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說:不花錢,給我從0做到20萬。你怎麽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2/155156.shtml
導讀 : 再NB的想法和假設,真正到了實現層面,也必須要落實到具體的用戶、需求和場景這三要素上面,對於做產品和運營,這是常識。
本文由三節課(sanjieke.com)官方出品,作者黃有璨,三節課發起人,微信公號“黃的世界”作者。
三節課是首家互聯網產品主題學習社區,免費提供最系統的產品 + 運營課程學習,定期出品有深度的產品觀察 + 評論。
如需轉載,請聯系三節課,並註明出處。
1.
在互聯網圈混久了,作為一個產品和運營,有一種情況是比較常見,且常常會令人無語的——
假想一下,某日,你正在專心思考一個問題,突然間,你老板在微信上給你甩過來一個東西,大概標題是“如何0成本增加10W粉絲”、“我是如何3年內做出千萬用戶的”這一類的東西,或者更有甚者,直接給你甩過來一篇10W+的文章,然後說這個不錯,你來牽頭,我們也學習下人家的模式來搞一下。
請問,此刻你的心理陰影面積是不是巨大的?
尤其是,如果此時你跟老板說這個可能做不了啊,老板們瞬間就會回過來:為什麽人家可以做,我們就不行?
更尤其是,如果你發現,你老板給你轉發的那個東西,根本連基礎都完全不對等,用戶類型和典型場景都完全匹配不上。
舉個真實的典型例子:
我有個朋友,她們做旅遊類產品的,她老板經常會在半夜三更的時候給她甩過來一些看起來很牛逼的案例,比如某微商團隊搞了個活動1天內拉了好幾萬用戶,或者是別人做了個萌寶大賽搞了好幾萬粉絲啥的,然後跟她說:這個牛逼,我們學習一下,需要的話,我給你和這個活動的策劃拉個群。
每當此時,她心里總會有數百頭草泥馬飛馳而過。
2.
我曾經在知乎回答過一個“怎樣看待’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的問題,在那個問題下,我的一部分回答是這樣的——
我發現,大半創始人和CEO在自己沒想清楚該怎麽辦或看不清路的時候,都會選擇鉆進很多細節和執行事務中去,懷揣的則是多少是一種“我要以我在執行層面的發揮來掩蓋我在戰略和定位上的無能”又或是“我沒想明白沒關系,但不能讓兄弟們看出來我沒想明白”的心態。
這個回答或許有點兒不中聽,但事實上,我確實發現有很多老板們(尤其以創業公司為甚)的典型狀態正是這樣的——
一方面,他們關於很多事情並沒有想清楚,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產品和業務發展的方向和重心應該在哪里,也不知道想要讓用戶量翻個5倍10倍的話,這件事應該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達成;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特別焦慮,以至於,他們總會滿世界去看各種牛逼案例,並且看到一個感覺不錯的,就不加判斷分析地想要讓自己的團隊去學習去模仿。
這樣的創業者,在面對一個自己沒太想清楚的問題時,往往會有類似這樣的期望——什麽時候進來一個神人,給我吭哧吭哧幾下就把數據搞上去了,這事該多好啊。
這樣的創業者,也總是喜歡關註一些新的模式、概念、風口、熱點,喜歡滿世界去參加各種講座活動,滿世界去瞻仰學習各種互聯網思維餐飲、大數據、革命性的熟人社交APP等等。
但他們可能唯一沒有做,也沒想到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幾個用戶或幾個團隊成員,認認真真地了解研究一下,到底這群用戶們的需求和典型應用場景是什麽?以及,到底團隊成員們當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和困惑是什麽?他們又對於工作有些什麽樣的訴求?
再NB的想法和假設,真正到了實現層面,也必須要落實到具體的用戶、需求和場景這三要素上面,對於做產品和運營,這是常識。
但恰恰是這個常識,很多人並不知道。
3.
在過去4年里,我自己創過業,進入過一個大公司內部參與過一個所謂“戰略級”的項目,也到別的創業公司扮演過一個合夥人的角色,前前後後跟過3-4個老板,也帶過近百號人,這幾年下來,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感受——
身為一個創始人或一個團隊的管理者,假如一件事或一個問題,連你自己都沒有想清楚它的解決路徑和根本邏輯,就憑空希望此時可以找到一個大神可以幫你全面擺平和搞定這件事,這往往是不現實,也不靠譜的。甚至,不客氣點講,這樣的心理,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式的不負責的心理。
這就好比,假如我來管一個產品的運營,我只是純粹一拍腦袋想要100W用戶,但,具體這100W用戶到底可以怎麽來,100W這個數字是否真的切實可行這些東西我都完全沒搞清楚,只是一味就跟我的團隊說:“老子年底就要看到100W用戶,別的我不管,你們去實現吧”這樣的狀態的話,我很難想象真的會憑空冒出來一個人幫我把所有那些我沒想清楚的事情全部搞定和完成。
即便真的冒出來這麽一個人可以幫你解決上面所有這些不清楚的問題,那在他面前,你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麽?你又如何能夠在他面前服眾?
所以,其實我還有另一個很深的感受——
身為創始人或管理者,可能只有你對於一件事或一個問題已經想得很清楚有了很深的理解,此時再找人來配合你實現,才可能更靠譜更可行。
好比還是上面的假設,我還是想要100W用戶,但我已經很清晰的知道,我的存量用戶市場有1000W,所以100W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數字。且我已經經過分析明確知道,通過ABC三種渠道可以精準觸達到我的目標用戶,甚至是,通過跟其它同類產品的對比,我已經清晰知道了,在我們的目標用戶中,假如能夠優先搞定某一類用戶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增益,此時我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人沿著這條路徑和方向去把事情落實下去執行好的話,你會發現,我可能更容易找到這樣的人,且我的100W目標可能會更易於達成。
此外,身為一個團隊管理者,我總是會跟我的每一個團隊成員去花時間聊一些如下的問題——
你當前自己的能力範圍和瓶頸,可能在哪里?哪些事你是有能力去完成的,哪些事又可能會超出你當前的能力範疇?
你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有清晰的目標或一些預期?
圍繞著你期望達成的那個預期(例如2年內成為一個可以獨立帶領運營團隊的人),你當前還能還缺少哪些核心能力?
這些核心能力,我可以怎麽幫你去積累和獲得?
在我對於他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相對清晰之後,我會知道,對每一個人,我該給予他們哪些挑戰、幫助和指導會是更合適的。
要知道,對每一個團隊成員,既不應讓他們長期呆在舒適區,也不要直接大躍進式的一把就把他們拖進深水區——那會很容易讓他們無助溺水的。
所以,假如我的團隊成員當前都是1-2年經驗的新人,我絕不會貿然不管不問地就把“100W用戶怎麽來”這樣的問題直接甩給他們。那對他們已經不是挑戰,而是傷害。
也所以,假如你身為一個領導,整天都在轉發那種牛逼案例給自己的團隊,但卻不給他們任何具體的幫助和指導的話,或許你應該反思一下,又或是認真跟你的團隊聊聊,你轉發的那些東西是真的會給他們一些啟發和幫助,還是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茫然?
4.
另外,坦白說,我還挺害怕那種滿嘴概念、模式,每天滿世界跟人聊天胡侃,但具體的落地執行路徑啥啥都說不上來的創業者的。我覺得,恰恰可能是這些人,是最喜歡把那些牛逼的案例轉給團隊成員的。
但也恰恰是這些人,可能因為過於關註概念、模式,而完全忽略了更應該關註的東西:具體的業務、團隊,還有用戶。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一直在說,希望大家都可以少談些概念、模式和融資,多踏踏實實關註和研究一些產品、運營的原因——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你每天都在大量關註概念和模式,你必然會缺乏時間去關註你的團隊和用戶。
最後,假如你不幸正好覺得本文所描述的負面形象完美地映射著你的老板,不妨可以試著把本文轉發到朋友圈或者是一些群,看你老板會不會給你點贊。
當然,如果你就是這樣的老板,那麽恭喜你,你看到了一篇好文章。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黃有璨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6個月消滅毒品的承諾難以完成 杜特爾特:再給我半年
9月19日,據菲律賓商報消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昨天要求延長給自己訂下的3至6個月消滅毒品期限。
在納卯市講述菲國的毒品問題程度時,杜特爾特說:“再給我6個月的時間。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事毒品事業。更糟糕的是,現在是由政府里的人操作,尤其是那些當選的官員。”
早在競選時期,杜特爾特就放狠話要“殺死所有罪犯”。6月30日,他在就職演說中宣稱要在半年內殺掉10萬罪犯。
如今,杜特爾特表示,他在成為總統之前,不知道毒品問題的嚴重程度。他說:“那個自訂的3至6個月期限,我在上臺之前,沒有料到毒品威脅在這個國家的嚴重性。”
當地時間6月22日,菲律賓馬尼拉,自首的涉毒人員排隊接受檢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杜特爾特的鐵腕禁毒行動從上臺第一天就開始了。據《聯合早報》9月5日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僅兩個多月,他所發動的禁毒戰爭已導致2400人死亡。其中900人死於警方掃蕩行動,剩下的都是在“接受調查”過程中喪命。平均每天約有35人喪命。
此外,杜特爾特18日還稱,他得到了最後一份涉毒名單,大約3寸厚,名單上的涉毒者包括政府官員。他說,他在2個月前下令檢查該名單,只為了確保能夠立案控告這些人。
過去4年,羅輯思維給我的10點啟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2/160474.shtml
過去4年,羅輯思維給我的10點啟發
何川
2016-12-22 09:50
羅輯思維不僅分享、分析了太多好公司和好商業模式,羅輯思維本身也是一家好公司好商業模式。
本文由插坐學院(微信ID:chazuomba)授權i黑馬 發布,作者何川。
從2012年12月21日,到2016年12月21日,羅輯思維 4 周歲了,先說一聲:生日快樂。
過去四年,不論作為一個讀者、觀察者、合作夥伴,還是作為一個後輩,我從羅輯思維身上收獲的啟發,都非常多,在我看來,羅輯思維最難得是:
羅輯思維不僅分享、分析了太多好公司和好商業模式,羅輯思維本身也是一家好公司好商業模式。
所謂知易行難,羅輯思維扛過來了。
一、克制
如果你仔細翻看羅輯思維的內容,你會發現:
在同量級的“大V”中,羅振宇極少談及家國情懷等大的價值觀的話題,他無非就是把努力把一些前沿的碎片化的知識,梳理出來,呈現給大家。
換句話說,羅振宇在踏踏實實做知識服務。他最大程度克制了內心的情緒,也因此擺脫了”話語影響力”帶來的“社交虛榮”。
二、本分
如果你仔細翻看羅振宇的微信朋友圈,你會發現,他的底層人格,是一個三四線城市遊手好閑的段子手。除非偶爾特別嚴重的霧霾和假藥,他幾乎都不會發表什麽評論。
這並不是說,羅振宇沒有情感,而是他不輕易表達。他知道自己最大的責任,是做好知識服務這門生意。所以,克制也成就了他做為一個創業者的本分。
三、饑渴
直接表現,就是瘋狂的學習與思考。這一點,最能從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CEO 脫不花的朋友圈看到。她經常恨不得滿地打滾、下跪磕頭一樣的求:
大家認不認識誰誰誰?
大家認不認識誰誰誰?
大家認不認識誰誰誰?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她發現一個問題太有意思,或者一個人太他媽牛逼了。她想了解,想學習。
然後,她就會發一條朋友圈。
四、死磕
這一點上,整個羅輯思維團隊都如此。
我曾聽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快刀青衣講過一個故事。
他們做得到 APP ,一個工程師收到用戶投訴,說有一個 BUG ,但這個工程師怎麽都測不出來,又把全羅輯思維的手機,都當成測試機,依然沒測出來。
他就聯系那位用戶,說要上門拜訪,看看到底怎麽回事兒。那位用戶在上地,羅輯思維在通惠河北,兩個人正好從北京東南角到西北角,直線距離 20 公里的一條對角線,坐地鐵最快1個小時。然後這位工程師晚上下班就去了。回來把問題解決了。
快刀說,這其實是一個複現概率遠遠不到 1% 的BUG ,也不是核心功能。作為工程師,他完全可以不管,因為他上面有測試、有產品經理、有運營,但他能去,說明他在意用戶體驗。我們並沒有人安排他去,是他自己想去的。
五、仗義
只認交情,不論是非。
就是對朋友夠意思,不解釋了。
六、開放多元
開放是羅輯思維的基因,開放的具體表現就是不強加價值觀,就是接受多元。所以,從羅輯思維的發展脈絡到內容豐富性,我們都可以看到羅輯思維的開放性與包容度。
比如,他們會專門邀請一位冷門專家,講解一門冷門知識。他們會從知乎上邀請一位高手,來公司培訓如何拆解知識。
他們在得到的專欄內容上,也做到了這一點。開放多元的結果是豐富性,豐富性的結果,自然是更好的用戶體驗。
當然,如果你熟悉羅輯思維的趙小凡,你更能體會到,羅振宇的包容性有多大。
七、娛樂精神
羅輯思維的辦公室里長滿了逗比。
當你面對羅振宇、脫不花、快刀青衣,其中任何一位,坐到一起聊天,都會不停的發生一件事兒:
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有時候真想問他們,那麽好笑嗎?
然後,他們笑聲更大了。
我也就不想問了。
另外,還有一件很奇葩的事兒。
羅輯思維曾經一口氣提拔了 10 個副總裁。
據說主要原因是,每次外部合作,對方都會挑 title 的毛病,比如“我們副總裁出來的,你們怎麽只來了一個總監啊”等等。
於是,羅輯思維就是一口氣提拔了 10 個副總裁。所以,這些副總裁對外才有效。對內只有一個情況下有效:發紅包的時候。比如春節,羅輯思維公司微信群會有這樣的場景:
大家過年好,我們長老會——羅振宇、脫不花、快刀青衣——給大家發紅包啦!新年快樂!
此處開始飄過一群搶紅包的消息。
搶完之後:
接下來,我們有請副總裁們給大家發紅包。
……
八、高舉高打
曾經有同學問我,羅振宇當初為什麽選擇 60 秒語音開始運營微信。要知道,那會兒可不是現在啊,那會兒內容都還一堆紅利呢,為什麽他那麽好的內容,一定要讓大家語音回複關鍵詞呢?還沒有閱讀量……
在我看來,這就是高舉高打。那怎麽才能做到高舉高打?
首先,沖破常規思維。
羅振宇早年在央視做制片人,那屬於央視里權力最大的一撥人,每年也掌握幾千萬預算,做的都是名人訪談。所以羅振宇自然不缺格局和視野。他在做微信的時候,雖然並不一定想清楚以後的事兒,但至少他應該明白,閱讀量不是他做微信的目標。
後來賣會員賣月餅都是這個玩法。會員不承諾任何服務,主打“愛的供養”。賣月餅呢?選擇了全中國人民最不喜歡吃但又基本都會買的一種食品。按理說真難啊,但難才有價值,出奇才有話題。
再後來,做跨年演講,一賣 20 年。也是從來沒有過的玩法。為什麽要選擇在元旦跨年演講?羅振宇的原話是:元旦三天,全國人民都在放假,只要我演講的內容在基本面以上,我就有機會刷屏三天,刷完這三天,我就拿到了全國人民一年話題份額的 1% 。這不就是一種頂尖的商業模式嗎?
最近,羅輯思維堅持在得到 APP 上直播周會,向自己的同事和所有用戶開放,這也是一種很反常規的運營手段。具體有多少背後的意義,大家思考吧!
其次,堅持頭部運營。
從李翔、李笑來、劉潤、萬維鋼、雪楓,這些人基本都是各個領域的 NO.1 ,只和最好的合作,就是羅輯思維選擇合作夥伴的潛規則。
九、大舍大得
這塊透露一條內部消息,據說得到APP前段時間決定放棄和一位特別出名的老師的專欄合作,這位老師是什麽量級?
只要在得到開通專欄,最少也能幫得到轉化 100 萬付費用戶(註意,不代表專欄訂閱用戶,因為得到的付費產品非常多),但打磨幾個月之後,羅輯思維團隊認為,這個內容氣質和內容基本面,和得到 APP 的內容要求不符合。
於是,堅決停止了合作。
如果不是在不佳體驗上的大舍,能有得到如今的快速增長嗎?
另外,據我所知還有一件事兒:
羅輯思維在戰略上從電商轉為知識服務,也是自斷了幾個億的收入的。但只要想清楚了戰略。羅輯思維都可以快速做出取舍決定。
十、定期清空
不戀戰,一心向前。
以上,是我這幾年,在羅輯思維身上收獲的啟發,至於得到 APP 的內容啟發就更不用說了。
今天插坐學院節選了曾經發過的 7 篇跟羅輯思維相關的幹貨,做了一個整版內容,作為禮物,感謝過去這兩年,羅輯思維對我們的各種幫助。
最後,再真心說一聲:
羅振宇老師、脫不花老師、快刀青衣老師,以及羅輯思維很多騷氣、可愛又能幹的夥伴們,小凡、諾諾、啟娜、麗莉、曾捷、朱瑪頂…
祝羅輯思維 4 周歲生日快樂!
我們無比期待越來越好的得到!
[本文由插坐學院(微信ID:chazuomb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何川。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羅輯思維
贊(...)
分享到:
董明珠:一個電話“隔壁老王”給我投資5個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7/160711.shtml
董明珠:一個電話“隔壁老王”給我投資5個億
i黑馬
2017-01-07 14:13
王總一聽,便說:好,我支持你。要多少?我說:十個億。他說沒問題。
我說:王總我現在有一件事求你。他說:什麽事? 我說:我想投資銀隆這個情況收購失敗了,但是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成長起來,因為我認為新能源項目,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是一個起跑線上,它是直線賽跑,而不是彎道超車,最有價值。
王總一聽,便說:好,我支持你。 要多少?我說:十個億。他說沒問題。 再後來劉總也參與進來,中集集團也參與進來,他們拿完剩下的就王總說我全包了,所以就變成五個億。
這是董明珠近日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姚佳浩采訪時,回憶起聯手王健林入股銀隆的一段話,頗具戲劇感。
在過去的一年,董明珠話題不斷, 先是股東大會發飆,後是收購銀隆失敗,再有格力電器險遭舉牌又化險為夷,最後拉上王健林、劉強東入股銀隆...
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人們會產生很多疑問,她發飆背後真相是什麽?她又是如何一個電話搞定王建林的?她是如何阻止野蠻人的?本文為您揭開背後的謎底。
以下是央視財經記者姚佳浩采訪董明珠實錄,經i黑馬 編輯整理:
“突破”不僅是企業的增長,還要有家國情懷
姚佳浩: 對於2016年的格力和董明珠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就是10月28號的臨時股東大會。我當時問您,如果最終格力收購銀隆的方案沒有被執行,格力會怎樣呢?
您說格力可能會尋找新的方向,但是造車的願望不會改變。後來確實我們也看到,您用幾乎個人資產的絕大部分來入股銀隆,我們想知道,為什麽後來您做出這樣的決策?
董明珠: 因為當時格力電器在尋求新的突破,這個突破我覺得不僅是企業的增長,還有要有家國情懷。我們現在所受到的困擾,都因為在工業發展的時候,給人類的生存、消費者帶來了健康危害。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資源一直在消耗,比如電池的技術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認識,它在使用完後二次回收,分解時是沒有任何障礙的,但現在很多電池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第三就是我覺得電池正好是格力電器未來智能家居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
姚佳浩: 當時這個結果出來,是在您的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董明珠: 我一直在講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收購不成功我覺得沒有關系。
姚佳浩: 為什麽是偶然呢?
董明珠: 因為我們跟對應的投資者都進行了溝通,把我們的理由、願景都展示給他們。而且格力這麽多年,對投資者都是負責任的,我們兩年分紅分了一百八十億,從資金募集只有七十個億。
我相信所有的投資者都能感受得到,他沒理由不支持我,因為我們這麽多年來的行為,已經證明了我們是個負責任的企業,所以這點來講,收購不成功我覺得非常意外。
“我不是用發飆來讓人誠服”
姚佳浩: 談到那天的股東大會,其實我親眼見證整個會議過程,後來人家說流出的視頻是您對股東發飆,但是您說不是,我只是在陳述事實?
董明珠: 我是在陳述一個事實。那我講的很多,都不是發飆用威力來讓別人臣服,而是用事實讓大家認同。後來視頻流傳出來,別人都說你去把這個人找出來,我說已經沒有必要了。
我相信發視頻的人無論他是惡意也好,善意也好,我覺得可能讓更多人會了解,但是他不應該只發一個小段,而應該把整個的內容全部放出來,別人才能真的理解。
姚佳浩: 這個發視頻的人,如果他下次還要再來參加股東大會,您會再讓他進場嗎?
董明珠: 沒問題。像我剛才講的,我歷來主張透明式的。一個人做任何事情肯定有人反對你,但是你只要讓絕大多數人得利,即使反對也沒有關系。
姚佳浩: 那天股東大會上您一直在強調,格力多少年來的長期高分紅率。我們想知道,經歷這次沒有成功通過議案的過程,格力以後還會繼續以高分紅的形象出現在市場上嗎?
董明珠: 我覺得高分紅和不高分紅,取決於你企業的實力。對我來講,我是一個董事長又是一個總裁,最起碼要知道自己該履職,我的責任是什麽我就應該做什麽。
一個電話讓“隔壁老王”投資5個億
姚佳浩: 談到這次您邀請的這些朋友們一起來入股銀隆,現在網上有流傳一個段子,說一個女人想要買什麽東西,千萬不能攔著,你要是不給,自然有隔壁老王給買。我想知道您當時是怎麽來說服王健林先生、劉強東先生來一起和您投資的?
董明珠: 我跟王健林和劉強東他們,認識都好多年了。但是我們總共加在一起的通話和見面可能沒有超過十次。其實我們都很簡單,只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
包括劉強東他說什麽東西,只要一聽我就能夠聽明白,而且我非常認同他的價值觀,王總也一樣。所以我們幾乎沒有什麽更多地去商量,只是我有一個這樣的訴求,你支持嗎?OK就好了。很簡單。
姚佳浩: 打了個電話就搞定了?
董明珠: 對對對。就是我說王總我現在有一件事求你。他說什麽事?我說我想投資銀隆這個情況收購失敗了,但是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成長起來,因為我認為新能源項目,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是一個起跑線上,它是直線賽跑,而不是彎道超車,最有價值。
所以王總一聽,便說好 我支持你。要多少?後來我說十個億。他說沒問題。再後來劉總也參與進來,中集集團也參與進來,他們拿完剩下的就王總說我全包了,所以就變成五個億。
現在漲價的家電企業是對消費者"趁火打劫"
姚佳浩: 現在制造業的綜合稅率大家非常關註,我想您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表性人物,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您怎麽看目前中國制造業綜合稅率水平?
董明珠: 關於稅負問題我們要全面地去看它,國家的稅我認為並不是高和低的問題,而是我們的費用比較亂,國家能不能統一起來,就是一個口子。
我們所有都歸納到國家稅務這個口上,再進行二次分配,哪里需要資金,那就可能比較好。因為現在底下的費太亂了,很多企業跟我談的時候都講,今天突然冒出一個費,明天冒出一個費。
可能對企業來是感覺到我們有活力,但是企業的活力不在於你的稅負多少,而在於你企業的競爭力,你的技術 你給消費者給市場帶來的改變,我覺得這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姚佳浩: 我們也談到最近由於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很多家電企業都紛紛嚷著要漲價,並且有一些已經是在漲價了,我們想知道,2017年格力對定價的策略會是什麽樣的?
董明珠: 我認為講材料漲價就要漲價這是趁火打劫。我們用過去落後的產能思維來講今天的生產,就是趁火打劫。什麽叫供給側改革,你應該從內部的管理提升,內部的效率提升來做文章,所以我覺得不漲價從目前來講我們應該能夠做到。
我剛才講到智能時代,用自動化提高你的效率,原來我們一天只能生產一百臺,現在可能生產五百臺,這就是效率提高。原來一百個人幹的活現在只有十個人幹的活,你認為你節約了多少成本,這個成本是不是能支撐你的材料漲價,我覺得完全可以。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董明珠
王健林
贊(...)
分享到:
劉二海:做投資十四年來,這三個故事給我的關鍵啟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0/160759.shtml
劉二海:做投資十四年來,這三個故事給我的關鍵啟發
本文由愉悅資本JoyCapital(ID:JOYCAPITAL)授權i黑馬 發布。
近日,在飯桌活動上,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從業十余年來經歷的三個故事。這位投資老兵說,這三個故事帶給他的啟示是:要像滾雪球一樣積累;投資要有耐心、能決斷;投資人要認清位置,與企業家建立良好關系。
下面是這三個故事。
第一個就發生在我剛入行的2004年。我是2003年入行,當時也只有一年的投資從業經驗,就去山東參加了一個創投論壇。其中一位當時資格已經比較老的投資人說:我們很多朋友近期都不做VC了,因為新來幾個年輕人很快投了幾個項目,也不比我們這些資歷老的人投得差。這位老投資人得出的結論是:風險投資這行沒什麽積累。
這個結論對於剛入行的我來說是亦喜亦憂:喜的是,看來我做問題也不大,畢竟不用啥積累也能做嘛;憂的是,不用積累也能做,是不是也不能做太久呀?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就花很多時間反複琢磨,慢慢有了我們現在的“面向根據地的投資 ”策略。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愉悅的“汽車/出行根據地”,從2005年投資易車開始,到神州租車、神州專車、蔚來汽車、途虎養車,以及剛剛完成了D輪2億多美元融資的摩拜單車。
第一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是,投資也要像滾雪球一樣,找到一塊濕的雪,把雪球滾起來,不斷去積累。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2002年。當時我在北大念EMBA,參加現地教學,去的是延安。1947年,在西北戰場打了三場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組織現地教學是國防大學的教授,他拿出了一張很大的掛圖給我們講解,圖上寫著“首長決心圖”。我看了很驚訝,因為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談決心了。於是,我問教授這是什麽意思?教授說,這就是首長最後下決心選定的作戰方案。另外,彭老總打羊馬河這場仗,設計了八次方案,其中主力五次都調動到位了,但由於各種原因,到了第八次才動手,並打贏了這場西北戰場上舉足輕重的戰役。
其實,投資也一樣,關鍵是自己要有耐心、有決斷力。哪個項目的發展會一帆風順呢?我們做了很多項目,也不是特別在乎別人怎麽看,比如小豬,我們做了三輪融資的主導投資人;神州租車,我們主導了A輪投資,又做了B、C、D;途虎,A輪、C輪主導,一直投到D輪;摩拜單車,主導了A輪,又接著做了隨後的B、C、D輪。
第二故事給我的啟示是,投資人除了收集信息、分析、判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決策,要麽投、要麽不投,你很難有中間的選擇。錢投進去,要麽贏、要麽輸。所以耐心和決斷特別重要。
第三個故事來自一部電影《七武士》,這部電影在日本知名雜誌評選的日本100部好電影中排名第一,是大導演黑澤明的力作。講的是日本戰國時代,農民經常受山賊襲擾,想找武士來幫助消滅山賊。但在當時,這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農民的社會地位最低,而武士處於最高階層。頗費周折之後,農民還是找來了七個武士幫忙,這些都是境遇比較差的武士。武士教農民組成小分隊,構築工事,訓練農民拿竹竿圍攻騎馬的山賊。電影的結局是武士和農民消滅了山賊,四個武士戰死。最後的鏡頭是,農民唱著勞動的號子,在農田里插秧,村莊恢複了平靜的生活。帶頭的武士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武士不是最後的贏家,農民是。
第三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其實,我們投資人不是最後的大贏家,創業者才是。我們只是賺了點錢而已,而創業者成就的是自己的事業、擁有平臺、賺了更多的錢,為社會做了更大的貢獻。
這三個故事總結下來:
一, 要像滾雪球一樣積累;
二, 投資要有耐心、能決斷
三, 投資人要認清位置,與企業家建立良好關系。
很高興在小飯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點感受,祝福創業的朋友們在2017年取得好成績,投資人在2017年投到好項目。
祝大家新年快樂,愉悅每一天!
謝謝大家!
[本文由愉悅資本JoyCapital(ID:JOY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小飯桌
贊(...)
分享到:
網友給我東西: 見底了?
1 :
GS(14)@2011-09-27 21:12:49 另外。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特征就是基金在底部卖出。这是张承良发现的。他说基金为何卖出呢因为散户恐慌导致基金赎回。看看女巴菲特刘央的动作。最近12只股票被她洗仓。别听她的excuse。胡搞的。基金大量卖出一定是指标。有其他基金卖出吗?
三一重工IPO失败。小南国IPO失败。这几天香港的回购远超过批股 。一定是见底信号。起码离底部的距离比离顶部近很多。传统上来说底部都是大户在增持和buyback。顶部都是大户在兑现。起码逻辑上如此。没见过顶部IPO失败的。也只在底部看到过私有化。没见过顶部私有化的。假设承认证券市场有牛市和熊市。
2 :
idsdown(1658)@2011-09-27 21:30:50 我寧願信係期指結算前的死猫彈
3 :
GS(14)@2011-09-27 21:36:49 我自己認為多過一個月就知了
4 :
CHAUCHAU(1254)@2011-09-27 21:50:33 等季結完先有方向
5 :
龍生(798)@2011-09-28 01:34:18 我都估係結完再插
6 :
reference(1610)@2011-09-28 10:33:29 1樓 提及 另外。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特征就是基金在底部卖出。这是张承良发现的。他说基金为何卖出呢因为散户恐慌导致基金赎回。看看女巴菲特刘央的动作。最近12只股票被她洗仓。别听她的excuse。胡搞的。基金大量卖出一定是指标。有其他基金卖出吗?
Picking Renhe (1387) as example, Liu Yang haven't "洗仓", I think she just taken over the shares of Atlantis held by other partners. I guess the true picture is that other fund partners decided to leave and Liu taken over that.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11&sc=1387&src=MAIN 〈=EN&
7 :
Louis(1212)@2011-09-28 12:40:07 港股強勢反彈 估值仍低殘/文:江宗仁
2011年9月28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afb_afb.htm
【明報專訊】港股裂口高開逾400點兼由頭升到尾,異常強勢,累積跌幅大的股份反彈凌厲,藍籌國企亦動輒達10%,明顯是殺完牛證挾淡倉,但話雖如此,一來港股昨日反彈過後估值仍低殘,二來歐債危機局面雖然進展不大,但市場觀感卻大為改善,不宜低估今次反彈力度。事實上,股神巴菲特亦宣布入主巴郡以來首個回購股份計劃,可見環球股市有吸引力。神華(1088)在近期跌市中一直偏強,故挾淡倉時亦會落後,僅升2.85%,但全國煤價已連升兩周,到年底前仍會宜升難跌,短線可重返35元以上。
周末期間各國財金官員聚首一堂,雖未有達成任何共識,但市場已借勢平淡倉,利好金融市場氣氛。其實希臘進入倒數階段,除非極意外地出現無秩序違約,否則應該是一個利好消息。若獲第6筆援助貸款,危機又被推遲,早已跌到四腳朝天的環球股市可以大彈,如何治本屬後話;若有秩序違約,相信是希臘削減債務20%至50%,而歐盟及歐洲央行肯定已有板斧防火,屆時便真正雨過天晴。
意西債券投標覆蓋率提高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重申反對泛歐債券,但就讚揚希臘為結構性改解作出的努力,承諾會給予支持讓市場恢復信心,似乎就是為新一筆援助貸款開綠燈。另外,報道指歐盟已就擴大救市基金EFSF規模有多個方案,最終均可將基金放大多倍至逾萬億歐元,足以應付危機。先避免希臘短期違約,爭取時間建立防火牆,市場已看到救市路線圖的輪廓,歐洲股市繼續升,債市反應亦見理想。
昨日意大利及西班牙發行債券,利率雖然顯著上升,但投標覆蓋率亦見提高,可見市場情緒並非太差,較過去兩星期有所改善,待歐洲央行未來兩個月宣布減息,意西應可渡過難關,特別是削赤進度理想的西班牙,10年債收益率已降至去年底水平。
股神持巨企 回購振人心
歐債危機是一個因素,美國會否雙底衰退亦為市場關注,而股神宣布回購股份則大大振奮人心。巴郡持有的股份涉及不同行業,包括可口可樂、美國運通、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鐵路企業Burlington等,若美國真的雙底衰退,無論運作如何卓越,業績亦難免受壓,故巴菲特宣布回購,對股市實在是一大利好消息。
......若把負面因素無限量放大,任何企業均會看似大禍臨頭,但一個很直接的事實,訪港自由行旅客的消費力未見減弱,澳門博彩收入仍然不俗,可見內地經濟有隱憂但暫時並非太差。
中港雖重災 自由行消費力續強
然而淡友在市場被恐慌情緒感染下瘋狂做淡,加上歐洲走資火上加油,結果國指預測市帳率跌至1.28倍,低於09年3月時水平,較沙士至今平均2.19倍有巨大差距。舉一個例子,就算大家連中資股的帳面值也不相信,給予30%折讓,市帳率亦僅是1.83倍,仍較長期平均數低近20%,怎樣看也過份低殘。
......
8 :
GS(14)@2011-09-28 21:01:43 6樓 提及1樓 提及 另外。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特征就是基金在底部卖出。这是张承良发现的。他说基金为何卖出呢因为散户恐慌导致基金赎回。看看女巴菲特刘央的动作。最近12只股票被她洗仓。别听她的excuse。胡搞的。基金大量卖出一定是指标。有其他基金卖出吗?
Picking Renhe (1387) as example, Liu Yang haven't "洗仓", I think she just taken over the shares of Atlantis held by other partners. I guess the true picture is that other fund partners decided to leave and Liu taken over that.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11&sc=1387&src=MAIN 〈=EN&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007 9 :
passby(15493)@2011-09-29 03:55:00 你好少post野無source無作者
10 :
GS(14)@2011-09-29 10:48:16 9樓 提及 你好少post野無source無作者
明報
11 :
GS(14)@2011-09-29 10:49:37 這網友是takeout,是他寫的
蔡東豪:「都要給我看一看。」
1 :
GS(14)@2012-08-09 14:18:28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E4%B8%80%E7%9C%8B/
「都要給我看一看。」
李嘉誠
早前李嘉誠宣佈分家產,大仔澤鉅分到上市王國股權,細仔澤楷將會分到現金,父親打本給他闖天下。
上周業績會,記者問李嘉誠是否已兌現對李澤楷的承諾,李嘉誠答錢已在銀行,不過要讓他先過目才可動用。
李嘉誠分家產重點是讓他先過目,他對長和系瞭若指掌,集團內風吹草動,他一定知道。表面上李澤鉅掌舵,但李嘉誠身影無處不在。所謂打本給李澤楷做「刁」(Deal),條件是讓他看這單刁是否好刁,這跟李嘉誠做刁有甚麼分別?如果有好刁,李澤楷從第三方取得融資,一點不困難,審批過程比問父親可能更簡單。
李澤楷自由自在十多年,忽然間,做刁要問過老竇,老竇可能派Canning(霍建寧)和Edmond(葉德銓)幫手睇吓,李澤楷豈非衰過以前?
蔡東豪
廣告經綸:給我一個理由
1 :
GS(14)@2016-09-01 06:20:42 ■在Dan Ryan's原址,開了一間外貌時尚、檔次更高的餐廳。
周末難得無事忙,去了PP逛逛。以前,來這裏不是睇戲,就是去那間由中學去到大的Dan Ryan's坐坐飲杯Kilkenny、食個muffin、聽聽音樂、看看日本翻譯小說和設計雜誌;舒舒服服,咁就一個周末。如今,Dan Ryan's已關門大吉,就在原址,開了一間外貌時尚、檔次更高的餐廳。我終於明白,為何PP要把這間立足金鐘27年的美國家庭式餐廳換了變成這個新餐廳。一定是想把現有的tenants upgrade;大概由於太久沒變革,是時候給顧客帶來一些新體驗,從而吸引客源救救下滑中的零售市場。然而,這個新餐廳的生意,以一個普通的星期六下午來說,真的算是十分普通。至少,對比以前Dan Ryan's,不止有情侶、一家大細、更有單身外籍人士或如我這般的周末閒人,現在人流反而少了。雖然人流未必代表一切,ticket size才更要,但去得PP的,我相信平均消費也應該是平均地高或高於平均,所以人流欠奉,就算消費比平時再高一倍,最後計埋條數也是不敵從前。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又怎會來?明白!但有誰來斷定,從前抑或今天的更好呢?單是對於一個念舊的我而言,必然是Dan Ryan's優勝。做廣告,經常要call to action。叫人來購物吧、來玩吧、來吃吧、來盡情吧……但至少也要給人們一個理由,為什麼我要來?尤其是當人人都賣差不多一樣的牌子、做差不多一樣的promotion、吃差不多一樣的飯,除了聖誕節前後那棵聖誕樹的設計及賣點不同,每個商場除了檔次及地點不同之外,其他東西的分別的而且確並不鮮明。所以,通過廣告就正正要把每個商場品牌的獨特性提升出來,從而打造一個與別不同的品牌定位及形像。例如IFC Mall的「life is beautiful」及太古城中心的「Live Happy」。找一個來的理由,好似前者純粹靠講情感是絕對不夠的,不如後者在「Live Happy」平台下,配合一個簡簡單單、大人細路見到都會開心興奮、由溜冰場改建的巨型波波池,那一個理由,就足夠人們從香港九龍新界蜂湧而至。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5653
入伍遇恩師克服喪母之痛哈里:他給我自信向前看
1 :
GS(14)@2016-09-23 08:09:53 明年英國威爾斯王妃戴安娜車禍逝世20周年,哈里王子年幼喪母後,直至近年才公開表白自己當年如何克服悲痛,他周二到一間學校分享時,就感激自己入伍後遇到恩師,助他重拾自信。現年32歲的哈里王子12歲喪母,他周二到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一間學校,出席青年導師培訓活動時表示,他2005年進入桑德赫斯特(Sandhurst)軍校時有幸遇到一位良師,助克服喪母之痛。這人軍階是護旗隊中的掌旗軍士(Colour Sergeant),自此成為哈里恩師,並幫他找回自信。他說:「我當時處於一個缺乏指引的階段,我很年輕便失去母親,而我突然間在軍隊中被一大群男人包圍。他是一個會在適當時間取笑我的人,給我自信向前看,他讓你擁有真正的自信去了解自己,並推動你去嘗試幫助其他人。」哈里未有透露這名恩師的姓名,因為「他不想我這樣做」。哈里王子當兵10年後去年退伍,他曾表示自己離開軍隊後難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因為大部份工作都無法配合他的皇室職務。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3/19779611
經濟客艙:給我繼續做因航空姐的理由
1 :
GS(14)@2017-03-22 00:30:37 離地三萬八千呎高空,有位做空姐嘅朋友話,每次一飛,總有令你意想唔到嘅事情發生。我係Joey,喺local一間航空公司做咗差唔多五年,叫做到一個小小Purser。同啲friend出嚟飲嘢講起,朋友成日以為好勁,其實寶寶返工心裏有苦,但寶寶不說。空姐、空少咪又係一個臃腫架構、公司食物鏈嘅最低層一份子。公司最近業績話蝕足5億幾,唔怪得噚日飛台北嗰陣,班妹豬拎住部手機喺度呻,「公司對沖油價睇錯邊、蝕咗錢,唔係要郁我哋呀嘛。家陣班班機都full load,真係生多對手都做唔掂喎」。所以話,做空姐係可以鍛煉EQ嘅行業。其實呢幾年飛東南亞短途,招呼大陸客多過香港人,遇到嘅無理要求,再唔係要杯麵要食雪糕要飲sugar-free嘅梳打水,認真係估你唔到:「小姐,請問航班上除了坐廁,還有蹲廁嗎?」「小姐,我不見了東西。」(閣下遺失了甚麼呢?)「我的女友不見了,可以給我你的聯繫方式嗎?」點解好地地一間香港人曾經幾proud of嘅航空公司,變成日日俾人洗板同鬧爆。我諗做crew嘅,都希望機上多番啲香港人,唔係內地大媽大叔。我哋都好想serve番熟識嘅臉孔,好掛住有人用港式英文問你拎入境紙,或者問你有冇WiFi密碼(by the way,香港人手機冇WiFi上少陣網真係會死)。香港客出名格價精明,飛短途都同其他廉航相差近千蚊嘅話,自然對我哋嘅服務期望提高,唔會好似搭廉航咁,只求唔好delay。與其削花紅,廉航平飛搶客,不如諗諗cut走特級經濟客艙,減少番機票定價仲低過成本嘅問題。
Captain Cool
https://www.facebook.com/seeforcaptain/ 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0/19963797
Next Page