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国美接洽海外机构有意售股


http://tech.sina.com.cn/e/2008-12-17/0739266151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09

国美酝酿增资扩股:陈晓证实5大外资机构竞买

Fromhttp://tech.sina.com.cn/e/2009-02-03/04082786868.shtml  在黄光裕被稽查两个月后,国美电器(0493.HK)2009年1月18日以公告的形式确立了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在新董事局主席陈晓的主导下,国美与潜在战略投资方的谈判得以快速推进。  近日,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潜在投资者已经同国美新的管理层举行了初步会谈,这些机构包括国美电器原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华平投资,以及凯雷、贝恩资本、厚朴投资管理公司。  对此,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2月2日对本报记者称,“作为上市公司,在融资等方面与投资者的洽谈是很正常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对外公布的正式结果。”  而同日,国美总裁陈晓则向本报记者证实,上述5家机构的确在与国美谈判。  四度接触  事实上,2008年11月19日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出事”的消息传出之后不久,国美与投资机构的接触就已经开始。  2008年1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国美正与数家海外机构初步洽谈售股事宜。2009年春节前又有消息称,国美电器已经得到股东的授权,很可能计划向私募投资公司出售20%的股权。  本报记者从国美内部获悉,在国美电器2008年11月24日停牌(1.12港元/股)当天,国美电器管理层便与海外投资者开始了接触。  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与多家国外投行,以及占股比例接近30%的海外股东进行了闭门会议。公开信息显示,国美电器主要外资机构股东包括摩根大通(8.88%)、摩根士丹利(8.17%)、Capital Group(7.12%)、T. Rowe Price Associates(6.01%)。  当时,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会议上,主要的外资股东和投行都对国美电器的经营前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且有的机构已经提出了增资扩股的建议。  2008年12月初,在陈晓出任公司董事局代理主席兼总裁后,国美核心管理层再次与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内的机构进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晓表示,经内部审查后,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资金均安全。  不过,陈晓当时也承认,虽然“国美与供货商维持现有的经营条款至2009年应无大问题”,“但要再将条款向国美倾斜则有压力”。在此次会议后,花旗将国美电器的目标价调降至0.6港元,评级为“沽售”。  国美与投资机构的第三次接触接踵而至。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12月中旬以来,国美电器管理层一直在与外资机构进行第三次深度交流,这次会谈的内容就包括了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上述人士透露,国美前三次与投资机构的谈判中,出售股权,甚至将2007年发行的可转股债提前转股,都是可能的选择。2007年5月,国美向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15家国外机构,发行了46亿港元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  不过,在2009年1月双方的第四次谈判中,增资扩股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出售20%的股权,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所有股东同意才可以,在大股东无法表态的情况下,这一计划无法实行。因此,通过增资扩股来摊薄大股东的股权比例,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各方讨论的焦点在增资扩股的价格和分配方案上。”  重估国美  国美引入新投资方的进展,与陈晓逐步走向前台息息相关。  2009年1月18日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陈晓,同时也是国美电器的重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陈晓拥有国美电器7.28%的股权。  但在黄光裕被稽查后,截至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被香港联交所停牌,该股票在2008年的市值已经缩水77%。国美电器的市值目前仅为143亿港元,而陈晓的资产也缩至20亿元。  在陈晓正式主政后,国美电器与主要投资者的谈判也在加速。而在“增资扩股”这一大方向确定之后,“价格”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目前,多家投资机构对国美电器的前景看法不一。有的机构维持国美停牌前股价的评估,有的甚至标出了0.35港元的目标价。而按照国美电器此前的预计,其可能2009年2月上旬完成复牌。届时,国美电器的股价将成为增资扩股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此之前,提升国美电器的价值,以便在引入新投资方时谋得一个好“价格”,显然符合包括陈晓在内的国美现核心管理层的利益。  目前,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08年中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超过69%。并且,国美电器2007年5月发行的46亿元巨额债券,也面临短期大宗赎回的压力。而此次危机后,部分供应商“现款现货”的要求,也增加了国美资金周转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元旦和春节的集中采购中,国美电器的降价规模已经开始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广州、北京等部分国美门店甚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  陈晓掌舵国美之后,已经制定了2009年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和“优化门店网络资源”。据悉,2009年,国美将关闭最多10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同时亦会增开同样数目的新店,店铺总数将保持在1300家左右。  2月2日,陈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参与谈判的几家投资方,对国美复牌后的股价和未来的业绩预期都比较乐观,因此,增资扩股的价格可能与停牌前的股价(1.12港元/股)相近。不过,一切以最后的公告为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

股歌之王首曝被骗往事 机构承认宣传暴富是忽悠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90423/12006141074.shtml


  被骗系听信机构荐股,机构“坦诚”回应:宣传暴富都是忽悠人的

  “15元买进,最低跌到三四元,亏了70%。”虽事隔多 年,但提起被“黑嘴”忽悠的这段经历,“股歌之王”龚凯杰仍记忆犹新。在本报3·15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后, “股歌之王”《死了都不卖》的词作者、启东人龚凯杰跟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他被“黑嘴”的糗事。记者针对“黑嘴忽悠”事实随即采访了律师和机构,令人大跌眼 镜的是,机构自己都承认:说暴富那都是忽悠你。

  本报记者 马燕

  首次曝料

  听信机构荐股“股歌之王”亏七成

  龚凯杰1997年开始炒股,前面几年也未能免俗,跟普通股民一样希望有人指点快速致富。他认为,希望有人“带”着的心态,在熊市尤其强烈。

  2000-2001年间,A股从2245点高点跌下来,很多人深套其中,急盼解套;方法不是找“老师”(成为机构会员)就是找股票机。龚凯杰与 几个朋友合买了一台股票机——“看到某媒体上,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这台股票机花了他们1400元,此后每月还要交120元月租费。交费后,就会有机构 定期提供股票信息,告诉你什么价位买进、什么价位卖出,稳赚不赔,“可事实证明,都是假的”。

  让“股歌之王”印象深刻的被荐个股是名流置业(4.95,-0.06,-1.20%)(000667)。“建议我买时刚好是最高点,15元左右,说很快会涨到30元。”他深信不疑,15元买入。可不仅期待中的30元遥遥无期,该股还掉头向下,一直跌到3、4元。“当时账面损失高达70%多。”

  2004年,他首只股歌《炒股泪歌》(《单身情歌》重新填词)中的一段歌词,其实能算作这一经历的真实写照:“找一个最好的、实在的、放心的、善良的人来帮忙解套”。

  只有自己真被蛇咬过,才知道蛇的可怕。龚凯杰介绍,反正自此以后他是不再听信任何机构、“黑嘴”忽悠了,由于写股歌,平时接触到不少网友,也听 到不少他们被骗的故事。有一个网友,在“带头大哥”最火的时候,交了8800元的会费,加入了“带头大哥”的QQ群,没想到,一周后“带头大哥”被抓了, 会费自然有去无回。“凯哥”“善解人意”地规劝:不要伤心了,你好歹只交了会费没投本金,想想那些既交了会费又听信“黑嘴”投入几十万却血本无归的,损失 岂不更大?

  律师析案

  被忽悠后能否索赔看两点

  机构有无资质、荐股有无承诺

  龚凯杰介绍,对这段糗事,尽管也萌生过维权念头,但总觉得比较麻烦,而且确实也有自己问题,一直就权当吸取教训了。不过身边类似事件屡禁不止,又恰逢本报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他觉得有必要藉此给广大股民再提个醒。

  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江苏涂勇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涂勇。涂勇是著名证券维权律师,曾代理过南京股民诉东方电子(4.05,-0.20,-4.71%)等案件。

  他认为,被“黑嘴”“忽悠”后能否起诉索赔关键看两点:一、提供股票机的机构是否具有证监会核准的正规证券咨询资质。二、当时建议龚购买名流置 业时的措词,是“保证”何时涨到30元,还是个人“认为”、“估计”涨到30元、“仅供参考、具体投资风险自负”这样的措词,即是否属保证性条款。

  如果该机构有资质,那么就像律师打官司一样,对他们而言,推荐股票就是种职业,只要没有保证性条款,就算是大跌,风险也得投资者自己承担;如果 机构没有资质推荐股票,即使不是保证性条款,也算违规。如果机构既没有资质又拍胸脯保证收益,问题则最为严重,股民可以提出诉讼进行索赔。

  这些判断的依据来源于1997年的《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涂勇介绍,综合来看,法律法规在荐股、代客理财方面认为属违规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没有资质却推荐股票或代客理财。

  第二种:有咨询资质,但收取客户的账户、密码,约定分成,即代客理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三种:有咨询资质,但进行证券咨询业务时对股票收益做出保证和承诺。

  第四种:有咨询资质,但所收取的费用超过证监会核准的标准,比如跟所讲股票业绩挂钩。

  现状调查

  从股票机到QQ群、演播室

  大户炒成散户,散户成破产户

  涂勇介绍,像“股歌之王”被忽悠的损失其实算少的。他只不过听信了荐股,并没有委托理财。更多入会委托理财的,才真是“大户炒成散户,散户炒成破产户”。

  前不久,涂勇接到过一名苏州股民反映,该股民看到电视台有所谓大师、股神忽悠,就听信所言入会,把股票投资账号密码一股脑全给了对方,结果从 2008年至今,90多万元本金亏得还剩20多万。多年以来,“黑嘴”不仅屡禁不止,手段还越发花哨。“早年是股票机,现在是网络、电视‘新技术’”。龚 凯杰告诉记者。

  涂勇也介绍说,比如通过网络上的论坛、股吧、QQ群;以及个别地方电视媒体被广告商买断时段推荐股票、咨询。“表面看正常,也提示风险自负,实际上内部也有代客理财。”还有的跟券商联手频繁交易赚取交易费。

  龚凯杰则举例说,股评家就这样在QQ群上骗人入会炒股:“10点涨停的某只股票,涨停后会马上发个信息来,说看,这只股票我9:50就提醒大家了,实际上发布的时间已经进行修改。”这时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会被“一脚踢出群”。

  机构回应

  代客理财是说不清的“是非地”

  赚钱有人捧赔钱遭人骂

  多年以来“黑嘴”忽悠为何屡禁不止?听取了当事人、律师的声音后,记者也采访了机构一方。这是一家曾经因违规被证监会处罚,但现在已经“改邪归 正”的机构。该机构老总一听这个话题就直摇头:一个说不清的“是非之地”。他首先跟记者证实,确如律师所言,不管有无咨询资质,机构代客理财在法律上都是 明令禁止的。但为何实际上机构代客理财却一直存在?他认为,这还是因为市场存在需求,只不过“牛市赚钱皆大欢喜;熊市赔钱就矛盾突出”。

  对头顶的“黑嘴”帽子,他也非常痛苦表示:银行有利差、保险公司有保费,我们真要老老实实光咨询哪够生存?他直言,像现在市场情况,他们也拉不到几个会员,都是靠非金融的关联公司业务维持品牌,希望牛市能再雄起。

  记者手记

  掌握好自己的“钱”权

  从股歌之王到普通小散,被“黑嘴”忽悠的股民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很多纠纷最后都以不了了之了之。投资人受损的收益无法追索,可是,上当受骗的故事却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为什么?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虽然投资者被“黑嘴”忽悠投资受损,但真正追究“黑嘴”责任时,却难以真正认定。涂勇律师说,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对委 托理财,10年来一直没有出司法解释,法律上是滞后的。从监管层面看,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诸多认定,但对咨询业务监管却模糊不清。实际上咨询业如果出了问 题,影响面可能更大。“上市公司是点的问题,而代客理财问题涉及到一个群体。”

  在涂勇的印象中,湖南省2000年曾有过被证监会处罚的严重事件。当时是好几个有资质的咨询人员联名推荐个股,对具体收益做出承诺,导致很多人 跟风购买,“做托”、收取费用,造成大量损失,引发诉讼。龚凯杰则形容,“如果说炒股是一道菜的话,那股评家、‘黑嘴’的推荐就是调味品。有他们味道会鲜 一点,但过头搞不好出事;没有他们这道菜也能填饱肚子。”因此,他建议股民不要老想着借别人的力去快速致富,炒股还是得靠自己,想避免被忽悠,自己要先清 醒设防。耐人寻味的是,不仅律师涂勇与他想法一致;连咨询机构老总也兜底:股市上哪有神啊?那些说能让你一夜暴富的,都是骗人的。

  所以,要想不被“黑嘴”忽悠减少上当,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把握好自己的“钱”权,科学投资,才是避免上当最有力的防火墙。

  <<<链接 何谓“黑嘴”

  从法律意义来讲,“黑嘴”指那些没有正规证券咨询职业资格、却给股民提供证券咨询甚至代客理财业务的。而百姓普遍意义理解的“黑嘴”,除了没有资格证书却给人推荐股票的机构,也指那些尽管有咨询资质,却经常为了种种利益给庄家“做托”、蒙骗小散户的机构和股评家。

  识别“黑嘴”四招

  第一招,看其是否“挂牌经营”。按照证监会《暂行规定》要求,会员制机构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应在相关栏目及业务发生场所,以醒目方式公示或公告机构全称及业务资格证书号码、参与栏目的执业人员姓名及其执业资格证书号码。

  第二招,看其是否招收异地会员。由于异地会员在投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给了“黑嘴咨询”以可乘之机,对此,《暂行规定》有明确的禁止规定。

  第三招,看合同签订情况如何。一是合同的格式要统一印制;二是合同首页应载明投诉电话、收费专用银行账户账号、户名及开户行;三是合同首页有醒 目的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提供专业服务,不承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也不与投资者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分担投资损失”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四是 未签书面合同前不向投资者收取咨询服务费用。

  第四招,看其是否“推荐黑马”或自吹自擂。《暂行规定》禁止会员制机构及人员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以“黑马推荐”等方式明示或暗示投资者一定获得投资收益,或直接代客操作,或与客户约定分享投资收益及分担投资损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

控告評級機構 左丁山

2009-05-04 AppleDaily





 

雷 曼破產已有一段時間,保爾森救AIG而不救雷曼,係一個極大錯誤,o依家愈嚟愈多人認同呢個觀點。一位教授話,假如雷曼係一間貨倉,雷曼股東向AIG買火 險,理所當然,如果雷曼貨倉失火,保爾森唔開水喉去滅火,反而去救賣火險嘅AIG,通唔通呀?救熄火災,AIG可以賠少啲,雷曼貨倉燒通頂,片瓦不 全,AIG就會賠火險賠到失魂,向AIG買咗雷曼火險嘅,就靜靜雞收賠償,呢班人就係海內外大銀行,最收得多嘅係高盛,保爾森之舊東家也(用金庸大師最近 用語,就係舊主人)。教授話咁多非雷曼股東買咗雷曼火險,最合乎佢哋經濟利益嘅就係讓雷曼貨倉失火(偵探片之男人殺妻或女人殺夫之動機往往係一份壽險)。

雷 曼已死,無謂多講,關於保爾森之陰謀論,水洗唔清。香港因雷曼破產而蒙受損失者,當然嘈到拆天,要求銷售機構賠償,消委會要幫助迷你債苦主控告銀行,暫且 按下不表。美國o依家又有人告官喎,係一位律師o忝。呢位律師六十八歲,五年前退休,同太太買咗四萬美元雷曼債券,點解會買?因為退休人士講求穩陣投資, 買債券要買啲高信貸評級嘅,佢哋睇到三大信貸評級公司都畀雷曼起碼A級,於是放心買入雷曼債券,點知會血本無歸o架。呢位加州律師Ron Grassi於是最近入稟控告標準普爾、穆迪以及Fitch三大評級公司,控告佢哋瀆職(negligence)、詐騙(fraud)及欺騙 (deceit)三大罪狀。

 

呢位律師呢次係一劍直插世界金融心臟。喺債券市場,最重要嘅基石就係信貸評級(credit rating),而上述三家公司就壟斷晒全世界所有評級工作,畀雷曼債券A級或以上,全世界投資者不論大小(包括政府及對冲基金在內)信以為真,銷售雷曼 嘅證券行及銀行亦信以為真。一位銀行職員曾對左丁山講過:「前年有客人問雷曼穩唔穩陣,我話雷曼嘅評級比我哋銀行更高,唔驚會執笠,嚡,點知道雷曼竟然會 死咗,連累埋我哋。」卒之有美國人控告三大評級公司嘞,官司有排打,結果難測,但會影響深遠,動搖債券市場根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24

大杨创世净利翻番 巴菲特“助”机构跑路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4/20091024014951424.html


每经记者  李智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任何一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翻番的成绩足以让令人满意,但对被股神巴菲特看上的大杨 创世(600233,收盘价18.28元)来说,这个成绩与暴涨的股价相比恐怕连及格都困难。有趣的是,从三季报披露的股东信息来看,社保基金六零三等原 大杨创世的四个机构股东,似乎并不像巴菲特那么看好公司的未来,在股价大涨的第三季度已全部获利“出逃”。

        大杨创世披露 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微增1.1%;实现净利润额为0.8亿元,同比增长101.53%;每股收益0.49元;净资 产收益率11.46%。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为0.43亿元,同比增幅为67.62%。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前三季度取得净利润同比翻番的成绩,除公司主营 业务的增长以外,出售部分股票获得的约0.22亿元收入也可谓功不可没。

        一位业内人士在看了大杨创世的三季报后表示,虽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大增,但这可能并不让市场满意,因为巴菲特的光环已让公司的股价被炒得严重“脱轨”。在今年8月,公司收到巴菲特一段3分钟左右的 DV视频,并在随后举行的30周年庆典上公布。在视频中,股神巴菲特盛赞创世西服让自己七十多年来首次被人夸奖帅气,他甚至开玩笑地声称自己和比尔·盖茨 应该开一家专卖店去销售大杨创世的西服,并称自己会是一名出色的推销员。

        该视频的出现,让大杨创世与股神巴菲特紧密联系起来,尽管很多研究员表示大杨创世股价已被高估,但公司股价仍遭遇爆炒,从8月到现在,公司股价早已翻番。

        从 公司股价的走势上看,股神巴菲特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确实再次得到验证。不过,从公司三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来看,原本位于公司前四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 同德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六零三组合、友邦华泰盛世、易方达价值成长都消失在三季报的流通股东名单中。

        结合当时的股价 来看,相信这四家二季度提前进入的机构,早在巴菲特的“帮助”下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公司三季报显示,也有一家名为国际金融-汇丰 JPMORGANCHASEBANK,NATIONAL  ASS0CIATION的QFII资金以139.42的持股量成为公司第四大流通股东。

        对 四家机构的集体  “出逃”,一位行业分析师称这是在意料之中。他表示,今年公司业绩同比大涨,主要是因为公司国外业务占比较大。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时, 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导致基数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构大幅减持公司股票也在情理之中。他认为,目前公司的股价已严重高估,三季报披露的股东席位更表明,公 司股价的暴涨明显是游资疯狂的炒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0

成就伟大商业机构,中国企业路向何方?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8/165401.html


在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6年,也就是1882年,德国邮政总局邀请各邮局局长,参加一个行业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不畏惧电话。结果没有人出席,受邀者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们完全不能接受自己还得使用电话的想法,当时,只有下属的员工才用电话。

如今,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似乎有些像那位会议邀请者。只不过,他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公司下一步发展路在何方?

在 过去几年,项兵看见了一条胡同,一条可能是许多中国企业正在走进去的死胡同。如何再寻路?他在思考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提出这样的思考,或 许会使有些中国公司甚至是行业龙头公司如贝尔受邀者一样,感到些许“不舒服”,毕竟,他们公司规模在猛增,业绩在猛增,自己的声望也在猛增。

在 项兵看来,过去30年,中国企业确实在高歌猛进,但始终是在非主流行业里打转;在项兵看来,被中国企业奉为上策的低成本竞争策略是一套“七伤拳”,杀敌一 千自伤八百。“如果仍然以这种传统的思维和发展模式走下去,中国企业在主流行业成功之日,也是全球主流行业变为非主流行业之时。”他说。

他一直呼吁,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成就一批能够进入或者开创主流行业的伟大商业机构,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梦想才会实现。”

这是因为,传统发展模式所消耗的环境成本,将可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人口红利也将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而逐渐消失。

而与此并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集体的、非理性的而又强烈的财富追求冲动,可能对和谐社会构建造成一定冲击。从某种角度讲,‘中国威胁论’产生的部分原因,是部分中国企业家追求财富上的不择手段与巧取豪夺。”项兵坦言。

鉴于此,他正在撰写一部与“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相关的著述,阐述他之所以提倡“站在月球看地球”,之所以强调“以全球应对全球”、“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及“全球整合型公司”等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颠覆性竞争策略的原因所在。

以全球应对全球

参股,可能是目前中国企业切入全球主流行业的现实选择,实现全球资源整合,同时构筑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格局。这是对冲战略风险的一个手段

《21世纪》:2004年,你提出中国企业要取势全球,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链条对链条的竞争”、“以全球应对全球”等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理论。中国企业在取势全球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陷阱?

项兵:没有人知道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企业发展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陷阱。管理学的存在是希望增加企业成功的概率。

 

中国企业擅长什么?制造么?事实 上,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中国目前还难以称得上是个制造大国,我们仍是一个组装大国。中国经济由大而强,需要诞生一批在主流行业和主流市场披荆斩棘的 伟大商业机构,但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未来五到十年内解决这个问题也面临挑战。

所以我认为,目前要以全球应对全 球,参股可能更妥当,是中国企业切入主流行业的比较现实的选择。我常以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为例,它是德国大众汽车最大单一股东,但阿联酋人是不会跑去告 诉德国人怎么制造与销售汽车,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全球应对全球。这种思维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实现全球资源整合,同时构筑起“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利益格局,也是对冲战略风险的一个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过于强调民族品牌、自主创新、“以中国应对全球”,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大势,甚至可能招致更多的“中国威胁论”。

《21世纪》:但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倾向于控股,主要是怕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进而损害小股东利益。中国企业参股全球,如何避免内部人控制?

项兵:对内部人控制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总体来讲,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公司治理环境和法制还是比较完善的,“安然事件”毕竟是个案。

此 次全球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我曾写文章指出,中国要有意识地锁定一些主流行业,选择行业内前三名公司进行全面参股,比如各参股10%。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金 融危机可能导致若干家西方商业银行倒闭,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不可能灭亡。经济复苏之日,主流行业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我所说的全球视野下思考问题的 方式,必须考虑未来5到10年的全球化竞争大势,才能够更好的思考、决策与行动。

《21世纪》:行业内全球排名前三的公司,它们会接受来自中国的投资么?

项兵:本次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战略机会,以往无法想象的机会成为了可能。危机中,很多欧美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外部资本参股,中国是它们积极争取的对象。这个全面参股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我们可以适度介入,即使不进入董事会,同样可以享受到长期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全球视野下“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竞争思维的一个体现。

《21世纪》:这个机会转瞬即逝?

项兵:所以才要把握这种机会。不过在中国和印度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会在未来遇到类似机会。因此,我强调要有全球视野下的机遇把握与驾驭。

《21世纪》:这让我想起日本的综合商社,像三井这样的综合商社,经常躲在许多行业背后织网,成为隐藏在行业背后的控制者。中国是否要发展类似的综合性巨头呢?

项兵:我说的是大方向。但具体是 中投还是其它形式的国家主权基金、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资本去投资,可以灵活些。例如,民企境外融资500亿美元,对世界许多行业都颠覆一番,有什么不好 呢?为什么要限制它?要把全球的资源都给中国企业,这是打造世界级商业机构的一个先决条件。

《21世纪》:2007年,你和我谈起要取势全球时,高度评价了中投对黑石的投资。现在怎么看?

项 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回头看2007年甚至更早的投资,可以说都存在问题,但这不代表2008年以后没有投资的好机会。我看投资,不是看投 资的价格是高还是低,我看的是长期战略价值和国家与中国企业整体风险对冲,考虑未来5-10年的长计议。而任何投资都存在短期内价格波动的情况,这很正 常。

伟大商业机构

创建超越家族的全球性伟大商业机构,中国民营企业家要在主流行业突破“家天下”的理念,更多地做价值竞争,成为新一代引领全球产业的“革命者与颠覆者”

《21世纪》:你一直十分强调未来中国要有超越家族的伟大商业机构。但以瑞典为例,像爱立信等百年以上的全球500强企业,背后都有着同一个身影——瓦伦伯格家族。由此来看,家族管理并不影响大公司的诞生吧?

项兵:我从来就不反对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有独特的生命力,也会成长出大公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营企业或许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是我认为:从全球化竞争大势及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中国更需要一批像IBM、通用电器、宝洁、强生、索尼、三星等一样的超越家族的全球性伟大商业机构。在主流行业,突破“家天下”的理念很重要。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把绝大部分私人财富捐给了慈善事业。同样重要的是,他没有把微软董事长、CEO、副总裁等重要职位留给子女。这种类似于皇马、曼联等欧洲顶尖足球俱乐部的打法。实现了“集天下英才为我用”。

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超越“家天下”的传统理念,心要“盛得天下”,这或许是成就伟大商业机构的先决条件之一。否则,我们可以诞生一批胡雪岩似的的新一代富可敌国的商人,却可能很难产生像IBM和通用电气这样的伟大商业机构。

《21世纪》:按照你的观察,中国企业何时可以进入主流行业创建伟大商业机构?

项兵:如果按照此前的经营思维走下去,中国企业在主流行业成功之日,就是全球主流行业变成非主流行业之时。现在中国企业的主要杀手锏还是价格战,面向未来,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尝试另一套打法——价值竞争。

价 格战为主流的发展模式局限很多。首先,“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没有全面地考虑像环保、员工福利等。而价格战本质上是一种替代式打法,成功的前提一定是要把 对手打垮, 这对行业价值创造的打击是沉重乃至是毁灭性的,也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诱因。另外,靠这种打法也难以在国内形成以中产阶层占大多数的社会结 构,这样又何谈和谐社会的建立?

面向未来,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地做价值竞争。通过在科技、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与突破,成为新一代引领全球产业的“革命者与颠覆者”。

《21世纪》:短期内,中兴、华为不以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话,能找到迅速发展的路径么?以发展论来看,是否必须先要经过价格战阶段,摧毁对手、有资源了,才能去创新?

项兵:成本竞争有其发展阶段的必然性,我不反对,我担心的是中国企业都这么做。中国企业成本竞争意识的同质化思维程度过高。未来,像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要取得全球市场发自内心的尊重,必须实现由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

如果说过去30年,低成本是中国企业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和手段,那么在今天,中国企业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创新来参与全球竞争。

去全球合纵连横

中国企业自主实现价值创新可能还需要若干年,现在联手优秀的跨国公司共同征服世界,中国高端制造的未来可能在于同日本和德国企业更多、更好的联合与融合

《21世纪》:价值创新需要几代的知识和经验的沉淀。就经营的知识与经验来谈,我们的积累曾被中断,并不连续。

项兵:价值创新或许不一定依靠我们自身实现。

我 认为,自主创新的提法也可能有潜在问题的——中国企业自主实现价值创新可能还需要若干年,但以全球资源整合思维看,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未来5-10年的人口 红利,借助中国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高公司市值,通过参股、换股等方式,吸引全球人才,整合全球资源,以此来解决你所谈到的知识和经验沉淀的问题。我的 一个建议是,联手优秀的跨国公司共同征服世界。

具体到我们擅长的制造业领域,我认为中国高端制造的未来可能在于同日本和德国企业更多、更好的联合与融合,这也是我说的取势全球的一部分。

《21世纪》:比如哪些行业,比较容易形成你所说的中日联盟?

项兵:日本企业靠精细与专注主宰了世界N多制造行业,这种态度文化与沉淀是“中国制造”升级急需的能力。

环 保行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的环保理念与技术具备全球领先性,可以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经验与支持。此外,日本在应对老龄化的服务业方面也积累了丰富 经验,可以为中国企业吸纳。总体而言,日本企业有好的技术和品牌的沉淀,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中日中小企业联合,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主宰许多行业。

《21世纪》:如果比较日本、印度和中国的公司,你有哪些认识?

项兵:谈到印度公司,首先要关注的是印度籍的全球化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在一些国际论坛上,我见到世界500强高级副总裁以上的人物,印度籍的可以用“上将千员”来形容。当印度的改革再深化后,它的国内资源与国外人才资源对接后,是很有杀伤力的。

日本社会自上而下的专注与精细值得中国学习。日本不需要哈佛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同样可以出一批伟大商业机构。与日本人的专注精神相比,中国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创业精神。然而,中国企业专注不足,可能成为打造伟大商业机构的一个障碍。

新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财富责任,中国企业家只有实现自我超越,真心关注全社会的进步,关注多数人的福利,才能赢得中国社会和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

《21世纪》:谈及中国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时,你最近提出“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是并重,或者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提出新商业文明的动因是什么?

项 兵: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辉煌,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经济发展具备强大的造富功能,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国内地28人上 榜,造富功能令全球震撼。这和中国人独特的创业精神与吃苦耐劳精神有关,为了改变命运、获取财富,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也可以“下五洋捉鳖”。这种创 业的冲动、对财富的渴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不过,这种创业精神与行动往往是为了造福家人和后代,光宗耀祖。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家天下”文化,显示出了局限性和弊端。

首先,我们需要打造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而在中国,以“家”为中心的财富观和“家天下”的文化境界,可能会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一个障碍。因此,在主流行业,突破家族式管理、超越家族企业很重要。

其 次,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处于转型期,难免出现法制与法规不健全,媒体监督能力也较弱,许多先富起来的人实际上依靠了对经济转轨时期独特的寻租 机会的把握。在个人富有之后,就比较少思考如何解决社会整体发展问题或为大众谋利。这种过于关注个人财富最大化、而不重视将自身致富与大众福祉联系在一起 的思想,如果演变成为公众认知,“巧取豪夺”可能会成为一种风尚。

另外,部分中国企业家可能缺乏感恩心态,在拥有大量财富后,许多人依然认为自己还应该获得更多财富,社会还“欠”他什么。如果人人都这样想,整个社会就很难实现和谐。

所以啊,中国企业要更好应对全球化挑战,不仅需要在商业模式上产生颠覆式创新,在商业文明方面更需要创新。

《21世纪》:这也就和前面你谈及的打造伟大商业机构是直接关联的,那么企业家该如何将新商业模式与新商业文明联系到一起呢?

项 兵:首先是视野与思维的超越。要真正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我们要超越“洋务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仰视视野,学会“月球看地球”的俯视观。有了这根本性转变,我 们才能超越“中西之分、体用之争”,超越民族品牌与自主创新的思维定式,诞生一批引领全球的、蓝天式的创新企业,产生源自中国的微软、FACEBOOK、 苹果、星巴克……

我们的企业家不仅要关心财富的创造,还要关心财富的使用与处置。我在一些欧洲国家常常会看到一些家族捐赠给国家或某个博物馆的家族收藏,很受启发和感动。未来,中国企业家不仅要在创造财富上取之有道,在财富的使用与处置上也要用之有道。

新商业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财富责任,中国企业家只有实现自我超越,真心关注全社会的进步,关注多数人的福利,才能赢得中国社会和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

《21世纪》:这个过程中心态的修炼很重要,但心态是个主观抽象的概念,中国企业家又如何能改变急功近利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心态呢?

项 兵:过去几年,我和许多中国优秀企业家进行了广泛交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态。另外,我也结识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 家。对比中外企业家们的心态,再联系中国经济现状,我觉得,在构筑中国企业新商业文明之前,中国企业家们应当特别注意几个心态调整。

首先是,遏制“花心”,提高专注力。前面我已经谈到了。

其 次,用心做事,超越做秀。在很多方面,功利目标主导了我们的行为——做研究是为了得诺贝尔奖,拍电影是为了奥斯卡,读书为了升学,经营企业目标是世界 500强……这种做事方式,短期内也许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实惠,但这种风气一旦成为一种文化,会对我们的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可能削弱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和平崛 起的力量。我想,我们现在可以稍微慢下脚步,淡泊名利,推动中国社会做一些撼动世界的“大风流”之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15

評級機構被責亂發3條A 中環在線:股神做證人大義滅親?李華華


2001-05-28  AD





 

為咗調查金融海 嘯嘅元凶,下個禮拜三,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將傳召股神畢菲特去做證人,聽吓佢對評級機構嘅高見。

今次嘅聽證會,主要係衝住評級機構而 嚟,事關佢哋之前係咁畀AAA評級啲次按金融產品,點知次按一爆煲,啲產品即刻變晒做廢紙,令人質疑佢哋當初係為咗賺錢而亂發3條A,所以今次實行嚟個秋 後算賬。

巴郡為穆迪最大股東

身為評級機構穆迪最大股東巴郡嘅話事人,股神應該好了解評級機構嘅運作,當局搵佢老人家畀意見, 當然可謂深慶得人。之不過,佢老哥喺早前巴郡嘅股東大會上,叫大家唔好將金融海嘯責任推響評級機構身上,所以下周舉行聽證會時,應該好難見到股神呢位「證 人」表演「大義滅親」。

講返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就巴閉嘞,呢壇嘢係由國會要求成立,過去被傳召嘅好多都係華爾街猛人,連高盛CEO布蘭克 費恩同聯儲局前主席格老亦曾經係座上客。

委員會今年12月15號就要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交full report,為金融海嘯嘅成因解畫,責任咁重大,做嘢真係要加多幾錢肉緊嘞!

高盛拒食死貓勢與證監對簿公堂

股神畢菲特呢排 一定好忙,除咗要做證人,佢有份投資嘅投資大行高盛爆出醜聞後,股神依然不離不棄兼開腔力撐。一直有傳高盛喺美國證監會(SEC)嘅民事欺騙指控上,諗住 賠錢同當局和解了事;不過CNBC噚日傳出,高盛內部認為今次係食死貓,所以絕唔會輕易妥協,仲打算同SEC對抗到底,準備全方位逐點反駁當局的指控,意 味雙方開拖嘅機會唔細。

其實高盛班師爺已經同SEC開咗唔止一次會,但兩邊點都拆唔掂數,事關高盛認為佢哋唔涉及詐騙,極其量都只會認疏 忽,但SEC就好想殺一儆百做台好戲,順便幫吓手當係為民主黨喺11月嘅中期選舉拉吓票都好。

所以如果高盛死唔認錯,就一定唔會咁易放過呢 隻華爾街大鱷。

據講,高盛o依家嘅策略係做定兩手準備,佢哋會繼續同SEC傾,如果真係傾唔掂數,就會喺下個月中向法院呈交詳細嘅辯護文 件,同SEC死過。

雖然高盛錢多人才多,場官司未必會輸,但所謂官字兩個口,雙方一旦對簿公堂,真係有排拗,大家都係等睇好戲啦!

冇 嘢食冇水飲港鐵被罵折磨股東

香港嘅小股東一向好識維護自己「權益」,對於股東數目有成幾十萬嘅港鐵(066),搞股東會就一直實行「茶水欠 奉」嘅策略,皆因一有食物供應,唔使多o架,只要吸引到一成股東出席,都足以踩冧個場。之不過小股東對港鐵呢份苦心唔係好同意。

長情股東、 退休校長陳婆婆,噚日喺會上一開口劈頭就質問主席錢果豐(圖),朝早11點半開會點解連水都唔畀啖佢哋飲,又冇嘢食,「餓到飛起呀,連8號仔咁窮都有盒餅 派啦,唔該你下年唔好再折磨我哋!」不過陳婆婆都唔係一味鬧,事關佢年年都會代表長者,向錢主席「追討」要延長長者搭車優惠。今年港鐵晨早已經公佈話會延 長優惠1年,仲連西鐵都有份,陳婆婆收晒貨,仲即場多謝錢主席o忝!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7

散户躲避机构猎杀的两个绝招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69796.html


人们过去的印象中,散户似乎永远是机构肆意玩弄的猎物和大户无情欺凌的对象,始终扮演着股市战场的弱者角色。 在本文中,笔者利用个人独创的理论系统和实战经验,告诉广大散户朋友如何通过几招简单有效的招式,成功逃脱机构精心设置的“陷阱”,最终扬帆股海!

捉老虎理论——

让主力的阴谋诡计无处遁形

散户朋友要想在股海中搏杀取胜,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要能看清主力是如何精心设置陷阱,等待散户“入瓮”的。有一个“捉老虎”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看透 主力高明的操作手法。

一个穷山村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们听说这个村子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老虎,于是慕名而来收购老虎,价格是每只老虎1000元,而且是一手交钱一手交 货。

第一天,村民个个都感到好笑,更没人理会来人的大话。第二天,有几名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年轻村民,费了好大劲抓回来一只老虎。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几 名年轻人当场就拿到了1000元钱。

此事一传开,全村的青年人立即成立“抓虎小分队”,希望以此改变过去的贫穷状态。没过几天,随着老虎越抓越少,老板把每只老虎的收购价先后提高到了 1500元和2000元。大家群情激奋,甚至出现了全村老少集体出动抓老虎的情况。

到了第六天,老板突然说有急事需要回城处理一下,过两天就赶回来,特地留下自己的助手继续收购老虎。老板离开后,助手立即召集几名村民开会,他“好 心”地告诉大家:“老板临走前曾私下告诉我,等他回来后,每只老虎的收购价将提高到5000元!”这名掌握着绝对“利好消息”的助手还说,如果有人愿意按 照每只2500元的价格购买自己手中的老虎,他将乐意促成好事。参加会议的几名村民得此“利好消息”后,你两只、他五只地暗中对老虎进行了回购。随着“利 好消息”逐渐明朗化,村民们已经把助手手中收购的几百只老虎全部买走了。

第七天,助手人间蒸发了,留下全村老少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对这个故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错,整个就是一幅机构利用利好消息无情绞杀散户的完整场景。下面,我们来进行场景还原。

第一步:两名陌生人突然出现,并高调宣称要高价收购老虎。此举正如机构决定运作一只股票,首先要故意显示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赚足市场眼球,为后面 吸引更多散户入场做好准备。

第二步:老虎收购价格一再提高,促使全村村民集体上山抓虎。而这一招,无疑是机构为了吸引更多跟风盘涌入接筹,择机猛烈拉升股价。

第三步:老板突然回城,助手有意放出惊天“利好消息”。向来喜欢打听所谓内幕消息的散户们,一见身边人都在纷纷买进,赶紧下单入场,生怕错失“超级 黑马”。

第四步:助手利用花言巧语成功卖光手里的老虎,“金蝉脱壳”计划完美谢幕。

那么,散户朋友到底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跳进主力精心设置的陷阱呢?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散户朋友,必须要明白自己始终是机构和大户天然的敌人,不能让一 时的冲动战胜了理智,盲目参与。

此外,应特别注意:一旦庄家认为利好出尽,并发现其战略意图已然暴露,且无人再敢跟风买入时,庄家必定会抢先一步大开杀戒,最终让无数高位接盘的散 户大军“活活葬身股海”!

笔者曾经有过“身陷陷阱”的经历。2008年6月3日,中国联通刊登公告,称将以1100亿元的价格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网资产。

当天,受重组利好消息刺激的中国联通毫不意外地直接以涨停价10.71元开盘。但好景不长,开盘仅一分钟,提前埋伏其中的机构们纷纷抛股离场。而这 场“多杀多”的结果是,至收盘时,中国联通竟然反过来下跌1.54%,全天振幅高达12.63%。

面对此情此景,笔者清醒地认识到:又一场机构借利好消息疯狂绞杀散户的好戏已经上演。而在5月22日,笔者在尾盘以9.3元的价格买入中国联通。6 月3日午后开盘,已经下定决心清仓该股的笔者迅速以9.8元的价格挂单卖出。尽管此次介入中国联通并没有获得可观利润,但却成功避开了该股此后最低阴跌至 3.95元的悲惨命运,基本算得上是胜利大逃亡。

由此可见,每当市场上突然跃出一只异常剽悍的“黑马股”,而你忍不住想追高买入时,必须想清楚两件事:第一,你了解这只股吗?你买它的理由是什么? 第二,请时刻记住“冲动是魔鬼”,相信通过冷静思考,散户也能有效避免跳进主力精心设置的陷阱。

卖青枣理论——

破解超级“黑马股”的前世今生

在基本掌握了“捉老虎”这条黄金理论后,我们已经知道了主力是怎样猎杀散户的,但却不太了解有人是如何利用资产重组,来批量生产超级“黑马股”的。

其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现在笔者就用一个“卖青枣理论”来帮大家认清资产重组的本质。

某农贸市场有且只有张三、李四两人在经营青枣,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有一天,张三对李四说:“哥们儿,要不我们玩个游戏吧?”李四赞成。于是,游戏开始了。

游戏规则很简单:第一天,张三花两元钱买李四一斤青枣,李四也花两元钱买张三一斤青枣,并进行现金交付。

第二天,张三花三元钱买李四一斤青枣,李四也花三元钱买张三一斤青枣,依然进行现金交付。

……

实际上,两人的游戏纯粹是为了好玩,但却引起了到处寻找商机的大商人王五的注意。眼看青枣的价格被两人拉高到每斤八元,精明的王五决心介入青枣生 意。王五先是找到了张三和李四利诱一番,然后请行业专家马六暗中出面帮忙。

第二天,王五大张旗鼓地来到张三和李四的摊位前,张口就要以每斤十元的价格无限量收购青枣。

这时,马六似乎不经意地路过现场,经过一番专业评估,他给出了每斤青枣四十元的目标价。其估价理由是:这种青枣叫西施枣,是台湾独有的名贵品种,有 净化血液、养颜美容等多重功效。他还假装不小心地透露:听说张三和李四的小店极有可能被一家实力强大的大集团收购。这等爆炸性消息一传开,再加上媒体渲 染,前来买青枣的人越来越多。就这样,原本鲜有人问津的青枣居然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

终于有一天,一些心态谨慎的人开始担心:“买青枣难道永远不会亏钱吗?”这天,马六路过水果摊,看到每斤五十元的青枣已经无人再买,说道:“这东西 不就是普通青枣吗?顶多值两元/斤。哎呀,上次关于大集团收购一事,是我误听传言,对不起大家啊!”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了。

听了这位权威专家的评价,一直坚挺的青枣市场开始出现恐慌性抛售。没过几天,经过轮番跳水杀跌,人们突然发现青枣价格竟然直逼两元大关。原来高价追 买,甚至是改行进入的摊主欲哭无泪,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仔细读完之后,是否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经看懂了故事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下面,我们就对整个故事抽丝剥茧,看看利益攸关方 (上市公司大股东)是如何配合庄家,将黑乌鸦“蝶变”成金凤凰,从而成功实现套利资金的 “乾坤大挪移”的!

首先,当卖青枣的人只有张三和李四时,两人的生意始终平淡。这就好比一只冷门股,要题材没题材,要业绩没业绩,自然人人都对其弃而远之。

其次,随着王五的突然介入,青枣市场的价格开始出现急速变化。其实,王五应该属于那种来去神速、赚一把就走的狡猾短庄。

再次,“权威专家”马六横空出世,开始对普通青枣进行华丽包装。这记绝招正如此前一直被人冷落的绩差股,受到资产重组、外资收购等重磅利好消息刺激 暴涨。

最后,原本普通的青枣价格开始从高位出现崩溃式下跌,价格低廉的普通青枣终被无情打回原形。除了张三、李四、王五、马六四人赚得盆满钵满之外,整个 青枣市场变得一片狼藉,跟风套牢者无数。

在股票市场上,演“双簧”的方式有很多,但资产重组的题材炒作,无疑是最易催生短线“超级黑马”的天然乐土。特别是年末岁尾,上市公司的重组公告纷 纷出炉,各种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和关联交易等传言令投资者难以分辨。

笔者回忆起自己当年折戟吉林制药的事,总还觉得“心有余痛”。*ST吉药前后放出三次重组的公告,但事后经媒体追踪报道可以发现,拿走巨额蛋糕的是 无良的上市公司及其关联股东,留下斑斑血泪的却是孤苦无助的普通散户。

我们如何识破资产重组的诡计呢?一般而言,投资者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真假重组”的辨别:

(1)从重组规模来看,假重组的规模一般不大,收购或出售的资产总额一般低于上市公司总资产的50%。

(2)从重组的行业来看,假重组通常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主业。

(3)从重组双方来看,假重组多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或者同地区的企业之间。

(4)从重组时间来看,假重组多发生在下半年,尤其集中在每年的11、12月。

(5)从高层管理人员来看,假重组大多不会伴随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

(6)从重组业绩的持久性来看,假重组的业绩通常只能维持1~2 年,而真重组则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

通过以上简单方法,无论市场主力与上市公司或与股评黑嘴联合编排的“双簧”多么精彩绝伦,只要我们破解了超级“黑马股”的前世今生,那么,任何鬼把 戏都难逃被无情戳穿的下场。(注:摘自《给散户支招》第3章散户躲避机构猎杀两个绝招,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者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0

“黄派”核心人士:黄光裕已获机构支持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37.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黄光裕与国美的争端背后,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正在显现。
“黄光裕的大股东地位和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昨日(8月9日),黄光裕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黄光裕现在已得到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之前,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也在媒体上表示,已与多家机构投资者沟通。
但是,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美董事会所代表的不是大股东的个人利益,而是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多家大型投资机构十分认同国美目前的发展战略,将会继续支持国美董事会所做的决定。
真假“站队说”
据了解,8月6日上午,国美内部召开全国紧急视频会议,国美总部董事会、副总裁和各大区总经理组成的公司管理层,以及各大区副总监级别以上成员均被要求参加会议。
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赵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日上午国美高层的确召开过这样一个会议,也向全体员工宣读了《国美董事会致员工一封信》。
据了解,此次会议的主旨就是要求管理团队统一思想,无条件支持董事会决议。一位与会人士称,在会上,首先由总裁王俊洲表态,支持董事会提出的诉讼黄光裕 的决定。之后,另一执行董事魏秋立宣读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表明公司最高管理层对此事件的态度。同时,要求员工支持董事会决议。
赵彤告诉记者:“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渡过难关,是现在的明确之举。在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事件发生后,国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国美高层的动态会及时通知给全体员工,这是对国美员工负责任的表现。”
有媒体报道称,在会上,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通过随意点名的方式,要求部分高管在视频会议上明确表态是否支持董事会,此举让一些多年跟随黄光裕创业的管理层感到难堪。
但一位熟悉该会议内容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当时有几百人开会,高层要求大家在困难面前统一思想是很正常的,公司高层并 没有要求大家明确表态要追随某一方。其实现在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司的利益,公司盈利能力上去了,从上到下对每个员工都是好事。”
机构态度是关键
在黄光裕与国美董事会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决定国美方向的,恐怕是国美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
国美公司章程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须在21天内答复,即便不表支持,动议股东也可再过21天后自行召集临时股 东大会。这意味着在42天内,陈晓和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必须多方游说,争取尽可能多的机构投资者站到自己一边。当然,黄光裕方面同样也会努力争取。
黄光裕撤销陈晓职务的动议,成功的一个前提是,需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半数以上支持。如果贝恩资本选择将所持可转债转换为国美股权,那么,黄光裕手握 34%的股权将摊薄至29.8%。贝恩资本与陈晓一方持股量最多可达11%左右,必须另外获得至少19%以上的股东支持,才有可能否决黄光裕动议。
黄光裕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得到一部分机构投资者支持,“黄光裕的大股东地位和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
不过,记者采访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均表示,支持哪一方这个话题“太过敏感”,但会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考虑这个问题。
Thomson的数据显示,国美股份目前有近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合计占44.84%。不过,前50个机构持有超过40%股权。国美2009年年报披露,摩根大通持股8.05%,摩根士丹利持股6.62%,富达基金持股5.93%,三家总计持股20.6%。
一位接近贝恩资本的消息人士此前曾表示,在5月股东大会后,国美和贝恩走访了20家大机构投资者,他们明确表示不支持黄光裕的做法,对现有管理层满意。
另据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透露,国美在6月底曾经推出未来五年计划,“这个计划不是随便拟定的,是国美与全球最好的咨询公司经过极为缜密的思考之后制定的,已得到多家大型机构支持,他们在未来会支持国美董事会的决定”。
谁会控制国美?
在黄光裕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中,陈晓不可避免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黄燕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日前国美大股东提出重组董事会,主要原因是看到陈晓为了私欲,改变了国美的发展方向。她还表示,在2009年国美得到贝恩资本融资时,还有其他众多国外投资者表示出兴趣,但都被国美董事会拒绝。
一位曾经历当时国美融资过程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当时的情形非常紧迫,“银行已不再提供给国美授信,是贝恩资本帮助国美渡过了难关”。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业观察家则认为,黄光裕家族现在是为了自己的控制权来争夺,并不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在当时国美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时,黄光裕家族并没有出来帮助国美,现在国美走上正轨,黄光裕家族又出面争夺控制权,这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投资者对国美的信心”。
不过,该人士同时也表示,现在很难说国美的走向到底会怎样,双方的争夺就是看股权大小,机构投资者们虽然没有决定权,但组合起来的力量是很大的,这些投 资者都是财务投资,看重的是自己的战略利益和未来的盈利。黄光裕和国美董事会谁能拿出好的未来规划,谁就可能赢得机构的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0

黄光裕家族:已与50家机构沟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7/1451711.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国美正谋划动用增发20%股份的权利,以削弱第一大股东黄光裕的股权比例,从而在即将到来的股东大会上寻求相对有利的话语权。
昨日 (8月16日),国美电器(00493,HK)发布公告回应:“董事会并不知悉该等推测及股价变动的任何原因。”这被众多媒体解读为国美方面放弃了增发计 划。不过,一位接近国美管理层的知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国美并未否认增发20%股权的事项。
“国美电器增发20%的权利是由股东周年大会通过并授权给董事会的,如果进行增发,并不违规,只是国美现在并没有操作这件事,如果真的增发的话,肯定会发布相关公告。”不过,上述人士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大股东将坚决反对增发”
国美电器发布的上述 《股价不寻常变动》公告称,董事会注意到近日有报道推测公司拟进行一项股权配售,以及近期公司股价有不寻常变动,董事会谨此声明并不知悉该等推测及价格变 动的任何原因。董事会确认,目前并无任何有关拟收购或变卖的商谈或协定为根据香港联交所须予披露者;且董事会亦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响价格的事宜须予 披露者。
据媒体报道,国美电器增发20%的权利是由股东周年大会通过并授权给董事会的,10%倾向于贝恩资本接手,另外10%正在寻找一家或多家机构投资者来接。
国美电器2009年年报显示,国美电器已发行总股本150亿股,其中黄光裕名下有51亿股股份。
上述接近国美的知情人士表示,一旦国美电器选择增发20%即30亿股,则总股本将达到180亿股,若黄光裕家族不参与增发,其股权将被摊薄至28%,同 时如果贝恩资本全额认购一半的增发股份,加上其所持可转债全部转股可增加5%持股,那么陈晓及贝恩资本合计持股达25%。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国美董事会来说,增发也是双刃剑。“定向增发的话,其他投资者的股本也都会被摊薄。这样的话,在未来投票中,机构投资者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决定,未必如国美董事会所愿。”一位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针对国美方面增发20%并不违规的说法,黄光裕家族有自己的看法。
据接近黄系核心人士透露,国美电器一旦提出增发20%新股,大股东必将坚决予以反击,将对包括对投票赞成的董事个人提起法律诉讼。该人士指出,此次大股 东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主要包括罢免陈晓以及要求撤消股东周年大会授予国美董事配发、发行及处置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等内容。
“大股东对公司股权增发存在质疑,在特别股东大会还没有召开的情况下,如果董事会采取增发行为,大股东可以质疑其行为存在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行为而对董事个人提起诉讼。”上述接近黄系核心人士表示。
机构态度仍存变数
除了国美是否增发20%的新股,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临时股东大会的日期。
昨日,国美电器一名执行董事、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将于9月中下旬召开。根据上市公司章程,董事会需在21天内答复黄光裕。答复之后,董事会再发出股东大会邀约,应该是24天。所以,临时股东大会将在45天之内举行。”
对此,上述黄系核心人士表示,对于国美来说,关键的时间点在于8月25日,国美董事会回复是否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即使国美董事会不同意召开,大股 东也可以自行召开。”该人士表示,按照邀约的日期推算,预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日期大概在9月中旬,“除非陈晓决定8月26日召开”。
另一方面,据接近黄系人士透露,黄光裕家族方面正在与前50大投资机构进行积极的沟通,以期在临时股东大会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国美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机构直接持有,一类是代客理财,一类是经纪业务。据国美电器披露的资料显示,国美当前约有近180个投资机构股东,占股44.84%,前50大机构持有数超过40%。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接下来的股东大会,直接持有的机构即可参与投票;代客理财的机构,投票方向则由客户做主;对于经纪业务,则是客户自己填票,委托机构来投。
“现在双方都在联系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并不是简单拜访一下就能确定是否会支持某一方,现在机构前50大投资者我们几乎都有过接触,有一部分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上述黄系核心人士表示。
“对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争夺将成为决定最终斗争胜负的关键。”曾跟随黄光裕多年的国美电器原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如今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胡刚向《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说。
据胡刚透露,当年荷洛希尔是国美电器的上市人,而华平基金是黄光裕亲自引进,当年国美上市时,从2亿港元的资产暴涨到88亿港元市值,不少机构以3港元 左右的价格买进,后暴涨至20多港元,大赚了一笔。这些机构投资者是否会念旧情,或者会考虑黄光裕会给其带来更大利益,将是未来事态发展的一大变数。
针对上述事宜,《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华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尹少华询问是否同黄氏家族有接触,尹少华以不方便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昨日下午15点25分,国美电器出现大手卖出,成交量为300万股,成交价为2.21港元/股,涉资663万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