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除了中國,台商投資金額最高的國家是哪一國? 答案是:越南。過去六十多年,台商在越南累計投資金額逾三百零六億美元,位居東協國家第一,也因此,台灣人在越南的故事很多,似乎並不稀奇。 但當我們深入打聽,卻發現當地年輕台商多為第二代或外派台幹,真正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者,並不多見。 直到去年十二月,我們得知有位台灣青年,三十歲就到越南創業,八年來做的不是台商擅長的代工,而是建立自有品牌,甚至搶賺內需財。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了年輕一代推動台灣產業轉型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用一張紙,滾出三億年營收的故事。 故事,從11年前公司外派說起……朋友都去中國,只有他選擇到越南三月中旬,我們來到越南平陽省工業區,一路上,大卡車捲起的黃沙,讓人看不清前方道路,成群摩托車穿梭其中,疾駛進工廠上班。 實在難以想像,兩年前的「五一三」排華事件,這裡正是台商受創最深地區之一。 走進一座工廠,數十位戴著斗笠、身穿藍衣的女工,正在準備出貨,「這邊大概有六千坪、四棟廠房,其中兩棟放我們的半成品跟材料,」現年三十八歲的越南Innopack創辦人謝德奎指著遠方對我們說。 二〇〇四年,台商赴中國投資件數達史上高峰,一年逾兩千件,當時「西進」正熱,誰會想「南進」到東協? 謝德奎卻是例外。十一年前,來自高雄、輔大經濟系畢業,二十七歲的他被一家建材公司外派越南,三年後他自行創業,從事蜂巢紙(honcycomb) 生產,「那時朋友都去中國工作,沒人像我到越南,結果現在有些人卻離開中國變成來這邊……」謝德奎說。 但現在,他的公司是越南營收第一大蜂巢紙製造商,市占率近六成,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億元,美國知名家具品脾愛室麗(Ashley)、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等歐美品牌都用他的蜂巢紙包裝。 對他來說,越南更像第二個家,娶妻、買房,七歲和四歲女兒正在讀胡志明市的國際學校。 回到八年前,他原本工作的建材廠,主要買賣裝潢或家具用的板材。他在跑客戶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歐美家具廠為了產品輕量化,要求代工廠把背板、側板用木板改成紙板,加上環保意識興起,有些大廠逐漸捨棄保麗龍,找尋其他包裝方武。 那時,他三十歲,外派一個月領新台幣六萬元薪水,公司還包吃住,大可安心領薪水,或待幾年賺履歷後再跳槽,沒必要冒風險。但他嗅到商機,伸縮性和抗壓力佳的蜂巢 ,很可能成為越南家具產業和包裝上的新應用。 於是他心想,與其領一份薪水、慢慢往上爬,為什麼不抓住眼前機會,為自己開拓更大的事業? 「其實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便和老婆投入新台幣五百萬元存款創業。 嗅到趨勢創業,卻遇金融海嘯「好幾次軋不過來」,仍咬牙不跟中國搶低價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創業卻遇上金融海嘯,即便每天跑客戶,整整三個月沒半張訂單,只能盯著空蕩蕩的工廠發愁。後來,好不容易接到十萬美元生意,卻苦無人力,兩夫妻住工廠,從早到晚跟著工人一起趕工,一天睡不到五小時。 老婆的健康狀況亮起紅燈。當時,老婆懷孕,還要到工廠盯進度,一站就是一天,連小腿靜脈曲張都不知道,差點嚴重到無法站立,醫生說如果再惡化,可能要截肢。他母親很不諒解,罵他:「是有 必要拚成這樣嗎?」 「前三年都是一直借、借、借,到處找人週轉,好幾次快要軋不過來,差點被斷水斷電,」謝德奎想起創業初期難熬,語氣漸漸低沉。 他自知,光在中國,生產蜂巢 的廠商就有數百家,自己雖是越南第一家,但單純生產蜂巢 並不難,若拚低價,絕對打不過中國業者或大型 廠,遲早被迫出局。 因此,當中國、越南同業還在砍價搶訂單,他卻保持危機意識,靠台灣擅長的品質、彈性兩大優勢,發揮客製化能力,往高價市場走,「我們希望走不一樣的路,如果大家都做一樣的包裝,很容易被取代。」看準更大商機:越南加入TPP 扛進好市多、沃爾瑪,客戶愛他「說到做到」從挑剔的客人做起,是他站穩第一的關鍵。 當對手只做規格品,生產的紙箱放幾天就受潮軟掉,他成立研發團隊,針對每個客戶包裝需求,從蜂巢 的配方開始設計,自己調膠水,搭配不同 材黏著,連蜂巢 的孔隙大小或角度都 一一梭查。 同樣是蜂巢 ,同業頂多做到厚度十毫米,他卻能做到五毫米,替客戶開發更輕薄包裝,或取代木板,當物流搬運貨物的棧板使用。 但要藐服客戶包裝改 用蜂巢 ,並不容易,他只好上門拜訪十幾次,滿足客戶不同需求。例如,包裝的圓形開口, 直徑誤差不能超過0. 二豪米,或紗線運送途中,即便碰撞,包裝也不能壓到產品。同業測試了雨、三次便宣告放棄,只有他撐到最後,雨年下來,連客戶都被他感勤,終於下單,「我就是想要去挑戰它,看能不能做到。」如此費力,全因為他看到未來更大的商機。去年,越南正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簡稱TPP),近九五%產品未來輸美零關稅,越來越多美國品牌的代工廠把產線從中國移到越南,產品包裝需求只舍更大。 也因為美國品牌封包裝要求高,主打高品質,又能用 達到原本保麗龍包裝效果的謝德奎,便成為最好的合作封象。 「有些廠商覺得我們很煩,要求很多,他(謝德奎)不管怎樣都配合,說到做到,」他的客戶、主要幫日本家具品牌代工的弘裕責任有限公司老闆莊春泉說。 願意和客戶一起磨,沒達標不罷休。這三年來,他建立起口碑,陸續拿下好市多、沃雨瑪等歐美客戶耵單,每月至少生產十萬片蜂巢 ,是對手的四倍以上,毛利也高逾雨成。 但即便做到市場第一,他卻不因此滿足。 有鑒於越南人口逾九千萬,內需市場龐大,近年,他開始耩思蜂巢 的新應用,開發各式 家具,以及看準展場商機,用 取代木板看板、展示架等,從B2B 轉進B2C市場,打出 家具自有品牌BoarclnitureL (英文單字木板board和家具furnitute的結合)。 自創品牌,改賺內需開發起 家具,還上電商平台賣為了轉型,他建立設計團隊,只要遇到台灣來的朋友,逢人必問:「你有沒有認識好的設計人才?」甚至連上班途中,都一邊用Line面試員工。 他公司用的辨公桌、椅,全是 做的,把握機會向上門客人展示產品。接下來更計畫,在越南當地的電商平台上販售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家在越南透過電商賣 家具的公司。 「他比很多台商看得遠,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越南當地造 大廠主管觀察。 「我們只能走得更快,才不用怕人家抄襲。」謝德奎說,不少台商來越南設廠,只是為了廉價勞動力,但隨著經濟發展,越南工資會跟著成長,如果永遠逐低成本而居,遲早重蹈台商在中國的覆轍。 促使他從賺機會財提升到管理財的原因,則是前年一次慘痛教訓。 當時,他發現,和老婆情同姊妹的越南籍會計主管,利用他們的信任,以及對當地法律不了解,陸續虧空公司逾千萬元,不只錢討不回來,雙方後來對簿公堂,最後卻打輸官司,「那時候真的一口氣嚥不住,甚至想過:「好,我去報仇……」。」自此他才醒過來,公司內控早已出問題,於是,他咬牙投資ERP系統(企業資源規畫系統),從財務、庫存到進出貨等流程,一目瞭然,方便控管。 今年底,即將接任越南台商總會青商會會長的他,準備開辦一系列管理講座,替遇到相同問題的年輕台商解惑,幫助公司轉型升級。如今,越來越多四十歲以下的台灣人到越南工作、創業,光今年一月到三月,青商會會員數就增加兩成。新一代台商寫下的故事,將與上一代有所不同。 三月二十日上午,胡志明市東南方的旅遊勝地頭頓市海邊,聚集一百多名年輕台商與台幹,身穿專業配備,準備展開長途自行車競賽,這場活動的主辦人之一,正是謝德奎。 「現在東南亞起來了,如果你留在台灣沒機會,一定要走出來,往外面看!」他堅定的跟我們說。 十一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越南,越南人均收入僅六百多美元;如今,越南人均收入成長逾兩倍,他的身價也跟著扶搖直上,成為越南蜂巢 大王,更準備迎接第三個孩子出生。 三十歲那年,他回應心中呼喚:「就是為了一個夢想啊,想看看我們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在這裡成功?」他用八年青春,贏得了答案。 撰文者康育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