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愛偏長怪才 “校長推薦”成歷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147

 

在教育部2015年2月公布的90所試點高校名單中,有77所面向全國招生,13所只面向本省招生。 (新華社/圖)

據《新聞晨報》報道, 2015年3月5日傍晚,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終於公布2015年自主招生簡章。

對比2014年的自招招生簡章,可以看出北大、清華都大大提高了自招報名的門檻,報名條件明顯傾向於“偏才”和“怪才”。

在招生人數方面,清華的招生簡章稱,2015年自主招生錄取人數不超過教育部核準的自主招生計劃。其專業錄取名額表格顯示,九大類專業共招生約400人。其中化生類和數理類專業最多,分別招生140人和120人。

據悉,清華2014年共招收本科生3500人,如果今年招生總量不變,則自招比例約為11.4%,高於教育部對其余高校5%限額的兩倍。

相比,北大自招簡章對招生計劃的表述則非常模糊,僅表示“2015年我校自主招生錄取計劃控制在教育部核定的我校本科自主招生計劃數之內,寧缺毋濫”。

在報名條件上,北大明確報考普通類專業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人文社科類競賽全國決賽或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在自招專業範圍內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並在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或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數理化生)全國決賽並獲得優異成績。所有報名者都要提供相應的書面證明。

報考北大醫學類專業的考生,也必須在高中階段參加過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數理化生)全國決賽並獲獎。

而清華則言明,必須要具有各學科競賽突出特長,或在科技發明、研究實踐、文學創作、創意創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或者在語言、邏輯、智力、記憶、國學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賦或才能。

例如,清華大學的人文科學實驗班(經學)要求考生受過較系統的蒙學教育,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對韻》、《龍文鞭影》;有較好的經學基礎,能背誦“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以及《周易》、《詩經》中的一種;有初步的文字學基礎,學習過《說文解字》,能用篆書默寫540部首,能簡單講解“六書”。

人文科學實驗班 (出土文獻)要求考生熟悉中國古代文史典籍,閱讀過《史記》、《左傳》及其他先秦文獻;對古文字有濃厚興趣,閱讀過《說文解字》,了解小篆及甲骨文、金文、簡帛等。

對於自招中的“偏才”、“怪才”,北大和清華都將在高考錄取中給予20分到60分不等的降分幅度。此外,對於獲得自主認定優惠的學生,如果體質測試成績優秀者,清華大學還將給予額外的5分降分。

自主招生測試集中在高考結束後

據《大河報》報道,在教育部2015年2月公布的90所試點高校名單中,有77所面向全國招生,13所只面向本省招生。教育部通知明確表示:從2015年起,所有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考核全部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結束後、高考成績公布前進行。因此,各自考高校的招生簡章,在考核時間、內容等方面都有調整。

從公布的報名條件可見,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更看重“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更青睞各類省級、全國乃至國際性競賽獲獎者;而雅思、托福成績也首次成為部分高校自招的參考因素。

中國傳媒大學在自主招生報考條件中,首次將雅思總分和托福成績納入突出才能的證明範圍,“雅思總分6.0及以上或托福網考80分及以上”。這在幾十所高校的招生簡章中並不多見。

根據教育部關於2015年自主招生的安排,3月底前,考生完成報名申請。

4月底前,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審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考生名單並進行公示。

從即日起,考生即可登錄“試點高校自主招生報名系統”註冊報名,不同高校具體報名時間不同。

2015年自主招生報名將采取網上和書面報名相結合的方式。除了在網上填寫報名信息、報考專業外,考生還需要在3月底前向報考學校寄送書面申請材料。書面材料除報考申請表、成績證明外,部分高校還要求考生提供自薦信。

大部分高校的自招招生都采用“筆試+面試”進行考核。絕大多數院校的自主招生測試集中在了6月13日-14日,也就是高考結束後的第一個周末。多所高校的筆試時間出現“撞車”,比如同濟大學、上海財大、華東理工的筆試都在6月14日。

自主招生時間表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截圖/圖)

校長推薦成歷史

據《錢江晚報》報道,今年自主招生改變的不單單是考核時間聯考,最引人註目的是,分分合合多年的“三國殺”至此將成歷史。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自主招生考核調整到高考結束、成績公布前約兩周內完成,既可以有效解決影響中學教學秩序等問題,又不推遲現行高考錄取進程,也有利於選拔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

教育部明確表示,今年的自主招生考核,由試點高校單獨組織,不得采用聯考方式,不組織專門培訓。要求試點高校結合本校相關學科、專業特色及培養要求,確定相應考核內容。

如需筆試,考試科目原則上一門、不超過兩門。

往年部分高校組成的北約、華約、卓越等筆試聯盟將全部取消。

新政還規定,為保證考生機會公平,今年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也就是說,“校長實名推薦”也將隨之取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9

中國自主核電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今日開工 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4780.html

中國自主核電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今日開工 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

第一財經日報 林春挺 2015-05-07 06:00:00

中核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的開工建設“也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利於中國“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在昨天(5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福清5號核電機組在今天(7日)開工建設。中核稱,這標誌著中國核電建設新時代的到來。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是在4月15日得到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在國內建設的。這有助於“在調整能源結構中促進穩增長”。

而最值得關註的是,官方此前表示,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這意味著核電項目年內將密集上馬。而這樣的建設規模在中國核電史上實屬罕見。

中核福清核電站資料圖 (CFP圖)

核電項目年內密集上馬

《第一財經日報》從獲得的會議材料中了解到,日前,福清核電5、6號機組施工準備已就緒,具備澆築混凝土(FCD)條件。通常來說,澆築混凝土是開工建設核電站項目的第一步。

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是由中核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聯合打造的核電技術。

“這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開工)意義太大了。”一位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因為它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技術”。

本報記者此前從中廣核獲悉,目前,華龍一號示範項目廣西防城港3、4號機組設計文件、設備采購及供貨、現場施工準備、項目核準與執照申請等各方面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進展良好,滿足2015年開工建設及後續連續施工的要求,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工。

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在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將新開工8臺左右核電機組,此外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出臺關於核電基礎創新的專項規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也在會上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年內將有6~8臺機組開工建設,有8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將成為投入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最多的一年,成為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張華祝認為,2030年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他表示,未來10年中國核電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才能保證《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關於核電發展目標的實現。

目前,中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有23臺,總裝機容量達2138.6萬千瓦。至2014年底,核電總裝機容量2030.6萬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49%;累計發電量1305.8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39%,比2013年增加了18.89%。

而為了給核電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中核旗下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已經計劃在滬上市。證監會官網4月29日晚間在“預先披露”一欄中公布了中國核電擬上市的申報材料,這意味著該公司最快將在今年年內登陸A股市場。而中國核電擬募資162.5億元用於核電項目的投資。

另外,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也已經在2014年年底在香港成功上市。同樣,其募集的資金也用於核電項目的投資。

謀求出海

中核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的開工建設“也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利於中國“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中核是中國唯一出口過核電機組並具有批量化出口核電機組業績的集團,自1986年以來,中核已累計出口1座核研究反應堆,5臺微型反應堆,6臺核電站,積累了在國外的核電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今年2月,中阿政府簽訂了《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被認為是“華龍一號出口拉丁美洲”的一個標誌。

“目前來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上述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中核表示,將借助“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推進核電走出國門,以帶動國內核電裝備的批量化生產和出口。目前,中核正在建立海外市場開發體系,積極推動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近20個國家核電項目合作。

按照中核的布局,華龍一號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途經南亞、波斯灣(埃及),最終落地海上絲綢之路終點英國,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完美路徑和最佳實踐。

另外,本報記者從中廣核獲悉,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後將應用於控股的BradwellB項目建設,屆時將真正實現中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落地,具有標誌性意義。中國希望能夠進軍英國核電市場,這是因為後者打算在2030年之前新建8座核電站。

但核電走出去註定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此前表示,中國核電一直在爭取“走出去”,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中國在國外建設核電站方面缺乏經驗,核電技術又是敏感技術,各國對技術要求都非常嚴格,審批也嚴格。

“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一位核電專家對本報記者說,“這意味著我們要走出去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同時表示對核電走出去非常有信心。

就像這位專家所說的,中核表示,它在鈾轉化、鈾濃縮及元件制造上的現有保障能力和未來保障能力,完全可以保證中國核電的發展和走出去的需求。同時,中核通過60年的發展,在人員培訓、技術服務方面也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25

薄荷APP:健康減肥社區打造自主產品獲盈利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2/149805.html

黑馬說:女性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消費的主力,“她經濟”領域是當下各大商家爭奪的重要戰場。而“減肥”問題,恐怕是女性最關註的話題之一。

剛立夏,穿裙子的季節即將到來,國內最大的減肥社區薄荷APP上已熱鬧非凡,女孩們都在咬牙跺腳發誓要減肥,薄荷上的自主品牌健康食品也成了搶手貨。

從半年時間的電商嘗試,到如今的自主品牌健康食品的研發和銷售,薄荷走了一條垂直社區很少嘗試的經營模式。堅持“少數派”的薄荷在今年4月份已實現盈利,並力爭在2017年之前上市。


\(薄荷網創始人馬海華)

文 | i黑馬 王奕

馬海華在2008年創立了薄荷網。他的初衷是想用科技改善健康,而減肥則是最好的切入點。

當穿戴式健康智能硬件開始慢慢走進市場時,健康領域也邁入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期”。用馬海華的話說,“互聯網健康才開始真正啟動”。

對於薄荷網來說,現在正是最好的時代。

垂直社區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互聯網探討的熱門話題。58到家CEO陳小華在黑馬營的演講中曾提到,做社區是最難的事情。社區以人的話題、人的興趣點為導向,但人的興趣點又經常轉移,因此社區存在“短期高頻,長期低頻”的特點。

而社區的盈利模式更是難上加難。薄荷網在2009年嘗試了在線收費減肥指導服務,作為“社區增值服務盈利模式”的最早先行者,薄荷網有不俗表現。到了2013年,薄荷網每年有一兩千萬的收入,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

但馬海華看到了這個模式的瓶頸。“減肥這個事,營養師的指導服務,說白了屬於錦上添花。哪怕再牛逼的私教指導,如果你不動,也減不了肥。這種模式沒有把握用戶最饑餓的點。”

馬海華一直是垂直社區盈利模式的先行探索者。2013年年底,薄荷網開始嘗試做電商。經營了大半年,每月銷售量200萬,去掉成本與固定開支,“恐怕還得虧損一點”。

馬海華意識到,渠道的核心是管理流量,但在垂直社區流量很容易達到天花板。


\(薄荷3大APP)

目前薄荷3大APP(薄荷、食物庫、輕卡減肥)共有3900萬用戶,日活超過70萬,其中薄荷APP日活40萬左右。但即使是活躍度非常高的社區,其流量也是有限的,這預示著做電商未來前景堪憂,“月銷一兩千萬可能努努力就達到了,上億的銷量就很難”。

馬海華也看到了電商領域的慘烈競爭,“每一個電商都在打仗,前期都在虧本攻城掠地,戰到最後才是贏家”。

而減肥領域的現狀是,不缺渠道,缺好的產品。馬海華認為,這種現狀與四五年前手機市場、電子消費領域非常之像。那時候中國出現了小米,出品了接近三星品質的手機,價格卻只有一半。小米砍掉了中間環節,將高性價比的產品投入市場。

“市場的反饋是嗷嗷叫的”,馬海華從小米案例中獲取了靈感,他發現在超市中購買的健康食品,成本價一般都僅占市場售價的10%-15%,其他全都花在渠道、經銷費、上架費等一系列中間環節上。

薄荷終於找到了用戶的痛點。不是減肥服務,而是直接讓用戶能執行起來的健康食品。薄荷決定打通中間渠道,生產高性價比的自主品牌健康食品。

 

\(薄荷產品圖)
 
馬海華找到了荷蘭帝斯曼、美國杜邦、上海交通大學營養系等專業食品研發機構與薄荷團隊合作開發產品,並尋找最高標準的頂級代工廠負責生產。

2014年11月薄荷自主品牌產品投入市場,反饋“超出了想象”。目前,薄荷的自主產品月銷售額超過1000萬,4月已凈盈利超過200萬。

這還是在部分產品斷貨一兩星期的情況下達到的銷售業績,火爆程度可以想象。這比馬海華預期在今年10月份盈利早了半年,市場反饋如此之好,可見健康減肥市場對好產品的極度渴求。

是不是所有垂直社區都適合做產品?馬海華認為也並非全部適用,品牌產品線豐富、品類健全的領域比較適合做電商。比如母嬰領域,好的品牌、產品非常多,產品跨度太大,如嬰兒輔食、奶粉、衣服、玩具等,很難再做出優秀的產品。

馬海華還透露,薄荷目前正在準備C輪融資,預計近幾個月即將完成。

薄荷的這種探索無疑是成功的,沒有萬能鑰匙和統一法則,需要分析不同垂直社區的特點,才能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奕,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北京汽车(1958HK):奔驰进入快速增长期自主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41


$北京汽车(hk01958)$
作者:李明


1、2015年行业表现:今年汽车市场不好,1-5月份乘用车销量整体增长8.9%,其中自主品牌部分占比第一,有接近30%的份额。未来自主品牌会继续挤占日系和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北汽自主品牌:


2、北汽自主品牌的销售目标:今年公司的销量目标是40万左右。预计明年乘用车市场的价格战将持续,对自主品牌压力较大。自主品牌部分去年毛利率转正,亏损26亿,预计今年亏损额度将减少,但是不期望有太大降幅。明年这部分的销售目标至少在50万。


3、自主品牌研发费用:每年大概为20亿以内。


4、自主品牌新车:今年计划五款,已经上市两款,分别是SUVX65以及轿车绅宝CC,绅宝CC于4月份上市,5月份开始销售,当月销量700台,未来还会继续上量。另外三款:两款紧凑型SUV,下半年上市,分别是X55和X25。还有一款轿车是绅宝D80。


5、自主品牌的未来规划:SUV 产品系列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也要切合市场的需求。这几年SUV市场火爆,很多车厂都忽略了轿车市场,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益。可一旦SUV市 场饱和,主机厂还是要将视线放在轿车上,如果没有技术储备就会很弱势。公司一直在做轿车的技术储备,包括中端和高端。长远来看,轿车还是公司的主要发展方 向。自主品牌如果想保持30%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分之一是SUV,剩下的三分之二还是轿车。长安这几年成长很快,坚持轿车和SUV两条腿走路,长安自主部 分盈利,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在轿车的定位方面,公司之前考虑中低端产品主要是为了量。但是面包车、交叉车等投入大,不盈利,所以公司想做自主品牌中 高端。目前自主品牌属于两级分化,以经济型为主,几乎没有高端产品。所以这块公司想填补市场空白。


北京奔驰:


6、北京奔驰新车:今 年奔驰有三款新车,分别为GLA、GLK和新C级。GLA于3月份下线,4月上市,目前月销量1500台。公司希望明年GLA的月销量能够达到5000 台。C级加长轴距版去年上市,标准轴距这个月上市。目前月销量5000台以上,但是标准轴距的销量还没有体现,预计未来月销量有望继续提升。新GLK今年 年底上市。去年奔驰净利润率6%,今年有望接近7%,下半年市场好的话,还能进一步提高。奔驰不追求绝对的量的增长,更注重于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7、北京奔驰的产能:今年产能为25万,其中前驱产能为10万,后驱产能为15万辆,发动机产能25万。


8、北京奔驰今年销量预计:去年奔驰销量为14.5万辆,今年计划20万辆,增量是C和GLA,明年预计能够达到25万以上。


9、北京奔驰国产化率:目前北京奔驰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为50%,建立发动机厂之后,国产化率会进一步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化率的提升并不一定伴随单车盈利能力的提升。欧元贬值之后进口的部件比国产的还要便宜。


北京现代:


10、北京现代今年盈利预测:北京现代今年的销量大概率超过100万。去年的利润率为10.4%,今年预计维持在10%左右。去年D+S占比40%,今年会达到40%以上,整体盈利能力不会变差。


11、北京现代的新车:今年计划两款,分别为新途胜的全球新款(预计下半年上)及已经上市的索纳塔9。


12、公司不会降低厂家指导价:降低厂商指导价的杀伤力非常大,北京现代没有下调厂家指导价,公司还是通过优惠措施,从终端调整价格。


13、北京现代的产能:今年明年都不会改变。明年底名义产能会提升,但实际产能不会提高。新工厂明年底才投产,至少提升30万。


14、零部件国产化率:国产化率95%以上。总结及评论:公司的自主品牌业务逐渐改善,北京现代业务保持稳定,提供充裕现金流,北京奔驰今年新车较多,近三年将是其逐渐发力阶段,销量会大幅提升,有望带动整体盈利的提升。公司利润结构逐渐改善,产品系不断更新,建议强烈关注。(来源:国元证券)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63.html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8:22:00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意見稱,要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

與此同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渠道已全部打開

尚福林認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銀行體系、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尚福林還表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鏈條較長、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銀行業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有序發展小型銀行,是解決這一金融服務短板的改革措施之一。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至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尚福林總結稱,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四大渠道,分別是: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自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二是民營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剩余風險主要由主發起銀行承擔;三是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幫助化解了存量金融風險;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從參股的機構數量和占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股比超過50%的已經有100多家,占總家數的70%左右。

此外,意見還確定了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分別為: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民營銀行成熟一家 設立一家

據尚福林透露,目前已有關於設立民營銀行的40多個申請。對於依法受理的申請,自受理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比現有法定“6個月”的批籌時限縮減2個月。

至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銀行發展,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指導,重點輔導具有設立民營銀行意向的省份進一步研究完善籌建方案,依法審核,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二是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優勢,確立科學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四是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同時,意見會還將積極做好民營銀行監管工作,銀監會表示,要堅持全程監管、堅持創新監管和協同監管。

對於全程監管,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慎監管,制定民營銀行監管制度框架,健全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和風險排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預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監管套利。

銀監會同時還稱,監管部門將深入研究民營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堅持“鼓勵與規範並重,創新與防險並舉”的監管原則,以提高民營銀行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導向,加強監管引領,創新監管手段,不斷豐富監管工具箱,適時評估和改進監管安排;簡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優化監管資源,突出屬地銀監局聯動監管,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既適應民營銀行發展實踐又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監管機制。

銀監會還指出,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盡量減少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切實促進民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吳紹明調任中汽協秘書長 一汽自主改革或面臨再調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761.html

吳紹明調任中汽協秘書長 一汽自主改革或面臨再調整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8-28 15:27:00

原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吳紹明將於10月起擔任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楊繼續擔任協會常務副會長,不再擔任秘書長。而據新華網消息,他在不到一個月前,被集團新上任的董事長徐平任命負責紅旗品牌。

履新不到一個月,“擅長規劃、肯幹、口才不錯”的吳紹明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找到了“對口職業”,將“不對口”的紅旗工作還給了徐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內部文件中了解到,原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吳紹明將於10月起擔任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楊繼續擔任協會常務副會長,不再擔任秘書長。而據新華網消息,在不到一個月前,他被集團新上任的董事長徐平任命負責紅旗品牌。

吳紹明

消息人士指出,此次人事變動之後,吳紹明的工作將由一汽集團副總秦煥明暫時負責,是否會有新的集團副總誕生還未有定論。負責紅旗“十三五”規劃的是一汽轎車副總師兼紅旗生產制造部部長郭世君,紅旗未來的戰略發展規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今年53歲的吳紹明是技術人員出身,曾任長春汽車研究所底盤室工程師,一汽轎車廠產品技術科副科長、副廠長,一汽轎車產品開發部部長、一轎廠代廠長、總經理助理,一汽集團公司規劃部部長,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規劃部部長,一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規劃部部長等職。

從履歷上看,吳紹明的經驗主要集中在規劃,特別是工廠建設規劃方面,由其負責紅旗事業部並不算“專業對口”。熟悉吳的人士卻認為,他工作肯幹,而且口才不錯,適合協會工作。

在此之前,汽車行業資深專家賈新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紅旗應該堅持做高端品牌,堅持下去,短期內,銷量肯定不高。”但也同時希望業內給紅旗時間。但其目前關鍵的工作不是調整架構,而是調整產品,使其符合私人消費市場的需求。

其他業內人士在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也指出,從職業上來講,吳紹明選擇去協會工作或將是其最好的選擇。現階段的紅旗產品可能有進一步的調整,短期內很難有成績表現。

吳紹明去協會工作,盡管不會影響紅旗的發展,但卻可能影響徐平對一汽自主品牌改革的步伐。

根據上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內部文件,吳紹明的工作變動已經經過了國資委的批準,工作、勞動關系調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再在原企業任職,得到了工信部部長苗圩的認可,並征求過竺延風、陳虹、徐平、徐留平和徐和誼等車企負責人的意見。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交通部支持各地出租改革充分自主權 不搞“一刀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5270.html

交通部支持各地出租改革充分自主權 不搞“一刀切”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10-10 22:41:00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巡視員徐亞華表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原則之一是:統分結合,循序漸進。落實城市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將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給地方充分的自主權和政策空間,不搞“一刀切”,發揮各方面優勢和積極性,循序漸進推進改革。

10日下午,在交通運輸部召開的深化出租汽車改革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經過多次征求意見和修訂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辦法》)終於正式揭開面紗。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巡視員徐亞華表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原則之一是:統分結合,循序漸進。落實城市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將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給地方充分的自主權和政策空間,不搞“一刀切”,發揮各方面優勢和積極性,循序漸進推進改革。

徐亞華還強調,在一些中小城市,在積極發展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方式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探索市場調節運力規模的政策措施。

《管理辦法》在車輛條件的規定條款方面也顯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車輛應為7座及以下乘用車,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等設施設備。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發展原則,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具體車輛標準、營運年限和車輛標識。

就在交通部的《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多地已經在出租車改革問題上進行了探索。

5月,浙江省義烏市出臺《義烏市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方案》,這份涉及出租車營運權使用費、出租車數量管控、車費定價等熱點話題的改革方案正受到社會熱捧,被譽為中國出租車行業消除壟斷的“破冰”之舉。

按照改革方案,在2018年完成出租車改革之後,義烏將全面放開出租車市場的準入、數量及價格管制。而根據計劃,2015年,義烏出租車司機的 “營運權有償使用費”將從1萬元降低到5000元,過去幾個月多收的部分也將退還出租車司機,2016年將全面取消出租車“營運權有償使用費”。

同樣在5月,廣州市人大對《廣州市出租車管理條例》進行修法,不僅加入了約租車等新的內容,更是吸取了出租車的教訓,明確廣州市政府不得像出租車一樣對於約租車總數量進行管制,廣州需要多少約租車,應該完全讓市場決定,行政部門不得插手。有專家認為,這為今後約租車在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9月14日,杭州市發布《杭州市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宣布停止收取出租車經營權有償使用金,實行經營權無償有期限使用。媒體解讀此舉標誌著杭州市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正式啟動。杭州方面表示,傳統出租車改革將在今年底基本完成,規範網絡約租車發展的具體政策也在研究制定,將適時啟動。

隨後,上海也公布了約租車辦法。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首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是第一家獲得網絡約租車平臺資質的公司。

上海的約租車辦法允許符合相應條件的車輛接入網絡約租車平臺。符合相應條件的車輛可以接入平臺,而平臺方需具備企業相關資格和所在地的服務能力,獲得互聯網業務資質和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從而對平臺車輛進行管理。

上海明確規定,平臺數據庫需接入監管平臺,註冊服務器應設置在中國內地等。上海交委強調,提供專車服務的車輛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後獲取營運證,司機也需要通過平臺審查後獲取從業資格上崗證。

此前,在上海辦法公布當天的采訪中,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對於交通部即將頒布的“專車新規”的情況表示,現在上海是試點方案,要等交通部規定下來再進一步討論。“等交通部的下來以後,我們一般在一個星期以內有一個實施意見,這還是要看看最後是不是和交通部的是吻合的。”

在《指導意見稿》公布後,交通部表示,接下來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華為發布海思麒麟950 自主芯片能夠讓“中國制造”實現趕超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282.html

華為發布海思麒麟950 自主芯片能夠讓“中國制造”實現趕超嗎?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6 14:45:00

海思麒麟950的發布代表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崛起,但在制造工藝上中國企業與國際水平仍然需要“一場長跑”。

被華為認為是“跨越之作”的自主芯片麒麟950終於“利劍出鞘”。

11月5日上午,華為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跨越”的麒麟處理器秋季媒體溝通會,正式對外發布了采用臺積電16FF+工藝生產的最新移動處理器——海思麒麟950。華為透露,搭載麒麟950的最新旗艦手機即將上市,而在外界看來,這款手機應該是月底即將發布的Mate8。

“我們一直強調堅持才有突破,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堅定的走下去,結果怎樣市場和用戶會給出答案,用事實說話。”作為華為消費者BG的掌門人,余承東也在微博上感概道,麒麟950是在很多人的關註下成長起來的,感謝大家,無論鼓勵還是批評。曾經有段時間外界對麒麟芯片的爭議很多。

如果說一年前海思還在“成長”的話,這一款芯片則被華為認為是手機業務超越三星甚至蘋果的基礎。余承東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從今年秋季開始尤其到明年華為會形成一個爆發期,在研發上的高投入將是基本。

但是否能夠超越高通目前可能仍然言之過早。不少參加發布會的業內專家對記者,海思麒麟950的發布代表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崛起,但在制造工藝上中國企業與國際水平仍然需要“一場長跑”。

神秘“海思”

對於外界來說,作為華為旗下的芯片制造商,海思一直是較為“神秘”的部門,不太接受媒體的采訪,也就是從去年開始,才在行業媒體中逐步亮相。

關於海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據記者了解,在1991年,華為就成立了ASIC設計中心,該設計中心可以看做是海思的前身,主要是為華為通信設備設計芯片。

之後,隨著歐洲逐漸開始進入3G時代,2004年,華為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準備從3G芯片入手,並且將產品先後打入了沃達豐、德國電信、法國電信、NTTDoCoMo等全球頂級運營商,銷量累計近1億片,與當時的3G芯片老大高通大概各占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

到了2010年,隨著美國、北歐等地區宣布進入4G時代,華為趁勢發布了LTE4G芯片Balong700,並做成了上網卡、家庭無線網關等終端設備,並且在國內4G牌照發放後,海思順勢推出新一代產品,不用再受制於其他芯片廠商。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披露的“2012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海思以74.2億元的銷售額位列第一。

去年,一位半導體行業的業內人士這樣對記者說,目前國內共有600多家芯片設計公司,年營收達到或接近10億美元的僅有海思、展訊通信兩家,它們在移動處理器、基帶芯片等領域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其他企業,“向上突破有很大難度”,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在WCDMA和LTE領域幾乎沒有專利和技術積累。

可以看到,這麽多年來,在手機芯片領域,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公司一直處於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

而對於為什麽要做海思,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2012年說過這麽一段話,“華為需要做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主要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假如這些壟斷者不再對外合作的話,華為的操作系統可以頂得上,華為的芯片主要在別人斷糧時有備份。”

據華為人士介紹,海思芯片對華為內部產品的配套,不僅能幫助華為帶來價格競爭力,還有助於提高其產品的上市時間,搶占市場先機。比如,中國移動對4G定制機提出五模的新要求,而目前能夠量產五模芯片的廠商只有高通、海思,這意味著華為可以借助海思芯片快速推出符合市場要求的4G手機,而其他廠商則不得不采用更加昂貴的高通芯片。

去年6月24日,華為正式對外發布榮耀品牌的旗艦機型———榮耀6。該手機采用的是就是海思研發的“麒麟920”,據介紹,該芯片是全球首顆商用的八核LTECat6手機芯片。

但彼時的海思距離趕超高通仍有距離。

而一年後,麒麟950發布了,這款整合了全模基帶、4×A72+4×A53應用處理器、獨立DSP、獨立ISP、MaliT880MP4圖形處理器、i5協處理器、安兔兔跑分80000+的SoC,除了圖形性能弱點,其它方面已經是現有Android陣營的巔峰。

“麒麟950是海思第一次和業界夥伴開發領先工藝,16nmFF+使得950性能功耗平衡,秒掉20nm的高通810和MTKX20應該沒問題,可能略超三星7420,可以和下一代高通820和三星M1並論。”手機圈資深人士潘九堂說。

也有人評論道,無論華為的手機表現如何,至少麒麟處理器還是值得尊敬的,它讓其他芯片廠商有壓力,僅這一點都已經很不容易,畢竟起步晚了。

能成為華為手機的“核武器”嗎?

“明年會迅速縮小和三星、蘋果的差距,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我們有機會在份額上超過蘋果。”余承東此前對記者表示,最晚在2018年,華為有機會在營收上超過蘋果,這幾年華為在構築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服務上一整套的能力,包括流程、IT體系的支撐,有的能力要到爆發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這些能力是什麽,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看到。我們花了這麽大的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同行的很多倍,我們主要就是投資在未來。”在他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參與的蛋糕是5000億的蛋糕,華為在未來將有機會沖擊1000億元年收入。

顯然,在沖擊蘋果和三星的路上,自主芯片麒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當硬件趨同趨勢愈加明顯,如何取得關鍵器件的階段性壟斷成為手機廠商的重心之一。幾乎所有廠商都格外重視對上遊器件資源的搶奪,產業鏈管理能力成為焦點。

有消息稱,小米和聯芯科技聯手在浦東召集上千人的團隊研發手機芯片,11月底將開始測試半年後量產上市。在早前的AXON天機旗艦系列戰略發布會上,中興也發布了其移動終端戰略:中興OS+迅龍芯不久將雙雙亮相,中興首款自主處理器及自主OS的安全手機已經通過工信部的入網許可,預計年底上市。

此外,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前提必須要在高技術領域有所作為。

在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基帶是芯片競爭核心。海思芯片在Modem上的單點突破是華為網絡側多年耕耘在終端側的充分體現。任正非曾表示,“我們只可能在針尖大的領域里領先美國公司,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那麽大,就絕不可能實現這種超越。”華為海思平日的低調宣傳,和在網絡通信技術上的集中發力,都是任正非這里理念的踐行。

但對於華為手機是否能夠依靠麒麟950趕超蘋果三星,目前來看可能仍然言之過早。

從技術角度來說,虎嗅網的一篇文章分析道,此次麒麟950芯片的發布,盡管頗受業內追捧,但並沒有看到代表未來芯片產業發展和競爭趨勢的自主芯片架構的設計所帶來的成果,其仍在照搬ARM的“big.little”架構。

另外,此前也有消息稱,由於臺積電16nmFF+量產時間的延遲,以及臺積電將產能優先提供給蘋果生產其A9處理器,海思麒麟950不得不延遲,上遊廠商產能問題也是麒麟甚至是華為手機能否按時足量供貨的影響因素之一。

同時,也有手機行業人士認為,外界對國產自主芯片的關註度無疑能為手機增色不少,這一點從各種打折安全牌以及國禮的營銷手段就從感受的到。但大眾也有審美疲勞,當商務人士或者高端人士無法從國產手機中感受到足夠的競爭力,為情懷買單的人也許會越來越少。

上述手機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而對於廠商,當配置越來越像,芯片處理性能已經過剩的時候,單純的追求芯片性能也許得不償失。

不過,作為中國手機產業有望挑戰蘋果和三星的廠商,華為麒麟950無疑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跨越”。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中國兩大自主核電技術同時亮相南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507.html

中國兩大自主核電技術同時亮相南非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12-05 18:04:00

中非論壇上中非合作高潮不斷,中國兩大自主核電技術也選擇在這一時間同臺亮相南非。

中非論壇上中非合作高潮不斷,中國兩大自主核電技術也選擇在這一時間同臺亮相南非。

國家電投官網5日掛出的一則消息顯示,國家電投旗下公司國家核電與南非核能集團簽署《CAP1400項目管理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南非核能集團將組織南非核電項目管理人員到國家電投CAP1400示範工程現場進行培訓,國家電投將為南非培養CAP1400技術的高級項目管理人才。該協議的簽署對深化兩國核電合作、推進CAP1400南非項目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消息顯示,12月4號下午,由中國商務部和南非貿易和工業部共同主辦的中非裝備制造業展正式開幕。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在公司的展臺上介紹了CAP1400核電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經濟性,以及中南兩國在核電項目合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有核電企業的內部人士表示,CAP1400這樣的“大型核電‘走出去’任重道遠”。

官方資料顯示,CAP1400是在中國40多年核電研發設計、建造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先進的AP1000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創新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也是中國大力向海外推廣的拳頭產品之一。

官方資料顯示,CAP1400屬於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簡稱“壓水堆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子項,也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而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位於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示範工程計劃在2016年年初啟動建設。有核電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該工程在國內建設有利於CAP1400的日後出口。

上述消息還顯示,根據南非核電發展規劃,南非在2030年前將建設960萬千瓦核電機組,並計劃於今年啟動核電招標。自2013年以來,國家電投致力於南非核電市場開發,CAP1400作為中國政府在南非的主推機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兩國政府間核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於2014年簽署,通過多次深入的技術推介,CAP1400技術的安全性、經濟性優勢以及具體的項目方案獲南非政府及專家團隊高度評價。

消息說,根據中南核電人才培訓協議,國家電投將為南非培養200名核電技術人才,首期50名學員的培訓已經順利完成,獲得南非政府及核能界的高度評價,第二期培訓將於2016年1月進行。

消息透露,南非預計近期將進行核電發標工作,國家電投將以先進的CAP1400核電技術,攜手中國的核電設備制造企業、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南非核電項目的開發。

值得關註的是,與CAP1400一同亮相本次中非裝備制造業展的還有中核集團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

中核集團最新公布的消息顯示,該集團此次攜華龍一號(HPR1000)、多用途模塊化小型反應堆(ACP100)、核燃料及鈾礦等方面內容參展,面向整個非洲推介中核集團核工業全產業鏈實力。

和CAP1400一樣,華龍一號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中國核電出口海外的拳頭產品。

華龍一號已經在阿根廷市場取得了進展。在上個月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期間,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簽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電站商務合同及壓水堆核電站框架合同。

按照中核集團的說法,這“標誌著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將合作建設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電站,‘華龍一號’核電技術落地阿根廷”。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卸任前最後一仗 楊玉欣打得漂亮 催生《病人自主權利法》 開亞洲先例

2015-12-28  TWM

四年前,楊玉欣以弱勢代言人的角色進入立法院,身障加上素人雙重身分,問政成績始終未被看好;本屆立法院休會前一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總算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她,怎麼做到的?

十二月十八日,下午二點五十九分四十秒,台聯立院黨團幹事長周倪安簽名支持《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楊玉欣高興得差點哭出來。原來,下午 三點是朝野協商法案送進院會的截止時間,這天又是本屆立法院最後一天院會,法案獲各黨團簽字同意時,即宣告楊玉欣過去三年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這二十秒,對楊玉欣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超過三點,《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就無法在這屆立法院過關,她卸任在即,未來相關法案要再排入議程,十分困難。

奮戰到最後一刻的楊玉欣,當天法案完成三讀後,開心之餘,還夾雜著「虛脫、疲累」的感覺,但她也知道,還有好多事等著要做。

儘管比歐美晚了二、三十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仍是亞洲第一部相關法案;隔天登上國內各報頭版,成為楊玉欣立委任內最漂亮的成績單。

十九歲那年,楊玉欣與姊姊、弟弟同時被宣布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醫生甚至委婉勸說,「去做想做的事,以後不必再來了。」當時就讀國立藝專的楊玉欣知道自己的人生路,不可能像同學一樣當演奏家或老師,她下定決心,要「把握時間、全力衝刺」。

初入立院,被譏「罕見立委」勤做筆記少發言 從中找到切入點四年前機會來了,楊玉欣出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決心替身心障礙者發聲並解決問題。而她的夫婿、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也投入協助問政,「一人當選,兩人服務,一致對外。」孫效智笑說。

楊玉欣在立法院剛開始表現並不出色,她坦言:「因為沒做過,心情很緊張。」於是她選擇先觀察,勤於出席會議,做筆記但不發言。第一次發言,是在門檻最小、 僅針對時政抒發五分鐘評論的國是論壇,一度遭譏為「罕見立委」;對此,孫效智解釋:「不懂不能發言,以免出問題。」幾個月後,楊玉欣找到定位,聚焦外界最 不關心的老弱病殘與失能者,為關心對象。她很清楚,這些努力很多人不知道,甚至,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眼裡,不一定有價值;但為了病友,還是要堅持下去,並找 來律師與社工師當助理,共同奮鬥。

「外面的人實在太難了解病友的心情。」她以自身為例說,「我最大的願望是睡一個好覺,到現在卻沒有一天可以,因為同一姿勢久了,身體難免會痠、麻、癢、 痛。五十公斤的身體,連動的力氣都沒有,只好每天晚上叫醒先生幫忙翻身。」「我先生要先搬我的右腳,再搬左腳,之後推屁股,再把壓到的手拉出來,才算完 成。這樣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每晚要五到十次。」楊玉欣連珠炮似地說。

為弱勢爭權益的楊玉欣,先鎖定推動無障礙設施,「我從未享受過大餐,因為上廁所不方便,出門要限食限水。」儘管外界不在意無障礙設施,但她認為,身障者若不能出門,身體將會迅速退化;未來高齡化社會,若把老人關在家中,勢必造成很大的醫療負擔。

沒想到這樣「簡單」的事情,主管機關就有三十三個,她每三個月跟一個單位開會,逐一突破,最後發現,讓設計者知道無障礙設施的重要才是王道;因為考試引導教學,她成功說服考試院,在建築師考試中,增加無障礙設施的考題比重。

推動立法, 與夫婿聯手親手寫出草案 尋求不同黨派奧援能成功遊說各單位,孫效智歸功於楊玉欣個性「樂觀、積極、溫和」。

一路看著她成長的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楊玉欣真的是鞠躬盡瘁,而且從不口出惡言。具有律師身分的助理林秉嶔也說,每當提醒楊玉欣吃飯,她總是回答「不餓」,讓人感覺滿逞強,但也很心疼。

身邊人都知道,四年來,楊玉欣的健康逐漸走下坡,從原本可以站、可以走,到現在站一下就感到疲累;但對此,楊玉欣卻僅簡單解釋,「這是本身疾病的關係。」 在生態複雜的立法院,楊玉欣堅持以「理性溝通、善意解決」,來凝聚最大共識,這樣的風格,在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過程,發揮到極致。

二○一三年底,楊玉欣推動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通過,但身為病人,她深覺該法有其局限;二十二歲喪母、四十四歲喪(前)妻的孫效智,感受也很深,他們認為,該法還是從醫療人員、家屬的角度出發,病人無法自主,必須另立新法才能達到目的。

為此,楊玉欣請教多位專家學者,孫效智則認真研讀德國、英國、美國等國的相關法案,一字一字寫出《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賦予重症者拒絕醫療權,只要昏迷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病人自主意願即可獲尊重。

法案擬好了,接著是尋求社會共識的漫長過程。這時的楊玉欣,已不是菜鳥立委,她知道法案要順利過關,必須獲得大多數立委的支持;國民黨內有她積極推動,但民進黨也要有人耕耘才能達成。

她找上致力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合作。一直遺憾父親離世前長期臥床、受盡折磨的田秋堇一口答應,還當共同提案人,不但出席各種場合倡議理念,也努力遊說同黨立委。

楊玉欣團隊也錄製許多專家、醫師的告白影片,放在YouTube上,助理還一一回覆留言,並尋求輿論支持。楊玉欣甚至在立法院院會與委員會,秀出醫院急救時使用包括電擊、插管等「死亡套餐」的畫面,說服立委支持。

臨門一腳,找柯P助攻民進黨總召點頭 法案完成三讀但還有更困難的關卡,需要耐心逐一拆解。面對醫界反對聲浪,楊玉欣夫婦花了半年時間溝通,逐一遊說二十多個醫學會,「我曾經跟醫師公會全聯會溝通時,三小時一口水都沒喝!」楊玉欣說。

醫界擔心,新法通過後會增加醫療糾紛,為此,楊玉欣再去說服衛福部與法務部,將醫師免除刑事民事責任入法,才讓身兼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立委蘇清泉簽 字。「我們以和為貴,只要加進去不違背立法精神,都放進條文。」孫效智說。擺平國民黨,還有民進黨,楊玉欣在最後關頭請到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勸服民進黨團 總召柯建銘,這臨門一腳,是法案完成三讀關鍵。

這樣的安排,也看出楊玉欣的用心。原來柯文哲之前就是她諮詢的專家之一,但為避免國民黨立委反彈,她一開始並未抬出柯文哲,直到最後一刻,才請柯P出面助攻。

回憶這段經歷,楊玉欣與孫效智不約而同說,他們是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孫效智和助理們好幾度都想要放棄,但「楊玉欣意志力很強,一直在撐。」孫效智說。

只是,她的努力卻得不到國民黨的重視,甚至連未提名續任不分區立委,也未主動告知,讓她有些受傷。孫效智話說得直白:「講都不講,非常失禮。」「如果還有 四年,我就可以力推《長照保險法》 立法了。」對於即將卸任,楊玉欣有一絲遺憾。如今階段性任務結束,楊玉欣未來還要致力弱勢議題與生命教育,「要開始找工作了!」她笑著說。

撰文 / 林思宇、郭淑媛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