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倍PE抢购一达通 阿里巴巴修正电子商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9/0MMDAwMDIwODA0MA.html

以高达百倍的市盈率(PE)出手收购,马云又在布一个怎样的局?

阿里巴巴(1688.HK)于11月15日宣布收购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达通),但并未明确收购模式、涉及金额等具体细节。

11月24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其实早在11月10日双方就已经在深圳举行了签约仪式。根据阿里巴巴收购一达通所签订的浮动协议,阿里巴巴将以一达通2011年利润的20倍进行估值,收购一达通65%的股权。

按照一达通总裁魏强的预测,其净利润明年将达到4000万元,因此阿里巴巴收购一达通这部分股权最终或将耗资约5亿元。

另据记者了解,一达通2010年全年的盈利可能在500万元左右。按此价格计算,阿里巴巴最终或将以近百倍的PE收购一达通,这种高溢价收购模式即使在目前国内的创业板也并不多见。

“从 阿里巴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来看这个收购,就不会觉得。”11月25日,深圳市一位长期研究电子商务的私募王亮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阿里巴巴自去年来的第5 次收购,该交易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整合金融、物流的同时,又开始介入外贸通关环节,“收购一达通之后,促使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发展 到‘交易环节服务’的新阶段,意味着马云跑完了B2B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


高溢价收购

按照一达通总裁魏强的说法,一达通不仅提供传统B2B的海量买卖信息、商家展示机会,还深入“进出口服务”环节,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

在魏强看来,如果说第一代电子商务的奠基企业“阿里巴巴”是一个婚姻介绍所,提供“半程”服务的话,那么“一达通”等第二代电子商务企业就是“婚姻介绍所+婚礼事务全程代办+婚嫁金融服务”的全程服务平台。

而这正是阿里巴巴所欠缺和看重的。收购一达通后,马云顺利解决了电子商务原先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即通关、物流和金融。与此同时,也能补齐阿里巴巴现有靠收取信息中介费为盈利模式的短板。

“一达通的主营业务是实行按单收费的模式,每次进出口交易只收1000元的代理费,这正好能与阿里巴巴海量的中小企业客户有机结合。”一达通一位内部人士介绍。

让阿里巴巴不惜血本收购一达通还有其他原因。据记者了解,目前某商业银行已经对一达通提供可“循环使用”的5亿元授信,一达通借此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可获得向上浮动20%左右的利差收入。

魏强曾向记者介绍,一达通的收入除了每笔1000元的服务费外,通过贷款的利差业务和其他综合服务,实际上现在平均每笔业务的收入为1600元。

即便如此,一达通目前的盈利水平也只是一般。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一达通的中小企业客户总数在1500家左右,过去几年内客户总量的年增长率接近50%,但直到去年才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阿里巴巴自我革命

随着收购的尘埃落地,马云实际上是在对自己亲手打造的阿里巴巴式传统的电子商务进行自我革命。

阿里巴巴的三季报显示,其国际业务的付款会员净增数目已经由第二季的5100个放慢至2800个,降幅超过了45%。中国业务方面,第三季的净增长3.8万户亦较第二季的5.2万户大幅下降。

摩通大通认为,阿里巴巴将于明年推出3万元人民币的年费计划,料新增客户会继续放缓,并将阿里巴巴2011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8%,目标价由18元下调至16元。瑞信集团也认为,阿里巴巴目前股价上升空间有限,因此下调其目标价约4%至17.1元。

今年10月份起,阿里巴巴的股价已由高点的15.56元跌至如今的13.36元,跌幅高达20%,而同期香港恒生指数涨幅却连创年内新高。

新 兴电子商务模式正在对阿里巴巴形成冲击。近年来,直接同海外商家进行交易的在线外贸模式正在引起出口企业普遍的兴趣,并被视为阿里巴巴信息推广模式之外的 又一新生力量。但是相比阿里巴巴,在线外贸平台的操作有许多难点,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能和海外商家直接在网上做生意固然好,但是有语言关,有文化障碍关, 还牵涉到跨境的物流、支付、客户服务和纠纷处理等运营难点。

以外贸依存度高达300%的深圳为例,最受中小企业欢迎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以敦煌网和一达通为代表的在线外贸交易的网站。

“尽管规模很小,但一达通是第二代B2B的典型代表。”上述一达通内部人士介绍,电子商务B2B产业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发展到“交易环节服务”的阶段后,使进出口服务实现了一站式的整体外包,也改变了电子商务企业单一的赢利模式。

“一达通的线下服务模式是阿里巴巴以往业务中所缺失的,也是符合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员冯林表示,阿里巴巴以往在代理出口服务、海关资源并无太多积累,此次收购有助打通小额外贸业务的产业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54

阿里巴巴百亿布局大物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65&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00亿元投入仓库和“物流宝”建设,这不包括合作伙伴的投入,行动已经开始了

《新世纪》周刊 记者 王姗姗

 

  阿里巴巴集团不愿再对老也赶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的物流业作壁上观了。

  201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发布物流战略。其核心是两件事:第一,通过“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由集团层面主导、投入100亿元的真金白银着手兴建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

  自2003年淘宝网诞生以来,中国物流企业就被汹涌的电子商务大潮拉着拽着、踉踉跄跄狂奔了八年。如今每天从淘宝网流出的订单就高达500万件,业务量爆增的同时,现有物流的容量和服务质量也遭遇瓶颈,买家投诉日增,物流商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1月19日这天的发布会也算是中国物流界的“盛会”,全国数百家物流企业的老板均应邀出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也到场动员。对着台下这数百个物流老板,马云从致敬讲到使命,从危机讲到前景,中间出其不意地抛出一句批评:“你们今天玩得‘业余’”。

   至此,发布会现场的博弈气氛早已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一面向所有的物流合作商亮明立场——这次是要“玩真的”,一面广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观者不免好奇——众多物流企业与阿里巴巴未来的合作模式及合作心态都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0年6月,淘宝网对外首推“大物流计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推出了物流宝平台(http://e56.taobao.com),即由淘宝 网联合国内外的仓储、快递、软件等物流企业组成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包服务,解决商家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包装) 和递送难题的物流信息平台。

  在2011年的物流战略发布活动中,以物流宝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又进一步被强化。

  阿里巴巴想做的,是用“物流宝”汇集所有物流服务商的服务信息,将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各环节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并“从上而下打通”。所谓“打通”,一是指商家完成网店前台和后台对接,一是整个物流宝平台也完成前台数据跟仓库管理系统对接。

  “以后淘宝上每天产生海量订单数据将可以实时、准确、可靠地分享给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从厂家、仓储服务商、快递公司到配送公司。”阿里巴 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这样描述“打通”的效果,一份物流订单产生后,订单需求、商品库存信息、可售商品等相关信息都将变成“可追踪的”——相关信息不再分散 在相关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手中,淘宝网后台和消费者也可看得见。

  “我们自己不会去用卡车运东西、也不会管仓库里边的作业,这些工作全部由合作伙伴完成。”淘宝网CF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不会介入到硬件和整个作业层面的管理,不会跟物流服务商去抢饭碗,而是要做“信息服务集成商”。

  按照淘宝网的设计,物流宝“可以整合订单的信息、商品的信息、以及物流作业的状态,包括物流结算的功能”,这意味着加盟物流企业自身业务运营的核心数据都需要向淘宝网做相当程度的开放。

   因此,“不抢饭碗”的承诺并不等于说淘宝网“不想控制物流环节”。淘宝网自去年6月以来不断在募集物流合作伙伴进驻物流宝,但时至今日,并未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可见物流服务商心中确实存有顾虑。

  对此,张勇表示是否加盟取决于物流商的意愿,不能勉强,淘宝网能做的只有将“物流宝”产品做得更好,吸引它们加入。

  可以掌控物流合作伙伴的业务运营数据,物流宝的这一功能,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指出,物流宝信息平台,将集纳很多对市场更具指标价值的数据,未来有可能直接转化为淘宝网的另一个获利资源。

合作建库

  与“不抢饭碗”的思路一脉相承,马云还向众多合作物流企业做了另一个承诺:“只做现有物流民营企业不想做、不肯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与京东商城一样,阿里巴巴计划拿出的100亿元都将主要投在仓储环节。阿里巴巴称,阿里仓储定位为“专业的物流地产商”,未来将专注建设为 B2C服务的中心仓储的全国网络。曾鸣表示,阿里巴巴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仓储平台:可以给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厂家自有仓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内的所有 物流合作伙伴共享。

  2009年到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曾尝试投资了百世物流和星辰急便这两家物流企业,用曾鸣的话说,这些经历的价值在于“增加了阿里巴巴对于 物流产业的感性认识”。此外,2010年10月,阿里巴巴曾参与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MCO.SG)的IPO认购,在该公司持股0.3%。但此前阿里巴 巴在仓储方面还没有直接投资,更没有建仓经验。而来自阿里集团自身的100亿元资金,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建仓计划。曾鸣解释说,“仓储投资非常大,而且未来 如果仓储本身还要支持B2C很多配送、供应链模式创新的话,创新风险非常大,要拿很大的地,才能满足海量包裹中央仓的体系,所以跟政府沟通也非常重要。”

  在一期,阿里集团将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在仓储领域。区域规划上,将主要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 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投资,其中华北的京津区域、华东的长三角区域和华北的深广珠地区将是优先考虑区域,上述三地区“开发体量初步设定在每个区域 100万平方米左右”。

  本刊记者从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处获悉,目前阿里巴巴已引入包括普洛斯及中远集团在内数家财力和经验均相当雄厚的物流企业参与,向该项目输入资金和管理,不过阿里巴巴仍享有对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阿里仓储已经在廊坊、杭州、武汉等地购置了至少20万-30万平方米的土地,未来在全国将建立大约20个“分拨中心”。整个项目初步预定在两至三年内完成。

  “‘分拨中心’概念,是有分类管理的功能考虑。”这位知情人告诉本刊记者,未来阿里仓储将与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之间形成互补互动的关系,“分拨中 心”均选址在干线运输环节中距离商家最近的位置,自商家将货存入“分拨中心”的一刻起,商品相关信息即会录入到物流宝信息管理系统。

  “建仓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解决物流瓶颈,同时阿里巴巴也可以清楚掌握哪些商品是最好卖的。”在这位知情人看来,这些信息里所蕴含的价值之大,怎么看都不过分。阿里巴巴甚至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现成的仓储资源直接操刀“自营B2C”业务。

加入不加入是个问题

  “我今天跟大家讲,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企业一定不是今天前十名。”尽管台下坐着现今物流圈内最为著名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的各位老板,马云依然毫不客气地掷出这番“诅咒”性的预言。

  马云向台下数以百计的物流商布道说:“一定会诞生新的物流行业领军者,他们善于学习、提升管理、他们有远见、为客户着想、为社会着想,因为中国缺这么几家公司,也必须有这么几家公司。”

  电子商务现在仍是中国物流行业的首要业务来源,马云的强势宣讲代表了阿里巴巴在物流商面前的话语权。而面对挟巨资而来的阿里巴巴,台下就坐的物流老板内心当是五味杂陈,但他们需要尽快做出选择:是加入阿里巴巴联盟,还是继续独善其身。

  一家重要的物流企业私下对本刊记者表示,对阿里巴巴在合作中提出的排他性合作条款疑虑重重。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投资五洲在线的计划已经搁浅。原因是五洲在线方面提出要求,如果出现资金安全性问题和到账时间未能履约,可以终止协议,遭到阿里巴巴拒绝。

  据马云本人透露,阿里巴巴准备了3亿美元的资金,专门用于投资物流行业中不错的公司。但对阿里巴巴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物流 企业加盟使用自己筹建的物流平台,而不是让巨资投建平台“空空如也”。“现在让企业把货都备到我们仓里,据我们了解,企业最大的担心在于库存。此外还在于 流程的衔接。”淘宝商城企业物流总监龚涛承认,现在阿里巴巴的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压力在于需要多方协调。

  龚涛表示,在阿里仓储和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初期,淘宝网认同物流商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自主选择。“原则上应该是顺势而为,看怎么样做才能最高效。如果有人愿意通过这套信息平台来管理他们的生意,我们就为他提供这样的工具。我们不会‘为了做而做’,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

阿里巴巴CEO引咎辞职 马云整肃价值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6659.html

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宣布,为维护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捍卫诚信原则,2010年该公司 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COO为此引咎辞职。阿里巴巴表示,公司决不能变成一家仅以赚钱为目的的 机器,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丝毫不能容忍。

这是该公司董事会主动发起的“客户资质独立调查行动”的阶段性结果。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这包括我们员工的诚信以及我们为小企业客户提供一个诚信和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我们希望释放一个强烈信息,就是任何有损我们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均不可接受”。

在同日一并发出的马云致员工的公开信中,他要求所有阿里人对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他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骗。”

B2B公司信息显示,从2009年开始、贯穿2010年全年,该公司国际交易市场上有关欺诈的投诉时有发生。虽然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B2B公司已经开始关闭涉嫌账号并采取措施以图解决问题,但上述投诉仍未绝迹。

近一个月前,B2B公司董事会委托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上述事件进行了独立调查,查实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关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

在调查环节中,有迹象表明B2B公司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后有近百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这些人员将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开除在内的多项处理。

针对B2B高层管理团队在上述事件中的尽职情况,B2B公司董事会称,虽然管理层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关闭涉案中国供应商的账户,并采取行动以图解决问题,而新的诈骗账户也明显下降,但董事会认为,这种组织性的问题需要本公司继续强化价值观才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B2B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CEO兼总裁卫哲和COO李旭晖因上述原因引咎辞职。淘宝网CEO陆兆禧接替卫哲,兼任B2B公司CEO职务。原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O职务,降级另用。支付宝CEO彭蕾将兼任阿里巴巴集团CPO职务。

马云的公开信提到,这一个月来他很愤怒,也很痛苦,“对于这样触犯公司价值观底线的行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对更多诚信客户、更多诚信阿里人的犯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同事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更将承担主要责任!”

马云要求B2B团队必须进行深刻检讨,要拥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

“正是基于对客户第一的使命感,和阿里人为了组织健康的责任感,我才提出辞职申请”,卫哲为上述事件进行了公开道歉,“这四五年里,我刻骨铭心的体 会到以客户第一为首要的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公司存在的立命之本!尽管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我们不能被业绩所绑架,放弃做正确的事!阿里巴巴公司存在第一 天就不在乎业绩多少,业绩是结果,不是目标!我学习到作为阿里人要勇敢的面对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对于有才干的人离开公司,我感到非常痛心。卫哲和李旭晖愿意承担责任是非常值得钦佩的行为,我衷心感谢他们过去对本公司付出不懈的努力”,马云说,“这是我们成长中的痛苦,是我们发展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很痛!但我们别无选择”。

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具有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特征,而马云则树立了另外一个公司标杆——阿里巴巴完全主动地公开“成长的痛楚”,坚决彻底地“刮骨疗伤”,其对价值观和诚信追求的魄力和勇气让业界震撼。

在马云看来,公开,透明,诚信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体现,勇气和担当是每一个阿里人的基因,阿里人有勇气面对成长的纠结,也敢于将自我修复的过程公之于众。他希望这次事件也能为中国其他的公司提供一些镜鉴——遇到类似事件时,应该怎么应对。

在阿里巴巴内部,存在这样的广泛共识——价值观不是贴在墙上的,它体现在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有问题就处理问题,没有什么需要掩饰。主动发现,主动处理,主动公开,不犹豫,不回避,这才是应有的姿态。

马云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只有这些才能让我们在艰苦的创业中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走的更舒坦”。

阿里巴巴方面进一步表示,该公司还将继续行动,查找任何政策上、结构上、程序上和系统上的不足之处,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阿里巴巴的行为显示出,其作为一家以创造新商业文明为己任的公司,诚信是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原则底线,没有任何业务或个人可以漠视这个基本的价值观,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层级。

陆兆禧会接手卫哲此前的工作。根据之前B2B公布的公司战略,该公司仍将在“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既定战略下,提升相关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为客户和股东提供持续的优质回报。

B2B公司公告说,上述不诚信事件未对该公司相关财务期间构成任何重大财务影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8

第一財經週刊:阿里巴巴大換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91922.html

裡巴巴B2B公司CEO衛哲的離職,除了表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依然對各子公司保持不可動搖的控制力以外,也意味著這家公司到了尋找突破口的時候了。

這一天是2月21日,此時的衛哲已在阿里巴巴公司供職5年。他的「引咎辭職」獲得了董事會的批准,其職位由現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與衛哲一同辭職的還有COO李旭暉,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鄧康明也被同時降級另用。

對於阿里巴巴B2B將近8000名員工而言,衛哲的離職無異於一場地震。當天下午,由於討論這一事件的帖子過多,內部論壇曾經一度陷於癱瘓。

衛哲應該是那類容易受到股東和投資者歡迎的高管—名校畢業,還曾在知名跨國企業擔任要職。自199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之後,先後任職於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普華永道以及東方證券。在進入阿里巴巴之前,他的職位是百安居中國區總裁。

但現在他離職了。從阿里巴巴的公開消息上看,他需要承擔起一些阿里巴巴付費會員涉嫌欺詐客戶的責任。

2008年底,阿里巴巴推出入門級會員服務「Gold Supplier出口通版」,以在金融危機時期用較低的服務價格繼續吸引更多中小企業會員的加入。從這時起,阿里巴巴沿用多年的銷售價格體系開始出現變 化。衛哲辭職當天晚間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阿里巴巴CFO蔡崇信承認,由於服務價格的降低,不排除一些銷售人員為追求佣金而放鬆標準的可能。

新價格體系實行一年之後,阿里巴巴的監測數據表明B2B平台上的客戶欺詐投訴出現了上升趨勢。2010年1月,由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之一、獨立非執行董事關明升帶隊的清查小組,開始針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

調查表明,這家自稱信奉「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公司出現了問題。在2009、2010年兩年間,分別有1219家(佔比1.1%)和1107家(佔比0.8%)的「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眼下這些賬戶已經被全部關閉,其中一部分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此外還有部分銷售人員為在經濟形勢欠佳的情況下繼續追求高業績,疏於防範、甚至故意縱容那些有欺詐嫌疑的公司進入平台,有組織地進行詐騙,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

這原本是阿里巴巴的一場公眾形象危機:一旦那些遭受欺詐的外國企業在當地法庭提起訴訟,將給正忙於試探海外市場的阿里巴巴帶來麻煩;更頭疼的問題還在國內,「3.15消費者權益日」日益臨近,今年的主題又正是圍繞團購、電子商務等平台開展的維權行動。

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董事會開始有所行動。

2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創始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公司內部發了一封郵件,它有著「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這樣痛 心疾首的開頭,也有著「堅持理想,堅持原則能讓我們成為這個時代中的時代」這樣典型的馬云演講式的結尾。他將董事會「同意」衛哲等人的辭職形容為刮骨療 毒,並提醒員工不要忘記阿里巴巴是一家敢於承擔責任的公司。

一位知情者表示,有關的組織會議只開了40多分鐘,就作出了最終決定。

當天下午,馬云的那封內部郵件也很快被「洩露」出來,並取得了公開信一般的效果。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很多人開始驚嘆於阿里巴巴及馬 云的魄力和果斷。即便是史玉柱,也站出來宣稱「如此重大人事變動,設想如果換我坐在馬云的椅子上,說不準會缺乏魄力而破壞公司規則。」

不過,仍有一些內部員工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很多人都覺得意外。」一位阿里巴巴B2B員工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這天公司一如既往地就敏感事件下達了封口令。他只是認為,那些欺詐賠償的單筆金額最高也只是1200美元,CEO因此下台顯得有些過於嚴厲了。

也有觀察人士認為馬云對此事也難辭其咎。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在其新浪微博中肯定了馬云樹立誠信的努力之後說,「唯一不足之處是馬云只說了他的憤怒而未表達自責。作為領袖與統帥,部下的失職首先是領導的失察,失察三年而不為,是失職。」

此時,那些稍有資歷的阿里巴巴員工或許已經開始回憶,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高管的「閃電離職」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2008年2月,時任淘寶網總裁的孫彤宇被調離崗位。這一年淘寶網完成的年交易規模達到了400億元,按照計劃,它將進一步向年交易額1000億元的目標邁進。不過孫彤宇沒能等到這一天的到來,他在2007年底被集團董事會告知不再擔任淘寶網總裁職務,「前往海外學習。」

孫彤宇是率領淘寶網在中國擊敗國際巨頭eBay的關鍵人物,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初擔任阿里巴巴投資部經理。在2003年4月,他成為淘寶網項目的負責人,從此名聲大噪。在離開淘寶網總裁職位之後,他沒有按照計劃赴海外學習,最終選擇了自行創業。

兩年之後,類似的故事又發生在前支付寶總裁邵曉峰的身上。

2009年12月,支付寶日交易額開始突破12億元人民幣。當月8日,在支付寶辦公大樓內,邵曉峰全身只穿一條短褲,戴著墨鏡在數百員工面前繞了一圈,兌現了自己達成目標之後「裸奔」的承諾。

與孫彤宇一樣,邵曉峰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兩年內使支付寶的年交易額達到1萬億人民幣,趕超eBay旗下的PayPal,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當時在接受專訪時他語氣輕鬆,表示日交易額突破20億在2010年內就可以實現。

變化發生在2010年初的支付寶年會上,馬云忽然對其一向滿意的支付寶發起責難。他指責支付寶固步自封、缺乏創新,並且用戶體驗也「爛到極點」。

到2010年2月初,馬云一改支付寶不設CEO的傳統,任命當時的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彭蕾擔任支付寶CEO一職。儘管邵曉峰的總裁職務不 變,但已開始逐漸失去控制權。3月,邵曉峰上調集團,>>擔任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目前為阿里巴巴B2B公司執行董事之一。

彭蕾曾與馬云在浙江省財經學院共事並成為朋友。1999年,她開始跟隨馬云創業,是著名阿里巴巴創業團隊「十八羅漢」之一。

在2010年出任支付寶CEO之前,她分管集團事務、行政、市場及人力資源,通常被稱為阿里巴巴僅次於馬云的「二號人物」。

實際上這種在旗下子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任命不同領導者的作法,正是馬云的得意手筆。

孫彤宇使淘寶成為了一個靈活的、對於中小賣家極具吸引力的平台,不過由於無法帶來穩定的營收,其免費模式的弊端也不斷暴露。正是在撤換孫彤宇之後,2008年4月,淘寶迎來了自己的「商城時代」。從2009年起至今,淘寶商城已逐漸成為淘寶運營的重心所在。

支付寶也在邵曉峰擔任總裁的時期獲得了快速增長,它打通了使用者與銀行之間的連接體系,並將觸角由淘寶伸向更多的第三方商城,進入更多行業,甚至在同行中率先擴展了難度極大的繳納公共事業費這一服務。

然而也有支付寶內部人士透露,與用戶體驗相比,缺乏更長遠的戰略規劃才是馬云對邵曉峰領導下的支付寶的真正不滿,其與相關主管部門的協商也進展緩慢。在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平台之後,馬云顯然希望支付寶能夠更進一步。

與孫彤宇和邵曉峰相比,衛哲在阿里巴巴的履歷不算特別光鮮。

阿里巴巴2010年第三季度財報披露,阿里巴巴B2B在2010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人民幣40.36億元,同比增長45.76%;淨利潤為 10.59億,同比增長44.72%。不過儘管整體付費會員已經突破了100萬大關,但其付費會員的增速卻已經明顯放緩,其中國際Gold Supplier 會員、中國誠信通會員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沒有獲得增長,甚至開始出現下滑。

阿里巴巴B2B(1688.HK)的低迷股價也成為徘徊不去的陰影。2007年上市初期,阿里巴巴股價最高接近40港元,而眼下的股價卻還不及當時的一半。

與此同時,衛哲卻拿著阿里巴巴旗下各大子公司高管中最高的年薪。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業老總薪酬排行榜中,他以6479萬港元名列榜首,聯想CEO楊元慶比他少了整整840萬港元,那些房地產界的大佬們也都無奈地跟在他身後。

不過衛哲的這一年薪數字並沒有得到阿里巴巴官方的公開證實。

變動B2B公司的CEO人選,看起來就像馬云的又一次故技重施。

在馬云的計劃中,B2B就像此前的淘寶和支付寶一樣,到了尋找下一步的時候了。一位投資界人士甚至評論說,此前衛哲在阿里巴巴B2B中所擔任的角色—一塊跨國名企出身的上市公司招牌,如今阿里巴巴已不再需要。

任命淘寶網CEO陸兆禧同時擔任B2B公司CEO的舉動表明,馬云和董事會希望B2B業務儘早擺脫低迷的局面。按照B2B公司的內部計劃,B2B將與淘寶聯合推出綜合性購物平台無名良品,打通製造商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實現設想中的「B2B2C」購物模式。

阿里巴巴希望以這樣的模式解決以往工廠貨主在商品分銷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成本問題。眼下淘寶平台上已經積累了80多萬家分銷商,而B2B平台上的製造商或貨主未來可以與他們進行直接合作。

陸兆禧或許正是這一新增模式的最佳管理者。他最早從2000年起成為阿里巴巴華南大區最高負責人,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任支付寶總裁,2008年3月起接管淘寶網。

「我們並不認為陸兆禧管理阿里巴巴B2B和淘寶會存在利益衝突。如果兩大平台能夠進行協作的話,我們相信B2B業務將會得到明顯受益。」蔡崇信對瑞士信貸分析師Wallace Cheung如此表示。

此前瑞士信貸的一份投資報告認為,鑑於目前阿里巴巴B2B公司業務的緩慢增長,對衛哲和李旭暉的辭職並不感到意外。分析師們預計陸兆禧出任新任 CEO將有助於推動阿里巴巴股價上揚。但同時投資者可能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即在跨平台交易時如何避免阿里巴巴和淘寶網之間的利益衝突。

而且,起碼現在來看,投資者對阿里巴巴此舉並未予以認可。

2月22日香港午盤開市,阿里巴巴股價低開7.5%,最低跌至15.08港元,跌幅達9.59%。大摩對阿里巴巴的評級由「增持」降為「與大市同步」,大摩擔心,阿里巴巴B2B公司將會強化新客戶的認證,這可能會降低其客戶淨增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6

馬云刮骨療毒 阿里巴巴CEO、COO引咎辭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2/0OMDAwMDIyMTY0OQ.html

2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組織部會議剛剛結束,馬云最後對與會者說道:「記住,這就是阿里巴巴。別人看是折騰,我們視價值觀如生命。」

當 天,該集團旗下B2B公司阿里巴巴(1688.HK)發佈公告,衛哲辭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兼執行官,陸兆禧代替衛哲擔任新的首席執行官。陸兆禧擔任阿里巴巴 首席執行官之後,仍將擔任淘寶網CEO。該公告同時宣佈李旭暉辭任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原B2B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引咎辭去集團CPO職務,降級 另用,支付寶CEO彭蕾將兼任阿里巴巴集團CPO職務。

衛哲等人辭職的原因是:2010年該公司有約0.8%,即1107名「中國供應商」 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馬云在發給阿里巴巴所有員工的一封內部郵件中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他說自己這一個月來很憤 怒,也很痛苦,並要求B2B團隊必須進行深刻檢討,要有「面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

馬云語氣嚴厲地表示,「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同事都將為此承擔責任,B2B管理層更將承擔主要責任。」

約100名直銷員工涉案

馬云的公開信稱:「幾個月前,我們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同時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騙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約一個月前,阿里巴巴董事會委託專門的調查小組,對上述事件進行了獨立調查,查實2009、2010年分別有1219家(佔比1.1%)和1107家(佔比0.8%)「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

阿里巴巴信息顯示,從2009年開始貫穿2010年全年,該公司國際交易市場上有關欺詐的投訴時有發生。雖然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B2B公司已經開始關閉涉嫌賬號並採取措施以圖解決問題,但上述投訴仍未絕跡。

這些店舖提供高需求的消費電子產品,並以非常具吸引力的價格、較低的最少購貨量和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交易,吸引買家。

阿里巴巴提供的資料稱,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

除了對高管進行處理外,上述普通員工將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開除在內的多項處理。涉嫌員工約100人,而阿里巴巴直銷團隊員工約為5000人,佔比約2%。

除了內部整肅之外,阿里巴巴還將處罰違規的「中國供應商客戶」,上述中國供應商賬戶已經被全部關閉,並已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針 對B2B高層管理團隊在上述事件中的盡職情況,阿里巴巴董事會稱,雖然管理層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關閉涉案中國供應商的賬戶,並採取行動以圖解決問 題,而新的詐騙賬戶也明顯下降,但董事會認為,這種組織性的問題需要本公司繼續強化價值觀才得以解決。為此,衛哲為首的高管團隊辭任。

外界揣測衛哲及部分高管涉嫌在「客戶欺詐」案中獲利,阿里巴巴公開信則否認了這種揣測,公告稱,無論衛哲、李旭暉或其他高管人員均沒有參與任何關於不誠信供應商詐騙買家的活動。馬云在公開信中肯定了衛哲、李旭暉勇於承擔責任的行為。

自我修復

「0.8% 的客戶欺詐行為導致CEO離職,馬云可謂下了重手。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正望諮詢CEO呂伯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部分企業甚至官員來說,誠信並不 重要,撤個謊,做個假文憑,一些事情上裝個糊塗,並不會因此而承受任何懲罰,而阿里巴巴巴則不同,沒了誠信,阿里巴巴就沒有了生意,以衛哲辭職換取阿里巴 巴的誠信,物超所值。

業內評價說,這種類似於「壯士斷腕」般的自我整肅,將會有助於阿里巴巴從一個公司向一個社會化企業轉型——馬云也強調 說,「這是我們成長中的痛苦,是我們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很痛!但我們別無選擇!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 裡,堅持102年的夢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話和笑話!」

在更早的時候,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集群已經進行過管理層微調,原支付寶總裁邵曉鋒已經於去年接任B2B中國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其和淘寶網的融合也在進一步推進中,由B2B客戶組成的「無名良品」業務模塊已在淘寶網上線。

實際上,很多偉大的公司,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公司本身具備了修復問題的基因。

吉列前任CEO基爾茨就曾表示:吉列是一家「異常強大」同時又存在「可修復問題」能力的公司。擁有自我修復的基因,正是吉列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得以螺旋式上升的根本原因。

2001年初,基爾茨上任,其對吉列的修復圍繞「利潤」展開。不同的是,以前的吉列偏重於從每個顧客身上獲取利潤,而基爾茨的側重點是每個部門的利潤,這樣就迫使每個部門去重視控制成本。2年後,吉列的利潤率從18.5%,提高到了21.7%。

此番馬云對B2B團隊的調整,實際上也是為了捍衛阿里巴巴的價值觀,確保公司能夠長久經營下去的自我修復。「在阿里巴巴發展歷史上,必須正確地面對,並且勇於面對這個問題。」馬云解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8

阿里巴巴「價值觀」保衛戰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67&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整肅行動是「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世紀》週刊 記者 王姍姍

 

  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01688.HK)突然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2010年公司清理了逾千名涉嫌欺詐的客戶,同時「自我曝光」有近百名阿里巴巴的直銷人員及部分主管經理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騙子公司規避認證措施,進入阿里巴巴B2B平台。

  更令外界愕然的是,該公告還宣佈,儘管並未直接參與詐騙事件,但B2B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已引咎辭職;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也引咎辭職,將降級另用。這一切,阿里巴巴對外解讀為為了「維護公司價值觀」。

  「因為這件事令阿里巴巴蒙羞,我們必須立即做出反應,避免聲譽進一步受損。」阿里巴巴B2B公司非執行董事蔡崇信在21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這樣解釋。

  「誠信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馬云在一封對阿里巴巴員工的內部郵件中形容說,過去一個多月中,自己對於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明知是騙子客戶還簽約的行為感覺「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捍衛價值觀而導致高層變動,馬云痛心疾首稱,衛哲的離職是一場「刮骨療傷」。一場突然如其來的醜聞和人事地震,也由此變為了阿里巴巴整肅價值觀 的窗口。但外界對此的反應則褒貶不一。有人表示難以理解阿里巴巴「居然拿價值觀這麼虛的東西說事」,認為讓衛哲下台是「判罰過重」,猜測背後存在不足對外 人道的隱情。

  而取代衛哲的新一任B2B公司CEO、同時也兼任淘寶網CEO的陸兆禧直接回應質疑道:「這就是阿里巴巴。我們只是做了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很簡單!」

  「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到底發生了什麼。

突如其來的「整肅」

  「太突然了!2月18日衛哲還來我們這裡做報告,三天後居然就下台了!」在重慶做家具出口生意的楊先生,2008年起付費成為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中國供應商」的會員。

  他告訴本刊記者,自己幾天前參加阿里巴巴在重慶本地舉辦的一個中小企業管理論壇時,剛剛見到衛哲本人。當時衛哲在台上侃侃而談,分享了很多企業管理經驗,表現淡定,絲毫看不出即將離職的跡象。

  令楊先生震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使用阿里巴巴B2B交易平台做外貿生意的這些年裡,此前從未聽到阿里巴巴發佈過任何對於涉嫌欺詐會員的公開處理聲明。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里巴巴某地分公司的銷售經理也向本刊記者證實,在阿里巴巴內部,雖然銷售部門有時會從客戶投訴渠道收到一些涉嫌欺詐的會員名單,但從未對外界公佈。

  「這些對買家存在欺詐行為的會員,一經投訴被調查後,全部會被關閉賬號,而且今後永遠不再有機會成為阿里巴巴的會員。」這位銷售經理向本刊記者表示,目前反映最多的欺詐行為主要集中在騙取買家的預付款上。

  按照馬云在內部郵件中對員工講述的事發經過,B2B公司董事會曾委派獨立非執行董事關明生負責展開一場「客戶資質獨立調查行動」,起因是幾個月 前集團已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並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欺詐公司規避認證環節加 入阿里巴巴平台。

  秘密調查歷時一個月,階段性結果是統計出在2009年、2010年間分別有1219家(在總付費會員中佔比為1.1%)和1107家(在總付費會員中佔比0.8%)的「中國供應商」會員涉嫌欺詐。

  有消息顯示,對於衛哲等高管辭職或降職的決定,至少在春節長假剛剛結束時就已經做出。

  而2月21日的上午,馬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呆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而是帶著他那招牌式的溫暖笑容,出現在B2B公司的員工辦公區,與很多年輕員工交談。「大家就是有說有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有人還掏出相機和老馬合影。」一位員工回憶說。

  沒有人從馬云的說說笑笑中覺察出任何異樣。幾個小時後,他們便收到了一封早已經準備多日的價值觀整肅「家書」。

  「馬云這個『小土豆』確實很厲害!明明是抖醜聞嘛,但怎麼聽都感覺阿里巴巴特別講誠信!」一位在杭州經營食品包裝外貿業務的盧先生向本刊記者盛讚馬云的危機公關水平。

  和盧先生一樣,很多阿里巴巴的會員對馬云發動的這場自我曝光行動表示了認可,尤其對其化危為機的駕馭能力佩服不已。

認證黑洞

  阿里巴巴B2B業務目前按內貿和外貿,主要分為中國交易市場和國際交易市場。中國交易市場中的會員產品為「誠信通」,國際交易市場的主打會員產品在2008年之前,是被外人所熟悉的「中國供應商(Gold Supplier)」。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來自第三方的認證,是阿里巴巴確保商戶誠信資質的基本手段。想要入會的商戶,特別是企業級會員,在繳納年費的同時,還要將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資料交與阿里巴巴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

  與此同時,一位阿里巴巴的區域銷售經理告訴本刊記者,阿里巴巴直銷人員「登門服務」的工作方式也決定了他們對每一個會員企業的實際家底都會有一個基本掌握。「至少,對於客戶是不是真想在阿里巴巴上做正經生意,還是能做出判斷的。」這位銷售經理表示。

  2010年以來,阿里巴巴針對內貿平台的「誠信通」會員,以論壇發貼的形式,按月公佈「誠信黑榜」。以2011年1月為例,當月中因貿易欺詐糾 紛而被清退的會員有45家,因發佈違規信息遭遇清退的會員有60家,相應的企業名稱都在論壇中被廣而告之。此外,「誠信通」還發起了誠信報團活動,申請擔 任團長的商戶,可以被提高誠信風險保障金的數額。如果「報團」的團員涉嫌欺詐,則全團商戶要共同承擔買家損失。

  但上述種種整肅誠信的措施目前尚未在外貿交易平台被同時執行。

  2008年11月,阿里巴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外貿出口不景氣形勢,將旗下外貿出口會員服務「中國供應商」升級為「全球寶」,一年會費 標準為5萬元,同時又新推出一款低價版的「出口通」會員服務,報價1.98萬元。這一改革旨在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可負擔服務,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阿里巴巴 的入會門檻。此外,阿里巴巴內貿平台在接受企業會員之外,還開闢了個人付費會員,入會條件被進一步放寬。

  「來拜訪我們的不管是銷售以及售後客服代表,全都是自己開小車的。」一位「出口通」會員向本刊記者透露,阿里巴巴負責外貿客戶的直銷人員,從會 費中獲取的提成收入不菲。根據完成業務量的大小,其提成幅度從12%至32%不等。業務量越高,提成比例就更高,通常如果每月完成五單以上,就可按32% 的比例來分配提成,按照2010年1.98萬元的會費標準計算,每月提成收入則高達3.19萬元。

  據阿里巴巴2月21日公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公司針對「出口通」會員服務的5000人直銷團隊中,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公司認證措施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進行詐騙的商戶」負有直接責任。

  「我們認為,或許因為服務價格的降低,導致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佣金而放鬆了標準。」2月22日當晚,在阿里巴巴召開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公司非執行董事蔡崇信對外表示。

價值觀底線

  「為什麼一下子開掉CEO和COO?很簡單,因為欺詐這件事觸碰了馬云的價值觀底線。」一位與馬云頗有交往的IT界資深人士如此分析。

  新任B2B公司CEO陸兆禧這樣形容在阿里巴巴價值觀熏陶下的員工:「這群人看似偏執,但懷揣希望。看似固執,但堅守信念。看似鈍感,但大智若愚。因為我們明白堅持,明白取捨。」

  馬云是如何完成了對阿里巴巴自上而上的集體「洗腦」,讓員工真心實意以「價值觀」和「使命感」為向心力來武裝自己,這件事在外人眼中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這與馬云打造阿里巴巴的過程其實是一脈相承。

  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談到對價值觀的崇尚,阿里巴巴做到了極致。在阿里員工的KPI績效考核項目中,「價值觀」這項看似很「虛」的內容佔比居然 能達到50%。其具體考核的內容,被稱為「六脈神劍」——包括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和敬業六個類別,每一脈又分五項,總共30條考核 細則。

  「每個季度的考核,就是要對這些細則一條條過。滿分為5分。如果你低於3分,說明你的價值觀考核不合格。如果連著幾次考核的分數都很低,HR會來跟你談話。」一位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向本刊記者介紹說。

  對價值觀的遵守情況會緊緊牽繫自己的收入,這或者是客觀上迫使每個員工牢記「六脈神劍」內容的驅動力。與此同時,馬云還十年如一日、不厭其煩地為自己的員工做著另一種「精神按摩」——向員工灌輸阿里巴巴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所懷有的一份「使命感」。

  「這近百個被查出故意拉騙子公司進入阿里巴巴交易平台的直銷人員,就存在所謂的『野狗』員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告訴本刊記者,在阿里巴巴,價值觀考核不合格但業績表現好的一類員工將被毫不避諱地稱為「野狗」員工。

  用「野狗」來形容人,何等難聽!這是馬云的發明,用以顯示他對觸犯價值觀底線的人的憎惡。

  有人戲稱阿里巴巴的「六脈神劍」對員工的震懾力,無異於一種精神控制術。職業經理人形象的衛哲去職,馬云重新用回自己最信任的「老人」,剔除價 值觀不合格的「野狗」員工,這些信號,都是馬云重塑阿里巴巴形象和精神內核的一部分。而在這場內部「宗教運動」中,馬云作為精神領袖的形象,也再度刷新。

B2B業務何處去

  接替衛哲的,不是從支付寶總裁位置上閒下來的邵曉峰,卻是正率領淘寶網從C2C大舉向B2C轉型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淘寶網CEO陸兆禧。這樣的高層人事安排,引發人們對於B2B業務模式創新的更多想像。

  蔡崇信表示,希望陸兆禧「會給阿里巴巴B2B帶來新的創意理念」,同時更好地發揮淘寶網與B2B業務的協同效應——B2B業務組建與製造商的良 好關係,而淘寶網直接面向消費者,兩個平台如果互相配合,淘寶網可以從B2B獲得更多的「良品」,同時淘寶網平台上近80萬的分銷商也可幫助B2B客戶拓 展其分銷渠道。

  「一個全新的開始可幫助B2B公司重新將重點放在核心業務上——努力撮合中小企業之間的國際貿易,而不是過於看重季度客戶淨增量和盈利能力。」高盛分析師在其研報中這樣評價阿里巴巴自曝家醜一事對公司的影響。

  上市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業績上升壓力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衛哲的離開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過去靠增加供貨商提高業績的做法已走到了頭。接任者需為阿里巴巴的業績找到新的上升通道。

  2010年4月,阿里巴巴注意到全球買家採購方式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小批量、多批次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採購潮流,公司因此正式對外推出跨境網上批 發交易平台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B2B公司CFO武衛曾對外表示,希望未來兩至三年,全球速賣通平台成為一個重要的增長發動機。速賣通上架的商品超過 500萬種,但按B2B管理層的規劃,現階段仍將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從支付、物流等環節提高交易便捷性的同時降低交易成本。2010年,基於對速賣通的 發展,阿里巴巴在美國實施了多項併購。這些舉動都讓人看到外貿平台在阿里業務拓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時,事關「誠信」的話題,如果繼續停滯不前,對外貿交易平台的威脅將遠遠大於內貿。2010年9月末,阿里巴巴對外宣佈,新一年推行的 「2011版出口通」的價格將由原來的1.98萬元提升至2.98萬元。這一消息進一步刺激了現有會員以及潛在會員按1.98萬元標準繳納會費的熱情。前 述杭州商戶盧先生向本刊記者透露,他在2010年末一口氣完成了未來三年的續費。

  盧先生判斷,201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極可能是阿里巴巴最後一輪大規模收納會員。2011年起大幅提價,也並非本著增收的短期目的,而是為了「重新抬高門檻」,保證「中國供應商」會員在國際買家中的口碑。

  本刊實習記者蒲俊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7

阿里巴巴稱09年已確認支付寶股權變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2MMDAwMDIzODI2MA.html

綜合媒體報導 5月13日,阿里巴巴(01688.HK)發佈聲明稱,早在2009年7月召開的董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確認了支付寶的70%股權已轉入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此舉顯然是針對雅虎週四發佈的阿里巴巴董事會未批准將支付寶轉移至馬云控股公司的聲明。

5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大股東雅虎在財報中公佈: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旗下在線支付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該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雅虎週四發佈聲明稱,該公司曾於3月31日接到阿里巴巴集團的通知,後者已在幾個月前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至一家獨立公司,但此舉尚未知會阿里巴巴董事會或股東,也沒有得到批准。

上述財報還表示:為了獲得牌照,支付寶將成為一家全內資公司,以馬云為首的阿里巴巴管理層、軟銀、雅虎三方正在一起,就支付寶重組協商。

目前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股權43%,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現金以及雅虎中國資產,持有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權以及35%的投票權。

有 分析認為,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方面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到國內公司手中,並不單純是出於獲得牌照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確保支付寶的發展免受雅虎等外資股東的 影響。事實上,為了避免發生控制權危機,阿里巴巴集團早已開始醞釀減少雅虎在其公司股份,但一直沒有得到雅虎方面的同意。2010年5月,在阿里巴巴 B2B業務的股東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公開表示,阿里巴巴很想買回雅虎手中所持有的股權,阿里巴巴不缺錢,但雅虎還不願賣。去年9月,在 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阿里巴巴B2B公司前CEO衛哲言辭激烈地表示:「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一個面臨破產的公司。」

有投行人士預估淘寶網價值100億美元,支付寶價值50億美元。對於雅虎來說,支付寶顯然是無法割捨一大優質資產。

5月12日,阿里巴巴公佈了截至今年3月31日止的第一季度業績。業績顯示,阿里巴巴一季度營業收入15.3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5.5%,淨利潤4.525億,同比增長37.1%。

以下為阿里巴巴發表的聲明全文:

為了確保支付寶能夠取得第三方支付執照,從而在國內能夠持續經營,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採取了相應措施,以確保符合中國相關法律的要求。

在 過去的三年中,就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相關規定的細化和調整,及其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影響,包括所有權結構方面的影響,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一直有著持續的討論 和溝通。事實上,在2009年7月召開的董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確認了支付寶的70%股權已轉入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

在溝通過程中,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一直堅守三個原則:必須確保百分之百地合乎中國政府現行法律法規,必須百分之百地透明,必須保持公司的安全、健康、穩健的可持續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為了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改採取的行動,不僅是為了確保支付寶公司的持續經營,也是為了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作為電子商務支付平台,支付寶公司合法規範的持續經營,對保護和提升包括淘寶網在內的阿里巴巴集團的公司價值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5

面對百度、阿里巴巴進逼 騰訊如何拚過對手?

2011-5-9  TWM




馬化騰:部門間PK讓騰訊壯大對於外界傳出騰訊壟斷市場的批評聲浪,騰訊主席馬化騰強調公司絕對無法壟斷市場。

他認為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各自的優勢已然確立,但騰訊仍將在對手占優勢的領域持續發展,只要滿足客戶的需求,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編按: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網路產業里,騰訊的每個舉動,都大幅影響數億名網民的使用習慣。正因為「圈」住大量用戶,騰訊的動態向來是業界高度關注的焦點。在 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平時極少接受媒體訪談的騰訊主席馬化騰難得地侃侃而談,分析騰訊未來的經營藍圖,看法值得讀者深入瞭解。以下為專訪內容:《今 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最近一再強調,騰訊正進入戰略轉型期,轉型的大方向是什麼?

馬化騰答(以下簡稱答):全球網路產業的趨勢,其實都在往「開放」走。尤其是與人際關係鏈特別緊密的社群網站更是如此。騰訊一直做的IM(線上即時通訊),本身就是一個關係鏈非常強的社區應用。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思考怎麼轉變、怎麼轉型?但難度還是比較大。

在美國,基本上是毀掉以前的IM,包括微軟的MSN也好、雅虎messenger也好,基本上慢慢就式微了。因此對騰訊來說,一直感到壓力很大。你是等別人革你的命,還是你自己去革自己的命。

需求整合

做好使用者的資訊回饋匯集騰訊做了很多產品,過去一、兩年已經都有苗頭出來,現在正著手準備。其實這是水到渠成,並不是說因為有一個360事件的出現(注:指騰訊與奇虎360的程式爭端),我們才做這個改變。

問:現在騰訊服務項目非常多,能夠產生綜效嗎?

答:舉例來說,一個使用者用QQ,QQ上面還掛一個QQ mail,有時候你要用郵件溝通,有時候要用IM溝通,騰訊都可以滿足你。這個體驗整合起來比較好,而不是完全獨立開,我們希望未來包括使用者手上所有的 資訊,各種各樣的資訊回饋都可以匯集在一起,統一通知用戶,統一處理。我覺得這個體驗會更好。

所以在社群的發展,對騰訊來說一定要用新的形態,包括微博(微網志)也一樣。對於騰訊來說,我們發展微博,肯定是和新浪和搜狐不一樣,肯定還是要結合 IM、SNS(社群)和微博串聯的方式。因為QQ是私有的,SNS則是私有訊息雙向傳達,微博則是更加開放的,是public message︵公開訊息︶。

其實概念有點像蘋果iPhone的體驗,你用一個account(帳戶),可以自選各種應用,最終綜合體驗是很好的,比較符合一站式的體驗。

水到渠成

順應用戶習慣的改變而改變問:外界對騰訊有不夠開放、壟斷網路市場的疑慮,你怎麼回應?

答:我認為整個騰訊平台要完全成功,整個用戶消費的收入,有一半要分給開發商。騰訊現在一年一八○億人民幣收入,有四十億人民幣是分給開發商的,其實已經 最大了。所以外界說我們封閉、壟斷,真覺得挺冤!騰訊絕對是超過人家加總的。只是沒有成體系,也沒有理論,也沒有去說,就這麼去做。以遊戲來說,現在近七 ○%的收入,是來自于和開發商合作。

至於談到壟斷,每一塊都壟斷,這是不可能的!有些市場可能占三分之一,也有可能是四分之一,綜合大家實力來判斷,這是比較可能的。我相信中國其他網路公司,也具有這樣的實力。

問:很多人說騰訊服務不夠創新,都是走別人的路,你怎麼解釋?

答:我們肯定要選更有希望成功的產品。已經紅海一片了,再進來意義就不太大。像網路遊戲,我們是走藍海的策略。大陸從過去到現在,都是MMORPG(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的武俠類的,但我們一開始就做很多休閑遊戲,就很成功。

問:騰訊現在已經是一萬多人的龐大公司,還有當初的創業激情嗎?內耗大嗎?

答:我們還是有很多服務,是由下而上出來的。往往是很多部門又在打架了,我要去協調,看怎麼整合。現在騰訊花很長時間在怎麼取捨,怎麼捏合,內部組織架構怎麼去重構,然後哪一些人比較有靈性可以去做。我們有很多這樣的PK!比如微博,就有四、五個部門涉及進來。

問:你怎麼分析未來中國網路產業的格局?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幾家大公司應該怎麼分配這個市場?

答:百度圈資訊,騰訊圈人,阿里圈商務活動,各自的優勢是不一樣的。應該說,這幾年競爭完之後,基本上大家也看清楚了,這個邊界還是比較清楚的。將來不會有太多越界。因為做好自己的主體就很好了,其他領域拿到一○%的市占率就很好了。

像是騰訊的搜尋引擎「搜搜」,就還是要做,但可能就是有一○%就很好啦!我們現在的搜尋引擎團隊,很多精力都花在內部服務上,比如微博,本身就要搜索,沒這個技術怎麼做?

比如線上增值服務的支付系統,現在越來越轉向線上支付,就要有一個線上支付平台可以拉動,這個就需要「財付通」和「拍拍」(騰訊旗下的購物網站)。其實我 們現在賣給消費者的體驗和虛擬產品,實際上也是一種電子商務。這個電子商務你怎麼做得好,都是賣東西,很多都是相通的。

問:在你的規畫裡面,騰訊五年以後應該是怎麼樣?

答:我覺得最重要是順應用戶習慣、需求改變而改變,包括使用者的成長,新的終端、新的通信方式,新的網路頻寬不斷改變,很多需求都會發生改變。只要滿足用戶的需求,我覺得其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不是刻意追求。

撰文·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6

馬雲搬走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 雅虎與阿里巴巴盟友關係瀕臨破裂

2011-6-6  TWM




全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竟公然把公司資產搬到自己個人名下,造成雅虎等大股東重大損失,卻被大陸網民視為民族英雄,甚至獲得中央政府支持,這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乾隆來

五月十一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持股高達三九%的雅虎,向美國證管會申報重大訊息,指稱旗下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中國稱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 (Alipay.com)的股權,被公司董事長馬雲轉到由他個人控制的新公司,這個股權移轉,公司董事會不知情,持有公司股權將近七成的兩大股東—雅虎與 日本軟銀(Softbank)也未被告知。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從屬公司,乃是現今中國最大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去年底的註冊用戶數超過五億個,每日成交將近八百萬筆,以交易筆數來計算,支付寶 已經超越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平台PayPal,以市占率來計算,支付寶掌握了中國六○%以上的網路支付,而且大陸網路交易仍然每年倍數成長,今年第一季, 網路交易的結算金額已逼近人民幣四千億元。

根據投資銀行的估計,如果支付寶單獨上市,將可以享有三十五億美元以上、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市值!

支付寶被搬走 雅虎股價重挫如此重大的資產被挪走,雅虎股東損失慘重,發布重大訊息之後股價慘跌一二%,總市值縮水近二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二五億元)!更令人不解的 是,馬雲早在去年十二月底,就已經把支付寶的股權移轉到設在浙江、由馬雲個人控制的新公司;而雅虎應該是在今年三月底,阿里巴巴進行第一季度結算的時候, 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雅虎卻沒有在發現之後立刻公告,而是一直拖到五月中旬,公司即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的前夕才公告。

一紙法令 成為馬雲護身符面對大股東指責掏空公司,馬雲以及中國的經營團隊立刻正面反擊,而且還獲得中央政府的強大火力支援。

五月十二日,支付寶公司發表聲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於非金融機構內資絕對控股比率的相關要求,「以及為了維護國家金融信 息安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於二○一○年將所有權轉至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支付寶如果要做生意,必須轉為內資公 司,所以才會從被雅虎與軟銀控制七○%的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轉成由馬雲控制的新公司所屬。

中國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祭出「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的政策,成為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最有力的理由,國家不僅政策支持,還有實際的行動,先是由人民銀行牽 頭,由支付寶等二十五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支付清算協會」,接著在五月二十六日,剛巧與雅虎股東會同一天,將全中國第一張﹁ 支付業務許可證﹂發給了支付寶,特許業務涵蓋了網路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甚至包括貨幣匯兌,是一張什麼都可做、具有高度發展潛力 的全執照。

馬雲拿到執照的同時,也在香港的股東大會上,火力全開回罵雅虎,他指責雅虎「說話不算數、對雅虎沒有信心」,「支付寶股權變更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陰謀。」 馬雲還說,支付寶股權移轉的工作,「早在二○○九年七月,就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且確認了!」「阿里巴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百分之百透明。」檯面 上馬雲義正辭嚴,檯面下的盟友火力就更猛了,大陸網路上盡是罵雅虎「已經從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賺了滿缽滿盆,還要永無止境吸血」、「這幾年來對阿里巴巴一點 貢獻也沒有」、「還在香港跟阿里巴巴搶廣告」,甚至有「美國雅虎已經是破產公司了,靠我們中國人發財,還要賣乖」的民族主義情緒字眼。

合資典範 為錢撕破臉

這樣一來,雙方叫罵、各執一詞,就把「掏空」這個事情搞成了羅生門,唯一可確定的是,雅虎與馬雲這次真是撕破臉了。

這番情境,令人唏噓,因為,雅虎曾經是馬雲的金主與貴人。

雅虎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在二○○五年八月,當時雅虎在中國的網路搜尋業務一直推展不開,在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撮合下,雅虎將中國業務全部併到阿 里巴巴,並且再投資十億美元,取得阿里巴巴最上層的控股公司︱︱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三九%的股權,孫正義的日本軟銀則取得二九‧三%的股權。

雅虎當時的執行長還是創辦人楊致遠,與馬雲有惺惺相惜的感情,楊致遠至今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的執行董事。

中國馬雲、美國雅虎與日本孫正義的結合,曾經被視為中外合資拓展網路的典範,而且,雅虎入股之後阿里巴巴業務突飛猛進,兩年後的二○○七年十一月,阿里巴 巴的核心業務B2B貿易平台就在香港上市,稱為阿里巴巴網路公司(Alibaba.com Limited,香港上市代碼1688),上市募集資金港幣一三一億元,是僅次於Google上市、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承銷價是每股港幣十三元,本益比已經高達一百倍,但是上市兩個月內,股價竟然還又漲了三倍,最高來到每股港幣四十一.八元,香港作為中 國網路炒家的天堂,阿里巴巴絕對是代表作品。上市三年半之後的現在,股價回跌到每股港幣十三元,總市值港幣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但是本益 比仍然高達四十四倍!

從雅虎的帳本來算,當初投資十億美元的現金,加上中國雅虎的所有業務,換得阿里巴巴最上層控股公司四成股權,上層控股公司至今則仍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約七成 的股權,等於雅虎擁有上市公司二八%股權,以新台幣二四○○億元總市值換算,約值新台幣七百億元、或者二十三億美元,加計上市收回資金約五億美元,以及過 去五年的配息,合計現值約三十億美元。五年獲利兩倍,雖不算是暴利,但也不能算差。

這齣原本皆大歡喜的合作,卻在去年開始惡化,原因很多,但是總歸一句,就是為了錢。

價值連城的淘寶網引爆衝突《華爾街日報》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專門報導了雅虎與馬雲日益升高的衝突,標題是:「阿里巴巴最有價值的寶藏,仍然深鎖閨中。」 報導說,香港上市的B2B業務看來不錯,但是新客戶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能夠支持雅虎總市值維持在兩百億美元,以及二十倍本益比的「阿里巴巴寶藏」,是旗 下的淘寶網。

根據中國國內最常被引用的網路商業統計公司艾瑞諮詢的統計,淘寶網去年的營業額(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後的收入)達到人民幣三百億元,如果能夠股票上市,將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一桶寶藏。

以eBay的情況估算,目前總市值四百億美元,約當去年營業額的五倍,但在eBay高速成長、新上市的那幾年,總市值曾經超過營業額的八倍;由此看來,年 營收人民幣三百億元、而且還在以每年倍數成長的表現,淘寶網上市後的市值至少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億到二千四百億元之間。

而這價值新台幣六千六百億元到一兆元的淘寶網,到底應該如何經營、如何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當然是雅虎、日本軟銀與馬雲之間最大的課題。

不幸的是,在二○○五年三方合作的股權認購契約上,埋下了翻臉、分裂的伏筆。股權合約上的「五年條款」白紙黑字寫著,到了二○一○年十月,雅虎有權指派與 管理階層相同的董事席次,如此一來,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會結構,就會從目前「馬雲二席、雅虎一席、孫正義一席」,轉變為「馬雲二席、雅虎二席、孫正義一 席」,雅虎與孫正義加起來超過馬雲,取得董事會的主導權。

馬雲當然想要牢牢掌握住控制權,因此去年他一方面與雅虎談判,希望把雅虎的股權買走,另方面派他的禁衛軍放話,例如阿里巴巴B2B公司執行長魏哲,接受國 外媒體訪問,就以極為激烈的言詞說:「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個面臨破產的公司!」馬雲的確有意買下雅虎的股權,但是淘寶網、支付寶的業績成長 太快了,雅虎持有四成的股權,去年談的是一百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馬雲想用阿里巴巴公司的現金,加上大陸興起的私募基金,加上銀行借款來完成 這個經理人回購股權的交易,但是價格一日三市,雅虎也越來越不想賣掉這個金雞母。

雙方在去年第四季,就爆發嚴重的衝突,過往五年的摩擦與積怨像滾雪球那樣擴大,已經是中國企業霸主的馬雲,早就不像五年前那樣好商量;而雅虎在楊致遠下台 後,接任的卡蘿巴茨(Carol Bartz)對馬雲也是公事公辦,甚至特別公開表達不滿,認為雅虎中國原有的搜尋引擎業務交給阿里巴巴後,形同被丟棄。雙方公開交惡,彼此互罵到不留情面 的地步。最後終於導致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根本不屑通知雅虎,要告要罵隨意的荒誕劇情。

馬雲帝國極具共產組織特色馬雲的成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案例,他與許多中國新興的企業一樣,對於資本的需求極為強烈,卻又都能說服股東,給與沒有鈔票的創業團隊三成,甚至高達八成的技術股,出了所有資本的股東則必須犧牲經營權、投票權。

作家張慧宇寫了︿馬雲帝國內幕﹀系列報導,揭爆阿里巴巴內部運作的內幕,這家公司與美式的網路公司完全不同,毋寧更像毛澤東的部隊。公司人事組織分成M、 P、S三個層級,只有馬雲是M十最高層級,其餘員工與主管一律依照階層分為M十等、P十四等、以及直接面向客戶的S層級,還像共產黨組織那樣設立「組織 部」、「政委體系」。

馬雲的確代表了這一代中國的新興企業家,年輕卻能夠輕易取得巨額資金,他們不畏懼衝突,甚至喜歡衝突,持續在鬥爭中強化自己的地位與資源。

而將支付寶這樣重要的公司資產,挪移到個人名下的爭議行為,如果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例如民族企業的興旺或者掌控公司更大的發展,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都可以談。

正如馬雲每次演講都會說,他衝刺事業就靠著「盲人騎瞎虎」的精神,從來不擔心會失敗,因為,他是從零開始,什麼都不怕!

馬雲盜「寶」?

雅虎2011.5.13發布重大訊息指稱公司重要資產支付寶在董事會不知情、未通過下,被移轉切割成為馬雲個人控制的公司。

馬雲 浙江阿里巴巴商務公司 支付寶 Alipay.com ● 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估計市值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雅虎 39% ● Yahoo.com於2005年投資10億美元現金加上雅虎中國資產,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日本軟銀 29.3% ● 軟銀孫正義於2002年投資2000萬美元,並於2005年成為第二大股東

馬雲及其團隊31.7%

阿里巴巴集團公司 Alibaba Group Holding 淘寶網 Taobao.com ● 中國最大網路商城● 估計市值在新台幣6600億至1兆500億元之間阿里巴巴B2B網絡公司 Alibaba.com Limited ● 中國最大B2B商務網站● 香港上市總市值新台幣2400億元阿里雲計算Alibaba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公司2009年新成立阿里媽媽 網路廣告櫥窗推薦

口碑網 團購網站

阿里軟件 網路營銷諮詢公司中國雅虎 2005年併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6

阿里巴巴:云成長,云挑戰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106/t3660750.htm

 導致衛哲辭職的阿里巴巴「欺詐門」事件,沸沸揚揚的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
一再將阿里巴巴集團推到聚光燈下。從創業之初的野蠻生長到目前的打造「大淘寶
生 態圈」,在不斷的打破邊界、開放融合中,其商業模式一步步清晰:打通B2B和C2C,提供從線上到線下的電商基礎設施,構建無數中小企業和4億買家活躍的 交易平台,進而吸引各類開發商和服務商,形成一個立體化的電商生態圈。阿里巴巴集團不僅從中獲得平台流量帶來的廣告和佣金收入,無數交易數據也為其開闢了 數據銷售盈利的可能。
在電子商務爆發性增長和中國經濟向消費拉動的轉型中,其未來極具想像空間。
不過當下,馬云首先需要應對來自敦煌網、京東商城、噹噹網以及財付通等不同方向強勁對手的挑戰,以及內部整合與掌控的命題。


在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圈地運動中,三大門戶、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集團各霸一方,其中,僅馬云的阿里巴巴集團尚未整體上市,也最具想像空 間。以當前財富計,身家75億元的馬云與超過600億元的首富李彥宏不在一個量級;而從業務增長潛力計,阿里巴巴集團並不輸百度。隨著2011被定位為電 子商務爆發元年,擁有三大業務平台的阿里巴巴集團成長後勁十足。

  電商領域三線作戰
  在中國,如果有一家公司的歷史跟電 子商務的歷史一樣長,它一定是馬云的阿里巴巴;如果有一家公司完整覆蓋了電子商務產業鏈,它也一定是阿里巴巴集團(圖1)。1999年成立至今,阿里巴巴 集團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變遷自發生長:從事B2B業務的阿里巴巴網絡(01688.HK,簡稱阿里巴巴)搭上了中國製造崛起的順風車;以C2C起家 的淘寶網正在收穫內需起飛的碩果;專注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支付寶則隨電子商務的爆發一路高歌猛進。而與曾經青澀的中國電商行業一樣,它們的成長是一段對商業 模式上下求索的歷程。

  阿里巴巴求變:從信息平台到交易平台,
從會籍模式到佣金模式
   阿里巴巴是馬云電商帝國的旗艦。1999年,34歲的馬云以50萬元創立阿里巴巴,立志將中國製造的產品賣往全世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今, 阿里巴巴每天透過三個網上交易市場—國際市場、中國市場、日本市場,形成了聯通2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700萬註冊用戶的網上社區。
然 而,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一則高管變動公告引起世界關注:衛哲辭任CEO,由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李旭暉辭任COO。馬云「揮淚斬馬謖」背 後,是阿里巴巴爆出有損誠信根基的「欺詐門」事件: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高業績,縱容或默許部分「中國供應商」客戶進行有組織的詐騙。事件的根源,直指阿里 巴巴商業模式的弊端。
創始之初,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是信息平台模式,即為從事批發貿易的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撮合平台,並通過向其銷售會籍獲得收 入。其會籍分為三種:從事出口貿易的中國GS(Gold Supplier,金牌供應商)和國際GS會員(統稱出口通會員),以及從事內貿的誠信通會員。會員不僅每年需繳納1688、3688、29800元不等 的費用,還要通過阿里巴巴指定的華夏、上海傑勝、澳美諮詢等第三方機構的認證,從而獲得信息優先排序和易受買家信賴的優勢。每年,來自國內的供應商—中國 GS會員和誠信通會員都為阿里巴巴貢獻超過90%的收入(圖2)。


不過,在走過10個年頭之後,信息平台模式的弊端也讓阿里巴巴增長乏力。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於2007年上市後,毛利率和淨利潤率雖保持相對的穩定,營收增長率卻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圖3),其會員增長率也處於下滑通道(圖4)。


事實表明,在國內電商行業從啟蒙到成熟的這十年裡,信息平台模式已日漸式微。電子商務行業有 三座大山—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信息平台模式只解決了其中的信息流問題。在低附加值的信息撮合模式下,阿里巴巴的會員數量和會籍價格呈明顯的負相關。在 平台粘性不夠大的情況下,會籍銷售對價格的強敏感性,注定了阿里巴巴業績的持續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價格競爭。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11月,阿里巴 巴即把GS會員費用從每年4.98萬元降到1.98萬元。雖然當年第四季,降價就帶來了新增12192名GS會員的業績,卻也埋下了「欺詐門」的禍根。
除了自身模式的問題,阿里巴巴還面臨其他外貿B2B、B2C公司的激烈競爭。從2007年開始,阿里巴巴就不再是出口商的唯一選擇,從事小額外貿交易的 敦煌網逐步嶄露頭角,其獨創的買家按交易金額付費的佣金模式迅速躥紅(詳見本刊2010年7月文章《敦煌網的小額外貿生意經》)。此後,一些更小、商業模 式更具革命性的公司,比如基於Google 搜索和Facebook社交網絡營銷的蘭亭集勢、大龍網等外貿B2C公司的崛起,再次對阿里巴巴構成威脅。短短五六年間,阿里巴巴從創新的螞蟻變成了守成 的大象,突圍勢在必行。
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改善平台黏性,是其出路之一。2009年8月,阿里巴巴以2.08億元收購阿里軟件的商業管 理軟件業務,藉此為小企業提供企業及財務管理軟件服務;2009年12月,再以5.4億元完成對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提供商—中國萬網的收購,以獲得先進的 網站建設技術。通過不斷下沉,阿里巴巴從以往的信息平台,逐步轉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整套解決方案,使它們從「相遇在阿里巴巴」轉 變為「工作在阿里巴巴」。
同時,阿里巴巴也開始向交易平台轉型。2010年4月,阿里巴巴上線與敦煌網模式類似的小額外貿批發平台—全球速賣 通。速賣通與阿里巴巴傳統外貿方式的區別之一在於,由國內供應商直接對接全球終端零售商,減少了進口商的環節(圖5);之二在於從專注原型及定製生產等大 批量訂單,轉為小批量、多批次快速銷售。更重要的是,速賣通的收費模式是從每筆交易中收取訂單金額3-5%的手續費,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開始從 會籍銷售模式向佣金模式徹底變革。憑藉多年外貿運營的江湖地位和上市公司的資金優勢,阿里巴巴還以較敦煌網低2%左右的佣金圍獵敦煌,對小額外貿市場可謂 志在必得。


從信息平台到以服務為核心的交易平台的轉變,不僅是收費模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流暢 快捷的外貿交易流程。為此,阿里巴巴頻頻出手,通過收購、結盟等方式完善產業鏈。在支付環節,速賣通不僅與支付寶聯合開發了國際支付寶(Escrow), 為國際在線交易提供第三方支付擔保,還和馬云宿敵eBay旗下的PayPal達成合作,兩大巨頭握手言歡,說明企業追著利益跑,一切皆有可能。在出口報關 方面,2010年11月,阿里巴巴收購了有「外貿殺手」之稱的深圳一達通,以便為外貿企業提供通關、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務。在物流方面,2011年1 月,阿里巴巴推出針對速賣通的「倉儲集貨」國際物流服務,賣家只需將貨物發送到阿里巴巴在上海的倉庫,以拼單的形式集中向海外發貨,便可節約30%的物流 費用;同時,阿里巴巴與UPS、EMS等物流公司開展戰略合作,以保證倉儲集貨的產品優先處理。至此,全球速賣通的主要交易環節服務均已到位,這也標誌著 阿里巴巴實質性切入線下運營,從線上信息平台轉型全程交易平台。
2010年6月和8月,阿里巴巴又分別將為eBay和亞馬遜賣家提供技術服務 的美國Vendio、Auctiva公司收入麾下。這兩筆海外收購使速賣通的觸角直接延伸至海外零售終端,美國賣家可以直接從全球速賣通平台進貨,再銷售 給美國消費者,由此打通了「中國製造-海外採購-海外零售」的產業鏈,使得外貿B2B與B2C模式融合為「B2B2C」模式。
至此,阿里巴巴通過不斷進化升級,搭建了新業務模式的框架,未來,不斷縮短零售流通環節、完善交易流程、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將是其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淘寶:C2C、B2C兩條腿走路
  2003年,阿里巴巴已然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但 是,B2B模式在國外並沒有成功的先例,阿里巴巴一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相反,eBay的C2C模式已經打開局面,其當年營收達到了238億美 元。eBay的示範,讓馬云看到了C2C的潛力。2003年7 月,淘寶以黑馬姿態問世,憑藉不惜血本的「三年免費」模式及支付寶獨創的第三方安全支付模式,在2005年超越與eBay聯姻的易趣,自此一騎絕塵,穩坐 C2C網站「一哥」寶座。據估計,淘寶網眼下約佔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3/4。無論成衣、家電等日用品,還是汽車、房子等大宗消費品,乃至酒店、機票等 旅遊產品,其觸角伸向了國人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
然而,淘寶成長之初,一直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2006年,在其首三年免費即將到期時,馬云 嘗試推出了「招財進寶」計劃,但是,這個類似於搜索競價排名的系統在測試期間即因為淘寶賣家的反對而草草收場。2007年,淘寶日成交額超1億元、用戶超 過4100萬,每天擁有1.8億的頁面瀏覽量。巨大的流量資源使馬云看到了廣告盈利的可能。當年7月,淘寶再次承諾「三年不收費」的同時宣佈推出廣告業 務。
不同於普通門戶網站,淘寶的廣告收入大多來自賣家。以淘寶直通車廣告為例,當買家搜索某個關鍵詞時,頁面中會直接出現投放相關廣告的賣家,淘寶根據買家的點擊量向賣家收取最低0.05元/次的費用。這一廣告的成行,得益於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後對其搜索資源的整合。
隨著交易額連續3年翻番,巨大的流量凸顯出淘寶的平台價值,其廣告收入隨之水漲船高。2009年,淘寶首次實現收支平衡。業內人士預測,淘寶2010年 總收入約50億元,其中廣告收入達40億元,而2009年這個數字還是15億元。廣告之外,淘寶還通過向賣家提供30元/月的淘寶旺鋪等增值服務獲得收 入。
同時,卓越亞馬遜、噹噹網、京東商城的B2C模式日益成熟,也吸引著馬云在C2C之外探索B2C盈利的可能。2007年,淘寶即成立了商 城事業部,並堅持以正品行貨的高門檻把關入駐商家。但是,淘寶管理層在集市賣家和品牌商家之間的搖擺,以及當時網購環境的不成熟,導致淘寶商城步履維艱。 2008年,淘寶商城進駐商家接近2000家,成交額35億元,而同期淘寶C2C交易額接近1000億元,淘寶商城仍是可有可無的小角色。當年,淘寶商城 B2C事業部解散,直到次年7月,才重新作為獨立的部門開展運營。
伴隨網購的認同度提升,2009年,淘寶總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淘寶商 城交易額則達到149億元,佔比穩步上升。最瘋狂的一天來自2010年11月11日,在當日的五折大促銷中,淘寶商城交易額達到19.5億元,超過了北 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單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0年11月,淘寶商城啟動獨立域名,這標誌著淘寶開始C2C與B2C兩條腿走路。
淘寶官 方數據顯示,2010年淘寶交易額再次翻番,突破4000億元,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B2C業務交易額同比增長4倍,業內人士估算,已突破500億元。淘寶 商城的飛速崛起在火爆的B2C行業扔下了一枚炸彈。國內最大的自營B2C網站京東商城2010年交易額才剛突破100億元,噹噹銷售額約23億元,凡客銷 售額20億元,其餘垂直B2C電子商務交易額均未突破10億元。無論C2C還是B2C,淘寶均穩居業內第一。
崛起的商城為淘寶帶來了可觀的佣金收益。與淘寶網不同,淘寶商城按照銷售額向商家抽取佣金,佣金的比例根據行業有所不同,比如服裝為5%,電子產品則為2%。至此,平台模式的淘寶開闢了廣告收入和交易佣金兩大收入渠道,盈利模式問題迎刃而解。

  支付寶:轉型突圍
  2003年10月,淘寶問世5個月 後,支付寶上線了。其獨創的第三方信用擔保模式,有效解決了在線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有助於促成交易。隨著網絡支付安全瓶頸的突破,淘寶網得以飛速發展,而 第三方在線支付也迅速成為網購的主流支付方式。2004年12月從淘寶獨立出來的支付寶,至2010年10月,日交易筆數已達700萬筆,用戶超過4.7 億,遠超淘寶網同期3.7億的註冊用戶。這個曾經寄生於淘寶、定位於解決網絡交易安全的支付工具,在發展中不斷演化,正成為與大淘寶並行的、具有獨立思維 和強大外部性的另一個人氣平台。
當年無心插柳的支付寶,已逐漸成長為阿里巴巴集團最有想像力的資產,龐大的沉澱資金,更令人難以漠視其金融機 構的屬性。2011年5月,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的前夜,雅虎與馬云被爆出支付寶股權之爭。雅虎指責馬云私自將支付寶的所有權低價轉讓給馬云控股的一家內 資公司(圖6)。兩大股東之戰,是支付寶身價的一個最佳註腳,紛爭仍在繼續。


支付寶股權之爭的同時,在2011年這個電子商務全面爆發的時間點上,第三方支付行業面臨洗 牌,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企業中,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悉數在內。第三方支付已成為電商行業的標配,其進入門檻和技術含量並非高不 可攀,成長起來的電商紛紛開始佈局自己的支付工具,從百聯集團的「安付寶」,到蘇寧的「易付寶」,支付行業迎來一批行業新軍。不過目前,電商自建的支付工 具還停留在為交易服務的信用中介階段,而支付寶、財付通等專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早已跨越自身的電子商務市場,走向了更廣闊的支付市場。
曾經, 淘寶的交易是支付寶的全部,而近幾年,淘寶佔支付寶的交易份額呈下降態勢,支付寶曾對外預計未來會降到30%左右。降低依存度,一方面意味著支付寶被電商 「綁架」的風險降低,硬幣的另一面是,脫離了淘寶的庇護,支付寶需要發掘新的應用領域。目前支付寶正向著「支付能力」提供者及支付平台的角色轉型,一方面 垂直挖掘更多的行業應用領域,同時從「促成」交易的信用中介工具向「創造」交易的便捷支付工具演化,擴大公共事業繳費等生活服務功能,佈局移動支付領域。 兩個方向的突圍正是支付寶實現再跨越的關鍵。

  跨界:大淘寶合圍電商領域
  前台的阿里巴巴、淘寶、支 付寶,與後台的中國雅虎、阿里軟件,曾被稱為馬云的「達摩五指」。憑藉在B2C、C2C、支付、搜索、IT領域的佈局,阿里巴巴集團已連續多年保持電商老 大的位置。然而,2008年起,業內不斷湧動的暗流,恐讓馬云難以安坐:包括京東商城、新蛋、卓越亞馬遜在內的垂直B2C網站加速跑馬圈地;線下傳統零售 商紛紛試水電子商務;一眾生產企業也不甘後人,開始嘗試架設獨立的官方網店。面對十面埋伏的對手,如何在烽煙並起的新形勢下保持既有地位,並擴張業務邊 界,充分分享電子商務市場的高速成長?2008年9月,馬云給出了新的對策—「大淘寶」戰略,阿里巴巴集團的整合序幕也由此拉開。
橫空出世的 「大淘寶」戰略,一方面旨在縱向完善阿里巴巴的B2B、淘寶的C2C鏈條;另一方面則是橫向打通這兩大平台,構造「製造-批發-零售-服務」的電子商務全 產業鏈;同時對外開放平台,通過引入第三方合作夥伴,完善IT、渠道、營銷、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的服務,構築一個以大淘寶平台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在 這一構想下,作為產業鏈核心的淘寶負責提供電商基礎服務,大量第三方開發商和供應商活躍在大淘寶平台上,共同為海量的商家和買家服務(圖7)。


此後的兩年間,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打破邊界,逐步推進這一戰略。在縱向完善產業鏈方面, 2009年12月,淘寶推出「合作夥伴計劃」,徵集外部合作商為淘寶商家提供IT、渠道、服務、營銷、倉儲物流等線上交易各個環節的個性化服務。2010 年8月,該計劃升級為「百年合作夥伴計劃」(簡稱「百合計劃」),此時,淘寶合作夥伴的數量已從23家發展到了123家,涵蓋了IT技術、服務運營、研究 諮詢、數據分析、營銷推廣、質量認證、倉儲物流、快遞等各類供應商。通過與外部供應商的合作,淘寶打造了更為完整的線上交易鏈條。
同時,淘寶 不斷在商品領域擴張邊界:先是上線旅行平台,挑戰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行產品供應商;此後推出「聚划算」,分羹團購市場,並在2010年11月以3小時賣 出205輛奔馳Smart汽車引發轟動;2011年5月,又將原口碑網房產頻道改為淘寶房產,實現房產的線上交易;2010年,還嘗試通過淘日本等平台, 向海外市場延伸。此外,馬云不斷通過結盟向線下延伸淘寶的勢力範圍: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和浙江日報集團出資打造的淘寶網官方雜誌《淘寶天下》週 刊出街;2010年,淘寶與湖南衛視成立快樂淘寶,在開設「淘寶精選街」頻道的同時,運營嗨淘網;同年,淘寶網與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下屬浙江華數傳媒投 資1億元成立華數淘寶,志在打通互聯網與數字電視的平台終端。
阿里巴巴和淘寶平台的橫向打通也在進行。在國內調結構、擴內需的大背景 下,2010年3月,由原阿里巴巴中國站(alibaba.com.cn)整合升級成的全新1688平台正式上線,它直接融合了訂單、物流等一站式服務, 並導入了淘寶賣家的採購需求,形成了「製造-批發-零售」的全新「B2B2C」商業模式,劍指全球規模最大的網上批發市場。此後,阿里巴巴和淘寶的合作繼 續走向深入。2010年9月,全球速賣通與淘寶聯合推出「淘外銷」服務,淘寶賣家可在全球速賣通平台上免費新開一家外貿店,將貨物賣向全世界。2011年 1月,全新的綜合性草根B2C商城「無名良品」上線試運行。無名良品定位於幫助沒有知名品牌的阿里巴巴誠信通和中國GS會員等國內供應商打開內貿市場。在 這一平台上,供應商直接面對消費者,零售流程進一步縮短。
此外,線上服務起家的阿里巴巴集團也在逐步完善電商基礎設施的建設,並不斷下沉。 2009 年9月,在阿里十週年慶典上,馬云宣佈成立專注於云計算的子公司阿里云計算(簡稱「阿里云」)。在最「重」也最關鍵的物流領域,馬云也出手了。2011年 1月,阿里巴巴對外宣佈物流戰略,將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的方式,集資超過1000億元建設電子商務配套的物流體系,逐步在全國建立一個立體式的倉儲網絡體 系。阿里倉儲定位為專業的物流地產商,向物流企業、淘寶賣家和獨立的B2C電子商務網站提供公共服務。
3年間,「大淘寶戰略」在摸索中逐漸清 晰: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阿里云、中國雅虎、阿里倉儲,它們既有各自的領地—購物是淘寶、小企業商務是阿里巴巴、支付是支付寶、計算是阿里云、物流是 阿里倉儲;又在大淘寶的基礎架構下相互融合,攢指成拳,化身為電子商務生態圈的底層設施。
2011年2月「淘寶開放年戰略」的提出,則拉開了 第三方機構進軍大淘寶生態圈的序幕。擁有3.7億用戶的淘寶,為第三方開發商提供了一個誘人的淘寶地。據淘寶網副總裁王文彬介紹,自2008年開放API 至2010年底,淘寶開放平台上已擁有11萬註冊夥伴,開發出3.6萬個線上應用,淘寶與開發者三七分成,2010年第三方應用收入已達到1650萬元, 「通過淘寶認證的合作夥伴達到200家,涵蓋運營、客服、營銷、倉儲、培訓等各行業」,其中不乏一批初具規模的第三方服務商,比如提供從開店到供應鏈服務 的寶尊、提供倉儲物流服務的五洲在線、提供軟件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SHOPEX、提供數據服務的小艾分析等。淘寶同時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3億元,以注 資或獎勵的形式扶持第三方開發者。
開放的背後是深度的利益驅動。對於大淘寶平台而言,數億用戶有著不同的需求,各個環節的服務遠非其一己之力 可以達成,開放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務商提供創造性、個性化服務,不僅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也有利於平台持續創新,提升競爭力。同時,開放戰略可以將淘寶從繁 複瑣碎的服務中解放出來,專注於平台基礎設施和交易方向把握等更為關鍵的環節,由此不僅可以降低邊際成本,也能通過與第三方服務商的分成,開闢新的盈利渠 道。未來,開放的大淘寶平台上,無數的第三方服務商相當於眾多「稅基」,將為淘寶提供分成收入,屆時淘寶將形成「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盈利模 式。其中,增值服務收入主要來自淘寶提供的服務收費(如廣告和佣金收入)及與合作夥伴的分成。
其實,在互聯網界,開放已經蔚為潮流。2011 年5月,騰訊宣佈向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內容分享、文件傳輸、語音視頻等QQ殺手級應用,超過6.47億用戶的龐然大物QQ同樣走向了開放。作為產業分工細化 的結果,開放理念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由Linux操作系統衍生出的Linux產業群。2007年,Facebook借助開放平台一舉超越當時全球網絡 社區第一名Myspace。同一年,iPhone攜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iOS推出APP Store,吸引了大批狂熱的開發者聚在「蘋果」樹下吃「蘋果」,催生了一個革命性的龐大蘋果產業鏈。無論淘寶還是QQ的開放,都和蘋果的App Store如出一轍。有蘋果產業鏈的珠玉在前,淘寶產業鏈、QQ產業鏈的成形未必太遠。
對於平台運營商而言,唯有讓利於人,利益方能長久。未 來,身兼運動員和裁判員雙重身份的淘寶,能否通過輸出標準、技術等平台服務,與附著於自身的第三方服務商和諧共處,並從中培育起一批類似於美國GSI公司 的獨立第三方服務商,將是馬云的電子商務生態圈能否大功告成的關鍵。

  數據:新的金庫
  大淘寶平台的價值,不僅在於平台本身,匯聚其上的無數交易和支付數據,成為另一個待開發的金礦。未來,數據產品的深入挖掘與銷售,有望為阿里巴巴帶來新一輪的收入。
網絡時代,雁過無痕變成了神話。淘寶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淘寶網有註冊用戶3.7億,平均每分鐘售出4.8萬件商品。這也意味著,3.7億人在淘 寶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痕跡,從每一筆交易信息到購買者的性別、年齡、住所、搜索過的物品;淘寶還可以根據用戶多次購買行為推測其消費偏好、教育程度、收入 等,進而為每個人勾勒出一副消費素描。如果對淘寶網的消費數據和阿里巴巴的外貿數據以合理的方式進行解讀,不僅可為消費者提供指南,為企業的個性化定製生 產提供指引,甚至決策機構也可以據此判斷市場動向,洞察經濟冷暖。某種程度上,覆蓋面足夠廣泛的阿里巴巴集團所掌握的數據的商業價值,甚至遠大於交易本身 的價值。
寶貴的數據也為阿里巴巴集團開闢了一條新的盈利渠道。阿里集團本身作為一個交易平台,在交易過程中已獲得了交易佣金和廣告收入;交易過後,通過對沉澱下來的海量原始交易數據的深入挖掘,數據產品有望為其帶來二次銷售收入。
實際上,馬云早已在此領域佈局。2009年8月,阿里軟件旗下管理軟件業務被出售給阿里巴巴,以淘寶旺旺為代表的個人軟件劃歸了淘寶。一個月後,專注於 云計算研發的子公司「阿里云」成立,只是這次,不同於阿里軟件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控股,馬云以80%的持股牢牢掌握了阿里云的所有權。從阿里軟件到阿里云 的轉身,是馬云佈局云計算的開始。阿里云對外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存儲和計算等服務,對內則扮演著核心的角色。通過阿里云,可以打通阿里系,為大淘寶提供 統一的基礎設施服務,同時阿里云將對集團各個平台上的商品信息、信譽體系、支付工具、用戶資源進行提煉挖掘,開發商業應用。2010年9月,中國萬網宣佈 與阿里云攜手云戰略,「將進一步開發網絡託管服務、數據存儲能力」。
目前,淘寶已經在數據銷售領域小試牛刀。2010年3月31日,淘寶宣佈 開放全網的海量原始數據,其中,行業分析數據針對淘寶賣家和外部研究機構開放,賣家不僅可以直接在淘寶數據魔方平台上獲取行業宏觀情況、自己品牌的市場狀 況、消費者行為分析等原始數據(不包括競爭對手數據),還可借助與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合作,獲得更專業的數據解讀。淘寶數據魔方上線140天即獲得260萬 次數據調用的成績,充分說明淘寶數據產品的市場潛力。
而支付寶作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彙集的無數買賣雙方的交易和誠信記錄,更擁 有不可估量的金融價值。2008年1月,支付寶與建設銀行的一次合作,為其數據運用指明了方向。據報導,為了降低從賣家發貨到買家確認付款之間的時間成 本,建設銀行對淘寶賣家推出了質押訂單的信貸服務,支付寶從賣家的歷史交易記錄中測算出其信用度,並提供給建行作為貸款審批的依據。結果表明,這項貸款的 不良貸款率只有0.7%,遠低於傳統貸款。假如這一信用輸出模式未來被普及,只要支付寶對每筆貸款收取少量信用評價費用,幾乎就可以創造淨利潤。這極有可 能成為支付寶的下一個盈利模式。

  馬云的軟肋與對手
  風雲變幻的電商行業,馬云歷經十餘年摸索,規劃中的大淘寶電商王國越來越清晰。然而,形式上的「圈地立國」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立制建序」。一個幾乎網羅了中國一半人口的大淘寶王國,對馬云及其阿里系的掌控能力提出了「云挑戰」。
何況,單純靠商業模式吃遍天的時代正在過去,未來的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和技術將是主要的驅動力,規劃中的大淘寶商業模式看上去無懈可擊,然而核心的技 術驅動力還是未知數。未來的大淘寶,對內需要加強技術驅動力,建立數據核心業務,打造堅實的電商基礎架構,並以電商王國「管理者」的角色,協調各方利益, 維持公平的競爭秩序;對外,則需要應對強勁的對手,畢竟,方興未艾的電商領域已令越來越多人垂涎。其中,除了阿里巴巴直面敦煌網、大龍網的挑戰,淘寶、支 付寶面臨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

  淘寶商城對壘京東、噹噹
  平台模式雖然令淘寶的疆域無遠弗屆,且擁有巨大的前端優勢—龐大的用戶 流量,但後端的倉儲物流、服務售後等環節仍是其軟肋。目前,淘寶通過召集外包供應商的方式,整合規範IT、渠道、營銷、倉儲物流等環節,以此完善交易流 程。在此過程中,淘寶需要通過對這些第三方合作夥伴進行資質認證、發展歷史分析,以及到達率、損耗率、用戶滿意度等服務質量進行跟蹤,但這一間接管理的效 果未必盡如人意,各環節的整合難度也不小。
而以京東商城和噹噹為代表的自營型B2C,通過採購直接對接生產商和消費者,優勢在於對貨品的直接 掌控能力和強大的後台系統,劣勢則在於運營成本巨大,限制其快速擴張。不過,京東和噹噹斥巨資打造的物流配送系統,也可以為第三方商家提供服務。劉強東為 京東設計的盈利來源就包括四個方面:物流服務出租;向品牌廠商開放平台產生的收入分成;自營;自主品牌產品(如無公害大米,京東已在江蘇宿遷承包了近 2000畝土地,並聘請了大量農民生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淘寶的收入來源依次是付費點擊的廣告、媒體廣告、增值服務、淘寶商城的佣金收入。平 台型和自營型B2C截然不同的收入結構,映射了其迥異的業務模式。
未來,電商企業都需要提供從線上到線下的無縫消費流程,合作和自建服務體系 最終會殊途同歸。淘寶曾以平台的輕模式撬動了網購市場,通過第三方機構整合「水泥」的力量,打造令人滿意的用戶體驗;而京東和噹噹以「鼠標+水泥」模式穩 紮穩打。鼠標輕盈,自然起飛較快;水泥厚重,厚積薄發,但發展到一定程度,輕資產與重資產、平台電商與垂直電商之間必然互趨融合。目前,在京東和噹噹等垂 直B2C開放平台、橫向擴張帶來的挑戰下,淘寶已逐步下沉,無論是籌建阿里倉儲,還是今年5月1日在北京開張的淘寶商城家裝線下體驗館,都是其深度切入產 業鏈的必經之路。
日益激烈的外部競爭之外,淘寶的內憂更與日俱增。其平台模式不「控貨」的特點,導致淘寶商品、賣家的良莠不齊,同時,淘寶的廣告 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假貨的氾濫提供了可乘之機。由此,侵犯知識產權的假貨、信譽造假的商家一直困擾著淘寶網。為此,淘寶已逐步加強稽查力度,2010 年,1327家「刷出來」的皇冠級網店被「紅牌罰下」,引起淘寶賣家震動。如何在淨化平台環境的同時,將對淘寶的衝擊降至最低?這其中既涉及對淘寶盈利模 式的反思,更拷問淘寶身為平台運營者和監管者,應如何界定其職責權限和提升管理水平,防止內部腐敗和灰色利益鏈條的產生,這是馬云亟須解決的下一個「云挑 戰」。

  支付寶對決財付通
  儘管電商自建的一眾支付工具對支付寶形成了不小的衝擊,然而,雙方畢竟不在同 一個重量級上,不足為支付寶所懼。騰訊旗下的財付通也許才是支付寶更可怕的敵人。目前,財付通是第三方支付行業僅次於支付寶的巨頭,兩者在戰略目標和發展 策略上如影隨形。目前雙方均致力於打造便捷支付工具,在生活服務、移動支付、平台開放等領域的爭奪正在升級。
早在2008年,支付寶即開通了 水電煤生活繳費服務,財付通也在2009年推出此項服務。2010年7月,財付通在業內率先推出開放平台,開發者可以通過QQ錢包平台,接入類似網上訂 餐、醫院掛號、租車、家政、照片沖印等生活服務類項目,通過與財付通聯合運營,分享海量用戶帶來的收益。騰訊的6億QQ用戶成為財付通開放平台的最大賣 點。支付寶隨後迅速跟進。
2010年10月19日,支付寶和財付通在同一天推出手機開放平台。其中,財付通開放平台直接附著在QQ客戶端,開 發商可充分利用QQ龐大的客戶資源;而支付寶的平台並不為開發商導入流量,其撒手鐧在於獨特的「利益分享者多元化」機制—除了開發者可以獲得90%以上的 收益外,芯片商、系統方案商、硬件商也將獲得相應的收益。支付寶由此牢牢捆綁了60多家手機芯片商、系統方案商、手機硬件商、手機應用商,未來,或有大量 手機出廠時就預裝支付寶手機支付產品。由此看來,兩大開放平台可謂各有千秋:對於眾多成長中的中小開發商,借助騰訊的流量資源可迅速做大做強;而對於成熟 開發商而言,支付寶提供了看上去更為「安全」的合作方式。
如果說在電子商務行業,多面手騰訊不敵精耕細作、佔據了市場先入優勢的淘寶,那麼在 第三方支付行業,如果財付通的開放平台能充分整合6億QQ用戶的生活服務類支付需求,將對支付寶構成有力威脅。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畢竟對於6億QQ用 戶而言,也許隨時在線的QQ更方便生活服務支付。而這正是馬云所忌憚的。
如何應對財付通?支付寶很快給出了答案。2010年11月,支付寶宣 佈啟動「聚生活」戰略,建設無形的支付寶開放平台,一方面,集成包括投資保險、網遊、彩票等應用,實現從「繳費服務」向「整合生活資源」的戰略轉型;另一 方面,與新浪、百度等夥伴合作推廣,並把各項應用植入包括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聊天工具、手機客戶端等渠道,實現「無平台」的開放。
借助母公司的資源,支付寶連續多年穩坐第三方支付行業第一的位置,如今,兩大巨頭均以開放平台發力生活服務類支付和移動支付,攜6億QQ用戶的財付通看似有先天的優勢,支付寶能否繼續穩拿第一?也許這將取決於第三方開發者和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零售領域曾是美國富人迭現之地,在電子商務爆發性增長和中國經濟向消費拉動的轉型中,電商「一哥」馬云或將擁有一個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電子商務帝 國。從初期的野蠻生長到成熟後的有序建制,其電商王國已經改變了無數國人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然而,如今成長起來的淘寶和支付寶也為他提出了全新的「云挑 戰」:大淘寶的平台模式將使他承擔越來越多的「類政府」監管職責,支付寶的金融屬性又讓其如履薄冰。接下來如何駕馭阿里系這一奔跑中的龐然大物,馬云需要 「云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