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2C電商數據對比:聚美增長放緩 京東虧幅減弱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83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27 10:46 編輯

B2C電商數據對比:聚美增長放緩 京東虧幅減弱

作者:雷建平

當當日前發布財報,財報顯示,當當2014年第三季度交易總額(GMV)37億,其中第三方平臺業務17.4億,總營收首次突破20億,同比增31%。當當還實現連續4個季度盈利。

隨著當當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國內主流B2C企業均公布這一季度財報。對比各家B2C數據,可發現有趣現象,如相比上一季度,各家增長均有所放緩,這其中以聚美表現最為明顯。

由於國內電商價格戰力度減弱,唯品會 、聚美、當當均已實現持續盈利,最大的B2C企業京東則持續虧損,不過,最新3個季度非常明顯的變化是,其虧損的幅度大幅改善。

B2C企業Q3集體增長放緩

B2C企業總規模對比(騰訊科技制圖)

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凈營收290億元(約合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1%,較上一季度增長僅1%。唯品會凈營收達8.8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0%,環比增長僅6%。

當當第三季度營收20億,較上年同期增31%,較上一季19.6億僅增長2%,聚美優品第三季度凈營收1.54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較上一季度基本無增長,在各家中墊底。

B2C企業第三季度受騰訊科技調查的《暗訪電商假貨鏈條》影響很大,騰訊科技7月曾報道,供應商祎鵬恒業通過多個電商平臺銷售假冒服裝和手表,電商平臺對異常投訴置若罔聞。

這加大監管部門對電商平臺售假的處罰力度,也間接影響到B2C企業第三季度的財報表現。其中,對聚美的影響最大。

由於聚美凈成交總額、毛利率環比均下降,營收連續2個季度環比0增長,運營利潤更同比降16%,這使得聚美當日收盤時跌4.22%,盤後股價更暴跌11.83%,股價低於20美元。

聚美高管表示,正將第三方平臺化妝品銷售業務絕大部分轉移至自營業務,預計四季度完成。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將更好的控制產品的質量,不過,也會影響聚美平臺進一步做大。

聚美毛利率最高 京東墊底

B2C企業毛利對比(騰訊科技制圖)

幾年前,B2C企業陷入價格戰,毛利率偏低,如今,隨著易迅退出B2C市場競爭,蘇寧、國美(微博)更專註商業本質,阿里巴巴、京東也上市,電商行業的競爭開始減弱,毛利率明顯提升。

如京東第三季度毛利為35.45億元,較上一季度大幅增加,毛利率為12.2%,較上一季度提升了1.2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的9.8%提升了2.4個百分點。

當當毛利率已連續數個季度維持在18%水平,較2012年時期有明顯改善,一方面是圖書領域競爭減弱,另一方面是當當擴充品類。當當CEO李國慶將其比喻為“開著飛機修飛機”。

唯品會第三季度毛利潤2.195億美元,毛利率為24.9%,高於上年同期的24.2%。從毛利率的角度看,第三季度唯一下滑的是聚美,應為受停止平臺第三方奢侈品銷售的影響。

電商領域毛利率體現出明顯的特征,即3C低於圖書,圖書低於服裝,服裝低於化妝品,這表現在京東毛利率最低,剛超過10%,聚美則高達近40%,領先其他B2C企業。

僅京東運營利潤率為負

京東第三季度運營虧損為4.066億元,較上一季度出現大幅下降,京東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率為-1%,較上一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擴大1個百分點。

B2C企業中僅京東運營利潤率為負數。當當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率同樣不高,僅為0.7%,最近4個季度一直在不到1%的水平,不過,當當已連續幾個季度運營利潤為正。

唯品會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為213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00萬美元增長76.6%。唯品會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率為2.4%,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率為3.1%。

聚美優品第三季度運營利潤17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2040萬美元下降15.8%;聚美優品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率為11%,較上年同期下降了6個百分點,較上一季度下降3個百分點。


B2C企業運營利潤率對比(騰訊科技配圖)

即便運營利潤率同比環比出現大幅下降,聚美的運營利潤率仍遙遙領先其他幾家B2C企業。

京東依舊虧損 但虧損明顯縮小

B2C企業凈利潤對比圖(騰訊科技制圖)

如今B2C企業不再是虧損的代名詞。當當第三季度凈利潤2450萬元,雖然較上一季度下降15%,但相比上年同期虧損2790萬元,依然明顯改善,其還有余力投入移動端等領域研發。

唯品會第三季度凈利潤為2770萬美元,雖然較上一季度下降14%,但較上年同期的1200萬美元增130.3%,唯品會第三季度凈利率為3.1%,上年同期凈利率也為3.1%。

聚美第三季度凈利19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30萬美元增長88.6%;凈利率為12.4%,去年同期為8.4%。從凈利的角度看,唯品會和聚美雖然規模不算大,但日子過得最好。

當前唯一虧損的是京東。京東運營虧損達4.066億元,由於第三季度利息收入1.98億,扣除利息成本3224萬後,仍當季貢獻1.66億元,京東才只虧1.644億元(約合2680萬美元)。

不過,京東的虧損也需理性看待。從過去3個季度看,京東的虧損呈現逐漸大幅減小的趨勢。

此外,京東的虧損很大程度上並非是業績虧損,而是計入了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等,如第一季度虧損37.95億,主要是計入一筆36.70億元股權支出,其給予了京東CEO劉強東。

京東第二季虧5.82億,主要源於與騰訊戰略協議中所涉及資產及業務收購帶來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京東第三季度同樣計入與騰訊戰略結盟產生資產和業務收購,帶來無形資產攤銷。(來自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68

【年度創業家】“聚美優品”陳歐VS“滴滴打車”程維:誰能抓住未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15.html

2014年中國年度創業家,是頒給在四年時間,創造出市值30億元美金的“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還是用兩年時間燒掉15億元,教育大眾打車可以不用再招手的“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2014年度創業家,你會選誰?

\i黑馬:5月16日,聚美頭頂中國在線美妝第一平臺和連續七個季度盈利的光環上市,一時風光無二,但回首來時路,卻可以看到其資源極其匱乏、曾為生存拼命支撐的一面。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必須經歷的局面:融資比不上老江湖,資源比不上背靠大樹的同行。如何生存下去?聚美的“逆襲”邏輯,在成本控制和效率上做到極致的風格,可資借鑒。

\2010年5月,險峰華興註入了一筆天使投資,8月,聚美開始和VC接觸。直到2011年3月,紅杉資本600萬美金的A輪投資到位。

與此同時,陳歐加入《非你莫屬》,開始見諸於各類媒體,走出CEO自我營銷的第一步。2011年8月,第一版“為自己代言”廣告面世,聚美超越樂蜂網,成為化妝品垂直電商第一名。到2012年初,聚美的規模已是樂蜂的兩倍,但樂蜂網獲得4000萬美金融資,聚美陷入與樂峰的苦戰。

2013年新版“為自己代言”廣告引起的“陳歐體”社交現象,聚美迎來發展高峰,坐穩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今日,聚美登陸紐交所,市值超越30億美元。

聚美怎麽以僅僅1300萬美元、從短短四年時間變成美妝垂直電商領域的老大,且市值直追去哪兒、58同城等做了8年的老牌互聯網公司?

陳歐總結的關鍵詞是效率。這個年輕人說他始終在學習、總結、創新、然後超越。在一個燒錢的行業,創造出一個不燒錢的樣本。

 

且看聚美創始人陳歐接受《創業家》&i黑馬專訪的思考和總結。

給5%股份連實習生也留不住

2009年,我拉了好友戴雨森、劉輝回國創業,做遊戲廣告,照搬的是美國的模式,做了幾個月,發現走不通。

這是一個挫折,中國市場環境(跟海外的)差異,讓我們快速認識到:在中國改變市場環境,我們幾個小孩搞不定,必須轉型,順勢而為。

就地轉型,既是求生本能,也是經驗所致。很多創始人都說要堅持,不願意去做新的東西,大佬也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後天肯定更精彩。但我願意去否定自己,遊戲是我喜歡的東西,但喜歡的未必就能做成功,要堅持的未必是你喜歡的東西,而是對成功的追求

當時就一個想法,公司不要崩盤,要不然就完了。所以轉型時,找了離錢近的電商,把現金流做起來,先把公司養活了。

而在當時,我也考量了這個團隊:戴雨森能夠做設計,劉輝可以寫程序。沒有人脈、沒有電商經驗、也沒有零售經驗。這樣的團隊能做的事情比較少,幸好還有30萬元現金,還有機會。

我們花兩天時間就上線了團美網,做化妝品團購。當時的頁面很簡陋,但很快就有用戶進來,然後有訂單,發現這個商業模式是對的,就這麽簡單。

化妝品是好的標品,網上有很多數據,淘寶指數、百度指數,什麽好賣一目了然,當時很多社區都在用團購的方式賣化妝品,只要價格便宜,又保真,服務比別人好、專業,消費者就認可這一套。之前我對於化妝品毫無了解,我是大老爺們做美妝,只能學習、研究、總結。

根據(百度、淘寶等)數據,我們每天只賣一款產品。方法也很簡單:雨森負責產品編輯,然後去人人網註冊幾百個賬號發帖吸引用戶,有了訂單,我們就去專櫃抓一些貨回來,在辦公室把貨發出去了。我們人手很少,全公司就3個創始人加1個行政,招人也招不來。當時有個實習生要走,我說給他5%的股份,他覺得這公司馬上就要掛了,還是毅然走了。

因為創業初期拿了徐小平的錢,第一個事情沒做好,覺得不好意思見人。後來有些起色,我才敢跟徐老師說要轉型,去賣化妝品,多少還有點不好意思,我害怕辜負他。

(《創業家》&i黑馬註:據陳歐說,拿徐老師的錢,有幾個原因,“一是希望徐老師能夠幫我們背書;二是2007年接觸徐老師,他很支持我,但我沒要他的投資,內心覺得挺不好意思,後來我自己讀書去了,有點辜負他的感覺。第二次回國創業我是抱著必成的態度,所以就拿了。”)

過了兩三個月,我們發現特賣這塊業務越來越靠譜,到了2010年6月份就完全往這上面靠,更多的數據也證明了這個事情是對的。從這年8月到次年3月,是聚美發展的甜蜜期,每個月業績都在不斷增長,現金流也足夠支撐公司運轉起來。但痛苦在於,不知道這個模式的天花板在哪里,增長速度很快的時候,稍有停滯,大家就開始懷疑1000萬元銷售額是不是到頂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給自己打氣,自定位為化妝品團購的老大。聚美當時要做的事千頭萬緒,但看著公司每天都在成長,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2011年,我們去唯品會拜訪,作為南派電商的代表,他們不常在各種電商大會上拋頭露面,只是低調把事做好,這點非常值得學習。唯品會的成功讓我們覺得特賣是一條走得通的路。

我並不知道商業模式對不對,倒覺得服務好女性是有商業未來的,跟我談的VC也深以為然。我們從賣一款產品到兩、三款,再到新品類,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商業模式也這樣一步步摸索出來。

我對自己的商業判斷能力從來是自信的,聚美最原始的推動力是我的商業判斷,這一點包括創始團隊、後來的高管團隊我想都不會否認。

既然路是對的,我們要把精力花在了解用戶上。了解他們的習慣、知道他們關註什麽,需要什麽。在早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地方,比如提供好的選品和細致的服務等。

化妝品面對的是女性消費者,她們對圖片有要求,我們就把圖片拍好,插畫畫好;她們怕假貨,我們就貼上防偽標簽,允許三十天用後仍可退款;她們在乎包裝的細節,我們采用粉色盒子,三層改成五層,不至於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受損。反過來,這些細節又幫我們贏取了很好的口碑。在公司前臺或者學校門口,看到成堆的粉色箱子,這本是一種口碑效應。

後來我們推出“買二包郵”,因為我們知道消費者會叫上朋友一起買來享受這個政策,這比推薦註冊送10塊錢(優惠)券效果要好得多。

在我看來,一個公司能贏,一個根本的問題是:更好地把握住了用戶的需求。中國最好的企業家都是知人性、懂用戶的。

我的商業判斷能力首先來自於直覺,直覺之外,需要一步步總結,一步步押寶,一步步測試,這是從第一次創業到現在一步步積累起來的。這些年我就主要就做兩件事:學習和超越。每走一步,我會總結出新的東西,作為公司走向下一步的基礎。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們每總結一次,都可以超越一個對手。

創業早期,我們跟別人沒法比,必須做好自己。那時候公司所有的事情,包括倉儲物流、服務,都是一個學習和摸索的過程。

更多的,我作為CEO,應該對投資人負責、對團隊負責,對我來說,失敗是件丟人的事兒。

學習凡客好榜樣

聚美火起來,是靠“我為自己代言”的傳播。那是在紅杉投錢之後,之前我們沒有錢做廣告,之後融到錢了,我也不敢亂花錢。

“我為自己代言”,說到底是被不敢花錢給逼出來的。錢少,就必須花出新意,花出效果。

我們三人,年紀不大,都是海歸,沒有零售經驗,沒有化妝品經驗,沒有電商經驗。投資人對我們及我們從事的事業存有疑慮很正常。

何況,創業初期,我們的對手規模遠超聚美,月營收達到五、六千萬元,既有媒體資源,又有風投註入,後面還有大佬背書,令人羨慕。

要拿風投,我們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拿。紅杉的投資,從2010年8月談到次年3月才最終確認,但我們的月營收規模卻從500萬元上漲到2000萬元,由此可見聚美是一個效率很高能不燒錢活下來的公司。

紅杉錢進來的時候,我給董事會一個3000萬元的毛預算,砸一把(營銷),董事會同意了。後來我想來想去覺得壓力太大,縮減到1000萬元。

我的直覺是應該花大錢,但是到要做的時候又害怕,於是又仔細算了一回,還是縮減。

聚美融的錢不多,雖說董事會同意砸3000萬元,但我們沒做過廣告,怕是出去打了水漂,對公司是極大浪費,不砸又容易被淹沒掉,很糾結。不過我們的現金流還不錯,我估摸著1000萬元應該可以,至少還不會讓公司倒閉。

既然縮減投放,就要思考錢少怎麽做創新。

借著這股勁,2011年8月做了第一版“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學習對象是“凡客體”。

我當時對“凡客體”的理解是共鳴,共鳴導致傳播,而不是純粹的一種促銷廣告。我去拜訪凡客,雖然他們沒有把細節說得很清楚,但我抓住了幾點:1、知道他們的投放渠道是公交和地鐵;2、廣告是被傳播起來的。

除此之外,我研究了大量數據和成功案例,不停觀察別人的廣告。去研究別人為什麽成功,分析數據和廣告效果之間的關系。比如看百度指數就知道北京地區公交站牌和地鐵廣告的效果好不好。知道消費者能不能看到這個東西。

“為自己代言”的核心是要引起共鳴。

這段廣告抓住了當時的幾個熱點:80後,蝸居、奮鬥、裸婚等等。

第一版廣告文案是我寫的,惠璞參與了第二版。一開始我們想了很多好玩的事情,經過多次修改,不停地錄。前前後後花了兩個月時間,有一天我在棚里改完,可能也是因為制作過程太辛苦,可能也是因為片子說出了心聲,看了之後自己有點想哭。我想能打動自己的,也能打動別人。當時的片子我自己看,自己剪,然後盡量把詞弄好一點,音樂弄好一點,一定要是一個我自己覺得非常滿意的作品

廣告拍好了,雖然只花1000萬,我還是害怕,如果沒有效果,哪怕投資人不炒我,也難免同事怪我,這樣CEO 的威望就沒有了。就算到了今天,每次硬廣投放前,我的壓力依然很大,不能預知結果的事情就是如此,加上我對自己的失敗零容忍的變態要求,每次無比謹慎。但事實是,所有對自己有極高要求,害怕失敗的人,往往因為謹慎,反而失敗概率更小。

很快,1000萬元在一個月內全部投完,包括地鐵、公交和電視。靠著這個廣告,聚美的月營收從4000萬元上漲到8000萬元。同時聚美超越樂蜂網,成為行業第一。

這個廣告帶來的直接效果是:聚美的倉庫爆倉了,而且持續了四個月。

那段時間,壓力極大,負面極多,我在公司和倉庫之間來回奔波。當時準備融B輪,投資人過來談,我說沒時間陪你盡調了,得先把貨發出去,投資人沒有辦法和管理層聊,但覺得聚美潛力無窮,而且專註消費者而不是投資人,就立刻投了。

其實做“給自己代言”廣告,早期董事會內部就“CEO該不該介入PR”這個問題存在很大分歧,有的投資人覺得拋頭露面的CEO都是不務實的,我也不想出來,畢竟一不小心就成了靶子,還犧牲私人生活。但徐小平老師希望我出來,他覺得該宣傳還得宣傳,後來上了電視,發現效果很好,沒錢的屌絲公司只能靠出奇制勝。

到2013年,我們的活躍用戶數是1050萬,88.9%的回購率。這個數據背後就有情感共鳴。我先用精準營銷準確尋找用戶,而且重在與用戶建立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聯系。聚美還註重研究用戶消費和使用美妝的習慣與邏輯,我們說“成人之美”,就是用提供最優質的美妝產品、提供最合適的美妝方案來留住用戶。——陳歐

聚美的做法是研究別人的成功經驗,但在學習的基礎上創新,而且執行是自己的,執行細節做得更好,更極致。

時間到了2012年初,規模上,聚美已經是主要競爭對手的2倍,但我們作為屌絲公司,融資融不過對手。他們拿了4000萬美金融資,估值是我們的兩倍多,還有自己的自有品牌,一方面拼命砸廣告,一方面打價格戰。當時我們緊張得不得了。聚美剛剛盈虧平衡,我又不想再去融資,如果真的介入價格戰,大肆燒錢,很危險。

為了應對,我們一方面是關註怎麽做出傳播效果好的廣告,一方面在價格戰上咬緊對手,同時著手自己的自有品牌。

我從世紀佳緣請來好友劉惠璞,撥給他1000萬元,讓他去做自有品牌。惠璞和我都是營銷能力很強的人,也是做事積極謹慎的人,結果很快自有品牌就有了起色,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利潤。

我害怕廣告無效公司破產,所以做出的廣告很精良;惠璞害怕自有品牌庫存壓死公司非常謹慎,結果卻沒有庫存。所以,找到對自己要求苛刻的人,老板就可以輕松一些。

另一方面,我們開始籌劃第二版“為自己代言”的廣告,6月份提出設想,實際上9月份才開始做。因為是第二版廣告,要超過第一版難度很大了,改了兩個多月。當時要做差異化,拍了一個60秒廣告,之前是15秒,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緊接著引起了行業的一個爆發性的討論,在社交媒體上,網友爭相模仿傳播,後來才有了“陳歐體”。

反觀對手,他們把很多錢變成了庫存,燒了很多廣告,效果也不好,我們在庫存控制和營銷上都做得效率高很多,最後我們贏了。

當公司元老阻礙公司進步

聚美發展史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在2013年的“301事件”(2013年3月1日,聚美舉辦三周年店慶大促活動,因訪客太多導致頁面長時間癱瘓而引起用戶極大不滿,同時由於下單量太多,物流嚴重滯後,引發爆倉。導致聚美遭遇公司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機。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網站的技術系統架構、代碼質量存在問題,並高估了自身的物流和倉儲能力。)

物流一直是我們的短板,一般聚美一年做一次廣告,緊接著就是一次爆倉,並持續好幾個月聚美最慘的時候,我微博發個促銷信息,網站就流量太高打不開了。

在聚美,三位創始人各司其職。我要做判斷、決定公司的走向,負責用戶獲取和品牌,雨森負責產品和運營、劉輝負責技術和物流。

公司快馬加鞭前進的時候,自然也希望他們也做得好。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能跟上公司的發展節奏,尤其是聚美這樣爆發增長的公司,尤其是物流和倉儲,人手經驗都不足,最可怕的是,每年的爆倉嚴重影響了公司的增長。

3月1號那天,網站頁面癱瘓,後續物流系統癱瘓,大面積的貨無法發送出去,然後連鎖反應導致大量的負面,這對聚美的品牌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導致聚美在去年第二、第三兩個季度進入一個衰退期,團隊也士氣低靡了,我們找新人,重建團隊,這個公司當時沒死已經是個奇跡了。

一起創業,換元老不是很容易的事,這是很多CEO會遇到的問題。換高管存在風險,尤其把聯合創始人換掉,一不小心可能兄弟做不了。雖然最後事情以劉輝退出管理層結尾,我們至今也還是好友,在上市當天也一起在美國共享喜悅,畢竟最終來看,公司獲得了成功。回頭來看,從個人的角度上,出於私心,我希望公司最核心的高管都是自己最熟的兄弟,但是有時候再熟的人如果跟不上,他可能成為公司前進的絆腳石,有可能讓所有已取得的成就化為烏有,這時候等於和公司其他人出現了嚴重的利益沖突高速發展的公司,肯定不是每個人都能跟上公司的發展,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不是變成一個只有元老的類家族企業,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而每個元老,都已經可以因為早期的股權有巨大收益,也會有很好的利益。

我要把強的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301之後重組高管團隊,重振士氣,元老們對新加入的高管也更開放了,一年時間聚美上市了,我們從坑里爬出來了,我之後請來的人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像前面說的,這也就是學習、總結,然後超越。只有我不停進步,才能帶著公司繼續往前走。

每花一筆錢都會逼自己先想清楚

聚美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觀——效率,我們要求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聚美在創業過程中的確是個窮公司,到上市之前我們總共就融了1300萬美元。錢對於一個公司肯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準的花每一分錢。聚美由弱到強,超越一個個對手,依靠的就是花錢的效率。聚美依靠精準營銷,準確尋找用戶,而且重在與用戶建立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聯系;聚美研究用戶消費和使用美妝的習慣與邏輯,我們說“成人之美”,就是用提供最優質的美妝產品、提供最合適的美妝方案來留住用戶;聚美強調運營效率,在一個燒錢的行業卻講究控制成本。

很多公司為什麽會死,是因為花錢花死了。在聚美,我把市場牢牢握在自己手上,一點兒一點兒做,不急於求成。因為我害怕公司死,我每花一筆錢我得想清楚,也因為這個原因,聚美在線下營銷上比對手強了很多。不論是我上電視也好,還是做“為自己代言”的廣告,我花的錢比對手少很多很多,但每次我們內容和傳播卻好很多。線上傳播差別不大,買位置,買流量,買點擊,但線下每個公司玩法完全不一樣。

線下不是靠廣告,而是靠口碑。廣告在媒體上投出來之後,只有人人相傳才能算成功,口口相傳才有力量,這要取決於消費者看到的廣告力量是不是足夠強大。

想制造一個話題難度很大,唯一能做的是把內容做好,因為好內容不需要引導。這是一個立體的社會,當網上有人覺得用“陳歐體”寫的段子,將獲得更多轉發和評論時,他自然會去寫,當有媒體跟進的時候,就等於借力傳播,想火也就容易了。相反,不好的內容你給他錢,他也未必願意做。

垂直平臺用戶的獲取成本是很高,化妝品更高。這是因為:第一,用戶對化妝品電商固有的不信任感;第二是關鍵詞又少又貴,一般是兩三元錢一個,按常規的方法很難做起來。

我們總的費用率只有16%,也就是說我的毛利率達到16%,基本就可以實現盈利。聚美2013年的毛利率是24.5%,在美妝行業里面算是低的,但關鍵就在我的運營效率足夠高。到遞交IPO報告的時候,聚美連續7個季度盈利。這在電商公司里面是少有的。

聚美的做法是通過營銷拉動規模,通過規模拉動供應商,最後供應鏈上的品牌越來越多。早期我們供應鏈沒有那麽強大,但是通過單品突破的方式,快速做大規模,有規模再有自主品牌,兩者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關系。同時,我們一直聚焦於最有利於生存的事情。以用戶為中心,去掉了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集中精力和資源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尤其是不能忽略消費者,正是因為他們喜歡我的服務,支持我的公司,我們才能做起來。

我希望聚美這個案例能夠給所有創業者一個借鑒,你剛剛創業,沒錢、沒人、沒資源,周圍強手林立,但是你可以學習、創新;你需要先確定最重要的事情,然後逼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你要萬分謹慎的花每一分錢,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出效果;你不需要一開始就贏,你得先生存下去,讓贏的可能性一直保存下去。

總結而言,聚美最強調的是運營效率,我們在一個燒錢的行業講究精準花錢,我們用1300萬幹了別人上億上十億的事情。1300萬最終變成30億,我覺得是資本市場對於聚美模式的肯定,在燒錢模式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種新的範式,這是聚美的商業價值所在,也是我和我的團隊自豪之處。

 

【年度創業家】程維:滴滴兩年時間燒錢15億元吸住所有用戶

i黑馬:這是一篇i黑馬記者於2013年4月時采寫的稿件,彼時打車界的“燒錢大戰”還沒有開始,滴滴還只是我們采訪到的諸多創業企業中的一匹小黑馬。記者在給編輯的郵件中預測:“關於嘀嘀的獨到創新之處,我個人觀察,各款APP都差不多大同小異,語音功能出來,很快,其他同行業跟進,最後都沒差別。如何發展到用戶,成為最直接的競爭。”

滴滴用兩年時間燒錢15億元吸住所有用戶,並將其他競爭者統統趕出,讓賽場僅剩老大老二。“年度創業家”候選人之一的程維說,如果燒錢可以在短時間完成教育用戶的漫長過程,他不後悔。

\北京2013年4月,熙熙攘攘的中關村。80後創業者程維正為辦公室搬遷的事兒發愁。

公司發展太快了,短短半年時間,已由創業之初的3個員工發展到30余人。不足百平的辦公室顯得很擁擠,他的員工甚至擠在門口的沙發上和客人談業務。

程維創業的項目是一款運行在智能手機上的軟件,能讓乘客和附近的司機迅速找到對方。盡管沒有第三方調查的數據佐證,程維已經認為他的“嘀嘀打車”在打車應用這個市場上已是領先。他提供了一個數據,在北京,有將近2萬名司機裝上嘀嘀打車,“這是什麽概念?就是你在路上每看見4輛車,至少有1輛車是安裝了滴滴打車的”。

程維的自信來自於他的線下推廣隊伍,這是他從來不會主動向人提及的“秘密武器”。不過,隨著打車應用市場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線下推廣的短兵相接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在過去的北京一整個冬天,每天早上七八點鐘,嘀嘀打車的地推人員戴著帽子、穿著橘色的工作服,聚在一起像直銷一樣開早會,然後定當天的推廣目標,互相加油鼓勵,而後奔向各個地點,比如吹著過堂北風的西客站地下出租車通道。他們趁著出租車司機上完廁所出來的兩三分鐘,完成從講解說服、把APP安裝到司機手機里並教會使用這麽一個繁瑣過程。

程維認為這個環節非常重要,是嘀嘀打車能發展到如今規模的關鍵。互聯網的時代,不再缺乏把產品打磨好的產品經理,而是缺乏能把產品推廣到線下的執行團隊。程維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本地生活O2O項目,需要很強的線上產品開發和線下運營能力。“你能夠做出產品的團隊,不一定有去線下給司機裝上產品的能力。”

在程維的職業歷練中,恰好這兩種經驗他都具備。他從2004年進入阿里巴巴,跟這個企業綁在一起長達8年。

前6年,程維待在阿里巴巴的B2B公司,每天像民工一樣,去敲開每個大中小企業管事人的門,靠大量的拜訪量給阿里巴巴銷售互聯網推廣產品。後2年,程維到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公司,負責電商和團購的相關工作。程維從互聯網民工變成了互聯網經理。

“這個轉變很有意思,前6年的工作讓我很接地氣,後2年的工作讓我懂產品,我從互聯網民工變成了互聯網經理。這些經歷對我如今親自創業做產品拼市場很有幫助。”對這8年的工作,程維如此總結。一位行業人士分析,程維8年的互聯網職業經歷,不僅對創業一款互聯網產品有經驗幫助,也會令他在和同行搶投資時獲得加分。

觸動程維從阿里巴巴跳出來創業的是程維給出租車司機的一次講課,本意是幫助別的行業用互聯網提高效率,但是程維看到這些出租車司機們的工作方式、效率數十年沒有變化,而外部條件在變化,油越來越貴,路越來越堵,收入是下降的,運營效率就越來越低。“師傅們每天工作很辛苦,卻沒有人來幫他們提高效率。”

於是程維看到這樣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就是中國需要“出行”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就像需要有人提供網購,有人提供本地生活的服務信息一樣。出行這個領域,PC互聯網時代,光“訂機票”這件事情,就產生了兩家上市公司(攜程、藝龍),而出租車是從早運行到晚的,它是一個比機票還要大得多的市場。因此,出租車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創業切入點。

程維介紹,從去年下半年發展至今,嘀嘀打車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天津等城市,註冊用戶已達百萬。在京每天的成交單數為3萬單,而北京全市單日出租車成單量約為200萬單,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困擾程維的是嘀嘀打車未來的盈利模式。嘀嘀打車在推出之初,曾經嘗試向乘客收費。每次叫車,乘客額外支付3元,嘀嘀和司機各得1.5元。但很快,在同行的競爭之下,嘀嘀放棄了這種限制用戶發展的收費模式。至於未來如何盈利,程維說他也不知道。

目前,嘀嘀打車對融資情況不予披露。但有傳聞稱,騰訊在和幾款打車應用接觸之後,有意選擇嘀嘀打車,並在未來置入微信的服務中。

後記:後面的事情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2014年年初,那場“快的”的“燒錢”大戰讓滴滴打車紅遍大街小巷。雖然後來很多人都問過,如果滴滴和快的沒有傍到騰訊和阿里這兩個金主,是否還會如此面不改色地燒錢。但程維總是避而不談。

程維承認,滴滴是市場上最燒錢的公司之一,而且在預期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會保持燒錢的狀態。因而他總是一遍遍地講述滴滴的理想而不是商業模式,以吸引誌同道合的人加入,雖然這件事相比兩年前已經容易許多。而最近這個願意和程維共同談論理想的人,是柳傳誌之女柳青。

面對滴滴到底如何賺錢的提問,程維回答說:“滴滴這三年時間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們說我們不賺錢,我們持續的在出行這個領域里面,用互聯網的手段給用戶提供方便好用的出行服務,這三年時間我們不會去盈利的。但三年以後,我們相信滴滴打車,會是一個可能對整個中國出行做出改變的企業。”

當下,滴滴在占領了出租車市場後,正殺入個人和商務用車分享市場,要把自己做成中國版的Uber。

采訪/i黑馬 王采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60


聚美優品遭遇美律所調查,股價創上市新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75.html

12月10日,美國股東權益律師事務所Johnson & Weaver.LLP周二宣布,該公司正在對聚美優品(紐交所證券代碼:JMEI)及部分公司高管是否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進行調查。聚美優品是一家中國大陸的化妝品在線零售商。

 
Johnson & Weaver的調查,旨在確定聚美優品發布的關於公司業務、前景和供應商的聲明,是否存有虛假及誤導行為。
 
2014年5月16日,聚美優品股價以27.25美元開盤,該公司當天在首次公開招股中發行了111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最高股價曾達到28.28美元。
 
但是在首次公開招股僅僅幾個月之後,這家公司就發布了令市場失望的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
 
聚美優品當季成交總額同比僅增長31.4%,至2.73億美元,為該公司記錄在案的增長速度最慢的一個季度。
 
在今年8月底公司股價創出34美元的最高值之後,至2014年12月9日,聚美優品股價已經跌至15.08美元。
 
Johnson & Weaver表示,希望與聚美優品股東攜手調查此事,從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聚美優品股價周二在紐交所常規交易中下跌0.90美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5.63%,報收於15.08美元。過去52周,聚美優品最低股價為14.69美元,最高股價為39.45美元。該公司股價周二盤中最低至14.69美元,創上市以來的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62

被指財務作假 聚美優品股價創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37

聚美優品(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JMEI)今天早些時候宣布,該公司董事會已經批準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根據這項計劃,聚美優品可在未來12個月時間里回購價值最高為1億美元的公司股票。

但市場對這一看似利好的消息反應消極,周一早盤聚美優品繼續下跌並創出歷史新低,最低股價12.58美元,收盤跌5%,至12.8美元。

QQ圖片20141216051031

就在上周,美國兩家律師事務所先後發起代表投資人利益的集體訴訟,指控聚美優品在上市以及後續過程中未能真實披露業務運營信息,給美國投資人帶來了損失,兩所律師邀請購買過股票的投資人參與集體訴訟,共同索賠。

自稱是“證券事務律師事務所”的Faruqi & Faruqi在北京時間上周六在一份聲明中鼓勵投資聚美優品後損失超過10萬美元的股東聯系Faruqi & Faruqi。該律所表示,正在調查聚美優品公司以及其高管是否存在發布虛假和誤導性聲明,或者未發布真實業務和運營信息等違反美國證券法的行為。

另外一家律師事務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也在上周六的聲明中稱,已經代表在5月16日至11月19日購買聚美優品股票的投資人,在美國紐約南區法院提交了針對聚美優品的“集體訴訟”訴狀。

除了以上兩家公司外,12月11日宣布調查聚美優品的美國律師事務所 The Rosen Law Firm上周六發布聲明,宣布已代表在5月16日至11月20日的聚美優品股東向法院提交了針對聚美優品的“集體訴訟”訴狀。

The Rosen Law Firm周一宣布,代表在2014年5月16日至11月20日購買過聚美優品股票的所有投資者對聚美優品發起集體訴訟,稱聚美發布虛假、誤導性聲明導致股票的價值下跌,損害了投資者利益。

2014年5月16日,聚美優品股價以27.25美元開盤,該公司當天在首次公開招股中發行了111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最高股價曾達到28.28美元。

但是在首次公開招股僅僅幾個月之後,這家公司就發布了令市場失望的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聚美優品當季成交總額同比僅增長31.4%,至2.73億美元,為該公司記錄在案的增長速度最慢的一個季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47

聚美優品到底有沒有造假?財報上寫著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7/148419.html

i黑馬:半年前還是中概股嬌子,現在卻遭萬人圍攻,聚美啊優品,它有沒有反思過,自己做錯了什麽?
\12月9日,一美國事務所說,正調查聚美是否發布虛假、誤導性信息,包括當前業務、業務前景、供應商數據行為。4天後,又一幫律師發聲明,說要代表股票投資者起訴聚美,觀點濃縮成3句話:

■聚美優品改變其營收模式,即從市場服務轉型為商品銷售;

■這一轉型對聚美優品此前的成功財務業績構成巨大風險;

■而且,聚美優品並未像其承諾的那樣擴大市場服務。

現在數數,起訴聚美的律師事務所有5家了,其中有一家國內公司參與——郝俊波事務所。

郝俊波告訴黑馬哥,現在起訴的理由還太籠統,律師獲得的信息並不比投資者多。懷疑的依據是聚美最近的第三季度財報,總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33億美元增長28.0%。業績比預期太差,引起多家事務所懷疑。

但他也表示,這說明不了什麽。美國跟中國不同,即便沒有充足的證據,只要是合理懷疑,都可以立案,也許聚美並沒財務造假。

現在還是尋找原告階段,接下來才是搜集證據。郝俊波稱自己可能會向被告索要證據,比如會議記錄、與高管談話等。

財務是否造假?業績太差 應當合理懷疑

先把律師起訴的焦點用白話翻譯一下:聚美,你為毛要轉型做自營?做自營後,就維持不了之前招股書里的業績,你這不是騙人嗎?況且你當時也沒說自己要做自營啊?

從這一點看,聚美是有錯的,在招股書中,他是堅定要走開放路線的。

好,來看看聚美當時是怎麽描述的。

\此前的優勢描述中,他說聚美已成為國內第一大化妝品電商,為此第一項策略就是不斷擴張商品品類。這給投資者無限想象空間,擴張品類的大多做法是走開放平臺路線。

\繼續往下看,這就是重點了。聚美說,要繼續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到這兒基本能理解律師說的,你為毛沒告訴我你要做自營?這里明明說是要擴大嘛。

\在業務介紹中,黑馬哥還找到這樣一句話。截至去年9月30日,我們已擁有1400家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又給投資者無限想象。

\他說,如果聚美不擴大與第三方商家數量,公司增長的業務、規模增長會受到影響。言外之意,就是要狠狠發力開放業務了。同時,他又時不時透露出對開放業務的擔心。這讓投資人非常惱火。

\在風險因素里,他說隨著第三方商家數量增多,很難確保它們提供的服務是否能滿足用戶,如果它們賣次品、賣假貨或是非授權商品,公司可能面臨索賠。

針對第三方商家,後面還有幾個專門描述的。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非授權商品怎麽辦?

\這是說,要是第三方商家賣假貨怎麽辦?

由此可見,聚美是非常糾結的,第三方商家入駐,能給他帶來更多的sku、更大的流量、更多的收入,但同時又可能造成體驗降低、假貨增多,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大。

果然,賣假貨的事兒就發生了。今年騰訊科技報道,聚美涉嫌銷售偽劣名表。一經證實,是一家小第三方商家幹的,規模50個人,屬於開放業務。事後CEO陳歐一怒,把整條業務全砍掉了。

\陳歐有點偏激。當時聚美已經大擴品類,但主要是服裝,表中多是女裝、鞋類、內褲、手提袋等,手表是邊緣性中的邊緣業務。當然,越邊緣也就越容易忽略,所以假貨出現了。

這一點從陳歐的文章中也提到,對於這些業務,他只需商家提供授權書+在其他平臺上運營規模即可。信中他提到,已經把所有奢侈品第三方業務全部砍掉,有授權的也停了。

他解釋稱,一條業務沒了,業績自然就會差。但黑馬哥與律師們心情一樣,是不是至於差到這個地步呢?

於是11月底,聚美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凈成交額約2.73億美元,同比增長31.4%;凈營收為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28%,遠低於預期。

回顧今年第二季度,凈成交額約2.89億美元,同比增長64.3%;凈營收為1.54億美元,同比增41.9%。差距是不是有點遠?

再從環比看,就會發現幾個問題:

■凈成交額反而下降了0.16億美元。

■凈營收微增約370萬美元。

聚美上市前的業績是怎麽樣?2011年營業收入為2180萬美元,2012年為2.332億美元,同比增長900%;2013年為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盡管隨著盤子的增大,增速放緩是理所當然。但上市後的兩份季報,確實與預期相差太遠,尤其是第二份財報。正如陳歐所說,奢侈品業務線砍掉了,對業績有所影響,這影響究竟有多大?

\表中Marketplace services指的是開放業務帶來的收入,奢侈品歸在其中。2011年開放業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達84.8%,自營收入很少。到2012年就迅速降低到10.4%,2013年又回升至14.5%。也就是說去年4.83億收入中,僅7000萬美元是開放業務。

問題來了,即便這7000萬美元全砍掉,對聚美業績影響也不過如此。況且開放業務中,奢侈品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核心品類服裝並未砍掉,業績怎麽會變成這樣?

這些確實值得那幫事務所律師懷疑,聚美應該主動站出來解釋。

自營路線有沒有錯?策略正確 但溝通有問題

為了避免別人說黑馬哥寫軟文,還是要幫陳歐說幾句好話。撇開財務造假嫌疑,砍掉開放業務,全面轉向B2C自營,這是正確的策略。

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既做B2C自營又做開放業務的電商,贏家基本上沒有,亞馬遜也在探索。為何?若把自營業務當成一個商家,開放業務當成許多商家,中間會產生許多悖論。

1、成本悖論。聚美自營體量4億美元,哪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拼得過它?它可以靠規模拿到最低的采購價,若是同類sku,誰拼價格都拼不過他。其次,它可以依靠規模攤薄各項費用。為公平起見,以下用招股書數據舉例。

■隨著規模增大,聚美的履約成本是下降的,去年占凈成交額的12.3%,包含倉儲、物流費用;

■市場費用也在下降,為10.4%。而2012年同期為15.6%,包含營銷、廣告費用;

■技術研發、行政管理費用分別為1.9%、1.8%,微增,主要是人員增加,福利薪資提升。

■綜上,聚美的費用一共才26.4%,毛利率達到這個數就能盈利,而聚美自營毛利達40.8%。

因此,聚美自己賣的貨永遠是最便宜,永遠最賺錢,哪個第三方商家都競爭不過。

2、利潤悖論。上面也提到了,自營業務毛利潤能達到40%以上,不再贅述。

3、質量悖論。聚美的自營品類商品是要入公司庫存的,他可以自己抽檢,控制商品質量。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聚美透露已在10月份自建光譜實驗室。

\如圖中所述,該實驗室每個月能檢查300個sku。

但第三方商家就不行了,他們自己有庫存,自己發貨,質量無法保證。聚美只能查看授權書,讓他繳納保證金,做一些事前預警,但並不能杜絕問題,因此假貨頻現。

以上三點說明,沒有一個第三方商家能比自營更賺錢、商品質量更好、成本更低。既然如此,何不專心B2C自營業務呢?

有人說,純自營規模怎麽上去呢?黑馬哥說,運動員裁判只能當一種,要選擇規模你就去學阿里,不做自營全部是開放業務。

策略上看,聚美走自營路線並沒有錯,錯在溝通問題上。為何不及時跟投資者披露,為何不及時向媒體公開?這一點聚美應當反思。

文| i黑馬 王方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是電商領域的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聚美官方回應涉假倉庫被封:捏造消息荒唐可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65.html

i黑馬:1月6日上午多家媒體收到匿名郵件,稱一直涉嫌采購來路不明的海外、甚至是假冒化妝品,並在今年9月份被珠海海關逮個正著,直接導致其北京貨倉被查封,主管海外業務的孫姓總監和2名業務人員被帶走調查。聚美優品官方對此否認,回應稱經營活動始終正常開展,該匿名郵件內容純屬謠言,“捏造消息荒唐可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匿名郵件和聚美回應的具體內容。

\聚美優品近日麻煩不斷,前不久曾遭到多家律師事務所圍攻,調查其潛在財務作假問題。1月3日,一家美國法律事務所又指出指聚美優品在集體訴訟期中曾發布虛假聲明。

以下為聚美回應:

從昨天開始,上百家媒體朋友陸續收到多達三個版本的所謂“聚美前員工爆料”。我們震驚於其中捏造消息之荒唐,也感嘆這位“前員工”的強大專業能力,可能連我們自己也做不到在同一時間炮制不同版本“爆料”,精準聯系如此之多的專業記者。

聚美從來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合法經營,我們的經營活動始終在正常開展,也從來沒有被任何外來因素所幹擾。這種毫不負責、蓄意攻擊的謠言,更不會影響我們。

但謠言終究不是事實,再深文周納,也必然漏洞重重。文中,大量憑空捏造關於聚美的不實信息,與我公司經營情況完全不符,並對我公司正常工作中的在職員工進行實名攻擊,對此我們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聚美是一家年輕簡單的公司,極速海外購業務是我們最新也成長最為迅速的業務部分,我們希望所有的競爭都公開公平,這位一夜之間發出上百封“爆料”郵件的朋友,無論你是誰、代表誰、目的如何,希望你能走到陽光下來。

最後,歡迎所有關心聚美的媒體朋友聯系我們,即日起,聚美全國六大倉庫開放媒體采訪,歡迎關心聚美的媒體朋友參觀報道。也歡迎媒體關註聚美的海外購業務。用你們自己的眼睛,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們相信你們的專業判斷力。

以下為匿名郵件內容:

發件人:jumeiyuangong

發送日期:2015年01月06日 11:48

主題:重大爆料:聚美涉嫌購入假貨被查,倉庫被封

各位媒體朋友,

新年啦,給大家曝一個猛料,關於聚美優品——就是這家剛在美國上市的電商企業,一直涉嫌采購來路不明的海外、甚至是假冒化妝品,並在今年9月份被珠海海關逮個正著,直接導致其北京貨倉被查封,主管海外業務的孫姓總監和2名業務人員被帶走調查。

知道這些,是因為我本人就是聚美海外業務的一名員工,公司采購的事兒我本不願和媒體說,但前兩個月,公司因為涉嫌采購來路不明的海外假冒化妝品被查,竟直接取消了海外業務部門,導致我們被分流。當時我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被降職降薪分到服裝奢侈品等其他部門,一個是自動辭職,幾乎沒有任何經濟補償。我們辛辛苦苦為公司賣力擔責任冒風險,可公司卻不為我們著想,如此不負責任,實在讓我難以接受。

事實是這樣的,今年9月,珠海海關查到我們的供應商2000萬的走私化妝品。通過追查供貨單和物流信息,海關發現了大部分的走私品流入聚美優品公司的倉庫。緊跟著,公司位於北京的倉庫就被查封,海關和公安還到總部抓人,主管海外業務的副總裁葉飛提前知道消息先跑路了,所以他們就帶走了下面的孫姓總監和2個負責業務的同事,同時帶走了他們的辦公資料和電腦。證據確鑿,公司高層不得不疏通關系四處公關,孫他們被審了幾天後就放出來了。聽說最近葉飛也回到國內了,據說他為了避風頭先去了東南亞又去了美國,聽說沒事了才回到國內。

對於這件事兒,公司一直對內對外封鎖消息,也囑咐過我們不要說。但聚美現在這種不為我們考慮讓我們自生自滅的態度,讓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再保守這個秘密。

其實有的供應商也知道這件事兒,因為公司北京倉庫被查封後,供應商給我們打貨,我們都沒地兒收,所以臨時給了個口徑,說是要換倉庫。雖說後面確實換了地方,但聰明的供應商一想就能想明白,倉庫換地兒這麽大的事兒,不需要提前籌備新址嗎?難道不等新倉庫籌備完畢才停用舊倉庫嗎?就算籌備時間再久,換址也總會有個提前的通知吧。

在聚美這麽久了,這家公司問題很多,貨品來源很複雜,除了走私外,還有各種串貨、假貨更是不用說了。

迫於個人安全考慮,不便說明姓名,大家懂的。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税收政策调整走向 对聚美跨境电商的潜在影响分析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45881305

财政部宣布下调美妆类进口关税税率,该政策对跨境电商影响的市场解读众说纷纭,导致$聚美优品(JMEI)$     股 价出现波动。市场担忧主要源于担心进口关税下调可能导致聚美价格竞争力下降,以及专门针对海淘的收税优惠政策可能取消将进一步使聚美丧失价格优势。综合分 析后,我们认为整体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聚美的,原因是进口关税对传统渠道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小,专门针对海淘的行邮税税率下降可能性高于上升,政策调整大方 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渠道拉动国内消费,对合法完税的B2C海淘是利好。


1)下调关税税率对retail price的影响只有1%
首先要弄明白中国对传统进口贸易的征税构成,聚美CFO Mona在电话会议中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a.  关税tariff (税率将由5%降为2%),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 ;以零售价为300 RMB的商品为例,landed cost为60元(landed is about 20% of retail price ),5%的关税也就是 3 RMB, 对零售价只有1%的影响;

b.  VAT(17%),charge on retail price  , VAT的构成相对复杂,品牌商、经销商及零售商都需按照不同的比例缴纳,同样以300 RMB retail price的商品为例 ,VAT  50 RMB,是税收的大头,比进口税tariff高得多;

c. consumption tax (30%), 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只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比如香水、彩妆、以及奢侈品,以300RMB的商品为例,消费税大概25RMB,8% of retail price;

因此,下调关税对传统进口商品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低,那么进而对聚美价格优势的冲击非常弱。


2)政策调整大方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对聚美这类B2C海淘电商是利好,对小海淘不利
目前,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相对要高,商品选择有限,而中国人出境消费数额规模不小,在此背景下,国家宣布下调关税税率政策,从大的方向上看,调整是希望完善消费品进口贸易的中间环节,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因此,政策走向不管是对传统进口贸易,还是跨境电商都是有利的。

那么聚美和传统进口贸易渠道是否利益相悖?
首 先,聚美海外购以日韩等地的时尚快销品类为主,这类品牌大部分还没有通过进口贸易的渠道进入中国,中国人通常在境外消费或者通过某些第三方平台的小海淘购 买,“聚美海外购在售的80-90%的商品,都没有和传统进口渠道竞争,也就是说在线下零售店没有销售”,聚美CFO表示,因此和传统渠道在品牌及商品上 目前没有形成直接竞争,国家完善进口税收体系,将促进传统进口贸易及(合法完税的)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发展。

而第三方平台上的小海淘,首先 规模比较小商品价格没有优势,其次由于本身运营能力较弱,不具备和海关IT仓储系统对接的能力,大部分没有合法完税。聚美这类大型B2C海淘网站的进一步 做大,包括品牌、商品种类、运营规模等,将对小海淘产生冲击。据Mona介绍,“目前国内的美妆类消费,当中20-30%发生在第三方平台的小供应商”, 聚美做大将对当中的小海淘产生竞争。

 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聚美的价格优势并非完全仰赖与税收优惠,相反,作为一家电商企业,运营能力是核心,聚美直接和品牌或者其一级代理拿货,缩短了供应链,同时有规模化运营能力,是其具备价格优势的主要原因。


3)行邮税政策走向可能性分析
于 海淘为个人消费行为,和传统进口贸易有区别,因此,国家没有按照进口关税的税率标准向海淘行为征税,取而代之的是行邮税(parcel tax),美妆类parcel tax 50% ,母婴类10%。同时,专门针对海淘网站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应缴税额低于50元将享受免税,聚美在销售美妆类价格100元及以下、母婴类500元及以下 的商品都能享受免税优惠,因此,聚美全球购重点销售单价较低的美妆商品。
而对于单价较高的美妆类商品,50%的行邮税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

a. 50%的税率比传统进口贸易税收高很多,进一步上调可能性极低
传统进口贸易税收的几项税收加起来,合计税收大约在retail price 的18%,比海淘行邮税50%的税率低得多,聚美认为,50%的税率已经是insane的了,本身就制约了聚美的发展,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极低。

b. 优惠政策彻底取消
市 场还有传闻称50 RMB免税的优惠政策可能取消。既然行邮税上调可能性较低,那么只存在税率下调或者只取消优惠政策两种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过,整体政策调整方向是希望完 善消费品进口,进而将海外消费拉回国内消费,如果仅单方面取消优惠政策而全面按照50%的税率向海淘收税,那么高昂的价格对拉动国内消费将构成负面影响。 这是最悲观的假设。

c. 行邮税下调,对聚美是利好
假如市场传闻的免税优惠取消确有其事,那么与此同时下调行邮税税率的可能性比较大。聚美这类B2C海即使销售价格较低的商品也要交税,但是整体税率下调将使其有能力销售价位偏高的商品,要知道之前50%的行邮税税率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高价位美妆类商品。

d. 用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
Mona在电话会议上还谈到海淘新品类母婴的发展规划:母婴毛利基本在0-15%,一些non-standard的母婴类商品毛利能达到20-30%。

公司短期在母婴品类的运营上将维持盈亏平衡,长期来看将同样是高利润的品类,毛利可能达18%,是一个single digit margin business

公司计划用大概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美妆类长期目标是40%的毛利,20% EBITDA margin。

具体到今年,美妆的毛利今年将保持现有水平,母婴毛利相对要低,将拉低综合毛利,但是由于母婴类客单价ASP较高,因此物流费用占比相对要低。







作者:i美股资产管理李妍
持仓披露:本文发表时所在机构持有$聚美优品(JMEI)$        多仓。
iMeigu Fund是一只专注中概互联网投资的基金,旨在通过专业研究团队的精选组合、仓位配置、动态再平衡、风险控制,获取中国互联网高成长带来的超额投资回报!
http://www.imeigu.com
@梁剑 @Ricky 


财政部周一称,将把包括西装、毛皮服装以及鞋类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减半,从6月1日起生效。其中化妆品税率将从5%下调至2%,纸尿裤税率将从7.5%降至2%。http://mms.prnasia.com/events/event.aspx?id=h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跨境電商 網易、聚美紛紛赴韓“圈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617.html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跨境電商 網易、聚美紛紛赴韓“圈地”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6-04 22:55:00

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第二天,網易CEO丁磊便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奔赴韓國。

在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後,跨境電商巨頭紛紛坐不住了。

6月2日,即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第二天,網易CEO丁磊便攜旗下考拉海購團隊奔赴韓國。考拉海購公關總監王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丁磊一行人考察了LG生活健康、NATURE REPUBLIC、It’s skin等韓妝品牌。王錚透露,在丁磊受邀赴韓之前,考拉海購已在近期獲得了數十個韓國美妝品牌的官方授權,包括AHC、LG生活健康、skinfood、too cool for school、綠手指等。

在自貿協定中,洗發水、沐浴露和護膚品等化妝品在5年內部分降稅20%~35%,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將在10年內取消現在10%的關稅。

除了關稅的降低,該協定還聚焦了快遞服務。“中國快遞企業在韓不用設立辦事處,可以直接在韓國開展包括空運和海運的各項國際速遞業務;也可以開展除韓國郵政部門依法保留之外的所有國內速遞業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如是認為,其指出這將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很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一家跨境電商巨頭聚美優品也開始跑馬圈地。6月2日,聚美優品CEO陳歐在微博上稱,“來韓國,本來想找It’s skin買蝸牛霜,聊得開心幾千萬美元直接入股了”。據了解,It’s skin(伊思)是韓國三大化妝品公司之一韓佛公司的子品牌,伊思旗下的蝸牛霜此前成為國內電商和海淘渠道的銷量爆款。

品牌爭奪“火藥味”暗藏其中。在聚美優品宣布入股伊思後,根據考拉海購官網上公布的丁磊赴韓行程,6月3日上午,丁磊亦與It’s skin公司高管“就雙方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度洽談”。而除了考拉海購和聚美優品外,京東、天貓也分別在今年3月和5月在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開通了“韓國館”,銷售品類涉及母嬰、食品保健和個護美妝等。

“以後隨著韓國化妝品關稅的降低,更多的韓妝品牌會進入中國市場,這樣中國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信任度也在提高,能帶動跨境電商中韓妝品牌的銷售;其次,今後韓國進口商品在通關、清關等環節效率也會得到提升。”對於此次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王錚認為跨境電商將迎來以上利好。

其同時指出,由於此次自貿協定和6月1日起實施的進口護膚品降稅,主要集中在關稅環節,而進口化妝品需要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暫未涉及,所以短期來看,進口商品只需要交納行郵稅(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跨境電商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

跨境電商爭搶資源的背後是韓國化妝品在中國市場的異軍突起。根據韓聯社5月18日報道,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的韓國化妝品規模為1.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2%,占同期中國化妝品進口總額的19.1%。韓國僅次於法國成為中國第二大化妝品進口來源國。

韓妝品牌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韓國最大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財報顯示,2014年,其中國市場銷售額為4673億韓元,同比增長44%。

“當前中國市場歐美系化妝品份額最大,韓妝市場則是占有率增長較快。這與現在韓劇、韓國偶像在中國持續走紅有關,同時韓國彩妝、護膚品定位‘自然、青春”加上價格較低,所以比較貼近年輕人。”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對記者分析,但其同時直言,由於韓妝進入中國時間較短,相對於歐萊雅、資生堂等歐美、日系品牌,發展並不穩定,群眾根基也相對薄弱。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聚美優品15億投資母嬰電商寶寶樹 第一戰開打紙尿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142.html

聚美優品15億投資母嬰電商寶寶樹 第一戰開打紙尿褲

一財網 王悅 2015-07-23 14:32:00

根據寶寶樹與AdMaster共同發布的《2015年度母嬰行業白皮書》,童裝、玩具、紙尿褲成為了網購最多的母嬰用品品類,其中,紙尿褲的網購比例超過72%,而另一類嬰兒必需品奶粉的網購比例卻僅占22%。

7月22日,垂直母嬰社區寶寶樹正式宣布完成由聚美優品領投的總計3億美元(約合18.6億人民幣)融資,其中,聚美優品投資2.5億美元(15.5億人民幣),多家國內知名投資機構聯合投資5000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投資為目前中國母嬰行業有史以來金額最龐大的一次融資。

“公布大事件,一天花了15個億。聚美戰略投資寶寶樹15億,最強母嬰社區+最強跨境電商+燒不完的錢,母嬰電商格局已定。”22日晚間,聚美優品CEO陳歐發出了一條這樣的微博,正式宣布“攪局”母嬰電商,並放言“雙方在各自領先領域的結合,將終結母嬰電商的戰爭。”

事實上,深耕行業八年的寶寶樹早在去年就有了做電商將流量“變現”的想法,而寶寶樹CEO王懷南表示,此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供應鏈的整合以及物流”。而對於跨境電商聚美優品來說,“母嬰海淘”更是一塊不可丟失的肥肉。

“和聚美的合作是一個會在極短時間內讓寶寶樹電商成為業內第一的選擇。”王懷南對記者表示,“兩家合作融入了寶寶樹巨大的母嬰用戶流量以及聚美最完善的跨境電商後臺支持體系,這是一個令人驚艷的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輪融資正式宣布的當天,聚美優品與寶寶樹方面宣布,寶寶樹電商即將於兩天後,也就是7月24日早晨十點開始,進行24小時進口紙尿褲大促銷。

看來,紙尿褲已被雙方鎖定為此次“終結母嬰電商戰爭”的第一戰。根據寶寶樹與AdMaster共同發布的《2015年度母嬰行業白皮書》,童裝、玩具、紙尿褲成為了網購最多的母嬰用品品類,其中,紙尿褲的網購比例超過72%,而另一類嬰兒必需品奶粉的網購比例卻僅占22%。事實上,不僅僅是聚美和寶寶樹,在各大綜合性以及母嬰垂直的電商平臺,紙尿褲都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奶粉屬於食品,對媽媽來說比較敏感,它更多要的是貨真價實,而不是便宜,一旦貨源出現問題對母嬰電商來說風險很大。”一位母嬰行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而且奶粉是不能屯的,奶粉和輔食都是離出廠日期越近越好,所以多數的媽媽奶粉都是現吃現買,只買夠2-3個月的,紙尿褲無論在囤貨比例上,還是銷售的安全性上都比奶粉要有吸引力。”

而對於新生兒媽媽來說,紙尿褲確實也是一個非常“費錢”的存在。“其實在寶寶的所有用品中,最費錢的並不是奶粉,而是紙尿褲。”一位新生兒媽媽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無論是母嬰垂直電商還是綜合性電商早就對紙尿褲展開了廝殺。今年3月16日,上線僅一年的進口母嬰用品電商蜜芽寶貝斥資1億大打價格戰,多款進口紙尿褲降價到歷史最低點,為以前市場價的一半左右。其後京東、蘇寧、一號店、洋碼頭等多家電商也紛紛跟進。

以4包82片的S碼日本花王原裝進口紙尿褲為例,國內市場價為752元。在此次“紙尿褲大戰”中洋碼頭售價396元,蜜芽寶貝售價390元,網易考拉海購則只要386元。而在京東新推出的全球購業務中,將花王紙尿褲同規格每包的最低售價拉低至99元(新生兒號),天貓則打出了最低59元的口號。

“紙尿褲在電商領域的平均毛利是3%,今年各家更是不準備在紙尿褲和奶粉這兩個母嬰標準品上賺錢,甚至都是賠錢的。”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就是因為它的購買率非常高能給網站帶來流量,而且又不容易出問題,所以大家打紙尿褲價格戰其實等於是花錢做廣告、搶流量。”

“海購的第一剛需是母嬰,媽媽對孩子的商品是最在意的。作為一個新進入者,要想追求銷量規模,拿這個作為切入點是最好的,這也是為什麽大家都一窩蜂地去做母嬰。”寶寶樹市場部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聚美優品2.5億美元領投垂直母嬰社區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557.html

7月22日晚間,聚美優品宣布以2.5億美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領投對寶寶樹進行的戰略投資。加上多家國內知名投資機構聯合投資的5000萬美元,總額達3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母嬰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1437559157894.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斯

7月22日晚間,聚美優品宣布以2.5億美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領投對寶寶樹進行的戰略投資。加上多家國內知名投資機構聯合投資的5000萬美元,總額達3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母嬰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垂直美妝電商起家的聚美優品自上市以後,受到假貨風波、渾水做空等負面困擾。去年底,聚美對外宣布轉型,跨境布局發展。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聚美想做母嬰市場的心思已經很久了,但實際效果並不那麽明顯,與此同時,有太多的母嬰電商崛起,寶寶樹只是其一,蜜芽寶貝、貝貝網等都成為市場的寵兒,這為聚美擴張母嬰品類增加了難度。此次投資寶寶樹也算聚美間接地提升了在母嬰市場的競爭力,“至少在貨源上有了基本保障,至於未來如何整合寶寶樹的供應鏈資源,以及利益分配的問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意在終結母嬰“戰爭”?

聚美優品自去年底轉型跨境電商,將母嬰領域作為擴充品類的重點方向。而此次選擇投資的寶寶樹是中國母嬰行業用戶規模最大的母嬰平臺。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寶寶樹於2007年3月上線,註冊用戶達到8000萬。此前,寶寶樹在2008年獲得經緯創投1000萬美元A輪投資,之後獲得SIG領投,寬帶資本、經緯中國跟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2014年1月,獲得好未來1.5億元戰略投資;今年6月,獲得千合資本近億元的戰略投資;今年7月引入了另一家戰略投資方易方達基金,並計劃在A股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領投寶寶樹,是聚美完成跨境轉型後的第一個大動作。今年一季度,聚美宣布以海外直采和保稅區備貨模式切入中高端母嬰人群。當時聚美優品創始人及CEO陳歐表示,在兩個月時間內,聚美已成為國內跨境電商母嬰用品單量第一。

除投資以外,聚美將“最大程度向寶寶樹開放跨境母嬰的優質貨源和倉儲物流系統”,並派出以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帶領的綜合團隊。如此大的動作,可見聚美優品在此業務上的投入力度,“這樣的結合使我們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終結母嬰電商的戰爭。”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戴雨森這樣解釋這次投資行為。

母嬰電商自2014年引得資本的瘋狂湧入後獲得了驚人的成長。而瘋狂融資背後則是母嬰電商飛速增長的龐大市場。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孕嬰童產品消費國,2015年的母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元。

隨之而來,母嬰市場也逐漸成為眾巨頭的必爭之地。自蘇寧收購紅孩子之後,京東、天貓、當當眾多綜合性平臺也開始涉足母嬰市場。隨著蜜芽寶貝、貝貝網等母嬰電商紛紛獲得投資後,國內母嬰市場競爭開始日趨白熱化,專家預測今年下半年母嬰電商將進入“排位賽”。

業務轉型初見成效

去年底,陳歐以一條長微博發出聲明,透露公司正在進行業務轉型,將質量監管難度更大的第三方平臺下的化妝品業務,全部轉為自營。之所以有此次戰略調整,一部分原因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

此前聚美化妝品業務頻頻“出事”,股價一路下滑,短短幾個月內,聚美股價從2014年8月時的最高點39美元,跌到2014年底的12美元左右,股價縮水六成。股價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國律所的“圍攻”,連續三家律所表示將對聚美發起集體訴訟。

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聚美優品踏上了轉型之路——化妝品全部自營,發力跨境電商。聚美優品發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聚美一季度營收為2.5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8%,超出之前給出的預期28%;凈利潤為1570萬美元,同比增長49.5%。

對此,廣發證券分析師洪濤分析認為,聚美優品一季度業績遠超預期,證明聚美轉型押註海外購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是成功的,海外購業務的增量推動股價持續性上漲,資本市場普遍看好。

值得註意的是,陳歐此前曾表示,聚美在2015年“將采取激進的風格擴大用戶規模、搶占市場份額”。此前聚美已與美國奢侈品閃購電商gilt達成合作,今年6月聚美還宣布數千萬美元入股韓國化妝品品牌it's skin。聚美方面表示,將繼續通過擴充品類、戰略投資等方式,在女性電商方面逐步布局“聚美系”。

王利陽表示,美妝網購市場的成長空間越來越小,而跨境電商的市場則呈現蓬勃發展景象,對於聚美而言,已經遇到美妝市場瓶頸,跨境電商是聚美轉型的好機會。聚美有女性用戶基礎,集中精力先從母嬰品類擴張,這是聚美轉型的市場條件。但聚美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積極向母嬰市場滲透,聚美想要突圍並非易事。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凈翰
  • 每經記者 張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