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南狂簽FTA 搶當世界工廠老大



2015-08-24  TCW




經過兩年半談判,越南與歐盟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八月四日達成協議,越南成為第一個和歐盟簽FTA的開發中國家。這不僅是越南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布局,台灣與中國大陸也會受影響。

越南政府今年目標是完成四個FTA,除了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尚未完成外,這次和歐盟達成協議,加上今年五月已完成的越、韓自貿協定,以及未來的越|俄白哈(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協定,今年仍可算是越南FTA豐收的一年。

歐盟是越南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是中國),也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對歐主要出口品為紡織成衣。雙方簽署FTA後,未來七年內,歐盟會將紡織品在內的九九%進口品關稅降為零。

衝擊台灣紡織業對越出口620億,恐面臨衰退

不過越南紡織品若想有歐盟免關稅優惠,其原料須在越南本土生產,或從新加坡、韓國進口,這兩國皆已和歐盟簽署自貿協定,這是歐盟為保護義大利等國紡織業所訂的規則。美國主導的TPP,亦有「從紗開始」(yarn forward)的規定。

越南是台灣紡織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台灣對越出口超過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二十億元),對越南主要出口品正是紗布等原料。這次越、歐自貿協定,加上未來的TPP,都將因此降低越南從台灣進口原料,台商外移的誘因也將上升。

台灣的兩大成衣廠儒鴻、聚陽,早已計畫在越南擴廠,在越南投資二十年的台南紡織,也要在越南建立從紡紗、染整到成衣「一條龍」製程。紡織業目前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出超產業,在廠商加速外移後,台灣經濟成長動力勢必受影響。

威脅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中國製造商,計畫大遷徙

另一受影響的國家就是中國。除了自貿協定,越南近年來降低法規障礙,原本有五十一種產業不准民營,自今年七月開始降到剩六種,並鬆綁超過一百個領域的法規。這是越南一九九○年首度准許民營企業以來,最大程度開放。

越南外國投資局局長杜一皇(Do Nhat Hoang)說,越南不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但我們可以在中國之後成為第二名。」德國《每日鏡報》引述渣打銀行今年春季的調查,目前在中國打 算外移的製造商中,想移往越南的比率最高(三六%),其次為柬埔寨的(二五%)。

近來越南經濟表現亮眼,日前公布的七月份製造業PMI指數,越南為五十二.六(超過五十表示擴張),其他東協各國多在五十以下掙扎。今年上半年,越南經濟成長率創五年來新高(近六.三%)。

竄起還有兩障礙外有中國問題,內有貪污病

但越南仍有兩大障礙要克服,一是它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近年來兩國因南海問題交惡,越南因此親近歐、美。今年七月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問美國,這是越共領導人史上首次訪美。阮富仲立場相對親中,由他代表越南訪美,凸顯目前越、中關係的冷淡。

台灣是越南前五大外商之一,去年越南因南海問題引起反華暴動,至今仍有台商對重返越南頗有疑慮,也影響到越南吸引的外資,今年上半年,越南已簽訂合約的外 人投資金額,比去年減少兩成。越南計畫投資部長裴光榮表示,越南的目標是明年成為亞洲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前四名國家。但若無法解除反華疑慮,要達 成目標仍有挑戰。

其次是越南官僚的腐敗。台灣的廣聯鋼鐵廠,九年前獲越南當地政府執照,原本明年開始生產,但這三十億美元計畫後來宣布取消。印度的塔塔鋼鐵與越南企業五十 億美元投資案,也告吹。馬來西亞的獅子集團,與越南國企近百億美元投資案,後來亦叫停。獅子集團在聲明中表示,當地國企「解決財務與管理問題毫無進展,導 致投資計畫無法延續。」

已故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有一次和越南領導人會面時,陳述一家新加坡公司在越南碰到的困難:一開始當地村民因為打樁工程有噪音而要求賠償,該公司改用較安靜的工法,後來批准該工程的越南官員卻跑來阻擋,理由是「我沒批准你這麼做。」李光耀認為這些官員和村民是一夥的。

監察貪污的組織「透明國際」的清廉指數,越南在全球一百七十四國排名一百一十九名,在東南亞不如泰、馬等國。今年四月《衛報》引述越南當地一名編輯的話:越南每十元的公共計畫,有五到七元流入某些人口袋。

李光耀曾說,越南官員的想法是「把投資者逼到牆角,就能從他身上挖到最多好處。」明年越共將召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也將確立越南未來的發展路線。若如李光耀所言,「越南對改革是三心二意」,只憑低廉的勞動成本,恐怕無法讓越南走太遠。

【延伸閱讀】越南清廉度不OK,在東協只贏3國—2014年東協各國清廉指數排名

.新加坡:排名 7.馬來西亞:排名 50.菲律賓:排名 85.泰國:排名 85.印尼:排名 107.越南:排名 119.寮國:排名 145.柬埔寨:排名 156.緬甸:排名 156

註:全球共 174 國排名,東協尚有汶萊,但汶萊無2014年資料

資料來源: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30

在墨西哥找嘸作業員、越南主管接連離職小氣日企兩招解決全球大缺工

2015-09-21  TCW

日本跨國公司在海外面臨招工不易、員工跳槽問題,過去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來上班的日企,不得不正視「看不起」海外員工,所帶來的危機。

本田與富士重工業的工廠所在地,日本三重縣鈴鹿市和群馬縣太田市,是著名的汽車生產重鎮,二〇一五年初,出現了有趣的徵人啟事。

貼出招募訊息的是汽車大廠,職缺是作業員。在這個缺工嚴重的工業重鎮,出現徵人啟事並不稀奇。但有趣的是,招募對象竟然限定外國人,因為工作地點在墨西哥。

「可見日企在墨西哥面臨多 嚴重的缺工窘境。」長期在墨西哥協助日系企業營運的事業創新夥伴(Business Innovation Partners)社長茄子川仁說。

美國、加拿大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後,墨西哥便成了「世界工廠」,除了產品出口到北美可享零關稅,最具魅力的莫過於當地龐大廉價勞力。 墨西哥總人口數在今年已達一億二千萬人,並以每年平均一%的成長率穩定增加,尤其在瓜納華托州有一半人口為二十五歲以下,最不缺的就是年輕勞工。

低薪低晉升,搶人輸歐美在這樣的地區,為什麼傲視全球的日本企業會人手不足?

熟悉當地情勢的管理顧問說:「美國通用汽車等美商及德國福斯汽車等歐系企業,都不像日企這般嚴重缺工,很明顯的日企在人才大戰中搶輸了。」人才,很容易被 挖角。例如「薪水給你一.五倍」、「你在這裡只是小職員,到我們公司可以當經理」……,歐美企業搶人時,出手不手軟,誘因也很直白。當然日企也會祭出不相 上下的條件企圖留人,卻依然無法制止人才流失。

不只在墨西哥,缺工情況也出現在亞洲。場景換到越南北部,距離首都河內市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間日系企業從一九九〇年代就在此落腳。今年二月,該公司中階管理職員工一個接一個相繼離職。

「我下個月想離職。」面對員工的離職申請,日籍社長雖拚命慰留,卻徒勞無功。如果是資淺的基層員工,也許衝擊還不會這 大,但有些是年資十年以上的資深員工。

有些員工即使沒離職也魂不守舍。「向來勤勉的越南人,怎麼突然變了?」不久真相大白,是韓國三星在幕後操縱。

由於工資漲,三星逐漸將智慧型手機生產據點從中國栘往越南。二〇一四年三月,其越南子公司開始營運,在河內北邊設兩座工廠,總員工超過十萬人;更配合今年畢業潮,積極到大專院校招募菁英。據統計,二〇一三年到二〇一五年度畢業的優秀人才與工程師,已有近兩萬人去應徵。

在河內一帶,還有許多工業園區,日企如TOTO、佳能等也都聚集於此,日後這些企業要徵才,恐將深受影響。

日企在世界各地面臨缺工問題,追根究柢是搶人才時,輸給歐美跨國企業和一些新崛起的企業,至於背後真正原因,恐怕連經營者本身也不自知。

「少數日本企業仍然認為,可以低價雇用到墨西哥的優秀人才。」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公司藝珂(Adecco)的墨西哥區經理雷亞爾一語道出關鍵。

說穿了,日系企業在墨西哥無法像其他外資企業一樣招募到足夠人才,最大原因就是「小氣」。《日經Business》採訪小組除了墨西哥,還採訪了越南、泰國、印尼和中國等十二個國家,結果所有基層作業員和技術員,都提出和雷亞爾一樣的意見。

例如,越南某位曾任職於日系企業擔任企畫的A先生,去年夏天轉職到美系企業。現在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之前在日企時只有三萬美元,約為現在的三分之一。

「日企太小看新興國家了,不只薪資,晉升制度也毫不用心。總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想到日系企業工作。』我們公司過去也是這種心態。」系統商Works Applications執行長牧野正幸說。

該公司從二 〇〇〇年起就積極朝新興國家市場發展,曾在二〇〇四年前進中國江蘇省拓展業務,卻因人力不足,不到兩年就撤出。回憶這段經驗,牧野:「當初設定低廉的薪資水準是最大錯誤。」

解方一:世界均一薪資制

記取前次教訓,該公司在二〇一〇年重新進駐中國上海,同時針對海外人才的進用制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最明顯的就是,無論進軍哪國,都給予和日本國內一樣的薪資水準,每個新人年薪六百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即「世界均一薪資制」。

無論在中國或非洲,即使在生活水準較便宜的新興國家,很多社會新鮮人不用幾年就躋身年薪千萬日圓、兩千萬日圓之列。這項制度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也使該公司在海外市場得以快速發展。現在除了中國,該公司已在新加坡等五個國家設有據點。

根據獵人頭公司JAC經營企畫部研究員黑澤敏浩分析,日系企業在海外不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無論大小事都遵循日式管理作風。」「例如,所有剛畢業的 新進員工都一視同仁,這會讓國外的優秀人才敬而遠之。」黑澤說。其他外資企業通常在聘雇時,就已分出菁英和一般職員,其職能訓練內容也大不相同,對於菁英 會很快就交付重要工作,並賦予較大的權限。但是在日系企業,不僅薪資都一樣,差別也很難拉大。

教育訓練內容也是海外人才最不滿的項目之一。日企總是安排新進員工,在剛進公司的前幾年先到各部門實習,以訓練成通才型的人。結果導致抱怨連連,「想往經 營管理職發展的人,被派去業務單位;想負責研發工作的人,被派去工廠生產線。再也沒有什麼比屈辱更讓人難以忍受。」黑澤說。

解方二:當地特有升官制

最早發現日式管理不合時宜、並成功在全世界七十個國家營運發展的是扣件大廠YKK。該公司的海外策略就是「充分授權」,因為唯有當地人最了解當地。在已故創辦人吉田忠雄的指導方針下,YKK所有海外分支機構都擁有獨自的營運體制。

例如,YKK中國投資公司就將職等分為十二級,讓一般職員每一年或兩年就有晉升機會。

反觀在日本總公司,通常要四到五年歷經「一般職員」、「組長」、「科長」,才能晉升到管理職的「課長」。乍看之下好像獨厚中國籍員工,其實和總公司每年都 調薪相比,誰也沒佔便宜。YKK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寺田創說:「中國員工只要沒升官加薪就會離職。」尤其在沿海一帶缺工嚴重的地區,這樣獨特的人事制度 才會應運而生。

進軍海外雇用人才之際,日系企業似乎還有許多誤判情勢的現象。是時候該認清現實、傾聽當地的心聲,才能弭除被優秀人才嫌棄的窘境。(Nikkei Business (c) 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海外日企3種誤判:

1、自以為受新興國家人民歡迎2、把日本的人事進用制度帶出國3、把日本企業文化(如聚餐續攤)帶出國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 譯:王麗華譯 張鳳 審稿 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7

鞏固親美政權的越南強人

2016-02-01  TCW

「貓在黑暗中都是灰色的。」這句越南諺語或許是該國政局的寫照。越南共產黨(越共)日前舉行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理阮晉勇是否退休成為焦點,也引發黨內路線之爭。然而不管阮晉勇是否在位,越南未來都會延續他的「親美開放」路線─貓仍只有一種顏色。

自越共「十大」後,越南政局由「四駕馬車」領導─總書記、總理、國家主席、國會主席,不過主要人物仍是總書記與總理。代表「北派」的總書記堅持社會主義傳統,與代表「南派」的總理鼓吹資本主義。雙方在「十一大」交鋒,「北派」以些微差距落敗,在《國家建設綱領》中,有關「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條文遭刪除。當時主導者正是阮晉勇。

今年六十七歲的阮晉勇是

越南「革命先烈」後代,他十二歲就從軍,從最基層的通信員、班長、排長一路升起。一九九六年越共「八大」,阮晉勇當選越共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常委,隔年他在五位國務常務副總理裡排名第一。東南亞金融風暴期間,阮晉勇身兼國家銀行行長,此後他一直是推動越南經濟改革的關鍵人物。

阮晉勇與美國關係深厚:他兒子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二0一三年,國際速食龍頭麥當勞在胡志明市開設分店,出任越方合夥人的,就是阮晉勇的女婿阮寶黃。

阮寶黃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職投資銀行高盛。四十年前越戰結束,被推翻的越南前阮文紹政權高官出逃美國,其中就有阮寶黃的父親。出身越共的阮晉勇,與被越共推翻的前政權高官結為兒女親家,堪稱歷史的諷刺。

阮晉勇在總理任內,推動越南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 P P)」,二0一五年該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創歷史新高(近二百三十億美元),都是其成就。不過國企管理不善而爆發醜聞,讓他「拚經濟」成績失色不少。此外阮晉勇兒子曾任建設部副部長,女兒擔任投資基金及證券公司負責人,「維基解密」曾公布美國駐胡志明市領事的電文,形容阮晉勇子女「在事業上暢通無阻」,他的子女也難脫「裙帶關係」之譏。

越南領導班子每十年換血

一次,這次越共「十二大」,阮晉勇將卸任總理,他想爭取越共總書記一職,因此與代表保守派的現任總書記阮富仲有了衝突,這被視為越共黨內「親中」、「親美」的路線之爭。不過越南與中國在南海交惡,去年七月越共總書記首度訪美,顯示「親美」已成黨內共識。加上阮晉勇即使退休,他的兩個親信—陳大光與阮春福,已被指定為下屆國家主席與總理的人選,未來「阮晉勇路線」在越南仍將延續下去。

文.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4

寶成越南罷工 蔡佩君挺七月孕肚危機處理

2016-03-10  NM

年營收二千七百億元的全球製鞋龍頭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在越南同奈省的工廠,二月二十五日爆發大罷工。上萬越勞只打卡不上工,讓寶成不得不停工,也讓即將在五月臨盆的寶成執行長蔡佩君,差點挺著七個月的大肚子,直接搭飛機衝到越南處理。

「Patty(蔡佩君)說,當地主管為了安撫工人,已經三天沒休息,我怎麼可以休假?」蔡家友人透露:「當天不只寶成員工嚇出一身冷汗,也讓蔡董(寶成創辦人蔡其瑞)擔心不已。」在員工勸阻下,蔡佩君最後選擇留在寶成台中總部督軍。這場罷工也在寶成讓步,暫緩實施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之下,僅歷時三天就快速落幕。

這次罷工事件源於越南勞工經常曠職,寶成因而打算將上班時間納入獎金考核,不料招致反彈。本刊調查,罷工發生時,懷有近七個月身孕的蔡佩君,立即要祕書去查她能否登機;確認可以後,她告訴主管,決定飛往越南,上第一線親自處理,讓在場員工嚇壞了。

「當執行長(蔡佩君)說,怕不了解實際情況,要親自去一趟時,我們只能暗想,如果她真要去,我們也全都要去。」寶成主管坦言,「她懷著身孕,萬一出了什麼事,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高齡產婦 上火線

三十七歲的蔡佩君,算是高齡孕婦,所有懷孕可能有的頻尿、失眠、水腫等不適的症狀,她都有。主管勸她:「如果妳去了以後,現場有狀況,我們是要顧妳還是顧其他員工?」

蔡家親友無奈地說,「Patty(蔡佩君)想讓第一線主管知道,公司力挺你。」「主管們苦勸她不要去,留在台灣,透過視訊遙控就好。」最後蔡佩君軟化,打消念頭,只是從平日居住的台北豪宅帝寶趕往台中,坐鎮寶成總部,隔海指揮。

經過寶成駐守越南的主管與當地勞工溝通,最後寶成妥協,暫緩實施新人事管理制度,並持續和工會溝通,甚至照發罷工期間薪資,讓風波在三天內平息。

寶成是全球鞋業代工龍頭,平均全球每五雙球鞋,就有一雙是寶成做的,去年營收近二千七百億元,客戶包括知名品牌耐吉、愛迪達和Timberland等。寶成近年積極擴大越南投資,目前在當地共有七個廠區,十六萬名員工,越南廠生產比重已占總產量四十二%。

身為寶成創辦人蔡其瑞的長女,蔡佩君早在三十三歲就接任執行長,今年二月二十四日,蔡其瑞辭去集團主要控股公司寶興投資董事,正式退出經營層,也宣告蔡佩君全面接班。豈料,第二天,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寶成位於越南同奈省邊河市有兩萬名勞工的的廠區,就發生大罷工,立即考驗蔡佩君危機處理能力。

抗議新制大罷工

當天,一萬七千多名抗議新人事制度的勞工,在廠區外的馬路上集結,形成長達一公里的人龍。他們照常打卡,伹不上工,午餐時間到了,就到餐廳吃飯,讓寶成不得不宣布停工。

罷工肇因於越南勞工都是領日薪,很多人會自動放假,造成作業困擾;寶成因而改變制度,將上班時間納入績效獎金考核,員工未經批准曠職會影響考績。當地勞工認為,這形同變相縮減加班費和續效獎金,因而決定在實施前罷工抗議。

由於二〇一四年寶成大陸東莞廠罷工,及去年越南平政縣寶元鞋廠八萬人罷工,都因勞動條件而起,處理過這兩次罷工的蔡佩君,也擔心這次的新政策會引起反彈,早就要求在越南的管理幹部先進行溝通。

未料越南勞工還是不買帳,蔡佩君透過集團內新建立的「重大事件通報」機制,第一時間掌握當地情況並下指令,「在越南的幹部加強協商,和越南勞工繼續好好溝通安撫。」要求台幹和管理階層每三到四小時就回報一次進度和狀況。

但事情並未平息,罷工員工甚至妨礙其他願意上班員工,過去總是每個月都要飛一趟中國、越南、印尼、緬甸的蔡佩君,再也耐下住擔憂,因而在高層主管會議中,提出要親自飛往越南坐鎮的想法。

長女接班 扛重任

越南台商坦言,寶成罷工案非單一事件,越南近年罷工事件頻傳,「政府又偏袒勞方,台商只能摸摸鼻子,給錢擺平。」

早就前進越南的台塑主管透露,由於越南民情不同,「勞工今天領薪水後,明天會不會來上班也不知道二兀全沒轍。」

台塑高層坦言,常有越南勞工因為別的工廠薪水比較高,第二天就下來上班,「就算薪水按時調漲,符合當地薪資水平,(員工)說不來就不來,你有什麼辦法?」

甫退休的駐越南辦事處代表黃志鵬也直言,「罷工問題一直是台商的痛,就算大使出面協調,也沒有用。雖然已成立台灣事務委員會,伹越南政府若不正視和依法處理,罷工問題很難改善。」因越南勞工問題嚴重,寶成已逐步將生產重心栘往緬甸。

一肩扛起寶成的蔡佩君,在美國一念完書就趕回台灣,想替老爸分憂解勞。她在蔡其瑞身邊當了十年特助,二〇一二年接下執行長。儘管家族控股公司寶興和寶富持有集團在港上市的子公司裕元工業四十九.九八%股權,蔡佩君仍以專業經理人自居。因此她可以不顧情面,一上任就砍掉近百名經理及協理級的資深幹部,也可身先士卒,跳上火線做事。

寶成今年股東會也將全面改選董監事,目前七董二監中,已有兩位蔡家第二代,分別是蔡其瑞次女蔡明潔和蔡明倫,蔡佩君今年可望正式進入寶成董事會,更加穩固地位。

因公認識結姻緣

現在寶成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專業經理人,蔡家親友透露:「家族成員都沒在實際經營核心中,Patty是為兼顧家族利益,才繼續留在經營團隊中,不然當個快樂的大股東多好!」

事實上,有大姐風範的蔡佩君,一直以來都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曾讓老爸蔡其瑞相當擔心,「整個公司的擔子在她身上,讓我這做父親的感覺非常下捨。」

蔡其瑞一度更憂心愛女的終身大事,「我很擔心Patty事業心太重,下想結婚。我一直在想,假如她每天上下班,身邊能有個伴,這比陪爸爸媽媽更重要。」

直到前年,蔡佩君因為想多了解手機App等網路應用,透過朋友邀請前總統府資政、有「反共鐵人」之稱的谷正綱之孫谷有為到寶成上課,兩人擦出火花,去年中決定廝守終生,才讓蔡其瑞心中大石落地。

蔡佩君和丈夫也不負眾望,去年下半年「做人」成功,只是工作優先的蔡佩君,常忘記自己已是高齡孕婦,老是想衝第一線,讓家人捏把冶汗。

鐵血公主樂當媽

寶成去年下半年有個集團內部活動,希望能藉此凝聚向心力,蔡佩君當時懷孕還不滿三個月,礙於習俗,並未告知同事,「Patty堅持要參加,還和蔡董(蔡其瑞)及夫人大吵,蔡董拗不過Patty,只好派女婿盯場。」蔡家友人透露。

活動當天,寶成有員工眼尖認出駙馬爺,「原以為是新婚燕爾,(谷有為)來曬恩愛的,沒想到,其實他是去現場監督執行長的,而且執行長那天還摔了一跤,現在想來真是令人害怕。」

就連這次越南罷工,蔡佩君也是想殺去越南第一線,「我們更擔心她打算一邊坐月子一邊遙控公司,現在鼓勵她要少工作,好好坐月子。」

不過,懷孕之後的蔡佩君也開始散發「溫柔媽媽味」。農曆年前發生台南大地震,她立刻發信開懷同事,「在經過近四八〇通電話確認返鄉員工平安,主管們忐忑不安的心情稍稍安穩。」寶成員工發現,「執行長當媽之後,口氣都變溫柔了,一改過去總是雷厲風行的風格。」

只是,寶成近年逐漸將生產重心轉移到東南亞,但東南亞罷工問題也常發生,恐怕未來仍是蔡佩君和台商的心頭大患。

撰文:劉曉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90

台灣農業拚優勢 可借鏡越南經驗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 給新政府的三個提醒

2016-03-28  TWM

台灣積極準備加入TPP,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提出給新政府農業政策的建言, 並點名已搭上TPP首班車的越南,其躍升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國的產業策略,值得借鏡。

一九九九年,我擔任農委會主委任內,與越南農業部簽訂「台越農漁業合作協定」,當時同行赴越南的勞委會主委詹火生,則簽訂「派遣及接納越南勞工協定」,開放越勞來台。

短短十幾年過去,越南已從社會主義、勞動力輸出國家,轉型為貿易大國,二○○六年舉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七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全球大力加碼,使越南進出口金額在全球排名分別躍升到七位及十三位,更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十二個創始會員國之一。

越南因加入各種區域經濟組織,調整產業政策,經濟快速成長,躋身貿易大國之林。

刺激GDP成長〉

出口作物 增加國際貿易額台灣積極準備在第二輪加入TPP,而台灣是越南第五大貿易國,新政府與越南維持良好關係,將是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核心,而越南自由化的作法,值得台灣借鏡。

以稻米為例,國際高品質米出產地為越南、泰國,而越南也把開拓高所得國家食米市場當作政策目標,以高品質香米打進台、墨、日等國,與其競爭的泰國,則因一一年前總理盈拉執政時實施保價制度(以保證價格收購稻米,藉此穩定糧價,確保農民收益),一二年起泰國米價格居高不下,越南遂趁勢取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稻米輸出國,每年產量四千萬噸,年出口量六百萬噸。TPP生效後,越南米更有機會長驅直入TPP會員國市場。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自越南進口米的數量穩定成長,一二年進口兩萬六千公噸,一四年增至兩萬九千公噸。如台灣因加入TPP談判須進一步開放稻米進口,台灣本地米可能遭遇高品質的越南長米,及美、日的短米高度競爭,我國稻農將受影響。

經貿自由化對台灣而言已不是選項,而是必須走的路徑,國際貿易談判基本準則就是互讓、妥協(give-and-take),政府應盡速制定核心產業政策,衡量哪些產業該受保護,才能讓貿易自由化強化經濟自主的體質。

提升土地使用率〉

對地補貼 應取代保價收購由TPP協議來看,日本這次入會談判,在農林水產貿易市場也只有八一%自由化,對於「五大聖域」,也就是主要保護的稻米、麥、牛肉及豬肉、奶製品和砂糖,未納入零關稅談判。但是日本模式能否為台灣入會條件,新政府應深入了解談判背後的玄機。

台灣已經開放美豬、美牛,僅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問題還在積極防禦,而稻米將是下一個重點項目,TPP協議讓日本承諾開放七.八萬噸白米零關稅進入,未來台灣稻米市場勢必同樣面臨壓力。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農業政策,擬採保價收購與「綠色對地給付」雙軌制。相較於日、韓均已廢除保價制度,尊重市場機制,雙軌並行是由農民決定其收益保障的制度,但長期而言,保價金額須逐步減少,由對地補貼取代,避免農民集中種植保價作物,造成生產過剩。但是台灣實施對地補貼的大前提是,應盡速杜絕農舍條款,也就是要先限制農地用途,政府才不會白花錢,也才能做到農地永續保存。

再者,台灣稻米種植面積約二十七萬公頃,休耕地卻高達二十二萬公頃,這很不合理,要如何扭轉?早年台灣實施的「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被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有意務農者取得土地的「農業經營者」所取代,讓資金、技術與年輕人進入農業生產,以企業化經營方式,來提升土地利用率與務農報酬。

日本廢除保價的配套措施,採取「棍子與紅蘿蔔」策略,是農業轉型關鍵。日本除了採取許多獎勵措施,還對休耕地課稅,強迫休耕地進入「農地銀行」,供有意承租者查詢,使農地能進一步利用。一七年更將進一步提高休耕地稅負,讓老農釋出閒置農地,交出經營權,僅保留所有權;並規定租地合約一期十年,青年農民有保障,才更願意投資。

準備加入TPP〉

尋找拳頭產品 布局世界盃台灣現有休耕地若能轉作非基改黃豆、小麥,不只提高糧食自給率,也能符合低碳、在地農業。當然,不能一味要求消費者選擇本國農產,生產端如何改良品種、使成本與價格相符,有賴政策引導,讓農民依市場需求生產,才有助提升糧食自給率。

台灣農業技術、精緻農業領先全球,由於台灣幅員小,人口少,農業研發的成果所產生的效益不高,未來必須利用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機會,轉守為攻,銷往全世界。

「農產品出口管理公司」是蔡英文的重要農業政策,就是企業與小農結合,將品種布局全球,也是我多年來的主張。成功案例就是早已建立品牌的「ZESPRI紐西蘭奇異果」,雖來自紐西蘭,但海外生產地遍及南北半球。若台灣也有此類「拳頭產品」,例如一些熱帶、亞熱帶農產品,或者花卉,由出口管理公司統籌,並可與台糖公司合作,進軍全球。

根據估計,台灣最快要在兩年後才能加入TPP,這段準備期,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產業體質、減少衝擊才是關鍵。而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失去低廉勞動供給優勢,台商紛紛轉向東協國家發展與投資,特別是越南,縱使最近遭到排華傷害,但台商似乎多未離開越南而就地重建復工,可見台商對外投資國家的難覓,如何有效建立與維護台商在東南亞投資安全機制,刻不容緩。

台灣在東亞區域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及東南亞,對台灣而言,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市場是台灣最大優勢與利益,如何在東南亞和中國之間取得平衡,提高台灣永續的「經濟安全和發展」,鞏固台灣在東亞經濟優勢地位,是新政府值得思考的策略。

撰文 / 口述• 彭作奎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53

鋒明集團董事長蔡文瑞 走出越南排華大火 再起高樓

2016-04-21  TNM

513越南排華事件即將滿2年,當時受創最慘的鋒明,現在情況如何?

鋒明是世界前10大的自行車座墊生產廠,年產量7百萬個。排華暴動中6千坪廠房被燒,員工一死一重傷。董事長蔡文瑞出身彰化海繚,這塌火沒能燒毀他。

不到2年,他在鄰近的大登工業區再起7公頃新廠,舊廠廢墟也還留著,像留蓍心上的遺跡。他說:「那一天不該被遺忘,我要記得是從哪裡再次站起來。」「這裡是我的辦公室,那邊擺書桌、這邊是沙發…」蔡文瑞像個盡責導遊滔滔不絕,這個導覽他可能已做了數十次。我們腳底喀擦喀擦踩過一片廢墟,燒斷的鋼樑從頭頂垂下來,透過破了大洞的屋頂,可以直接望見越南很藍很藍的天空。

蔡文瑞是鋒明集團董事長。在513越南排華暴動之前,他只是個低調做代工的自行車座墊廠老闆,一年生產七百萬個自行車座墊,雖然產量高居世界前十大,但身為傳統產業他一直很低調,直到兩年前的那一天。

多年心血毀於一旦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

日,為了抗議中國大陸在南海設鑽油平台,越南民眾串聯抗議,結果暴動失控,波及平陽省、同奈省的外資企業,暴民們打砸搶燒,受害的台商高達二百五十四家。

位於平陽省神浪工業區的鋒明,是本次受損最嚴重的台商,佔地六千坪的廠房不但被搬空,還遭縱火燒了三天三夜,一名員工重傷、一個外包技師葬身火窟,就連蔡文瑞的三弟蔡仁賓都失聯二天,損失超過台幣三億元。

當時蔡文瑞正好返台洽公,二天後他急著趕回越南,是最早返越的一批台商,當車彎進巷子,蔡文瑞看見他十五年的心血,只剩一片斷壁殘垣。

「我才剛增建廠房,搬了好多藝術雕像進來。」他指著地上一個斷了脖子的白色天使說。「你哭了嗎?」我問他,他吸了口煙搖搖頭:「我從頭到尾沒有落過一滴淚。有個大姐人很好,送我好幾箱威士忌,那半年每天晚上我就靠它們睡覺。」

出身海線從小堅強

堅強是蔡文瑞從小最大的本錢。他出身彰化福興,父親經營機車座墊行,但好賭嗜酒,母親天天以淚洗面,因為討債人常常上門,蔡文瑞跟兩個弟弟幼年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直到他念國小時才團聚。

「我看媽媽辛苦,總想要幫家裡忙。」蔡文瑞從國小就在店裡幫忙,機車座墊為求平整,需要雙手使勁塑形,切割皮料也易受傷,他幼嫩手掌滿滿都是繭跟傷疤。因為不打算升學,國中他讀放牛班,突發奇想找同學幫忙:「這樣家裡得到人力、同學能賺零用錢,有什麼不好?」放學前他翹課去買豆花、餅乾,笑吟吟堵在校門口等同學。

「想逃都沒辦法,我又用零食吸引他們,這叫軟硬兼施。」早熟的處世風格,讓他從那時起就是團體領袖。

國中畢業後蔡文瑞回到家

中座墊行工作,父親仍沈迷賭博,他已成為實際負責人,但年輕的臉龐卻仿彿原罪,出門跑業務常被人瞧不起,他很不甘心:「我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這一定不是我的錯,是因為背後沒有一個響亮品牌!」「台灣機車三大廠不會找我們,只能接一些副廠的零單不死不活地做。」一九八〇年代台灣自行車產業崛起,蔡文瑞接到一些外銷的自行車座墊訂單,他決心快刀斬亂麻,收了機車座墊生意,專攻自行車座墊,取「Foaming」當英文名,打算攻進國際。

跨境出擊草莽設廠

「我犯了很多土生土長台灣企業犯過的錯。」他自嘲:「直接把鋒明翻英文,還以為很帥哩,外國人看你根本亂造字,沒格調。」一九九六年他將品牌名稱改為「Active」,靠著年輕敢衝價格低,自行車座墊同業從極盛期三十幾家收到不到十家,他卻能倖存下來。

「但這行還是勞力密集,留在台灣競爭力持續下降。「一九九八年台灣政府鼓勵南向政策,蔡文瑞決定跟團出國找活路,跑了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印尼排華嚴重、菲律賓對台灣不友善、泰國快要跟台灣一樣貴了,最後拍板確定越南。」隔年二十九歲的蔡文瑞帶著二弟、跟台幣一千萬元,到異國從零開始:「我錢最少,挑最小的地、地點也是人家挑剩的巷道裡…」蔡文瑞常常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溝通也有困難,花了一年多將廠房建好後投產。

當時越南基本工資約八十元美金(約台幣二千五百元),再加上陸續將簽署貿易協定、加入TPP等,對於外銷為主的鋒明而言是佔盡了一切優勢。產量逐漸增加,又在二〇〇四年成立全球行銷部,廠房不敷使用又增建二廠,把集團取名DDK:「因為我想要做『Saddle King』(座墊王)」。從彰化海風裡成立的小工廠,逐漸站穩世界一線地位。

暗夜噩夢政商相援

「越南人衝進工廠,就在我面前砸毀電腦,我傻在原地,助理連拖帶拉把我帶走。」蔡文瑞的三弟媳、鋒明資材部副理陳莉欣回想起那一天仍心有餘悸:「我找不到我的丈夫,帶著兩個孩子逃命,三天我就瘦了九公斤。」事件發生後,蔡文瑞身為平陽台商會的榮譽會長,又是受創最嚴重的台商,四處奔走焦頭爛額,客戶看到新聞畫面紛紛來探詢狀況。「我都說媒體亂報啦,沒有那麼嚴重。」蔡文瑞苦笑:「其實什麼都燒光了,真的就那麼嚴重。」但蔡文瑞長期在當地積累的好人緣發揮功能,有人借他縫紉機、發泡台,甚至整個塑膠射出廠,他在附近工業區租了廠房,隔週就恢復生產。台灣各界前往越南探視,他積極導覽,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慘烈,保險理賠、信保貸款很快核發下來,蔡文瑞在事發後四個月,開始籌建比原廠大三倍的新廠。

「要恨他們嗎?暴民走後,是越南員工去隔壁拉水線灌救,大火熄了後,也是越南員工搶救出模具。」對於越南,蔡文瑞的感情很複雜,雖然家人都希望他撤離,但他肯定的是不能走這個決定:「薪資一個員工就差一萬元以上,出口關稅又差百分之二十,走了,我能去哪裡?」像蔡文瑞這樣的台商很多。兩年了,雖然越南政府的賠償承諾尚未兌現,保險公司理賠也還有許多家在掙扎,但排華暴動後,沒有一家台商撤出越南,根據經濟部的資料,越南的台商超過四萬人,而且還持續增加中。

產量大增浴火重生

「如果不是那場暴動,我可能不會這麼快籌建新廠,這場火,讓我學到很多。」蔡文瑞意氣風發走在剛落成的新廠中,為了避免延燒,六座廠房棟距都加寬;為了保護台幹,宿舍必須用指紋辨識才能進入,目前產量已經回到事件前的水準,二〇一六年底預定將再成長三分之一。

走在舊廠裡,蔡文瑞不斷接電話、撥電話,他又習慣事必躬親,叨叨絮絮用電話叮嚀員工:「我是說,新廠那個緊急出口燈不是向左啦,要向右…」我環顧四週,卻在一片黑濛濛斷壁殘垣裡,瞥見一只不知從哪飛來、顏色鮮麗的鳳凰風箏,在風裡緩緩搖動,振翅欲飛。

撰文:鄭郁萌 攝影:許添瑞 設計:簡崇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605

30歲。扎根越南 瞄準九千萬人需求

2016-05-09  TCW

全世界除了中國,台商投資金額最高的國家是哪一國?

答案是:越南。過去六十多年,台商在越南累計投資金額逾三百零六億美元,位居東協國家第一,也因此,台灣人在越南的故事很多,似乎並不稀奇。

但當我們深入打聽,卻發現當地年輕台商多為第二代或外派台幹,真正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者,並不多見。

直到去年十二月,我們得知有位台灣青年,三十歲就到越南創業,八年來做的不是台商擅長的代工,而是建立自有品牌,甚至搶賺內需財。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了年輕一代推動台灣產業轉型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用一張紙,滾出三億年營收的故事。

故事,從11年前公司外派說起……朋友都去中國,只有他選擇到越南三月中旬,我們來到越南平陽省工業區,一路上,大卡車捲起的黃沙,讓人看不清前方道路,成群摩托車穿梭其中,疾駛進工廠上班。

實在難以想像,兩年前的「五一三」排華事件,這裡正是台商受創最深地區之一。

走進一座工廠,數十位戴著斗笠、身穿藍衣的女工,正在準備出貨,「這邊大概有六千坪、四棟廠房,其中兩棟放我們的半成品跟材料,」現年三十八歲的越南Innopack創辦人謝德奎指著遠方對我們說。

二〇〇四年,台商赴中國投資件數達史上高峰,一年逾兩千件,當時「西進」正熱,誰會想「南進」到東協?

謝德奎卻是例外。十一年前,來自高雄、輔大經濟系畢業,二十七歲的他被一家建材公司外派越南,三年後他自行創業,從事蜂巢紙(honcycomb) 生產,「那時朋友都去中國工作,沒人像我到越南,結果現在有些人卻離開中國變成來這邊……」謝德奎說。

但現在,他的公司是越南營收第一大蜂巢紙製造商,市占率近六成,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億元,美國知名家具品脾愛室麗(Ashley)、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等歐美品牌都用他的蜂巢紙包裝。

對他來說,越南更像第二個家,娶妻、買房,七歲和四歲女兒正在讀胡志明市的國際學校。

回到八年前,他原本工作的建材廠,主要買賣裝潢或家具用的板材。他在跑客戶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歐美家具廠為了產品輕量化,要求代工廠把背板、側板用木板改成紙板,加上環保意識興起,有些大廠逐漸捨棄保麗龍,找尋其他包裝方武。

那時,他三十歲,外派一個月領新台幣六萬元薪水,公司還包吃住,大可安心領薪水,或待幾年賺履歷後再跳槽,沒必要冒風險。但他嗅到商機,伸縮性和抗壓力佳的蜂巢 ,很可能成為越南家具產業和包裝上的新應用。

於是他心想,與其領一份薪水、慢慢往上爬,為什麼不抓住眼前機會,為自己開拓更大的事業?

「其實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便和老婆投入新台幣五百萬元存款創業。

嗅到趨勢創業,卻遇金融海嘯「好幾次軋不過來」,仍咬牙不跟中國搶低價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創業卻遇上金融海嘯,即便每天跑客戶,整整三個月沒半張訂單,只能盯著空蕩蕩的工廠發愁。後來,好不容易接到十萬美元生意,卻苦無人力,兩夫妻住工廠,從早到晚跟著工人一起趕工,一天睡不到五小時。

老婆的健康狀況亮起紅燈。當時,老婆懷孕,還要到工廠盯進度,一站就是一天,連小腿靜脈曲張都不知道,差點嚴重到無法站立,醫生說如果再惡化,可能要截肢。他母親很不諒解,罵他:「是有

必要拚成這樣嗎?」

「前三年都是一直借、借、借,到處找人週轉,好幾次快要軋不過來,差點被斷水斷電,」謝德奎想起創業初期難熬,語氣漸漸低沉。

他自知,光在中國,生產蜂巢 的廠商就有數百家,自己雖是越南第一家,但單純生產蜂巢 並不難,若拚低價,絕對打不過中國業者或大型 廠,遲早被迫出局。

因此,當中國、越南同業還在砍價搶訂單,他卻保持危機意識,靠台灣擅長的品質、彈性兩大優勢,發揮客製化能力,往高價市場走,「我們希望走不一樣的路,如果大家都做一樣的包裝,很容易被取代。」看準更大商機:越南加入TPP 扛進好市多、沃爾瑪,客戶愛他「說到做到」從挑剔的客人做起,是他站穩第一的關鍵。

當對手只做規格品,生產的紙箱放幾天就受潮軟掉,他成立研發團隊,針對每個客戶包裝需求,從蜂巢 的配方開始設計,自己調膠水,搭配不同 材黏著,連蜂巢

的孔隙大小或角度都

一一梭查。

同樣是蜂巢 ,同業頂多做到厚度十毫米,他卻能做到五毫米,替客戶開發更輕薄包裝,或取代木板,當物流搬運貨物的棧板使用。

但要藐服客戶包裝改

用蜂巢 ,並不容易,他只好上門拜訪十幾次,滿足客戶不同需求。例如,包裝的圓形開口,

直徑誤差不能超過0.

二豪米,或紗線運送途中,即便碰撞,包裝也不能壓到產品。同業測試了雨、三次便宣告放棄,只有他撐到最後,雨年下來,連客戶都被他感勤,終於下單,「我就是想要去挑戰它,看能不能做到。」如此費力,全因為他看到未來更大的商機。去年,越南正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簡稱TPP),近九五%產品未來輸美零關稅,越來越多美國品牌的代工廠把產線從中國移到越南,產品包裝需求只舍更大。

也因為美國品牌封包裝要求高,主打高品質,又能用 達到原本保麗龍包裝效果的謝德奎,便成為最好的合作封象。

「有些廠商覺得我們很煩,要求很多,他(謝德奎)不管怎樣都配合,說到做到,」他的客戶、主要幫日本家具品牌代工的弘裕責任有限公司老闆莊春泉說。

願意和客戶一起磨,沒達標不罷休。這三年來,他建立起口碑,陸續拿下好市多、沃雨瑪等歐美客戶耵單,每月至少生產十萬片蜂巢 ,是對手的四倍以上,毛利也高逾雨成。

但即便做到市場第一,他卻不因此滿足。

有鑒於越南人口逾九千萬,內需市場龐大,近年,他開始耩思蜂巢 的新應用,開發各式 家具,以及看準展場商機,用 取代木板看板、展示架等,從B2B 轉進B2C市場,打出 家具自有品牌BoarclnitureL (英文單字木板board和家具furnitute的結合)。

自創品牌,改賺內需開發起 家具,還上電商平台賣為了轉型,他建立設計團隊,只要遇到台灣來的朋友,逢人必問:「你有沒有認識好的設計人才?」甚至連上班途中,都一邊用Line面試員工。

他公司用的辨公桌、椅,全是 做的,把握機會向上門客人展示產品。接下來更計畫,在越南當地的電商平台上販售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家在越南透過電商賣 家具的公司。

「他比很多台商看得遠,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越南當地造 大廠主管觀察。

「我們只能走得更快,才不用怕人家抄襲。」謝德奎說,不少台商來越南設廠,只是為了廉價勞動力,但隨著經濟發展,越南工資會跟著成長,如果永遠逐低成本而居,遲早重蹈台商在中國的覆轍。

促使他從賺機會財提升到管理財的原因,則是前年一次慘痛教訓。

當時,他發現,和老婆情同姊妹的越南籍會計主管,利用他們的信任,以及對當地法律不了解,陸續虧空公司逾千萬元,不只錢討不回來,雙方後來對簿公堂,最後卻打輸官司,「那時候真的一口氣嚥不住,甚至想過:「好,我去報仇……」。」自此他才醒過來,公司內控早已出問題,於是,他咬牙投資ERP系統(企業資源規畫系統),從財務、庫存到進出貨等流程,一目瞭然,方便控管。

今年底,即將接任越南台商總會青商會會長的他,準備開辦一系列管理講座,替遇到相同問題的年輕台商解惑,幫助公司轉型升級。如今,越來越多四十歲以下的台灣人到越南工作、創業,光今年一月到三月,青商會會員數就增加兩成。新一代台商寫下的故事,將與上一代有所不同。

三月二十日上午,胡志明市東南方的旅遊勝地頭頓市海邊,聚集一百多名年輕台商與台幹,身穿專業配備,準備展開長途自行車競賽,這場活動的主辦人之一,正是謝德奎。

「現在東南亞起來了,如果你留在台灣沒機會,一定要走出來,往外面看!」他堅定的跟我們說。

十一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越南,越南人均收入僅六百多美元;如今,越南人均收入成長逾兩倍,他的身價也跟著扶搖直上,成為越南蜂巢 大王,更準備迎接第三個孩子出生。

三十歲那年,他回應心中呼喚:「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他用八年青春,贏得了答案。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14

越南難民女 靠YouTube打造美妝王國 網路教化妝、賣試用包 吸百萬粉絲

2016-05-09  TWM

現在沒有品牌不會在臉書、YouTube上打廣告、做行銷,但是能夠精確的把你在網路上的追隨者轉換成生意,需要精確的策略。一個越南難民之女,做起來卻毫不費力。

潘蜜雪(Michelle Phan)的視訊在YouTube吸引十億觀賞人次、八百萬的訂閱,靠著她在社群媒體累積的名聲,她創辦自己的美妝線上通路Ipsy,目前估值逾八億美元。

但是,這個女孩原本很害羞,父母是一貧如洗的越南難民,在加州坦帕念中學的時候,還曾遭到霸凌。

現年二十八歲的潘蜜雪回憶說,「我不知道怎麼融入文化……怎麼與人相處。」不過她很早就知道怎麼賺錢。她家買不起電腦──她爸爸愛賭,逼得媽媽常將付房租的錢,藏在她的泰迪熊裡──於是她向同學兜售糖果,用賺來的錢買了一部電腦。二○○三年,她開始在亞裔美國人早期社交網路Asian Avenue上發表部落格,教人怎麼用簡單的黑色T恤做忍者裝,怎麼用磨成粉狀的阿斯匹靈做萬聖節面具。

美妝講座 點閱率最高

○七年,她把注意力投入YouTube,開始張貼各種短片。她注意到,「吸引最多觀眾的,總是我的美妝講座」。

YouTube當時辦了一項專案,讓視訊製作人可以利用廣告賺錢,潘蜜雪加入了。一開始,她一天只能賺五分錢,但她了解YouTube可以迅速營造品牌,是一種提供創業的新跳板,重點是完全免費。於是,就在美國深陷不景氣陰霾之際,還在念大學的潘蜜雪,辭去每周末在壽司店當服務生的兼差,賣力在YouTube推出美妝講座,還要跟隨者上她的部落格,看更深入的文章。

潘蜜雪知道她的觀眾要什麼,因為他們和她一樣。由於掌握社交媒體的生態運作,迅速成為第一代YouTube貴族。

《富比世》雜誌估計,她在一五年從YouTube賺了三百萬美元(她說其實沒那麼多)。不過她真正的事業,還是自己創辦的線上通路。

一一年,潘蜜雪運用她的線上名氣,共同創辦美妝產品訂購服務Ipsy。每個月,她幫訂戶精心挑選美妝樣品包,月費十美元,寄送到府。目前Ipsy已經擁有一百五十多萬訂戶,並且舉辦美妝講座,每張入場券一五○美元。去年Ipsy還得到一億美元融資。

但Ipsy之所以讓人佩服,不是因為它有這麼多客戶,不是因為它的估值高達八億美元,也不是因為它去年營收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而是它幾乎在賣出第一個樣品包的時候已經開始賺錢。潘蜜雪說:「我們不需要打廣告。」Ipsy在加州有座一萬平方英尺的尖端科技工作室,它的一萬多名視訊部落客,可以在這裡製作影片、上傳網站給他們的跟隨者。(當然,你不難在這些影片上見到Ipsy的名字。)Ipsy還聘了八位駐店造型師,為每個月樣品包打廣告,業績好的造型師,可以領到六位數薪酬。任何美妝小品牌,只要能出現在Ipsy的樣品包,就能立即大賣。

設在加拿大蒙特婁的Trust Fund Beauty創辦人薩馬拉•葛蘭諾斯基(Samara Granofsky)說,「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這樣的曝光機會。」Trust Fund Beauty的指甲油,去年八月進了Ipsy樣品包,之後一個月的線上銷售量,超過前半年的銷售總和。

自潘蜜雪第一次破解社交媒體奧祕以來,社交媒體的樣貌已經變了。她說,「Z世代不再那麼勤上YouTube,他們現在喜歡上Snapchat。」她在Instagram也有兩百多萬跟隨者。不過潘蜜雪與她的部落客適應得很好。

重視粉絲 分享小故事

無論潘蜜雪與部落客選用什麼平台,她都很重視與粉絲的關係。談到這些關係,她能歷歷如繪、告訴你許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位男性觀眾,媽媽因接受化療身體太虛弱,沒辦法自己化妝,他看了潘蜜雪的影片後,學會怎麼替媽媽化妝,在她臨終前最後一段日子,這段經驗拉近了母子倆的關係。潘蜜雪說,「無論用什麼編輯程式都無法再造真情」,用真情「你可以感動人生」。

撰文 / 作者•Zoe Henry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19

奧巴馬首次訪問越南不愛吃越南米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27.html

“廉價的塑料凳子,便宜但美味的米粉,涼爽的河內啤酒”。美國CNN旅遊節目主持人鮑爾戴恩(Anthony Bourdain)在他的推特帳戶中寫道。“和總統(奧巴馬)吃了一頓烤肉米粉(Bua Cha)總共花了6塊美金,我買的單。” 鮑爾戴恩說。

鮑爾戴恩是美國美食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是美國國內知名作家和前職業廚師,他所主持的CNN旅遊節目《未知之地》(Parts Unknown)前往世界各地探訪當地的美食和文化。鮑爾戴恩同奧巴馬在越南的晚餐和期間的訪談細節將在9月份的節目中播出。

在當天推特帳戶中,鮑爾戴恩還放了一張奧巴馬使用筷子的照片,並說,“奧巴馬總統很會用筷子。”

鮑爾戴恩所說的筷子,就和他所描述的該小吃店的其它設施一樣淳樸簡單,淩亂的擺在桌子右邊的一個紅色的塑料筷子筒里。

從鮑爾戴恩發出的照片看,兩人周一晚間在越南河內當地的一家名叫Bun Cha Huong Lien的小餐館用餐時雖然正逢晚餐高峰時間,但整個餐館的其它顧客似乎表現的非常鎮定,並未受到奧巴馬和鮑爾戴恩兩位美國客人的影響。

有趣的是,在鮑爾戴恩所發的兩人啤酒碰杯的照片里,雖然兩人的啤酒已經喝了大半瓶,但奧巴馬碗里的米粉卻基本沒有動。

美國媒體爆料說,奧巴馬當天所點的米粉是一碗烤豬肉米粉,以魚露為調料做湯,搭配米粉,香料和包菜,是越南北部的標誌食品。

雖然吃的不多,媒體還是拍到奧巴馬在走出餐廳時向該餐廳的主人豎起大拇指的照片。

該餐館的主人後來在接受越南媒體采訪時說,之前有執法人員到他們的餐館進行安全檢查,向他們預定了給“一個美國電影制作團隊”的50道菜。

這家餐館的主人所不知道的是,除了來自美國的電影制作團隊之外,這50人中還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

“因為當時裝菜的盤子太小,肉丸還從奧巴馬總統的盤子掉出來了,但他只是向我笑了一下並把肉丸撿了回去。”餐館的主人告訴越南的一家媒體。

在第二天同越南總統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奧巴馬還表示,除了很期待同越南人民見面之外,他還很期待能品嘗一下越南的特產“冰奶咖啡(ca phe sua da)。”

奧巴馬訪越恐暴露美國總統安保中的秘密細節?

自奧巴馬上周日首次對越南開始為期三天的訪問開始,越南國內媒體就開始對奧巴馬的訪問進行“事無巨細”的24小時跟蹤報道。美國媒體報道說,此次越南國內和當地媒體報道的程度之詳細恐怕都將影響到美國總統的相關安保保密細節。

首先,做為奧巴馬在越南訪問期間所使用的空軍一號,海軍一號和名為“野獸”的三輛地面運輸車輛都在一亮相就遭到越南媒體的大量曝光,多家越南報紙對這些車輛的安全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美國媒體表示,從奧巴馬周日晚間抵達越南首都的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後,越南各大媒體就幾乎停止了有關越南國會和地方人民議會選舉的相關報道,而專門報道奧巴馬訪問越南的一切細節。除了奧巴馬訪問的正式行程之外,越南國內媒體更是對奧巴馬所停留的賓館住址以及他會到哪里就餐,以及這些地方所做的安保準備細節進行了詳細的曝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08

解除武器禁運後 越南想從美國買什麽裝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657.html

繼克林頓和小布什之後,奧巴馬的河內之行實現了連續三任美國總統對越南的訪問。

即便此前已經有消息預示著美國將解禁對越軍售,但當奧巴馬宣布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時,很多人還沒緩過神。

美軍曾深陷越戰泥淖

美越關系擺脫不了“硬傷”

1961年~1975年間的越南戰爭到現在還一直被美國民眾提起,損失5萬人(越南數百萬人戰死)和最後的失敗成為美國人心里的一道傷疤。兩國關系從此起起伏伏,直到1995年8月,前總統克林頓宣布與越南建交,最終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

此後,隨著美國的全球戰略轉向亞太地區、反恐需求和務實的經濟發展需要,美越關系開始趨向穩定發展,2006年,美國給予越南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待遇;2008年,兩國建立了“友好和建設性的夥伴關系”;2013年,在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指導下,美越關系上升為“全面夥伴關系”。

奧巴馬在23日的講話中稱,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是“基於完成與越南關系正常化過程的意願,而非針對中國或帶有其他考慮”。他認為,解除禁運“將會確保越南能夠獲得自我防衛所需要的武器裝備,並且消除冷戰時期遺留的嫌隙。”

要註意的是,此次解除武器禁運是一次“全面解除”,因為實際上,美國2014年就曾部分解除禁運,理由是為了幫助越南強化海防實力,一些防務制造商得以向越南出售海防系統。

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一步棋

可以預見,全面取消對越南武器禁運的舉動,將成為美國在亞洲的一系列行動軌跡中一個標誌性事件,的確具有很大的“告別冷戰時代”的象征性意味。但是,從美越關系的發展過程來看,美國一直在其中占據主動,用越南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支點,這是白宮的一個重要考慮。

不過,如果說美國對越南解除武器禁運意味著兩國關系實質性升級也為時尚早,美方在解除軍售問題上表現出“欲抱還休”的態度值得玩味。這不禁讓人們聯想起美方此前總是把越南在人權方面的表現同解除軍售問題相掛鉤。

一些人權組織已經提出抗議,美國放棄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等於放棄了要求後者按美國的思路改善人權狀況的籌碼。

所以,美國需要在亞洲擁有戰略支點來影響區域沖突的走向,越南需要從美國手里買到更多武器維持軍事存在感。也可以說,如同和古巴修好一樣,美國並不急於一步到位,而是奧巴馬在任期將近之時交出的答卷,創政績在此次訪越過程中的驅動力值得註意。

P-3海上巡邏機

尖端武器不會賣給越南

以往,越南強調陸軍作戰實力,但是目前,越南的軍事戰略已經由陸地轉向海洋,就是所謂的“陸守海進”,為此,2007年,越南共產黨推出了一份《至2020年越南海洋戰略》,確認了發展“海洋強國”的目標。

2014年,越南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接近10億美元的軍備,2015年也超過8億美元,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越南最大的武器供應商。但是,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越南並不希望一直依賴於俄羅斯,因此,美國的解除禁運對急於增加軍事實力的越南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出口。

那麽,重點問題來了,越南會開口向美國買哪些設備呢?美國又願意賣給越南哪些武器呢?

以上文的分析作為基礎,基本上可以預測,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相互之間並不匹配,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賣武器給越南會遵循“一事一議”的原則,也就是說,並不是越南想買什麽,美國就願意賣什麽。美國的一些專家和官員表示,美國不會一下子就把他最尖端的武器或者進攻型武器賣給越南,比如F-16戰機等,但是,雷達等海軍設備可能會進入雙方同意的第一批購物清單。

此前有報道稱,越南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產的P-3海上巡邏機以及雷神公司所制造的雷達系統表示過興趣。

2015年,還有報道稱越南與歐洲和美國的一些軍火商洽談購買戰鬥機、海上巡邏機和無人機。報道提及,越南空軍希望購入新的戰機替換也已老舊的米格-21戰鬥機。

基洛級潛艇

越南的海空實力

1995年,越南向俄羅斯購買了第一批6架蘇-27飛機,兩年後又購買了第二批6架蘇-27。之後的十幾年,越南陸陸續續配備了24架蘇-30系列重型戰鬥機。未來,在全部交付之後,越南空軍還將擁有36架蘇-30MK多用途戰機。加上原有的米格-21,蘇-22等戰機,越南空軍的戰機數量保守估計超過500架。

海軍方面,花費20多億美元從俄羅斯購入的6艘基洛級潛艇構成了越南海軍最具震懾力的軍事力量。此前,一些軍事論壇就曾出現過網友飛機上拍攝到越南金蘭港的照片,顯示該港口停泊著2艘從俄羅斯購買的獵豹級護衛艦和數艘毒蜘蛛級導彈艇,此外,俄羅斯還有6艘獵豹護衛艦未交付。

據軍事智庫IHS Jane’s的估計,越南的軍費開支將在2018年上升到56億美元,但即便軍費開支增加再加上美國的資金支持,越南仍舊難以負擔昂貴的美制武器。

還有一點需要考量的是,從美國購入的武器,很可能難以同現役的俄制武器進行整合,導致一些軍事協調上可能存在困難。

除了全面解除武器禁運以外,奧巴馬此次河內之行還簽署了總值超過160億美元的多個商業合作合同,包括越捷航空(Vietjet)將向波音公司購買100架737 Max200飛機,總價113億美元,還將向美國發動機制造商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買入135臺發動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