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需求旺盛,規模鋼企沈穩應對秋季環保限產
進入秋季,“藍天保衛戰”打響,鋼鐵行業“限產令”再次來臨。
今年以來,嚴格環保不絕於耳。在“藍天保衛戰”的旗幟之下,各地紛紛出臺環保措施,其中鋼鐵行業成為控制排放的主要領域。比如7月初唐山市政府發布《唐山市鋼鐵、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電廠深度減排實施方案》,此後一個月內唐山各級政府單位發布限產相關政策高達12次。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藍天保衛戰”在各地全面開花結果,鋼鐵行業的環保限產以及超低排放改造持續升級擴圍,目前來看對於鋼鐵行業的環保政策沒有最嚴只有更嚴,同時鋼鐵重鎮唐山也傳來消息,采暖季限產可能提前執行,使得鋼市的炒作熱情不減。

方大鋼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於環保限產並非首次實行,因此企業早有預期,市場對於環保限產的預期消化程度較高,江蘇沙鋼集團、首鋼集團等上市鋼鐵負責人也都向對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記者註意到,隨著前兩年開始的去產能,打擊地條鋼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市場整體環境較好,由於集中度提升,相關政策協調能力也相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而這都將環保限產對企業帶來的影響降低。
記者獲悉,雖然環保限產,但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仍然以較大幅度增長,不斷創下新高。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5116萬噸,同比增長6%;鋼材產量53085萬噸,增長6%,增速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全國粗鋼產量8020萬噸,同比增長7.5%;鋼材產量9551萬噸,增長7.2%。
為何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能夠持續性較大幅度增長?“當然是消費需求拉動。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需求才會有生產。只有在銷售順暢,能夠獲利潤的情況下,鋼鐵企業才有動力不斷增產。否則,等待企業的只能是產品大量積壓,最終破產倒閉。”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向記者表示。
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全國鋼材社會庫存與鋼鐵企業庫存同比均沒有大幅增長,甚至比前期庫存高點還有顯著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也包括較大幅度的增長量,基本上都轉成了消費量。換言之,今年上半年的全國粗鋼新增資源量(同期產量加進口量)約為45818萬噸,而同期的全國粗鋼實際消費量也應當是這個數字,大約在4.6億噸左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92.73億元,同比增長151.15%;銷售利潤率基本達到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水平。
在利潤和需求支撐的背景下,鋼鐵企業在環保限產放松的二季度,紛紛開足馬力,積極增產以為下半年秋冬季節可能到來的嚴厲的環保限產做準備。王國清向記者表示,這帶來了這幾個月份的鋼鐵庫存量的一個回升。但是,在環保限產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這些鋼鐵企業如何保持增產呢?記者向一些鋼鐵企業詢問後發現,企業主要通過高爐利用高品礦石以及轉爐中增加廢鋼來提升產量,這個屬於原料優化和技術改進,環保督察組主要關註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因此這些環保達標的企業可以增加產量。
那麽下半年,這種鋼鐵的消費行情是否可以保持?從目前來看,對鋼材的需求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針對上半年基礎建設投資中比較薄弱的交通領域,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補短板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交通領域投資規模或達數萬億。8月初,中鐵總公司人士確認“2018年鐵路固定投資額將重返8000億以上”,而原計劃的安排7320億,是自2014年以來最低的一年。除川藏鐵路外,和田至若羌、西寧至成都、鹽城至南通、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長沙至益陽至常德鐵路均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集中開工,鐵路基建投資加速推進的態勢相當明顯。
王國清對記者預計,雖然下半年環保將繼續發力,對產量釋放形成一定抑制。7月20日起唐山將開啟為期43天減排攻堅戰限產,武安鋼企高爐限產量由二季度的15-20%上升到三季度的25-35%。而全國範圍內的藍天保衛戰、取暖季限產等政策措施也將進一步成為鋼市供給的重要制約因素,預計下半年鋼鐵累計產量將明顯低於上半年。7月起鋼材社會庫存由升轉降,下半年庫存壓力不大,而這也將較好的支撐上市鋼鐵企業完成全年經營目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姍姍
鋼企老闆走佬累三內銀
1 :
GS(14)@2012-08-10 13:57: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0/16591356
【本報訊】中國鋼企再響警號,據中鋼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大、中型鋼企利潤僅得23.8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跌95.81%,成內地經濟放緩重災區。有內地傳媒指出,廣鋼集團拖欠銀行共30億元,唐山鋼企老闆更因欠債10億而爆煲「走佬」,有消息指,唐山鋼企當中約5.3億元欠債來自工行(1398)、農行(1288)及中行(3988)。
盈利倒退逾九成
有業內人士稱,內地鋼企上半年盈利倒退近96%,屬意料中事,主要原因是由於鋼企為保市場份額,即使虧損仍不減產,導致銷售價不斷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中鋼協統計顯示,上半年內地鋼企累計銷售收入按年跌3.34%,銷售利潤率僅得0.13%,下跌2.93個百分點,錄得虧損的企業,合共蝕142.48億元。若扣除投資收益,鋼企主要實際虧損13億元。
利潤受壓,負債過高,目前大部分鋼企均透高銀行貸款及政府補貼,以「數冚數」方式渡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指,日廣鋼集團旗下 A股廣鋼股份,上半年盈利按年增長38.25%至4.13億元,但其中有2億元為政府補貼,另外有15.32億元營業收入為公司與廣日集團重組股權所得,若計實際虧損則高達2.5億元。
有傳媒更指出,廣鋼集團自身已拖欠10間銀行貸款高達30億元,資金鏈近乎斷裂。不過有傳廣州市國資委已就廣鋼欠債問題,數次與相關銀行召開協商會議,廣州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雄橋亦否認資金鏈斷裂之說。
不過鋼企高負債已是不爭的事實,有傳媒爆料指,剛獲得「中國誠信民營企業家」獎的唐山鋼企老闆陳志強,因欠債10億而「老佬」,並而捲款潛逃海外,有消息指當中約5.3億元欠債來自工行、農行及中行。
2 :
GS(14)@2012-08-10 13:58:15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2-08-09/673134.html
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時隔兩年,*ST廣鋼(600894,SH)終於迎來扭虧。
昨日(8月8日),*ST廣鋼發佈2012年中報: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63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增362.89%。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為上述盈利作出貢獻的,主要是重組方廣日股份的優良資產及廣州市財政局下發的2億元財政補貼。公司原鋼鐵業務依然處於虧損之中,具體虧損額達2.5億元。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
相比於廣日股份,作為*ST廣鋼出讓方的廣州鋼鐵集團 (以下簡稱廣鋼集團),自年初以來就屢屢被曝出資金鏈緊繃,近日更傳出廣鋼集團面臨資金鏈斷裂。
對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廣州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雄橋表示,「企業有一定的借款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它還在正常運作,就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然而,賣掉殼資源之後,廣鋼集團接下來將何去何從,一直是外界關注的問題。
廣鋼集團資金狀況堪憂?
*ST廣鋼最新中報顯示,新置入的廣日股份電梯產業等相關業務共實現營業收入15.32億元,同比增長38.25%;實現利潤為4.13億元(含政府補貼2億元),遠超預期。相比之下,今年1月~4月,公司原鋼鐵業務卻出現了2.5億元的虧損。
「這足以折射出廣鋼集團的日子有多難。」昨日,一位廣州地區的鋼鐵行業從業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最能代表廣鋼集團「成績單」的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廣鋼股份(*ST廣鋼前身)此前便已陷入連續兩年的虧損。2010年,該公司虧損額為9789萬元,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擴大至6.89億元。也正因此,其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去年年初,處境艱難的廣鋼股份就不惜拋出重組方案,將旗下唯一的殼資源賣給廣日集團,廣日股份則實現借殼上市。今年7月,這一重組宣告收官。
然而,廣鋼集團的資金鏈問題並沒有因為上述重組的完成而被外界忽視。近期有媒體指出,廣鋼集團拖欠近10家商業銀行貸款超過30億元,資金鏈幾近斷裂。
有自稱知情的網友也透露說,針對廣鋼集團的負債問題,廣州市國資委已數次與相關銀行召開協商會議。
不過,陳雄橋對此予以了否認。「可能現在大家對鋼鐵這個行業比較敏感,企業有一定借款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它還在正常運作,就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他說。
記者查閱*ST廣鋼今年一季報發現,其負債總額已經達到38.64億元,所有者權益則為-4.47億元。
「我也知道它們有不少負債,但就主業來說的話,這兩年廣鋼集團也沒有什麼新上的項目,所以這個負債,有可能是非鋼業務造成的。」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豔平對此分析。
據胡豔平介紹,她瞭解到廣鋼集團的資金狀況的確是比其他的鋼鐵企業要嚴重一點,不過應該還沒有到資金鏈斷裂的地步,「現在鋼企都如此,除了廣鋼集團,還有重鋼、鞍鋼的情況相對嚴重一些。」
寶鋼項目決定廣鋼命運
外界一直關注的是,賣出殼資源之後的廣鋼集團,接下來將何去何從?
上個月,*ST廣鋼在召開的最後一次股東大會上,時任*ST廣鋼董秘的楊耀興就曾暗示,對於廣鋼集團來說,還有漫長的轉型之路要走。
「廣鋼集團在產品這塊基本上也就是一些長材類的東西,量也比較小了。從未來的整體產業佈局來說,廣鋼集團不太可能再去擴大規模了,而且它自身產品的競爭優勢不是特別明顯,它單獨發展的話,空間就比較小一點。」胡豔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該還是等待搬遷這條路,因為當初寶鋼湛江項目的開工也是以廣鋼集團的產能作了置換,兩者不太可能再分開。
但胡豔平同時指出,搬遷不是這麼快就能定下來的,至少要等寶鋼湛江項目初具規模。
陳雄橋也表示,廣鋼集團的「環保搬遷」,關鍵要看寶鋼那邊,「我們只是作為股東之一,主要是寶鋼方面在推進在這一事宜。」
昨日記者就此致電寶鋼,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的相關回應。根據政府的要求,廣鋼集團在2015年之前將會停止生產,並陸續移向湛江。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廣鋼集團的鋼鐵資產,它所擁有的巨幅土地被認為更為值錢。公開資料顯示,其廠區位於廣州市珠江河畔,規劃總面積為35.11平方公里。此地塊由廣鋼股份於1996年買下,賬面成本為4843萬元,折合每平方米價格僅為35元。但經過十幾年的升值,而今的身價已經暴漲——有測算顯示,搬遷之後的廣鋼集團地塊價值將超過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