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京二手房新政大幅提高購房人稅費負擔?專家:解讀並不準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141.html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薛宇飛)北京市住建委近期發布通知,擬將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自行成交版和經紀成交版合二為一,並以合同約定的房屋成交價格作為繳納稅費的依據。對此,有媒體認為,這將使北京二手房網簽價格大幅度提高,同時個人需要繳納的個稅及增值稅也會大幅增加,“北京二手房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表示,上述解讀並不準確。該項政策對北京的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並不大,打擊“陰陽合同”,需要在稅費征繳和普通住房認定上努力。

買二手房繳稅要大幅增加?

據了解,在北京二手房市場上,一直存在著“陰陽合同”的做法,即達成兩個合同。一個是房屋實際成交價格的合同,另一個則是通過減少家具、裝修等款項,降低成交價格,並用該合同向相關政府部門報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簽合同,以此達到降低稅費的目的。

2017年12月21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於〈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及相關經紀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征求意見),擬規定,《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將自行成交版和經紀成交版合二為一,並將涉及經紀服務的內容納入經紀服務合同文本予以規範。

北京市住建委介紹,該合同範本明確房屋成交價格的構成及金額,在文本中指明,“該房屋附屬設施、家具家電、裝飾裝修等有關價格已全部包含在上述房屋成交價格內”,並進行了詳細列舉,防止買賣雙方為了規避稅收,將房屋成交價格拆分為凈房屋價格和裝飾裝修等價格的情況發生。同時文本要求房屋轉讓價款、申請貸款與申報的房屋價款、繳納稅收時申報的房屋價款一致,減少交易中出現的“陰陽合同”。

該合同範本中寫道,買賣雙方不得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格的合同,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此,有市場人士解讀稱,如果該合同範本正式執行,就意味著“陰陽合同”這一潛規則將退出歷史舞臺,北京二手房網簽價格將大幅度提高,同時個人需要繳納的個稅及增值稅也會大幅度提高。

如果該項政策真正實施,二手房網簽價和稅費會大幅提高?

張大偉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這項政策或許並不能起到打擊“陰陽合同”的作用。雖然官方給出合同範本,但具體如何使用,還是房屋買賣雙方自己決定。

張大偉認為,由於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難度,所謂的會對北京房地產市場產生的影響並不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此次征求意見,是對房屋交易價格給予了更大的規範,會減少房屋產權糾紛的發生,對規範交易秩序,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普通住房認定標準3年多未變

“陰陽合同”長期存在於二手房交易市場,不僅導致二手房市場價格失真,也不可避免地在房屋買賣交易中產生一些產權糾紛。

究其原因,張大偉認為,買賣雙方之所以簽署“陰陽合同”,壓低網簽價格,主要是為了規避交易稅費。

2014年9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調整了北京普通住房的價格認定標準。除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含)以下兩條硬性標準外,價格紅線設置在了五環內為單價低於39600元/平方米、總價低於468萬元;五環到六環為單價低於31680元/平方米、總價低於374.4萬元;六環外為單價低於23760元/平方米、總價低於280.8萬元。至今,關於普通住宅的標準,再未調整過。

據了解,北京市普通住房交易的稅費主要包括契稅、個稅、增值稅及附加,若被買賣房屋上次交易時間超過2年,將免征增值稅;如果達到“滿五唯一”的標準,個稅和增值稅都將免征。

但是,一旦房屋交易價格超過上述標準,就將被認定為非普通住房,除契稅外,5.6%的增值稅在所難免,同時還要繳納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這無疑增加了購房人的負擔。如今,經過本輪房價上漲,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場上,已經難覓普通住房身影。對普通住房的認定,已經明顯偏低。

張大偉表示,正是出於對稅費的規避,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就出現大量的壓低網簽價格的現象。而要正在解決“陰陽合同”,則需要在稅收征繳和普通住房認定上有所改變。

嚴躍進則提醒,對於二手房買賣來說,購房者一定不要有做虛假交易的做法。他稱,將網簽價格調低,稅費可能下降,看上去比較劃算,但無形中形成的新費用會增加。若是出現房屋買賣糾紛,虛假交易本身也不受保護,這些都需要購房者嚴格按照交易秩序進行。

中新經緯客戶端了解到,在一些實際操作中,壓低網簽價格後,房屋總價格的下降,會導致購房人從銀行申請到的貸款減少,反而需要更多的首付款,提高了買房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6

發改委回應一財:將在交通、物流領域進一步降企業非稅負擔

“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10%是我們的目標,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從4月1日開始執行第一批措施,也就是說有的企業在5月初交4月份電費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變化。”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今日(19日)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張滿英所說的降電費措施,在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的《關於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有所體現。

《通知》顯示,4月1日起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全面落實已出臺的電網清費政策;督促電網企業組織清退已向電力用戶收取的臨時接電費,減免余熱、余壓、余氣自備電廠政策性交叉補貼和系統備用費;推進區域電網和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改革;進一步規範和降低電網環節收費。臨時性降低輸配電價;將省級電網企業已核定的規劃新增輸配電投資額轉為用於計提折舊的比例由平均75%降至70%,減少本監管周期定價成本,並相應降低輸配電價。

近年來,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取得了積極成效。

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2017年,通過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清理金融、進出口等領域和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規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等措施,累計減輕企業負擔超過5000億元。

其中,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超過3200億元;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為企業減負超過300億;規範金融領域收費超過300億元;清理規範其他經營服務性收費超過了900億元;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480多億元。

關於下一步降低企業非稅負擔的具體措施,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嶽修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外,今年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電信資費和交通物流領域進一步采取措施,同時規範部分中介服務收費和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涉及金額超過700億元;加強地方天燃氣輸配價格的監管,指導地方抓緊制定出臺省(區、市)內天然氣短途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監管規則,及時開展成本的監審,重新核定省(區、市)內輸配價格,規範輸配企業收費行為,把天然氣用戶的負擔降下來,涉及金額約10億元。

“我們預計今年可以減輕社會負擔超過1500億元,加上財政部牽頭負責的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措施,就可以圓滿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的目標。”嶽修虎說。

在制度建設上,法律法規不再做強制性要求的服務項目,其收費一律從目錄清單中取消,對於有條件形成充分競爭的服務項目,其收費一律放開。同時,將進一步取消、停征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持續做好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降低企業成本工作,給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87

今年減輕企業負擔有哪些具體措施? 發改委回應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嶽修虎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通過三方面措施,預計今年可以減輕社會負擔超過1500億元,加上財政部牽頭負責的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措施,就可以圓滿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的目標。

嶽修虎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企業用能、物流等成本,讓企業真正得到實惠。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預計全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1500億元,加上財政部牽頭的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可以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同時,將會同有關部門、地方一起,註重標本兼治,規範費權,降費到位,努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企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以下為文字實錄: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我想問的是除了剛才介紹的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之外,還有哪些具體的工作安排?謝謝。

嶽修虎: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這項工作,我們在“兩會”期間就開始做落實準備,“兩會”一結束,我們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進相關工作。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剛才已經介紹過的降低電價方面的措施。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還是我們減負工作的重頭,今年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涉及的金額超過了800億元。二是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在電信資費和交通物流領域也進一步采取措施,同時規範部分中介服務收費和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涉及金額超過700億元。三是加強地方天燃氣輸配價格的監管。我們會指導地方抓緊制定出臺省(區、市)內天然氣短途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監管規則,及時開展成本的監審,重新核定省(區、市)內輸配價格,規範輸配企業收費行為,把天然氣用戶的負擔降下來。這部分措施涉及金額約10億元。

通過這三方面措施,我們預計今年可以減輕社會負擔超過1500億元,加上財政部牽頭負責的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措施,就可以圓滿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的目標。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還要加強制度建設,在長效機制和規範費權上下功夫,主要是完善全國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將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比如說法律法規不再做強制性要求的服務項目,其收費一律從目錄清單當中取消,對於有條件形成充分競爭的服務項目,其收費一律放開。同時,我們也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取消、停征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持續做好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降低企業成本工作,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90

中日簽署社會保障協定 減輕雙方企業人員社保繳費負擔

記者10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了解到,根據近日簽署的中日間有關社會保障協定,日本將免除中國在日本投資企業的派遣員工、船員、空乘人員、外交領事機構人員和公務員繳納厚生年金和國民年金的義務,中國將免除日本上述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義務。

據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協定》的簽署將有效維護兩國在對方國就業人員的社保權益,減輕雙方企業和人員的社保繳費負擔,進一步便利兩國經貿和人員往來。

據了解,中日政府間社會保障協定談判於2011年正式啟動,雙方於2018年1月共同對外宣布實質性結束談判。此前,中國已分別與德國、韓國、丹麥、芬蘭、加拿大、瑞士、荷蘭、法國、西班牙、盧森堡簽署了雙邊社會保障協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49

港樓價貴絕全球 最難負擔 達家庭年收入11.4倍 學者︰價續看升

1 : GS(14)@2011-01-25 23:52:56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5-531239?category=m

[ol][li]
[/li][/ol] 本港樓價過去一年急劇上升,美國一間顧問公司調查報告指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中,香港居首位,本港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1.4倍,達極難負擔的水平。有學者認為這反映現時本港整體樓價處於高水平。
美國顧問調查 逾5倍屬難負擔
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就全球城市樓市負擔比率作出一項調查,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愛爾蘭及中國(香港),涉及325個城市(當中包括82個主要城市)。報告指出,倘樓價在入息中位數的3倍或以下,屬可負擔水平;3.1至4倍屬溫和不能負擔水平;4.1至5倍為難以負擔;5.1倍或以上屬極難以負擔水平。
調查報告指出,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中位數為258萬元,而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2.54萬元,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1.4倍,為全球極難負擔水平的城市。由於本港樓價在第四季仍持續上揚,故預期現時實際的樓價負擔水平有機會更高。
港府出招後 樓市再度轉活躍
事實上,本港樓價過去兩年急劇上升,主要是由於處於低息環境,通脹加劇,加上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樓市,令樓價進一步被推高,雖然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以遏抑樓市,在1個多月的冷靜期後,近期樓市再次活躍起來,不少藍籌屋苑的價量較政府11月份出招前高。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同,現時整體樓價處於高水平,未來樓市走勢主要取決於本港是否加息,以及外資是否持續流入(如內地買家),在現時有人工上升、低息及通脹等因素下,暫預期樓市仍穩步向上。
麥萃才︰港負擔比率 仍未逾50%
惟他表示,上述研究報告以較簡單的機制計算,或未能反映本港實際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本港約一半人居於公屋及居屋,相反美國較少人居於公營房屋,故在計算家庭入息中位數方法未必合適,故此計算負擔比率的方式,較適用於美國市場。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指,雖然近兩年樓價上升,現時整體樓價仍未重返97年高位。此外,以本港計算供樓負擔比率的方法計算,現時供樓負擔比率未逾50%,仍屬可以負擔水平。政府出招後樓價依然上升,反應在供應上仍然需要滿足市場需要。
根據報告指出,以82個主要城市計算,排列難以負擔水平第2位的城市,如澳洲悉尼,樓價相當於全年家庭收入的9.6倍,第3位為加拿大溫哥華。至於以整個國家計算,負擔比率最高的國家為澳洲,樓價相當於家庭收入的6.1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51

長實24億 奪元朗邨「限呎盤」地 料開售呎價6000 上車客難負擔

1 : GS(14)@2011-03-08 22:51:23






政府首個限建中小型住宅單位(限呎盤)前元朗邨用地,由長實(00001)擊退7組財團,以24.1億元奪得,每呎約3,629元,屬市場預期上限,連同建築成本及2成利潤,料開售呎價達6,000元,與同區YOHO MIDTOWN二手呎價看齊,非一般上車客可負擔。

紅磡2幅限呎盤地 4月招標

消息透露,長實以最高標價投得元朗用地,並與第二高標價接近,反映市場對中小型住宅用地需求大,地政總署接獲8份標書中,大部分高於政府定出底價。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前元朗邨用地投標結果反映市場價格,政府將會如期於4月份推出紅磡兩幅限建中小型住宅用地招標。該兩幅用地分別位於紅磡寶其利街與機利士南路交界,以及紅磡利工街5至23號。

為回應社會缺乏中小型住宅單位供應,政府主動推出前元朗邨用地,並於賣地章程增加多項規限,包括規限單位面積、數目及發水比例最高只限10%等。前元朗邨用地將提供最少960伙,平均單位面積650平方呎。

按長實是次以24.1億元奪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約3,629元,倘連同建築費及利息成本每平方呎約1,800元,料每平方呎總投資成本達5,428元,連同2成利潤及扣除10%發水樓面後,保守估計項目日後開售呎價約6,000元,與現時區內樓齡最新的YOHO MIDTOWN二手呎價看齊。業內人士認為,此樓價水平非一般上車客可負擔。

一太︰反映發展商看好後市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預計項目落成後呎價需要售5,000元以上,發展商才可獲利潤,是次地皮成交價亦反映發展商對後市看好。

長實執行董事吳佳慶回應指,集團很高興以合理價錢投得元朗市地段第518號用地,此屬政府首項在賣地章程內限制單位面積的試驗計劃,很高興能參與其中,提供合適居所,滿足社會需求。

前元朗邨用地位於元朗安寧路、大橋路、安樂路交界,位置鄰近港鐵朗屏站,而且地盤面積達13.28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高達66.4萬平方呎,將可興建不少於960伙單位,其中至少800伙實用面積約377至431平方呎;另至少160伙實用面積介乎431至646平方呎。

撰文:何媛玲
2 : 龍生(798)@2011-03-10 01:26:41

都係呢句, 可賣7-8K 一尺

借9乘
30萬上車, 供35年
大把人OK

上車無望, 在乎有冇吉士, 不在乎有冇實力
3 : GS(14)@2011-03-11 08:08:50

我就無啦
4 : 雪貓(1200)@2011-03-11 13:50:03

2樓提及
都係呢句, 可賣7-8K 一尺

借9乘
30萬上車, 供35年
大把人OK

上車無望, 在乎有冇吉士, 不在乎有冇實力


真的可以借到35年?很少聽到能批這樣長的年期

同greatsoup兄一樣,無吉士,亦沒實力!
270萬,借35年,息率4.5%,每月供款比我月入還多,沒實力smiley
5 : 龍生(798)@2011-03-11 17:46:14

現在的息率只有1%

當然可以話唔係長期, 但現在只有1% 是事實, 將來升左先再說

35年是各大銀行的最長年期,

新樓一般都可以做到

又掉轉講, 270萬, 供25年, 息率1%, 計埋壓力測試都係3%左右

大把人上到車的, 至於會否車毁人亡...要視乎各人造化了
6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01:26:48

35年..smiley

以前一般都係上20年
7 : 龍生(798)@2011-04-04 01:32:42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8 : passport(1491)@2011-04-04 16:58:57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18:46:15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20年已經夠
10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19:50:05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11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19:53:59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12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19:54:15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所以話...一隻筷子係敲唔響
唔係銀行"幫手",攤分咁長年期,d人邊有能力供樓

地產商又賣到樓,銀行又有數..........

個個都賺,咁邊個輸呀?真係三贏?
13 : 自動波人(1313)@2011-04-04 20:00:21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
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14 : GS(14)@2011-04-04 21:01:55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
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
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
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其實統計署有人工的資料,樓價就要找一個代表性的屋苑,例如美孚新村...

唐榮做緊,但是本站的潘先生認為不好,其實我認為那個是好的嘗試

這數字其實是創新高的
15 : 草帽(1253)@2011-04-04 21:11:42

樓我冇咩意見, 不過樓價太高會令好多人不能安居樂業. 其實05-06年既樓價就是最好啦.
16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1:23:10

15樓提及
樓我冇咩意見, 不過樓價太高會令好多人不能安居樂業. 其實05-06年既樓價就是最好啦.


此一時, 彼一時, 光陰不復返

我寧願高樓價都不願像SARS 的事情來臨
17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1:25:06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18 : GS(14)@2011-04-04 21:51:44

17樓提及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咁用九龍站呢便來講,當日九龍站有幾個盤都是四千蚊,現在都過萬了
1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4 22:29:59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3樓提及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做銀行個朋友同我講... 上面有指引, 全部客只要UNDER 40 全部SELL 30-35年....
依家都可以去到35年了遲D可能有40年或者50年再者變到日本咁 供三年
係三代
試用根以往作比較, 50年前, 30年前, 20年前, 10年前等一層樓幾錢? 普通人既工資大約幾多? 買一層樓, 儲首期儲幾耐? 利息幾多? 供幾多年? 以前買樓同而家買樓, 邊樣難D?
30年前,一層全新居屋應該係十幾萬-穗禾苑,當時普通打工仔(藍領)應該係月薪$2k-3k左右現在,一層30年樓齡既穗禾苑,百幾二百萬,而家普通打工仔(白領)月薪都係$10-20k
不能用居屋smiley
咁用九龍站呢便來講,當日九龍站有幾個盤都是四千蚊,現在都過萬了


我覺得而家算合理的貴
20 : GS(14)@2011-04-04 22:33:12

那邊是豪宅區,附近有大量大型基建...
21 : 龍生(798)@2011-04-05 02:58:19

好老實, 雖然無數據係手

亦明白無乜人想承認

但以難度計, 應該當年係較高的

因為當年的人肯鍊到最盡地去死供爛供, 而家己少有帶飯, 行番公司, 節日留在家,

除左我地某位版主外, 己無人做到...

而家既人只會望樓興嘆, 話而家咁貴, 我就唔會而家買啦, 齊齊等跌

結果, 太古城當初起好, 我無記錯係600蚊尺

1400唔買, 87 個下唔記得回過去邊個位, 又唔買, 89 又唔買
此後佢己經再無機會買了, 唔駛講, 03年, 佢又無買啦...

樓市的吊詭處在於, 你可以短期睇淡, 但千其唔好長期睇淡

如果你睇淡的日子超過一年, 請認真諗諗以上呢番說話

沙田第一城就係好例子

眼白白睇住佢由09年150升到而家240

邊個夠膽買? 買左的又有邊個唔賺?
22 : 龍生(798)@2011-04-05 03:02:55

其次, 呢個諗法本身己唔太要得

我地80後80年出世, 2000年岩岩20歲

望咁早可以參考, 但講當年有咩意思, 連自己未出世前既樓都想買埋?

貪心都唔好咁過份丫...

當年經歷日本仔, 國共, 67暴動, 紅衛兵就在新界隨時衝過黎, 83 年前景未明

個時既風險危機, 點能同而家相比,

就算個時樓價較低, 亦絕對合理

但的人就用同等數字去計, 得出黎既結果點會正確? 連參考價值都無
23 : passport(1491)@2011-04-05 03:52:25

其實我覺得回落到cci60左右已可買入…無記錯呢十年 平均都算係50左右 亦即係現價跌三至四成左右
24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5 09:47:33

22樓提及
其次, 呢個諗法本身己唔太要得 我地80後80年出世, 2000年岩岩20歲 望咁早可以參考, 但講當年有咩意思, 連自己未出世前既樓都想買埋? 貪心都唔好咁過份丫... 當年經歷日本仔, 國共, 67暴動, 紅衛兵就在新界隨時衝過黎, 83 年前景未明 個時既風險危機, 點能同而家相比, 就算個時樓價較低, 亦絕對合理 但的人就用同等數字去計, 得出黎既結果點會正確? 連參考價值都無


我覺得由90年頭開以, 95,96,97 起飛, 98金融風暴, 00 IT, 03 SARS
05,06,07 再起飛, 08 金融海嘯,

要低位往往係某D機遇...到個D時間, 如果你仍全倉股票
都可能蝕唔少, 都冇錢買, 更冇膽買, 因為前景不明, 驚會再跌

如果那一刻有現金, 無論買樓好, 買股票好, 都能夠令你買到樓
LET SAY, 33蚊用首期去買HSBC, 當2萬股@33, 而家都160萬
夠買樓啦

當然如果海嘯買其他, 175, 489, 3323,2342等
咩樓都買到, 買樓係講GUTS, 買股票何妨唔係?

呢D 根本冇得計, 但係D樓愈來愈貴係正常
建築成本同以前都冇得比.......同埋港紙係跟美元貶值中
試問樓可以平去邊? 如果我地個環境同老美一樣,
樓咪好平囉, 失業率8.X %......就係咁, 如果老美將來會翻到身既話
而家衝入去買美樓都得.......唔一定要買香港樓

八十後出來, 捱又未捱過, 錢又識得駛, 剩係識上街話買樓, 唔做樓奴
另一批卻冇志氣......新一代不如舊一代, 出人頭地既實踐好像已經好少見到
做得好既火星例子當然有, 不過主流既年輕一代真係......

PS: 而家D樓其實唔係買唔起, 只係租貴過供, D 人覺得唔抵咁幫人供樓
遠看元朗, 屯門其實仲有平樓, 冇人叫你買SOHO,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9&art_id=15138194

全世界都一樣, 有能力就住ZONE 1 ZONE 2,
冇能力自然住ZONE 3, ZONE 4, ZONE 5 啦

再冇能力, 附近CITY, 都唔係問題,
當年係LONDON, 又有幾多人住係LONDON 市中心?
25 : GS(14)@2011-04-05 10:50:50

其實投資低位最重要還是有現金在手...買樓買甚麼都無問題,但是物業要有槓桿,會危險D,但息低,你自然頂到,買股票如果不借好大的孖展,是安全的

但是聽人講,倫敦內城不是好似香港的中環咁,D樓好舊?
26 : 龍生(798)@2011-04-05 23:57:32

買乜都要有吉士, 鉛筆小生兄道出重點了

至於手邊有冇錢, 就是個人考慮了

而家一代人就係又要貪心又無膽, 這才是最大問題

上一代人又貪又有膽, 走得切上岸, 走唔切就哈哈哈

倫敦情況比你想像惡劣

像所有大城市一樣, 舊唔舊睇邊一忽啦

但倫敦中心區, 海德公園個頭己經全部係阿拉伯人, 俄羅斯人的天下

英國人己經無能力負擔個度既樓價, 被逼出外圍

過多20年, 香港會否變到咁, 仍是未知數呢...
27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28:51

26樓提及
買乜都要有吉士, 鉛筆小生兄道出重點了 至於手邊有冇錢, 就是個人考慮了 而家一代人就係又要貪心又無膽, 這才是最大問題 上一代人又貪又有膽, 走得切上岸, 走唔切就哈哈哈 倫敦情況比你想像惡劣 像所有大城市一樣, 舊唔舊睇邊一忽啦 但倫敦中心區, 海德公園個頭己經全部係阿拉伯人, 俄羅斯人的天下 英國人己經無能力負擔個度既樓價, 被逼出外圍 過多20年, 香港會否變到咁, 仍是未知數呢...


香港20年後, 可能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
走向大城市, 國際化就係咁樣, M&A 永遠快過NATURAL GROWTH

-------
只好引用
長實主席李嘉誠在記者會上沒正面回應「地產霸權」的問題,他只回應稱,雖然香港政治化,但要為香港人前途着想
28 : 龍生(798)@2011-04-06 00:42:26

20年後....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哈哈

真新穎的想法, 現在聽有點天荒夜談的感覺

細細想想也未必不可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的降臨吧

因為真到那一天, 香港的價值己徹底消失...
29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46:48

28樓提及
20年後....富貴地方主要用國語...哈哈 真新穎的想法, 現在聽有點天荒夜談的感覺 細細想想也未必不可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的降臨吧 因為真到那一天, 香港的價值己徹底消失...


請問香港的價值是什麼?
30 : 龍生(798)@2011-04-06 00:51:03

如果北大人完全進駐香港

香港己淪為大陸的一個城市, 又怎及得上北京, 上海, 甚至深圳?

我意思是香港沒有利用價值

正解是真有那一天, 香港的利用價值己徹底消失
31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1:07:44

30樓提及
如果北大人完全進駐香港 香港己淪為大陸的一個城市, 又怎及得上北京, 上海, 甚至深圳? 我意思是香港沒有利用價值 正解是真有那一天, 香港的利用價值己徹底消失


再這樣下去, 香港遲早被邊沿化,
假若國家再開放一點, 上海, 北京等地20年後必超香港

不要要看看習總既才幹吧, 祖國有多精英
搞成功的話, 比新加玻還要好

香港現在既問題, 不是有沒有利用價值
尤其係人仔國際化, 香港係最好既平台促進呢件事發展下去

香港現在既問題, 係大部份人都唔知道
我們有咩機遇, 如果可以有個可持續發展既將來

如果能吸引多些人材? 如果留得住人材?
我們需要既, 唔係大學畢業剩係識搵政府"著數"既後生仔
EG 拎綜援配名牌眼鏡, 有少少錢卻走去住公屋
32 : 龍生(798)@2011-04-06 01:38:02

我覺得香港唯一的優勢在於政府唔係大晒

是講法律的地方

可惜現在卻不斷被國內同化

就算中國開放, 大行都唔會進行大規模投資

事實係咪我唔知, 但你做廠, 都至少有塊地掛

金融野, 得張紙

有咩事, 你同北京市或上海市政府打官司, 個種屈機程度可想而知

與國際接軌的價值早己失去, 國內可以自己直接聯系

所以剩下的, 就是搞好司法獨立

可惜.....可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90

香港宅男多 恐成社會負擔 雷鼎鳴

1 : GS(14)@2013-01-24 00:52:0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2%A0%E6%93%94/71360不要以為統計數據都枯燥無味,我的嗜好之一正是隨意翻讀一些數據,並思考一下它們包含了甚麼隱藏着的信息。偶有發現,其樂無窮。
月前翻閱了一些人口與勞動力的官方數據,十分驚訝香港竟有這麼多「宅男」。據2011年的數據,25至29歲的男性人口為22.95萬人,但其中的6.8%,即1.56萬人並無參與勞動市場。這是甚麼意思?這批人不算入失業人口,他們並沒有去找工作,他們根本是在勞動力以外。此外,因為失業率是3.5%左右,所以這個年齡組合的男士,有超過11%沒有工作。
25至39歲 3.52萬人不找工作
撇除有努力找工作但卻找不到工作的失業人士外,這1.56萬位非勞動力為何沒有工作?香港的強迫教育已實施多年,這批人士不會是文盲,年齡上也處於青壯年,生產力及創意都處於一生中的高峰。有一小部分可能仍在讀書,但香港攻讀研究院課程的總不會有6.8%的適齡人口這麼多吧。有不少朋友認為這批人士主要是躲在家裏對着電腦的「宅男」,這是合理的猜測,他們沒有興趣去工作。
為甚麼只把注意力放在男性?在同一年齡組群的女性中,總人口有304.6萬人,比男士人口多得多,因為其中包括了外傭,但沒有參與勞動力的也高達3.87萬人。不過,因為部分女士已結婚生育,當家庭主婦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生產工作,所以沒有參與勞動市場,並不奇怪,我們也就不用追問。
其實我們也不用把年齡局限於25至29歲的組群,25至39歲的男士共有3.52萬人不參與勞動市場,佔其總人口的5.1%。在這年齡組群中,不參與勞動市場的女士更高達19.13萬人。
勞動力「浪費」 經濟靠誰支撑?
有3.52萬年富力強又有相當教育水平的人不工作也不找工作,對社會總會是個損失。據政府的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勞動人口相對於總人口的比例,自今年開始已在下降,亦即是香港已步入「人口赤字」期,我們不能不擔心香港未來的經濟活動靠誰支撑。若有3.52萬人似被「浪費」掉,我們怎可不關注?
不事生產的人總也需要消費。內地有「啃老族」一詞,意指年紀不小也要靠吃父母的供養。在不少西方社會,年輕人會以此為恥,但情況也許正在變化,意大利人口中,35歲左右仍要靠父母支持生活的,數量不少,此事早已成為其難以處理的社會問題。在同樣出現債務危機的西班牙,情況有些不同,其年輕人並非不願意找工作,而是找不到,青年人失業率高達50%,在此環境下,青年人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必因沒有工作機會而迅速退化,西班牙的國力會受大挫。
香港的問題也許遠不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這麼嚴重,但年富力強不事生產的男士也絕非少數。到他們年紀更大後,因工作經驗不足,就業前景也不容樂觀。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便不單只是家庭中的負擔,在領取綜援後,更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並不是符合社會公義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70

「超人」保安費公司負擔

1 : GS(14)@2013-05-22 14:44:0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2/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今年長和系股東會在場保安與工作人員大增,有小股東在股東會即場質問聘請保安費用由誰支付,李嘉誠回答說,自己在公司每年只收5000元薪金,請客食飯、私家車等等都是「自己埋單」,屋亦是自己買的,但只有保安人員是公司出錢。和黃髮言人證實,平日保護李嘉誠出入的保安人員亦是公司出錢聘請的。

記者訪股東遭攔截

現場有股東表示,持委派代表書(proxy,即以股東授權代表身份與會)進入會場的人士,保安及公關都會格外注意。而本報記者在會後欲與離場股東談話,即被3、4名人員攔截,至眾高層坐車離開現場後才稍為鬆懈。

今年股東會上不設即場提問,股東須事先寫紙。有人提問要求「百佳不要再賣過期食物」,另有內地股東表示「仰慕」李嘉誠已久,即場提出要與「偶像」合照。和黃髮言人解釋,由於要維持秩序,近年股東會已規定提問要先寫紙,再由管理層回答,昨日和黃股東會約有4名股東提問,已即場獲解答。發言人又說,往年有股東寫了提問之後,不夠時間回答,之後管理層也會另行回覆。

下午參與長實股東會的盧小姐在會後表示,自己手持幾千股長和系的股份已20多年,早前碼頭工潮事件引起全城關注,她自己亦十分支持工人,「無理由做10多個鐘」,但認為事件「不關李嘉誠事」,不擔心影響股價,只是和黃公司有需要與外判商更好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37

按揭保險 減業主貸款負擔

1 : GS(14)@2014-11-07 16:37: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7/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Robert今年48歲,為政府公務員。太太生小孩後就沒有再工作,二人育有一女,今年15歲,在英國就讀中學。雖然他是公務員,自己及家人可享有政府醫療福利,他亦自行為自己及家人買了基本的住院及危疾保險,還有一份20年前買下,2萬美元保障額的人壽保險。


他打算55歲退休,屆時會有一筆約100萬元退休金及每月約3萬元長俸。到時候女兒應已大學畢業,理應能經濟獨立。Robert表示不需要女兒供養他們兩老,還打算有必要時用50萬至100萬元支持女兒置業。由於退休後不能再住宿舍,3年前他買入一物業作自住用途。

Robert希望家人生活無憂,所以不用妻子出外工作,為女兒日後置業鋪路,亦已替家人安排保險。但其實有另一項保險需要購買,那就是他還有按揭的物業。

Robert的物業還有17年按揭貸款要償還,每月供款約1.8萬元。由於他退休後每月仍可收取約3萬元長俸一直至終老,再加上他亦有其他資產,所以基本上要償還餘下的300萬元按揭是沒有問題的。但假如Robert不幸提早離世,政府便不會再對其家人發放長俸,那麼清還銀行按揭貸款的擔子便會落在已十多年沒有工作的妻子及現時只得15歲的獨生女身上。

保障額以貸款餘額計 按年遞減

雖然Robert到時候已有一筆不少於250萬元的退休金連其他資產,若其不幸提早離世,加上已購買的保險,妻女也可用該筆遺產清還按揭,家人仍可有瓦遮頭,但Robert妻子日後的退休生活便會頓失預算,女兒的經濟壓力亦會增加。

其實市面上有一些專門針對置業人士而設的按揭保險計劃,一般以按揭貸款餘額設定為保障額,因按揭貸款餘額會隨供樓還款而減少,相應需要的保障亦會減少,所以按揭保險的保障額會按年自動遞減;而且保額逐年遞減,對保險公司來說總成本低了,業主亦可減輕保費負擔。

保單可附人壽危疾保障

計劃還可將基本身故保障、末期疾病保障、永久性完全傷殘保障等附加到同一保單上,業主除不幸身故外,如遇到末期疾病、永久傷殘等,亦一樣得到保障,由保險公司代為清還餘下物業貸款。那麼其家庭成員就無須在憂心家人健康的同時還要為供樓支出而徬徨。

固定保費 業主更有預算

按揭保險的保費受投保人年齡、健康狀況、按揭餘額及倘餘還款年期所影響。而一般保費是固定的,讓業主更有預算。以Robert的情況計算,每個月只需付出約1200元就可以保障妻子及女兒的住屋及生活上的需要,完全不會因他的健康轉差或不幸身故而受影響,免除後顧之憂。

梁惜君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49

車勝元演新劇感負擔

1 : GS(14)@2015-04-08 09:11:55

由車勝元(圖)、李沇熹、金載沅、徐康俊等主演的MBC新劇《華政》將於下周一首播,眾演員昨日在首爾出席劇集發佈會,在劇中飾演光海君的車勝元表示光海君這個歷史人物是一個十分不幸的人,他說:「對於這部劇集中光海君會獲得怎樣的評價,我本人有點擔心,因為光海君是螢幕上是很活躍的角色,因此我多少還是有心理負擔的,我不會翻看歷史書去對證史實,而是會完全忠於劇本的描述來表現出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08/191040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