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公布會議紀錄 憂強美元風險 美匯不升反跌 金價4周新高
1 :
GS(14)@2017-01-06 08:16:48【明報專訊】聯儲局公布上月議決加息的會議紀錄,內容並未直接提及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但聯儲局官員都熱烈討論其上台對經濟的影響,預期國會若通過特朗普的刺激經濟及減稅方案,聯儲局可能被迫把利息升至超出預期,美元進一步飈升的可能性再次成為重要的風險因素。不過美匯指數在紀錄公布後不升反跌,金價升至每盎司1180美元水平,創4周高位。
「小非農」職位增長放慢
昨公布俗稱「小非農」的美國ADP私人市場職位增長放慢,12月ADP新增職位約15.3萬個,較11月的21.5萬個顯著回落。ADP數據遜預期,道指昨早段微跌,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孳息率下滑。
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師Mark Zandi稱,美國職位增長依然強勁,但增長步伐正在放緩。服務業職位仍在增長,但製造業職位流失,令職位增長被抵消。較小的機構正努力維持人手,而大機構則在增加招聘。就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報告顯示,美國12月企業宣布的裁員人數為3.36萬人,與11月的2.69萬人相比,按月增長近25%。與2015年同期相比,升幅更達42%。但上月裁員人數仍低於歷史均值。
近半儲局官員提高GDP預測
會議紀錄顯示,幾乎所有與會聯儲局官員認為,特朗普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可能推出更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令增長超出預期的風險加大。相當數量的聯儲局官員已將未來可能的財政政策,視為未來展望的考慮因素。幾乎一半與會官員已提高了GDP預測,部分由於可能出現的財政及監管等政策變化。
不過官員強調要為未來財政政策對前景的影響下判斷仍為時尚早。許多與會官員稱,目前對未來財政政策變化的規模、內容和實施時間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擴張的財政政策可能使需求超過可持續水平,可能需要比目前預期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 除了預算擴張帶來的「上行風險」,美元強勢以至海外金融不穩定,都可能令美國經濟受挫。部分官員警告,經濟增長加快和油價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可能推高通脹。但部分官員認為,美元升值可能抑制通脹。官員還指出,失業率可能降至長期水平以下,可能令聯儲局需要較目前預期更快加息。
市場料今年中再加息
聯儲局官員預期,與2015年和2016年每年加息1次的速度相比,預計2017年的加息速度將加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數據顯示,交易商普遍認為聯儲局至今年中才會再次加息,待新政府的減稅及預算政策明朗化才採取行動。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24&issue=20170106
特朗普出口術 美匯挫人幣飈 受訪破例直指美元太強 離岸即彈600點子
1 :
GS(14)@2017-01-18 08:06:02【明報專訊】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向《華爾街日報》稱美元過強,人民幣貶值影響美國競爭力。美匯指數昨午即跌至100水平,人民幣轉強,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急升,升破6.81大關,幅度超過600基點(1元等如10000基點),即每百港元兌87.83元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漲破6.86關口,大漲逾400基點,創下兩個月新高。
高級顧問:須警惕美元升值
此外,特朗普的高級顧問、SkyBridge創辦人Anthony Scaramucci昨亦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稱,須對美元升值保持警惕。
受特朗普增加基建開支及減稅計劃刺激,美匯指數自美國11月初特朗普勝選後累積升約4%。特朗普打破以往總統不直接評論匯價的慣例,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直指美元太強,部分由於中國壓低人民幣匯價,「人民幣急挫」,導致美國企業難與中國企業競爭,這扼殺了美國的貿易。對於中國近期耗損外匯支撐匯價,他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不希望觸怒我們」。特朗普之前一直表示要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外界恐此舉將觸發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言論一出,美元隨即下跌,日圓兌每美元升至112水平,創5周高位。金價高見每盎司1218美元以上,升至近8周高位。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市場部研究主管林俊泓指出,特朗普在《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亞洲開市時已經知道,這一則消息是昨日人民幣急升和美元急跌的原因。他指出,特朗普上台後的措施絕對可以左右美元乃至人民幣的中長期走勢。假設特朗普放棄推進邊境稅,那麼美元會在現有基礎跌3%至4%,重回98水位,人民幣將同步走強,與昨日的市况類似。如果特朗普如之前所述,對中國增加關稅兩成,那麼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都會受到影響,美元走弱的同時,人民幣將同步回落,雙雙變成弱勢貨幣。
通用汽車擬美國投資78億
此外,經特朗普連日向汽車業施壓,通用汽車(GM)亦準備響應其「美國優先」的號召。GM昨公布在美國多家工廠投資至少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計劃,創造及保留逾1500個職位。特朗普早前向GM施壓,在上周的發布會感謝福特(Ford)和快意佳士拿(Fiat Chrysler)公布了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並將矛頭指向通用汽車,促其效仿。不過GM重申任何投資都早已計劃,並非因特朗普施壓而作出反應。
鴻海:不會撤出中國市場
對於蘋果主要代工商鴻海早前表示會研究在美國投資,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高官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關注,郭台銘向中國政府保證,即使鴻海擴大美國的業務,也不會撤出中國的投資。日本傳媒稱,鴻海投資的夏普(Sharp)考慮在美國投資廠房,主要是回應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訴求。
明報記者 黃展翹、顧冷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36&issue=20170118
美製造業強勁 美匯重越100
1 :
GS(14)@2017-02-03 01:59:27【明報專訊】美國製造業持續擴張,1月ISM製造業指數達56,較市場預期的55高,創自2014年11月以來最高。美國踏入新一年後招聘強勁,俗稱「小非農」的美國ADP私人市場就業數據顯示,1月就業人數增加24.6萬,創去年6月以來最大升幅,遠高於預期的16.8萬。數據公布後,美匯指數回升至100以上,每美元兌日圓接近114。期金跌約10美元,跌穿每盎司1200美元的心理關口。蘋果上季收入創新高,股價昨早段升逾5%,道指曾升逾百點。
私人職位增長 7月最勁
服務業依然是新增職位的主要來源。專業和商業服務的新增職位最多,達7.1萬。貿易、運輸和公用事業貢獻了6.3萬新職位。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強調的藍領職位也有所增加。商品生產機構也僱用了4.6萬新員工,是兩年來最高。建築業增加了2.5萬僱員,自然資源和採礦業增加了6000人。
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師Mark Zandi稱,今年年頭就業市場強勁,大多行業職位增長穩固,連能源行業也增加了職位。ADP數據較非農就業數據早兩天公布,分析師預期,上月非農新增職位為15.5萬,維持平穩。
歐元區製造業PMI 6年新高
受惠於歐元疲軟,歐元區製造業活動強勁,1月製造業PMI終值升至55.2,創近6年高位。德法擴張速度加快,德國1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6.4,創3年新高。法國1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3.6,創2011年5月來高位。數據頗令人鼓舞,但英國準備「脫歐」、德法荷大選的政治不確定仍為歐元區前景蒙上陰霾。
上月歐元區新訂單、出口和就業增長率均達到多年高位。IHS Markit分析認為,歐元區製造業以近6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為新一年帶來強勁的開始。增長最快的奧地利,PMI創70個月高位。希臘是唯一處於收縮的歐元區國家,PMI只有46.6,見16個月新低。有迹象顯示區內通脹壓力上升,如果製造業擴張和價格上漲勢頭持續,歐洲央行可能趨向鷹派。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14&issue=20170202
美匯重上100 道指再創新高
1 :
GS(14)@2017-02-08 21:37:14【明報專訊】今年有投票權的費城聯儲銀行長哈克(Patrick Harker)稱聯儲局應在3月會議考慮是否加息,並支持今年加息3次。受言論刺激,美元扭轉過去4日跌勢,美匯指數昨報復式反彈,升逾0.7%,重上100以上,創1月中以來最大升幅。企業業績理想,道指昨開市不久升逾百點再創新高,波音領漲。標普500指數上漲,納指創新高。
費城聯儲行﹕支持今年加息3次
根據研究機構 The Earnings Scout的數據,上季已公布業績的企業當中,逾65%的盈利勝預期。Wunderlich證券分析稱,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改善,加上減稅和放鬆監管承諾,大市有一定作用。
哈克稱,就業數據理想,GDP延續轉強,就業市場強勁,認為3月可考慮加息四分之一厘。相比之下,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稱,如有需要歐央行可能擴大量寬規模和延長期限,令歐元偏軟。此外,歐洲各國政壇的不確定也利淡歐元,法國極右翼民族陣線主席馬林勒龐的政綱反對全球化,讓法國退出歐元區;同時民調顯示,德國總理默克爾支持度落後,令歐元跌幅擴大。歐元兌美元昨跌0.6%。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01&issue=20170208
憧憬減稅 美股創新高 美匯指數重上101 兌日圓見114
1 :
GS(14)@2017-02-11 18:18:55【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聲言將推出大規模減稅計劃,刺激美匯指數昨最高升至101水平,每美元兌日圓曾升至接近114。美股昨早段上漲,道指、標普500指數及納指齊創新高。金價曾跌穿每盎司1230美元。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2.42厘。
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進出口數據理想,加上全球最大銅礦、必和必拓營運的智利Escondida銅礦罷工,可能影響銅的供應,刺激銅價上升。LME期銅昨升幅擴大至3.8%至每噸6048.50美元,刷新2015年6月以來高位。
此外,國際能源署(IEA)表示,油組成員國減產幅度達到承諾規模的90%,執行率創紀錄。油組同意1月起將日產量減少120萬桶,俄羅斯等非油組產油國承諾將日產量削減55.8萬桶。IEA的報告稱,1月油組原油日產量按月減少100萬桶。IEA稱,若1月的減產執行率維持,日庫存量將下降60萬桶。國際油價昨升逾1%。
美債海外買家比例 8年新低
能源價格等回升推動通脹逐漸加快之際,主要央行可能縮減寬鬆規模。中國等海外買家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國債的購買比例開始下降,可能對海外資金壓低發達國家利率的傳統觀念受到挑戰。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在規模20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海外持有比例自2009年以來首次低於30%。該比例在英國目前為27%,較2013年高位低4個百分點。德國的比例亦由2014年的57%峰值跌至目前的49%。最近數月美國、德國和英國國債的孳息率大幅回升,反映債價下挫。
中國半年減持2000億美元美債
瑞銀財富管理的首席經濟師Paul Donovan稱,此前發達國的國債孳息率因海外投資者大量需求而下降,現在情况轉變,以美國情况最為明顯。2000年至2014年間,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一度達4萬億美元,這些外儲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目前中國試圖提振人民幣匯率,單是去年5月至11月,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已減少約2000億美元。
海外投資組合中,發達國家主權債所佔的比例下降還因為回報太低,並轉移投資發展中市場的國債尋求更大的回報。海外資金減少可能在短期導致發達國家利率上升,但部分分析認為,長期未必產生很大改變,原因在於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債務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央行將利率設在什麼水平。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73&issue=20170211
耶倫暗示月中加息 步伐加快 美匯不升反跌 創兩周最大跌幅
1 :
GS(14)@2017-03-05 09:22:25【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對月中(3月15日)加息開「綠燈」﹗她上周五在芝加哥就經濟前景發表的講話,強烈暗示本月有可能加息,甚至認為加息步伐要加快,令市場對3月加息的預測概率升至80%。不過耶倫演說完畢,美匯指數不升反跌,美股亦未見顯著上升,有分析師稱,美匯指數倒跌,反映美國經濟情况未算穩健,預料下半年美匯或受外圍影響走弱,但相信上半年仍將強勢。
明報記者 溫婉婷
耶倫在演講中多番提及要逐步取消寬鬆政策,而且速度不會如往年般緩慢,加上海外的風險似乎逐漸消退,就業市場穩健,經濟前景令人鼓舞,認為當局應採循序漸進的加息政策,以避免經濟過熱(見表1)。她續稱,近期的經濟進展將會是月中會議的討論焦點,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認為經濟風險大致平穩,若通脹和就業數據符合預期,本月加息是適合的。在耶倫演說期間,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利率期貨顯示,市場認為3月中加息的概率由75%升至82%,後來回落至79.7% (見表2)。
溫灼培﹕美元上半年仍強
值得留意的是,加息預期升溫往往意味美元走強,惟美匯指數其後不升反跌,報101.49,跌0.63%,更創兩周最大單日跌幅。美元兌日圓、歐元等主要貨幣錄得跌幅;美元兌日圓跌報114;歐元兌美元升至1.06。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解釋,去年全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為1.6%,乃2011年後最低水平;加上早前國務院亦向下修訂去年第四季GDP增長率至1.9%,均反映美國經濟未算太好,令美元欠上升動力。但他認為,美國上月失業率為4.8%,屬歷史低位;1月份的通脹指標亦按年升至1.9%,逼近局方2%的目標,反映3月加息機會甚大,預料上半年美元仍然強勢。
譚朗蔚﹕金價人幣料受壓
另一方面,溫灼培表示,歐洲去年第四季失業率9.7%,為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最低水平;其上月通脹率升至2%,創兩年高位,故相信待荷蘭及法國大選等不明朗因素過去後,下半年歐元有機會走強,令美元走弱。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則表示,下次議息會議之前,美匯指數有望升至103水平,認為美元即使不是持續上升,但仍能保持強勢;反而黃金及離岸人民幣等會持續受壓,歐洲多國大選亦會令歐元匯價受困。
標指納指連升6周
此外,美股未因耶倫的加息言論而大升,上周五道指收報21,005.71點,升2.74點或0.01%,力保二萬一大關;標普500指數收報2,383.12點,升1.2點或0.05%;納指收報5870.75點,升9.53點或0.16%。回顧過去一周,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分別升0.67%及0.44%,為連續6周錄得升幅。道指按周上升0.88%。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36&issue=20170305
市場候儲局官員講話 美匯曾跌穿100關
1 :
GS(14)@2017-03-22 00:15:14【明報專訊】聯儲局上周未釋出加快加息步伐的信號,美匯指數昨連跌第4天,一度跌穿100大關。美元兌日圓在跌至112水平。市場等待本周聯儲局主席耶倫等至少9名聯儲局高官講話,為加息步伐帶來更多啟示。今年有投票權的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哈克稱,聯儲局正討論資產負債表。他預計當聯邦基金利率升至1厘至1.5厘水平時,將結束債券到期再投資,讓資產負債表收縮。他預期,今年的通脹可能按年升3%。美股昨早段微升,納指早段升至5915.12點創新高,其中蘋果股價升約1%,報141.34美元,刷新紀錄。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在2.49厘徘徊。
埃文斯:若通脹逾2% 支持今年加息4次
美國國債孳息率近期高於反映美國大型企業股息收益率的一項關鍵指標,對部分將美股大牛市歸功於股息收益率上升的投資者來說,這變化可能威脅股市。上周五,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2.5厘。
今年有投票權的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埃文斯稱,若經濟持續改善,將支持今年加息3次;若通脹升幅超過聯儲局的2%目標,支持今年加息4次。他認為,經濟基本面穩固,就業市場強勁,通脹接近聯儲局目標,消費支出增加,預期今年底GDP增長折合成年率為2.25%。他預期美國政府今明兩年推出額外的刺激措施,但若要達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訂的4%增長目標似乎不可行。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45&issue=20170321
陳永傑:美匯美息轉弱 港樓受歡迎
1 :
GS(14)@2017-04-25 23:43:45【明報專訊】3月中美國加息0.25厘之後,又有人擔心假如美國再加息3厘,香港樓市將會爆破,到時實力不足的業主就傷亡慘重。不旋踵,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透露,美元過強,並且支持目前聯邦儲備局將利率維持在低位。美國大幅加息的威脅一掃而空,本港樓市料會更受歡迎。
美國自從2015年底、2016年底及今年3月中各加一次息口0.25厘之後,部分人又發出嚇人言論,美國一旦再加息3厘,本港樓市將會遍地屍骸,死得人多。而且上任3個月來狂人總統特朗普未表露他對美元的匯價及息率意向,所以,間中有些人會作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調,以求爭取目光。
但始料不及的是,狂人總統儘管是狂人,也是一個商人,知道什麼叫做「妥協」。他竟然認為目前的美元匯價過強,已經令許多人大跌眼鏡,再加上表示支持現時聯儲局的低利率政策。更暗示希望聯儲局主席耶倫任滿後留任,令市場大感錯愕。由於耶倫在聯儲局屬於鴿派,支持循序漸進加息,大概是一年加3至4次,不會太急進加得太多。特朗普更明言想美元匯價偏弱,展望未來美元息率及匯價處於弱勢。
限制「一約多伙」影響微
只要美元匯價及息率低企,都會對採取聯繫匯率的香港樓市有甚大好處。因為美國息率低企,本港業主供樓的擔子就不大容易突然大幅度加重,可以繼續輕鬆供樓,不怕息魔突襲。因港元與美元掛鈎,匯率比較穩定,投資者亦比較容易掌握。
相信最近港府突然限定「一約多伙」的購買人士要支付樓價的15%,對樓市承接力實質影響不大。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71&issue=20170424
特朗普陷泥沼 美匯跌金價揚
1 :
GS(14)@2017-05-17 22:35:33【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揭上周開除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後翌日,即向俄羅斯外長透露高度機密的軍事情報,令市場開始揣測特朗普可能面臨彈劾風險。外界認為科米被解職的原因,是FBI堅持調查俄羅斯和美國大選的關係。儘管特朗普昨堅稱與俄方的交流沒有問題,但市場擔心他陷入政治泥沼,或無法捱過首個任期,打擊投資氣氛。美匯指數昨跌0.7%至98.2左右,創半年低位。美元轉弱之際,金價昨連續第4日上漲,逼近每盎司1240美元水平。歐元則創6個月高位。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昨早段一度破頂,但之後受醫藥股板塊拖累而有所回落。輝瑞的股票被花旗下降至「沽售」評級,昨早段股價跌1.7%。
標普及納指 早段曾破頂
昨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美國4月工業產出環比增長1%,為2014年2月以來新高。不過美國4月的房屋營建許可按月跌2.5%,折合成年率為122.9萬戶,遜於分析師預期。美國4月新屋動工量折合成年率為117.2萬戶,創去年11月以來新低。美國近期經濟數據疲軟也是美元走弱的因素之一。數據顯示次季經濟活動未有如預期中強勢反彈,加上特朗普的刺激政策可能面臨政治壓力阻礙,或影響到增長前景。相比之下,歐元區經濟繼續穩固增長,加上法國大選掃除政治不確定性,助歐元向上,兌美元昨升1%至1.10以上是美國11月大選以來高位。
英國上月通脹 4年來最高
此外,英國通脹上月增長加快,升幅是2013年3月以來最高。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英鎊偏軟,加上受能源、機票票價等上漲帶動,英國4月的消費者物價按年增長2.7%,增幅較3月的2.3%顯著加快,略較分析師預期高。通脹增長加快,可能增添英倫銀行的加息壓力。英鎊昨微升。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00&issue=20170517
利好暫盡 歐元英鎊回軟 美匯重拾升勢 金價彈幅受限
1 :
GS(14)@2017-05-17 22:36:44【明報專訊】踏入5月市場主要關心歐洲政局及英國「脫歐」是否順利,幸好法國大選順利選出馬克龍,而英國「脫歐」亦已開始,歐元及英鎊在近期表現也不俗。其中英鎊兌美元升至貼近1.30及歐元曾高見1.10水平,在好消息後歐元稍為回落,但仍然穩守1.09水平;市場對美匯指數預測介乎98至102水平。
受到法國總統大選結果刺激,歐元兌美元一度觸及1.10的6個月高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表講話提及歐元區經濟正在復蘇,但現在宣布成功提振歐元區的通脹則言之過早。他的言論證實,他不急於加息或縮減購債規模。另外,歐洲央行副行長亦認為歐洲央行要避免經濟再度衰退,將超寬鬆貨幣政策維持更長一段時間,是更安全的做法。他的講話暗示,在秋季之前央行的政策路線不大可能有改變。受此打擊,歐元兌美元一度回軟。
歐元1.0777裂口成重要支持
另一方面,美元上周亦呈強,據英皇外匯發表報告稱,美元反彈主要是因生產者物價及勞動市場數據強勁,市場對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將在6月再度加息的預期上升。上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初申請失業金人數意外下滑,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強勁反彈,顯示就業市場趨緊及通脹上升。雖然受特朗普突然開除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一度令美元走勢偏軟,但美匯指數仍然做好。
由於市場目前預估美聯儲下月加息的機率高達八成,而其他央行還在寬鬆政策之際,英皇外匯分析員認為,這有可能帶動美元走高。技術走勢而言,4月24日歐元高開,跟4月20日高位1.0777形成裂口,此位置將視為首個重要支撐,向上阻力將參考1.10關口,下一級看至下降趨向線1.1030。
下調經濟增長預期 提防英鎊回吐
另外,英倫銀行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7對1的投票結果決定,維持指標利率在紀錄低點0.25%不變,央行政策決議宣布後,英鎊下滑,一些投資者原本預期聲明會顯示決策者對現在加息的必要性分歧會增大。
英倫銀行總裁卡尼表示,若英國順利脫離歐盟,該國經濟將保持穩健增長,但脫歐產生的通脹短期內將對英國家庭構成壓力。下月英國將舉行大選,卡尼稱英國經濟保持增長,且就業創出紀錄高位,淡化了近期出現的壞消息。
英倫銀行上周四公布的通脹報告顯示,未來兩年內加息的機會不似預期,再者,儘管英倫銀行稱可能需要在市場預期的2019年底之前加息,但這較2月時央行預估所顯示的加息時間要遲多9個月左右,打擊英鎊兌美元跌至1周低位的1.2847美元。除了貨幣政策委員投票結果和上次一致之外,英倫銀行下調英國經濟增長預期,英鎊亦受壓,英鎊兌美元走勢以去年6月24日高位1.5018至10月7日低位1.1450,累積了3568點的跌幅計算,當前阻力先看1.30關口,歷經多日仍難以突破,要防範回吐風險。下一級留意上升趨向線1.2680,若後市跌破此區,將破壞近兩個月的上升態勢,延伸支持將會參考4月10日低位1.2362。
除了英鎊及歐元,近期黃金也受市場關注,隨着法國大選結果一如預期,避險需求進一步回落,法國馬克龍勝出基本在預期內,所以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商品類很快回歸到自身基本面的影響中。再加上美國聯儲局偏硬的態度愈來愈明顯,令貴金屬市場備受壓,而美國不及預期的數據亦拖累了美元,同時令黃金和白銀結束了3周連跌的格局。
分析:倘加息順利 新興市場勢受壓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杉表示,美國聯儲局官員周內頻頻發言,表示支持加息和縮表,這讓下個月加息概率升至100%。市場開始重新為加息周期計價,美匯指數重拾升勢,貴金屬和商品持續受壓。如果加息和縮表順利,或者甚至比預期更激進,非美貨幣、商品和債券以及新興市場都將再次面臨壓力。所以,6月和9月的議息會議需要特別關注。
另外,金價從4月中開始自近1300美元的水平回落,一路失守多個重要支持位,3周連跌累挫逾4%,維持在1200至1250美元區間內。到了上周金價雖一度跌穿1220美元,但很快便重拾該支持水平,並升穿百日線。技術指標出現改善,5天線掉頭向上,似有意升穿10天線,MACD牛熊差距收窄。金價短線內的確有反彈空間,升穿10天線後卻不易穿20天線,1250美元關還是有較強阻力。
龍彩霞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02&issue=2017051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