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萬元票價、海上房產銷售,你買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32.html

3萬元票價、海上房產銷售,你買嗎?

一財網 樂琰 2016-03-27 20:20:00

以往很多郵輪會采取包船制度,這也導致價格戰頻發,市場上甚至有不到2000元的郵輪產品。因此作為後入中國市場者,想要差異化競爭,低價已經不是最優策略,因此諸多業者開始走奢華路線,而根據代理商方面透露,“瑪麗皇後2號”的人均船票價格高達9000元至3萬元。而水晶郵輪則推出郵輪客房所有權銷售,類似水上房產模式。

這個周末,世界兩大巨頭先後宣布進軍中國奢華郵輪市場。雲頂集團透露,其麾下頂級奢華郵輪水晶郵輪將來到中國,隨後另一品牌星夢郵輪則會在10月左右啟動中國首航。而另一巨頭嘉年華麾下的冠達郵輪則宣布,2017年,冠達郵輪旗下旗艦“瑪麗皇後2號”將從上海啟航,開啟首個為期7晚的中國母港航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獲悉,以往很多郵輪會采取包船制度,這也導致價格戰頻發,市場上甚至有不到2000元的郵輪產品。因此作為後入中國市場者,想要差異化競爭,低價已經不是最優策略,因此諸多業者開始走奢華路線,而根據代理商方面透露,“瑪麗皇後2號”的人均船票價格高達9000元至3萬元。而水晶郵輪則推出郵輪客房所有權銷售,類似水上房產模式。

除了郵輪,還涉飛機

“我們屬於雲頂集團麾下,雲頂麾下已經有麗星郵輪,這是相對中端定位,而水晶郵輪則是奢華定位,在水晶郵輪的客源構成中,以往中國遊客占比較少,2015年為2%,截至目前的2016年翻倍到4%,水晶郵輪主要客源約50% 是美國人,另外50%則是國際化客人,大多來自歐洲和澳大利亞等。雖然中國遊客多占比不高,但是我們看到中國遊客異常巨大的潛力,所以我們決定接下來的航線會涉及中國。我們的目標客戶群是頂級,我們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客源庫,他們可能去一個5夜或者4夜的旅程,也可能是128天的環球旅程,我們瞄準的是世界上最有錢的2%的人群,還有渴望體驗奢華的人群。”水晶郵輪CEO, EDIE RODRIGUEZ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據悉,雲頂麾下另一個品牌星夢郵輪則計劃在中國設立母港。

EDIE RODRIGUEZ進一步指出,為了吸引更多高端遊客,水晶郵輪雲頂為水晶郵輪規劃了未來三年的計劃,包括為水晶郵輪增添六艘郵輪,推出三個全新系列的水晶郵輪品牌, 以及一架波音 787 夢想飛機。 幾乎所有的水晶郵輪都是可以去極地旅行的破冰船。

“我們買入飛機,是希望未來打造豪華航空的概念,比如在天上28天,10萬美金,設施比頭等艙更加豪華,每個月會有不同的主題,我們用的是管家,不是空姐。我們今後還會有龐巴迪環球快車,坐12名客人,是環球豪華快車,力求做到海陸空都有我們品牌的奢華旅行項目。”EDIE RODRIGUEZ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與此同時,冠達郵輪也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冠達郵輪旗下旗艦瑪麗皇後2號將從上海盛大啟航,開啟首個為期7晚的中國母港航線。

“我們和市場上一般的郵輪不同,我們定位奢華。瑪麗皇後2號將在今年啟動為期25天的全面翻新和升級,將推出15間不列顛單人房、30間不列顛高級陽臺房、擴建後的犬舍以及全新裝修過的國王庭院餐廳。” 英國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和總經理王萍表示。

銷售水上物業

公開數字顯示,短短8年來,郵輪旅遊已成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的重要選擇之一。2014年我國郵輪市場呈現高位增長,中國大陸全年郵輪運營466航次,增長14.78%,其中母港航次366個,增長9.3%,訪問港航次100次個,增長40.8%;出入境郵輪旅客172.34萬人次(86.17萬人),增長43.36%,其中以中國遊客為主的母港航次出入境147.92萬人次(73.96萬人),增長44.3%,以境外遊客為主的訪問港航次入出境24.47萬人次(12.24萬人),增長37.9%。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預測稱,2015年中國郵輪市場還將維持快速增長態勢,布局中國的母港郵輪從2014年的8艘增加到12艘,中國大陸旅客乘坐郵輪出遊將首次超過100萬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正因郵輪旅遊市場增長迅速,因此皇家加勒比、歌詩達、公主郵輪等越來越多業者進入中國市場。於是,價格戰開始,如今在市場上甚至有不到2000元的低價郵輪產品,這些都是包船制度下的產物。

“因為看好市場,所以很多代理商都以買斷包船形式運作郵輪商品,但凡是郵輪部的旅遊銷售人員壓力都非常大。為了把倉位都賣出去,尤其是一些尾單,很多代理商會低價促銷,你看到2000元左右的郵輪產品一點也不奇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代理商表示。

然而,低價戰之下,之後進入的郵輪業者非常被動,如果其要差異化競爭,則難以繼續走低價路線,因此水晶郵輪和冠達郵輪走的都是奢華路線。

“我們明年的中國航程大約只銷售數百個倉位,而不是一般郵輪的數千個倉位,定價則也會慎重考慮。”王萍透露。

本報記者從諸多代理商處獲悉,目前“瑪麗皇後2號”的人均船票價格高達9000元至3萬元,而一般郵輪的票價在2000元至5000多元不等。

除了高票價,更有業者以銷售水上物業方式運作奢華郵輪,以“吸金”。

“我們水晶郵輪正在制造的三艘新船上的客房可以售賣,遊客可以購買郵輪上的客房所有權,擁有海上的移動住所,我們數月後會開放銷售,每艘船有48套這樣的公寓套房的所有權出售。至於管理模式,則每個業主可以自己選擇,是否出租給其他遊客由業主說了算。購買套房後,業主付給水晶郵輪一些管理費用,水晶郵輪進行管理,租金會返回給業主。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已經有很多中國買家對於我們的郵輪套房物業銷售很感興趣,相信很快會吸引到很多來自中國的買家。” EDIE RODRIGUEZ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61

【脫歐公投專題】英國如果脫歐了 倫敦房產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51.html

6月23日的脫歐公投近在眼前,無論是去是留,都將對英國的經濟、與主要貿易夥伴及世界各國間的關系造成重大的影響,而英國作為中國買家的海外購房熱門國家,其房地產也引起了國內買家的關註。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英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在過去幾個月經歷了不穩定的波動,其投資規模在第一季度有回落,整個英國相較2015年第一季度降低了31%,倫敦地區降低了11%。

在房地產投資減少的同時,個人投資者也開始觀望英國樓市,由於從去年開始英國房價的下跌,國內買家投資英國熱情開始下滑。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英國脫歐,倫敦乃至英國房價還將出現下跌,如果英國沒有脫歐,倫敦房價可能會出現穩定上漲,並進一步釋放成交量。

目前國人投資英國主要有三個目的,投資、移民、留學。

居外網的英國負責人Bernie Morris表示,由於很多中國人在英國買房是因為孩子留學,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長期投資不敏感,如果英國經濟受到影響,盡管學生人數不會因此減少,中國家長購房熱情肯定會有所下調。

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賣家,持觀望態度的人群的增多。

據居外網的調查顯示,411名受訪的中國房地產專業人士和投資者中,51%的人表示英國6月23日的公投使他們暫停了交易。

另據英國央行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商業地產交易量減少40%,許多買家和賣家在觀望公投結果,以防公投決定退歐損及地產價格。

“我本來考慮過海外配置,英國也曾是考慮的國家,但由於英國的脫歐事件還在發酵,我後來就把資產配置考慮到了新加坡。”一位國內投資者張文(化名)告訴記者。

事實上,中國投資者是購買英國房地產的最大外國群體之一,尤其是在倫敦和曼徹斯。

Bernie Morris表示,沒有人知道英國退歐的真實影響,這讓中國買家只能觀望或者選擇別的地方。

戴德梁行對全球企業不動產持股6500億美元以上並且在英國乃至歐洲都非常活躍的歐洲境外投資者進行了調查,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表示,“英國退歐”使其暫停在英國的投資。另有20%的調查對象表示由於來自其它某些更大市場的影響,他們也暫停了在英國的投資活動。而好消息是,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調查對象仍然準備購入資產。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超出三分之二的投資者表示他們會減少其在英國的投資,而將近三分之一(31%)的投資者認為,他們會加大在英國的投資。倉促退出英國市場是不理智的。僅有12%的投資者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他們將於今年或者明年拋售掉所有資產。另外四分之一的投資者表示可能會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再拋售。超的投資。雖然這對歐洲市場短期發展來看並不是好消息,不過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一大亮點。

記者采訪獲悉,英國退歐將會導致投資市場低迷,但是市場低迷的背後仍有許多支撐因素。一些投資者尋求增持資產,同時英鎊可能進一步貶值,這些都可能會增加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的投機資本的流動。

英國當地業內人士範慧勇告訴記者:“如果脫離歐洲,英國房價可能會出現5%-15%的跌幅,同時英鎊可能會出現5%-20%的跌幅,那麽對於持有人民幣的中國買家而言,房價相當於有10%-35%的跌幅。而很多機構也估計英鎊的疲軟可能要持續半年,而房價的疲軟最快也要到明年4月才能恢複,因此這里面不乏有抄底的好時機。”

範慧勇進一步指出,由於倫敦市場的供應依舊是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每年倫敦的新增房源大概在3萬套,而市場需求至少是5萬套。目前倫敦的常住人口不到800萬,而每年新增人口在20萬-30萬,這些新增人口都是中高收入的青壯年。而短期內,我們並未看到平衡的供求關系,因此倫敦房價基本面是非常良好的。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海外投資部主管範桂娟告訴記者:“相比於商業地產市場,退歐對英國住宅市場的負面影響將更為有限。目前英國住宅市場規模是其商業地產市場的近6倍,而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僅為0.4%左右,其余均為家庭自住、個人投資者購買出租、以及政府持有的廉租住房。這使得英國住宅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敏感度更低,資產價值更為穩健。”

事實上,由於英國房價極大可能出現下跌,因此很多市場人士也認為今年不乏是一個投資的風口,抄底英國樓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12

搶中國中高端市場 四位數的法國手工鞋你會買嗎?

在上海建國西路的某棟洋房內,法國鞋業聯會(FFC)主席Claude-Eric Paquin給在場的人示範經過一雙經過改良的鞋子。“亞洲人和歐洲的人的腳型不同。中國人往往有更小的腳形,腳前掌更寬,足弓更平。而歐洲人的腳掌瘦扁。”Claude-Eric Paquin稱,法國鞋業聯會和一些法國本土的品牌在經過歷時2年的技術和市場調研後,在調整鞋型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如今他們制作出了一些更適合中國人腳型的鞋子並打算把這些鞋子引入中國市場。“這些鞋是法國企業制造的手工鞋。”他強調。

法國鞋業聯會曾委托了一家專業的調查機構,抽取了超過4300名年齡在25至45歲的男女性中國消費者接受調查訪問,分享他們對“法國制造”的產品認知、消費者行為或價值觀理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極具潛力。”Claude-Eric Paquin稱。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些法國的手工鞋定位“入門級的奢侈品”,價格不菲,售價在1500~4000元之間。由於沒有資金的支持,這些即將進入中國的鞋子大多因為沒有市場宣傳缺乏“知名度”。

但Claude-Eric Paquin並不太擔心。他認為首先中國市場足夠大,而且整體的消費正在快速增長;其次他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的消費者需要高質量的產品,“他們想要那些有品牌歷史的、質量高的鞋子,同時還需要走路舒服”。而這些特質在他看來法國的鞋子全部都擁有。

據悉,法國鞋業聯會將在今年的9月底至10月初在靜安的嘉里中心舉行主題為“法國的激情”的鞋展,同時,臨時展售商店也將同期開業。而為了幫助這些法國本土的鞋業企業在中國打開市場和局面,聯會也將在未來進行品牌推廣、商業會議以及開展各種展示等。“我的建議是鞋子中法的零售差價不應該超過20%。”Claude-Eric Paquin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24

小米筆記本真的來了!售價3499元起你會買嗎?

來自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巨大沖擊,曾被視作是PC市場萎縮的重要原因。而現在,已經賣了5年智能手機和2年平板電腦的的小米,打算開始進軍PC市場。

7月27日下午,小米除了正式發布旗下紅米品牌的旗艦機型紅米Pro外,還公布了新的品類——售價3499元起的小米筆記本Air。

相比發布會場的熱鬧,PC市場的衰退卻在繼續。對小米來說,已經連續下滑七個季度的PC市場真的還有機會嗎?

雷軍:傳統筆記本還有痛點沒解決

一談到筆記本電腦,雷軍坦言,這已經是一個經過充分競爭,做得非常成熟的領域,不僅蘋果做的好,還有聯想和惠普、戴爾等。

“為什麽米粉一直呼籲小米做筆記本?我想一定還有些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有地方做得不夠完美。”雷軍說。

他稱,小米為此做了大量市場分析和用戶訪談。例如,打開京東商城暢銷筆記本TOP10的產品不難發現,其中有5款輕薄本、5款性能本。而小米決定做的是:“高性能的輕薄本”。

此次發布的小米筆記本Air分為13.3英寸和12.5英寸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4999元和3499元。前者主打遊戲功能,後者主打辦公需求。

在發布會上,雷軍直戳目前市面上輕薄筆記本的兩大痛點:玩遊戲太卡和大硬盤版太貴。而此次小米筆記本就通過內置獨立顯卡和可擴展硬盤完美解決了傳統輕薄本的兩個痛點。

雷軍還多次拿蘋果MacBook Air做對標。例如,小米筆記本Air比蘋果MacBook Air最厚處薄13%;同樣屏幕尺寸下,小米整機比蘋果小11%;重量上比蘋果輕15%。

在配置上,小米筆記本Air 13.3"除了配備英特爾酷睿i5-6200U處理器、超窄邊框全貼合全高清屏幕以及輕薄的全金屬機身設計,還搭載了NVIDIA GeForce 940MX獨立顯卡、256GB的PCIe固態硬盤並可額外擴展,並且支持個性化定制全金屬機身設計,內置小米同步軟件。續航時間在9.5小時,同時支持1C快充技術,半小時就能充滿一半電量。

有意思的是,這款筆記本電腦沒有出現LOGO。這或許暗合了雷軍提到的小米要做“無印良品”的說法。

而研發這款小米筆記本產品的是,來自小米生態鏈上的田米公司。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田米公司CEO為馬強。雷軍介紹,小米筆記本的研發團隊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0年,小米筆記本Air由緯創資通和英業達生產制造,小米負責研發和軟硬件設計以及品牌。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企業信用信息發現,北京田米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7月就已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馬強,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軟件、硬件及網絡技術開發;批發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通訊設備、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 等。該企業2016年3月23日前為內資企業,2016年3月23日變更為外資企業。

 

機會在哪兒?

用戶是否對這款小米筆記本Air買賬?這或要等到8月2日它正式上市時的市場表現。

雷軍稱,這一次小米要在銷售上實現O2O,從線上走到線下,屆時小米商城與全國小米之家同步開放購買。

而在小米之前,今年華為曾發布了旗下首款二合一筆記本電腦華為MateBook,一度引起業界的廣泛關註。

不過在近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新產品系列對華為的貢獻時,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余承東坦言,“目前華為Matebook已經進入全球十幾個國家,銷量不夠大,但消費者的口碑體驗比較好。”

而從第三方數據來看,全球PC銷量下滑的趨勢並未逆轉。根據Gartner公布的數據,全球PC出貨量在今年第二季度預計同比下滑5.2%,至6430萬臺,為連續第七個季度出現下滑。而IDC的數據則顯示,全球PC出貨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4.5%,至6240萬臺。

“PC市場持續掙紮,人們都在等待升級換代出現加速,以及從購買手機、平板或其他IT設備上重歸PC。”IDC分析師Loren Loverde表示。

而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此前對記者表示:“一方面,PC行業被主要幾家企業高度壟斷必然會造成整體競爭能力下降,表現在產品上就是筆記本電腦近十年來產品形態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另一方面,新的產品正在打破固化的行業壟斷格局與產品創新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20

三星要低價賣Galaxy翻新機了 你會買嗎?

8月22日消息,據路透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電子計劃最快於明年啟動一個項目,銷售經過翻新處理的高端智能手機。經過翻新後,三星將以更低的價格出售這些手機,但該知情人士拒絕透露三星將在哪些市場銷售這些手機、以及計劃銷售多少部翻新機。

在此之前,三星已經對智能機產品線進行了重組,希望重振手機業務部門的利潤。如今,三星仍在想盡各種辦法辦法來繼續維持其移動業務的增長動力。由於全球智能機市場趨勢飽和,三星需要實現成本效率的最大化,將運營潤率維持在10%以上。

該知情人士稱,三星將對返還到公司的高端智能手機進行翻新。這些二手手機將來自韓國和美國等市場與三星簽訂了一年升級計劃合約的用戶。經過翻新後,三星將以更低的價格出售這些手機,但該知情人士拒絕透露三星將在哪些市場銷售這些手機、以及計劃銷售多少部翻新機。

另外,三星將在對多大程度上對這些手機翻新也不得而知。通常,翻新後的手機會更新一些零部件,如新的外殼或電池等。該知情人士稱,三星最快將於2017年敲定翻新計劃的細節內容。

蘋果公司也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市場出售翻新iPhone,但拒絕透露具體的銷量。目前蘋果正試圖出售在印度iphone,但是在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不到90美元,這讓作為高端手機品牌商的蘋果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巴黎銀行數據顯示,在上市一年後,蘋果公司iPhone的轉售價約為原價的69%,而三星Galaxy系列旗艦智能機在美國的轉售價約為原價的51%。

業內人士稱,這些翻新手機有助於三星在新興市場贏得更多市場份額,特別是是中端市場,畢竟在高端設備耗資800美元左右,這超出大多數買家的支付能力。並且低價銷售可以幫助抵禦在中國的低成本競爭,蠶食對手市場份額,並釋放一些資本投資其他地方或提高營銷支出。還能贏得那些希望獲得特定安全性、或特定預裝軟件的企業用戶。

當前,三星最新一代旗艦機型為Galaxy S7和Galaxy Note 7。這兩款手機受到了業界的一致好評,目前32GB版Galaxy S7 edge裸機售價約為792美元,而Galaxy Note 7為864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70

二次元粉絲們會買嗎?B站試水付費會員業務每月25元

10月10日消息,國內最大的二次元社區嗶哩嗶哩(Bilibili)今天上線大會員應募“活動,正式試水付費會員業務。每月繳納25元就可以成為“bilibili大會員”,會員支付形式主要是三種:1個月25元;3個月68元;12個月233元。

由於在B站觀看視頻並沒有貼片廣告,所以用戶並沒有為去廣告買會員的需求,它的付費會員更像是一種“增值服務”。據悉,成為B站會員後主要的優勢體現在:可以享受更高清的畫質;發表評論時有新增表情選擇;享有遊戲福利禮包和周邊折扣以及每月返還“B站用幣”等等。

Bilibili董事長陳睿隨後在微博聲明中表示,“大會員”的推出,不會影響B站所有的現有功能和體驗。在聲明中他也表示,為了表示對這些用戶的感謝,B站已經向10月9日之前承包過番劇的全部用戶贈送了“大會員”。

陳睿還在微博上回複網友們的提問時表示,“投稿優先審理/投稿碼率增加”作為大會員功能已經在計劃中,同時B站會在下一階段加上“定時投稿/私信自動回複”,以及B站正在開發“黑名單”功能。這個功能將開放給所有用戶使用。

與此前擅自添加貼片廣告引起的用戶強烈不滿不同,這次的付費會員業務並沒有引起用戶過多反感。

幾條最熱門的評論更多的是用戶對會員特權的期待,比如希望後續可以增加哪些會員特權,包括投稿優先審理、獨立的彈幕池等等。

付費會員看上去正在成為視頻網站擺脫虧損最可靠的武器。包括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等主流視頻都先後宣布要大力推廣會員付費業務,愛奇藝已經宣布自己的付費會員達到了20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88

Touch Bar維修費可能比常規鍵盤還貴 新版MacBook你還買嗎?

據科技網站Mashable報道,蘋果發布會上,全新MacBook Pro新增的Touch Bar功能條雖然功能齊全,使用方便,但存在碎屏的風險。並且,其維修費用可能比常規全鍵盤更貴。

Touch Bar是一個支持10點觸控的玻璃屏幕條,可根據前臺任務自動變化顯示內容以實現不同的功能。蘋果指出,Touch Bar總共會有三個區域,從右至左,首先是類似iOS控制中心的一系列按鍵,包括Siri、音量、屏幕亮度。居中且最長的區域則是“App區”,會依不同的App自動跳出對應的功能鍵。至於最左側的部份則是系統級按鍵,像是Esc。在許多方面,Touch Bar可能比觸摸屏筆記本電腦更舒適。

盡管Touch Bar功能齊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作為觸摸顯示屏,Touch Bar就像iPhone一樣存在碎屏的風險。

iFixit公司首席拆解工程師Andrew Goldberg對此發表了看法,他認為,Touch Bar的應用相當於把Retina顯示技術放在鍵盤上,這就使得設備更加脆弱和易碎。此外,如果密封性不好,飲料可能飛濺進去,從而對Touch Bar造成損害。

另外,蘋果在鍵盤上還增加了Touch ID功能。Goldberg指出,將Touch ID放在Touch Bar右側並內置於電源按鈕中,這是另一個可能的故障點。由於配對使用問題,如果Touch Bar破裂,Touch ID也必須一起更換。

“如果考慮到勞動力成本,修複目前的MacBook Pro鍵盤通常是199美元,但是像更換Touch Bar這樣的單元,可能比常規鍵盤更昂貴。目前花費249美元至349美元,就可以加入涵蓋意外損害險的AppleCare+計劃,但該計劃是否支持最新版MacBook Pro零配件的更換,我們還需要再確認。”紐約布魯克林的Mac支持商店員工Raymond Gonzalez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

目前,蘋果還未對此事進行回複。所以,如果你是容易使電腦發生意外的體質,在購買新版MacBook Pro前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57

電動汽車個人補貼2020年將完全取消 還會有人買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06/1073996.html

(原標題:個人最高補貼由2016年的11萬元減少至2017年的6.6萬元,直至2020年完全取消  電動汽車還有人買嗎(產經觀察))  

“去年,續駛里程25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國家補5.5萬元,北京市補5.5萬元。今年,同樣的車,‘國補’降到了4.4萬元,‘地補’只有2.2萬元,買車得多掏4.4萬元……”這兩天,焦急等待今年北京首輪電動車牌搖號結果的李先生發現,今年電動車最高補貼比去年減少了40%。

從個人購純電動車最高補貼12萬元,到2016年最高補貼11萬元,再到2017年最高補貼6.6萬元,直至2020年補貼完全取消,在如此大幅度的補貼退坡面前,電動汽車還有人買嗎?我國剛剛邁出商業化步伐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離開了政府補貼的刺激,又將何去何從?

我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其中純電動車占大頭

“2012年,我國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7萬輛;2013年、2014年兩年的推廣應用量逼近10萬輛;2015年躍升到37.9萬輛,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售50.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累計推廣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據了大頭。

一直以來困擾電動汽車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去年也取得了突破。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說,2016年,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從年初不到5萬個,增加到年底的15萬個,當年增量是上年度的6倍,我國一舉成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最快的國家。此外,汽車銷售廠商提供的數據顯示,私人乘用車的充電樁安裝比例已經提高到80%以上。城際快充站已服務1.4萬公里高速公路,形成四橫四縱兩環格局,站間平均距離48.6公里。2017年,力爭新增充電樁80萬個,其中專用樁70萬個,公共樁10萬個。

伴隨著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同樣取得進展的,還有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苗圩介紹說,目前新型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20瓦時每公斤,價格每瓦時1.5元,相比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了60%,純電動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舒適性,相比幾年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市場高速成長帶動的上下遊產業投資,貫通了包括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建立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苗圩說,我國建成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動力電池產業的聚集區,年產能已達到100G瓦時,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在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全球排名中,比亞迪、寧德時代占據了第二和第三位。寧德時代、精進電機已成為全球知名的乘用車零部件供應商。

市場由政策驅動向政策與市場“雙驅動”轉型

新能源汽車市場成長快,消費者煩惱也不少。補貼少了,沒買電動車的人後悔;但買了電動車的消費者也有許多不如意。比如,我國私人充電樁的安裝比例已經上升至八成,但是,受車位、物業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京滬等重點城市用戶居住地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困難較大,兩成左右的新能源車主無法安裝充電樁,充電依然是他們心頭的痛。

還有,市場上可以挑選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比亞迪、吉利、北汽等企業已躋身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前十位;但另一方面,市場上真正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搭載電動汽車專用平臺的高品質、高可靠性產品卻屈指可數。

電動車車主的親身感受正反映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複雜形勢——由政策驅動的市場,正在向政策與市場雙驅動轉型。

為了保證補貼退出後,車企依舊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動力,工信部將推出平均燃油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制度,並於去年9月發布了征求意見稿。據專家介紹,該制度包含油耗與新能源汽車兩套積分體系,前者可以轉讓、結轉至下年度使用,後者只能轉讓,不許結轉。這意味著車企不僅面臨著平均油耗達標的硬約束,2018年開始還必須完成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積分。

“如果新能源車(主要是純電動車)銷量明年就要達到集團銷量的8%,估計大部分合資企業都很難完成。”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不過,這一政策已經引起了眾多跨國公司的高度關註。去年11月,從未涉足純電動車的豐田汽車,舉全公司之力啟動了純電動汽車項目。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透露,基於大眾汽車全新MEB電動車平臺、續航里程達到400至600公里的全新一代電動車2020年才能投放市場。為達到相關部門要求,大眾汽車正加緊現有MQB平臺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國產步伐。而按照大眾汽車的規劃,2020年在華銷售新能源車將達到40萬臺。

  “政策驅動是增強消費者購買意願,而市場驅動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的選擇來促進企業競爭,因此,當政府補貼徹底淡出之時,就是外資和合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之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到,產銷規模大,並不等於競爭能力強。面對技術基礎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低、核心技術欠缺、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國內企業必須苦練內功、迎頭趕上,相關產業政策、財政扶持政策也應適時調整。

補貼退出後,全面市場化將面臨巨大挑戰

“統計顯示,2015年37.9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中,有8萬輛是私人購買,而其中約有6萬輛賣到了北、上、廣、深、津、杭六大限購、限行城市,占據了私人消費約70%。”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說,牌照優惠和不限行特權,已經成為拉動電動汽車私人消費的重要力量。

但是,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要完成《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的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200萬輛的目標,靠政策驅動的非私人用車大概要銷售70萬輛,私人部分約為30萬輛,其它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完全由市場驅動,這是個巨大的挑戰。

“從長遠看,電動汽車的競爭對手並不是本土電動車企,也不是跨國公司,而是傳統燃油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曾毓群認為,如果沒有辦法跟燃油車競爭,補貼退出後,電動汽車將沒有全面市場化的可能。

在曾毓群看來,電動汽車市場可以細分為四大類:一是路權型市場,指的是北京、上海等限購、限行城市,目前市場上續駛里程26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電動汽車,搭載快充技術,基本可以滿足出行需求;二是經濟型市場,即短途代步型的私家車,續駛里程一二百公里已足夠,車型要小,更要便宜,這個市場未來有可能啟動;三是運營型市場,包括公交車、物流車,用戶也許不太在乎快速充電功能,他們更關心運營成本比燃油車低多少;四是性能型市場,比拼的是百公里加速性能,追求的是超級跑車般的駕駛感受。“不同的市場需求,對應補貼退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需要政府和企業有針對性地配置資源。”曾毓群認為。

“今後,在大幅度降低政府對電動車企業補貼的同時,要加大對消費者的信貸支持。”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說,挪威只有550萬人,卻是全球第四大電動汽車市場,其主要推動力是消費者的卓越體驗:駕駛電動汽車進城有專用充電樁和免費停車位,不用交每次80克朗的進城費用;上下班電動車有專用道;更重要的是,購買電動車還可享受十年免息綠色信貸。這一思路值得研究借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41

"速成專家"四天出師他們推銷的"特效藥"你敢買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963

“吃了我的藥可以治愈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是一句推銷保健藥的廣告,但卻並不是患者的福音。很多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見病的老年人,就是因為這樣的誘惑不但破了財,而且傷了身。

老人3000塊錢吃4個月“三無”產品

62歲的劉先生家住重慶北碚區,今年7月份,他收到了免費的介紹白藜蘆醇保健品的書籍和收音機,書上說該藥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就是俗稱的“三高”有治愈功能,只要堅持服用他們的產品,“三高”就會消失。

收到書籍後的第三天,劉先生接到了自稱專家名醫的電話,一方面了解了劉先生的病情,一方面給他推銷白藜蘆醇。當時,劉先生便花800多元買了一瓶。可是吃了一個多月,他覺得並沒有什麽效果。

就在劉先生認為這保健品對自己無效時,他再次接到了專家的電話,專家告訴他沒有療效是因為他吃的量不夠。渴望“把病根治好”的劉先生於是又買了三瓶。

此後,劉先生謹遵醫囑,嚴格定時定量食用這款名為白藜蘆醇的藥品,連續四個月,花了3000多塊錢,吃完了四瓶藥,自己的高血壓卻沒見好轉。直到警方打來電話,他才知道自己成為了受害者。

據重慶警方介紹,劉先生服用的白藜蘆醇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聯系電話,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劉先生的遭遇在重慶並非個案,重慶警方從今年三月份建立專案組開展打擊以保健品冒充藥物欺騙老年人的電信詐騙專項行動,在近十個月的時間里,共打掉了16個團夥,收繳了近百種冒充藥物的商品。

培訓4天 門外漢搖身變名醫

記者發現,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願意花錢買這些所謂的特效藥,就是因為專家這個身份。這些裝腔作勢、哄騙老人的專家名醫到底是些什麽人?

記者在重慶看守所內見到了這位“名醫專家”鄧某某。26歲的鄧某某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甚至連正規的培訓都沒有,自己通過自學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專家,總共用了4天時間。

鄧某某說,他首先要以自己專家的身份,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之後就開始騙取受害人購買產品。他的慣用說詞就是告訴受害者:治病要除根,你的病根就在於細胞被垃圾毒素入侵。“用我們這個白藜蘆醇產品,它能夠幫你修複細胞,幫你把細胞里的垃圾毒素代謝出去,清除幹凈,讓你細胞恢複正常,將嚴重的癥狀慢慢地改善回來。”

另一位“中醫專家”,王某某,25歲,高中文化,今年7月份開始向老年人兜售一種叫做慈苓安藥膏保健品,聲稱可以使女性延年益壽。他告訴記者,他這個“專家”也僅僅培訓了4天。

在與受害人溝通時,他儼然變成了中醫專家,有時為了更有說服力,他甚至還要求受害者拍一些照片,方便他診斷,而這些手段最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高價銷售保健品。

作案2萬余起 涉案金額達7000余萬元

重慶警方從去年年底開始關註到此類針對老年人和病患群體的購物類電信詐騙,這些團夥全部采用不接觸受害者,電話或微信聯系的方式騙取受害人錢財。為了規避警方打擊,這些團夥多數采取分散式辦公的方式,以達到隱藏或減少犯罪證據的目的。而且全部利用快遞公司進行貨到付款操作,再由快遞公司將錢結算給團夥。

重慶警方從今年三月到11月間,先後赴河北、江西、福建、吉林、遼寧、廣東等10余個省市開展集中抓捕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323名,打掉犯罪團夥16個,搗毀詐騙窩點30個,核破案件2萬余起,涉案金額共計7000余萬元。

提示:買藥選正規渠道 不能信包治百病

針對老年人和病患群體的這些詐騙團夥固然可恨,不過受害者要是在購買前多一個心眼,多一份警惕,也不會讓這些騙子行騙得逞。

警方也提示,購買藥品,務必要選擇正規渠道,千萬不可相信這世上有包治百病的仙丹靈藥。“老年人遇到送小禮物的這樣的情況,千萬別輕信,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小禮物背後可能有更貴的藥品推銷給你。”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54

恒瑞市值首破3000億,業績跟不上估值增長的醫藥股還能買嗎?

當“獨角獸”概念股藥明康德上市16漲停攀升1300億市值後,6月5日A股老牌醫藥龍頭恒瑞醫藥盤中市值突破3000億,同樣刷新了本輪醫藥股行情的新高度。

在A股弱勢跌向3000點的過程中,醫藥股走勢得到了機構的護盤。基金季報顯示,在一季度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就曾大幅增持醫藥股,且將醫藥股配置比例高居各板塊之首。而經歷了大幅上漲過後,醫藥股的投資價值有所弱化,且醫藥龍頭業績增長跟不上估值攀升步伐的特征正愈發明顯。對此,有關醫藥股的後續投機價值的市場分歧正在加大。

醫藥龍頭觸及3000市值

2018年的A股盡管整體表現慘淡,但“吃喝玩樂”大主題卻走出了獨立性行情。截至目前,餐飲旅遊、醫藥、食品飲料三大板塊今年以來漲幅均超10%。

2018年6月5日,“酒王”貴州茅臺在下午開盤不久,放量拉伸市值突破萬億元。半個小時後,被譽為A股市場“藥王”的恒瑞醫藥盤中一度上漲8.25%至81.99元,對應的市值為3017.232億元,即成立以來首度突破了3000億市值,隨後尾盤稍有回落,收盤價為 80.15元。

與茅臺一樣,恒瑞醫藥是長牛白馬,即便在熔斷行情爆發的2016年,它還走出了11.46%年漲幅,隨後更是大放異彩,2017年漲幅超82%、2018年至今漲逾50%。

經歷過大幅上漲後,恒瑞醫藥的估值同樣水漲船高。恒瑞醫藥創造3000億市值的同時,估值也上升到了88倍。

若從靜態角度看,依據估值與增長對比,恒瑞醫藥相比貴州茅臺底氣有所不足。貴州茅臺一季度實現了近40%的增長,“高於”萬億市值對應30倍出頭的市盈率。而恒瑞走牛的同時,業績並未發生明顯的改善。4 月26日,恒瑞醫藥發布2018 年一季度報告顯示,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歸母凈利潤、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38.57 億、9.49 億、9.04 億元,較上年分別同比增長 21.70%、16.95%、12.28%。16.95%的業績增速相比去年全年的24.25%增長以及去年一季度18.63%的業績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業績一般而股價卻強勢走高。有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恒瑞醫藥代表著中國創新藥發展的未來,它的長牛走勢反映的是它未來的價值,而不是簡單炒作資金推高股價的問題。

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基金因重倉醫藥板塊目前年化收益高達40%。該基金經理邱璟旻稱,有時候,有人認為某些公司有25%的增長,估值20倍,就有配置的價值,但是做投資還要關註市場熱點和風口。醫藥股的表現跟市場情緒面有較大關聯。當市場風險偏好較高的時候,熱點可能在半導體等科技板塊,但市場風險偏好明顯降低的過程中,上漲熱點可能會傾向於醫藥龍頭這些增速穩健的題材。即便這些個股估值並不低,但是市場關註更多的是這些個股長期穩健增長。

作為首家市值突破3000億的A股藥企,恒瑞走牛也是硬實力的體現。恒瑞醫藥長期註重研發,多年來的研發支出始終位列國內藥企第一梯隊,且增長明顯。2013年,恒瑞研發投入為5.6313億元位列A股藥企榜首;2016年,研發支出首度突破10億元大關,為11.8435億元;2017年,全年的研發支出費用支出達到17.5913億元,占當年營收比重12.7%。若不出意外,2018年恒瑞醫藥的研發支出有望突破20億元大關。

恒瑞長期堅持科研投入的正面效應正不斷得以體現。比如,它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申報的磺達肝癸鈉註射液簡略新藥申請,近日已獲準生產並在美國市場銷售該產品。與此同時,磺達肝癸鈉註射液、硫培非格司亭註射液、註射用SHR-A1403等多款新藥獲得國內藥監部門批準。以上這些,給予了恒瑞醫藥未來幾年較為可觀的業績增長空間。

醫藥強勢背後的機構身影

在恒瑞醫藥這樣龍頭股的強勢帶動下,整個醫藥板塊被激活。年初至今,整個板塊漲幅為13.65%,而具有杠桿效用的醫藥B(150131.SZ)漲幅33.97%。

醫藥股的強勢使得重倉該板塊主題基金業績突出。截至2018年6月4日,今年以來業績排名靠前基金幾乎均為醫藥主題產品,收益率達到10%以上的120只基金中絕大多數為醫藥主題基金,其中排名前19的基金中17只為醫藥主題基金。

實際上,今年以來基金對醫藥板塊配置的熱度顯著在上升。據川財證券研究所統計,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醫藥板塊成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最愛,配置比例高達13.77%。排在醫藥之後的是基金重倉板塊還有食品飲料、電子元器件,持股比例分別為9.74%、9.39%。

與此同時,一季度醫藥板塊也成為基金加倉比例最大的一個行業,該季度基金大幅加倉醫藥4.23個百分點;這數字遠遠超過基金加倉幅度二三位的計算機、傳媒,在一季度這兩個板塊得到的基金加倉幅度分別1.74個百分點、1.56個百分點。

機構分化顯現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踏空醫藥板塊的機構眼下的日子並不好過。更讓這些人難受的是,眼下的追高風險有點大。

公開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基金對於醫藥板塊的季末配置比例的歷史均值為8.34%,高點出現於2014年3月末,當時基金配置比例高達20.56%;最低為2003年年末,當時持倉比例僅有0.64%;而當前基金對於醫藥板塊的配置比例已經超出了歷史均值5.43個百分點。

眼下留給市場的一大疑問是機構對於醫藥板塊偏好的峰值在哪里。國內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一位長期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他一直低配醫藥股,現在看醫藥股的投資性價比同樣並不高,即便出於市場風險偏好較低的考量選擇配置防禦類消費品種,可能也會考慮白酒等品種。

“醫藥前期長得多,估值需要消化。”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有些二線品種會有獨立行情,需要仔細篩選。

不過,一位長期重倉醫藥龍頭的私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他依然堅定看好一些醫藥龍頭。他認為,重倉股雖然股價在一年時間里漲了接近兩倍,但基本面仍在進一步改善。“應該用動態的標準看待事物的發展。”他稱。

東吳證券醫藥分析師全銘的觀點於這位私募的看法類似。他稱,201年醫藥行業業績拐點明確,醫藥行業估值仍低於歷史平均,仍是慢牛的起步。一方面2016、2017年醫藥指數基本沒有上漲,但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在15%以上,行業估值得到充分消化。另一方面,2018年一季度上漲的股票極為集中,大量的二線龍頭並未表現。經歷了年初至今的漲幅,部分一線龍頭公司的估值處於歷史高位,但這些公司往往在行業地位和業績確定性上都比較強勢,在醫藥行業“去蕪存菁”的過程中,一線龍頭有不可比擬的護城河,繼續看好這類公司的長期價值,建議逢低加倉。

截至6月1日,醫藥指數市盈率為36.50倍,低於歷史均值5.57個單位;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12.6428倍,醫藥指數的估值較之溢價188.7% ,仍低於歷史均值4.5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