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敲敲科技創始人林浩:誓把耳機價格拉下神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63.html

i黑馬:近日,耳機成為了智能市場的新寵。樂視、一加、小米、多米等先後推出各類耳機產品,耳機市場儼然成為新的大熱門。那麽,耳機為什麽會成為數碼市場的新寵?市場空間龐大、利潤足夠充裕,這樣的市場國產產商怎願拱手讓人。一款名為“擊音(iGene)“的智能耳機就將橫空出世。

其團隊是由一群源自草根樂手、音樂發燒友和來自聯想、新浪等軟硬件精英組成,年齡橫跨70後80後90後。公司名字也很有趣,叫做“敲敲科技”。記者采訪到這位擊音耳機的核心開發成員林浩——一個前重金屬樂隊吉他手和前聯想高級經理擁有雙重個性的老男孩兒,目前是敲敲科技團隊創始人兼產品經理。



音質至上 把無線音樂變成黑膠唱片

智能耳機層出不窮,有的把耳機當成照相機,有的當聽診器,讓人不由想起《大內密探零零七》里周星馳拿鞋子當吹風機。事實上,買耳機的用戶沒想太多,我就是想聽音樂放松一下,結果被技術控們在投資泡沫的慫恿下,被搞得四不像。至今,沒有一款智能耳機,真正贏得市場的青睞,典型的有概念沒市場。

擊音耳機的音質中灌註了敲敲科技團隊對音樂的執著,根據音樂圈朋友對音質的意見,對音質全面進行DIY設計與調音。比如:為了讓膜片達到最佳的振動效率,擊音最終采用的英國原裝進口的膜片材料,曾被用於航空領域,具有極強的韌性;還對腔體結構、磁體驅動、音圈電流等十余個細節進行了調制;為了實現無線的充分穩定性,采用了國外高端音響的智能五通道芯片,還將傳統的ROM替換為最佳性能的Flash……

敲敲科技的用戶測試很簡單,拿出至少比擊音貴一倍的耳機來試聽同一首歌。“試聽過的用戶,100%要預訂我們的產品”,林浩很欣慰地說。

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

在京東或者淘寶上搜索”觸摸、耳機“,基本都是2000元以上。三星前不久出的一款Level Over價格高達349.99美元。林浩感言:“耳機因其專業性,成為目前僅剩不多的暴利行業。”這也使得耳機市場品牌呈現杠鈴形狀,低端山寨雲集,高端大牌暴斂。

擊音耳機正在謀劃改變這個布局,據悉其耳機不僅通過手勢及動力感應,徹底擺脫了傳統耳機的交互模式——線控。而且在音質方面,通過DIY的定制設計,大幅超越傳統品牌耳機。敲敲科技的辦公間里擺滿了各種品牌耳機,不泛S和B字母開頭兒的大牌。但林浩坦言,目前手機都是通過移動互聯收聽無線音樂,無論在格式上還是在無線傳輸上都有很大損傷。這也是林浩及其團隊專為無線音樂研制發燒耳機的原因。“如果體驗了擊音,就知道原來無線音樂,也可以這麽震!已經有許多音樂人在試聽擊音後感言上千的耳機跟擊音相比根本毫無優勢,催促我們盡快上市。

雖然價格尚未透露,但林浩承諾會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之所以能在提高音質的同時,有效控制並優化成本。主要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於敲敲科技的合作工廠以及雙方對耳機未來的高度共識,也有非常強的實力。“選擇工廠方面,我們可能比小米和錘子更幸運一些”林浩很自豪地說。因為保密協議,林浩並未透露工廠信息,但擊音耳機的合作工廠基本涵蓋了全球各大頂尖耳機品牌的生產,無論在制造品質還是在產能等各方面,都非傳統耳機品牌所能媲美;“另一個確保價格破冰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會追逐暴利,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小米學習。但在耳機領域,我們有信心比小米做得更好!“

一年賣出一個億!

擊音的銷售額目標是一個億,這份自信不僅源於產品的硬實力。而且包括擊音所特有的互聯網基因。為無線音樂而生的擊音。除了音質之外,還率先推出了智能音樂和社交功能。即便是被投資人熱衷的MUZIK耳機,其產品功能比擊音耳機,要至少滯後一代。

林浩有信心將擊音耳機,推廣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耳機標配。面對國內至少7億無線音樂用戶來說,賣出一個億人民幣,已經算是保守數字。

擊音創新出全新的耳機交互方式——“敲敲”,這也是敲敲科技名字的由來。從今天起,你只需要敲敲耳機,就可以快速收藏歌曲,也能通過敲敲耳機,獲得你從未聽過的偏好歌曲。這解決了無線音樂用戶的兩大痛點:一個是收藏歌曲時步驟的繁瑣;另一個是歌荒時除了可看排行榜不知聽什麽。而且擊音有智能學習引擎,你敲擊次數越多,耳機對你的偏好就更了解,越精準地向你推送歌曲。擊音是越敲越懂用戶,用戶是越敲越體驗升級。

更有意思的是,用戶還可以通過擊音耳機,把收藏的歌曲,瞬間變身為音樂日記,只要開通歌友可見,就如同微信的漂流瓶,可以被周圍的歌友發現!用戶也能通過耳機,在線發現其他人收藏的歌曲和公開的心情日記——而且這一切,只需要……敲敲(敲擊耳機兩次或者三次)!

張小龍曾說,沒人能再超越微信,因為搖一搖已經簡單到極致。

那麽擊音的敲敲耳機,是否也是一個硬件版的微信或者陌陌呢?

目前敲敲科技已經申請了大量專利,看來一個億的目標,敲敲科技還是很有底氣的。
 
“敲敲vs小米“:雷總不可能去賣唱”

或許是音樂人自帶的情懷,林浩和他的團隊給首款智能耳機的名字叫“擊音”: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音樂擊(基)音(因)。林浩認為耳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暴利行業,作為對音樂有狂熱喜愛的普通人,林浩希望能發揮自己及其小夥伴們的專長,打造耳機界的小米。

敲敲科技技術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來自聯想、新浪等互聯網及軟硬件科技公司,在多媒體處理、移動社交、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物理聲學、人機交互等軟硬件相關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沈澱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橫跨70後、80後和90後的成員結構,使團隊對音樂的理解既能讀懂經典又能貼合潮流。

即便如此,林浩被投資人問到最多的,還是“如果小米仿效,你該怎麽辦?”

林浩一直認為敲敲科技出品的擊音耳機,屬於非高科技的智能產品,他更希望讓用戶感覺到這是為草根音樂圈做的一次大膽革命,如同搖滾音樂所倡導的顛覆精神一樣,敲敲科技自誕生,就要與小米等企業形成差異化的定位。“即便小米仿效擊音耳機,那時候敲敲科技的下一階段產品已經出來了,我們已經規劃好了三年的產品線!”

實在被一些投資人問急了,林浩也又回到音樂人對世俗的不屑:雷總不可能去賣唱吧?小米不可能拿手機彈吉他吧?

敲敲科技團隊成員都有一個和音樂相關的花名,林浩因為喜歡金屬樂,被叫做金屬蟲兒,敲敲科技團隊讓人感到一種音樂人特有的自我與叛逆。他們討厭高大上的自我陶醉,厭倦“有錢就任性”的廢話,有時間就混跡在南鑼鼓巷,跟圈子里的朋友嘮嘮音樂人的苦逼生活。

其實,敲敲科技要的很簡單——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

采訪結束前,林浩說了頗有含義的話:向大牌致敬,歡迎來搞!
 
王赫/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49

萊坊林浩文:填海效益遠勝其他方法

1 : GS(14)@2018-08-09 10:48:2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274&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香港團結基金最近公開建議在大嶼山東部大規模填海以提供多達2000公頃土地解決房屋問題,其實不乏業界支持填海乃是未來提供足夠土地的重要方案。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便認為,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月完成公眾諮詢並提交報告後,特首林鄭月娥應該盡快拍板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例如短期可以提高住宅地皮的地積比率,中期要靠發展棕地、農地及其他新界土地,長期則必須在維港以外填海,「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較難做到的,故我認為港府若真正為香港人及下一代着想,應該盡快填海」。

雖然今年以來本港樓價升逾一成,屢創歷史新高,惟林浩文認為,從息口及業主持貨能力等因素分析,與1997年比較,目前樓市不存在泡沫爆破的風險,「第一是息口,1997年按揭息率高達10厘,現時只是2厘多;第二是業主的持貨能力,1997年不少買家是投資者,一個人炒幾層樓、每層樓借九成按揭很普遍,當時樓價轉勢下跌,租金跟隨回落,他們即使『貼埋份糧』也不夠供樓,結果被迫在市場拋售,甚至淪為負資產被銀行收樓後再拍賣出售,加劇樓價跌勢;但現時樓市由用家主導,持有幾套物業的投資者相對不多,而且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業主可借按揭成數普遍減少,防守力亦較強,即使樓價跌兩、三成也不會被銀行收樓 」 。

大辯論後有共識 港府應盡早拍板

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價累積升幅逾兩倍,林浩文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聯儲局為了救市將息口降至零,而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本港亦要跟隨維持零息多年,「金融海嘯的源頭在美國,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不足一年,跟着很快便復蘇,而擴張周期更延續至今,但期內一直保持低息,自然推高資產價格」。他批評,在上述情况下,港府應該大幅增加住宅供應以遏抑樓價,但過去兩屆特首均沒有成功這樣做,2005年至2016年平均私樓落成量僅12,400伙,遠較1992至2004年的平均數低(見圖),亦遠低於2萬至2.3萬伙的實際需求,自然挾升樓價,「既然住宅嚴重供不應求,只要小部分港人買得起樓,已可大幅推高樓價;但即使這小部分港人可以買樓,普遍亦要愈買愈細」。

不可單靠一個方案 須幾條腿走

林浩文分析,根據運房局的最新數據,本港未來3、4年的私樓供應量達9.3萬伙,勉強可以滿足實際需求,但問題是市場擔心供應在2022年後便會出現斷層,是支持樓價近月破頂的重要因素。他認為,政府若有決心穩定樓價,便需要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給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至今已近一年,該小組將於下月完成公眾諮詢,向港府就增地建議提交報告。林浩文指出,經歷過去幾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後,市民已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明確表態,相信港府亦有壓力盡快拍板,就此推出新政策,而他認為,未來應以不同的短期、中期及長期措施,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我相信目前政府不可只依靠一個方案增加土地供應,要幾條路一齊走。至於短期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交通配套容許的情况下,盡量增加即將出售官地的地積比率,包括放寬有關住宅的高度限制,這當然會對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有一定影響,但符合本港社會整體利益。

填海規模大 可容納逾10萬人

「中期措施方面,不論向業界收購棕地、向新界原居民購買『祖堂地』,或與地產商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農地,都值得去做,但上述任何一個方案均涉及政府與賣家反覆磋商,從拍板到提供熟地料需時5至8年,屆時林鄭可能已不是特首,故要確保下屆政府政策有延續性,增加土地供應不應只是一、兩屆政府的事,而是每屆政府的施政重點。」

早前林鄭已公開表態支持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林浩文亦同意這是長線造地最有效的措施,「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例難做到的」。他又說,港府的評估是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而外國很多經驗3至5年便可成事,而不論怎樣也好,填海還是應該愈早開始愈好,「香港由百多年前的小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很多土地也是靠填海得來的,而鄰近的深圳,以至遠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及菲律賓,近年也積極填海造地,但本港期內卻停滯不前。即使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港府為香港人及下一代都要及早填海,尤其是今天庫房仍有錢去填海,若8至10年後無錢,便想做也做不到了」。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8-09 10:49:5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771&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既然在港府能成功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前,樓價料仍易升難跌,林浩文認為,若港人有自住需求,能支付三成首期及通過壓力測試(做30年按揭,若加息3厘後每月供款佔家庭收入仍低於三成),仍可買私樓上車做業主。

林浩文指出,2018至2022年的新樓落成量中,港島、九龍及新界分別佔8%、35%及57%,可見後者供應較多,當中將軍澳、元朗、沙田及屯門的供應尤其充足(見表),有關新盤發展商料有較大銷售壓力。故他建議,若港人有置業需求,本身財力又有限,應該勤力做功課,留意及比較上述地區新盤。

若買不起私樓 可吼資助房屋

不少港人難以符合上述嚴格的上車要求,林浩文認為,他們不應勉強買私樓,可以暫時租樓住,然後申請政府的資助房屋,例如將以市價五二折發售的4431伙居屋,或位於馬頭圍道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先導項目(涉約450伙),即使上述項目中韱率很低,但其後類似供應料陸續有來,「港府6月宣布將9幅私樓用地改建公營房屋(涉及約10,600伙),這些都是居民及首置上車盤的潛在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