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解除對伊朗制裁 國際油價存反彈可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518.html
此前伊朗方面就曾表示,當經濟、原油出口等制裁被解除後,將大幅增加原油出口量,原油供應加劇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每經記者 師燁東
1月1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報告,證實伊朗完成開始執行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歐盟和美國相繼宣布解除對伊朗的相關制裁。
此前伊朗方面就曾表示,當經濟、原油出口等制裁被解除後,將大幅增加原油出口量,原油供應加劇進一步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伊朗增加供應對原油市場及油價來說將產生一定壓力,但是伊朗增加原油出口的利空消息已經發酵較長時間,且前期市場也已經有所反應,因此短期內油價不排除有反彈的可能。
伊朗將提升原油出口量
受歐美制裁影響,此前伊朗日均出口原油基本一直被限制在100萬桶以內。伊朗石油部長贊內加曾表示,西方經濟制裁解除後,伊朗將立即把每日的原油出口量增加50萬桶,6個月內的日均出口量將增加100萬桶。
據外媒報道,伊朗在今年1月的原油出口量將達到最近9個月左右的新高,平均每天大約120萬桶,超出此前出口水平20%左右。在2012年禁運開始之前,伊朗每天運往歐洲大約60萬桶原油,禁運之後這部分市場逐漸被擠占。贊加內此前表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要的任務就是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而不管油價會因此受到怎樣的影響。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供過於求及對需求的悲觀情緒便成為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前隨著歐美對伊朗制裁解除的臨近,期貨交易市場的悲觀情緒也逐漸加重。
截至上周五1月15日收盤時,WTI原油期貨價格與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雙雙下落至30美元以下。紐約商品交易所2016年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9.42美元,2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8.94美元,為12年以來低點,而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20%。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伊朗增加出口,對於原油市場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相較需求並沒有超出太多,而伊朗出口增加的量對於全球的量來說並不是很大,更加能影響原油市場的還是對未來需求的信心多少。
市場已有心里準備
盡管對伊朗制裁的正式解禁引起了市場的擔憂,但是在李莉看來,油價在短期內也許存在著反彈的機會。“伊朗出口增加的消息已經發酵了很久,市場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這一消息周一對油價或許會有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也可能在真正落實釋放之後引起油價短暫的反彈。”李莉解釋道。
林伯強亦認為油價存在反彈的機會。他認為,盡管伊朗出口增加的使得油價存在繼續往下走的可能性,但是世界原油供大於求之間的缺口並不是很大,而長時間的低油價無論是美國頁巖油廠商還是OPEC生產國都扛不住,未來會有減產引起新的供需相對平衡,未來油價上升的概率也相較下跌更大。
油服公司貝克休斯最新公布的周度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2015年最後一周,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減少2座至536座,為過去七周中第六周減少。至此,美國鉆井平臺總量約是2014年同期1500座的三分之一。而自2014年夏季以來,美國石油鉆井平臺已經大幅減少136座。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去年12月也預計2016年美國原油生產將減少57萬桶/天。
此前一直唱空油價的高盛也表示,低油價將使得大量產能被迫關閉,從而使得供大於求的現狀得到逆轉。
高盛分析師Jeff Currie和Damien Courvali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16年下半年,原油市場基本面將出現變化,供求關系的再平衡將孕育出油價的新牛市。高盛預計,美國原油產能57萬桶/天的下降幅度將會扭轉油市供大於求的情況。
李莉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認為短期內油價存反彈可能,如果下周美國公布庫存數據時原油庫存仍然高企的話,油價可能會在短暫上升之後再度迎來下跌。“未來油價的走勢,仍然要受供需狀況、需求預判及美元政策等多因素影響,這三個因素中沒有逆轉性改變的話,長期來看油價仍將有向下的趨勢。”李莉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19.html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一財網 燕楠 2016-01-17 16:18:00
“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多利卡•莫蓋里尼本周六正式宣布。
1月16日,伊朗核協議開始執行,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所有國際和單邊制裁基本解除。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多利卡•莫蓋里尼表示:“今天,在達成這一歷史性協議6天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自己在全面協議中的應負的責任……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
莫蓋里尼指出,“六方”(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和德國)與伊朗“將在全面核協議的框架內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開展合作”。同時,“聯合國安理會認同全面核協議的決議,將從今以後與核不擴散協議一起,成為與伊朗核行動有關的、統一的國際法基礎。”

取消了哪些制裁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責任後不久,歐盟和美國就分別宣布,將全部或部分解除對德黑蘭的制裁。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我們抵達了履約日。”他表示這一天標誌著“從紙面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承諾向真實進展的轉變”,這“讓世界變得更安全。”
具體而言,被美國政府取消的制裁內容包括:
金融和銀行相關的制裁,包括與伊朗中央銀行的交易;對承銷服務、保險和再保險的制裁;對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領域的制裁;對於伊朗航運商、造船商和港口運營者的經商的制裁;對與伊朗的黃金和其他貴金屬貿易的制裁;對石墨、金屬原料、金屬半成品如鋁、鋼、煤炭,以及工業加工軟件貿易的制裁——當這些商品不被用於核研究時;對伊朗汽車產業的制裁;對以上每個領域相關服務業的制裁;對個人的制裁——美國政府取消了由400名個人、公司和實體組成、與伊朗和計劃有關的制裁黑名單。
盡管在許多情況下,美國企業仍被禁止與伊朗直接交易,但3個具體領域的直接貿易得到了允許:
美國企業被允許對伊朗的艦隊出口商業飛機和備件,只要不被用於核協議中禁止的軍事運輸或活動;設立在海外的,由美國所有或管理的企業得到了與伊朗交易的整體許可;伊朗生產商將被允許對美國出口地毯和食品——包括開心果和魚子醬。
伊朗核問題始末
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周六是一周中的第一個工作日。從這天起,隨著伊朗受到的制裁成為歷史,德黑蘭終於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對解除制裁的緊張期待曾彌漫在德黑蘭的街頭——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開始,德黑蘭實際上一直生活在對解除制裁的期待之中。
事實上,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當時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秘密核武器計劃”。從2006年開始,國際社會“六方”加入了與伊朗的談判。從2006年-2010年,美國和歐盟對伊朗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制裁。
2015年6月14日,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共同全面行動計劃在維也納達成。按照該計劃,伊朗將不再生產鈈武器,在15年的時間內擁有不超過300千克濃縮度3.67%的鈾,重新裝備核項目,並履行其必須的和平目標;制裁將在最短時間內解除。其中由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武器禁運,將維持5年時間,禁止對伊朗供應彈道導彈技術將持續8年,且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將在25年內監督核項目。如果伊朗違反協議中的條件,制裁可能會被重新考慮。6月20日,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這一協定將在至少一代人的時間里限制伊朗生產原子彈的能力。在采取所有約定步驟之後,伊朗生產1顆原子彈需要的時間幾乎增加了3倍之多。不過,這一協議也曾在美伊兩國國內產生了劇烈的批評,包括共和黨的總統侯選人,以及美國的兩大地區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沙以兩國和美國的共和黨人都認為,伊朗不可信,而且還會想辦法秘密繼續核武器的研發。
而如今,伴隨著制裁的解除,伊朗經濟的複蘇已經是必然。伊朗和美國官員表示,最近數月,來自歐洲、亞洲和各地的商務代表團都在與伊朗進行談判,試圖在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長期因制裁隔絕於世界經濟的市場中找到新的商機。
編輯:繆琦
繼Twitter後,微博也將解除140字發布限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90.shtml
導讀 : 繼Twitter解除了140字符的發文限制後,新浪微博也宣布將於2月底正式解除140字限制。
i黑馬訊1月20日消息,繼Twitter解除了140字符的發文限制後,新浪微博也宣布將於2月底正式解除140字限制,新浪微博與Twitter前後腳解除140字限制,不過在細節上還有不同。
新浪微博開放平臺將於近日,正式開放微博140字的發布限制。此項功能,預計於1月28日對微博會員開放試用權限,預計於2月28日正式對微博全量用戶開放。
據微博CEO王高飛透露,為了不影響閱讀,微博解除限制後,信息流里面只會顯示140,發布時候超過140有提示,在王高飛看來,“寫太多了降低傳播率”。
據悉,在發布超過140字的微博時,將會在前140字之後顯示折疊,想要查看全文還需要點看鏈接。
此前,微博鼻祖Twitter宣布,準備在3月將140字放開到1000字。
具體方案如下:
1、微博發布接口不變,即為原參數,可直接發布超過140字的文字,超過140字、小於2000字,不再報錯;
2、Feed流接口中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維持原展示方式(會截斷),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以標識此條微博是否有超過140字的額外文本;
3、取單條微博接口(statuses/show),會在新字段中返回全部完整的正文,即超過140字的會返回整段的文字。原text字段依然為140字內容。
《葉問3》陷票房造假質疑 神開股份解除投資協議求自保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1/995352.html
本月初在中國大陸公映的《葉問3》,有關其票房質疑不絕於耳,使得背後的“操盤手”快鹿集團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之一的神開股份[0.00% 資金 研報],也在近日宣布同意解除相關協議。
本月初在中國大陸公映的《葉問3》,有關其票房質疑不絕於耳,使得背後的“操盤手”快鹿集團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之一的神開股份,也在近日宣布同意解除相關協議。

解除《葉問3》票房收益權協議
3月29日晚間,神開股份公告稱,董事會經研究決定同意解除《上海規高投資管理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並與基金管理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投金控)互相免責。
神開股份2月24日披露,出資4900萬元認購上海規高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份額,設立《葉問3》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基金管理人為中海投金控。根據 清算方案,保底年化收益為8%,若票房實現20億,年化收益率將達18%,而執行事務合夥人中海投金控有權根據項目運作情況決定提前結束。
公司表示,標的影片《葉問3》上映後輿論傳出其票房異常的質疑,鑒於該影片票房系雙方擬合作的項目標的,公司與中海投金控就該突發事件對基金運作的影響,以 及對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可能產生的新風險進行了審慎地溝通與討論。由於當前的市場環境相比較於雙方簽訂原合夥協議時已發生重大變化,為避免可能存在的潛在風 險,中海投金控向公司提出解除協議且互相免責提議。
自《葉問3》上映後,有關大量票房註水質疑不絕於耳,被爆“幽靈票”現象,午夜、冷門 時段上座率爆滿、總票房收入與座位比例不符、多個影廳前兩排座位售罄等。3月7日,受票房質疑影響後,神開股份5個交易日連跌,跌幅達18.01%,股價 最低跌至12.5元。3月11日至今,滬指從2781.6點攻下3000點,漲幅6.99%,而神開股份漲幅僅3.9%跑輸大盤,目前股價為13.59 元。
那麽當初投資的4900萬是否石沈大海?神開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為都有免責條款,上市公司的利益都是有保證的,且這次投資的資金也沒有受到損失。

緣何解除協議?
前述為《葉問3》提供票房保底承諾的中海投金控,因股權以及業務均與快鹿投資存在較多合作。工商資料顯示,中海投金控前身為上海東虹橋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 司,而快鹿投資持有東虹橋擔保39%股份,持東虹橋小貸52%股份,因此被指與快鹿投資存在關聯關系。不過《第一財經日報》也註意到,在神開股份9個董事 中,有4位董事均避開此前與中海投金控設立《葉問3》票房收益權基金與解除協議的投票決議,分別為孫曄、鄒建華、方曉耀、黃家騮。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 黃家騮為東虹橋擔保的董事長,孫曄與鄒建華均為火柴快鹿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相關人員。而快鹿集團持東虹橋擔保的39%股權。據了解,《葉問 3》的制作團隊雖來自香港,但制片人則是快鹿系董事局主席,背後的資本運作方也是快鹿集團。而參與認購《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機構的十方控股[-1.50%]、神開股份、當天財富均與快鹿集團均有緊密的關系。
某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神開股份作為一家主營石油化工的公司,當初作出本次投資決策,很可能是為了化解當前傳統行業的 低谷對公司造成的影響,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沒想到事與願違遭遇黑天鵝,這樣一來,一是會直接對基金的運作和收益情況帶來不確定因素;二是不可避免的面對輿 論的質疑,從而對公司名譽和股價產生一定影響,投資者也不會有信任感,“解除協議並互相免責,在目前看來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而且4900萬資金 原數退回,倒也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
對此說法,神開股份證券事務代表稱,當初“跨界”投資的確是為了想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但經過這一次的“票房造假事件”,公司也會把重心繼續放在主營業務上面,今後也會更加謹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解除武器禁運後 越南想從美國買什麽裝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657.html
繼克林頓和小布什之後,奧巴馬的河內之行實現了連續三任美國總統對越南的訪問。
即便此前已經有消息預示著美國將解禁對越軍售,但當奧巴馬宣布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時,很多人還沒緩過神。

美軍曾深陷越戰泥淖
美越關系擺脫不了“硬傷”
1961年~1975年間的越南戰爭到現在還一直被美國民眾提起,損失5萬人(越南數百萬人戰死)和最後的失敗成為美國人心里的一道傷疤。兩國關系從此起起伏伏,直到1995年8月,前總統克林頓宣布與越南建交,最終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
此後,隨著美國的全球戰略轉向亞太地區、反恐需求和務實的經濟發展需要,美越關系開始趨向穩定發展,2006年,美國給予越南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待遇;2008年,兩國建立了“友好和建設性的夥伴關系”;2013年,在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指導下,美越關系上升為“全面夥伴關系”。
奧巴馬在23日的講話中稱,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是“基於完成與越南關系正常化過程的意願,而非針對中國或帶有其他考慮”。他認為,解除禁運“將會確保越南能夠獲得自我防衛所需要的武器裝備,並且消除冷戰時期遺留的嫌隙。”
要註意的是,此次解除武器禁運是一次“全面解除”,因為實際上,美國2014年就曾部分解除禁運,理由是為了幫助越南強化海防實力,一些防務制造商得以向越南出售海防系統。
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一步棋
可以預見,全面取消對越南武器禁運的舉動,將成為美國在亞洲的一系列行動軌跡中一個標誌性事件,的確具有很大的“告別冷戰時代”的象征性意味。但是,從美越關系的發展過程來看,美國一直在其中占據主動,用越南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支點,這是白宮的一個重要考慮。
不過,如果說美國對越南解除武器禁運意味著兩國關系實質性升級也為時尚早,美方在解除軍售問題上表現出“欲抱還休”的態度值得玩味。這不禁讓人們聯想起美方此前總是把越南在人權方面的表現同解除軍售問題相掛鉤。
一些人權組織已經提出抗議,美國放棄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等於放棄了要求後者按美國的思路改善人權狀況的籌碼。
所以,美國需要在亞洲擁有戰略支點來影響區域沖突的走向,越南需要從美國手里買到更多武器維持軍事存在感。也可以說,如同和古巴修好一樣,美國並不急於一步到位,而是奧巴馬在任期將近之時交出的答卷,創政績在此次訪越過程中的驅動力值得註意。

P-3海上巡邏機
尖端武器不會賣給越南
以往,越南強調陸軍作戰實力,但是目前,越南的軍事戰略已經由陸地轉向海洋,就是所謂的“陸守海進”,為此,2007年,越南共產黨推出了一份《至2020年越南海洋戰略》,確認了發展“海洋強國”的目標。
2014年,越南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接近10億美元的軍備,2015年也超過8億美元,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越南最大的武器供應商。但是,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越南並不希望一直依賴於俄羅斯,因此,美國的解除禁運對急於增加軍事實力的越南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出口。
那麽,重點問題來了,越南會開口向美國買哪些設備呢?美國又願意賣給越南哪些武器呢?
以上文的分析作為基礎,基本上可以預測,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相互之間並不匹配,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賣武器給越南會遵循“一事一議”的原則,也就是說,並不是越南想買什麽,美國就願意賣什麽。美國的一些專家和官員表示,美國不會一下子就把他最尖端的武器或者進攻型武器賣給越南,比如F-16戰機等,但是,雷達等海軍設備可能會進入雙方同意的第一批購物清單。
此前有報道稱,越南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產的P-3海上巡邏機以及雷神公司所制造的雷達系統表示過興趣。
2015年,還有報道稱越南與歐洲和美國的一些軍火商洽談購買戰鬥機、海上巡邏機和無人機。報道提及,越南空軍希望購入新的戰機替換也已老舊的米格-21戰鬥機。

基洛級潛艇
越南的海空實力
1995年,越南向俄羅斯購買了第一批6架蘇-27飛機,兩年後又購買了第二批6架蘇-27。之後的十幾年,越南陸陸續續配備了24架蘇-30系列重型戰鬥機。未來,在全部交付之後,越南空軍還將擁有36架蘇-30MK多用途戰機。加上原有的米格-21,蘇-22等戰機,越南空軍的戰機數量保守估計超過500架。
海軍方面,花費20多億美元從俄羅斯購入的6艘基洛級潛艇構成了越南海軍最具震懾力的軍事力量。此前,一些軍事論壇就曾出現過網友飛機上拍攝到越南金蘭港的照片,顯示該港口停泊著2艘從俄羅斯購買的獵豹級護衛艦和數艘毒蜘蛛級導彈艇,此外,俄羅斯還有6艘獵豹護衛艦未交付。
據軍事智庫IHS Jane’s的估計,越南的軍費開支將在2018年上升到56億美元,但即便軍費開支增加再加上美國的資金支持,越南仍舊難以負擔昂貴的美制武器。
還有一點需要考量的是,從美國購入的武器,很可能難以同現役的俄制武器進行整合,導致一些軍事協調上可能存在困難。
除了全面解除武器禁運以外,奧巴馬此次河內之行還簽署了總值超過160億美元的多個商業合作合同,包括越捷航空(Vietjet)將向波音公司購買100架737 Max200飛機,總價113億美元,還將向美國發動機制造商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買入135臺發動機。
解除武器禁運後 美國欲用 TPP套牢越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439.html
5月23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訪問越南的首日,越南收獲了“大禮包”。
除了雙方積極重申在推動完成批準“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方面的承諾外,美方還提出,致力於幫助越南繼續經濟改革,促使越南充分履行其加入TPP的承諾。
這些改革包括越南擁有獨立的工會和其他國際公認的勞工權利,對知識產權進行執法以及執行環境保護政策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此次,美越還簽下總額超過160億美元的大單,包括波音公司向通常購買空客機型的越南航空公司VietJet出售價值在113億美元左右的100架飛機。越南有關方面更表示,希望在未來美國成為越南最大的投資者。
與此同時,美方還宣布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政策。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3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作為越南的鄰國,我們樂見越南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正常關系,希望這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

美國總統奧巴馬 (左)與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右)在會議
美越攜手TPP
作為美國主導的TPP協定12個簽署國之一,越南在此次奧巴馬訪問中,展現了強烈的合作意願。
在雙方領導人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表示:“我們準備批準TPP,而且準備執行所有TPP的承諾。”此前,有報道稱越南希望在今夏批準TPP。“越南將成為TPP最大受益國。一旦解除了對美國和其他TPP國家的關稅限制,越南紡織和服裝業就將得到最大利益。”國際律所Alston & Bird政策顧問石木普(Eric Shimp)表示。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0年,TPP可為越南國民生產總值貢獻10%。
奧巴馬表示,雙方同意努力盡快批準並落實TPP,因為TPP將有利於越南進行重大的經濟改革,進一步令越南融入全球經濟,減少美國對越南出口的關稅。“我們討論了越南在TPP下所承諾要遵守的勞工、環境和知識產權的各項高標準。”奧巴馬表示,“美國準備好了為越南提供技術援助,以幫助越南完全達到上述標準,使TPP令公眾受益。”
美越經貿升溫
陳大光表示,在經濟合作方面,越美雙邊貿易在2015年達到445億美元。“美國目前是越南第七大投資者,我希望美國很快成為越南最大的投資者。”陳大光表示,“特別是一旦TPP生效之後,兩國雙邊貿易將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商務部2015年數據顯示,韓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越南的最大投資來源國,中國則排名第九。
在發布會上,奧巴馬也頗為欣喜地談到了此行所達成的大單:波音公司在越南賣出了100架飛機,合約規模為113億美元。根據上述合約,波音公司將在2019~2023年向越南VietJet公司交付波音737 MAX 200型號飛機。此前,越南VietJet公司主要購買空客飛機,通常購買的機型是與波音737 MAX 200競爭的A320型號飛機。
此外,美國普拉特-惠特尼(Pratt&Whitney)公司向越南出售引擎發動機以及通用公司將同越南進行風能合作等。
根據美方提供的數據,近年來美越雙邊貿易關系增長迅猛,2015年美國對越南出口增長了23%,而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每年的出口速率增長在24%左右。
美國會為TPP吵成一鍋粥
盡管奧巴馬在越南談到TPP時一派祥和,但美國國內正為TPP吵成一片,國會更是阻撓批準TPP生效。目前,國會中的“挺TPP派”和“反TPP派”各抓住TPP對美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大做文章。
近期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所作出的一份報告顯示,TPP在15年內僅能為美國每年帶來0.15%的經濟增長。該報告是委員會在國會的委托下作出的。而支持TPP的包括商業團體和美國商務部則馬上回擊道,“誰說TPP對美國經濟貢獻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所看到的一份來自美國商會的評論報告指出,USITC的研究面過窄。具體來說,USITC僅僅將關稅減免納入了考量之中,同時對於非關稅壁壘(知識產權規則、數字經濟)等考量非常有限。
美國商會還指出,此前彼得森研究所所作出的研究報告範圍更廣。報告就預計TPP實施後,每年可以促進美國增加1310億美元的收入,到2030年可以每年促進美國多出口3570億美元。
目前,美國國會方面無意在奧巴馬結束任期前批準TPP。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不能保證參議院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TPP進行表決,可能考慮將投票日程推遲到2017年。
“美尚無今年批準的計劃。”石木普表示,“也許11月美國大選之後會有批準(TPP)的討論,但是美國國會的確沒有什麽政治動力去做到這一點。目前(國會)普遍存在著一股反自由貿易的風氣,認為貿易和外國競爭導致失業。”
啥原因沒入?MSCI答一財記者:20%的QFII贖回限制最好解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581.html
北京時間6月15日上午5點,明晟公司(MSCI)公布年度市場分類審議結果,將延遲把包括中國A股在內的諸多市場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仍將中國A股繼續保留在2017年評估系列之中。MSCI在同日7點舉行了電話會議,MSCI的董事總經理和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相關問題。
一財:今年中美經濟對話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決定給予美方2500億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將來在美國會有人民幣清算行。這對於推動A股納入MSCI有何幫助?
MSCI:RQFII額度擴容是積極的,但額度目前已經不構成問題了,顯然額度已經夠了,但是有些機構在正式拿到額度的時候還是存在難度。一些投資者指出,盡管按日資本贖回的新規在今年二月初已經生效,他們尚未能受益於此項政策。而且在現行規定下,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凈資產值的20%。此項限制對投資者需要兌付客戶資金贖回時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障礙。(此外,Remy Briand也提及,深港通開通有助於A股納入MSCI,但這不是關鍵因素,QFII贖回額度限制問題才是關鍵。)
一財:MSCI是否認為20%的贖回限制應該被完全解除(fully lift)?
MSCI: 當然我們認為贖回限制越少越好(the lower the better),如果能完全解除(full removal)就更好了。不過這並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事情,我們只是將投資者的反饋意見傳遞給監管層,具體決定取決於中國。
MSCI表示,將持續關註到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實質性進展,尤其是將近期公布的上市公司停複牌增強監管的新規、對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的澄清、以及旨在解決額度分配和資本流動限制兩大問題的QFII制度改革皆視為最終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重要積極舉措。
MSCI此前就2016年度市場分類評審提出了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四項問題:
一.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
大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證監會於2016年5月就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所作出的澄清表示滿意。因此,MSCI認為此項議題已得到圓滿解決。
二. QFII制度改革對市場準入與資本流動的影響及成效
國際機構投資者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相關監管機構合作,在囊括提升資本流動性制度改良的QFII新政實施之後獲取相關操作經驗。例如,一些國際投資者反映他們仍在等待於數月前申請的QFII額度分配。一些投資者指出,盡管按日資本贖回的新規在今年二月初已經生效,他們尚未能受益於此項政策。在QFII新規下積極正面的操作經驗,包括QFII額度的申請及按日資本贖回制度的無縫連貫執行,是國際投資者支持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關鍵考量。
另外,相當多的市場參與者強調,近期旨在提升資本流動性的QFII政策改良仍未有效解決月度資本贖回限額給投資運營層面帶來的挑戰。在現行規定下,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凈資產值的20%。此項限制對投資者需要兌付客戶資金贖回時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障礙。所以,市場參與者認為當局應該考慮完全解除每月資本贖回額度限制或者大幅度增加贖回限額並同時縮短相應贖回周期。要不然,整個QFII投資渠道的有效性將會顯著降低。
三.旨在防範廣泛性自願停牌的交易所新規的執行情況
股票停牌是MSCI咨詢期間的一個焦點話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廣泛性自願停牌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反應強烈。MSCI歡迎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近期公布的停複牌增強監管相關措施,但需指出此類市場行為不僅在新興市場,甚至在MSCI所覆蓋的所有市場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考慮到停牌新規剛剛實施,投資者需要一段時間觀察政策實施的實際成效並且確認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停牌的股票數量能在新規執行之後有顯著的減少。
四.內地交易所針對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制
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對金融機構在全球任何交易所推出的包括中國A股的金融產品設立了預先審批的限制。此項限制涵蓋了新推出的和現有的金融產品,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國際投資者感到顧慮。這個預審限制的涵蓋範圍之廣也是在新興市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倘若中國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中國交易所不批準MSCI授權MSCI新興市場指數予現有MSCI新興市場指數掛鉤產品,該類產品將會受到交易中斷的潛在威脅。因此,絕大多數投資者指出,在A股進入他們的投資標的範疇之前,中國交易所對相關制度的解除並與國際標準接軌至關緊要。
基於對中國當前開放市場所取得的顯著進展以及持續推進改革所做出努力的認可,MSCI表示中國A股將會保留在2017年納入新興市場的審核名單上。其定論以待國際投資者對QFII制度改革和停牌新規實際成效的相關經驗反饋,以及預先審批限制問題的有效解決。假若以上提及方面在2017年6月之前出現顯著的積極進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納入A股的可能性。
吉峰農機發布澄清公告 暫停上市風險解除
吉峰農機14日公告稱,近期,部分媒體和網絡報道將本公司列入可能退市的名單之內,由於上述傳聞,公司連續接到大量投資者電話,質詢公司是否存在退市風險。公司特作出如下澄清說明:盡管公司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虧損,但2015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91,398.15元,扭虧為盈,公司暫停上市的風險解除。
日本央行寬松“警報”解除 下半年還有哪些大事件可期?
7月29日,全球市場屏氣靜待的大事件——日本央行7月貨幣政策決議終於在一片意外聲中落下帷幕。不按常理出牌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市場幾乎一邊倒的預期下選擇按兵不動。
對於此次維持利率不變,日本央行給出的理由是,在英國意外脫歐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海外經濟體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同時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局面也在持續。的確,今年以來“黑天鵝”事件頻發,全球經濟複蘇乏力,讓以美聯儲、日本央行等為代表的大國央行進行政策決議時更加畏手畏腳。
渣打中國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寬松政策對於日本經濟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但日本央行目前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預計進一步寬松仍將是未來不得已的選擇。
高外溢性削弱日本貨幣政策效果
自今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出乎市場意料宣布實施負利率後,經濟並未獲得明顯上漲動力,進而加大了市場對其進一步寬松的預期,然而在4月及7月兩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又意外地選擇按兵不動。
今日,日本央行表示將維持政策利率-0.1%,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目標80萬億日元,唯一有所變化的是日本央行將ETF年度購買規模從此前的3.3萬億日元擴大至6萬億日元。
在投票委員中,三分之二以上人數支持維持現有貨幣政策不變,僅有少數委員認為應該進一步擴大寬松規模。
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直以來,日本央行在運用貨幣政策方面比美聯儲、歐洲央行等都更為激進,但無奈很難發揮預期效果。“事實上從90年代起,日本央行已經開始實行量化寬松,但這麽多年過去了,日本央行在政策方向上沒有變化,只能從規模上進行刺激”。
眼下日本央行面臨貨幣寬松政策“失效”困境與該國此前長期陷入“流動性陷阱”有明顯關聯。
自90年代資產泡沫破滅後,日本出現了長達10年的經濟低迷與通縮。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陷入困境,任憑質化及量化寬松(QQE)政策與負利率都未能將其拉出泥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be Shinzō),自2012年底上臺後陸續亮出其振興經濟的“三支箭”但並未明顯扭轉日本經濟困境。
“流動性陷阱”給日本當地企業帶來沈重打擊,企業利潤下降限制了投資,從而抑制其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日本作為出口主導型經濟體,近年來出口並不景氣,使得企業大多選擇消極投資,並傾向於縮減公司規模以求自保。因此,安倍陸續推出所謂的QQE、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這“三支箭”都是圍繞如何提高通脹率從而振興產業為出發點。
盡管連年實施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日本面臨的通縮風險依然揮之不去, 令人質疑日本銀行提振增長及通脹的成效。由於日本的長期通脹預期一直徘徊於0.5%附近,有關日本央行把政府債務核銷或貨幣化的談論正在增加,不過此舉所涉風險較高,除非經濟下滑轉急,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預計日央行不會輕率為之。

“日本的出口情況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現在主要問題是,一方面制造業外移,另一方面以技術含量為支撐的本土企業又鮮有新產品推出,產業無法找到新的增長點。在尖端科技上無法與美國相比,原有優勢產業又受到來自韓國、中國臺灣的沖擊。”複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魏全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王昕傑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日本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太高。“每當日本央行在國內釋放流動性,日本國內的企業很快就把流動性帶到國外,這就導致貨幣政策對國內經濟刺激作用大打折扣,預期目標很難實現。”
盡管如此,王昕傑預計,進一步擴大擴大貨幣寬松力度仍將是日本央行的主要選擇。“安倍在新一輪選舉後,仍然獲得大部分民眾支持,拿到絕對執政權,這意味著他仍將繼續堅持安倍經濟學。”
雖然日本政府決定將提高銷售稅之期延後至2019 年,消除了一大經濟不確定因素,但渣打預期日本政府在下半年推出的財政刺激方案會令日益沈重的貨幣政策負擔雪上加霜。
此外,近期始終在高位徘徊的日元,未來走勢關鍵仍在於日本央行的政策行動。若日央行不能大力放寬貨幣政策,日元強勢可能會延續;然而一旦日央行實行非常規的政策放寬措施, 特別是正當日元投機性多頭充斥之際,日元可能會被大幅推低。渣打預計,在日元強勢下,央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月加大政策放寬力度, 最終將日元推低。
下半年你必須知道的大事件
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同時,不確定性的增加和地緣政治趨緊都可能使市場風險上升。“黑天鵝”事件時有發生已經成為阻礙各國央行制定宏觀政策的最大擔憂,下半年,美國、日本、歐洲三大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是市場關註的重點,同時人民幣納入SDR將給匯市帶來怎樣影響同樣值得期待。

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經濟自一季度的下行後開始反彈,美國就業數據在此前連續三月下跌後,6月份強勁反彈;工資增長持續加速, 為3季度消費帶動的經濟增長提供支持。業內人士分析稱,對於這種溫和預期,工資推動的通脹跳升是關鍵的風險。
此外,英國公投退歐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陰雲。英國將首先面對其影響,歐洲其他地區緊隨其後。 相較之下,新興市場面臨的風險有所減弱。
渣打財富管理部在報告中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建議投資者進行多元化宏觀投資策略,該策略具有某些類似保險的特質有助於在接近美國經濟周期尾聲時控制風險。
同時,加入宏觀策略的配置能夠在參與多元化策略的長期表現的同時幫助降低回撤壓力。
普京“心腹”伊萬諾夫被解除總統辦公廳主任職務
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2日宣布解除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的職務,任命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安東·瓦伊諾為新主任,伊萬諾夫為負責環保、生態和運輸事務的總統特別代表。
據BBC報道,普京今天在俄羅斯電視臺上透露,63歲的伊萬諾夫自己要求辭職,並向普京推薦了自己的副手。“瓦伊諾近幾年一直擔任辦公廳副主任,工作出色。伊萬諾夫也建議由他出任辦公廳主任”。
接受任命後,瓦伊諾承諾將與政府緊密合作。普京隨後還簽署法令,將瓦伊諾列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成員。
伊萬諾夫長期以來被視為普京的左膀右臂,曾有傳言稱他會在普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後接任總統,但後來梅德韋傑夫成為了普京的臨時接班人。

伊萬諾夫
伊萬諾夫個人資料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俄羅斯政治家。1953年1月31日出生在聖彼得堡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90年 -2001年擔任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01年接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之後2007年任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理,2011年起任總統辦公廳主任。
伊萬諾夫調任對外情報局後在那里一幹18年,先後被派往芬蘭、英國以及非洲一些國家工作。他與普京真正意義上的密切合作始於1998年7月普京被葉利欽任命為聯邦安全局長之後,當時伊萬諾夫在對外情報局擔任歐洲司副司長。
普京上任一個月後,即把同鄉加同事伊萬諾夫調到聯邦安全局任副局長,並兼任負責向總統提供戰略情報的“分析、預測和戰略計劃局”局長,成了普京的得力助手。
1999年8月,普京出任政府總理。11月,在普京的力薦下,伊萬諾夫升任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
2001年3月,62歲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已過退休年齡即將卸任,總統的普京力排眾議委任身穿便服的伊萬諾夫擔任國防部長,打破了只有職業軍人才 能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傳統。然而,伊萬諾夫的國防部長並不是那麽好當。他花了整整四年才站穩腳跟,其間不乏他可能被請出國防部大樓的傳聞。
2004年,伊萬諾夫和克瓦什寧之間的矛盾開始白熱化,當時的媒體充斥著雙方爭鬥的新聞,一度引起人們對國防部可能更換新部長的猜測。但是伊萬諾夫最終取得了勝利,在國防部牢牢樹立了權威。
普京2004年連任總統後提拔伊萬諾夫為主管軍隊、執法機構和特別勤務的副總理,同時宣布由伊萬諾夫直接負責核工業中的國防核工業部分。2011年12月22日被任命為俄總統辦公廳主任。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