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猴子軍團張銘方 找出定位勇敢創業 34歲青年頭家 十萬起家闖出二千萬營收

2012-10-01  TWM




六年級生後段班張銘方開始創業的二○○四年,可謂「生不逢時」,因為,台灣中小企業當時已經由盛轉衰,年輕人的創業環境日益艱辛。

選擇在紅海市場——印刷界闖蕩的他,卻逆勢突圍,找到自己的綠洲。

撰文‧謝富旭

三十四歲的張銘方,與同一世代的台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畢業出社會後,面對的是一個新舊科技交替、產業外移、薪資成長鈍化、中產階級萎縮、創業環境益顯艱辛的台灣。

張銘方所處的時代,對年輕人創業愈來愈不友善不打緊,他還選擇了一個很沒創意,而且乍聽起來前景有限的生意作為創業基石──幫人家印名片。

誰也沒想到,七年前,一個印刷廠的小業務員靠著十萬元的資本,在網路上賣起名片;七年後,這家公司已擁有華碩、仁寶、今生金飾、三二行館、Guess、 Lee、Converse等知名客戶,年營收二千萬元。去年張銘方所創的「猴子軍團」標到名模林志玲慈善月曆與桌曆的訂單,更讓這家包括老闆在內的八人小 公司,在印刷界中一炮而紅。

初入社會的抉擇

高獎金、高挑戰的推銷員人生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畢業的張銘方,入伍後選擇志願役,多當了一年半的兵;退伍出社會後,他猛然發現,在校所學的技能在職場已派 不上用場。「學校只教手工繪圖,沒想到,才當完三年半的兵,一眨眼,廣告業已經從手工繪圖改成電腦繪圖了,我不懂這玩意兒,看到廣告公司徵才條件載明要會 電腦繪圖,我就打退堂鼓了!」初出社會無法發揮所學專長,張銘方自嘲說:「不在廣告公司上班也不是壞事,因為就算你會電腦繪圖,進廣告公司當美工的起薪不 過二萬元出頭,熬個六至七年,成為名號聽起來響亮的『創意總監』,月薪也不過六、七萬元!」雖然用這點來安慰自己無法進入本科的廣告業,但對於一個高職學 歷的年輕人,能夠擁有的職場選項相當有限。張銘方苦笑說:「找來找去,都是一些『高獎金』、『高挑戰』的銷售工作了!」於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推銷美 容中心的會員卡。那年張銘方二十一歲,也就是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一九九九年。

他說:「推銷員的宿命就是要經常歸零,一個新產品受到歡迎,業績就水漲船高;等到產品流行熱潮過了,二至三個月做不到一張訂單也是常有的事!」美容中心會員卡賣不動後,張銘方換到別家公司轉賣一台要價七、八萬元的家用SPA機。

SPA機流行了一年多後,張銘方的業績再次驟然歸零。他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樣,又加入一家馬來西亞的直銷公司,賣起保養化妝用品。

不過,業務員生存的根本就是業績。直銷公司的業績雖一度輝煌,但畢竟還是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競爭浪潮中,逐漸敗下陣來。眼看台灣業績由盛而衰,這家大馬直銷業者決定淡出台灣,轉向中國發展。他的職場之路又告第三次「歸零」了。

「那一次我所受的刺激最大,離開直銷公司時,我都快二十六歲了,職場五年的生涯好像一場夢,夢醒後有點空虛!」張銘方感嘆說。

歸零三次的空虛

當印刷廠業務才找到職場定位離開直銷公司後,張銘方嘗試走創業這條路。他找上了在禮品界服務的復興商工同學一起創業,做起禮贈品生意,由同學負責設計,張 銘方負責開拓業務。這家禮贈品公司其實就是猴子軍團的前身,不過禮贈品業務沒有做起來,公司停擺了。張銘方經同學介紹去印刷工廠當業務,才真正找到了自己 的定位。

「印刷廠的業務角色,可比喻成工廠與客戶兩者之間的黏著劑,一方面你要掌握整個印刷流程,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扮演好這個角色,需要的是溝通、 協調、表達、平面設計以及掌握印刷廠技術的能力,這些能力正好是我在復興商工、推銷工作,以及印刷廠所學到的能力!」張銘方在印刷業務這個職位如魚得水, 儘管月薪也只有二萬五千元,但他說:「這份工作讓我覺得很踏實,可以學到很多,每天上班心情都滿興奮的!」印刷工廠上班一年多後,張銘方自起爐灶,開創自 己的事業。當時他手上的資本只有十萬元,他把在台北市承租的小套房當成自己的辦公室,藉由一部電腦,在拍賣網站上賣起名片、海報、傳單、宣傳摺頁印製等印 刷品的生意。

客源不斷的關鍵

跳脫傳統讓科技廠、林志玲也說讚前面三年就在自己臥室開始做生意,每當客戶來找他時,看到他的「公司」竟是一間臥房,旁邊擺著一張床,常令他有點尷尬,但他憑著品質穩定、交貨準時,逐步建立起口碑。

從為企業印名片當起點,張銘方逐漸把業務觸角伸至企業簡介宣傳品、年報、產品目錄等印刷品。這些印刷品的利潤微薄,「印刷品的價格大家都差不多,服務成為 決勝點!」有美工背景的他,主動為客戶提供版面設計意見,盡可能把客戶的期望百分百呈現在印刷品上。這種有別於傳統印刷廠的業務風格,是張銘方獲得包括華 碩、仁寶在內許多高科技廠青睞的關鍵。

接下來,他挑戰難度更高的服飾業產品型錄,自己引進美工數位設計人才,作為與廣告公司溝通的橋樑。透過這樣的機制,大幅降低服飾業型錄最常困擾的印刷品套色品質問題。

張銘方說,在競爭激烈的印刷產業要成功,只有三項要領:不要怕生意小、不要怕客戶煩,更不能怕訂單難。

他經常為了準時送達客戶的印刷品,即使是兩盒名片,光停車費一次五十元,就把那次訂單的利潤給吃光了。客戶十萬火急地要求印刷品趕緊出貨,他也曾三更半夜 買了兩大袋飲料及消夜,拜託印刷廠的師傅趕工。「雖然整個印刷廠可能只有一至二台機器在趕我的訂單,但其他機台師傅的飲料與消夜我也不會遺漏,因為將來一 定會有請他幫忙的時候。」「不怕訂單難」,更是猴子軍團能從草創時期一年數十萬元營收,做到如今一年二千萬元、擁有七名員工的關鍵。去年的名模林志玲慈善 桌、月曆的訂單,設計師開出印刷廠最不想接,而且不良率很容易飆高的雷射紙雕規格,「競標廠商沒幾家,我硬著頭皮把這份訂單吃下來,最後成品連志玲姊姊都 很滿意,也打響了猴子軍團的名號。」張銘方笑著說:「雖然我賣的東西從一張十幾萬元的會員卡、一台八萬元的SPA機、一組二萬多元的保養品,到現在一盒一 百元的名片,一本數十元的型錄,我的心裡卻愈來愈踏實、愈來愈有成就感!」年輕人,不要怕失敗,在奮鬥的過程中,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職場或創業定位,即使 是紅海市場,也能像張銘方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藍天。

張銘方

出生:1978年

現職:猴子軍團設計開發公司負責人學歷: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張銘方給30歲世代的創業心法找到自己能發揮優勢的定位,即使紅海市場都有成功可能。

當價格戰已經到最緊繃時,決勝點只剩下服務。

做生意,就是做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7

跟著實價登錄走 昇陽麥寬成俗賣起家厝

2012-12-17  TWM
 
 

 

房地產實價登錄上路以來,漫天開價的亂象頓時被打回原形,尤其是以往被視為豪宅銷售指標的信義計畫區,成交價由過去動輒每坪二、三百萬元退回到一百多萬元,讓市井小民不免啞然失笑:豪宅成交價真的「差很大」!

的確,實價登錄造成許多信義計畫區豪宅暫停出售、以免被買方「出價先砍一半」的情況,但昇陽建設董事長麥寬成倒是無所謂,日前他將位於台北市松勤街的豪宅「昇陽國寶」頂樓,以每坪一二五萬元賣給同棟住戶,遠低於該棟豪宅過去的「口碑行情」。

昇陽國寶是信義計畫區第一棟豪宅,知名住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藝人胡瓜等,風光至極,負責建造的麥寬成特地為自己留了頂樓一戶作為「起家厝」,之後昇陽建設事業版圖愈來愈大,在業界更是樹立口碑,被視為「豪宅指標建商」之一。

不過,由於日前麥寬成遭不明人士開槍,雖有驚無險,但已讓行事低調的麥寬成更加保護隱私,從他賣掉這戶「起家厝」另尋住所就不難理解,外界只能猜測,可能是他對於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所致。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5

壽險業手腳綁住 蔡鎮宇輕鬆標下起家厝

2013-03-04  TWM  
 

 

元宵節過後,台灣商辦市場傳出「蜂炮」級的成交好消息,手中現金滿滿的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寶豐隆興業大股東蔡鎮宇,以八十八億元標下敦南金融大樓(原新光敦南大樓),引起房地產業關注。

這件標案有趣之處主要有兩項:第一,蔡鎮宇所標下的雖然僅有三七%所有權,但哥哥、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在第一次標售時即標下六三%產權,使得「國泰蔡家兄弟再度聯手」的說法不脛而走。

其實新光敦南大樓所在地是蔡家「起家厝」,蔡鎮宇不只一次對外提及,「當時我們蔡家小孩子都會在頂樓搭臨時游泳池玩水!」這是他永遠無法忘記的童年回憶。

第二,這次新光敦南大樓標售採私下邀約制,共邀集國泰人壽、富邦人壽、頂禾開發及寶豐隆興業等四家出價,但國泰與富邦卡在壽險業「金八條」、也就是投報率不能低於二.八七五%等限制,致使價格能出到多少,早已讓老先覺的蔡鎮宇「看破手腳」;也就是說,投資無限制的蔡鎮宇,真正對手只有頂新魏家。

開標結果出爐,果然僅有寶豐隆一家出價,讓蔡鎮宇輕鬆以溢價二.一%拿下敦南金融大樓,「神準」程度不禁讓房地產業界豎起大拇指說讚!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8

嘉泥第三代接班 挑戰台北市最大都更案 張剛綸 要讓起家厝變西區地標

2013-07-01  TWM
 
 

 

成立五十九年的嘉新水泥,正式進入第三代接班時代。在公司經營寒冬期之際接任董座的張剛綸,致力活化資產拚轉型,首役就是整合八千坪的都更案,他能帶領嘉新水泥走出悶局嗎?

撰文‧梁任瑋

六月十九日,老牌水泥公司嘉新改選董監事,董事長張安平交棒給姪子張剛綸,宣告成立五十九年的嘉新水泥企業團,正式進入第三代接班時代。

二○一一年,張安平的二哥、嘉泥前董事長張永平因涉嫌內線交易請辭,長期擔任嘉泥副董、素有「企業最佳救援投手」之稱的張安平,臨危受命接任董座,雖然任期只有短暫的十八個月,但這段時間對嘉泥來說,卻是變革最劇烈的陣痛期。

去年虧損 面臨經營寒冬期近年台灣公共工程銳減,水泥需求量趨緩,中小型水泥廠愈來愈難生存,嘉泥去年每股稅後虧損一.一三元,讓公司面臨成立近一甲子以來最嚴酷的經營寒冬。

儘管張安平上任後,在內部厲行撙節開支、人力精簡政策,去年甚至一口氣裁員二三%,但在股東會前夕仍遭市場派大股東點燃委託書收購大戰。

為了讓股東感受活化資產的決心,張安平還在股東會前夕將原本老舊的嘉新大樓一樓改裝為房地產銷售中心、擺出建築模型,趁著股東會首度將嘉新大樓的都更計畫對外公布。

「未來嘉泥的重心是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嘉新大樓都市更新,最起碼要整合七、八年以上,我希望讓年輕人從頭到尾進行。」張安平坦言,過去他重新整頓一家公司,至少要五至六年才會見到成果,他接手嘉泥才一年半,無法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他認為嘉泥未來只有資產活化一路可走。

攤開嘉泥的土地資產報表,二十筆資產中,土地資產約二十二.五萬坪,帳面金額約五十五.六億元;建物資產約一萬六四七一坪,帳面金額約二.一億元。在嘉泥眾多不動產中,最具價值、也最受矚目的就是占地一七四六坪的中山北路二段嘉新大樓的開發案。

一九六七年完工的嘉新大樓,是台灣第一棟中央空調、雙層隔音鋁窗辦公大樓,剛完工時,為中山北路最氣派的商辦大樓,全盛時期甚至有二十多國外商公司承租,所以在大樓一樓仍看得到許多國家的國旗,代表房客的國際化。

本案二○○七年原本只打算拆除自地重建,但張安平上台後,轉向進行大街廓都市更新,為此,還請來曾設計過東京六本木之丘森大廈、中國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廣場的美國知名建築師事務所KPF規畫設計,顯見他想將父親嘉泥創辦人張敏鈺的起家厝變身為西區地標的企圖心。

挑戰都更 讓周邊效益放大今年五月,嘉新大樓改建計畫正式命名為「台北世紀城中城」,預計整合中山北路、錦西街至捷運雙連站共八千坪土地,光現住戶就有四百三十戶,將創台北市最大面積的都市更新案。然而,值此台北市都市更新正陷入文林苑引發的整合僵局之際,負責整合的張剛綸要面對的挑戰也不小。

娃娃臉的張剛綸,四十二歲,外人看不出來他進入水泥業已近二十年。「他很早就被父親(嘉泥前董事長張永平)培養接班,大學畢業後僅在美國工作一年,二十四歲就被派駐嘉泥中國參與建廠,兩年就為嘉泥蓋了江蘇京陽廠,以及上海浦東和浦西的兩座儲運廠房。」張剛綸的表妹、嘉泥副總經理王立心說,張剛綸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強。

「我們大可以直接賣掉土地,快速顯現效益給股東看,但卻無法發揮改善周邊環境的最大效益。」站在嘉新大樓二樓會客室祖父張敏鈺的自畫像前,張剛綸回憶,小時候每次到嘉新大樓,爺爺的辦公室裡總是亮著一盞枱燈,透過淡黃的光線坐在辦公桌前翻閱報紙,對於張家人來說,這棟建築物是張家的精神地標,為了延續這份精神,他選擇了一條較艱難的路傳承家族企業。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分析,嘉新大樓整合周邊土地的規模愈大,所創造出來的商業價值愈高,若參與都市更新還可申請到容積獎勵,有助於推升改建後的房價增值空間。

嘉泥內部估算,若順利整合八千坪土地都更,將規畫為五棟結合商辦、購物中心與住宅的複合建築量體,可興建的樓地板面積有六萬坪,以目前開給住戶每坪一百五十萬元房價條件換算,總銷金額高達一千億元,嘉泥可分回約三百億元。

嘉新大樓所在的台北市中山區集英里里長何喜雄說,過去也有很多建商想要整合中山北路二段、錦西街都更,但沒有一件成功過,去年底,嘉新資產總經理祁士鉅登門向他說明都更案規畫,他很贊同整體街區的改造概念,所以當下他就同意參與都更。

據了解,目前嘉泥已接觸到全區六○%地主,其中有六八%支持,換句話說,還有近六成的地主需要說服,「這個案子絕對不簡單。」誠如張安平在股東會上表示,看來張剛綸要帶領嘉新轉型的另一波挑戰才剛開始。

張剛綸

出生:1971年

現職:嘉新水泥董事長

經歷:嘉泥副總、台泥監察人、嘉泥(中國)控股公司首席執行長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子

台北世紀城中城

位置: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至錦西街口

投資興建:嘉新水泥

基地面積:約8000坪

建築設計:美國KPF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規畫:5棟建築物(辦公大樓、商場、住宅)、一座媒體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95

一千萬起家 闖出三百家分店版圖 張石東年砸兩億辦秀 助台灣品牌登陸

2013-09-16  TWM  
 

 

進入中國拓展市場,巧合服飾董事長張石東相當清楚中國消費者看重的是大排場。他為了替代理的台灣服裝品牌造勢,敢於每年砸下平均兩億新台幣,舉辦媲美米蘭、巴黎規模的高級時裝秀,再將賺來的錢投資新品牌或展店,要讓在台灣失去舞台的品牌站穩中國市場。

撰文‧鄧 寧

從未學過行銷術,英語只會講ABC,四十三歲前甚至沒出過國。這樣的一個人,卻把一群幾乎已在台灣找不到生意的服裝品牌推向廣大的中國市場,他辦的時裝秀,讓歐洲精品業者也心服口服。

這名為沒落的台灣服裝品牌在中國重新找回舞台的背後推手,是被業界稱為「巧合小哥」、今年五十歲的巧合服飾董事長張石東。

張石東在台灣紡織業逐漸沒落後,憑著一股拚勁與一千萬元的開店金,二○○六年時,帶著第一個願意信他的服裝品牌Roladolls到中國闖天下。如今,Roladolls一年已可賣出二十萬件衣裳,而且巧合旗下代理的品牌數量更達到十四個,在中國的直營與加盟店數合計超過三百家。

經歷台灣服裝業起落

張石東出生於台東縣東河鄉,家裡是有五男五女的傳統大家庭,因四姊張素珍嫁給本土自創服裝品牌「美仁」的創辦人羅建福,張石東在退伍後,因著四姊的緣故開始從事服裝批發的小生意,巧合服飾即於一九八五年成立。

「那時候台灣景氣好,賣衣服簡直賺翻了!一個月營業額能做到兩百萬元。」憶起當時錢淹腳目的光景,張石東語氣仍透出些許興奮。但九○年後大環境變動,本土服飾業生意急轉直下,巧合的服裝批發生意也被迫由買斷轉為寄賣,庫存壓力變大,一度讓他萌生離開的念頭。

雖然台灣生意不好做,但孝順的張石東堅守「父母在,不遠遊」原則,在台商西進中國時仍固守在地,直到父母相繼去世,才登陸打拚,「我在母親忌日當天跟她說,兒子現在要去中國打拚了,現在我皮夾裡還放著七年前第一次飛到廣州的機票,隨時提醒我勿忘初衷。」當時,張石東帶著表弟陳東沅到廣州,兩人在一家商城找了店位進駐,之後又陸續租了四個店位,將第一個代理的服裝品牌Roladolls櫃位裝潢得時尚又大氣,成功吸引當地消費者的目光。短短七年間,Roladolls在全中國的通路據點已達一四五家,年營業額(以出廠價計算)更從三百萬元成長至八億元,成為目前巧合服飾旗下首屈一指的服裝品牌。

花大錢照顧別人的品牌

巧合目前代理十四個台灣服裝品牌,單品售價多定位在兩千至四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至兩萬元),屬於高檔服飾,但比起頂級精品仍有段距離。

即使如此,張石東為旗下品牌舉辦的時尚秀一點也不含糊,深知中國人講究排場。他辦的秀規模堪比義大利米蘭或法國巴黎的高級時裝周;即將在海南島三亞舉行的春夏時裝展,耗資四五○○萬元,一年平均砸下兩億元辦秀,讓在台灣失去舞台的品牌重新站在聚光燈下。

願意花大錢投資在品牌上,就是巧合服飾與其他代理商最大的不同點。張石東自負地說:「別人會覺得花大錢辦秀與裝潢店面,價值都收在品牌身上,很不值得!但我願意付出。」在台灣代理歐洲一線服裝品牌逾三十年的伊麗莎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蔡瓊玟表示,「Stone(張石東)很敢花錢,方向對了大陸人胃口,同時做事很細膩,能放心將品牌交給他打理。」基於這層信任,蔡瓊玟介紹了義大利名品Les Copains的總經理給張石東認識,「其實Les Copains一直想進大陸,但找不到好的合作夥伴。」商談後三方一拍即合,下季起,巧合就會開始在中國代理Les Copains服裝,並與伊麗莎國際一起負責該品牌的大中華區總代理,後續也有機會引進更多歐洲品牌。

但張石東並不特別以此為傲,他最大的希望,其實是藉由巧合的行銷團隊為台灣設計師找到出口,「我在中國幫台灣品牌辦秀,辦到歐洲品牌都來找我,那我是不是可以再提供舞台,讓更多台灣品牌有發揮空間?」在旗下各品牌逐步於全中國擴點、業績蒸蒸日上之時,一家合作四年餘的品牌,在巧合為其建立起市場名聲後宣布退出。

「我幫他們從一年兩百萬元的營業額成長到兩億四千萬元,今年卻突然毀約,說要自己做。」這也是張石東創業後首次遇到合作夥伴背叛。令人意外的是,他選擇不提告,自己將所有庫存吃下,已付出的高額裝修費用也未能回收,相當於繳了兩億四千萬元的學費。

「這件事是對我的大考驗,我自問:『兩億四千萬可以忍受嗎?』最後忍了下來,我只是少掉一個客戶,對方卻失去一個貴人,想通了就好像過了人生的一大關。」也因為張石東將庫存買回,使得為巧合銷售品牌服飾的加盟店沒有任何損失,讓巧合在商場中的信用名聲也更上一層樓。

「我到中國,發現不能用兩千三百萬人的思惟來做十三億人的生意,但這裡卻可以是台灣設計師的新舞台。」站到不同土地上,張石東為缺乏伸展台的台灣服飾找到了新出路。

巧合服飾

成立時間:1985年12月,

2006年前進中國

負責人:張石東

資本額:20萬元

代理品牌:Roladolls、美仁、荷雅凱妃、MJMJ等

年營業額:約15億元

張石東的創意煉金術

1.行銷精準 華麗大秀切合中國市場迎合中國消費者注重排場的特性,砸重金辦秀雖然支出成本不小,但立收吸睛之效。

2.戰略精明 集合眾多品牌壯聲勢目前代理品牌雖少有頂級精品業者,但數量眾多,取得規模經濟的營運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12

梁信軍:我10萬塊錢起家,是如何做到584億淨資產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360.html

我想其實套用在上海也是一樣的,一個好的城市,它一定是給年輕人最多機會的城市,我想上海就是這樣一座城市。我也有好多青年朋友,經常會討論一些話題,我經常聽到的是抱怨,或者說他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但是現在來不及做了,因為有太多的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前面跑了,我想說,機遇其實就始終是在那兒的,的確是不增不減的,關鍵看你怎麼對待它,那麼有幾句俗語我覺得是可以拿來跟大家分享的,一句話說,如果你真的覺得命運都對你關上了門,那我覺得最起碼你要去試一試、去推推看,說不定這個插銷還沒插上。從我自己這麼二十多年的例子來說,我覺得我是非常認同這幾句話的。

二十一年前,我們當時湊了十萬塊錢起家,到現在的確已經有五百八十四個億的淨資產了。我們回過頭去看,贏在哪裡呢?我覺得第一個,當機遇向我們招手的時候,我真的沒有猶豫過,我就果斷地做了決策。

那麼那個時候,確實放棄復旦大學的教師這麼一份崗位,我覺得還是需要對家庭有個交代的,那麼當時我的選擇就是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我的父母親,我就做了,just do it(儘管做吧)。做了又怎麼樣呢?那麼當然事實證明也還不錯。所以我覺得機遇其實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地點,需要你做果斷決定的這麼一種東西。第二個事情呢,我覺得我們需要有堅韌。其實復星並不是一開始我們就找到了一個什麼方向,比如說我們做市場調查,那麼我們湊巧就做對了,而且長期把市場調查堅持下去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故事。我們上來的話,我們把我們想得到的賺錢的方式都幹了一遍,但是六個月之後我們選擇說,不行,我們看來還得走另外一條路。我覺得就是,如果你選擇了創業,選擇了一件事情,你要有足夠的堅韌要說服自己堅持下去,一直到找到對的路為止,我們所有的上海的青年人,如果你想抓住上海給你的機會的話,我覺得你最起碼要要求自己做到堅韌、不放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最開始的地方,那麼今天還有什麼機會嗎?作為上海的年輕人應該覺得懊喪嗎?沒有提早出生,二十年跟我們同場競技嗎?我覺得不需要。實際上我覺得在過去五年、未來五年當中,處於當打之年的年齡的青年人,我覺得是非常幸運的。在你們最壯年的時候、最青年的時候,你居然能看到有一天全世界的驅動力居然由中國來驅動,我認為難以想像,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完全想不到。從八九十年代美國驅動全球的時候,美國誕生了多少偉大的公司?多少偉大的年輕人?現在這個機會,地球是自轉的,機會到中國了,到大家的身上了。第二是上海,就在兩三個月前自貿區被宣佈了,我這次在海外走了很多,我聽到太多的羨慕,很多人覺得自貿區可能是中國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最大的機遇。所以我覺得,對當前的青年人來說,你的機遇一點都不比二十年前的我們、十年前的網絡英雄少,我覺得你們應該是非常幸運的。

前兩天我看了新聞,美國威脅要對敘利亞動武,很多人可能從正義非正義去評判,我心中當時的想法是什麼呢?我覺得那裡的年輕人恐怕要受苦了,他這輩子就葬送了,他就沒什麼未來可以預期了,就是打仗、就是要活命,希望自己能存活下來,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存活下來。所以我覺得在今天的中國、在今天的上海,所有的年輕人有多麼幸運,我們根本不要去想自己的生存問題,我們考慮的唯一問題是發展,我們能發展多大,能走多遠、走多高, 那麼當然這裡面我想特別跟大家提一個觀點,就也有很多年輕人抱著很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我有付出,應該馬上有大回報。在這兒我其實還想跟大家說,這個世上真的沒有什麼聰明人,我不知道蔣教授的情況,我為了準備今天這麼一個小小的演講,我真的花了大概我想不下十個小時,每一分鐘。

所以,所以你們千萬不要去相信說有些人能夠出口成章,有些人一目十行、有超群的記憶力,都是假的,因為他真的花出了你看不到的十倍的努力。我覺得一個人能做的最大的投資是什麼?就是你的時間。你把時間的這樣一個源泉澆灌在哪裡,哪裡就會生根發芽,就會有收穫。你把時間花在親情上,將來等你年紀老了、年紀大了,就有親情的回報;你把時間花在友情上,你就能鞏固跟朋友的情感,你會交一些真心的朋友;你把時間花在創新創業上,一定不會慢待你,一定會有回報的。所以我覺得希望大家一定要拋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你沒有花時間居然就有收穫,那我想就像跟買彩票一樣的。其實大家也知道,那只是一個夢而已,連夢想都不是,是吧?

有一次一個老外採訪我,他問了一個上海話叫很曱甴(陰險)的問題,問我說如果你明天就去世了,你想對自己一生怎麼總結?我後來就跟他打住,我說你呢,中國人喜歡吉利一點,你不要跟人家假設明天就要去世的事兒,對我來說還很遠,我要幾十年後才能想你這個問題。但是既然你已經說了,我說我也不忌諱,我說我在想這問題,如果我真的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坦然地面對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知道自己天資聰穎、稟賦很好,這是命運給我的,我希望自己在那一刻能回答自己說,我真的沒有辜負命運給我的稟賦,我沒有浪費它。我第二個希望自己能夠確認的是什麼呢?我希望在生死那一刻我能說,我真的沒有對不住幫過我的人,所有幫助我的人,我盡我最大努力去回報他。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路的話,他又怎麼能看清楚去處呢?第三句話,我希望自己能夠坦然地能說出來,我其實不是那麼確信,到今天我不是那麼確信,我希望未來那一天的時候我能坦然地說出來,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每一個需要我幫助的人,我今天不是那麼確信,但是我希望我將來真的有一天離開人世的時候,我能夠坦然地說出這句話,謝謝。

回到剛才說的是上海的話題,每個人都希望說上海、說中國、說我這個組織乃至地球,這個時代能給我機會,但是我覺得呢,其實每個人你去在人類社會去比較比較,你都能找到大量的,他的資源、他的稟賦、地位不如你的人,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責任,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用自己能掌握的資源能夠幫助年輕人更好地成長。當然我想把年輕人這個概念稍微拓展一點,我覺得一個好的社會,就是社會階層的縱向流動非常通暢的社會,每一個人、每一個年輕人,他總是從地板上做起的,那我們希望要給到每一個在地板上的人也有一個非常順暢的空間,他有一天能上升到天花板,甚至天花板以上,那麼這樣一種縱向流動的通道,不僅上海應該給大家,中國這個社會應該給大家,我覺得其實每一個今天你已經成功的人,你應該用你企業的資源、用你的影響力、用你的能力去幫助比你更弱小的人,去實現這樣的夢想跟願望。我覺得在座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我們不應該只是苛求別人對我們做,對不對?

最近我覺得非常痛心的事情,就是今年6月6號,廈門的公交車有個縱火案,四十幾個人就去世了,其中有八個人居然是趕考的學子。那麼這個縱火者很可悲,他也很可憐,只是一些些小事情,他到處去請別人幫忙,若干年來沒有得到幫助,他對這個社會心生怨恨,決定以決絕的方式告別這個社會。其實整個社會所有的人的命運就是處在同一輛公交車上的,當你曾經對有些弱勢的人、底層的人,對他們的痛苦、對他們的吶喊你採取漠視態度的時候,總有一天會報復到自己身上。所以我想作為我們做人的一個底線的話,我是非常懇求大家,我自己也這樣去做,我覺得是不是我們應該對所有底層的人的他的吶喊、他的呼嚎、他的需求,咱們能不能拒絕冷漠?你不能夠幫他實現夢想,最起碼你能夠給他一個熱切的眼神去鼓勵他一下,所以我覺得其實今天在座的每個年輕人,上海的每個年輕人我認為應該都能做到不要讓他們對社會絕望,這是我們應該能做到的事情。

那麼大家會問你復星做了什麼?我們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創業者,在過去的十多年來我們一共投了240多個億,160多個企業,我覺得這些企業做好又會帶動一大批年輕人的成長,我們兩年前有幸投資到阿里的小貸。當時第一筆錢只有6000萬塊錢,我當時的真實的心理狀態是什麼呢?我覺得在網上做生意的年輕人很可能我把錢借給他們會血本無歸的,我就想了不就是6000萬嗎?就算了吧,捐掉吧。那麼但是一年後,阿里說還需要一個億,你們還得再投一個億。當時有些股東就打退堂鼓了,我們當時說,好,我們再來,我想就捐掉1.6個億又能怎麼樣呢?這筆股本金,我們去年一共貸了有26萬多筆,每一筆平均只有6.7萬元人民幣。我就在想,我自己是經歷過創業的,我創業的時候為了借6萬多塊錢,我當時實際上還沒有結婚,但是我未來的岳父他個人去做擔保,借了錢給我,真的很難,所以因此我覺得這樣一種小貸的方式是我們切實真的能幫到這些年輕人的方式。其實青年人他沒有苛求命運一定要給他成功,他要的就只有兩個字——「機會」而已,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給他。

在這我對上海心存感激,並不是說上海讓我變得更富有了,我覺得上海滿足了一個年輕人起碼的願望,我想做自己,我想能夠允許我去做些事情,成、敗我自己來承擔。在上海這片天地上,在上海這個時代上我做到了,那麼我覺得今後上海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更加有國際的這種powerful(強大的),所以我覺得對大家來說,我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謝謝大家!

根據梁信軍演講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43

【歷史】細數大佬的第一份工作:白手起家終逆襲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48.html

商界企業家是一個耀眼的群體,他們有著普通人無以比擬的財富,有著較高社會地位和較強話語權。事實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企業家大佬們在成功之前,也是無名小卒,也幹著普普通通的工作,他們的成功是他們不甘現狀、抓住機遇、經歷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地結果。i黑馬帶你走進他們的早年歲月,看看他們的第一份工作是怎樣的?

曹德旺14歲退學開始放牛



\

 

曹德旺出生於1946年5月,小時候家裡窮。14歲退學後,母親向生產隊申請領養了一頭牛。曹德旺每天早出晚歸,掙兩個工分,但村裡人總是說牛沒吃飽,老告狀。過了一年,父親對他說:「我們不放牛了,你跟我去做生意吧。」


李嘉誠第一份工是掃地的小學徒
 

\


李嘉誠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1945年日本投降,李嘉誠被調入一間鐘錶店當店員。1947年,李嘉誠因不願長期寄人籬下,就到一家五金廠當推銷員。直到1950年,李嘉誠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宗慶後第一份工作是農場挖鹽工
 

\

宗慶後的家族曾顯赫一時,祖父曾在張作霖手下當過財政部長。待到解放之後,家庭變得異常貧困,父親沒有工作,只靠做小學教師的母親一份微薄的工資度日。1963年,初中畢業後,宗慶後幾經輾轉去了紹興的一個茶場.
 

馬云第一份工作是教師

\


馬云1988年在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此後任教於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因特網,回國後創辦了網站「中國的黃頁」。1997年,加入了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
 

陳天橋第一份工作是幻燈放映員

\


1993年的盛夏,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從復旦大學畢業的陳天橋被分配到陸家嘴集團公司,每天在一個小房間裡放映有關集團情況介紹的錄像片,一放就是10個月;之後剛好有機會,集團選定陳天橋擔任一家200人規模下屬企業的副總經理。

 

李書福第一份工是照相

\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第一份工作應該是照相。那年李書福19歲,剛高中畢業,父親給了他120元。「剛開始根本不是照相館,就是買了個小相機,騎個破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李書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錯,半年後賺到1000元,後來他正式開起了照相館。
 

大衛·默多克第一份工作:加油站
 

\

身家達25億美元的Dole食品公司董事長大衛·默多克,從高中離開學校到1943年參軍入伍之間,在一家加油站為汽車更換零部件。後來,他因進入房地產行業發家,同時還擁有了Dole食品公司。

約翰·安德森第一份工作:賣爆米花
 

\

小時候,安德森在電影院附近賣爆米花,並採取了與電影院進行低價競爭的策略。後來,他創立了Ace Beverage公司,取得了洛杉磯地區的百威獨家銷售權,後來進軍房地產行業。如今,他擁有土地400萬平方英呎,身家18億美元。

查爾斯·施瓦布第一份工作:賣核桃
 

\

在家鄉時,施瓦布賣過核桃和雞蛋。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之後,1971年,施瓦布創立了嘉信理財。施瓦布現在身家達到47億美元。

T.B。皮肯斯(T.Boone Picken)第一份工作:送報員
 

\

12歲時,皮肯斯成功擊敗競爭對手,將自己的送報家庭從28家擴展到156家。成年以後,拿著2500美元的啟動資金,他和另外兩個夥伴成立了油氣公司Petroleum Exploration,也就是今天美國最大的獨立天然油氣公司——美薩石油的前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57

【技術貼】如何白手起家在旅遊業創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6/58270.html

i黑馬發現,對於如何白手起家,是創業者心中永遠的答案,如果可以白手起家,創業者將會欣喜若狂,因為這意味著你可以用最少的成本開始你的創業,下面分享一篇環球旅訊翻譯的文章,看看如何在旅行業白手起家。本文作者是Tnooz特約評論員Stephen Joyce。他自1995起就擔任旅遊科技顧問,也是Rezgo.com的CEO。Rezgo是一款基於雲技術的軟件,為目的地旅遊和活動供應商提供預訂平臺。假設你有一個很棒的、足以改變旅遊業的創業想法,現在你正在思考如何能夠募集到運作資金。如果你經常閱讀Tnooz、TechCrunch、Mashable以及其他關註科技創業公司的媒體的文章,你很可能會認為成功的敲門磚是來自電影明星、大牌風投或人脈極廣的天使投資者的一筆投資。而事實上,你很可能需要自己想辦法把這個創業公司做起來。如果你熱衷於追逐潮流,你可能會受到這種錯誤說法的蒙蔽,即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進行多輪融資。在過去的14年中,我創立了三家不同的科技企業,它們全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我最近的一次創業是Rezgo公司,它現在已經六歲了,是我目前為止最成功的的一次創業。而且我可以很驕傲地宣布,它從未依賴過外界投資。下面是我這些年來總結出的經驗,也許對你創建自己的科技公司有所幫助:1.打造客戶真正需要的東西成功路上堆滿了許多創業公司的屍體,它們起初看起來很酷,但完全是脫離市場的產物。如果你不想成為這些幹屍的一部分,給自己行行好,做做產品和市場調查吧。如果你借鑒第三方的調查結果,那麽花時間好好地閱讀報告全文,而不是僅僅看到重點部分。但如果你完全不借助市場調查的力量,那對你有害無益,因為這樣一來你整個公司都是基於一堆假說建立起來的。當初我們創立Rezgo時,我們根據真實客戶群體的需求打造了最初的體系。我們很快發現,公司的業務需求和其他業內的公司差不多。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許多的市場調查,以了解市場的規模和組成部分。這花費了不少精力,但這意味著我們是基於真實市場情況來構建公司體系,而不是依靠小道消息。我們在與公司的第一位客戶的緊密合作下打造了Alpha。在我們上線了測試版後,我們征求了許多初期客戶的意見,與他們一起完善系統。這樣做的成果是,系統馬上就具備了實用性,這樣它也具備了客戶價值。2.做該做的事在我們正式推出產品前,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建設Rezgo。一年的時間在開發測試版,還有整整一年的時間用來做測試,之後我們才開始向客戶收費。這看似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以及一大筆錢,我們維持公司運轉的方法是為旅遊業相關的客戶做應用程序開發工作。我們花了一部分時間和資源來做內部開發,並用管理客戶項目的方式來管理公司。唯一的不同點在於,客戶是我們自己。盡管開發公司體系所用的時間比預計要久,但這讓我們清楚,要把自己有限的時間用於最重要的事情上,並在一開始就用正確的方法來發展。這也給了我們更長的準備時間,可以更多地收集使用趨向和預訂數據。3.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你用別人的錢的時候)相信我,如果你用的是自己的錢創業,失敗不應該成為自己的選擇。這並不是說你不會犯錯,不過這意味著,你不能在沒有做好市場調查的情況下就匆忙打造出一些很妙的創意產品,然後遭到挫敗而因此退出市場。你應該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優化和改良自己的產品。我們在測試階段發現,要在同一系統內同時提供目的地旅遊和活動產品、住宿產品的話,工作量會加倍。我們在研究了市場情況後,決定專註於目的地旅遊和活動領域。這些年來,我們也對商業模型的其他方面做過修改,但核心業務一直都沒有變過。這並不是說我們從未對其他預訂產品市場產生過興趣,例如Spa預約和醫生預約的調配服務,還有木屋短租產品,甚至還有過推出B2C目的地旅遊活動產品的想法,但我們的底線是謹記這點:若想在某方面成功,你必須專註。了解自己的優勢很重要。4.10億美元,真的嗎?說真的,你的創意真的值10億美元嗎?要知道,Kayak只賣了18億美元,但在Priceline收購它之前,Kayak團隊花了九年的時間來打造它,並有著良好的營收記錄。不是所有公司都值10億美元的,不過這也沒關系。有許多旅遊企業都不值10億美元,但他們仍舊非常成功,而且有相當不錯的收入。所以,你盡可以帶著10億美元的夢想往前行。不過當你如夢初醒之時,請瞄準對自己的公司來說實際可行的目標。5.重複投資隨著你的公司開始贏利,你也許會有從中拿走一部分資金的想法。千萬不要這樣做。賺的錢可以用於再次投入生意,幫助公司進行後續的成長和發展。你開始創業的時候有些方面的預算可能很緊,隨著收入的增長,你可以在關鍵領域,如市場營銷和研發方面增加預算。在Rezgo創立之初,我們將公司掙到的每一分錢都用於公司的運營,這樣我們才能繼續花時間來開發系統,而沒有資金鏈斷裂的顧慮。6.以客戶價值為導向在創業公司中流行著這種傳說:如果你的網站可以獲得很大的訪問量,那你就可以獲得客戶。我之所以稱它為傳說是因為,以我的經驗來看,事實並不是這樣。網站獲得更多的訪問量也許能吸引更多關註,但這些關註度能不能轉化為客戶還是取決於訪問流量的相關度。你很可能在大力投資市場營銷活動後卻沒有任何收獲,你對客戶購買產品的原因了解得越多,客戶在未來購買產品的可能性也越高。我們很早前就知道,某些類型的市場營銷技巧對目的地旅遊和活動供應商就是不起作用。我們曾經在發現一個營銷活動沒有效果後馬上叫停了它,並迅速轉移目標。7.數據衡量一切我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建議之一是:監測一切數據。在做出影響業務的決策時,請根據數據來判斷。在我們創業初期,當我們要從發展的眼光來決定下一步戰略時,可用的數據非常少。你可以根據市場噪音或最新的趨勢來做出決策,但實際上,如果你能恰當地衡量業務數據並得出精準結果,你可以利用數據來做出決策。瞎蒙在某些事情上會起作用,但在關鍵事務的決策上,沒有什麽比冰冷、客觀、中立的數據更實用。8.你並非在獨行無論你是不是某垂直產品鏈(如目的地旅遊和活動)上的一環,或業務範圍貫穿不同的垂直領域,你都要了解自己領域中的其他企業,並知道如何找準市場定位,這很重要。如果你想要“顛覆”這個領域,那你可能在這個領域交不到任何朋友。而且,“顛覆”通常等同於“代價高昂”,因為你需要從現有企業手中奪取市場份額。無論如何,沒有人喜歡自作聰明的人。以我的經驗看,盡管旅遊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當涉及到合作和關系網時,旅遊業的世界其實也是最小的一個。你的成功很多時候要依靠和其他旅遊企業的合作關系。做好功課,多交朋友,建立良好的關系,獲得業界的尊重,這樣一來你的創業公司成功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Eileen 編譯)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環球旅訊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31

對話王健林:如何從白手起家到中國首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2/58354.html

2013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發布,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860億元人民幣(約140億美元)的凈資產成為中國內地首富,已超過2012年內地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約30億美元。近日,王健林接受了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長範魯賢的專訪,暢談了他的創富歷程和對未來國際化的思考。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範魯賢 :你如何從一名軍人轉為一名創業者?軍隊的經歷對目前您做企業領導有怎麽樣的影響?王健林 :有幫助,比如說守規矩、按制度辦事、執行力強。軍隊特別刻板,按規矩辦,不能越規矩,我感覺管理企業,特別是人多的企業,一定要按規矩辦事,一定要建立 企業的規矩。因此我們萬達特別強調制度化,什麽都是制度化,而且現在隨著信息發展,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我們信息系統里去,什麽東西都清清楚楚,員工來了以 後,哪件事情該怎麽辦,這個星期該做什麽,下個星期該做什麽、下個月做什麽,在網絡上都清清楚楚。執行力特別強,對我是有幫助的。範魯賢 :為什麽會選會選擇在大連創業?王健林 :我當兵結婚都在大連,那時候覺大連就算是個很好的城市了。願意留在大連。更主要是在海邊,生活在大連確實好,氣候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1975年到大連當兵,覺得不錯就留下來了。一直到1986年初,鄧小平裁軍一百萬,那個時候就留大連,第一步沒選擇直接下海,還有點害怕,還是要到地方去看兩年,所以又在地方政府當了兩年辦公室的主任。範魯賢 :你在軍隊發展得那麽好,為什麽想要離開?王健林 :軍隊那時候是個重大轉折,鄧小平去聯合國發言,中國要裁軍一百萬。那時候軍隊有三百多萬人,也就是裁掉三分之一,而且裁掉的100萬里就有60萬幹部。 那時候主要是幹部太多,機關太多。我們沒有被裁掉,就是降級,我是可以被留下來,因為年輕嘛,我是軍隊上升比較快的人,但是我一想(我們當時叫“一轉”, 就是第一批的意思,一轉、二轉,就是第一批轉業、第二批轉業),即使第一批不走,還有第二批、第三批,這連續三年都是往下砍人,這意味著你發展的空間受限 制,我想幹脆就借勢轉業算了。要沒有那個機會,我是轉不了業的,因為規定是要服務到39歲,那個時候你抓住這個機會,我提出申請也就比較容易就批了。因為我走後的第二年就實行軍銜制,就是明確的任職年限,就必須夠那麽多年,那時候不走的話,可能就是5年、8年都走不了。範魯賢 :當時創業為什麽對房地產感興趣?王健林 :我轉業回來去了政府辦公室,安排的兩個職務,一個是市政府查辦處,一個在區政府辦公室。當時想市政府的那個單位太簡單了,領導批下來的你就去督辦、調 查,落實不落實回來寫一個報告,這個太簡單了不符合我的性格。辦公室那個呢,起碼還能涉及行政、財務,還比較符合我的性格,我就去了,去了兩年,1986、1987年,呆了兩年。區政府所在的公司出問題,就是領導層集體貪汙,幾個被判刑、幾個被撤職,公司就亂了,無頭蒼蠅就沒人了嘛。而且那個公司比較爛,那時候有600多萬貸款, 那時候600萬人民幣是區財政一年的收入――那時候全年財政700萬,這麽多貸款怎麽辦?在幹部當中,就像招聘一樣的,誰有本事把這個貸款還上,這個公司 就給誰了。我逆向思維,這個公司如果幹得特別好,我就不敢去了,如果我把公司收入降下來就不行了 ;這個公司辦得這麽爛,隨便弄點成績就比他們強。當時就我一個人想去,沒人去,誰都不去,不存在競爭,領導還有點擔心。去了以後那個公司就是搞房地產的,所以我是沒得選擇,而且那個時候房地產的執照很值錢。不像現在,隨便誰都可以註冊房地產。那時大連市一個區只有一個牌 照,整個大連市6個區有6個牌照,市里有3個牌照,全大連市只有9張牌照可以搞房地產,那個時候簽了個承包書,三年把貸款還上。結果公司給我,第一年就蒙 中了。第一年去,搞了一個開發,舊城改造,就一下子把這個模式做起來了――那個時候沒人想到動遷這個說法――我們是東北第一個搞動遷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土 地使用權制度,領導批個條,這個土地就給你了。範魯賢:當時那個公司是怎麽轉變為萬達公司?王健林:四年以後,1992年我去申請改制,叫股份制改造,那個年代和現在不同的,上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特別是鄧小平在1992年3月份南 巡以後,全國的人都躁動,誰都想去賺錢,誰都想去發展。有市長、區長、當官的人都下海,科學家,我看什麽人都做生意去下海。現在中國有句話叫“92派”,就是中國現在企業家基本都是“92派”,中國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90年代初期,就是92年前後創業的。柳傳誌、我、盧誌強、王石、郭廣昌,包括馬雲,許多精英,有頭腦、有誌向的人都下海,所謂的“92派”,也就是改革派。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說,“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大家記住這兩句話。如果沒有那個時候的熱潮,也沒有中國的今天。國家體改委號召,全國國有企業、 集體企業改制,沒人幹,還要開會做動員,我們就提出來,全東北一共就5家公司。1992年改制後,就改名叫大連萬達集團,“2020年海外收入達到 1,000億”。範魯賢:你如何看待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如何展望明年的房地產市場?有什麽機會,你怎麽去抓那個機會?王健林:今年市場用兩個字形容,就是預期,就是整個老百姓的預期在發生變化,過去每一年的預期都認為房地產一個勁兒地調控,重演,但今年政治局的會議上沒有提出 控制房價,只是說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所以你看今年,表現出來房地產比較活躍,這一輪的房價上漲,核心的推動因素,也不是經濟環境,經濟環境也還沒有那麽 好,也不是外部因素。核心的變化因素就是預期改變,人們不再覺得房價是調控的主要目標了。要看以後的房地產發展,我用兩個字,機會。推動城鎮化是房地產很大的機會,城鎮化不是純房地產化,但是避開不了房地產,不是簡單地去蓋多少住房,而是尋找 城鎮化中新的商機,比如說配套的因素,商業地產、文化的投資、旅遊設施的投資,包括醫療、衛生配套方面城鎮化起來了,意味著這多方面都有很多機會,我相信 接下來中國城鎮化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很大的機會。範魯賢:今年萬達在國內市場與地產有關的投資的總金額大概是多少?王健林:不算總投資,新增的投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明年應該也會維持這個數,可能還會略大一點,今年萬達的開工量也創了萬達公司的紀錄,今年全年,總的開 工面積大概超過4,500萬平方米,這也是萬達歷史最高紀錄,其中新增加的開工面積就接近3,000萬平方米。範魯賢:做跨國公司成功的領導與做國內為主的成功的領導有什麽不同之處,有什麽不一樣的要求?王健林:(萬達)離跨國公司還有一定距離,也許七八年以後。因為我們想2020年我們目標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我想至少要保持20%到30%是來自海外收入,那個時候也許可以說是一個跨國公司。我覺得跨國公司最大不同就是首先思維方式要發生變化,現在在中國做生意很簡單,就考慮中國的法律、考慮中國的習慣、考慮中國的商業環境,在國際上是一定不 一樣的,有些在中國覺得司空見慣的,不是問題的,可能到國際上就已經是有問題的。你要去國際上呢,就要按國際的說,不同國家有不同國家的文化、法律制度, 說穿了一句話,做跨國企業,一定要有國際視野,要有很好的準備。範魯賢:怎麽為你的國際化計劃做準備呢?王健林:首先是人才準備。業務發展要靠什麽呢?錢是沒問題的,我們現在在中國做生意,每年增長收入會超過100億美元,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現在看不 到減速的跡象,每年還在擴張。我原來以為自己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收入的時候,也許會慢下來,可能會變成5%、10%,但是沒想到它依然保持30%。錢是很好找的,主要是人不好找,所以要做好這個準備,最最重要是人才準備,所以你看我們最近3年,我們通過很多國際獵頭,差不多有十幾家國際獵頭,招聘了 很多國際化的人才,像我們的文化旅遊部門,有很多外籍員工,我們的總部機關里面、各個部室里面差不多有接近100位老外――真正的老外,這些人進來以後, 我們現在發現確實對我們國際業務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比方說到英國辦事有英國人,到美國辦事有美國人,而且這些人才不論是從項目的評估方面還是法律方面,都 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另一個準備就是,學會利用國際的中介機構,就是我們出去辦什麽事情不要想著我自己打天下,像我們在英國做了一個項目。我們派兩個人過去,就派了一個首席執行官、派了一個財務官,就OK了。我告訴他,所有的東西從當地找,評估這個項目找當地的評估公司,建設找當地的建設公司招標,銷售委托當地的中介機構銷售,這個工程監理就找當地的工程監理公司,我說你們就當地化、市場化,中國人過去幹什麽,那些中介機構雖然要收一些錢,但是可以很好幫助我們規避風險、把 控質量。範魯賢:今年萬達在海外獲得的關註度有很大提升,你怎麽評估集團在海外發展的業務和趨勢?三年之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王健林:跨國發展是我們現在訂出來的一個新的戰略,我們不會因為經濟的周期而改變戰略,我們會穩固推進,我們的目標非常清楚,2020年的時候海外收入要達到 1,000億元人民幣,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還會繼續推動並購,可能今後在海外的戰略是並購為主,投資為輔,而且我們還是集中在發達市場,歐洲和美 國。範魯賢:並購是以文化產業為主嗎?王健林:不,文化產業是一方面,第二個我們想的就是不動產行業,包括酒店的管理公司,這兩個為主。範魯賢:中國總理李克強很強調的一個方面是民營企業擁有發展空間,更多的領域向民營企業開放,對於這樣的改革的想法,有什麽期待?王健林:非常高興,我覺得這屆政府是真的在放開民營企業發展,是真正的“松綁”,以前有民營企業發展的兩個文件,我覺得效果不好,沒有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行動。現在這一屆政府,盡管只有半年多時間,但是真正的市場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比方說現在提出來壟斷行業要讓民營企業進去。銀行,要讓民營企業進入。據說石油、保險也要讓民營企業進去。我覺得這不但是具有保證經濟長期發展的可能,也是唯一的可能。現在不放開民營經濟發展,如果還搞國有主導這一套,無論出多少招,最後都是臭招,最後肯定效果都不行。將來大銀行也許會倒掉一兩家銀行,那不要緊,什麽事情都讓市場有準備,反正有保險金制度、利率市場化,美國每年有 幾百家銀行倒閉,影響美國了嗎?沒有,所以,而且也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比方說鋼鐵行業,如果都是民營企業,倒了就倒了也不是納稅人的錢,就是有生有死,這個行業可能就會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產量上,那現在都是國有企業產能無限大,瘦也瘦不下來,如果民營企業市場調節,我覺得是最好的辦法,我對政府提出的是既支持,又有期待。範魯賢:剛剛提的是銀行業、金融服務業,萬達有沒有考慮進入這些領域?王健林:目前沒有,因為我在想,現在銀行利潤超高,是因為壟斷的緣由它才超高。今後五年、十年,銀行的利就會回歸正常 ;另外,我覺得現在這幾個行業我做得很熟,中國話叫風生水起,也就是做得特別順。不管是購物中心、酒店、還是文化旅遊,公司的制度建設都適應這些領域。所 以會放開保險、銀行、礦產,我暫時不會進入,我要看一看。範魯賢:談到電影產業,在印象中,萬達比較強調大手筆,最近幾年在票房上比較成功的電影,是和“這一代”有關的事情,比方說,《小時代》、《中國合夥人》類似這樣的,萬達會看好哪一類的題材呢?王健林:電影市場其實今年有一個非常讓人意料之外的變化,就是美國的大片突然不怎麽叫座了,中國電影、特別是小電影,大家認為不是很大制作的,什麽《中國合夥人》、《致青春》等等,賣得很高,包括我們的業內人員也在分析是什麽原因。就是需要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講我們身邊的事、身邊的人,更吸引人,完全靠大片、高科技、眩暈的音響的時代,可能慢慢要過去了。我覺得中國電影有一天會像韓國、印度一樣,一定會自立起來的。印度、韓國是沒有電影的任何保護政策的,當初韓國放開電影市場以後,國產電影最少的一年只有 7%的票房比例,韓國1000多演員、導演,剃光頭到政府面前靜坐,有的人自殺,抗議政府放開電影許可制度。但是沒辦法,韓國要加入WTO,必須簽。後來 韓國在消沈中吸取教訓,拍自己的故事、低成本,結果到2012年韓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就到70%。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 :要堅持走正確的路,可能有一天,到我們真有自信的時候,當市場完全放開也沒有關系。範魯賢:你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你在國內的畫家中為什麽很看好石齊?王健林:我覺得他是繼吳冠中之後的一個高峰。20年前,我們包裝吳冠中先生的時候,中國人都不看好,因為他的畫式,中不中,西不西,說中化帶點西化風格,說西化 有中式,很多人就覺得不正規。我們恰恰覺得這是一種創新,那時候給了他很多支持,也收購了他很多畫,現在時間證明我們的看法是對的,創新嘛。吳先生算是近 現代畫家,價格排前三名。在這之後我們也扶持了其他畫家,但是我認為最高的還是石齊,重筆墨、重色彩,古今第一人。因為中國畫是不使用重筆墨、不使用多色彩,吳冠中就使用多色彩, 實際上就是黃、紅、藍,這個石齊先生,我認為他的創新,比吳冠中更進一步,而且在我們的推動下,他現在的價格上的非常快,我們去年給他在盧浮宮辦的畫展, 我們計劃在兩年之內在大英博物館辦第二個畫展,那他就是華人畫家第一位,以前從沒有人在盧浮宮辦過畫展,盧浮宮這種地方不是說你有錢他就給你辦的。範魯賢:你有多少石齊先生的畫?王健林:石齊的畫的很少,他一生也就畫了500多張,我們現在大概有100來張吧,我覺得他代表中國畫的方向,創新、不是墨守成規。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範魯賢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59

網絡自制劇暗黑史:從低俗起家,走向產業顛覆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4/59495.html

描述華盛頓特區政治全景的美劇《紙牌屋》熱效應持續發酵,這部美國網絡自制劇的成功對中國的視頻網站而言,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啟發性,一方面,網絡能拍出高品質電視劇,終於有了強有力的論據;另一方面,《紙牌屋》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讓不少人眼前一亮——網絡劇原來還可以這樣玩?

據統計,今年國內網絡自制劇將迎來一個爆點,高達1700集,比去年增長4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國產網劇將改變低成本投入的小打小鬧,朝著「大製作、大明星、大導演」的方向進發。它對電視行業會產生怎樣的震盪?競爭優勢和缺失點在哪?在金錢和口碑的路口上,網絡自制劇未來何去何從?

【進化史】 從「地攤貨」向主流進發

從2009年至今,短短的5年間,國產網絡自制劇便成為電視劇市場一個新潮和熱門劇種。這段時間裡,網絡自制劇經歷了山寨貨到自主品牌創立的階段,視頻網站也從最初的「買大劇」進入「拍大劇」行列。

地攤時代:

怎麼低俗怎麼來

在2009年之前,電視台的種種題材限制,視頻網站的無序狀態,恰好為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於是帶有軟色情、故事粗俗、製作成本低的短片應運而生。那時候的短片幾乎只滿足網友「好看」、「獵奇」、「刺激」等觀賞訴求,大多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製作也粗糙。但隨著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的與日俱增,這類短片卻成為廣告營銷市場的新寵。

這無疑給了視頻網站新的盈利靈感。微電影瞬間作為一個時髦的概念被構造出來。隨後,視頻網站播出的「網絡短片」大多處於「格式化」抄襲階段,選題和內容鮮有原創,克隆風行。

戰略轉變:

網劇登堂入室

隨著視頻網站的高速發展,在網站看影視劇的網友越來越多,由版權方發起的網絡視頻版權訴訟案也因此大量增加。在大力打擊盜版之後,視頻網站由300多家銳減至十幾家,熱門電視劇的價格也從原來的兩三千一集發展到後來幾萬一集,如今一部熱播劇的版權費用已高達百萬元。版權價格的飆升,一方面讓視頻網站資源變得緊缺,另一方面又導致同質化嚴重,觀眾沒有忠實度。在被動的競爭局面下,視頻網站試圖找到一條可以掌握主動權的新路。

此時,在中國大火的德劇《屌絲女士》為視頻網站提供了靈感。網絡自制劇在網站資源獨享、提高點擊率、規避「搶劇」的高成本、可植入廣告及多重開發等方面的優勢,讓其從開始的單純博點擊量,變成了視頻網站的重要戰略。

大咖加盟:

高品質網劇呼之慾出

進入2014年,網劇品質將進一步提升,最顯著的標誌是,以往大咖不願出演,或只願意客串出演,而今,這些人紛紛開始全情投入其中。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陳冠希將主演《探靈檔案》,楊冪、余文樂將出演《微時代之戀》,黃海波「賣」起《怪咖啡》,郭濤則將擔綱默劇《人生指北》……除此之外,鄧超、文章等明星都表示有拍攝網劇的意向。

從目前來看,網絡自制劇不缺錢、也不缺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高品質的網絡自制劇已經呼之慾出。

中國網絡劇用了5年的時間,正在從地攤貨逐漸向主流蛻變。

【追問】 國產網劇,拿什麼來盈利

從表面來看,中國網絡劇似乎要迎來真正的曙光了,但避不開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大明星、大製作、大投入是否會換來與之匹配的回報?而這恰恰決定了網絡自制劇的未來。

最好的時光:

電視台沒有的網劇都有

SMG尚世影業總經理蘇曉表示,現在的電視劇題材狹窄,電視台許多十點檔都被綜藝節目取代了,從這個角度看,網絡自制劇優勢明顯。蘇曉指出,現在單純為年輕人考慮的電視劇少,他們更願意在網上追韓劇和美劇,所以,網絡自制劇的市場空間很大,也很容易培養品牌。另一方面,網絡自制劇的題材可以拓寬,與世界流行的題材同步,如玄幻、穿越、校園、犯罪心理劇等不能在電視上播的,網絡上卻可以。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網絡自制劇一定是「朝著大製作、大明星、大導演」的方向發展。此外,網絡自制劇還有制、播、運營三點一線的優勢,前期可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讓有經驗的影視製作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瞭解什麼是互聯網所需。而這些,恰恰是電視台很難做到的。

看上去很美:

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環

藝恩諮詢劉翠萍分析說,這兩年的網絡自制劇有了很強的品牌植入,「這既是一種資金積累,也能通過獲得品牌廣告的青睞,支撐網站對自制劇繼續增加投入。」

據統計,目前網絡自制劇的投入成本僅是同類題材電視劇成本的1/3,多以小成本喜劇和情景劇為主。過去的兩年中,不少視頻網站都在嘗試以廣告客戶「私人定製」、貼片廣告等方式來回收成本。現在的問題是,視頻網站仍以購劇為主,網絡自制劇的回報相比購劇的支出只是杯水車薪。專家指出,現階段的網絡自制劇尚不足以幫助視頻網站實現整體盈利。

背後的隱憂:

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

早在2010年,網絡自制劇模式曾不被看好,主因之一就是不能帶來實際效益。時間過去了3年,不被看好的網絡自制劇已從非主流進化到主流狀態,且在2014年將迎來它的春天。但說到盈利模式,網絡自制劇還在探索中。

蘇曉認為,跟影視製作公司的資金鏈一樣,熱錢也同樣存在於網絡自制劇產業中,因為市場關注度高,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完善的資金市場。在盈利模式上,除了廣告收入之外,網絡自制劇未來能否走通付費點播這條路是很大的挑戰。「不能只是簡單地靠廣告,也不能只是電視廣告的轉移,傳統免費很難實現盈利,但當網絡自制劇內容足夠好,渠道好,觀眾有期待值,付費點播也不是沒可能。而且網絡付費方式簡單,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但目前網絡自制劇質量離精品劇還有很大差距,首先要提升製作質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