的海外賬戶進行交易是一種選擇。」這位高管人士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8月20日,全柴動力發佈公告稱,熔盛重工以歐債危機造成市場變化為由,決意撤回對全柴動力的收購要約。

一旦熔盛重工「悔婚」成行,將有望成為中國A股市場首例要約收購違約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4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自立門戶,對沖基金迎來吸金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50

        對沖基金的世界永遠不乏希望。      研究公司HFR數據顯示,2013年股票型對沖基金扣除費用後的平均回報率為14%,而同期基準股票指數包括分紅在內的漲幅卻高達32%。盡管連續5年跑輸標普500指數,基金行業卻頗有中興之意。2014年將有多家由此前知名基金經理掌舵的新基金粉墨登場,規模少則5億美元,多則高達到20億美元。其中就有Baupost的Herb Wagner, Highfields的Matthew Sidman 和Viking的Jim Parsons。      在能持續獲得超平均收益率的基金少之又少,而其中包括Appaloosa和Viking在內的翹楚對沖基金又不再接受新的投資者或者不需要更多投資資金的情況下, 投資者認為那些看起來前途光明的新基金將有超強的吸金能力。美銀美林新興市場經理項目負責人Omeed Malik 向《華爾街日報》表達了其看法:“對於那些追蹤這些明星基金經理長達數年的投資者來說,新基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機會”,       新基金無疑會面臨殘酷的市場考驗:HFR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包括知名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基金達816個,其中的608個已經被清算了。不過,在美股延續了五年的漲勢之後,一些投資者正在考慮將資金投在那些旨在能從各種市場環境中全身而退的基金上。國際市場波濤洶湧的一月,相較於美股市場的頹勢,對沖基金曬出了他們18個月多以來的最好成績。對於搖擺不定的投資者情緒,押註了135億美元客戶資金在對沖基金身上的Mesirow公司總裁Tom Macina認為,這對對沖基金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華爾街日報總結了部分明星基金經理資歷門戶的情況      Parsons曾是Viking頂級的基金經理。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1號,他在紐約推出了規模約5億美元的Junto基金。 Junto每個季度只允許投資者贖回八分之一的投資款,對於一只股票型對沖基金來說,該條款實屬苛刻。      資產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Ziff Brothers前基金經理Yen Liow也為他新設立的國際股票投資型對沖基金Aravt Global募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而Ziff Brothers旗下的對沖基金卻正在清算。據熟悉Aravt Global基金的人士透露,該基金將於本月開始在紐約市場交易。      在2012年離開Baupost之前,Wagner一直是該基金的聯席管理人。現在他自己創設的基金已經成為2014年發行的規模最大的基金之一。知情人士透露,他設立於波士頓、規模達20億美元的Finepoint基金將於5月發行,Wagner本人也認購了一大部分份額。該基金將投資於被認為是低估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故投資者的資金將被鎖定長達數年。     積極的企業融資環境還吸引了曾擔任所管理達3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Brahman的董事總經理Paritosh Gupta。本月他將推出他自己的、專註於投資那些會被合並、收購以及可以引導管理層變革的公司的基金。      Gupta對《華爾街日報》說,“這是一次信仰上的大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現年35歲的他,在今年1月份設立了股票型對沖基金Adi, 其中有1到1.2億美元的投資來自於芝加哥的Aurora。. 而他妻子Nehal Chopra 也在2009年用老虎基金所投的錢成立了規模達5.6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 Tiger Ratan。     “不管結果如何,這都將是我最後一份工作”,Gupta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2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自立門戶,對沖基金迎來吸金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50

        對沖基金的世界永遠不乏希望。      研究公司HFR數據顯示,2013年股票型對沖基金扣除費用後的平均回報率為14%,而同期基準股票指數包括分紅在內的漲幅卻高達32%。盡管連續5年跑輸標普500指數,基金行業卻頗有中興之意。2014年將有多家由此前知名基金經理掌舵的新基金粉墨登場,規模少則5億美元,多則高達到20億美元。其中就有Baupost的Herb Wagner, Highfields的Matthew Sidman 和Viking的Jim Parsons。      在能持續獲得超平均收益率的基金少之又少,而其中包括Appaloosa和Viking在內的翹楚對沖基金又不再接受新的投資者或者不需要更多投資資金的情況下, 投資者認為那些看起來前途光明的新基金將有超強的吸金能力。美銀美林新興市場經理項目負責人Omeed Malik 向《華爾街日報》表達了其看法:“對於那些追蹤這些明星基金經理長達數年的投資者來說,新基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機會”,       新基金無疑會面臨殘酷的市場考驗:HFR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包括知名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基金達816個,其中的608個已經被清算了。不過,在美股延續了五年的漲勢之後,一些投資者正在考慮將資金投在那些旨在能從各種市場環境中全身而退的基金上。國際市場波濤洶湧的一月,相較於美股市場的頹勢,對沖基金曬出了他們18個月多以來的最好成績。對於搖擺不定的投資者情緒,押註了135億美元客戶資金在對沖基金身上的Mesirow公司總裁Tom Macina認為,這對對沖基金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華爾街日報總結了部分明星基金經理資歷門戶的情況      Parsons曾是Viking頂級的基金經理。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1號,他在紐約推出了規模約5億美元的Junto基金。 Junto每個季度只允許投資者贖回八分之一的投資款,對於一只股票型對沖基金來說,該條款實屬苛刻。      資產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Ziff Brothers前基金經理Yen Liow也為他新設立的國際股票投資型對沖基金Aravt Global募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而Ziff Brothers旗下的對沖基金卻正在清算。據熟悉Aravt Global基金的人士透露,該基金將於本月開始在紐約市場交易。      在2012年離開Baupost之前,Wagner一直是該基金的聯席管理人。現在他自己創設的基金已經成為2014年發行的規模最大的基金之一。知情人士透露,他設立於波士頓、規模達20億美元的Finepoint基金將於5月發行,Wagner本人也認購了一大部分份額。該基金將投資於被認為是低估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故投資者的資金將被鎖定長達數年。     積極的企業融資環境還吸引了曾擔任所管理達3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Brahman的董事總經理Paritosh Gupta。本月他將推出他自己的、專註於投資那些會被合並、收購以及可以引導管理層變革的公司的基金。      Gupta對《華爾街日報》說,“這是一次信仰上的大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現年35歲的他,在今年1月份設立了股票型對沖基金Adi, 其中有1到1.2億美元的投資來自於芝加哥的Aurora。. 而他妻子Nehal Chopra 也在2009年用老虎基金所投的錢成立了規模達5.6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 Tiger Ratan。     “不管結果如何,這都將是我最後一份工作”,Gupta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3

新能源汽車5年“斷奶” 企業能否自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153.html

新能源汽車5年“斷奶” 企業能否自立?

第一財經日報 楊海艷 2015-03-18 06:00:00

2014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過300%。然而,2015年前兩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同比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相比去年的盛況,卻顯得後繼乏力。

2014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過300%。然而,2015年前兩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同比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相比去年的盛況,卻顯得後繼乏力。數據顯示,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6190和6045輛,但2014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6677輛和1.4萬輛。

對此,有觀點認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緣於2月春節因素影響,而另一方面則緣於年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較2013年降低10%)造成的“寅吃卯糧”、對市場的透支所致。

“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夠靠補貼長期維持,如果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補貼之後,還沒有湧現出幾個拔尖的企業,那說明這條路就是行不通的。”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曾公開對媒體表示。

在基礎設施配套並不完善、產品性能以及成本尚未能達到消費預期的大背景下,以政策扶持拉動市場是世界所有國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時都在經歷的路徑,但一個市場的成熟顯然不能僅靠政策以及補貼。近期,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現行的退坡機制外,國家或將在2020年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那麽,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現有的新能源生產企業能否盡快做大規模,以實現有效的成本分攤,最終在2020年脫離政策的扶持而單飛呢?

5年內成本能降多少?

這是一個也許讓所有行業人士都無法精確回答的問題。雖然從單車上看,新能源汽車居高不下的成本更多源於其搭載的動力電池。在此之前,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般混合動力汽車,電池成本能在整車成本中占據30%左右的比例,而純電動最高可占一半。換句話說,如果電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那麽整車成本也將逐年下降。也正因如此,在此之前,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就提出,力爭在2015年將鋰電池平均成本降至3萬日元/千瓦時,2020年前後降至2萬日元/千瓦時,2030年前後降至1萬日元/千瓦時。

而在我國,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動力電池的價格也已經有所下降,不過整車價格並未獲得如此大幅度的同比下降。這是為上述新能源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本上還是在於規模未能有效分攤成本。為研發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國內主流生產企業都曾投入了巨額資金,以上汽為例,在“十二五”期間,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上百億,而近期,長安汽車也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180億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除此之外,要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人力成本以及設備成本都將會增加。動輒數十億以及上百億的投入,顯然不是幾千輛銷量可以有效分攤的。

因此,在他看來,5年內新能源汽車成本究竟能降多少,取決於整體的市場規模能達到什麽樣的水平。“不說上百萬,如果到那時能達到我們最初設定的2015年50萬輛的產銷目標,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能會降至目前的一半。”這位人士估計道。

為何規模難以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國家相關部門並沒有少下功夫。中央和地方雙重補貼最高可達10萬元以上,包括優先路權、免費停車以及免費牌照在內的政策也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和實施之中,那為何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一直難以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是業界認為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不過,除此之外,其他多重原因也不容忽視。“在此之前,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如現在那麽大,而主流生產企業也沒有太大的投入和研發熱情。”一位自主品牌的負責人蘇南(化名)認為,在他看來,對廣大的合資品牌來說,其已經在傳統市場上占據了相對穩固的份額,從市場層面來看很難有動力去做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因此對這一市場一直存有“觀望”態度。而自主品牌此前正遭遇市場寒流自顧不暇,加之政策一直不太明朗,所以也不敢貿然大規模投入。

“政策的不明朗和不持續確實是此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車分析師張誌勇認為。蘇州金龍汽車王越(化名)此前曾對記者表示,在客車領域,國家的新能源支持政策就曾出現搖擺,“之前補貼傳統混合動力,後面又取消對混合動力的補貼並降低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補貼而將重心轉向純電動”,這讓生產企業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實現技術的積累,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除此之外,在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看來,造成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原因還在於國家的補貼政策有所偏差,“商用車如客車等補貼額度過高,而乘用車相對不足”。他舉了一個例子,之前國家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的補貼一度高達40萬元,而純電動客車中央和地方雙重補貼累計可以達到上百萬元。在他看來,上百萬的補貼不僅能夠有效抵充新能源與傳統動力之間的成本增加,還“免費”為企業攤銷掉了部分其余成本,因此,之前部分企業是“躺在補貼上睡覺”。可以作為佐證的是,後來國家對這一類車的補貼降低至25萬元,但企業依然能承受,公共領域的推廣目標依然能完成。“這就值得思考,是不是對這一領域的補貼過多了,需不需要調整?”崔東樹認為。

在他看來,從公共領域著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思路並沒錯,但整個公共領域的需求量並不大,而要做大規模,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在對乘用車的支持上,加大對乘用車單車的補貼力度。

希望在於模式突圍?

僅僅依靠政策調整,實際上對規模的快速提升效用也極為有限。因此,張誌勇認為,應該拓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把真正的市場問題徹底交還給市場,比如國家是不是可以取消“試點推廣”的模式,讓所有城市的消費者都能接觸到新能源汽車,擴大市場基盤;另外,低速電動車是不是也可以對其加強監督並考慮將其納入新能源推廣里來,有管有放,多條路線同時推進。

此外,在和君咨詢合夥人張海濱看來,要更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推廣思路上也應該有所創新,而非固守此前的營銷思路。確實,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傳統制造領域的創新,也肩負著整個汽車流通領域變革的重任。在互聯網思維的席卷以及年輕消費群體興起的大背景下,如何將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成本之重,通過共享模式進行分解,也是整個行業應該考慮的問題。“幾年前,當有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分時租賃時,業內並不是特別看好,但眼下,分時租賃模式已經初見成效,而杭州推行的微公交模式也逐漸被接受和看好。”賽迪顧問汽車行業分析師汪家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目前的新能源行業正處於百舸爭流的“野蠻生長期”,未來,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取得主導地位的企業,並不一定是在生產和制造上領先,而是經營模式上有創新的企業。也正因如此,包括上汽、北汽、比亞迪以及其余車企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都在進行“模式”突圍。

在聯手租車行業巨頭一嗨租車展開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之外,上汽還正嘗試與學校聯手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而此外,聯手大型企業進行跨界營銷也是其目前推廣的重要方式。就在日前,上汽牽手綠地控股雲峰集團下屬企業上海雲峰集團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達成2000輛上汽榮威550plug-in在內的車型采購協議。據了解,這批新能源汽車將主要用於綠地集團旗下房地產公司的公務用車、融資租賃車輛等。通過“車房合作”,上汽希望進一步提高其在各個細分領域的知名度,與此同時,雙方還在汽車金融、二手車交易和金融服務、汽車租賃、車聯網及與其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達成戰略合作意向。與此同時,上汽今年也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能,從此前的月產量1000輛上升到5000輛,緩解市場的需求。

除通過租賃等模式進行推廣外,北汽還試圖聯手動力電池生產廠商以及民營充電設施企業,整合和布局全產業鏈,以打造系統和綜合優勢,全面推動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化。據了解,今年北汽新能源將挑戰2萬輛的銷量目標,而為達到這一目標,其在全國範圍內的經銷商網絡體系也正在快速落實,前不久,北汽在上海的第二家新能源汽車體驗店上海瑞眾正式開業,采取免費體驗的模式增加與消費者的接觸點和接受度。按照規劃,這家店年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0輛,而上海地區的整體銷量目標將達到5000輛。

去年取得不錯成績的比亞迪今年除了將進一步提升電池的產能之外,還將推出多款車型以豐富產品線,此外,在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比亞迪還將聯手Uber等租車企業,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海外市場。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