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備受匯率考驗 豐田預計2016財年營業利潤縮水逾萬億日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782.html

全球汽車巨頭豐田汽車公司(下稱“豐田”)11日對外發布了2015年豐田集團聯合財務報表、2016財年聯合財務預測報告。繼2015財年業績沖高之後,預計2016財年該公司的財年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將分別縮水逾萬億日元。豐田內部人士12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匯率和各項經費增加影響所致。

日本的財政年度為前一年4月到次年3月,豐田的財報範圍包括大發汽車公司、日野汽車公司等豐田集團聯合財務報表對象範圍內的子公司。

在2015年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豐田的銷售額達到28.403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96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8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98億元),同比增長4.3%。營業利潤為2853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3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同比增長3.8%。純利潤為298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8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0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同比增長3.1%。

不過,這家全球最賺錢的車企,好日子卻未能延續至2016財年。豐田社長豐田章男11日在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前幾年,我們都處在匯率的順風中。風停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按豐田預測,2016財年銷售額將達到26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24萬億元),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1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15億元),即2016財年銷售額和營業利潤將分別縮水19031億元和11539億日元。

利潤預期下滑背後的主因是日元匯率。豐田汽車的預計匯率變動將帶來超9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40億元)的利潤縮水。不止是豐田,整個日本出口業恐將受到匯率波動的負面影響。

此外, 豐田的生產線還受到熊本地震等因素影響。豐田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近期接連出現生產線停工等問題,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3%至246萬輛。因此,豐田第一季度銷量被大眾反超,被大眾奪走全球銷量冠軍的寶座。

不過,得益於小型車減稅新政,豐田目前在華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今年4月,豐田在中國新車銷量同比增長9.2%,達到10.11萬輛,連續4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今年1~4月,豐田在華累計銷量達到39.21萬輛,同比增長22.4%。就上個月北京車展期間,豐田中國在舉行其發布會上,著重強調豐田章男的年輪經營理念:“我不會去強調數字,因為數字會讓我們跑偏,我更願意與大家一起回歸我們的初心,描繪未來的願景”,提出2016年豐田在華將繼續遵循“年輪經營”理念,腳踏實地步步向前,在環境與安全領域持續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22

汽車制造商投資共享出行軟件:豐田入股優步、大眾投資Gett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412.html

2016年3月27日,滴滴創始人程維曾公開表示:“十年後買車就像今天買一匹馬一樣奇怪。”如今,汽車制造廠商開始密集投資來自共享經濟的“顛覆者”:共享出行平臺。

5月24日周二,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宣布將分別投資出行分享企業優步(Uber)和Gett。豐田汽車和優步表示:雙方已經簽訂了諒解備忘錄,計劃在分享出行正蓬勃發展的國家先行合作。

“通過與優步的合作,我們將探討新方法為顧客傳遞安全、方便、有吸引力的出行方式。”,豐田汽車公司高管Shigeki Tomoyama在一個共同聲明中表示。這份協議包括一項戰略性投資,由豐田金融服務公司和Mirai創意投資有限合夥公司進行操作,但具體數據沒有披露。通過這項合作,汽車購買人可以從豐田金融服務公司租賃汽車,並用作為Uber駕駛員獲得的收入覆蓋自己的支出。同時,豐田和優步也在探索開發車內APP,並將立項把豐田和雷克薩斯的汽車賣給優步。

“在優步的全球平臺上,豐田汽車是最受歡迎的車輛,我們也期待與豐田用不同的方式在未來進行合作。”優步首席商業官Emil Michael表示。作為共享出行的鼻祖,Uber也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共享出行領域的巨頭之一。2016年3月25日,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曾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表示,“在全球範圍內,Uber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盈利——僅Uber全球排名前30的城市每年就已經盈利超過10億美元,並且利潤隨著業務每年翻倍增長。”

大眾投資歐洲共享出行巨頭Gett

與此同時,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則宣布對優步的競爭對手“Gett”進行了總額3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Gett創始人兼CEO Shahar Waiser表示:“按需打車行業目前正在快速地增長和發展。也就是說,Gett能夠為大眾提供一些技術,幫助其從汽車購買轉移到按需打車,滿足消費者的各種出行需求。而且,這兩家公司在獲取客戶以及商業運營方面都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現在與Gett合作之後,大眾就能夠向B2B市場提供按需打車服務,鞏固並擴展其在這一行業的領導地位。”

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 Matthias Müller表示:“首先,我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汽車行業真正的領航者。其次,到2025年,我們還希望能夠成為全球範圍內移動服務提供商的領導者。在公司截至2025年的發展框架和藍圖中,此次與Gett進行合作,對於大眾汽車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讓我們在未來能夠為客戶及其移動需求,提供集成式的解決方案。”

據Gett官方網站顯示,當前該共享出行企業在歐洲市場排名第一,可以為顧客和企業提供交通、貨運和物流服務。目前,Gett在全世界4個國家——俄羅斯、英國、以色列開展運營。僅僅在倫敦,就有超過半數的黑色出租車是Gett用戶。

當前,Gett總收入5億美元,已經在自己的早期市場中實現盈利。在高峰時期,每1秒都會有一個Gett的訂單。迄今為止,Gett已經完成了5.2億美元的融資,除了大眾汽車外,其它的投資方還包括Access Industries和Kreos Capital。事實上,早在2015年11月,以色列的一家媒體就曾經報道Gett當時正在以20億美元的估值尋求舉債融資,在那之前Gett的估值為5.75億美元。目前,Gett在全世界擁有700位雇員、4000多位企業客戶、50000多輛出租車用戶、5000萬名乘客,在60多個城市開展運營。

福特投資滴滴“美國合夥人”:Lyft

不過,在汽車制造商投資共享出行APP上,豐田和大眾並不是首創。早在2009年1月即獲得種子輪融資的Lyft在2015年12月完成了10億美元的F輪融資,由通用汽車領投,Janus Capital跟投,估值55億美元。2016年3月,通用汽車就和共享出行平臺“Lyft”披露了一項為駕駛員提供聯和汽車租賃服務的計劃,旨在迅速提高其可調用的汽車數量。

值得註意的是,Lyft的中國合作夥伴正是本土共享出行巨頭滴滴。2015年9月16日,Lyft與滴滴快的聯合對外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實現產品互通,通過向彼此開放應用軟件接入,實現實時叫車、導航、支付等相關服務跨境無縫對接,為眾多中美間旅行、商務人士提供跨境移動出行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96

企業想把敵人變朋友 眉角在這裡 微軟、豐田到明星大學 都在進行同業結盟

2016-07-25  TWM

結盟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大家都說公司不應互相殘殺,但夥伴關係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家全國大型零售商,找上紐約男子成衣公司the Hill-Side,要求合作。the Hill-Side可以領一筆錢,但須把它的小批量產品併入這家業者旗下的一條產品線。

這讓the Hill-Side共同創辦人艾米與山迪.柯西洛(Emil and Sandy Corsillo)兩兄弟很疑惑,因為「我們不能對我們的產品有任何真正發言權,這不像是合作。」

眉角一〉合作必須對等

公司喜歡透過合作建立互利關係。根據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最近的一項研究,近八成業者認為「日後會在合作上花更多時間」。原因很顯然:華威在對一百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後發現,聯手可以表現得更好,甚至與對手聯手也不例外。

但合作是個很模糊的名詞,怎麼才算合作也難有定論。如果你在與人合作之初,不能明確界定合作對你的定義,它可能成為你的一場夢魘。且看幾位創業家,如何將合作塑造成公司成長良機。

門市收銀系統商Revel System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麗莎.法爾頌(Lisa Falzone)說,真正的夥伴關係應該公平對等。法爾頌說,電腦公司直覺(Intuit)與蘋果,曾分別於一四年找上Revel要求合作,「當時包括投資人在內都向我們施壓,但我就是不肯簽字,因為我認為簽下這樣的約,日後會吃虧。」Intuit與蘋果之後讓步,簽下法爾頌認為公平的合作協議。

有七十五年歷史的老牌測試公司GED Testing Service去年找上職涯管理新創PathSource,想將這家新創的工具融入網站。

PathSourc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亞倫.麥克(Aaron Michel)說,「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訂一種模型,讓一件雖然好、但不完美的產品越來越好?」兩家公司的團隊於是討論如何界定成功,應該追蹤哪些標準,及應變計畫等問題。麥克說,在整合之後,果然出現一些狀況,「但由於事先計畫完善,我們能夠很快進行調整。」眉角二〉創意、財務須符合在the Hill-Side拒絕那家全國性零售業者之後幾年,家具零售業CB2找上the Hill-Side要求合作,這個案子符合柯西洛兩兄弟的創意與財務標準:the Hill-Side要與CB2團隊合作,設計床組、家具與家居配件,除了一筆豐厚設計費以外,還能從每一筆銷售中抽成。兩家公司合作的產品於今年一月上市,並且立即暢銷。艾米說,「我覺得,它讓我對合作有一種新省思。不過能夠合作得這麼好,也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重視我們自己的時間與構想。」

蘋果前高層

教你買賣變合作

蘋果前工業設計主任、設計公司Ammunition創辦人羅伯.布倫納(Robert Brunner),教你將公司角色從買賣交易,提升為合作夥伴。

放膽全心投入

直到現在,仍然有些客戶只想雇用設計師。雖說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如果讓我們參與,例如讓我們持股,或在產品出售以後分紅,我們表現會更好。

重視夥伴評估

許多人認為偉大的合作,無非就是點子夠不夠好。當然,點子很重要,但你要自問的是:這些人是否很好?是否投入?願不願意與人共享?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彈性財務模式

與一家公司合作時,可能是投資,或是可轉換公司債。由於我們有信譽,初創公司打著我們的旗號較容易籌款。合作前,應先看對方是否有興趣,然後再討論財務安排。

大企業陸續化敵為友

豐田╳福特

為對抗準備進軍汽車產業的蘋果與谷歌,豐田已經在今年與福特聯手,將福特的程式平台整合進入豐田汽車。

微軟╳戴爾

儘管雙方競爭越來越激烈──戴爾進軍雲端,微軟也推出自己的平板──戴爾已於去年宣布,將向客戶出售微軟的Surface Pro 3 平板電腦。

Lyft╳通用汽車

對共乘業者Lyft而言,最大挑戰就是許多司機的車輛不符審核標準。通用投資5億美元後,兩家公司宣布將推出租車方案,讓司機使用合格的通用汽車。

普林斯頓╳史丹福╳

賓州大學╳密西根大學

這幾所大學都能憑一己之力推出教育科技新創Coursera,但聯手推出Coursera更能吸引創投的興趣,還能收分散風險之效。

撰文 / 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5

企業想把敵人變朋友 眉角在這裡 微軟、豐田到明星大學 都在進行同業結盟

2016-07-25  TWM

結盟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大家都說公司不應互相殘殺,但夥伴關係的意義究竟何在?

一家全國大型零售商,找上紐約男子成衣公司the Hill-Side,要求合作。the Hill-Side可以領一筆錢,但須把它的小批量產品併入這家業者旗下的一條產品線。

這讓the Hill-Side共同創辦人艾米與山迪.柯西洛(Emil and Sandy Corsillo)兩兄弟很疑惑,因為「我們不能對我們的產品有任何真正發言權,這不像是合作。」

眉角一〉合作必須對等

公司喜歡透過合作建立互利關係。根據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最近的一項研究,近八成業者認為「日後會在合作上花更多時間」。原因很顯然:華威在對一百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後發現,聯手可以表現得更好,甚至與對手聯手也不例外。

但合作是個很模糊的名詞,怎麼才算合作也難有定論。如果你在與人合作之初,不能明確界定合作對你的定義,它可能成為你的一場夢魘。且看幾位創業家,如何將合作塑造成公司成長良機。

門市收銀系統商Revel System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麗莎.法爾頌(Lisa Falzone)說,真正的夥伴關係應該公平對等。法爾頌說,電腦公司直覺(Intuit)與蘋果,曾分別於一四年找上Revel要求合作,「當時包括投資人在內都向我們施壓,但我就是不肯簽字,因為我認為簽下這樣的約,日後會吃虧。」Intuit與蘋果之後讓步,簽下法爾頌認為公平的合作協議。

有七十五年歷史的老牌測試公司GED Testing Service去年找上職涯管理新創PathSource,想將這家新創的工具融入網站。

PathSourc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亞倫.麥克(Aaron Michel)說,「問題在於,我們怎麼訂一種模型,讓一件雖然好、但不完美的產品越來越好?」兩家公司的團隊於是討論如何界定成功,應該追蹤哪些標準,及應變計畫等問題。麥克說,在整合之後,果然出現一些狀況,「但由於事先計畫完善,我們能夠很快進行調整。」眉角二〉創意、財務須符合在the Hill-Side拒絕那家全國性零售業者之後幾年,家具零售業CB2找上the Hill-Side要求合作,這個案子符合柯西洛兩兄弟的創意與財務標準:the Hill-Side要與CB2團隊合作,設計床組、家具與家居配件,除了一筆豐厚設計費以外,還能從每一筆銷售中抽成。兩家公司合作的產品於今年一月上市,並且立即暢銷。艾米說,「我覺得,它讓我對合作有一種新省思。不過能夠合作得這麼好,也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重視我們自己的時間與構想。」

蘋果前高層

教你買賣變合作

蘋果前工業設計主任、設計公司Ammunition創辦人羅伯.布倫納(Robert Brunner),教你將公司角色從買賣交易,提升為合作夥伴。

放膽全心投入

直到現在,仍然有些客戶只想雇用設計師。雖說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如果讓我們參與,例如讓我們持股,或在產品出售以後分紅,我們表現會更好。

重視夥伴評估

許多人認為偉大的合作,無非就是點子夠不夠好。當然,點子很重要,但你要自問的是:這些人是否很好?是否投入?願不願意與人共享?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彈性財務模式

與一家公司合作時,可能是投資,或是可轉換公司債。由於我們有信譽,初創公司打著我們的旗號較容易籌款。合作前,應先看對方是否有興趣,然後再討論財務安排。

大企業陸續化敵為友

豐田╳福特

為對抗準備進軍汽車產業的蘋果與谷歌,豐田已經在今年與福特聯手,將福特的程式平台整合進入豐田汽車。

微軟╳戴爾

儘管雙方競爭越來越激烈──戴爾進軍雲端,微軟也推出自己的平板──戴爾已於去年宣布,將向客戶出售微軟的Surface Pro 3 平板電腦。

Lyft╳通用汽車

對共乘業者Lyft而言,最大挑戰就是許多司機的車輛不符審核標準。通用投資5億美元後,兩家公司宣布將推出租車方案,讓司機使用合格的通用汽車。

普林斯頓╳史丹福╳

賓州大學╳密西根大學

這幾所大學都能憑一己之力推出教育科技新創Coursera,但聯手推出Coursera更能吸引創投的興趣,還能收分散風險之效。

撰文 / 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96

一汽夏利:擬向控股股東出售天津一汽豐田15%股權

一汽夏利21日晚間發布董事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公司擬向控股股東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TFTM)15%的股權,預計獲得約25億元的資金並增加當期損益。轉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TFTM15%股權。本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8月22日起停牌。

關於出讓原因,由於公司當前產銷規模和經營困難的原因,為籌集公司發展所需的資金,集中力量支撐自主整車的發展,保證十三五規劃的新產品的按時落地,盡快扭轉經營被動的局面, 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公司擬向控股股東出售持有的 TFTM 15%的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 TFTM 15% 股權。

公告稱,近年來,由於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沒有跟上汽車市場快速發展變化的原因,公司主要產品所處的經濟型轎車市場區間持續萎縮,產銷規模大幅下降,經營也出現了虧損。公司已經積極采取措施,大力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產品升級工作。2014 年 末,已推出了新開發的駿派 D60 產品,產品質量、價格區間、品牌形象均有較大 的提升。本月內,公司還將投產全新開發的駿派 A70 轎車。同時,結合十三五規 劃,公司正在開發和生產準備的還有 SUV、三廂轎車、旅行車、電動車等新的車 型,預計將在 2018 年基本完成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工作,從而極大提升產品競 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61

豐田利潤暴跌近三成 五年來首次出現減收減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2/1104759.html

Timg-4.thumb_head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2016財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銷售額、營業利潤和純利潤均較2015財年出現下滑。這是豐田五年來首次出現減收減益。豐田方面在5月11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回應稱,這主要是受匯率波動、北美市場銷量下滑、為提升銷量加大促銷力度以及增加設備與研發方面投資等因素影響。

豐田5月10日發布的財報顯示,豐田集團2016財年銷售額為2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05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9億元),同比減少2.8%。營業利潤為1.9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10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5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21億元),同比減少30.1%。純利潤為2.1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3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8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9億元),同比減少26.5%。

2015財年,由於北美市場旺銷以及日元貶值,豐田的營業利潤和純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2016財年,僅匯率變動的影響就導致豐田營業利潤減少9400億日元。豐田社長豐田章男此前已意識到匯率波動將導致其企業2016財年銷售額和利潤下降,他在去年5月就公開談道:“前幾年,我們都處在匯率的順風中。風停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據新華社10日報道,日本七大車企中,已有5家交出2016財年成績單,除豐田之外,三菱和馬自達也是減收減益。三菱2016財年銷售額1.91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5.9%,純利潤則從2015財年的盈利726億日元跌落為虧損1985億日元;馬自達銷售額下降6%至3.21萬億日元,純利潤大幅下滑30%至937億日元;斯巴魯2016財年銷售額雖達到創歷史新高的3.33萬億日元,但純利潤大幅下降35.3%至2824億日元;本田得益於北美和中國市場旺銷,2016財年實現營業利潤8407億日元、純利潤6165億日元,分別比2015財年大漲67%和79%。

此外,日產於5月11日也剛發布2016財年業績,收入為11.72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9%,經營利潤為7422億日元,同比下滑6.4%,凈收益是6635億日元,同比增長26.7%。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同處日元升值的大環境中,日系幾大車企成績有升有降。對此,豐田內部人士5月11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體量不一樣,受匯率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此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經營戰略也存在差異。豐田2016財年利潤下滑,除了受匯率波動影響,與豐田增加研發與設備投資也緊密相關。還有,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現在的銷量比以前同樣的銷量所投入的市場推廣費用明顯增加,增加促銷活動也蠶食掉部分利潤。

2016年,豐田雖然通過加大促銷力度,最終全球銷量達到1017.5萬輛,超過1009.1萬輛的預期銷量目標,但其連續蟬聯四年的全球銷量冠軍被大眾以1031萬輛的成績奪走。

1000萬輛被稱為汽車產業大規模化生產的“魔咒”,包括豐田、大眾以及通用等在內的車企巨頭在大規模化生產之後皆遭遇諸多挑戰。自2014年沖上1000萬輛大關之後,豐田的銷量徘徊不前。豐田章男認為,經營環境瞬息萬變,豐田如果堅持以往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將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豐田自身已經進入一個需要構建新型商業模式的時代。

目前,已有千萬輛年銷量的豐田,正在推進TNGA(豐田新全球架構)改革,涉及汽車研發、設計、生產采購等全產業鏈價值在內的創新體系。豐田常務董事大竹哲去年也曾談到,為了維持競爭力,將繼續堅持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的投入,豐田2016財年向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的1.07萬億日元。

豐田上述內部人士稱,僅是導入一款新車型,從生產線到零部件等方面皆需要投入,更何況是全方位改革。為夯實基礎,豐田在研發、人才以及技術儲備等方面投入明顯增加,這些直接體現到財報里,變革期利潤下滑的“陣痛”還沒那麽快過去。不過,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是實現下一次飛躍而必須經歷的階段。

由於整個汽車領域正處於產業變革時期,並且存在一些不確切的因素,比如市場變化、法規政策、匯率等因素的綜合考慮,豐田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業績也不容樂觀。按豐田預計,該公司2017財年銷售額將達到27.5萬億日元,比2016財年略微減少,營業利潤將達到1.6萬億日元,同比將下滑近兩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16

豐田利潤暴跌近三成 五年來首次出現減收減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2/1104759.html

Timg-4.thumb_head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2016財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銷售額、營業利潤和純利潤均較2015財年出現下滑。這是豐田五年來首次出現減收減益。豐田方面在5月11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回應稱,這主要是受匯率波動、北美市場銷量下滑、為提升銷量加大促銷力度以及增加設備與研發方面投資等因素影響。

豐田5月10日發布的財報顯示,豐田集團2016財年銷售額為2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05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9億元),同比減少2.8%。營業利潤為1.9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10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5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21億元),同比減少30.1%。純利潤為2.1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3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8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9億元),同比減少26.5%。

2015財年,由於北美市場旺銷以及日元貶值,豐田的營業利潤和純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2016財年,僅匯率變動的影響就導致豐田營業利潤減少9400億日元。豐田社長豐田章男此前已意識到匯率波動將導致其企業2016財年銷售額和利潤下降,他在去年5月就公開談道:“前幾年,我們都處在匯率的順風中。風停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據新華社10日報道,日本七大車企中,已有5家交出2016財年成績單,除豐田之外,三菱和馬自達也是減收減益。三菱2016財年銷售額1.91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5.9%,純利潤則從2015財年的盈利726億日元跌落為虧損1985億日元;馬自達銷售額下降6%至3.21萬億日元,純利潤大幅下滑30%至937億日元;斯巴魯2016財年銷售額雖達到創歷史新高的3.33萬億日元,但純利潤大幅下降35.3%至2824億日元;本田得益於北美和中國市場旺銷,2016財年實現營業利潤8407億日元、純利潤6165億日元,分別比2015財年大漲67%和79%。

此外,日產於5月11日也剛發布2016財年業績,收入為11.72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9%,經營利潤為7422億日元,同比下滑6.4%,凈收益是6635億日元,同比增長26.7%。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同處日元升值的大環境中,日系幾大車企成績有升有降。對此,豐田內部人士5月11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體量不一樣,受匯率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此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經營戰略也存在差異。豐田2016財年利潤下滑,除了受匯率波動影響,與豐田增加研發與設備投資也緊密相關。還有,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現在的銷量比以前同樣的銷量所投入的市場推廣費用明顯增加,增加促銷活動也蠶食掉部分利潤。

2016年,豐田雖然通過加大促銷力度,最終全球銷量達到1017.5萬輛,超過1009.1萬輛的預期銷量目標,但其連續蟬聯四年的全球銷量冠軍被大眾以1031萬輛的成績奪走。

1000萬輛被稱為汽車產業大規模化生產的“魔咒”,包括豐田、大眾以及通用等在內的車企巨頭在大規模化生產之後皆遭遇諸多挑戰。自2014年沖上1000萬輛大關之後,豐田的銷量徘徊不前。豐田章男認為,經營環境瞬息萬變,豐田如果堅持以往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將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豐田自身已經進入一個需要構建新型商業模式的時代。

目前,已有千萬輛年銷量的豐田,正在推進TNGA(豐田新全球架構)改革,涉及汽車研發、設計、生產采購等全產業鏈價值在內的創新體系。豐田常務董事大竹哲去年也曾談到,為了維持競爭力,將繼續堅持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的投入,豐田2016財年向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的1.07萬億日元。

豐田上述內部人士稱,僅是導入一款新車型,從生產線到零部件等方面皆需要投入,更何況是全方位改革。為夯實基礎,豐田在研發、人才以及技術儲備等方面投入明顯增加,這些直接體現到財報里,變革期利潤下滑的“陣痛”還沒那麽快過去。不過,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是實現下一次飛躍而必須經歷的階段。

由於整個汽車領域正處於產業變革時期,並且存在一些不確切的因素,比如市場變化、法規政策、匯率等因素的綜合考慮,豐田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業績也不容樂觀。按豐田預計,該公司2017財年銷售額將達到27.5萬億日元,比2016財年略微減少,營業利潤將達到1.6萬億日元,同比將下滑近兩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17

豐田終止在澳汽車制造業務 員工人數將減至1300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8/1152445.html

Timg-6.thumb_head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3日關閉在澳大利亞阿爾托納的制造工廠,就此結束豐田汽車在澳大利亞長達54年的汽車制造業務。受此影響,豐田汽車在澳大利亞的員工人數將從3900人減少到約1300人。

豐田阿爾托納制造工廠位於維多利亞州,鄰近墨爾本。由於行業競爭日漸激烈,加之豐田公司對當地市場增長並不看好,豐田早在2014年就表示將停止在阿爾托納工廠的汽車制造。

今年8月,阿爾托納工廠已停止組裝Aurion車型汽車,9月停止組裝凱美瑞混合動力車型,最後停止的是凱美瑞汽油車型組裝。

阿爾托納制造工廠停止生產後,當地業務將轉型為培訓與研發,與豐田澳大利亞公司在悉尼和墨爾本的相關企業整合,員工人數因而將大幅削減約2600人。豐田澳大利亞公司業務重心也將調整為銷售。

豐田澳大利亞公司負責人戴夫·巴特納在3日舉行的停產儀式上發表講話,感謝員工與供應商為豐田所作貢獻。“正是你們的努力,讓豐田在澳大利亞成為品質、可靠與可信的代名詞。”

約3000人出席當天儀式。豐田汽車公司總裁豐田章男通過視頻畫面向豐田澳大利亞公司員工致意。

共同社報道,澳大利亞1963年成為豐田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所在地,阿爾托納制造工廠於1994年投產。豐田在澳大利亞的汽車年產量2007年達到峰值,接近15萬輛。

然而,近年來,澳大利亞汽車市場需求量持續下降,造成在澳汽車制造商連年虧損。出於生產成本、市場規模等因素考慮,包括福特和通用汽車在內的多家跨國汽車廠家關閉了在澳大利亞的工廠。

維多利亞州工業部長韋德·努南說:“豐田是最新一家在維多利亞州關閉(制造)工廠的客車制造商,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6

豐田電動車聯盟成立 中國車企面臨“狼來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25.html

W020180105565461597932.thumb_head

曾被輿論稱其在電動汽車領域頗為“保守”和“搖擺”的豐田汽車在公布其電動汽車產品規劃後不久,就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據外媒報道,日前,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決定加入由豐田汽車公司主導的電動汽車技術研發新公司,以共享相關知識、降低成本、加速研發進程。

此舉雖屬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令不少人大跌了眼鏡,沒想到一旦決定走上發展純電動汽車道路的豐田汽車,會在日本組建如此大規模的聯盟。部分國內人士開始擔憂,在大眾汽車之後,豐田汽車的動作也如此迅猛,在國內市場本就略占優勢的自主品牌電動汽車企業,是否將再度面臨“狼來了”的境地?

近日,據共同社和《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這四家公司將承擔部分研發經費,並在2018年1月以後陸續向新公司各派遣數名技術員,但上述四家公司暫時不會向新公司註資,而是視研發情況再作決定。如此一來,加上原有的豐田、馬自達和電裝3家企業,這家新電動汽車公司將成為7家大型日本企業的聯盟。值得強調的是,它們在共享電動汽車領域最新技術的同時,還將充分發揮各自強項,鈴木、大發主攻小型車、斯巴魯則致力於中型車、日野將以商用車為中心,從而構建起一套適用於各種車型的完整電動汽車基礎技術體系。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始終堅守在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豐田汽車“野心”之大,布局之廣、之深,超乎想象。

豐田為何會有此舉?原因很簡單。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全球汽車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即便是在美國發展得“風生水起”的豐田汽車,也不得不在丟失了2016全球銷量冠軍寶座之後,重新開始審視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產銷國,其總裁豐田章男就多次公開表示:“中國市場是豐田最重要的戰略市場,是牽引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目前特殊國情決定,純電動汽車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軍,既不是豐田力推的混合動力,亦不是其引以為豪的燃料電池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60.9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總量為50.4萬輛,占比超過八成。

至少在當下的中國,純電動汽車就是王道。已經成為全球銷售汽車最多的大眾汽車尚且及時作出調整,並早在2016年巴黎車展上就宣布I.D.純電動車品牌問世,並承諾首款量產車將在2020年上市,同時通過南北大眾和江淮大眾迅速在華展開布局。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豐田汽車又如何能坐得住?

那麽問題來了,隨著跨國車企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日益重視,並頻繁動作,中國電動車企業的未來就因此而堪憂嗎?

我們可以用毛主席的那句口號來回答這個問題:“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首先,從消費需求端來看,SUV已經用鐵的事實證明,自主品牌並不比合資品牌差,中國消費者也早已過了只有合資品牌好的非理性消費階段,如今正有越來越多的汽車消費者願意選擇自主品牌,並相信自主品牌,排除補貼等因素,這一趨勢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也將愈發明顯。

其次,從生產端來看,只有中國企業才能更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產品質量、性能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目共睹,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也是如此。況且“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具備先發優勢的自主電動汽車企業已經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占據了一定市場地位,並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大眾還是豐田,從戰略布局到產品上市,恐怕在近期還是難以迅速從根本上撼動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企業的市場地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應該正視中國純電動汽車企業目前在研發體系、產品競爭力方面的現狀,提升空間還很大,只有拋卻各自為政的錯誤理念,在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技術領域開展持續的協同創新工作,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保持優勢地位,並在國際舞臺上也擁有更好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1

豐田召回漢蘭達、雷淩等車型涉及車輛共18萬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011.html

86c89902-f65e-4693-994b-fa15916a71d2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thumb_head

 記者從質檢總局獲悉,日前,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8年2月10日起,召回以下汽車,共計181,797輛。

(一)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於2015年5月5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全新漢蘭達汽車,共計73084輛;

(二)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於2015年5月4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雷淩汽車,共計98218輛;

(三)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於2015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雷淩(混合動力版)汽車,共計5804輛;

(四)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於2015年11月21日至2016年2月2日期間生產的卡羅拉(混合動力版)汽車,共計4,691輛。

據悉,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空氣囊控制系統中裝配了問題批次的加速度傳感器,該批次加速度傳感器內IC芯片的生產條件不恰當,造成在車輛使用過程中部分IC芯片內部可能發生斷路,導致空氣囊警告燈點亮,空氣囊無法正常展開,存在安全隱患。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將對召回範圍內車輛裝配的空氣囊加速度傳感器的生產編號進行點檢,並對屬於問題批次的加速度傳感器免費更換為合格的零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